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4-07 21:1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部分2009年安全质量工作总结
在2009年第2季度和第3季度总工程师例会上,对我集团公司有关技术管理和技术质量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整改要求,并结合石太客专出现的质量事故开展了“大反思、大检查、大整改”活动,根据两会精神并以
本次活动为契机,工经院对2009年勘察设计工作进行了自检、自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和一系列规章制度。
一、认真排查
1.大力宣贯,强化各级质量意识 2.切实贯彻部署,全面认真排查
确定排查的项目不仅有已开工项目,如赣韶线、衡茶吉铁路、宿淮线等,也有未开工项目,如惠农至银川增建二线、连盐、连淮线等,不仅有国铁项目,也有地铁项目,如北京地铁亦庄线、长沙地铁等,不仅仅是自查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阶段及从项目建议书阶段到概算清理阶段均进行自检、自查。
二、排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自检自查主要发现了以下两大类问题:
1.技术管理规章制度未能如实贯彻执行
2008年工经院制定颁布了《工经院生产组织管理办法》,要求专册接收上序专业工程数量和个别概(估)算时,必须作到“四个坚持”,外业调查之前需编制外业勘测大纲,工作结束后要编制外业调查报告,集团下发计表后,专册应根据项目特点编制设计工作策划表,正式工作开展之前需编制专业设计原则:和编制(估)概算基础资料。总体来讲执行的较好,极个别项目执行的较差,主要问题有:
1)外业调查不按既定外业调查大纲开展工作,造成调查资料不全面,遗漏有价值的施工组织方案。
2)外业期间不及时编制外业调查报告,调查资料缺乏初步的论证和对照分析,设计时发现问题也无法进行补充完善。
3)接受上序专业资料不能作到四个坚持,不了解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对明显有误和设计深度不够的资料也如数受理,造成后期返工修改的大量工作。
4) 设计准备不充分,设计原则和概算基础资料不能及时送审,不按工经院既定原则向专业提要求,不负责任,随意性很强,造成工经专业工作很被动。
2.复核、审核程序有漏项
年轻专册缺乏经验,复核程序不严密,个别工作步骤缺少复核把关,极个别专册缺乏责任心,未经复核和审核的资料随意提交下序专业,主要问题有:
1)主材价格和运杂费计算缺少复核,个别概算结尾计算缺少复核,站后专业概算缺少审核等。
2)存在以下低级错误:表格数据同文字说明数据不一致、投资分析的原因与结论不符、投资分析数据不闭合、施工组织方案时间节点和推荐总工期前后不一致、单项工程放错概算段落等。
3)报部核备概算编制未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十一章费用漏计、重复计列、计算错误等。
4)各专业用概算基础资料未经审核提交下序专业,本专业用概算基础资料未经审核提交设计者。
三、整改措施
针对发现的问题分析了原因,确定了整改措施,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
1. 对蓄意不执行工经院有关技术管理规定、不具备专册素质的,进行调整和更换。
2. 要求各级严格执行《勘测资料设计文件质量要求及各级审核职责规定》,对送院内部审核的资料和文件,必须设计、复核和专册签署齐全后,主管专业总工程师才于审查,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或特殊项目,需要简化复核或免复核的,必须事先征得主管总工程师同意才能予以实施。
3.工经院于2009年9月出台了工经院(2009)5号文《工经院勘察设计质量考核计费办法》和工经院(2009)4号文《工经院勘察资料、设计文件质量奖惩规定》,对我院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和项目专册任用挂钩,加大奖惩力度。
4.结合工经专业工作特点,工经院于2009年9月出台了工经院(2009)3号文《工经专业设计、复核试行办法》,进一步规范签署用笔颜色,明确设计、复核和审核者的责任,提出设计、复核的要点和关键环节。
5.进一步加强前期技术策划工作,在“生产组织管理办法”规定的 “技术策划”基础上增加两个会:
⑴在勘测调查出工之前,主管总工组织召开外业调查工作汇报会,由专册汇报项目集团公司勘察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以及本专业准备情况、拟定的派遣时机、方式,人员安排、工期,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以及提交的成果等(即外业勘测大纲内容),院领导和核心组成员参加,最终由主管总工审定外业勘测大纲,外业严格按照审定的外业勘测大纲开展工作。
⑵在提交站前、站后概(估)算基础资料之前,主管总工组织召开工作安排和技术协调会,由专册汇报项目集团公司设计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以及项目概况、上阶段批复意见、本专业工作方法、概预算编制和施工组织设计原则、本阶段设计重点、难点和投资控制措施等,院领导和核心组成员参加,最终由院领导确定人员安排,由
主管总工审定设计原则、概算基础资料和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后续工作严格按照审定设计原则开展工作。
6.2009年9月出台了工经院(2009)2号文《工经院清理概算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2009年5月15日建设司、计划司和鉴定中心联合下发了“关于部分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问题的通报”,对在清理概算、ⅰ类变更设计编制中违规的建设单位、设计院进行了通报批评,并扣减了部分设计院的勘察设计费用,为防范于未然,并考虑到工经院在清理概算经验缺乏的现状,《工经院清理概算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以指导概算清理工作,提高清理概算文件质量。
7.为提高集团公司站后概算编制质量和工作效率,提议并成立了《站后工程概算编制统一规定》和《房屋和雨棚工程补充概算指标》业务建设编制小组。
8. 为提高集团公司概算编制质量和工作效率,工经院成立了《铁路设计概预算编制统一规定》业务建设编制小组。
第二部分2012年安全质量工作要点
2012年工经院安全质量工作要点和思路如下: 2.根据集团公司大临工程设计分工的原则,完成《重点大临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编制业务建设。
篇2
一是加强产品检验检测技术平台建设。根据全市86个升级改造项目及产品特点,增加检验检测设备,扩大检测范围和检测领域,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检测技术服务。做好家纺产品检测中心基础工作,力争将“省工艺家纺产品检测研究中心”升级为国家级检测中心。
二是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战略,不断壮大品牌经济规模,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名牌产品,力争2014年新增2个“名牌”产品。
三是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对87项市级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帮助新建企业及时制定产品标准,指导名优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探索制定毛皮产品地方标准,促进产业聚集提升。
四是发挥全市“服务业标准化协调推进组”主管部门作用,帮助指导汤泊温泉度假村力争在2014年通过省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验收,带动和促进全市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围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要求,增加南海发展服务中心服务项目。
本着“惠企、便企、亲企”的原则,南海发展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由目前单一的组织机构代码业务办理,扩大为受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标准制修订、计量检定服务,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等,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促进企业发展。
三、围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要求,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源计量帮扶活动。
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监测体系和计量管理体系,提高能源计量监测水平,分行业分类别抓好能源计量的跟踪服务,指导企业节能降耗,大力发展节能经济。
四、围绕“切实加强和改善民生”目标要求,抓好食品质量安全。
加大宣传督导力度,提高食品企业法人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实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开展食品质量状况分析和安全风险排查,遏止重大质量问题和区域性问题的发生;严把市场审查关口,绝不人为降低生产条件,从源头抓好产品质量;坚持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无证生产等各种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食品质量安全。
篇3
一、深入开展治理整顿,坚决遏制突出问题
(一)继续强化种植业产品整治。以蔬菜高毒农药问题为重点,强化农药监督管理,严查、严打在蔬菜用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行为。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和技术指导,严防超范围使用农药,落实安全间隔期、生产记录制度,大力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
(二)坚持不懈抓好畜牧业产品整治。继续以“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为重点,会同公安、工信、食药等部门,从禁用物质的研制、生产、流通、销售、使用等环节入手,分兵把守,各个击破,实施全链条查禁和监管。加强抗生素和饲料安全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兽药安全性和耐药性评价,加大兽药和饲料生产使用环节监管力度,认真落实养殖档案记录和休药期制度。
(三)进一步深化渔业产品整治。以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禁用药物为重点,加强大菱鲆、鳜鱼、牙鲆、乌鳢、鲑鱼等5大养殖鱼和饵料鱼的安全监管,强化用药执法检查,认真清缴禁用药物,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严格的产地检查和准出制度。加快改进养殖技术,调整养殖密度,完善渔用药物饲料使用监督管理规范,探索鱼病统防统治。
(四)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以春耕、“三夏”、秋冬种时期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专项行动,查处一批制售假劣农资和禁用药物大案要案。认真贯彻国务院加快种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和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加大种子市场和饲料市场的监管。加快健全农资打假举报奖励和省际协办机制,深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畅通农资经营主渠道,确保农民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二、开展监管示范县创建,全面推进监管责任落实
(五)启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制定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积极争取相关扶持政策,从“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入手,先行试点,不断扩大,推动监管能力提升。
(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明管理办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统一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合格证明和追溯模式,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
(七)积极推动监管责任落实。进一步明确各级农业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和任务,加快建立权责一致的工作业绩考核机制,积极争取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范围,认真做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管理在省级农业部门的延伸试点。加强横向配合和纵向联动,努力构建“分兵把守、协调配合、全国一盘棋”的监管工作新机制。
(八)强化监管条件保障。充分利用已有工作基础和条件,实行资源共用、信息共享。加强与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和条件支持,加快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逐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保障体系。
(九)健全监管制度。认真总结各地成功做法和经验,形成可以推广的模式和办法。积极推行农药经营备案、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等制度,大力推动农资连锁经营、信用评级和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动物检疫制度,督促屠宰企业“瘦肉精”自检责任的落实。
三、加快乡镇监管机构建设,全面提升监管能力
(十)加快建设进程。认真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作出的部署,加大推动力度,凡是尚未出台乡镇监管机构建设方案的省份要加快推动出台,已出台建设方案的省份要抓紧组织落实。要通过明确机构、落实职能和建立队伍,确保年底全国所有涉农乡镇全部建立监管机构。
(十一)强化能力配备。加强与编制、发改、财政等部门协调,积极争取条件支持,切实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纳入全国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整体规划,为每个乡镇监管机构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工作用房和运转经费。
(十二)加强培训指导。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加快组织编写全国统一的培训教材,以省为单元、以县为基础,全面开展专题培训,加快提升基层农业部门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的意识和能力。
四、深化检验监测,推动监管综合执法
(十三)加快推进质检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好2012年质检体系建设项目。启动实施质检体系建设二期规划,加快投资建设地市级,补充完善县级,不断提升部省级检测机构的风险评估预警能力。加大对质检机构的考核认可,大力推行检测执证上岗,探索建立检验检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十四)明确部省两级例行监测重点。部级例行监测以保障大中城市消费安全为目标,稳定参数和品种,确保大中城市主要食用农产品纳入监测范围。省级例行监测以“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确保“菜篮子”主产县和主要生产基地全部纳入省级监测范围。
(十五)强化地县两级监督抽查职能。地县两级农业部门要组织所属质检机构、综合执法机构,强化生产执法检查和产品抽检,实施联合执法和“检打联动”,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地市级农业部门重点抓好上市产品监督抽查和县级执法监管过程中的确认检测,县级农业部门重点抓好生产过程中的督导检查和速测筛查,确保产地生产安全。
(十六)积极规范监测行为。进一步明确部、省、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重点和范围,颁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认定管理办法》,依法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速测工作。
五、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着力强化认证产品监管
(十七)加快标准制修订。依法加快农兽药残留标准清理步伐,转化一批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制定一批执法急需的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省级农业部门要加快制定一批确保农产品生产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的操作规程。地县两级农业部门要着力将相关标准集成转化为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简明操作手册、生产日历、挂图、明白纸等,让农民看得懂、真管用。推动食品法典和官方评议,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国际标准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十八)大力推进标准实施示范。不断扩大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建设比例和规模,继续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加大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力度,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
(十九)强化“三品一标”监管。严格认证程序,提高认证门槛,严把认证质量审核关。重点加强证后监管,建立退出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坚决出局。积极探索无公害农产品强制认证模式,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省级认证、部级备案试点。
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切实做好突发问题的科学处置
(二十)加快完善应急机制。针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实际情况,细化和完善应急预案,将应急处置措施细化到各个单位、各个岗位。加强信息报送,健全部省联动、高效畅通的信息报送网络,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确保问题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十一)积极强化舆情监测。建立舆情监测与信息综合研判制度,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高度重视和及时核查媒体反映的问题。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队伍作用,主动做好热点问题解读和科普宣传。进一步规范信息渠道和程序,杜绝擅自不客观、不全面、不准确的信息。
(二十二)加快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尽快明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职能定位,强化部级风险评估实验室能力建设和考核认定,在“菜篮子”产品主产区加快认定一批风险评估实验站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实施全天候、定点动态跟踪监测。
篇4
1.加大宣传力度。一是组织参加全省诚信管理体系试点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我市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二是对开展诚信管理体系建设的试点企业进行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全面介绍和宣传通过评价的我市食品工业企业,重点宣传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情况,企业的发展历程、产品和品牌,强化正面引导,扩大企业影响。
2.扩大建设范围。在继续推动乳制品行业和肉制品行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扩大诚信体系建设范围,在白酒、饮料、酿造、食用植物油行业中选择部分企业进行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力争全年新增一批企业完成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3.扎实有序推进。一是明确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的企业,各地经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食品工业发展情况,在白酒、饮料、酿造、食用植物油等行业中推荐1至2家企业,继续组织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企业名单于4月10日前反馈到我委消费品工业处。二是加强咨询辅导,在省食品工业协会统一安排下,邀请有关省级咨询辅导机构依据QB/T4111—2010标准要求,深入企业帮辅指导,确保帮辅质量,强化服务意识,扎实有序推进我市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三是加快我市食品工业诚信管理体系专家队伍建设,履行评价机构职能,积极开展评价工作,组织专家对已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并试运行3个月以上的企业进行符合性及有效性现场评价。
4.强化制度建设。积极研究诚信激励制度和失信惩戒措施,加强诚信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等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培训工作
1.组织参加企业负责人培训活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关于“进一步健全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制度,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并由单位组织定期培训,单位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要统一接受培训”的要求,落实省、市政府“专人负责、持证上岗”的规定,组织参加全省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活动。加强对我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实行持证上岗。重点培训有关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食品质量安全有关要求、食品诚信体系建设等。
2.组织参加食品安全师培训班。通过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提升职业操守,提高理论与实践能力,确保企业从食品原材料、生产和流通全过程的安全,确保企业有专业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为食品生产企业构筑一道食品安全防火墙。
3.组织参加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人员(内审员)培训。积极组织参加举办全省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人员(内审员)培训班,有效维护企业内部诚信管理体系和日常督查,确保诚信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4.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培训机构。在已有培训机构的基础上,根据培训工作要求优先在我市具有食品专业且教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内,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质量安全培训点,积极完善软硬件设施,强化师资力量的保障,确保培训点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为我市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搭建培训平台。
三、加快推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整合各方力量,围绕关键产业链,选择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共性、可在一定时期内能形成产业化的技术领域,加强研发,形成突破,努力提高食品产品技术含量以及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新技术、新产品展洽会,为企业扩大应用搭建平台。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创建步伐,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推进食品产业协作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的技术优势,整合“政产学研金”各方面资源,力争在生物制造、功能性食品研发、新型食品包装材料开发等方面建立协作创新平台,并积极发挥平台在产业高端化上的作用。
四、加快推进食品行业品牌建设工作
1.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强化区域和企业品牌意识,依靠树品牌、创名牌、讲诚信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争取我市食品行业全年新增一批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
2.推进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建设。组织参加全省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工作座谈会,交流各地食品工业强县建设经验,贯彻落实食品工业强县考核体系,加强对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引导。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监督 监督职能 控制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U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164-01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职能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程序执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是政府职能,需要对工程项目实体质量和参建各方主体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通过使用质量监督措施,提升行政执法力度,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监督程序,按照程序进行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质量监督不仅只是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与控制,还需要使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有效的实现质量监督的最终目标。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需要不断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流程,对监督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质量监督人员、施工企业及建设单位需要相互合作、相互协调,避免出现越权监督及阻碍生产的行为,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工。
2、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不够完善
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工程质量监督立法还存在一定问题,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比较差,部分法律法规条款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但是,执行性却非常差,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无法有效执行,因此,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是非常重要的。
2.2 执法存在一定问题
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存在较多的问题及不足,没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及配套设施,建筑市场比较混乱,经常出现很多违法乱纪的现象,无法对其进行很好的管理。并且,部分区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执法不到位或者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的,因此,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势在必行。
2.3 建筑|量管理责权不明确
目前,部分建筑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权责不够明确及细化。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是事业单位,但是由于经费原因,无法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又因为权责不够明确,很多监督人员对存在的问题无法进行管理。而且,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不够配合,无法落实及执行,不能很好的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4 监督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由于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任务比较繁多,需要对涉及到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因此,对质量监督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不仅具有丰富的设计及施工经验,还应该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知识无法满足要求,配备比较随意,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控制及发展
3.1 完善立法和执法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高效性及科学性,对于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者存在缺陷的部分应该及时的予以修改,保证其符合实际施工标准,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不断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有法可依的状况,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应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法律条款,依据有关规定,对违法行为进行相应处罚。加强对建筑质量监督人员的管理,切实提高监督人员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监管手段的能力,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规范建筑市场。
3.2 提高监督人员素质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人,质量监督工作也不例外。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需要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良好的工作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通过不断的努力及完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保证质量监督工作更加合理、科学。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应对工程参建各方人员一视同仁,对各个工程一视同仁,不吃、拿、卡、要,不态度恶劣,只有这样,参建各方人员才能更容易接受你提出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正。
第二、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提高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建筑行业比较复杂,工序、工种及人员较多,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并且具有多元化、多样化的特征,为了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必不可少,这样才能促进监督工作更好进行。
第三,强化教育培训。对监督工作人员应该进行不断的教育与创新,不断提高其自身技术水平及专业知识,通过不断自我完善,提高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更好的行使监督职能。
3.3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
加强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因此,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保证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义务及责任;第二,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体系,同时,省级部门应该对该地区市、县级地区进行不断的指导、监督与考核,市、县级的质量监督部门应该对建筑工程具体的工作进行落实,执行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管理体系及相关制度进行;第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应该进行年检,并且进行经常性的抽查和考评,有效的促进其健康发展。
3.4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功能
社会监督对建筑工程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过程中,社会舆论及社会监督占主导地位。现阶段,社会经济不仅仅需要依赖法律法规,还需要一些社会力量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打造高质量的工程,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完善立法和执法、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及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功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安防系统;工程监理工作;质量控制;主要要点;分析总结
0 前言
依照我国当前所规定下的安全防范工程的建设规律以及程序控制方面,主要是包括工程的进度、质量、投资。这样就使安全防范系统在被真正的建成以后,能有效地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稳定的根本要求。而在对整体的系统不断进行调试过程中,使其最终达到相关建设方提出的使用要求,也是作为安防系统工程开展监理工作的重要基础目的。
1 开展安防工程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
在进行安防工程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方面,应当严格的依照于我国规定下的安防相P程序以及要求开展,充分的掌握相关建设单位的主要意图,不断对文件、图纸审核增强重视度。
1.1 重视设计任务书的编制
建设单位完全可以依照于一些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料,对整个工程的任务书进行设计编制,然后在按照《工程招投标法》来执行工程的招标环节以及合同签约环节。与此同时,现场的一些实际勘察记录是可以当作正式的存档文件。在对工程进行安防系统设计的前期,应当及时的对整个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勘察,这其中的勘察仅仅指的是安防系统中的一些被防护对象,对其进行各个方面情况的了解以及调查。具体的需要勘察的内容如下:1)调查被安防系统防护对象的基础特点、特征、情况。2)充分的掌握被防护对象所处于的实际环境情况。3)安防系统所需要防护的区域中的所有出入口位置以及尺寸。4)摄像机被安装的实时位置、现场环境的照明程度、供电情况、监视范围等方面[1]。
安防系统工程监理工作的主要流程:参加设计文件审查-参加承包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查-参加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管线敷设的监理-材料设备的监理-设备安装实施过程的施工质量检查-安防部件的功能检测-系统检测-系统的调试以及试运行的监理-系统竣工验收。
2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需要监理人员积极的参加由建设单位所展开的技术交底座谈会以及设计技术交底座谈大会。整体工程项目在被开工前期,总监理工程师一定要组织一批具有专业性的监理工程审查团队,对总承包单位的各项施工组织计划以及方案进行审查,审核后需要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整改合格签认后是要报给建设单位,具体审查工程施工单位,所报送的现场项目的实时管理机构的质量关系,以及技术、安全、质量等相关的管理体系,并予以签认。各个分包单位在实际工程开工的前期,需要具有专业性的建立工程师,来对所有分包单位报送上来的单位资质、人员上岗证明来进行审查[2]。
上文所述的工作当中,一定要不断的增强对审核安全防范系统施工组织计划方案的重视度。这里是因为这个安全防范系统施工组织计划方案在整个项目当中,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一个良好有效的产品,也一定不会做出良好的系统工程。在整个安全防范系统施工组织计划方案当中,一定要详细的介绍关于整项工程中,所有需要使用到设备的性能以及自身的功能进行描述。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后续在整个项目开展安防系统工程监理工作过程中,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3]。
安全防范工程建立工作的主要控制要点。质量控制点有1.专业设计文件的审查,对其的监控要点是图纸审批签认、完整性、正确性,控制措施是手续齐全;完整与目录相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下的具体条文;无遗漏、差错。2.参加对承包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查,对其的监控要点是组织机构、制度,控制措施是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机构齐全;有健全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制度;专职管理人员和安装调试及试验人员应有相应的资格证、上岗证。3.参加对施工 组织设计的审核,对其监控要点审批手续;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施工部署、施工方法、质量保证措施;进度计划、安全、消防、环保,控制措施是承包单位的审批手续齐全、有效;布置合理、可行、可靠并具有针对性;满足合同要求,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人力、材料、设备配备与之协调;符合有关规定。
3 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内容
施工阶段的建立工作内容,主要是包含整个工程工地的各项例会。工程施工阶段重要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质量、造价、进度、环境、安全等方面进行实时的控制,以求尽力的实现合同规定下提出的各项目标要求。应当依照于工程的施工图纸,对可能会发生变更的部分及时做好相应的记录[4]。
4 安防系统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过程
进行安防施工的过程当中,应当与其它不同的设备安装分包单位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总体承包单位需要及时的进行路由上的确认,积极与不同分包单位协调配合,最大限度上做好整体工程的管路敷设。具体的方法如下:首先,依照于工程整体的施工图纸,在将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所需要使用到的器材、设备、管路敷设等方面考虑其中,适当的提出在众多施工图纸当中,所存在着一些基础性问题。
此外,要求一些弱电集成的施工企业,采取针对性的方式来对整个施工组织的方案进行编写,适当的开展一些与之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为了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工程在进行每个环节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自身的财务以及安全问题,就一定要增强及时做好施工记录以及签认的重视程度。不仅如此,所有与工程相关设备、器材的安装位置、性能、作用等方面,是需要确保符合验收规范提出的实质要求。设备、器材一定要有合格证或者是检测报告,部分工程所需要使用到的器械,还要具有CCC级的认证。按照工程事先所提出的设计要求或者是提出的设备要求,来对不同种类型号的器材进行选购,通常情况下,都是先进行分线步骤,在进行主线布置,最后在对联网线进行布置[5]。
5 结论
综上所述,上文重点阐述我国在不同工程开展阶段所对其进行监理工作质量控制上的实时要点。而我们在实际监理工作当中,主要是以编制相对应的监理规则以及细则,不断的增强自身的专业化效率以及质量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推动安防系统工程监理技术理论以及实践成果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杰,孙丽平.应重视和强化监理在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控作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02:311-314.
[2]荣先林,魏春海.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工作的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探析[J].科技视界,2012,29:318-319.
[3]王鹏亮.监理工程师如何做好立井提升系统安装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工作[J].科技风,2014,19:140.
篇7
【关键词】招投标;质量控制;要点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试行招标制度以来,招标投标制度不断地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机构资格认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的出台,都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招投标原则,招标工作正逐步的走向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但我国与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相比,招投标的外部环境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提高招标工作的质量成为其发展的一个关键。
1 招标的特点
1.1 工作周期短、固定时段工作强度大。一个项目从开始招标到确定中标人,一般不超过3个月时间,在这期间要完成项目报批、资审、招标文件编制,投标人资格审查、开标、评标等大量工作;其中,资格审查、开标评标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般为1-7d),工作强度相当大。
1.2 工作质量要求高、责任大。由于招标过程的严肃性,招标人在招标工作中一点小的疏漏都可能给整个招标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甚至会引起招标失败,因此,招标工程师必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1.3 过程繁琐、机械性工作多。随着招标制度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招标过程的审批工作也逐步走向制度化、程序化。招标人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具体规定,有条不紊的完成几十个招标程序,期间大部分工作都属于技术含量不高、重复性强的工作。
2 招标工作的质量控制要点
2.1 加强与业主沟通
招标活动中,与业主的沟通直接关系到招标工作能否顺利完成,也最能体现招标工作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换而言之,与业主的沟通,是评价一个招标机构能力高低的关键点。招标合同签订后,应首先征求业主意见,了解业主对投标人的要求。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2.1.1 熟悉招标工程造价、工期、质量等情况,以及业主资金安排计划;
2.1.2 作为机构有责任对涉及工作的法规、流程向业主解释清楚,以便在法规与程序许可的范围内帮助业主选择合适的承包人;
2.1.3 招标机构应对当前承包市场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如材料价格、符合资质条件的潜在投标人数量等,适时向业主提出指导性意见。
2.2 投标人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是整个招标活动中招标人需承担较大责任的环节,因为招标在这个环节中要根据《资格预审申请文件》选出符合要求的投标人。由于我国的信用体制还不完善,一些不具备投标报名条件的单位往往在《资格预审申请》中弄虚作假,招标人稍不注意就会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单位选进投标人范围中,所以必须要完全熟悉投标人的资格条件,在审查过程中做到严格把关、一丝不漏。
资格审查分2种形式,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在报名的家数不多或是对报名单位有一定了解等情况下可采用资格后审,资格后审相对于预审方式可节省时间;而采用资格预审方式,在前期与业主沟通方面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投标报名单位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如何设置合格条件等方面,可以在前期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对报名单位进行筛选,以减轻招标工作后阶段的工作。目前多数采用的都是资格预审的形式,这样避免出现中标单位在后审时,发现资格不符合而需进行重新招标的情况。资格预审工作的操作程序各地区略有不同,在操作的过程中应咨询当地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和工程建设交易中心,以免在招标过程中某一细节出现问题而影响了整个招标工作的时间进程。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招标工作在资格预审环节的注意事项及工作细则:
2.2.1 安排资审时间和场地:会同交易中心经办人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时间和场地,一般应安排在交易中心进行;
2.2.2 依法组建资审委员会:需从交易中心抽取专家组成资审委的,应由招标人提交书面申请报告给交易中心专家服务部统筹安排;
2.2.3 资格审查:普遍采用资格预审方式,招标人连同交易中心经办人取出封存的投标报名资料,在资审现场当场检查密封情况并开封,资审结束后应将资审结果及时报交易中心经办人;
2.2.4 资格预审公示:资格预审结束后,资格预审报告由招标人盖章确认,由交易中心经办人将预审结果在网上公式。
在发出招标公告并接受报名单位的《资格预审申请文件》后,招标人依据资格审查方式,对投标申请人填报的资格审查表及相关资料进一步审查、筛选,最终确定投标人。在此过程中,招标人应严格对照资格审查标准(包括基本合格条件与附加条件)进行筛选,选定合格的投标人。
2.2.5 资格预审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a、对投标人填报的资格预审表进行复核性审查、验证,以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可与政府监管部门建立一定形式的信息共享机制;b、组织人员对投标申请人类似的竣工工程或在建工程,拟派项目经理进行实地考察,根据事先拟定的项目考评指标实事求是地写出考察报告,作为资格预审的重要依据。未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提交的投标文件,以及逾期送达或者不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招标人应当拒收。
资格审查的结果要与预审文件一致,必须实事求是,从严把关,因为失去诚实信用的审查结果,就有损评标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也就失去了招标机构存在的必要性。资格审查一旦完毕,立即整理资审报告,并及时通知潜在投标人、未通过预审的投标申请人、通过资审但未被邀请的投标申请人,并视情况说明原因。
2.3 招标文件编制
招标文件不仅要规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要求,而且应得到招标人的认可。在通过监管部门的备案审查后,即可发给合格投标人。对招标文件的审查要点是符合法规(特别是各个时期新颁规定),其中,有关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答疑补充文件要尽可能完整、准确、避免模糊字眼出现,且适应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减少招标人在工程施工及竣工结算时的不必要麻烦。具体来说,在招标文件合同条款拟订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2.3.1 现阶段大部分地区或部委为了规范招标招标文件编制活动,促进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都联合制定了一些标准文件。不同招标机构编制的招标文件各有异同,应取长补短逐步建立自己的特色,力求不断提高招标文件的质量。事实上招标文件的内容与标准随工程项目而改变,随招标人的要求与期望而改变,但其通用的规范部分与必要的法规部分大都沿用保留。
2.3.2 对于涉及到招标人指定分包工程合同时,招标机构的造价人员应列出分包工程详细的工程量清单,明确约定总包、分包之间的现场配合、进度衔接、成品保护、垂直运输、脚手架、临时供水、供电的利用等相互间责权利,避免出现总承包人与分包人工作内容重叠、责任不清的情况,同时有利于承包人准确报价和招标人日后管理工作。
2.3.3 在编写招标文件的专用合同条款过程中,应结合本工程实际,加强对风险责任条款和特别条款的编制审查,如包干范围,调价、调量范围与办法,工程窝工、停工状况下工效下降的计算方式及损失赔偿范围(包括机械停滞台班费的测定与计取基准);工程进度款支付办法,进度款拖欠情况下的工期处理,工程中间交验或建设单位提前、滞后使用工程部分的成品保护、保修处理,合同外工程量的计价原则和支付办法,工程中零星计工处理和违约责任的量化问题等。明确各方在合同中的责任和义务,降低招标人因合同条款不完善而被承包人索赔的风险。
同时,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也会影响到投标文件的质量,最终可能影响到评标质量与招标人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因此,把握招标文件的编制这一中心环节,是体现机构水平与信誉的关键。
2.4 开标与评标
接受投标文件时,招标人应准确把握投标截止时间,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按既定程序开展开标工作,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公开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质量等级、日历工期等主要内容,并在各投标人无异议的情况下签字确认。
评标过程招标人一般不参与评审,在招标人委托时可由熟悉相关业务的人员参与评标。评标过程中,招标人应仔细核查评标委员的评审文件、打分情况,在评标结果确定后及时汇总评标结果,整理评标报告,请在场各位专家评委签字确认。
2.5 工程回访与反馈
本着对业主或客户负责的原则,为了不断提高招标业务水平,招标机构还应该适当地延伸到工程实施与结算阶段。及时发现招标工作中的不足与缺陷,不失时机地进行更新、完善并反馈到以后业务中。根据中标承包人工程实施状况,适时完善、弥补招标文件中评标办法的不足与漏洞,为下一次的工作打下基础。
篇8
【关键词】地质测量;测量工作;地质图
准确的测量工作是实现设计目标的有力保证,是通过地质测量工作,收集工作区内所有的地质资料和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地质测量的任务是测量地质图,实际上是地形与地质体的相交迹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是把出露于地表的所有地质体反映在平面图上,系统地研究区内的地层、构造、岩石、矿产等地质特征,为普查找矿、水文及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地质测量准备阶段的测量工作有:编制测量监理规划、野外实测工作、地质测量成果的整理编写等,下面就地质测量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探讨。
一、地质测量的准备工作
地质测量的准备工作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收集和阅读有关资料。首先收集整理各类测绘资料,施工作业前研究成果资料和原始资料,对各种专题性的研究成果、物化探成果、矿床和矿点等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对矿床、矿点等进行实地考察,以便在地质测量时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解释卫片、航片编制各种图件。结合实际工作,根据实际地质材料图,标出全部基岩露头地点,编制出地质和工程地质略图等。三是编写设计书。设计书包括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地质和矿产概况、目的和任务等方面。
二、地质测绘的野外实测工作
1、野外踏勘及实测剖面工作。
在开展野外工作时,为了使野外实测剖面准确、统一,须对测区进行踏勘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测区内地理、地貌和地质构造轮廓。地质踏勘在1:200 000~1∶50 000地质测量中,主要是了解区内交通、供应、经济、气候和地质概况,选择几条横贯全区的观测路线,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层剖面进行轮廓性地质了解。
总之,要全面了解地貌、地质条件,搜集有关资料,必要时亦可到测区外对区域地质进行概略观察以及对矿床、矿点进行检查等。但在实测剖面工作中,首先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地层层序、岩层厚度、接触关系、矿产赋存层位及各种技术指标,剖面上各种物化探异常特点及矿点资料;二是确定地质制图的地层划分单位和各填图单位的顶底标志;三是研究工作区内的地质构造。
2、路线地质观察及野外地质图的填绘工作。
按照地质测量工作的要求,野外实测工作要循着一定的观察线路进行,如果线路选不好,填图工作就无法进行。因此,应按规范要求选好地质观测路线,按一定间距布满全区,以路线间距的大小确定填图比例尺和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如1∶50000 地质测量,路线间距一般为500m~700m。以穿越地层走向和构造线的路线方向为主,对于重要的地质界线应采取沿走向追索。在测量地质观测路线上,要随时记录地质情况,并划分出地层单位和相带分界线、断层面的出露线以及岩体、矿体等。为确保地质图质量,在观测线路确定后,首先要选取地质观测点,地质点要准确定在地形图上,然后按照地质体分界线的实际出露情况,与相邻路线相应点的延伸线相连,连线方向要根据地质体的产状与地形的相互关系而定。
野外地质图是在地质调查的野外工作阶段,根据实地观察研究所测绘的原始地质图件,它是地质调查工作野外阶段的主要成果,内容比较详尽,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鉴定资料进行补充、修改和综合取舍,便可编绘出正规的地质图。地质图的填绘工作是将各测路线相应点都连成线,这些线包括地层间的分界线和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以及断层出露线,它们将地质体的出露线都投影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还要填绘相应数量的产状符号及其他地质标记,使地质图能够清楚地显现地面的露头情况,为后续填图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地质测量成果的整理和编写
1、地质测量成果的整理。
为了对地质测量成果进行有效地整理,以便能够迅速、准确地为各项工程建设提供准确的资料,保证其成图成果的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阶段性的成果整理很重要,在成果整理阶段,需要认真研究和整理所取得的资料。
首先,要依据野外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完成实际材料图,再根据原始记录核对标本,通过核对后的标本对地层和岩石进行补充。其次,清绘地质图,要将图面认真仔细地整饰,对一些出露不好地段推测的地质界线要用断线画出。图面上的界限、符号、数据都要清绘得整洁、美观、匀称。在清绘地质图的基础上,对成果图件按照规定图例色谱上色、编制、整饰、成图 。
2、地质测量成果的编写。
地质测量成果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工作区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图幅编号、名称、范围和总面积;自然地理特征,山川形式,地形的特征,山岭及河谷的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露头情况,植被覆盖程度,气候特征等;工作区的经济和交通概况,工业、农业的发展情况,人口密度,资源开发及交通路线等;工作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地质构造的最主要特征,以往地质研究的历史及研究程度及评价。
二是概述测区地层发育情况,所有地层时代,主要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的概貌等,然后应根据地层时代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详细叙述地层各组、段的分布特征,出露情况,岩性特征,所含化石的种属,时代划分及其依据,接触关系和厚度等。
三是概述测区构造的总体面貌和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对于褶皱的描述要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要详细叙述褶皱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组成褶皱的地层(褶曲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褶曲翼部的地层时代、层序等)和褶皱的形态,如褶皱轴的方向、褶皱轴面、枢纽的产状、褶皱形成时期、褶皱的形成机制等。对于断裂构造侧重区域性断裂的描述,分析断层的构造现象、断层面的形态变化和断层上的擦痕及其产状等。构造分析,首先将褶皱、断裂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根据不同时期分析形变特征,推断地壳活动的规律性。五是根据地层、岩石、构造等综合分析,恢复本区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陈述各地质时期所发生的各种地质事件。六是矿产所在位置、矿种、矿床类型、规模、各种化验分析数据、矿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各种经济指标、找矿标志及矿床成因,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找矿勘探提供依据。
总之,测量工作是整个地质工程准备阶段的重点及难点,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测量工作十分重要。准确的测量工作是实现设计目标的有力保证,如果测量工作做不好将直接影响到路线的定线控制,影响到各地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工程质量,同时也直接影响地质工程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因此,测量工作必须引起测量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监理;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1 监理质量控制的特点:
实行工程施工监理是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强化质量管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及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其特点有:
1.1 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的监理受权法律保护,这与过去的内部质量管理和行政临监督是根本不同的。在承包商和业主签定承包合同中详细地、明确地规定了监理工程师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和权利,这就以合同形式赋予了监理工程师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工程质量控制的权力,使质量管理变得有法可依,并更加有力。
1.2 工程质量监理是监理工程师对一项工程实行全过程全立位和全天候的全面质量管理,使工程所有部分的质量得到有效、全面的控制。
1.3 质量监理强调了事先监理和主动监理,监理重点放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即对原材料、施工机械和施工技术方案的检验和审查,以及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监理,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1.4 监理与工程支付挂钩,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承包商的经济效益。这是工程监理制度的重大特点。按合同条款规定,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并签字认可的工程项目,一律不支付费用。监理工程师有了这个权力,就能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
2 监理质量控制的阶段划分和内容
工程质量监理是一个施工全过程的监理,它贯穿于整个合同执行过程的始终。根据施工过程,我们可将质量监理划分三个阶段, 即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来详细阐述施工阶段监理质量控制。由于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监理的内容和要点也不尽相同。
2.1 事前控制:
这个阶段主要是正式施工前的准备,包括质检程序的规范,技术、管理人员组成,施工机械和各材料的准备以及按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放线、测量等工作。这个阶段质量监理的主要工作为:
2.1.1 审查施工方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编制的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重要综合性技术文件。总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的重点是:总体布置是否合理;技术措施是否得当;施工程序安排是否合理;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是否可行。施工组织设计未经监理总监审批,不准开工。通过这一工作,督促施工方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然后检查落实,从而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
2.1.2 搞好图纸会审工作。施工图是工程施工的直接依据,施工测量是建筑产品由设计转为实物的第一道工序,而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基本元素,因此,认真搞好图纸会审、测量复核和材料检验是搞好质量事前控制工作的重要技术措施。图纸会审由项目总监协助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先由设计单位介绍设计意图,结构特点,施工要求、技术措施和有关注意事项,然后由施工单位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使参加施工的各单位人员思路一致,最大限度的避免施工中出现失误。
2.1.3 审批承包人配备的技术人员资格,特殊工种人员资质及开工前试验的工作。
2.1.4 审查承包人为工程配备的施工机械是否满足技术规范规定的工程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的要求。
2.1.5 审批承包人拟在工程中使用的各材料的来源,数量和质量,并进行检验。
2.1.6 审查拟开工项目的施工力案和技术措施。
2.1.7 检查、检验承包人的放样和测量数据。
对上述各项内容,如果没有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则通知承包人进行补充和修正,直到符合合同要求和规范要求为止,否则不允许进入正式施工阶段。
2.2 事中控制:
这是工程项目监理部进行监理的关键工作。事中控制的主要内容为:质量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合理性;施工作业的规范性和检查科学性;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和各项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合理性;原材料、半成品试验与抽检的科学化;组织质量信息反馈的先进性。事中控制要求严格检查、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因此,事中控制的时间长,工种多,干扰多,难度大,是监理工作的主体。这个阶段质量监理的主要工作为:
检查承包人的施工工艺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规定,是否按开工前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2.2.1 检查施工中所使用的各材料、混合料是否符合经批准的各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混合料配比要求。
2.2.2 对每道工序施工后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合格后才允许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2.2.3 对施工中产生的工程缺陷或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后才允许承包人继续施工。
2.2.4 对于重要部位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部位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须全天候、24小时跟班旁监,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基础阶段的桩基施工、土方回填、后浇带浇筑、卷材防水层细部构造等处理以及主体结构阶段的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厨卫、露台蓄水实验,旁站监理人员应在施工现场跟班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旁站监理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如实准确地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凡旁站监理人员和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未在旁站监理记录上签字的,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2.5 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如砼浇筑完后蜂窝、孔洞各多少,蜂窝多大、孔洞多深,在什么部位等等。提出整改意见,提前以书面形式告知施工单位并附上所测数据,避免其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2.2.6 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关键路线、关键部位的监督管理。如当施工现场绑扎第一道梁筋,绑扎第一道柱、梁钢筋,支第一根柱模时,监理工程师需到现场检查,复核轴线及标高,测量构件、结构的尺寸,称计配合材料重等。
2.3 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的重点是确保每个产品合格,并把不合格产品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变更或返工、整改。严格按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并进行质量评价。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通过总监理工程师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篇10
关键词:公路;测量;放样;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2.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各地公路建设飞速发展,公路测量放样工作也变得日趋规范化和准确化,高质量的测量放样工作能减少甚至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从而有力确保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由此可见,公路工程测量放样工作对于公路工程建设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1、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准备工作
首先,公路工程设计单位应对施工图纸(包括公路平面图、标准横断面图、纵断面图、附属建筑物图)和施工现场情况进行了解,熟悉公路工程的预期目标、功能及施工环境;其次,要检查和确认相关资料和工具是否齐全,如图纸、温度计、气压计、通讯工具、计算器等等,为了尽可能保证测量精度,公路工程测量宜选用经质监计量部门检测合格的高精度全站仪;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对导线点做加固及加密,并且在大、中桥附近一定布置高等级的导线点,最好是能建立闭合三角网。
2、公路工程中线施工放样控制要点及对策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放样中的中线施工放样主要包括导线点的坐标复测、中桩关键点的放样、中桩穿线以及栓桩:(一)导线点坐标复测:在公路施工的实际过程中,一般设计单位仅仅提供给具体施工单位导线控制桩和坐标。施工的单位进入场地后,先由设计单位交桩,再经过有关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全站仪或者光电测距仪配经纬仪,对导线点做复核联测。在测量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导线点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之前先根据设计单位所提供坐标,计算好转折角及边长,比较实际的测量结果,如果误差较大,则要查明其原因,是仪器故障还是导线点挪动等导致。当这段导线点相邻的导线点边长和观测角都已经实际测完,导线点复测的外业工作就完成了;(二)中桩关键点放样:中桩关键点是指:公路轴线上的直圆、缓圆、圆缓、缓直、圆直、曲中、交点等。中桩放样则是:以某个相距最近的导线点为观测站,后视相邻的导线点,拨角-测距,放出该中桩点来。以这三点坐标计算得出观测角和距离。在实际的放样中桩的时候有两点需要注意:一个中桩点放完之后,仪器必须进行归零校核,将归零误差控制在限差范围之内,否则,所放的点位应该重新放样;观测站导线点,到所放中桩点距离,应该比到后视导线点的距离小。其一是测量放样常识,其二则是在导线放样中桩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能够将误差减少的一个办法。放样中桩的数量,下限为达到相邻两中桩能够通视,并且对中桩放样进行具体详细记录。(三)中线穿桩:从理论方面来讲,根据导线点所放出的路线中桩是应该能够满足路线走向的。根据我们在其它高速公路测量放样过程中的实际经验,一些不符合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因此,为了能够更准确的一次就确定好路线中线,必须要进行中桩穿线的工作。中桩穿线过程和导线点复核测量的方法相似,是否合格,则是衡量路线的各个技术参数,也就是直线点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曲线点是否也在同一条曲线上。中桩穿线如果有不相符合的情况,则应该以该直线或者是曲线相距的最远点来调整中间点,线型结点应当先定曲线再定直线;(四)栓桩:在实际工程中,导线点放样的中桩如没有加以调整,那么中桩放样记录也就是栓桩的一个办法。如果是调整了,则应该在二次实测导线点时对栓桩进行记录,其它的三角网、骑马桩等也可栓桩,但不管用的是哪种方法,都应该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由于深挖或者高填方以后,还能否由其恢复中桩。
3、公路施工高程施工放样控制要点及对策
3.1布设施工临时水准点
因为设计单位所给的水准点距离都比较远,大都是500m以上,不便于在施工使用,结合以后路基的高度和实地的地形地貌,兼顾结构物工程,在沿路线方向间隔约200m处补置一个施工用水准点,在附近房基、机井台等较坚固处设水准点,也可以自行埋设,并详细记录各个加密水准点的位置。
3.2测量过程
要按照水准测量的操作规程进行测量,必须逐一对照是否符合该项规程,测量中使用的仪器,必须是计量检定部门校核合格的,每相邻的两个水准点要进行闭合测量,闭合和复核加密的水准点,测量中要做好详细记录。
3.3测量成果计算
首先,根据四等水准的要求,检查数据是否合格;其次,每两个水准点进行闭合计算,复核设计单位的所给的水准点闭合计算,复核设计单位的所给的水准点是否闭合。临时布设水准点的高程也要计算,制定出包括原始和自设水准点高程成果表。
4、中线连接
设计单位在交桩时会指出两个导线点,这两个导线点一般位于标段接头处,作为两个标段的共通点,作为前一个标段的终边和后一个标段的起始边,剩下的也以此类推。施工单位在进行导线的测量和计算时应该严格按照已知的符合导线终边和始边,不再改动其坐标。这里要特别注意标段交接桩的放样办法,即以这两个导线点为基础,区分测站和后视点。
测量工作作为公路过程建设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测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直接影响到公路的施工质量及以后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生测量失误,不但会造成部分返工,影响工程进度,造成时间和人力物力的浪费,严重时还会发生工程事故,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掌握过硬的施工知识和技术,并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断积累成功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安全稳定进行。
参考文献:
[1]欧阳志兵、金可琴.浅谈公路施工中的测量放样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9(30):78
[2] 张启根.论公路设计测量放样中的问题分析.[J].
[3]张艳文、陈立春、张旭.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放样控制.[J].科技博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7质量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