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工作意见范文
时间:2023-03-27 16:0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扶贫工作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大举措,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实践,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院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院领导亲自参与帮扶,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我院1-11月,共计对贫困人口住院实施“先诊疗后结算”及“一站式”结算人次1605人次,完成困难群众大病专项救治阶段性治疗的贫困患者人数269人次,累计免收住院押金金额1947万元。接收困难群众门诊重大疾病357人次,医疗费用579538.87元,垫付政府救助31189.98元。门诊慢性疾病253人次,医疗费用122532.37元,垫付政府救助19445.34元。现将其他扶贫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亲自带队参与帮扶
2018年医院12位帮扶责任人继续深入35户贫困户家中宣传扶贫政策,完善扶贫档卡资料,针对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帮助他们落实各项行业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五月份增派两名职工作为驻村工作队队员,协助驻村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活动。
我院经过多次协调**村完成项目立项的文化广场已经投入使用;协调争取到修路项目资金,修建入村道路2.6公里已建成通车;协调解决资金3万元用于党群活动中心建设;为大西营村捐书近500册,捐桌椅柜41套,送食品和日常用品计205件;第一书记资金10万元用于村内太阳能路灯安装,共计35盏;为实现村民早日用上自来水,多次与区水利局沟通,现村内自来水改造项目已审批,等待开工建设。六一儿童节期间医院安排专家,对全村100多名小学生进行健康筛查和体检。2018年经过村两委核实全村拟脱贫29户49人。在帮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荣获“2017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区直单位”称号,院领导**同志被评为“2017年度区直单位优秀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对接,继续做好对口支援
2018年度,医务科继续做好支援**医院及**医院的对口支援工作,元月份我院对口支援医院支援人员进行了轮换,5名医护人员到**人民医院、5名医护人员到**人民医院。我院支援人员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他(她)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基层医护人员举办了多场健康教育、医学专题讲座,讲解疑难问题,传授前沿知识。
2018年1-9月份,参与科室门诊、病房、会诊、手术等临床工作,帮助受援科室带教,共参与会诊29人次,住院诊疗162人次,手术11人次,教学示查房52次。不定期开展科室业务培训,工作期间组织进行了“医疗法律法规”“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腰椎穿刺护理规范”等专业讲课32次,参加培训360余人次。2018年5月28日,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带领科室医务人员赴淅川县人民医院,在专家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活动后,对淅川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进行了《从临床需求出发 合理选择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培训,参加培训50余人次。2018年5月31日,医疗适宜技术推广巡讲活动”赴**医院,本次巡讲活动包含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手术演示、专家授课等环节。巡讲团专家深入各临床科室,进行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活动,并为淅川县近20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等多个领域的医疗技术授课,授课活动间隙,还由骨科专业技术骨干**医师为大家进行了一例骨科手术示教。
三、积极开展义诊活动,为百姓带去健康
医院经常组织年资高、业务精的专家团队开展义诊,院内义诊和院外义诊。如为稳步推及精准帮扶“无遗漏”,由医务科组织,医保办主任8带队到88镇开展医保宣讲、扶贫义诊活动,邀请**为群众讲解医保政策和知识。2018年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再次组织医院专家,到西营村开展义诊活动。共发放健康教育资料900余份,免费义诊患者300余人次,义诊手术2台,疑难病例会诊2人,健康讲座2次。
为切实做好双向转诊工作,医务科2018年2月9日组织心内四科、神经内三科医务人员庄镇卫生院义诊;4月23日组织心内二科、内分泌科、呼吸内二科、神经内一科医务人员赴英庄义诊;10月16日,组织内分泌科、心内一科、神经内一科、神经外一科、呼吸一科、骨一科医务人员赴潦河镇义诊;先后组织心内二科、神经内四科、骨科、中医科专家分别赴潦河坡、车站街道办事处、光武社区等乡镇及社区进行健康巡讲活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好评,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力。这些科室的科主任及骨干医师到基层卫生单位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手术演示、专家授课等,形成有效的上下联动,力求实效,促进了双向转诊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2
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是惠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为推动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给予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以经济补偿和政策倾斜的机制,其主要特点是政府主导、利益调节、奖惩并重、政策推动、长期稳定。政策实质是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和个人权益、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其在新时期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
江西省从2010年起,抓住鄱阳湖生态区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契机,在全省推行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工程,把计划生育、养老保障与生态建设、农民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从模式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走出一条依靠当地实际,解决计生群众老有所养的新路子。 “绿色养老”工程实施以来,已经初见成效。2010年,是江西省近十年来出生人口增幅最小的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上年下降0.42个千分点。
1. 中央财政共投入达6亿多元,惠及56万多个家庭
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今年1月11日在全国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工作会上表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协调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将支持家庭发展与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结合起来,不仅促进了低生育水平稳定,而且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近几年,国家组织实施人口计生利益导向基本制度。包括2004年试点、2006年全面组织实施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2008年全面实施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2004年,国家开始试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夫妻年满60周岁后,每人每年发给不低于600元奖励金。2006年底全国全面推开。
“少生快富”工程从2000年开始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山区八县试点。宁夏投入各项工程资金3200多万元,其投入产出比为1∶40。200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自增率首次降至10 以下。经验引起了国家重视。2004年初,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在西部地区开展“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工作的意见》,推广宁夏的做法和经验,在西部扩大试点,加强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建设。2006年,“少生快富”工程在内蒙古、海南、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实施,截止到目前,中央财政共投入达6亿多元,惠及56万多个家庭。
2007年9月,国家出台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对这些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每人每月给予不低于80元或100元的扶助金。特别扶助对计生特殊家庭伸出了温暖的援助之手。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向农村计划生育家庭574万人次发放了35.9亿元奖励扶助金。据统计,目前,全国特别扶助制度试点地区共扶助约15.7万人,发放扶助金近1.7亿元。一些省市还提高奖励扶助标准和提前支付年限,让农村计生家庭优先享受发展成果。如北京市在2007年把农村奖励扶助由原来每人每年600元标准增加50%,2008年又将奖励扶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0元,增加了一倍。河北省将农村奖励扶助对象年龄提前到50周岁。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实行的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父母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奖励扶助标准规定的补助,每人可以享受每月不低于300元的保险金。
近年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三项制度”进行了完善,如:青海农牧区以及甘肃、云南、四川的藏区农牧民享受农村奖励扶助待遇的年龄提前到55周岁;重庆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扶助金分别提高到2760元和3120元;宁夏将两女户“少生快富”工程奖励金提高到8000元。
2. “十二五”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五项重点
在今年1月11日召开的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指出,“十二五”时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利时机,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相关社会经济政策相衔接,政府为主、社会补充、覆盖城乡、公平合理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完善以“三项制度”为主体的奖励扶助制度;二是进一步完善落实以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为主的免费服务制度;三是进一步协调推动相关重大民生政策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四是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五是进一步组织做好社会关怀活动。
相关链接
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最早由贵州首创
篇3
一、目标任务
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5%以上。
2、农业投入持续增长,向上争取涉农项目资金比去年增长20%以上,政策性农业保险应保尽保,当年整合的涉农项目资金增长20%以上。
3、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县上下达的任务。
4、产业发展。新建竹产业7000亩;新增高粱种植面积0.34万亩;全年出栏生猪4.9万头;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8万吨。
5、基础设施。全面完成九江、青云两村的小水利工程;新建通村水泥路25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50口;
6、产业化经营。启动百绿食品5万吨泡菜产业生产线建设项目,加快农副产品集中加工园区的建设。全年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
二、工作措施
(一)扎实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努力确保粮食稳定增长。
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自求平衡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作用,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各村要指导好农户对小春进行田间管理的同时,重点抓好糯稻等商品粮订单、大春生产、良种玉米补贴面积落实。
1、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大力组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发展特色产业的骨干力量。继续普及“两杂”良种,全面推广保温育秧和配方施肥。完成优质稻2.2万亩,再生稻1.2万亩,优质规范玉米种植0.34万亩,高粱0.3万亩。镇、村、社紧密配合完成新品种的示范、试验和农业项目的实施。
2、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禁任何毁坏、破坏及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采取土地流转、集体经济组织代耕等形式实现撂荒地复耕。
3、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今年,中央提出了加快农村水利实施建设的步伐,因此各村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加大财政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抗旱排涝和农村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抓紧塘、库、堰和机耕道路的维修,改善灌溉面积,搞好蓄水、保水,防止旱情和洪涝灾害的发生,确保大春作物的满栽满插。
4、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各部门要加强对农资市场监管和执法检查,严打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有效地遏制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我镇农资市场规范经营和健康有序发展。
(二)抓住关键,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大力发展林竹产业。要依托我镇的自然资源优势,继续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造竹、速生丰产、发展高效的原则,围绕“山上一片绿,河边一道墙,公路一条线”的绿色目标,进一步强化竹产业对全镇经济的支撑作用,奋力推进竹类栽、运、截等前后端产业链条延伸,深入推进竹基地建设,实现15万亩林地目标,实现“竹、浆、纸一体化”。
2、大力发展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以加速品种改良、提高生猪品质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养猪的综合效益,依法治畜、护畜,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和防控工作,努力促进生猪生产发展,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和养殖积极性。推进农户发展以标准化为基础、以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的畜牧业循环经济。坚决打击在畜牧业发展中违规使用“瘦肉精”等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3、继续促进劳务经济提质增效。实施劳务精品战略,转变劳务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继续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农村新增劳动力和存量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切实抓好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失业农民工转岗择业和农民工创业等多种培训,提高技能化输出比重。要积极动员本地民营企业优先聘用返乡农民工,努力扩大就业空间,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
4、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把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增收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支持贫困村扶贫互助社发展,建立健全互助资金风险补助机制。针对我镇重点扶贫村——新村、高家村、孔阳村,实施扶贫攻坚工程,积极争取财政扶贫资金。
5、努力开展“一村一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全力打造“一村一品”富镇战略,主要项目为生猪和竹产业,示范村两个:青云村、光照村。进一步规划好其他村的“一村一品”项目建设,力争每村均实现“一村一品”发展。
6、加快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加强沼气技术创新、维护管理和配套服务。支持农村开发利用新能源,推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化利用。继续大力实施农村能源沼气建设项目,努力争取项目资金,完成沼气建设250口。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要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大意义,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紧紧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着力解决“三农”工作的突出矛盾,努力在农村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强化农业基础上取得新进展,在改善农村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篇4
一、为农民增收服务 山西省各级档案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档案机构,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服务。近年来,曲沃县档案局指导、帮助县农林部门建立、完善了以档案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村都有档案员”的农业档案信息网络体系,给全县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他们重点抓了玉米、棉花、药材、水果等方面的档案信息利用的分析与预测,共在网上档案信息74条,其中供求信息30条,政务信息34条,技术指导性信息10条,反馈信息50条,有效促进了红提葡萄、苹果和大蒜等农产品销售,指导了全县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如棉花的种植面积由2002年的3.1万亩增加到2003年的4.4万亩,每亩梅花纯收入在1000元以上,仅此一项便使全县农民增收1300万元。尝到了档案信息给农业经济带来的甜头,县农林局表示将继续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水平,逐步完善县、乡、村农业档案信息网建设,完善在山西省农业档案信息网建立的招商引资、名优特农产品、技术服务等8项内容的虚拟网页,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在农业调产和农民增收中的先导作用。
霍州市档案局紧紧抓住全县千名干部下农村宣传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契机,立足当地实际,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建立起了村民致富档案,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灵石县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网络,借助农业信息中心及网络平台,为各级领导、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太谷县还建立起第一个科技示范户档案室,利用档案资料为农民增收服务。
二、为农业增效服务 利用科技档案为农业科技推广、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曲沃县档案局帮助县水利局对近年来在节水工程中形成的灌溉用水实验等技术资料进行全面收集、标准化整理归档,建立了节水工程档案,并及时提供给供水工程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工程档案的效用,建成安居和曲村两个节水园区,完成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其中,安居节水园区面积3000亩(大田灌溉2950亩,滴溉50亩),曲村节水园区2000亩(管灌1000亩,葡萄滴灌1000亩),有效地保证了农田灌溉,为农业增产提供了条件。他们还帮助曲村镇信用社为在2003年开展的“规范发展年”活动中信用好的50家重点专业户和民营企业全部建档。同时,率先建立了信用建设档案服务中心,主要内容为:种植、养殖专业户个人档案,包括个人简历、致富经验、今后发展方向等;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等相关书籍;办理信贷、结息、签订贷款合同等政策咨询。在此基础上,该信用社在9000多万元资金安全回流的基础上,各项贷款总额达到6500万至7000万元,其中支农贷款增加至5600万元,占比80%,有力地支持了农业调产,推动了曲村镇经济的发展。
在退耕还林等新世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中,山西省档案部门都积极参与,热情服务。芮城县、定襄县、太原市尖草坪区档案局制定下发了有关加强退耕还林档案工作意见或办法,及时建立起退耕还林工程档案,对合同书、粮款兑现表、规划设计书、林权证存根等分门别类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归档,为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农村税费改革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地方档案部门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发了规范农村税费改革文件材料收集归档的文件,并积极抓落实,有效地保障了农村税费改革档案的齐全完整,促进了农村税费改革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篇5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促进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发展,贯彻招生政策,规范招生行为,构建平安、和谐招考,推动我市教育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二、招生办法
(一)幼儿园(班)招生
各类幼儿园(班)小班招收的均为20*年9月1日至20*年8月31日出生的幼儿;托班招收的为20*年9月1日至20*年8月31日出生的幼儿。
(二)小学招生
1、招生对象。小学一年级招收的对象为20*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所有儿童(包括各类残疾儿童,失能儿童除外)。
2、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小学招生由各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符合上述条件的学龄儿童由监护人带领,凭户口簿、独生子女证、幼儿素质发展报告书于8月10日至15日到所属施教区小学办理登记手续。各小学务必于8月15日前受镇政府委托发出《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监护人持《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带子女到指定的学校入学。
(三)初中招生
1、招生对象。各初中所辖施教区内所有应届小学毕业生(包括各类残疾小学毕业生。1992年9月1日以前出生的已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除外)。
2、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各初中受镇政府的委托于6月25日前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发至小学毕业班学生,具体可由小学代为发送。各小学于6月30日前将《小学毕业证书》发给所有毕业班学生,同时将小学毕业生名册(包括学生的注册学籍号、家庭住址等)送相应的初中学校。
3、各初中招生一律在7月6日以后方可进行。各校凭《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小学毕业证书》、户口簿办理报名手续。招生结束后,要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的回执寄往学生原毕业小学,供小学妥善保管。
(四)普通高中招生
1、报考资格。凡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健康的学生,均可报考。中等学校在校生不得报考。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学籍学校报名,报考资格审查由学籍学校和督导组负责。往届初中毕(修)业生,一律凭毕(修)业证书、户口簿到原毕业学校报名。外县(市、区)户口在我市借读的初中毕业生要求在我市报考的,须经市局同意。我市户籍在外地借读的学生要回我市报考的,一律凭学籍学校的证明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在籍证明,到有关教育督导组报名,毕业(修业)发证工作仍由原学籍学校负责。外来人员子女如在本市继续升学,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在本市就读学校报名、考试、填报志愿、录取。升入普通高中的外省市户口学生在报考普通高校时,按国家和江苏省的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六年一贯制试点班学生均需报名参加中考。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今年,我市继续试行热点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的办法,省*高级中学统招计划的50%按生源等情况分别下达各学校。具体操作办法见《关于省*高级中学招生指标分配办法的实施意见》。
2、志愿填报。升学志愿的填报安排在升学考试后成绩公布之前进行,各校要对考生进行认真指导,帮助他们选择比较切合自己实际的志愿,保证生源科学、合理地分流。要加大对《职业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动员更多的毕业生报考各类职业技术学校。
今年的志愿分四批设置:
第一批志愿五格,供考生填报“四星级学校”志愿:市中的统招计划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不填志愿。其余各格供考生自愿填报“市中〈择〉”、“亭中<统>”、“平中<统>”、“亭中〈择〉”、“平中〈择〉”,这些志愿顺序不限,既可都填,也可选填。
第二批志愿共6格,是四星级中学以外的普通高中的统招生计划和择校生计划。
第三批志愿8格,是五年制师范大专、五年制高职大专、普通中专志愿,录取时按此顺序依次操作。考生既可都填,也可选填,每类可填报两所学校(普通中专4所),每个学校可填报两个专业,并注明是否服从“其它学校”和“其它专业”。
第四批志愿共4格,是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含电视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和省、市技校志愿,考生必须填到学校和专业。
考生填报志愿一定要认真、慎重,填后不得涂改,所填学校的代号、专业代号要与招生计划一致。学校要尊重考生和家长自主选择学校的权利,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考生填报,更不得包办代替。考生家长必须在志愿表的相关栏目签字。考生的基本情况信息和志愿信息等由各校根据招办统一下发的格式制盘上报招办。六年一贯制实验班的学生可以填志愿,也可以不填。六年一贯制学生名册在5月底之前必须报基教科备案。
3、招生考试。招生考试办法见通教基[20*]17号文。
4、录取工作。录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结合考生志愿顺序,由计算机一次性投档录取。学生凭录取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的学校报到。新生审批一律凭通知书和录取名册报批。严禁无计划或超计划招生、无档案招生、不按志愿招生、二次择校招生。
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是中等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方面的评定可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方面评定可分为A、B、C、D四个等级。我们要加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中招录取中的作用和权重,逐步建立根据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相结合的录取模式。
根据有关政策,下列考生可享受加分投档或优先录取待遇:
(1)革命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子女、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和荣立二等功(含)以上军人子女录取时可加20分投档;
(2)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录取时可加20分投档;
(3)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一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录取时可加10分投档;
(4)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录取时可加10分投档;
(5)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可加5分投档;
(6)三峡移民子女录取时可加5分投档;
(7)参加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青少年运动员考生升学优惠政策按*市教育局通教体艺[20*]11号文件精神执行。
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投档条件时,则以最高一项计入,不重复加分,所有加分考生名单必须公示,加分材料必须在6月2日前以督导组为单位报基教科。
残疾考生的录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国务院《残疾人教育条例》的规定执行。
(五)五年制师范生定向培养招生
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五年制师范生定向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通政发[20*]44号)精神,今年继续招收五年制师范定向生,计划30人,择优录取,协议定向,免收学费,跟踪培养,其升学志愿单独填报,实行提前录取。各有关学校必须做好相关工作。
(六)职业学校招生
1、招生对象及条件
应届初中毕业生、历届初中毕业生及其他有志于接受职业教育的社会青年,文化成绩达到初中合格水平,入学后能适应相关专业的文化课及专业课的教学要求。
各完中、初中要想方设法,确保职教招生计划的完成,中考的本地升学率纳入校长争先创优考评体系。历届初中毕业生及其他有志于接受职业教育的社会青年则直接到有关职业学校报名入学。
2、时间部署
5月20日前由职教局统一编印职教招生计划;5月31日、6月1日,各完中、初中利用校会、班会、个别谈心、家长会等形式,下发职教招生计划及有关材料,向学生及家长进行职教招生宣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合理选择就读的学校与专业。在各完中、初中的统一安排下,招生学校可进入生源学校进行宣传,办理注册入学手续,但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6月18日至20日为职教招生报名入学集中办理时间,全市各完中、初中开设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市场,各职业学校现场办理报名入学手续。凡已在职校报名注册的考生视作已填报了职教志愿,但仍可填报普高志愿。
3、奖惩措施
(1)在中等职业学校取得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学生,可享受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1500元。
(2)职业学校以100.00元/生的标准(升入市农综校的学生按1.5的倍数统计)奖励初中学校。
4、组织领导
职教招生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各完中、初中要建立工作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精心组织,有序操作。招生学校和生源学校要协调沟通,密切配合,确保生源数量、质量,确保招生工作顺利、安全。为配合市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各初中要积极推荐毕业生进入*职教中心富士康精密模具班就读。
三、招生要求
1、确保完成目标。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今年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以上,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各有关学校必须全力以赴,确保招生目标的完成。
2、严格执行计划。各学校(含民办中小学)要严格按招生计划招生,严格控制班级学额,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必须严格执行省“三限”政策。
3、规范招生行为。各校要服从市局宏观管理,自觉规范招生行为。招生广告或利用新闻媒体进行的招生宣传须由市局审核后方可向外。外地学校须凭市局审批同意的手续方可进入我市生源学校。要加强对招生过程的调控和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生源外流,特别是防止职教生源外流。
篇6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 人居环境整治:今年以来,我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按照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实行各党政负责人带队,组织专班对镇内交通干线进行专项整治,在“五清一改”的基础上实行补绿、增绿;另一方面,全镇首批确定12个重点整治村庄,邀请安徽建筑大学做规划设计,聘请第三方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各村按照“四议两公开”和议标程序组织实施,同时,目前已有8个重点整治村庄完成“五化两改”。自6月份开始,根据县里要求,各村每月至少整治1个村庄,严格按照“五清一改”标准整治到位,目前全镇已整治村庄60个。
(二) 美丽乡村:鲍店中心村是2018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包含阳家墩和燕窝地2个村民组,中心村规划范围内共143户526人。为实现“五清一改”和“五化两改”目标,在中心村内零补偿拆废拆旧295处,共计4700平方,清理乱堆乱放500余处,完成主、支、入户道路约6公里,污水管网约10公里,农户“三口水”全部接入管网,对143户厕所进行标准化改造并进室入户,完成自来水安装,清塘3口,安装路灯70盏,完成公共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新建公厕2处、广场1处、停车场2处及多处小游园、小菜园、小竹林等,建设后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大为提升。
高桥中心村是2019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包括塘头、河边、檀树、柏柯、竹元5个村民组,中心村覆盖人口154户共580人。高桥美丽乡村于2019年7月29日完成公开招标手续并确定了施工单位。现已完成154户厕所进行标准化改造并全部进室入户;污水主管网总计3797米和检查井160个,已完成2050米和污水井105座;污水支管合计7500米,已完成4050米;7口池塘清淤已完一口池塘清淤及一口池塘排水工作;3921米的道路工程已完成约400米路基整平;活动广场1处和公厕1处在建。预计在12月底完成主体工程。
二、主要做法
(一)规划先行,成立专班。一是邀请安徽建筑大学专业设计团队对中心村及重点整治村庄进行统一规划,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征询党员群众意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整治村庄资源禀赋;深入挖掘自然人文景观,对村内古迹、古建筑以及古树进一步加强保护,杜绝整治过程中的“一刀切”。二是成立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管和分管,细化责任分工。先后组织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先进地区的学习典型经验做法,同时强化包村镇干与包片村干责任,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定期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座谈会,交流经验,找出差距,补齐短板。三是成立中心村建设项目指挥部,镇党委书记任指挥部指挥长,党委副书记驻点办公,统筹协调项目建设,村两委负责中心村建设宣传动员及现场协调保障工作。
(二)注重引导,尊重民意。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在群众理解和参与,整治成效才能持续见效不反弹。自此项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先后通过发放《致道路沿线居民的一封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征求意见表》,并以微信公众号和宣传车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镇各村(社区)分别召开示范、重点整治村民组全体会议,每月底提前考察确定次月整治村庄,提前做好动员部署。坚持因户施策,明确工作内容,充分尊重群众选择,听取群众意见,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人人都是主角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保障,全力推进。一是成立专业工程队伍。确定一名牵头责任人、相对固定清理人员、机械手,把握工作步骤,依次确定挖机进场、专业施工队伍、专业治乱队伍和保洁人员进场次序,确保整治工作顺畅进行。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力度。在整治村民组未完成道路硬化且群众呼声高的村庄,充分发动群众自发捐款捐物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各村共筹集村民捐款约60万元,镇级同步配套600万元,用于整治村通组道路硬化。三是开发人居环境整治公益岗位175个,充分发挥村内党员、村民组长、退伍军人的带头作用,进一步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自觉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生产生活垃圾,自觉整治乱堆乱放行为,主动配合清理自家无功能建筑,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带头示范作用,切实扭转干部“独唱”局面。
(四)加强监管,重在长效。一是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结合农环检查,对各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一月一查和一月一通报。二是坚持整治一个,移交一个。进一步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监管与考核力度,做到村庄保洁与垃圾清运处置及时、常态高效。三是明确专人专岗,加强整治后村庄的管护工作,确保整治效果持续长久见效。四是充分发挥村民组长、五老人员日常宣传和监督,定期开展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清洁意识。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长效管护机制效果不佳,仍需进一步完善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尽管我们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做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付出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村庄整治后再反弹现象比较普遍。
一是农民千百年来旧的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群众的卫生保洁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乱丢垃圾、乱堆乱放现象仍然存在,生活垃圾在街道、公路沿线、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仍然可见。
二是保洁队伍虽然成立,但部分人居环境整治公益岗人员及保洁队员岁数较大,素质不高,工作标准不高,工作范围不到位。
三是部分自然村庄因受山地等因素影响,村庄基础条件差,改水改厕难度大,整体整治效果不明显。
四是畜禽污染治理措施效果不佳,污染仍然较严重。由于近年来农村扶贫产业自种自养规模养殖户及种养大户越来越多,规模逐渐扩大,确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大多数养殖户对畜禽场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和贮运能力不足,畜禽产生的固体粪便随意露天堆放,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无害化处理,臭气四溢,粪水横流。
五是春秋两季秸秆焚烧屡禁不止。部分农户就地焚烧秸秆肥田,造成了空气、土壤的严重污染,留下一块块黑斑,虽然镇村已开展常态化秸秆禁烧巡逻,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仍然不容乐观。
(二)镇村两级整治资金压力过大,存在债务风险。
今年以来,我镇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五清一改”整治村庄及“五化两改”重点整治村庄投入了大量要素资本,对村民组道路硬化给予每公里30万元奖补,预计今年除县级补助外,镇村仍需投入约1500万元。目前所有村庄已分层次、分目标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每个村庄整治费用在5-8万元之间,整治后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用于后续工作保障,并且村庄整治后的长效管护也需要配备专岗专业人员,镇村面临的资金压力过大。
四、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首先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以政府主导为主,充分发挥群众的能动作用,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实行典型试点示范,逐步推开,建立起一套可行管用的长效管理机制至关重要,必须坚持常抓不懈,才能达到新的层次和水平。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村庄规划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一要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大盘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二要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我镇农民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等生产生活实际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使村庄建设科学合理、整洁雅观、简单实用。
(三)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对重点内容、重点部位要强化措施,一抓到底,不留死角,确保实效。二要强化考核,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和动态管理制度,并严格依据人居环境整治标准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年度综合考核挂钩,推动整治工作长期有效开展。三要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关键作用,选好带头人,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以实实在在的成果辐射和带动周围群众自觉投入和支持此项工作。
篇7
自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以来,各地残联给予了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对口关系和相关政策以及中国残联的大体安排,积极争取将残联对口支援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对口支援工作的大盘子,本着“立足本地、艰苦奋斗,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尤为突出。几年来,东西部对口支援工作资金援助累计达820万,代培干部近200人,实施白内障手术2000多例。具体情况大体如下:
一、重庆市残联召开的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工作交流会取得明显成效
重庆市残联于2004年3月23日至25日召开了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工作交流会。此次会议是在中国残联印发《关于开展残联系统对口支援工作意见》后,地方残联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口支援活动。重庆市政府和市移民局有关领导、库区16个县(区、市)分管残联的副县(区、市)长及残联理事长到会。14个省级残联和2个副省级城市残联领导参加了会议;中国残联常务副理事长吕世明、组联部副主任田斌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此次会议的召开,使与会残联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进了理解,与受援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各省残联及时研讨了援助方案,有的还当场签订了捐款捐物协议,形成了热烈而感人的局面。据初步统计,此次会议共接受各省捐资、捐物、达成合作项目共涉及资金410万元。
二、各省残联对口支援工作成绩斐然
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中国残联的大体要求,对口支援的双方分别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对方的客观情形,通过采取召开交流会、资金援助、干部代培、项目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捐赠实物、实施白内障手术、资助失学儿童、危房改造、信息援助、劳务输出、互访学习等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05年8月,北京市残联援助内蒙古残联100多万元用于培训130名基层残联理事长,改造多媒体电教室和建设区残联局域网;通过派出对口支援医疗队,为内蒙古的1404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天津市残联捐赠资金10万元支援重庆万洲区龙宝移民开发区。河北省残联及其部分地市级残联援助重庆丰都县残联30多万元的资金和实物。辽宁省残联出资1.4万元培训青海省部分州(地、市)、县残联理事长19名,并资助3万元、电脑6台,无偿提供部分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等;辽宁省鞍山市残联对口支援青海省化隆县2.3万元资金和20多枚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等。上海市残联及其19个区县残联自2001年起分别承担了云南、、湖北、吉林、重庆5省共计8个地州残联的对口支援任务;一次性地支持了内蒙古兴安盟残联5万元,用于兴建用品用具供应站;与市合作交流办一次性支持甘肃残联白内障复明手术款50万元(其中市残联承担20万元);2005年出资20万元专款分别资助了日喀则和新疆建设兵团残联添置有关办公设备;自2001年以来,全市各区县残联和市残联对口支援资金达335万元。为对口支援陕西省残联,江苏省残联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10个省辖市之间的对口支援结对子关系,在互访、交流、考察的基础上,签订了残疾人工作对口支援工作协议,同时先后邀请了陕西各级残联的同志参加了江苏省残联举办的理事长培训班和干部培训班。浙江省残联积极将对口支援四川和重庆残联的工作纳入省政府对口支援总体规划并制定了具体方案,如: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免费邀请或单独为对口单位的干部、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选拔受援地区的优秀残疾人到浙江省残联华强学校就读,完成学业后归乡,带动当地残疾人脱贫,就学期间的所有费用(约20万元)由省残联解决;积极组织浙江省残疾人企业家或福利企业厂长、经理到对口地区考察,寻找商机,进行合作,吸收当地残疾人就业。福建省残联2004年资助四川万州10万元;2004年8月,蔡元庭理事长带队前往考察,并为残联筹资近10万元;2004年8月,泉州市残联组织医疗队前往青海免费治疗白内障患者25例,且每例患者补助200元生活费,另外捐资4万元;2005年8月,又前往灵芝地区免费做10例白内障患者手术,每例患者补助200元生活费并捐资6万元。山东省残联为对口支援日喀则市、重庆市忠县、新疆及新疆兵团残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与新疆残联、重庆残联草签了对口支援协议书;新疆和重庆残联也分别派人到山东省残联进行考察和工作座谈,就对口支援工作进行了交流和磋商。广东省出资62万元,帮助兴建重庆巫山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和免费培训19名巫山盲人掌握按摩技能并全部获得就业;出资30万元支持新疆哈密地区残联购买交通工具和开办脑瘫儿童康复班;对广西的帮扶情况,一是建立了省辖市结对关系;二是广东省残联援助20万元的广西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建成;三是已组织广西残疾人劳务输出500多名;四是已按计划完成了800例白内障复明手术和资助416名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就读;验配聋儿助听器100台、安装100例普及型小腿假肢和农村贫困残疾人改造危房300户,每户补贴1000元;五是为广西培训现代假肢、矫型器安装技术人员项目已商定;六是为配合广西百色举行“‘粤桂手足情扶残行动’捐款仪式暨‘百色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开工典礼”,捐款78万元。自治区领导也向广东省残联赠送了“情系残疾兄弟姐妹,扶残济困爱心永存”的铜匾。广州市残联捐资100万元援建百色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大连市残联通过资助资金、油、米、电脑等,以及扶助开展因地制宜的创业型自主就业,帮助辽宁省朝阳市贫困残疾人的钱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10余万元;资助自治区残联2万元;与青海省西宁市结成友好城市,并捐助1万元的扶贫资金;与贵州等省签订了互助协议书,明确了给予长期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为对口支援贵州、新疆,青岛市残联一次性捐助资金5万元,互访学习交流已达60多人次。同时,还将青岛地区各种信息及时寄给帮扶地区残联,为这些地区寻求项目合作提供信息服务;几年来青岛市残联组织捐赠衣服被褥达500多件,其他生活用品300多件。宁波市残联每年通过不同的方式支援重庆万州区五桥办事处10万元。吉林省利用在残疾人康复服务,特别是普及型假肢装配上的优势,支援重庆市巫溪县资金1万元,专用于残疾人普及型假肢装配等项目。湖南援助湖北三峡库区兴山县5000元,等等。
三、几点建议
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促进了西部地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开拓了受援残联干部的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业务水平和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更主要的是给西部地区的残疾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人道主义的关怀。为使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希望东部地区残联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残疾人事业整体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继续努力做好对口支援工作;要继续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将残联的对口支援工作及时、高效地纳入当地支援西部的大盘子中去;要积极争取工商界、科技界、文艺界、海外同胞等具有人道主义情怀,愿意为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做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对口支援工作的队伍中去,为西部地区提供更大的援助;同时要在资金、实物援助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考虑采取一些有利于增强受援地区后劲的举措,建立长效机制。
篇8
关键词:组织文化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实效
组织文化是组织的识别系统,是一个组织区别于另一个组织的识别标准。组织文化也是组织追求的特征品牌,是组织的管理、服务区别于其他组织具有的个性特征品牌。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是事业单位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产品质量综合管理和执法监督、维护国家市场经济秩序中,承担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等技术支撑作用。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自己的组织文化,团结和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以满腔热忱投入到繁忙的检验工作之中,为维护市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是当今每一个公益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以下均称“质检技术机构”)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此,笔者通过对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将组织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合,谈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组织文化建设赢得的辉煌业绩
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隶属于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是一个公益性差额拨补型事业单位,成立于1964年,是国内第一批成立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现有在职人员430人,其中,博士10人,硕士81人,本科250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职称54人,中级职称104人。近年来,该院“围绕一个创建,突出抓好两手”,即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平台,抓好组织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取得了突出效果。该院检验技术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行前列,拥有6个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全国17个国际电工组织互认的实验室之一。三年来,该院先后担任并出色完成了国家质检总局、福建省指定的供奥运食品检验、援建四川地震灾区安置房监督检验、“三聚氰胺”检验、“塑化剂”检验等重大事件及突发事件的技术支撑任务,以及供世博、供亚运会等食品检验任务。同时,在科研、国际认证服务以及助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中作出了突出成绩,发挥着重要作用,得到了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广泛认可。其固定资产由2008年的1亿元上升到3亿多元。先后被中华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获评省级文明单位、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省级“巾帼文明岗”等18项荣誉。
该院在近几年取得辉煌的业绩、获得多项荣誉,主要原因是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技术精、服务意识强、协作精神坚的战斗团队,拥有一个优秀的组织文化,拥有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正因为该院依托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性开展组织文化建设,才创建了一支高素质、能够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敢啃硬骨头的优秀组织。
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推进组织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实践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曾做明确的概述: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作业质检技术机构输出的产品是产`理念。也就是说,组织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就是组织文化。
(一)高度重视具有质检特色的组织文化建设
组织文化属于管理学范畴,是组织管理中的软性管理,是一个单位发展的积淀和象征,更是一个单位发展到一定阶段持续创新发展的灵魂。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在发展进程中,已经形成了其悠久的组织文化,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组织规模的快速扩大和大批青年员工的加入,组织文化被逐步淡化,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力不断弱化。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为了加快健康发展步伐,该院突出了组织文化建设地位,把组织文化建设作为该组织发展的助推剂、加油站,以“磨刀不误砍柴功”的改革气派,加强组织文化的历练和提升。于2008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组织文化核心价值和理念的提炼,发动了全院职工参与对组织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思考,撰写文化故事,对照院的事业职能提出文化理念、目标、愿景及信条,开展院史教育。该院紧密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明确质检技术机构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构建经济建设信用价值体系中的作用,通过集体智慧,确定了“公正、科学、效率、价值”的核心价值理念,并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同时,在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前提下,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和完善了以管理、业务、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和行风效能等三大系列的管理体系,并装订成册,下发到各部门贯彻执行。
(二)突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中心地位
2008年初,该院开展了组织文化建设大调查,通过对回收的200多份问卷意见搜集发现,在全院平均年龄35岁的年青群体中,近36%的青年员工的理想信念有所缺失,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一切向钱看”思想较浓,由此带来了工作中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不关心或较少关心组织安危,同事关系淡漠,缺乏归属感,影响了组织的向心力和战斗力。经过深入的调查了解,院领导班子发现,造成青年员工思想素质下降或滑坡,原因就在于组织文化传承中,缺乏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灵魂,尤其是在经济指标至上的目标激励下,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文化,被繁忙的业务工作所挤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在开展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该院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基本原则,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根基地位,针对青年员工这一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专门制定了《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意见》和《青年工作若干意见》文件,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落在了青年员工群体上,对青年员工政治思想、价值观教育、成长通道、成长环境等都作了政策性明确,并以此推动组织文化建设,凸显了该院的组织文化建设创新之处。
(三)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组织文化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思想指南,为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3〕。质检技术机构在当今复杂的用工形势下,要保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质检专业技术支撑,就必须拥有优秀的特色组织文化,而这种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支撑。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导向功能。这种具有导向的价值观念为人们的活动确定了方向,为人们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并输入正确的价值导向,这种价值导向对一个组织乃至社会的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转都是不可或缺的;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凝聚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人心的作用体现的是文化的认同功能。价值认同是个体发展自我认同扩大为群体社会认同的过程,体现了强烈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正是由于对共同价值的认同,特定的文化才会对个体产生统摄力和吸引力,个体才会对特定的文化产生向心力〔3〕;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整合功能。这种功能体现了对多元价值观念有着包容性和协调力,协调人们对未来价值需求预期的矛盾,以达成融合和互补。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的组织文化体系建立在充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确立了鲜明的价值追求、取向和目标,紧密结合产品质量检验职能,宣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建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行业诚信机制,激励广大员工服务于民族产业、新兴产业、社会民生的发展。
(四)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强化公信力建设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境界〔4〕。“八荣八耻”的提出,是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社会风气和思想道德建设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作出的明确回答,具有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面对市场经济给人们思想和行为带来的巨大冲击,在质检行业乃至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在质检行业,有的人为了金钱,不惜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视自身职责和职业道德于不顾,索贿受贿,出具虚假检验报告,颠倒黑白,损害人民群众健康和财产安全。公信力建立是质检技术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加强公信力建立就必须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崇尚“公正、公平”的职业道德准则。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在公信力建设中,注重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内部制度机制转化、融入到教育方法手段的创新上来,在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建立先进的质量管理和行风管理机制,开展从业承诺,加强质量监督网络建设,营造浓厚氛围,取得良好效果。几年来,该院风正气顺,没有出现严重违规违纪行为,检验技术队伍保持着积极进取的良好状态。
(五)以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和提升组织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是“四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组织文化建设的活跃因素。事业单位的组织文化建设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更离不开精神文明活跃力量的支撑。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在组织文化建设中,注重以党、工、青、妇组织为平台,以创建文明单位为载体,统筹院文明建设各项活动。该院利用承担供奥运食品检验、援建四川地震灾区安置房监检、院成立45周年庆等时机,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积极的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优秀实验室”、“文明科室”、“质检标兵”、“优秀员工”评比活动,健全和完善目标责任考评制度,激发全院争先创优浓厚氛围;以争创“五好党支部 ”为目标,开展先进党支部评选活动;院内为灾区捐款捐物、捐资助学、捐款帮扶贫困山区、捐款救助重病贫困人员等蔚然成风;以党支部、团支部为单位开展共建活动积极踊跃,促进了与企业、院校、社会的联系,并利用“3.15”、“6.1”、“7.1”、“10.1”等重大节日时机,开展服务为民、街头宣传和咨询活动,深受社会的欢迎,不但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也有力推动了组织文化发展。
组织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国家事业机构,一方面要履行着政府赋予的职能,另一方面要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搞好自身的发展,在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组织文化的同时,必须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精髓和灵魂,培养好优秀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组织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光.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战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2]魏杰.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篇9
本论文是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工作家庭冲突背景下家庭养老模式的政策支持体系重构》(2014BSH021 )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多年实施,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家庭养老模式也正在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此,积极探讨家庭政策的有效供给,解决家庭负担,对于稳定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国家庭养老政策的现状
家庭养老政策是社会政策的重要部分,体现了社会发展成果在微观上的福利分配。根据家庭养老所涉及的内容我们分别从经济、医疗卫生、照料与看护、精神慰藉几个方面讨论现行政策的执行情况。
(一) 养老经济支持政策镶嵌于生育政策内
我国没有独立的针对家庭养老的经济补助政策,经济补贴主要体现在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内。我国的生育政策规定,独生子女家庭在孩子十八岁前的期间内,每月享受10元的奖励费;独生子女的托幼管理费和十八周岁之前的医药费可由单位依照有关规定报销;独生子女父母,女方年满五十五周岁,男方年满六十周岁后每人享受不少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等。2004年我国又实行了针对农村独子和双女家庭进行了扶助奖励,规定夫妇年满60周岁后,每人年均享受不低于600元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2009年该标准提高到720元。2014年国家针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家庭实施特别扶助,标准分别为城镇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
(二)家庭养老医疗护理政策镶嵌于医疗保险制度内
家庭养老的医疗、护理和照料主要依靠现行的医疗保险政策,医疗服务依托社区基本公共卫生点,主要针对传染病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度精神疾病管理。而老年人的保健、护理和照料主要在家庭内部完成,及时到医院也是自费项目,家庭难以承受。尤其是在农村医疗设施缺乏下,老年人的照料和护理几乎无从谈起,完全以家庭为中心自行解决。即使是城镇中的老年人,若没退休前没有工作,紧靠社区的老年人保健服务难以满足对基本的健康的防护和指导。所以,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护理与照料服务。
(三)老年人的部分照护政策镶嵌于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内
老年生活的便利考验了政府的基础设施投入,2002 年国家针对老年人、残疾人交通出行加大了无障碍设施的投入,制定了建设标准和进程。2010年建设部制定了社区老年人照料中心的建设方案,对社区养老基本设施进行了规划。2008年,多部委联合制定了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意见,对养老服务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国务院于2010年号召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加大对该服务业的财税扶持力度,鼓励多种方式的便民服务。税收政策的支持范围从养老机构延伸到家庭服务业,对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精神慰藉镶嵌在户籍迁移制度内
儿女同居四世同堂是传统家庭伦理观念,也是解决老人孤独无助的现实表现。而人口结构变迁和迁移的频繁使得老人独居现象增多。国家在户籍办理中照顾了亲子代关系,为老人儿孙绕膝的愿望提供了方便。我国刑法260条规定了虐待罪的定义,即对家庭成员不能有精神上的虐待。除此之外,没有专门的法律和政策作为精神慰藉的详细支撑。
2 中国现行家庭养老支持政策的缺陷
(一)家庭支持政策的碎片化,影响了政策间的协调
与发达国家的家庭政策相比,我国的家庭支持政策出自各个行政部门,标准与覆盖范围差异很大,衔接不够顺畅,导致了操作性较差、保障力度受限,政策的吸引力和效果不理想。目前除了生育奖励政策对低保、农村等特殊家庭的支持相对系统和持续外,其他政策的作用几乎很小,尤其是在照料和慰藉方面基本是空白。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我国的家庭支持政策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政策支持的受惠面狭窄,导致政策执行效果差强人意
现行家庭支持政策虽然从多种角度对家庭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帮助,但这种以生育政策奖励为主的零散体系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发展问题,受惠群体极为有限。家庭发展指标很多体现在软指标的能力上,而非简单的经济帮助。养老过程中急需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内容都是临时性的,缺乏持续性和可操作性,远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执行效果不理想。
(三)家庭养老配套支持措施缺乏,致使养老矛盾凸显
现行政策的碎片化导致了政策的制约,住房政策、最低收入保障政策等的制定与执行以家庭为单位申报,以户籍为依托,在人口迁移频繁、老人独居增多的情况下,严重忽略了老年人的真正需求,与养老制度的衔接极为不顺。另外,教育制度、生育制度、扶贫制度、就业制度、户籍制度等等都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不利于家庭的整体发展和家庭养老的传承,老年人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根本的保障。
3 家庭养老政策支持的完善路径
(一)综合考虑家庭养老需要,统一福利政策体系
家养养老任务繁重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结构的转变和政策的缺失导致,而要想解决好家庭发展问题,必须解决当今政出多门的碎片化模式,提高政策的衔接度和受惠面过窄等问题。国务院可以成立正门的政策研究与制订单位,实行至上而下的政策执行、评估与修正渠道,有效地避免政策的归口管理、分散管理。在经费的使用上,收回原有各部门专项经费由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门统一发放,各级政府配合执行,专款专用。在家庭受惠评估条件的制定上,可以委托各专项部门详细规划,并由国务院进行相互的统一,增加政策间的融合性、可操作性和高效性。在政策的监督上,成立独立的监管部门,针对家庭发展政策的实施实行监管,并将执行情况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主要目标,对违规操作、执行不力行为加大惩处力度。
(二)建立动态经济补助标准,切实减轻家庭养老的资源负担
经济资源短缺是养老问题上最大的障碍,而核心化家庭的普遍出现和生活成本的增加,代际财富逆向流动减少,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家庭养老的能力。在家庭为国家付出巨大贡献后,应该有权利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为此,应该建立动态的养老经济补贴标准,该标准要配合退休养老金、失业金、低保补贴、医疗保险、生育奖励等政策联合实施,综合评价老年人的收入与财产情况,根据家庭收入的能力实施补助。政策还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环境相适应,建立动态的增长机制。
(三)依托市场建立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
人口结构的转变导致4-2-1家庭不断增多,工作家庭的冲突也不断涌现,单纯依赖家庭养老已经严重的制约了劳动力的市场供给。为此家庭养老模式必须向市场化、社会化养老模式发展。政府应该通过财政与税收政策加强对从事养老服务业企业的引导,降低税费和企业成本,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养老服务业的培训,建设成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提高就业的同时也解决了家庭养老难题。
4.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创新医疗服务产品
作为公共产品的供给者,政府有义务实现医疗服务的均等化,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在资金方面,利益税收和政策的优惠,鼓励民进资本进入公共服务,政府做好引导和监督。在微观的医疗服务项目上,积极探索和创新医疗与护理、照料与养老的有效融合方式,建立起以医院为核心、以社区为单位、以家庭为基础的立体化养老护理模式,通过创新的服务模式来提高家庭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个体化行为效率,将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有机的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是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模式。
(五)建立照料老人的休假与探望制度,缓解家庭工作矛盾
家庭养老的关键是家庭成员有精力、财力为老人提供服务,而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使得子女无暇在床前行孝,这种现实问题在核心家庭、劳动力外迁的留守家庭尤为突出。因此,国家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种类、居住状况等特征实行老人照料休假制度,但请假制度一定要严格,家中老人却是需要照料者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避免假借照料老人消极怠工。执行休假制度而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损失,国家可以给予部分补偿和优惠,将休假制度切实落实到真正需要的家庭。
总之,家庭养老虽是目前的主要养老方式,但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家庭养老的支持力度仍有待提高,积极探索、完善发展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卫民. 我国家庭政策的发展路径与目标选择[J].人口研究,2012(4): 29-36.
[2]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J].中国社会科学, 2011(3): 121-38.
篇10
一是个别镇和部门的领导对普法工作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强,存有消极应付的思想;
二是工作发展不够平衡,特别是对下岗职工、流动人口等人员的普法教育上还有薄弱环节。
下一步工作中,将以这次述职评议工作为动力,再强措施,再加压力,一是重点在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责任心、紧迫感上下功夫,认真解决认识不高、工作不力的问题;二是法律六进”如何进上,探索和实践比较成功的做法;三是按照“一学三讲”要求,如何引导公民正确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上作出努力,为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努力;四是推进依法治县上取得明显的效果。
市委、市政府及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四五”普法期间。县荣获了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荣誉称号。这既是对我鼓励,又是对我鞭策。年年初担任县人民政府县长的随后就担任了县普法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组长。一年多来,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时时警示自己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好全县的五五”普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做到上不愧组织对我厚望,下不愧人民对我期望。本次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对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进行审议,这既是对我工作的监督和支持,又是对我关怀和帮助,此表示感谢!下面我代表县普法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对开展“五五”普法暨依法治理工作进行述职将真诚地接受各位领导对我述职报告的审议,并虚心地接受各位领导提出的宝贵意见。
着力构建了强有力的运行保障机制。一、强化领导。
一项“党委领导,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涉及到普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等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全民参与”系统惠民工程。为了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拥有强大动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了组织领导:
,一及时建立和完善了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机构。先后于年月、年月调整了两次县普法依法治县领导小组,一直由县长担任普法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为了加强领导和保障力度,年在调整领导小组时,又将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同志调整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全县各镇(区县直各部门也都相应及时地调整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各部门齐抓共管组织领导机制。年月日县委、县政府以南发18号文件转发了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关于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第五个五年规划》通知;年月日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深入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决议》为了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小组工作责任制度、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例会等制度,继续把普法依法治理纳入县“四大家”包镇(区包战线工作内容,纳入对各级领导班子的目标考核,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了考核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监督激励机制,从健全考核评估体系着手,修订完善了普法依法治理日常考核机制,实行了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大活动报告制度及每季度向普法主管部门至少书面报告一次工作情况制度。县普法依法治县办健全和完善了对各地、各部门的日常考核档案,做到奖分、扣分有据可依,有据可查,确保了对各单位日常考核、年度考核的真实性和奖惩兑现的实效性。依据考核结果严格落实了湖北省法制宣传条例》规定,对没有达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标准的地方和单位,不得授予其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关的荣誉称号。通过建立和完善考核考评工作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行之开展。
三加大了保障力度。不断地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确保了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今年,县承担着全市“法律进乡村”试点工作任务,及时采纳普法主管部门的建议,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安排、同步实施,把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组、扶贫奔小康工作组、包社区工作组在所驻点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纳入目标考核,共同承担起普法工作队职责,实现了人力、目标的有效整合。同时,各镇(区统一按照一个行政村有一名国家干部的标准落实“法律进乡村”工作队员,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开展普法工作的力度。县“四大家”领导都能按照各自的职责深入到各地、各部门检查指导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从“五五”开始,对普法经费实行重点倾斜,增加预算3万元,按照每年度不低于8万元的标准进行保障。同时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拿出一定的经费,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从而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财力保障。
二、高标准实施。
具有强制性弱且跨度时间长的特点,普法工作主是面向全体公民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公共服务性事业。一件需要长抓不懈才能见效的工作。要想把普法工作抓出成效来,必须不失时机地为普法工作造势,持之以恒地落实好各项措施和目标。开展以“法律六进”为主要载体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突出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举办声势浩大的五五”普法启动仪式为先导。并于月日,城关凯达广场隆重举行了全县“四五”普法总结五五”普法启动暨“4法制宣传周启动仪式,家的四大家”领导、各镇和县直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城关镇直单位干部职工、街道居民、农村村民代表及由教育局组织的县实验小学、城关实验小学两个宣传方阵共30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县公安局等30个县直司法、执法单位和相关涉农部门都分别制作了宣传车进行了游演活动。当天共出动宣传车38辆,参加游演活动人员数千人、沿途参观干部群众达数万人。从月日开始至月日,县司法局、公安局、法院、教育局等司法、行政执法部门30个单位分别在闹市区设立了宣传咨询台,向行人发放宣传资料,解答群众的有关咨询。启动仪式后,各镇(区分别采取层层召开动员会、组织宣传车到各村巡回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全县共有246名司法、执法人员义务参加了咨询活动,接待群众8300余人次,共发放宣传资料23000多份,刷写、张贴、悬挂、播放宣传标语1600条(幅办黑板报780余块,组织县书法家协会会员书写有关法律书法作品14条幅,县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宣传媒体共播发有关新闻、法律知识20多条,全县受宣传教育的干部群众达40多万人次。
二运用多种形式和载体。分别召开“四大家”联席会和全县政法工作会议进行了研究、安排和部署“法律六进”活动,以南普字02号文件印发了县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实施方案》为了全方位推动“法律六进”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电视、电台等各种宣传媒体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县政法委、县司法局、县教育局等个县直单位与广播电台长期联办了法制宣传专栏。
二是除组织36名县普法讲师团成员及骨干参加市组织的骨干培训外,利用县、镇党校和其它阵地,共培训普法宣讲员及骨干5460名。月下旬,全县组织基干民兵集训,考虑到农村基干民兵大多是治调主任或三联中心户长,也是农村普法骨干,给每个参训对象发放了一册《农村法律知识读本》将“五五”普法知识纳入培训内容,提高了集训成效。同时,县镇两级普遍组成了15人以上的讲师团,为搞好全县的普法工作打下基础。
三是开展了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为重点、以“学法律、讲权力、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律六进”活动。全县各局(镇以上中心组普遍按要求落实了每年学法不得少于4次、公务员学法不得少于40小时的学习制度。全县89所中小学校全部落实了法制副校长,县教育局、县经贸局、县工商局都能够按照年度普法工作要点的要求积极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了对青少年学生、个体经济和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企业职工的普法教育。县长坪镇在开展“法律进六进”活动中,由过去单纯召开会议宣讲法律知识,探索出了以案普法”有效方法,收到明显效果。只要是遇到矛盾纠纷,镇里就组织普法工作队深入实地召开片区群众大会宣传法律,让大家对照法律对矛盾纠纷开展讨论,然后再组织调解,不仅使矛盾纠纷迎刃而解,而且通过“以案普法”还提高了群众学法的积极性和参与本地矛盾化解的主动性,仅今年上半年,该镇就通过“以案普法”开展法律知识宣讲5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8000余人。
三突出开展了法律进乡村”活动,有力地服务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我县承担着全市“法律进乡村”试点工作任务。认为这是市领导对我信任,以是对我促进,为了高标准地完成好试点工作任务,以九集镇为重点全面开展了法律进乡村”活动。组织县直和镇直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共事业部门,坚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每季度深入农村开展一次专业法宣传和咨询活动。从今年3月份开始,县关工委、县综治办、县普法办、县教育局联合组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宣读团,巡回到全县各地学校、农村及社区宣讲了重点以警示教育、预防教育、成本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知识。全县各镇统一组织开展“六个进乡村”活动:
一是送法律书籍进乡村,采取编印法律知识手册和赠送法律书籍等方法,全县农村科技文化屋建立起“农民法律图书角”
二是送法律知识进乡村,组织讲师团成员深入到各村巡回讲课,组织法律工作者深入农村向农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将法律知识送进乡村;
三是送法制文艺进乡村,县、镇各组成一支镇法制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法制节目到各集镇、各村进行巡回演出;
四是送法制展览进乡村,各镇组织镇相关部门各制作一块以法制宣传展板,深入到各乡村进行巡回展出;
五是送法制电影进乡村,各镇统一组织一批法制题材的电影、制作一批法制宣传幻灯片,利用电影放映车巡回到各乡村放映;
六是送普法电视进乡村,各镇组织制作一套法制讲座、法制文艺节目光碟,各个有线电视放映站播放,利用电视网络将普法知识送进乡村。
目前我县已自编了农村法律知识读本》计划发放十万册,已经印发一万册。九集镇委、镇政府除发放《农村法律知识读本》5000册外,还给全镇外出务工人员寄发了致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并随信寄发了农民工法律知识问答》一书。全县各村组建了由村干部、三联中心户长及驻村干部组成的村级法制宣讲队伍,采取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小组会议和入户宣传等形式,集中组织群众每月学习一次法律知识,村干部每半月学一次法。截止目前,今年仅九集镇就放法制电影和进行展出23场次;共悬挂、刷写各种法制宣传标语1352条幅;全镇15名普法讲师团成员从月日开始,镇直各部门、各村进行宣讲,已讲授法律32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达11600余人次。今年月份,还针对干部职工和村民群众不同对象命题,组织全镇普法对象开展了一次法律知识有奖答题竞赛,巩固了法律六进”活动成果。
四紧紧围绕中心和大局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突出了条例、法律援助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近年来我针对少数公民在处理事务中,过于主张个人权利,相对忽视了个人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问题,始终把条例作为每年普法工作的重点,教育和引导群众采取合法的途径解决自身利益的诉求。法律援助工作是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个重要项目,为了把这在项民心工程办好,每年定期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年来共解答有关劳动争议、土地承包、婚姻家庭、军人军属维权等方面的咨询1500余人次;深入到各村、组发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8000份;县“两会”期间,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500余份;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向广大群众发放“便民卡”2万多张,通过县低保局向城镇低保对象发放服务卡500张,凭卡直接申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县妇联、老龄委、总工会、团县委、人武部、残联等有关部门和各镇(区建立援助工作站18个,形成了县法援中心、镇(区村委会(社区三级法律援助网络。近年来,法律援助工作分别受到司法部、省司法厅、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彰。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做好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等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四、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
认真抓好学用有机结合,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坚持以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完善民主政治环境,建设法治为目标,以“法治县”创建活动为载体,认真开展了五五”普法教育,全面推行了政务公开、事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促进机关、单位、企业、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
一齐抓共管。有力地促进了依法治理工作的落实。县纪委、县委组织部于年月日以南纪发11号文件印发了关于试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公开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时限,及相关要求,确定了县委党校、县民政局、城关镇、李庙镇刘坪村等15个试点单位,通过开展党务公开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县政府办于年月日以南政办发35号文件转发了县监察局关于全县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通过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年月日县普法依法治县办印发了关于明确全县年县直依法治理示范点单位的通知》围绕当前群众普遍关注的三难”打官司难、看病难、上学难三农”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切身利益等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了县法院、县财政局、县华海纸业公司等11个行政、事业、企业单位,作为年度依法治理示范点,以推行政务公开、事务公开、厂务公开为主要工作平台,实行“四大家”领导包点、主管部门责任包保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示范点工作的落实,为全面深化依法治理工作探索和积累了新形势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经验。今年月日县委办、政府办又以南办发27号文件印发了县年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意见》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进行了规范,并确立了城关镇便河村等77个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依法治理规划,确定了阶段性工作计划,通过开展“规范行政行为,创建法治政府;规范执法行为,创建法治机关;规范自治行为,创建基层民主法治单位”等活动,深化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三大工程”
二严格落实依法治理工作的相关制度。有效地促进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了监督制约,加大了依法预防和惩治腐败力度,推动各项工作依法、规范、有序进行,实现各项事业和社会事务管理民主、公开、透明,从根本上预防社会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非法经营地下“”活动在县比较严重,采取广泛宣传非法经营和购买地下“”危害,教育和引导干部群众自觉抵制地下“”活动,采取层层签定责任书、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向组织写承诺书等措施,强化了教育管理力度。同时,组织专班,多次组织专项打击行动,依法对非法经营“”地下码庄等进行了严惩,使我县非法经营和购买地下“”行为得到有效的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