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4-09 10:1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运输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运输工作要点

篇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交通运输中心工作,开拓创新、强化服务、拓宽筹资融资渠道,全面规范财务管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配套制度,为全市交通运输工作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资金保障。

二、主要工作

(一)优化服务措施,全面完成费收任务

严格执行税费征收政策,认真落实“绿色通道”惠民政策,优化服务措施,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大力挖掘费收潜力,堵漏增收,确保规费征收任务全面完成。

(二)强化财务管理,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1、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资金监督

强化预算约束力,规范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促进预算资金管理规范化,做到制度理财。一是建立部门预算审核机制,强化预算管理手段,构建交通预算“一盘棋”的管理模式;二是建立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和财务数据上报制度,实现对交通专项资金收支情况的实时监控;三是建立季度预算执行分析例会制度,加强各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经验交流,针对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四是积极推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2、加大协调力度,改善理财环境

积极协调财税部门,争取财政部门对交通部门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服务支持,落实交通建设地方配套资金。努力争取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后基本支出增支部分的资金来源。加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联系,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了解专项资金动态,为本部门争取资金提供有效信息。

按照《市政府公路债务化解方案》要求,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化债资金,做好债务化解工作,确保全市公路债务化解工作按计划正常进行。

公开、公平、公正地分配和发放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确保惠民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3、加强制度建设,夯实财务工作基础

以规范财务管理为主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覆盖资金筹集、预算执行、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的财务制度体系。建立制度落实的责任机制,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用制度管钱、管事、管人。各单位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巩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工作成果,及时准确完成各项会计、费收报表。票证管理符合上级要求。市局将结合治庸问责活动,抓好任务工作目标考核,完善考核制度,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4、加强资产管理,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2013年交通事业单位资产已全部划转到地方财政管理,各单位要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对资产实行精细化管理,结合我市财政资产管理规定,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优化资产配置,严格政府采购,加强资产收益管理使用,规范资产使用及处置行为,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有效使用。

5、认真执行新会计制度,全面提高核算质量

组织财务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确保各单位严格按照新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提高交通运输会计核算质量,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市局按规定在2014年执行新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同时对局直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三)贯彻执行“八项规定”,大力压缩“三公”经费

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配套出台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公务接待费、差旅费、会议费和培训费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处分规定》,加强“公款”支出管理,确保“公款”支出合法、合规、合理,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做好经费支出信息公开支出准备工作。

篇2

一、强化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建设

(一)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按照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三级设置,做好相关预案衔接和动态管理,细化制订岗位应急手册,加强应急预案体系规范化、电子化建设,研究交通应急救援社会协作联动机制,切实提高应急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完善修订应急预案。做好预案修订和完善等工作,各单位要每半年一次(上半年5月份,下半年11月份)对预案数据进行更新调整,根据要求做好《市公交车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内河水上交通突发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工作。

二、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保障

(一)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应急队伍与兼职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交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力争年底基本建成适应基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对处置需要的应急队伍。建立健全应急专家队伍,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专家参与应急工作的机制,开展专家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等活动。

(二)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编列应急资金年度预算,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专项资金,加强专项资金和经费的使用管理,研究社会应急救援补偿机制,确保经费保障到位。

(三)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建立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健全应急物资装备信息化管理制度,为应急处置提供有力保障。

三、强化应急处置技能提升

(一)拓展应急管理宣教形式。积极开展交通运输应急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单位、进站场、进工地、进家庭“五进”活动,通过多媒体、宣传栏、内部网站、板报等平台,利用讲座、培训和专业技能竞赛等形式,抓好日常应急教育,提高交通从业人员应急防范意识和业务技能。

(二)扎实开展应急演练。结合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工作特点,年内重点组织开展水上应急处置、恶劣气候路桥抢修抢通、车辆运力紧急调度、公路水运工程防坍塌防高空坠落、车辆消防逃生、停车站场车辆紧急疏散、危险品运输应急处置等科目应急演练,演练可采取实战演练和模拟推演的形式,通过演练提升交通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四、强化应急管理平台建设

(一)落实专人维护管理。各单位要以应急管理平台建设为契机,落实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负责本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信息收发、日常管理、检查维护及数据更新等工作。

(二)做好数据分类上传工作。各单位要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及时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管理专家、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案例等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实现应急资源统一管理。

五、强化应急管理日常工作

(一)严格应急工作情况报送。各单位要明确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单位应急工作情况的报送,对倾向性、预警性信息及时汇总、分析、研判和报送,不得信息倒流、迟报、漏报和误报。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向市局应急办报告上季度应急工作情况,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应急处置、特点分析、趋势研判、对策建议等内容。重大突发事件按突发事件处置规定及时上报。

(二)严格履行应急值班值守职责。各单位要做好应急值守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严肃值班工作纪律,主要领导和分管应急处置工作的负责同志确保24小时联络畅通,确保能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篇3

一、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

1.统筹推进法治交通建设。制定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开展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大调研,总结评估2015-2020年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情况,全省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情况报告。

2.健全交通运输法治建设工作机制。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及时研究部署解决法治交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动落实法治政府部门建设领导责任制,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法治述职制度,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建设评价和法治谈话制度。各单位法制工作机构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牵头组织协调推动法治交通建设各项任务落实。

3.积极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法治保障。全面贯彻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依法全力做好当前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关于依法做好多元化解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矛盾纠纷工作的意见》和《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依法加强野生动物运输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完善疫情防控相关制度规定,加强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和野生动物运输的执法监管力度,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积极做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的法治保障工作。

4.提升行政决策水平。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全面履行政府部门职能。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事关交通发展全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应当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必经程序。进一步提高参与度,切实发挥好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队伍的积极作用。

5.基本建成法治政府部门。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依法治省、依法行政等各项任务要求,建立法治政府建设任务、责任清单,实行销号管理,确保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部门。坚持以创建促提升,积极开展行业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力争更多交通运输部门创建成为示范单位。

二、完善交通运输法规制度体系

6.加快重点领域立法。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配合做好《省港口条例》和《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修订及宣贯实施工作,开展《省航道条例》等立法调研论证。做好《省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实施情况检查和立法后评估工作。

7.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推进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实行“三统一”管理,加强文件备案监督。定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实行目录动态化管理,根据立改废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三、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8.健全权责清单调整机制。构建权责清单制度体系,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完善交通运输部门权力运行监管细则。按照国办审核印发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全面梳理、规范和精简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

9.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以全面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省实施办法为契机,持续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持续压减行政审批事项。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面推进交通运输审批事项告知承诺制,积极推进交通运输道路和水运领域电子证照场景应用,加强省政务服务中心交通窗口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10.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做好“互联网+监管”平台数据对接,提高监管效率。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巩固省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应用成效,制定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健全抽查工作细则和工作指引,深化部门联合抽查监管。扎实推进“信用交通省”创建,完善信用评价考核机制。加快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11.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平等保护。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积极开展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地方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和案件评查,服务民营经济改革发展。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2.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继续深化省级改革,推进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执法职能整合和省高速公路路政支队转隶尽快到位。督促指导市县加快推进改革,确保6月底前完成综合执法机构挂牌,9月底前完成综合执法队伍组建。加快建立适应综合执法需要的业务协作、信息共享、案件移送、沟通协调等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适时启动统一执法服装和执法标志、执法证件换证以及执法系统调整等工作,夯实基层执法工作基础。

13.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落实《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开展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形象提升三年行动,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四基四化”建设。创新执法案卷评查方式,实行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做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工作。

14.全面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制定《省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运输非现场执法程序规定》,规范非现场执法行为。开展部省共建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省级项目二期建设,完善拓展系统功能,积极推动部省执法数据信息交换共享,不断提升综合执法和人员管理信息化水平。

五、继续组织开展“七五”法治宣传教育

15.深入学习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将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贯彻落实到子行业、全过程、各环节。把深入学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通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等方式,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16.深入推进普法宣传工作。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现普法责任制清单全覆盖,抓好宪法法律和新颁行业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贯彻。打造交通运输法治宣传品牌,创新普法宣传新机制新方法,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推进“交通运输法治宣传+”,培育行业法治文化,让法治成为全体交通运输从业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17.扎实开展法治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党组(党委)中心组集体学法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办好法治专题培训班。以交通大讲堂为阵地,举办法治专题讲座,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六、不断完善法治监督保障体系

18.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制约。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强化内部监督,重视社会监督、舆论监督,重视网络舆情、网络问政,及时依法处理群众举报投诉和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形成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合力。

19.做好复议应诉工作。依法受理行政复议申请,规范案件审理程序,提升案件办理质量。加强行政应诉工作,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支持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做好行政复议与诉讼的报告、分析和研判工作,强化对基层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的指导监督。

篇4

道路水路春运工作的通知》。希望各部门按照2009年第三次部安委会会议精神和两个《通知》的要求,继续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认真学习,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

要认真学习领会今天会上传达的四次安全生产工作相关会议精神,特别是张德江和回良玉副总理的讲话精神。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要坚持安全工作“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把中央关于安全工作的方针切实贯彻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活动,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安全生产是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和重要前提,要坚持做到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生产薄弱环节,也绝不能有任何侥幸和麻痹思想,工作再忙、时间再紧,都不能忽视安全。

二、全面履职,确保完成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去年,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2009年全国共发生水上交通运输事故358件,同比增加4.7%,死亡336人,同比减少4.3%;全国道路运输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144件,同比增加7.46%,死亡795人,同比下降6.9%;全国交通运输建设领域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76起,同比增加1.3%,死亡119人,同比增加8.1%。

对于下达给各地和各部门的指标,国务院安委办将按照张德江副总理关于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月通报、季、年考核”制度的指示,加强动态跟踪和年终考核。水上交通安全主要由我部负责,要全力以赴确保水上交通运输死亡人数控制在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给我部的指标范围内。同时,我们还要做好涉及我部职责的道路交通运输、城市客运(含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和出租车)和交通运输建设施工方面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这些方面一旦出了事故,交通运输行业也有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强化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加大交通运输建设施工安全的监管力度,大力开展“平安工地”建设,认真履职履责,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稳定。

三、齐抓共管,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关于今年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在去年底第三次部安委会会议、刚结束的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和部相关专题会议上都已进行了部署。这里,我再强调三点:第一,这次国务院安委会根据国务院新“三定”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分工,其中涉及到我部的职责有九条。会后请安监司牵头、人劳司配合、相关司局参加,进一步明确部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分工。一定要让大家都清楚我部的安全生产职责到底有哪些,各自承担什么职责,一旦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我们到底要承担哪些责任。同时,要研究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安全生产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岗位和人员,强化事故统计分析、通报制度,对安全生产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第二,部安委办要根据今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和近期两次部安委会会议有关工作部署,制订下发2012年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并做好督办和检查落实。各司局要各司其责,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要注意司局间的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第三,根据国务院安委会的部

署,今年要继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入推进“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我部要认真抓好落实;同时,要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实际,从今年开始,大力开展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双基”(基层、基础)建设活动。请部安委办牵头、相关司局配合,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对活动开展的组织和指导。

四、严防死守,确保春运和“两会”期间的交通运输安全

春运和“两会”即将到来,这段时间较敏感,是交通运输安全的重点时段,一旦发生事故,社会影响大,媒体也较关注。请各单位一定要按照部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这里,我再强调几点:一要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全面做好春节和“两会”期间的维稳工作

。要及时有效化解事关交通运输稳定的各类社会矛盾,保持交通运输系统节日期间的平安祥和。二要认真组织好春运工作,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打击非法违法从事春运的行为,特别是要加强危险品和烟花爆竹运输的安全监管。三要密切关注寒潮大风、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采取有效防抗措施。今年我国极端恶劣天气频发,持续低温时间长,降温幅度大,影响范围广,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大雪、大雾等极端天气,北方部分港口的冰冻情况也很严重,各单位一定要认真吸取2008年冰冻雨雪和去年底第一次寒潮大风的教训,加强对寒潮大风、雨雪冰冻的防控,确保公路水路旅客运输、电煤运输和节日物资运输安全、畅通、有序。

此外,不久前国家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对2009年的反恐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当前我国反恐工作的形势,对今年的反恐工作提出了要求。我部要时刻树立反恐理念,从确保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做好今年的反恐工作,此项工作由部公安局负责。

篇5

一、指导思想

2013年全县交通运输系统法制培训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以强化法律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为目标,以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及依法行政实践中的典型经验和突出问题为重点,坚持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方式创新,推动全系统法制培训工作有效开展。

二、培训内容

(一)法律知识

1.综合法律知识

(1)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4)其他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法规、规章。

2.专业法律知识

公路、运管、海事、航道等部门负责实施的重要法律、法规、规章。

(二)法律技能

1.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实践技能;

2.依据适用、执法程序、调查取证、文书制作、案卷规范等行政执法实践技能;

3.明察暗访、案卷审查等行政执法监督实践技能;

4.审理听证、应诉技巧等行政复议应诉实践技能;

5.其他涉及依法行政的实践技能。

(三)依法行政实例

1.公路、运管、海事、航道等部门依法行政方面的典型经验介绍;

2.公路、运管、海事、航道等部门行政执法方面的突出问题分析及治理对策;

3.依法行政方面重大事件、案件分析。

三、培训方式

结合“一月学一法,两月考一法,三月一竞赛”活动要求,法制培训工作以各单位自行组织为主,可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以会代训、个人自学和法律知识考试等形式,应做到每月至少学习一部法律法规规章、执法规范或法制工作制度,每两月组织一次法制知识考试。县局根据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在全年组织不少于两次的全体行政执法人员集中培训和竞赛活动。

县局将统一下发培训学习笔记本,全系统行政执法人员应按时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中培训,结合个人自学,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及时撰写心得体会。要积极拓展学习效果,自觉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学习全过程,就行政执法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实践转化能力。

四、培训要求

1.加强领导,保证质量。各单位要加强对年度法制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年度累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0学时(其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32学时),对参加法制知识考试合格的人员发放《培训结业证书》。行政执法人员要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各单位要根据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情况,认真填写《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情况登记表》,并在年底报县局备案。

篇6

收到省交通运输厅、县安委会的通知后,我局根据通知要求,立即对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印发了《县交通运输局2014年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广交[2014]20号),对大检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局属各单位认真按照方案要求组织部署,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自查自纠工作,及对所辖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工作。同时,我局成立了由分管副局长任组长,抽调熟悉安全的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督查小组,明确安全监管责任,细化安全目标,明确检查方案,全面开展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把本次大检查作为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重要措施,作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工作职责,展开全面检查

按照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安排,要求局属各单位制订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各司其责,把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纳入各单位、各企业的议事重要日程,全面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及对企业的行业监督检查,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我局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督查小组深入基层,对各单位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部署、安全制度制定、安全责任制落实、重点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落实情况、“春运”期间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落实情况、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应急预案制定以及应急演练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三、突出工作重点,消除安全隐患

(一)制定年度安全工作重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做好2014年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深入推进平安交通建设,实现全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县交通实际,制定了县交通运输局2014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下一阶段将根据方案要求,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对照工作任务,以防事故、保安全保通畅为核心,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全面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集中深入地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在我局一季度安全生产会议上,局长与各二级机构主要负责人分别签订了2014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明晰责任,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二)开展在建项目安全巡视督查。进入春季,各建设项目均已开工或复工,但由于春节的长假后,人员安全意识出现下滑,施工现场安全防范措施得不到全面落实,存在安全隐患较多。节后,交通质监站对全县所有开复工项目开展了数次安全巡视督查。安全巡视督查以现场检查为主,重点检查危桥改造工程、路基边坡、平交路口、半封闭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标志牌、安全用电等。在巡视督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问题9个,均通过下发安全抽查意见通知书或现场口头要求的方式要求参建单位及时组织整改,安全检查覆盖率为100%,整改率为100%。

对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管。我局下发《县交通运输局关于继续大力推进“质量安全年”活动的通知》,对2014年“X018管家坝桥改建项目”实施安全监管和工作指导。自2月19日该项目动工以来,我局以推进“质量安全年”活动为动力,强化“平安工地”建设,检查督促施工企业加大项目施工的安全防范投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工作技能培训,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建设老百姓放心工程,使我局该项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保质保量的得到彻底根治。

(三)继续加大路面巡查力度,确保路面畅通。继续实施路政日常巡查、隐患排查治理机制,重点对陡坡、急弯、桥涵等事故易发多发路段进行交通安全适时监控和整治。我局路政中队坚持每天上路,每天巡查,共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3起:十梨路1KM+1000M处、流金线砖桥路段两处毛竹倒塌致使车辆无法通过,路政执法人员及时砍伐恢复通行;S230广溧路下寺至庙西段巡查时发现路面有洒落的约300公斤大石块,严重影响过往车辆的安全,该中队立即联系当地石矿负责将其路面石块铲除,同时要求该矿要规范装载,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我局县乡公路管理所开展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统计工作。根据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和省公路管理局联合文件《关于开展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3月13日县乡所会同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对全县县道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梳理,并上报了3处有较大安全隐患的路段,将安排在今年的安保工程中一并治理。

(四)深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继续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力度。我们继续保持对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高压态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执法力度,解决突出问题,坚定不移地把“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向深入。加强城区客运市场管理。加大黑头车市场整治力度,确保春运期间旅客安全出行。春运期间,执法大队共投入交通执法人员1008人次,出动检查专用车辆303次,检查车辆798台次,纠正违章111起(其中非法营运8起,非法改装10起,出租车违章2起),共查处非法营运15起。坚持24小时不间断治超。我们把治超工作作为减少公路交通事故、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来抓紧抓好。始终保持治超高压态势,去除驾驶人员的侥幸心理。3月10日至25日,县公路管理局、S215治超站、交通执法大队3家单位联合对S230广溧路进行定点值守、24小时不间断维护公路安全的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超限运输”违法行为。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路政执法人员近200人次,查处“超限运输”车辆150台次,卸载货物400余吨。确保了道路行车安全,有效的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认真组织部署清明、“五一”期间交通运输安全工作。

(二)继续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和巡查工作力度,做到发现一处安全隐患、监督整改落实一处,通过定期检查和巡查,有效减少安全生产隐患,降低安全风险。

(三)加大稽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客货运运输市场经营行为。

篇7

一、规范交通信息公开,推进热点问题透明运行

1、严格按照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布单位的部门职责、领导及内设科室、行政处罚标准、行政审批指南、工程建设招投标等事项,公开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环节、相对人的权力、投诉举报等内容。

2、积极推进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办事公开。对交通基础建设项目向社会公示,设立咨询举报电话,主动公开项目资金的种类、数量和使用等情况,接受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保证资金安全,并管好用好,切实发挥效益。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将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办事程序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实现由“被动公开”向“主动公开”、由“随意公开”向“规范公开”、由“自我满意”向“群众满意”的转变。

3、切实加强内部公开工作。要围绕干部选拔使用、内部预决算、资产状况等干部职工关注的问题,采取适当形式予以公开。

4、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交通窗口建设,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三到位”,不断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完善一门受理制、并联审批制、首席代表制和绿色通道制,确保行政权力阳光运行。

二、突出重点,把政务公开落实在方便群众上

1、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的办事公开。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对客运线路审批、调整等群众最需要知道的政策规定,以及办事程序、评定结果都要及时公开,方便群众办事,为群众解决问题。

2、加强政务公开载体建设。修订完善《市交通运输局信息公开目录》和《信息公开指南》,为群众提供所需的交通信息查询服务。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门户网站的建设,除主动公开相关信息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局长信箱、在线咨询和投诉监督等平台,畅通渠道,使人民群众能够主动参与到政务公开工作。

3、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向基层延伸。把政务公开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执法机构和服务窗口,面对面为群众解答和解决问题。

4、探索建立交通政务公开与纠风工作的互动机制。把基层政务公开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结合起来,注重解决问题,深化政务公开和行风评议的效果。

三、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检查

1、进一步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局属各单位把政务公开摆在重要位置,纳入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力量,配齐配强人员,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主动部署,分管领导亲自督促,积极协调,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篇8

【关键词】道路货物运输;区域经济;关联性

一、引言

道路货物运输蓬勃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发展的一个标记。2016年是“十三五”计划的开局之时,也是中国道路货物运输抓紧成长机缘,加速发展的重要一年。在经济新常态下,交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不但起到了支撑其他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本身的发展也能够起到经济的重要推进作用。道路货物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这类关联性是建立在道路货物运输的特征上的。就当前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的近况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是要依赖于道路货物运输的优势。道路货物运输不仅以方便灵活的便捷功能,降低了商品周转费用,加速资金流动,并相应节约了运力和能源,更通过高科技信息平台实现较高的运输组织效率和经济效益,带活区域中的其他行业。

二、新时期下的道路货物运输与区域经济

1.道路货物运输的近况和发展方向

道路货物运输将汽车当做首要的运输工具,然后经由道路使货物发生空间位移。交通运输部《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第二条指出,道路货物运输包括道路普通货运、道路货物专用运输、道路大型物件运输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道路基础建设的步伐加快,道路网和道路运输枢纽逐渐形成。2007年,国家出台《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确定到2020年在全国重要节点城市构建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的新节奏。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也充分强调交通运输发展要点。我国的道路货物运输本身体量大、市场容量大、回旋余地大、抗风险能力强,当前要抓住我国货运迅速发展的蓬勃期,创新产业链结构,紧跟行业政策变化,加强道路货运与货商之间商务协同,业务联动发展,是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

2.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趋向

区域经济不但反映着本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本的开辟和利用近况,同时它也表现出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生态效益。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而区域经济要以长期、持久、延续的形态存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门路。需要借助道路货物运输服务功能,加快区域内部的经济循环和经济圈的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区域整体定位和统筹协调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会极大促进环渤海经济振兴和京津冀区域出现新的经济增长极。经济圈一体化程度越高,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道路货物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分析

1.道路货物运输便捷性加速资源开发利用和企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道路货物运输的便捷性体现在:快速直达,比铁路、水路运输环节少,易于组织直达运输,在一定范围内道路货运快速送达的优点十分突出;适应性强,机动灵活,既可以承担批量较小的货运任务,又能通过集结车辆承担批量较大的的货运任务;方便经济,能缩短货物运输的距离,降低产品周转的费用。

区域经济增长使本地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加大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资料作为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必须依靠运输来实现原材料的转运。道路货物运输以其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方式,加速了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的整合。同时,企业通过便捷的道路货物运输渠道将产品迅速投入市场,实现了社会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有效衔接。从而使企业在某个区域聚集,放大地区经济吸引力,增加地区经济发展潜能,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道路货物运输的高科技发展和辐射效应,加速区域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的道路货物运输呈现高科技发展的趋势,其辐射效应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使区域经济实现新的增长。截至2010年底,各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都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主要功能是提供道路客货运输相关的政策信息和开展电子政务工作。各地的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道路货运企业也已经建立起自己的货运信息平台,利用GPS和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时监控企业车辆运营状态,进而加强对货物运输的信息化管理。管理先进、规模足够大的企业甚至建立起了能够覆盖全国的货运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加交通发展模式,一些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开始积极探索交通大数据云技术中心建设。

通过道路货物运输互联网信息平台,有效整合市场零散运输资源,提高市场供需匹配效率和服务集约化水平,方便企业生产要素流动,产业合理布局,使企业、市场对运输产品和服务实现网络共享,实现区域经济的聚集效应和扩展效应,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

3.区域经济的发展对道路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有利于道路货物运输高水平实现

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经济结构的改善和经济质量的提高。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从自然条件到社会经济条件,从技术经济政策到区域历史条件不等。在区域系统中,交通运输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道路货物运输缩短了货物的空间转移距离,提升了区域发展的便利性,这种便利性直接促使区域经济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通常来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对于道路建设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高水平的道路货物运输也就更容易实现。

唐山市交通运输局2016年交通运输工作要点中指出,干线公路建设投资68.7亿元,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5亿元。公路投资占到交通运输总投资的一半以上。到2020年,京津冀基本形成多节点、网络化、全覆盖的交通网络,公路网络通畅。加强道路网和道路枢纽的建设,保障道路货物运输的便捷性、时效性、优质性的实现,是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

4.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道路货物运输的种类和模式

道路货物运输的种类比较复杂,有零担货物运输,也有整批货物运输、快件和特快件货物运输等多种运输种类。道路货物运输的种类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区域内市场需求所决定的。货运模式是建立在运输需求基础上,与运输种类相适应的货运组织方式。道路货物运输的模式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采取何种模式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中显示曹妃甸区重工业主导经济发展的特征明显,经济发展主要以钢铁、石油、化工、电力等大型投资项目为主要拉动力。当地道路货物运输应对接港口经济发展需要,助力区域优势的发挥,重点发展快速运输、集装箱运输、联合运输、共同配送,形成承载能力、运输线网布局、运输方式与运输种类的构成比例相适应的货运综合服务模式。

四、结语

道路货物运输与区域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道路货物运输加速了区域资源开发和企业集聚,其辐射效应和高科技发展促使区域经济增长。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给道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利于道路货物运输高水平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道路货物运输的种类和模式。在探索两者关联性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深化,进一步实现道路货物运输的提质增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亚明.试析我国道路货物运输行业发展现状[J].交通企业管理,2015,02:15-16.

篇9

一、上半年安全生产“四项指标”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共发生安全事故68宗,死亡11人,伤83人,直接经济损失66.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43.8%、下降45.0%、下降48.8%、纯增22.0万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60宗,死亡9人,受伤83人,直接经济损失9.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49.6%,下降55.0%,下降48.8%和下降45.9%;发生火灾事故6宗,无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7.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持平,持平和上升89.7%;工矿企业发生2宗安全事故,死亡2人,无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00%、增加100%,持平,和纯增27万元。四项控制指标前三项有较大下降。

二、上半年安全生产主要工作

(一)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

1、明确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思路。根据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工作思路、计划。要求各镇、各部门也根据县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讨论,结合辖区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2009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意识。

2、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2月12日,县召开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安监局协助县政府与各镇、各有关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各镇、各有关部门秉承“早计划、早布置、早落实”的原则,于2月底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部署2009年安全生产工作,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并与各村委居委、有关直属单位、有关企业签订2009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3、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按照县安委会去年初下发的关于安全生产考核文件,对各镇、各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并开展了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考核评比活动。各镇也按照各自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意见,组织开展了对各村委居委、有关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评比,并把结果通报。

4、严格追究安全生产责任。按照事故查处规定和“四不放过”原则,对安全生产责任不履行或履行不到位、酿成事故的,严肃依法追究事故责任。今年3月5日,东城镇发生一起工人触电死亡事故。4月23日,东城镇又发生一名工人高处坠地死亡事故。两起事故事故原因、事故责任已查明,并依法严肃处理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责任人。

(二)集中力量,强化措施,做好日常监管工作

我们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年”活动各阶段工作要点,开展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一是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年初,召开县安委会扩大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我县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步骤,确立了“全面排查、分级管理”的原则,保证全县的排查工作能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力争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后患”。二是狠抓各类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改。在接市关于开展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的通知后,安委办下发文件,明确春季检查行动组织、总结以及督查等有关要求。各镇、县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发动、层层部署,使春季检查行动顺利展开。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检查企业1732家,排查出各类一般安全事故隐患3219起,目前已经整改3117起,整改率96.8%。对排查的各类事故隐患,我们按照隐患等级分类归档,交有关镇、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落实整改工作。对排查发现的一般性事故隐患,能现场整改的当场责令整改,一时不能整改到位的,落实防范措施,明确整改责任、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对事故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同时对涉及部门职能交叉的事故隐患治理,由县安委办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措施,切实保证隐患彻底整改到位。三是狠抓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的建立。研究出台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重大事故隐患公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效果监督检查、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等五项制度。突出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一患一档”管理,全面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基础工作的管理和规范。

(三)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今年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根据市、县的统一部署,以事故多发、危险性大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行业、领域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整治方案和工作目标,加强跟踪督查,确保专项整治工作稳步推进,使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1、道路交通专项整治。紧紧围绕“保畅通、秩序良好、群众满意”工作目标,深化“平安畅通县”创建,组织开展城乡道路交通秩序整治,不断强化路面源头管理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和公安交警、交通、公路、农机、教育等部门共排查道路交通隐患28处,已全部整改到位,对我县接送学生车辆进行逐一检验。

2、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以安全大检查和“五整顿、两关闭”为抓手,重点整治了隐患存在较多、安全生产条件较差的生产企业。到目前为止,危化品生产企业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2家,危化品经营企业领取许可证42家,安全生产许可证申报领证率100%。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未在规定期限内申领(延期)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实施停业整顿。

3、烟花爆竹专项整治。成立了打击烟花爆竹“四私”行为专项整治办公室,加大宣传力度,发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宣传手册300多份,发放、张贴《通告》100多份,实行烟花爆竹有奖举报制度,对非法运输、非法经营实行监控。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加大宣传和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烟花爆竹“四私”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今年共查处3家非法经营户,对2名违法经营者进行了处理,共收缴并销毁烟花爆竹5万多元。

4、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年初制定了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并按计划逐项落实,以提高非煤矿山企业法人和员工安全素质为抓手,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以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为突破口,对全县8家石场开展整治工作,对没有按时整改的3家企业,依法停业整顿。

5、消防安全整治。深刻吸取潮阳“5·21”事故沉痛教训,大力开展“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整治。2009年5月21日,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一家庭作坊发生一起重大火灾,共造成13人死亡,15人住院救治,其中3人重伤。事故发生第二天,安监局按王作雄县长要求起草文件,部署全县开展消防大检查。2009年6月1日**市江城岭东工业区一制衣厂发生火灾,火灾5小时后扑灭,厂房一至五层全部过火,6名工人受伤,无人员死亡。6月2日下午,以安监局牵头,在县府301会议室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议通报**市江城区“6·1”火灾事故情况,部署“一畅两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上伍世光副县长要求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深刻吸取江城区“6·1”火灾事故教训,按阳东安委会《关于开展全县消防安全大检查的通知》(东安[2009]4号)要求,在全县开展消防安全整治工作。

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学校幼儿园、易燃易爆单位、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三合一”厂房、“多合一”建筑、“五小”场所以及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等均属检查范围。到6月15日,我县消防、安监、质监、建设、卫生、教育、旅游、民政、司法等有关部门,各镇政府均按文件要求和有关部署,在全县开展消防整治工作,共出动车辆219车次,1109人次,检查企业1036家,发现火灾隐患1109处,现整改1067处,整改率96.2%。通过在全县开展消防大检查,排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使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

(四)注重源头,严格监管,提高安全本质水平

强化危化品源头监管,依法严把经营许可证申办审核关。上半年,县安监局审查通过了42家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14家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变更)评价。把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作为危险源来监控。一是推行危化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承诺制。安监局与危化品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安全生产承诺书,要求危化品企业做出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二是推行安全投入预算机制。三是推行安全标准化工作。根据省、市安监局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着手开展工矿商贸企业评估分级工作,推进我县机械制造、冶金等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促使企业安全生产面貌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五)扩大宣传,深化培训,扎实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1、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6月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公共安全宣传活动。各镇、县有关部门在城区及镇的主要街道、公共聚集场所、厂区、社区悬挂公共安全宣传条幅、横幅,张贴宣传画及标语;主流媒体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推广宣传、跟踪报道;6月14日,以县安监局牵头,组织公安交警、公安消防、国土资源、建设、质量技术监督、劳动、卫生、教育等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咨询活动,有3000多人对各种安全生产问题进行咨询,现场派发各种资料10000多份。为把“安全生产月”活动引向深入,确实把安全生产明信片知识竞答活动做好,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派员专职负责此工作,有关文件已下发,各镇、各部门已分派任务,相信各镇、各部门能按时按量完成,企业这一块,局每天派两名人员同邮政局同志一起下企业发动订购,现已超过10000份。

2、继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为确保我县今年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起好步、开好头,安监局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结合今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制定了《2009年阳东县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和《2009年阳东县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为有序地开展各项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协助质监、建设等部门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学习活动,到6月底共培训各种责任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5期,共400多人。

(六)开展“三项行动”,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以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大安全执法和法律法规宣传,严查安全违法违章行为。一是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和问责。对忽视安全生产、发生事故负有责任的,按照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四不放过”原则查处。今年对东城得力金塑有限公司“3·5”触电事故、阳东金帆实业有限公司“4.23”高处坠落事故的责任人依法进行惩处,并把事故通报全县。二是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安全生产经营秩序。在金属非金属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建筑施工、消防、道路客货运输以及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确定的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对以下行为坚决打击或查处:无证或证照不全的、关闭取缔后又擅自生产的、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进行建设的、瞒报事故的、重大隐患隐瞒不按规整治的、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或无证上岗的、抗拒安全执法的。今年以来,执法大队共检查企业329家,发出整改指令书67份,停产停业整顿8家,行政处罚2家。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以案说法,对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警示作用。

(七)落实企业风险抵押金存储工作制度,完善县安全生产事故救援体系

**市企业风险抵押金管理实施细则出台,在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行业或领域从事的生产经营企业均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年初我局汇同县财政局完善阳东企业风险抵押金管理实施办法,做好风险抵押金的存储工作,保障企业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完善县安全生产事故救援体系建设工作。到目前,我县14家非煤矿山、23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2家交通运输企业均按要求进行风险抵押金存储工作。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10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内容,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2021年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

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一)深度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城市存量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全面取消不合理落户限制,实行基本条件准入制度。取消除武汉市外全省其他地区落户限制,进一步降低武汉市落户门槛,实行省内户口迁移一地办结机制。推动武汉市全面落实取消进城就业和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等重点群体落户限制条件,改进积分落户办法,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省公安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二)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非户籍常住人口。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位供给,动态调整、合理调配教师编制数量,落实全国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支持将实际居住的常住人口纳入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范围。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续接。积极对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基本实现异地就医备案和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跨省通办”。完善公租房保障制度,扩宽公租房房源筹集渠道,加大商品房配建筹集公租房力度。(省公安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卫健委、省委编办、省医保局、省住建厅、省发改委、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三)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技能。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等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或吸纳农民工较多企业开展岗前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并给予培训补贴。结合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和承接产业转移,开展岗前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结合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需求和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大力开展针对性就业创业培训。(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四)健全配套政策体系。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切实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农村“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城市人口统计与数据质量评估机制。(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统计局、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二、提升城市圈和城市群承载能力

(五)大力发展三大城市群(圈)。积极落实长江中游城市群实施方案,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定并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系列政策体系,更好发挥武汉和襄阳、宜昌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武汉城市圈、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加快发展,建立常态化协调协商机制,强化产业体系协调合作,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省委财经办、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六)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以武汉、鄂州为核心区,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步伐。加快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支持武汉市域(郊)铁路向周边延伸,加快推进都市圈高速公路建设,推动武汉都市圈打造1小时通勤圈。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建设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促进各类交通方式无缝接驳、便捷换乘。加快武汉枢纽直通线、武汉北站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长江新区建设等四大组团发展先行区,有序推动武汉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与圈内城市共建共享。(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教育厅、省卫健委、省文旅厅、中铁武汉铁路局集团、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三、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七)支持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支持武汉建设“五个中心”。进一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建设强度和人口密度,提升中心城区功能,科学发展郊区卫星城。积极探索武汉超大城市治理方法。加快改造提升武汉“两江四岸”,高标准推进武汉东湖高新区等重要片区建设。支持襄阳和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能级。推进襄阳以汽车、装备等领域为突破口,通过与十堰、随州协同联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取得实质进展。推动宜昌以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通过与荆州、荆门联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取得实质进展。(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八)加快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围绕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培育等4大领域18项建设任务,实施县城品质提升行动,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县城。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积极推进“三百”战略实施,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加大对县城的要素保障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统筹省级财政资金投入,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做好10个县城城镇化示范试点工作,建设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县市。(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市州有关部门、相关县(市)负责)

(九)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建立全省特色小镇清单,强化正面引导和分类指导,统筹典型引路和负面警示,挖掘推广我省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小镇典型经验。持续推进“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行动,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积极推进扩权强镇,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镇。(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体育局、省委编办、市州有关部门、相关县(市、区)负责)

四、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

(十)有序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探索实施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并举制度,加快构建以保障性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支持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以需定供筹建公租房,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解决困难群众和农业转移人口、新就业大学生等新市民住房问题,鼓励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规范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长租房政策。(省住建厅、省发改委、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十一)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加快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加强数据资源实时共享和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深化搭建公共资源感知设备,填补化工园区、重要场所以及自然灾害易发区域的监控盲点,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支持城市健康高效运行和突发事件快速智能响应。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交通、公安和水电气热等重点领域终端系统。实施一批智慧城市示范项目。(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公安厅、省住建厅、省应急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通信管理局、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十二)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院前急救体系、基层防控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等“4大体系、1个平台”建设,加快补齐县城公共卫生防控救治短板。提高平战结合能力,确保改建新建的大型公共设施具备短期内改造为方舱医院的条件。大力推进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改造河道、堤防、水库等防洪设施,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整治城市易涝积水区段。以“237”应急管理重大项目实施为重点,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建立完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网,全面构建系统化、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突发事件科学高效处置。(省发改委、省卫健委、省应急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十三)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终端处理设施。提高污水管网覆盖率,增强污水管网收集能力,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理。分门别类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持续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善医疗废物和危险废弃物处理设施。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加快城乡绿化。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背街小巷等环境卫生死角整治,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和城市微型公园建设,推进县市区“一场两馆”新建改建工程。(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卫健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省体育局、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十四)优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休闲绿道等城市慢行系统,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加大支路建设力度,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大力推进武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完善以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路侧停车位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体系,提升智能化水平。健全大型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支持武汉、襄阳参加国家绿色出行示范城市创建。(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十五)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在旧城区有序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老一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行动。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2021年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601个。探索将老旧厂区和老旧街区改造成为双创空间、新型产业空间、工业和文化旅游场地。改造提升步行街和特色商业街,打造城市消费名片。因地制宜将一批城中村改造成为城市社区或其他空间。(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自然资源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五、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十六)优化城市空间治理。编制完成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有序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促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建立健全“亩产论英雄”综合评价机制和“密度提升、挖潜增效”政策组合机制,全面推行增量投放与存量盘活利用相挂钩。积极探索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分层开发、立体开发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等模式。加强城市设计和城市风貌管控。(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发改委、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十七)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合理设置街道、社区,对规模过大、过小或交叉过多不便管理服务的社区适当进行调整。提升社区网络化管理服务水平。落实社区工作者“岗在网格、重在服务、责在连心”机制和网格楼栋包保责任。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驻地企业单位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支持老旧小区引入市场化物业服务或推行社区托管、社会组织代管等方式,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省民政厅、省住建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十八)改善城市治理方式。全面梳理城市治理风险清单,健全城市安全运行管理机制,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系统。强化资源整合,市设区不再设置单独的“区长热线”。建立市民举报投诉“一号接收”“一口受理”平台,在街道成立社会治理综合执法机构。(省政务办、省委政法委、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六、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十九)引导人才下乡入乡就业创业。研究制定人才加入乡村实施细则和政策措施,允许符合条件的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经常居住地落户并依法享有相关权益。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优化科技人才流动政策环境,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以离岗创业、兼职兼薪方式服务省内涉农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导师队伍,推进返乡创业示范园建设,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吸纳返乡留乡农民就业。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骨干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育更多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委财经办、省科技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二十)深化土地住房制度改革。引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允许就地入市或异地调整入市。稳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完善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转、抵押、退出、收益、审批、监管等制度,探索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完成城中村改造和乡村住房宅基地确权办证,规范小产权房管理。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鼓励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委财经办、省农业农村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二十一)推动公共设施向乡村延伸。统筹规划城乡供电供水供气等市政设施建设,推动供水供气等重要设施向城市郊区和规模较大的中心镇延伸覆盖。加强乡村垃圾收储转运设施建设,实施城乡统筹的垃圾收集处理。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完善乡村公共交通体系,推进客运站改建迁建和功能提升。支持城郊承接城市专业市场和物流基地疏解,在县乡村合理布局冷链物流设施、配送投递设施和农贸市场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入乡通道。(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二十二)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开展“千企兴千村”活动,引导创业创新主体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推进重点产业、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创建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和美丽休闲乡村,促进农村消费,引导城市居民下乡消费。积极开发地方风味、民族特色、传统工艺等资源,办好农事节庆活动,打造一批农事节庆品牌。(省农业农村厅、省文旅厅、省发改委、市州有关部门负责)

七、实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