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4-07 09:0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部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部工作要点

篇1

文化?a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的一个集合体。根据国家文产领导小组对文化产业的归类划分,文化产业共分十大类别:1、新闻出版;2、广播电影电视;3、文化艺术服务;4、文化信息传播服务;5、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7、工艺美术品生产;8、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9、文化用品的生产;10、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其中文化和旅游部门归口范畴有55个行业,分五大类型。

(一)文化部门的18个(7123音像制品出租、7491专业化设计

服务、8710文化创造与表演、8720艺术表演场馆、8731图书馆、8740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8750博物馆、8770群众文化活动、8790其他文化娱乐活动、8911歌舞娱乐活动、8912电子游艺娱乐活动、8913网吧活动、8919其他室内娱乐活动、8941文化娱乐经纪人、8949其他文化艺术经纪、8990其他娱乐业、5182拍卖、6591数字内容服务)。

(二)广播电影电视部门13个(5271家用视听设备零售、6321

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6322无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8610广播、8620电视、8630电影及影视节目制作、8640电影和影视节目发行、8650电影放映、8660录音制作、5137家用电器批发、5176电器设备批发、5178通讯及广播电视设备批发、6330卫星传输服务)。

(三)新闻出版部门21个(2311书报刊印制、2312本册印制、

2319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2320装订及印刷相关服务、2330记录媒介复制、5143图书批发、5144报刊批发、5145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批发、5243图书、报刊零售、5244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零售、7122图书出租、8510新闻业、8521图书出版、8522报刊出版、8523期刊出版、8524音像制品出版、8525电子出版物出版、8529其他出版业、5181贸易、6510软件开发、7250知识产权)。

(四)体育部门的2个(7121娱乐及体育设备出租、7299其他未列明商务服务业)。

(五)旅游部门的1个(7852游览景区管理)。

二、目前全县上规模文化旅游产业

5271家用视听设备零售34家、事业1家、旅游方面5家、体育行业1家、文化行业41家、新闻出版行业27家,目前体量(GDP)在全州排名第一方阵。

三、文化旅游市场基础状况

我县文化旅游市场共有88家(其中网吧27家、新闻出版32家、歌舞娱乐9家,动漫8家,旅游企业12家)。

四、管理与繁荣并举,有序推进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

加快完善市场结构,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有效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向合理化、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一)创新人才机制建设,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快创新用人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建立竞争、激励和分配约束机制。实行优惠政策和人才流动新机制,加大文化大旅游产业发展必须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加强市场日常巡查,强化市场监管平台管理。按照文化部、省、州文化部门对文化旅游市场目标管理考核新机制要求,一切以数据说话,那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认真梳理工作要点,加强市场日常巡查,增强市场监管平台数据的录入工作;

(三)加强执法办案力度,提升执法队伍办案能力。数量为“零”,谈何质量。必须强化执法办案,提升执法数量,发现查处一批重大案件,在执法办案中,不断提升执法队伍学法、用法、执法办案能力;没有案件,执什么法。案源何来?市场巡查是寻找案源的有效途径,企业以效益为目的,任何时候都有作弊行为,打擦边球的侥幸心理和动机,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有不断加强市场巡查,认真贯彻法律法规,到处都能寻出问题;

篇2

一、做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

文化站内多功能室、培训室、舞蹈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所等设施场地免费向群众进行开放,书籍、报刊有序正常登记借阅,文化站开放时间为星期一至五早上7:00---12:00点;下午14:00---18:00点,节假日实行错时开放,开放时间完成率达到100%。

二、文化阵地建设工作

(一)完成综合文化站原书画室装修改造,设立镇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所,配套相应设施?(二)完成综合文化站一楼大厅?图书室提档升级装修改造工作?(三)配合区文体广旅局对下辖的25个村(社区)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三、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文化站以镇党委政府工作为中心,积极组织和动员村、社区开展各种文艺演出、培训、讲座活动,进一步促进我镇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加强文化市场、文物保护的监管

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扫黄打非”工作,加强对辖区内网吧、KTV、游戏室等文娱场所的监管力度,建立安全台帐,使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对辖区内的文物、旅游点,认真落实文化保护监护人,文物消防安全检查台账、排查文物安全隐患,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五、加强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技术培训,组织文艺队伍20多支,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活动2次,选派了业务素质优良的社区文化专干参加了市、区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化专干”“体育指导员”等培训。共组织镇文化专干培训和交流活动5次,培训人次50余人。

六、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文化站没有固定的场所,属于借用金和公司的房子办公,至搬迁到(原人社局)后,由于离城区较远,交通不便,对群众出行有所影响,造成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使用效率极低。(二)文艺骨干培训请不到专业老师。我镇文化站虽然配备了3名专兼职人员,但目前的人员专业性不强,对我镇的文艺队伍难以进行有效指导和培训。(三)大量文体活动的开展受制约,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均为公益性事业,政府提供的经费有限,不足以保证必备的设施、设备。(四)综合文化站利用率和管理还有待提高。

七、2021年工作计划

篇3

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又是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朵奇葩。藏族传统工艺在藏族人民漫长的生产劳动中形成和发展,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与藏族的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极为紧密,并成为藏族人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成为带动藏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现代社会日益科技化,民间传统工艺正遭受严重的重创,面临失传的危机,因此,从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开发出发进行探讨。

[关键词]藏族;民间传统工艺;保护

对于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的保护已经得到重视,像政府制定相应任务保证措施顺利进行,2015年2月,文化部部长在与“两会”代表座谈《2013年文化工作要点》别提出,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非遗产性保护税收优惠政策”。但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政府的发展中心就是为促进经济增长,而民间传统工艺因其自身是倾向于文化层面,不具备全方面服务经济,因此,从中就有矛盾产生。如何进行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开发,使其符合发展规律,本文提出以下策略:

一、建立专属传统工艺部门

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是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创造出来的,受音乐、文化、宗教和风俗等因素影响,藏族的传统手工艺是藏族文化产业和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传统工艺的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收藏性,是藏族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并且表现出无法比拟无法复制的独创性。现如今分为5大主行业,其余还有30多个小行业。可见藏族民间传统工艺用途广泛,其中一些产品像唐卡、藏毯、藏香等藏族传统工艺在国外市场知名度提升,能对藏族经济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而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正面临尴尬的境地,就是没有很好的专业部门进行管理,从而使这么多行业出产的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可以从这个方面出发,建立归属于传统工艺的专业部门进行管理,制定一系列的方针和措施,进行保护和开发。

二、通过教育机构传承

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工艺技术无法传承下去,藏族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精美绝伦,充分体现着藏族地区文化的民俗风情,像藏族人民使用的切玛盒和孜卓意味深刻,造型精巧,还有挂在牧民妇女腰间的银吊牌等装饰品,都是很有文化价值的工艺品,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品如此独特,消失实在是太可惜。因此,对于如何传承和保护藏族传统工艺技艺的做法,可以通过教育机构的教育作用,首先通过学校这一场所进行工艺教学是有效途径之一。其次,民间传统工艺高手通常都来自平常人家,而且妇女是主要来源之一,因此,通过党群部门像妇联部等来组织民间手工艺交流大会及培训活动,使相互之间借鉴经验。最后开展手工艺制造厂,增加就业人员,使民间传统工艺传承更广。

三、旅游推动工艺品市场需求

是众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业的推动带来大量游客,也就带来市场,增加对手工艺品的需求。而且旅游人员到旅游买回去的工艺品还能促进宣传作用,加大藏族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的影响力。因此,从另一方面来讲,文化要想进一步发展,其核心就是进行文化创新,藏族民间传统工艺品由于藏族地区文化丰富,因而上升空间仍然巨大,由于藏族的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使之藏族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如今,藏族的歌舞演艺、文化特色旅游、民族手工业为主的创意产业发展较为突出,其中民族手工业中的藏香唐卡最为显著。因此,结合各方面进行文化创新,使藏族民间传统工艺品赋予生命力,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藏族民间手工艺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的办法就是要合理解决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不能过度地开发,又不能盲目地保护,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藏族民间手工艺往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崇凯.地方经济史[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2]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M].人民出版社,2005.

篇4

然而,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任务相对繁重,在跨越发展、奋力赶超中往往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社会文化事业重视不够,投入不多,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甚至成为欠发达地区软实力增长的软肋。如何让欠发达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好于、快于经济发展,在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成为摆在我们图书馆人面前的严峻问题。为此,笔者结合本职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后认为,欠发达地区图书馆事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不断创新,主动作为,增强魅力,提升地位,以发挥政府投入的社会效益最大化为中心,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己任。在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思想指引下,基层公共文化事业有了很大的推进,因而,各地乡镇村居图书馆室网点的建设也紧紧跟上了时代步伐。本文中,笔者就欠发达地区乡镇村居的图书馆(室)建设,谈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建设;对策

长期以来,在欠发达地区,地方经济发展往往存在知识科技含量低的问题,这种先天不足的状况应尽快得到改善。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劳动者的比重和相对重要性将极大地提高,使得人们自我发展和终身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不断更新的知识更加渴求,而这一切恰恰与图书馆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图书馆在知识的学习、传播、积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所以随着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知识意识的增强,图书馆的地位不会下降,相反应得到提升。那么如何提升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建设呢?

一、追求高效实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表而上看,困扰贫困地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的因素是人力、财力、物力的薄弱,但实质还是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许多地方的领导只注重抓经济建设而忽视了文化事业的建设,把文化事业当成可有可无的事情。特别是在我国,行政领导的任职实行的任期一般3―5年一任。有时为了在任期内创造“政绩”往往追求短期效应,即使是对文化事业投入,也一般是对硬件投入,建设带有标志性的建筑,重城轻农,重表轻里。缺乏发展的前瞻性和连续性。一些图书馆新建成不久各方面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一是开间小不便于管理和利用;二是采光不足,日常消耗和维护费用增加;三是功能布局不尽合理,影响各项服务功能的发挥,由于馆舍很快已无法满足需求,又重新提出迁建新馆的建议,造成重复建设的事实;一些图书馆建设不考虑地方经济的承受能力,盲目追求奢华,与发达地区攀比,随意扩大投资,富丽堂皇的新馆建成了,却因无力支付工程款而交不了工,无法按期正常投运,一拖三年五载,新爱变旧宠。即便是投运了,也被高昂的消耗拖得精疲力尽。根本无力搞好资源建设,发挥不了应有的社会功能,更谈不上高效实用。

因此,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建设要奔着高效、实用的原则,走可持续发挥的道路,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无论决策者人动与否,都能连续执行下去,避免随意性和短期行为。在具有前瞻性的建设规划中,要避免过分追求豪华,把建设的重点放到资源建设和服务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改造上,尽量缩小与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使有限的经费在“内存”充实上发挥作用。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龟兔赛跑”的寓言家喻户晓,其中隐含的哲理就在于一种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甘落后的精神,这种精神运用在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上,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二、推进乡镇、村(居)图书馆室建设,逐步形成网络

1.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重点发展乡镇馆电子阅览室。乡村图书馆(室)是农村图书馆的骨干力量。它的建设应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成果来重点发展乡镇馆电子阅览室,节省人力、物力。第一,通过与“共享工程”省、市分中心和县级支中心联网,可以使乡镇馆的实际文献数量增大几倍乃至几十、几百倍,满足不同层次、各类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第二,依托“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利用网络,使农民能便捷的享受到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第三,节省了购书经费。购书的重点,可以放在读者借阅量大的书籍上,借阅量少的可以利用网络服务;第四,还可以带来一些经济效益。目前,电子化、网络化是一个趋势,乡镇馆有电子阅览室的为数不多,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乡镇馆创办电子阅览室十分重要。此外,对于那些不具备建电子阅览室和上网的乡镇,可以通过最简单的配置(一台投影仪和一套计算机设备),采用非在线的方式,由省、市、县馆针对农村特点制作不同内容、不同专题的文化信息免费提供给他们。

2.进行村图书室建设。村图书室是农村图书馆的基础。它是直接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前沿阵地,是公共图书馆在农村的延伸。对于它的建设要从本村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特点,有的放矢,创办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色的图书室。本乡镇、村工农业生产专业户中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的用书应当成为当地图书室重点收藏用书,要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藏书体系,真正满足本地区农民的需求。

三、加强领导,进一步重视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做好规划。要争取当地政府对农村图书馆(室)建设的政策倾斜,并与县文化等有关职能部门搞好协调,确定一批办馆(室)的重点扶持对象,因地制宜,解决场地问题。在这方面,苍南县通过改建宗祠为文化中心(图书阅览室)的做法,值得推广学习。

2.抓好队伍。在乡镇,要明确文化员管理图书馆、室的具体职责。同时,也可动员村干部或吸收自愿者做兼职管理工作。政府财政部门应将农村图书管理人员的薪酬加以考虑,以尊重他们的辛勤劳动。此外,要做好基层文化队伍的人员培训,并进行相关的考核、奖励。

3.积蓄资源。市、县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流动图书车”制度,加强对所辖的广大乡(镇)、村(居)图书馆、室的图书流通和业务辅导,并注重对区域性文献资源的收集和整合开发,多鼓励广大干部、企业家及群众向农村图书馆、室捐赠新、旧图书,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尝试特色藏书建设。

4.开展读书活动。应扩大对欠发达地区乡镇村居图书馆室网点的宣传,省、市文化部门应将其列为新农村建设和自身建设的工作要点。如指导他们开展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读书活动;鼓励他们增强自信,积极组织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竞赛、交流以及省、市、县“读书节”等活动。此外,策划举办关于农村图书馆事业建设先进典型案例的媒体宣传,不断扩大社会影响。

四、结语

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同仁们,主观上也非常希望能摆脱因环境的困扰给事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眼下关键是要树立改变环境的信心和勇气,向政府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希望政府的决策者们,从治穷先治愚的基点出发与图书馆(室)达成发展共识,上下齐心,繁荣文化,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创造欠发达地区图书馆事业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方志详《现代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数学图书馆经营管理》

[2]苏同敏《“人书互吃”状况何日终结》――公共图书馆处境透视

[3]周景义,浙南欠发达地区农村图书馆事业建设初探•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论文集),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

篇5

同志们:

今天是调整后的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内容十分重要。刚才,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和市民政局结合自身职能,就2006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进行了述职。xx同道代表领导小组就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进行了工作回顾和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夸大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同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看。党中心历来十分重视维护青少年正当权益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已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同道指出:“要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抓手,果断扫除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会丑恶现象,着力优化青少年景长环境。”“要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题目。要明确责任、大力协同,综合防治,通过教育和法制相结合,使未成年人犯罪题目得到明显好转”。在今年召开的湖北省青年工作会议上俞正声同道指出:“要大力维护下岗失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残疾青少年、辍学流浪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正当权益,努力为青少年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市委书记黄关春同道多次在市委常委会上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各部分要齐抓共管,以关爱、帮扶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为农村“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学习和心理上的实际困难。这些重要指示精神,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关爱,体现了对维护青少年正当权益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高度关注。

2006年,全市各地、各部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领导小组的同一部署,狠抓落实,预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形势依然严重。在今年全省综治委全会上通报的全省地市州的群众安全感暗访调查中,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危机感普遍排在十个突出题目的第2至5位。xx市排在第2位。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全市刑事案件作案职员中14—17岁未成年人分别占全部犯罪人数的23.4%、17.6%、22.6%;的未成年人分别占19.1%、14.5%、18.9%。07年上半年轻少年违法犯罪又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青少年违法犯罪在团伙(-范.文库天天更新的免费)化、智能化、低龄化以及暴力性、盲目性、模仿性、冲动性、偶发性的基础上,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一是闲散青少年等群体违法犯罪凸显。闲散青少年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54.2%,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体。今年3月,发生在xx的系列胁迫在校学生卖***案,龙某等五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均为社会闲散青少年。二是14至17岁青少年犯罪状况日益突出。今年6月17日发生在xx县王店镇某中学致2名初中生被刺伤的校园暴力案件,犯罪嫌疑人胡某是年仅14岁的7年级学生。三是侵犯财产犯罪严重。城区进室盗窃、偷盗机动车等以侵财为目的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增多。四是因非法网吧、等不良因素导致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五是家庭题目和失学辍学题目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明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少年违法犯罪仍将呈高发态势,诱发滋生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大量存在。因此,我们必须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从构建和谐xx的高度,从控制和消除“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进手,加夸大查研究、协调配合、区域联动,进步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突出重点,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校和社区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也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维护青少年正当权益的重要阵地。学校、社区的主管单位和有关部分要从领导、组织、机构、措施等方

要充分发挥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功能。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功能,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青少年思想活跃、思维灵敏,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也最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腐蚀。教育部分和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大力宣传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和体验教育活动,认真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孝文化的宣传,帮助青少年进步辨别是非善恶妍媸的能力,树立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和明礼取信的基本准则。二是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司法机关的联系,进步青少年法律意识和自护能力。全市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配备率要达到100%,推进法制教育计划、教材、师资和课时“四落实”。学校要配合司法部分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使广大青少年主动学法、知法、遵法、用法。配合政法等部分加强青少年警示教育,教育青少年阔别犯罪。联合公安等部分围绕治安防范、心理健康、习惯养成等主题,宣传自护知识,进步青少年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对边沿学生的帮扶,避免其过早流进社会形成闲散职员。学校要指定教师对边沿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在学习、生活、心理上进行关爱。要进行耐心细致地教导,端正其品行,激发其学习热情,消除其自卑心理,促进他们迅速转化。

要严格落实规范中小学校开除、劝退学生的相关措施,对处分条件及审批程序做出严格规定,防止和减少辍学、失学人数的上升。避免未成年人过早踏进社会,对社会治安造成潜伏影响。四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同家长的联系,填补监管空缺和盲点。学校要加强对进城务工青年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服刑职员未成年子女等弱势群体的关爱。要经常将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通报家长,并通过“家长学校”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方法给予指导。

充分发挥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功能。一是加强“四无”社区创建,不断优化青少年景长社区环境。往年,团市委联合公安、教育、民政、卫生等10家单位开展“四无”社区创建活动,全市第一批8个省级创建社区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还将有4个社区要纳进创建行列,希看有关单位积极配合,认真开展“百岗百区千千结维权行动”,加强青少年维权岗同社区、题目青少年结对,实现维权岗的预警和预防作用,落实关爱、帮扶措施。二是加强社区教育,进步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在社区中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教育资源要向社区延伸,通过开放教育阵地,为社区学校提供师资等方式,服务青少年的成长成才需求。三是加强社区青少年事务治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建立社区青少年治理档案。加强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治理。做到社区殊青少年群体的生活有人问,思想工作有人做,发生题目有人管,碰到困难有人帮。对残疾、下岗以及因父母服刑、吸毒而无法获得正常家庭监护的困难青少年,要开展“一助一”、“多助一”结对帮)困服务,解决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要制定社区综合帮教措施,安排专人开展结对帮教,矫治其不良行为。四是完善社区服务内容,满足青少年景长的基本需求。加强社区青少年教育培训。要联合劳动、教育、工商等部分开展职业培训、职业先容、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辍学、失学和学习有困难的青少年完成学业。

通过在学校和社区建立较为完备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网络,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青少年工作队伍,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实现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预防和控制,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履行职责,形成协力,进一步进步预

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参与性和广泛性

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和工作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题目,预防和打击相结合,部分联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

加强对涉及青少年案件的协调。公检法司部分要坚持联席会议和通报制度,在侦查、、审判、交付执行过程中加强合作,一方面加大对青少年正当权益的维护,另一方面积极拯救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公安部分要加强对侵害青少年正当权益案件的侦查和打击力度。运用青少年维权岗做好对被处非监禁刑、刑释解教和有稍微违法行为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加强禁毒工作力度,结合“6、26”国际禁毒日,通过培训班、志愿者服务队等形式开展禁毒知识宣传。加强对重点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切实构筑青少年反的社会防线。检察部分要贯彻“教育、感化、拯救”方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和“宽严相济”原则,探索审查批捕、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办法,依法保障其诉讼权利。协助做好对依法不捕、不诉未成年人的帮教转化。人民法院要严格执行《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不断健全完善少年法庭,抓好庭前、庭审、庭后教育,推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和审判工作。司法部分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贯彻监狱和劳教工作方针,进步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教育改造质量。

加强对青少年弱势群体救助。民政部分要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加大困难青少年低保覆盖面。推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建设和治理,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分配合、社会参与”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机制。采用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关爱孤残儿童。

加强对青少年就学就业帮扶。教育部分要认真开展“春雨工程”。加强督促县市区、乡镇基层落实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关爱措施。督促“两免一补”政策落实,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共青团、妇联要深进实施“希看工程”、“春蕾计划”,帮扶救助青少年就学。建设、劳动保障部分要加强对进城务工青年劳动保护法律规宣传和就业指导。针对当前进城务工青年正当权益受侵害的现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加强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和文化市场整治。教育、公安、工商、文化部分要深进实施中小学校“校园净化工程”,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文化、工商部分要继续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大力整顿文化市场。特别是要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网吧,下半年将组织相关部分对网吧经营情况进行一次彻底整治,要进一步加强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治理,

通过开展“零点行动”、聘请网吧义务监视员等措施,从技术和监视层面解决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等突出题目。

加强预防工作社会化参与。要结合预防工作实际,将工作机构向基层延伸,加强进城务工青年法律援助中心、未成年人维权中心、青少年维权岗同基层的联系。加强预防工作队伍建设,调动广大青年志愿者、社区离退休老同道等社会气力参与。

加强预防工作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的气力,广泛深进宣传各地、各部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好作法、好经验、好典型。特别是通过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杰出(优秀)青年卫士等评选活动,在社会上积极推广维护青少年正当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强化示范引导,形玉成社会都积极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领导,转变作风,促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各地、各部分必须树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大局和全局意识,切实转变作风,推动预防和维权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1、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各地、各部分主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同道,一定要秉持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高度负责的正确态度,胸怀关爱子女和兄弟姐妹般的真挚感情,来高度重视、认真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要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把握工作动态,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题目。要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设,充实气力,切实发挥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预防工作经费的保障力度,将预防工作经费纳进财政预算并拨付到位。

2、开展调研,积极创新。各地、各部分要深进基层,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留守儿童关爱、青少年维权岗创建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专题开展调研。要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加快12355服务热线向12355服务台的过渡,通过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社区服务等实践手段,促进预防工作开展。

篇6

关键词:三网融合 政府信息 增值利用

中图分类号: G258.2 D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2-0075-06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of Public Sec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Oriented

Abstract Public sectors produce massive information resources during the process to perform their public duties. These information resourc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various areas of public life, such as law, politics, culture, education, population, society and so on, which are of great social and economic value. But for a long period, this information is outside the scope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in library. Fortunately, the appearance of triple play has provided a good opportunity for libraries to develop value-added reuse of this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of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Keywords triple play;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value-added use

1 研究背景

政府等公共部门在履行公共任务过程中产出了海量有价值信息。这些信息涉及法律、政治、文化、教育、人口、社会等与公共生活密切的领域,是具有重要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宝贵资源。但是长期以来,这些资源游离于图书馆信息组织之外。其中主要原因是公共部门分属不同系统,资源难以有效组织。例如广播资源不能在互联网流动。公共图书馆很难按用户要求提供服务,目前只有少数图书馆开展文本信息服务。三网融合为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利用创造了条件。但是,开发利用这些丰富资源的关键是信息组织问题,即如何使这些丰富的资源与图书馆本地服务系统融合的问题。公共部门信息资源分属不同系统,使信息缺乏标准化规范,不同部门和网络平台之间存在信息孤岛,造成政府信息资源难以融合。许多优质的资源不能在内容提供人、图书馆、公众之间实现跨平台服务。三网融合的推进,无疑为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创造了优良环境。如何利用三网融合的机遇实现公共部门信息的增值利用,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信息资源的表达、格式、标准等问题,这些问题可归纳为信息组织问题。因此,本文旨在从政府信息组织的视角,对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对策建议。

2 文献综述

三网融合为信息资源的深度、多途径增值利用创造了条件。学术界对信息资源增值利用服务,包括政府信息资源的增值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信网[1][2]、互联网[3]和图书馆等多个不同领域,并各自从自身利益发展的视角对信息增值服务发展模式进行研究[4]。王晓琳[5]探讨了我国政府信息增值服务的外包模式,阐释了政府直接从事信息增值服务的困难和障碍,并对政府信息增值服务外包模式的可行性及其问题进行了分析。马桂艳等[6]在分析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基础上,探讨了政府垄断开发模式和信息增值服务外包模式,并建议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和采用多元化信息开发模式及供给体系等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的新途径。在政府信息增值服务的机制上,周毅[7]认为政府机制、社会机制和市场机制是政府信息增值服务运作机制的可能选择。周涛[8]则认为应该构建政府信息增值利用的信息资源、法律法规、社会、经济和技术保障机制,同时建立科学的反馈机制。目前三网融合环境下政府信息增值的成果数量不多,但均十分重视从政府信息组织的研究。

而在政府信息资源组织上,学界也有相关研究成果。一方面,通过介绍国外先进的政府信息组织方式,借鉴成功经验。罗昊[9]深入研究了GILS和DC-Government两种主要的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曹树金等[10]对这两种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做出了多方面的比较,认为GILSD在元数据的专业元素设置和应用实施成熟度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DC-Government由于采用DC核心集的扩展应用有利于政府信息元数据的扩展性、互操作性和资源发现功能的实现,因此DC-Government将占据未来政府信息资源描述领域的主流地位,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总结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等标准化的现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张承伟[11]提出,我国构建政府信息描述型元数据有12个元数据项,10 项与DC 相对应。[11]罗昊提到国内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的研究与应用,应密切关注DC与DC Government 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充分引进这些成熟规范的编码体系并将其中的元素有机组合,从而形成适应中文资源特点与具体应用需求的应用规范, 提高互操作性。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单独研究三网融合或政府信息增值的成果数量较多,但尚未有结合三网融合背景的政府信息增值利用的研究成果。为此,针对眼下三网融合的必然趋势,研究在此环境下我国政府信息增值利用在融合环境下的需求特点和存在问题,从政府信息组织的角度,探究政府信息在融合环境下的实现增值利用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3 研究过程与方法

为了探索三网融合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的组织策略,笔者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网络调研法展开调查。一方面,通过访问各大主要学术数据库,检索政府信息组织的相关文章,了解政府信息组织的研究现状和障碍;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访问各大政府网站了解目前我国政府信息组织的现状,结合实际需求归纳出公共部门政府信息增值开发对政府信息组织的要求,从而提出可行性的对策。

4 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组织方法的现状

4.1 方式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章中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的阐释是“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

尽管从政策上鼓励政府信息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公开,但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国政府信息的方式仍较为单一,自从1999 年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基本上是通过政府各级部门的门户网站来实现的。如《深圳市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办法》明确指出:“网上公开是指将政府信息与国际互联网相联的深圳市政府的公开信息网络上给予。”这一规定基本把通过互联网上的非政府网站以及其他公开政府信息的方式排除在外。类似的还有广州市和上海市都规定“用互联网上的政府网站”来公开政府信息。

虽然,通过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有保证信息公开的严肃性等诸多优势,但是这种单一的公开方式却不利于政府信息的传播。对于不太喜欢上政府网站或者没有电脑的人群而言,政府信息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尤其是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这种单一的政府门户网站方式将显现出较大的弊端,使政府信息被动的失去了因网络融合而快速增长的移动手机和数字电视用户,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利用政府信息的受众数量。为了缩小数字鸿沟,扩大政府信息的公众利用范围,不少国家率先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早在1999年英国的网络普及率仅为22%,为此英国政府考虑除了互联网之外,普及数码电视,并且把在英国广泛使用的电话呼叫中心、基础游戏机等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的服务终端。在我国,三网融合的试点城市上海也在积极的探索新型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2011年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12]中指出,将尝试开展手机短信或彩信群发、电子邮件推送、数字电视政务公开频道、便民终端机等方式,主动各类政府信息,进一步方便群众知情知政。对于我国而言,为了充分利用三网融合带了的机遇,扩大信息受众面,政府信息急需打破单一的方式,采用立体式的政府信息公开模式。

4.2 元数据

为了使政府信息能够流畅的在融合环境下的各个平台公布和提供利用,必须利用统一标准对政府信息进行描述和著录,因此开展专门的政府信息核心元数据描述研究也成了实现三网融合下政府信息增值利用的关键。

对于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的元数据标准,早在实施政府信息公告工程之初以政策的形式予以规定。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实施指引(试行)》中对核心元数据的定义是描述政府信息公开信息特征的基本属性的集合,适用于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编目、建库、和查询;并根据此前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和检索查阅政府信息的需要,设定14个核心元数据,其中包括索引号、名称、生产日期、机构、信息分类、著录日期6个必选项,文号、关键词、语种3个条件必选项,内容描述、有效期、相关信息、在线链接地址、信息格式5个可选项。另外,2008年3月实施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系列国家标准GB/T 21063.4-2007中规定政务信息的6个必选核心元数据包括信息资源名称、信息资源摘要、信息资源提供方、信息资源分类、信息资源标识符、元数据标识符,6个可选核心元数据包括信息资源日期、关键词说明、在线资源链接地址、服务信息、元数据维护方、元数据更新日期。仅从国家的元数据标准政策来看,我国政府信息的元数据标准并没有得到完全的统一和规范,这样使得地方政府信息的元数据格式更是多样化和自主化,不利于政府信息资源的统一描述,进而阻碍政府信息在三网融合环境下实现信息集成和跨平台互操作。

4.3 目录分类体系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章第十九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应当包括政府信息的分类、编排体系、获取方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等内容。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应当包括政府信息的索引、名称、内容概述、生成日期等内容。”

对于政府信息的分类,《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实施指引(试行)》中定义的政府信息分类是指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把政府信息划分为若干类别,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目前,适合政府信息目录的分类体系主要有四种类型,即依据政府信息内容属性的主题分类、依据政府信息负责单位的机构分类、依据政府信息外部属性的体裁分类和依据政府信息所针对的群体受众的服务对象分类。其中主题分类是我国政府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基本分类方法,尽管政府信息的分类标准有较早的政策规范,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却不尽人意。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实施指引》中拟定政府信息一级类目22个,二级类目124个;而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系列国家标准GB/T 21063.4-2007中规定,信息资源主题分类包括21个一级类目和133个二级类目。纵观我国各级政府信息网站,其对于政府信息的主题分类原则多有自身的一套标准,不同政府部门和地区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同样为三网融合第一批试点城市的武汉和上海的政府办公厅网站,仅从其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中所设的一级类目的数量、名称和内容来看,武汉市下设 23个一级类目,上海市下设30个一级类目,并且这些类目中只有9个类目忽略类目名称的差异,而类目内容两市是一致的。

5 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开发对政府信息组织的要求

5.1 适应数字化信息开发

当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手机、广播电视等数字终端,根据自身的特定需求获取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数字化信息资源。政府信息的组织方式也应该适应这一特点。调查显示,通过政府网站获取政府信息的美国公民人数在两年内增长率高达70%,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已经成为网络公民(E-citizen)。该调查同时发现,偏好通过网络获取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人群日益增多,网民结构越来越趋近现实生活中的公民结构[13]。对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的组织应适应公众数字化需求。

5.2 适应无缝信息获取

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组织应有利于图书馆将丰富的外部资源融于图书馆本地资源,成为图书馆资源的重要造成部分。政府信息的无缝集成是电子政府追求的理想目标和最终方向。早在2001年,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DPEPA/UNDESA)与美国公共管理协会(ASAP)均将政府信息的无缝集成定义为电子政府发展的重要阶段与成熟的标志。同时,社会信息资源的无缝隙整合,组织的运行成本趋于零,服务个性化和即时反应也将成为衡量信息社会高级发展阶段中任何一个政府组织信息化成熟度的主要标志[14]。在融合的信息环境下,公众希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物理限制,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意的信息途径和方式获得想要的政府信息资源,使公众能够真正享受全天候不间断的政府信息资源获取与服务。信息组织应通过拓展服务平台,满足网络融合环境下无缝式的服务,使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电视、手机等任意终端享受到任意时点的实时服务。

5.3 适应多元化信息服务需求

三网融合后,政府信息的内容和载体形式将会得到大范围的扩充,能够实现整合文字、图像、音视频、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全部资源,同时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手机、电视和计算机等任意用户终端,扩展为信息出版、信息搜索、信息交换等服务。在三网融合的环境下,用户对信息资源和服务的需求结构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艾瑞集团咨询集团2010年的网络视频相关调查结果表明,网络视频用户快速增长。

知识服务方面,政府可以利用公共图书馆的专业优势,一方面可以利用公共图书馆为政府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指南、索引、网络导航等,对政府信息进行科学的组织;另一方面,更可以通过公共图书馆为用户获取知识服务,帮助用户搜集、筛选、整合政府信息资源。从国际经验来看,许多图书馆行业组织都设有专门的政府信息分组,例如国际图联特别设立了政府信息服务和官方出版部门;中国图书馆学会也把政府信息增值工作纳入日程,并积极与国务院法制办、文化部等政府部门开展交流合作[15]。目前国内已有若干图书馆推出了专门的政府信息服务,并积极采用三网融合提供的新技术和新平台。例如国家图书馆的“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16],开创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对政府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的先河。

5.4 适应增值产品与服务的需要

通过充分利用三网融合提供的海量信息内容和多元化平台,实现政府信息的增值开发和利用,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信息组织方案必须适应投资的需要,有利于形成信息增值业务。如在数据库增值服务方面,信息组织应有利于整合各职能部门政府信息制作政府信息数据库,既满足公众浏览和检索政府信息的需求,又可以实现政府信息跨部门的集成形成新型增值业务。目前福建省政府办公厅、省林业厅等29个厅局完成政府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标准化改造,建立了包括统计、测绘、地质、档案、气象五个部门基础数据库在内的各类政府信息数据库100多个,达到了TB级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其中79个政府信息数据库向授权用户开放;并且完成68个省直部门信息资源的调查和整合,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再如移动信息获取服务与政府资源的对接中也要求信息组织标准的协调,增值设备制造也要考虑信息组织方法的识别问题。

6 公共部门信息组织策略建议

6.1 元数据规范应适应图书馆对资源的发现

政府信息元数据常用来描述政府信息的存在性及所在位置,确定政府信息的可用性,同时描述获取政府信息的手段、政府信息的来源、完整性和安全性等信息。为了使政府信息能够流畅的在融合环境下的各个平台公布和提供利用,必须利用统一标准对政府信息进行描述和著录,因此专门的政府信息核心元数据是政府信息增值利用的关键。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实施指引(试行)》对核心元数据进行了定义。设定了14个核心元素据,其中包括6个必选项3个条件必选项及5个可选项。但是我国另一标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 21063.4-2007)则规定了政务信息的6个必选核心元数据项与6个可选核心元数据。仅从国家的元数据标准政策来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与电子政务就存在两套元数据标准,不利于图书馆信息发现与组织集成。

很显然,传统的政府信息组织方式已经无法全面满足图书馆对资源的加工、组织与查询需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的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3亿[17]。调查数据说明,政府信息资源建设应该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满足广大网民利用宽带或手机等媒介获取数字化政府信息的需求。元数据规范满足移动用户需要是必然趋势。

6.2 信息组织方式应适应互操作要求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我国目前的政府信息公开主要采用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这些规定表明,目前的信息组织主要是为了适应法定的公开方式,因此信息组织存在多样性与非规范性。就现实情况而言,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基本上是通过政府各级部门的门户网站来实现的。这种方式为快速增长的移动手机和数字电视用户通过三网融合获取信息带来了机遇,但信息组织的非规范性为融合网络环境下的开发利用带来了障碍。

2002年,方志远博士通过研究发现,网络时代一个成功的政府信息平台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具备较好的互操作性[18]。尤其是对于三网融合中不同业务和信息的相互串联,政府信息的组织需要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以方便公众跨平台获取政府信息。这样就需要统一的政府信息元数据对政府信息的描述进行规范,从而实现政府信息在不同操作平台、异构数据库间的信息交换、集成、共建共享和提供服务。

当前要让政府信息组织适应三网融合下互操作的要求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由于我国大量的政府信息仍然是未经增值加工的原始资源,既没有统一的信息存储格式,又没有进行统一的信息描述,给信息的查询和跨平台应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实现政府信息的互操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建立统一的政府信息元数据标准,利用统一的元数据对政府信息进行规范性描述,提供政府信息增值利用的效率。例如,美国政府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分布式政府信息定位服务(GILS)”[19]项目的建设。那么我国要推进政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的变革,实现政府信息组织的互操作,除了有统一的政府信息资源描述规范外,还应该广泛推进广大公众用户参与政府信息组织,综合运用用户自标引、信息资源门户、主题树、Wiki、Blog等新兴的基于用户参与的社会性信息资源组织方式,提高用户参与率,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在互操作基础上的本地融合。

6.3 信息组织模式应适应信息资源的跨媒体服务

根据联合国2010年度的全球数字政府调查报告显示,手机、宽带和无线网络的迅速发展,给政府信息的传播和使用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对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过去十年移动手机用户的使用量大幅增长,随之产生的移动信息业务也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政府并没有充分运用此类信息技术提供有效的政府公共信息传递服务[20]。因此,对于仍处于发展中的我国而言,三网融合所带来的新技术和新平台将是通过提供具有融合特点的个性化服务来扩大政府信息影响力和利用率的大好机遇。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实现的三网融合将形成全新的信息媒介平台和服务方式,各种网络视频点播、数字电视、手机移动应用等新型服务应运而生。政府应该考虑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条件和信息融合业务,拓展新的政府信息公开和增值利用渠道与手段,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个性化政府信息服务。除了传统的通过声讯政府热线电话、电子信息屏、政府电子信箱和门户网站等渠道提供政府信息服务之外,政府还可以利用三网融合环境下的新业务和服务。例如,通过融合了电视业务和电信业务特点的互联网电视(IPTV)使公众能够按需观看时政新闻、政务分析等政府相关信息节目。通过基于宽带技术实现电脑与电脑、电脑与电话、电话与电话之间通话业务的宽带电话(VOIP),由于无须搭建专属网络,运营成本低,可以大大降低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交流通话资费成本。通过手机移动平台的政府信息,可以使范围更广的受众用手机上网或下载手机移动客户端就可以浏览各类政府信息及办理行政相关业务。那么,在统一的政府信息资源组织模式下,采取统一的标准,规范政府信息资源的元数据、描述格式、数据形态等具体的信息组织方式,保障政府信息实现互联网、电视网和广播网之间的跨媒体服务。

6.4 信息组织目录体系适应资源融合需要

如今,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全媒体”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发展战略中最热门的口号。“全媒体”策略既可以理解为“以融合业务系统和多功能融合终端为支撑,在大同数字电视网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集文字、图片、超文本、音频、视频、监控等为一体的多种媒体服务,打造权威的、全功能的全新媒体形态,实现娱乐和信息的综合服务及推荐交换”;又可以解读为“是从传播介质化和产业流程再造的角度,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视屏、电子移动报等多种媒体形态的符合”[21]。

政府也应该适应这种融合需求,将政府信息资源融于本地、进行充分的信息整合,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集成化。一方面,通过政府信息内容的集成,将由于行政分割而分散在不同部门类型繁多、存储介质多样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政府信息的集中管理、高度共享和协同工作。例如,可以将分散在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纸质及数字化的涉及企业的政府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信息集成库,便于通过“全媒体”环境下的多样化媒介进行传播、提供公众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平台和信息终端的集成,使政府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手机通信等多样化的途径为公众所获取,从而消除政府信息的条块分割而造成的“信息孤岛”,同时消除“数字鸿沟”,保障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郑.电信增值信息服务若干问题研究[J].现代情报,2009,29(11):182-185.

[2]王秀新.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增值服务发展模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5.

[3]朱建伟.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价值服务模式分析[J].现代情报.2008,(2):73-80.

[4]严青云.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增值服务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6,(14):61-63/67.

[5]王晓琳.我国政府信息增值服务外包模式初探[J].浙江档案,2008,(4):23-25.

[6]马桂艳等.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模式比较与评价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2).

[7]周毅.论政府信息增值服务及其运行机制的创新[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8,52(1).

[8]周涛.政府信息增值利用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9,41(3).

[9]罗昊.两种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的分析与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03,(2).

[10]曹树金等.论政府信息资源的元数据标准[J] .情报学报,2004,(12).

[11]张承伟,赖洪波.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的描述方法[J].情报科学,2007,( 6).

[12]上海市政府办公厅:2011年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EA/OL].[2011-04-01]..2011-04-01.

[13]Christy Oglesty CNN. Study: More Americans become e-citizens [EB/OL].[2011-04-01].省略/2002-04-03/tech/government.internet_1_web-sites

-online-population-users-visit?_s=PM:TECH.20.

[14]焦宝文.全球电子政府发展概况[M].北京: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5.

[15]博秀兰.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信息增值服务中的社会效用——以知识管理为视角[J].图书馆论坛,2011,31(1):111-113.

[16]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EB/OL].[2011-12

-11]..

[18]Zhiyuan Fang. E-Government in Digital Era: Concept, Practice,and Develop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omputer,The Internet and Management,2002,(10):1-22.

[19]陈传夫,黄璇.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利用研究[J].情报科学,2008,(7):963-966.

[20]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E-government Survey 2010[EB/OL].[2011-04-22].http://www2.省略/egovkb/global_reports/10repor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