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管理工作意见范文
时间:2023-03-22 19:2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生管理工作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研究生;德育工作;现状;分级管理;导师制;新模式
一、前言
研究生作为大学里的高学历精英,研究生教育又是高校高等教育的高层次教育,对国家培育专业精英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意义。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方式,对研究生的培养不但要重视研究生文化知识的日常传授,更要注重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与时俱进。目前高校主要施行校研究生院(部)和院系两级共管的德育工作模式,但随着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面临管理教育新的形势,原有的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缺陷,例如:研究生的文化知识传授和德育教育两条线,导师的研究生德育教育相对不足等现象,本文基于以上原因探索构建分级管理体制下以导师为主体的研究生德育工作新模式。
二、研究生德育工作现状
1、研究生德育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生源来自五湖四海,其生活阅历、年龄跨度、文化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研究生在处理人际关系、学业生涯、理想抱负水平上各不相同。研究生德育水平的参差不齐对高校制定研究生德育工作增加了复杂度,对如何更好的提升研究生整体的德育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2、研究生德育的理解存在差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个别教师重视专业知识的教授,轻视研究生德育的开展,片面的认为研究生属于高学历层次,应该具备和高层次学历相对应的德育水平,研究生导师更加注重研究生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的完成,往往缺乏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系统性规划的意识。
3、研究生德育责任不明确
现行高校大都实行校研究生院(部)和院系两级共管的德育工作模式,往往研究生导师会认为研究生的德育工作是思政系统的事情,自身主要负责研究生的学业规划,而研究生院(部)制定完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后落实到院(系)的时候,往往院系最后又是落实到学院研究生思政线,这样导致出现研究生德育责任不明确的现象。
4、研究生德育人员相对缺乏
研究生德育工作实行学校、学院两级共管的模式,学校负责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制定德育工作方案、建立体系,学院负责具体德育工作的落实,学院在落实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依靠学生工作线的力量,研究生导师参与全过程的较少,导致研究生德育人员相对缺乏,德育工作力量薄弱。
5、研究生德育工作缺乏个性化和系统性
二级学院在落实学校整体德育工作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研究生德育面上的工作,对研究生个体缺乏个性化的设计,且对研究生德育的教育集中在某个时间段或某个活动、项目上,对研究生学业生涯也缺乏整体设计,这会导致研究生德育工作方式单一,内容缺乏系统性,没有很好的针对研究生不同生源、不同德育水平的现状来开展有指向性明确的有效设计。
三、构建分级管理体制下以导师为主体的研究生德育工作新模式
研究生进入大学最先接触的是导师,导师负责研究生整个生涯的科研、毕业论文以及高尚德操的养成,研究生导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能够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科学实验,更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研究生导师的主要工作方法在“教”的基础上更在于“导”。所以导师是研究生天然的最合适能全过程监控的德育工作第一负责人。建立“学校―学院―学科―导师―研究生”五级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图1),以导师为主体的研究生德育工作新模式,对现行的研究生德育工作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补充。
1、学校研究生院(部)负责研究生德育的整体管理和把控
学校研究生院(部)作为一级管理机构全面负责研究生德育的整体把关工作,协调各院(系)制定详细的德育工作方案,明确每年德育的常规以及重点工作,并对上一年度各院(系)德育工作进行监控和评价,针对研究生德育的新特点、新常态做出适当调整。
2、学院负责本院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将工作落实到学科
学院作为学校的二级管理机构,对所在研究生负有直接的德育管理职能,动员和协调学院内部研究生导师提高研究生德育教育的意识,完善研究生导师德育工作的奖惩体系,具体工作落实到学科,责任到人,不断提高研究生导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研究生党支部的力量,聘请德高望重的教授担任研究生党支部德育导师,通过党建达到育人的功效。
3、学科负责研究生德育的具体落实实施,制定本学科研究生德育教育的短期和长期规划方案
学科作为学院(系)的下属单位,在落实学校整体德育工作计划和学院(系)具体详细德育工作方案的同时,要更加细化的制定个性化的研究生德育工作方案,研究生团队要经常、定时开展组会活动,组会活动中不仅交流学术知识,更加关注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进展,研究生高尚情操和德操的养成,真正促进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4、导师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领航人和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为使研究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摈弃不良浮躁心理,导师不仅需要耐心教育指导,更要鼓励研究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在研究生研一阶段课程学习、研二和研三阶段论文开题、实验、写作、答辩各个环节融入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贯穿研究生整个学习生涯,这也需要研究生导师付出巨大的心血。同时,作为研究生的导师,也要自身不断修炼素养,使自身的德操、才学、平易近人、严禁治学的态度潜移默化地感染自己的研究生,起到很好的榜样引领作用。学校、学院要高度重视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高素质的导师队伍。
5、研究生将受熏陶的德育教育理念转化为研究生日常道德行为
研究生在以导师为主体的分级管理德育模式的教育管理下,自身德育观念得到强化,学术道德、职业道德、自身品德不断提升,这种无形的力量不仅影响着自己的学弟学妹,形成团队内部的良性循环,更加外化为自身习以为常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这种外化的良好习惯反作用于自身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将不断地促进自身科研成果的产生,使得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不仅学术水平得到较好的提高,而且综合素质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四、结语
高校作为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的基本单位,在研究生德育教育过程中负有主要责任,而研究生作为精英人才是国家的希望、未来,担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促进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构建分级管理体制下以导师为主体的研究生德育工作新模式作为新形势下研究生德育教育的新探索,在研究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将能较好的落实导师的主体作用,明确了研究生德育的主要管理层级、管理方式、主要责任人。通过各种工作的开展,德育内容的充实,未来的研究生德育将会有更多的期待、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彭未名,刘晓玲.导师主导式研究生德育模式之构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1)101-103.
[2] 丁江,丁鸣.发挥导师育人优势,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2)105-108.
篇2
第一条为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生(含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凡取得毕业资格的,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就业。
第三条毕业生是国家按计划培养的专门人才,各级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有执行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根据需要为国家服务的义务。必要时,国家采取行政手段,安置毕业生就业。
第四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在保证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指导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其他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
第五条国家教委归吕管理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其他部委(以下简称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地方)负责本部门、本地方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六条国家教委的主要职责:
制定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法规和政策,部署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
组织研究并指导实施全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收集和全国毕业生供需信息,组织指导和管理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
编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计划,制订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计划和部季、地方所属高校抽调计划;
负责全国毕业生就业计划协调工作,管理全国毕业生调配工作;
指导、检查毕业生就业工作,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调配部门派遣本地区高校毕业生;
组织开展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
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科学研究和宣传工作;
检查毕业生的使用情况。
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委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教季的统一部署,提出本部门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工作意见;
及时向国家教委报送所属院校毕业生就业计划和本部委需求信息;
组织协调所属院校的毕业生供需信息交流活动;
制订并组织实施所属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计划;
组织开展所属院校毕业生教育、就业指导工作;
负责本部门毕业生的接收工作,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使用情况;
开展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改革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教委的统一部署,提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工作意见;
负责本地区毕业生的资源统计工作,并按时报送国家教委;
收集本地区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并及时报送国家教委;
制订本地区所属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计划并及时报送国家教委;
组织管理本地区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
受国家教委委托组织实施本地区高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并负责毕业生的调配派遣和接收工作;
组织开展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
检查、监督本地区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开展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完成国家教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责:
根据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以及学校主管部门的工作意见、制定本学校的工作细则;
负责本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工作,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地方调配部门报送毕业生资源情况;
收集需求信息,开展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负责毕业生的推荐工作;
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提出毕业生就业建议计划;
开展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负责办理毕业生的离校手续;
开展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调查研究工作;
完成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职责
及时向主管部门报送毕业生需求计划,向有关高等学校提供需求信息;
参加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如实介绍本单位情况,积极招聘毕业生;
按照国家下达的就业计划接收、安排毕业生;
负责毕业生见习期间的管理工作;
向有关部门和学校反馈毕业生的使用情况。
第三章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
第十一条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由国家教委统一部署,各部委和地方应按照统一部署具体指导所属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第十二条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分为就业指导、收集信息、供需见面及双向选择、制订就业计划、进行毕业生资格审查、派遣、调整、接收等阶段。
第十三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般从毕业生在校内的最后一学年开始。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一般应每年11月-12月向主管部门及有关高校提出下一年度毕业生需求计划,11月-5月与毕业生签订录用协议。
第十五条毕业生的就业活动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毕业生联系工作时间应安排在1月-5月,春季毕业研究生可适当提前。
第四章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毕业生鉴定
第十六条毕业生就业指导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效手段。
第十七条毕业生就业指导重点进入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突出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宣传。
第十八条毕业生就业指导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可采用授课、报告、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
第十九条毕业生就业指导要与毕业教育相结合,教育毕业生以国家利益为重,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自觉服从国家需要,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
第二十条高等学校要按照国家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和《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对毕业生作出组织鉴定。
第二十一条毕业鉴定主要包括毕业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这些基本情况要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核对无误后归档。档案材料应在毕业生派遣两周内寄送毕业生报到单位。
第五章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
第二十二条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是落实毕业生就业计划的重要方式。各部委、各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负责管理举办本部门、本地区的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其它部门不得举办以毕业生就业为主的洽谈会或招聘会。举办省级上述活动要报国家教务案,跨省区、跨部门的有关活动须报国家教委审批。
第二十四条经共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应当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制定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未经学校同意,毕业生擅自签定的协议无效。
第二十五条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要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时间应安排在节假日。
第二十六条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不得以赢利为目的向学生收费,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生。
第六章就业计划的制订
第二十七条国家教委直属学校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其他部季所属学校毕业生主要面向本系统、本行业就业,地方所属学校主要面向本地区就业。根据招生“并轨”改革的进程,有关部季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所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第二十八条制订就业计划的原则:
遵循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优先保证国防、军工、国有大中型企业、重点科研和教学单位的需要;
来源于边远省区的本、专科毕业生,只要是边远省区急需的,原则上回来源省区就业;
师范类毕业生原则上在教育系统内就业;
定向生、委培生按合同就业;
实行招生“并轨”改革学校的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
毕业研究生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就业;
其他类型毕业生按国家有关规定就业。
第二十九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计划每年编制一次,毕业研究生就业计划分为春季和暑期两次编制。就业计划按部委、地方和高校各自的职责分工经上下结合,充分协商形成;有关部委和地方审核、汇总所属学校毕业生就业建议计划,并按时报送国家教;国家教委审核、编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计划。
第三十条毕业生就业计划经国家教委审核下达后,各部委、地方、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第七章调配、派遣工作
第三十一条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和高等学校按照国家下达的就业计划派遣毕业生。派遣毕业生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派遣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报到证》由国家教委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特殊情况可由国家教委直接签发。
第三十二条国家招生计划内招收的自费生(含电大、函授等普通专科班)毕业后自主择业,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单位的由地方主管调配部门开具《报到证》。
第三十三条对于华侨和来自港澳台地区的毕业生愿意留大陆工作的,学校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三十四条免试推荐和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毕业生,在学校就业计划上报后提出不再攻读的,应回家庭所在地就业。
第三十五条符合国家规定申请自费留学的毕业生,要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并按规定偿还教育培养费,经批准后,学校不再负责其就业。派遣时未获准出境的,学校可将其档案、户粮关系转家庭所在地自谋职业。
第三十六条对残疾毕业生学校应帮助其就业,确有困难的,按有关规定由生源所在地民政部门安置。
第三十七条学校应在派遣前认真负责对毕业生进行健康检查,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让其回家休养。一年内治愈的(须经学校指定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以随下一届毕业生就业;一年后仍未治愈或无用人单位接收的,户粮关系和档案材料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办理。
第三十八条结业生由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或自荐,找到工作单位的,可以派遣,但必须在《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在规定时间内无接收单位的,由学校将其档案、户粮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家居农村的保留非农业户口),自谋职业。
第三十九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要在七月一日后派遣毕业生(春季毕业研究生例外)。
第四十条在派遣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改派的,按下列原则办理:
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用人单位之间调整的,由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审批并办理改派手续;
跨部委、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整的,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统一报国家教委审批并下达调整计划,学校所在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按照调整计划办理改派手续;
毕业生调整改派须在一年内办理,逾期不再办理有关调整改派手续。毕业生就业后的调整按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章接收工作及毕业生待遇
第四十一条毕业生持《报到证》到工作单位报到,用人单位凭《报到证》到工作单位报到,用人单位凭《报到证》予以办理接收手续和户粮关系。凡纳入国家就业计划的毕业生,地方政府不得征收其城市增容费。
第四十二条毕业生报到后,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和毕业生所学专业及时安排工作岗位。
第四十三条按国家计划派遣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不得拒绝接收或退回学校。
第四十四条毕业生报到后,发生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按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处理,不得把上岗后发生疾病的毕业生退回学校。
第四十五条毕业生就业后,其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工龄从报到之日计算。
第四十六条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其档案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工资待遇由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协商确定,但工资标准原则上应不低于国家规定。
第九章违反规定的处理
第四十七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部委、地方和学校就业部门,要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建议主管部门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不按要求和时间报送生源、需求计划的;
不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派遣毕业生的;
其他违反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定的。
第四十八条对违反就业协议或不履行定向、委托培养合同的用人单位、毕业生、高等学校按协议书或合同书的有关条款办理,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九条对擅自拒收、截留按国家计划派遣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由其义不容辞部门责令改正,并对有关负责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毕业生,由学校报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批准,不再负责其就业。在其向学校缴纳全部培养费和奖(助)学金后,由学校将其户粮关系和档案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处理:
不顾国家需要,坚持个人无理要求,经多方教育仍拒不改正的;
自派遣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三个月不去就业单位报到的;
报到后,拒不服从按排或无理要求用人单位退回的;
其他违反毕业生就业规定的。
第五十一条对利用职权干涉毕业生就业或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工作人员,由主管部门或同级纪检、监察部门依法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规定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系批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研究生计划招收的具有学籍、取得毕业资格的本、专科生(含招生并轨招收的学生和招生并轨前招收的国家任务生、定向生、委培生、自费生及电大、函授普通专科班学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含统分生、定向生、委培生、自筹经费生)。
第五十三条各有关部委和地方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家教委备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