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3-17 07:5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卫生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卫生工作要点

篇1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统筹推进其他各项卫生工作,加快实现城乡卫生一体化,推动全街道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主要工作目标

--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不低于人均15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全覆盖。

--努力建成符合“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

--乡村医疗机构实行一体化管理覆盖率100%,村卫生室合格率100%,村医生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

--育龄妇女免费生殖健康检查率达90%以上。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履行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协调工作。

--落实血地防经费2万元,完成查螺面积25万m2和巩固灭螺6万m2及血防监测查病300人。

--加强爱国卫生环境综合治理,彻底清除露天粪坑,积极开展“除四害”活动,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

三、重点工作

(一)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社区卫生服务品牌,构建一体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完善社区服务内涵。

(二)深入推进农民健康工程,提高农村卫生工作整体水平。扎实推进农村基础公共卫生服务,按照人均15元的标准,落实各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全面实现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提高村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落实村医生的养老保险政策,确保村卫生室合格率100%,村医生规范管理率100%。强化对农民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落实足够的血防经费,组织血防用工450个,完成查螺面积25万m2和实施春、秋巩固灭螺6万m2,确保查灭螺效果。协调开展血防监测查病300人。

(三)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做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全面提高监测预警、应急控制、监督管理、指挥决策等能力。

(四)加强爱国卫生环境的综合整治,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在辖区开展以居民区、城郊结合部、城中村、河道等场所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彻底铲除“四害”等孳生繁殖场所,努力降低“四害”密度。彻底清除家前屋后以及楼道内的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挂乱晒、乱搭乱建及扒翻种植等现象,提高居民群众的人居环境。

篇2

(1)提高筹资标准。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90元,各级财政补助提高到320元,农民个人缴费70元。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

(2)提高补偿水平。指导各地不断优化统筹补偿方案,确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逐步缩小实际补偿比与政策补偿比之间的差距。

(3)扩大重大疾病救治范围。将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纳入大病保障范围。

(4)建立覆盖全县农村居民的大病保险制度,在全县实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工作。

(5)积极推进省内跨地区就医即时结报。以统一补偿方案、统一信息平台、统一即时结报为重点,积极探索开展新农合市级统筹。加强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市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县级新农合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全市新农合数据的互联互通,基本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报。

(6)严格基金监管。健全完善新农合基金监管制度,形成卫生、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新农合基金监管长效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新农合基金使用和管理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民营定点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诊疗行为的监控,严厉打击套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违法犯罪行为。

(7)继续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和支付方式改革。完善门诊统筹制度,加大门诊统筹政策宣传力度。继续推进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多种形式的付费方式改革试点,6月底前实现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改革全覆盖。积极探索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支付方式改革。

(8)创新经办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工作试点。

(9)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网络,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独立法人设置。开展全县乡镇卫生院名单重新确认工作。

(10)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启动实施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巩固

“示范乡镇卫生院”、“示范村卫生室”创建工作,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质量。继续创建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

(11)深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人事分配、绩效激励等体制机制改革,调动乡镇卫生院的积极性。

(12)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派员参加全市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师急诊急救技能大比武活动。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试点工作,对2011、2012年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13)继续推广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到2014年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

(14)继续实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组织实施对口支援项目,加强督导检查,建立淘汰机制。对违反项目规定、项目落实不好的单位进行通报。

(15)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严格按照乡村医生各项补助经费发放时间节点和发放比例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0%的工作任务和项目经费交付给乡村医生。落实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由每人次6元提高到每人次9元的补助政策。

(16)积极探索乡村紧密型一体化管理。加大产权公有村卫生室建设力度。探索建立乡村医生由乡镇卫生院聘用管理机制和乡村医生医疗风险防范机制。

(17)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推行乡村医生医疗责任保险工作、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工作,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

(18)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工作。依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各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按要求做好信息收集工作。

(19)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行动计划。落实高血压和糖尿病“体检、巡诊、健教”三方面10项防治措施,重点推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建设和农村医疗机构定期集中巡诊工作。

(20)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医改任务,重点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规范化管理,加强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和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动态管理与服务。

篇3

一、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工作

根据《省卫生应急规范乡镇建设标准》要求,全面开展卫生应急工作规范乡镇建设,提升原有卫生应急工作示范乡镇整体水平。田楼、李集2个乡镇严格按序时进度,软硬件并重,务求实效,确保年内通过规范乡镇验收。继续巩固完善省卫生应急示范县成果,全面提升卫生应急能力。

二、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和培训演练工作

强化卫生应急队伍管理与能力提升,各单位可参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管理卫生应急队伍,完善装备,强化培训演练。积极参加上级卫生应急队伍骨干轮训、联动集训和协同演练,积极组织本级和下级卫生应急队伍培训演练。探索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年”活动,强化培训与评估,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和急救专业贯彻落实国家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相关要求。

三、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及院前院内应急工作

落实各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管理规范、考核标准,完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网络,注重培训和演练,保证物资储备满足需求,强化内涵建设和常规管理。强化院前应急与院内应急的衔接,全面提升紧急医学救援的实战能力,逐步实现一体化管理,规范急救站(点)卫生应急工作。

四、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工作

加强SARS、H7N9、MERS、鼠疫、寨卡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与检测,完善监测网络,试点开展基于媒体的事件监测、以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健康相关症候群(事件)监测,开展突发急性传染病、生活饮用水、中毒、核和辐射等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努力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预警。加强与安监、教育、食药、公安、农委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通报合作机制,力争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通报、早处置,切实提高应对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五、卫生应急信息化建设工作

在现有区域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框架下,推进卫生应急信息化建设。根据省统一开发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卫生应急队伍、应急预案、物资储备、基地等资源的动态管理。完善县乡卫生应急视频会议系统互通对接和信息资源共享。

六、卫生应急社会动员工作

启动全民自救互救素养提升工程,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10%。积极联合红十字会推进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等多种模式的卫生应急体验馆建设。开展卫生应急“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实施群众自救互救基本技能培训。建立卫生应急志愿者队伍,增强社会公众卫生应急能力。强化12320卫生热线在卫生应急工作及知识宣传中的作用,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宣传卫生应急核心知识。各单位每季度向县卫计委应急科邮箱投稿至少2篇。

篇4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政务公开工作的重大意义,要把政务公开工作提高到作为保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项根本制度的高度来认识,把其纳入单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单位要根据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政务公开工作,定期不定期更换政务公开内容,督促检查政务公开内容的落实情况,杜绝公开内容和实际操作“两张皮”的现象发生,确保政务公开工作取得实效。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各单位在坚持政务公开的基础上,要结合各自工作特点的实际情况,注重公开质量和实效,把握公开重点。要把群众关心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办事公开的切入点。各单位除公开党务、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应公开的内容外,卫生单位要重点公开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工作、卫生执法监督等相应的法律法规,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对人民群众的承诺等。医疗单位要重点公开各种药品价格、各项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相关医护人员的诊疗特长。医院对医疗服务、医务人员的管理制度等,并坚持医疗服务一日清单、便民措施和导诊服务。同时要求对药品价格、医疗服务收费等有调整的要及时调整公开。有条件的单位可配备电视屏幕滚动公开,扩大病人知晓率,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篇5

充分把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机遇,始终坚持有利于卫生监督队伍的稳定,有利于保障卫生监管职责的全面落实的原则,积极主动向政府反映,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加快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进程。以县级卫生监督机构装备建设为契机,完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装备、方法和标准,切实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技术支持水平。积极探索通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施,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的卫生监督网底建设。以体系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进卫生监督网格化、制度化,精细化、流程化和信息化管理,着力夯实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完善和健全卫生监督绩效考核机制。深入推进市(县)乡(镇)一体化卫生监督模式,充分整合好全市卫生执法的优势兵力,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不断完善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体系。

二、不断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好中央转移支付卫生监督人员培训项目,按照全面、系统和分级的原则,做好各专业执法技能培训,深入实施卫生监督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卫生监督员培训长效机制。继续加强政风行风、政治和纪律教育,着力提升和打造卫生监督队伍政治、法律、业务“三个素质”,执文、执言、执事“三个能力”,严格、严密、严肃“三个态度”。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演练,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和积累现场处置经验。进一步夯实执法基础,抓实基本功,提高执法效能。加强卫生稽查工作,强化抓手作用,深入开展本级、层级、专项稽查,建立卫生监督稽查通报制度,促进卫生监督有力、执法规范。加大卫生监督专家型高端人才和基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卫生行政执法队伍。

三、扎实开展各项卫生执法监督工作

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领域的卫生安全问题,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权力即责任”的理念,转变观念,找准定位,增强依法全面履职的意识,力争在各个监管领域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一)加强公共场所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深入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探索多部门合作,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新模式,加强五小行业监督管理,推行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开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美容美发场所、游泳场所专项监督检查。积极探索饮用水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加强对二次供水的许可和日常监督,推广饮用水卫生监督信息公示、水污染事件报告程序公示制度,进一步规范供水单位卫生管理,督促供水单位完善卫生设施。

(二)加强医疗机构和血液安全的监督。完善医疗服务日常监督制度,深入开展以医疗质量安全为主线专项检查行动,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推行民营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探索与社保、新农合定点挂钩;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地区,以民营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为重点对象,巩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成效,狠抓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非法行医大要案、典型案件的查处;加强血液安全监督,在加强医疗机构、单采血浆站血液安全日常监督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临床用血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建立辖区内医疗机构基础档案和日常监督档案,强化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和执业行为的监督检查,提高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继续抓好医疗广告监测和违法医疗广告的查处工作,建立良好的部门协作沟通机制,建立医疗广告监测、通报等制度,着力探索和建立医疗卫生服务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三)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以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规划为契机,切实履行好卫生部门监管职责,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加强服务能力建设,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加强自身管理,为社会和广大劳动者提供优质、公平、公正、科学、便捷的职业卫生服务。强化医疗卫生机构放射防护监督管理,加快《放射诊疗许可证》发证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工作,开展放射诊疗防护专项监督检查活动,从维护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利益出发,切实加强监督监测。

(四)加强学校卫生与传染病防治监督。完善与教育部门对学校卫生的“三同时”联动机制,做好学校传染病、饮用水卫生安全日常监督,发现问题向政府报告率、向教育行政部门通报率达到100%。督促指导学校完善饮用水和晨检、因病缺勤登记、传染病报告制度;会同教育部门重点做好春、秋季开学前学校卫生监督指导工作。认真执行卫生部《传染病日常监督工作规范》,组织开展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的监督检查工作,加大医院感染监测监督力度,及时查处违法行为;积极探索对医疗卫生机构履行传染病防控职责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督程序和工作流程,建立长效机制。

四、积极完善卫生监督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以工作联动为推手,加快卫生监督技术支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疾控机构的技术优势,不断健全与疾控机构联动协作机制,完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和标准,加强操作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技术支持水平。

篇6

一、全力抓好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着力提高中医院服务能力建设

开展第三轮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继续加强现有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建设,今年,全市4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要接受省局组织的等级复评工作,年底启动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和二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等级评审,同时,重点抓好3所第一批省级中医名院,3个省级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力度,加大“名医馆”、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努力为名中医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服务环境,以“三名”建设来提升中医药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中医质控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质量

一要进一步推动中医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中医药单病种拓展计划,今年,二级甲等以上(含二甲)中医医院要在原有开展的10~15个单病种管理工作基础上,继续挖掘潜力,遴选和推广应用若干个疗效确切,技术规范,水平先进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单病种,强化单病种质量控制,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促进中医药临床特色优势标准化建设;二要继续抓好4个中医质控中心建设,组织相关专家,修订完善标准,形成中医院间相互帮扶、交流分享、共同提高医疗质量的新机制,更好地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三、以创建示范单位为载体,全面推进中医药“三进”工程

巩固我市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认真抓好椒江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期满复核工作,抓好玉环县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抓好第二批省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市中医院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建设,争取天台县中医院、仙居县中医院列入国家2012年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单位并具体开展相关建设工作。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中医药工作,建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和中医药设置率达95%以上,鼓励在城乡开展中医坐堂医门诊,并对去年开展创建的19家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市级示范单位进行验收。通过创建平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努力提高为基层群众解决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建设好中医药人才队伍

实施中医药“人才强业”计划,实施各类中医人才培养项目,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各级名中医每3年应带教2~3名青年中医药人员,其中1名以上必须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各地要切实制订基层医疗单位对中医药传承工作的优惠鼓励政策,培养基层中医药业务骨干人才。结合中医跟师带徒特点,认真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开展城乡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争取到2015年,全市全科医师和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培训率达到100%。同时,依托市中医药学会举办多期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

篇7

一、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和组织体系,健全卫生应急运行机制。

认真组织实施《金水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国家、省、市制定的各项卫生专项应急预案。按照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演练和实践检验,制定《金水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做到领域全覆盖、内容高质量、管理动态化,增强预案的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不断完善卫生应急处置网络。进一步理顺卫生应急工作职责分工。组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办公室,负责协调、组织、指导本辖区卫生应急工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都要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工作机构,其它医疗卫生单位要指定部门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卫生应急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实行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程序,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上下对口、分级负责、信息畅通、指挥有力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

要根据优化设计、科学有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网络贯通的原则,配合郑州市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平台建设,筹备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节点建设,逐步完成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金水区总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网。

二、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升应急人员现场处置能力。

按照“统一组织、平急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协调运转”的原则,组建和完善卫生应急队伍,建立健全卫生应急专家库,充分发挥其技术指导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迹的科学决策和应急处置水平。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单位职责,成立相应的应急队伍。

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对象和主要内容,做好培训工作。重点做好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卫生应急师资队伍和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等人员的培训。培训采取分层组织的方式开展,我区做好本级卫生应急队伍的培训,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单位职能组织好本单位的卫生应急培训,切实做到卫生应急培训工作的全覆盖,全面提升卫生应急能力。

以卫生应急预案为依据,全面组织开展分层演练。卫生应急演练要注重实效,加强演练的规范性和实战性,突出重点,及时发现和纠正暴露出的问题。力求通过实战演练,锻炼卫生应急队伍,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三、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基层卫生应急工作。

切实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建立畅通、快速、准确的突发公共事件体系,做到信息及时准确,预警及时有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监测,注重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时发现苗头,为卫生局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工作做好参谋。

根据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各医疗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及时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依照相关预案,及时做出预警。

要高度重视卫生应急基层基础工作。以基层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和人员培训为抓手,结合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推进,加强农村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卫生应急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社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四、做好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及时规范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区委和区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强化卫生应急技术保障、经费保障、后勤保障、通信保障和制度保障等各项保障措施。认真执行《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目录》,积极争取资金,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同时要研究制定卫生应急储备物资管理调用制度,加强储备物资信息化管理,提高应急资源的利用效能。

进一步完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机制,建立科学、规范、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模式和程序。逐步健全卫生应急调查处理标准、操作规范和技术方案,确保依法规范、科学有序、快速有效地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切实加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重大新发传染病的应急处置和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准备,健全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的处置机制。加强对各类急性中毒、放射事故、反恐等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做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卫生应急救援工作。

五、建立多部门间合作机制,加强联防联控。

强化卫生应急处置成员单位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职责,建立卫生应急会商制度,完善卫生部门与其它有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地区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沟通、联防联控、专家资源共享、应急培训和实战演练、卫生应急资源支援等方面的合作。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自然灾害、灾难事故、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援工作。

六、加强大众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

通过新闻媒体等各种宣传方式,广泛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度,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公众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卫生应急能力。提高社区和农村基层发现、报告、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的危害。

篇8

一、实施巾帼创新工程

1.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建立先进激励和示范引领机制,不断提升先进典型示范效应。通过“三八”纪念活动、“5·12”国际护士节等,发现一批妇女典型,举办职工文艺汇演、开展表彰宣传活动等,弘扬先进典型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在全县卫生系统广大妇女职工中营造崇尚劳动、爱岗敬业、岗位建功的良好社会氛围。

2.发挥妇女创造活力。动员广大妇女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突出技能竞赛主题,搭建妇女建功平台。抓好重点领域、重点科室的技能竞赛,为妇女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提供平台。激发广大妇女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妇女职工的岗位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献计出力。

二、提升巾帼建功品牌

1.大力开展巾帼建功活动。进一步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积极向上一级巾帼岗争创,已创建的单位争一流业绩。完善巾帼文明岗管理措施,通过岗位练兵、岗岗结对、岗村结对、义诊咨询、医疗帮扶、“准妈妈”课堂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卫生系统巾帼品牌的影响力。努力发现和培养一批高素质、高层次的知识型、科技型、管理型的妇女精英,营造岗位建功、岗位成才、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2.大力开展巾帼宣传活动。不断丰富“巾帼建功”、“双学双比”活动内容,进一步开展巾帼宣传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巾帼网站或栏目,通过报刊、信息、微信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卫生系统的巾帼品牌,让身为巾帼岗的广大妇女感受到荣誉感。同时,通过广泛开展文体文化文艺活动,丰富妇女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文化素养。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巩固服务阵地。完善妇女谈心室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创建基层妇女组织“星级妇女之家”,立足规范管理、长效运作,提高综合利用率。整合内外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妇女之家在宣传教育、维权服务、帮扶救助方面的作用,使妇女之家成为传播知识的课堂、服务妇女的窗口、展示妇女风采的舞台。

2.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组织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妇女干部人才库,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培养、推荐、选拔女干部和发展女党员工作,切实增强妇女工作的吸引力和妇女组织的凝聚力。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妇女事业发展需求、妇女工作重点,引导广大妇女、巾帼文明岗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暨“医德医风建设年”活动,做好国家卫生县城复查迎检工作。

四、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篇9

2014年全县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理论、推动工作创新,健全保障体系、构建长效机制,强化两个主体、落实治理责任,突出重点行业、深化整治攻坚,加快源头治本、解决深层问题,加快科技进步、提升保障能力,加强自身建设、夯实监管基础,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主要目标

2014年全县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是:坚决杜绝重大事故发生、杜绝群死群伤恶性事故发生、杜绝人为重大事故发生。

(一)确保完成县政府下达考核目标;

(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控制指标考核体系,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目标考核,推动安全生产与任务建设同步发展;

(三)坚持安全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突出隐患排查与整改,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升本质安全;

(四)进一步加强我县卫生系统安全生产监督队伍建设,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依法监管水平、事故查办水平、服务工作水平、廉洁自律水平和团结合作水平,展示安全监管队伍的良好形象;

(五)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树立安监部门的执法权威。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今年,要以“隐患治理年”为契机,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一是要深入学习全国、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多种形式,将宣传触角深入到村组,加大安全生产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安全思想深入人心。二是要组织开展好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尤其要加强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宣传教育引导,使广大员工增强做好隐患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要以企业为核心,继续加强对乡分管领导、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素质,从思想上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二)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各有关部门要在局安委会的统一部署下,密切配合,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一是抓住薄弱环节,深化安全专项整治。消防要继续以“三合一”单位、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排查治理火灾隐患,各单位要切实落实责任,加大监管力度。二是抓好重点时段的隐患排查治理。围绕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做好排查治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严格安全管理,打“三非”、反“三违”、治“三超”工作力度,严密防范重特大事故。

(三)加强安全监督检查,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难以整改到位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取缔,对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发事故的,要依法查处,严肃追究责任。

(四)加强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确保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要强化行政过失的责任追究,坚持安全生产效果检测论制,围绕“措施、制度、责任”,进一步细化责任追究措施,促进各单位领导干部真正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确保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篇10

(一)加强宪法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报告有关法治建设的论述和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使广大干部职工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

(二)强化法律学习培训。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理论研讨和调查研究工作。要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重点针对依法行政、政府法制、行政执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开展研讨和调查研究工作。建立领导学法制度,年度领导集中学习法律知识不少于二次,全年学法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和卫生执法人员的法律业务培训,运用法制讲座、集中培训、学习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卫生行政执法的群众认可度,实现公正公平执法和执法为民。积极组织开展卫生法律法规户外宣传活动,帮助行政相对人确立卫生安全责任意识,促进广大消费者进一步增强维权意识,着力营造卫生行政执法和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

二、稳步推进法治卫生建设,深化权力阳光运行

(三)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坚持重大决策应当遵循科学、民主和合法的原则。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坚持重大决策听证、专家咨询论证、风险评估、后评估及执行监督等制度。坚持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当依法提请大人或常委会审议决定的,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决策。严格执行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

(四)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根据《区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规定》、《区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暂行规定》等制度,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主动、及时、准确公开政府信息,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和监督保障等措施,积极探索行政执法投诉和执法结果公开制度。

(五)推进阳光政务平台。推进行政权力网上规范、公开、透明、高效运行。不断完善“三合一”网络平台运行管理、行政权力信息管理和动态调整、行政权力运行流程管理和动态调整、行政权力和办件信息网上公开、行政权力运行投诉处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公众评议、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部纪律监察部门的全程动态监督,约束执法权力,提高执法水平。

(六)拓展监督方式和渠道。进一步完善卫生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推进行政执法权的集中行使和综合管理,为卫生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严格落实重大案件报告制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通过社会评议、书面检查、听取汇报、受理群众投诉、明查暗访、联合检查等多种方式,提高监督实效。

三、加快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七)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工作。以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为目标,坚持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执法与疏导相结合,争取行政指导在优化项目、深化内涵和强化效果上取得新的成效。深化“预防、教育、引导、整改、纠错”的柔性执法理念,推行全程说理式执法、执法事项提示、轻微问题告诫、重大案件回访制度化。研究行政争议和解、调解、实地调查、公开听证、专家咨询等行政复议工作新机制,积极运用和解、调解手段提高化解行政争议的效果,将调解工作贯穿于受理、审案和执行复议决定的各个环节。落实重大行政复议案件报备制度。建立重大案件分析制度,积极探索预防和解决矛盾纠纷的新方法、新模式。

(八)完善化解社会矛盾机制。高度重视和有效防范,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和协调机制,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加强纠纷稳控工作。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完善舆情分析工作制度,强化跟踪督办力度。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的衔接配合,积极推动信息互通、工作联动、优势互补,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

四、不断夯实执法监督建设,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九)深化行政执法体制和监督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认证制度,推行行政执法主体和人员网上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行政强制法》等制度和新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执行和督查,着重加强卫生监督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管理和考核。在行政执法依据梳理、执法岗位职权分解、执法人员责任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综合执法和便民服务,推动卫生职能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十)与区检察院共建预防职务犯罪人民防线。为全面提升辖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合力,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与卫生、食药监管部门的工作联系,推动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预防职务犯罪体系,区检察院与区卫生局(食药监局)建立预防职务犯罪人民防线共建合作机制暨成立区检察院驻区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联络站。围绕发展大局,统筹协调,建立方便有效共享的信息平台,促进卫生、食药监管行政执法机关内部预防、专门机关预防与社会预防的有效结合,实现卫生、食药监、检察三方联防联控,切实增强防范和遏制职务犯罪工作合力,推进我区预防职务犯罪共建工作取得实效。

(十一)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做好行政执法案卷规范管理工作,及时归档,积极开展自查自评,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的案卷评比。继续深化卫生监督和食品药品行政执法案卷质量的考核评查工作,完善修订评查范围、标准和方法,总结分析在行政执法办件和案卷方面的成绩亮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加强改进措施的跟进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