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招生工作意见范文

时间:2023-03-26 23:2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招生工作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招生工作意见

篇1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要体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性质与要求,要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巩固已取得的教育改革成果和开创新的局面,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

二、报名

(一)报名条件

具有本市正式户口或长期居住在我市的外地户口的应届往届初中毕业生(含借读生)均可报名。各类中等学校在读生、触犯法律而被追诉或正在服刑者不得报考。

(二)报名办法

1、具备报名条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和借读生在毕业学校所在地的招生办集体报名。

2、往届初中毕业生在户口所在地的招生办办理报名手续。

3、户口在大连市内四区但未在市内四区学校就读的学生报考市内高中,必须到户口所在地招生办办理报名手续。

4、采取摄像报名的办法,由区市县招生办集体采集包括考生肖像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资料。

(三)报名时间:3月25日至4月10日。

三、毕业升学考试

(一)命题原则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试题难易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学校对录取新生的要求。试题的难易程度低、中、高三档试题的比例为7:2:1。

2、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并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尽可能地以学生学习经历作为问题的背景,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的积累,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3、要减少机械记忆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思维过程,减少客观题的数量,增加主观题目。不出偏题、怪题,不出人为编造的计算、证明过于繁琐的题目,不出似是而非的题目。

4、原则上不单独考查基础知识,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考察。引导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最基本的学习能力。

(二)考试的科目、时间与组织

1、考试科目:初二的地理、生物学科和初三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体育学科为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2、考试的组织: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体育、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外语听力考试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实施。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学科考试开卷、限时、独立完成。

外语听力安排两次考试,对第一次考试成绩不满意者,可参加第二次考试,考试成绩以最好的一次为准。

地理、生物学科学业考试成绩取2008年初二结业时全市统一组织考试时取得的成绩。

3、考试时间:

4、成绩设定:语文、数学、外语学科考试成绩满分各为150分;物理、化学学科考试成绩满分各为100分,体育成绩满分30分,升学总分为680分。

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学科考试成绩满分各为100分,外语听力考试成绩满分为50分。以上各项考试成绩转换成A、B、C等三个等级。等级的划分采取标准参照与常模参照相结合的办法。体育成绩按照本意见所附的《2009年大连市初中各年级学生体育考试工作方案》(见附件1)确定。

用朝鲜族语言答卷的考生,语文学科分别考汉语文、朝语文,成绩各按50%计入总分。

(三)加试、面试及考查

1、市内四区报考重点高中、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需要加试物理、化学实验动手操作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的上机操作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其他区市县和开发区是否加试,由区市县教育局和开发区教育卫生局决定。

加试成绩均以等级形式呈现,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成绩不合格的,均可参加一次补考。

2、体育、艺术、科技类特长生的加试按照本意见所附的《2009年大连市普通高中招收体育、艺术、科技类特长生规定》(见附件3)执行。

3、音乐、美术及综合实践活动为毕业考查科目,5月末前由各学校根据市统一下发的考核标准在校内组织完成。

4、报考普师专科班的考生要参加面试及音美术科加试。面试及音美术科加试成绩均以等级形式呈现,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不合格者不得报考普师专科志愿。报考普师专科班考生的加试、面试工作由招生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并处理遗留问题。

5、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2”下同)、中等职业学校的加试、面试工作由招生学校负责组织实施,遗留问题由招生学校负责处理。

上述各招生学校加试、面试结果于6月10日前通知考生本人,同时报市招生办。

(四)评卷

评卷工作由市招生办统一组织实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行网上阅卷。各学科评分标准由市命题组统一制定,以确保评卷公平、公正,科学、高效。

四、招生录取

(一)填报志愿

填报志愿工作于考试前进行。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志向、爱好,依据录取顺序填报普师专科班、普通高中(包括重点高中、省级示范高中、一般高中、民办高中、综合高中,下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志愿。

1、志愿的设置

(1)普师专科班设1个学校志愿,2个有序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

(2)普通高中志愿设置为:

A、重点高中、省级示范高中统招公费生类,设2个志愿,不设“服从”志愿;指标到校生类设1个志愿,不设“服从”志愿;择校生类设2个志愿和无条件“服从”志愿。

B、一般高中公费生类、择校生类各设2个志愿和无条件“服从”志愿。

C、民办高中和综合高中各设1个志愿,不设“服从”志愿。

D、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普兰店市、瓦房店市、庄河市户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可分别填报普兰店市第二中学、瓦房店市高级中学、庄河市高级中学开设的“宏志班”志愿:

ⅰ、有社会救济证的农村家庭的子女。

ⅱ、有最低生活保障证的城镇家庭的子女。

ⅲ、经户口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认定的其他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

填报“宏志班”志愿的考生,须经申请并向所在学校递交相关证明材料,由所在学校上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认为符合报考“宏志班”条件的考生(教育行政部门需将符合报考“宏志班”条件的考生名单转交当地招生办),方可在当地招生办指定的志愿栏内填报“宏志班”志愿。

(3)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各设2个有序学校志愿,每个学校设2个有序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

(4)技工学校单设志愿卡。

2、填报志愿的具体规定

(1)考生可同时填报普师专科班、普通高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学校志愿,但不得兼报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志愿。

(2)市内四区考生填报普通高中志愿,不受毕业学校所在区和本人户口所在区的限制,可以任意选报市内四区的普通高中。市内四区考生填报市内四区以外民办高中志愿时,依据市教育局公布的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填报。民办高中与综合高中志愿不得兼报。

(3)不允许借读生填报公办普通高中公费生类志愿和普师专科班志愿。

(4)不允许往届初中毕业生填报重点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志愿和普师专科班志愿。

(5)所在地在大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志愿与所在地不在大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志愿不得兼报。

(6)填报外市地的师范类学校志愿,其志愿填写在第三批录取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栏内。

(7)考生志愿必须由考生选择,并认真填涂志愿卡。涂改的志愿无效。

(二)体检

市招生办不统一组织高、中等职业学校和师范学校招生的体检工作。报考师范类、医药类、食品加工类、烹饪、化验检验类的考生,须在填报志愿前到当地招生办指定的医院体检,体检、化验单由考生本人保管,录取后,交给学校。报考其它学校(专业)的考生是否需要体检,由报考学校自行决定。体检地点:大连市内四区学校的考生到大连市体检中心体检;其他区市县和开发区的考生,到考生所在地招生办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

(三)录取

普师专科班、普通高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录取工作由市招生办统一组织进行。总的录取原则是:在综合考生各项加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享有加分等政策情况的基础上,按照考生的志愿顺序和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录取工作分三个批次进行:

(1)第一批次:普师专科班(不含外市地学校)录取。普师专科班录取时设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在面试及考查合格的考生中,按照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2)第二批次:普通高中录取(分三段)

第一段为重点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录取。按照考生志愿,依照先录取统招公费生,再录取指标到校生,最后录取择校生的顺序录取。

第二段为一般高中录取。按照考生志愿,依照先录取公费生,再录取择校生的顺序录取。

第三段为民办高中和综合高中录取。实行市招生办录取和学校录取相结合的录取办法。填报民办高中、综合高中志愿的考生由市招生办统一录取。民办高中和综合高中自主招生必须在市招生办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实行预招生,经市招生办按招生计划审核批准后,方可正式录取。

普通高中录取的有关规定:

A、普通高中招生要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格执行“三限”政策。

B、市内重点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公费招生计划数的60%,按比例依照本意见所附的《2009年大连市内重点高中、省级示范性高中招收指标到校生指标分配办法及其工作原则》(见附件2)分配到初中学校,依据考生志愿和考试成绩以初中学校为单位面向学区内学生择优录取。同一重点高中录取的不同初中指标到校生最低分数差控制在30分以内,对分数差大于30分的低分考生指标到校名额要一次性收回,用于补录其他初中填报该高中指标到校志愿的高分考生。指标到校生录取结果要以初中学校为单位向社会公示五个工作日。

其它区市县和开发区重点高中、省级示范性高中公费招生计划中的指标到校生的分配比例不得低于70%,招生办法由各区市县教育局、开发区教育卫生局依照《2009年大连市内重点高中、省级示范性高中招收指标到校生指标分配办法及其工作原则》和上述录取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另行制定,并报市教育局批准后执行。

C、特长生录取

具有招收体育特长生条件的普通高中按不高于招生计划的3%招收体育特长生。对经特长测试并认定具有体育特长生资格的考生,根据志愿和招生计划,在其所申报的学校统招公费录取分数线下降30分按统招公费生择优录取;在择校录取分数线下最多可降100分按择校生择优录取;对在大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中取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并经参加体育专项测试认定具有体育特长生资格的考生,在其所申报的学校择校录取分数线下降200分按择校生优先录取。

一般高中按市教育局审批的特长生招生计划招收艺术、科技类特长生。经特长测试并认定具有特长生资格的考生,根据考生志愿和招生计划,在其所申报学校择校录取分数线下最多可降50分按择校生择优录取。

大连市第八中学按招生计划总数的4%招收音乐特长生(管弦乐特长)。经特长测试并认定具有特长生资格的考生,根据招生计划,在统招公费录取分数线下最多可降10分按公费生择优录取;在择校录取分数线下最多可降10分按择校生择优录取。

D、市内重点高中、省级示范性高中和一般高中录取时,确定最低控制分数线。在最低控制分数线上,考生分数在同一分数段(10分为一段)内的优先录取填报第一志愿的考生,录取填报第二志愿的考生时,其考试成绩必须高于填报第一志愿考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10分,录不满时,再录取“服从”志愿的考生,录取服从志愿的考生,其考试成绩也要高于填报第一志愿考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10分。

E、重点高中、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时,考生外语听力测试、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实验操作、信息技术应用为A等或“合格”的正常录取;其中有一科为B等或“不合格”(含未参加加试的)的,其考试总分需高于A等考生最低分数线5分参与录取;其中有一科为C等的,其考试总分需高于A等10分参与录取。一般高中录取时,外语听力测试、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成绩达到A等或B等的正常录取;其中有一科为C等的其考试总分需高于B等考生最低分数线5分参与录取。如有多科不合格或达不到规定等级,按上述标准累计计算。录取时如遇到分数完全相同无法区分情况时,按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区分(综合素质评价按《大连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实施)。

F、普通高中录取公费生时,学习日语和俄语的考生在所报对口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下降低5分录取。如考生自愿改考英语,录取时既不得享受此项照顾,也不得享受学区内考生待遇(属对口升入小语种班学习的考生仍可享受学区内考生待遇)。

G、大连市第十五中学按照重点高中、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批次面向全市招生(不设指标生志愿),录取时,取得美术专业加试合格证书且美术专业成绩前10%的考生,可在统招公费录取分数线下降10分按公费生择优录取;在择校录取分数线下降10分按择校生择优录取。户籍在市内四区以外的本市其他区市县的考生,享受市内四区考生同等待遇。在省内外市招生的招生办法由大连市第十五中学制定,报市教育局批准后组织实施。

H、宏志班的录取工作,由普兰店市、瓦房店市、庄河市招生办根据《关于2008年宏志班招生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考生志愿,按照招生计划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I、市内四区以外的区市县、开发区所属的重点高中、省级示范性高中、一般高中的录取工作由各区市县招生办、开发区教育卫生局负责统一划定最低控制分数线,并具体组织实施。

(3)第三批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录取(分三段)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录取由市招生办根据招生计划,统一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组织录取。

第一段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录取。

第二段为普通中专录取。

第三段为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录取。

录取时,在考试成绩达到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参照考生志愿,德智体全面考核,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加试专业的录取由招生学校自主确定录取原则及办法,并负责处理遗留问题。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采取统一填报志愿录取和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办法。自主招生部分,由学校直接参与生源组织工作,并负责处理遗留问题。拟录名单报市招生办,经审核后办理录取手续。

(四)加分、优先及降分录取的有关规定

1、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学校录取

(1)可在同一分数段内优先录取在初中阶段获得省级以上计算机竞赛优胜者的应届考生、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2)在初中阶段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和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的应届考生,可在所报学校调档线增加5分提供档案,由招生学校审查择优录取。

(3)可在所报学校调档线增加10分提供属于烈士子女、干部(期间)子女、归侨学生、华侨子女、归侨子女、港澳台胞子女考生的档案,由招生办审查择优录取。

2、普通高中录取

(1)应届考生在初中阶段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和市级以上“优秀学生干部”的,在公费生录取时总成绩增加5分。

(2)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华侨子女、港澳台同胞子女、烈士子女、干部(期间)子女,在公费生录取时总成绩增加10分。

(3)依据有关政策规定,经市台湾事务办公室认定的台湾省籍(系指1945年8月在台湾设有户籍,并于1949年前来大连居住且有大连户籍)同胞子女,根据志愿,达到一般高中最低控制分数线可按公费生录取到重点高中就读;达到能够随班就读分数的可按公费生录取到一般高中就读。

(4)应届考生在初中阶段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在录取公费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5)录取重点高中、省级示范性高中择校生时,户口在大连的现役军人(含武警部队)子女,按照所报学校分数线降低10分参与录取。

篇2

(一)“幼升小”划片招生,促进小学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小学划片招生源于上个世纪,划片标准至少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划分范围。当初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了解该区域有多少居民,多少适龄儿童,然后依据学校周边人口数量大致划定区域。当初划定区域时还有个原则,为保证学生上下学安全,划分时尽量不越过城市主干线。此外,在小学布点时,教育部门尽量按照保证居民500米范围之内有一所小学布局,这也跟划分范围息息相关。近年来,因为城区改造、新楼盘建设、学校建设变化等,全区都面临在之前划分基础上重新调研进行微调。划片招生、就近入学中的就近指的是相对就近,不是指绝对地理位置的远近。为此,我区根据学校布局、办学规模大小、片区路段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分布以及楼盘新建情况,重新确定了招生范围,合理调整了城区学校服务路段。

(二)“小升初”就近入学,促进初中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1.合理划定招生范围。区教育行政部门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统筹下,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单校划片)。对于城市老城区暂时难以实行单校划片的,则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多校划片)。优质初中也同样纳入多校划片范围,不搞特殊政策。

2.有序确定入学对象。区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组织实施小升初工作,严格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提高学籍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小升初学生登记、随机派位及遏制学生无序流动等提供基础性保障。单校划片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对口片区内所有小学毕业生入学。多校划片学校,先征求入学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以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随机派位工作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代表参与。未在户籍所在片区小学就读的学生,如申请升入户籍所在片区初中,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受理、审核,统筹安排到规定的公办初中学校就学,民办学校一律不安排,确保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享受初中教育的“同城待遇”。

3.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区内初中新生入学手续办理工作在同一时段进行。学生及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有效证明,到拟升入的初中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地点办理入学手续。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汇总入学手续办理信息,对实际办理入学手续人数超出或不满计划数的学校,及时进行必要调整。

(三)“初升高”双轨并举,促进高中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普通高中招生的“两轨并举”制度,是指普通高中“联招考试”和“指标到校”两种招生考试方式同时并行的制度。

1.“联招考试”。普通高中“联招考试”要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都是普通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联招考试”由市教委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划定最低录取线;市级重点高中和“联招”高中按考试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招生计划,参照报考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照差额投档的原则,分批录取。在招生过程中,避免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简单转换为权重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各高中学校根据报考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确定学校招生标准并进行录取;对体艺方面的特长生,学校可组织专门委员会加试。组织加试必须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加试内容应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参照学生初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成果,采取面试、答辩等多种形式进行。

2.“指标到校”。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应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确保公正、公平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试行优质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等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办法,以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均衡发展。”为此,渝北区在实行“联招考试”招生制度的同时,贯彻执行教育部和重庆市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政策,从2009年开始尝试推行优质高中部分指标到校、优质高中自主招生的政策。优质高中指标到校、自主招生的办法是,首先经过渝北区学业质量抽测性统一考试,选拔70%的初中毕业学生,由各优质高中按照学生志愿,以考试成绩依据,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从而较大程度地保证了本区优质高中的优质生源。

二、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做好“三个调研”,夯实基础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基础

一是开展“学情”调研。根据重庆市政府、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区教委组织开展了对本区辖区内适龄儿童、小学毕业生人数、户籍、实际居住地等基本信息的基础统计和专题调研,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开展“民意”调研。召开了涉及城市热点地区龙溪、回兴、两路片区中小学招生座谈会,征求了学校意见、街道意见,并从多种途径征求了部分家长的意见,走好群众路线。三是开展“经验”调研。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政策有重大调整,渝北区没有贸然开展,而是采取多种方式调查了解主城其他区县的经验和作法,借“他山石”以“攻坚”。

(二)落实“三项责任”,强化基础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职责

一是履行“主体”职责,做好职能部门的工作。区教委在前期调研基础上,认真贯切《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渝北区进城务工人员女安排办法》等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形成《重庆市渝北区中小学招生工作方案》,提请各方讨论。二是履行“协调”职责,争取其他部门的支持。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主持召开渝北区中小学招生工作专题会议,召集区人大、区政协、区办相关同志及全区各街道分管教育的领导,对今年中小学招生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通过会后的再调研、再修改,区教委细化了《重庆市渝北区2013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方案》、《渝北区2013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宣传方案》、《渝北区2013年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了招生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实施办法。三是履行“汇报”职责,争取区委区府的领导。全区中小学招生工作一度时间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区教委主动向区级“四大班子”领导汇报,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初中招生工作意见经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原则同意,其后又经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方予实施。

(三)加强“三类宣传”,营造基础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环境

在全区相关小中学招生文件下发的基础上,区教委制定了招生工作宣传预案,切实做好各种宣传。一是做好街道和社区宣传。区教委积极与城区街道和社区领导、干部并通过他们与社区群众沟通,提前作好宣传、解释工作。所有街道、社区甚至部分楼盘均传达了有关“免试招生,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及入学“三对口”等招生办法。二是做好学校宣传。区教委制定《渝北区2013年中小学招生宣传提纲》,分发到各学校。各学校按照要求,深入镇街,深入社区,深入楼盘,深入学生家庭,把“阳光招生”政策及实施办法宣传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三是做好咨询宣传。根据工作预案,落实责任,逐级开通了咨询热线电话,答疑解惑,及时掌握并妥善处置实施工作中出现的个别特殊问题。

(四)下足“三大功夫”,谋求基础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实效

一是下足小学招生工作功夫。全区小学招收新生多年来实行“三对口”操作办法,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工作重点是严格按照调整后的学校服务路段划片招生,做好个别学生家长的说服解释工作。对进城农民工等类型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采用分级管理,区教委管理直管学校,各教管中心管理辖区内小学校,全力安排适龄儿童入学。二是下足初中招生工作功夫。已经在本区小学就读的学生,按照“三对口”原则并结合“中小学校对口”,采用“大片区,小路段”方式,就近安排入学。原在区外小学就读的学生,区教委竭力扩大公办学校资源,尽力满足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建设中拆迁户子女,配住廉租房、公租房等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三是下足高中招生工作功夫。在试行指标到校、名额分配、推荐等招生办法时,坚持严格程序、公开过程,取信于民,防止走后门的现象。

(五)坚持“三项制度”,落实基础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保障

基础教育招生制度改革通过制度建设来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应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和评估监控制度等,杜绝腐败现象。

1.公示制度。小学、初中划片招生路段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包括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考试费用的收支,以及多样化的普通高中招生办法等,应提前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理解与广泛支持。

2.诚信制度。建立小学新生户口核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信息公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诚信机制。参与命题、审题、阅卷、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篇3

根据市教委《*年天津市初中招生工作指导意见》的精神,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创办南开优质教育,为落实市政府加快推进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缩小校际差距,使初中招生有利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提升国办初中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利于学校特色建设;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的辐射作用进一步扩大,使全区形成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格局,结合南开区的实际情况,现提出我区*年初中招生工作意见。

一、升学条件

凡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达到合格标准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均可升入本区初中学校就读。五、六年级市级三好学生可以保送升入本区的任何一所区级重点高级中学初中班;小学六年级期末检测达到合格,经中学综合认定后的学生可直接升入本区一般国办初中校就读;部分示范性高中和市重点高中校初中班将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定向分配给各小学,由学校推荐、区中招办批准进入。部分示范性高中校和市、区重点高中校初中班在区招办和相关科室的认可下,还将对艺术、体育特长特别优秀的学生实行推荐保送进入。其他凡申请进入示范性高中和部分市、区重点高中校初中班或择校进入民办初中学校的学生须参加南开区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依相关条件录取;未被示范性高中和部分市、区重点高中校初中班以及民办初中学校录取的学生仍可对口升入本区一般国办初中校。

二、升学原则

根据小学与中学相对就近对口入学的原则,我区符合升学条件的小学六年级学生,一般国办初中校将保证其入学就读的“位子”。学生选择升入示范性高中和部分市、区重点高中校初中班或自愿择校进入民办初中学校,根据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成绩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评价报告书,须经区中招办批准,升入符合录取条件的学校。

三、招生工作阶段安排

招生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期末检测前)

1.*~*或*~*学年市级三好学生自愿报名,经区中招办批准保送升入本区的任何一所区级重点高级中学初中班。

2.*~*或*~*学年校级以上三好学生自愿报名,经区中招办批准可以升入本区的任何一所一般国办初中学校。

3.一般国办初中学校和区教育局批准的特色学校招收学校自主申请并经区中招办批准的艺术、体育、学科、科技等类特长生。

4.因居住原因,申请来我区升学的外区学生,经区中招办审核批准后,可直接升入其申请的一般国办初中校。

5.部分示范性高中和市重点高中校初中班根据区中招办的统一安排将部分招生名额定向分配给各小学,由小学推荐,区中招办批准后升入此类学校初中班。

6.部分示范性高中和市、区重点高中校初中班在区招办和相关科室的认可下,对艺术、体育特长特别优秀的学生实行推荐保送进入。

第二阶段:(期末检测后)

1.市、区重点高中校初中班和民办初中校,招收学校自主申请、达到专业测试标准并经区中招办批准的艺术、体育、科技等类特长生。

2.我区示范性高中和部分市、区重点高中校的初中班按照区中招办核准的招生计划,依照相关的录取条件,经区中招办审核批准录取学生。

3.民办初中校,按区中招办下达的招生计划,依照相关的录取条件经区中招办审核批准录取择校生。

4.一般国办初中校,经区中招办批准,继续招收各类学生。

第三阶段:

前两阶段未录取的学生及等待对口的学生按区中招办划分的学区片“校校对口”升入一般国办初中校。

四、报名办法

第一阶段中的“市三好”保送,一般国办初中校接收的校级以上三好学生,一般国办校招收的各类特长生,示范性高中和市重点高中校初中班招收的推荐生和保送生等以及第二阶段市、区重点高中校初中班及民办初中校招收的各类特长生,均由学生本人按区中招办安排的时间到学校办理报名、面试及审核等手续。

第二阶段我区示范性高中和部分市、区重点高中校初中班的招生以及民办初中学校的招生,学生在原小学个人报名并填写“六升七”志愿表。志愿表中包括两类志愿:一类是示范性高中和部分市、区重点高中校初中班招生志愿;另一类是民办初中校招生志愿。09年“六升七”志愿表中每个学生可填报三个志愿,学生可以在两类志愿中各任选若干学校,也可以在一类中任选若干学校,志愿校先后顺序由学生及家长自行确定,(学校要通知学生家长注意学校招生计划数量和学生的成绩情况,否则由于填报志愿失误而造成的不能录取,责任由家长自负。)志愿填报后由原小学到区中招办集体报名,并同时按第一志愿报名校上交学生档案和志愿表汇总的电子信息资料。区中招办录取工作依各校招生计划、学生志愿填报情况和学生期末检测成绩情况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评价报告书等,分批次安排招生校来区招办录取。未被上述学校录取的学生仍可升入本区一般国办初中校。

五、报名时间

第一阶段:6月6日

第二阶段:7月3日

第三阶段:7月底

六、录取时间及录取结果等有关事项

第一阶段:6月22日

第二阶段:7月7日

第三阶段:8月初

报名录取时间根据市教委和区教育局统一安排,如有变动,以区中招办另下发通知的时间为准。

各类招生校的录取名单均须经区中招办审核批准才能公布。

第一阶段的“市三好”保送生,示范性高中和部分市重点高中校初中班的推荐生、保送生名单各小学必须在校内公示三天以上;第二阶段示范性高中和部分市、区重点高中校初中班的招生名单以及民办初中学校的录取名单,将由区中招办在区教育局网站公布并由录取校通知各小学。

第三阶段国办初中校接收对口小学学生,具体时间由区招办另行通知。

各类学校招生除特长生进行相关项目的测试之外,均不得举行选拔性的书面考试。

示范性高中和部分市重点高中校初中班的定向推荐生名额由区中招办统一分配,由区教育局小教科根据各校情况协调后下达给各小学,推荐原则由小教科制定,各小学根据此原则制定实施方案。

推荐生、保送生须具备本市正式户口或蓝印户口。外来务工子女随父母在津入学,应提供户籍证明、暂住证、务工证和住房证明,可由区中招办安排到国办初中就读。

第二阶段凡是依据学生填写的志愿,已经录取的学生,不能再做学校的调整。

七、几项要求

(一)学生期末检测成绩、“六年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评价报告书”中各项成绩及各类认定证书、获奖证明材料是初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均不得涂改,涂改者按无效处理。发现弄虚作假,招生学校有权拒绝录取,区教育局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进行严肃处理。

(二)初中招生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时间紧、涉及面广、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重要工作,各中、小学都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校长要亲自主持这项工作,并设专人落实好招生的各项工作。在招生考试各项工作中,各校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招生各项工作圆满完成,确保招生工作稳妥的推进。

篇4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招生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坚持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缓解升学竞争,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县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优质发展;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二、中小学招生计划

㈠小学一年级:20*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本县户籍适龄儿童3190人,考虑到外地民工子女的入学需求,共计划招生99个班级,4060人。

㈡初中一年级:全县本县户籍的小学毕业生2846人,考虑到外地民工子女的入学需求,共计划招生69个班,3450人。

㈢高中一年级:全县初中毕业生3553人(其中本县户籍毕业生3455人),计划招生72个班,3440人。其中:普通高中36个班,1720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到外地就读中专、技校、职高的考生)36个班,1720人。使初中毕业生升学比例在96%以上,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比例达到1:1。

三、有关招生政策规定

㈠普通高中学校指令性计划招生录取的对象必须是*县户籍的考生。外县(市)户籍的本县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原则上回原籍报考,确有特殊情况需在*借考的,必须经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到县招办办理借考手续。借考考生不参加本县普通高中学校指令性计划的录取。

㈡*一中录取的考生,要求综合素质评价等第不少于2个"A"(优良),且不得有"E"(待合格);*三中、*二中录取的考生须1个"A"及以上且不得有"E"。

学业考试成绩相同考生的录取,主要参照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其参照顺序是:初中阶段被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模范人物;初中阶段获县级及以上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综合素质评价3A;综合素质评价2A1P(P为合格);标志性成果的项数。

㈢省重点普通中学只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

㈣小学、初中一年级新生原则上在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办事处(片)、学区学校就读。个别确有特殊原因要求到异地就读者,必须持户籍所在地学校出具的同意异地就读的证明,经教育局同意后到借读学校报名。

㈤外来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在基层从事工农业技术业务工作的,子女就学时与所在学区学生一视同仁。企业"绿卡"持有人,其子女入学享受*市民同等待遇,并可优先挑选学校。

㈥普通高长生录取与高中招生的政策性加分。

1、普通高长生录取(原则不超过指令性计划的5%)条件:

(1)初中阶段参加市(地)级及以上正式体育比赛获个人前六名的考生和团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

(2)初中阶段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创新项目省二等奖及以上或获*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证书的考生;

(3)初中阶段获数学、科学竞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全国中小学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省二等奖、市一等奖及以上的考生;

(4)初中阶段参加市(地)级及以上体育比赛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标准的考生。

以上各类比赛获奖必须由教育部门组织或参与组织方有效,其中(2)、(3)两条中两人及以上的获奖项目,只限第一作者(姓名)有效。

各初中学校依据上述条件,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任课教师推荐、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推荐名单。高中招生学校认真审查推荐学生的材料,并通过面试、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等形式,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综合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学校招收的特长生,体育、艺术类要占一定的比例。高中学校确定的正式录取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于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前报教育局批准并抄告县招生办公室。

2、政策性加分录取条件

(1)符合国家可以生育两胎政策,且已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农村户籍的独生女考生,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加5分投档(其中:*一中及县外学校加2分投档)。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基础上加5分投档。

①归侨华侨子女;

②少数民族考生;

③港、澳、台籍考生;

④驻武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加10分投档。

①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从事舰艇或飞行等艰苦工作的现役军人子女;

②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公安干警)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公安干警)子女。

同一考生如符合同一条中多款的,不能累计加分;同时符合多条的可累计加分,但以20分为限。

(4)县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应届毕业生升学享受优惠加分的,根据武教〔2006〕114号文件规定和金市教基〔20*〕5号文件精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总分从750分调整为630分)作如下调整:由教育(体育)局组织参加的市级以上体育比赛,初中三年内取二个最高分相加(年度内只取一个最高分),达8分以上者,升学时在文化课成绩基础上加100分;4~7分的,升学时在文化课成绩基础上加40分。(加分换算:市级比赛1~6名按7、5、4、3、2、1;省级比赛1~8名按9、7、6、5、4、3、2、1。市级以上田径比赛中,达到三级运动员标准和少年级标准的,可按5分和2分换算)。

少体校学生也可参加加分考试,考试项目为田径,成绩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的升学时在文化课成绩基础上加40分。本县范围内相应学校予以录取。

少体校毕业生加分材料由体育科负责审核,加分信息5月20

享受第(4)款的少体校考生,符合前三款条件的也不再加分。

㈦县城初中、小学招生对象户籍迁入时间截止至20*年12月31日。

㈧严禁虚假的招生信息和进行有偿招生。各校所做的招生宣传广告,必须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㈨其它有关招生工作的具体事宜,在与本计划和实施意见不相矛盾的原则下,由县招生办公室制定《*县2009年中小学招生工作实施细则》,并负责解释。

四、中小学招生工作实施意见

㈠小学招生

1、为了保障学龄儿童的身心健康,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入学年龄应严格控制在20*年12月31日前出生。各校对本学区户籍的生源情况要进行调查摸底,对外流生源要作详细登记。

2、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小学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确保本学区户籍的适龄儿童依法全部入学。个别学校由于生源严重不足,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采取隔年招生的办法。

3、壶山小学、实验小学由于规模限制,只能满足本学区户籍适龄儿童就读,今年仍不再接收学区外适龄儿童。

4、严格控制班额,全县各小学班额均不得超过45人。

㈡初中招生

1、各初中必须保证本学区户籍的小学毕业生全部依法入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本学区户籍的新生,也不得以所谓的"差生"为由收取任何费用。

2、各初中学校要按划定的学区组织招生,不得跨学区进行招生宣传。对本学区户籍的小学毕业生情况要进行调查摸底,对外流生源要作详细登记。

3、城区初中按"划片、就近、均衡"等原则招生。三角店小学、武川小学、古竹小学学区户籍的小学毕业生到武阳中学就读;明招小学、武东小学、新宅小学学区户籍的小学毕业生到实验中学就读。实验小学、壶山小学、熟溪小学以本学区户籍为依据,以毕业学校为单位,按性别和毕业考试成绩以1:1比例就近录取到两所初中学校。

4、县少体校招收新生1个班,具体招生方案由教育(体育)局另行下文。

5、严格控制班额,各校班额均不得超过50人。

㈢高中招生

我县今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实行指令性计划与择校生计划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方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行自主招生。

1、*一中招14个班,680人。指令性招518人(含5%的特长生招生计划),择校生招162人。指令性计划按以下指标全部定向到初中学校:

(1)10%的计划按各校规范办学的考核结果(考核办法由教育局另行制定);

(2)20%的计划按各校当年参加学业考试的学生数;

(3)30%的计划按各校当年学业考试成绩优秀的人群(成绩优秀指全县总分从高到低前20%的人群);

(4)30%的计划按各校当年学业考试成绩良好的人群(成绩良好指全县总分从高到低前70%的人群);

(5)10%的计划按各校当年学业考试成绩的倒数10%的人群(该部分人群占本校学生数的比例越高,分解计划时的比例就越低)。

*一中指令性计划招生录取设置最低控制分数线,最低控制分数线原则上按指令性指标数的1:1.8划定。在最低控制分数线内按分解到各初中学校的指标数,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学业考试成绩相同的考生在录取时,依照本文第三部分"有关招生政策规定"中的第二条执行。指令性计划招生中,若某校的有效生源小于分解到的指标,则多余指标收回。

原新宅初中20*年秋学期整体并入实验中学的三个教学班的学生在*一中指令性计划录取时参照定向生指标办法方案划线录取。

*户口的本县初中学校毕业的考生,20*年6月30日前学籍已在毕业学校的参加该初中学校的一中指令性计划录取;其他考生不单独计算指标,在综合素质评价等第符合条件的基础上,学业考试成绩达到全县各初中*一中指令计划录取分数线最高分的,*一中作为补缺予以录取。

2、*二中招8个班,360人,其中择校生招72人。

3、*三中招14个班,680人,其中择校生招160人。为鼓励特长教育,发挥三中现有艺术教育的资源优势,今年招美术班70人(列入指令性计划),实行单独招生。专业课由学校自行组织考试,在专业成绩上线的考生中以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综合成绩的计算:〈文化成绩+专业成绩×6.3〉÷2)。

4、*县职业技术学校招23个班,1100人。由*县职业技术学校在普通高中指令性计划招生后自行组织招生。

5、*一中指令性计划的招生录取,考生不需填报志愿。*二中、*三中的指令性计划招生均需填报志愿,录取时按志愿、综合素质评价等第和学业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一次性取足。

6、普通高中学校择校生的招生,由考生自主选择,学校自主录取。招生时严格按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

7、职业高中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有关学校和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确保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1:1,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8、高中学校班额不得超过50人。招生结束后,各校必须将录取名单报县招生办公室备案。

五、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

招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强,纪律严明,时间紧,任务重,关系社会稳定。同时,它又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县"战略和实施《义务教育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关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各项招生工作,增大招生工作的透明度,实施"阳光工程",不折不扣地完成招生任务。

㈠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有关学校必须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关心本辖区范围内学校的招生工作,帮助学校解决具体困难。各校必须由校长亲自挂帅,组建精干的工作班子,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授完法定的课程。要妥善解决好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

篇5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招生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坚持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缓解升学竞争,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县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优质发展;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二、中小学招生计划

(一)小学一年级:20*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本县户籍适龄儿童2990人,均应全部依法入学,另有外地民工子女约1000人,共计划招生97个班级。

(二)初中一年级:全县小学毕业生3750人,计划招生75个班,全部依法升入初中学习。

(三)高中一年级:全县初中毕业生3846人(其中本县户籍毕业生3774人),计划招生76个班,其中:普高36个班,1800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到外地就读中专、技校、职高的考生)40个班,1800人;使高中段学校招生人数达到3600人左右,初中毕业生升学比例在95%以上,普高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比例达到1:1。

三、有关招生政策规定

(一)普通高中学校指令性计划招生录取的对象必须是*县户籍的考生。外县(市)户籍的本县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原则上须回原籍报考,确有特殊情况需在*借考的,必须经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到县招办办理借考手续。借考考生不参加本县普通高中学校指令性计划的录取。

(二)*一中录取的考生,要求综合素质评价等第不少于2个"A"(优良),且不得有"E"(待合格);*三中、*二中录取的考生须1个"A"及以上且不得有"E"。

学业考试成绩相同考生的录取,主要参照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其参照顺序是:初中阶段被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模范人物;初中阶段获县级及以上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综合素质评价3A;综合素质评价2A1P(P为合格);标志性成果的项数。

(三)省重点普通中学只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

(四)初中、小学一年级新生原则上在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办事处(片)学校就读。个别确有特殊原因要求到异地就读者,必须持户籍所在地学校出具的同意异地就读的证明,经教育局同意后到借读学校报名。

(五)外来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在基层从事工农业技术业务工作的,子女就学时与所在学区学生一视同仁。企业"绿卡"持有人,其子女入学享受*市民同等待遇,并可优先挑选学校。

(六)普通高长生录取与高中招生的政策性加分

1、普通高长生录取(原则不超过指令性计划的5%)条件:

(1)初中阶段参加市级及以上正式体育比赛获个人前六名的考生和团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

(2)初中阶段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创新项目省二等奖及以上或获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证书的考生;

(3)初中阶段获数学、自然科学竞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全国中小学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省二等奖、市一等奖及以上的考生;

(4)初中阶段参加市级及以上体育比赛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标准的考生。

以上各类比赛获奖必须由教育部门组织或参与组织方有效,其中(2)、(3)两条中两人及以上的获奖项目,只限第一作者(姓名)有效。

2、政策性加分录取条件

(1)符合国家可以生育两胎政策,且已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农村户籍的独生女考生,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加5分投档(其中:*一中及县外学校加2分投档)。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基础上加5分投档。

①归侨华侨子女;

②少数民族考生;

③港、澳、台籍考生;

④驻武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3)根据《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军区政治部转发民政部、教育部、总政治部关于优抚对象及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的通知》(浙民优〔2004〕196号)和《关于20*年高中段招生加分政策的补充通知》(金市教基〔20*〕18号)文件精神要求,符合下列条件的,作如下规定:

①烈士子女可以直接升入职业高中就读;报考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基础上加20分投档;

②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可以直接升入职业高中就读;报考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基础上加10分投档;

③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基础上加20分投档;

④驻地部队团以上干部、荣立二等功或三等战功以上、被大军区级以上或省级(含省级)以上表彰、因公牺牲或致残(六级以上)、从事飞行或舰艇等艰苦工作、驻海岛部队的军人子女,报考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可在各科总分基础上加20分投档;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41条规定,因公致残的公安干警与因公致残的现役军人享受国家同等待遇;

同一考生如符合同一条中多款的,不能累计加分;同时符

(5)县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应届毕业生升学享受优惠加分的,根据武教〔2005〕71号文件规定和金市教基〔20*〕5号文件精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总分从750分调整为630分)作如下调整:初中三年内必须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并要有县教育(体育)局组织参加的市级以上体育竞赛经历。市级以上体育竞赛中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的或经考试体育成绩达到国家该标准的,文化课成绩加100分;经考试体育成绩达到国家少年级运动员标准的,文化课成绩加40分。本县范围内相应学校予以录取。

享受第(5)款的少体校考生,符合前四款条件的也不再加分。

(七)县城初中、小学招生对象户籍迁移的时间截止至2007年12月31日。

(八)严禁虚假的招生信息和进行有偿招生。各校所做的招生宣传广告,必须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九)其它有关招生工作的具体事宜,在与本计划和实施意见不相矛盾的原则下,由县招生办公室制定《*县20*年中小学招生工作实施细则》,并负责解释。

四、中小学招生工作实施意见

(一)小学招生

1、为了保障学龄儿童的身心健康,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入学年龄应严格控制在20*年12月31日前出生。各校对本学区户籍的生源情况要进行调查摸底,对外流生源要作详细登记。

2、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小学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确保本学区户籍的适龄儿童依法全部入学。个别学校由于生源严重不足,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采取隔年招生的办法。

3、县城新办小学一所,校园设县职业技术学校江山校区,溪里小学、郭洞小学整体撤并至该校。招生范围为溪里小学、郭洞小学原招生学区和城区部分借读生,溪里小学、郭洞小学整体撤并至该校;县城原三所小学学区范围不变,招生对象以行政区划为主,按户籍属地和就近就地为原则,由街道办事处教育办公室负责组织招收。壶山小学、实验小学今年不再招收借读生。

4、要严格控制班额,全县各小学班额均不得超过45人。

(二)初中招生

1、各初中必须保证本学区户籍的小学毕业生全部依法入学。各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本学区户籍的新生,也不得以所谓的"差生"为由收取任何费用。

2、各初中学校要按新划定的学区组织招生,不得跨学区进行招生宣传。对本学区户籍的小学毕业生情况要进行调查摸底,对外流生源要作详细登记。

3、新宅初中20*年秋学期停招新生,整体撤并入实验中学。

4、城区初中实行"郊区划片,城区分档"的办法招生。郊区三角店小学、溪里小学、古竹小学学区户籍的小学毕业生到武阳中学;明招小学、武东小学、新宅小学学区户籍的小学毕业生到实验中学。城区三所小学以毕业学校为单位,以本学区户籍为依据,按性别和毕业考试成绩以1:1比例录取到两所初中学校。

5、县少体校招收新生1个班,具体招生方案由教育(体育)局另行下文。

6、各初中要严格控制班额,每班不得超过50人。

(三)高中招生

我县今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实行指令性计划与择校生计划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方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行自主招生。

1、*一中招14个班,700人。指令性招530人(含5%的特长生招生计划),择校生招170人。指令性计划按以下指标全部定向到初中学校:

(1)10%的计划按各校规范办学的考核结果(考核办法由教育局另行制定);

(2)20%的计划按各校当年参加学业考试的学生数;

(3)30%的计划按各校当年学业考试成绩优秀的人群(成绩优秀指全县总分从高到低前20%的人群);

(4)30%的计划按各校当年学业考试成绩良好的人群(成绩良好指全县总分从高到低前70%的人群);

(5)10%的计划按各校当年学业考试成绩的倒数10%的人群(该部分人群占本校学生数的比例越高,分解计划时的比例就越低)。

*一中指令性计划招生录取设置最低控制分数线,最低控制分数线原则上按指令性指标数的1:1.8划定。在最低控制分数线内按分解到各初中学校的指标数,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学业考试成绩相同的考生在录取时,依照本文第三部分"有关招生政策规定"中的第二条执行。指令性计划招生中,若某校的有效生源小于分解到的指标,则多余指标收回。

*籍从外地回来报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不单独计算指标,在综合素质评价等第符合条件的基础上,学业考试成绩不低于实验中学和武阳中学录取分数线平均分的,*一中作为补缺予以录取。

2、*二中招8个班,400人,其中择校生招80人。

3、*三中招14个班,700人,其中择校生招168人。为鼓励特长教育,发挥三中现有艺术教育的资源优势,今年招美术班70人(列入指令性计划),实行单独招生。专业课由学校自行组织考试,在专业成绩上线的考生中以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综合成绩的计算:〈文化成绩+专业成绩×6.3〉÷2)。

4、*县职业技术学校招30个班,1390人。*县职工学校和县继续教育中心的学前教育专业并入县职业技术学校。

5、*一中5%的指令性计划可用于招收符合条件的特长生。其招生方案由学校按有关政策规定自行制定,经教育局审批后向社会公布。录取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于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前报教育局批准并抄告县招生办公室。

6、*一中指令性计划的招生录取,考生不需填报志愿。*二中、*三中的指令性计划招生均需填报志愿,录取时按志愿、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第一次性取足。

7、普通高中学校择校生的招生,由考生自主选择,学校自主录取。招生时严格按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

8、职业高中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有关学校和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确保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1:1,进一步巩固"创强"成果,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9、高中学校班额不得超过50人。招生结束后,各校必须将录取名单报县招办备案。

五、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

招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强,纪律严明,时间紧,任务重,关系社会稳定。同时,它又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县"战略和实施《义务教育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关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各项招生工作,增大招生工作的透明度,实施"阳光工程",不折不扣地完成招生任务。

(一)各乡镇、街道、有关学校必须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关心本辖区范围内学校的招生工作,帮助学校解决具体困难。各校必须由校长亲自挂帅,组建精干的工作班子,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授完法定的课程。要妥善解决好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

篇6

日前,经反复酝酿、公开征求意见,湛江市教育局印发了《湛江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就我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的背景,以及考试招生政策主要变化进一步解读。

一、方案出台背景

2006年以来,省教育厅、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广东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粤教基〔2006〕137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教基〔2008〕6号)等文件,要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工作。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把深化考试招生改革上升为国家意志,明确提出“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目标,明确要“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再次拉开了全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序幕。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粤府〔2015〕20号),明确要求“探索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为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国家、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市按照“坚持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我市中学办学水平和质量整体提高;坚持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选拔人才,发挥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促进高中阶段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坚持有利于普通高中学校的生源平衡,引导全市普通高中学校良性竞争,促进湛江高考三年行动计划的全面落实”的原则,推进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制定了《湛江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二、主要政策变化

变化一:允许包括初中阶段中途转学考生在内的户籍和学籍不在同一个县(市、区)的考生,自主选择在户籍所在地报考或选择在学籍所在地报考。

允许户籍和学籍不在同一个县(市、区)的考生自主选择在学籍所在地报考或回户籍所在地报考,并对应参加报考所在地的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放宽了对初中阶段中途转学考生选择报考地的限制。但提醒户籍和学籍不在同一个县(市、区)的考生须慎重选择报考所在地,一是因为报考地选定后,意味着考生只能填报面向报考所在地招生的高中阶段学校志愿,即面向全市招生的学校和面向本区域招生的学校。目前,各县(市、区)公办普通高中面向学校所在区域招生,面向全市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只有市直属普通高中学校和县(市、区)民办普通高中学校。二是《方案》规定,初中阶段中途转学的学生、往届生和在县外、市外初中学校毕业回户籍地参加中考和录取的考生不能参加指标生分配录取。

变化二:考试科目分值设置改革分两步实施:2015年体育成绩提高到70分,其他科目保持不变,总分提高到930分;从2016年起,重新调整各考试科目分值,总分930分。

为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1年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关于“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成绩计入我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总分,按占中招文化课成绩总分(文化课考试的原始分)8%计算,与文化课成绩合计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总分”的要求,从2015年起将体育分值提高到70分,其他科目分值不变,总分930分。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粤教体函〔2013〕44号)规定,2015年我省中考体育考试由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组成。其一,必考科目有200米跑、长跑【800米(女)和1000米(男)】、100米游泳(不限泳姿,不间)三项,由各地级市从中选择一个科目作为必考科目;其二,选考科目由各地级市根据自身实际在《广东省中考体育项目规则及评分标准》规定的15个项目中选定。去年上半年,我市传达了这一方向要求,但当时并未确定选择哪一科目。随后,市教育局经征求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属学校的意见,综合考虑考试准备、考试组织、考试时间、考试安全等因素,决定从省规定的必考科目中选定200米跑,在选考科目中选定投掷实心球共两科作为2015年我市中考体育考试科目。我市必考科目之所以没有选择长跑【800米(女)和1000米(男)】、100米游泳科目,主要考虑长跑、游泳考试安全风险更大、考试时间更长等因素。

为适应新一轮高考招生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2016年起,各考试科目的分值调整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各120分,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各100分,生物、地理各50分(卷面分值各100分,分别以50%计入总分),体育70分,总分930分。

变化三:“指标到校”的实施范围从县(市、区)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一级普通高中扩大到市直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一级普通高中。

为落实国家和省实行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一级普通高中优质学位分配机制(简称“指标到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我市从2012年开始在各县(市、区)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一级普通高中试行“指标到校”,指标生分配的比例2012年为30%、2013年为40%、2014年为50%,并在此后市每年的招生文件中提前告知从2015年开始市直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一级普通高中实行“指标到校”政策。“指标到校”的政策导向,是要引导学生就近入学,避免盲目择校,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

2015年,我市实行的“指标到校”政策继续按50%的比例分配,实施的范围从县(市、区) 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一级普通高中扩大到市直5所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包括湛江第一中学、湛江市第二中学两所示范性普通高中,以及岭南师院附属中学、湛江市实验中学、湛江农垦实验中学3所省一级中学。其中:湛江第一中学、湛江市第二中学的指标生面向全市初中学校分配,岭南师院附属中学的指标生面向除霞山区之外的县(市、区)初中学校分配,湛江市实验中学的指标生面向雷州市初中学校分配,湛江农垦实验中学的指标生面向农垦系统初中学校分配。至此,全市4所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和17所省一级普通高中全部实行指标生分配。

参加指标生分配的考生要满足如下条件:①参加当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②符合省一级普通高中直升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考条件;③连续三年在报名所在初中学校就读,具有就读学校三年完整学籍;④填报指标生普通高中学校志愿。初中阶段中途转学的学生、往届生和在县外、市外初中学校毕业回户籍地参加中考和录取的考生不能参加指标生分配录取。

变化四:市教育局统一制定特长生术科考试工作意见,完善特长生考试办法和录取程序。

市教育局统一制定特长生术科考试工作意见,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统一组织特长生术科考试。特长生招生计划占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比例,省一级中学体育特长生不超过3%、艺术特长生不超过2%,面上中学的特长生招生计划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办学条件等由主管教育部门审定,体育艺术特色学校的招生计划根据学校办学实际报主管教育部门审定;传统项目学校特长生招生计划要优先安排满足传统项目;招生学校的体育、艺术特长生按专业招生计划与全市招生计划一并向社会公布。对不同类型的特长生实行不同的文化分数要求:一般的体育和艺术特长生,文化分数线要求达到招生学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0%以上,对达到招生学校最低文化分数要求的考生,按其术科成绩和志愿顺序划线录取;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竞技型特长生不参与划线,由招生学校和县(市、区)教育局对考生的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后报市教育局终审。特长生录取结果在招生学校和毕业学校进行公示。

报考体育、艺术特长生的考生,除参加全市统一的文化课考试和体育考试外,还须参加县(市、区)教育局或市直属中学组织的体育、艺术术科考试。特别提醒考生,每位考生在同一批次限报两所普通高中学校特长生,每所学校限报一个专业小项;如果考生违反规定报名参加同一批次超过两所学校特长生考试,或参加同一所学校多个专业小项特长生考试的,均视为无效。报考特长生的考生,需同时填报普通生志愿和特长生志愿。

今后根据中考工作发展态势,将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

变化五:根据国家和省的政策规定,从2015年起取消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收择校生。

2012年,国家教育部等部门发文,要求逐步降低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的比例,并在3年内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我市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2012年将择校生比例降为20%,2013年降为15%,2014年降为10%。根据《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做好2015年全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15〕15号)“从2015年起全省统一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的要求,从2015年起,我市停止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

变化六:调整部分普通高中志愿批次和每批次志愿数,平衡普通高中学校生源。

全市共设两个志愿批次。在第一批录取的学校为省一级及以上普通高中学校和新创办高起点的普通高中学校,志愿数从原来的8个(5个普通生志愿,3个择生志愿)减少为3个;第二批录取的学校为市一级及以下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技工学校),其中普通高中志愿数5个(保留原来3个普通生志愿,并将原来的2个择校生志愿调整为普通生志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志愿数保留8个不变。取消第一批和第二批择校生志愿。

为培植普通高中新的增长点,允许新创办、起点高的普通高中学校从创办招生起四年内列入第一批录取。但如果超过四年未能评为省一级学校,则调整到下一批次录取。

调整普通高中志愿数的目的是为了平衡普通高中学校的生源。第一批普通高中学校志愿从原来的8个减少为3个后,考生选择第一批普通高中学校的机会相应减少。为了提高志愿有效性,建议考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一冲二稳三保底”的原则,慎重填报第一批学校志愿。

变化七:规范提前考试招生管理,严禁任何学校未经批准以承诺、与学生签订协议、自行组织考试、预发录取通知书等方式违规提前招生。

湛江一中、湛江市二中2015年在全市提前各招收一个实验班52人。实验班招生原则上不组织考试,由两校自主采取面试和测试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公平公正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拟录考生须参加当年中考且成绩达到两校在各县(市、区) 统一招生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方能正式录取。提前录取的考生占两校在各县(市、区)的普通生招生名额。严禁任何学校未经批准以承诺、与学生签订协议、自行组织考试、预发录取通知书等方式提前违规招生。

变化八:对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实行全市统一补录,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今年,对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实行全市统一补录。补录工作安排在第一、二批普通高中录取结束后进行,具体时间另行公布。未被任何学校录取的考生,可再次填报补录学校志愿参加补录。市根据学校补录计划、考生成绩和志愿顺序划线录取。提醒考生注意,已按志愿被录取的考生未在规定的报到时间内到校报到视为放弃录取资格,不能参加补录,也不能办理普通高中学籍;对未经市、县(市、区)统一录取,学校自行招收的学生,不予办理学籍和发放毕业证书,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违规学校和学生自行承担,并追究校长责任。

变化九:根据国家有关要求清理照顾加分政策,取消体育、艺术加分项目,促进招生机会公平。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关于“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的精神,我市2015年继续保留有关政策规定的现役军人子女、烈士军人子女、因公牺牲、残疾和病故军人子女、烈士人民警察子女、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及父母双方均属本市农业户口的农村独生子女、纯二女结扎户女孩的照顾加分和优待项目;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项目,促进招生机会公平。

变化十:全面推进初中学生综合评价,逐步改变普通高中单一的招生办法。

篇7

一、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段招生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评价方法多元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缓解升学竞争,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优质发展。

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1.年,我县继续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考试)制度。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2.学业考试的对象为年读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和参加年高中段学校招生的其他同等学力考生。

3.学业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体育。各科分值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含听力测试20分)、科学160分、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80分、体育30分(详见《县年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实施细则》)。其中语文、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卷中地方课程内容各占5分。学业考试各科满分总分值为630分。

4.学业考试时间安排

6月11日上午:语文9:00—11:00

下午:数学13:30—15:30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16:10—17:30

6月12日上午:科学9:00—11:00

下午:英语13:30—15:10

5.学业考试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命题,市招生办统一组织网上阅卷并成绩,县招生办统一组织考试。

6.学业考试(文化科目)形式:

(1)语文、英语、科学实行闭卷考试,英语考试加试听力。

(2)数学、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

(3)各科考试均不得使用计算器。

7.初中毕业生的毕业资格,由学校根据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并结合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进行认定。学业考试成绩不及格学生的比例应当控制在5%以内,学业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由所在初中学校自行命题并组织补考。

8.凡持有残疾证的听力残疾学生,经本人申请,县教育局认定,可以免外语听力测试,听力残疾学生免外语听力测试考生的外语成绩按以下公式计算:

听力残疾学生外语科考试成绩=该考生外语笔试部分得分×(1+规定的听力部分满分值/规定的笔试部分满分值)

三、综合素质评价

1.综合素质评价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潜能、奖惩情况等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高中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2.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分组成。

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并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出建议。综合评语应当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初三班主任撰写,学校领导审核确定。

综合素质评价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即: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审美与表现等四个模块。

测评等第分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合格与待合格)。各项目的A、P、E三等由初中毕业生所在学校评定,A等由县教育局按规定程序审定,以确保其公正性和权威性。

3.在外借读回原籍报考的考生综合素质测评等第由借读学校负责提供,并将审定后的评价结果给考生报考学校;往届初中毕业生在原毕业学校参加综合素质评定。综合素质评价办法详见《县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综合素质等级认定的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同时也是高中招生录取的条件。

四、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报名

1.符合下列条件者准予报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3)报考普通高中年龄一般在16周岁半以下(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以后出生),本县户籍;报考职业高中、民办高中、中专(包括“3+2”)、中技的户籍、年龄不限;外地民工子女可凭《暂住证》在就读学校报名;

(4)身体健康。

2.下列对象不得报名

(1)高中段学校的在校生;

(2)初中段学校的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因触犯刑律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者。

3.中等艺术学校和体育运动学校的招生对象仍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4.报名时间:按市统一时间。

5.报名地点和办法:符合报考条件的应届(含在外地借读的籍考生)、往届初中毕业生持户口簿(或户籍证明)、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力证明)在户籍所在乡镇、街道初中报名点报名(应届生学区划在哪个初中就读的,就在那个初中报名),报名点应对考生进行报考资格审查。不按规定报名点报名的考生,取消其指令性招生计划录取的资格。

报名时考生须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符合政策性加分条件的考生还须交验原始证件,并交复印件。

6.凡年初中应届毕业生和参加年高中段各类学校录取的往届生及社会考生均应参加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报名。

五、填报志愿

1.全县高中段学校招生实行考生自主填报志愿。

第一批志愿为中学(定向计划)。

第二批志愿为二中、三中、中山中学,考生可填报其中一至三个学校志愿。

第三批志愿为“3+2”学校、普通中专。

志愿一经上报输入计算机(一式三份封存)任何人不得更改。

2.县职技校、景濂中学、建华中学、仙华职校招生由学校自主组织报名、录取。

3.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13日,逾期不再补报。填报志愿地点在各中考报名点。

六、综合素质测评等第汇总和学业成绩报告

各初中经最后审定的综合素质等第结果,于年4月29日前上报县招生办公室。学业考试成绩由招生办发放到各初中,由学校通知考生,考试成绩不公布。考生对成绩有怀疑者按招生办规定时间上报核查。

七、招生录取形式

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体差异,积极探索优质高中定向录取、优秀初中毕业生保送录取、特长招生等多元化的高中段学校招生方法,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录取形式为:

1.综合录取

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综合素质等第认定的结果进行录取。

2.保送录取

根据《市年高中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金市高招委[]2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年中学继续实行自主招收“保送生”招生办法,招收200名经初中学校选拔推荐的优秀初中毕业生。保送录取在学业考试前完成;已被中学录取的保送生不再参加学业考试,其人数为学业考试成绩优秀人数,成绩以全县学业考试前200名的平均分计入各校。保送录取办法由中学具体实施。

3.特长录取

发明创造、科学研究、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可推荐录取进入高中段学校学习。

推荐录取的条件为:

(1)初中阶段参加市(地)级及以上正式体育比赛获个人前六名的考生或团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含市布局在本县的重点项目);初中阶段参加市(地)级及其以上体育比赛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标准的考生;

(2)初中阶段参加市(地)级及以上正式艺术比赛获个人前三名(或一等奖)的考生或取得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证书的考生;

(3)初中阶段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创新项目省二等奖及以上的考生;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全国中小学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省二等奖、市一等奖及以上的考生;

以上各类比赛获奖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参与组织方有效,其中(3)条中两人及以上的获奖项目,只限第一作者(姓名)有效。

特长录取计划中学、二中、三中、中山中学各限招5名;符合特长录取入学条件的初中应届毕业生,填报特长生推荐入学申请表,经所在学校审核、公示,于4月29日前报招生办,招生办在5月11日前,将经审核符合推荐入学条件考生的《特长生推荐入学申请表》按考生志愿给相关高中,由高中招生学校择优录取。预录取名单要在特长生毕业学校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五天,经公示无异议后报招生办审批。特长生录取的实施办法由各高中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制定,报教育局审批。

4.定向录取

为推进素质教育,有利因材施教,适当照顾教育基础较薄弱的地区,中学继续实行定向招生,定向招生计划341人。定向招生人数根据各初中本县户籍的应届学业考试报考人数、应届学业考试成绩优秀人数、应届学业考试成绩良好人数、应届学业考试成绩合格人数按1:3:3.5:2.5的比例分配给学校。应届考生的20%为优秀,应届考生的70%为良好,应届考生的90%为合格。借读生回户籍所在地初中报名并参加浦中定向录取。

5.烈士子女可按照其志愿安排入学。

八、政策性优惠加分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基础上加2至4分投档。

(1)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双农独女户”家庭的考生加4分投档;

(2)已施行绝育措施的“双农二女户”家庭的考生加2分投档。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基础上加5分投档。

(1)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

(2)少数民族考生;

(3)港、澳、台籍考生;

(4)驻浦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基础上加10分投档。

(1)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从事舰艇或飞行等艰苦工作的现役军人子女;

(2)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公安干警)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公安干警)子女(可以直接升入职业高中就读)。

同一考生如符合同一条中多款的,不能累计加分;同时符合多条的可累计加分,但以19分为限。

符合政策性加分条件的考生,须凭原始证件,经所在初中学校审核、公示后,由初中学校于5月20日前报教育局,由教育局统一审核,并报招生办,不按时上报的按自动放弃处理。

九、高中录取

1.录取原则

(1)必须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志愿、适者录取的原则;

(2)普通高中、综合高中在统一划定的综合素质评价最低要求和学业考试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录取。

(3)中学只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

(4)普通高中、综合高中的招生计划不得突破。招收择校生必须严格按省、市有关文件执行。

(5)不得对同一考生进行重复录取(包括择校生)。

2.录取操作规程

(1)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前置运用

①要求升入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指令性计划的考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等第应达到2A及以上且不得有E。

②要求升入其他各重点普通高中、重点综合高中指令性计划的考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等第应达到1A及以上且不得有E。

③要求升入省级及省级以上重点职业高中的考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等第应达到3P及以上。

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达到上述规定要求的,根据考生志愿按学业成绩择优录取。

(2)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后置运用

学业成绩相同考生的录取顺序为:初中阶段被县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模范人物;初中阶段获县级及以上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3)投档比例

根据县教育局确定的分数线和下达的招生计划及考生填报的志愿,按1∶1的比例给招生学校投档。

(4)投档原则

第一志愿生源充足,且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高的学校先投档录取。第一志愿生源不足,且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低的学校后投档录取。

(5)投档级差

第一志愿落选的考生,其分数高出第二志愿学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15分的,第二志愿学校给予投档。第二志愿落选的考生,其分数高出第三志愿学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30分的,第三志愿学校给予投档。出现考生第二志愿减15分投档成绩与考生第一志愿成绩相同时按实际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以此类推。

(6)平行分处理

在录取过程中,如遇到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后置运用后学业成绩仍相同但按计划又不能全部录取的情况,根据下列顺序录取。

①按语、数、英总分择优录取。

②语、数、英总分亦相同,按语文成绩择优录取;语文成绩亦相同按数学,数学亦相同按英语,英语亦相同按科学,科学亦相同按社会·政治择优录取。

3.录取批次、时间

第一批录取中学的定向生、择校生新生;

6月20日左右,中学定向生录取,

6月22日左右,中学择校生报名、录取。

第二批录取二中、三中、中山中学指令性计划新生,录取时间为6月24日左右。

第三批录取二中、三中、中山中学的择校生:

6月25日左右,二中、三中择校生报名、录取;

6月26日左右,中山中学择校生报名、录取。

4.录取工作的其他规定

(1)普通高中、综合高中指令性招生计划各批次录取的分数线由县招生办公室提出,县教育局确定,向社会公布。普通高中、综合高中择校生招生办法由各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制定方案,报县教育局批准,县招生委员会备案,向社会公布。

(2)普通中专、“3+2”学校录取分数线、录取时间由市招生办确定。

(3)外地引进人才子女与本县考生同批次录取,外地其他考生参加第二批、第三批高中录取。

(4)被高中学校录取的新生,必须按录取通知书的规定按时办理报到、注册、缴费手续,逾期不办且无正当理由的视为自动放弃。

(5)为防止择校生录取中将其他学校已录取的考生重复录取,考生凭中考准考证原件缴纳择校费(准考证暂存录取学校)。

十、严肃纪律、规范操作、阳光招生。

1.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和监督制度,杜绝腐败现象发生。

2.任何高中学校不得超计划招生,招收择校生必须严格按省、市“三限”文件规定执行。

篇8

一、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要体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性质与要求,要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巩固已取得的教育改革成果和开创新的局面,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

二、报名

(一)报名条件

具有*市正式户口(户籍在2006年12月31日前转入本地)或长期居住在我市的外地户口的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借读生均可报名。

各类中等学校在读生、初中重读生、触犯法律而被追诉或正在服刑者不能报考。

(二)报名办法

1、具备报名条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在户口所在地的初中学校集体报名。

2、本人买*镇或小寺户口现仍就读于原初中学校的考生,由现就读学校受理报名(需交验相关证件,以34中考生报名)。

3、往届生在户口所在地的初中学校办理报名。

4、现已划进*城区的海洋、小寺、暖水、徐岭、河东、干沟等六个村的考生在现就读学校办理报名手续。

5、凡是我市户口的考生在外市地借读,手续齐全,回户口所在地的初中学校报名(须交验相关证件,以34中考生报名)。

6、经批准报考的借读生在现就读学校报名。

7、*市农村户口的考生,因为父母在城区工作或买房在城区居住且在城区初中就读的,可在现就读学校报名(需交验相关证件,以34中考生报名)。

8、*市农村户口的考生,不是因为父母在城区工作或买房家庭搬迁且在城区初中就读的,升学时回原籍报考,但石城岛、王家岛户口的考生在镇内就读者,在现就读学校以34中考生报名。

9、经教育局统一分配在农村学校工作,户口留在镇内的大中专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其子女随父母在农村中学就读且户口仍在镇内的,可在现就读学校报名,也可以报在34中。

10、符合“宏志班”报考条件的考生由原就读学校受理报名。

11、同乡镇校部与分校之间出现学生转入转出时,在初三下学期开学前转入的,在现就读学校报名,在初三下学期开学后转入的,回原转出学校报名。

12、采取摄像报名的办法,由招生办组织各初中学校采集包括考生肖像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资料。

(三)报名日期:3月26日至4月11日。

三、毕业升学考试

(一)命题原则

1、以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为依据,试题难易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学校对录取新生的要求。试题的难易程度:低、中、高三档题目难度比为:7:2:1。

2、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并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尽可能地以学生学习经历做为问题的背景,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的积累,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3、要减少机械记忆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思维过程,减少客观题的数量,增加主观题目。不出偏题、怪题,不出人为编造的计算、证明过于繁琐的题目,不出似是而非的题目。

4、原则上不单独考查基础知识,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考察。引导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最基本的学习能力。

(二)考试的科目、时间与组织

1、考试科目:初二的地理、生物学科和初三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体育学科为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2、考试的组织: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体育、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外语听力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实施。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英语学科实行标准化分卷考试,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学科考试开卷、限时、独立完成。

体育、外语听力安排两次考试,对第一次考试成绩不满意者,可参加第二次考试,考试成绩以最好的一次为准。

地理、生物学科学业考试成绩取2007年初二结业时全市统一组织考试时取得的成绩。

3、考试时间:

4、成绩设定:语文、数学、外语学科考试成绩满分各150分;物理、化学学科考试成绩满分各100分,体育成绩满分30分,升学总分为680分。

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学科考试成绩满分各为100分,外语听力考试成绩满分为50分。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和外语听力考试成绩转换成A、B、C三个等级。等级的划分采取标准参照与常模参照相结合的办法。体育成绩按照本意见所附的《*市2008年初中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见附件2)确定。

(三)加试、面试及考查

1、报考普师专科班的考生需参加面试及音美术科加试,成绩均以等级形式呈现,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不合格者不得报考普师专科班志愿。加试、面试工作由招生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并处理遗留问题。

2、应届毕业生和报考普通高中的往届毕业生均参加外语听力测试。外语听力测试单独命题,提前进行。

外语听力测试进行2次。如果考生对自己的第一次测试成绩不满意,可自愿报名参加第二次测试,取两次测试成绩的最高等级参与重点高中和一般高中录取。

3、报考重点高中考生要加试物理、化学实验动手操作、外语的口语,成绩均以等级形式呈现,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4、加试科目不合格的,均给一次补考机会。

5、体育、艺术类特长生的加试事宜按照本意见所附的《2008年*市普通高中招收体育、艺术类特长生的规定》(见附件3)办理。

6、音乐、美术及综合实践活动为毕业考查科目,由各学校根据市统一下发的考核标准在校内组织进行,于5月末前完成。

7、报考大连市第十五中学美术班、第二中学美术班的术科加试工作由招生学校组织实施,遗留问题由招生学校负责处理。

8、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学校的加试、面试工作由招生学校负责组织实施,遗留问题由招生学校负责处理。

各招生学校加试、面试结果于6月10日前通知考生本人,同时报市招生办

(四)评卷、登分

1、评卷工作在大连市招生办统一领导下,由*市招生办组织实施。在评卷中严格按《大连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评卷工作细则》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组织进行。升学试卷和毕业试卷均由*市招生办选聘人员统一评阅。各学科评分标准由大连市统一制定,未经批准,任何部门和个人均无权改动。为了增加评卷工作透明度,今年仍允许考生查分。查分只查核分、漏批。牵涉到执行标准宽严等问题一律不查。经查实有问题的试卷,必须经过中招领导小组认定方可更正,任何个人都无权私自改动。

四、招生录取

(一)填报志愿

填报志愿工作于考试前进行。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志向、爱好,依据录取顺序填报普师专科班、普通高中(包括重点高中、一般高中、民办高中、综合高中,下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2”,下同)、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志愿。

1、志愿的设置

(1)、普师专科班设1个志愿,不设“服从”志愿。

(2)、普通高中志愿设置为:

A:重点高中指标生、择校生各设1个志愿。

B:*二高中、六高中统招生各设2个志愿,择校生各设1个志愿;*三高中、*四高中、*五高中统招生、择校生各设1个志愿。

C:民办高中和综合高中各设1个志愿,不设“服从”志愿。

普通高中均不设“服从”志愿。

(3)、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各设2个有序学校志愿,每个学校设2个有序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

(4)、技工学校单设志愿卡。

(5)、*市户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以填报重点高中开设的“宏志班”志愿:

A、有最低生活保障证的城镇家庭的子女。

B、有社会救济证的农村家庭的子女。

拟填报“宏志班”志愿的考生经申请并向所在学校递交相关证明材料,由所在学校上报教育局普教科,经审核认为符合报考“宏志班”条件的考生(普教科需将符合报考“宏志班”条件的考生名单转交招生办),方可填报“宏志班”志愿。

2、填报志愿的具体规定

(1)、考生可同时填报普师专科班、普通高中(含民办高中和综合高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学校志愿。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志愿不得兼报。

(2)、报考普通高中的考生可以填报*重点高中、*二高中全市统招、*六高中全市统招、学区内一般高中、民办高中及综合高中志愿。二高中全市统招与六高中全市统招志愿不得兼报,且二高中、六高中学区内的考生不得报二高中、六高中的全市统招志愿。民办高中和综合高中志愿不得兼报。

(3)、经批准报考的借读生不允许填报普师专科班和公办普通高中公费志愿。

(4)、往届生不允许填报重点高中、普师专科班、二高中统招、六高中统招志愿。

(5)、初三休学生和初中阶段留级的考生不允许填报重点高中公费和普师专科班志愿。

(6)、*市农村户口的考生,因为父母在城区工作或买房在城区居住且在城区初中就读的,可在现就读学校报名,填报志愿时这部分考生按34中考生的规定填报。

(7)、*市农村(不含石城、王家两岛)户口的考生,不是因为父母在城区工作或家庭搬迁且到城区初中就读的,升学时回原籍报考。限报重点高中公费、二高中全市统招、六高中全市统招志愿。

(8)、同乡镇校部与分校转入转出考生未按报名办法11条之规定报考者,限报重点高中公费志愿。

(9)、*第二高中学区内志愿只允许*一中、四中、九中(原29中考生)、十二中、二十七中、三十四中、三十五中考生填报;*第三高中学区内志愿只允许*六中、七中、九中(非29中考生)、十中考生填报;*第四高中学区内志愿只允许*五中、八中、九中(部分)、二十一中、二十二中、二十三中、二十五中、二十六中考生填报;*第五高中学区内志愿只允许*二中、三中、十一中、十五中考生填报;*第六高中学区内志愿只允许*十六中、十九中、二十八中、三十中、三十一中考生填报。

(10)、石城中学(36中)、王家中学(37中)考生普通高中公费志愿只允许填报重点高中,择校志愿既可以填报重点高中也可以填报其他一般高中(一般高中只限一所),其中不符合报考重点高中公费志愿条件者(往届生、初三休学生、初中阶段留级生),其一般高中公费可以填报二高中。

(11)、所在地在大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志愿与所在地不在大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志愿不可兼报。。

(12)、外市地的师范类学校志愿填报在第三批录取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栏内(分层次填报)。

考生志愿必须由考生本人填写,并同时填涂志愿卡。涂改的志愿无效。

(二)体检

市招生办不统一组织高、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和师范学校招生的体检工作。拟报考师范类、医药类、食品加工类、烹饪、化验检验类的考生,须在填报志愿前到*市人民医院体检,体检、化验单由考生本人保管,录取后,交给学校。报考其他学校(专业)的考生是否需要体检,由报考学校自行决定。

(三)录取

普师专科班、普通高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录取工作由市招生办统一组织进行。总的录取原则是:在综合考生各项加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享有加分政策情况的基础上,按照考生的志愿顺序和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录取分三个批次

1、第一批次:普师专科班录取(不含外市地学校)

在面试及考查合格的考生中,按照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2、第二批次:普通高中录取(分三段进行)

第一段:重点高中、二高中全市统招、六高中全市统招生录取。

(1)、按志愿录取重点高中指标生、特长生、“宏志班”、二高中全市统招生、六高中全市统招生。

(2)、按志愿录取重点高中择校生(含特长生)。

第二段:一般高中录取

(1)、按志愿录取学区内公费统招生、特长生。

(2)、按志愿录取择校生(含特长生)。

第三段:民办高中和综合高中录取

录取有*育才高中志愿的考生。

民办高中和综合高中自主招生必须在市招生办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比例自主实行预招生,经市招生办审核批准后,方可正式录取。

普通高中录取有关规定:

(1)、特长生录取:

A、普通高中按计划招收体育特长生。对特长测评并认定合格的考生,根据考生志愿和成绩,在其所报学校公费录取分数线下最多可降30分按公费生录取;在择校录取分数线下最多可降100分按择校生录取(详见附件3)。

B、普通高中按计划招收美术、音乐特长生。对特长测评并认定合格的考生,按其所报学校的公费生、择校生的录取分数线正常录取,录取不满时,对未达到择校录取分数线的最多可降50分按择校生择优录取(详见附件3)。

(2)、重点高中的公费计划(体育特长生、美术特长生、音乐特长生、宏志班及两岛公费计划除外)和二高中全市统招、六高中全市统招计划,今年将一次性分解到校(其中重点高中公费计划分解到分校)。其分配办法是以各初中升学加毕业的实际学生数为基数来分配。即:重点高中需分解计划总数和二高中全市统招、六高中全市统招计划总数分别除以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的总数(毕业加升学)再乘以该初中的升学加毕业的实际数。分配指标时,城区初中重点高中公费分解比例略高于农村初中。录取时重点高中公费、二高中全市统招、六高中全市统招计划均设置全市最低控制分数线。未达到重点高中公费最低控制分数线的指标,先在本乡镇内校部和分校间平衡,平衡后仍低于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将吊销,吊销的指标用于奖励农村初中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优秀的学校,不再实行全市统招。未达到二高中、六高中统招最低控制分数线的指标吊销,吊销的指标用于全市统招。

(3)公办高中未完成招生计划时需要补录。补录时仍按考生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但是在首次录取中已被录取的考生(包括录取在民办高中)不得参与补充录取。

(4)、如果考生报了本学区一般高中公费、择校生志愿,且未被录取,可以到其他一般高中就读择校生。否则不允许跨学区就读(跨学区就读的考生招生办将不上报学籍)。

(5)、大连市第15中学、第2中学美术班面向全市城乡招生,录取与一般高中同段进行,且按择校生录取。

(6)、重点高中录取时,考生外语听力测试、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外语口语、物理、化学实验操作为A等或“合格”的正常录取;其中有一科为B等或“不合格”(含未参加加试的)的,其考试总分需高于A等考生最低分数线5分参与录取;其中有一科为C等的,其考试总分需高于A等考生最低分数线10分参与录取。报考一般高中,外语听力测试、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成绩达到A等或B等的正常录取,其中有一科为C等的其考试总分需高于B等考生最低分数线5分参与录取。如有多科不合格或达不到规定等级,按上述标准累计计算。录取时如遇到分数完全相同无法区分情况时,按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区分(综合素质评价按《大连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实施)。

(7)、“宏志班”的录取工作,由*市招生办根据《关于2006年做好宏志班招生工作的通知》(大教[2006]51号)精神,结合考生志愿,按照招生计划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以一般高中公费生平均录取分数为最低控制分数线)。

第三批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录取(分三段)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仍由市招生办根据招生计划,用计算机统一划线并组织录取。

第一段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录取

第二段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录取

第三段为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录取

录取时,在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参照考生志愿,德智体全面考核,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加试专业的录取由招生学校自主确定录取原则及办法,并负责处理遗留问题。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将通过统一填报志愿录取和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办法,自主招生部分由学校直接参与生源组织工作,并负责处理遗留问题。拟录名单报市招生办,经审核后办理录取手续。

(四)加分、优先及降分录取的有关规定

1、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学校录取

(1)、可在同一分数段内优先录取在初中阶段获得省级以上计算机竞赛优胜者的应届考生、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2)、在初中阶段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和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的应届考生,可在所报学校调档线下降5分提供档案,由招生学校审查择优录取。

(3)、可在所报学校调档线下降低10分提供属于烈士子女、干部(期间)子女、归侨学生、华侨子女、归侨子女、港澳台胞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的档案,由招生办审查择优录取。

2、普通高中录取

(1)、应届考生在初中阶段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和市级以上“优秀学生干部”的,在公费生录取时总成绩增加5分。

(2)、归侨学生、华侨子女、归侨子女、港澳同胞子女、烈士子女和干部(期间)子女,在公费生录取时总成绩增加10分。

(3)、根据志愿,达到一般高中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台湾省籍同胞子女可按公费生录取到重点高中就读;达到能够随班就读分数的可按公费生录取到一般高中就读。

(4)、应届考生在初中阶段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的,在录取公费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5)、录取重点高中择校生时,户口在大连的现役军人(含武警部队)子女,按照所报学校分数线降低10分参与录取。

(6)、符合多项加分政策的考生只可享受一种,不可兼得

五、工作要求

1、严格执行“三限”政策

按照省政府要求,公办普通高中公费生招生比例为70.03%,择校生招生比例为29。97%,每班学生不得超过56人。招生办将按照各校招生计划,根据考生志愿划定录取分数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额满为止。收费标准必须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执行。

2、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

重点高中、一般高中的录取工作由市招生办负责统一组织,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私自招生。凡是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得重复录取。重点高中美术班录取的考生不得调到普通班就读,否则取消就读资格。

篇9

一、明确重点,多措并举,切实把纠正教育系统行业不正之风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全力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人民群众幸福之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确定以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收费行为、师德师风建设三个方面为纠风专项治理工作重点,以民主评议学校为载体,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狠抓治理。

一是大力实施免费教育,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我市全年对67.47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进行全面免除,免费金额达2.85亿元。到目前,已下拨1.3亿元,确保了学校正常运转。为全市55.28万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免费金额达2468.15万元。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全省率先实施公办普通高中免费教育。从秋季新学期开始,对全市10.6万名公办高中公助生免除了基本学费,投入资金1.1亿元。目前,各级财政在已按计划和用款进度拨付免费资金3636.35万元。

为使免费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重点加强对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制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治理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5次,查处乱收费案件10件次,查出违规金额2.99万元,清退违规收费2.99万元,通报批评2人。

二是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我们把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作为民主评议学校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继续坚持就近划片招生,免试入学原则。同时,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进行清理规范。经清理为公办学校的,已经全部统一执行了同类公办学校招生收费政策;经清理规范为民办学校的,已经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进行了审批、登记,执行了民办学校招生收费政策。对个别学校违反规定组织考试选拔新生,办校中校、校中班等违规办学行为进行了纠正。初一新生普遍采用了电脑派位、教育局统一编班的做法,有效缩小了校与校之间、班与班之间教育生源质量上的差距,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育良好形象。我们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继续作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内容,在广大教师中广泛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结合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师德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规范教师言行,重点解决教师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向学生推销保险、教辅用书和复习资料、歧视排挤后进生问题和自身存在的思想作风问题。在教师聘任过程中坚持一票否决制,对师德差、学生和家长意见较大的,一律不予聘任。通过师德教育的开展,绝大多数教师能够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了思想认识,师德师风明显好转。

四是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教育理念,提升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满意度。群众对教育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和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模式相对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有关,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借鉴瑞典经验进行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突出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设置开放式课堂,增加开放式课程,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来支撑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建构,引导学生走近自然、走近社会,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建立起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全新的评价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取得初步成效,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征求家长意见,学生家长对学生各方面情况均比较满意,这为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又开拓了一个新的思路。

五是农民工子女入学无障碍得到确保。我市历来重视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问题,把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当作自己的责任,当作“普九”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作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来抓。我们在20*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中对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做出专项规定,印发了《*市教育局关于农民工子女就读无障碍工作实施办法》,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要求其父母或监护人送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们同时要求各国办中小学校,必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收费与我市居民待遇相同(农村学校全部免费,城市学校只收课本费)。截至目前,全市已接收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20368人。

六是以“爱心助学”活动为载体,全方位拓宽办学助学渠道。我市在治理乱收费的同时,也十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子女上学问题,通过落实减免帮扶政策,为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开设绿色通道。自2001年起,从市、县、乡三级全方位开展“爱心助学”活动。7年来,通过政府财政划拨、民政救济、教育经费划拨、特殊党团费、机关企事业捐助、干部职工捐助、个人直接捐助、“结对子”帮扶以及希望工程助学金、春蕾计划救助女童等多种渠道,共筹集爱心助学资金2300万元,救助贫困家庭学生8万余名。今年以来,我们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的补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安排补助资金881万元,对1.03万名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进行了资助。4.7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到国家补助政策。各高校积极采取贷、减、助、补、免等政策,1.02万名大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1389万元。

二、当前教育系统纠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们在纠风专项治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教育系统点多面广,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育发展不均衡,县域间校与校之间还有一定差距,教育公平还不能完全实现,择校热还不能彻底解决,距离社会各界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教育乱收费一定程度存在。虽然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全部实现了免费教育,但是一些学校仍然收取补课费、自习费等,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教师福利。由于学校经费中没有这笔开支,需要学校自筹资金,因而大多会转嫁到学生身上。

三是师德师风有待进一步加强。重点是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搞有偿家教、收受学生家长礼品、礼金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一是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努力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教育集中收付中心的作用,保证教育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