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监管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3-22 04:4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监管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监管工作要点

篇1

一、推进减税降费工作,减轻企业负担

(一)加强涉企收费监管。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出台支持复工复产涉企收费优惠政策、原有涉企收费减免政策和小微企业信贷优惠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管,确保让企业得到实惠。加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领域涉企收费行为监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开展商业银行金融收费检查“回头看”,巩固检查成果。(5月—6月开展自然资源、人防、中介机构专项检查;7月份开展商业银行金融收费检查“回头看”工作)

(二)加强能源领域价格收费监管。开展水电行业价格收费专项检查,以能源领域为重点,检查相关价格收费和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坚决取消各种形式、各种名目的违法违规收费,降低企业用能成本。(4月份开展供水、供电专项检查)

(三)开展“进企业、送服务”活动。走访20家企业,倒查涉企收费情况,查找梳理涉企乱收费现象,纠正违法违规收费行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价费问题,确保企业充分享受到降费红利,助力企业健康发展。(8月份开展“进企业、送服务”活动)

二、加强重点领域价格监管,保证市场价格稳定

(一)加强防疫物资价格监管。疫情期间,密切关注口罩、消杀用品等防疫用品药品以及防控物资机器设备、原辅材料等市场价格,实现防疫物资全链条监管,及时查处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疫情期间,坚持每日巡查,加强防疫物资价格监管)

(二)加强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监管。加大对猪肉、粮油、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哄抬价格、价格串通、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疫情期间,坚持每日巡查,加强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监管)

篇2

一是用好、用活、用足农村危房改造和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支持农村土坯房改造,增强内需活力;二是完善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措施,促进农村居民消费;三是推动农村改革创新,积极稳妥推进集镇城镇化,提高集镇发展质量和水平,发挥集镇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壮大镇域经济;四是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榨菜、海椒、白羽肉鸡等为龙头,创建农业特色基地,为农村居民致富找准路,起好步;五是统筹集镇和农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增强对农村道路、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商业网点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各村联系集镇的硬件设施尽快改善。

2、深化“三个确保”,推进民生财政

一是贯彻落实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四压、三不准”要求办事。压缩日常公用经费,压缩巧立名目的外出考察费,压缩会议、培训、租车费、招待费,压缩政府小车能源消耗支出。除恢复重建必要的维修加固外,不准擅自构建或新建办公用房和随意增大附属工程的经费支出;除现有政府所属小车用于公务外,不准用财政任何资金购买或更换交通工具;除必要用于政府网络信息化建设外,不准随欲添置大宗办公用品、办公设施设备和装修办公楼等。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民生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三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公共财政的投入,维护社会协调发展;四是把握好政府偿债政策尺度,依法偿债。以2010年7月锁定2005年12底的债务余额为依据,按县财政、农业、审计等单位审核为基准,建立债务项目信息平台,用好国家财政和地方筹措的偿债资金,严格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事前公示、直达到人”的方式进行支付。及时做好债务账务处理,做到化解一笔、注销一笔。五是抓好“三资”清理、核实和建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化解村级资金矛盾。

3、巩固财政改革成果,建立绩效财政

一是落实射财发(2013)4号文件精神,深化预算编制改革,细化预算;二是完善支出改革制度,落实预算部门与执行主体的主体责任。巩固集中收付制度成果,健全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加快公务卡制度实施进度。三是以射财发(2013)16号和3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紧抓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目标,巩固财政改革成果,努力形成“花钱必问效,问效必问责”的制度约束,推进绩效财政。四是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支出行为,推进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继续扩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强化绩效理念,让绩效评价成为财政管理的常态化工作。

4、做好“四项”工作,完善监管制度,建设法治财政

一是适应新的财政管理体制要求,建立各项财政信息平台,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二是认真学习和贯彻县财政局2013年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要点的主要内容,采取强有力措施落实“财政各项资金规范化管理方案和财政监管工作计划”。巩固和完善“乡财县管”成果,逗硬执行来客接待制度,经办人负责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政府机关内务管理制度;三是认真落实财政政策,切实抓好“治乱减负”工作,规范办事流程,降低办事成本,促进财政行政效能建设;四是用好财政规范化建设的奖补资金,努力改善办公环境,提高财政自动化办公水平,推进高效理财、廉洁理财,全面落实规范化管理,为老百姓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文明服务窗口。规范档案管理,力争达省二标验收合格。

5、提升财政队伍素养,建设人文财政

篇3

关键词:市场经济;工会组织;安全生产;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 D4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335-01

一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工会组织往往都是通过一些漫画展,安全黑板报,安全征文等一些方式来进行安全文化宣传。要想使工会组织安全教育职能更好地发挥,就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文化是实现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前提。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首先是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或其他的安全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选择人的生命,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企业的发展则离不开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安全文化恰好在发展、人本与安全之间构筑了一座桥梁。安全生产问题既是百年大计,又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反映的是执政党的能力和信誉,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构建安全文化,用安全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实现企业安全远景和目标,实现持续、稳定的安全发展,已成为广大企业职工的迫切愿望和共同意愿。因此,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必须把构建安全文化作为一种长期的战略意识来认识和对待。

打造安全型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职工安全素养,使企业由安全管理粗放型,向精细化本质安全型管理迈进,需要依靠安全文化宣传的力量,需要借助安全文化的软实力。工会组织应积极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协调作用和激励作用,运用安全文化的亲和力、渗透力、感染力、约束力来助推安全管理,确保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安全文化层次。

二 工会组织在提高职工素质中的作用

工会组织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为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撑。首先,要强化职工的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自保互保意识。要始终把安全理念教育贯穿到宣传思想教育、提高职工素质的全过程,重点开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操作技能等教育和培训。其次,要加强职工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注意提高他们了解掌握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他们有的放矢地做好职工的安全协管工作,提高工作实效。再次,要重点开展好新工人的安全培训。注重对职工进行安全常识和反“三违”教育,从维护职工“安全权”的高度出发,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水平。强化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群监员安全监督检查作用,将安全隐患消灭在了萌芽状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的安全巡视作用,首先是搞好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三 工会组织在班组建设方面的作用

班组是企业的基层组织,是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前沿阵地。班组安全抓好了,整个企业的安全就有了保证。抓住了班组,就抓住了安全的基础。我们各级工会组织要加强协作配合,将班组建设与“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发挥工会组织在班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努力提高班组长和职工的业务素质、推动班组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安全发展。要深入开展班组安全生产技术竞赛、抓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发动职工参与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扎实推进班组安全建设工作。

在班组建设中要突出“四个字”,即狠抓隐患排查治理,突出一个“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不护短,以“铁”的精神一抓到底,问题得不到解决不撒手。扎实搞好应急救援演练,狠抓一个“实”字。针对大部分班组长工作年限短、安全经验不足的实际,搞好班组长培训工作,提高一线班组长应急救援知识和综合救援能力。强调一个“细”字,班前会上,让职工知道工作要点和危险点,从“质”和“量”上提出明确要求,让职工心中有数。班组长要注重班前检查、班中督察、班后小结,杜绝职工操作失误。努力达到班班安全、日日安全、月月安全的目的。不断加强班组建设,提升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抓好安全工作,促进企业安全发展。

四 工会组织在安全生产教育学习工作中的作用

1.加强班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非常必要。班组是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随着企业内部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越来越显得突出。从我们大有能源下属各个煤矿的情况看,前些年以来,改革了分配制度,扩大了班组自,绝大多数班组按综合考核指标分配工资,过去被平均分配主义掩盖的多种利益关系上的矛盾,在生产和分配过程中反映出来,这些问题和矛盾大多数发生在班组。不仅给企业而且给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同时也充分反映了加强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2.定期组织对班组职工的教育学习。班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神经末梢,有其特定的内容:一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职工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教育;二是生产形势任务教育;三是安全质量教育;四是后进职工转化工作;五是双文明班组建设;六是协调班组职工相互间关系;七是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八是活跃班组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班组思政工作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七种:交谈讨论式、以情感化式、表扬激励式、平等谈心式、学习式、寓教于乐式、班前会。班组思政工作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及时性。在班组这个小群体里,大家朝夕相处,职工的喜怒哀乐,易于被察觉,各种思想问题或情绪稍一表露即刻会被发现,这样可以把工作做在前头,及时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二是准确性。班组职工共同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每个人的性格、爱好、家庭情况等彼此都很了解,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就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而避免主观片面性,有效准确地解决问题。三是灵活性。班组在改革中扩大了自,班组的相对独立性增强了,对班组职工的思想教育可以“自主”地安排时间进行,因人制宜,灵活多样,从而增强了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篇4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继续严重冲击,以及国家应对危机采取一系列重大积极经济政策的关键之年,我们紧紧抓好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和高度重视世界发展稳定的历史机遇,着力在促发展、保增长上下功夫,在创体制、改机制上下功夫,在保稳定、促和谐上下功夫,在重民生、促公平上下功夫,在硬监管、提效益上下功夫,财政工作实现新突破,呈现新亮点。

行国家提高的低保补助标准,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职业培训补贴等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积极落实中央出台的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及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待遇,确保基本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全面执行城乡临时救助和优抚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和保障雨雪冰冻等抗灾救灾资金1955万元的到位,并安全及时拨付,有力的保障了受灾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四是支持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实现我州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全力支持“和谐平安”**建设,确保全州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全州公共安全支出完成20359万元,增长70.18%。五是支持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廉租房制度。全州共筹集租赁补贴资金1752万元,发放385万元,实际发放户数为1950户。

(五)突出依法理财,全力加强和硬化财政监督。按照年初确定的“突出重点,动态监管,规范有序”的财政监督工作要求,制定出台了《**州财政局关于开展地方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州2009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实施方案》,积极有效的开展了财政监管工作。一是严把资金安排的审核关,加大对会议费和接待费等消费性支出和追加资金事前的审核力度,从源头上控制财政支出。二是强化财政票据监管,加强政府采购专项检查工作。三是组织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工作和2009xx省、州、县三级联动检查工作。四是加强对社保资金和帐户的管理,确保各项社保资金和基金的安全、封闭运行。传工作,全年公开信息113条;完成了《**州改革开放30年财政志》的编印工作。

(七)突出以人为本,全力提升财政干部素质。一是加强管理制度建设,立足原有较为规范的工作规则,根据财政工作新形势和新要求,补充制定和执行了进一步规范公文处理、公务接待活动、财务报帐管理、车辆管理、财政信息编报等内容的管理制度,以执行制度为基础,用制度管理财政干部言行,用制度规范财政部门理财行为,提升财政队伍的执行力。二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工作,根据科级干部选拔任用由党组负责的情况,参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制定了《**州财政局党组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办法》,并严格按程序和德才兼备及“四化”标准选拔任用科级干部;制定了财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组织财政干部规范公文写作培训和法律知识学习,提升了财政队伍的学习力。三是建立并实行"双百"目标考核管理,局党组与各科室、群团组织签订了以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密工作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量化目标责任书和以向上争取资金、财政改革管理目标任务为主要内容的科室量化目标责任书,实行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充分履行职责和激励改革创新相结合,科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规范管理,提升财政队伍的创造力。四是全力做好挂钩扶贫工作。深入挂钩扶贫点开展调研工作,本着多做实事、多做好事,积极筹措资金,推进帮扶工程的顺利实施。全年共筹措和拨付帮扶资金80万元,实施了村社公路建设等工程,夯实了挂钩扶贫点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同时,增强了财政干部心系“三农”、关注“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了财政队伍的向心力。

二、二一年财政工作要点

2012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的重要之年,按照州委六届八次全会的精神和目标任务,结合财政自身实际,提出 ``全州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按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全力服务于“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发展战略和州委政府中心工作,始终突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两件大事,促进全州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突出法治财政、民生财政、阳光财政,增强财政增收的可持续性、收支结构的合理性、财政管理的规范性、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不断提高财政支持和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12年全州财政工作的重点是:

(一)坚持又好又快,在促进发展中做大财政“蛋糕”。一是着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压缩一般,保障重点”的投入原则,集中全力重点保障州委政府确定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支持改善交通、能源、通讯、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经济发展瓶颈,夯实跨越发展基础。二是着重支持支柱产业的培育,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战略,支持农业基地、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建设;支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矿电产业集约开发、畜牧产业形成规模,把特色产业做大、做优、做强,促进支柱产业群的快速发展。三是着重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按照退出“越位”,补上“缺位”,纠正“错位”的原则,财政投入转向基础性、公益性、前瞻性领域。管好用好国家投资资金,合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借款、国债资金。采取财政参股、贴息、担保、补助等方式吸引社会投资,形成规模经济,产生规模效益。四是着重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运用财税政策手段,引导和促进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xx县域经济发展,巩固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xx省委、xx县域经济发展政策,xx县实施分类管理的机遇,xx县域经济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工作,推动全州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坚持严格征管,实现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一是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税收政策,依法征收,依法减免,强化税收分析预测,建立健全财、税、库、银等部门收入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动态掌握税源变化趋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保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二是不断改进税收征管模式,创新税收征管体制和机制,做到税收征管重点突出、兼顾一般,做到应收尽收,均衡入库,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税收质量。三是严格非税收入征管,加强对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收益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非税收入管理细则,以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国有资源收入、旅游门票收入和国有资产处置收益为非税收入管理重点,采取强有力措施,保证非税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同时,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建设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藏区示范区的机遇,做好向上争取工作,不断拓宽财政收入增收渠道,进一步壮大财政实力。

(三)坚持服务三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继续积极稳妥的开展涉农项目和资金的整合工作,农村“一事一议”奖补试点工作,建立稳定的支农投入增长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和贫困人口易地搬迁。二是加大支持推进农村公共交通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构建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制度,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的力度;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农村会计委托记帐工作,促进支农资金财务规范管理。三是认真落实涉农补贴政策,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完善“一折通”发放方式,将对农民的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综合补贴和退耕还林等补贴按时足额兑付到农民手中;全力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加大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帮助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支持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增加农民非农业收入。

(四)坚持为民理财,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州各级财政部门,在制定财政政策、安排预算支出,处理各项财政事务时,从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共同需要出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的原则,运用“增量优方向,存量调结构,增量调存量”的方法,将有限的财力向教育、卫生、社保、文化、体育、住房、安全、环保等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倾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财政资金投入、财政政策导向和财政政策落实向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倾斜,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服务和提供公共服务,拓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公共财政资金及政策最大限度的惠及全州广大人民;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到支出有保有压,压一般、保重点,在自始至终服务大局、服务中心的过程中“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保民生”。积极推进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五)坚持务实创新,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一是强化预算编制管理,提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州级部门预算在细化项目预算编制、扩大编制范围、提高编制质量上下功夫;县级部门预算在稳步推开,完善机制,健全制度上下功夫;建立稳定的预算编制调节基金,积极化解政府债务,增强财政抵御债务风险的能力。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资金运行的规范性。进一步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简化州级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规范支出变动管理,xx县级试点力度,拓宽集中支付范围;稳妥推进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财政、税务、国库、银行联网;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范围,细化政府采购项目预算,增强采购预算的约束性。三是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大力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一步加强财政财务、专项资金、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加大会计准则的宣传、实施力度,强化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检查;继续完善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财政内控机制建设,加大财政内部监督和层级监督力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特别是加大彩票公益金、土地出让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专项检查和扩大内需资金、保障和改善民生资金、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的全过程监管,并积极探索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四是强化“金财”工程建设,提高财政管理的安全性。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加强网络安全和网络公共应用系统建设,确保财政核心业务正常有序运转,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六)编制好财政“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是新一轮财政发展的行动纲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更趋复杂多变,影响加快我州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将不断增加。编制好“十二五”财政规划,对我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篇5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将是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发展改革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至关重要。今年我省发展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突出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自主创新,着力推进城乡、区域、陆海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职能转变和服务提升,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具体要着力做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要按照“稳定优化一产、主攻调整二产、提升扩展三产”的要求,充分运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力求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要按照生产性与生活业并重、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并重,突出重点产业、区域、平台、企业和重大项目,不断提升服务业总量和质量的思路,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重点行业发展。组织编制服务业10大重点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突出抓好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产业。二是积极培育服务业集聚区。实施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大力培育30个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尤其要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区域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生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三是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编制实施2010年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积极推进一批规模大、带动性强的服务业项目建设,切实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力争限额以上服务业投资增速达到18%左右。四是加快重点服务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重点服务业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服务业品牌建设,力争新增40个省级以上服务业品牌,培育100家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服务业企业。五是积极做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申报和争取工作。

大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升级。要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是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的实施。抓紧制订各个规划的年度实施计划,明确今年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努力把规划实施的重点放在调整优化产品、技术、组织结构上,放在强化集聚、集群发展上,放在通过优化投资增量促进存量的调整提升上。二是大力支持大项目大企业。编制实施2010年重大工业项目计划,推进千亿产业提升项目建设。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深化第一批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试点工作,推进第二批示范区试点建设。三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引导中小企业走“精、专、特、新”之路,着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加快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能耗高、污染重、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产能、产品和工艺技术,抑制部分新兴产业的重复建设倾向。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一是要认真研究和选择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类型和优先领域。国家提出了生物科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生物育种、信息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我省实际,要突出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信息网络、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抓紧研究起草《关于大力培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方案》、《关于加快培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三是研究制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引导我省具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兴办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基地建设。

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要坚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走精品农业的路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以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及时编制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新增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规划。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的各项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直接增加农民源自政策支持的收入。积极推进“千万亩标准农田提升工程”,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着力提升单产水平。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积极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推动设施农业、精深加工业等资本密集型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中央资金补助,重点支持农村沼气、沿海防护林、粮食工程、标准海塘、农村安全饮用水等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改善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面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和“农产品品质提升”工程,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努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着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二)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等工作,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必须紧抓不放。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要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突出抓好构筑创新平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业投资管理几个重点,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密切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健全区域创新体系。积极扶持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提高自主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能力。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合作,提升创新平台服务功能。二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争取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资金,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抓好一批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支柱产业重大项目,推进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三是推进创业投资发展。有效利用政府引导基金,加强省市联动,通过参股、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股权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运作好浙商产业投资基金,使之成为吸引金融人才和境外资金的重要平台。四是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完善激励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配合做好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工作。

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之年,要突出重点,加大攻坚力度,确保任务如期完成。一是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分解节能减排目标,严格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考核。二是支持重点节能减排项目的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积极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大对“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改造和能源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淘汰小火电等落后产能。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一是大力实施《浙江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加快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全面启动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100项重点项目。二是尽早启动《浙江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的制订,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动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三是认真做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组织实施国家《总体方案》和我省《实施方案》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实施《浙江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2010年度实施计划》。加快推进我省太湖治理“三大清水环境工程”前期工作。

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组织实施《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共同推进我省方案的实施。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进一步研究“十二五”时期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加快研究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积极宣传和大力引导发展低碳经济。

(三)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积极扩投资,促消费,有效化解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风险,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努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一是大力推动社会投资。认真落实国家促进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抓紧出台我省的配套措施,进一步消除限制民间投资进入的不合理障碍。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投向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力争今年民间投资总额达6000亿元,增长15%以上。二是确保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持续较快增长。编制实施2010年度全省重大建设项目行动计划、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计划、全省重点建设计划、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等重点计划。加快以“七线两枢纽”为重点的铁路项目和一批公路、航道项目建设,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风电、核电等电源项目和电网建设。三是加强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各类国家专项资金,继续抓好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编报衔接工作,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加强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管理,完善项目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提高建设效率,保证建设质量,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稽察制度和监管工作,继续做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相关工作。同时,抓好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及援疆、年度援建计划的实施工作。四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实施2010年上报国家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前期计划和2010年省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前期计划。尽早编制出台 “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不断完善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五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要求,继续推出一批重大对外招商项目,开展一批重大引资活动,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服务业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领域,努力稳定利用外资规模和优化外资结构。努力用好国外优惠贷款,积极引进国际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支持我省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进一步做好与央企的对接工作,扩大合作签约,推动签约项目落地。

努力促进消费持续较快增长。一是全面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二是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完善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公用设施三大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消除居民后顾之忧,努力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三是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加快农村商业便利连锁和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四是认真落实国家扩大居民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五是加强住房市场分类管理,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度,有效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支持和鼓励普通自住住房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机性购房,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四)努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推动浙江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举措。抓紧完善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加强与国家层面的沟通衔接,努力争取将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

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编制并实施宁波―舟山港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将宁波―舟山港打造成我国重要的大宗散货物流枢纽港,大力发展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重点构筑大宗散货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抓紧研究提出组织运作模式和推进机制,建设一批港口物流园区、集装箱和大型油品、矿石、粮油、LNG等大宗商品及战略物资储运基地以及若干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促进港口物流业发展上新水平。

有序发展临港工业。一是依托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基础,编制宁波石化、台州医药化工园区发展规划,着力建设国家级宁波石化产业基地和台州医药化工园区。二是支持开展船舶生产设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人才培训等服务,推动船舶工业整合提升,控制低水平造船,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大型船舶,努力做强特种船舶。扶持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水淡化设备等海洋装备业。三是大力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以争取建设舟山国家级海洋旅游发展试验区为契机,重点开发海洋运动休闲、海岛度假体验、海鲜饮食等特色产品,探索开发邮轮、游艇俱乐部等高端产品,引进、培育国际知名酒店连锁管理集团、国际旅游商和旅游资讯集成商,建成我国海洋旅游高端产品先发地。

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批涉海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港口、航道及锚地等建设,大力发展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公用码头。优化港口集疏运通道,加大疏港高速公路、铁路、内河航道、油气管道等项目建设和统筹力度,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网络化综合运输体系。加快梅山保税港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2010年上半年按计划闭关运行。

(五)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要着眼长远,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优化产业、城镇空间布局,努力构筑一批空间开发新平台,加速城市化进程,切实提高集约、集聚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科学规划建设空间开发新平台。要突出抓好规划编制、平台建设、政策支撑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抓紧编制空间开发新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总体规划,选择一批区位基础设施较好、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优势明显、产业和项目支撑能力较强,具有创新、集约、绿色、协调发展潜力的区域,纳入省级层面统筹规划。二是扎实推进新平台建设。协调相关部门,充分保障新平台建设的土地、资金、人才、环境容量等要素需求,并做好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工作。引导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省级政策性投资公司参与新平台建设。借鉴天津滨海科技生态城等建设经验,大力吸引有关国家政府和国际财团参与我省新平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具有产业集聚效应、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空间开发新平台。三是强化政策支撑。按照统分结合,以所在地方为主的原则,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新平台建设的重大问题,形成跨行政区的联合开发机制、投融资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省级新平台的评价、统计机制。加强政企联动,形成开放互动、良性发展的新格局。

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一是加大对中心镇的扶持力度。抓紧出台加快中心镇发展提升的相关政策,公布第二批中心镇名单。组织实施公共设施、产业集聚等重点项目,全面提升中心镇城镇功能,增强中心镇集聚集约发展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选择20个人口数量多、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带动能力强的中心镇,通过设定目标体系、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政策文件,深入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加快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三是提高中心镇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完善中心镇社会管理职能。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加快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与中心镇、中心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支持农民饮用水、农村污水处理、村内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二是进一步落实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扶持力度。做好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

深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长三角《指导意见》和《区域规划》,按照“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的新合作机制,着力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10个重点专题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长三角地区开发开放水平,加快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二是加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尽快研究出台2010年改革指导意见。

加快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安排年度重点任务,在各设区市及义乌市全面启动实施11个方面的改革试点,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积极争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列为国家试点。

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建设用地退出机制。积极推进宅基地换住房、生产生活用房相分离等改革试点。研究制定我省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建立阶梯式水价和水权交易制度,推进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改革,全面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四减少”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制定出台加快中心镇培育的政策意见,探索开展中心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健全行政效能和行政监督机制。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全省医改工作会议精神和三年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努力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开展医保异地结算制度改革试点。分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30个县(市、区)的改革试点,加快探索基本药物生产、定价、招标等七个环节的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23个县的改革试点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嘉兴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新启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项目”、“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和“公共气象服务项目”等10大均等化项目。继续推进联系点工作,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评估监测报告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良好氛围。

加快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改革。实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工程,启动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试点工程,深入开展基层卫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大力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牵头组织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大对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意见,扎实推进红色旅游等旅游业发展。加大对中职教育、基层医疗卫生等中央专项资金的争取力度,努力改善职业教育、农村卫生、民政计生等基础服务设施条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课题研究。

突出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出台适合我省农民工特点的参保方式。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扩大社会救助范围。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加强市场监管,严格落实市场价格监督调查巡视制度,深入开展“十小行业”整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切实落实重点项目风险评估制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重点工程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

(八)坚持抓当前与谋长远相结合,认真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进一步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经济形势分析制度,深入研究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宏观性的重大问题,力求分析调研见事早、反应快,判断准、谋划深,建议实、质量高,成为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代建制、公共资源集中交易场所管理办法等立法工作,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开展信用浙江建设,进一步完善征信平台功能,不断提高征信平台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