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02:32: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语言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语言学论文

篇1

1.社会语言学四十年   

2.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认知参照点与概念整合理论研究     

3.语料库与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   

4.认知社会语言学  

5.社会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

6.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跨学科视野下的对比研究   

7.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探索

8.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

9.商务语言研究的社会语言学视角与方法    

10.《世界英语变体: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述评

11.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

12.语言、认知与文化交融下的认知社会语言学新探索

13.探索全球化的社会语言学:中国情境的“移动性”  

14.社会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5.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英语教学

16.天津商店命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和研究   

17.OK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18.社会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流变  

19.试论拉波夫的社会语言学观及其方法论

20.社会语言学研究:作为知识增长点的“整合”       

21.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解释英语研究型教学范式   

22.翻译的社会语言学观        

23.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英语研究   

24.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英语研究  

25.语体变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26.QQ名的社会语言学探析

27.本溪地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28.社会语言学与中国的外语教学   

29.语境研究:从社会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  

30.社会语言学的整合发展趋势  

31.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AIDMA广告理论  

32.湖南益阳方言新老派差异的社会语言学调查   

33.初中英语教材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34.社会语言学视角的俄语外来词研究   

35.长春市地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36.社会语言学研究——反思与展望    

37.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法化研究

38.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身份研究  

39.关于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定位问题

40.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交际语言的特点   

41.中国社会语言学在发展中的问题        

42.《社会语言学与语料库语言学》简评

43.2009年汉语新词新语社会语言学探析   

44.论社会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语言          

45.西方政治语篇研究中的社会语言学视角   

46.中西网名社会语言学对比分析    

47.社会语言学基本理论问题审视

48.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49.“X去哪儿了”的认知社会语言学解读

50.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甄嬛体”解读   

51.美英社会语言学研究述评

52.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英文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53.计算机中介交流的社会语言学思考

54.最近十年的中国社会语言学  

55.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语言学——“九五”回顾和“十五”展望     

56.社会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57.从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考察征婚广告的性别用语差异  

58.社会语言学简述

59.社会语言学与色彩语码研究

60.从社会语言学变异理论研究新引语导入语be like

61.社会语言学概述  

62.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英语变体研究   

63.关于培养社会语言学专业人才的几点思考  

64.北京话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65.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微博语言特征    

66.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进展》评介   

67.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   

68.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69.商务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建构   

70.社会语言学说略

71.从认知语言学语篇观看汉英翻译补偿   

72.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趋向      

73.音位变异与社会意义的建构: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

74.社会语言学研究综述

75.社会语言学与认知社会语言学之差异述评

76.社会语言学及其应用

77.社会语言学理论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78.广告中的性别身份建构——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视角   

79.社会语言学视角的翻译研究评述

80.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解析2009年流行语  

81.社会语言学视角中的网络语言  

82.甘柏兹教授谈社会语言学

83.营口地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84.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的若干特点

85.论社会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结合

86.社会语言学中的日常生活语言暴力倾向研究

87.鞍山地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88.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89.社会语言学理论综观及哲学思考  

90.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语码转换

91.微博名的社会语言学探析

92.当代语言学的波形发展主题一:语言、符号与社会

93.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94.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广告语言分析

95.互动社会语言学综述  

96.朝阳市地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97.金华方言与普通话语码转换之社会语言学分析

98.社会语言学研究综述

篇2

二语习得领域长期占据主导的两大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Behaviorism和认知心理学(Cogni-tivism)。这两种理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随着研究者逐步认识到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学习者的母语社会文化及语言背景,20世纪90年代在前苏联发展心理学家LevS.Vygotsky的心智发展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Theory),不仅对当代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与外语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指导意义(Lantolf,2000b;Arnold,2004)。本文主要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讨论外语课堂中的语言与文化教学。

二、社会文化理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LevS.Vygotsky及其同事于1920至1930年间共同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其核心观点为社会文化、历史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首要因素,认为发展或学习是先发生于社会而后通过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为中介的活动逐步内化于个人的过程。中介(media-tion)、最近发展区(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活动论(activitytheory)、调节(regulation)、支架(scaffolding)是社会文化论的重要概念。社会文化理论的中心且独特的概念是人脑的高级认知活动(如记忆、注意和理性思维等)受到中介的调节,人们通过各种中介来联系世界;中介包括物理工具,如桌椅和电脑等,和符号工具,如音乐、艺术和最重要的语言(Lantolf,2000,p.80)。根据Vygotsky,我们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语言系统本身,比如语法和词汇等,而应该研究人类借助语言的调节机制所进行的社会人际交流。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与个体心理活动紧密相关,人们通过参与外部的社会文化活动,将外界的社会言语(socialspeech)通过语言这一中介内化为个体内部的心理机能(Vygotsky,1978)。

通过协同对话——中介,儿童或初学者能被诱导着培养成一种共享的意识,直至最后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于他们自己个体意识中,因此成功地完成从协同的个体间的活动向个人内在的自主活动转变。这种协同对话过程就是支架(scaffol-ding)。Vygotsky关于学习和发展之间关系的最广为人知的最充分的阐述就是他的最近发展区概念。他(1978,p.85)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最近发展区内,需要大量的指导性参与活动,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社会文化理论指导的语言与文化教学方法

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不仅关注在相关情境中合理、灵活使用语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发展学习者分析、评判、识别课堂内外的不同行为方式。接下来我们主要分析外语课堂中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总体目标相似,但在课堂中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有些不一样。有些多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的生活环境是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基础;还有些以学习者和知识为中心,其设计的学习环境不仅要帮助学习者理解课堂内外的生活环境,也要开阔他们的交流视野并融入其他的环境中去。

(一)提问法(problem-posingapproach)

这是一种通常用于移民成人以社区为基础的语言学习(adultimmi-grantcommunity-basedlanguagepro-grammes)。这种方法始于学习者的经验,尤其是他们在教室外的社区内面临的问题或复杂事件等。该方法的目标是帮助认清学习者生活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基础,提高学习者认识这之间的联系,帮助学习者通过他们认为有益的方式获得必要的交流技巧和知识。提问法的三个基本成分是:听(listening),教师通过在课堂内外观察学习者,并界定其所关心的问题;对话(dialogue),将以上的关心的问题作为起点,教师和学习者以关注或问题及其看法和反应为内容相互对话;行为(ac-tion),这些探讨帮助学习者将他们的所学用于课堂外。

(二)课堂学习者共同体(com-munitiesoflearnersintheclassroom)

课堂活动与学习者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有效的课堂学习者共同体。在社会情境的协同的互利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参与课堂活动获得新的理解、学得新的技能,最终发展新的社会文化认识。在此共同体中学与教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学习者共同体视课堂为探究社区(communitiesofinquiry),在此探究(inquiry)不是为承担特定课题而使用的特定教学方法。在探究社区中,课堂活动是开放式地探索性地研究,来自群体的真实经历,也是该群体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和话题。这些开放式的话题和问题允许更多的可能性,使得学生彼此协作构建他们的理解和视角。教学活动是在情境中的,有特定时间地点的,需要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场合完成。教学是手段而非结果。

篇3

一 、 法哲学 法哲学是对法的一种反思,因而它具有思辩性。法哲学的这种思辩性,在黑格尔那里表现得最为明显。黑格尔法哲学研究采用的是辩证法。黑格尔指出:概念的运用原则不仅消溶而且产生普遍的特殊化,我把这个原则叫做辩证法。(1)这里的消溶,是指法的外在性状的消解,这里的普遍物是指从法的存在形式中抽象出其内在特性。在黑格尔看来,这种内在特性就是自由意志的定在,法是作为理念的自由。(2)黑格尔法哲学研究所采用的辩证法,就是一种典型的思辩。这种思辩,是一种法思辩,我国学者谢晖指出:所谓法思辩一方面是指主体在对于法与法律现象观察的基础上,即在法与法律经验的基础上,对法与法律现象的本质性和终极性思考;另一方面是指主体探折法与法律之本质问题与终极问题的方法。(3)谢晖认为,法思辩是法哲学的本质精神,也是法哲学与其他法学知识形态的根本区别之所在,相对于法哲学的思辩性而言,法社会学是观察性的、法理学是描述性的、法史学是记载性的、实用法学是解释性的。对于这一观点,我大体上是赞同的。可以说,没有思辩,就没有法哲学,如果说,价值是法哲学的研究对象,那么,思辩就是法哲学的研究方法。

法哲学的这种通过思辩确立法的价值的特殊,表明法哲学是对法的形而上学的考察,具有本质主义的性质。随着实证主义思潮的兴起,以形而上学为特征的本质主义的性质。随着实证主义思潮的兴起,以形而上学为特征的本质主义受到严厉批评。(4)本质主义所具有的抽象性、普遍性受到排拒,实在性、个别性受到推崇。我认为,形而上学对于事物本质的追求,是人的一种永恒的冲动。形而上学谓之道,这种道是自然与社会之本。尽管历史上的玄学,尤其是宗教神学,将道归之于天命与神意,使形而上学蒙受耻辱,但这决不能成为否定形而上学的理由。只要我们承认事物本质的存在,在法现象中,对于法的终极性决定因素的存在,我们就不能否认对法的形而上学研究、对法的规律的揭示。法哲学作为最高层次的法学知识形态,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法的感悟与体认的最高水平。因此,没有法哲学的法学知识体系是不可想象的。我国当前法学理论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法学提升到法哲学的高度。

二 、 法理学

法理学是以法的规范为研究对象的,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称为规范法学。长期以来,我国法学界没有正确地将法理学与法哲学加以区分,换言之,法哲学的内容与法理学的内容搀杂在同一理论体系之中,因而形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因此,有必要厘清法理学与法哲学的关系,为法理学的研究廓清地基。

法首先表现为一种规范,因此规范是法的最基本的存在形式。显然,事实与规范是有区别的,事实是一个“是”与“不是”的问题;规范则是一个“应当”与“不应当”的问题。德国学者位德布鲁赫以“所有人必然要死亡”与“你不应杀人”为例向我们说明了鲁赫以“所有人必然要死亡”与“你不应杀人”为例向我们说明了两种不同的法则:必然法则和应然法则。(5)规范就是这样一种应然法则,它包括道德、习惯与法律。因此,以法律规范为对象的学科就具有不同于以事实对象的学科的性质。瑞士学者皮亚杰在考察人文科学时,将法律科学与正题法则科学加以区分。正题法则科学是指探求“规律”的学科,这里所谓的“规律”是以日常语言或以多少是形式化的语言(逻辑等)来表达的。它的意义有时是指能以数学函数的形式来表达的相对常量关系,但也指一般事实或序数关系、结构分析等等。法律科学则是一种规范学科。这是因为法律是一个规范体系,而规范在原则上同正题法则科学所寻求的称为“规律”的、多少带有一般性的关系是有区别的。诚然,规范不是对存在着关系的简单确认,而是来自另外一个范畴,即“应该是”的范畴。因此,规范的特点在于规定一定数量的义务与权限,这些义务与权限即使在权力主体违反或不使用时仍然是有效的,而自然规律则建立在因果决定论或随机分配之上,它的真实价值完全在于它与事实的相符一致。(1)因此,以法规范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是规范法学或者实在法学,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法理学,它与法哲学的区分是极为明显的。如果说,法哲学以法的价值规律为研究对象,因而是有皮亚杰所说的正确法则科学的性质;那么,法理学就是典型的规范学科。

法理学揭示的是法理,即法原理,这种法理不同于法哲学所揭示的法哲理。法原理与法哲理,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内容迥然有别。法原理是指法规范的设置与适用的一般规则,尽管规范内容涉及的是“应当”与“不应当”,而法理学揭示的是规范内容的“是”与“不是”。例如,“杀人者处死刑”这一规范,其内容是告诫人们“禁止杀人”,这是一个“应当”与“不应当”的问题。法哲学陈述的是禁止杀人的理由,从而涉及人的生命价值这样一些价值内容。而法理学,这里指作为具体法理学的刑法学陈述的是什么是杀人,即具备什么要件即构成杀人这样一些规范内容,这是一个“是”与“不是”的问题。法规范中所含的这种价值内容,可以说是一种规范性价值,是一种形式理性。瑞士学者皮亚杰将价值区分为规范性价值,是一种形式理性。瑞士学者皮亚杰将价值区分为规范性价值与非规范性价值,指出价值由规范强制甚至确定的限度内,人们可以称之为“规范性价值”,而在自发或自由交换中,人们可以说是“非规范性价值”。对于规范性价值来说,人们又会问:价值和规范或结构是否混为一体?皮亚杰认为,规范一方面包含有它的结构(认识的),另一方面又包含有它的价值。(2)由此可见,规范性价值是规范所确认的价值。如果说,法哲学所揭示的是实质价值,这种价值是正义,这种价值是理性,就是形式理性。在这个意义上,法哲学与法理学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黑格尔曾经指出:自然法或哲学上的法同实定法是有区别的,但如果曲解这种区别,以为两值得是相关对立、彼此矛盾的,那是一个莫大的误解。其实,自然法跟实定法的关系正同于《法学阶梯》跟《学说汇纂》的关系。(3)上述自然法与实定法的关系同样可以适用于解释法哲学与法理学的关系。

法理学可以分为一般法理学和部门法理学。一般法理学是法的一般理论。在一般法理学的视野中,法规范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因而揭示的是法规范的一般特征及其构造原理。通过一般法理学研究,为部门法理学提供理论指导。由于一般法理学面对的是抽象的法规范,而不是具体的法规范,因此这是像部门法理学那样揭示法规范的确切内容,而是说明法规范的一般构成,这是一种规范分析,在研究上往往采用实证方法,而就其理论表述而言,采用的是描述方法。关于法规范的知识通过一定的逻辑安排形成一个体系,然后加以描述。通过这种描述,揭示众多的法及法律现象,反映主体的法及法律观念。(4)部门法理学,例如刑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与诉讼法学,是以具体的法规范为研究对象的,其使命在于揭示这些法规范的内容,因而采用的是注释或曰解释的方法,因而也称为注释法学。注释法学在我国即使不说臭名昭著,至少也是名声不佳。究其原委,一方面是由于对注释法学的误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注释法学尚未确立其学术规范与理论范式。其实,注释法学是法学知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其社会功效也极为明显。通过对法的注释,使法规范的内容得以揭示,从而为法适用提供根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法理学体现出其重要价值,这就是其应用性。因此,注释法学也往往被称为应用法学。我认为,这种应用性不能成为其理论的浅露性的理由。部门法学应当在注释法学的基础上建构一种部门法理学,唯此才有出路。

三 、 法社会学 我国学者梁治平提出了法治进程中的知识转变的命题,这一转变是从律学向法学的转变。律学是指中国古代紧紧围绕并且仅限于法律条文而展开的智识活动。而法学是指从古罗马法中生长起来的,其特征是运用所谓“系统的和创制性”的方法的努力,包括使用归纳、演绎以及分类和系统的方法,以便把他们提出的命题置于有说服力的逻辑关系之中,使法学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连贯性的统一体系。社会进步,法治发展,的确带来一个法学知识的转变问题。对此我深以为然。但这种转变并非以强调法的创造性的所谓法学取代以注释法条为特征的所谓律学。这里关系到法治建设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知识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我更同意苏力的下述观点:法治作为一种社会的实践,而不仅仅是法学家或法律家的实践,其构成必定也同时需要这三种知识,思辩理性、实践理性和技艺。思辩理性、实践理性和技艺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关于知识的分类,在传统上往往将法学归入实践理性。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实践理性具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人们用以做出实际选择或伦理选择的一些方法;二是指大量依据研究或努力的特殊领域内的传统来获得结论的一种方法论;三是指使不轻信的人们对不能为逻辑或精密观察所证明的事物可以形成确信的一些方法。(2)波斯纳是在第三种含义上使用实践理性一词的,指法律推理的方法。我认为,在法治进程中,我们需要的是完整的法学知识,即法哲学(思辩理性)、法理学(实践理性)以及法社会学(难以归入思辩理性与实践理性)。上述三种法学知识在我国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应当厘清三者的知识界限,确立各自的理论领域、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并且使三种法学知识产生良性的互动关系。不可否认的是,在上述三种法学知识中,法理学即规范性的、注释性的、应用性的法学知识是基础。离开了这一基础,侈谈法哲学与法社会学都是危险的,无益于法学研究发展的。我这样说,只不过强调规范性法学知识的重要性,丝毫也没有贬低法哲学与法社会学之意。

(1)参见[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3页。

(2)参见[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页。

(3)参见[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1) 参见[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8页。

(2) 同上,第36页。

(3) 参见谢晖:《法思辩:法哲学的本质精神》,载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0-71页

(4) 关于反本质主义对本质主义的批判,参见张志林、陈少明:《反本质主义与知识问题――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拓展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5) 参见[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2) 参见[瑞士]皮亚杰:[人文科学认识论],郑文彬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9页。

(3) 参见[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5页。

(4) 参见谢晖:《法思辩:法哲学的本质精神》,载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4-75页。

(1)参见[瑞士]皮亚杰:《人文科学认识》,郑文彬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3) 行为主义法学,即行为法学,借助一般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律现象,特别是法行为,是西方最晚近的法学流派之一。参与吕世伦主编:《当代西方理论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01页,美国行为法学的代表人物是布莱克,布莱克认为法律理论不谈论个人本身,也不谈及无法以事实检验的社会生活,这它解释的是法律的运作行为。参见[美]布莱克:《法律的动作行为》,康越、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篇4

论文摘要:本文从湖北某高校2010届266名英专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情况的调查发现,25%的论文选题是语言学和关于语言学方向。该结果又一次证实了近些年对“英语语言学”教学效果不佳现状的描述。本文从学科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讨论了如何通过撰写语言学方面毕业论文的角度讨论了改善该课程教学的具体措施。

1 引言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校专业目录(1998版)和(2003版),“英语语言学”属外国语言文学类下英专本科高年级主要课程之一。但自1980年高校英专陆续开设该课程至今已有30余年,却仍存在教与学效果不甚理想等问题。如潘之欣(2002)选取部分南开大学和上海交大在读英专硕士研究生,采用问卷形式,对该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表明:该课程依然停留在以英语语言为主的语言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际运用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效果不佳;且学生普遍体会不到学习该课程所带来的乐趣,主要原因有理论性太强、内容枯燥、教学方法不当等。吴格奇(2005)反思该课程时也提到,“教师不满意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目的很茫然”是主要问题。本文则从英专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角度出发,试图探讨该课程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缓解“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尴尬状况。

2 调查研究

266位2010届英专本科毕业论文是从湖北某高校外院教学科的电子数据库中拷贝的。该调查属于二手资料研究。笔者根据论文题目、摘要、提纲、主要内容按语言学方向、文学方向和翻译方向进行归类,其中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如“The Feminist Power of Discourse in The Scarlet Letter”,分析文学文体语言特色,如“Textual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s”、“An Analysis of Vagueness in EnglishAdvertisement”等都被归纳为语言学方向。结论是:58%的论文属于英语文学方向,25%为语言学方向,17%为翻译方向。

究其因,首先是作为基础学科的“英语语言学”未能引起学生太多的关注和兴趣;其次,语言学研究方法和内容未能引起师生足够地注意;再次,教师在课程内容处理和安排中未能很好地将课程学习与毕业论文联系起来。总之这个数据也从另一方面验证了该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描述。这与教学、引导不无关系。

3 对策分析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分析,试图在前人创造的知识的基础上有自己新的认识与发现,并将这种认识与发现以一种可易时易地的方式与人进行交流。因而撰写论文是学用结合的大好时机,从英专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来看课程教学具有一定说服力。

3.1课程定位

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其研究分类越来越细、分工越来越明确,正如王宗炎(1988:151形象地比喻:过去的语言学只是一家小商店,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百货公司。对于林林总总的学科分类和研究流派,结合教学大纲和英专学生本科阶段知识体系的形成,对该课程定位是必要的。

白郁(2007)认为语言学目标是宽泛的而非具体的,即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对语言的热爱。而本文则认为既应有宽泛目标,也应有具体目标。“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及其相关对象的人文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理论的和应用的,微观的和宏观的3个对立方面,其任务是描述语言事实,寻找并解释语言发展的规律,发掘语言学理论,总结语言研究方法,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杨自俭,2002)。”因此宽泛目标是培养理性思维,即对理论的理解、背景、历史贡献与发展不足及实践运用。具体目标是提高学生对语言学理论的应用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并能提升语言技能。杨教授定义也明确了语言学研究方法和内容。学习理论知识时,学习和应用研究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语言学基础理论,尤其是微观方面的理论成果,对英专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有检验作用;在跨学科或横向方面,将语言学相关理论用到英美文学和英汉翻译中,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提升英汉对译技巧,形成论文即为具体目标。诚然,理论与实践结合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撰写论文乃一种尝试。故在介绍理论时,必要补充对理论的应用与研究,适当抛砖引玉,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故,具体目标使学生看到学习成效,宽泛目标锻炼了学生理性思维,既调动心灵又提高素质,教学效果也就不同了。

3.2教学内容

传统课本基本上以微观语言学为主,按结构语言学思路编排内容,从语音学、音系学、形式学、句法、语义学,一直到语用学和语篇分析。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大多数学者的主张,如白郁(2007)认为应以语言哲学意义、语言与大脑及认知关系、语言学发展简史、宏观把握语言学真正意义等四方面为重。还有学者认为增加课外阅读材料以改进教学内容,如王扬(2004)和吴格奇(2005)主张选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基本理论、概念的材料、辅之以拓宽视野的补充材料。还有以宏观还是微观语言学内容作为教学重点的争论:“微观”派认为语言内部分支是语言学的基础内容,课时分配比重要大;“宏观”派认为基础部分简单,学生可自学,重点应是宏观介绍;“中间”派是既注重基础又考虑涉猎面。

但笔者认为,各高校层次不一,地理位置不同,统一规定教学内容不足取。近5年教学实践告知以微观语言学为主,即语言学内部分支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如在处理词形学时,适当介绍词的研究现状,对象我校这种以师范专业为主的二本院校的英专学生而言,无论是提高职业技能还是英语水平都相当重要。我校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适当添加西部少数民族语言的相关研究,如方言特点、语言迁移现象、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也应在绪论部分增加语言学史和语言哲学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语言学理论和研究的发展趋势及语言与哲学的密切关系。此外适当介绍结构、认知和功能语言学这三大学派的相关内容也有必要。总之,就像百货商场的陈列员,教师将所有商品分门别类、有条有理地展示,学生自然会依据具体情况取舍。教师侍机提供论文命题,使学生的探索与发现随着课堂内容的进行而深化。著名学者赵鑫珊(2004)在其新作《我是北大留级生》就曾列出了20个作为语言哲学研究对象的话题,且认为是“震撼灵魂”,不可能不为之心动的命题。

3.3教学方法

该课程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有关研究一致认为必须改进该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建构语言及语言学知识。如潘之欣(2002)用大量生动典型例子,结合归纳法和演绎法讲解理论要点和难点;王扬(2004)主张采用传授型和讨论型相结合的方法;鞠玉梅(2007)主张研究型教学模式,“设境”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强烈求知欲。

总之,避免教学方法的单一,努力激发学习动力。启发式和发现式方法讲解基础知识和理论要难点;研究型或探究型方法,布置任务(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大课堂讲解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与步骤;小课堂任务分配型方法,使教学达到“鱼”、“渔”兼授效果。如语言学绪论之后,成立“Study&Research Group”,提供6个topics:11LanguageChanges;2)Social Dialects;3)Communication Competence;4)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5)Error Analysis;6)PragmaticFailure,2周时间准备15分钟ppt陈述,5分钟小组同学共同回答相关问题,并建立QQ群,随时联系。教师仅为任务的布置者、监督者、帮助者和评定者,并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或推荐给学术期刊,或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如一组学生在讲“语用失误”时,列举了电影、小说、校园、网络等许多有趣的例子,如分析不够透彻,教师可适时适当加以补充、提示和参加讨论,既融洽了气氛和师生关系,又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

让学生随时记录和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和语言事情,并联系到语言学理论,如,“山寨”、“x客”、“剩女”、“宅男”等新词新语收集,以讨论词的构词理据。虽在探索中有难度,可介绍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资源;也可大胆与相关领域的教授或专家电邮寻找答案。为形成质量较高的论文打下了基础。这些都说明:语言学课程的终极目的不是讲授具体的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能意识到语言现象的存在,能对之产生兴趣,并发表自己一定的见解,使自己作为一名普通人,也能融入到语言研究的大环境中去。

4 结束语

从学科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三方面,适当有效地联系到学士毕业论文的选题,既能改善单一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又能真正做到研究型或探究型学习,也达到了教学大纲能力培养的要求。毕业论文的撰写就是提供一次培养创新意识、实践“做学问”的机会。将课程教学与论文写作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就找到了毕业论文的素材,这也是学习思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实践,相对于借助他人的文章获得二手资料而完成的毕业论文来讲,学生的获益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也更能体现学生真正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另外,这种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态度更会为学生走向社会,诚信做人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白郁,英语本科语言学教学的重新定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1):70—73

2 鞠玉梅,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语言学导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07,(8):36

3 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2,(1):47—55

4 王宗炎,语言学:它的历史、现状和研究领域[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4):14-24

5 王扬,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初探[J],外语研究,2004,(5):57—60

6 吴格奇,“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行动研究与教师知识体系的反思[J],国外外语教学,2005,(2):32—36

篇5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 学术词汇特征 概况 应用 特征

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区别于理论语言学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并得到了充分发展。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取决于实践的需要,包括用于语言教学、语言规范、辞书编纂、翻译、研究等一般的应用语言学领域,以及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自然语言的的机器应用语言学领域。其中,在语言教学的传统应用中,应用语言学中对于教材升级、教学方法合理化等问题的处理是语言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内容。而在应用语言学的语言教学中,学术词汇对于学术性语言的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语言教学的角度,对教师视角下应用语言学的准学术词汇特征进行了简要研究。

一 、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的概况

专业学术词汇是用于表达学术性观点,在阐述研究活动或解释研究结果时,学术词汇的使用能够使得生僻晦涩的原理和现象更直观更准确地呈现出来。因此,专业学术词汇一般只用于学术问题研究的教学和文本中。尤其是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专业学术词汇对文本中观点及理论的阐述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专业学术词汇的正确使用能够使得论题阐述、文献回顾和论点的论证过程描述更加明确,学术论文更具有规范性和可读性。因此,学术词汇逐渐被列为学术教育、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内容。在应语言学中对于专业学术词汇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学术词汇表的建立。适用于不同学科的学术词汇表的建立使得学科研究更具专业性。其中,学术词汇表在应用语言学中的使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应用语言学的特殊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会遇到诸多难以解释的语言,而学术词汇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使得语言标准更加规范化,语言教学更加专业化。

二、教师视角下应用语言学学术词汇的应用

学术词汇在应用语言学习中主要出现在教师日常教学和各学科领域中的学术论文文本中,尤其是在语言类学科中,应用语言学学术词汇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主要从教师角度对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一)在教师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进行应用语言学的口语教学过程中,主要涉及专业语言教学和口语矫正两方面的内容。由于应用语言学本身具有特殊性,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语言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问题。专业学术词汇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专业学术词汇是对某项观点和概念具有固定解释的专有名词,是人们为满足语言表达简单化需求而制定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在语言表达应用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教师的使用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准确的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并通过专业学术词汇更深刻的了解某些生僻的概念和晦涩的观点,对于尚未掌握的词汇在进行加强理解,这就使得教师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效率性。

(二)在教师论文指导中的应用

学术词汇在学术论文中的应用是其应用的主要途径。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的过程中,专业学术词汇是学生进行论文语言组织写作的重要工具之一。学术论文主要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得出五个部分的内容,学生主要根据自身论文论题相关的文献,对专业学术词汇进行选择性应用。对于应用语言学来说,教师往往会建议学生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课题进行研究,这就大大增加了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的应用频率,教书在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的过程中也将重点放在学生学术词汇使用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上。据统计分析,学生论文写作中要对专业学术词汇进行大量的阐释,被大量用于学术论文的引言中,解释抽象的论文概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三、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应用中的特征

目前,专业学术词汇在应用语言学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将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深化到日常教学中,使得教学效率和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大部分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生也已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学术词汇,但在具体的实施应用中,仍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常用词汇缺乏独立的语言学专业特征

在应用语言学的应用过程中,专业学术词汇已被频繁应用于各种领域甚至非学术场合中。但目前许多常用学术词汇普遍表现出单词长度相对较短,词义较为固定,缺乏明显的独立服务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特征的现状。这就造成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的缺失,对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的针对性尚有不足,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不断丰富。

(二)较长词汇使用频率过低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专业性的学科,其专业学术词汇的使用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在学术词汇表中往往处于孤立地位。对于较长的相对生僻的词汇来说,其在语言学家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频繁的使用,但在教师语言教学和学生进行应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此类学术词汇出现的频率很低,甚至从未出现过。因此,教师对于这类词汇尚未做到精通掌握,更不能很好的将其作为教学内容在学生中普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自身高水平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较长学术词汇的认知,使其能够将应用语言学的专业学术词汇更灵活地运用到各个领域。

(三)词汇的使用中存在错误

目前,绝大多数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生以能够熟练地使用各项中专业学术词汇,并将其运用到论文写作和专业研究中。但这种应用的普及导致了学生词汇使用不当的状况,尤其以词汇使用的语法错误和语境错误较为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教师对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的讲述不清,学生的认识不足,使得词语搭配不当的情况时有发生。专业学术词汇是对特定理论和观点的定义,对使用的准确性要求很高,一旦搭配出现错误将会造成学术理论出现偏差的严重后果。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四)专业词汇存在多义性

专业学术词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般只用于解释特定的观点和理论。但在应用语言学的应用中一词多义的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个学术名称会在不同的领域或情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在教师进行应用语言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专业学术词汇进行全面的阐释。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只能掌握一种常用用法,由于日常积累不足,在具体应用时会遇到诸多限制,阻碍语言表达的通畅。

四、结语

专业学术词汇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应用使得应用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术词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于语言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专业学术词汇在应用语言学中应用的探讨,分析了应用语言学专业词汇的特征,突出表现了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应用层面上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应用语言学教师进行教学大纲拟定,提高学生学习和实践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瑾 王同顺. Coxhead“学术词汇表”的适用性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 , 2007, 2: 28 - 33

[2]刚欣 浅析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术词汇特征[J].现代阅读 , 2011, 21

篇6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论文课程;教师指导

毕业论文写作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是学生取得毕业资格、获得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为了更好地规范高师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与指导,我们以长春师范学院英语专业2009届学生

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及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并未规定高校是否需要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因此鲜有高校把毕业论文写作纳入教学计划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能力,并且培养其独立思考、探索的科研能力。我校2009―2011三年开设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笔者仅以此为基础得出一些经验:

1.课时安排

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二年级与三年级开设写作课时,教师可以渗透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安排学生查阅资料、写学期论文等。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把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与教师单独指导相结合。

2.教学内容

毕业论文写作课往往涉及如下内容:论文选题、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文献检索、写作技巧、专题写作、研究方法、论文格式、论文修改、常见错误评析、论文答辩及注意事项等。近年来,我国出版了很多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专著与教材,但考虑到此门课程的实用性及学时的局限性等因素,任课教师需要自行选择与整理,总结出适合所教学生学习程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清晰地掌握论文写作要领。

3.教学方法

此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学形式应该是教师讲授与学生操练相结合。教师讲完每章节内容后,布置相关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之后再根据其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或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互相评价与修正。同时,教师也应该提供优秀论文与问题论文供学生参考、借鉴,让学生从评论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通过讲解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下一步的工作,通过实践又能使学生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4.考核办法

本课程以考核学生的平时任务完成为主,辅以期末考试考查理论知识及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平时的任务形式包括小组活动、资料搜集、实验设计等,而期末考试可以以开卷形式进行或是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写与所选题目相关的文献综述、论文各部分,如引言等。

二、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论文写作课只是为学生建构了毕业论文写作的大体框架,而具体的实施则需要指导教师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两者应同步进行,相辅相成。

1.毕业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完成质量

在论文写作课初步介绍完论文选题之后,教师可以给出和自己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这样,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研究中,做到教学相长。

2.指导学生科研方法,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教师还应该着重注意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避免学生思路闭塞以致题目陈旧、没有研究价值。另外,由于专业特点,很多学生选择了英语教学法,但他们的论文往往只限于文献研究,并不能真正与教学相联系。教师可以指导并帮助学生结合论文课上所讲的科研方法,设计试验,做调查分析等,真正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要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监督力度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强化指导与监控,力求避免抄袭现象。同时,也要督促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及时与老师沟通,保质保量地完成论文撰写工作。

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前最后一项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的顺利完成需要学生、学校和教师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规范的教学及指导能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形成严谨的学术作风,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小蔷.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策略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10(2).

[2]吴俊.关于本科院校开设英语毕业论文写作课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8.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曹佳[(1981―),女,汉族,长春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作者:孙莉莉(1975―),女,汉族,长春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篇7

3.有必要对网络语言进行适当的规范和引导。不少人希望语言纯洁,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未免有点儿理想化。要看到,我们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多样化,语言同样不可能做到纯而又纯,而只能把负面影响限定在一定的度以内。因此,针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和引导一定要把握好度,应该是在宽容理解的基础上的规范和引导。所谓宽容理解,就是对于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网上的语言,不必大惊小怪,横加指责。因为过早地指责是不适宜的,也是不公平的,谁也没有力量阻挡网络语言的出现。

事实上,网络语言在经过了一段时间考验后,有一部分特点鲜明、为网民们所喜闻乐见的,就很快地得到认可,并在社会上流行开来。例如: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晚会就曾经演出过一个名叫“网络友情”的小品,反映的是在网络聊天室里发生的事情,两位女演员几次说到了“美眉”、“大虾”、“恐龙”、“菜鸟”等词语。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第一次亲密接触》,电视剧《一网情深》等影视作品,男女主角在交流中都大量地使用了网络语言。所谓加以引导,就是对语言使用中的不正常心理加以疏导,这是教育领域应该承担起来的重要责任。

总的来说,网络语言远不是一个发展成熟了的社会语言现象,相反只是刚刚开始产生,并将继续发展下去。对于发展中的网络语言研究应该成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社会语言变异的典型范例,同时又可以通过与其他的社会语言变异现象比较,发现一些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一种语言,只要仍在为人类的交际服务,就是活的、变化的语言,就必然会随时新陈代谢。任何社会,只要它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社会,只要它还在不断地进展,就必然会经常出现新的词语。更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只有更新,才能推动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祁伟. 试论网络流行语和网络语言.语言与翻译(汉文). 2002(3)18.

[2].cn/society. 2001-11-22. (2003年12月读取).

[3]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华中科技大学学学报,2002(3):104.

[4]毛利群.网络语言: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 (119),31.

[5]肖汉明.网络语言: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3),77.

[6]周洪波.述评:网络语言的位置.光明日报,2001-8-22:第3版.

摘要:目前,我国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不断深入,其实施和开展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创新意义。在此,本文对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术词汇特征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学术词汇的内涵和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的具体应用,并指出来学术词汇在应用语言学专业应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 学术词汇 应用 特征

作为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应用语言学是对语言在各领域中实际应用的研究,主要用于鉴定各种理论,解决实际存在的现实性问题。自提出以来,应用语言学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作用的广泛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更是被作为一门专业性学科列入了教育教学体制的范畴。应用语言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本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以及科学研究工作中表达、创新、管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本文对应用语言学专业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术词汇特征开展探讨。

一、学术词汇的概述

学术词汇是对学术性观点的表达,有利于实现生僻晦涩原理和现象的形象化和直观化,提高其呈现的准确性。学术词汇是学习者学习和使用的难点,但在各学科、专业中均十分常用,在语言课程词汇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来说,学术词汇多出现有学术文本中,鲜存在于非学术领域,因此,学术词汇又被称为半专业词汇。根据具体功能的差异,学术词汇可以分为描述研究过程的词汇、用于分析问题的词汇以及对研究进行评估的词汇三类,主要包括涉及文献领域及语言功能、描述科学活动和有关科学活动的主题等内容,能够对语言学中的某些行为、活动进行叙述和评估。

学术词汇的正确使用能够使得论题阐述、文献回顾和论点的论证过程描述更加明确,学术论文更具有规范性和可读性。因此,学术词汇已逐渐被列为学术教育、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术词汇研究不断深入,适用于其他不同学科的学术词汇表也纷纷建立,这就使得学科研究更具专业性。其中,学术词汇在应用语言学专业中也得到了广泛推广,并发挥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二、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的应用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文化、贸易、旅游、通讯等各种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基础和环境。语言学作为信息沟通全球化的重要前提,其教育教学工作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其中,应用语言学专业作为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教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而词汇量扩大的需求是应用语言学专业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学术词汇在应用语言学专业中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具体表现在:

(一)在学术领域中的应用

学术词汇主要用于学术观点的表达、研究活动的阐述以及研究结果的解释,在各领域学术文本中频繁出现,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和普遍适应性。因此,学术词汇表在应用语言学专业中也同样适用,被广泛应用于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论文写作等方面。

(二)在非学术领域的应用

学术词汇在各学术领域中出现比较频繁,而在非学术领域中并不常见。然而,应用语言学专业并不做其他学科专业,往往除了自身专业学术领域之外还涉及到其他专业的学术领域。而此时,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术词汇并非对学术观点和研究的展现,更多的是对语言的应用。譬如:学生的日常口语表达实践、教师的口语教学等,其具体实施应用中并不涉及到学术内容,而只是作为应用语言学基础词汇的一部分。

三、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的特征

学术词汇表在应用语言学课程中的建立使得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生对于学术词汇的使用更加熟练,也使得学术词汇已深入到应用语言学专业的日常教学和实践应用中,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然而,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科学术词汇,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表中所收集的词汇有所差异。在其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了诸多特征。

(一)在应用语言学中具有较高的出现频率

学术词汇是对各学科学术问题的直观阐述,被广泛用于各学术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尤其是在学术文本的写作过程中,学术词汇的正确使用能够使论题阐述、文献回顾和论点的论证过程描述更加明确,有效提高文本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因此,学术词汇已成为我国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普遍存在于语言学教育中。而随着应用语言学专业的迅速发展,学术词汇作为掌握应用语言学词汇的关键,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出现有着很高的频率,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生对学术词汇的使用已相当熟练。

(二)在学术文献中占有数量优势

据相关研究表明,就学术词汇在学术文献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分析以及结论等各个部分的分布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学术词汇在整个语料库中所占比例以达到11.19%,明显高于低频词汇、专业词汇,甚至高频词汇。因此,在学术文献的所有词汇中,应用语言学学术词汇的数量占有绝对优势。这就表明在应用语言学专业教育、学习过程中,学术词汇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三)相对专业词汇不被熟知

受应用语言学自身特点的影响,应用语言学专业中的学术词汇往往是对语言学内部特定问题和概念的定义。应用语言学专业词汇是对对应用语言学本身课程内容之外其它某一学科、领域或行业的专有阐述,可能涉及到哲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各类学科,而并非对应用语言学本身课程内容的阐述。因此,专业词汇的意义单一、一词多义的现象相对较少且多为在各自领域中较为常见的词汇,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而相比之下,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术词汇更为抽象,并不被学生所熟知,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学术词汇多义性易导致使用错误

目前,绝大多数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生已能够熟练使用学术词汇,并将其充分运用到论文写作和专业研究中。但往往也存在着词汇使用不当、语法和语境错误等诸多问题。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具有多义性,普遍存在一词多义、一意多词的现象,学生学习和记忆起来很困难。同时,受教师讲述不清、学生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词语搭配不当的情况便时有发生了。

四、结语

学术词汇是学术研究与理论实践的重要工具,目前已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就语言学教育来看,学术词汇在应用语言学专业中的应用使得应用语言学的教学实施和研究发展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词汇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和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我国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和使用学术词汇上存在的问题。这就给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教学大纲的科学化改进,能够有效地促进应用语言学学术质量的提高,对于现代语言学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瑾、王同顺. Coxhead“学术词汇表”的适用性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 , 2007(2): 28 - 33.

[2]Saville- Troike, M・What really matter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for academic achievement? [J]・TESOLQuarterly, 1984,18(2):199--219.

[3]张颖.英语学术词汇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篇8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的发展历史,重新认识英语语言学在学生专业学习中的作用,重新尝试英语语言学内部学科的课程设置,促使学生的英语专业学习达到最佳水平。

一、引言

广义的语言学包涵每一语种的语言学。这里所探讨的是最为通用的语言——英语的语言学发展历程。

传统上认为20世纪初瑞士学者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诞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之前就不存在人类对语言学的研究。事实上,从语言产生之时起,人类对语言研究的兴趣就没有停止过。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期。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14世纪至16世纪。这一欧洲历史进程中的伟大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核心,从意大利开始,迅速扩展到整个欧洲。当然,和现代语言学研究相比较,语言学家们只能把它称之为“传统语言学”。特别是由于它将语言研究过度拘泥于拉丁式的语法研究框架之中,相对于现代语言学而言,又被称之为“传统语法学”。

二、英语语言学形成初期

英国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1564-1616)以天才和勤奋继承和发扬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果,并将它推向高峰。他追求语言文学的质朴和富于技巧,以达到对人物的精妙的性格描述;迷醉于创造一种宫廷能够欣赏,各个语言阶层的人们又都喜爱的文学戏剧语言。他拥有广阔的语言意象领域,这是他对社会语言心理和社会心理语言的刻意琢磨和创造性地运用英语词语所得到的。

18世纪初英帝国航海技术和航海事业在欧洲的领先地位,和英国机械师凯伊(John Kay)1733年发明飞梭织布机对英国纺织业所引起的技术革命,使英国在殖民主义的扩张竞争中取得了远远超过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等国的绝对优势。英帝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地。挂着“米”字旗,载着“日不落国”的并不光彩的盛誉的武装航船,耀武扬威地将英国语言强加于它的殖民地而成为压倒当地母语的官方语言。这种被强迫接受的官方英语不久便成为英属殖民地的社会交际语言。英属殖民地在世界各地分布的广泛性,使这一语言发展成为一种国际化的通通交际工具。18世纪中叶以后,世界各地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开始兴起,“日不落国”的照射范围逐渐缩小。语也正是这样。英帝国主义者虽然从北美大陆撤走了,但英语语言却并不因此而消失,相反地它顺其自然地向更广更深的的领域发展和渗透。这样的情形,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埃及等许多英属殖民地和自治领地也是如此。无论如何,英语作为全球国际通用交际语言的这一地位未被动摇过。它同法语作为国际通用交际语言的地位处于抗衡状态。

18世纪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寓于国际英语语教育之中,包含在反封建残余的英国启蒙主义文学的范畴之内。但在这一时期,英语语言学并没有从启蒙主义文学的包含中分离出去形成它自己独立的研究体系和学派,尽管斯威夫特在他的《给一位青年教师的信》中曾经对英语语言学的问题作过专门的阐述。

19世纪的英语,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语言”。拜伦、雪莱的语言学成就闪烁着历史的光辉。他们的贡献在于对英语语言的提炼和再创造,使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教育职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语言的功能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又反过来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语言教育。在他们的笔下,古典语言在缓慢地演化,不少曾经属于规范语言的词汇成为庸俗化语言而被淘汰。19世纪英语文学艺术的繁荣和进步所产生的影响,世界各国的语言学研究者注意到了语言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联。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德内(J.Baudouin de Cour Lenay)首次预见性地提出了语言学应该区分为纯粹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他的这一论断对英语语言学在全球进一步发挥其全球覆盖效用,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现代英语语言学的发展

20世纪初至40年代,作为国际交际工具的英语,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获得了无与伦比的语言空间和语言势力范困,不但压了法语,成为国际首席交际语言,而且取代了德语的国际科技共用语言的地位。在各国的教育体制中都将教授英语列为教育政策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英语学习日益显著地成为各国社会、文化、教育的迫切需要。

1916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为以后一些语言学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虽然从今天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来看,索绪尔对语言的定义和研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缺陷,但是他的“语言是互相界定的实体系统观”对语言学界几大学派的产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他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共时和历时、内部和外部,无疑大大丰富了语言学的研究。1957年,乔姆斯基出版了《句法结构》一书,掀起了语言学界的一场革命。乔姆斯基认为人脑有一种普遍的掌握语言的机制,这种机制就是人普遍具有的语言能力;还认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应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这些使得语言学的研究跳出了只关注自身特点而忽略其他非语言因素在语言研究中所起的作用,使语言研究转到了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共同关注上来。这以后,由于各种语言学派、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语言奥秘,人类对语言的本质认识日益深刻,语言学的研究打破了过去的种种局限,开拓视野,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真正进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从文学戏剧语言的包含中脱颖而出,走向自成体系的适路,成长为一个具有自身的专门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独立学科。

1987年,英国南加洲大学语言系卡普兰(Robert B aplan)编辑的《论应用语言学的范围》(On the Sc;ope ofApplied Linguistics)一书集录了当代著名语言家的观点和研究论文。全书的主要意图在于表述应用语言学对从事不同学科工作的人都有特定的益处;同时指出:应用语言学属于科学教育领域,它在语言现象的描述、语言分析与教学大纲、教科书之间,解决关于语言的教育问题和社会文化的语言基础建设的问题。

应用语言学注重把语言研究成果运用到语言教学和其他各种学科领域。而结构语言学则强调句子结构和听说操练,主张采用书而、有声、图象三位一体的视听教学方法。但应用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都认为,语言本身虽然是一个客观的封闭性系统,而更主要的是作为一个开放性系统工作,作为一个社会交际工具被全社会所应用,因此,交际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必须重视语言的社会实践和工具职能,即重视语言的外向性。传统的语言学仅仅把语言当作一个封闭系统,只注意语言的内在性一语音、词义、和语法的内部规律,而忽视其外向性,这是传统的语言学必然衰落的原因。语言的内在性是它本身固有的内部机制;外向性乃语言的存在价值和能量。

语言是记载和传递人们在生活、生产当中的思想行为和生产力成果、思想文化成果的声象载体和文字形象载体。语言如果不参与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就将丧失其存在价值而必然消失。语言的丰富和发展(主要指词汇和表意方式的丰富和发展)恰好是其外向的交际功能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任何一种语言从诞生的时候起,外向的交际功能就已通过它自身的内在规律在它身上凝结了。

正如人类社会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伴随着生产关系一样,只不过生产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变革而改变的,而语言是独立于阶级性和社会变革之外的自在体,它是不能被改变和改造的。我们在运用应用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的观点研究语言和语言教学的时候,认为只有加强语言内在规律的探讨,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外向性的交际功能,才能给语言以充分活跃的生命力。

英语应用语言学就其具体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来说,可分为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词典学、言语和语言病理学等语言学分支,计算机语言也属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新兴的分支。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言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学家们注意力集聚的两个焦点,同英语语言教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大家极为关注的交际能力和功能意念这两个概念,都源出于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不赞同乔姆斯基提出的所谓“能力”(competence),而主张“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认为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育的工作目标,从而拟出“意念功能大纲”,以取代纯语言本位的“语法教学大纲”,例如《主导英语》便是“意念功能大纲”指导下的许多教科书的代表作,它采用新颖的视听方法,把学生导入模拟的情景之中,以培养“四会”交际技能。

国外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起我国语言学界的普遍注意。中国科学院曾创办《语言学论文选译》和《语言学资料》。北京外国语言学院曾创办了《语言学译丛》。他们对国外语言学理论的翻译和介绍,对促进我国外语语言的研究,曾作出很大的贡献。把国外社会语言学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成就应言于我国的教育领域,首推黑龙江大学英语专业编写的《功能英语》(Functional English)(1-4)册,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这套教材汲取了国外功能意念法的基本原则,突出语言的交际性教学,按照日常交际的各种功能和交际情景编写教学内容。

四、结语

两次世界大战至今,社会语言学的交际能力观点,结构语言学的语言知识能力观点和心理语言学理论,一直是现代英语语言学研究和发展的总趋势;语言教育实践一直是现代英语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国际交往的现状和未来必将更快地促进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

回顾语言学的历史,也许下面的描述是比较贴切的:语言的研究不是在兜圈子,周而复始,暗示很少或几乎没有进步;而是呈螺旋式上升,尽管自行回转,但每转一圈,其直径不断增大,其圆周也在相应扩大。随着语言科学的发展,一方面,其分化日益加深,内部学科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语言学同其他科学广泛综合,形成了许多边缘学科。语言学和其他科学在科学体系中的相互影响,使得语言学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关键科学。

参考文献

[1]S.PiL Corder.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Penguin Books LLd,1989.

[2]I for Evans.A Short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Penguin Books LLd,1998.

[3]严实.英语语言学的研究与发展[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0(2).

[4]章兼中,等.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5]朱昱.从语言学的课程设置看英语语言教学[J].鸡西大学学报,2008(2).

[6]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李延福.英语语言学基础读本[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篇9

关键词: 语料库 中介语 现状分析

一、语料库与语料库语言学

1.语料库

语料库是在随机采样的基础上收集人们实际使用的、有代表性的真实语言材料而创建起来的(何中清等,2011)。语料库为人们进行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事实和例证,同时也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近年来,语料库的研究领域从传统的词典编撰和语法研究,扩展到语言教学、翻译研究等领域。语料库的局限性在于,它能为我们提供例证、语言事实等,却无法对其进行解释、推理或提供相关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信息。

2.语料库语言学

语料库语言学是在语料库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的科学。语料库语言学主要是指在语料库所提供的真实的语言数据的基础上,对详尽的语言事实进行宏观分析,从而探索语言使用的规律。它为语言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学术视角和研究方法。中介语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语言系统,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国内学习者语料库应用于中介语的研究迅速发展,已建立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EC中国英语语料库等,基于这些语料库的论文不断出现。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语料库在中介语研究现状、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本文对过去11年(2001年—2011年)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有关语料库中介语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梳理,并做了统计分析,归纳国内语料库应用于中介语的研究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对语料库用于中介语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促进国内语料库在中介语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研究方法

本文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语料库+中介语”和“语料库语言学”等关键词进行文献筛选,期刊论文的搜索时间限定在2001—2011年,检索出了《外语教学与理论》、《外语界》等16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并从中最后确定了100篇论文作为本研究的分析样本。

三、研究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对词汇的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27篇),其后依次是语法(26篇)、口语(17篇)、写作(13篇),这四类主题的论文占所有论文的83%。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其他领域的研究论文共18篇,研究主题涉及了语篇、话语、语义韵、语块等方面。

词汇:有关语料库应用于词汇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中国学习者词汇的使用,如张萍、周敏(2007)的“‘Besides’: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一文;词汇搭配,如钟珊辉(2009)的“基于语料库的Seek搭配行为对比研究”;词块,如张霞(2010)的“基于语料库的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词块使用研究”一文;类联接,如许家金、熊文新(2009)的“基于学习者英语语料的类联接研究概念、方法及例析”。

语法:主要涉及以下方面:词类:如闫丽莉(2003)的“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初探——一项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研究”;句法:如胡学文(2007)的“中国学生英语双宾构式的习得——一项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时态:如张雪梅、杨滢滢(2009)的“英语专业学习者的时态习得现状——一项基于中国英语专业写作语料库的研究”;语态:如陈万霞(2002)的“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看英语被动语态习得”。

写作:语料库应用于写作方面的研究涉及以下三方面的主题:写作用词特点:如何华清(2009)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词汇错误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句法:如王立非、张岩(2006)的“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疑问句式使用的特征——一项基于中外学习者语料库的对比研究”;语篇衔接:如潘璠、冯跃进(2004)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写作中连接词用法的语料库调查”。

除了上述五个方面主要内容外,语料库应用于中介语的研究内容还涉及了语篇、语块、话语、语义韵等多个领域。

四、现状分析

1.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国内语料库应用于中介语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广泛,涉及的主题有词汇、语法、口语、写作、语篇、类连接、语块、话语,语义韵等。从表1可以看出,词汇是语料库应用于中介语研究的热点,依次研究较多的是语法、写作和口语。相比之下,对于其他领域如语篇(7)、语义韵(4)、话语(3)等研究较少。目前,基于语料库对中介语的研究多属于描述性或错误性分析,但是,对于隐藏在这些语言现象背后的深层文化背景原因,导致二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语言习得方面的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对如何最有效地最大限度地改进英语教学从而帮助二语习得者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缩小与目标语的差距的切实的改进办法的研究较少。

2.所使用的语料库类型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从核心期刊上所选取的100篇文献中,所用到的语料库的总量为163,其中包括单个语料库在多篇论文中被使用。从主要所使用的语料库应用于语言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基于语料库对中介语的研究多集中于词汇、口语、语法、写作等普通语言描述研究,深层研究较少。此外,基于语料库的中介语研究还处于理论研究层面,未真正应用于学习者的二语学习实践和英语教学。

3.研究特点

(1)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自下而上,即从真实语言使用的数据出发,依赖于语言数据的频数或者概率信息,通过提取(extraction)—观察(observation)—概括(generalization)—解释(interpretation)的研究过程,描述语言事实,抽象语言学理论(甄凤超,2010)

(2)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中介语对比分析”是近年来兴起的二语习得研究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语料库研究的基本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对比本族语与中介语、不同母语背景的中介语、相同母语但不同习得阶段的中介语在一系列维度上的相关数据,概括出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差异、中介语的模式和学习者的行为趋势,发掘中介语的非本族语特征,并探讨引起这些特征的背后原因(卫乃兴,2006)

五、建议

1.拓展、深化语料库中介语的研究

自2000年以来,我国语料库中介语的研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国内基于语料库中介语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语言描述或者错误分析层面,较少涉及这些语言现象背后隐藏的原因。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语习得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研究英语运用的特点及中常犯的错误,对比二语习得者和本族语者的语言特征及其不同的学习策略,研究差异背后的文化背景因素,确定适合中国二语习得者的学习方法和教学体系。

2.建立适合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在线语言数据库

把语料库中介语的研究成果,包括词汇、语法、写作、口语、语块、错误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建成在线语言数据库。一方面,二语习得者可以自主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比检测自己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充分利用在线语言数据库的研究成果,促进自己的英语学习,缩小与本族语者的差距,从而切实提高语言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语言数据库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常犯错误和自身的语言特征、话语质量等;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语言数据库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水平与效率。

六、结语

通过文献检索和内容分析,本文对所统计的论文的研究现状总结如下:(1)国内语料库应用于中介语的研究领域广泛,但多数停留在语言描述和错误分析,研究不够深入。(2)研究论文所使用的语料库类型广,数量多。(3)研究方法的特点主要是“自下而上”和“中介语对比分析法”。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1)拓展、深化语料库中介语的研究;(2)建立适合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在线语言数据库。

目前,语料库语言学在国内虽然仍然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但由于语料库的使用可以辅助人们对语言的“直觉“和“内省”判断,从而克服研究者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语料库语言学已逐渐成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主流方法。其研究已不局限于最初的语法研究和词典编撰,而是扩展到了语言教学、翻译研究、话语分析等领域。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和广泛应用,并在二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中清,彭宣维.英语语料库研究综述:回顾、现状与展望[J].外语教学,2011(1).

篇10

关键词:高校 语言学 教学策略

高校语言学属于基础课程,学好语言学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基础。语言学还是学生在高级阶段的知识课,其授课目标涵盖了传授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学的兴趣以及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等。从课程内容来看,它紧密地连着各国文学、语法学、词汇学、测试学、教学法、语音学、语用学以及各文体写作等课程,而且还可以为有关课程提供理论支持。例如,有不少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也都涵盖了语言学内容,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所以,采用多种有效措施来提升高校语言学教学效果极为重要。

一、高校语言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语言学的难度非常大。在当前高校汉语、英语等专业课程的设置中,语言学教程被列入了这些专业的课程培养计划,专业学生是授课对象,而且在专业等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都会涉及到不少语言学知识点[1]。语言学的理论性很强,内容非常抽象、信息的输入量非常大,同时显得枯燥、乏味,而且学生很难理解相关内容。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普遍都存在着畏难情绪,而且教师也普遍认为语言学的教学难度非常大,教师自身在理解、表达和讲解语言学知识方面尚且存在相当难度,非常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局面,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

2.教学方式比较陈旧。从语言学教学方式来看,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非常陈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用单一的考试来评价学生掌握语言学知识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未能端正,积极性也比较低,学习语言学知识的方式非常传统和老套,没有充分运用自主探究以及合作的方式来学习,教师在教授语言学的过程中也较少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等内容。

3.语言学教材少,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从最为广泛使用的胡壮麟教授主编的《语言学教程》来看,所涉及到的最新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成果比较少,而且学生普遍反映该教材的内容很难理解和把握,还有大量的生词以及术语,这也为学习语言学课程带来了很大困难,学生不太能够理解相关概念。从许多老师教学的情况来看,他们也觉得难以教好语言学,自身难以深刻理解、熟练讲解以及表达相关知识,不具备相当的知识深度与广度,所以,很多老师不愿意教授语言学,也不具备语言学的教学经验和教训。

上述若干个问题造成了教师勤于教学却无法取得较好的语言学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在解释语言学理论时达不到专业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再者,很多学生也不知道学习语言学的目的,只是忙着记忆和理解生单词、以及背诵术语和相关定义,这样一来,尽管费了很大力气,浪费了很多时间,却忽视了学习语言学的真正目的。

二、针对语言学教学问题制订解决措施

1.编写和出版合适的语言学教材。教育部门和相关教学研究部门应该尽快编辑、编排以及出版适宜于高校本科生学习和阅读的简易语言学教材以及相关的配套读物。要组织相关专家来编写和出版辅导语言学教材和练习的辅导材料,还有供教师用的语言学参考用书,这样就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理解以及运用语言学知识创造了便利,也有利于高校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和自学性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得学生能够独立地学习和思考。如今已经出现了张鑫友主编的《〈语言学教程〉学习指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以及侯国金主编的《英语语言学精要问答与考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这些都为高校学生理解和把握语言学教材提供了较好的学习材料以及辅助参考书,为专业学生学习语言学提供良好的参谋作用。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量。从语言学教学方法来看,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语言学的教学和学习质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效果等。为了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借助传授型以及讨论型两种方式,按照章节和内容的不同特点和难度,采用有所差异的教学方式[2]。例如,在教授语言定义、功能、特征、应用以及与文化和社会等题目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要学生以讨论为主,在教授语音学、音系学、句法学、形态学以及语义学的过程中,则选择了传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运用写学术论文、读书以及答疑等形式来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内容、难度以及章节来灵活采用具体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深入浅出,尽可能运用比较浅显易懂的口语来教学,多运用生活中的内容和事例来分析和讲解,这样就能够刺激学生,强化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吸引力。从语言学的相关教材来看,书中存在大量的专业术语,因此在语言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运用该专业语言来授课,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专业语言教学只能传递较少的信息量,但是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专门术语。同时综合运用汉语来开展语言学教学,学生可获取较大的信息量,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语言实践能力[3]。因此,在语言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多用专业语言,适当地用汉语解释补充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在教学中用专业语言讨论相关问题,如果确实有困难,可以适当地运用汉语表述。

3.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发现语言学学习中的问题,设法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语言学能力。所以,在语言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所学的语言学知识和理论来讨论相关的语言现象,还可以让学生查询多种资料,写出相关论文,或者参加社会调查,撰写相关的调查报告,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整理新出现的词语。让学生走向社会生活,比如开展本区域内的方言调查,搜集、整理和分析评析多种广告用语等。

4.确立正确的语言学教学理念。从语言学学科建设来讲,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学教材涵盖了语音学、词素学、句法学等知识,还有语用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以及文体学等相关语言知识的实际应用[4]。此外,还有新近出现的认知、心理以及计算机语言学等。从这些可以看出,实践促生了多种理论,理论的正确性可以极大地促进语言学的实践发展,语言学理论可以使得人们更好地认识多种语言现象。例如,语音学中的否定前缀变化很好地遵照了发音方法的省力原则,在《语言与社会》中,可以看到萨皮尔·沃尔夫所提出的语言决定论以及语言相对论的发展理论,这些都可以为教师分析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因此,在语言学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教授给学生更多认知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语言现象,在此基础上深化对语言的认识。

三、语言学在高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比较多:语义学、音系学、构词学、语音学、构句学和语用学等,教授要很好地运用这些知识来更好地指导自身的“教”和学生的“学”。

1.语音学知识在专业教学中的运用。首先,教师要理解元音与辅音所存在的本质区别:元音在发音时从肺部呼出的相关气流,在经过咽喉、鼻子或者口腔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类型的阻拦。但是在辅音发音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形式的阻拦[5]。这样就可以引领学生来切实体验元音以及辅音在发音过程中的区别。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很容易记忆这两类音,也会使得教师讲解和解释相关的语音学知识较容易,学生也能够准确把握元音与辅音现象的规则。

2.构词学知识在专业教学中的运用。要会分析词素,运用所学习的构词原理来指导专业词汇的“教”和“学”,这样就能将枯燥无味的记忆词汇活动变成学生喜欢的活动。

3.构句学知识在专业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在构句学原则中,它的参数理论是名词及名词词组格所授予的毗邻条件中,毗邻条件规定格的授予者与格的接受者需要毗邻。例如相关副词在句子中的位置要符合语法规定,如果遵照毗邻条件,该语法就能够较好地解释,因为它不涉及到格授予的毗邻条件。

4.语用学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在语用学领域内,语境、会话原则、关联理论以及言语行为理论等都可以很好地提升专业教学有效性[6]。教师在向学生解释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时运用此类知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学习语言学的兴趣。

四、结束语

在开展高校语言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分析和深化语言学教学的认识。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教学目的,综合地安排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也要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断地活跃语言学的课堂教学气氛。此外,教师也要从多方面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学兴趣,不断深化对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等的把握和思考,通过撰写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来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为更好地解决语言学教学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天昊,孙宇.谈“鱼”、“渔”、“欲”兼得原则——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2):37-38.

[2]苏德.以多语教育促进和谐社会与文化建设——兼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范式[J].民族教育研究,2013(3):26-30.

[3]张明芳.项目学习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8):89-91.

[4]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的超学科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