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4-12 07:2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是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前置条件、执法检查和企业标准化建设达标的重要内容,依法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作为高危行业企业准入的必要条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政府属地责任。二是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加强协调,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县安监局应急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综合监管作用。三是完善事故信息沟通和事故救援协调机制,建立部门间协同应对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联动机制,规范应急响应程序。四是加强安全监管部门与气象、国土、水利、环保、消防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并完善预报、预警、预防等协作机制,有效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总局17号令)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修订、备案和演练等工作。
1、加强预案编制、评审、备案工作。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各自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和特点,认真组织编制、完善修订相应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应急预案编制质量,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进行编制,组织有关安全生产专家和应急管理专家评审,其中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要报县安监局备案,年底前所有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备案率要达到100%。未按照要求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组织专家评审和向安监部门备案的高危行业企业不得颁、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按照“贴近实战、锻炼队伍”的原则,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组织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活动,提高本辖区、本行业(领域)、本部门、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督促企业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的要求完成演练工作,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本单位的年度应急预案演练计划,严格落实演练次数,强化演练效果。高危行业企业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组织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认真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中“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周”活动。通过应急演练活动的开展,全面提升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应急演练要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资料完整记录、归档存查。
三、加强应急处置工作
一是坚持“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精心组织、科学施救”的原则,严格事故应急处置的企业主体责任和所在地政府的组织指挥责任,实行总指挥负责制,加强统筹协调,科学调度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救援物资装备,强化救援现场的警戒疏散、监测与管制,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二是完善事故应急处置相关工作制度,推动各行业建立健全事故应急处置分级指导配合制度、总结与评估制度、应急处置奖励与责任追究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提高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化水平。三是加强舆情引导,按照有关规定准确上报和及时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信息,稳妥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尽快消除事故影响,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四、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培训纳入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培训的范畴,要在各类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中,增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内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等形式,加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教育力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救援内容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避险、逃灾、自救、互救能力。
五、加强事故预防和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
1、做好重大危险源监控监管工作。建立健全企业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机制,做好预警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御、早响应、早处置。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存在重大危险源企业的监督检查,指导企业做好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备案、登记建档、监控和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和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尽快实现重大危险源的网络监管。
2、推动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按照“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原则,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组织引导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等优势,对企业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重点围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单位的重要部位、关键环节排查事故隐患。对应急队伍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关单位要及时整改。
六、加强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
按照“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原则和《国家应急平台体系部门数据库表结构规范(试行)》、《应急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规范(试行)》的要求,建立全县安全生产应急资源数据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队伍、专家、物资、装备等各类应急资源数据库,实现应急资源共享,实行动态管理,适时更新应急资源信息。
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线,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道路客运安全年”、“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平安交通”创建活动,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管理为重要保障,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管,全面推进安全应急各项工作,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交通运输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构建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工作长效机制,为交通运输先行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总体目标
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安全隐患治理全面到位,杜绝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千方百计防止较大责任事故,尽最大努力减少一般事故,四项指数控制在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指标范围之内,交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坚决取缔“三无”船舶和船舶治超专项治理工作,本籍船舶船员持证率达到100%,船舶操作、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率达到100%,内河与渡口船舶救生、通讯设施配备率达到100%;健全完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体系,90%以上的乡镇(街道、开发区)船舶管理工作达到《市乡镇船舶管理规范》要求;90%以上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规则》要求。
2、全面推行危险品运输车、超长运输车行车记录仪配备,配备率达到100%。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合格率达100%,持证上岗率达100%。所有危货运输企业、检测企业和一类汽车维修企业、90%的二类维修企业达到规范标准。
3、各重点工程质量监督面100%,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率100%,隐蔽工程现场检查率100%。
4、道路客运企业、危货运输企业和水路客运企业全面开展交通运输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标准化、数字化(两化)建设工作。
(三)事故控制目标
1、船舶安全面达到98%以上,每载货吨经济损失控制在4.5元以内,每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4人以内,杜绝水上一次死亡(失踪)3人以上的较大责任事故,力争实现水上事故零死亡目标;
2、杜绝水陆危货运输较大以上责任事故的发生;杜绝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道路客运行业监管责任事故,杜绝公路渡口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责任事故;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4、职工劳动保护千人重伤率控制在0.2人以下,无火灾、工伤、治安事件和刑事案件发生。
三、工作措施
围绕上述目标和思路,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认真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媒体宣传、知识竞赛、安全活动宣传日等形式,宣传好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营造关心、理解和支持安全工作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大全员安全培训力度,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全年不得少于2次,水陆客运企业、局属各单位每季度组织全员培训教育活动不得少于1次,各职能部门要抓好客运汽车驾驶员、船员、特种作业人员、危险品运输人员的从业资格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搞好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坚持每月安全例会和“安全日活动”制度不动摇,精心组织,创新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二)强化安全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人民政府令339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2012]10号)精神,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交通运输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继续实行安全生产保证金目标管理,完善目标考核任务,细化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加大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考评,完善“一岗双责”制,强化行政首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责任体系。各单位要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落实各级管理职责,加大安全督导检查力度,坚持隐患排查制度,扎实抓好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范,规范安全档案,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强化安全管理激励约束机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严格事故查处,加大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对失职渎职行为加大问责力度。
(三)落实安全措施,强化安全管理
1、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工作组织领导,完善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继续深入开展“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严格履行“三把关一监督”职责,全面开展道路客运驾驶人安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建立健全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制度,加强和改进旅游包车客运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客运站安全管理制度,督促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规定。
3、继续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按照“重在预防、深挖隐患、强力整治”要求,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继续抓好以“两客一危”车辆、“四客一危”船舶、港口危险货物码头、库区、桥梁隧道、渡口渡船和大型结构工程施工现场等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4、继续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加大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力度,保持整治非法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大车辆超限超载的治理和开展船舶超载专项整治,进一步强化非法营运和非法载客车船的治理。
5、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将重点检查与日常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不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暗访行动,针对发现的问题,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强化整改。
6、继续深入开展“平安交通”创建活动。按照夷交发[2013]24号文件要求,以“平安交通、情系万家”为活动主题,继续大力开展“平安公路”、“平安车船”、“平安港站”、“平安渡口”、“平安工地”、“平安水域”创建活动。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部署的除上述相关创建工作外的其他创建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7、继续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安全调研论文评比、安全常识“五进”、安全知识咨询、安全警示教育、征集编印安全警句等活动,普及安全常识,提升安全文化;在有关媒体开办宣传专版;继续办好安全简报;全面落实安全告知制度,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强化社会安全监督。
8、督促道路客运企业、危货运输企业和水路客运企业开展交通运输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推进隐患排查标准化、数字化(两化)建设工作。
9、以提高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为目标,着力加强安全应急队伍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重点强化企业和管理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一线重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各单位要制定安全生产预案,建立安全应急专家库,强化提高专兼结合的应急队伍,加强应急演练,全面提升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年内分别开展一次水上交通应急演练、道路运输应急演练和公路渡口应急演练;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和应急装备配置,加强应急物资储备,逐步为专门从事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监督检测设备、事故调查取证和分析设备及个人防护设备等,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效率。
10、认真抓好以“三把关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道路运输安全工作,继续抓好常规性的运输安全检查工作,特别加强元旦、春运、“五一”、汛期、“十一”等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段的旅客运输安全检查,及时整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确保旅客出行安全,从严执行道路客运线路审批标准和审批程序,不达标公路一律不得审批通行客班车;严厉打击非法营运,持续开展农村客运市场整顿;加强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管理,督促客运企业和危货运输企业投保承运人责任险。
11、认真抓好乡镇船舶、渡口渡船安全监管工作。以“四客一危”船舶为重点,加大乡镇农用船安全督查力度,加大“三无”船舶、非法载客、超载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重点抓好节假日学生上学、放学及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监督;加大各港口滚装船码头及翻坝转运码头的现场安全监管,加大检查密度,及时整改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12、巩固和发展公路安保成果。抓好工程项目标准化配套建设,完善公路标志、标线,在危险路段增加防护墩或示警桩,坚持不懈地抓好公路治超,防止反弹,确保治超成果;抓好村级公路建设质量,加强对乡村公路的养护,特别是通客班车的乡村公路的管理,及时向乡镇(街道)反馈情况,及时协调各乡镇组织水毁修复,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13、加强路政管理,提高治超管理水平。加大路政巡查力度,确保公路安全畅通;加强干线公路治超政策宣传,坚持文明执法、科学检测,开展流动治超,严禁55吨以上车辆上路行驶,严禁只罚款不卸载;加强村级公路治超管理,设立举报电话,建立有奖举报机制,发动群众参与村级公路路政管理,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对村级公路超载超限实施综合治理,有效制止农村公路行驶超限车辆。
篇3
(一)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坚持“无事有事按有事对待,小事大事按大事考虑”,积极协助地方政府依法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工作。在节假日、汛期和敏感时期,多渠道收集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构建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系统。要做好信息报送工作,确保信息报告及时、畅通、有效,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现象。
(二)依法科学处置应对。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特别是对涉及饮用水污染、重金属污染以及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等,要快速反应、科学处置,最大程度地减轻事件造成的危害。
(三)加大事件调查和责任追究力度。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按照《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2号)的规定,及时组织开展事件调查,对肇事企业、政府部门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问责,并将事件调查处理情况报州环保局,切实做到“事件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件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四)强化环境损害评估。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时,要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方法》的要求,开展环境损害评估试点工作。
(五)推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备案。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深入贯彻落实《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加强解读、宣传和指导,规范备案管理,督促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持续改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六)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根据有关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修工作的要求,做好应急预案体系衔接,细化响应工作流程,提高响应措施可操作性,加强预案实施保障。重点区域要督促企业细化操作方案,明确采取各项应急减排措施的时间节点和具体流程,做好应急过程及效果记录,切实将应急减排措施落到实处。我局将督促指导各地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编修和备案,并对有关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七)继续深化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建设的通知》要求,推动两部门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继续深化与安全监管、公安消防部门的合作,切实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流域、区域间应急联动协作机制建设。
(八)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总结落实《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情况,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防控,完善水源地和风险源单位应急预案,防范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事故次生涉饮用水突发环境事件。
(九)不断深化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督促指导尾矿库企业按照编制指南、评估技术导则、备案管理办法等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编制报备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州环保局将按照环保部印发的《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开展尾矿库汛期应急督查。
(十)强化风险防范,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台账。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行业管理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进一步摸清监管对象底数,建立环境安全监管对象台账,督促各监管对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要将环境安全检查作为全年环境执法检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和动态管理台账,建立横向、纵向沟通协调机制。
(十一)进一步完善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州环保局将进一步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完善专家管理制度,实现专家库动态更新,创新专家工作方式,充分发挥专家在环境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十二)加快推进环境应急信息化工作。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积极推动贵州省环境应急系统的使用,及时上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把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纳入系统,配合环保部开展环境应急综合管理平台风险源数据更新工作,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十三)做好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做好环境保护十二件实事的通知》中分片建成应急物质储备系统的要求, 2015年州环保局组织在全州建成2个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各县(市)、试验区要密切配合做好物资储备工作,切实加强环境应急物质储备管理和调度。
篇4
一、进一步提升值班和信息报告水平
1.牢固树立值班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始终把值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值班工作中存在的值班力量不足、制度落实不严、信息报告质量不高等问题,构建职责明确、定位清晰、运转高效的值班工作体系。
2.督促各级、各类值班室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清晰工作流程,配齐必要设备,改善值班条件。加强对值班和信息报告工作的检查指导与调研,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3.加强对政府系统值班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4.严格规范值班信息报告标准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信息报告员制度,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筛选审核、分析研判和趋势预测工作,提高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把握能力,及时提出防范应对措施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二、进一步提升应急防范处置能力
5.修订完善《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督促完成全县县级应急预案的修订计划,抓好预案修订、审核、备案等各项工作落实,强化对县级专项和部门预案修订的指导,提高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全面总结2011年度全县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的基础上,研究提出2012年县级预案演练计划,并督促抓好落实。
6.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县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运行机制。
7.在2011年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健全完善风险隐患、物资装备及应急救援队伍信息数据档案,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提高应急防范能力。
8.做好应急专家组协调服务工作,调整充实应急专家组成员,适时召开专家组成员会议,定期组织专家组开展应急管理调研,充分发挥专家组成员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作用。
三、进一步推进政府应急平台建设
9.加快推进县政府应急平台建设,根据市政府应急平台建设技术规范,尽快启动县政府应急平台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分布实施的原则,督促指导各乡镇(办)、县直有关部门加快应急平台建设。
10.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对全县的基本情况、重点防护目标(危险源)、各类应急救援装备物资、救援队伍及其他应急资源进行统计梳理,建立应急平台数据库。
四、进一步做好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11.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及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集中轮训或业务培训,年内举办全县应急管理知识培训班,培训邀请高层次应急管理专家授课讲座,覆盖到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
12.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外应急管理交流培训活动。
五、进一步强化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
篇5
一、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制度。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应急管理的规定。
2、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全县教育系统应急管理机构。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建设,强化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健全工作机制,发挥各校应急管理机构组织协调和参谋助手作用。
3、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落实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落实应急管理“两个必须”理念,即管行业必须管应急,管业务必须管应急,层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二、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层工作
4、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进一步规范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指导各中小学、幼儿园完善安全工作综合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督促各中小学、幼儿园优化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5、推进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系统建设建设。积极推进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应急平台建设,抓好应急资源数据建设,实现应急资源数据互联网和信息共享。
6、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咨询制度。应加强救援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培训,积极组织学校应急救援队伍与日常应急管理及综合演习训练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救援队伍在灾情研判、技术指导、方案拟定中的参谋助手作用、有效避免违章指挥、盲目救援。
7、积极开展应急管理业务培训。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教育局要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业务知识培训,使各中小学、幼儿园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的相关人员掌握应急管理政策法规和义务知识,切实提高学校应急管理人员应急避灾避险工作意识和能力。
8、加大学校应急管理投入力度。指导各中小学、幼儿园扎实开展火灾救援、地震疏散等相关应急演练工作,加大应急培训、事故预警和队伍运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学校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三、大力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9、建立教育系统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多种方式,在应急队伍装备、资金方面予以支持,着重解决应急救援队伍面临的人员不稳定问题。
10、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全县教育系统应急救援队伍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实战能力。
四、做好事故灾难应对处置
11、强化应急值守。建立全县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应急值班体系。县教育局,各中小学、幼儿园应坚持24小时专人应急值守,做到信息畅通,预测预警及时。
12、完善应对事故灾难快速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处置决策、力量协调、现场指挥等应急管理制度。
13、加强对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督促指导。实行总指挥领导下的组织负责制,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员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指挥程序。
14、建立完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相关制度。加大落实力度,将安全生产事故处置的总结与评估报告,纳入事故调查报告一并进行通报,提高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篇6
【关键词】影视 美术 绘画 美术设计
电影是一项产业,每部电影都是商家与艺术家合作的产物。但其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囊括了造型、戏剧、美学、音乐等所有艺术特性。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媒介,融合了点、线、面,造型、体积和材质等元素。但提到“艺术媒介”一词,如果这种媒介真的能被称为艺术,那么其必然是一个团队的艺术,是一个互相协作的艺术。因此,在影视中,除了导演和演员,美术、美工、布景的直观视觉设计也是决定其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一、绘画与影视的关系
对于整部电影来说,其需要有一个框架,需要有个限定。艺术的呈现并不是真实的客观存在,而是取决于呈现的内容,也是一些避免让观众所看到的内容……那么,这个框架可以看做一个影片格式、银幕格式,或者说是一个宽高比,即画家眼中的一个立于艺术、立于生活的画框。然而,大多数观众没有基本的绘画知识,也不具备抽象的欣赏能力,就难以获得美的享受。因此,即使是表现绘画的影片,往往也会引起很多非议。反之,即使导演遵守了美学原理,其创作仍然会与美术史背道而驰。这里就会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被歪曲的是绘画还是影片自身。画框之内的空间是无限的,而银幕不是外框,仅是一块掩盖真实的“遮丑布”。其只把艺术本身呈现出来,为我们展现的是向外的无限。因此,如果我们把向外的银幕镶进绘画,那么画框内的世界将没有了矢向的界限,会给观众的想象力营造浩瀚的空间。打破了这种格局,不但绘画不会失去其二维特性,而且会使影片进行美术绘画设计的艺术革命,使创作得到更加统一的视觉效果。
二、美术在影视作品当中的定位
抛开绘画,与此类似,电影或者美术片中体现在银幕上的无非是场景、人物形象和声音等几种元素,而诸如此类的造型设计或者整体基调(包括光线及色彩)都与美术息息相关。“电影美术”一词的定位和功能在影片创作中是一个微妙的领域。我们经常会认为,美术师就是布景师,然而美术师的设计中包括很多,如场景设计、任务造型设计、服装设计、道具设计,甚至镜头画面设计、后期特效设计,等等。并且要根据编剧组设定的剧情结合导演、摄像和演员之间的协调,并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所以,美术师在生产中不但要有较高的艺术性,也要有很强的创造性。然而,卓越的创造性又必须有很强的技术性来支撑。
在影视片的制作过程中,美术必须最先参与到主创人员的讨论中。只有美术师在以剧本为依据下提供的所有造型形象,包括场景、道具、化装、特技等设计,其他工作人员才能在此特定的环境下去展开工作。因此,其重要性非同一般。虽然如此,美术绝不能喧宾夺主,要服从于导演,这也是其职责所在。
三、影视美术所需基础技能
影视美术在近年来算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行业。美术师需要有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可以说,就是所谓的“艺术家”。电影美术设计顾名思义可以拆分为3个词:电影、美术、设计。首先,美术师必须是一个爱好电影并且懂电影、了解电影的人;其次是美术,而现如今的“艺术家”已经很难把美术和设计拆分开,它们彼此相辅相成。美术师扎实的美术功底和绘画能力是最基本的条件;纯熟的设计技巧和创作素养也是其能否胜任这一职务的先决条件。而这种能力绝对是其他部门所无法替代的。换句话说,再成功的画家,即便是梵高,其不懂电影、不了解电影,也做不了电影美术;相反,就算是对电影的理解、造诣再深的人,没有绘画基础做支撑,搞电影美术也是天方夜谭。
影视美术师应该是懂得利用科技工具制作技术的专家。从上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宇宙、太空之类的科幻影片采用了大量的数字科技之后,影视美术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数字特效技术的惊人发展使银幕前的造型质量、场景、气氛都给美术师以更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更大限度地发挥美术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想要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美术师需要准备的还很多。归根结底,美术设计永远也离不开美术基本功,但如果要精益求精、更进一步,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四、影视美术技术与制作
影视美术可以算是一个综合性的制作任务。根据影片的不同,影视美术的制作工艺可能划分得比较繁杂,如场景、道具、化装、镜头、服装、特技等。技术制作的分工也可分为环境造型、任务造型及镜头画面造型3个方面。各个不同的制作任务还会表现在其工种、材料、工艺、设置开发、搭建组装等方面。布景和道具需要木工、漆工、瓦工等人员来制作,置景工作需要有置景工程师和绘景师来进行组装和绘制程序。还有特技设计师,除了要协作场景的搭建外,还会有照片合成、模型合成等其他项目制作。人物造型及化妆师则需要一些特制的材料和制作工艺的支撑。制作思路也与剧组其他部门不同,需要从剧本的字里行间来获取各式各样的人物信息,在制作工艺上有相对的独立性。由此可见,影视美术对影片的整体造型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人数、众多工种、众多专业人员的互相合作并系统地完成各自的任务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总之,现今的总美术师的工作既繁琐又重要,其需要制定周密的草图和设计计划,而后严格按照计划实施,从整体的布局效果到细节的推敲和定夺,大到布景的搭建、色调,小到道具的局部精准效果。在电影电视当中的每一个阶段,总美术师都要对整部片子最终呈现出的视觉效果负责,对导演、摄像、演员以及整个剧组负责。这也是这个职业真正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金元浦等.影视艺术鉴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7
[关键词] 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议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b)-144-02
我国《药品管理法》第71条规定“为加强上市药品的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实行了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制度。”[1]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2]。在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品质量和医疗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刺五加注射液等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提示药品上市后仍然存在用药风险,体现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必要性,同时也暴露出药品经营企业在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
1 存在问题及分析
1.1 药品经营企业重视程度不高
药品经营企业对ADR上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开展这项工作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却不能收到很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在思想上不够重视,造成工作流程中,相关业务人员大多敷衍了事,被动应对,监测工作不能真正贯彻落实,上报数据的真实性更是受到质疑。
1.2 企业及广大公众对ADR的正确认识不到位
我国开展ADR报告和监测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药品经营企业及广大公众对ADR的认识不到位。如有的把ADR当成药品的质量问题,或是质量医疗事故,担心上报后,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所以不愿上报;有的把不良反应视为个体差异,与药品和医疗行为无关,不需报告;种种认识误区,必会影响ADR上报工作的开展。
1.3 监管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企业在ADR报告工作中,上不上报、上报多少都一样对待,更无具体可行的奖励和处罚办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报告ADR的积极性。
1.4 企业ADR报告水平不高
报告数量很少。“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照来源统计,来自医疗机构540 717份,占84.6%;来自药品生产经营企业78 665份,占12.3%;来自个人19 614份,占3.1%。”[4]从统计数据不难看出,药品经营企业虽然是药品销售的涉及面很广的传播渠道,但是收集的报告却是屈指可数。
报告填表质量不高。监管部门和企业对于ADR相关培训不多,企业对ADR表格的填写、上报和程序不够熟悉,表格填写内容不全,信息不够准确和详细,给监管部门收集分析带来不便。
报告不及时。企业常是在监管部门的催促下,不得不收集一些情况上报敷衍了事。
2 应对建议
2.1 完善ADR相关的法规体系,为企业开展ADR上报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积极性
制定具体的责任制度,如与企业的信誉等级相关的评定制度相结合,对于ADR报告积极的企业,信誉等级综合评定加分,对于信誉度低的企业,将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否决一些特殊药品经营的行政许可申请资格。
对ADR给患者造成损害的行为,应该尽快建立由国家、药品生产企业、社会保险三方合作的补偿机制,体现国家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
2.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ADR的认识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5]因此,要让广大公众充分认识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目的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而不是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
2.3 加强培训,提高监测人员专业水平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培训内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基本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药品经营企业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程序、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的填写规范等。
2.4 企业要主动提高对ADR工作的认识水平,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和内部报告程序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组织机构:配备人员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收集上报工作。企业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奖罚办法具体详细,切实可行。
开展多渠道的ADR收集。如终端顾客反馈信息、国家的ADR信息等,通过质量管理部门和门店药师等专业人员承担收集工作,做好记录。也可以由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发出信息调研表,征询下游药品经营企业的ADR情况,逐步建立企业的ADR监测网络,掌握第一手资料。
药品经营企业作为基层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主力,只有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意识,扎扎实实的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工作,才能更好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日趋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药品管理法[S].2001:12.
[2]尼丽英.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分析[J].中国药事,2009,23(5):25-26.
[3]邓永胜.药监局:200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超63万份[OL].省略.
篇8
关键词:移动终端;移动应用;管理工作;必要性
借助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通信技术,移动应用正不断给予我们更强劲的发展动力。根据CNNIC组织2015年6月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6亿之多,占网民比例近90%。说明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的移动应用正全面渗透入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提升我们前进的速度和广度。
然而,在电力系统的生产管理中,移动终端却没有得到普及。每天的工作场景,仍是笨重的台式电脑、繁杂的纸质表格。笔者认为,如果能在工作中普及移动应用,现场变电工作的管理将能实现质的突破。
1.电力巡检PDA――一次成功的尝试
在变电工作中,日常巡视是设备运维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它依靠变电工作人员逐个间隔、逐个设备的“诊断”。巡视人员的错检漏检,将直接给设备带来安全隐患。为促进企业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巡检行为,电力公司给员工配备了具备RFID标签读取能力的巡检用移动终端――电力巡检PDA,对每次巡视路线、巡检位置进行定点定位,并将标准巡检步骤以电子表单的形式存于PDA中。从此,巡维人员在工作中有了PDA的陪伴,时刻提醒他们怎么做、在哪里做。
PDA的普及,给巡检工作提供了一个可供考察和规范的方式,成功的防范了错检漏检带来的设备风险。更可贵的是,这种带有监督考核功能的移动终端设备受到了巡维人员的欢迎和提倡。究其原因,是因为PDA的普及给具体工作带来了方便和精简。电子化作业代替了纸质化填写,无需手动记录诊断数据,还能随时调取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参阅,提高了工作质量;移动化作业让作业人员可以不受工作地点和条件的束缚,更是提高了工作效率。综上所述,巡检PDA的普及,大大降低了巡检工作的失误和疏忽,提高了设备健康度,是电力企业一次成功的运营尝试。
2.移动应用的实现与优势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终端设备在现场生产管理中的应用逐渐加强,大大丰富了现场作业的管理手段。
2.1移动应用的实现方式
2.1.1实现框架
概括的说,移动应用的实现框架基本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方式,如无线局域网,移动运营商网络等同Web服务器连接,进行数据交互。
图1 网络原理结构图
2.1.2工作方式
移动终端若始终连接在网络上,可以满足数据的实时性。如移动监控就要求实时更新监控画面和数据,工作流的审批交互也需要实时在线,提高工作流的执行效率。而离线使用工作方式可以用于对实时性要求不太严格的场合。例如,以获得操作指导和工作记录为主要目的的某些移动巡检,数据在每次巡视完毕后上传一次即可;而且在一些特殊场合不允许有无线信号的存在,这时候也适合采用离线的方式。
2.2移动应用的技术优势
移动应用之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得到大量应用,在于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通信技术与生俱来的两大主要技术优势。
2.2.1即时即地
移动终端的便携和灵活,让移动应用可以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只要有电,移动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发挥它的功能,最大限度的扩大了移动应用的时间和空间。
2.2.2数据共享
移动终端可以采用数字通信技术与各种网络相连接,并与网络共享数据。移动应用中的所有数据可以为整个网络所共有,网络中的数据可以为移动应用所读取和编辑。这种共享赋予了数据以价值,即移动应用产生的数据可以借助网络共享转化为生产效力。
3.利用移动应用打破变电工作中的瓶颈
目前的变电工作中存在几大瓶颈,制约了工作质量的提高。而将移动应用普及于工作管理中,发挥移动应用的技术优势,可以打破瓶颈,提升效率,取得变电工作管理质的突破。
适应工作计划的动态性
随着管理策略的不断发展,动态思维不断应用于设备管理工作中。体现在设备运维工作中,就是工作计划依据设备风险、电网风险、环境风险等情况的变化而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不再像以往按部就班每年编制一次的固定的年生产计划。举个具体的例子,工作人员在已经出发赶往工作地点的情况下,会突然接到紧急通知,启动防风防汛应急响应,需赶往另外一个工作地点进行防风防汛特巡。巡视路线、巡视内容、巡视要求的变化,会给工作计划一个措手不及,它要求工作人员在应急响应要求的时间内,找到办公电脑重新整理工作所需的资料,并带着资料重新出发赶往现场,获取现场诊断数据后将运维报告输入电脑,上报领导。如果有了移动应用,所有这些变化,只需要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下载一个新的工单即可实现,在现场巡检完毕立即可以上传,用可终端的“移动”代替了人的奔波,大大缩短了信息上报和应急响应的反应时间。
保证工作流程的完整性
巡检PDA的应用,解决了错检漏检的流程管理问题。但是,变电工作中还存在大量其他业务,需要我们开发移动应用来规范流程。以备件管理为例,变电站中存在大量电池、保险等生产备件,这类备件形态小、数量多、型号杂,又没有固定的仓库和系统化的出入库管理,经常出现缺乏出入库登记、账物数目不对应、更换周期遗漏等诸多问题,迫使工作人员必须每月重新核对备件使用情况,加大了工作量和管理难度,且收效甚微。如果将备件存放于需要通过移动终端开启的小型工具箱中,再引入移动应用,设置出入库登记流程,让取件人取件是必须走完出入库记录流程,便可解决这一管理问题。数字化登记还能与后台数据库同步,实时更新备件台账。数字化的台账信息可以提供更多功能,如备件到期更换提醒、备件数量不足告警等等,在保证流程完整的同时丰富流程、升华流程。
实现工作班组的交互性
现场变电工作的执行和完成,往往要涉及很多专业,不同的班组、人员专业之间有很多的信息交互和流程确认,或者称之为工作流管理。生产现场的工作流程,无疑很难通过固定的后台服务进行流程管理,只能依靠移动应用,将属于每个班组和特定人员的审批流程可以实时的下发到任务人所持有的终端设备上,按照系统已经定义好的工作流管理规则,自动实现工作流的控制和管理。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作业现场,工作票、安措单、验收报告、施工方案将以电子化的形式存在于移动终端中,变电站管理人员不再需要多方联系施工方、监理方、专业班组在什么时间进行什么流程,也不会出现时间冲突、流程矛盾,因为各方都能在移动终端中实时查询并遵循工作进度。
篇9
【关键词】装表接电;电力营销;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合法、准确、安全、可靠的用电环境是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相互配合和协同管理所创造出来的,装表接电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电力用户和供电企业间进行电能交易是否具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技术平台,同时也关系到供电企业供电的可靠性和用电的安全性。装表接电是电力安装和计量人员的重要操作工作,只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深学习,做到眼勤手快、多观察、多思考等,就可以掌握快速、准确、可靠的装表接电技术,为电力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有效提高供电企业的人性化服务水平
2 装表接电对于电力计量装置进行故障排除的重要作用
2.1 用户表计的故障问题
用户的电能表在进行计量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计价方面的问题,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供电企业要及时对用户的电表故障进行处理,这是供电企业的职责。处理好这些问题也是为了更好的建立供电企业的形象,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服务的水平。电能表的计量出现一定问题,会直接影响供电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因此,供电企业在进行问题处理的时候要坚持事情无大小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和用户建立关系。为了更好的进行电能的供应,供电企业进行了电网的全面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新的电表,这些电表在使用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多的用户对电表的计量产生了很大的疑问,很多的用户在使用新的电表以后发现电表在进行计量的时候,比之前用电情况出现了增多的情况,因此,就对电表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这种情况下,供电企业要对电表的情况进行检查,保证用户的疑问可以得到解决。
2.2 市场经济营销策略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任何一家想要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供电企业必须将客户作为服务重点,将提供迅速、及时的服务作为改进服务质量的核心。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电表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电表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是供电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在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下,转变经营理念、切实提供高效服务、构建良好企业形象的基本要求。之所以将一个看起来十分微不足道的电表维修问题看得这么严重,是因为表计计量一个小小的故障会直接地对供电企业造成经济影响的同时,还直接关系着用电客户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将该项工作作为转变行业形象的重要突破口。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社会条件下,供电公司在单位面积之内的服务对象已经大规模的增加,这就客观上加大了供电企业对于电能计量的管理难度。由于用户使用方法不正确和在用电高峰期超容使用等原因,用户的电能计量表出现烧毁等故障的概率也就相应增大,一旦出现电能计量装置故障这类常见的问题,将不仅仅会增加电力企业下属装表工的工作强度,也会在管理上为企业造成一定的困难,进而导致供电企业的实际负担增大。为保证用户能够顺利地用上高质量的电和降低供电企业的负担,装表接电工作必须被高效率地完成,表计计量这样基本工作的顺利实现,不仅仅能够降低诸多后续问题的出现,也能够有效地保障用户能够高质量地用上电力资源,提升电力计量装置的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拥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必须高度重视。
3 装表接电对计量装置能够按时轮换的积极意义
按时地对企业电能计量表进行轮换是现代电力企业实施电力系统终端维护的最为基础的工作之一。及时地对企业的电能计量表实施轮换看上去是一件十分小的工作,然而其对电力企能否正常的运行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是保障电力企业能够高效率运行的必要技术保障。此外,该项工作对于广大用电客户来说,也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因为无法更改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依旧采用过时的机械式电表甚至是早已无法满足现今时代要求的计量仪器。在长期的强负荷工作下,已经有诸多的计量仪器在计算电量上出现了各种不精准的现象,如果听之任之,将会对国家以及使用者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更加严重的是,由于这些过时的装置,在安全性设置上通常并没有严密的设置,一旦出现问题,很有可能对用户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在全面推进额定限制现代化的时代主题下,以往的电压额度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各类大功率的家电已经普及的条件下,更需要对用户家中存在的老式电表进行更换。概括地说,装表接电工作,无论是对企业还是用户的计量装置能够按时轮换都有着积极意义。
4 装表接电对整治盗窃电力的积极意义
在国家的经济体制不断转型以及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同市场主体的利益也会相应地产生改变。部分利益团体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竟置社会公众的利益于不顾,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会采取各种非法手段盗窃国家珍贵的电力资源。它们在侵占电力的过程中,当地的局部电流强度便会迅速地增强,这极有可能引发局部电网无法正常进行工作,大范围的停电或者附属捎带的停电都会为居民正常生活和国家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装表接电人员身为电力企业中直接与客户进行接触人员,其在反窃电工作中拥有着十分直接的作用。首先,装表接电的工作人员拥有着更加过硬的业务素质,在日常工作和检查电表的活动中,能够相对容易地识别窃电行为,他们的干预、处理,能够有效地降低窃电活动的发生。其次,为了推进整治窃电行动的高效开展,电力企业应该安排业务素质过硬的人员进行电表现场检测以及安装工作,通过对电表的现场测试以及电表检验能够有效杜绝个别安装电表的用户对工作人员隐瞒实际的工程项目,为了一己私利,对检测工具以及现场进行违法的操作,从而盗窃电力资源。
5 装表接电工作管理
5.1 加强装表接电人员行为管理
为了确保用电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防止窃电行为的出现,电力企业就必须加强装表接电人员行为管理,具体内容主要有 :一是选择综合能力与素质涵养较好的人员负责装表接电工作。二是制定合理的管理工作流程与办事程序,例如确保装表接电前期与后期工作的一致性 ;对新装业务进行现场勘查、制定方案并严格审核、对工作过程质量进行检验、做好竣工验收工作等 ;以此确保装表接电业务顺利、有效的进行。
5.2 加强装表接电业务管理
电力企业在进行防窃电时,不仅应从内部人员着手,还应注重自身管理制度的建设及技术水平的提高。第一,注意现场安装并做好现场检查测验工作。主要内容有 :在安装现场应将全部电能计量装置安装于计量柜之中 ;并对重要装置进行加封,例如接线端、接线盒、互感器二次接线侧等 ;在计量柜上加封封条,并对封条编号进行准确记录 ;为了防止窃电,应在计量箱中引接连接电能表的电压线,注意不能在开关上引接 ;为了避免出现电能表短接情况,应将进表导线外露部分插入接线盒内,从而使表孔没有间隙。
第二,供电方案确定过程中,应结合电力用户报装容量,尽量采用高供高计、专柜专箱的方式,以便出现窃电情况,能及时有效锁定窃电对象。对于三相电力用户,为了防止窃电情况应采用装设主、副两套计量装置的方法,以此增加窃电难度。此外,由于装表接电人员工作量问题,从而导致对这些情况造成忽视。
6 结语
装表接电的工作在整个电力营销的过程当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整个电力营销系统当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环,在优质服务方面也应该做到最好,这样才能够使得电力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篇10
一、总体要求
全县教育系统应急管理工作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师生应急知识教育,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培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逃生演练,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努力提升应急综合能力。
二、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一)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全县教育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二)根据市教育局和县应急办关于应急管理规定,全县教育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一岗双责、指挥制、首遇责任制的运作机制。
三、切实加强师生应急知识教育
切实贯彻落实《宜宾市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方案》要求,做到应急知识教育教材、课时、师资、评价四落实,同时应急知识融入到学科教育之中。要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充分认识应急知识教育普及的重要性,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开设应急知识教育课,继续通过晨会、班会、安全课、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强化师生应急意识,提升师生应急技能。
四、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培训
今年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对《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各自《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培训。培训工作要做到部署到位、内容具体、方式得当。通过培训,让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熟悉应急管理的法律依据和掌握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责任、程序、方法、应急逃生线路和相关知识。
五、强化应急逃生演练
一是严格落实市教育局“每期开学一周内至少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应急演练”的要求,抓好每学期开学的应急逃生演练;二是根据时令季节开展防震减灾、防火、防汛、防地质灾害为重点应急逃生演练;三是在全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专题开展一次地震应急逃生演练。每次演练要做好相关工作,杜绝因演练发生安全事故。
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动,认真做好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细化应急预案的工作环节,落实各项处置责任和措施。要建立和完善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交通事故、食物中毒、踩踏事故、意外伤害等单项突发事件的预案体系。预案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上下衔接,突出自身特点,确保预案的可操作性。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控制事态、减小影响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