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3-27 15:2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

篇1

一、以承载更多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为导向,着力打造“131”国家级重大平台

1.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运用市场化方式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形成“一区十四园”协同发展格局。加快搭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促进服务中心等平台。丹阳市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究院建成测试评价实验中心;句容市高新技术创业园完成二期主体工程;扬中市建设智能成套电气试验检测等3个平台;京口区大禹山创意新社区招引企业100家以上;新区新建复合材料研发中心,孵化创新企业10家。

2.加快建设国家高新区。高新区创建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加快科技创新一条街建设,建成科技大厦等载体,完善高新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功能;加快知识城建设,搭建数字出版技术等3个公共服务平台,吸引30家企业入驻。扬中加快建设省级高新区,丹阳、句容和丹徒争创省级高新区。

3.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标准编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加快核心区建设,推进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句容分院、“丘陵农业星创天地”创业平台、大学生农业科技创业园、农业科普展销中心等园区平台建设,争取入园企业超10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不断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

4.加快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主题,编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推动生态文明、智慧城市、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支持创新型乡镇开展宜居、绿色、低碳城镇综合技术集成与科技示范,实施世业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等示范工程。

5.加快创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构建知识产权培训—创造—运用—托管服务链条,加快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中心、专利运营中心和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培训基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基地以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制定支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以培育创新型集群为途径,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6.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强化“梯度培育、差异扶持、集群发展”思路,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促进科技型企业“小升高”,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0家,全市拥有研发机构企业所占比重达40%。

7.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组织实施60个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00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9%。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编制“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九大产业技术路线图,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

8.培育创新型人才集群。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国际人才本土化和本土人才国际化。实施金山英才计划,进一步发挥高层次领军人才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举办科技企业家培训班,提升企业家的科技创新意识和企业创新能力。组织“‘万人计划’专家行”等活动,搭建人才服务经济发展的桥梁。

三、以贯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主线,着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9.深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协调推进区域知识产权试点与管理,推进辖市(区)开展知识产权强省区域示范工作,丹阳市、句容市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等区域示范试点工作。实施全市专利数量与质量“双提升”专项行动,强化“千企万人计划”订单式培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全覆盖、大中型企业专利全覆盖,力争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件。组织实施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省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等项目,推动领军型企业成为专利密集型企业。

10.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较上一年度增长20%。支持地方围绕特种船舶和海工配套、智能电气等特色主导产业,开展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积极创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开展省贯标示范创建,加快国家标准贯彻实施。

11.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开展“双打”和“护航”专利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行为。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专利权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开展展会知识产权维权,规范知识产权产品市场。创建中国丹阳(眼镜)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畅通维权绿色通道。深化专利维权托管服务,建强专利维权专家顾问团队。推进专利保险工作,保障企业创新发展。

12.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化。加快实施知识产权“走出去”战略,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联系合作,建设中瑞国际技术(知识产权)转移中心、中瑞生态产业园涉外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支持大学举办“三江知识产权国际论坛”。鼓励外向型企业申报国外专利。

四、以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为要点,着力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13.推进与在地高校合作。围绕高校科研单位的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强化产学研无缝对接。举办在地高校与市产学研合作对接会,设立高校合作专项,鼓励高校科技成果在市转化。组织开展“双百”、科技镇长团等专题产学研活动36场,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建设,高新区争创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鼓励各辖市区筹建省级大学科技园。

14.推进科技创新国际化。组团参加美国亚太商业展望(APBO)会议。组团赴俄罗斯、乌克兰、日本等国家开展航空航天、船舶海工、农业智能养殖等领域的洽谈合作。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建设中国—乌克兰()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跨国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平台。组织参加第五届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支持企业建设海外研发中心,推进企业创新国际化。

15.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建设。依托三个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大力集聚吸纳科技人才、金融资本等资源。加快省船舶及海工关键配套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建设,做强“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加快省智能电气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建设,“华北电力大学扬中智能电气研究院”创成省级重大创新载体;加快省航空配套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建设,建成材料性能测试分析中心、投融资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引进企业10家。

五、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抓手,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16.优化创新孵化生态体系。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筹等,培育众创空间、众创集聚区示范标杆,力争省级以上众创空间达10家。健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体系,加快建设一站式科技服务中心。落实创新创业政策,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举办创业沙龙、创客大赛等活动,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

17.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加快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援助中心、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突出发展总部经济,引进和发展研发服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等专业和综合服务机构,加强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市科技服务软实力。力争全市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达125亿元。

18.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深入推进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试验区建设,不断扩大科技金融融资规模,全年帮助科技型企业融资超6亿元。继续推广“苏科贷”“镇科通”“镇保贷”“镇知贷”“镇科贷”等科技金融产品,构建覆盖创新创业全过程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培育壮大一批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吸纳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我市科技型企业或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强科技企业上市培育,推动科技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或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交易。

六、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为目标,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19.优化科技项目管理。改进项目指南征集方式,实施科研项目分类管理。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在采用无偿拨款、后补助、科技奖励等支持方式的同时,继续扩大科技贷款、股权投资等资助方式的比例。修订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完善市级科研信用体系。

20.建立科学决策机制。与省科技厅在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强会商。建立市科技局与辖市(区)、百亿企业、在地高校、医疗集团的联系协调机制,共同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成立科技创新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升决策的科学性。

21.落实先行先试相关政策。鼓励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在新型研发机构、区域协同创新、科技金融、股权激励等方面进行探索,争取1条以上政策开展先行先试。筹建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采取合同研发、项目经理等市场化运行机制,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

七、以从严治党为遵循,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篇2

一、十七大后六市开展科技工作的新思路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特别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后,各市党委、政府制定和调整了“十一五”发展目标,围绕《*关于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定》出台了当地科学发展的相关决定。调研中我们看到,科技工作是当地党委、政府关注的一项工作,但是各地、各级的重视程度有差别,科技投入的差别很大,科技工作显效的差异也很大。但是被调研的市科技管理部门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当地特色优势资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科技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市

*市提出要主动对接钦北防重点项目,实施总部基地战略,延长产业链,着力建设三大基地、完善三大平台、实施六大科技工程、开展六大科技行动(简称3366工程)。三大基地即特色优势有色金属技术开发与产业基地、生物质产业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三大平台即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平台、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六大科技工程即工业产业科技支撑工程、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程、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民生科技提升工程。六大科技行动即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与产学研结合促进行动、新农村建设科技引领行动、多区域科技合作行动、知识产权战略行动、科技人才支撑行动和科学普及拓展行动。

(二)*市

围绕*市提出实施“二次创业”,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目标任务,科技工作的主要思路和措施:一是完善科技政策环境,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二是加强对外科技合作,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三是实施自主创新和品牌战略,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四是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企业技术升级;五是完善奖励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

(三)*市

*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实施一个战略,争创两个城市,营造四个环境,建设三个平台五个体系。实施一个战略即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争创两个城市即创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营造四个环境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营造优势人才聚集的良好环境;大力实施专利战略,营造推进名牌工程的良好环境;提升特色产业创新能力,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建设三个平台五个体系即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科技投入体系、科研成果及专利技术转化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

(四)*市

*市科技工作基本思路:一是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专利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促进自主创新。二是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协作,共建技术开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围绕*市委、政府提出的突出打造十大优势产业,开展重大项目攻关。四是推进孵化器建设。五是提高农村科技水平,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六是推进部区会商项目实施。

(五)*市

根据*市市委提出把*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跨越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开发的实验区”的要求,提出了树立四种意识,争创四项先进,以“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和绘制,支撑“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的实施的科技工作思路。树立四种意识即树立开放、创新、合作共赢和竞争意识。争创四项先进即争创第四轮创新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市;保持县区国家科技进步考核通过率达到75%以上;争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增幅排在全区前列;争取科技投入增幅在全区前列。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与绘制,有利于找准产业链“利润池”,有利于整合资源,为产业升级指明方向。

(六)*市

*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思路:一是培育企业创新群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二是培育科学研究群体,增强科技研发能力。三是培育科技服务群体,提高科技中介水平。

二、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科技基础薄弱。从科技人才来看,我区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三市,但人才总量仍然偏小,不能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三市科研机构极少,创新人才严重不足,如*市只有科研院所11家,仅有人员147人。从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来看,*、*、*三市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均不足0.5%。科技创新资源匮乏,自主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调研中发现,即使在*、*、*三个工业相对发达的城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很少,广大中小企业R&D投入普遍不足,缺少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三市的大部分企业甚至缺乏必要的研发部门,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科技工作显示度不够。科技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容易出现“政绩”工程,不少地方领导对科技工作“口号”重视,没有从人、财、物的资源上支持科技工作,导致科技工作在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上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显示度。

(四)科技资源整合不够。在科技资源配置整合上,有的地方没有充分整合国家和自治区的科技资源,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共享度不高的问题。如*市就没有充分利用*海洋研究所和*红树林保护重点实验室的科技资源推进科技工作。*市和*市在红树林研究的资源上也没能有效共享。

三、几点建议

我区作为经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开展科技工作还存在不少障碍,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科技惠民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让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总体布局,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部署,科技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的统筹协调,实现科技攻坚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统筹安排,国内和国外科技资源的统筹利用。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跨越之路。

(一)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

科技工作要有为有位,必须加强科技自身能力建设。做好科技工作必须解决必要的手段和一定的工作条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科技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科技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科技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科技工作绩效。

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坚持整体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我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继续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人才小高地等研发平台建设。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促进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桥梁作用。加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和*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推动我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的共享,避免重复购置,提高现有科技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二)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加强科技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快建立科技进步监测体系,通过推动人大立法把科技进步指标纳入市县一把手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指标,营造党政领导真正重视科技的环境。加快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出台有关推进我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整合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引导和落实企业大幅度增加R&D经费投入。

(三)开展重点产业技术攻关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位的要求。要进一步明确科技工作的定位,突出重点,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确定的重点产业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构造重大科技项目,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制约我区汽车、石化、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我区重点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发展。

(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科学发展,关键在人。针对我区高层次人才稀缺的现状,要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及团队。要围绕我区重点产业,设立自治区高层次创新人才专项基金,结合我区科研需求和基础条件、学科建设,针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创新工作机制,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突”专家、“百千万”人才等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结合全区现有创新资源,共同打造一批自治区级创新团队。从各行业每年选拔一批中青年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帮助、推荐参与国家、省市(区)级等高层次科研项目等,培养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五)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从各级政府层面加强对科技资源的统筹安排,从源头上避免科技资源配置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分散重复、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通过科技项目引导,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重点,构建完善*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和共享。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完善知识产权协调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抓紧制定实施我区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加强专利保护,落实各种知识产权激励政策,制定和完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深化企业专利试点工作和*专利试点县工作。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加强多部门联合协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篇3

去年以来,我省的科技工作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及年初提出的任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科技投入进一步增加。重点科技计划的实施成效显著,制造业信息化、有色金属新材料、缩小数字鸿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科技园区建设等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省属科研院所能力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科技工作,地方科技工作有了新的进步。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和星火富民科技工程运作良好。院地院企科技合作向广度和深度迈进。科普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法规体系和联动机制基本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千件大关。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完成省政府的总体工作目标,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科技工作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县市科技工作薄弱、科技成果转化不快、科学技术普及程度不高、科技人才资源短缺等现实问题仍然突出。

通过这次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要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思路、提高认识,加快推进新时期科技进步。刚才,天理同志就全省的科技工作作了全面回顾和安排,我都同意。各地、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十届四次、六次全委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扎实实落实和做好这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下面,我就省委工作要点和省政府全体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做好今年全省科技工作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和推进新时期科技工作

最近一个时期,总书记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科技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这些指示对我们做好科技工作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指导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紧密结合我省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注意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学习落实关于科技自主创新的指示精神,努力提高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体制机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要紧紧扭住为国家发展服务这个中心任务,坚持贯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着力提高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着力提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撑的能力,着力提高保障国家安全、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能力。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全国的排位比较靠后,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省现有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花大气力在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提升我省的创新能力。要根据我省的实际,扬长避短,坚持创新与引进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新路子。

二是学习落实关于科技创新要突出重点的指示精神,在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上取得突破。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课题,努力把科技资源集中到事关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领域,集中到事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研究领域,集中到事关科技事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基础研究领域,抓紧攻关,争取突破。我省经济实力有限,财力不足,科技工作很难在短期内取得全方位突破,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抓住事关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领域,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在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制造业信息化、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强攻关,取得新的突破。

三是学习落实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我省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总书记指出,要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切实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协调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的科技支持。健全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努力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逐步建设节约型社会,真正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在以改革促发展、创新科技体制和机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工作,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省政府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认真研究和分析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补充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完善领导协调机制,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实事求是,加快改革的进程。

四是学习落实关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指示精神,加快构筑我省区域创新体系。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创新能力远远不足。今后一段时期,要继续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技术高地建设、科技孵化器培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及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为我省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五是学习落实关于人才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科技人才观,营造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以培养造就战略科技专家和选拔尖子人才为重点,带动整个科技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我省科技人才流失严重、人才资源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继续做好特聘科技专家工作及省属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努力营造科技人才创新和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是学习落实关于科技投入的指示精神,探索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总书记指出,国家要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实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我省科技投入近年来不断增加,去年,从国家争取到的科技经费较上年增长28%,省级科技三项费超过4110万元,拉动社会投资6.2亿元。但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相比,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除了各级财政要继续增加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外,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鼓励企业增加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建立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多种渠道的投入机制和财税、金融等政策。

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意义深刻,内涵丰富,提出了科技工作的指导原则、方针和思路,为新时期进一步作好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发展的总方针,是全部科技工作的行动指南。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转变思路,积极部署,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解决科技发展中的体制,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全面落实省政府确定的科技工作目标和任务,在体制上要有新的突破,在发展上要有新的思路。

二、认真研究省情,突出重点,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十五"计划实施的总结年,也是启动"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对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十一五"科技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厅根据省委、省政府对今年工作的总体部署,把握科技部对今年科技工作的要求,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科技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做了安排和部署,各地各部门在今年工作安排中,要立足于总结"十五",着眼于部署"十一五",贯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注意虚实并举,以虚促实,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一是要深化对省情的研究和认识,结合省情部署科技工作。深化对省情的认识,是我们正确决策和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分析研究省情,依据省情提出加快发展的举措。认识省情、更好地把握省情,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规律,提高决策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要在深入研究省情上下功夫,集思广益,力求对省情的认识逐步深化。科技厅要按照省委要求,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认真组织做好"深化省情认识加快甘肃发展对策研究"等重大软科学研究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用一年时间,拿出高质量的研究结果,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建议。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在深化对市情、县情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和部署新时期科技工作,突出重点,加强集成。

二是要加快做好科技工作宏观布局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是我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做好全省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工作,是我省科技工作长远战略布局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实现法治政府的基础。经过一年的努力,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今年要加快进度,全面完成,争取拿出高质量、切实可行的科技工作规划。全省的规划要深入贯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及产业化能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总体目标,研究部署新的生产力布局,合理有效配置科技资源。通过制定规划,要进一步理清科技工作思路,凝炼出一批重大科技问题,推动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工程,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要优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布局与建设。优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布局与建设,就是要围绕国民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推动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市场、政策和管理等创新要素的资源整合,提升区域竞争力。要整合和配置省、市、县各级科技资源,优化结构布局。

制定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加快推进全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要加快建设科技信息、自然资源、科研数据、虚拟科研网等开发创新的科研基础平台。启动运行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争取实现省内骨干文献单位的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建设覆盖全省14个市州的科技管理网络。

积极培育科技孵化器,发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孵化功能。要重视和加强对科技园区的服务和指导,兰州高新区、金昌高新区、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等,要结合各自实际,尽快形成特色产业,培养一批技术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支持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孵化能力建设和环境建设,支持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省级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园区的项目管理和建设,充分发挥其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示范作用。

建设我省技术高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动态化管理机制。争取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发展建设优势明显的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培育壮大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优化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强省战略。要贯彻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做好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选聘和省属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培养高层次拔尖科技人才。通过自然科学基金、中青年科技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人才引进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挖掘我省科技人才队伍的潜力,调整科技人才结构,充实扩大高层次人才队伍。

四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好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提出的"发展抓项目"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围绕我省产业发展重点,选择一批对我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专题,进行科技攻关并力争取得突破。今年在继续抓好兰、白、金有色金属新材料、制造业信息化、农产品深加工、生物技术开发及应用、新药研制与中药现代化、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清洁能源、机电一体化、电子与信息、节能与环保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同时,特别要在马铃薯产业升级、中药材种植与中药现代化、有色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等重大技术攻关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工业强省战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五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速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为基础,抓好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继续做好国家和省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速度。以院地院企科技合作为切入点,继续开展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促进科技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六是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的有机结合。科学技术普及,政府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科普工作会议,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和《甘肃省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法规,科普工作领导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全省科普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后一段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科普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制定完善科普工作政策体系,尽快启动《甘肃省科普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地方各级政府要抓紧建立完善科普工作领导协调机制,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手段和方式方法,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和发展科普事业。要结合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任务,突出科普工作重点对象,创造性地做好科技活动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重大科普活动,坚持做好经常性、群众性的科普宣传工作。近期内,要安排部署好今冬明春的科普活动,掀起一个新的科普工作热潮。

七是以改革促发展,深化和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体制创新。去年以来,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省属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政策文件精神,技术开发类院所加快了转制或改制的进程,社会公益类院所积极制定出台改革方案。省属科研院所改革的总体形势是好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改革的意识和责任感紧迫感进有了一步增强,认识逐步深化,态度更加积极。但改革进程仍然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必然会遇到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各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要以大局为重,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原则,坚持有利于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思路,坚定不移地坚持贯彻省政府[****]121号文件,特别是开发类科研院所,不能有丝毫的动摇。科技厅要对科研院所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整理,借鉴兄弟省市的作法,结合我省的实际,补充完善有关配套政策。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防止"一刀切"的作法,针对科研院所的不同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体现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要尽快完善领导协调机制,加大协调力度,努力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为院所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八是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认真做好《甘肃省专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积极推进我省专利管理体系、企业院所专利工作体系和专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我省的专利战略研究,积极建立专利预警机制。继续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大幅度提高专利申请量。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强化专利保护意识,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把重视专利与保护技术秘密、商标相结合,与新产品的研发相结合,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产业化,更好地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

三、加强县市科技工作,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好基础

县市是我国功能相对完备的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去年召开的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县市科技工作主要承担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艰巨任务,反映着国家科技工作的总体成效,是我国科技工作的主战场之一,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层次。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是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基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把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省"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县市党政领导更加重视和支持地方科技工作,一些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速农村科技进步方面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模式。目前就全国而言,县市科技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已经成为全国科技工作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我省地处西部,县市科技工作机制尚不完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孵化功能不强,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科技工作开展不好的县市,科技落后与经济发展滞后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一些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缺乏基本工作条件,职能弱化,导致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推广能力较弱,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工农业生产迫切需要的大量适用技术得不到满足。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对我省县市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提高到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全局性高度来认识,深入研究和分析地方科技工作薄弱的主导因素和症结所在,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县市科技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要围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立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增强县市获取、扩散科技成果的能力,拓宽先进技术向基层转移的渠道,加速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当前,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县市科技工作的定位,强化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县市科技管理部门职能定位不清、作用弱化,是目前县市科技工作薄弱的症结之一。要按照国家部署,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明确科技工作和科技部门的工作定位。县市科技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是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提供系统的科技服务和支撑。重点强化四个方面职能:一是参谋助手职能。要充分利用科技系统的信息、技术和人才等优势,针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建议,起到"参谋部"、"咨询部"的作用;二是综合管理协调职能。通过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科技行政管理,提高行政能力。通过营造政策环境,调动各部门推动科技进步的积极性,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共同做好当地的科技工作;三是公共服务职能。要主动承担起向公众提供科技知识和信息服务的职能,强化科技中介服务,做好项目、技术、人才引进和科技招商工作,加强科学普及和技术培训等公共科技服务;四是组织科技示范职能。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做好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深加工示范,以及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工作,带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优化和改善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条件,提供基本的工作环境。县市科技管理部门,要积极查找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更加积极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赢得职能和位置,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主导,充分提升县市科技竞争力。县市科技工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接受和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不足,转化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的供给与需求相脱节。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应当把加速成果转化摆在中心位置,积极探索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

以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为抓手,增强县域科技实力。要深入做好"****-****年度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结合考核,切实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机制。去年,我省城关区被批准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安宁区等三县(区)被列为"全国县市科技工作试点县"。今年要全面落实示范、试点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创出新的发展模式。同时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县市进入全国示范、试点行列。通过示范和试点,带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技进步工作,提高我省县市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和科技综合竞争力。

以院地院企科技合作为切入点,推动地方产业升级。要全面贯彻落实全省院地院企科技合作(白银)座谈会精神,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促进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继续开展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大院大所和高等学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动院地院企合作深入发展。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与实现产业化相统一,在合作的广度深度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体制创新与服务创新相结合,把院地院企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以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为突破口,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在我省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和科技人员的欢迎和拥护,一些地区积极主动开展这项工作。今年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中好的经验和模式,及时研究和解决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试点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运用地方科技、财政、金融和其他社会资源,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户两个积极性,发挥科技优势,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的健康开展。

三是加强县市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为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奠定基础。县市科技工作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落脚点。要以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和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为突破口,强化县市的科技服务与信息传播功能,延伸科技创新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以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和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示范为平台,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经过努力,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和"星火富民科技工程"运作良好,在全国已小有名气。今年要继续加大力度,重点围绕乳业、蔬菜、制种、啤酒原料、草畜业、淀粉加工等产业的发展,组织做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实施农村科技服务、农民科技培训及农村科普、重大农业技术转化、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农村信息化促进科技扶贫等专项行动,逐步建立依靠科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撑和服务体系。

加强县市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技术综合集成和快速传播。加快县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县市科技服务平台的信息"中转站"和"放大器"作用,可以有效解决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科技厅去年启动的全省科技管理网络建设试点工作,今年要继续加大力度,建设覆盖全省14个市州,并逐步向县市延伸,地方政府要加大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网络功能,充分发挥县市科技信息的传播服务职能,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的县市科技综合服务平台体系。

四、加强领导,转变职能,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是做好县市科技工作的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研究和部署科技进步工作,增强科技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感。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宏观指导与服务职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真正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一是要加强领导,立足实际研究和部署科技工作。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特别要强化县市科技工作的定位和职能。要在深化对市情、县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和部署新时期科技工作,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地方科技进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科技厅要继续加大对县市科技工作的指导与支持力度,培育扶持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特别要注意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引导和支持。

二是要进一步营造科技进步的良好社会环境。要继续增加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科技人才观,营造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职能,使科技管理工作在改革中不断加强。要跳出部门、地域的局限,把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方面的力量组织调动起来,积极投身于我省科技创新事业,形成部门、地方、院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综合集成的大科技的局面。

篇4

创新科技服务办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是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我市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感到,必须积极探索科技服务经济的新办法、新举措,关键是把握四个重点,努力形成我市科技创新的新的竞争优势。

1、重点服务产业发展。过去我们工作的重点是企业,重视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对产业的发展重视不够。今后,我们要把工作的重点从抓企业,转移到重抓产业。要围绕我市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重抓产业链的建设。根据产业链来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努力提升整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我们有了成功的经验。纺织机械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我们围绕制约纺机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进行重点突破,形成了自动络筒机、数字化超高速CM600精梳机、假捻变形机、ASGA368型伺服传动浆纱机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系列纺机产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我市纺机产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以高新技术产品30多个,专利210多项,并建设有省级纺织机械、市级前织准备设备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今后我们将充分利用我市沿海区域优势及风能、滩涂等资源,加快推进海涂农业、特色机械、低碳能源、绿色化工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实施新型环保设备研究开发与产业化、高耗能行业节能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生物能源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大功力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开发与产业化、功能高分子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精细化工产品研发与产业化、新一代纺织机械开发与产业化等重大科技专项。到2012年,海涂农业、特色机械、低碳能源、绿色化工4个产业分别争取达到600亿元、1000亿元、300亿元和500亿元的产业规模。

2、重点抓好人才培育。过去我们注重科技项目,对人才的重视不够。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人才是关键。我市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匮乏。作为科技部门,要坚持以科技项目培养人才,工作的重心要实现从抓项目到抓人才的转变,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在这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我市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解决了一大批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促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今后,要进一步强化科技计划的人才培育导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科研基地、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科技骨干和创新人才团队。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领衔申报的项目。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使科技计划项目既出成果又出人才。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家。

篇5

(一)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根据《年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指导计划》市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其在引进、聚集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企业中的独特优势,使其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示范区。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激进产业,逐步调整优化我市产业布局,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同时,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强责任考核,抓好重点调度和工作落实,确保实现产值1200亿,增长3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

(二)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以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乡村社区化和农业科技效果转化为重点。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带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形成区域特色经济。重点抓好“十、百、千”科技兴农示范工程、新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良种产业化工程和农业科技培训工程“大科技支撑工程”进一步加快农业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和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试点县、试点乡、试点村计划,国家和省可继续发展实验区及示范工程,省自主创新科技效果转化示范工程、省农业良种工程和国家、省星火计划的申报和落实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服务。

(三)加快推进社会事业科技发展。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卫生健康、教育、公共平安、城镇化建设等重点领域。力求取得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的科技效果。认真组织实施省区域可继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中医药现代化专项、促进公众健康科技行动、生物经济科技专项行动,实现社会科技事业的均衡稳定发展。重点抓好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示范研究、生物质能资源管理维护与利用研究、乡村固体“化”及大气、水环境维护战略研究、新能源关键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影响资源、能源、环境改善的技术瓶颈问题。重点开展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为建设平安提供科技服务。深入实施国家清洁汽车重大项目,加快代用燃料汽车推广应用进程,改善乡村大气质量。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加快济钢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树立全市节能减排样板。重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针对软件产业、动漫游戏产业、文化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和现代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科学技术向这些领域的渗透,用科学技术提升产业水平,用科学技术发明新型业态,引领时展。

(四)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当前。自主创新已成为现阶段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当前我全部科技工作的动身点和重要落脚点。切实发挥我科技管理部门在全市自主创新中的决策辅助、环境优化、组织协调和服务保证等职能,充分调动、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中介等各方面创新要素作用,不时增强的自主创新综合实力。具体工作落实上,一是要继续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专利申请的数量、质量上要快中见好,知识产权的维护上要广中见硬,确保全市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量位次全省第一,县(市)区在全省排名中前10有5二是继续加大863973等科技计划以及国家级重大、重点专项、各类创新基地的争取力度,以国家级重大和重点创新项目带动和引领我市自主创新工作。积极开展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认定申报工作,培育一批自主创新示范企业。要重视创新产出,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力争在国家和省高等级奖项上有更大突破。

(五)重点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是增强科技实力、实现自主创新必不可少的基本保证。市和县(市)区都要规划建设有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发挥好省属和我市已有的各大科技平台的作用,服务企业,推动创新。重点工作上,和高新区共同抓好国家信息通讯国际创新园(CIIIC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按规划和工作计划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着力打造世界级软件、计算机服务器及配件、网络通讯、数字化装备大产业集群。进一步抓好科技效果和专利技术转化交易大厅二期工程的启动工作,打造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的科技效果、专利技术展示和转化交易平台。大型科技文献公共服务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等平台建设也要进一步加强,实现与省、国家的联网共享。

篇6

十六大以来,市科技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线,积极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总体工作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围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有必要、有能力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行积极有效地探索。市科技局组织开展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员调研,分赴全市90余家企事业单位了解科技创新情况,到工作开展较早的城市学习先进经验,起草了《关于构建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建议》、《关于构建科技创新型城市2009年行动计划》、《构建科技创新型城市调研报告》、《关于构建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初步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

(二)围绕经济结构调整,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升级。一是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2项,其中组织实施的我市首个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日熔化量10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重大成套节能技术及装备研发”项目,为玻璃产业的技术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围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等产业,组织实施了硅基液晶平板显示屏幕、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非晶合金电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项目,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28个,申报专利20项,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二是加快科技园区建设步伐。积极调整全市科技园区布局,在海港区北部工业区建设了港城创业中心,一期工程已经全面竣工;在北戴河区建设河北省(*)信息产业基地,已列入省重点项目,正在做开工前各项准备;开发区火炬大厦标准厂房已竣工,已有25家企业入驻。三是推动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快速发展。年内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论证,被纳入省建设序列。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建设验收,标志着该实验室历时8年终于建成。全市共建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四是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与清华大学、中科院、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与合作。由清华大学软件工程与管理研究所编写完成了《*市信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为全市信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与道路;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河北建业投资担保公司、*市科技投资公司达成建设绿色化工园区的协议,将为全市化工产业开辟新的发展模式;积极组织我市与河北工业大学的全面合作,市政府、市科技局分别与河北工业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确定了人员挂职交流、培训、共建科研基地、项目合作等四个方面合作内容,组织了5家企业与该校开展项目合作。五是发展壮大科技服务组织。依托燕大建设了我市首家技术转移中心,并被列为“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这是我省唯一的一家,不仅实现了我市技术转移机构零的突破,而且对于促进我市乃至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帮助企业技术创新都将发挥积极作用。全市现有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家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家、省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为创业企业打造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全市建有生产力促进中心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中心1家,省级试点中心1家,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了服务。

(三)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一是深入推进新农村科技服务。全市共下派各类涉农科技特派员221名,服务211个村,推广农业新品种186个,农业新技术173项;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60多场次,培训农民8.3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明白纸)12.5万份;培育建立各类服务组织35个,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新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和实施,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市科技局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二是积极开展富民强县和一县一业一园工作。指导各县围绕玉米深加工、甘薯、酒葡萄、板栗等特色产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卢龙县、昌黎县被省科技厅列为“一县一业一园”农业科技示范工程重点县。

(四)围绕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一是加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全年组织实施80项卫生医疗项目,围绕常见病和重大疾病防治,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和应用研究,市第三医院“慢乙肝a-2a干扰素治疗过程中HBVDNA动态变化及其意义的研究”和市妇幼保健院“血清CA125水平变化与上皮性卵巢癌复发相关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结束了几年来卫生项目没有省奖的局面。二是实施了一批节能环保技术创新项目。依托三英环保设备开发有限公司实施了“自动摆头喷淋装置”、依托*图成玻璃技术有限公司实施了“玻璃生产线冷端关键设备”等24个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项目,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承担的省级计划“清洁发展机制(CDM)潜在项目开发”项目,通过了由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项目综合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五)围绕提高科技管理队伍素质,推进机关文化建设。在全市科技管理系统积极开展了机关文化建设、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通过抓学习、树理念、建标识、定规范、重活动、送温馨等方式,让每个人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激发了人们内在的工作动力,大家的精神风貌发生显著变化,一是追求真善美的原动力进一步增强,二是追求真诚做人、一心干事的热情进一步高涨,三是追求修身正己、完善自我的愿望进一步强化,四是追求工作至上、力争卓越的氛围进一步浓厚。机关文化建设工作得到王三堂书记和时晓峰部长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在全市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省科技厅也在全省科技管理系统推广了我们的做法。

通过认真总结与回顾,局党组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指导科技工作的具体实践。二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真抓实干,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要坚持站位全局,统筹协调全市科技创新,高标准做好科技工作。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而且在全市形成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人才队伍,为全市创新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明确检验工作成效的三个标准,即:科技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全市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强,科技人员干事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以此来推动我们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二、全面查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经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努力工作,市科技局虽然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当前科技工作的需求相比,与市委、市政府的期待相比,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呼声相比,与科技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不相符的问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局领导班子坚持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看,结合“树创促”回头看和“四个征集”活动成果,围绕落实赴迁安考察观摩现场会精神,确定了五个方面的征求意见函,发放到相关部门、服务对象和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收到各种意见、建议50多条。结合学习调研成果,局领导班子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分析研究,归纳了我市科技工作五个方面的差距与不足:

(一)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带动力弱。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37%,缺乏支撑产业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二是园区建设相对滞后,产业集聚能力不够。全省有17家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国家级高新区2家,只有我市和沧州无省级高新区。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发挥作用还不显著。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尚不完善。科研成果投入到生产的中试环节薄弱,因缺少中间试验的投入,致使一些科研成果难以走出实验室,形不成企业急需并能直接应用的技术;科技中介机构发育不完善。我市的科技中介机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机构数量少,运行机制不规范,专业化服务水平低,企业诊断、技术转移、技术产权交易等机构还未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缺少有效的融资渠道。

(二)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还未确立。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2008年企业专利申请量占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的22.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平均6家企业拥有不到1项发明专利,关键生产装备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不够。二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还不能满足竞争需要。虽然我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数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研发机构建设水平不高,目前仅有1家企业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撑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较弱。三是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有待增强。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数量少,缺少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创新精神,企业创新投入明显不足,全市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科技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供给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和对接平台。二是科技创新资源尚未有效利用。近年来,我市虽然围绕创新条件建设做了大量工作,相继建立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但可供共享的科研资源还十分有限,引导和支持创新源头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体系的力度还不够,驻秦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燕大在重型装备制造、材料与信息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科研优势,与我市产业有较大合作空间;玻璃研究设计院在浮法生产线设计、节能研究方面代表国家水平,但与我市合作较少;河北农大海洋学院、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在海水、淡水养殖方面具有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在唐山、山东、辽宁等地取得巨大经济效益,与我市合作仍有待加强。三是科技开放合作机制仍需完善。环渤海经济区以及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为我市利用周边特别是与京津科技资源提供了条件,科技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科技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科技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市虽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科技创新的规范性文件,但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加以修改完善,制定出台一些激励作用更强、调控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二是科技政策落实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国家陆续出台了整套科技创新的政策,如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高新技术产品的税收抵扣政策、技术合同认定免税政策等,对提升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落实政策协调力度还不够,没有使更多的企业享受到优惠和政策的激励。三是全社会创新氛围还不浓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尚未形成。

(五)干部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不够深入,在真学、真懂、真用上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工作研究还不够透彻。面对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深感对当今科技创新的规律认识和把握仍显不足,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形态研究理解不够。三是工作思路还不够宽。抓项目和具体工作多,谋划宏观战略少;想本系统、本机关工作多,整合全社会资源、营造大的创新环境不够;想眼前工作多,谋划长远发展的还比较少。四是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对市内外好的经验、做法学习不够;创新精神不足,创新办法不多,敢想敢干、敢于负责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深刻剖析,找准影响和制约创新发展的切入点

针对以上问题,局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讨,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思想解放还不够。对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传统发展模式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还存在,站在全局进行宏观谋划和全面部署相对不够。利用科技规划、科技政策对全社会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力度不强。解放思想的“总阀门”还没有完全打开,还不善于运用新的理论、新的观念、新的视角审视和解读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二是工作方法还需改进。突出重点,抓大项目、大活动的意识还不强,真正聚焦聚力、做出亮点的重点工作还不突出。对重点产业培育力度还不够,形成重大原创性成果、重大应用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突破还不多。创新载体建设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效应还不明显。科技工作往往局限在使用计划、项目、平台、手段等几个有限的载体上,综合利用社会资金、政策、人才、品牌等多种手段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科技的引领作用体现还不充分。

三是科技投入强度还需加大。从总体投入看,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研发投入低,政府科技投入达不到规定的要求,科技与金融结合不够,多元化、宽渠道的科技融资体系还没有形成,严重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四是创新人才还不能满足需要。虽然我市在人才密度指标上居较高水平,但人才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企业和基层缺乏人才,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很少,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更加匮乏,缺少既掌握科技知识又拥有实践经验的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缺少一大批具有科学经营理念、超前战略眼光和先进管理能力的优秀企业管理人才。

五是机关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沉下身子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力度还不够,整体工作水平和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还不够高,等人上门的多、主动服务的少。任务细化分解不具体、督导检查不及时、跟踪服务不到位,对一些重点工作不能一抓到底。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还需不断创新形式,采取实招,加强培训培养,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四、理清思路,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局领导班子成员一致认为,科技创新是城市进步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意识、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探索科学发展的方法、牢记科学发展的责任,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推进发展的自觉行动、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带领全市科技工作者为*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同时,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格局的重新分工与调整,为我们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重要契机。只有大力加强科技工作,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才能加快三个基地和一个中心建设,才能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做强企业、做大产业,有效提高群众就业和生活质量。

科技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强基础、促改革、惠民生、抓稳定”的总体要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推动科技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把“保增长、调结构”作为科技工作的当务之急,把科技惠民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进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当前,要突出抓好四项重点任务:一是要全力担当起创新型城市建设组织协调者的重要使命,二是要全力肩负起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重要责任,三是要全力完成激发全市科技工作者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重要任务,四是要全力探索走科技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主要工作内容是:

(一)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要抓紧完善《*市构建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意见》,争取早日由市政府出台。统筹协调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分解任务,加强督导,强化考核,力争构建创新型城市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创新环境优化等十大科技创新工程。

(二)深入推进科技项目建设

要围绕国家和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当前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谋划项目,主动对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使我市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要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谋划项目,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问题,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一是抓好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领域的项目。实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建设船舶修造、电力装备、冶金专用设备、铁路器材配件等装备制造业基地。以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照明示范等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强煤港粉尘治理、污水治理等环保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

二是实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项目。围绕稳定粮食生产,实施一批新优品种和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工程。组织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与产业化技术开发。

三是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业,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示范应用,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大力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业。

四是围绕城镇建设现代化进程,以先进、节约、环保为重点,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建设节能型、智能化建筑,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体现城市建设的先进性、时代性。

(三)强力推进科技平台建设

创新创业平台是集聚科技资源、培养科技人才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平台建设模式,着力加强科技园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1、加快推进科技园区建设。提升科技园区建设水平,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优势产业集聚的重要手段。实施科技园区建设工程,继续推进港城创业中心建设,加快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建立3-5家示范作用强、特色突出的农业科技园区,围绕我市汽车及汽车零配件、医疗电子设备、海水淡化设备等领域,谋划建设1-2家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各县、区科技局要根据各地产业特点,结合各地科技园区建设情况,通过规划制定、项目支持、政策扶持等手段加快科技园区或产业基地建设。

2、加快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加快研究制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相关领域科研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围绕提升优势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与环保、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10个以上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强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试验室的管理,提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研发中心申报省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培育工程,加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作用,努力建设富有我市特色的,市、县(区)协调,综合与行业功能互补的生产力促进体系。建设1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指导和支持现有孵化器扩大规模、提高水平,谋划建设新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四)着力推进科技强企战略

要加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创新主体推进工程,培育企业发展新优势。

1、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渗透力和带动力强,是提升产业层次、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认真落实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新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会同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宣传、培训力度,争取年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以上,并积极协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

2、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企业研发投入所得税前扣除等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市级科技创新型企业30家,形成一批自主创新产品。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扶持政策、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等,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并积极争取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创新基金计划。

3、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工程,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推动国家级大院、大所在我市建立研发和产业基地,鼓励他们的技术向我市转移和推广应用。一是深化与中科院的合作,支持中科院计算所*分部加快发展,大力推进与中科院过程所合作建设绿色化工园区,举办中科院应用技术项目会,为我市企业与中科院开展技术、项目合作搭建平台。二是积极推进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深入开展与清华大学软件与管理研究所的合作,在此基础上,扩展合作领域,充分利用省校合作资金,鼓励企业与清华大学开展合作。三是推动与河北工业大学的合作全面深入展开,积极落实各项合作内容。四是继续推进与驻秦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发挥燕大、东大*分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农大海洋学院及玻研院、视听所、果树所、水产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优势,在人才、技术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紧密合作。

(五)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环境建设

当前一个时期,由于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应对挑战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对科技政策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全市科技系统要加强对企业运用科技创新政策的指导和服务,加大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

一要加强《科学技术进步法》及各项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的落实。修订后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已经正式颁布实施。全市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新《科学技术进步法》的宣传。全国科技大会以来,国家出台了77条关于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全市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这些政策的学习,要抓紧研究,认真解读,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好这些政策。

二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认真落实《河北省促进企业专利工作规定》和《*市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实施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工程,推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提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作用,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三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各类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立项过程中,要把人才培养当作重要标准之一,优先支持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科研小组承担科技计划项目,促进创新团队的形成,对成绩显著的创新团队以适当方式给予持续稳定的滚动支持。

四要加强科学普及和科技宣传工作。全民的科学素质是自主创新的土壤。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完善科普工作机制和政策,集成科普资源,推出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普教育基地,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科普人才队伍。组织开展好科普活动周和科技下乡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优化活动机制,创新活动形式。加强科技宣传,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科技宣传工作,密切与新闻单位的联系,争取媒体的支持,加强对科技创新典型事迹和重大科技活动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社会氛围。

五、明确方向,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与研讨,局领导班子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重要指针。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关键在领导班子,根本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局领导班子将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更新观念,强化责任意识,积极发挥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学习,提高执政能力。坚持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重点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及时了解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和科技前沿动态,借鉴先进地市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不断开阔眼界、完善工作思路,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着力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实际能力。

(二)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善于抓住科技工作中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在观念上不断更新、在思路上不断开拓、在工作方式方法上不断改进,勇于克服困难和各种不利因素,善于把上级的决策要求与科技工作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创新的良好氛围。

篇7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

2017年,全市科技系统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再创新高。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395亿元,同比增长34%。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比年初提高3.9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原定32%的目标任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总数达到450家。二是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新增孵化器面积3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三是项目资金争取实现新突破。全市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148项,争取资金8293万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列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62项,争取资金5218万元;列入省各类科技计划86项,争取资金3075万元。企业承担重大创新项目的能力不断提升,获得经费2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13个。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98项,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省科技奖励44项。全年完成专利申请4516件,同比增长16.5%,其中发明专利1233件,同比增长23%,占申请总量的27.3%。专利授权1714件,同比增长46.12%。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关怀指导的结果,是全市科技战线干部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全社会通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把握当前全市科技工作形势。

(一)准确把握科技工作的新使命。

(二)准确把握科技工作的新机遇。

(三)准确把握科技工作的新动力。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奋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做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县政府换届后的开局之年,做好科技工作意义重大。全市科技系统要进一步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具体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集中体现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今年的发展目标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确保达到700亿元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

一是壮大优势产业与延伸产业链相结合。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与制药、先进机械制造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四大重点领域。下一步,仍要围绕这些重点领域做文章,保持其带动增长的“龙头”地位。另外,“十三五”期间,省里将重点培育62个产业链,形成15个产业群。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机,围绕全县的优势产业进行调查研究,对产业链的上游到终端进行排查,对潜力大、前景好的环节,小的膨胀壮大产业规模,缺的补齐拉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通过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发展,为企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二是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要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步伐,运用信息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和技术装备水平,着力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产业中培育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同时,大力发展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组织好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工作,为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是扶强重点企业与培育中小企业相结合。一方面,要抓好规模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继续实施自主创新工程,搞好示范与引导,培植一批发展潜力大的骨干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另一方面,要抓好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培育成长。中小企业是孕育大企业的摇篮,许多大企业都是由小到大滚动发展起来的。今后要积极关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形成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奋进的梯次发展态势。

(二)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要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源头”作用,进一步开展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前瞻性基础和应用研究,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提升高校的办学层次,建设一批有特色的重点实验室。要联合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积极探索共建重点实验室的新模式,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与省外、国外研发机构合作建设实验室。争取进入国家、省重点实验室行列。二是在技术创新体系方面,要加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力度。要加强规划,重点扶持,争取“十三五”后三年至少有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入“国家队”、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入“省级重点队”。三是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要抓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点支持创新服务平台和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使之真正成为技术转移、创新创业、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基地。要运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年内全市孵化器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增加2万平方米。要进一步规范服务于科技计划组织、申报、查新和管理的各类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强化其服务功能。

(三)突出抓好重大项目的争取和实施。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要抓住国家、省“十三五”加大科技项目实施的重要机遇,立足县实际,深入挖掘和全面筛选项目,努力争取国家、省重大项目。二是围绕重点实施项目。要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与群众生活相关的行业和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作为重点,下大力气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加强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要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加强循环经济、生态治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努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要围绕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强农业良种选育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要围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重点加强生物医药、重大疾病防治的研究开发,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三是管理监督好项目。要继续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机制改革,推动计划管理由重立项向立项和实施并重转变。在项目安排上,要坚持网上申报、网上评审,充分尊重专家意见,管好用好资金,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要加强重大项目的调度考核,对实施顺利、产业化成效显著的项目继续给予支持。

(四)突出抓好产学研合作创新。去年,市里召开了产学研合作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书记对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做了全面部署。立足县情,产学研合作创新仍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要以项目为纽带,以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促进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发“联姻”。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搭建科技交流平台,促进科技资源与生产要素的紧密衔接。要鼓励和支持产学研各有关单位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依托各自的产业、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在若干重点行业和领域,建立各种形式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权责明确、合作紧密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五)突出优化专利结构。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在稳步提升专利申请量的同时,不断优化专利结构。全年全市要完成专利申请48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要达到1200件以上,占申请总量的25%。要大力推进专利项目实施和产业化,推动专利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导企业通过专利实施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领导,加快转变指导方式,努力提高领导和驾驭科技工作的能力。

(一)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镇街区要按照党的和省、市有关会议要求,把科技工作摆到经济工作的核心位置,定期听取科技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事关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按照建立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考核三个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考核体系,加大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力度,充分调动上上下下抓好科技工作的积极性。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协作意识,立足于全市科技发展的大局,协调一致,配合联动,形成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二)进一步抓好科技政策措施的落实。对上级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各级一定要用足用好,确保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要把政府投入作为是否重视科技工作的重要标尺,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保证科技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优先采购和使用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品。同时,要逐步完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篇8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建立开放的科技管理体制、完善的科技创新动力机制,优化整合科技资源配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搭建服务平台,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相结合。

(二)完善创新服务和管理机制建设。创新政策由以部门政策为主,转向跨部门的综合性配套政策;激励机制由以奖励制度为主,转向智力、技术、管理参与分配。

(三)重点突破,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解决制约我市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和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大瓶颈问题和薄弱环节。

(四)多部门协同互动、系统推进。采取系统化的组织方式,多部门协同推进,保证创新过程的连续顺畅,实现创新投入的倍增效应。

(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引进外部科技资源相结合。通过外部人才、技术、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实现产业快速发展。

三、目标任务

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体制完善、机制灵活、政策完备、功能齐全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体系;产学研用良性互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全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左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部分重点突破领域的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一流水平,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在全省前5名,力争前3名。将建成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引领东北东南部未来发展的区域创新极。

(一)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以机制、项目、宣传等方面为切入点,抓好“厅市会商”、“科技创新‘310’工程”、“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和战略合作”、“科技交流与合作”、“技术创新研发及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百名科技人员服务百户企业科技行动”、“创新型企业培育”等工作,切实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

1.实施10个重大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继续实施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的“310”工程,并以此为基础,选择10个拥有先进技术和市场潜力的企业作为重大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重点支持,形成规模化战略性新兴产业。

2.建设5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生物医药、中药、保健食品(人参)、冶金、石油机械等5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大科技资源投入,使基地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基地、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和技术扩散源。

3.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引导企业加强创新发展的系统谋划,引导和鼓励创新型企业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国家和地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支持创新型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支持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强公共研发平台建设,重点建设10个省级企业科技创新中心(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4.建立3个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技术创新联盟。筹建生物医药、石油机械、保健食品等技术创新联盟,针对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5.建立2—3个企业专家、博士后工作站。引导省内外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向企业集聚,攻克产业核心关键技术。鼓励万通药业集团公司、钢铁集团公司、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建站工作。

6.重点搭建2—3个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注重资源条件、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交流合作平台的均衡建设与发展,继续支持科技文献服务、组建大型仪器协作网、生物医药研发等平台建设。逐步发展和规范知识产权服务与交易、创业融资、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平台。制定公共服务平台扶持政策,匹配专项资金,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为我市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创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7.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户、科技型企业10户。通过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使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户、科技型企业达到30户。

(二)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提升我市自主创新水平。

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科技前沿,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培养造就高级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人才的培育基地,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实施创新人才培育工程,打造我市创新人才支撑平台。通过优势学科科研基地和人才引进等形式,推动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利用3年时间,培养和引进10名在原始创新方面有重大发现、在技术创新方面有重大发明、在领办企业方面有重大作用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端研发机构。重点引进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院以及国家级实验室、技术中心,增强我市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省以上科研机构在我市围绕特色产业、新兴产业设立研究院所或分支机构或建立产业孵化基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引进更多的国际化创新资源。

3.创办特色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围绕医药城建设、医药科技产业、高端保健食品产业发展和企业科学管理需求,在高新区设立医药科学研究院,设立继续教育中心和技术创新及管理培训中心。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设立人才培训基地。

(三)实施区域创新工程,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

创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促进区域内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推动本地区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区域竞争力。

1.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以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为契机,先行先试,通过集约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使其成为引导和带动全市自主创新核心区、科技创新辐射源、产业发展引导区,打造成我市创新驱动的示范区。积极争取我市2012年进入省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行列。

2.建设2—3个创新型县(市、区)试点。按照省科技厅部署,通过培育,三年内分两批选择3个左右具有一定经济与科技基础、特色产业突出、“三化统筹”进展迅速的县(市、区),进入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建设试点行列。制定相关政策,构造我市区域创新网络的驱动节点。

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鼓励发明创造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激励机制。提高发明专利授权量和转化率。建立并扶持1个省级专利产业化基地和1个知识产权试点县(市、区),培育5户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的基础上,争取进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行列。

四、进度安排

(一)计划启动期:分解落实科技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及指标。整合市直各部门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等专项资金。选定申报省首批创新型县(市、区)开始试点示范工作。申报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二)重点推进期:全面展开创新型建设科技行动计划的各项工作任务;实施有效的过程监控和协调组织;开展效果考评和目标调整;激活大中型及民营骨干企业的创新活动;选定申报省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区)开始试点示范;成为省创新型试点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实现“十二五”科技行动计划任务目标完成过半。

(三)强化达标期:建立我市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推动全市有创新活动的企业达到企业总数的1/3;创新型县(市、区)试点示范工作结束;技术创新示范、基地、产业技术联盟等建设工作全面完成;知识创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考核验收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十二五”科技行动计划任务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创新评价体系,把科技创新融入经济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十二五”规划,合理确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呼应、与具体项目实施相衔接的科技创新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步骤、组织领导、考核指标、奖惩方式等评价体系。

(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部门间计划协调与政策联动。强化与科技创新相关部门的计划衔接、政策呼应、资金匹配、进度协调。进一步落实厅市会商机制,加强与省科技厅等上级部门沟通,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资源优势和职能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任务的落实。

(三)统筹科技资源投入重点,形成围绕产业集聚的创新集聚。市财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R&D)经费预算安排继续保持在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的1%以上,从2012年起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R&D)经费要严格按规定拨付使用,做到专款专用,使用合理合法,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集中资源支持科技行动确定的重点领域,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型企业作为各类重大科技专项的重要承担主体。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充分调动企业及各类投资者积极性,吸引金融机构、社会资金、外资,加大对科技项目的投入。

(四)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建立适应创新型建设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既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要求的新型科技体制机制。

1.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和长效机制。依托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若干个产学研合作研发平台,逐步形成“长期合作、成果持续,定位准确、衔接紧密,转化顺畅、效益显著”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2.优化科技人才发展与合理流动的环境。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从事应用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科技人员的考核、激励要以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出、转化扩散为主要标准。强化高端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人员的合理流动。

3.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给予企业资金与政策支持的主要依据,把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作为奖励科技工作者和企业管理者的重要标准。把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纳入评选各类拔尖人才的核心标准。对有转化可能和商业价值的科技成果实行跟踪管理,对重点转化项目实行定位服务。市政府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奖,每3年奖励一次。

(五)完善企业内部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贯彻落实国家各类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合理使用税收抵扣、减免和加速折旧等政策,鼓励和促进企业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投入主体;拓展政府采购的扶持功能,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高新技术装备及产品生产;完善企业财务和分配制度,允许企业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骨干,鼓励企业引进科技人才等。

(六)强化科技与金融结合,推进技术创新投入多元化体系建设。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展股权质押和专利权质押贷款。支持保险公司、租赁公司、信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列入省100户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和300户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程。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利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及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债券融资工具直接融资。引导各类创业投资基金、科技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投向科技创新型企业。

篇9

为发挥科技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我县科技事业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推动全县科技工作,为增强我县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全县赶超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结合市科技局、县委、县政府对信息报送工作的有关要求,特制定如下意见,望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

*县科技宣传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和全国、全省、全市科技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县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为契机,围绕中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亮点、热点及典型,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科技宣传工作,唱响科技自主创新主旋律,发挥科技舆论导向作用,为我县建设创新型城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重点内容

(一)大力宣传贯彻全国、全省及全市科技大会精神。围绕三级科技大会精神,重点宣传我县落实全国、全省及全市有关科技创新要求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新成效,努力使各项科技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形成全社会参与科技自主创新的良好局面。

(二)大力宣传科技进步考核。围绕我县参加全国科技进步考核,重点宣传我县积极组织参加考核情况,为推动我县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大力宣传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工程。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及重大工业科技专项,重点宣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及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的实施情况和成效,营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科技引领工程。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县域经济建设,加强科技兴农宣传,重点宣传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示范推广应用,特别是农业重大科技专项、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星火富民行动实施及有比较优势茶业、竹业、辣椒业等特色产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

(五)大力宣传和谐平安*建设科技支撑工程。围绕构建和谐平安*,加强宣传科技支撑引领社会发展,重点宣传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及医药卫生等社会发展科技创新项目的组织实施进展及推动社会协调发展情况。

(六)大力宣传自主创新环境建设工程。围绕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重点宣传科技发展与创新出台的新政策、新办法、新措施,新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各类科技计划、科技成果的申报办事程序等新情况。

(七)大力宣传专利和知识产权。围绕专利战略实施,重点宣传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自主创新的做法和成效,企业专利试点工作进展及取得的新成果,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的新增长点,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和培训活动等情况。

(八)大力宣传科学技术普及。围绕科技活动周、科普行动及科技培训等,重点宣传科技三下乡、科技进社区、科技培训等系列科技为民(企业)服务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形成科学文明的社会氛围。

(九)大力宣传重大科技活动及先进事迹。围绕年内举办或参加的系列重大活动和先进典型事迹,重点宣传重大科技活动、重大科技成果、重大科技项目、先进典型人物,提高典型宣传水平,全力营造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三、主要形式

(一)充分利用好国家、省及市、县级新闻媒体(网站)平台,进一步加强各新闻媒体(网站)的联系与沟通,建立良好融洽的互动合作关系和顺畅的信息渠道,在抓紧抓好日常工作宣传的同时,注重挖掘深度宣传报道,加强专题、专栏的组织策划宣传。

(二)认真完成县委、县政府要求的的信息报送量及市科技局《抚州科技》等上级媒体的科技信息报送工作,有针对性撰写好信息,高质量地完成信息报送任务。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科技局科技宣传领导小组,组长:韩玲生,副组长:曾志明,成员:陈伟孙、华慧玲、虞明君。局机关各科室及下属单位要把科技宣传(信息)工作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和职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抓宣传,明确责任,专人负责,增强科技宣传(信息)工作的责任感,及时、准确地报送信息。

(二)明确目标任务。局机关各科室及下属单位每月须报送2条(含)以上信息,全年不少于20条,全年采用不少于2条;局人秘科还要主动向市科技局办公室报送信息,全年被市科技局采用的信息量不少于5条。

(三)建立考核制度。自今年起,科技宣传(信息)工作列入局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单位的年度工作综合考评指标,作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和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局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各单位要把信息任务落实到位,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位,确保任务的完成。

(四)加大经费投入和表彰力度。县科技局将按照科技宣传工作的需要,加大科技宣传经费投入,为科技宣传提供资金保障。

篇10

这次全市科技工作暨科技奖励大会,是一次全面总结工作、科学分析形势、统筹谋划发展的重要会议。刚才,我们对年度全市科学技术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向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有关单位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会上,县和机分别代表县区和企业作了典型发言。副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报告系统总结了年全市科技工作,对今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讲的很具体、很全面、很到位。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年,全市上下坚持把科技工作放在重要突出的战略地位,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跃、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我市科技事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全市“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涌现出“煤机年产千万吨放顶煤工作面成套输送设备研制”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提升了“张杂谷”等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研发技术,实施了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等一批高科技含量项目,全市科技事业发展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在推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自主创新成果较少,创新平台建设滞后,科技投入明显不足,科技人才比较缺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明显不相适应。从整体上讲,我市仍然是一个科技弱市。当前,我市正处于推进“科学发展、跨越赶超”和打造“强市名城”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更快”发展的繁重任务,又面临着“更好”发展的巨大压力,更需要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兴市”战略的实施,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张家口实际的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子。

工作中,要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核心,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突破。

一、突出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下大力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的重点项目

对于我市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来讲,科研实力相对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低,要快速全面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水平、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最直接、最现实、最便捷的途径是“引进”。特别要通过集中引进实施一批高科技产业项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而目前这是我们的一大“短板”,高科技项目严重不足,引进技术和人才差距较大。去年全市实施的个重点项目中,高科技含量项目有项,占全市重点项目的;完成投资亿元,仅占全市重点项目投资的。今后在项目建设中,一定要突出高科技项目特别是高科技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依靠项目的引领带动,力促全市科技创新水平实现质的提升和突破。事实上,引进了一个高科技重大项目,往往就引进了一个优势企业,形成了一个优势产业,拥有了一个创新团队。我市引进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项目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风光储示范工程,在储能材料研制和应用、风电集中输出检测检验等方面拥有一批国内乃至世界领先的技术。项目的实施将大大加快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并影响带动风电、光伏发电、储能等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企业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和层次。下一步,要紧紧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及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型产业,抓住国内南资北移、东企西扩、沿海产业转移等新一轮经济要素加速流动转移的机遇,进一步加大争跑和引进力度,抓紧引进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十二五”时期,全市谋划推进的个左右重点项目中,高科技含量项目要占到以上,项目总投资占重点项目总投资的比重达到以上。

二、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下大力扶持现有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核心在于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目前,我市在企业创新方面有两大突出问题:一是高新技术企业较少,全市仅有高新技术企业家,占全省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二是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全市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目前仍是“空白”,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仅占全省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必须切实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由“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政策层面上,要综合运用财税金融、资助奖励、政府采购等手段,促进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对基地内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研开发、成果转化、重大项目产业化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加快科技基础平台建设,优先支持产业企业申报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支持各类科技孵化器建设,促进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发展。在服务层面上,科技、发改、工信等部门要深入研究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相关政策,围绕我市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切实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面向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要大力宣传推广张煤机等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等煤机新事业的所的科研实力相对薄弱,企业创新能力也引导企业始终把创新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建立健全研发机构,充实研发队伍,大力研发企业急需的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同时,对企业技术创新采取约束性措施,对不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在资源配置上进行限制,特别是要淘汰多年不进行技改创新,工艺、设备、技术明显落后的低端企业,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企业。在企业层面上,企业要像抓发展那样来抓科技创新,像筹措项目建设资金那样筹集研发资金,用足鼓励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坚决不欠技术水平的帐。“十二五”期间,全市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一定要实现零的突破,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5家,各类科技研发机构达到家以上;全市专利申请量的以上来自企业,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构架。

三、突出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下大力抓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工作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强化科技核心支撑作用、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手段。目前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率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应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一方面,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和科技条件,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从解决好利益分配、产权归属、风险分担等核心问题入手,推进企业加强与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要加快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对列入转化工程的项目,给予用地、融资、财税等方面的集中支持。要发挥科技成果孵化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发展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建设各种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基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一流平台。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市易于承接首都转移辐射的独特优势,承接转化各类科技成果。抓住当前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等机遇,敞开大门引进科技成果,特别是要面向北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抓技术引进。重点要依托我市“国家级先进矿山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基地”,着力引进一批国家高端先进技术成果;利用我市张杂谷、葡萄等地方特色资源,加快引进、消化国际国内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技术。

四、突出人才的核心支撑作用,下大力建设创新务实的科技人才队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科技事业发展的柱石。我市科技型、创新型人才较少,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目前,全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人,省突出贡献专家人,分别仅占全省的和;全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有人,我市无人入选。必须把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来抓。一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依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改善创业环境,以流动工作、远程支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国际国内特别是京津两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的科技人才参与我市科技创新活动,缓解我市高层次科技人才短缺难题。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发挥好人才发展基金的杠杆功能和导向作用,提高现有科技人才的薪酬、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待遇,留住一批骨干人才;鼓励我市企业和科研机构与市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定向委培,加快培养一批急需的创新人才;依托技术改造、科技专项活动,通过参与和承担科研任务,加快锻炼一批后备人才,使本地科研队伍尽快壮大起来。三要创新人才使用机制。继续深化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切实消除人才流动方面的各种限制,探索各类人才以知识和技术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青年人才快速成长的环境机制。特别是要发挥好高层次人才的带动作用,通过给予专项资助、实施重点扶持,努力实现培养一个领军人才,带动一个科研团队,产生一批创新成果,催化一批高端产业。

五、突出资金的重要保障作用,下大力建立完善持续增长的科技经费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