科幻合作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4 20:2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幻合作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记忆里总是残留着许多,让人不愿意正视的碎片,总会在不经意间,像海水般开始泛滥,直到完全占领,那种感觉着实强大了点,让人无法抗拒,只能沉醉入迷,形形的走在灰白的回忆世界里,然后又会在某个瞬间突然逃脱出来,如此荒唐的涅??,在上了初中后渐渐的走进我的生活,次数也越来越多。曾经熟悉的一个场景,一首歌,一句话,一个人,都会勾起这种哀伤的回忆,甚至在脑海里重新上演一遍。每每自此,我都会变得无比沉寂,不痛不痒的表情不会说一句话,只是盯着那曾经的熟悉,心却在撕扯,在滴血,一阵一阵的抽搐,一次一次的疼痛,愈渐越多,愈渐愈强!
记忆里的点滴,真的想割舍,真的想抽离,或许是我懦弱,真的无法过多的忍受那种煎熬,千疮百孔的惨象,会让我一点勇气也不剩的,到那时我还怎么去面对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怎么走完这漫长的人生?或许是我在夸大那种感觉,可是无论如何,我不想再次陷入回忆里,我终究不会停下来或是倒回去,只能在时间的坐标上一直孤独的前行,脚下的路一直朝着前方延伸,而身后路早已变成茂密丛林,正氤氲着蒙蒙雾气,携带着清风拂面而过,过眼云烟般,稍纵即逝,何徒多做挂念?又有何意义?真的不懂,人在世上为什么要这样?
感慨的多了,就重复了,可是愁绪依然连绵。无法收拾。
3月2日,我的第15个生日。前一天的衰运没有延续到这天,我很感谢,不算平淡,也不算招摇,哥的礼物让我感动,那种喜悦无法言喻,我实在记不清楚有多少人祝福了我,见了面的没见面的,在身边的不在身边的,那一句句“生日快乐”满满的装在胸膛里,欢呼雀跃!
3月5日,我的生日party。我希望来的都到了,原本苦苦哀求要求来的,拒绝了我无数次后,还是来了,也因为他,这个生日才会变得更加有意义。当初他拒绝的我很彻底,而我也不再想问了,也认定了他是无论如何不会来的,于是就试想过那天的场景,自己会因为他没有来而郁郁寡欢的和朋友大醉一场,可是当那天下午6点多他打过电话来,说他来呀,我就一直在兴奋,在期待我这个完整的生日。
总是对这种突然而来的幸福没有任何安全感,好像这一秒刚刚得到,下一秒就要离你而去,一点踪影也不会给你留下,就想梦一般,可是比梦要真实!诸如此类事情,在我身上发生了不知道多少,那少得可怜的安全感还会剩下多少?我也不清楚。只是想好好把握住现在,就算梦醒了,我也要珍惜那梦中的美好,而忘记了关怀一下等了很久的朋友,心里也满是抱歉。原本没想再喝酒,可是对于朋友们的敬酒,实在没有办法,而且好久没有和他们喝过了,从3年前到现在。喝了不多的几杯,其实就开始晕眩了,胃里也已经开始翻江倒海的闹腾了,这证明我的酒量下降了。看着他把喝进去的酒直接吐出来,我替他挡下了一瓶,我不知道他是不愿意喝还是不能喝,只是不愿意扫大家的兴。在KTV里将近两个小时,我真的没有多少记忆,只是听见《小乌龟》的歌声,只是知道,身边一直有他陪着。这已经足够了。对我的最大恩赐了。
2个生日,都让我惊喜,都让我感动,让我难以忘怀。
篇2
【关键词】转变;教学观念;语文课堂
我是农村一所完小的语文教师,从教已经十年了,一直以为: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培养”的活动。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和教师转,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只能跟着老师学,复制老师讲授的内容。这种传统教育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自学能力低下。目前,课改教改已经全面展开,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说实话,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我,的确有点不适应。我要提高,怎么提高?迎难而上,破旧立新,自我探究是基础。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还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
教师转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是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的理念真正转变,从心底里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需要发展的人,学生才可能主动学习。
1.既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又要重视其人文性。
回想自己,在课堂上让学生读书时,常常是少数学生还没读完,我就拍手示意停下,这些学生就只得放下书来,就是有个别学生读兴正浓,想坚持把书读完,也在周围学生“善意”的提醒下闭起嘴来。可见,过去我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工具性,总觉得学生如果听说读写的能力没上去,那是老师的失职。因此,我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去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而很少去注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我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必须把“教师强加体验”变为“学生亲身经历”,把“讲授式教学”变为“研究性教学”,把“课堂权威”、“话语霸权”变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千万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2.课堂是学生产生错误的地方。
课堂,不是“灌”知识给学生的地方,老师不是权力的代表,学生,也不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督促你学习”的对象。而应该把课堂看作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地方,把自己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老师不要把目光只盯在学生的正确答案上,学生说对了就眉开眼笑,说错了就紧锁眉头。而是要树立一种正确的课堂观念: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要允许学生出错,并把学生的错误当成可以利用的可贵的教学资源。
3.老师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多一些导读,少一些讲解。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要引导学生多读,或默读、朗读、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跟录音读……或齐读,或个别读,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或小组竞赛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在课堂上老师少讲一些,腾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学生能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优等生能帮助后进生解决的问题不讲。
多一些情趣,少一些刻板。语文课要上得有情趣,应该杜绝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杜绝统一,杜绝标准答案;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插嘴,允许激动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情达意,允许学生出错。在语文课堂中,即使是教学生字,也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
二、还学生主动学习的自由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因此,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自由的课堂常规。
传统的小学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发言要举手、不准讲话,这一切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轨道,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予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也造就了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老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老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没有拘束没有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2.营造平等、宽松、自主的良好学风。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老师要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教风,放下架子,切实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师生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形成融洽、和谐的氛围。在和谐的师生情感中,学生大都能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老师在教学时,如果绷着面孔,不苟言笑,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严肃的神情,教室里的气氛就会显得紧张,没有生气,师生之间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学生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老师教学时态度要和蔼可亲,注意微笑面对学生,保持一定的幽默感。课堂上,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
三、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很重要,确定了教学目标,就要靠选用恰当的、从实际出发的教学方法去实现。好的教学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选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实现教学意图也会成为一句空话,这些都是没有什么怀疑的。
这些年来,语文教师很注意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有些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被广泛传播,起到了很好的影响效果。但是,有一种倾向,就是把教学方法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于是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一时间“泛滥”,课堂上,你是“三步法”,我是“五步法”,你是“诵读法”,我是“点拨法”,你是“谈话法”,我是“讨论法”等等。对这些方法本身,无可厚非,因为它们各有所长,大都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但不能把它们看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用教学方法上的突破、创新来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是有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1.要认识到教师本身的素质提高,比教学方法的改进更为重要。
高水平的老师,什么教学方法他用来都能得心应手,甚至还可以创造出富有自己特色的新的教学方法。如果老师在教学中,教学语言苍白,教学内容单薄,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厌倦,不管选用什么方法,也很难把课上好。老师的素质还包括责任心和师德等方面的问题,这就更不是仅靠改进教学方法所能解决的。
2.学生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问题要解决。
篇3
于是她们三个蹑手蹑脚地走出寝室,令她们感到高兴的是纱彼特森教授已经和那个人已经走出了地下室。雪莉的心脏跳得厉害,有点紧张得喘不过气来。
“吱嘎”一声,艾米莉亚推开了地下室的门,“荧光闪烁!”莎莉低声说。黑乎乎的地下室散发着一股发霉的味道,因为不知道这里到底安不安全,最明智的方法还是不要把这个地方弄得太明亮。于是借着莎莉魔掌顶端的荧光,雪莉她们摸索着往前走。“哎呀!”“嘘,艾米莉亚,小声点。”雪莉压低了声音提示。“雪莉,莎莉,看!”艾米莉亚怯生生地说。顺着艾米莉亚的指尖,雪莉看见一个发着绿光的盒子,莎莉把它拿了过来,可是盒子突然从莎莉的手上跳了起来,猛地打开了。雪莉她们凑了上去,映入眼帘的是十分漂亮的三个戒指,雪莉伸手拿出来了一个淡蓝色的戒指,可戒指却飞起来又回到了盒子里。
艾米莉亚飞快地掏出藏宝图,“嘿!各位,把手伸到盒子上面。这是藏宝图上说的。”莎莉将信将疑的把手放在了盒子上,紧接着雪和艾米莉亚也把手放了上去,就在这时候,奇迹发生了。雪莉刚才那的那枚淡蓝色戒指自己戴在了莎莉的食指上,而且非常合适。一枚淡紫色的戒指飞了出来,戴在了雪莉的食指上,紧接着,艾米莉亚的食指也戴上了一枚粉色的戒指。盒子“叭”的一声合上了。
雪莉仔细端详着这枚戒指——漂亮极了,银色的半环形爱心,环形里面有这一颗淡紫色的爱心型戒指。她们三个人戒指的款式都一样,只是钻石的颜色不一样而已。
篇4
一、建立平等关系、培养学生兴趣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生的大朋友,置身于学生主体之中,与学生平等相处,感情上更融洽,心理上更沟通。师生关系越民主,越平等,越和谐,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越强烈,作文创新教学的人文环境就越充足,越宽松。课堂上要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合理想象,发表独具个性的见解,让心灵与心灵相互碰撞、交流。
二、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创造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统一,但更多地表现为思维的求异性。多方面选材,即引导学生根据中心,以复合思维的形式,从先前发散思维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材料中选择最新鲜的材料,提出质疑,指点学生选择上述材料中自己最感兴趣、最熟悉、最感人而又最能表现中心的质料。如:以“变化”为题,以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为中心,让学生选择耳闻目睹的事例进行作文。学生可以从大的方面写:祖国的变化,农村的变化,家乡的变化等,还可以从某一方面写:路的变化,房子的变化等,这种训练可以取得提高作文能力与发展思维能力同步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和联想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劳动都是由创造性的想像开始的。”思维是想像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续编故事” “缩写、扩写” “科幻作文” “学写童话”等富有创造性想像因素的作文训练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想像。在训练时,要让学生“解放头脑”大胆想像,对新奇、合理的想像要大力表扬,以激发创造欲和使其有“成就感”。
四、评改作文的方式要创新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存在着单一陈旧的教学程序,即“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学生对于教师精心批改的习作往往视而不见,束之高阁,造成教师人力资源的浪费。《新课标》指出“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和评讲”,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 以我和本校语文教师采取“互批自改,推优互评”合作研究学习的方式,这项活动我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有时集中批几篇引导训练,多数情况是动态的四人一组轮流批改。轮流批改时,每篇文章限时在5分钟内按具体要求在立意、谋篇、语言等项目写评语、给分数,每堂课用20分钟互批,用10分钟左右由作者分析自己被同学们评过的作文,再用10分钟左右集中选读得高分的作文。课后我再次浏览,再次讲评。最后择优选30篇左右在学习小组内互相批阅,写下眉批、总批及修改建议,再由各小组推出优秀作文在全班评析。然后,小作者根据别人的批语自主修改。我收取装订成《每周优秀作文》,供同学们学习欣赏。
篇5
关键词:写作;积累材料;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68-01
作文写作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中学生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从积累材料和训练表达这两方面入手。
1.多种形式,训练表达
1.1从作文评点中树立写作信心。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事实上,学生都有写作的能力。可以想象得到,一个不会写作的人,怎样去完成语文考卷?又怎么能考取学校,进入初中或高中读书呢?教师要诱导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写作课上,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
1.2从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指导。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从写作的角度来对课文进行写作的分析和指导,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更多的写作基本知识、写作方法等。如朱自清《背影》中的开头用的就是开门见山的写法,直接点题。这样,让读者感觉到简洁又直截了当。结尾时又和开头照应,用的是首尾照应的写法。又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碧绿的……"一段,是对景物进行细致、多层次、动静结合的描写。还有其他课文中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等。
1.3从写作积累中进行写作准备。教师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积累一些写作必备的材料,如形形的人物、大大小小的事件、千变万化的景物以及情感、哲理都是写作必备的材料。
1.4从随文练习中培养写作兴趣。挖掘阅读教学的现实资源,通过加强读写联系的途径,以"读中悟写,以写促读"的形式,开展随文练笔,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随文练笔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利用课文内容改写,利用文本空白扩写,利用精彩语段仿写,利用结尾空白续写等,通过随文练笔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不仅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而且增加了习作训练的密度,减缓了习作训练的坡度,培养了全体学生对习作的良好情感。
1.5从片段、日记中进行写作练习。魏书生先生在谈到让学生写日记时说过,对于学生说自己不会写日记时,他要求学生第一天只写一句话,第二天写两句……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写作。可见,平时多动手写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
我在学生中开展了"循环日记"的训练。把班内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天每组只需要一个学生写日记,从第一位同学开始依次排序,循环往复。循环日记拓展了学生写作空间,丰富了学生习作的素材,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营造了学生间竞争氛围,大家在竞争中不断获得进步。
1.6从自改作文中提升写作能力。"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改错先于求美",作文之道总是"先求其通次求其美",学生学会自改作文是有益一生的事。写作上必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一旦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此不疲"。自由是作文的生命,让同学敞开自己的心怀,拥抱自己的天空,写出感情,写出个性。通过写作,从现实走向未来,从未知走向已知。
2.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2.1积累名句名篇。"积学以储宝",积累名句就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
语文教材中入选了许多名家精品,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进了神奇的世界,向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画卷。课文中有大量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句,特别是古典诗词中的名言警句以及说理、抒情、写景名段名篇,要注意及时积累、总结。积累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英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儒勒o凡尔纳为了积累写作材料,曾写了几百本读书笔记,摘录了两万多张卡片。
2.2积累生活经验。叶老说过"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文章就会写到什么程度。"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一旦"源头活水"滚滚而来,思想的火花就会迸射出耀眼的光芒,内心的情感就会随笔端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他们的思维领域。法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这样,材料积累也就多了,写作时就能轻松自如,达到"下笔如有神"的状态了。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s]
篇6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不应该是痛苦的事,而应该是快乐的事。心中不快,通过作文渲泄,达到心平气和,心中欢喜,通过作文诉说,心情恢复平正。在作文里,可以上天入地,呼风唤雨,可以连接千里,审视古今;可以嬉笑怒骂,痛快淋漓……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要以平常心对待作文,要把作文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贴心的朋友,对它哭,对它笑,对它诉说心事,对它畅想前程,无话不说,无所不谈,一天不见就不舒服,一天不和它沟通就嘴痒痒的、心痒痒的,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走出作文教学的怪圈,才能彻底放松学生的手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作文。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把作文当作最好的伙伴呢?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写作;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152-02
写作“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1],它的写作主体是驾驭整个写作活动的角色,从对客观世界的选择,到材料的谋篇布局、立意成篇,到修改推敲,无一不突现写作主体的机智与创造。综观近年的中考、高考作文试题或试题范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等,试题的内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灵活,它要求写作主体摒弃陈规陋习,条条框框,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展露自己的人格世界。可见,重视写作主体的主体意识不仅是重要的,符合潮流,而且是及时的。要想切实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在写作主体的自我意识上进行培养。
1 规范“主体”行为 提高写作技巧
宋朝谢枋在《文章规范》里提到的“小心文”正是作文改革中第二步要求。它对字词篇章有更精当的要求,须再三斟酌,以求更好的效果。主体意识的觉醒,更新了写作主体的观念,开拓了写作新视野。但“放开写,让学生自由抒写。”并非只纵不收,教师在学生的“放笔”中,仍要悉心指导,担当好主导角色,引导学生在自由抒写之后,有进一步提高。如何指导学生作“小心文”呢?笔者认为可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1.1 专题讨论方面。
十四、五岁的学生正值青少年心理的迅速发展时期,正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上的断乳”,教师可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将作文的文法指导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作文指导专题。这些专题材料来源于教师的指导规范,学生的示范作文,媒体中传播的最新出现的资料,它们来自生活,来自学生,也来自书本,有其取材的新颖独特性,思维的严密性,“圣诞节前火鸡的遐想――评想象力”,“曹冲称象――说思维的独特性”,“成语故事新编――论据与论点”,“辩论会――论言之有理”。教师根据对象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类引导,对症下药,为其步入写作道路奠定了基础。写作指导贴近他们,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写作再深入的激情,成功地调动了写作的积极性。
1.2 个别交流方面。
教师和学生对习作常产生评判差异,笔者认为教师和学生的评判差异在于第一:二者的评判标准不一;第二:二者之间缺乏平等交流,作为教师要消除这种差异,不必拘泥于自己品评文章的条例,索性放下架子,写下水文,体验学生的情感、兴趣。“与学生侃写作”也是加强师生交流的有效途径。交流分面谈和笔谈。面谈的形式常常是三、五人为一小组,选择一话题作谈话中心,指定一人为中心发言人,教师作总体指导。话题选自同学们感兴趣或共同存在的问题。同学各执己见,不同观点汇聚到谈话中,每人都多少领悟到一些,效果很好。笔谈形式多样,可以是师生对一阶段作文的审视定位,可以是教师写的“写作心语”。更重要的是,此种不拘一格的交流拓宽他们的思路,提高对自己文章和其他文章的判断能力。“我能写好作文”,他们写作的自信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 唤醒“主体”意识 激发写作兴趣
在一中学曾作过初一到高三六个年级的作文心理调查,让人吃惊的是,对写作感兴趣的只有15%,如何将学生从写作的惧怕心理中解放出来,笔者认为首先应先解除强加给学生的“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泻着活泼的个性 。 缘于“情”而作,为自己的真情,为自己的个性,基于这一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拢”。日本语文界“生活作文”,美国的“作文题目不受拘束”正是作出的这种努力。学生崇尚真实,敞开心扉的袒露正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觉醒历程。
3 挖掘“主体”潜能 开拓作文视野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儿童在教学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个水平叫做“最近发展区”[4]。当他不依赖老师独自完成任务时,第二个发展水平就转变为第一个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成了教学的重点目标。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当学生从“我想写”的发展水平进入“我会写”的第二个发展水平时,下一个“最近发展区”就进入“我还能写什么?”
3.1 个人发展目标区。
教师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与他们制定了“个人发展目标区”。这个目标区通过“课题小组”的途径实现。学生在学期初自由组合小组成员,由所有成员共同策划感兴趣的课题,成立小组,如“现代诗歌小组”、“科幻小说小组”、“鲁迅杂文小组”、“外国文学欣赏小组”、“演讲艺术小组”等等。整个课题完成是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搜索资料,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到一学期结束,每一小组列出研究过程中阅读的书目,并交出课题组的论文或经验总结或调查报告。这种实践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对培养学生开拓、创造的自主精神也是有益的尝试。学生主动向课外拓展,自己的个性得以自由、和谐地发展
初中作文主体性教学初探。
3.2 总体发展目标区。
每一年级,实验班除了应完成的作文训练计划以外,还制订“总体发展目标区”。
3.2.1 初一年级:通过“剪报”形式,让学生学会“一事一议”,剪报的素材来自四面八方,学生饶有兴趣。通过“诗词我来读写”5分钟训练,让学生领悟诗歌美的意境。
篇7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齿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曾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1)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试题解说
题干中明确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所以文中“我”的地位必须突出,即使写成议论文,也应该以“我”的亲身经历和真切体验为立论的主要依据,那种动辄就用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名言轶事来作鸿篇大论的做法,恐怕是不适宜的。
这虽然是则材料作文,但学生在审读题旨方面并无障碍。题目提供的思维空间很大,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合作、互助、友爱、团结、谦让、沟通等内容来写都可以。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引导学生写出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展示考生的个性。
选材要新。大多数学生从“和谐是什么”的角度选材,这样容易撞车,我们还可以从“为什么要和谐”以及“怎样才能和谐”等角度入手,给人不俗的感觉。
我们应放开眼光,关注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要关注身边新鲜的事物,吸收有时代特色的材料,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内容来,才会使人耳目一新。比如同样是写“合作”打篮球,考生一般都写和同学的合作,所写内容难免撞车,但是如果你写同老师“合作”打篮球,亮出只属于你的感悟,那就有了创意。又如,考生写“合作”之类的情感体验较多,如果你将思维的触角从“合作”中尊重人、善待人,延伸到“合作”中宽容大度、真诚奉献这些人生感悟,那么你的文章就能避开撞车,
闪出创新的色彩。
试题材料所包含的哲理是大道理,要求考生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怎么办?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即在符合材料题旨的前提下,将选材和立意聚焦到一个小的颇具代表性的方面去思考,通过颇具代表性的小事件,来反映大的深刻的道理,做到“小切口,深挖掘”,“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本题最易写成泛泛而谈的议论文,选择议论体裁就会流于大众化。作为考生,要想作文得高分,就必须跳出大众化的文章体裁,力争在其它体裁上求得新颖。考生不妨在文体上选写记叙文,通过描写真实的细节,抒发真挚的感情,塑造鲜活的形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来得到高分。至于情节吗,可以从反面着笔,从“不和谐”写起,尽量写得曲折些,尺水兴波。
如果选用对话体、演讲稿、日记体、小小说等新形式,效果肯定更胜一筹:而选用童话、神话、寓言、故事新编、科幻作品等形式,恐怕和题干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有点矛盾,最好慎用。
三、佳作选评
玻璃瓶里的夏天
盐城考生
月亮披着轻纱,偷窥人间。凉风习习,波光粼粼。我躲在芦苇丛里,毫无心思去欣赏这美景。
萤火虫欢快地飞舞着,可我的心却像坠进万丈冰窟。朋友们一点也不欢迎我,我像孤独无助的丑小鸭,扑面而来的尽是冷嘲热讽,因为我偷了小丽家的桃子。
“我也伤心,我也后悔,现在他们都不屑理我了,怎么办?”我对着小河大喊。河水仍然悠悠地流着,好像在说:“活该!”
突然,一个装满萤火虫的玻璃瓶出现在我眼前。“哇,好漂亮!”我情不自禁地喊道。
“我把夏天送给你,不要再伤心了。”有人拍拍我,原来是小娇。
“小娇,我再也不偷小丽家的桃子了!”我哭出声来。
“别哭了,你看这萤火虫多漂亮呀,一闪一闪像星星一样,说不定神仙姐姐也要靠它指路呢!萤火虫代表着夏天,我把夏天装在玻璃瓶里,送给你。”
“谢谢,可是我该怎么办呢?小丽她们不理我。”我心急如焚,和别人吵架,受人冷落的滋味真不好受。
“没关系,你只要向她道歉就行了。”小娇成竹在胸。
“那我们一起去。”我拉起她的手,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好像在哀求,“对了,我可不可以把夏天送给她?”
“当然可以。”小娇嫣然一笑。
小丽家快到了,我不由紧张起来。小娇紧抓着我的手,说:“勇敢些!”“嗯!”我点点头。
小丽正在家门口发呆。
“小丽,对……不起,我……把夏天送给你,别再生气了,好吗?”我嗫嚅着把玻璃瓶递给她。
小丽接过玻璃瓶,打开盖子,放出了萤火虫。“你这是干什么?”我火冒三丈。
“你别误会,即使瓶子里没有萤火虫,不也装着夏天吗?和你吵后,我就后悔了,现在我们和好如初了,这不正是我们的夏天吗?我要把我们的夏天永远装在瓶子里。"小丽急忙解释道。
我被深深地打动了,痴痴地站在那儿。这时,小娇拉着我和小丽的手,说道:“对呀,同学就该和谐相处!”
是的,人生在世,如果你是树木,怎能离开那一望无际的森林;如果你是花朵,怎能离开那五彩缤纷的花园:如果你是水滴,怎能离开那烟波浩淼的大海……
玻璃瓶里的夏天永不褪色!
满分秘诀一是因为三个小女孩间纯美得不含一丝杂质的友情,像夏天的天空一样明朗,像玻璃瓶里的萤火虫一样美丽,不能不叫你动容。二是因为题目如诗含蓄,语言似水流畅。三是因为作者从矛盾写起,情节不落俗套。
背一袋马铃薯
盐城考生
这还是小时候的事情。有一天,老师叫我们每个人带个大袋子到学校。我们以为又要拔草运垃圾,可出乎意料的是,老师竟买来了一堆马铃薯。大家都认为老师是发烧烧坏了脑子,或者她对马铃薯有着特殊的喜爱之情,总之,我们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老师叫大家为自己不肯原谅的人选一个马铃薯,把这个人的名字及他的过错写在上面,再把马铃薯丢到袋子里――这是我们一周的作业。“耶,这么简单!”大家情不自禁地一蹦三尺高,欢天喜地。可是,在我们兴高采烈之余,痛苦也正向我们一步步逼来。
第一天,我们都觉得欣喜若狂,认为老师真是别出心裁。快放学时,我的袋子中已经有九个马铃薯了――张明说我新理的帅哥发型很丑:李杰虽然知道我应该提高分数,他却不肯把他的作业拿给我抄;王成打了我头一下……以上的每件事情都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丢一个马铃薯到袋子中,我还发誓绝不原谅这些对不起我的人。下课时,老师说,在这一周内,无论你到天涯海角,还是天上地下,都要背着这袋马铃薯。
我们扛着袋子上学、回家,甚至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也不例外。看见我们的人都以为我们是做错事被惩罚,这让我们感到十分难堪、委屈,无言以对。那个沉重的有如千斤重的马铃薯袋子日益成为我的负担。我已经装了四十多个马铃薯在袋子中,虽然我是虎背熊腰,但还是被压垮了。我已经迫不及待了,我希望这项作业早点结束。
篇8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 兴趣培养
一、拓展素材积累,激发创作兴趣
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有情感的流露,或喜怒哀乐,或悲欢离合,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百句十句哪怕只有一句,及时地记下来,这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小学语文课文有不少出自名家之手,堪称小学生习作的楷模。如果我们每天都指导学生去鉴赏品位,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哪些词语句子用的好,好在哪里,并且做好摘抄笔记自制书签等,如一句名言、一段描写、一段论述,哪怕一段歌词甚至一个公式、读书心得等,这样日积月累日久天长,写作之“水”就会越蓄越多。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在布置作文时,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大胆的尝试,如重大节假日或假期布置劳技作业和体育作业,做小制作、小实验、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或学会一种运动等,然后找好朋友合作办一份手抄报。手抄报既要有在广泛阅读中摘取的精悍文章,又要有反映各自假期生活的文章。到学校后进行优秀小制作与小发明展评活动,举办手抄报展览,这样一来就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在动手的过程中,他们要思索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教训,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们的生活阅历还丰富了写作素材。
二、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三、展开想象翅膀,享受成功体验
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运用追想,再现过去。通过引导追忆,让学生把过去的人、事、物、景再现出来,以此来阐明现在的思想意识,如让学生写童年趣事、烦事等,由于所涉及的事都是自己熟悉、亲身经历的,学生叙写起来兴致就会很高。
运用假想,展现未来。如布置《50年后的我们》《我在月球上》《假如我是一只小鸟》等作文既让学生异想天开,又可以让学生学会合理想象,写出成功作品。
运用推想,呈现过程。许多课文言虽毕而意味未尽,留有无穷的余味,而学生对这些内容兴趣浓厚,心驰神往。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续写,再通过评比评论等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运用幻想,表现理想。幻想是想象力的升华,是创造发明的先导。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鼓励孩子们写童话和科幻文章,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不同程度地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四、营造宽松氛围,鼓励真情表达
新《课标》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学生习作前教师不要用一个模式限制他们,而是以亲切的态度引导他们大胆地说出生活中观察的景象,自己想象到的情景。当学生说的有新意时要大力表扬,当学生说得不够流畅时,允许他们坐下来想一想再说,即使学生说出一些别出心裁的想法或提出古怪的问题也同样肯定他们这种敢想敢做的精神,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观点是有价值的。如果发现学生思路有偏差,绝不要简单地指责而是在建议性氛围中帮助他认识错误,在集体评议时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认真听别人的发言,以拓展思维。
五、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
篇9
【关键词】儿童文学,语文教育,有效教学
(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儿童文学的魅力
首先,教师可以创新阅读课的形式和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注重儿童阅读的渗透,实现“读―――唱、读―――思、读―――疑、读―――写”相结合,使儿童文学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在读唱结合法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充分发挥歌唱的作用,把儿歌、绕口令、经典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思结合法中,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读疑结合法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有材料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自主的表达、真实表达、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以读促写”、“读写互动”,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融为一体,同时,通过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最佳教育环境,通过“教育生态”的改变,来形成一个自由、民主、交流的教学氛围,充分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挖掘,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花盆效应”,积极优化教育生态价值链条,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阅读需求获得“解放”。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可对传统的“秧田式”学生座位分布,变为“双翼式”和“半圆式”,即将课桌椅排成二行,像一只鸟飞行的翅膀,或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学生的桌椅摆成一个半圆形,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互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教师可将儿童文学作为素材,组织课堂游戏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语言艺术的理解。也可通过召开和举行“读书汇报大会”,“故事大奖赛”;通过举行“角色游戏扮演”、“辩论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其次,改善对学生阅读的评价。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传统的阅读评价片面性较强,较多的定性评价,一切以学生的分数为纲,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也是以“摘抄名言警句、完成老师布置的读后感任务”为主,严重打消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指导学生阅读的宗旨,使得学生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必须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成功、感受喜悦,从而增强学生进行阅读的动机。要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就必须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以分为本”为“以生为本”。要由“目标性”转变为“体验性”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再以“总结段意”、“写读后感”为重要的评价方式,而要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的应用各种工具去搜集、整理信息,想方设法解决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要由“数量评价法”转变为“质量评价法”。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将学生的阅读的情感体验、心理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作为评价的目标,最终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才能更好的激发自己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教师的表扬时,就会从情感上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涉猎知识,最终使学生把儿童文学的阅读作为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科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
篇10
【关键词】电教媒体 突破 个性化
近年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发展迅速。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逐步完善,使得现代教育技术以它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活动交互等特点,丰富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信息传媒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因此,教师应从多媒体技术的环境出发去设计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使他们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 以语文教材为依据,依靠现代多媒体技术,拓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语文教材涉及人文、地理、民情风俗、科技、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文本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富有感染力。因此,我们应该以教材为依据,把现代多媒体技术环境下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如笔者在教学小语十一册第六单元安排的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的大门》时,以教材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诵读,感悟课本中的诗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搜集、背诵诗歌。然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有的小组研究一位诗人的作品、特点(如李白、杜甫),有的小组研究一个时期的特点(如唐诗、宋词、元曲等)。学生兴趣盎然,到图书室、网上搜集资料,有了不少的收获:他们分别制作了手工、电脑小报,还创作了不少不同情趣的儿童诗。有了网络教室,笔者将学生的小报、儿童诗制成课件,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这样每一位同学的作品都得到了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家在网络教室里津津有味地欣赏自己的作品,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更喜的是,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制作小报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课本外的诗歌,了解了更多的诗人,提高了创作诗歌的兴趣和能力;在交流展示中,再一次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使综合性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再次提升。
二 依托多媒体技术,感受生活语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国内外重要事件,民风民情,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的资源,这丰富的资源,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机会,也为学生增加了许多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所以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教语文,应该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近年来,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学生艺术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每年结合上级要求,本校均要举办一次“艺术节”活动,来展示学生的艺术能力、调查报告、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等。借助这个平台,笔者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或希望大家解决的问题,关注一些最近感到奇怪的自然现象等。指导学生分组,选题材,确定专题,明确活动项目,规划活动方案,填写“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计划表。接着,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协助下,通过广泛的社会交往、考察、调查、体验等方式开展活动,在网络环境中探究新知,解决问题,形成成果。最后进行成果展示。近年来,凭着这个平台,笔者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十余次,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活动二十余次,学生的小论文、小制作、科幻画多次在校、县获奖。网络为学生顺利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共享资源。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地从网络中收集信息,并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进行筛选、分析和加工,丰富了学习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运用信息技术对选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可以制作成PPT文件,易于展示,也可以用word文档进行综合和说明,还可以在不同格式的信息间建立链接,整合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这样,在活动过程中,就必然增加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同时促进了互动,加强了合作,达到了资源、过程和成果的共享。信息技术的形象、直观、便捷和共享功能还可以为学生的成果展示提供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呈现方式是文字,如作文、日记、报告等。我们经常将学生的活动成果有选择地在学校网站上。作品被的同学感到骄傲自豪,看见别人的作品在学校网站上的同学心生羡慕,在以后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就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
三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个性化语文综合性学习
当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后,学生的探究兴趣得到激发,加之在前面的学习中已获得了一些探究方法,有的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会大大增强。此时,我们可以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钻研自选的课题。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行策划全过程: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网络、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获取相关资料,讨论分析,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