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3-13 16:2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数据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数据工作要点

篇1

“自去年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来,我国大数据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相关的技术、产业、应用、体制、制度等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大数据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大数据发展处处长张晓在“首届中国(杭州)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在会上,张晓说,大数据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各地在积极推动大数据发展。贵州成为中国第一家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北京、上海、贵阳、武汉、青岛各地也都纷纷建立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同时,广州、上海、贵州等地成立了大数据专门机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东西部呈现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二是大数据产业生态正在逐步形成。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了大数据科研实验室、科研中心;各地产业联盟也相继形成,如北京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和清华大数据实验室。同时一大批数据交易中心开始成立,比如贵阳、武汉、上海等地大数据交易中心挂牌。

三是大型互联网企业带头示范积极布局大数据。中国排名前十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在大数据战略方面积极布局,比如百度大脑、阿里“从IT到DT”、腾讯“大数据链接未来”、京东大脑等。同时出现了一大批专门从事大数据挖掘和应用服务的大数据公司。此外,很多传统企业也都制定了大数据发展的行动计划。

中央网信办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按照国务院要求和行动纲要的具体分工,中央网信办会同发改委、工信部以及相关40个部门建立了促进大数据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3+X”工作机制。发改委负责应用推广,工信部负责产业发展,中央网信办负责基础性制度建设和大数据安全保障。

4月13日,促进大数据发展部级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审议了四个文件:《促进大数据发展三年工作方案(2016-2018)》、《促进大数据发展2016年工作要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等,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分工。

篇2

大数据的有效利用,首先应该从数据开放和共享做起。由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被更加详细地记录下来。尽管数据规模已足够庞大,要真正实现大数据的价值,首先要面对数据开放和流通的挑战,只有结合多源头数据的跨域分析才能提炼出更完整的知识和更可靠的规律,才能真正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金融保险、科研教育、医疗卫生及制造业等各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服务。目前我国的大数据开放程度远不及欧美发达国家,大数据应用程度因此受到制约。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是部门及行业间存在垄断和壁垒,互不相通,致使数据使用效率低下

有些需要政府机构、产业获取的数据,没有政府的推动和政策的支持是无法获取的,政府和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沉淀的海量数据未能与广大传统行业的需求形成对接。数据的存储公开是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时首先应考虑的问题,哪些数据是必须要公开,哪些数据是存在个人隐私的,怎么去除隐私或者脱敏。当前状况是,行业壁垒太高,比如金融行业、医疗数据等,总以安全、个人隐私为由拒绝开放。

二是大数据开放与共享面R法律支撑不足、行业标准缺乏的问题

当前我国政府开展大数据开放与共享工作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为依据,但这不足以支撑对数据开放的目标诉求,对于数据是否触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在实际处理中较难把握。一些政府部门出于数据安全的惯性思维,仍然以 “不宜公开”为由,不愿开放数据。此外,配套法规、执行标准、开放标准等还不够健全完善,导致许多地方和部门在实际工作推进中完全不知道要怎样开放、开放哪些、如何管理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大数据的开放与共享。

智能化将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各领域深度渗透,彻底改变现行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引领世界经济的新一波快速发展。因此,应充分认识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的趋势与特点,把握机遇,做好数据开放与共享,打造全球科技竞争新优势。为此,建议:

一是尽快启动大数据开放立法,建立数据开放标准、界定数据开放边界

应切实有效地为数据开放提供政策层面上的架构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应组织专业力量,研究政府数据中哪些是可以开放的、如何开放,不能开放的如何脱敏,形成数据开放范围、数据开放目录标准、分类标准规范、数据脱敏标准等一批执行标准,全面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工作。同时,改革政府数据治理体系,消除阻碍政府数据开放、部门间政务数据共享的制度壁垒,在数据产权、数据定价、数据保护等方面创新制度设计。

二是在应用推广上可采用循序渐进的开放原则

大力推动全社会的数据开放,尤其是政府数据的开放,力争在短期内降低全社会的数据获取成本并起到显著的社会示范效应。现阶段,应以民生服务领域的政府数据开放作为切入点,特别是环保、交通等部门。金融数据、教育数据、交通数据、能源数据、医疗数据、政府投资数据、农业数据等政府信息应该优先开放。

三是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促进与规范并举的原则

重点促进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加强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针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等全环节建立数据安全与保护的规则并明确大数据生态中各不同主体的责任。对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务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应与实体经济安全相结合进行统筹处理。在数据安全方面,应建立对数据安全风险的评估机制并加强对处理数据主体的关注,限制特定类型的主体从事相关数据分析等。

四是采用云计算方式建设数据开放平台

云计算因其节约成本、维护方便、配置灵活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优先推进发展的一项服务,云计算使用的虚拟化技术、分布式计算等,扩大了资源共享的范围,通过网络连接可随时、随地访问和存取分布在各数据中心的物理资源或虚拟资源,同时采用效用计算使用的定制、计量、租用的商业模式,既节约了资源,又实现了剩余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使用了资源,提高了数据共享的效率。推进PPP在云计算数据开放平台中的应用,并加强立法规范,明确政府、商业公司各自在数据利用和数据保护方面的权利与责任。

篇3

围绕“在素质教育中强化教育素质”这一宗旨,学校充分发挥“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创新教研机制,探索教研工作的有效途径,按照“以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以教研促教学,彰显书香校园文化内涵”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现将一学期来学校的教研工作小结如下:

    一、制定教研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

    学期初,学校张校长组织召开会议,明确工作职责,确定本学期工作要点,提出了总体奋斗目标和具体工作思路,根据教育局及中心校会议精神我们学校制订了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一学期来,教研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基本完成教研任务。

    二、认真抓好教研组建设,突出教研活动实效

    召开教研会,明确教研工作及要求,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转变教学方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三、积极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积极开展中心校提出的课题,以问题解决为落脚点,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标本教研,积极开展研究,并有一个省级课题成功结项。

    四、认真抓好段考、期中考试的命题与质量分析工作

    安排各学科段考、期中考试,并组织好考后试卷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教研组长做好考后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诊断教学中存的在问题,并探寻解决办法。

    五、建构书香校园文化

    借助于中心校提出的“好书伴我成长”活动主题,创建书香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工作中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1、学校教研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具体、有效的措施不多,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很高,未能达到通过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篇4

摘要:当全社会多领域正经历大数据浪潮的洗礼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企业HR工作中呈现出越来越依靠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巨量的、碎片化的数据实现科学有效的提取和分析,产生更大的管理智慧和价值,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参考,顺应时代变化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 :大数据 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场全新的思维变革、管理变革应运而生,大数据的使用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巨量的、碎片化的数据实现科学有效地提取和分析,产生更大的管理智慧和价值,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参考,顺应时代变化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和机遇。

一、何谓“大数据”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于就在他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热情地赞颂“大数据”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但当时,“大数据”并未充分引起重视。直到2011年5月,“大数据”的概念再由以倡导云计算而著称EMC公司“抛出”,紧接着,麦肯锡、IBM、谷歌等众多科技和管理咨询机构相关研究报告,纷纷对“大数据”概念积极予以回应和跟进,大数据从此成为了耳熟能详的时尚词汇。根据IDC(International Documentation Centre,国际文献资料中心)的研究发现:全球信息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即使是在全球遭遇金融危机的2009 年,信息量也比上一年度增加了 62% ,达到80 万 PB (Petabyte 千万亿字节,1PB=10 亿GB) ,从2010年起,全球数据已跨入ZB (Zettabyte 十万亿亿字节)时代,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惊人的35ZB,此种现象被称为“大数据摩尔定律”。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指的是由于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和复杂性,无法在合理时间内通过传统的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实现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大数据绝不同于“海量数据”,后者只强调数据的量,而大数据不仅用来反映数据量的巨大,还重在描述数据的复杂形式和快速的时间特性,以及通过对数据的专业化处理最终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的时日已久,近年来却随着互联网和IT行业的发展被人们日益关注。

大数据具有四个层面的特征,分别是“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简称4“V”。“Volume”表示数据体量巨大,从GB到TB、PB再到EB、ZB,截至目前,人类生产的印刷材料的所有数据量是200PB(1PB=210TB),而自人类产生至今全人类说过的所有的话的数据量大约是5EB(1EB=210PB)。“Variety”代表数据类型繁多,通常数据类型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结构化数据是以往便于存储的以文本为主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指非文本形式的数据,包括视频、音频、网络日志、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由于非结构化数据的类型越来越多,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Value”为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以一段连续不间断的视频为例,可能只有一两秒的数据是有用的数据。“Velocity”是指处理速度快,这是大数据区别于传统数据挖掘技术的最显著的特征,又称为1秒定律。由于数据以爆炸的速度增长,不断涌现新的数据,要使大量的数据得到有效的利用,要求数据处理的速度随着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不断提升,而且数据在互联网络中不断流动,具有时间价值,如果数据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丧失其意义和价值。由于大数据具有的4V特征,要求数据的使用者具有相应的大数据技术,即通过特殊方法从类型多样的海量数据中,迅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的技术。

二、企业遭遇“大数据”的喜忧参半

毋庸置疑,大数据时代已改变了我们的世界。Google公司基于数据推出“流感趋势”,跟踪诸如“感冒”、“咳嗽”、“喷嚏”和“发烧”此类词语,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出流行感冒在那里得以扩散。Walmart通过收集社交网站的海量信息和数据,运用大数据工具,将“挖掘”顾客需求转化为“创造”消费者需求,成功地实现了尿片和啤酒营销……

EMC公司近期通过对数据科学家展开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是:83%的调查对象坚信“大数据”会使得企业对数据科学家的需求空前增长;64%的调查对象表明,现有的人才供应量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事实上,麦肯锡公司预测,在未来六年里,单美国就会面临缺少14万甚至19万拥有深厚数据分析技术的人才这一窘势,而能够通过运用大数据进行合理决策的管理和分析人才的缺口更是达到150万。由此预见,大数据在各行各业尤其是企业,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无论从我国还是全球来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大数据”时代遭遇了喜忧参半的境况,即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人才大战》的合著者即电子商务巨头eBay公司的副总裁贝丝·阿克塞尔罗德在其著作中写道:“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数据分析不断实现增值,不管是以数据引导和分析定位企业外部人才,还是借助数据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预测评价,提前获得员工的离职可能的信息,找出导致离职的关键因素,从而及时做出准备和干预,数据都为此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和空间。”

首先,大数据正在改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环境。以前,在企业人员配置过程中,总是相对静态地看问题,人才的数量、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等数据在一段时期内基本保持不变,而在大数据时代,每天会诞生海量的数据,人才的人力资本存量、知识结构、工作状态和绩效等无时不刻不在发生变化,在一天的时间就可能产生巨大的信息量。企业管理者已身处一个数据的“海洋”,大数据使得人才和管理者双方彼此更加“透明”,通过大数据技术,有更多的信息为对方所掌握,基于委托-关系的博弈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管理困境因大数据而发生改善。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的思维和手段被数据“颠覆”。大数据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冲击旧有思维模式的新浪潮,势必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一场思维和方法的革命。随着数据采集和监控的精细化,决策的挑战来自于数据采集,而不再是通过传统的IT技术进行的简单存储。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前景可以通过数据收集进行预见,通过对所获得的信息及时进行分类并做出明智的决策,采取迅速准确的行动。很多有关人才的数据在收集的时候也许无关其他用途,但最终却会产生许多创新性的用途。比如通过跟踪IP 地址,给人才招募提供目的地参考。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价值从后台服务发展到协助相关业务部门挖掘、聚集和培养人才,HR部门通过对员工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成为企业业务的驱动者。

第三,大数据重新解构企业管理者的素养。预测数据与洞察变化成为企业管理者必备的素质,管理者必须要通过对“即时”数据的掌握,从海量的信息中捕捉有效的数据,获知员工的“当下状况”,并迅速作出反应。由于大数据带来的“透明度”的提高,管理者要形成“大数据思维”和“透明”的管理理念,管理也不再是单一管理与控制,而重点在于协调,在队伍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数据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

第四,数据安全、数据隐私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倡导灵活、开放和共享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每个企业员工都将建立一个数据档案,在这个档案库里记录了每个人的基本信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工资福利、工作业绩等一切在企业“从始至终”的数据,并留下日常工作中每时每刻的数据脚印,从而带来“个人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困境,因为企业员工尤其是技术人才有着较高的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数据维权意识”相对较强,各企业要有相应的数据安全措施,以确保员工的“数据权”不受侵害。

三、基于“大数据”的管理手段创新

1.构建广泛辐射的“人才雷达”

自从镀金公司的创始人卢卡·邦马萨通过数据的“算法”发现优秀的程序员,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将大数据应用到人才搜寻和人员招募的过程中。新的数据理念让人才招聘者将把目光从诸如学历学位、从业经历、工作经验等传统的人才指标转移到非结构化的数据变量上,如通过了解一个人在在社交网站上展示自己的方式、在互联网的“朋友圈”中得到的评价、在网上如何和人交流等信息,为招聘提供重要的数据。大数据技术对企业如何组织人才招聘,以及判断优秀的人才是否在招聘过程中被遗漏等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云端技术,运用大数据定向挖掘和分析,帮助企业建立起寻找适合人才的“雷达”系统,即通过数据搜集和联机分析构建的推荐平台,形成点、线、面的完整分析,再用数据按图索骥、招揽人才。如在某些专业技术岗位的招聘中,就如何细分候选人群,可以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用人成本、候选人才供应量、招聘风险和人才质量等多个因素进行权衡,根据不同的人才获取策略选择细分对象。

当然,“大数据有大数据的偏见,”对于人才处于“冰山”深处的如直觉和感召力这些隐性特质必须借助有效的人才测评技术将隐性转化为显性,通过测量和“运算”,让发现人才的过程实现了“自动化”。人才雷达改变了以往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单凭直觉与经验进行决策的不足,是支撑人才招聘的不可或缺的“外脑”。

2.绘制高绩效人才的“数字画像”

在大数据时代,重要的是关联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一些行为和结果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通过有质量的数据分析,就可以找到彼此的关联。比如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创造高绩效,应该如何对工作任务进行分配,什么样的人适合在本企业工作,什么岗位配置什么样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工作激情……通过如此定义找到能够反映这些的数据表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收集和整理人才的相关数据(来自于人力资源部门的原始数据、相关业务部门及合作伙伴的数据),建立起一个数据体系,这些数据可以对人才的实时动态信息作出分析。在定义高绩效人才时,需要掌握四个方面的数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第一是简历数据,第二是人才入职一年的业绩数据,第三是人才对其工作时间利用和工作效率,第四是他在社会圈子里做些什么。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可以描绘和定义出高绩效人才的“画像”。 例如美国某保险公司通过对招聘的数百名初级销售代表的实际业绩进行跟踪分析发现,与业绩有着较高相关系数的应聘者素质有:求职简历文本质量(语法是否准确,表述是否清晰)、学习和教育背景及其完整性、以往类似的工作经验(尤其是成功的工作经历)、在不确定工作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能力等。研究表明,传统观念中认为重要的一些因素,诸如毕业学校的档次、在校成绩和表现等因素和业绩的相关度并不高。

3.通过数据联机分析实现人员配置精准化

人员配置的关键是“能岗匹配”、“人岗匹配”,即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为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力资源配置目的,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已经开发出各种各样基于数据的精细化的人才能力模型,这种模型从多维度描述什么人进入深入岗位才是最合适的。在企业的人才配置中,企业管理者要改变以往“大而化之、重定性轻定量”的旧式思维模式,对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数据做到一清二楚,对各岗位的素质要求、技术含量、工作要点做到心如明镜,通过相关数据搜集、分析和应用,探索工作规律,实现人员配置的精准化,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改变企业以往引进和管理人才的粗放模式,在传统的人力管理中,对于哪些企业需要何种人才,哪些高校培养输出哪些人才,科研院所孵化哪种特定产业人才等方面的判断,基本上是通过抽样调查或估算得到,进入大数据时代之后,通过数据搜集和联机分析,能够形成完整的点(企业)、线(产业链)、面(区域)的动态数据,改变以往静态孤立的数据报告形态,能够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编制人才引进的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实现精准的投放,以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应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而且,当以上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应用达到一定年限后,就能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找到潜藏在数据后面的历史规律,借此对未来做出预测。

4.把握数据内在规律实现个性化激励

企业员工普遍具有工作自主性强、对激励高期望、较高的精神需求等特征,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依靠一系列契约关系联结的,契约关系中工资报酬、工作时间、福利待遇、精神激励等数据反映出企业对各类人员的激励水平和程度。一方面,企业对人员作用发挥的衡量离不开绩效评价,绩效评估离不开数据的说明。通过设定绩效目标,科学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如“基本工作量”、“任务完成情况”、 “出勤情况”、“关键绩效行为”等进行量化考评,以动态的业绩评价推进员工在组织中作用的发挥,同时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潜藏在业绩数据背后的规律,对评价对象未来的工作业绩进行预测和指引,凭借“数据”激励员工朝着业绩目标方向努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员工个体成长的经历、知识背景、工作行为、兴趣爱好等数据的搜集和分析,从具体的指标和数据倒推出员工的驱动性需求,就可以很轻松地梳理出员工的内在需求,找出个体需求之间的差异性,为员工在培训教育、创新创业、就医保健、子女入学、社会保障方面等提供便捷服务。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激励,从而大大地提高激励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此外,通过为员工提供“贴心”的信息服务,借助企业信息平台,将企业的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数据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提供给各类员工,充分尊重员工的知情权和“主人翁”地位,可以使其与企业之间有更紧密的心理契约关系。

5.建立数据“防火墙”尊重员工数据隐私

由于数据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数据安全、数据隐私的问题,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运用大数据时一定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明确规定工作流程、各环节工作权限和责任。对应用程序、用户访问采取分层授权的方式,设置数据“防火墙”保护存储在大数据集群中的数据,避免受到非法入侵,被违规查看和复制。为规避历史数据的丢失和系统崩溃的风险,要及时对各类数据进行备份,同时确保数据的可恢复性,建立起数据的“防灾”机制。因为数据都是由人在操作,所以不仅要从关注网络层面的安全着手,对程序员、网络员及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加强数据工作队伍的建设,规避数据工作人员的道德风险,对其数据工作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通过为大数据本身、大数据的处理过程、大数据处理成果装上“防护”装置,以充分尊重员工的数据隐私。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我们所处的时代既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用此话来描述大数据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影响最恰当不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须做到未雨绸缪,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应用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既是挑战,更是一个可以大幅度提升管理效能的良好契机。企业的HR工作,不可避免地越来越依靠大数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理应对“大数据”抱持开放的态度,通过大数据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的数据定向分析和挖掘的平台,有效地发现人、使用人、激活人和发展人。

参考文献:

[1]David Reinsel,John Gantz. The Digital Universe in 2020:BigData ,Bigger Digital Shadows,and Biggest Growth in the FarEast.2012(12)

篇5

一、相关文献研究

发达国家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测由来已久,正是相对科学的监测方法和持续不断的监测行为推动外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如何将大数据运用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正成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个新话题。2011年,韩国颁布“智慧教育推进战略”,强调与智慧教育相适应的物理背景和内容要求,特别强调了大数据在智慧教育中的运用。

2012年,美国教育部了《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的报告,全面阐述了大数据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及面临的挑战。

此后,国外学者从大数据技术系统研究大数据的使用问题;也有一些学者重点研究了教学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挖掘问题。总之,通过大数据、智慧教育等手段推进现代教育改革。

从国内来说,大数据应用于教育也是最近几年的事。较早可从2009年开始出现教育领域大数据应用的概念。研究论文比较集中出现是在2013年以后的事,而2013年也被称为大数据元年。2014年教育部专门印发《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导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学术界对于大数据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主要观点可分为两个角度:

第一个角度,是从为教育领域运用大数据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他们主要是以计算机专业为背景的一些学者,提出了为教育领域构建数据仓库、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方案非常多,但都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体现教育特点的方案还不是非常多,许多方案的实际运用效果有待观察。

第二个角度,是研究大数据给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他们多是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认识到大数据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随着大数据不断介入教育领域,他们积极研究大数据对教育可能带来的影响问题。

如何将大数据技术与教育发展有机融合,是目前的研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研究相对薄弱。

总体来说,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大数据对成人教学产生的影响展开的理论探讨,而对于如何应用的研究还不多,应用案例少,即使有一些解决方法,其实践效果还有待观察。

二、大数据在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中的优势

(一)数据采集

大数据技术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实现了自动化采集。自动化采集可以应付海量数据的采集,形成采集数据系统化、及时化和全面化。是传统人工采集数据无比拟的。由于自动采集海量成人教学信息,保障了成人教学质量监测的数据需求。同时,给成人教学质量监测带来新视角。将成人教学评价数据由成人教学结果转向成人教学全过程。对成人教学质量的掌控将变得全方位,对成人教学质量的分析判断也将更准确。

(二)数据统计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对采集到的成人教学质量信息将会运用科学方法及时、系统、科学展开分析和评价,帮助信息使用者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成人教学质量结果,发现成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拟定相关对策。

(三)成人教学质量跟踪监测

成人教学质量跟踪监测的信息化实际上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成人教学质量监测数据的动态、持续监测。

成人教学是一个持续过程。在持续过程中,因成人教学条件的变化,必将影响到成人教学质量结果的变化。也就是说,成人教学质量结果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但传统监测方式因受技术限制,难以展开持续动态跟踪。而大数据技术在自动监测背景下,可以及时跟踪成人教学质量动态变化过程,并及时掌握影响成人教学质量变动的因素,还能在影响成人教学质量变动因素变化的背景下,预测未来成人教学质量结果的变化轨迹。

三、大数据背景下,如何重构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一)宏观层面

从宏观层面构建新的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体系,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1.大数据思维

运用大数据对成人教学质量进行监测,首先要解决的是建立起大数据思维。分析与成人教学质量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是随机性分析;乐于接受与成人教学质量相关数据的纷繁复杂性;强调与成人教学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减少因果性分析。这些都是大数据思路的基本特征。

2.技术支撑

(1)顶层设计,统一成人教学质量数据类型。目前,我国在线教学数据类型不统一,造成数据共享出现障碍。因此,需要从国家层面,统一全国的在线教育数据类型,使教育数据共享和迁移无障碍。

(2)按大?稻莨媛珊侠硗平?监测体系构建路径。合理的大数据技术构建路径是:先界定要解决的问题,再选择要分析的数据,最后是技术选择,不能本末到置。

3.管理体制支撑

(1)从国家层面成立成人教学质量监测大数据应用相关组织,负责技术选择、统一数据类型等。

(2)各高校梳理各自的信息化系统,规范完善教育信息化系统,统一技术规范和数据规范。为未来数据共享、大数据监测提供条件。

(3)各高校应尽快成立大数据监测领导机构,由技术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共同组建。

(4)建立用数据说话的理念。大数据决策的特点就是用数据说话。无论是各高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都要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的理念。

4.成人教学质量信息共享支撑

推进成人教学质量信息共享,首先解决的是组织机构方面的问题。从国家层面建立一个成人教学质量信息共享推进部门,协调各成人教学质量信息推送和维护,并配置相关硬件软件设施。其次,要解决成人教学质量数据的运维。国家层面建立成人教学质量数据运维制度和相关规则,如注数据出处、分级审核数据、针对不同数据使用者设计不同权限、及时更新或废止相关数据等。再次,做好成人教学质量监测技术运维工作,包括运维的主体,或自己运维或外包,或两者相结合;包括运维的对象,如硬件运维、软件运维、数据库运维、网络运维等;包括建立分级运维管理制度等。最后,建立成人教学质量数据共享绩效管理制度,包括评估数据开放度、评估数据共享绩效等。

5.法律制度支撑

大数据改变了传统成人教学质量监测的方式和内容,也带来了伦理道德和相关的法律问题。如个人隐私及数据签名的合法性等问题,都需要从法律层面进行规范。因此,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要走在前面。

(二)微观层面

1.建立“四个一”的体系

(1)一个系统

一个系统,就是成人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它有五大要件:一是网络。高速以太网是成人教学质量监测系统的物质基础。有线、无线、VPN等多种接入方式与校园网联接;各信息系?y也与校园网互联互通。互联网用户也通过认证系统访问校园网。目前,上海高校都已建成了校园网络,无线覆盖率100%。二是数据。建立成人教学共享数据库平台。这是智慧教学的可信数据源。方便信息查询和决策分析。三是支撑。它是业务层信息化系统的支撑平台。为各应用子系统提供统一身份认证,建立校园一卡通机制,以及工作流、信息流推送机制、报表引擎机制。四是业务。涵盖成人教学管理所有业务应用,是成人教学业务信息化的集合。五是表现。用户通过交互界面得到各种成人教学管理中的信息服务。

(2)一个关键技术

大数据在上海市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中由于涉及到存储、分析及结果显示等环节,一个关键技术必不可少。这个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存储技术。由于数据的海量,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已难以满足数据存储要求。新型数据库要具备扩展性、高可用性和支持灵活的数据模型。因此,在存储技术方面必然获得突破,否则无法满足成人教学质量监测的要求。

二是大数据处理技术。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是靠索引提高检索效率,但索引的建立和更新费时费力,不能满足大数据的高可用性要求。因此,如何建立增量式索引更新器或多维检索工具,提高检索效率就成为必要了。

三是教学质量大数据分析。从杂乱无章的成人教学质量数据中分析出有利于成人教学决策的价值信息,是大数据在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中的价值所在。重点是如何提高成人教学质量信息的分析效率。目前的思路有两种:一是流处理;二是批处理。但这种方式各有千秋。因此,未来的方面是两种如何有效融合,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四是成人教学质量大数据结果显示。数据运用者要能运用大数据处理后的结果,数据分析结果必须可视化。它有助于找到数据间的关系,帮助成人教学决策。重点是优化数据的可视化以及丰富数据分析结果的展示。

(3)一个流程

一个流程就是核心数据处理流程,即成人教学质量监测核心数据处理流程。包括:成人教学质量数据采集和存储、成人教学质量数据挖掘和分析、以及成人教学质量数据可视化三大环节。

在大数据成人教学质量监测应用中,数据源包括学籍管理系统、网络学习平台和课程管理平台等大量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其中主要是非结构化数据。数据应用者包括成人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具体流程分成三步:

第一,成人教学质量测量大数据采集和存储。由于成人教学质量数据多,因此,数据采集量大,为了确保数据的可信度,需要对数据进行过滤,排除干扰数据,保存有用数据。对保存的数据进行关联和聚合,按统一规范保存到数据库。

第二,成人教学质量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对数据库中存储的有关成人教学质量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找到成人教学质量与成人教学变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成人教学决策、成人教学资源推送和成人教学行为结果预测。

第三,成人教学质量数据可视化。成人教学质量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结果以图形语言呈现在数据使用者面前。可视化即指标图形化、指标值图形化、指标关系图形化、时空可视化等。

(4)一个成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按照成人教学工作规律,运用云计算技术,按照国家统一的数据类型要求,搭建起符合各学校成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在必要的时候,该数据库可以和国家成人教学信息数据库实现“无缝对接”。

数据库能全程配置学生、教师、课程、成人教学场地和成人教学时间等五大成人教学资源;能全程实时监测学生学业情况、成人教学质量、成人教学资源利用情况;对成人教学环节中的异常情况预警和监测;监测学生学业状态,建立学业预警机制;为学生导师制管理提供信息支撑;系统显示人性化关怀,针对管理者、教师、学生设计不同的操作界面。

实现数据共享,实现多部门数据一致性。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智慧教学是智慧校园的组成部分。因此,智慧教学应与智慧学工、智慧计财、智慧人事、智慧后勤等信息平台兼容共享。智慧教学也需要其它相关数据的支撑。

2.建立七大机制

(1)数据收集机制

结合教育部评估中心的指标,成人教学质量监测数据范围分成四大类:

基本状态:成教生占比、教师数量与结构、当年成教招生专业数、生师比、全校开设课程总数、实践教学学分占比、选修课学分占比、主讲成教课程的教授占比。

资源: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生均成人教学日常支出、成教专项教学经费、生均成教实验、实习经费。

教育质量成果:应届成教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就业率、体质达标率、学生学习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

成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考勤、作业、成绩、在学校表现等;教师管理,包括教师基本信息、教案、课堂教学、批改作业等;综合管理,包括学校基本信息数据、各项评比等。

数据类型不仅包括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和电子表格等,更重要的还包括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聊天记录等。

数据收集方法:上海市各高校要建立统一数据入口,如校园网;整合不同学习平台;再接入移动学习平台;最后细化学习群体特征。

(2)数据教学资源整合机制

目前,各成人教学质量数据多处于碎片化状态。因此,整合已有的数据资料是实现大数据的重要环节。整合路径:运用云计算等先进的网络技术整合已有数据;出台激励措施,充分挖掘教师数据库建设能力;从需求出发,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提高数据资源整合能力。

(3)数据分析机制

数据分析是大数据的核心环节,它分析内容、分析文本、分析话语、分析社会网络等。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系统建模、聚类算法、趋势预测算法等多种。目的是挖掘数据间的关系。数据分析结果的表现是数据的可视化。

对学生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学习特长、成绩趋势、发展预测等,从而帮助教师调整成人教学内容和成人教学方式,提高成人教学效果。

对虚拟学习社区的分析,可以评估虚拟学习社区的网络位置选择、资源配置、知识构建和学生的参与度等。虚拟学习社区又能进一步强化大数据的分析功能。同时,也推动大数据技术本身的发展。如数字资源的技术保护问题。

学生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评估自己的学习方法,还可以评估他人的学习方法,帮助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大数据还帮助学习者快速发现并定位学习资源,获取学习方法,预测学习效果。

总之,在各成人教学质量监测大数据分析中,将强化教师间的交流,促进教师间的学习;将强化教与学的关联,提升成人教学效果;帮助规划学习,确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升学习效果; 总结不同课程间的教与学的方式,细化成人教学分类。

(4)数据推送机制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是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而数据推送又为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创造条件。因此,在上海市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中,需要建立起成人教学质量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推送机制。

(5)数据决策机制

通过成人教学质量监测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优化学生学习路径。为学生学习决策提供帮助。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有能力认识每一个学生,也能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这就是数据决策机制。

(6)自助式成人教学管理机制

智慧教学能让使用者有愉快的使用体验。各学校的成人教学管理实现全程自助。学生、教师的相关成人教学事务申请电子化,审批在线化。系统自动公开信息,成人教学管理透明化与公开化。

(7)信息安全机制

大数据背景下成人教学质量监测系统离不开成熟的加密技术。它是智慧教学的安全保障。智慧教学有完善的日志和审计体系,对数据异常具备跟踪能力,确认并记录入侵时间,智慧还原更改信息,并建立有完备的数据备份系统。

四、大数据背景下成人教学质量监测可能遭遇的挑战

大数据将给成人教学质量监测带来革命性变革。这种变革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挑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挑战

大数据来了,我们怎么拥抱大数据?首先,我们准备好了对海量数据的拥有能力吗?该用何种存储技术来面对海量数据?其次,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我们准备好了?幔咳?是数据类型如何兼容?这些都涉及到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问题。这是大数据背景下,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中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也是必须跨过去的一个挑战。

(二)组织体制挑战

高教系统如何构建一个适应大数据的管理体制,不仅是成人教学管理者,还包括高校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成人教学管理体制。但事实是,大数据来了,我们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准备好。

(三)隐私和伦理道德挑战

当成人教学过程中相关者的一些信息进入公共领域后,如何防止不出现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将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是信息越来越透明;二是人们的隐私保护欲望越来越强,这二者间如何平衡也将考验教育决策者们。现实是,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上海市层面,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大数据的采集和使用。

五、结语

篇6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管理;控制策略;管理方法;管理手段

目前在电力工程的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工作中,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不足,使得目前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不能满足目前电力工程的实际发展需要,而且往往造价管理工作不能够有效地落到实处,不能正确认识到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意义。下文将针对电力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策略这一课题进行具体的探究,以电力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工作的基本内涵为着手点,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

1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

目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过度割裂造价管理工作,仅仅认为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是事前的预算与投资部分以及后期的核算等,往往忽视了造价管理工作是贯穿于电力工程始终的重要工作内容,而且在进行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方法较为单一,并且缺少与之配套的较为完善的造价管理制度。造价管理工作能够正常进行的基本工作核心就是大量的成本信息,而目前电力工程普遍存在成本信息数据失真的状况,使得造价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电力工程的基本造价与预算不能很好地结合其工程的实际发展需求与市场的基本需求。因为其数据成本等具有失真性,致使目前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无法达到真正控制好成本的具体要求。除此之外,在不同的阶段,造价管理工作也不同,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目前电力工程的发展现状。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分阶段进行不同的造价管理工作的意识不是十分明确,不能够较为明显地区别开不同阶段的基本工程造价管理任务。这些都是目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转变,这是所有电力企业都需要去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2电力工程中实现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的基本内涵

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是电力工程实施过程中协调各个方面经济关系建立的重要管理工作,从开始的设计项目建立项目到后期的项目实行以及到竣工阶段,造价管理工作都为电力工程整体的成本控制、提升经济效益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电力企业需要明确的不仅仅是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注重造价的全过程管理。无论哪个阶段都不能忽视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实现电力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投资效益三者间的有机统一。

3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工作的具体策略

3.1注重“全过程”这一工作要点,明确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内容

“全过程”的重要意义在于强调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贯穿性与连续性,每一个阶段都不能够忽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需要在不同的阶段都较好地将造价管理工作落实下去,从而促进不同阶段的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如果简单地划分电力工程的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电力工程施工前的准备阶段;一个是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进行阶段;一个是电力工程竣工后的总结阶段。针对这三个阶段,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就需要对于每一个阶段再进行相应的计划,比如说在第一个电力工程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可以相应地细化为投资阶段、决策阶段以及设计阶段等,在这几个部分中,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需要面临的是项目的基本信息调研,当这个项目已经被统一进行的时候,就需要对基本工程的预算进行相应计算,不仅仅需要较为可观地了解投入与产出,同时也要明确项目的基本成本与电力工程完成之后的基本收益。初期的项目预算以及决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未来的运行。在施工过程中,造价管理工作内容不仅包括对于材料的使用与选择,也要注重对于质量和工期进度的管理等。通过落实好工程造价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方式,进一步做好电力工程成本的控制。而竣工后这一阶段上,同样也要注意最后的审计的结算工作,要在满足国家基本工程结算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审查与控制。同时这也是降低对于电力工程的基本投入资金、加强对于电力工程成本控制,并且有利于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重要手段。

3.2明确资金来源,细化资金的基本使用

在一个电力工程的基本建设项目中,一般都是采取总体拨款的形式,想要进一步促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进行,就需要从资金来源的本身进行分析,通过明确资金来源,细化资金的基本使用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电力工程成本的控制与造价管理工作的落实。在电力工程的计划总基金中可以大致分为项目建设的基本总费用以及铺底流动资金。其建设总费用的管理要较为容易,所以也要同时注意流动资金的趋向。在投资方面也分为静态投资与动态投资,同样相较于静态投资而言,电力企业在实现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同时也要注重关于动态投资的方面,例如价差预备费以及建设期贷款利息等。对于其他费用上也应该予以明确,包括建设场地征用费用、场地清理费用、项目建设技术服务费用等。只有明确了投资的基本资金的总体构成,才能够更好地为电力工程的基本造价管理奠定基础。同时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不定时进行市场调研以及实际检查,查看资金流向是否符合目前电力工程进行的实际情况等,只有综合实际情况,才能最为贴切地掌握实际成本运营信息,促进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进一步落实。

3.3提升造价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

随着目前电力工程的逐渐发展与进步,目前的造价管理团队的基本综合素养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造价管理工作的基本发展需求,而电力工程的发展也对目前的造价管理团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所以,想要进一步提升造价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就应该从思想认识和专业技能的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培训等方式,促进造价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建设。一个好的造价管理团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工程管理成本,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并且配合默契,能够较好地掌握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工作的发展规律与工作要点。因此,电力企业要对造价管理人员及团队定时定期进行培训,并且丰富对其的基本考核手段,通过这些方式来实现造价管理团队的工作理念、思想认识的发展与统一以及基本管理技能水平的提高。

3.4丰富造价管理信息收集方式,开放市场信息

相关工程资料、基本信息数据是进行电力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工作的基础。因为只有完善的管理信息资料数据,才能够为管理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造价管理工作能够更为科学、全面地完成。在收集管理信息的同时,也应该开放市场信息,才能够明确目前的基本发展趋势,针对信息所体现出来的基本内容,对于造价管理方式进行积极调整。市场信息中通常都会体现出相应的市场竞争,而这种市场竞争也会对目前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作用起到推动的作用,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市场上可行的管理行为进行相应的借鉴,以此实现电力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

4结语

在电力工程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电力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想要更好地将造价管理工作落实下去,就必须在明确目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前提下,通过明确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内容和资金来源,细化资金的基本使用、提升造价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以及丰富造价管理信息收集方式、开放市场信息等多种手段,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落实与发展。

作者:李艳 单位:国网四川雅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周婧姿.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现状与控制策略[J].科技与创新,2015,(9).

[2]及春祥.浅谈电力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J].山东工业技术,2015,(21).

[3]贾泽钢.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

[4]崔姗姗.基于大数据的架空线路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篇7

关键词 科技馆;科学传播;“互联网+”;传播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2-0052-01

科学本身在社会学科中处于高地位,传统的科学普及是自上而下的,即在科学传播中科学本身没有与公众对话交流。《2016年中国科协科普工作要点》中第七项“拓展科普信息传播渠道”提到:充分利用和借助现有传播渠道,拓宽传统传播渠道,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科学传播渠道[ 1 ]。真正的科普建设是科技信息、科学知识通过不同传播渠道,跨越时空和场所在不同的个体和群体之间进行交流。科学元勘语境下的科学传播不是一个如何“传播”科学的问题,而是要研究“科学”如何能够“交流”起来[ 2 ]。

1 互联网下的科学传播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类信息交流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而新的传播方式引发了新的传播问题和方法的研究[3]。互联网的传播速度以及众多的用户改变了社会信息系统的线性传播,新媒体(微博、微信、App)的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是网状传播,它是一种裂变传播。

2 科技馆科学传播的局限性

科技馆教育主要形式是展览教育或探究式实验活动,这种科学传播的方式依赖于展品,科技馆的地址、开放时间。受场馆场地的制约,科技馆的科学知识内容通过展品固定展陈;展品无法及时更新,依托于展品表达科学知识的科普形式也受到了限制。这样的传播方式使得公众只能单向的接受科学知识,没有参与到科技馆的科学交流中。“互联网+”时代下,公众习惯了碎片式的获取各种信息,为打破单向传播模式,科技馆应该打造一个科学交流平台,在传播学视角下本文将提出一些观点。

3 基于传播五要素分析“互联网+科技馆”

传播学著名学者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传播者、传播信息、受播者、传播通道与传播效果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5W线性传播模式及其传播过程。“互联网+”时代下,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科学传播转变了模式,公众作为“把关人”开始对科学信息进行筛选,参与科学信息的再加工,科学传播变为全民的乐趣。

3.1 科技馆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打通科学传播双向通道

传播机构和传播工作者通过媒介(如科技馆展品、展项)对大众进行传播,如今的科学普及工作注重打造一个科学交流的平台,把科学传播作为首要任务的科技馆应当基于传统展览教育,打开一条双向的科学交流通道,给予公众参与科学的平台。“互联网+”时代下科学传播从线性式转化为分裂式,基于传播学的传播者、传播信息、受播者、传播通道与传播效果五要素模型,本文提出了“互联网+科技馆”的新思路。

1)传播者――打造定位准确的特色互联网传播方式。科技馆首先要明确科学传播的定位――实现科学与观众双向交流,科技馆的科学传播活动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想要实现科技馆的教育目的,需制定“互联网+科技馆”具体政策作指导,落实科技馆在科学传播过程中的新定位。科技类博物馆包括自然、科技、天文、动植物、工业遗址等,不同类型的科技馆涵盖的科学知识不同,科技类博物馆在明确自己的定位后,应该依照相关政策制定出属于自己科技馆的特色互联网科学传播方案。

2)传播信息――依托互联网进行展品科普内容创新。在“互联网+科普”项目的科普信息化建设中,科普内容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创新,涵盖了人类科学知识的方方面面,科普形式有科普游戏、科普视频、科普电子读物等。科技馆的科学传播主要依托于展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科普内容以科技馆展品为主添加社会热点、地域特色等进行形式创新,通过互联网技术制造寓教于乐的科技馆特色科普内容。

3)受播者――增加非在场传播的受播者。科学传播方式已经由传统的线性传播变为了分裂式,互联网有巨大数量的用户,其中青少年是互联网用户的中坚力量,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多数时候针对青少年人群,如何最大程度抓住青少年的眼球,“互联网+”成为了科技馆转型关键,科技馆应该设计并丰富服务科技馆主题的网页、开发App,拥有自己的微平台,让科技馆走进互联网,与公众交流对话。

4)传播通道――增加公众参与程度是重点。科技馆在拥有了自己的主题网页等新媒体途径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成为了重点,依托于现有的互联网平台:腾讯、微信、微博等,增加科学信息的分裂传播,科技馆应当和新媒体公司开展具体的合作项目,使科普走进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促进科技馆的转型。

5)传播效果――利用大数据处理。有目的的科学传播应当以受播者的需求为导向,科普内容要定位不同目标群体。利用大数据分析科普产品用户的需求,使科技馆面向互联网传播时是以大众需求为导向;互联网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科技馆利用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做更好的科普决策。

3.2 科技馆提高传播速度与质量的对策

考虑到科技馆利用互联网优化传播途径时会面临的几点问题:科技馆新媒体传播的技术还不够先进,网页开发设计人员缺乏,微平台的运行不能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为了提高科技馆科学传播的速度与质量,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1)科技馆注重人才吸收。科技馆要做好自己主导的特色“互联网+科技馆”项目,需要一定的人才储备。目前科技馆实施互联网技术开发方面的可能会出现问题,因为网页开发、App设计以及微平台的运营,科普内容的实时创新都需要互联网技术支撑,科普效果大数据处理需要统计学专业背景的人才。科技馆在吸收科普专业研究者的同时,应该纳入IT类、统计学等相关领域的人才。

2)高校、IT行业与科技馆的项目合作。科技馆的科学传播信息应该涉及更广阔的领域,科学传播项目也要依靠现有的互联网平台。由国家政策作指导,促进高校、IT行业与科技馆合作关系,让高校为科技馆提供人才,科技馆研究人员去到高校学习理论研究,互联网行业与科技馆行业的人才通过商业或者公益项目在科普领域相互交流,创造一个三方人才的交流空间,培养科技馆的综合型人才。

3)鼓励民间自媒体参与科技馆微平台互动。微平台的传播效果依靠科普内容的受欢迎度,但更大程度上依靠民间自媒体的二次传播,比如微博的传播,一个大V微博账号转发一次信息可直接增加信息分裂传播次数。科技馆想要打造有影响力的微平台,与民间自媒体合作很重要。鼓励民间自媒体进行科普创作,开展有奖类科普作品征集,鼓励公民参与科学,打造一个全民科学交流的氛围。

4 结论

科技馆作为科学信息传播的载体,开展的非正式教育面向群体广,在“互联网+”的裂变式传播下,科普开始向“科普传播”的交流模式转型。本文从新传播视角出发基于传播五要素对科技馆的科学传播转型提出了新思路。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科技馆”是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打造科学普及的科学交流平台是今后科普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吴玲.论科技馆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科普教育[C]//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一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4:397-401.

篇8

关键词:管理会计;发展;企业管理;建议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

管理会计是指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做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它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增强企业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基于此,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现状

近年来,市场经济急速发展、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管理会计的管理理念慢慢潜入了企业管理之中,大型企业的管理者开始意识到企业管理需要管理会计这一角色。

(一)企业组织架构中关于管理会计的归口部门

目前管理会计被大多数企业所重视,管理会计部门在一些央企专门设立,一些中小企业聘请管理会计专家讲解管理会计,以此来表达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但纵观全部企业,管理会计实施的主要部门依旧是财务部,对管理会计工作独立设置组织部门的企业占比仍然很低。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行事实并不是独自进行的,由财务部门负责,然后划分各个模块分别对管理会计的各项活动负责,如成本会计模块、计划模块、预算模块。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领域

一般企业,会对资金需求量、利润、成本和销售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的源头是销售,而管理会计却将销售作为一个常量,把销售额的确定作为成本预测和控制、利润规划和控制以及资金规划和控制的前提条件。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只是用于成本考核等方面,大大缩小了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导致了应用重点的单一,从而制约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另外,管理会计使用的方法中,标准成本法最受青睐,其次是作业成本法,相对于其他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属较为科学、先进的方法。

(三)管理会计分析的数据基础

目前的管理会计以财务会计的数据作为依赖来进行分析数据,按财务月报数据为准,财务数据的分析停留在结构化数据上面,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目前在企业中非结构化数据占80%左右,20%左右的结构化数据被传统企业所使用,这些小范围的数据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了。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应当充分意识到非结构化数据与结构化数据以及半结构化数据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重视获取完整和全面的财务数据,充分利用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综合的数据分析,为企业决策管理提供相应的依据。

(四)管理会计人才在不同企业的适用性问题

原则上,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可以外聘,也可以从本身企业培养,但对于企业来说,熟悉企业情况的管理会计比外聘的专家更接地气,而新聘的管理会计比新聘的财务会计跳槽更容易“水土不服”。因为管理会计不但要掌握管理学与会计学的专业知识,还需掌握企业的行业与业务知识,管理会计属于企业业务流前端工作者,充分透彻认识企业后做出的管理会计分析更具实用性。因此这些人才不太具备职业通性。

(五)管理会计使用信息系统的程度

实务中,管理会计使用的信息系统多为企业原有的ERP信息系统,如本身就有的SAP系统或者其他业务系统,管理会计分析时,多数是一点一点的对接各模块取数,企业专门为管理会计而开发的信息系统少之又少,信息化对管理会计的支撑严重不足,没有信息化的支持,难以全面发展。因为在互联网+的时代,数据的价值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迅速贬值。在管理会计工作中,要建立采集和挖掘数据分析系统,加强大数据价值挖掘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以便有效地挖掘具有巨大政治、社会、科技、经济和自然价值和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数据。

三、管理会计发展的存在问题

(一)理论体系建设滞后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会计学界对西方管理会计进行了大量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工作。这三十多年来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中国现有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还是非常薄弱,研究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较大,而且难以解决或指导管理会计实践。我国管理会计至今未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仍停留在简单方法的介绍方面,忽视理论系统研究,缺乏对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

(二)实践处于自发无序状态

企业中对管理会计岗位的设置、实施领域、呈报形式等都处于自发状态,受限于企业的规模、管理者的认知等因素,企业建立管理会计的情况存在很大差别,工作开展情况也参差不齐,尚未形成系统局面,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有较大的随意性。

(三)管理会计人才匮乏

相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人才需要更强的会计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需要站在更高的层次来看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不仅熟悉企业财务准则,还必须对企业所在的外部经营环境有充分的认识。因此,这样的综合型人才现阶段是匮乏的。参考一项对企业管理会计实施现状为目的的调查:在150家含上市和非上市企业中,从事财务相关工作的人员约占41.31%,其中专业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只有12%,占财务工作人员的30%。可见,企业中管理会计人才非常少。

(四)信息化的发展缺乏系统的统筹和规划

前面提到,管理会计的数据基础多建立在财务会计和原有的信息系统之上,可能在管理会计使用中会对这些数据或信息系统提出需求,进行了点或面的开发。然而在全面实施中,企业系统规划和全面统筹的开发管理会计专门的信息系统是少之又少的。没有强有力的信息系统支持,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会制约的。

(五)理念尚未转变

大部分企业领导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理念尚停留在:会计就是算好账,每月准时出具财务会计数据即可,至于管理、经营决策属于企业领导层,与会计无关。这直接影响到了企业财务部门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没有管理层的支持,管理会计也不能够在企业中得到顺利的实施。

四、管理会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从国家层面来说,第一,建立好管理会计理论和体系

结合我国管理会计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财政部在借鉴有关课题研究成果,达到一定理论条件时要及时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同时做好管理会计案例的筛选、整理、讨论、完善等有关工作,加快构建管理会计案例库。另外加强管理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学习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二,高校管理会计教材需要与时俱进。目前,高校会计学本科教学课程安排中,涉及管理会计的课程绝大部分都有《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但课程内容大多注重管理会计基本原理、方法和初步应用,而案例分析内容较少。因此高校管理会计教材需要注入更多的案例分析、实操应用指引。第三,推进产学研结合建议由国家财政部牵头,提供一定的政府补贴,在各省市、地区建立协会等既有高校研究人员也有企业管理会计参与的专门的管理会计团体或组织机构。2015年12月江苏省成立了“江苏管理会计研究中心”,这是一个典范。通过协会等机构为纽带,管理会计的研究人员与实务界人士密切合作,将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加以系统地归纳与总结,搞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研究报告,并将这些案例研究报告作为样板加以推广,形成示范效应,从而推动我国未来管理会计的应用。只有产学结合,最终出来的方法体系才接地气。

(二)从企业层面来说

1.设置具有管理会计职能的岗位或者部门

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岗位或者部门。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为企业的计划、评价、控制服务,进行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预测。而且,专职的管理会计和兼职管理会计无论从对企业的熟悉情况还是对工作内容研究深度都有质的区别。因此,设置专门的职位或部门至关重要。

2.管理者转变正确理念

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多参加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吸收新式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管理会计意识,让科学管理理念植根于头脑中,真正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和控制作用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企业长久经营下去,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第三,加快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企业应该积极开发具有融企业内外环境信息、销售、财务、资金等一体化的管理会计软件或平台,使管理会计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库轻松快捷地获取有用数据,并通过信息系统高速计算处理管理会计的各种复杂的公式、模型,为管理决策层提供及时而有价值的信息。

(三)从个人层面

1.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

管理会计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在具备财务专业技术能力、税务筹划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还需具备战略管理会计能力,将传统的管理会计提升到战略管理会计的高度。同时,时刻关注国家政策、行业动态,如笔者所在公司处于文化产业链条,近两年侧重发展文旅商方向,而PPP模式又是文旅商多为选择的实现模式,实行PPP时,管理会计要为决策层在识别政府和市场分别应该或善于管控哪些风险提供数据,并助力决策者运用市场杠杆推动企业经营的发展。

2.掌握恰当的方法与呈报格式方法

企业管理会计要掌握投入产出法、线性规划、存货控制等计划决策模型,建立有关流程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等理论与方法体系,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来使用。呈报格式:管理会计提供给决策者报告时要注意呈报格式,一般来说,管理水平高的决策者对表格敏感,而管理水平相对低的决策者则对图形敏感,看决策者偏好图形呈报格式还是表格呈报格式,编制适合其使用的格式,便于其决策。否则选用了太专业的术语及指标或者不是其偏好的呈报格式报送报告,决策者看了不敏感,起不到报告该起的作用。

3.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能力

管理会计应当对敏感的岗位与环节进行重点控制,如采购和货币资金岗位等。在决策、过程和实时考核的时候进行风险特征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持续的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对企业投、融资以及运营风险的控制。

4.沟通协调能力

管理会计虽然“内部报告会计”,但其提取信息时,经常需要与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甚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交流,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人才需要有强大的沟通协调能力。沟通方式、汇报话术、选取沟通时间和对接人物等方面的技巧都是管理会计需关注提升的要点。

五、结束语

管理会计在企业战略、投资风险、价值创造、绩效评估、财务职能再造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下,管理会计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后续我们必须不断地加强对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研究,实现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全面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俞伶.管理会计在现实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5(3):47-48+37.

[2]毛洪涛,何熙琼,苏朦.呈报格式、个人能力与管理会计信息决策价值:一项定价决策的实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4(7):67-74+97.

[3]顾宁宁.管理会计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4(S1):82-85.

篇9

(一)加强部门统计管理

加强与县目标办的联系协作,完善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和相关指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加大与县级部门的联通协作,提升数据的一致性与准确性。

(二)开展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

认真贯彻上级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分析____年全县统计工作及存在的问题,对2016年县、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乡镇统计岗位考核等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任务,切实推进全县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并将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达标情况列入县委、县政府对各乡镇年度考核。

(三)狠抓企业统计基础

积极组织各专业人员参加省、市业务培训,认真学习统计制度、方法,针对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采取以会代训、网上培训、上门指导等形式,先后组织开展了名录库维护、批零住餐业统计、投资统计、住户调查等专项培训。认真组织开展统计人员从业资格和继续教育培训,对全县“三上企业”统计人员>:请记住我站域名/教育培训考试的通知,目前全县已有15人报名参加统计从业资格培训考试,5人报名参加统计继续教育培训考试。

(一)加强“四上”企业入库和联网直报工作。严格按照统计制度规定,加强与县发改经信局、县商务局、县住建局的联系协作,加大对企业、项目建设单位办理入库手续的指导、协调力度,做到及时入库、准确统计。今年上半年新清理了22个投资项目申报入库,总投资19.4亿元;完成了1个房地产企业的申报入库工作。按照市局对联网直报工作的要求,认真做好“一套表”直报工作。今年全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户,限额以上批零住餐23户,直报率达到100%、

(二)加强专项统计业务工作

积极开展城乡住户收支调查工作,深入乡(镇)、村(社区)和调查记帐户开展检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上半年,对8个有住户调查工作的乡镇统计员和15个调查点的辅助调查员进行业务培训1次,全县150户调查户顺利完成收支记帐工作,记账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三)扎实搞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后期工作

一是按照相关规定对三经普主要数据进行核实和整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把整理好的三经普资料汇集成册做成公报,上交领导检查和验收。二是按照公报流程,把三经普公报到乐山市统计官网,供各单位之间交流学习。

(一)加强常规信息服务

按月编印《____经济月报》,及时发表____年度统计公报,完成了县级各部门年报收集工作,组织编制________统计年鉴,为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领导了解全县经济发展情况、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加强统计监测分析

上半年共撰写统计分析5篇、各类信息资料10多条,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全县统计工作开展情况。认真搞好预测预警,对“双过半”的严峻形势和主要问题提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意见。

(三)加强统计网站建设

做到及时更新县局统计网站信息,丰富网站信息服务功能,为公众查阅统计资料提供方便。加强对乡镇统计网络更新的指导,鼓励乡镇统计员撰写工作动态信息上报,为全县统计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切实加强机关管理

进一步完善效能建设“三项制度”、严格执行“三个严禁”。机关干部职工作风自觉改进,行政效能得到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加快____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和作风保障。

(二)认真开展“挂包帮”、“精准扶贫”工作

局领导率队深入利店镇三河村开展“挂包帮”活动,与村“两委”干部座谈了村级班子建设情况、产业结构情况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帮助制定规划和项目,指导完善发展措施。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分别对桥头村、三河村、老林村13户贫困户进行走访。按照一对一帮扶的方法,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的家庭成员、主要经济来源等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认真分析了农户目前的经济状况及贫困原因,仔细询问了贫困户的脱贫意向,并建立了帮扶档案。

(三)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整改

对照市、县两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的点评意见,高度重视,及时建立问题台账,认真研究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逐一抓好整改落实,确保相关问题整改到位。

(四)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精神

以“严”与“实”作为统计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也是推进统计事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树立“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的统计理念,用严格统计执法、严格数据审核、严格数据采集这“三严”祛歪风,以调查数据要真实、基层

调研要扎实、工作作风要踏实这“三实”聚正气。认真实施《统计“六五”普法规划》,制定____年度统计法制工作要点和宣传教育计划,同统计制度改革、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队伍建设、统计作风建设等相结合,并纳入重要工作议程。明确统计法制工作与各专业的联系,努力在机关、企业、辅助调查员、记账户中营造健康、规范的统计环境。全面推行法制宣传教育、寓统计服务于统计执法中, 利用经济普查法制宣传在全县广泛宣传统计法律知识,形成系统联动、城乡互动的轰动效应,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营造依法统计的良好氛围。

(一)积极深化统计改革

坚持创新引领,提高统计制度反映新形势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不断推动统计生产力的发展和统计生产方式的变革。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健全统计制度体系,创新统计管理体系。健全统计数据台账,加大数据审查力度,提升数据质量。加大统计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统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利用到基层企业调研的机会,实地为统计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高qq工作群的覆盖面,随时随地为统计员答疑解惑。

(二)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深入基层、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建设项目进度情况和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经济运行和统计监测分析,搞好“查、算、补”,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加强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开发利用。建立和完善经济普查相关数据库,更新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同时依据普查资料,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数据进行专题分析研究。

篇10

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国松、执行会长李刚、常务会长秦自成等领导,以及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斌、郑州娅丽达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孙立、郑州云顶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涛等600多家河南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李刚作了以“深入推进‘五大工程’,推动落地重大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河南省服装行业2014年工作要点”报告,并邀请郑州逸阳服饰电子商务代表进行经验推广交流。会议宣告了河南服装“电商联盟”成立,郑州逸阳服饰董事长刘涛任首届理事长。

本次会议充分展示了郑州逸阳服饰电子商务自2010年至今的发展成果,让与会人员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及目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不少服装企业希望加入电商联盟,以期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同心同力将河南的电商行业和服装业做大做强。

电商力拓线上渠道

2014年,将是河南服装业新的历史起点。本次会议成立的河南电商联盟是由360搜索郑州营销公司、阿里巴巴郑州产业带、郑州逸阳品牌女裤等30家成员单位发起,由河南省内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的个体商户、企业、教育机构、学术机构、社会团体以及行业组织等行业自愿组成的,已有百余家河南省服装企业加入的联盟组织。

电商联盟的组建,将使河南服装品牌在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拥有系统化、规模化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可以更加快速地拓宽服装企业营销渠道。电商联盟甄选了优秀的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营销,“大淘宝”全网营销解决方案,“指尖精品店”微营销移动互联应用服务,顺应大数据时代,帮助服装企业在更高起点上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已成为传统服装企业发展转型不可或缺的渠道。利用电商平台,中小服装企业可降低超过一成的运营成本,提高15%左右的市场份额。”李刚说。

电商联盟成立以后,将在郑州航空港经济区建立占地超过300亩的河南服装电子商务物流园区。这个集商务办公、商品展示、订单处理、数据中心、仓储配送中心、电商培训、配套公寓、文化餐饮、娱乐休闲等模块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园区,抓住郑州航空港经济区的建设机遇,为中部区域营造了发展电子商务的氛围,打造出了电子商务服务商圈。这里将有专门的物流集散地,可容纳至少300个商家,更加便于河南服装企业之间互动交流,更大程度上优化了电子商务的便捷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曾指出,电商对实体商铺存在一定的冲击,但长远来看,线上线下又是优势互补、相互助推的,电商简化了中间环节,将更多的优势资源直接呈现于消费者的面前。消费者获益,就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根基,也是企业发展的源头。

逸阳电子商务中心成立于2011年3月,从3个人的小组织已成长为150人的电商团队。在2013年淘宝“双11”活动中,逸阳女裤达到全网日销售3000万元的销量,其中逸阳旗舰店日销售额2500多万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90%,成为天猫女裤行业的领导品牌。

“五大工程”保驾护航

本次会议中,李刚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放出的一系列政策红利,确定了河南省服协未来一年的工作方向,深入推进“五大工程”,科学谋划,主动作为,推动河南服装快速发展。

具体包括:深入推进“巧媳妇工程”。2013年全行业有65家“巧媳妇”示范企业,企业用工“三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而且生产能耗有效下沉。在2014年,将新增300个示范工厂,遍布全省30个市、县,安置20万青壮年妇女就业。

深入推进“安家工程”。2013年累计走访企业3000余家,收回调研表2800余份,需求工业厂房面积近500万平方米,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需求100万平方米,意向投资额约为100亿元。目前已为锦荣置业、中金汇仁服装孵化园等导入安家工程。今年预计建设12个园区及新型市场,落地14个项目,占地9000亩,建成300万平方米厂房。

深入推进“品质高提升工程”。建设河南品牌服装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产品质量建设。继续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品牌知名度,争取推荐20个优质企业申报“河南省名牌产品”和“河南省著名商标”,推荐3~5个优秀品牌申报“中国驰名商标”。

深入推进“信用合作融资工程”。行业于2013年成立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城市商业信用合作社,累计为130家企业放贷5.2亿元,截至2013年底,共为河南服装生产和流通企业放贷7亿元。2014年计划发起成立服装行业发展基金,为中小企业建立以“政策牵头、行业主导、企业共建”的新型模式化融资服务平台。

深入推进“新型市场拓展工程”,建立“电商联盟”。全力打造河南服装“云销售”技术平台,在新兴城镇和城中村实行“一条街、一座城”的发展模式。

点线面发展共创繁荣

本次会议还就河南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对实体商铺的发展进行了“点线面”式的系统规划,即一个店、一条街、一座城的发展思路,建设特色新兴商业模式,让休闲购物走进生活。

在新兴社区打造“休闲娱乐一条街”。伴随着河南省住宅地产日趋成熟、新兴城镇化和城中村改造、新兴农村社区建设,当地涌现出大量的新兴市场和专业街区,这为服装产品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一项目充分整合业内资源,以区域内和周边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一定地域的居住区为载体,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属地型商业,满足人们生活、购物、文化、观光等多种需求。

河南服协新兴市场拓展工程办公室负责人李文杰认为,社区商业街具有四大优势:第一,商铺讲究“成行成市”,社区商业街整体打造特色商铺;第二,商业街相对传统社区商业内容更加丰富,购物休闲,两全齐美;第三,社区商业街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消费质量和生活质量;第四,社区商业街拥有固定的客流,开发商也具备一些优惠政策,可谓“钱景”广阔。

在县级城市铸就“购物生活一座城”。河南省正处在县域发展规划的初级阶段,县域核心商业区提升空间巨大,而河南省内服装品牌终端店面普遍存在“小而散”的问题,品牌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