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4-08 22:1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各级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树立公共卫生治未病的理念,进一步完善重点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全面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健康管理服务
1、加快健康管理服务联合体建设。在上级要求和指导下建设县级健康管理服务联合体。
2、提高健康管理重点人群覆盖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糖尿病、高血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50%以上。
(二)重点疾病防控
1、艾滋病防治。完成高危人群艾滋病检测1000人,新发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8人,符合治疗标准成人和儿童抗病毒治疗比例不低于85%(按照CD4计数小于500/ul的标准)。
2、结核病防治。免费筛查疑似结核病病人1575人,免费治疗肺结核病人373人。
3、血吸虫病防治。人群查病15000人次,扩大化疗7000人次,规范免费救治14例晚期血吸虫病人;钉螺调查2300万平方米,药物灭螺120万平方米。
4、预防接种。完成6.3万剂次第一类疫苗接种,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地增加预防接种点。(宜昌下达指标为增加2个接种点)
5、慢性病防治与精神卫生。管理高血压患者26098人、糖尿病患者10765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100人。
6、急性传染病防治。按照要求规范管理散发传染病病例,各医疗机构尤其是市人民医院做好流感样病例及疑似手足口病抗原快速检测。
7、职业病防治。全市职业病报告率达95%。
8、疫情网络报告。网络直报正常运行率100%,进一步推进医院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
(三)卫生应急工作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率达100%。
2、积极争创第一批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
3、加强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卫生应急工作,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
(四)食品安全保障
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完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的馒头、淀粉类制品、黄花菜、饼干、面包等5大类106项次样品检测任务,食品微生物和致病因子监测的生禽肉、及时发酵豆制品、鲜榨果蔬汁等3大类340项次样品检测任务。
2、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和哨点医院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防控体系,各医疗机构按要求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及信息报送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继续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
1、建立市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强化多部门合作,统筹协调全市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重大疾病防控政策和措施。
2、积极推进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推动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疾控中心岗位设置指导意见和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意见,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疾控工作制度、程序和标准,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疾控机构实验室管理,强化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干预,提高卫生检测社会化服务水平。
3、继续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人才的更新与引进,探索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多元化培养模式。继续开展疾控机构岗位练兵大比武活动,全方位开展全员岗位培训,大力推广疾病预防控制适宜技术。强化健康管理团队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指导基层的能力。继续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科规范化建设,强化全科型公共卫生医师指导团队和责任团队的建设,加强社区和村级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网底建设,增强城乡社区健康管理功能。
(二)逐步推进健康管理工作
探索健康管理运行机制。加快健康管理专家队伍建设,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加强健康管理中心能力建设,实现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争取基层社区和网格管理政策支持,探索健康管理师参与网格化管理工作。争取医保部门支持,探索健联体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总额预付、费用前置制度,用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发展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管理服务。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一步增强新农合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合力,加强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管理服务。
(三)深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重点工作
1、加大艾滋病综合防治力度。全面推进“医防合作”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落实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主动监测、分级诊疗、定点救治、全程管理”。探索阻断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有效干预模式,强化青年学生、男性同性人群艾滋病综合干预,扩大艾滋病检测咨询覆盖面,努力降低新发感染。全面推进“五扩大六加强”和“四免一关怀”措施,进一步加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发现和管理力度。切实加强艾滋病感染者的早发现工作,落实首诊负责制。
2、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结合深化医改,依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当前“医防合作、分级诊疗、定额支付、全程管理”结核病综合防治模式,强化定点医院诊疗路径和一站式服务。加强肺结核患者发现及转诊工作,进一步落实患者治疗管理、疫情监测和实验室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力度,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加强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数发现率保持在70%以上,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
3、落实血吸虫防治任务。贯彻落实《血吸虫防治条例》,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明确工作职责。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做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监测工作,有效控制急性血吸虫病的暴发和流行。做好沮漳河水系血防联防联控工作。落实晚血病人规范免费救治工作。进一步压缩钉螺面积,巩固传播阻断成果,努力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
4、巩固免疫规划工作成果。继续开展“三查三补”和“四项整顿”,巩固预防接种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年活动成果。落实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免费接种覆盖率达100%;实施消除麻疹行动,调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开展“互联网+预防接种”试点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规范接种行为。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诊断工作。加强全市二类疫苗规范管理,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
5、加强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完善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麻疹、流感、布病防治工作,严防寨卡病毒、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登革热、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在本地扩散蔓延。强化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和报告工作,针对重点传染病及时开展疫情研判与分析,提高法定传染病实验室诊断率。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的呼吸道与肠道传染病突发疫情的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置工作,指导督促教育部门落实托幼机构及小学晨检制度。
6、加强地方病、寄生虫病、慢性病防治工作。强化地方病防治监测体系建设,有效落实防治干预措施,推进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的工作进程,巩固地方性碘缺乏病防治成果。做好儿童、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7、加强精神卫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的要求,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依法推进精神卫生工作。强化精神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逐步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探索救治救助政策“一站式”服务。启动精神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精神卫生科建设。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和随访工作,及时为辖区内诊断明确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8、加强“四大卫生”工作。认真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等工作。加强职业病监测和报告,提高监测方案的科学性和监测覆盖面。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网络。
(四)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推进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健全市、镇(社区)、村三级卫生应急组织管理体系,继续加强卫生应急“一案三制”建设,尽快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全国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督促指导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院内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明确规范医院卫生应急职责,建立健全医院卫生应急组织体系,提升医院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开展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
2、规范卫生应急队伍管理。按照省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加强全市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开展卫生应急人员技术培训,规范应急物资储备,积极备战全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提升卫生应急队伍处置能力。
3、健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月评估、季会商、年总结制度,继续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信息报告、风险评估等工作,并加强结果运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部门联动和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机制,继续联合教育、食药部门做好学校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从源头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利用国家舆情监测平台科学监测分析舆情,充分利用舆情评论手段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进一步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
(五)切实加强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篇2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当前消除麻疹和应对新疆输入性脊灰疫情,保持无脊灰状态的严峻形势和重要性、紧迫性,认清形势,精心谋划组织,周密部署,确保本次查漏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实现今年消除麻疹的目标、维持无脊灰状态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各乡(镇)要实行行政领导和业务人员分片包干制度,要落实驻乡驻村(社区)督导员制度。实行逐级包片,县包乡、乡包村,县级由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有关人员组成督导组,各乡镇要由卫生办、医疗卫生单位有关人员组成督导组进行督导。对于包干责任人要有具体的督导频次和目标责任要求。通过包片督导,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督促纠正。
二、采取常规接种、查漏补种、强化免疫等各种措施,坚持优先接种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的原则,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针对消除麻疹和维持无脊灰状态工作和形势的需要,今后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工作中,要切实落实卫生部在关于印发年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出的麻疹疫苗和脊灰疫苗优先接种的要求。本次春季全县组织开展集中查漏补种工作后,各乡(镇)卫生办、县乡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对辖区内既往常规工作薄弱的区域、督导中发现的薄弱区域要有计划的开展查漏补种和接种质量评估。按照省疾控中心的要求,要长期性的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即乡级每月一次、县级每两月一次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各乡镇在每月常规接种结束后要排查漏种儿童,于次月补种后与常规免疫报表一并上报汇总表。确保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要将麻疹类疫苗和脊灰疫苗的接种率作为免疫规划检查、督导和考核的主要指标。要切实提高接种技术,提高免疫水平,保证高水平免疫成功率。
三、搞好麻疹和AFP病例监测,提高医疗机构麻疹诊断报告水平
县乡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及时开展麻疹疑似病例和AFP病例的监测及标本采集送检工作,开展各科室疑似病例主动搜索。同时,指导和检查本医疗机构落实好院内感染管理措施,防止造成传播扩散。消除麻疹的关键时期和维持消除麻疹过程中,医疗机构要实行科学、严谨的临床疑似麻疹病例诊断和报告制度,尽量减少误诊误报。各医疗机构应建立疑似麻疹病例临床诊断专家组,对每例疑似麻疹病例都要实行专家会诊制度。
四、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行双向管理,全面提高接种率
除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和管理工作外,还要做好本地外出务工人群中适龄儿童(人群)预防接种宣传和督促、提醒工作。各乡镇、各接种点要经常对外出务工人员出入动态进行摸底调查和掌握,有免疫接种适龄儿童(人群)外出者,特别是存在免疫空白的人群,应要求儿童家长或村医及社区医生通过各种通讯联系(包括电话、QQ邮寄预防接种告知书等)方式督促其到当地接种疫苗,消除免疫空白。
五、积极开展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
根据省卫生厅、教育厅联合下发的文件《关于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甘卫疾控发〔〕331号)要求,各乡(镇)要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初,小学和托幼机构中各开展一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尽最大可能的发现免疫空白人群和针次不全人群,并及时予以补种和报告。今年3月(春季入学)查漏补种的重点放在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上,对辖区内学校开展麻疹类疫苗的专项查验和补种工作,确保麻疹疫苗和脊灰疫苗的补种率达到98%以上,要对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对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六、提高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
县乡各医疗单位负责对就诊的麻疹、风疹疑似病例采集血标本,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并立即通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采集的血标本应在24小时内送至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标本后,将血清和标本送检表在48小时内送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血清学实验室。发现暴发疫情时,要快速送检。
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出疹后28天内采集,全血量不少于5ml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篇3
一、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一)继续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在去年底全市参保人数占应参保人数的80%的基础上,加大推进力度,力求在中央省属单位、困难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上有新突破,到年底全市参保人数要达到28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88%,力争突破30万人。
(二)完善医疗服务管理措施,扩大医疗服务范围。规范“两定”管理,量化考核指标,并实行末位淘汰制。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稽查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采取合同化管理,细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协议,增强协议双方的约束机制,共同保护参保人员的权益和基本医疗需求。
(三)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完善结算办法,在分段计算累加支付的基础上实行单病种结算办法,对定点医疗机构一些诊疗项目的收费,医疗保险基金设定总量控制指标。探索实行复合式结算的科学结算办法。完善与定点医疗机构协议工作,与不同性质特点的医疗机构签定符合实际的协议,对“三率”(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药品的使用率、药品的备药率、自费药品费用占参保人员用药总费用的比率)及新增诊疗项目使用提出严格要求,确保基金的安全使用。
(四)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医保制度。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关于企事业单位不参保处罚的规定》、《关于未成年人参保办法》、《关于建立参保职工健康档案制度的规定》、《医疗救助办法》、《关于调整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比例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保证参保面的扩大和医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五)根据县区不同情况,分类指导。对财政出现赤字的县区,积极研究新的办法,努力解决欠费问题,保证医保制度正常运转。对条件好的县区,要尽快落实公务员医疗补助政策,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六)建立医保协会。由其承担医保中介、咨询服务、技术管理培训和自律的责任,使其成为联结政府与医保企业、定点医院、定点药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二、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七)推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职能转变。使卫生行政部门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对卫生行业的服务、引导、规划、监督、规范等宏观调控上来,逐步实现由“办卫生”向“管卫生”的根本性转变。按照“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职能分设的原则,将市卫生防疫站、市职业病防治所进行整合分立,组建市卫生监督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区卫生监督机构行使综合卫生执法权,加大卫生行政监督,规范医疗卫生市场秩序,为各类医疗机构平等、有序地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
(八)加快制定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尽快出台《秦皇岛市区域卫生规划》,重新整合卫生资源。逐步打破医疗卫生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实行卫生工作和卫生资源的全行业管理。鼓励医疗机构之间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组建医疗集团。新增卫生资源要向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转移,向卫生人员培养、医疗条件改善以及新技术、新设备引进等领域拓展,逐步实现卫生发展方式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篇4
要把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作为推动全年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活动全面整治城乡市容环境卫生,为全面提高爱国卫生整体水平,创建健康城市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各乡(镇)街、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春季病媒生物防治,确保活动月取得实效。同时,将“活动月”内容向全年延伸,以月促年,使全市居民健康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逐步使全市的爱国卫生工作步入长效管理的健康发展轨道。
(二)全面提高城市卫生管理水平
要加大综合管理力度,注重城乡联动,狠抓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和农贸市场等薄弱环节。进一步巩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特别要在整治交通、市场秩序、提高城市环境综合管理水平上下功夫。集中开展对“五小”、“六边”和废品收购站的专项整治活动,努力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为2010年我市申报省级卫生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三)积极开展“卫生乡镇、村屯、社区”创建活动
在全市广泛开展创建“卫生乡镇、村屯、社区”活动。重点解决好垃圾、污水、粪便、烟尘处理等问题,搞好乡镇、村屯、社区绿化美化,全面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努力培育出更多的省级卫生社区、卫生乡镇和卫生村,促进争创活动取得实效。
(四)重点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各乡(镇)、街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担负起农村环境整治的主体责任,坚决打好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重点治理乡(镇)街所在地(含撤并乡镇政府原驻地)环境秩序;村屯环境秩序;公路(屯路)环境秩序。要以改善村容村貌为切入点,大力开展清沟排淤、填平坑洼、清除垃圾等卫生死角,消除蚊蝇孳生场所。要规范集贸市场,清理占道经营,努力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同时,要加大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工作力度,全面开展灭鼠、灭蟑螂、灭蚊蝇活动,控制四害密度增长,确保“四害”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年内修建1200座粪尿分集式无害化农村环保厕所,新建沼气池1521个。争取完成抽样化验500眼农户水井的水质检测。
(五)继续加大疾病防治工作力度
各乡(镇)街、各部门要认真落实长春市重点传染病防治会议精神,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切实做好今年我市的疾病防治工作。一是加大《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工作机制。二是加大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以机关公务员、农民工、青少年、流动人口为重点,扩大艾滋病防治知识覆盖面,提高人群知晓率;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管理工作,民政、红十字会、慈善机构等部门要做好艾滋病感染者的救助,落实好“四免一关怀”政策。继续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认真执行好世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第四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等项目,保证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达到75%和85%以上。三是加强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春季是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切实抓好预防、消毒和健康教育及疫情的监测、预测和预警工作。四是加大对地方病、出血热等疾病的防治工作力度。按照《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和《2009年长春市地方病防治工作要点》,各相关单位要切实贯彻落实防治规划内容,做好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降低我市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同时,按照省卫生厅部署,认真完成我市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各乡镇街要切实做好开展预防接种的准备工作。
(六)切实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监管
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年初市委、市府统一制定的《食品药品安全年专项推进方案》所确定的17项工作目标,保质保量完成。要通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年活动,逐步完善企业自律体系,不断增强消费者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基本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一是要充分发挥三级食品安全网作用。各乡(镇)街的主管领导,要对食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督促本单位食品安全办公室和工作站,按照职责和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做好信息的报送和统计报表工作。二是把好从业人员检查关和食品卫生消毒关。凡是从业人员,必须保证卫生许可证和健康体检合格证两证齐全,缺一不可上岗。同时,为了保证餐具、饮用水卫生,所有餐饮店、学校食堂都要配备消毒柜,在水源地设置加氯消毒设备,水源水和末梢水要定期进行检验。要对全市的二次供水箱进行玻璃钢内层喷涂,并定期进行消毒,从而使饮用水达到卫生合格标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三是做好《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培训工作。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将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为确保这部法律各项规定得到严格执行,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做好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在机构改革期间,各部门要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避免出现监管盲区,杜绝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爱国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各乡(镇)街、各部门要把爱国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责任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切实做到达标的巩固提高,存在问题的改进完善,差距较大的奋起直追,确保环境整治和疾病防控工作不留死角。
(二)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开展爱国卫生的重要意义,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进展情况,对先进典型大张旗鼓的宣传,对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不良行为要予以公开曝光。要教育引导广大市民树立“*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城市卫生创建理念,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整治活动的良好氛围,使全体市民积极投身爱国卫生活动中。
(三)坚持通力协作,形成整治和防控合力。各部门、各单位要通力协作,统筹推进。市精神文明办、爱卫办、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各司其职,认真完成好各自承担的爱国卫生工作任务。爱卫会办公室代表政府负责组织协调、宣传发动、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工作,要严格按照《吉林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要求,掌握标准,提高效率,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要把爱国卫生月活动做为综合治理月,切实抓好市容环境卫生。公安、药监、工商、交通、卫生、文化、环保、质监等部门要抓好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窗口单位卫生、交通秩序、疾病防治等项工作,特别要抓好“五小”行业和露天食品摊点整顿,加大打击假冒伪劣食品力度。总之,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努力形成环境卫生整治和疾病防控工作的强大合力。
篇5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4月3日召开的关于全州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和“湘西州三湘农民健康行”动员会精神以及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今年执法检查的总体安排,为搞好这次上下联动的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精心组织安排,深入开展了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执法检查的安排及工作情况
州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执法检查动员会议之后,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及时听了情况汇报,召开主任会议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按照州执法检查方案要求,研究制定了县传染病防治法检查方案和“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的通知,成立了传染病防治法检查办公室和永顺县“三湘农民健康行”组委会,组建了执法检查组。二是广泛进行宣传发动。4月13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了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和“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动员会,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中其、曾尚华及部分委办负责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文明同志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认真传达贯彻了州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关于传染病防治法检查和“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我县这次执法检查工作,会上宣读和下发了执法检查的有关文件通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尚华就这次执法检查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文明就这次执法检查和搞好相关单位的自查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使大家明确了这次执法检查的目的意义、重点内容和方法步骤。三是县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认真开展了自查。县动员会后,各相关单位,认真贯彻了这次会议精神,开展了自查。在4月20日前县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全部进行了自查,将自查报告全部送达执法检查办公室。四是深入开展了执法检查。在政府及其相关单位自查的基础上,4月21日至28日,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围绕传染病防治法一法四条例8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分别深入到勺哈、王村、松柏部分乡镇和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畜牧水产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水利局、县农办、县发改局、县交通局、县公安局等12个单位进行了调查视察。通过听汇报、座谈查资料看现场、走访师生群众等方式,回顾工作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广泛听取了建议意见。5月中旬,州执法检查组来县进行了检查,肯定了我县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意见。
二、我县贯彻执行传染病法律法规的主要成绩
通过这次执法检查,刚才又听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我县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情况汇报,总体认为我县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工作,成绩是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一法四条例”的贯彻执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县人民政府切实把加强卫生事业发展,搞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的一项工作内容,在工作中具体实施。县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县政府根据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强和改善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按照医防剥离、权责一致的原则,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并率先在全州撤销县卫生防疫站、县食品卫生监督所、县健康教育所和县卫校、新组建了县卫生监督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履行执法监督职能和疫病预防控制职能。在乡镇组建了9个中心防保组和38个乡防保组,核定了乡镇防保人员136人,妥善解决了防保专干工资。核定卫生监督机构编制35人,投入资金21万元,配备了车辆、调查取证工具和信息网络等卫生监督执法必备装备。建立了县疾控中心、县人民
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所等4所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加大了艾滋病的综合防治能力。县卫生局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了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并实行目标管理,同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经常检查和定期考核。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都依据各自的目标责任实行监督检查和管理。由于我县组织机构网络健全,层层目标责任明确,管理到位,确保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二)完善方案,组织实施,确保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依法开展。
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县人民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狠抓落实。围绕加强传染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采取了各种措施,抓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一是先后制定并完善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预案》、《霍乱疫情处理运行预案》、《救灾防病工作预案》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预案》。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流行性病学调查、应急处理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依据。二是建立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组成了疫情监测,调查处理、消毒隔离、医疗救治等若干分队,为传染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组织人力保证。三是为满足“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救治和观察鉴别,筹集资金在县人民医院改造建设了发热门珍和隔离观察病房,并配备了床位、专业人才和先进设备,为各类传染病的规范和科学救治创造了条件。四是认真落实了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卫生单位都安装了固定疫情报告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县直几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疫情网络直报,县疾控中心对疫情报告质量定期调查评估。五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县卫生监督所严格履行职责,坚持对我县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县卫生局将消毒防护、预防院落内感染作为传染病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按照《消毒管理办法》和《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学校及公共场所的空气、器械、重点部位进行定期消毒检查,并做好医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院内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的危害,由于县委领导重视,县人民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严格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预防传染病防治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效果明显,工作成效显著,20__年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20__年及时扑灭了勺哈、毛坝乡麻疹流行疫情,近几年,重点调查处理了永顺三中食物中毒和永茂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氧化碳中毒和今年4月王村二中甲肝疫情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县甲类和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下降,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实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疟疾、脊髓灰质炎的目标,有效控制了碘缺乏病,基本消灭了麻凤病,累计发现肺结核病人2498例,其中初治涂阳率达96,复治涂阴治愈率达83.6;累计发现HIV阳性/艾滋病人15例,四免一关怀政策得到落实,传染病的各项相关指标达到了国家和省的标准要求。
(三)注重农村,改善服务条件,加强了农村卫生工作。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关系到全县80以上人口的健康和幸福,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在我县建设目标能否最终实现的大问题。过来,县人民政府及县卫生行政部门一直将农村卫生工作摆到全县卫生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领导,争取投入,全面管理,不断改善农村农民的医疗服务设施和服务条件,提高农村的健康水平。一是按照“一法四条例”的规定和州委、州政府《关于改革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全县乡镇卫生院实行“体制改革”、“抓大活小”、“医防剥离”等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不断增强了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整体功能不断加强。到20__年底一体化管理覆盖面达60以上,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已消灭了经营性亏损,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二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和社会各界对“一法四条例”的认识了解,结合“3.24”世界防治结核日、“4.25”预防接种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活动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坚持将“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近年来,共发放宣传资料19.3万份,悬挂横幅120幅,刷写宣标语1000多条,接受咨询8万多人,举办各类培训班11期,培训卫技人员2467人次。增强了广大卫技人员的素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与此同时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十五期间,积极开展了环境整治,改水改厕、防鼠灭鼠和卫生知识宣传的爱国卫生运动,其中王村镇改水20__户,入户率在90,全县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单位11个,州级文明卫生单位3个,投入资金16万元,完成农村改水工程21处,解决31.2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投入资金15万元,完成卫生改厕1200个。儿童基础免疫“五苗”覆盖率以乡镇为单位稳定在85以上,20__年6月1日起,实行了一类疫苗免费接种。三是加强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累计投入348.67万元,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配置了X光机、B超、心电图、洗胃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监护仪等“新六件”,医疗卫生设备846件,新增各种救护车辆7台,价值120万元。建设了4个艾滋病初筛试验室和15个乡镇卫生院查痰点,肺结核、艾滋病的发现力度不断加大,全县共设立村卫生室327所,有45所村卫生室达到合格村卫生室和示范卫生室标准,为农民就近就医服务创造了基础条件。
(四)多方筹资,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公共卫生配套设施。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克服县财政困难的实际,在充分利用县有限财力给于卫生事业投入的情况下,还充分利用民族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卫生事业的各项投入,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从20__年至20__年财政对卫生事业总投入达8389万元,分别为1154万元、1615万元、1467万元、1919万元和2234万元。分别占财政总支出的6.6、6.9、5.9、6.2和6.2,卫生经费增长率高于可用财力平均增长率0.9个百分点。其中县本级财政投入7643万元,分别是1042万元、1382万元、1311万元、1746万元、1861万元,分别占卫生事业费支出的90.3、85.6、89.4、90.9和83.3;争取上级财政投入1046万元,分别是112万元、232万元、156万元、173万元和373万元,分别占卫生事业费支出的9.7、14.4、10.6、9.1和16.7,在确保了卫生经费个人部分不留缺口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了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经费,酌情安排了非典防治、麻疹救治、结核病防治、卫生监督、红十字协会及大病救助和120急救等经费,基本确保了卫生机关的正常动转,并保障重大疫情防治经费优先安排预算,资金优先拨付。最近,为处理王村二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解决了应急救治经费。为传染病防治和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提供了经费和物资条件。
(五)多方协调,共同参与,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
与传染病防治相联系的一法四条例的贯彻执行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发挥相关 部门的作用十分重要。过来这些部门和单位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县农办把卫生事业的发展列入了县新农村建设规划,过来,实施了能源建设、改厕、改灶项目,达0.98万户,并与县畜牧局等单位突出抓好人畜共患疫情的知识宣传及疫情处理。发改局在考虑计划的同时积极为卫生事业争取项目,做到及时报及时批。“十五”期间共从计划口争医疗卫生资金1215万元、项目15个,进行了疾病控制中心、中医院设备配套、妇幼保健所和农村中心医院改造项目,新增医疗用房2.14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2800万元,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络建设和防控体系建设。药品监督部门认真学习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最近出动宣传车两台,到辖区30个乡镇宣传,印发资料5000份,受咨询群众万余人,抓好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检查监督,确保药品生产、运输、销售及医疗器械的使用无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水利局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入水利设施建设规划。20__年1月-3月会同防疫站、疾控中心、环保、国土、卫生、统计、发改局等7个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完成了《永顺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澄清了全县30个乡镇15.13万人的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组织编制完成了《永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十一五”规划》,20__年度优先申报了氟污染区、肠道传染病高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7处,目前已完成工程初步设计14处。采取由施工单位先垫资办法实施了王村盘溪村、回龙新坝村两处饮水安全工程。县建设局、交通局、教育局等单位都以各种方式加强传染病有关法律法规和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加强疾病的防范,环境卫生的治理,环卫设施工程项目的申报,饮水安全管理等工作。营造了传染病防治执法、卫生事业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贯彻执行“一法四条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解决。
(一)“一法四条例”的宣传欠经常。过来,对人畜禽共患的疾病和碰到的传染病有关知识重视了宣传,而对人患疾病或暂未碰到疾病时防治知识缺乏常规化和经常的学习和宣传,学校按规定的卫生常识课不太落实,以至于法律知识知之不多,疾病防疫常识缺乏,出现传染病疫情报告欠及时,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全县中心完小以上学校69所,大小食堂73个,食堂硬件设施符合条件的14所,有礼堂可兼做食堂的26所,但加工、操作和保管功能不全,有7所学校食堂正在修建中,还有26所学校食堂是上世纪六七年代的教室或教室边达建的偏房,场地狭小,破烂不堪。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饮食卫生条件差,饮食从业人员无证经营的多,不符合卫生要求,加上自然条件差,管理不到位等因素,近几年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
(二)卫生事业费投入不足。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县乡镇卫生院还有15551平方米的危房,医疗设备简陋落后。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五苗”接种运输和冷链运转经费,结核病注射和防保业务等经费,没有列入预算。截止20__年6月共欠拨卫生事业费189.08万元,其中结核病人发现以奖肛补经费2.48万元,一类疫苗接种经费和乡村医生误工费一年共49.06万元,领导承诺由卫生局及医院垫付的48万元,财政累计欠帐和空转的89.54万元,其中含非典专项经费24.04万元。
(三)卫生医疗基础设施薄弱。近几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县政府多方采取措施争取资金项目,大大加强了我县卫生设施建设,改善了医疗卫生环境和条件,但按上级要求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按卫生部和省卫生厅有关建设和配置标准,全县乡镇卫生院目前尚缺业务用房0.72万平方米,25个乡镇缺设备450台件,价值350万元。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1.15万平方米。卫生监督所尚无业务用房(租用卫生局老办公楼),执法装备缺乏,急需业务用房20__平方米。疾控机构配套建设不到位,基本建设累计欠帐152万元,检验检测设备落后,不适应工作需要。按常规开展工作装备应59台件,实际装备了27台件,应开展常规检测119项,实际能开展28项,占23.5,低于全州平均数16个百分点。冷链设备老化,达不到有关技术要求。
(四)人才匮乏。全县1007名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15人,仅占卫技人员的1.49,低于全州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大专以下学历964人,占95.7,高出全州水平7.8个百分点,县疾控中心人员老化,现44人中年龄在50岁以上占21人,近10年未进一个专业人才。特别是乡镇卫生院,529名卫技人员中,本科学历仅1人,占0.19,低于全州水平0.28个百分点,大专学历127人,占23.8,中专学历260人,占67.56,获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296人,占卫技人员56。特别是村卫生室全县327所,达标45所,仅占3.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县还未启动。
(五)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20__年全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99.98/10万,高出了全省水平27.6,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等呼吸道、肠道传染病仍然是危害我县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传染病。艾滋病也呈增长趋势,疾病预防任务重。
(六)农民健康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医疗基础和经济基础双重原因,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四、几点建议
(一)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传染病防治“一法四条例”的学习宣传力度,形成一套规范的学习宣传制度,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报刊等舆论阵地的作用,教育部门要抓好学校卫生常识课的常规教育,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责搞好学习和宣传贯彻,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人士对“一法四条例”的了解和支持,努力推进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依法管理。
(二)进一步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传染病防治提供物质保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足额预算传染病防治经费,落实一类疫苗免费接种工作经费,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请求上级有关部门,增加转移支付力度,采取封闭式运行,专款专用等措施,确保上级专项资金足额拨付到位,并逐年消化卫生部门的合法欠费。多渠道争取资金,尽快启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抓好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推动卫生队伍建设。应给卫 生适当的进人指标,制定引进、培训进人计划,把好进人标准和条件,创造良好的进人用人机制,多渠道培养和选拔人才,优化卫生队伍的技术知识结构,加强卫生队伍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功能完善、覆盖县、乡(镇)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三级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突出抓好县疾控中心、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农村乡镇防保组织,村卫生室建设。对传染病高发区应组织监测和调查,弄清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对农村学校食堂卫生等薄弱部位应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学校改善卫生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学校食堂建设和建校作好整体规划,与卫生部门共同审定把关,饮食从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篇6
一、基本情况
××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1家,其中:参公管理事业单位1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3家、差额拨款医疗服务机构2家、乡(镇)卫生院8家、实行人员定额补助的村级卫生室109家、民营医院3家(非营利性2家、营利性1家)、个体诊所25家,县、乡、村三级医疗防保网络基本建立健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123家,遍布全县109个村民委员会(社区)。共有人员编制673名,其中:行政编制12名、参公管理事业编制10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79名、差额拨款事业编制572名。实有在职在编职工655人,其中:卫生局机关13人、卫生局卫生监督局10人、公共卫生机构76人,县级医疗机构308人,乡(镇)卫生院248人。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71人,占职工人员总数的87.1,具有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21人、中级职称126人、初级师职称210人、初级士160人、未定职53人。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始终把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或不定期研究解决卫生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县卫生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卫生改革与发展这一主题,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克服困难,扎实抓好各项卫生工作的落实。一是卫生工作做到早计划,早安排。在20__年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年终总结会上,县卫生局就20__年的卫生工作要点作了具体的安排和布署。二是以《20__年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为主线,紧紧围绕卫生改革与发展这一核心,认真解决好“两个问题”,抓好“四个结合”,做到“四个促进”。即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和“行业作风建设”问题;抓卫生工作与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教育活动相结合,促进卫生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卫生队伍人员整体素质;抓卫生工作与医院管理年活动相结合,促进医院强化管理,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抓卫生工作与县委“五定目标”相结合,促进我县各项经济指标健康发展;抓卫生日常管理工作与《20__年卫生目标责任书》相结合,促进各项卫生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三是实行卫生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年初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县20__年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县合管办与各乡(镇)卫生院签订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目标责任书》,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分别与各乡(镇)卫生院签订了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目标管理责任书。四是分管副县长、县卫生局领导班子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基层进行调研、督促、检查和落实卫生工作。通过全县广大医务人员的辛勤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继续加强
--计划免疫
1~10月底,全县0岁儿童建卡在册4495人,卡介苗接种率99.20%,脊灰苗接种率98.89%,百白破接种率99.08%,麻苗接种率98.30%,乙肝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96.38,24小时内及时接种率83.94%,流脑接种率99.15,乙脑接种率98.05。
--结核病防治
目前共接诊疑似结核病人1036例,共确诊活动性结核病人272例,为我县历年发现结核病人最高的年份。其中新涂阳病人77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15例,初治轻症涂阴肺结核病人71例,初治重症涂阴肺结核病人10例,其他使用免费散装抗结核药品的项目病人99例。所有项目病人都按要求进行全程督导或强化期督导管理治疗。大多数项目病人经治疗,情况良好。第五轮全球基金耐药监测项目41例初治涂阳病例纳入工作已提前完成,复治涂阳病例应完成21例,现在已完成19例。
--艾滋病防治
截止20__年11月底,全县完成hiv自愿咨询检测418例,超额完成任务数的15.79;筛查孕产妇7214例,检出阳性孕产妇6例,超额完成任务数的107.18;完成新婚登记人群hiv筛查1874例,检出阳性病例1例,超额完成任务数的16.25。我县自1999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至20__年11月,累计报告现住址为本地的hiv感染者/病人118例(其中30例查无此人、72例能随访到、5例失访、11例死亡),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一般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城区达9 5.83%,乡镇达85.42%。
2、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有效落实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全面部署防控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密切关注甲型h1n1流感疫情态势,把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好落实。县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了全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卫生、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联防联控机制。二是加强协调配合,实行联防联控。卫生、教育、畜牧、公安、财政等部门迅速建立起应对甲型h1n1流感信息沟通与共享等工作机制,确保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工作高效、顺畅开展。县疾控中心开展了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消杀准备工作,认真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制。目前共出动本文应急队伍5次、采样19人份送检。三是完善工作方案,依法科学防控。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措施到位。按照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相关要求,成立了单位防控领导小组,组建了流行病学调查组、检测检验组、后勤保障和宣传组;建立应急24小时值班待命制,确保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处置有效;四是做好消杀、防护等物资储备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购置储备了防护服、检测试剂、足量的漂白粉、过氧乙酸等消杀药品,一旦出现疫情能及时对疫区开展消杀控制隔离等工作;五是加强疫情监测,严防病例输入。各医疗机构按照《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严格实施预检分诊制度,开展发热、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监测,做好门(急)诊就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进一步规范开展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工作,落实首诊负责制,首诊医师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和电话报告。自20__年9月18日起,各学校、各医疗卫生单位实行甲型h1n1流感“零报告”制度。
六是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制作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健康宣教工作。全县共计发放“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为主题的宣传资料16500余份,其中《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宣传画两类2500余份、宣传单8000余张、《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手册》4000余份、《流感发热病人须知》20__余份。通过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消除了恐慌心理和焦躁情绪,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3、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加强孕产妇保健监测工作。20__年全县共有产妇6171例,建卡6169例,建卡率为99.96,活产6182例,新法接生6176例,新法接生率为99.90,住院分娩5966例,住院分娩率为96.67,全县共筛查高危产妇1287例,住院分娩1287例,住院分娩率为100。二是加强儿童保健工作,全县7岁以下儿童数39663人,5岁以下儿童数29490人,3岁以下儿童数18187人,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35195人,覆盖率为88.74;检出高危儿1129人,管理1129人,管理率为100;5岁以下儿童体重检查25105人,体重<(中位数-2sd)908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90人,死亡率14.55‰;婴儿死亡73例,死亡率11.80‰;新生儿死亡51例,死亡率8.24‰,占婴儿死亡的69.86,全部控制在指标范围内。三是全面启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我县5月1日起正式启动该项目,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资金管理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发放6000余份孕产妇保健手册(内有补助卡和宣传资料等),目前各医疗单位严格按照方案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目前共救助2734人(包括2例贫困救助),下拨救助金274800元。
4、卫生监督执法成效显著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认真实施“蓝盾3号”行动,开展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共出动卫生监督人员900人次,车辆132辆次,监督检查学校及周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和餐饮业经营单位1553户次,立案11件,办结11件,办结率100,查处没收“三无”和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小食品200余公斤,限期整改食品加工和餐饮业经营单位2家,督促从业人员健康体检47人。
(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增强
1、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完成8家乡(镇)卫生院全面改扩建任务的基础上,20__年又积极争取国家投入资金266万元,对竹基、高良、葵山卫生院进行了再建设。在20__年建设的基础上,完成了20个村卫生室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乡、村两级就医条件。
2、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逐步完善
按照曲靖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以丹凤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医疗服务,目前共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 档案3600份、发放健康教育处方5000份、管理高血压等慢性疾病56例。
3、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增强
连续4年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严格按照医院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将“医院管理年”活动转入医院评价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医疗技术服务的准入管理监督,认真贯彻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医疗保健,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学法、懂法、遵法的自觉性,建立医院质量管理巡查制度,积极化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积极组织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临床医师和口腔医师“三基三严”技能培训和竞赛,促进和提高医师的临床技能水平。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受益面明显扩大
1、基本建立了新农合运行框架
一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新农合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基本建立了新农合的管理体系、经办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监督体系。并采取“六抓六确保”的工作措施,全面推进新农合试点工作。20__年,共抽查定点医疗机构170个次,其中县级医院90个次,乡镇39个次,村级41个次。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农民医疗负担明显减轻,参合农民的实惠显著增加
20__年,全县共有参合患者50.96万人次就医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药费减免补偿,共减免补偿参合农民医药费用2325.48万元,人均支出新农合基金79.02元,较上年50.46元增长了56./!/60。参合农民的就医能力明显提高,农民就医需求明显增加,就诊率、住院率明显上升,农民大病拖、小病扛的现象逐步得到缓解。
(四)立足县情,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总体布署,进一步加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度。一是以加快推进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工作为重点,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二是认真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__年至20__年,逐步为城乡居民提供3类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三是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加强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的落实,严格实行按岗定责、按岗考核、按岗定酬,岗变薪变,从而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四是拟将20__年撤并后的丹凤卫生院重新分设为丹凤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丹凤卫生院。
(五)坚持科教兴医,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是实施卫生骨干队伍培训计划,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办法,20__送派50名专业技术人员到省、市、县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二是健全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切实做好在职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20__年利用好医生网站完成继续医学教育107人。三是巩固和提高乡村医生学历教育,提高乡村医生执业水平,累计培训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等600余人次。
(六)认真贯彻落实《献血法》,确保医疗用血安全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献血法》及省、市《实施意见》精神,按照采供血“三统一”的要求,严格加强对各医疗机构的管理,一年来未发生用血事故,保证了用血安全。20__年组织了725名适龄公民在××县通玄广场进行了无偿献血,超额完成了任务数的28.55%,献血总量达199300ml,其中献血400ml的有79名,300ml的有385名,200ml的有261名。
(七)加大城市卫生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我县坚持“城乡联动,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共同提高”的工作思路,按照国家、省、市爱卫会及××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在荣获“云南省甲级卫生县城”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从环境卫生整治、除四害、健康教育、公共场所的管理、积极组织开展“无烟日”活动等五个方面入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环境卫生的改善。
(八)切实开展药品跟标采购,实现药品统一配送
截止20__年10月31日,全县医疗卫生机构跟标采购招标药品1968.26万元、非招标药品107.28万元,招标药品占使用药品总量的94.83,县、乡、村药品同质、同价率达90,付款率达82.3。
(九)党风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强领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抓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贯彻实施。二是建立廉政公积金制,股所以上领导干部每人交纳党风廉政建设风险抵押金600元,年底考核奖惩兑现。三是狠抓医德医风,树立良好形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切实转变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四是大力推行院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对医疗费用的监督。五是强化廉洁自律,严格责任追究,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队伍建设,加大纠风整治工作力度,对医务人员开大处方、收红包、拿回扣、乱检查、乱用药等损害患者利益、增加就医负担的行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从严从重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三、存在困难及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我县的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卫生队伍人员总量不足,人才匮乏。二是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建设资金缺口大、欠账多。三是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工作经费缺乏。
篇7
截至2013年底,我省57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169家县(市、区)的二级医疗机构;各级医院对口支援覆盖全省1291家乡镇卫生院和308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了对口支援基层卫生工作的全覆盖。
2006年,我省出台《关于城市卫生支援城乡基层卫生工作的意见》。到去年年底,全省三级医院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举办各类培训2.1万次,三级医院共下派挂职副院长65人、科主任81人、中心副主任66人,全省已培养县级骨干医师5036名、乡镇临床医师2900名。将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明确对赴基层完成对口支援任务的医务人员,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3万元的补助,且下派人员待遇不变,并给予一定生活补贴。各地也加大投入,保证对口支援专项经费补助到位。
目前,我省县(市)级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其中24家(含中医院)达到三级乙等标准,县(市)级医院中有387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成281个省示范乡镇卫生院和220个省示范村卫生室,建成28家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64个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我省新农合村级补偿力争达50%
年内,我省新农合统筹地区将全面建立大病保险制度,新农合村级门诊补偿比例力争达到50%。
2013年,我省在42个新农合统筹地区进行了大病保险试点。淮安、连云港、徐州3个地级市以市为单位统一实施方案,实现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全覆盖;扬州、盐城、常州3个地级市试点实施率超过50%;江宁等6个实施城乡居民医保统筹管理的地区,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同步覆盖到当地所有参合的城镇居民。今年将新农合最低筹资金从去年的每人每年350元提高到40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从280元提高到不低于320元。进一步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优化门诊、住院、转外就医等补偿标准,完善门诊特殊病种补偿办法,确保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5%,村级门诊补偿比例力争达到50%。
我省推出卫生便民惠民十件实事
江苏省卫生厅通过政府网站等公布了2014年江苏卫生便民惠民十件实事。今年,我省70%的三级公立医院、有条件的县(市)级二级公立医院与省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实现直连上线,三级公立医院专家门诊预约就诊率保持在85%以上。
其他9件实事是:以县为单位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8%以上,到2014年年底全省所有新农合统筹地区普遍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由30元提高至35元,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7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以地级市为单位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协议签约率达50%以上;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全面开展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在每个地级市选择1个县(市、区)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免费为全省农村妇女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免费为43个试点地区农村育龄妇女进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免费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免费为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提供抗病毒治疗4000人以上,免费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抗结核治疗3.5万人以上,免费为新发现的疟疾患者提供抗疟药物治疗;全省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实施综合改革,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在南京等建立4个省级短缺药品储备点,切实做好短缺药品储备供应;力争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的乡镇卫生院和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确保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有效、便宜等。
江苏将开展雾霾健康影响监测
江苏省卫生厅印发的《2014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血地防)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我省将对3个市5个县(市、区)开展空气污染(雾霾)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工作。
会同环保、气象等部门共同研究制订《江苏省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工作方案》,用3~5年时间建立全省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网络,掌握不同地区大气污染物特征及成分差异,进一步研究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状况及变化趋势。逐步建立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和环境公害病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高对环境污染损害健康事件的预防及处置能力。
扬州推出卫生惠民大礼包
前不久,扬州市卫生局组织6支服务队,将“卫生惠民大礼包”送到农民群众手中。
此次送出的“惠民大礼包”包括:组建一支工作团队,至少建立300个健康服务团队(全科医生团队),形成“主动服务、及时随访、健康管理”工作网络;开展一次规范化培训,组织市级专家对全市各健康管理团队业务骨干进行专业指导培训,培训覆盖率100%;发放一张征求意见表,主动听取意见、接受评议;建立一份健康档案;组织一次健康随访;发放一套健康促进手册;开展一次健康普及教育;增设一条干流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苏州市五项举措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
为深化家庭医生制度服务内涵,苏州市按照“五定”原则,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是定地点。本着方便社区居民、利用社区资源的原则,由社区居委会提供相对固定的场所设立家庭医生工作室,满足居民服务需求。原则上每个社居委设立一个家庭医生工作室。
二是定时间。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工作时间根据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量确定。原则上,家庭医生所在团队每周到工作室的次数不得少于1次,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其余时间妥善安排各居民健康管理小组开展健康自我管理活动。
三是定人员。原则上由分片包干责任人或辖区内签约人员较多的家庭医生担任工作室负责人,成员包括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家庭医生要求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
四是定内容。指导居民健康管理小组开展健康自我管理活动;为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老年人、孕产妇、新生儿等重点人群,提供随访服务和管理;解答居民健康咨询,提供诊疗建议,并联系上级医院提供转诊、预约挂号等服务。
五是定任务。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家庭医生团队下社区、进驻家庭医生工作室的任务要求,按照计算“有效工时”的方法,核定有效工作时间并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原则上每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对所在辖区的居民健康服务协议签约率要达到5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签约率要达到85%以上。
丹阳市全面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
近年来,丹阳市利用世行贷款卫Ⅺ项目,结合医改政策落实,全面加强村卫生室软、硬件建设,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优化村卫生室布局,确定全市需标准化建设的村卫生室总数为94个;二是落实村卫生室建设资金,明确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投入以镇(区)政府投入为主,市财政实行以奖代补;三是统一村卫生室设备设施配备,同时按照省标准格式,对所有的卫生室标牌、科室标牌以及需要上墙的制度进行统一制作发放;四是改善乡村医生队伍结构,按照服务人口1‰~1.2‰比例配备村医,确保每室不少于3名;五是多渠道保障乡村医生待遇落实,包括基药定额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全面建立养老保障制度;六是加强乡村医生培训。
宝应县积极拓展村卫生室中医特色服务功能
近年来,宝应县高度重视农村三级卫生网网底的巩同发展,积极组织推进省示范村卫生室建设,在加大村卫生室基础实施投入建设、配齐基本设备的同时,重点强化村卫生室中医特色服务的培育,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村卫生室中医服务“八统一”管理,努力提升示范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
篇8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质量强国、质量强省、质量强市、质量强区战略为纲领,以实施市政府《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实施质量强市战略行动方案》为主线,以建立质量强区为总目标,以提升产品、服务、工程和环境质量为重点,创新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建设质量强区,到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市政府确定的质量强市发展目标。
主要目标
到2015年底前,率先建立起科学、高效的质量监管体制,形成各部门职责明确、密切配合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崇尚质量、追求卓越”成为主流的质量文化,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整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工作对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作用显著增强,把我区建成我市质量强区的典范。
(一)产品质量目标
普遍推行产品质量认证,1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获得各类管理体系认证。加大对涉及健康安全的重点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主要工业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8%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建立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产生机制,大力推进市质量奖、省名牌、市优质品牌评价工作,到2015年,名牌产品达到21项、市优质品牌达到18项,并有1家企业获得省质量奖、1家企业获得市质量奖。推动企业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
(二)服务质量目标
1.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区文化馆、图书馆保持国家一级标准,街道文化站达到省级标准,每30万人拥有1座小型以上图书馆,每2万人拥有1个社区图书室,公共图书馆藏书实现常住人口人均拥有0.5册,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数字电视覆盖率达到90%。
2.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3-5岁学前儿童入园率达到100%,新创2所省级示范园、5所市级示范园、5所区级示范园,打造1所国内知名的特色高中,初步建成各类教育优质均衡、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强区。
3.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总数达到2000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达到3500人,主要健康指标和业务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全面推行国家和地方服务质量标准。重点服务行业实施GB/T19004-2011《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质量管理方法》标准,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达到国际水平,用户满意度明显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行业中的重点单位和金融、商贸、物流业中的重点企业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大力推动管理创新,以服务质量的提升促进提高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三)工程质量目标
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竣工的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确保保障性住房质量合格,确保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改造的工程质量。建设工程质量实现零事故,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尤其住宅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投诉率逐年下降。
(四)环境质量目标
以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严格执行污染物减排标准。工业废水95%以上达标排放,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9%以上,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全年的9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资源消耗水平显著下降,到2015年,万元生产总值建设用地累计下降2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水耗累计下降2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8%以上,完成市政府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
主要任务
(一)提升产品质量
贯彻实施市有关部门加强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意见,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检测体系。推广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管理标准,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强制性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台账登记、原料进厂、产品出厂检验等制度。建立完善农产品及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产品可追溯制度。加强进出口质量安全监管,防止疫病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的传入传出,出口产品检验合格率达99%以上。完善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机制,畅通12315、12365等质量投诉举报渠道,建立群众举报、质量申投诉等综合信息分析系统,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责任单位:市质监第一分局、区工商局、区卫生局)
(二)提升服务质量
1.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新建一批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完善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场所,推进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向基层布点,形成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均文化设施面积和质量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目标。(责任单位:区文体出版旅游局)
2.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校园改造标准化、教育设备现代化、教育管理科学化,形成多元开放、优质高效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成全省教育强区。(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3.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构建合理医疗机构布局和网络,完善医疗急救功能和妇幼保健服务,大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加快便民就医工程和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后续建设,建立职业病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化。(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4.提升服务管理质量。借鉴国外服务业先进管理模式,促进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信息服务、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管理规范化、服务精品化、运营国际化。以服务质量提升推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升商贸、餐饮、宾馆等传统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生活业顾客满意度达75以上,生产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文体出版旅游局)
(三)提升工程质量
贯彻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环节的监管,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主体的质量责任。大力推进建设工法开发和应用,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工程科技含量。推行样板引路、标准化施工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提高住宅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确保保障性住房质量。加强工程抗震设防,增强学校、医院、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等抵御地震灾害能力。切实抓好交通、水利、能源和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监督,确保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改造的工程质量。(责任单位:区建设局)
(四)提升环境质量
1.积极开展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区创建,针对辖区主要环境问题,积极开展水、气、声环境的综合整治,着力改善辖区总体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湖里的城市品位和居民的幸福指数,推进湖里城市化进程,推动东部新城区的形成。(责任单位:湖里环保分局)
2.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程。坚持产业结构与区域环境容量相适应的原则,走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态发展之路,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减少资源能源消耗,降低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代价。大力扶持电子商务、互联网、创意设计等低碳环保的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低碳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节能建筑建设和改造,严格落实国家节能技术标准,加强室内装饰装潢质量监管和检测,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新建工程达到100%,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应用普及率达到30%以上。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旧工业区改造,建设宜居城区。(责任单位:区经发局、湖里环保分局、区建设局、区发改局)
(五)大力加强区域品牌建设
完善有利于企业品牌培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以创建自主品牌为重点,做好省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培育、保护和奖励工作。贯彻落实我市“内外需齐拓展,二三产共推进”中的智慧,形成计算机通信、平板显示、电力电器、航空工业、品牌服饰等百亿产业集群,现代物流、商务营运、金融、文化创意等成为支柱产业,建成现代服务业重要聚集区、都市科技核心区和区域性商务营运中心。(责任单位:市质监第一分局、区经发局、区财政局、区工商局)
(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促进保护体系和先进技术标准体系,鼓励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运用高新技术和新材料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抢占国际国内市场,每万人专利授权量年平均11件以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全国创新型城区。进一步推进辖区珠宝、商贸、物流等行业标准化工作,切实提高企业人员标准化素质。围绕我区主导产业、重点产品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出台《湖里区标准化战略工作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标准化战略奖励办法。培育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构建完善标准化支撑服务体系及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体系,提升全区企业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力,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提升区域标准化整体水平和竞争力。(责任单位:市质监第一分局、区发改局、区经发局、区科技局、区文体出版旅游局)
(七)切实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综合运用生产许可、认证认可、注册备案等手段,对涉及健康安全的产品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对重要工业品和农产品、食品的监管,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严格实行质量追溯、产品召回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设备监理工作,对大型设备安装、使用的全过程实施监督和控制。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加强对法定检验进出口商品的通关单联网核查工作,有效防范和打击逃避监管行为,防止不合格商品出入境。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确保食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质量安全。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系,推动建立商品质量安全联盟和产(商)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机制,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责任单位:市质监第一分局、区建设局)
(八)实施质量管理进步工程
以管理创新促进质量管理进步。实施以省、市质量奖为载体,以推广卓越绩效模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进步工程,建设以卓越绩效为特征的创新型城区。每年引导一批重点企业导入、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培训一批企业卓越绩效管理人员,培养一批优秀的卓越绩效管理专家,催生一批管理创新成果,使“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理念深入人心。以管理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形成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引导教育、医疗卫生等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实施卓越绩效模式,促进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责任单位:市质监第一分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局)
实施步骤
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分三步走,即分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一)启动阶段(2012年8月)。区政府召开全区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面动员部署启动质量强区战略。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实施质量强区方案的总体目标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加大质量强区战略宣传工作,营造氛围,全面推动,初步建立质量强区工作机制。
(二)实施阶段(2012年-2015年)。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广大企业普遍树立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全面提高。各职能部门严格按职责分工的要求,每年制定出工作要点,并抓好实施,每半年报告一次进展情况。
(三)总结阶段(2015年底)。领导小组组织考核验收工作,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完善工作措施,提出下一轮战略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已成立区长为组长的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区质量强区办”)负责日常工作,挂靠区经发局。市质监第一分局、区建设局、区发改局、湖里环保分局分别作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工作组的牵头单位。各相关部门要相应成立“质量强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领导和协调本系统的“质量强区”工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质量强区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二)明确工作职责。区质量强区办要建立和完善督查指导、考核制度。各成员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健全法制保障。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协调配合,认真推进本领域质量工作。各成员单位每半年将质量强区工作总结及下阶段工作计划报送区质量强区办。
(三)强化效能考核。区质量强区办要会同区效能办、各工作组牵头单位,抓紧研究制定质量强区工作考核办法,并纳入区级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体系,定期组织考核。领导小组将对在质量强区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责令限期整改并通报批评,对工作中推诿扯皮、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四)加强舆论宣传。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要坚持典型引路,以正面宣传为主,对重视质量、守法经营的优秀企业和质量过硬的名优产品,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要正确处理新闻监督与社会效果的关系,既要发挥新闻舆论的公开监督作用,又要把握宣传的时机、力度和分寸。要通过宣传引导,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坚持“四个结合”。一是把“质量强区”与创建文明城区活动结合起来;二是把“质量强区”与推进名牌战略和实施标准化战略结合起来;三是把“质量强区”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结合起来;四是把推进“质量强区”与优化发展环境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四个结合”促进我区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一批品牌声誉好、生产规模大的项目或企业;实施品牌带动,通过项目带动拉动经济增长,品牌带动促进了项目带动,品牌带动提升我区经济的质量;促进优良资本向名牌企业转移,增加名牌产品的科技投入,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质量强区工作上来。
(六)设立“区长质量奖”。设立“区长质量奖”,主要表彰和奖励当年在实施“质量强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1)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给予80万元奖励;
(2)对获得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
(3)对获得市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2万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