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4-03 05:0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司法所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督查内容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区司法局年度重点工作要点》;
(二)《街道司法所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
(三)区司法局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的需司法所办理落实的有关事项。
二、督查程序
(一)督查事项的确定。根据区司法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的《司法局年度工作要点》,各职能科室依据各自职责对年度工作逐项分解,形成《司法所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司法所年度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及完成时限,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与各街道司法所签定《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
(二)督查事项的办理。各街道司法所要严格按照年度工作要点及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认真梳理,编制、提报每月重点工作计划,按照每月工作计划,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对区司法局临时交办的其他业务事项,司法所在做出安排部署后,应向区司法局作出反馈;对组织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区司法局汇报,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三)督查事项的催办。区司法局在各街道司法所每月重点工作计划提报后,将组织业务科室跟踪了解办理情况并进行催办,以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四)督查事项的反馈。各街道司法所每月报告重点工作完成(进展)情况。对司法所上报的工作完成(进展)情况,区司法局将通过实地核查等形式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司法局部将责成司法所重新办理。区司法局每月将对各司法所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一次汇总分析。
三、责任追究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和区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突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两大主题,紧扣服务发展、服务稳定、服务和谐三大任务,履行法律保障、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四项职能,落实司法行政五项重点工作,通过实施目标管理,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为我区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二、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局各科、室、处、所,共计17个,为增强考核工作的可比性,将考核对象划分为二个组。办公室、政工科参加考核,不参加名次排列,年终按照司法局在区“三个文明”建设考核的获奖名次确定奖励办法。
第一组局机关科室及公证处共8个。即:办公室、政工科、法制宣传教育科、法律服务管理科(法律援助科)、基层工作科(社区矫正科)、区调处中心、安置帮教科、公证处。
第二组基层司法所共9个。即:九龙司法所、京泰路司法所、凤凰路司法所、城东司法所、城西司法所、城南司法所、城北司法所、城中司法所、泰山司法所。
三、考核内容
以局党组与各科室处所签定的《2013年度党风廉政责任书》、《2013年度司法行政工作目标百分考核细则》,以及司法局与各司法所签定的《2013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2013年司法所百分制达标考核细则》为主要考核内容。考核采取100分基准分制。
(一)职能工作,分值为60分
考核内容主要为各科室处所《2013年度党风廉政责任书》、《2013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2013年度司法行政工作目标百分考核细则》及《2013年司法所百分制达标考核细则》中明确应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
(二)中心重点工作,分值为10分
考核内容主要为我局与区委、区政府签定的《司法局2013年度主要工作考核目标》、局《2013年全区司法行政工作要点》,以及区委、区政府与局党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作风建设,分值为10分
考核内容主要为各科室处所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和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
(四)局党组意见,分值20分
局党组综合意见主要考虑各科室处所及人员参加全区公务、情况、完成区下目标及工作任务情况以及调研文章撰写质量等。
四、考核程序
(一)分项考核
对各项考核内容年终由被考核科室处所对照各自签定的目标责任书及百分考核细则,上报完成情况,局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考核测评。
(二)综合评定
由局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科室处所对照各项目标考核排出总得分,局考核领导小组根据得分情况,综合后初定名次进行公示,局党组根据公示情况研究确定最终名次。
五、奖惩办法
根据综合考核得分,局领导小组根据各科室处所总得分情况分别在第一组排出1、2名,第二组排出1、2、3名,并进行精神与物质奖励。排名居前的科室处所在年终集体评比表彰时优先考虑,主要负责人及科室处所年终优先考虑评先评优等次;物质奖励按照司法局在全区工作目标考核中的排名情况,由局党组研究决定目标管理奖励数额。对于二个组中综合考核排名末位且得分低于85分的科室处所,主要负责人及科室处所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经局党组研究,确定分管领导及所属人员扣除年度目标管理奖的具体数额。
为鼓励各科室处所争先创优、创特色,对当年在单项或全面工作中产生新亮点、新特色、新经验,并被区级以上充分肯定或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的,予以加分,标准为:国家级4分;国家部委及省委、省政府级3分;省部委办厅及市委、市政府级2分;市级部门及区委、区政府级1分。同类奖励不重复加分,加分最高不超过4分。
对超额完成新闻宣传与信息调研年度目标基数的,予以加分,具体标准参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新闻宣传与信息调研工作的实施意见》相关标准执行,加分最高不超过4分。
对因主观工作不力发生非正常上访,或被区作风办曝光造成不良影响、情节轻微的扣5分;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专项工作未达标的,部门科室人员发生违法违纪案件的,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并按照《公务员法》依法给予处理。
篇3
上半年以来,我乡司法行政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局和乡分管领导的具体指导与支持下,本所为我乡的三个文明建设从中协助配合做了一些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治与思想方面。能拥护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参加乡党委、政府组织安排的关于“三个代表”学习任务,为进一步树立司法行政干警勤政廉政新形象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人民调解方面。上半年全乡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25件,成功24件。其中乡司法所10件,基层调委会12件,乡调解中心3件。对以上案件,我们做到件件有登记,事事有着落。受理率达到100%,调解率100%,成功率达%。由于坚持秉公办事,依法调处,没有发生民转刑或非正常死亡事件。
三、法制宣传方面。
一是乡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全年学法不少于二次,上半年已组织二套班子成员学习了《宪法修正案》,均有书面记录。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普法学习,除学校组织外,5月25日由乡司法所牵头,县检察院来人为三合中学700余师生举办了学习《宪法修正案》的法制讲座;据不完全统计,由乡党委政府组织已举办大型法制讲座3场(未含职能部门),应到1662人,实到1600人,到课率达%;上半年我们还认真制订了全年普法工作实施计划和“四五”普法工作要点。
四、归正人员工作方面。为认真落实归正回籍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我们对全乡12个帮教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充实。到目前为止,全乡共有归正人员42人,当年刑释3人,五年内39人,其中比较好的15人,差的7人,其余均为一般。今年重新犯罪1人。以上42人中,在厂矿企业工作的有9人,自谋职业13人,务农20人。
五、“148”工作方面。
上半年共受理来人来访13起(含来电一起),其中损害赔偿4起,经济2起,邻里纠纷2起,交通1起,家庭纠纷2起,婚姻2起。由司法所调处10起,成功9起,其余为基层调委会受理调处,成功率达%。
六、信息工作方面。共提供各类书面信息10余篇。
七、下半年工作初步打算:
①认真落实县局关于抓好三个以上调委会规范化建设的工作任务。
②组织基层调委会调解员学习人民调解业务1-2次。
③举办全乡各村企事业单位副职以上干部学习《宪法》、《行政许可法》等大型法制讲座2场,乡机关各职能部门如举办不计在内。
④对归正回籍人员进行重点走访,做到次次有书面记录。
篇4
一、完善资料,规范档案管理
我所今年上半年狠抓了业务资料的规范化建设,专门调整了业务档案柜,重新购置了高规格档案盒,全部更新了统一的档案标签,将司法行政、人民调解、矛盾排查、安置帮教、普法宣传、综合治理、日常工作各类文件、资料、台帐、记录、卷宗分门别类,整理归档。做到了存放齐全,管理有序,格式统一,登记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达到了规范化、经常化的要求。
二、定期排查,促进调解工作
按照矛排工作“排查得早,发现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要求,**镇司法所坚持每月25日召开一次基层矛排信息员会议,对基层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摸底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明确专人,限时调处。通过各阶段排查,全面掌握和有效调处辖区内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在今年上半年,我所还积极开展了基层矛排工作站的组建和“六统一”调委会的检查验收工作,促进了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开展。
全年,我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5起,调处率100,成功率95。
三、广泛宣传,深化法制教育
按照本镇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和区XX年年普法工作要点的安排,我镇及时制订了年度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工作计划,并对照计划逐步逐项落实。继续坚持了党政干部集中学法活动,利用每周一上午例会时间,每月安排1—2次学法内容;认真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每校每学期至少上一次法制报告会,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内容;积极督促各村、社区采取壁字、专栏、会议、广播等形式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使我镇普法工作开展的既扎扎实实,又轰轰烈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四、深入摸排,落实帮教措施
按照区局的部署,我所于去年四至六三个月份,分别开展了三期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的摸底排查工作,司法所干警会同辖区派出所民警,村、社区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调查了解情况,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三期排查中,共排查刑释解教人员54名,已衔接人员36名,最大限度的防止了脱管漏管。通过排查,我所的帮教工作量成倍增加,任务繁重,为扎实做好帮教工作,我所对全体干警按区域进行了重新分工,明确了各人的职责,做到了逐人衔接,逐人立卷,定期帮教,合理安置,使帮教安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五、齐抓共管,参予综合治理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今年上半年,我所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参予制订计划、召集会议、部署工作、检查督促等各项活动。周密安排,多措并举,狠抓城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平安建设、群防群治、安全生产、殡葬改革等专项工作,较好的发挥了自身的职能,为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全面推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六、适时培训,增强业务素质
为逐步提高广大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我所坚持每月25日会同镇综治办召开基层治调主任会议,安排各阶段工作,穿插业务培训。去年6月份,又专门召开基层两委主任培训会议,由司法所长对综治工作、调解工作、矛排工作、帮教工作、社会矫正工作、普法工作、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讲解和辅导,使广大基层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业务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青年人网站收集整理!
篇5
一、对照标准,开展示范创建活动
*年初,安徽省司法厅作出开展创建示范化司法所活动的工作部署,*司法所被县局列为全县争创省级示范化司法所的重点单位之一。为高标准的完成此次创建任务。*司法所将示范化司法所创建工作作为年度工作的中心内容,认真对照示范标准,积极组织全所工作人员合理分工,包干负责,及时补差补缺,全面完善资料,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逐项进行整改。经过全所干警的共同努力,我所已基本达到省示范化司法所标准。于*年5月份向县局提出正式申报,于*年10月份通过市局初步验收,近期将迎接省厅正式验收。
二.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对*司法所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重点倾斜,充分保障。*年度,镇政府再次加大对司法所的经费投入力度。按照上级创建省示范化司法所的相关要求,为*司法所的硬件设施建设予以充分保障,添加购置了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制作了高规格的工作图版,所内外面貌焕然一新。目前,我所共有办公用房5间,建筑面积180平方米,轿车1部、摩托车1部、电脑3台、传真机1部、打印机1部、数码相机1部、电话2部、立式空调1台、高档档案柜11组、防盗门隔离门各1个。今年以来,镇政府共为*司法所投入经费2.33万元,为*司法所创建省示范化司法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完善资料,全面规范档案管理
为认真落实省级示范化司法所创建任务,进一步促进日常工作的规范化,*司法所在*年度狠抓了业务资料的规范化建设。专门添设更新了业务档案柜。重新购置调整了高规格档案盒,全面更新了统一的档案标签,将司法行政、人民调解、矛盾排查、普法宣传、综合治理、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等各类文件、资料、台帐、记录、卷宗、文书、表格等分门别类,整理归档。目前,我所共建立健全专项工作档案8柜16大类共320盒,做到了存放有序、种类齐全、格式统一、管理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达到了规范化日常化的要求。
四.精心操作,扎实推进网络建设
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司法所于*年度全面启动了政法专网建设,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3月份以来,*司法所将两台电脑,一台按入互联网,一台按入政法专网,分别建立了*司法所专门网页。每个网页设10个专栏,将本所在各个阶段的大量工作信息及时输入网页,基本上做到每周输入10篇左右,截止12月31日,政法内网共输入信息349篇,外网输入信息245篇。信息输入量始终居全县各基层所先进位次。同时,全所干警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学习网络基本知识,认真练习并熟练掌握微机操作技能,将政法专网及网络信息建设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五、加强学习,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年度,我所按照县局的安排,持续开展了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第三阶段的学教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作风,服务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及*镇、县局组织的各项专项学教活动。结合我所实际,及时出台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全所干警学习讨论,查摆反思,清理整改,总结提高,并将每周周五定为本所干警集中学习时间,按照方案开展相关的专题学习,并要求每名干警认真做好相关笔记,定期写出学习心得,在进行政治学习的同时,穿行业务学习,认真参加县局组织的多次业务培训,使我所全体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六、依法调处,促进矛排调解工作
按照矛排工作“排查得早,发现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要求,*司法所坚持每月25日召开一次基层矛排信息员会议,对基层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摸底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明确专人,限时调处。通过各阶段排查,全面掌握和有效调处辖区内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我所在本年度还积极开展了基层矛排工作站的组建和“六统一”调委会的创建工作,积极督促指导基层调委会完善各类资料和卷宗,促进了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开展。
*年,*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2起,调处率100%,成功率100%,*司法所立卷调解10起,相关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七、广泛宣传,落实“*”普法任务
按照本镇*普法规划的要求和*县*年普法工作要点的安排,*镇及时制订了本年度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工作计划,并对照计划逐步逐项落实。继续坚持了党政干部集中学法活动,利用每周一上午例会时间,每月安排1—2次学法内容;认真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每校每学期至少上一次法制报告会,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内容;积极督促各村、社区采取壁字、专栏、会议、广播等形式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深入开展了“法律六进”活动并取得初步成绩,年内还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大型集中宣传活动4次,为党委政府提供法律意见5份并被采纳,依法治理工作有序进行。使我镇普法工作开展的既扎扎实实,又轰轰烈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八、认识摸排,健全安置帮教机制
按照县局的统一部署,我所今年上半年,分别开展了三期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的摸底排查工作,司法所干警会同辖区派出所民警、村、社区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调查了解情况,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三期排查中,共排查刑释解教人员161名,已衔接人员87名,最大限度的防止了脱管漏管。通过排查,我所的帮教工作量成倍增加,任务繁重,为扎实做好帮教工作,我所对全体干警按区域进行了重新分工,明确了各人的职责,做到了逐人衔接,逐人立卷,定期帮教,合理安置,使帮教安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年12月份,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我镇正式启动了社区矫正工作,及时成立了组织,制定下发了实施意见,*镇*司法所与*各派出所积极协作,认真办理衔接移交工作,为*年度全面展开社区矫正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九、齐抓共管,积极参予综合治理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今年以来,我所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参予制订计划、召集会议、部署工作、检查督促等各项活动。周密安排,多措并举,狠抓城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平安建设、群防群治、安全生产、殡葬改革等专项工作,较好的发挥了自身的职能,为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全面推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十、适时培训,大力增强业务素质
为逐步提高广大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司法所坚持每月25日会同镇综治办召开基层治调主任会议,安排各阶段工作,穿插业务培训。上下半年,分别专门召开两次基层两委主任培训会议,专门制作发放了业务辅导材料,由司法所长薛立同志对综治工作、调解工作、矛排工作、帮教工作、社区矫正工作、普法工作、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讲解和辅导,使广大基层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业务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十一、存在问题
1、部分刑释解教人员档案不能到位,或外出打工,无法正常衔接造成脱管漏管现象。
2、法制宣传形式缺乏创新,尤其是农村普法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篇6
一、拓宽渠道、创新载体、打造亮点,扎实推进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工作。以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2012年市区依法治区工作要点》为指导,组织召开区“六五”普法暨法治创建工作推进会,扎实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2012年度法治建设重点项目推荐活动,确立17项重点项目,涉及20余家单位;区民政局、区建交委创建成为首批“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小昆山镇泾德村创建成为第五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注重发挥绩效评估工作的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依法治区工作纳入区级机关绩效评估专项考核项目,并制定了考核细则;建立了普法依法治理成员单位分片联系制度;组织开展了村(居)两委干部法制培训和依法治区联络员(法宣干部)培训;组织市依法治理优秀案例申报工作,共向市依法治市办推荐8篇有质量案例,其中新桥镇的《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提高外来人口法治化管理水平》案例被评选为第三届(2011年度)十大“依法治理优秀案例”;组织开展第十一届民主法治课题调研工作,共征集课题36项,批准立项25项,均已形成研究成果;积极反映改革成果,我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报在市《依法治市工作简报》上刊发。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纪念《档案法》颁布25周年集中宣传、标语口号征集活动和安全生产法律、《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紧扣“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日、“5•12”防灾减灾日和“6•26”国际禁毒日等时间节点,举行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活动;结合8月16日依法治市宣传日,启动“喜迎十、普法零距离”——“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社区法制宣讲活动,开展社区法制宣讲包括法制讲座和故事巡讲66场次,配送《普法零距离》碟片80套;以方塔公园改建为契机,改建、新建一廊、一堂、一墙,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合其中,打造成具有法治文化主题教育、法律咨询等多种功能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将40个东方书报亭打造成“法治文化展示亭”;积极组织参加市“枫林韵”法治文化剪纸作品征集评展活动,共有9幅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和入围奖,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在《报》制作“以案说法”专版10期;各司法所通过“普法凉扇”、法律讲座等种形式多样开展普法宣传,将法治理念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完善调解网络、优化调解模式、深化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大调解”工作
今年1-11月,全区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15101件,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11768份,调处群体性纠纷74件,调解案件数量同比增长10.3%,无一例被投诉,也未发生因调解不成功导致矛盾激化的情况,取得较好的实效。组织开展“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按照市局《关于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下发《关于在区司法行政系统参与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大排查、大调解”工作,通过司法局、司法所、村居三级体系,实现对各基层团组的业务指导和信息交流,并认真做好十期间社会矛盾排摸和调处,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共排查矛盾纠纷1523起,化解矛盾纠纷1454起,移交其他部门69起。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区局成立了创建“五好司法所”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推荐上报新桥司法所和泗泾司法所分别参加司法部“五好”司法所和市示范性司法所的评选;制定下发《关于开展“争当人民调解工作能手”活动的实施方案》,在系统内开展人民调解能手评比表彰活动;举办了区首期初任人民调解员培训班,提高了人民调解员业务水平;按照区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在全区15个街镇公安派出所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派出所工作室”,建立了“公调对接”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区层面,成立了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街镇层面,泗泾镇在大型社区成立了“大调委”,洞泾镇在物业公司成立“物业调委会”,新浜镇在工业区成立了“工业园区调委会”;开展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五周年座谈会,进一步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协作;大调解工作被列为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区委办《动态》以《完善机制、创新管理,区司法局努力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予以专刊报道。今年1—11月,受理区法院民事纠纷委托人民调解5284件,调解成功2943件;受理区公安交警支队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委托人民调解6945件,成功6184件,涉及金额7532万余元;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191件,成功392件;受理医患纠纷案件120件,成功调处84件,涉及金额560余万元;受理轻伤害案件(含轻微伤)委托人民调解共受理137件,成功137件;受理治安案件委托人民调解共受理158件,成功158件。
三、严格执法,以降低重新犯罪率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基础性工作
截止11月底,全区社区矫正对象共448人(其中管制0人、缓刑362人、假释39人、暂予监外执行14人、剥权33人),全年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27%,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低于市规定的不超过1%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积极组织司法专职干部和社工进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专业知识培训,及时召开公安、检察和法院等司法联席会议,共同商讨有关衔接机制、矫正宣告、集中教育、社区服务、考核奖惩等执法工作,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各项工作。搭建社区矫正执法平台。“区社区矫正中心”于2012年11月16日揭牌,中心建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内设有报告室、宣告室、检警室、电子监控室、教育培训室、个别教育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室、心理诊疗室、值班室等11个功能。全面推进个别化矫正工作。2012年我区的个别化矫正扩大到今年所有新纳入社区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提高社区矫正的质量和效果;运用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落实了手机、电子脚铐定位监管,目前已经对48名社区矫正人员实现24小时手机实时监控,对2名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电子脚铐监控,建起了一道虚拟的电子围墙,有效提高了监管的效率与质量;有针对性地建立个别矫正方案,以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合、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课堂教育与互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社区矫正的日常教育工作。
四、加强管理、健全制度、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安置帮教工作力度
截止11月底,全区刑释解教人员1632人(其中刑释1332人、解教300人)。重新犯罪率为0.63%,同比下降0.3%,低于全市1.05%的平均水平。海之星帮扶中心(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被评为市“市级示范基地”;新桥镇刑释解教人员郑志连舍己救人的事迹被刊登在3月1日《新闻晚报》,2012年被市区政法委授予“见义勇为”光荣称号;安置帮教工作经验做法被中央安帮办简报刊发。加强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中途之家”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与海之星帮扶中心(中途之家)形成补互态势,同时在15个街镇全面建立“四位一体”安置帮教工作站。创新安置帮教管理模式。积极探索需求导向性帮教工作模式,完成2012年“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创新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模式”课题的调研,有效提升安置帮教工作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适合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特点的帮教工作模式,建立完善在松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信息数据库,在初步实现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来去有登记,驻留有反映,帮教有措施,重犯有线索”的基础上,形成了“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应纳入城市和社会综合管理大联动机制”的调研报告。落实安置帮教相关措施。积极组织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开展对“未成年子女”的关爱行动,5年来,全区参加“关爱行动”“一对一”等工作的志愿者拥有122人,得到学业辅助的未成年人53人,得到爱心助学款的有37人,得到生活困难救助金的有85人,得到心理咨询的有27人,得到就业指导的有27人;完善监所内外衔接帮教措施,组织志愿者赴有关监狱对籍服刑人员进行帮教,共走访11所监狱,累计帮教人数达71人;与区财政局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费保障和使用管理的通知》沪松财[2012]86号,保障安置帮教工作经费;组织召开区安置帮教协调小组会议,制定方案、认真落实,切实做好了十期间对两类人员的稳控工作。
2013年工作思路
一、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优化法治环境上再上新台阶
深化“法律六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村居干部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强化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培育“法律六进”示范品牌;做好重要节点和“六五”中期检查各项工作。精心培育法治文化。加强阵地和窗口建设,完善法治主题公园、法治主题广场等基地建设;拓展网络等新兴媒体法制宣传教育平台;组织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展评活动,努力构建“大法宣”工作格局。深入推进法治创建。以“法治城区”创建为龙头,健全机制,找准定位,确立抓手,围绕法治城区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评估指标,继续运用项目化、案例化、课题化的工作模式,着力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巩固大调解工作体系,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再上新台阶
扎实推进“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树立“防重于调”的理念,健全和完善参与“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继续发挥组团式推动“大排查、大调处”的独特作用,严守排查解决矛盾占总矛盾30%的底线,切实有效提高矛盾纠纷分析研判的深度和水平,全力夯实社会稳定基础。进一步发挥“大调解”工作机制作用。以“区人民调解协会”换届为契机,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将热心支持、积极号召人民调解工作的各界人士吸收协会领导机构,为人民调解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组织基础。加强与相关行业、领域的协调沟通,进一步增强“大调解”机制的覆盖能力,加大宣传,打造专业调解特色品牌。大力加强司法所建设。立足“两者一平台”功能,深入分析司法所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正视司法所发展的不平衡现状,按照哪里有不足补哪里,不断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在基本配齐司法所专编人员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辅助人员的配备。加强督导,促进全区司法所均衡发展,继续开展争创“五好”所和示范所活动。
三、推进安帮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减少重新犯罪上再上新台阶
着力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提升队伍执法能力,认真贯彻《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加强对司法专职干部和社工的业务培训和履职情况的考核;发挥执法平台作用,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中心各项管理制度,细化社区矫正中心各功能室的工作流程;严格监管矫正要求,进一步完善手机定位和电子脚铐等监控措施,落实对社区服刑人员监控的实效性,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完善司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共同做好社区矫正日常和司法奖惩工作。进一步打响安置帮教工作品牌。贯彻“六必”要求,进一步完善监所内外衔接帮教措施,继续做好与地区看守所帮教的试点工作;坚持需求导向,发挥“四位一体”工作站的作用,妥善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民生问题,以组团式服务的形式,深入基层及时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实际困难;积极开拓创新,继续开展在松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探索建立有特色的帮教模式;落实关爱帮扶,发挥协会作用,加强志愿者培训和管理,推进“中途之家”建设,深化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活动”。
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在提升法律服务公信力上再上新台阶
切实加强法律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律师行业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对律师行业的执业监管,促进行业自律;搭建平台,深化与华政经济法学院的战略合作,助推律师事务所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建设;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区《关于进一步发挥律师在法治政府、法制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律师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扩大政府购买服务领域,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巩固公证文明行业创建成果,加强队伍建设,深化公证文化建设,强化窗口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拓展公证服务的新领域,确保公证质量。推进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加强与区公安、检察、法院的工作沟通和协调,完善本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协作机制,推进本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有序、深入开展;健全便民服务长效机制,组织开展“让群众满意”服务活动,努力实现“三个做到”:接待服务做到热情周到、受理审批做到便捷高效、案件办理做到规范达标,实现“三个无”:服务时间无盲区、服务设施无障碍、服务工作无差错;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的群众满意率。注重法律援助质量管理,探索建立法律援助案件受理风险评估机制、案件办理动态监控机制和案件质量专家评估机制。严格遵守接待、受理、审查、指派、办理各个环节的服务标准,加强庭审旁听、卷宗检查和回访受援人等工作,健全完善受援人投诉整改反馈机制,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试行法援工作站联络员培训机制,组织好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争创“12348”专线“优秀接答岗”和“优秀接答员”、“窗口服务明星”等岗位练兵和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发挥法律援助维稳职能,围绕党委、政府关注的社会问题,认真做好舆情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法律援助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篇7
1、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展开进展顺利。社区矫正是政法战线一项全新的工作,是全局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社会治理系统工程之一,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根据市里部署和区政府要求,今年6月份以来,我们相继制定了《**区社区矫正工作方案》和《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召开了**区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举行了社区矫正工作交接仪式暨社区矫正对象学习班和社区矫正工作者培训班,启动了全区社区矫正工作。10月下旬,我们又深进全区14个乡镇和一个街道办事处逐一调研,全面把握了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91名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监管改造动态,还前往耿城镇和乌石乡就社区矫正对象定期解矫和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进行了现场指导。目前,全区社区矫正工作进展顺利。
2、“五五”普法又有新推动。召开了全区“五五”普法中期推动会暨“五五”普法骨干培训班,部署了今后三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今年以来,牢牢围绕“两个增强、三个进步”的工作目标,深进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区,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新成效。一是在服务大局方面有新作为,二是工作保障方面有新机制。三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方面有新气象,四是普法实践方面有新活力。同时,组建了“五五”普法宣讲团,开展了法律“六进”活动、**区中通法治文化广场的年度活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城乡联动的大型广场宣传活动。
3、人民调解又有新成果。组织开展了对全区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情况的调研,促进了人民调解工作向规范化、法制化方面发展。继续进行了人民调解协议书制作评选。还认真总结、积极推介了甘棠司法所在今年“7·10”特大洪灾中将人民调解室设进重灾区的做法,司法所长林楷平也因此被**市司法局荣记三等功。甘棠司法所异地成功调处高速公路指挥部同姓名招聘用工阴错阳差引纷争的纠纷,被省司法厅和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采访报道。
4、法律服务治理又有新成效。按照省厅和市局部署,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开展了以“规范治理、诚信执业”为主题的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联系实际,突出重点,认真开展了查摆和整改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开展了法律服务工作者年检注册工作。3月,**区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党派法律援助工作站——**区法律援助民革工作站。全区各乡镇都依托司法所相继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
5、司法所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又有新进展。今年以来,以创建“示范司法所”为载体,不断促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以强化司法所组织机构、基础设施和保障机制建设为中心,确保司法所基础更加稳固。同时,开展了争创省级规范化司法所活动。有3名司法所长落实了副科级职级待遇。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和积极争取,建立了**市一流的集语音、视频和数据为一体的多功能视频电视电话会议室和局网络信息中心,司法行政信息内网全部开通,并常抓不懈,切实发挥信息网络的最大功效,得到了省司法厅厅长孙建新的充分肯定。
二、局机关自身建设情况
1、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了中心、省、市、区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文件精神,按要求制定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了班子成员工作职责。认真开展了“作风教育月”活动。遵照区纪委全年各时段的重点工作安排,及时召开班子会和干部职工大会,组织学习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文件,研究讨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公务接待严格按规定执行。政务公然得到推行,办事公然开始实行,效能建设进一步深进。
2、切实搞好党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把党建工作纳进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了全年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支部领导班子,建立了长效机制。建立和落实了党员目标治理责任制,与每位党员签订了责任书和党员社区承诺书,与平***区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书,并已落实兑现。今年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同一部署,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开展了“落实推进年”活动,成立了领导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通过开展活动,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并完善了“”制度,推行了支部党务公然,设立了党务公然栏,不定期地公然党务工作情况。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十七大精神等系列活动。本年度支部有1人被评为区级“优秀党员”。
3、扎实有效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我局注重干部理论学习,年初制定学习计划,将政治理论思想与对外宣传工作融为一体,在强化学习的基础上,以《司法简讯》为载体扩大对外宣传。通过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平寿同道先进事迹等活动,积极深化宣传效果,并不断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我局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
4、加强文明创建工作。在注重干部的综合素质的同时,着力进步自身道德修养,坚持文明用语,积极营造创建氛围,创造***环境。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垃圾袋装化,坚持“月末周五”清扫制度,积极做好卫生保洁工作。发挥了文明市民学校阵地作用,经常性地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科教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与全区性环境清扫整洁活动。在由区委宣传部等部分组织的公民道德建设有奖征文活动中,我局有1人获奖。
5、积极做好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和计生工作。根据安全生产目标治理的要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局里与每个科室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做到责任明确,治理到位。根据20**年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认真开展综治工作,明确了相关科室的工作职责,把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全面进步本部分社会治安防控水平,确保全年综治任务的完成。今年我局健全计划生养工作台帐,认真做好各类表格的上报工作,对本单位职工进行计生知识宣传,并号召全体干部自觉地向家属宣传计生政策,支持所在社区开展计生工作,有效地配合了街道社区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6、切实抓好工作。我局将工作纳进重要议事日程,配备兼职干部,在局办公室设立接待室,继续坚持法律工作者到区局参与涉法值班制度。今年,我们着力解决了局老干部曾多次提出的司法局宿舍区自来水改水题目,并将有关帐目进行了公然。
篇8
一、“大调解”机制的内涵
调解工作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的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矛盾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相互渗透,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新形势下建立“大调解”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大调解”机制要坚持“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思路。“大调解”机制的内涵是指民间调解、治安调解、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相结合的调解机制,是由党政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协调、职能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区街二级建立社会矛盾调解服务中心、社区建立调解服务站,是集中受理、集中办理或分流处理社会矛盾纠纷的一种方式。正确认识“大调解”机制的内涵要防止出现以下几种片面认识:
1、“大调解”不是说所有的矛盾由中心统一调解,而是由中心根据矛盾的不同性质进行梳理,分流到基层调解站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或移送到相关的上级机关处理。
2、“大调解”不是说只负责调解,还包括对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制度、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的报告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调解人员的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
3、“大调解”不是说一切矛盾纠纷必须调解,还要遵循“平等自愿、合理合法、不限制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
二、“大调解”机制的特点
“大调解”机制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主要体现在“大调解”机制具有便民性、高效性、前瞻性等三个突出的特点上。
(一)便民性
1、从组织网络的体系看便民性。
“大调解”机制在组织建设上,从上到下初步形成了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体系,突出“服务”,确实是一件便民举措。群众可直接向基层调解站或调解信息员反映情况,调解站解决不了的有责任向上级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反映,服务群众的关口前移了,群众跑的路少了、花的时间少了。区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领导小组及中心;街道成立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社区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站;居民小区5幢楼以上及100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民调小组,少于100人的单位设立调解信息员。
2、从体系的受案方式看便民性。
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本地区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在街、社区两级统一受理后,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分级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进行。群众找到了中心(站),纠纷就有人处理了,解决了推诿、扯皮群众来回奔波花时间花精力的弊端,解决了“门难找、事难办”的难题。
3、从中心确定的领导接待日制度看便民性。
实行街道领导每周定期接待制度。接待领导对接访的矛盾纠纷可当场解决,当场调结;不能当场解决的,及时移交相关单位处理,并实行跟踪督办。领导能够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群众的疾苦,能够更好地履行执政为民的职责。
(二)高效性
“廉洁高效”是行政机关的宗旨,调解工作也应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纠纷复杂突出的问题,采取“大调解”的新举措,改变重复接待、单兵作战、久拖不决浪费人力、失信于民的状况。
1、由重复接待转变为一次性受理。
“大调解”机制建立前,各类社会矛盾按归口受理的原则办理,即民间纠纷归司法所、老上访问题归、拆迁拆违的矛盾归城管开发等部门、治安矛盾归派出所、涉诉问题归法院,而且有些问题有交叉性、性质难以分清,群众找政府要跑好几个部门反映情况,有些群众对同一问题重复向多个部门反映,既浪费了群众的时间,也耽误了接待部门人员的时间。建立“大调解”机制后,由中心(站)统一受理,由原来的重复接待转变为一次性受理。中心受理后,进行分类处理:对符合政策规定的,依据有关政策转到城管、房产、开发、、司法、派出所等有关部门解决;对涉及法律问题的,引导当事人按照法律程序到司法部门依法解决;对不符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无理访、异常访,劝导当事人服判、息诉、息访。
2、由单兵作战转变为联合性作战。
“大调解”机制建立后,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可由中心直接调解,中心的组成人员由归口管理的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由过去的单兵作战转变为联合性作战。如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综治办主任为中心主任,司法所长为副主任,成员由街道办公室主任、社会事务科长、派出所所长、法庭庭长等组成。
3、由久拖不决转变为及时性调结。
“大调解”机制建立后,明确了中心有案件分流指派权、矛盾纠纷调解调度权、矛盾纠纷调解督办权、“一票否决”建议权。如街道辖区内的社会矛盾纠纷可由中心指派给街道相关科室、社区调解,真正来处理矛盾纠纷的实体单位多了,同时中心有权限定调结时间并要求报告调解结果,促进了基层提高工作效率,由过去的久拖不决转变为必须及时调结,否决有被“一票否决”的可能性。
(三)前瞻性
1、定期排查和报告制度有利于矛盾的预测。
“大调解”机制建立后,明确规定了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体系必须实行定期排查和报告制度,改变了过去对社会矛盾纠纷闹大了再调、上门了再调“重调轻防”的现象。如街道社会矛盾调解服务中心制定了月排查、季讲评、半年小结、年终总结的制度,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发现和掌握社会矛盾纠纷动态,实行主动调解,控制事态,避免矛盾激化。
2、重大问题专项报告制有利于矛盾的控制。
“大调解”机制建立后,明确规定了重大问题专项报告制,对影响社会稳定,可能导致突发性事件或激化为刑事案件,涉及人数较多、易引发群众性上访的事件,严重干扰正常生活秩序的疑难矛盾纠纷,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及自杀事件等矛盾纠纷的线索、苗头,应在第一时间向街道工委、办事处及相关部门报告,并应尽快形成书面专报,否则要依据责任追究制处理。这充分体现了重“事前预防”的原则,矛盾的前瞻性得到了加强,矛盾的发生和激化能得到有效地控制。
三、当前落实“大调解”机制存在的问题
“大调解”机制是新生事物,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成长、发展、完善的过程,当前落实“大调解”机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中心日常工作人员得不到落实。
当前“大调解”机制规定街道中心日常工作由司法所牵头,而司法所的编制只有2人且因公务员编制有限不能到位,司法所的本职工作具有九项职能,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单靠司法所人员难以很好地处理日常工作。各职能部门人员轮流坐班接待制,也因各自工作忙,而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2、调解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旧城改造、新城建设拆迁拆违引发的集访、越级访问题相当突出,工地建设单位与居民的矛盾有增无减,婚姻家庭财产邻里等纠纷呈上升趁势,历史遗留的“陈案”、久拖未决的“难案”、情况复杂的“大案”日趋增多,这些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如今的调解人员不仅要为人公正、联系群众、热心调解工作,而且要有一定的政策水平、法律水平。街道、社区懂法律的人员屈指可数,派出所法律专业毕业的人员也严重缺乏,法庭有司法执业资格的人员也没有达到100%。
3、调解中心制作的调解协议书与民事诉讼的衔接问题没有明确。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这实现了人民调解到民事诉讼的顺利衔接,是调解法律化的重要体现。调解中心则属于工作机制范畴,不是一个具有群众自治性质的调解组织。而调解中心其调解性质既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人民调解,也不属于法定的行政调解,更不属于法院审判活动中的司法调解,因此,调解结果是否具有民事合同性质没有明确规定。
四、建立完善“大调解”机制的对策
要建立完善“大调解”机制,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相应的对策。
1、强化人员选配工作,确保中心日常工作有一支专门的队伍。
街道可成立中心办公室,日常工作由中心办公室牵头,司法所及其他科室配合。中心办公室可安排1名公务员,聘用2名临时工作人员,临时工作人员可聘请老政法干警,法律服务所人员以及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社会其他人员。
2、强化业务培训工作,提高调解人员的业务素质。
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鼓励调解人员参加法律自学、函授等学习,采取报销学费、考试毕业奖励等制度;聘用常年法律顾问,调解人员与法律顾问保持热线联系;有计划地安排街道、社区调解人员参与法庭、派出所调解、庭审工作的旁听,边学边干;加强法院、司法局对基层调解工作人员的指导;选聘有法律基础的人员担任调解人员。
3、发挥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中心直接调解的优势。
中心要坚持“多发性矛盾集中调解、突出性矛盾重点调解、季节性矛盾提前调解、经常性矛盾随时调解”的工作方式。同时,提高中心调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成功率,减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提高中心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给上级政府、公安、法院等部门减轻压力,为群众节省人力物力。一是中心成员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中心成员要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人人重视调解工作,个个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调解。二是请求主管领导指导调解。中心在调解纠纷时,对拿不准、吃不透的纠纷可请公安、法院、司法局、街道等部门的领导参与指导调解。三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做好当事人的工作。原则问题不迁就、不退让,一般问题不计较,达到当事人满意、息访息诉的效果。版权所有
篇9
镇党委、政府对我镇开展规范烟草市场实行三级联管工作高度重视,将开展规范烟草市场三级联管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安排、同部署,并成立由分管综治工作的副镇长任组长、综治办专职副主任为副组长、派出所、工商所、司法所为成员单位专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村(社区)由村两委干部担任烟草专卖信息员,确保了全镇规范烟草市场三级联管工作的有序开展,有效打击了各类涉烟违法行为,维护了国家和消费者利益。
二、目标明确,责任落实
为认真贯彻落实开展烟草市场三级工作,我镇组织召开了镇村(社区)干部参加的专题会议,会议传达了县烟草市场三级联管工作会议精神,镇综治委制定了《镇工作要点》,并与村(社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烟草专卖三级联管工作落实到基层,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10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本次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情况报告。4月10日至5月6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代祥菊带队,县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全体人员和委员组成调研组,对全县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会前专题调研。
调研组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座谈走访等方法,分别到十四个乡镇和县司法局、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了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建设、机制创新以及人民调解经费保障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人民调解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当前人民调解工作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主要成效
1、各级领导普遍高度重视,广大人民调解员认真敬业。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认识到位,领导有力,普遍纳入了党政目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建立了相关制度,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调研中感到,广大人民调解员工作认真负责,特别是村(社区)调解员,尽职尽责,为维护当地社会稳定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
2、调解组织网络较为健全,制度化建设逐步推进。全县共建1个县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14个乡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26个,人民调解员889人,调解小组681个,调解信息员681人。目前,人民调解网络在全县基本形成。大部分乡镇、社区制定了人民调解工作目标责任制、人民调解员工作纪律、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人民调解工作原则,基本建立了与开展调解工作业务相配套的登记、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使人民调解工作从组织上和制度上得到保障。
3、调解工作机制不断创新,调解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各乡镇、各部门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如土溪镇与接边地区共同签订了做好跨界接边地区联合人民调解工作的协议,共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不仅调解婚姻、家庭、邻里等多发性、常见性民间纠纷,同时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积极主动参与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土地承包、移民安置、物业管理等容易引发上访的社会矛盾的调解工作,拓展了人民调解的工作领域。
4、调解工作方法多种多样,维护社会稳定成效显著。各乡镇、各部门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和谐调处矛盾纠纷,重视百姓的思想教育工作,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例如,积极探索试行的民事法律援助案件与人民调解有机衔接的办案机制,充分发挥了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的独特作用。此做法得到上级的肯定。近两年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70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96.8%,防止群体性上访43件,防止民事纠纷转为刑事案件21件,防止民间纠纷转为治安案件8件,防止15件,充分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总体上看,全县各级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是重视的,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重视不够的情况。如按照上级要求和以前的惯例,县里应定期召开人民调解工作会议进行总结和表彰。但近年来,县里未召开过人民调解工作会议。
2、人民调解组织有待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从形式上看,全县已建立起了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但从实际运转情况看,有些地方调解组织有名无实,作用发挥不好或不能发挥作用;学校、医院、市场等单位的人民调解组织也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基本上没有开展;全县行业性的人民调解组织总体较少,作用发挥不好,部分矛盾纠纷难以及时调处。一些调解组织工作规范化程度不高,有的村调委会没有印章、调解文书不统一、档案管理不规范等。
3、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和人员大量减少。二是基层专职司法员严重不足。人民调解工作主要是在基层司法所的组织指导下开展的。目前全县14个乡镇司法所中,只有专职司法助理员6人,其余都由乡镇干部兼任。三是人民调解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各地通过村居换届选举,加大了对调解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力度,人民调解员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程度有了提高。但目前全县现有人民调解员的文化水平和政策法律水平参差不齐、工作责任心有强有弱、调解质量和水平有高有低,加之培训力度不够,多是以会代训,缺乏专门的调解技能技巧,人民调解员的整体素质仍需大力提高。
4、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调研中,普遍反映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不足。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经费、调委会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等均不足,今年人民调解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严重影响制约着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
三、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建议
1、深化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和有效途径,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要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加强督促检查,考核奖惩。要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营造人民调解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建议县人民政府应适时召开全县人民调解工作会议,表彰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形成奖惩激励机制,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2、建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要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城镇社区建设,巩固和完善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在化解矛盾纠纷、指导村(社区)调解组织开展工作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建设的新路子,加强跨区域性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重点项目调解组织建设,推进在学校、医院、集贸市场、物业管理小区等建立调解组织,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3、加强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要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健全乡镇人民调解指导管理机构。按照能专则专、不专就兼的原则,配备配齐乡镇司法员。要保证兼职司法员把精力主要放在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上。要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程序,建立纠纷受理登记、备案、审查等制度,规范统一文书卷宗档案。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强化“预警、预案和预防”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员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推动规范化建设上台阶。
4、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要结合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司法所规范化建设,采取公开选聘、民主选举等办法,充实人民调解员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司法行政机关和县人民法院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分级负责,统一规划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工作。县司法局负责乡镇、村(社区)调委会组成人员的培训;司法所负责辖区调解员、调解信息员培训;县人民法院在加强业务指导的同时,负责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在调解中的作用。可通过陪审、参与旁听、协助疑难纠纷的调解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全面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
5、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预防是基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大普法力度,结合实际制定普法计划,明确专人包村宣传,使法制宣传不流于形式,使其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