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4-03 10:5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政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政工作要点

篇1

全区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以及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的要求,以构建“体系更加完善、制度更加健全、方式更加多样、创新更加有效”的现代民政工作新格局为目标,切实发挥民政部门在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管理中的骨干作用,现就2014年全区民政工作要点安排如下。

一、主要指标

(一)基本现代化指标

1、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省级社区30%,市级社区50%。(责任科室:社区工作科、民政科)

2、新增养老机构床位78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24张。(责任科室:社会福利科)

(二)重点项目

完成泰州社会福利院一期工程建设。(责任单位:泰州社会福利院)

(三)重点工作目标

1、完善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实现城乡低保救助标准一体化,城乡低保对象按400元/月每人进行补差。(责任科室:社福科)

2、做好80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发放及60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的核查与管理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发放到位。(责任科室:老龄工作科、优抚科)

3、规范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23家居家养老服务站达到2A级以上评估标准,确保每个街道有2个以上社区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责任科室:社福科、老龄科)

4、着力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力争养老机构床位数增加65%以上。(责任科室:社福科)

5、进一步深化“一助一”扶优帮扶活动、落实重点优抚对象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责任科室:优抚科)

6、加快社区两房建设,全年新增“两房”面积3000平方米。(责任科室:社区工作科)

7、完成城西街道九龙社区、引东社区,京泰路街道响林村、林南社区、十里铺等社区,苏陈镇夏棋社区、夏郑等社区区划调整。(责任科室:民政科)

8、继续开展村(社区)创佳争先、新社区达标建设活动,90%的社区建成到户管理体制。(责任科室:民政科、社区工作科)

9、加大对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监督,村(居)务公开率100%。(责任科室:民政科)

二、具体安排

(一)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低保标准城乡一体。按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调整低保标准,不断提高低保保障能力和水平,2014年实现城乡低保救助标准一体化,城乡低保对象按400元/月.人进行补差。通过社区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实施多部门联动,建立低保报批、审核比对机制,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保障五保老年人的生活。进一步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切实保障农村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通过多方渠道争取经费,对急待维修及改、扩建的敬老院进行整体规划,确保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0%。

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修改完善镇街、村居《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新培育1个国家、2个省、10个市级防灾减灾示范村(社区)。综合利用农村、社区公共设施及其他公共场所,采取确认、修缮、新建等方式,建设城乡避灾场所,建成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应急系统。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应急知识宣传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村)居民的日常防灾减灾能力。

建立健全低保边缘群体和特困群体的就医、助学、住房等帮困机制。开展特困群体的临时救助,根据物价涨幅情况,及时启动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机制,确保困难群众生活不受影响。

加快推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有效落实老年优待政策,着重对尊老金发放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及时增减数据的准确性,确保尊老金有序发放到位。巩固和落实“三无老人”供养及孤儿养育标准增长机制,2014年散居孤儿供养标准达880元/月.人,并适时调整明确监护人、包扶人,确保孤儿健康成长。“三无老人”老有所养,供养标准达913元/月.人。积极创办福利企业,着力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建立覆盖全民的适度普惠型殡葬政策,将基本殡葬服务费免费范围扩大到全体居民。

(二)养老服务多元化投入

加快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高标准建设泰州社会福利院,确保年底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并运用其辐射作用,带动镇街敬老院、老年公寓规范化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2014年,力争养老机构床位数增长780张。

开发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研究制定切合我区实际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规范,充分发挥居家养老基础性作用,探索日间照料室等多种运行模式,并将成熟经验在全区进行推广,确保每个街道有2个以上社区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做好省、市A级、AA级、AAA级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站评估验收准备工作,2014年,全区有23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完成AA级以上省、市评估验收。

加快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对“电子保姆”安装使用情况进行核实,健全完善相配套的社区服务制度,运用其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社会化、市场化居家养老服务。

加快养老服务队伍的建设。组织人员参加市养老护理员培训,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率达70%以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快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及基本技能的培养,促进全区养老服务行业水平的提升。

完善镇街、村居老年活动中心运行机制。继续推行“以奖代补”的激励举措,积极引导专业社会组织参与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努力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三)双拥优抚扎实推进

完善优抚对象保障机制。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和“一助一”帮扶活动,继续完善“政策照顾、小病补助、大病互助、重病救助、慢性病疗养”五位一体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

加大符合安置政策退役士官的安置力度。提高安置岗位质量,确保安置率达100%。精心组织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加强跟踪督察工作,在确保学员“双证”获取率、就业率达标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培训质量和退役士兵的就业能力。

拓展和丰富优抚对象精神抚慰举措。及时调整提高抚恤补助标准,建立重点优抚对象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慰问制度,把对优抚对象的慰问关心制度化、常态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逐步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

(四)社会管理方式不断创新

完善社区管理体系。优化社区规模布局,按照“走向合理、界线分明、规模适度”和2000-3000户设置社区规模的要求,做好涉农街道和九龙、罡杨、苏陈等镇新建小区的组建工作。继续在全区推行建立“一委一居一站一办一校”组织架构,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以老社区创佳争先、新社区达标建设活动为抓手,过堂式推进,全区100%的社区建成到户管理体系。

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和维护经费投入,继续实施社区用房建设,完成新建小区社区服务综合设施的“排兵布阵”,改造老社区服务用房,增加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服务设施的利用率。确保社区用房标准不低于400平方米,办事大厅不小于50平方米,按照“三室三中心”的功能要求,采取新建、整合、置换等方式方法,合理配置资源。在空间布局上,尽量缩小办公面积,扩大居民活动空间。在功能设置上,优先为老年人、残疾人和青少年儿童服务。

加快建立“三社联动”机制。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工作者为支撑,着力推动社区各类服务主体建设,进一步健全多元开放的社区服务网络。做好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工作,每个城市社区登记备案社会组织不少于5个,撤村建居新建社区不少于2个。

构建社区建设保障机制。深入推行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着力提高社区工作者管理、服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时招聘补充社区工作者,为2014年社区“两委”换届做好准备。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以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拓展社区服务内涵,切实满足各类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出台全区《村(社区)中心户长建设管理办法》,加快推进中心户长队伍建设。规范社区建设经费的使用,会同财政部门督促镇街(园区)将社区工作经费、人员报酬以及服务设施建设经费、社区信息化建设经费等纳入镇街(园区)财政预算。

(五)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

深化村(居)务公开。完善基层民主自治长效监督机制,定期对村居开展巡查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在全区各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实施意见(试行)》文件精神,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推行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机构和机制,确保村(居)务公开率100%。

提高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加大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制定和推广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继续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依法做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完成城西街道九龙社区、引东社区,京泰路街道响林村、林南社区、十里铺社区,苏陈镇夏棋社区、夏郑社区区划调整。加强地名文化建设,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完成全国政区大典篇的编撰工作。巩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成果,开展全国婚姻登记合格单位创建活动,打造婚姻登记服务优质品牌。做好清明期间文明安全祭扫和宣传工作,推进绿色殡葬,倡导生态殡葬和健康文明祭扫方式。

(六)大力推进现代民政

加强民政项目建设和管理。按照省民政厅“项目建设年”要求,在全区民政系统形成重视项目、抢抓项目、抓好项目的工作氛围。

篇2

20__年,全县民政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突出县委、县政府“做美城区、做强产业、做优环境、做好民生”工作重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骨干作用,致力打造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型民政。

19.加强队伍建设。注重提升素质,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加强民政职业技能训练和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水平;注重优化结构,统筹推进行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社会工作人才等“三支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的年龄、学历和专业技能结构;注重基层力量,加强村级民政协理员队伍建设管理,延伸基层民政服务网络;探索在乡镇事务办公室加挂民政办公室牌子、村级民政协理员与涉农保险协保员兼职联动等办法,建立健全基层民政工作网络。

20.推进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已出台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积极开展民政标准研究;抓好民政标准化建设试点示范活动,争创省级民政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开展民政标准宣传活动,适时举办标准化工作培训班;按照省厅部署要求,做好“金社工程”各业务系统推广运用工作;建设县视频会商系统,民政网站建设达标,落实网络基础设施和运行维护,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21.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完善“1263”机关党建工作机制,强化岗位廉政风险防控,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抓好基层窗口创建行风示范单位活动;深入开展“攻坚克难促发展”、“创先争优”和机关党建“三级联创”等活动,培育和宣传民政系统先进典型,努力形成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树立民政干部良好形象。

22.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抓好机关内部管理,完善制度,规范行为,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股(室)活动;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责任制,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加强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安全防控工作;加强计划生育、机要保密、档案和网站管理等工作;积极做好包村工作,加强老干部服务管理;落实公共节能措施,确保实现节能目标。

篇3

1、举办依法行政知识讲座。聘请法律知识专家,对全局干职工特别是执法人员进行培训。

2、建立学法长效机制。举办2期以上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领导干部集体学法不少于2次,机关干职工学法不少于4次,落实会前(党组会议、局务会、干职工大会等)学法制度。

3、建立依法行政培训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局学法用法长效机制,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执法人员参与县政府法制办举办的培训班学习。

二、进一步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1、落实公众参与制度。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前,通过公布决策草案、座谈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民意,充分吸收各方意见,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以适当方式反馈或者公布,明确需听证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标准。

2、落实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要重点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可行性和可控性等方面的风险评估。

3、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决策事项在会前应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能提交会议讨论、决策。

三、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1、定期清理规范性文件。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对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有碍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违规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并根据清理结果做好相应的修订和废止工作。

2、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座谈会、听证会、协调会以及在主要媒体上公布草案,广泛听取、采纳社会各界意见。积极引入专家、学者参与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加强法律咨询、认证,准确把握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增强规范性文件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3、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申请审查、备案审查等制度。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通过县法制办“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才能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继续推进规范性文件信息化管理,做好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前的评估工作。完善社会公众提出的书面审查建议的办理流程,强化审查力度。

四、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1、推进规范化执法。完善并严格执行执法程序制度,推进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工作,进一步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执法案卷评查,推行行政相对人评价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的监督。全面推进行政执法指导案例制度。

2、加大重点工作的执法力度。加强殡葬改革、社会团体、社会救助等方面执法的指导和监督,落实行政执法反馈等制度,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

五、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1、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充分利用局公示栏、公示墙、QQ群、民政网站等信息公开平台,大力推进民政政策和法规、行政审批、操作规范和办事流程等为重点的信息公开。

2、明确责任主体。局信息公开工作由局办公室牵头,加强对各股室、二级单位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和培训,全面提高民政信息公开工作的能力,切实按要求落实责任。

六、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督和问责

篇4

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民生保障能力建设,持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一是提高城市低保保障水平。加大城市低保提标扩面力度,提高我区在全市位次,低保人数达到9000人,月人均补差到210元;加强低保规范化管理,成立低保入户调查小组,坚持入户调查和“公示制”制度,增强低保工作的透明度。二是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出台低保边缘家庭救助政策,创新医疗救助方式,扩大医疗救助面,探索“一站式”医疗救助模式,完善区、街一体医疗救助体系。三是提高临时救助水平。加快救助直通车建设。落实临时救助资金,规范城市困难群众救助办法,继续抓好困难家庭子女上学、住房、医疗等专项救助工作。四是提高救灾减灾水平。扎实做好灾害应对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救灾应急预案;搞好防灾减灾宣传。积极开展“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增强全面减灾意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五是提高城市“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水平,实现城区“三无对象”自愿条件下的全部集中供养;出台区孤儿救助办法,以保证孤儿基本权益。六是提高慈善募集救助水平。加强慈善组织建设,完善街道、社区慈善机构。统一制作配发捐款箱,协调全区慈善捐款活动开展。深入开展以“慈心一日捐”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慈善资金劝募活动,广泛募集慈善基金,争取全年慈善资金募集量比上年增长10%。探索设立慈善专项救助基金,扩大慈善救助范围。

二、以更多的创新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持续促进基层民主健康发展。一是全面落实“村改居”有关政策。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确定落实“村改居”有关政策的步骤和时限要求,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沟通,确保“村改居”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二是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出台《进一步深化社会网格化管理的意见》,规范完善相关组织,对社区进行优化布局,调整理顺社区组织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三是抓好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推进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化建设进程。四是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好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选择两至三个街道进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总结提炼试点经验,逐步在全区范围推广。五是继续提升社区基础设施档次。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改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进度,力争年内社会办公服务用房达标率达到98%。六是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建设社区综合数据库,与街道在线共享,全面掌握社区情况。建成社区管理短信平台,实现对特定人群的短信群发,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社区宣传、服务居民功能。七是提升社区队伍素质。加大社区干部队伍培训力度,每人每年培训不少于20小时。八是实施第十届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制订详细工作方案,选举出一支作风正派、清正廉明、心系群众、有经济头脑的基层领导班子队伍。

三、以更好的举措推进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持续贯彻双拥优抚政策落实。一是深入开展“双拥进社区、军民共和谐”活动,扩大双拥共建对子,创新双拥工作形式,组织人员走访驻部队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区”。二是创新退役士兵安置方式。继续实行“重点安置,全面推进自谋职业”的安置改革办法,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加大自谋职业安置改革力度。三是落实和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完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完善优抚对象“一站式”医疗结算服务体系。加大优抚政务公开工作力度,社区普遍建立优抚政务公开栏。深化“贴心民政看优抚”活动,做好优抚对象轮休工作。四是建立完善复退军人稳控工作应急预案,做好年“两会”和“十”期间复退军人稳定工作。

四、以更优的管理服务方式,促进社会组织发展。一是依法合理审批。把好社会组织“登记关”,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和自身建设,指导社会组织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内部治理机制。二是分类从严管理。要重点培育和扶持行为协会、公益慈善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鼓励社会办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生活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完成社会组织年检工作,依法取缔非法社会组织,查处和打击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三是督促服务大局。全面开展民非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把社会组织年检与日常监督、绩效考评、信用建设、执法监察结合起来,推动形成社会组织自主发展、自主运行、生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作用。

五、以更实的工作推进老龄事业发展,持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是加快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采取专业经营模式,由区福利中心作为管理方,与民营老年机构签订经营协议,限期开展养老业务。二是加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全区民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会福利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按照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积极推进社区托老服务,设立3-5处社区托老服务场所。三是积极为老人办实事好事。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探讨建立我区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为老年人多办实事。出台对困难老人救助政策,继续为9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金。举办全区老年人文体活动,丰富老人精神生活。开展“银铃安康工程”,为老年人赠送或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

篇5

一、对各乡镇民政工作的基本评价

(一)领导重视,组织到位

从*年至今,乡镇民政工作站建设一直是我局考核乡镇民政工作的一个重点。建设乡镇民政工作站的关键在于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从考评情况看,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把民政工作站建设和民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给予足够重视。一是积极提供用房,大力支持建站。做的特别好的有圪台、界头庙乡和石堡镇。圪台和界头庙乡民政工作站均有4间办公用房,全部粉刷一新,新配了办公设施,制度全部喷汇上墙;圪台、界头庙乡民政工作站救灾库房救灾物资种类齐全、摆放整齐,堪为其他乡镇救灾库房的典范。石堡镇民政工作站虽然只有2间办公室,但2名专干全为专职,且分工明确,站内制度健全、档案完善。二是经常研究民政工作,对重要业务,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能亲自部署、协调和督促,使各项业务都遥遥领先。如社会救助资金发放方面,大部分乡镇都能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成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各村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救助款物发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主管领导兼任,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开展工作。做的好的有石堡镇民政工作站、范家卓子乡民政工作站和白马滩镇民政工作站。如白马滩民政镇,每一笔救灾救济资金的支出,都实行“双挂”,即,救济对象的申请不仅有村主任和乡镇长的签字,还必须有村支书和镇党委书记的签字,严格的把关,避免了款物发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救灾救济款物真正发给了最困难和最需要的困难群众。在乡镇敬老院建设中,范家卓子、圪台乡主要领导能积极与局里联系沟通,商定选址、建设规模、建设资金及选用工队事宜,并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质量,督促工程进度,协调处理问题,确保了主体工程的全面完工。

(二)各项救助资金发放到位,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在考评中,经走访群众和到乡镇财政所结算站对帐,我们了解到,*年,我局下拨乡镇的各项民政事业费,除个别乡镇救灾救济款有一定结余外,其余如农村低保金、五保供养金、优待抚恤款和各类增发资金基本全部按政策、按标准于*年春节前足额发放到位。在救助对象的确定中,大部分乡镇能严格按照《陕西省救灾款物发放暂行办法》的规定按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合理确定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群众满意度较高。去冬今春没有出现冻、饿现象,局机关亦没有接到群众因救助不到位、救助不公引发的上访。

(三)大部分民政干部工作扎实,作风良好,群众满意度高。

在考评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基层民政专干工作扎实细致,对民政工作尽心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各类民政对象底子清、情况明。如界头庙乡、柏峪乡、红石崖乡、石堡镇、范家卓子乡民政专干,对辖区民政对象耳熟能详,只要你提出一个名字,基本能说出住哪个村,家里经济状况,是否需要救助,应给予什么样的救助标准等。这与他们长期在所在乡镇工作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工作的有心人,能切实将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记挂在心头。他们中的有些人,虽然已不再年轻,但能坚持经常上山进川,为合理确定救助对象、为服务行动不便民政对象长期风尘仆仆奔走于山间小道上,即摸清了下情,也被民政对象所熟悉,受到民政对象的普遍好评。二是各类档案资料健全完善规范,实现微机化管理。这主要反映在石堡镇、界头庙、柏峪、范家卓子、红石崖几个乡镇,各类民政档案资料齐全,分类明确,签名、印章清晰,并且几乎全部录入微机,做到了有书面台帐就有微机台帐。除此,石堡镇的村务公开基本做到了期期有会议记录,有据可查;柏峪乡将五保户、优抚对象的照片及基本情况全部张贴上墙,使人一目了然,并做到了纸张档案分类归档,一类一档。这些乡镇的民政干事大部分已人到中年,学习和使用微机有一定难度,能将各类台帐录入微机,十分难能可贵,体现出他们较强的敬业精神。三是能积极为民政对象搞好服务,使民政工作站切实发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表现在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中。经了解,在*年县纠风办开展的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中,大部分民政工作站都采取了一些便民措施。如石堡镇民政工作站开展了定点现场办公活动;范家卓子、界头庙乡民政工作站开展了上门发放救助金、优抚金活动;白马滩民政工作站开展了“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活动等,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反响。经过扎实创建,乡镇民政工作站在基层各站所人民满意度总排名中,取得了总评第二的好成绩。表现在对优抚对象和困难群众的关怀方面。如界头庙乡、范家卓子乡、红石崖乡等民政工作站,春节前几乎对所有优抚对象进行了走访慰问,对低保边缘户和低收入家庭全部实施了临时专项救助,既确保了他们安全过冬,高兴过年,同时也增强了对民政部门的感情。

二、存在问题

在对各乡镇民政工作站的考评中,我们发现,各乡镇民政工作还存在以下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急需进一步改进。

(一)部分乡镇民政工作站建设亟待大力加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专干不专现象严重。原有民政专干普遍有包村下乡任务。全县10个乡镇,除石堡镇民政工作站2个民政专干为专职外,其余9个乡镇民政专干均有包村下乡任务,有的所包村组离乡镇政府还非常远。而部分新招的民政专干有个别还因各种原因不能到位,大部分还将会有包村下乡任务。二是个别乡镇民政工作站无固定办公场所。使得民政站牌子、规章制度牌、门牌无法固定上墙,建设流于形式,与建站前没有区别。全县10个乡镇中,目前还有3个乡镇民政工作站无固定办公场所,临时凑合。三是所配微机无法正常投入使用。目前,还有1个乡镇的微机没有放置到位,4个乡镇的微机没有投入使用或几乎没有发挥作用。四是个别民政工作站工作出现断层,不能正常衔接。个别乡镇在不与民政局沟通的情况下,私自随意将民政工作人员调整,致使部分民政工作无法开展,上级政策无法落实到位,截止目前还没有将应在*年春节前为部分民政对象增发的生活补助发放到位。

(二)部分乡镇社会救助资金的发放急需规范。在考评中,我们发现,部分乡镇社会救助资金的发放需要规范。一是个别乡镇在发放救灾救济款物中,不能严格按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所规定的程序进行,特别是公示工作不够到位,群众对各类救助款物的数量、来源和去向十分模糊,有怨言;二是发放救灾救济款物中,有代领现象,几张救济单一个笔体;三是有滞留救灾救济款现象,个别乡镇去年民政局下拨的救灾救济金目前还大量积压,没有发挥救助作用,瓦子街镇*年救灾救济款物只发了3200元,帐面积压5万余元;四是低保证、五保供养证等填写不详,没有加盖乡镇章子。六是部分乡镇在确定农村低保对象时不能严格按照政策保证救助重点,有平均主义思想。

(三)部分民政工作站帐务管理混乱,有的长期不作帐,有的现金和帐面不符,自从各种帐务交到乡财政所结算站后再不到局里报帐,使局里无法及时掌握乡镇各项民政事业费的支出使用情况。

(四)民政政策法规宣传有待加强。通过考评,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乡镇不重视民政政策法规的宣传,使得辖区群众对民政政策法规和申请各类救助的程序知晓率相当低。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经征集考核组意见,提出以下四点对策和建议:

第一,加强沟通,积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切实加强基层民政基础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与乡镇党委、政府的沟通,积极争取对民政工作和民政工作站建设更大理解和支持,确保去年县委、县政府从20*年以前毕业的大中专生中为10个乡镇民政工作站各招录一名民政专干后,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民政专干真正专起来,不再包村下乡,切实达到建站的目的,确保当前基层各项民政工作高效开展。二是加强对新分民政专干的业务培训,切实发挥他们文化程度和工作热情高,微机操作能力强的优势,有效提升基层民政工作站的服务能力,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三是建立健全乡村民政工作网络,真正将农村中有威信、办事公道、为人正直的村民选配到村级民政联络员的位置上来,切实发挥其上传下达作用,确保基层各项工作正常高效运转。四是充分发挥民政局配备电脑、摩托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作用。

第二,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各项制度的公开、公正、公平。对所有救助对象,都要按照“三公布”、“四监督”发放管理程序进行张榜公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

第三,通过半年组织一次检查,及时督促,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确保各类资料档案齐全准确、填写规范,印章齐全清晰,努力做到凡有书面台帐的都有电子台帐。

第四,落实好财务内审制度,加强报帐制度建设,制定出详细的报帐办法,明确和规范报帐内容,坚持民政工作站每季度给局机关报一次报表。

第五,进一步加强对民政政策法规的宣传,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开放度,增强群众的参与度。

篇6

这次会议传达了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暨民政系统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民政工作要点,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刚才,红生同志回顾了过去一年的民政工作,对2012年的民政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刚才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又明确全市的工作任务,请各区、市、县和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11年,全市民政系统紧紧围绕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开创了崭新的工作局面。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大幅度提高;村(居)民民主意识显著增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有创新;惠民殡葬取得可喜成绩;慈善、福利彩票事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双拥工作即将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称号。同时,地名区划、婚姻登记、民政专项社会事务的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市民政系统有一个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能干事的领导集体;得益于民政战线有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队伍;得益于民政部门有一个关心困难群众、肯为困难群众出力办事的好传统,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热情相助和全市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体民政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真诚的谢意!下面,我重点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责任意识,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市工作的大局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是面向全面小康发起总攻之年。做好民政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抢抓机遇,努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中央、省委和市委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的最大区别在于“十一五”规划中经济建设的内容占大头,社会发展的内容占小头;“十二五”规划倒过来了,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占了大头。这一变化折射出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十二五”时期党和国家在丝毫不放松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问题已成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党的十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尤其重要;近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又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也是民政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按照新要求,抢抓新机遇,乘势而上,把各项民政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好。

(二)增强保障功能,顺应民生新期待。从我市发展阶段看,国家对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所提供的保障服务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仍不适应。为改善这一状况,几乎全国所有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一项重要发展目标响亮地提了出来;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李军书记指出:让市民生活得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阳光、更加幸福是党委、政府始终不渝的目标和追求。因此,我们一定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眼于日益多元化的民生需求,主动作为,努力做好民政工作,搞好保障与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精益求精,定位发展新起点。根据新要求、新期待和新目标,进一步定位民政工作,推动全市民政事业的科学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任务。近年来,全市民政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概括起来说就是整体水平“在全省有地位、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有地位”就是民政工作与贵州省会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的地位是相适应的,而且很多单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头;“在全国有影响”就是部分工作得到民政部等领导机关的肯定和表彰,在全国民政系统叫得响。2011年,全市民政工作又打造了许多新亮点,这些都为今后民政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市的民政工作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定位新起点,全力谋求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

二、突出工作重点,在更高水平上推动民政事业的科学发展

在更高水平上推动新时期全市民政事业的科学发展,总体来讲,就是全市民政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两会”精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规划,保民生、促和谐,出精品,上水平,力争在新时期有更大作为。民政工作就是民生工程、和谐工程。我的体会是要上心、尽心、用心,要借力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整合各方资源,要喊,要争,要融入议事程序,进入决策范畴。2012年,要强化四项重点工作。

(一)强化民生保障。民生保障是民政工作的第一要务。民政工作涉及到人的生老病死,几乎无所不包。民政工作的核心职责是“保障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其中第一位的还是保障民生。民生保障的方向就是要不断拓展范围和内涵,不断提升质量。2012年,全市民生保障要努力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在社会救助的覆盖面和提标上狠下功夫。第一,要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力争城乡低保覆盖面较前有新突破,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第二,要抓好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城乡低保标准要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去年城乡低保标准经过提标后,人均月补助水平分别比提标前增加37元和15元,仍然有差距,要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城乡低保对象按照不低于12%的比例提高保障标准。第三,要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要按照规范管理、阳光操作的办法,推进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退。第四,要提高农村五保标准。各区、市、县要结合实际,及时做好提标工作。二是要在提高救灾防灾减灾能力上狠下功夫。市属于多灾并发区,民政部门是抗灾救灾工作的主力军。在去年的特大旱灾恢复重建工作中,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今年,我们要按照“健全机制、科学救灾、及时救助、提高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社会综合救灾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在全面落实孤儿养育政策上狠下功夫。去年,市出台政策,将散居孤儿养育月标准提高至不低于600元,集中托养月标准提高到1500元,已超过了省要求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这项政策要切实落实到位。四是要在全面改善优抚对象各项待遇上狠下功夫。优抚对象是民生保障对象中对国防建设有突出贡献的特殊群体,各区市、县要认真研究、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对在复员退伍军人和“两参”人员等对象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切实改善他们的待遇,使之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对不折不扣落实政策后仍有困难的对象,要采取救助和帮扶等措施切实予以解决,真正从源头上促进稳定。

(二)强化民政公共服务。目前,民政公共服务的范围、领域、重点都很明确,全市要突出重点,抓好落实。一是要加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力度。在民政公共服务工作中,今后人民群众需求最强烈、增长最快、任务最重的就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以前是以政府办的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为主,今后面对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大众化的养老要依托社区,以居家养老为主。同时要多元化增设养老服务机构,重点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即便是一些高端的养老需求,也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来提供。各区、市、县要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研究力度,市里也要按照这个思路加强指导和检查督办。二是要加大殡葬惠民措施落实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11年7月份,小河区、花溪区及“一市三县”已开展免除城乡亡故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这一政策要切实抓好落实。还没有开展试点的区、市、县要积极探索免除城乡低保对象殡葬基本服务费的路子,加大覆盖面。

(三)强化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是今后民政工作的一条主线。2012年,全市民政部门要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强化社会管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这里我强调三点。一是要重点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要按照“1+6”文件要求,以完善体系和创新机制为抓手,重点抓好创新社区工作运行机制、规范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社区建设经费投入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社区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在城区,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工作也要跟进。二是要认真抓好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会同市委组织部认真抓好各区、市、县的试点工作,找准在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下一步全市基层工作的整体改革做好准备。

(四)强化民政项目建设。民政项目建设是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项目建设,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就上不来,民政事业加快发展就缺乏基本保障。今年的民政项目建设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精心谋划,积极争取一批重大的民政基础设施项目。二是加大投入,切实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国家和省里的项目争取来后,如果配套资金跟不上,就会影响项目建设,也影响新项目的争取工作。各区、市、县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该配套的资金一定要落实到位。三是坚持高标准,建设一批精品工程。每一个项目都要高标准地规划好、建设好,努力建成精品工程。

三、依靠部门联动,努力推动民政事业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政工作职能越来越多,涉及面越来越宽,社会关联度越来越高,需要动员社会一切力量,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民政发展机制。为此,要做到“三个依靠”。

(一)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民政工作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摆上工作日程,应该由党委政府亲自抓的要抓起来。有一些工作是完全公益性的,依靠市场化运作行不通,比如说集中供养、孤儿救助、五保户的救助,该政府承担的责任一定要由政府承担,政府在财政可能的情况下,必须不断加大投入,保证民政工作的良性运转。

(二)依靠各部门的配合。民政工作涉及面广,点多线长,需要配合的部门很多,财政、社保、城建、规划、卫生等,要加强沟通,把低保、救助、福利、优抚、拥军纳入预算。要加强同社会部门沟通,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如农业、社保等部门,贫困户、特困户、低保户是不是可以在农业开发、资金贷款等方面得到一个优惠,或者在农业企业中安排一些特困人员的就业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沟通协调的工作。民政工作是一个很繁重的工作,联动机制建立起来,把工作面拓展出去,就会形成一个联动机制,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把公共财政和公共政策的阳光普照到更多的民政对象。

篇7

一、加强组织领导,壮大普法队伍,切实做好民政普法工作

为加强全市民政系统普法依法治理的领导,今年,市民政局主要领导调整后,我局及时调整了市民政局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将近年来调入、招聘人员纳入普法志愿者队伍,壮大了市民政局法制宣传队伍。年初,我局根据市法治办部署,制定了《市民政局2014年法治建设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有条不紊地开展了普法各项工作。在普法经费、订阅普法报刊等方面,我局做到经费预算有安排、支出有保障,确保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顺利进行。各局属单位也落实了相关普法工作责任。

二、认真学习领会法治精神,落实普法责任,力求宣传教育落到实处

2014年,围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活动要求,我局认真学习贯彻了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全省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结合民政实际,认真落实市法治办研究制定的《认真学习贯彻十精神,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的意见》、《市依法治市暨法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法治建设纲要>任务分解方案》等文件、基本工作制度,努力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为民。加大创建力度,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等重点法治创建项目为抓手,推动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丰富美好乡村建设内涵,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积极推进落实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考评标准及动态管理办法。

三、创新普法形式,抓好以领导干部、农民、社区干部等为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

根据工作职责,我局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农民等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一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和完善党组理论学习和领导干部集中学法制度,落实学法情况考核考试制度。倡导和推行“机关法律集中学习月”活动。二是落实《关于加强农民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县区民政局组织好村两委、社区干部学法用法,尤其在村两委、社区换届前集中组织学习培训相关法律法规。

四、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好“法律进社区”活动

根据《市“法律进社区”示范点建设标准》及牵头单位职责,我局认真总结实施“法律八进”工作以来的新经验、新做法继续深化“法律八进”工作、制定了《市民政局2014年度“法律进社区”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主题活动的推进措施,确保主题活动顺利开展。结合部门、行业和单位特点,设计有特色、有针对性的载体。进一步规范了“法律八进”内容、途径和方式,推进工作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

五、迎接“六五”普法规划中期检查工作,做好普法常规性工作

篇8

为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全力创建“法治**合格区”,根据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下发的关于印发《20**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区民政局为做好20**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强化基层民主自治,结合本年度民政工作目标任务,制定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市、区会议精神,着力突出服务发展、保障民生、深化创建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本部门职能作用,进一步做好“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宗旨的各项民政工作,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二、目标任务

(一)认真落实省、市建设“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考核细则中的有关要求,全力创建“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二)作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协调指导办公室牵头部门,认真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本办公室成员单位开展依法治区工作,加强新形势下法治**建设工作的调查研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工作经验。

(三)积极参加“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各项活动,深化依法行政,构建阳光权力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完善行政行为网上运行和便民服务平台,严格落实依法行政报告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

(四)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工作,精心组织第四届居委会和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法、规范完成换届选举任务。进一步完善居委会常任委员制、社区“三会一审议”制度、“三个一”工程和“民主日活动”,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扩大社区民主,提升社区自治水平。

(五)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一是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的和谐社会建设样板区目标,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完善社区工作机制。推行社区“一口受理,一网协同”服务模式,整合全区各层面资源,建立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统一管理平台,深入推进社区管理工作精细化、规范化。二是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完善群众综合满意度第三方评估机制,评选和谐社区建设“十大创新品牌”和“十个幸福社区”,98%的社区达到和谐社区建设标准。三是着力提升社区服务品牌。建立“立体式、融入型、可持续性”的为老服务体系,在机构养老上,确保我区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保持在22张,开展福利机构等级评定与管理,推进我区福利机构的均衡发展。在居家养老上,深化居家养老服务第三方评估机制,确保符合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100%。四是着力推进社工培训。实行全员全科培训制,加强社工队伍年轻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推行职业资格认证。

(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化普法工作。重点抓好以依法行政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广大干群民主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重点抓好《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围绕民政重点工作,组织宣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婚姻法》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民政对象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建设法治**暨创建“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工作列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民政系统法治建设的协调和指导。民政系统各单位和各干休所要安排党政领导负责法治建设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指导本单位的法治建设工作,建立领导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营造制度化的法治建设工作氛围。新晨

(二)明确工作目标。围绕创建“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的目标,按照区委提出的早启动、早布置、早安排的要求,严格落实省、市法治建设考核标准,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积极参加在全区开展的“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加强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政务决策、政务公开、执法考评和内外监督机制。加大指导社区、驻区单位创建“民主法治社区(单位)”的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建设和谐社区。

篇9

1、靠学习深化科学发展理念。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的学习,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实现“两个深化”:思维方式向科学发展理念深化,工作方式向创造性工作深化。把国家宏观政策的“双防”转化为邯郸发展的“快”,把国家产业政策的“紧”转变为邯郸发展的“好”,努力保持邯郸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2、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落实全省重点项目现场会议精神为契机,一是全力推进“三个一百”重点项目,及时掌握动态,适时提请市领导现场办公,分片组织现场推进,协调解决问题,明责加压促动,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跟踪推进省部属企业扩张再造项目。邯钢结构优化产业升级项目、天铁铁前系统改造工程、新兴铸管综合技术改造项目、峰峰集团煤化工项目、邯矿集团2×30万千瓦矸石电厂等项目要积极加快进度。三是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申办力度。组织项目专题申办小组,积极推进邯黄铁路、石武客运专线、邯长和邯济铁路复线前期工作。加大青兰高速二期建设、邯武快速路以及主城区“两路四延”工程等在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力度,力争尽快建成。

3、谋划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协调推进美的北方基地项目,全力确保美的集团年产350万台空调项目顺利建设。积极推进中船重工邯郸高技术产业基地制氢装置、特种气体、空气净化设备、OPC鼓等24个系列产品项目,力争汉光产业园和派瑞科技园项目一期尽快开工建设。

4、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全力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协商引进的中船、美的、中棉、中化、中粮“四中一美”项目,做好跟踪对接,争取尽快开工。会同配合有关部门、县(市、区),加强与中纺集团、恒天集团、美旗集团、冀东机电、中国五矿、中国外运等战略投资者的跟踪对接,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5、努力化解要素瓶颈制约。成立铁路项目和运力跑办专题小组,加强与铁路部门热线沟通,加快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缓解重点企业运力需求;对腾龙纺织、彦亭活性灰、邯郸县无缝钢管等省重点项目,与土地部门联合争跑,着力破解项目建设用地难题;对新峰水泥、德源纺织搬迁改造、海盛威高仿真面料等存在资金缺口的项目,协调金融机构与项目业主现场对接,缓解资金紧张。

6、开展节能减排集中行动。对100家能耗大户,邀请国家级专家分行业指导研究循环经济技术路线;对100项重点减排工程,进行一次集中现场督访;对列入淘汰范围的落后产能,建台账,定时限,指导有序淘汰。

1、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和省颁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夯实环保工作基础。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注重调研和善于思考,不断提高领导综合素质,提高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健全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咨询、听证、联席会议等制度,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实行建设项目环保“首评”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探索河流生态补偿,动员全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严格环保目标考核。

3、进一步明确重点,确保总量减排任务圆满完成。积极实施省“双三十”、市“双百”和限期治理工程,多措并举,确保完成。加快脱硫工程进度,实现钢铁、电力行业脱硫工程的新突破。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力争年底前市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及各县(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

4、进一步严格执法,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组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对饮用水源地、子牙河流域、生态水网沿线、化工区、马头工业城等流域、区域的综合整治。全力开展环境隐患百日排查行动,加大环保后督察力度,解决久拖未决的遗留问题。

5、进一步强化服务,积极为企业和基层提供支持。搞好项目、技术、资金支持。积极为企业帮办、跑办项目,想方设法让项目早日开工。建立技术信息数据库,加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切实加大资金争跑力度,争取全年争跑污染治理资金突破亿元大关,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资金保障。

1、关于立体化交通辐射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加快主城区中轴延伸工作,2008年中华大街南延至马头全部贯通;机场路南延至成峰公路,2008年启动前期工作,力争2009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10年完成;开工建设邯武快速立交桥工程,2009年建成;2008年完成柳和街、岭南路、百花大街等城区内10条群众关心的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强邯郸与周边的立体交通连接,强化我市中原地区物流中心地位。

2、关于旧城和城中村改造问题。认真落实省委“三年大变样”要求,三年内启动旧城区73片拆迁改造;城中村改造启动建成区内50个城中村,完成拆迁量80%。2008年城中村改造启动拆迁改造13个村庄,实施拆迁60万平方米。

3、关于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展开建筑节能工作,市主城区新建居住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全部执行节能65%、50%的设计标准,各县新建居住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达到60%。做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开发应用工作,市主城区太阳能应用率2008年底达到30%,2009年底达到50%,2010年底达到100%。积极鼓励和支持新建住宅的楼梯间照明、庭院照明、草坪灯采用太阳能光伏照明技术。

4、关于建筑市场管理问题。坚持总量控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提升市场竞争主体实力。强化行业管理,实行行业自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大建设市场行政执法检查力度,依法规范竞争主体市场行为。实施市场退入机制,对违法违规市场主体,要建立不良记录制度;情节严重的要清出建设市场。

1、强化对全市城乡规划的调控指导,健全完善规划管理机制。加快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实行集中统一、责权明确的城乡规划体制,实现城乡规划机构全覆盖。确立科学的规划编制体系、权责清晰的监管体系和严格的规划实施制度,对主城区规划工作强化直管,对组团城区和各县规划编制实施加强指导和联管,对乡(镇)规划加强指导,切实发挥城乡规划的统筹协调和指导作用。

2、围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尽快推进城市四期总体规划按程序报批工作,力争年内报国务院审批;加强城市控详规的编制力度,提高编制水平,尽快实现控详规全覆盖;加大民生类规划的编制、管理和执行力度,提升

人居环境,加强城市供热、供气、供水、排水、污水、道路、公交等基础设施规划的编制力度,超前编制,体现前瞻性,保障好市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要。

3、施政为民,问政于民,提高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力度。完善配套的公开制度和管理办法,奠定规划参与基础;制定相关制度办法,畅通参与渠道,让当地政府、基层组织、市民群众在规划的编制阶段介入参与;让市民群众、社会各界和专家意见一起成为规划决策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尤其是与市民生活休戚相关的项目,引入项目市民参与制,在项目方案审批的初期,充分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在竣工验收中,让小区居民和居委会共同参与,接受监督,体现以人为本,公开公正和公平。

4、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创新上下功夫。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引入国内外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在重要地段、重要节点打造城市精品和亮点。健全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专家审查制度,发挥规委会和专家的作用,推进科学决策。同时,在体制机制、监督管理上做到求实创新,不断完善。

1、城市路网。继续完善主城区“小内环”(联纺路、陵西街、渚河路、滏东大街)主次道路改造,打造主城区畅通的城市道路环境;对连接机场出入市口的南环路等道路进行路灯亮化改造,打造我市亮丽的窗口形象;完成20条小街巷改造,进一步改善市民出行环境。

2、城市公交。搭建都市区“1+8”组团大公交线网框架,开通永年、广府古城、肥乡、成安等卫星城线路;对城区线网进一步优化,构建多点放射、便于换乘的市内公交线网格局,构筑方便快捷的公交网络;下大力气解决公交停车拥挤问题,完成丛台路、浴新大街、陵园路等100座候车廊及港湾式停靠站建设,提高公交硬件设施保障能力;加快车辆更新步伐,淘汰超期服役车辆,全年实现更新车辆300部,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

3、污水处理和截污工程。今年上半年要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并投入试运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由现在的每日20万立方米,提高到30万立方米,增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结合主城区生态水系建设以及东污水扩建工程建成投运,完成滏阳河、沁河、支漳河、渚河、输元河“五河”污水截排工作,完成管线清淤和截留井施工建设,逐步改善“五河”生态环境。

4、城市供热。着力解决热源不足的问题,全面完成铁西供热锅炉建设并投入运行,督促邯电机组改造和马头电厂30万机组建设,新增集中供热能力300万平方米。同时加快配套管网建设,完成9条供热干支线管线铺设,加大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力度,提高供热保障能力。

5、城市绿化。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抓实生态水系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努力打造宜居和谐城市环境。强力推进主城区“四河一湖”生态水系建设,初步形成水清可用、岸绿可憩、文化可品、景美可赏的亮丽景观带、水林风景线;强力推进公园绿地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丛台公园、龙湖公园、滏阳河带状公园、沁河带状公园和滏阳公园“五园”建设;强力推进城市绿化、亮化和美化工作,加大对309西口、五交口、中华大街南北口、107南北口、高速连接线等主要出入市口的改造工作,结合道路新建和道路改造,新建一批街头游园和绿地,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

6、城市供水。加快供水设施更新改造步伐,拓展供水管网覆盖区域,提高城区供水能力;加大供水市场延伸和大用户发展,完成邯宝钢铁、纵横钢铁和邯钢新区供水工作,加大关闭自备井力度,提高供水量,降低产销差率;加快高开区自来水加压站建设进度,满足该区域用水需求;加快羊角铺水源地泵房建设,全力保证城区用水。

7、城市供气。加快供气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谋划建设马头天然气站,满足当地用户需求;加大老化庭院管网改造力度,完成3个居民庭院改造工作,提高燃气安全系数;在拆除铁西3万立方米储气柜的基础上,新建完成10万立方米储气柜,确保2009年春节前投入试运行,将主城区煤气储气能力由18万立方米提高到25万立方米,进一步增强煤气调峰供应能力,满足市民生产生活需要。

8、城市防汛。针对城市防汛设施建设滞后的现状,加大防汛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排水管网新建、改造步伐,完成改造泵房10座。完成滏阳河西岸防汛应急泵站建设和青年河综合改造任务,在抓好管网日常清掏的同时,加快防汛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城市泄洪排涝能力。

9、精细化管理。按照精细化要求,重点解决好行业管理工作中的粗放问题,完善行业标准,制定作业流程,强化工作考核,做到每项工作都有标准,有目标、有责任、有检查,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

1、深化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城市科学管理能力。加强理论学习不放松,深化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加强作风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树立科学理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统筹理念,提高驾驭全局能力;树立开放理念,提高改革创新能力;树立人本理念,提高构建和谐城管能力。

2、加大主城区早夜市和便民市场规范设置力度,进一步方便群众生活。科学划定早夜市市场,严格按照“四统一”标准审批设置,“五统一”标准规范管理。今年底,在主城区设置和规范14处便民市场、20个高标准早夜市。

3、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在服务能力上取得突破。以景观标准新建改建一批公厕和垃圾中转站,2008年新建15座公厕、改建12座公厕,切实解决群众如厕难问题,提高生活垃圾的中转能力;购置20辆垃圾自卸车和一批垃圾清运三轮车,确保城市垃圾的日产日清。同时,在主城区新增更新维护配置绿色环保果皮箱1500个,方便市民群众垃圾投放。

4、创新环卫作业新机制,全面提升城市整洁程度。深化环卫作业标准化、长效化管理,主城区全面推行“称土计量法”道路清扫作业检查考核机制,扩大新型清扫工具使用范围,做到全市街路环卫作业管理的长效化目标;强力推进薄弱部位治理,强力推进小街巷和城乡结合部、环城路、铁路沿线、集贸市场周边等薄弱部位环境卫生治理,解决这些薄弱部位的脏、乱、差现象;加大两站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清扫保洁做到全天候,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打造亮丽“窗口”形象;增购机械化清扫车5台、洒水车2辆,2008年,使机扫率达到37%。

5、抓好垃圾项目建设,在综合管理利用上取得新突破。启动装修垃圾收运工作,对有资质清运车辆安装GPS卫星定位监控设备,实现建筑垃圾“零”污染目标;提高生活垃圾进厂率,对小街巷要实施定时收集沿街垃圾,做到源头管理,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快生活垃圾填埋气发电CDM项目建设进度,年底前一台发电机组并网发电;加快我市新的医疗废物处置厂建设步伐,力争年底建成投运。

1、建立多渠道筹措廉租住房工作机制。在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插建)一批,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约20000平方米、400套廉租住房;政府出资租一批50平方米的二手房,约13000平方米、260套廉租住房;购买一批50平方米二手房,约5000平方米、100套廉租住房。

2、规范商品房预售监管机制。成立商品房预(销)售服务大厅,凡2008年1月1日后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商品房均进驻房产交易大厅销售,使房产交易大厅真正成为居民选房、购房的首选场所,6月底前完成;制定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完善商品房预售合同网上备案制度,加强对商品房预售全过程监管,年底前完成;调整充实房产执法队伍,加大对违法预售商品房的查处,对违规预售商品房的开发公司从严处罚,并在新闻媒体曝光,置于广大居民的监督之中。

3、完善旧住宅区改善中涉及资金筹措、项目管理、质量验收等方面制度。年底前完成10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善任务。

1、深入调研。针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农村建设、农村政策落实、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几个重点领域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每个课题都有县级领导带头,7月底撰写出调研报告。

2、7月份组织召开好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观摩会。

3、抓实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按照《2008年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点》要求,搞好全市“7·30”民主议政日活动。

4、进一步加大对乡村两级村务公开有关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对乡村两级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做好村务公开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全面提高村务的质量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5、抓好惠农政策落实大检查。利用一个月时间在全市农村进行拉网式检查,确保粮食安全,丰产丰收。

6、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近期抽调专门人员下村调查摸底,总结典型经验,7月下旬召开新农村建设观摩会。

1、坚持密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做好组织收入工作,重点加强营业税等增加地方财力的税种和专项收入的征收力度,努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认真落实相关财税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向第三产业转移,建立大众化餐饮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支持服务业扩大规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资金的管理,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坚持推进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落实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支持就业再就业的政策。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费补助。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助标准,财政补助资金由原来的40元提高到80元。加大支农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

3、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科学理财的动力。逐步建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体制,目前已经完成了《关于促进协调发展实施激励性财政体制的初步方案》。逐步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投融资机制,目前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初期调研工作。探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制定和完善我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规章制度。

4、坚持大力提升财政机关自身建设水平。加强领导班子学习和作风建设,建立财政调研制度,班子成员下基层调研时间每年不少于两个月。深入开展“六型”机关创建活动,加速实现理财方式由粗放向精细的转变。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反腐倡廉体系。按照“双提”、“六条禁令”的要求,狠抓机关效能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民主评议工作,全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1、进一步解放思想,谋划加快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新思路。一是完善“十一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民政工作科学发展方向,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统筹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二是完善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新思路,注重改善民生的政策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注重低保与就业、医疗救助与合作医疗、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探索,促进民政工作机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