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3-22 02:5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年度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年度工作要点

篇1

根据县委县政府全会、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县工业大会精神,特制订2014年经济商务工作要点

一、主要指标

全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外贸自营出口额增长12%;工业性投入增长30%;引进内资11亿元;新增规上企业10家,新培育亿元企业5家;引进或新创办投资规模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其中亿元以上3家;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00亩;万元GDP综合能耗完成市下达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农村便利店有店村覆盖率巩固在90%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加大工业宣传力度。通过灯箱广告、高炮广告、电视专题节目、报社专栏专版、经济商务门户网站等形式,加强对“工业强县”战略以及工业经济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提升我县工业经济的关注度和知晓度,营造“合力兴工”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提高涉企服务水平。围绕“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继续深化涉企服务。深化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度,及时做好难题的收集、筛选、交办,建立企业难题办理评价制度,督促有关部门妥善处理交办难题,提高难题解决率。启动运行企业应急周转金,督促融资性担保公司正常营业,加大银企对接力度。

(三)推进平台扩容提升。围绕各区块扩容方案,全面启动规划的编制,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安排产业布局,进一步明确各区块功能定位。根据区块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以及产业联系等因素,及时理顺主要工业平台管理体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平台快速扩容。加大对工业区块的财政扶持力度,加快硬化、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金融、教育、卫生等三产配套服务,着力提升园区品质、包容性和承载力。

(四)抓好项目全程管理。完善出台《工业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制造业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合理设定项目落地门槛,构建涵盖项目投资强度、亩产税收、单位能耗、污染排放等内容的全面考察体系,严把项目考察落地关。严把项目竣工验收关,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项目,不予通过验收,不能享受扶持政策。严把项目清理关,以“四破”整治为载体,及时清理未落地项目和闲置低效用地,加大“腾笼换鸟”力度。

(五)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开展“工业经济提升增效年”活动,实施“四换三名”工程,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完成2013年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和分类管理工作,强化“奖优惩劣”的分类管理机制,落实整改计划,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实施扶优扶强工程,制订“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产业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行业优势企业。抓好“小上规”工作,通过政策引导、要素保障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小微企业规范升级。

(六)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完善重点企业运行监测系统,深入开展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做好一月一简析、一季一分析。高度关注企业经济运行当中的趋势性变化和倾向性问题,及时做好预测预警。继续实施涉企部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工业企业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及时处置影响企业稳定的突发事件。编印《__工业月报》,每月通报工业生产、外贸出口、工业投入、项目建设等工作进展情况。完善中小企业监测库建设,及时发现和防范企业重大风险隐患,确保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七)加大企业市场拓展力度。积极争取重要展博会摊位指标,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展博会,帮助企业巩固老市场,拓展新市场。加快网络经济知识的普及和运用,引导工业企业重点运用电子商务获取订单。继续做好小微出口企业信用保险全覆盖工作,做到应保尽保,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八)平稳推进节能降耗。加大节能降耗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节能意识。开展节能降耗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和曝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工作,督促能评报告重点举措落实到位。推广应用节能、节水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支持路灯等公用事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继续组织企业参与清洁生产审核活动。加大散装水泥、新型墙体推广应用步伐。

(九)重视商贸流通工作。调研出台新一轮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强化政策保障。加大对商贸流通工作的考核力 度。落实消费促进政策,继续组织开展“金秋购物节”活动。规划一批2014年的商贸流通业建设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流通业态提升。加强现代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千镇连锁超市”工程实施成果,保持有店村的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90%以上。继续推进“十二五”加油站建设,按要求做好报废汽车、典当、再生资源等特种行业的监管工作。

(十)加快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编制《__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明确我县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工作等内容,加快“电商换市”进程。引导物流业、电商集聚发展,规划建设一个电子商务产业园,利用现有的闲置房、新农村建设改造后的多余房,建设多个电子商务创业集聚区,配合“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利用创业者自身条件和我县各类产品资源,依托义乌、金华等市场,在不同的地点开立网店(电商企业),构建起我县“一园、多区、多点”的电商发展格局。

(十一)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规范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程序,提升365经贸窗口服务水平。开展服务窗口“公开承诺、提速提效”行动,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确保放权到位。加强特许经营、直销、促销等经营行为和民爆物品销售等监管,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篇2

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切实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已任,加大“三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以安全、生态、高效农业为核心,提升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以项目为依托,不断夯实农业基础;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立足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土地有序流转;立足农民持续增收,推进产业互动“产村”相融,为“三个”和丘区经济文化强县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

粮食播面稳定在28万亩以上,计划实现粮食总产13.4万吨,比上年增加1000吨;油菜播面稳定在20万亩以上,计划实现总产3.35万吨,比上年增加200吨;计划新植果树2000亩20万株,计划实现总产5.5万吨,计划播栽蔬菜1000亩,计划实现总产17万吨;计划养蚕3000张;种植业计划实现增收128元。

三、工作措施

1、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夯实产业基础

坚持农业小县、特色产业强县之路,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业竞争力:一是巩固产油大县成果,进一步提升20万亩优势农产品油菜基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二是以杂交油菜制种基地示点县建设为契机,加快制种基地建设步伐,为争创国家级制种基地建设奠定基础,计划实现制种面积3.82万亩;三是以略坪精细蔬菜、万安芒江翠冠梨、蟠龙宝峰贵妃枣、鄢家西蜀云峰蜜柚示范园建设为依托,狠抓提质增效,增强特色产业的竞争力。

2、积极争取农业项目,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争取项目、依托项目,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高农业综合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积极推进土地有序规模流转,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走“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提升产业化程度和现代农业发展,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后劲。

篇3

一、制订下发《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结合卫生大发展的思路,加强与省卫生厅沟通,力争提高市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并明确实现资源配置增量的各项保障措施。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年内制订并下发《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二、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紧扣中央拉内需促增长政策及投资方向,按照卫生部、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围绕项目建设,突出工作时效,突出实物工作量,重点加强对工程进度、建设规模、配套资金、辅助设施的监管,提高投资效率。抓紧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椒江区人民医院、仙居县人民医院、临海市古城中心卫生院等33个中央补助项目的建设和审计工作。对于成熟项目积极申请国债资金补助,抓紧实施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玉环县第二人民医院,尽早督促市公共卫生中心、市妇女儿童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天台县人民医院、三门县人民医院、黄岩区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启动前期论证和申报审批工作。会同发改、财政、纪检等部门不定期的对项目单位进行督查,督促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建设标准,重点引导项目单位搞好功能布局,完善服务功能。会同纪检监察部门继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三、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各项财务保障

围绕绩效工资改革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引导我市政府举办的基层卫生院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制定好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足额安排所需经费,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在重大项目、重大资金、重大合作和重大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四、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深化内控和内审工作

配合市人大做好卫生部门预、决算审议。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收支管理,强化对局属(管)单位的财务、内控、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收入分配、对外投资与合作等方面的监管,提高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水平,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开展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检查,强化和规范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内部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杜绝设立“小金库”。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财务收支、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基本建设工程等内部审计工作。

五、加强收费监督检查,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指导各级医院认真组织学习新版《省医疗服务价格手册》,严格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进一步认真落实日费用清单和费用查询制。配合物价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办理有关医疗服务价格、行政事业性收费件处理工作。

配合做好单病种收费试点的有关调研工作,督促各医院全面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过程管理,特别在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规范收费等方面加强管理,有效抑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力争达到均次医药费用零增长的目标,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负担。

六、深化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医用设备配置和采购

在省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布署下,进一步推进和落实我市省平台的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指导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集中采购政策,并对中标药品采购、使用、销售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建立药品配送商服务能力举报机制,及时查处不良服务行为。

根据《市2009-2011年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做好我市大型医用设备技术评估和评审工作,严肃处理违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案件。根据年度部门政府采购预算,按照《政府采购法》和当地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认真指导办理政府采购工作。

篇4

残疾人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残联工作会议精神及县“三会”精神,围绕“一个中心、三大保障”扎实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四个年”活动,以“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不断加强和完善残疾人事业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突出解决残疾人及其家庭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努力推动我县残疾人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和谐美好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工作目标及任务(为残疾人办十件事)

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全额免费手术300例,同比增长50%;实施扶贫助残千户工程,帮助扶持1800户残疾人发展种养业,同比增长100%,计划投入资金30万元;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1800人(次);为残疾人捐赠轮椅100辆,同比增长20%;计划投入25万元为贫困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20例,免费配发残疾人各类用品用具200件;资助残疾大中专新生入学费,做到应补尽补,(大学4000元,大专3000元);利用春节和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开展“温暖万家行”慰问活动,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1000户,发放慰问金20余万元;继续做好稳定和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安排220名残疾人就业,同比增长9%;残保金征收210万,同比增长10.05%。投入资金17万元,做好居家无障碍改造85户,同比增长6%;抓好“阳光家园”计划,完成400名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工作(每人每年600元,共24万元)。继续做好残疾人二代证换发工作。强力推进残疾人工作,力争在全省百万人口大县中,残疾人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全市名列前茅。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提升残联干部队伍素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残联干部队伍自身素质建设,做到“强领导、强部门、强股室”,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的学习,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交流会,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股室负责人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让大家了解工作、推动工作。切实加强45个乡镇残联班子建设,做到831个村(社区)配备残协主席及联络员,同时举办两期培训班,培训人数达到200人,提高为残疾人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康复工作,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以残疾人康复中心为阵地,依托康复中心,开展康复服务、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认真做好以白内障复明为主的康复工作,组织眼科医生深入基层筛查白内障患者,实施300例全额免费白内障手术;完成低视力康复10名、聋儿语训7人、假肢装配20例、智残儿童训练7人、肢残儿童的社区训练1人、辅助器具供应200件等各项康复工作;做好凯江玄武社区、凯江小南街社区、凯江下南街社区、凯江大西街社区、南华西江北路社区、南华龙华寺社区6个社区康复试点工作。加大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帮扶工作及新农保政策宣传力度。

(三)抓好残疾人教育工作。完善特教机构体系,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及抓好随班就读工作,继续做好年残疾人大学新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新生高考录取及助学金发放工作,争取上级支持,做到应补尽补。(本科生每人补助4000元,专科生每人补助3000元)

(四)抓好促进残疾人就业。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拓宽就业岗位,促进残疾人就业。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一是我们将依托县特校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开展缝纫、理发、计算机等技能培训达100人。抓好6名盲人按摩师培训工作,组织8名残疾人参加省、市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二是积极协调省内外福利企业5至10月召开2次招聘会。三是鼓励残疾人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个体从业、安置残疾人就业达到220人,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搭建了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为我县社会稳定和劳动就业工作做出贡献。同时加强残保金征收工作,力争达到210万,为开展残疾人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五)大力开展残疾人扶贫助困工作。继续大力开展扶贫助残,通过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种养殖业扶持、“温暖万家行”、“阳光家园计划”、协调享受低保等扶持工作,帮助残疾人增产增收,摆脱困境。一是积极抓好残疾人种养殖业扶持工作,今年在10个乡镇计划投入资金30万元对18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帮扶及培训,二是做好走访慰问残疾人工作。利用春节和“助残日”发动各级、各部门对45个乡镇1000户贫困残疾人进行走访慰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残疾人的家庭。

(六)继续做好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工作。抓好残疾人“量服”工作,加快推进“两个体系”建设,使残疾人社会创新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把残疾人的所需、所能和残联的所为有机结合,整合各部门资源,发挥残疾人自身作用,充分为残疾人服务,为他们量身定做帮扶方案或发展方案,填写“一卡四表一档案”,为22000名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使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七)大力弘扬残疾人文化建设。年以自强自力、感恩奋进作为全县残疾人文化的基本精神,教育引导残疾人发扬“四自”精神。利用农家书屋,发动乡镇残联组织开展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活动,宣传报道树立一批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先进典型。利用助残日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爱心奉献精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残疾人的心田。

(八)切实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畅通残疾人投诉渠道,健全处理长效机制,坚持残联理事长接访接待日制度,妥善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为县委政府排忧解难,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九)做好残疾人监测工作。积极组织做好了东北镇、永兴镇2个监测点的残疾人检测工作,对64名监测对象进行了入户调查。掌握他们的收入支出、健康及生产状况为上级制定有关残疾人优惠政策提供依据。

篇5

一、组织开展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情况评价研究

发挥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和我省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区域组专家的作用,开展有关专题研究,提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十二五”建设与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对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情况评价的专题研究,对我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进行客观评价,进而总结、推广不同实验区的发展特色、新的经验和科学的做法,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做好实验区新区发展、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

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管理工作。积极推动和支持、等申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积极推动和支持申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按照《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年度工作要点》的要求,组织开展我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期检查工作;继续开展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新区申报、实地考察和评审工作。

对已通过国家验收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通过省验收的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应加强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辐射推广,拓展实验区的示范带动功能。

三、研究探索建设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选择在我省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已验收的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研究探索建设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应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小城镇建设、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流域治理等可持续发展方面在省内具有特色并能够起带头示范作用,并能集成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先进技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区域特色,体现对周边地区或同类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及带动作用,依据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确定一批具有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科技含量较高,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优先项目和科技示范工程项目。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和专家咨询等方式,探索制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标准以及相关的管理办法。

四、加强实验区建设的科技引领和支撑

针对新时期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实验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点需求,各实验区要根据本地可持续发展规划,积极争取落实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项目。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突出可持续发展技术的集成研究与示范,切实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共性、重点技术问题。针对制约各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结合“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遴选和论证,积极组织申报国家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生态保护、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促进对区域有带动性的可持续发展共性技术成果的工程示范和推广应用。

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具有特色、具有典型示范推广前景的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五、大力开展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宣传工作

加大实验区的宣传力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省“两个先行区”建设的高度,对实验区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分析具体做法、特点、作用、经验和运行中的相关问题,挖掘发展亮点,形成研究成果,出版发行或编印成宣传册子,并充分利用各宣传媒体开展宣传报道。组织我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成就图片参加科技部举办的实验区建设25周年成就图片展。组织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实地参观有关可持续发展优先建设项目。同时应注重社会宣传,通过张贴、散发宣传画、标语口号、制作宣传牌等进行广为宣传,扩大宣传面和影响面。

篇6

1.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价格改革。一是组织落实了石油价格综合改革方案,调整了成品油销售价格、出租汽车租价,降低了出租汽车经营企业综合服务费和客运出租车养路费标准,建立了出租汽车租价与油价联动机制。二是理顺燃气价格,将单一的非民用燃气价格改革为按用气量分档定价,核定了趸售价格。适当提高了民用燃气价格,取消了零位户管理费等6个延伸服务收费项目。三是研究制定了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调整了引滦入港等输水管线供水价格。四是争取到国家电力价格政策支持,疏导了本市部分电价矛盾,重新核定了部分发电公司和电厂的上网电价标准,研究制定了电力负荷管理装置安装收费标准。五是制定出台了数字化有线电视收视费标准,调整了盘山风景区门票价格,实施了津蓟高速公路货车计重收费试点,调整了中心城区和区县城镇基准地价。根据价格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调整涉及居民的价格前,全部召开了价格听证会,对调价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

2.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价格问题。根据国家统一要求,降低了67个品种325个规格的抗肿瘤药品和99种抗微生物类药品零售价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部分补充规格抗肿瘤药品和抗微生物类未列剂型药品价格,两类药品价格降幅分别达到23%和20%。进一步降低医院销售药品加价率,在全市各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了按实际进价加不超过15%差价率的药品零售价格政策。在坚持推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的基础上,推出了以逐步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收学杂费、免费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教科书、对寄宿生补贴生活费为主要内容的“两免一补”措施。严格落实治理整顿改制学校收费政策规定,降低了中小学教材价格,制定了配套使用的录音磁带价格。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调控措施,与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参加了“四带”招投标经济适用住房和基础设施定向安置住房的价格审定工作。制定了财政拨款行政办公用房租金、新建住宅小区及公建电力工程建设费以及物业招投标服务费标准。

3.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修订印发了*市*年《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组织开展了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性收费年审,进一步掌握了全市收费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查处纠正了乱收费行为。组织开展了农资和涉农价格收费、成品油价格、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教育收费、住房价格、房地产中介服务收费、环保收费、燃气收费以及就业安置、人才交流中介机构服务收费等专项检查,认真受理价格投诉举报,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49件,经济制裁总金额652万元。开展了重要节日期间市场巡查,依法规范机场、车站、医院、宾馆、饭店、旅游景点、商场、超市等重点行业价格行为。开展了以价格服务进社区、进农家、进企业、进医院、进校园、进商场、进景区为主要内容的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针对11月中旬市场粮油等食品价格明显上涨情况,采取了加强监管措施,一是加大监测工作力度,在原有监测网点、品种的基础上,增加了主要早点品种价格,加大了信息报送密度。二是深入市场、企业了解生产经营和成本价格情况,及时对市场运行趋势进行研究,采取了相应措施。三是持续组织开展市场巡查,现场解决问题,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四是及时召开价格政策提醒会,对相关企业提出了诚信自律,共同维护市场秩序的要求。

篇7

工商行政指导的适用方式灵活多样,具体包括建议、辅导、提醒、规劝、示范、公示等方式。在符合行政指导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应当积极运用各种有效方式开展行政指导,或者将多种方式加以组合,针对特定行业、特定行为或特定对象进行综合指导。在实施行政指导的具体形式上,既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或者电子数据等其他形式,但均应当及时记录在案,以备检查考核。各部门可以通过实施即时行政指导和项目行政指导开展工作。

三、适用范围和指导内容

工商行政指导应贯穿于工商行政管理全部业务工作之中,包括市场主体准入与监管、市场监管、商标监管、广告监管、合同监管、食品流通监管、消保维权、经检执法办案等。

(一)登记监管类行政指导。包括内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变更、注销等登记类事务;企业年检;个体工商户验照;股权出资;股权出质;无照经营监管;市场主体违反登记事项的监管等。

(二)市场监管类行政指导。包括指导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指导规范农资市场经营行为、车辆市场经营行为、要素市场经营行为、经纪人经营行为等。

(三)商标监管类行政指导。包括指导行政相对人进行商标注册、实施商标战略、规范使用商标、驰著名商标创建、商标专用权保护、商标专用权出资、建立健全商标制度等。

(四)广告监管类行政指导。包括指导行政相对人依法取得广告行政许可、依法广告、建立健全广告工作制度;对广告经营者进行培训指导,对涉嫌违法的相关媒体实施行政告诫、约谈等。

(五)合同监管类行政指导。包括指导规范拍卖企业的拍卖行为;指导企业利用动产抵押物融资;指导企业争创“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制定并推行合同示范文本;指导和规范合同格式文书;指导订单农业发展,实施合同帮农;向媒体披露良好企业信息和不良企业信息等。

(六)食品流通监管类行政指导。包括指导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依法申办《食品流通许可证》;指导食品经营者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制度;指导食品经营者推行食品经营索证索票“一票通”模式;依法公布流通领域食品及其他商品质量监测信息等。

(七)消费维权类行政指导。包括指导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和能力;指导消费者开展具体维权工作;在调解消费纠纷时对经营者进行指导教育;指导流通领域的经营者加强商品质量管理等。

(八)经检执法类行政指导。包括指导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直销监管;规制垄断行为;规范经营预警;轻微违法行为告诫;办案过程中的告知、推行说理性行政处罚文书、案后回访等。

(九)综合协调类行政指导。包括系统综合科室根据职能作好相应的行政指导指导、督促、检查,整合汇编、修正行政指导工作指南等纵深推进行政指导的工作,进一步扩大行政指导社会影响力,提升系统行政指导业务水平。

四、落实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强化机制落实。形成“法制机构牵头、业务科室主导、综合科室保障、督促、责任单位实施”的工作格局。各单位要积极开展行政指导需求工作调研,总结提炼固化系统行政指导工作经验成果,并根据业务条线和辖区产业特点、现状,确立年度单位行政指导重点项目,确保行政指导工作向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社会化推进,进一步提升行政指导工作整体水平。对行政指导工作产生的先进事迹、事例,将开展评选活动。

篇8

加大学生们的健康意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首先要做到人人讲卫生。以下是学校2011年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加强学校卫生各项工作开展,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知识水平。

二、工作目标:

 

建立行之有效的卫生制度,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卫生;搞好卫生室建设;以预防为主检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卫生习惯方面的培养;不断改进学校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传染病和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作好学生防近措施,努力控制近视的新发病率;齐全学校卫生基本档案,迎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备查。

三、工作要点:

 

1、建立齐全学生健康卡,组织学生进行健康检查,了解学生健康状况,积极作好近世、沙眼、蛀牙等疾病的矫治工作。

 

2、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搞好校园内外公共卫生和除"四害"工作。教室、办公室要求做到清洁有序,各包干区做到每天早晚清扫和中午突击扫;保持厕所清洁;绿化美化校园。

 

3、组织学生学习卫生知识,认真上好体育与保健、生活与劳动、常识学科中的健康经验课程。及时更换卫生宣传窗、黑板报资料,采取多种形式想学生宣传疾病防治的卫生知识,不断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

 

4、认真执行饮食卫生有关规定,加强学生饮食卫生,做好在校学生的午餐管理,确保学生饮食安全工作。

 

5、开展晨检活动,坚持传染病的报告与隔离;坚持对学生的个人卫生抽查;教育学生养成"五要""六不"的行为习惯。五要是:要定时作息;要睡前刷牙;要勤换衣裤勤洗澡;要勤剪指甲;要勤理发。六不是: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吸烟;不用公共毛巾;不乱扔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新晨

 

6、培养学生良好的坐姿和阅读书写习惯,教育学生保护视力,认真做两操,遵守用眼卫生要求。

 

四、工作安排:

 

1、划分公共场地,落实包干责任。

 

2、开学大扫除,协助班主任做好包干场地清卫工作。

 

3、组织学生体检。

 

4、落实具体工作,要求做好班级的包干场地清卫工作。

 

5、"爱牙日"宣传及口腔病的预防。

 

6、食品安全教育。

 

7、检查个人卫生。

 

篇9

今年侨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总抓手,围绕省侨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侨服务宗旨,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切实发挥侨务工作独特优势,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深化年”、 “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年”、“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力争在引资引智、侨务宣传、华文教育、国内侨务等各方面再上新台阶,为服务我市加快推进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作出积极贡献。

一、加强思想建设,锤炼工作作风,着力在真抓实干中提升宗旨意识

1.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准确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照理论理想、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四查四治”为主线,突出作风建设,贯彻精神,着力解决“”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关系侨界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解决联系服务侨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努力取得党员干部受到教育、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作风形象明显改进、侨界群众满意度提高的成效,更好地践行侨务工作“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

2.提升侨务干部执行力。以深化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党的理论、业务知识、礼宾礼仪以及与开展侨务工作密切相关的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活动,重点突出对侨务政策法规、引智引资政策和无锡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学习。把培训作为提升侨务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侨务干部在线学习网”、举办业务培训班、公务员自主选学、以会代训等形式,扩大培训员额,拓宽视野。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绩效管理,实施年度侨务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评。精心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月”活动,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权力运行内控机制。

3.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围绕省侨办“调查研究年”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三解三促”活动,走进农村、社区、侨港资企业调研,重点加强与海外知名人士眷属的联系、重点关心和帮助贫困归侨侨眷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重点围绕侨企在转型升级和“530企业”在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海外社团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主要困难问题等开展调研,多办维护侨益、利民惠侨之事。加强对基层侨办的指导和帮扶,对近年来全市侨情变化、侨务政策和侨法落实情况进行调研,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二、整合优质资源,深化联谊合作,着力在聚才引资中提升服务成效

4.拓展对外联络渠道和对象。要进一步强化“大外联”意识,做好资源涵养工作。争取承办国侨办“华侨华人社团中青年负责人研习班”、省侨办“相聚长三角”等大型侨务活动,重点加强与中青年侨领、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杰出人士的联络联谊。以国侨办“和谐侨社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推进和谐侨社建设,引导和服务海外无锡乡亲本着凝聚乡谊、共谋发展的宗旨,组建各类新侨团组织,营造助侨生存发展新局面。继续扩大海外联络处的布点工作,依托海外华人华侨企业、社团、留学生团体建立海外联络处3个以上。加强侨情数据库建设,对掌握的侨情资源进行科学分类整合,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海外资源找得到、用得上、有成效。

5.提升侨务引智引资工作质效。要主动加强与人社、发改、经信、科技、商务等职能部门和科技园、创业园、开发区、重点创新型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协调沟通,了解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对海外高端人才和资金的需求,增强侨务引智引资工作的针对性。积极围绕我市太湖博览会、海智洽谈会等大型活动邀请海外知名大侨商、大侨领、具有较强实力的社团来锡考察洽谈。大力争取国侨办、省侨办以及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清华大学校友总会、北京大学校友会等的支持,加强与市(县)区政府、各类开发园区的对接协作,办好“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无锡行”等招才引智活动,进一步提升活动影响力和向心力。做好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香港金轮集团、樱桃阵(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锡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

6.加大侨企服务引导力度。以做大做强海协会、侨商会为平台,大力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或专业造诣的新会员,组织会员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华创会”等高端经贸考察活动。联合 工商联等部门调研掌握我市“走出去”项目信息,充分借助上级侨办的行政资源优势和有关海外商会的平台作用、努力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突破国际贸易壁垒提供服务和帮助。做好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及侨港资企业的走访、慰问和调研工作,促进侨港资企业和创业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重点跟踪和服务一批有产业化发展前景的创业企业。充分发挥侨务资源和工作优势,为企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人才、资本、信息及物流等牵线搭桥,提供支持。

三、夯实基础阵地,依法维护侨益,着力在为侨服务中提升工作优势

7.推进侨务法制建设。进一步深入开展侨务法制建设工作,与市人大民宗侨工委联合开展立法调研工作,积极推动拟订首部涉侨政府规章《无锡市华侨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办法》。开展“侨法宣传月”活动,依托网站、手机短信平台、侨刊、社区服务点等多种形式宣传贯彻侨法。对各市(县)区贯彻落实侨务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整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宣传和贯彻实施《江苏省华侨捐赠条例》,积极争取和引导更多海外侨胞捐赠资助我市基础性公益事业。

8.拓展社区侨务工作覆盖面。推动全市社区侨务工作正规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侨务工作制度和“双向服务”网络,积极培育特色鲜明的侨务社区,争创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和侨法宣传角。以社区“侨之家”和华侨活动中心为平台,开展知识讲座、歌唱舞蹈、志愿者服务等侨界群众活动,进一步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探索侨务工作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园区活动,扩大“侨之家”覆盖面,推进侨务工作点线面的 “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服务覆盖”,打造侨务工作“新品牌”。

9.服务和改善侨界民生。健全主任公开接访日和接待站工作制度,认真受理、协调解决涉侨,办结率确保98%以上,依法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大力提升“侨爱工程——送温暖医疗队”、“关爱工程——暖侨敬老行动”等活动的内涵,创新渠道帮扶救助困难归侨侨眷,促进和谐侨界建设。健全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机制,为侨胞办理“三侨生”加分、华侨回国定居审批事项提供便捷服务。加强对“万侨助万村”工作的指导、规划和协调,鼓励和引导侨胞、侨企采取捐赠公益、投资双赢、科技扶贫、商业网络帮扶和精神文明助建等多种模式支持新农村建设,力争促成一批新项目。

四、依托华文媒体,推进文化宣传,着力在对外交流中提升侨务形象

10.夯实侨务宣传阵地。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部署、重点工作、重大活动,继续加强与海外友好华文媒体的合作交流,邀请部分对我友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华文媒体负责人来锡考察访问,以“太湖佳绝处、运河水弄堂、灵山吉祥地、百年工商城”为主题在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制作海外无锡宣传专版,讲好“无锡故事”,提升城市形象。充分借助《华人时刊》、各级侨办网站等宣传载体,加大对各类涉侨先进典型的宣传,及时重点侨务活动安排、对接项目、人才需求和重要信息,为无锡和海外互通有无、加强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篇10

年我区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巩固、提高、精细化”深化年和“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企业服务年”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培植产业链聚集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步伐,构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年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均增长18%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7%以上;技改项目不少于60个;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运行调度服务,大力培植骨干企业

1、加强经济运行综合协调。充分利用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对全区工业及重点行业、企业和产品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调度,建立数字模型,加强对宏观形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强化煤电油运综合协调,认真做好电力保障工作。加大调研力度,对35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分行业调研,对创新成长型企业跟踪调研,密切关注企业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变化,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2、培植骨干龙头企业。集中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支持骨干企业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把招商重点放在骨干企业升级改造、发展壮大上。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努力提高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充分利用驻地大企业的产业优势和产品原料优势,加强联合,引导中小企业提高协作配套能力,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扶植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投资决策机制、技术创新机制,转变经营方式,不断做大做强。引导企业着力抓好品牌营销,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产品博览会、产品推介、洽谈会等活动,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3、扶持创新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继续贯彻落实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创新成长型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坚持创新优先、效率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扶持成长性较好、规模较大的创新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强化政策扶持措施,加大考核力度,严格执行退出补入机制,力争年创新成长型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增幅达到35%以上。

4、抓管理创新。组织企业认真学习6S现场管理、SUB管理模式等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探索建立专门培训机构,定期邀请高等学府教授、著名专家和知名企业家进行讲座,搭建交流平台。落实每季度一次的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授课培训;有针对性地搞好“百名院士”进企业等产、学、研工程建设,储备急需人才和后备人才,努力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抓好企业诚信建设。

5、促进产业链发展。年,在电子信息、化工等重点领域,策划5条左右产业链,20个左右重点产品,通过横向融合、纵向延伸,提升企业群体集聚优势,从而形成专业化分工、上下游产品衔接配套的产业链体系。重点抓好集成电路和电子IGBT电力电子、计保电器高压电能计量设备产业链建设。同时,结合我区实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链招商工作,引进一批产业链相关的战略合作者,培植一批重点企业,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制定工作方案,加大扶持力度,用好发展专项资金,切实推动产业链经济加快发展。

二、强化节能意识,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1、强化节能基础工作,完善节能长效机制。完善节能降耗管理体系建设,强化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目标考核和政策激励,实行严格问责和“一票否决”。严格执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强化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深入推进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社会节能水平。加强节能执法监察,以执法促节能。

2、以“能评”工作规范化为抓手,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开工建设坚持“能评前置”,充分发挥节能减排在项目策划方面的引领作用,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增长。同时抓好项目竣工后的能评验收工作,确保项目实现预定节能量。加大能源结构调整,改变我区工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通过技术、管理等手段,提高清洁利用水平。探索建立企业节能工作档案,从能评工作到节能项目建设等全部记录在案,从客观上记录企业节能工作历程并起到横向比较和督促的作用。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技术、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示范模式建设,建立循环经济工业体系。着重抓好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重点工程。寻找资源综合利用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以赤泥、建筑垃圾为重点的固废综合利用。在机械、化工企业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在宾馆酒店领域有所突破。

三、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筛选和申报年度省技术改造导向计划项目、市“双百”工业项目和组织实施区“三0”重点工业项目,按照重点工业项目管理考核办法,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终考核”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对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管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坚持技术领先、重点突出的原则,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级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发挥其导向作用。强化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挂包责任制,成立专门协调小组,突出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资金、土地、环评等问题,各个方面抓好服务,为项目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要求,储备一批后备项目,提前做好项目用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审核(备案)等前期工作,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投资计划。按照“新建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的要求,力推项目投产达效。做好腾空闲置土地的项目投入工作。提高新上项目的准入标准,发展土地使用效率高的优势产业,努力调整和提高产业结构,最大限度的用好土地资源。

3、引导产业集约发展。项目入园、工业园区化是今后工业布局的必然方向。在制定技术改造规划、导向计划时,依托现有园区,参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依托淘汰落后、关闭小企业腾出的空间,新上符合产业政策、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好项目。同时,以优化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增强配套能力、拉长产业链条为重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鼓励引导企业走内涵发展之路。

4、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技改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区产业政策,所有技改项目必须按照国务院提出的项目建设的“八个必须”的要求,完善项目建设手续,坚决查处违法建设行为,使项目建设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1、深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拉长产业链、提高综合配套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规范和引导,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向化工、建陶等传统行业集中,注重向节能、环保要增效。积极完善企业技改服务体系,加强技改项目库建设,广泛收集行业发展动态、投资动态和项目信息,为企业投资决策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2、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全力支持新材料、精细化工、特种设备及机械加工、电子信息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主动融入省、市政策框架,大力争取资金项目支持,逐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加强财税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巩固南部工业区升级改造和“两炉”企业治理成果,加大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不断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年内淘汰3m以下水泥磨机。坚决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列入国家、省淘汰目录的高耗能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

五、抓两化融合,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1、突出政策扶持,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以“工业企业服务年”为抓手,强化金融支持,加强银企沟通,鼓励金融机构用足、用活、用巧各类信贷产品,加大对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的金融信贷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加快中小企业金融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上市,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开拓直接融资渠道,加快推进联创新材料上市步伐,推动企业上市融资。

2、全面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建立企业数据库,将一、二、三产企业纳入数据库服务体系,利用短信平台、简报等途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着力推进与台湾信息产业界的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台湾资策会的联系合作,充分利用我区既有的产业合作基础,积极开展产业对接、技术对接、资本对接和人才对接,促进电子信息等重大产业的发展。

3、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全区基础信息共享平台,整合资源,打造数字、智慧。突出抓好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作,推动工业技术研发、设计、生产、管理、流通等环节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宽带网和信息技术联盟的作用,大力应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技术服务等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力争到年,全区涌现出1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用计算机监控技术的企业达到90%以上。

六、抓安全促稳定,为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