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作会议要点范文
时间:2023-03-23 13:3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工作会议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王书记指出,上半年,全省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重点,积极应对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和省内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积极履行职责,狠抓工作落实,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6722.8亿元,同比增长23.6%;各项贷款余额达5267.9亿元,同比增长23.9%,较好地满足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大力支持“三农”和抗灾救灾,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实现了全省空白金融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8.5%;大力实施“引银入黔”工程,上海浦发银行、重庆银行、招商银行、四川商行等在黔分支机构相继开业;大力推进直接融资和保险业加快发展,信邦制药、百灵相继上市,结束了省连续5年没有新增上市公司的历史,全省实现保费收入68.22亿元,同比增长39.25%。
王书记强调,当前省与全国一样,正处于经济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各金融机构一定要坚定信心,自觉按照中央的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把稳定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优化信贷结构,调控贷款投向,科学合理地配置信贷资源,切实加大对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大力支持生态建设和民生工程。服务是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是扩大规模、提高效率的关键环节,各金融机构要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做到主动服务、诚信服务、高效服务、满意服务。
要根据行业特点和优势,建立与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多元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提高金融企业竞争力,增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监管部门要积极帮助和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正确处理规模扩张、风险防范、提高效益的关系,做到风险可控和合规经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要进一步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防范信用风险,继续鼓励和扶持省相关中介机构专业化服务水平,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篇2
关键词:稳、好、活
记者:对比以往,此次经济工作会议出现了很多新提法、新变化。在十七大召开第一年这样的关键时刻,您认为此次会议的关键词有哪些?
辛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七大之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并具体化为今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的部署会议。因此本次会议高屋建瓴,指导意义重大。
这次会议的新亮点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稳、好、活。
记者:这次会议“稳中求进”重新成为中央经济工作的关键词,“稳中求进”这一宏观调控目标已经淡出了相当长的时间,为何又重新提出?
辛文:当前提出“稳中求进”,非常及时、非常重要。因为当前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过热风险,高增长带来很多问题需要调整和解决。稳,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宏观调控的关键是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在今年经济工作部署中,“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防止投资反弹”、“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一词多次出现,“控制”、“抑制”等词语也反复提及,这表明对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存在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中央已下决心通过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以防范和抑制,以确保稳中求进。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好字优先”,相比“又好又快”的说法,这意味着什么?
辛文:“好字优先”这表明中央进一步坚定科学发展的决心。高能耗、高污染造就的高增长,与科学发展背道而驰。不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长远来看必将束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回顾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再到“好字优先”。“好”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其重要性不断提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好字优先,科学发展,体现出中国经济发展在现阶段的新特点、新要求。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量的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和可持续的统一上来。从“又好又快”到“好字优先”,体现了中央对科学发展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在中国当下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好字优先”与“科学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要实现“科学发展”,只能“好字优先”;也只有“好字优先”,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包括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在诸多方面做出周密部署,力求在“好”字上下功夫。
记者:“在完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创新对外开放工作思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从中央工作会议的这些部署中,是否可以理解为今年经济工作在多个层面都将更具活力?
辛文:“活”就是改革开放,创新机制,增强活力。改革始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按照会议部署,今年将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这意味着政府行政将更加高效便捷,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将得到强化;针对我国金融业发展明显滞后的现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现代金融体系,金融体制改革将使中国经济更增活力;研发能力较差是长期制约我国企业竞争力的软肋,按照会议部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需求导向,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由此我国企业有望尽快形成以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
同时,今年经济发展将更好地惠及百姓。“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突出重点扎实加以解决”这些字眼都表明,党和政府更强调民生政策的实效。会议强调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强调了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强调了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这些都表明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更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中央将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和更完善的制度建设来改善民生问题,以形成经济发展、社会祥和的良好局面。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基调:又好又快,平衡协调
记者:2007年我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经济增速也创30年新高,是否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盛毅:是的。2007年我省在不断破解难题中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在落实宏观调控中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几项重要经济指标均迈上新台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与辽宁省一道,成为全国九个GDP上万亿的省(市)之一;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预计达到1300亿元;旅游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超过1000亿元。特别是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预计达到14%左右,增幅比2006年高0.7个百分点,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历史纪录。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也呈两位数以上增长,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开创了经济工作新局面。
记者: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盛毅: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面临的最大机遇是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带来的各种新机会。
我省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中央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我省目前总体上还属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部分优势产业的许多项目集中在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排放领域,其发展必将受到较多限制。二是今年力度较大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将使信贷规模收缩,土地供应紧张,新上项目审批更严。我省目前的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如果新上项目尤其是产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项目数量减少,会直接影响今后几年发展。
记者:坚持好字优先、科学发展,据此,您对四川经济发展有什么建议?
盛毅:首先,应继续将工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鉴于工业在全省经济中的领头作用,我省应坚持将加快工业发展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按照建设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强省,努力建设“两区四基地”,即建设国际知名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和优势原料产业聚集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中医药和水电基地,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农产品制造基地。
其次,高度重视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我省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周期远没有结束,因此,除抓好已上马项目建设外,还要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项目上马,同时储备一批新项目。
同时,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省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目前,在一些地区,工业才步入中期阶段,环境容量已经无法支撑,如果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环境将不能承受。转变发展方式,不仅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要求,也是我省持续发展的需要。今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关键的一年,也是我省经济能否成功应对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再上台阶的关键性的一年。要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要研究资源就地转化和加工的途径,争取在资源开发上有新的突破,改变单纯向外输出资源的垂直分工格局,加强资源就地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要根据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集中和集聚发展。要通过加快发展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等,明显降低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水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原料的浪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篇3
我叫***,男,现年34岁,大专文化,中级经济师,现任**县联社信贷管理部经理。2010年以来,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态度,踏实工作,任劳任怨,勇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被评为2010年度金融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是:
一、立足岗位,健全架构,促进发展
为配合我联社实现经营目标,我充分发挥工作经验,广泛吸取新知识,探索工作新途径,立足岗位,为领导当好参谋,收到较好效果。
1.进一步完善管理架构,形成以制度规范操作、监督的制约机制。2010年年初以来,我先后组织起草下发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10年信贷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信贷管理防控风险有关事项的通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实施细则及操作流程》、《**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个人汽车贷款实施细则(试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商户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制度、规定,有效加强了我社信贷管理工作,为我社信贷业务的科学、有序、健康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2.抓好信贷基础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注重对基层社的工作指导以及问题的解答,在推广新知识、新业务上,能够首先做到本人熟知,以带动我联社推广;同时加强对重点客户、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信贷审查与分析,全年共组织参与撰写企事业贷款、大额自然人贷款等有价值的审查分析报告30余份,有力地指导了我社公司及个人信贷业务开展,为我社经营决策当好了参谋,也为上级制定行业信贷政策创造了条件。
3.定期组织召开信贷管理工作分析会议。对贷后管理中发现的重大难点问题,通过定期召开信贷管理工作分析会议的形式,及时分析问题成因,制定整改规划,并以《信贷管理工作会议纪要》、《信贷业务整改通知书》等方式通知问题相关社,限期落实整改。一年来共组织召开信贷管理工作会议10次,下发《信贷业务整改通知书》44份,均收到较好效果。在业务指导方面,严格执行贷后管理“有请必复”工作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我社信贷管理工作。
二、恪尽职守,真抓实干,勇挑重担
1.严格信贷管理,遏制滋生不良。年初以来,我通过从信贷基础工作抓起,在信贷业务前后台分离的基础上,实行了含法人、个人业务全口径统一规范管理,全面推行信贷“一对一”监督,实行了大客户分析制度、风险预警、提示等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影响信贷资金正常运行症结。全年共组织下发《加强管理工作意见》22份,实现整改不规范操作问题44项,构建了防范风险的坚实屏障。为防范信贷风险,在2010年对我联社信贷资产质量夯实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开展资产质量认证,按季度开展质量分类,对部分风险隐患较大的贷款下达清收处置计划,查清、查实责任人,赋予必要的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2.全力压缩潜在风险贷款,进一步夯实信贷资产质量。我针对贷款划转娲城社后潜在风险贷款日益显露的现象,及时组织我联社进行潜在风险贷款阶段式排查,加大压降工作力度。对暂时无法收回的到期贷款,开展了管理责任认定,逐笔制定了处置预案,将其列入不良贷款管理,进一步夯实了信贷资产质量。
3.实行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为推进信贷资产精细化管理,根据省联社制定的行业信贷政策和信贷管理规定,结合客户实际情况,从规避信贷风险入手细分客户,适时划定支持、维持、压缩、退出四个类别,按不同贷款方式和形态,逐户、逐笔制定和落实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4.组织好信贷员工业务技能培训。为提高信贷员工素质,我认真组织制定全年培训工作计划,协调相关专业,确定主讲人、审定教案、制作幻灯片,全年共组织两期由信用社主任、信贷会计及相关部室人员参加的信贷管理培训班,向参加培训的信贷人员讲解了《现代商业银行信贷营销与管理》、《信贷审查要点》、《客户财务报表解读与分析》、《客户评价规则》、《统一综合授信申请与审查》等信贷业务涉及的内容,及时下发新业务幻灯片和讲义,开阔了信贷员工业务视野,推动了信贷人员学知识、比干劲氛围的形成。
三、廉洁奉公,服务员工,服务社会
在日常廉正建设中,我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以律己,将自身置于党和群众监督之中,以我社经营效益为中心,做到廉洁奉公,服务员工服务社会。具体工作中坚持不到高档消费娱乐场所、谢绝客户馈赠与宴请,由于自身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也促进了所在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篇4
今日市场反弹属于普涨,金融股带动上证50反弹较强,上证380为代表的小盘股反弹未放量,抛压不大,反弹空间应该更大;
个人认为: 明日开盘应是回落,均线支撑3290,然后继续反弹,关注近期高点3320附近;
题材上重点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及的央企混改和分时出现异动的券商概念;操作上短期倾向于持股待涨,个股回落中出现量比小于0.5的机会寻找进场或者加仓机会,总体仓位不超过5成,遇放量则调仓换股!
买什么?这里说几种抄底或者补仓的要点:
(1)不要买刚刚开始补跌的股票,加速中的飞刀不要接,基本面再好,未来再有前景,要等一个缩量和震荡;
(2)关注最近3天已经有筑底迹象的品种,比如在120天止跌后,有一根带量阳线,之后维持高位震荡,并不跟随大盘下跌;
(3)关注一些底部放量大,并且有持续性的品种。
回顾历史行情,近半年以来,股指已经四次逼近3300点整数关口,均无功而返,可见市场在该位置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小,但也不会又大的回落。加之,龙头品种的轮动,笔者认为本次的回踩蓄势的概率很大。
篇5
会议总结了2011年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工作,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8000亿元,达到833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5%;实现增加值2142.7亿元,高于同期工业增速3.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14.2%。合芜蚌试验区带动强劲,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284.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63.4%。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有力推进,全省通过国家备案审批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335家,达到全省规上企业的12.3%。火炬计划工作迎来新机遇,芜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产业集群获得科技部批复。园区工作打开新局面,出台了《安徽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行办法》和《安徽省创新型园区评价表彰办法(试行)》,首批创新型园区获省政府表彰。争取国家项目取得新进展,推荐国家主体科技计划项目入库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基金争取国家资金1.671亿元,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10位。高新领域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实现突破,国家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组建。
会议提出2012年全省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工作要点,将贯彻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会议和即将召开的全省科技工作会精神,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聚焦试验区建设,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重点突破、集群发展”,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化为主线,通过规划引导、载体支撑、项目带动、政策激励,力争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合芜蚌试验区产值突破6000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合芜蚌试验区新增220家。
任鸣在讲话中指出,2011年,全省科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为经济结构调整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合芜蚌试验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下,全省上下形成“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创新氛围。任鸣强调,2012年,要在三个方面进一步聚焦集力,为安徽创新崛起、转型升级作出新贡献。一是聚焦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要立足各地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锁定有限目标,主动作为,重点突破。要围绕主导产业的首位产业,凝炼共性关键性技术,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取得一批技术、专利、标准和新产品的成果。要继续培育主导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个在主导产业中高新技术企业相对集中,拥有一批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要在主导产业上大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开展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组织的探索,采取股份制形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不断派生产业的新技术新成果,转化成产业的竞争优势;要多种形式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二是聚集重点项目,强化产业技术的供给能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产业中的广泛深入应用,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增强项目的储备,提高项目的入库率;认真组织项目申报,签订项目合同,加强项目绩效宣传。三是聚集县域科技创新,着力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县级科技工作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抓好一批园区、一批企业、一批项目、一批服务机构。任鸣最后希望,科技战线的同志要广交企业、部门、专家、中介服务机构及金融界朋友,强化政策和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争先进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打破惯性思维,创新工作思路。
会上,芜湖、马鞍山、黄山、铜陵等市及合肥高新区有关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本地区特色工作经验。与会同志还围绕如何加快推进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工作等进行座谈发言。
篇6
刚才,××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一个非常好的报告,并从项目建设、园区发展、要素保障三个关键提出了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从把握好“扩”、“试”、“强”三个要点要求扎实做好11个试点镇的试点工作,从落实责任、优化服务、健全机制三个方面硬化措施强调快速形成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合力。我完全赞成,希望大家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再讲三点意见:
必须把发展县域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我国的行政区划和治理结构中,县是一个很重要的层次,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我国县的建制,始于春秋时期,因秦代推行郡县制而得到巩固和发展。两千多年来,县一直是国家结构的基本单元,即使历朝历代国家结构的其他单元建制经常变动、经常晃动,但县也一直稳定存在至今。总体上看,我国县的建制在2000多年的沧桑巨变中基本上保持了稳定的态势,大部分县域的行政区划和边界都相当稳定,县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在县级政权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县域作为实现黄山崛起的重要支撑,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阵地,发展县域经济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可以说,县域活则全市活,县域强则全市强,县域稳则全市稳。因此,实施县域突破战略,是我们的必修之课、必破之题、必由之路,任何时候都必须高度重视。
必须正确把握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原则和工作重点。从我市实际情况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则是:突出开放、坚持放活、强化特色、改善民生。突出开放是发挥比较优势、彰显资源价值的重要前提。我们黄山拥有最美妙的山水、最优质的生态、最灿烂的文化和最诗意的乡村,其价值是多元的、深厚的、外向的、持续看涨的,唯有开放,这些价值才能实现、才能倍增。坚持放活是释放能量、推进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的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各项政策向全省61个县推开,各区县要用足用活;对已经赋予扩权强镇试点镇的管理权限,各试点镇要争取到位、各有关方面要落实到位。这次扩权强镇涉及类、四个方面的权限,都有具体的扶持政策和改革措施,希望大家要努力争取;市直单位放权也要放到位,省里下放的市直单位不要做任何的截留,而且要服务好。强化特色是推进错位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特色就是个性、就是优势、就是生命力、也是竞争力。改善民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把保民生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检验标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多享。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是:推进思想解放,强化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强化工业和旅游支撑,促进县域经济结构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巩固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加大统筹力度,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县域要素集聚能力,善于用市场的办法、创新的思路来破解发展中面临的资金紧缺、土地紧张、人才匮乏的突出矛盾,提升县域融资能力,保障县域经济发展用地,走出县域人才困局。
必须在城乡统筹上迈出更大步伐。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之一,也是我们以上强调的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把握的六个工作重点之一。发展县域经济,城乡统筹要格外关注。但我们讲的城乡统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希望大家认识要进一步提升,发展路径、战略举措也要进一步突破。大家知道,历史上的黄山,前身是老徽州,其思维观念、文化背景、经济结构、城乡结构乃至社会治理结构均有别于其他地区。城乡统筹实际上我们的老祖宗过去凭借着母亲河——新安江,依托着我们的资源——林茶,而且他们十三、四岁就走出去,形成了称雄中国商界三百余年、执十大商帮之牛耳的徽商,然后引入了外面的理念、带回了赚取的财富,建设自己的家园,对当时的建筑、教育、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我们的中心城市不大,但我们的重点乡村不小,而且品位很高,我们的老祖宗在过去就已经在推进着城乡统筹,因此我们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不是特别明显;新时期的黄山,其产业结构发展取向、城乡布局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发展,还取决于我们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化大格局中的独特作用。我曾经说过,黄山发展的快慢不光取决了我们自身,而且周边大城市越发展,黄山的内在价值就越得到彰显;城市文明进步越快,传统厚重的徽州文化就越为人珍视;工业经济推进越迅速,优美自然的田园风光就越为珍贵。这就意味着我们讲城乡统筹,不仅要立足自身、着眼自身,更重要的是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姿态、更有力的举措,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的层面上左右逢源、“长袖善舞”,与周边实现错位发展、差异互补,实现更高水平上的城乡统筹。我们这个“城”不要仅仅看着是中心城区,我们现在搞旅游“三进”,像我们的坤沙村、太平渔村、翡翠新村等它们都连接着大上海、杭州、南京,连接着大城市的社区、机关、学校。所以,我们要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城乡发展,把我们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把资源的价值实现到最高程度。具体来讲,就是坚持“三个联动”,坚持以发展规划共绘联动城乡、以旅游产业共兴联动城乡、以基础设施共建联动城乡。比如说以旅游产业共兴联动城乡,我们都有具体的抓手,现在我们提出来黄山、太平湖、新安江、歙县古城、齐云山、屯溪老街、西递、宏村、呈坎、潜口、唐模、棠樾、雄村、东黄山等这些就是连接城乡的重要节点,我们已经开会作了部署,关键是要制定好规划,加快推进。再就是“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新农村建设以及发展乡村旅游等这些都是具体抓手。推进“三个集中”,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有条件的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构筑“三大网络”,构筑城乡就业社保网络、城乡医疗卫生网络、城乡文化教育网络;强化“三大保障”,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公共服务保障、公共安全保障。市里结合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制定了推进“四区建设”、构建“四大体系”的实施意见,这里面都有不同的论述,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同时也希望各区县及有条件的乡镇在这些方面大胆探索、主动作为,共同把城乡统筹这篇大文章做好。
第二个问题:关于林业工作
今天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黄山实际,进一步研究谋划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举措,使我市山区在绿起来的基础上尽快富起来、强起来。刚才,志民同志作了一个非常好的报告,非常具体、非常明确,我完全赞同;提出的12项工作重点,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几套班子领导和区县委书记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起研究谋划的结果,集中了大家的智慧,贯彻落实好了,全市林业改革发展就一定会有大进步。这里,我再强调三点:
必须充分认识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在今年6月份召开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总理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这“四个地位”的精辟论述,赋予了林业新的更加突出的历史使命;回良玉副总理在讲话中也对林业在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四大使命”进行了科学分析。上个月召开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金山书记、三运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具体到黄山来说,林业的地位更加特殊、作用更加突出、意义更加重大。全市林地面积120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37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7.4%,分别居全省第一。全市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3.1%,林区人口占农村人口的70%,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林业对gdp的贡献率达10.1%。更为重要的是,30年前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在这里,我们的资本就是山”,“要治山”;“山区宝多的很,要搞经济林”;“要有些办法,禁止破坏山林”;“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广开门路,增加收入”;“你这个地方将是全国最富的地方”。今天,我们推进科学发展、加速黄山崛起,林业是重要基础;加快“四区建设”、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林业是强力支撑;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林业是重要途径。因此说,黄山要崛起,农民要富裕,林业是基础。林业兴则黄山兴,林农富则全市富。在黄山工作,不研究林业、不重视林业、不熟悉林业、不发展林业,就不懂得经济工作,就算不上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推进林业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快林业发展,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篇7
一、全市经济和金融运行情况
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半年。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第四次党代会和市三届五次人代会精神,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工作,全市上半年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2.6亿元,增长29.9%,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了2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16亿元,分别增长28.4%和2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3亿元,增长6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3亿元,占全省的16.8%,居全省第二位,增长27.1%,总量逾越吉林市。能够连续几年在高基数增长,而且宏观政策偏紧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发展业绩,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与金融单位积极增加信贷投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各金融机构存贷业务实现双增,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97.5亿元,比年初增加51.3亿元,增长20.8%,同比增加58.4亿元,增长24.4%;各项贷款余额231.2亿元,比年初增加44.8亿元,增长24.1%,同比增加43.5亿元,增长23.2%.主要特点:
(一)调整了工作思路。全市各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会议精神,金融工作安排思路上,都突出了坐落,服务,发展的思想,增强了主动服务全市经济建设的意识。市乡村信用社主动与市第三产业办公室签订了银企合作框架协议,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大。市农联社、城联社、工商行、农发行贷款增加较快。上半年,农信社贷款余额为50.9亿元,比年初增加21.6亿元,增长73.7%;乡村信用社贷款余额为18.5亿元,比年初增加4.4亿元,增长31.2%;工商银行贷款余额为16.6亿元,比年初增加2.7亿元,增长37.5%;农发行贷款余额为107.7亿元,比年初增加16.6亿元,增长18.2%。这几个行贷款增幅都在两位数以上,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
(三)加大了对重点经济领域贷款投放力度。以支持“三农”为己任,以“百千万”工程、四三三”信贷结构调整为主要措施,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引导农民发展规模农业、效益农业和畜牧业等,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农发行重点跟踪了农产品加工及产业化龙头项目建设,对光合饲料、吉林正望油脂、吉安生化乾安酒精、吉林赛力生物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的贷款都以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这四家企业贷款就达到4.68亿元.其它各商业银行也都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
(四)整顿金融秩序打击金融犯罪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依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集中力量开展了专项行动。全年政法机关重拳反击,突出重点,迅速破获了一批涉及金融犯罪的大案、要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国家、金融机构和群众的经济损失。一年来,全市共查处金融犯罪案件11起,涉案金额总数4135万元,打击犯罪嫌疑人8人,挽回经济损失486余万元,有力地遏制了破坏金融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的高发势头。
(五)全市金融工作开始全面起步并向规范化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出台了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金融工作的工作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今年2月份经市委常委讨论成立了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市金融办公室成立半年来,制订了全市金融工作要点;对全市金融运行情况进行了调度;对全市各金融机构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对全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典当行业进行了调研;对企业上市工作拟定了初步方案;加强了与国家开发行、长春光大银行等域外金融机构的联系。同时,兴办了金融信息》已刊登18期。总之,全市金融工作有了一个新局面。
也应看到金融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里只点一下题,同时。请各部门回去后,再进一步进行分析研究。一是金融生态环境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各金融机构提出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二是个别金融机构贷款增幅小或下降,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三是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步工作任务和要求
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这个中心,总的要求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促进全市经济加快发展,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指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着重协调解决好各金融机构提出的问题和困难。这次会上。其中除了个别问题解决难度大以外,其它问题经过努力都可以解决。解决的方法:一是今天会上能落实的马上落实。涉及到一个部门解决的问题,马上研究解决;涉及到两个以上部门解决的问题,要尽快沟通,必要的由市政府召开协调会进行解决;需要相关市领导出面解决的问题,市金融办要搞好沟通协调。总之,要尽快把各银行提出的问题和困难积极稳妥地解决好。二是市金融办要把这些问题梳理好,一件一件的督办,一件一件的落实,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要提出协调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三是解决好随时出现的问题。全市金融运行中,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市相关部门和市各金融机构要搞好信息沟通,加强联系,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经济越发展。尤其是市在资本市场发育不好,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全市各金融机构还是解决融资难的主要渠道。首先,金融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各金融单位要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以加快发展经济为己任,要有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配合意识。各金融单位既是中省直单位,更是一份子;大家在为的发展做贡献,同时也在共享这座乡村发展变化的效果。从这一点上讲,金融单位与地方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献计出力。其次,金融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要全面准确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现在国家对金融管理比较严格,但只要真有决心放贷,就一定有办法放贷。要加强与上级行的沟通协作。市农发行能够争取省行与市政府签订授信额度,其它各行也要积极争取。各金融单位要进一步加深对市情的认识,准确掌握产业发展方向,密切关注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态势,结合各自的市场定位,研究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特别是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协助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诚信意识,使更多的企业能够符合信贷条件。第三,要优化信贷结构。要研究在固定资产、工业提速增效、大项目建设、第三产业等重点经济领域的信贷投放上实现新突破。
(三)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打造信用。又是当前急迫的工作任务。既要从基础抓起,更要突出重点。一要加强信用乡镇建设,要继续抓好信用乡镇的试点工作,市人民银行牵头,市农村信用社配合,特别是地方乡镇政府要大力支持。下半年,适时召开信用乡镇现场会,以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二要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市政府将协调公、检、法、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配合各金融部门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的综合措施,清收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共同防范金融风险。三要抓好集中整顿金融秩序、打击金融诈骗专项行动工作。这项工作已取得了较好成果,但是还要继续深入开展,市公检法部门要主动服务上门,深入到市各金融机构,为各金融机构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切实解决各银行部门金融案件料理难和执行难的问题。
篇8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宽芹若”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政务公开“六提六促”专项行动的整改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安徽省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开展政务公开“六提六促”专项行动的通知》(皖政务办〔2020〕4号),淮南市审计局对照标准,以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为依托,紧扣五点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专项行动取得一定进展,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对照“六提六促”工作要求,淮南市审计局聚焦重点政务信息,全面公开履职依据、机构简介、财政预决算、政府集中采购、行政权力运行结果、建议提案办理情况等信息,确保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全部公开到位。对于拟公开的政策文件,严格依据《条例》第二十条、二十一条的要求,列明文件的文号、成文日期、时间、有效性等信息,使公开内容更加统一规范。
二、一方面,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都以网络征集、部门征询等形式听取部门和社会公众意见。以用权公开为导向,重点聚焦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关键岗位,保证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另一方面,凡是围绕2020年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展开的,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公开力度,推进重要部署执行公开。主动回应群众关注的经济社会热点问题,介绍部门工作进展。2020年上半年,淮南市审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走进政风行风热线就新修订的《淮南市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作解读,对近年来我市政府投资审计工作成效作介绍,并现场回答听众提问。
三、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加强舆论引导,全面阐释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各项政策举措及其效果,实时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等各项政策措施,扩大政策知晓面,提高政策宣传效果。根据政策解读“八要素”,重点体现决策背景和依据、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研判和起草过程、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创新举措、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等实质性内容,解读好部门相关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和工作成效,通过领导解读、政府行风热线、淮南日报拓宽渠道,丰富内容形式,增强传播力影响力。
篇9
一、思路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确定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核心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资源环境、更加注重科技人才,强化顶层设计、细化落实方案,加强职能、改进作风、转变方式、促进发展,大力推进政策扶持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努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镇企业和农民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为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做出更大贡献。
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围绕提高质量效益,以保障主要农产品加工品有效供给和拓宽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依靠科技进步,争取政策扶持,努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由规模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方向转变,由资源简单消耗向技术升级和品牌战略方向转变,由分散无序发展向产业化和集聚区方向转变,大力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休闲农业方面:围绕建设美丽乡村,以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量提升为目标,以增强发展动力、激发消费活力为着眼点,以强化行业管理、加大公共服务为着力点,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为落脚点,加强管理指导、强化公共服务、研究项目带动、加大宣传推介,把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需求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
乡镇企业和农民创业方面:围绕调整结构布局,以提高质量效益、增加就业收入为目标,转变职能、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创新思路、突出重点,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扶持政策,加强公共服务,把发展乡镇企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支持农民创办企业,依靠创新驱动,突出特色优势,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聚集,大力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即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围绕提高质量效益,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1.努力推进扶持政策落实完善
组织制定农业部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推动各省区市以政府名义出台相关指导意见。积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努力争取扩大资金规模和实施范围;项目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技术服务和调研指导,确保农民建得起、用得上、长受益;强化项目管理,严格监督检查,做到规范廉洁高效实施,使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不折不扣地惠及广大农民。积极争取购机补贴,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休闲农业机械纳入购置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推动增值税改革转向农产品加工业全行业,力争将主食类产品加工纳入所得税优惠范围。积极争取金融支持,推动农产品收购资金纳入国家政策性银行支持范围,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成立农产品加工业担保机构。积极推动金融支持项目落地,全面落实农业部与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等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为企业搭建方便快捷的融资平台。
2.努力推进规划启动实施
争取尽快启动实施《农产品产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建设规划》,推动规划早日审定和;指导做好技术集成基地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建设,加强监督管理。统筹“十二五”规划实施,跟踪、分析“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完成情况,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进一步健全定期分析、动态报告、及时预警制度,强化分析队伍建设,形成权威信息渠道,打造农产品加工行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巩固发展数据采集渠道,扩大基层监测点范围,完善基础数据库;开展重点行业会商分析,细化监测行业与品种,针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加大分析研究力度,及时信息;完善信息制度,利用多种资源建立宣传与服务平台,扩大影响范围。
3.努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广
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充实资源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条件评估和绩效考核,推进“建”、“用”结合,努力构建“产学研用”研发创新平台,大力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继续争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支持,加强对实施项目的管理和指导,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加强推进成熟技术示范与推广,选择10个重点省区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走进基层活动,强化科企对接合作,建立一批技术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加强标准调研跟踪分析,培育保护一批知名品牌和“中华老字号”,充分发挥标准规范、品牌培育在引导行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4.努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经营管理人才,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手段,逐步培养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经营管理水平高、熟悉国家产业政策、热心服务“三农”的企业家队伍,加快建设一支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人才队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依托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学科、研发体系和行业科研项目,加强领军型科技人员和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农产品加工业实用人才,引导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向加工环节拓展和延伸,结合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实用人才队伍。
5.努力推进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加强市场服务,开展特色加工产品“进城入市”试点工程。加强信息服务,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加大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分析研判力度,及时预警信息;继续编发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报告,探索建立网络大讲堂等信息服务平台,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加强行业组织服务,充分整合农产品加工业各类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资源,指导加强对行业企业的组织和服务,加快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6.努力推进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
大力培育示范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强主食加工发展重点和布局的研究谋划,协调争取政策,展示推介主食加工技术、装备、产品。扩大试点范围,在更多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郊区加快推进,营造氛围、扩大影响、广聚共识。加强点面互动,组织开展大中城市郊区推进主食加工现场交流活动,支持开展区域性主食加工提升行动主题活动。培育示范企业,认定并第三批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组织示范企业负责人培训。组织开展主食加工技术、装备、产品的展示推介。积极协调有关扶持政策,开展主食消费情况、发展重点和布局研究,加强主食加工理念、常识的宣传普及。
(二)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大力推进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
1.继续加强规范管理
研究促进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工作抓手,指导各地争取政策。加快制定休闲农业行业标准,推进服务标准化。认真筹备召开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场经验交流会。开展中国最美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活动,继续做好休闲农业星级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2.继续加强公共服务
指导各地加强休闲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推进融资服务。加强培训体系建设,编撰培训教材,遴选师资队伍,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争取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主管局长纳入农牧大县局长轮训班。加强东中西部管理人员跨区交流学习,探索“部省联动”培训形式,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培训。
3.继续加强技术支撑
围绕宏观指导、规划设计、创意策划、运营管理、营销推介、金融服务、产品开发、产业链打造等,遴选一批专家学者,组建休闲农业专家库。遴选一批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单位,引导其以农为本编制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规划。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4.继续加强遗产保护
指导农业文化遗产地做好遗产景观和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加快构建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新机制。认定并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加大展示宣传,提升农业文化遗产影响力。挖掘保护和开发有历史文化等价值传统村落和民居,推进农耕文明、民俗文化、景观资源的动态传承。做好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培育创意意识,交流创意技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
5.继续加强宣传推介
开展中国美丽田园活动。完善休闲农业服务信息平台功能,增加入库信息,丰富特色内容,加大宣传推介,扩大网站影响。研究休闲农业微信传播规律,完善微信平台。创新宣传推介方式,加大对示范县、示范点、精品景点的宣传推介,引领休闲消费新时尚。指导各地做好推介活动策划,宣传精品景点和专题活动,提升产业影响力。
(三)围绕调整结构布局,大力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即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1.深入开展农民创业
以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围绕农民创业的实际需求,加强创业平台建设,开展创业专项培训,提升创业服务水平,争取创业扶持政策。开展农民创业试点,选择部分省区围绕出台政策、建设基地、教育培训和公共服务等先行先试。探索农民创业融资机制,推介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为主的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利用好各种创业培训政策和创业平台,引导乡镇企业服务机构、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积极为农民创业提供服务,提高创业服务能力。
2.深入开展区域合作
支持办好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加强项目推介、投资贸易、科企合作和市场开拓,不断提升会议的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展示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特色资源和市场优势,围绕市场拓展和品牌培育,为全国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搭建一个更加对外开放的展示窗口。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市场拓展,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引导更多的地方组织企业抱团开拓市场。
3.深入开展对外合作
认真落实农业部对外农业合作协议,加强与中美、中欧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合作,拓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对外合作渠道。开展投资贸易专题培训和实地考察,为企业到境外投资贸易创造条件。继续与有关国家开展加工技术合作,探索合作新途径,提高合作水平,增强合作效果。
4.深入开展统计分析
适应乡镇企业职能调整、工作重心转移,加强与省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和各县级直报点的联系,保持工作总体平稳。突出工作重点,做好乡镇企业季度、半年、全年预报分析和年报汇总、布置等工作。加强对直报点和直报系统管理,督促落实工作任务,推动有条件的直报点逐步向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直报转型。
5.深入开展技能开发
综合利用阳光工程、乡镇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各种社会培训资源,着力培养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生产能手。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行业,规划开发新工种,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积极推动在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自主鉴定试点工作。
(四)围绕转变职能作风,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发展
1.积极抓好政府职能转变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组织领导,理顺、调整和加强管理机构,充实力量、强化手段。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农产品加工业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加强规划指导,摸清行业底数,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和评估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各项标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协调服务,推进政策完善落实,做好行业监测预警,建立各种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2.积极抓好依法行政能力建设
切实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把梳理出的职责落实到岗位、到人头,形成人有负责之事、事有责任之人的良好局面;认真落实新制定的政务运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宣传信息、后勤保障等政务流程,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按规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对新修订的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形成政务高效运转的良性循环机制。
3.积极抓好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的落实
完善局机关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全面修订完善局常务会议、局务会议、全局干部大会等会议制度,会前科学谋划议题,会后及时起草编印会议纪要,形成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良好环境。对会议议定的重要事项,加大局内外协调力度,抓好局内督促落实,确保政令畅通,落地生根。
4.积极抓好政务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
加大政务信息调度与报送力度,积极报送农业部信息、每日要情,把信息收集、编辑、督报责任落实到处室,切实提高信息报送的针对性、计划性和时效性。制定新闻宣传要点,明确各阶段、各环节的宣传重点,指导行业做好全年宣传工作。加强新闻宣传策划、媒体沟通协调,提高新闻宣传效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5.积极抓好机关政务运转效率提升
严格执行《农业部公文处理办法》,加强公文审核,严把公文质量关。加强财务管理,强化督促检查,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认真开展绩效管理,组织实施创新项目,强化过程管理,切实增强绩效意识,形成人人为绩效、人人出绩效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工青妇等群团工作,增强机关凝聚力。落实好公文运转、信息、督查督办、安全保密、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保障措施
1.更加注重学习调研
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增强学习的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认真组织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和部党组部署安排;建立全局干部双周学习制度,把学习成果更多地转化到决策能力中、体现在决策水平上。局领导班子带头,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转化调研成果,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能力。
2.更加注重完善制度
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中好的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物化为制度成果,转化为政务流程。进一步加大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做到事事有章法、人人守规矩,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坚决守住法律的红线和道德的底线。
3.更加注重改革创新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和有效性。坚持立足全局,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周密谋划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围绕主线,抓住关键,做到思路清、目的明、办法实、措施硬。坚持集中精力抓大事,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创新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各级做好各级的事,各级尽到各级的责,完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
4.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运用好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在工作中学会弹钢琴,按照全局一盘棋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村二三产业即乡镇企业和农民创业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同时,抓住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明确主体内容、重点措施、关键环节、时间节点,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5.更加注重沟通协调
加强与有关部委、部内有关司局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法律法规、规划计划、政策措施、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努力为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对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中国乡镇企业协会等归口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的指导,发挥好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工程设计研究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等相关科研院校和有关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团结带领全系统,奏响大合唱,同唱一首歌,共同促进事业发展。
篇10
一、抓好荣成市国家首批新农保试点工作。按照省厅部署和试点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圆满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对于符合领取条件的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要达到100%;同时重点做好60周岁以下适龄人口的参保宣传发动工作,适龄人口参保率达到80%以上。
二、抓好新农保全市全面推进工作。总结2010年度**区、*区、*区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市范围推开新农保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抓好工作落实,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新农保工作在全市的顺利开展,力争适龄人口参保率达到80%。
三、抓好新农保制度衔接完善工作。按照国家指导意见和省实施意见的要求,做好我市与国家和省政策的衔接工作。正确把握新农保与老农保、新农保与其他社会保险政策的配套衔接,不断完善新农保制度。
四、抓好新农保宣传发动工作。正确把握舆论导向,进一步开展宣传发动,采取农村居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解读新农保政策,宣讲新农保的重要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引导广大农村居民积极参保。未列入全国试点地区的市区,对于基础养老金差距问题要适时、适度进行解释,避免造成攀比。
五、抓好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现行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做好我市新农保与国家、省政策衔接后,信息管理系统相关程序的调整完善。各市区农保经办机构要加强与系统开发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建立起统一、便捷、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六、抓好农保规章制度建设。按照新农保工作和经办规程的要求,结合机构设置情况,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业务稽核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七、抓好新农保工作调度。全市工作推开后,各市区要进一步加强与财政、金融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做法,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要问题及时上报。市局将检查督导全市工作,推动全市工作的开展。
八、抓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严格执行号文件规定的报批审查内容和程序,做到先保后征。进一步规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审核具体内容和工作程序,重点落实保障办法和保障资金,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
九、抓好基金管理。将农保基金的监管纳入社保基金管理范围,切实加强农保基金的稽核管理,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新农保对个人账户要实行实帐管理,严防资金挪用,确保基金安全。各市区要加强与财政部门协调配合,做好政府补贴预算,确保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到位,积极探索建立农保基金的征收奖励制度,完善基金管理制度。
十、抓好信息会计统计工作。今年市局将把信息、财务、统计作为考核各市区农保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各市区农保经办机构要高度重视农保信息、会计、统计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统计规章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确保财务、统计报表真实准确,按时上报财务、统计报表和新农保试点工作简报。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