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4-01 03:3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建设信用征信基础数据库
(一)硬件软件招标。在*年3月底前,由县信息中心、县诚信办负责完成项目技术方案审查及硬件软件招标的申报准备工作;由县政府采购中心牵头,负责系统建设的硬件和部分软件的公开招标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系统开发建设。在*年6月底前,由县信息中心牵头,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及交换部署的建设工作;由县诚信办和县政府采购中心负责,督促中标的专业公司完成相关软件开发建设工作;由县信息中心负责,指导专业公司完成各有关单位数据采集的专门信息系统建设和技术准备工作,并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中心机房等支持。
(三)由县治贿办、县金融证券办牵头,负责协调组织各单位开放数据库,按照数据采集标准提供数据,进行网络连接,在*年4月底前,建立集中加分布的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及逐步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库开放等工作。
(四)推进信用信息的使用。由县诚信办负责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工商、税务、公安、法院、劳动、金融、建设等部门掌握的企业信用数据资料,整理分类并建立信息档案,形成*县市场诚信网站。
(五)征信系统验收。由县治贿办、县金融证券办牵头,县诚信办负责,指导与协调各级各部门配合信用征信系统建设中有关数据采集与整合等相关工作,督促各部门对相关数据库进行更新与完善;由县治贿办、县金融证券办牵头,组织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信息中心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征信系统进行验收审查。
(六)后续建设管理。由县诚信办负责系统管理等日常组织运转工作;由县信息中心负责进行系统的日常技术维护工作。
二、加强信用信息归集
(一)出台*县各类市场主体不良行为标准
1、由*县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各成员单位根据本部门、本行业规章制度,出台各类市场主体不良行为标准,为征集市场主体不良信息提供基础。
2、由县诚信办整理出台《*县市场诚信系统成员单位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对各成员单位报送信息的范围、传输方式、更新时限、信息安全等进行详细规定,确保信用信息数据库的良好运转。
(二)各征信成员单位应明确分管领导和征信联络工作人员,完善各项信用信息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对发生的信用情况,应在其前置机外接端口录入并随时更新信息。
三、强化守信激励失信惩戒
(一)落实《*县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宣传工作要点》,结合普法教育、廉政文化建设,通过省、市、县电视台和《今日*》等新闻媒体扩大诚信宣传范围,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的氛围,使诚信意识深入社会、深入人心。
(二)遵守法律法规和诚实信用原则,督促各部门将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所反映的信用情况按A、B、C、D类或1级、2级、3级、4级的方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类别,即:具有良好商业信用的企业为绿牌企业(守信企业);有一定的失信行为或有一定的失信苗头的企业为蓝牌企业(警示企业);有较严重的违法行为的企业为黄牌企业(失信企业);有严重的违法行为,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为黑牌企业(严重失信企业)。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谁登记,谁录入;谁检查,谁录入;谁处罚,谁录入”的原则,对违法违章行为实施职权范围内的行政处罚,依法依规强化监管。
1、各部门单位在季后15日内向县诚信办报送一次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2、县诚信办及时收集各部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守信、失信的奖惩实施情况,并于每个季度末根据各部门单位信用信息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行排名,在县《工作通讯》和《信息参阅》上公示,年终纳入政府对各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
(三)继续开展信用乡镇、企业、村创建活动。
(四)在县电视台和《今日*》开辟“信用建设”专栏,实行红名单和黑名单通报制度,每个季度播报一次“红黑榜”。
四、推进信用信息的使用
(一)制定文件
出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政府各职能部门推广使用信用报告的通知》,并要求各职能部门制定工作规划和流程,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在哪些工作环节需要查询使用《信用报告》,培育和形成市场诚信的产品需求。
(二)推进使用
1、在政府采购、纳税、银行信贷、招投标、公共服务、银行贷款等活动中优先使用信用良好的企业产品。对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或个人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在参与县内各项评比、资格认定等活动中同等条件下优先。
2、加大对失信市场主体的惩戒力度,依法实行经济处罚、降低或撤销资质、吊销证照、公开曝光等惩戒方式,限制其市场准入,并对其生产和经营行为实行跟踪监督。
3、在确保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加大信用信息的开放力度,实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掌握的信用信息依法公开。在科学划分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依法定期经过科学认证的市场主体诚信信息,方便全社会了解各市场主体的诚信情况。积极推进部门之间市场诚信记录信息共享。
篇2
一、确保防洪安全和城乡用水安全为目标,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我局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防洪保安和抗旱减灾,积极推进防灾减灾思想保障体系、工程保障体系、预案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科学防控、依法防控能力。全力抓好大江大河大湖大库防汛工作,重点抓好中小河流防汛、中小水库防洪、中小在建水利工程防洪安全管理和小山洪滑坡区域避险保安等“四小”防洪保安工作,确保在标准洪水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利工程控制范围内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
二、以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拉动内需为契机,切实加强重点水利工程体系建设 三、以国家加大“三农”投入为契机,着力抓好群众直接受益的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我局计划解决3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对长滩河、长寿河等进行水利血防工程治理,实施好沙洋县东干渠上段水利血防项目,抓好以杨竹流域为重点的生态示范区水利项目建设。全面完成2012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投资4.5亿元,完成土石方1600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除涝面积8万亩。
四、以汉江流域综合开发为契机,推进水利建设提速跨越
我局将以水生态、水经济、水环境建设为主线,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和流域水资源的纽带作用,努力以水利现代化服务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带动区域城镇化,促进汉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建设六大工程,即防洪保安工程、资源配置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综合开发工程、汉江数字工程、现代管理工程。
五、以大规模水利建设为契机,不断促进水利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篇3
一、加大依法管粮力度,开展各项执法检查。扩大监督检查范围,突出检点,对一些规模较小、分布较散、环境较差、容易被忽视的单位加强检查力度,杜绝死角和盲区。一是开展储备粮(成品应急粮油)库存、军粮供应等政策性粮食专项检查,确保政策性粮油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调得出、供得上;二是开展粮食收购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确保惠农政策落实;三是开展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跟踪监管,依法查处违规操作,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四是开展夏、秋两季收购市场检查,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和违反国家收购政策行为,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五是开展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督促各类粮食经营单位严格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规范经营台账,依法报送统计数据;六是开展节日粮油市场和放心粮油检查,确保粮油食品消费安全。七是加强涉粮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各类涉粮案件,打击不法行为。
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执法能力。一是结合实际,整合监督检查力量,依托公司质检机构和人员,适时成立局粮油质检机构;二是积极选送人员参加国家、省和市举办的各类执法培训;三是结合实际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实务培训和研讨,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修养和执法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执法能力强的粮食行政执法队伍。
三、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良好执法环境。今年是《条例》颁布实施7周年,《粮食法》有望出台,借此契机结合粮食科技宣传周活动、世界粮食纪念日、法律宣传日等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和内容,利用《时报》、广播电视、粮网等媒体和张贴《通告》等多渠道多形式,加大粮食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效果,进一步提高粮食经营者依法经营粮食的自觉性和广大群众对《条例》及相关法规政策的认知度,提高粮食行政执法的社会影响力。
篇4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省商务厅印发的《2014年规范市场秩序工作要点》和局党组的工作部署,以服务商务工作大局,“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保障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省“十二五”相关规划和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细化目标,强化措施,扎实、深入推动各项工作,为提升商务领域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维护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做出贡献。
二、工作原则
(一)抓引导,促发展。一是规划引导。认真抓好“十二五”相关规划和指导意见的落实工作。重点抓好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设置规划、全州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酒类流通和信用体系建设等的落实。二是政策引导。积极争取省商务厅资金支持,引导、促进生猪屠宰、酒类、药品流通等行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现代化水平;引导支持中小商贸企业健康发展。
(二)抓整治,促规范。一是强化综合协调。认真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二是抓好专项整治。做好打击生猪私屠滥宰、食盐、定点屠宰企业资格审核清理、规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规范酒类流通等方面的专项清理整治。
(三)抓队伍,强化行政执法。一是大力推动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队伍,搭建平台。抓好原试点单位的巩固提升和新批单位的试点。通过推动试点,促进全州商务系统加强商务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构建12312举报投诉服务渠道。二是抓培训。做好各县商务行政执法及有关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人员业务水平。三是抓业务指导。牢固树立为基层、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加强对基层和企业的服务和指导,提升全州市场秩序工作队伍战斗力。
(四)抓基础,夯实管理基础。一是抓统计。继续做好商务行政执法、12312举报投诉服务中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工作的统计;加强生猪屠宰、酒类、药品流通等行业统计。二是抓调研。了解基层情况,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三是抓宣传。扩大影响,提高认识。
三、主要任务
(一)认真做好打击侵权假冒综合协调工作,提升创新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州政府《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州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阿府办发[2012]14号)文件精神,切实履行承担全州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的职责,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分季度确定重点领域、目标任务开展整治,保持对侵权假冒行为的高压态势。督促各县明确工作机构,落实责任到人,建立沟通协调、案件信息统计等制度,督办重大案件。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推动全州建立长效机制。
(二)大力推进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商务监管能力建设。一是实施指导意见。认真贯彻实施《省“十二五”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探索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畅通商务领域举报投诉服务渠道,加大商务执法工作力度,加强执法队伍日常执勤和案件办理,提升执法效果。规范执法行为,强化责任追究。二是推动试点单位抓好落实。做好执法队伍的落实、12312举报投诉服务中心(点)的建设、执法设备的强化等工作。三是新增一批试点。商务部已明确提出,力争将覆盖面扩大到90%的地级以上城市和15%的县级城市;省级财政也将给予支持。指导尚未成为试点的商务主管部门,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创造条件,开展试点。通过向省级推荐、经省级评审,力争新增一批省级试点单位。四是加强对汶川商务局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和建设12312举报投诉服务渠道的指导,促进面上工作。五是完善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情况定期统计、分析和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准确反映我州商务行政执法的工作动态。
(三)强化生猪屠宰行业管理,提升肉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一是继续做好打击私屠滥宰、强化肉品卫生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按商务厅、公安厅、农业厅、工商局、质检局、食品药品监督局等6厅局的部署,加大屠宰环节执法力度,集中力量深入开展打击私屠滥宰专项行动,以取缔私屠滥宰窝点,捣毁私宰肉品非法经营网络为重点,坚决整治违法违规屠宰行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加强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按照商务厅、工信委、财政厅、环保厅、农业厅、卫生厅、工商局、质检局、食品药品监督局等9厅委局的部署,指导各县商务主管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动实施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设置规划,加大行业清理整顿力度,坚决淘汰不符合法定设立条件的定点屠宰企业和小型屠宰场点。三是扎实开展“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各县至少建“放心肉”试范店1个。四是优化生猪屠宰行业结构。积极争取省厅支持,推动州政府所在地和人口大县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升级改造,提升生猪屠宰技术水平和冷链配送能力。五是落实生猪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六是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测系统维护,加大屠宰行业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培训力度。
(四)加强酒类流通行业管理。认真贯彻《“十二五”期间加强酒类流通管理的指导意见》,一是积极推动酒类企业强化营销,促进名酒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二是规范酒类流通行业秩序。深入实施酒类管理相关法规、规章,强化日常监管,加大对酒类许可(备案登记)、随附单和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等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三是推动“放心酒示范店”试点。各县要建2个“放心酒示范店”,促进酒类流通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四是继续抓好酒类许可(备案)、年审、统计、培训等行业管理工作。
(五)抓好药品流通管理,落实医改工作要求。一是促进行业结构优化。贯彻落实《省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发展现代医药物流和连锁经营,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流通效率,提升农村和边远地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组织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二是认真落实医改“十二五”规划和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等文件对药品流通行业的要求。积极推进与药品流通有关的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促进行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三是认真做好药品流通行业和中药材重点品种统计工作,逐步建立我州药品流通企业定期统计制度。
(六)做好商务领域有关市场秩序规范工作,改善消费环境。一是加强商务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按照省商务厅和州食安委的相关要求,做好食品安全的相关培训、宣传、督查、信用体系建设、预警等工作,推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内部管理。二是加强单用途商业预计卡管理。按照省商务厅和州政府的有关要求,在前期企业自查、州县检查的基础上,做好管理工作。待商务部颁布《单用途预计卡管理办法》后,做好贯彻实施工作,重点落实实名登记、非现金购卡、限额发行等三项制度。建立管理工作体系,对重点发卡企业和集团控股企业进行备案登记。三是规范零售商和供应商交易行为。按照商务厅、发改委、公安厅、税务局、工商局等5部门的部署,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重点规范零售商收取促销服务费行为,禁止向供应商违规收费,督促零售商落实明码标价。
(七)做好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扶持中小商贸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十二五”商务领域信用建设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开展“诚信兴商宣传”等活动,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篇5
一、领导重视、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市委关于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作为了主要工作任务,市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领导小组将“加强市场经济秩序整治、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着力解决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用药安全性不高、招商引资环境不够宽松的问题”作为“整建活动”实施“三大行动”的重点内容之一。
市委常委、市长、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组长王海林,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国庆分别在国务院、省政府印发的全国、全省2011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上批示要求:市整规办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副市长刘国庆、戴绍泉分别在4月12日和2月8日电视电话会议上对我市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市整规办及时将两位领导的讲话印发给了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并于6月14日和26日分别召开了区县和市级部门整规工作专题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2011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以及全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县、各部门的工作任务。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三年总体规划的通知》(自府办发[2005]102号)要求,在2010年底,市整规办印发了《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自整规办[2010]15号),对2011年全市整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明确了全市整规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整规工作重点、宣传报道、基础建设工作等。做到了早部署、早安排。
二、进一步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巩固整治成果
(一)组织开展节日市场综合整治行动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重大节假日生活健康和安全,市整规办分别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市场全市综合整治联合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节日市场综合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37000多人次,取缔各种非法生产经营户600多户,查获各类案件1045件(其中:立案查处334件)。通过节日市场整治,使全市节日期间未发生重特大市场经济秩序事件,净化了市场,为广大人民群众节日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继续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由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质监局)牵头,组织开展了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各区县、各部门将食品安全整治作为全年整规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出台后,集中4个月的时间开展了专项整治。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全市出动执法人员5万人次,依法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2753件,其中立案查处662件,捣毁窝点49个,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户和小食品摊点2366户。立案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217件。
1、加大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市场整治。农业部门重点开展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三大环节的执法行动。农资市场监督覆盖面达100%以上,立案查处案件43件,挽回经济损失78万元;共抽检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1009个批次/样,合格率为96.33%,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明显提高。畜牧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放心肉工程,深化畜产品无公害基地建设,加强兽药饲料企业监管,加大动物防疫检疫及监督工作力度。抽检饲料产品和畜产品各50批次,畜产品“瘦肉精”检出率继续保持为零,畜产品药残超标率控制在6%以内;新申报无公害畜产品养殖基地和品种各6个;禽畜产地检疫率和定点屠宰厂(场)内检疫率均达到100%;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5件,取缔无证照企业16家;没收、销毁不规范兽药23件(瓶、盒、支),违规产品7.9吨、不安全肉品3.1吨。水务部门组织开展了水产投入品经营市场、化肥养鱼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了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和监督管理,开展了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完成3个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和10个无公害水产品的申报工作;实施成鱼检疫303批次,苗种检疫260批次;对全市具有代表性的水域共1万余亩进行了鱼病测报。
2、继续深化食品加工环节整治。质监部门牵头组织开展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并结合本部门职能职责开展了对食品生产企业使用原辅材料、添加剂及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加大了对安全类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3C认证违规行为的查处,共立案查处食品类案件75件,其中大要案10件。
3、强化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和市场整治。工商部门继续依法清理规范食品经营主体,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进一步完善农村12315申诉举报网络建设;加大食品质量监测和专项抽查力度,深入推进“四制两查两书一承诺”的监管模式;以城市社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清理无照经营和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取缔无证无照经营1023户,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04件,捣毁非法食品窝点10个,监测抽查食品166个批次,配备食品快速检测仪41套,加大了对农贸市场、超市场所出售的食品的定性检测力度。商务(经济商务)部门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强化屠宰和酒类市场管理,加强肉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了屠宰市场和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全市取缔非法屠宰点5个,整合关闭16个,查处酒类违法案件11件。我市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12月通过国家专家组验收。
4、深化食品消费环节整治。卫生部门实施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目标责任制,与工商、旅游等部门建立了餐饮业联合整治机制,对食品消费环节组织开展了18次专项检查,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100%,查处无证经营户282家,整改到位并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195家,取缔87家,查处违法行为32起。城管执法部门以整治和规范无证饮食摊点、夜宵摊点、游动摊贩和校园周边小食品摊点的无证经营和占道经营的行为为重点,建立了错时上班制度,落实了“划片包干,定人定责”责任制。规范饮食摊点789个(次),取缔占道经营饮食摊点314个。盐政稽查部门继续实施盐政执法驻厂监控制度,健全了盐政举报制度,组织开展了盐业市场专项整治。捣毁私盐窝点1个,立案15件,结案12件,查获违章盐12.3吨,查获无主私盐3吨多。
5、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市场专项整治。食品药监部门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企业以及医疗器械的监管,组织开展了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立案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217件;监测药品、医疗器械广告32次,移交工商部门查处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28个,收缴违法印刷品5623张,拆除违法违规户外广告牌1092个;快检药品1002批,筛查出可疑品种56个,检验出25批不合格药品;GSP监督检查覆盖面达100%;集中焚毁20余吨、货值80余万元的假劣药品。
(三)继续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各区县、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2010—2011年)的通知》和省、市《2011年保护知识产权行动实施意见》精神,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
1、开展专利保护及专利执法检查。市知识产权局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指导企业对创新技术加以知识产权保护,其中久大集团公司一次性申请专利6项。坚持以日常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专利执法行动,抽查了各大商场的6000余种商品,查获49种专利权已失效和66种无法确定其法律状态的商品,及时进行了通报,并对相关单位提出了具体的整改要求。
2、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专项行动。工商部门组织开展了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专项行动。指导企业新办理商标注册63件,其中农产品商标18件;“长城”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著名商标”,有3户企业材料上报认定;10户企业申报“四川省著名商标”,有7户企业已经初审处于等待认定中;复审认定“知名商标”65件,38户企业参加“市知名商标”新认定;打造“城市名片”,办理“南国灯城、千年盐都、恐龙之乡、盐帮莱”四件商标注册,已办理39件商标注册;查处商标违法案件200件。
3、开展打击盗版侵权专项行动。文化部门深入开展了反盗版天天行动,完成了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区县联网工作,健全和完善了文化市场义务监督体系,开展行业自律建设,加强了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整治。取缔无证经营“黑网吧”18家,取缔无证经营电子游戏室30家,收缴捣毁赌博游戏机、电脑板464台(块)、收缴非法出版物3600册、非法音像制品48000多张,立案查处违规网吧82家,治安拘留2人。
4、开展打击假冒伪劣专项行动。公安部门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山鹰2号”行动,与烟草部门协作配合,查处制售假冒烟草制品案件26件(其中:立案15件,移送烟草部门行政处罚11件),打掉假烟生产窝点3个,查获各类假烟11000多条和大量制假设备及假烟标识材料,涉案金额130余万元,刑事拘留18人,逮捕1人,直接移送4人。烟草部门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卷烟和非法运输为重点,坚持日常监督检查和节日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协作机制,有力的打击了制售假冒烟草制品违法犯罪活动。查获违规卷烟1119.74件,查处案件911件,查获制假窝点5个,贩藏假烟窝点10个,移送司法机关刑事拘留19人,判刑2人。
(四)继续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
1、整治虚假广告、打击合同欺诈行为。工商部门会同宣传、监察、纠风、卫生、食品药监、公安等部门制定了《市2011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门联席会议工作要点》和《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联合会审制度(暂行)》,进一步加强了广告的日常监测工作,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查处。继续深入开展了“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共查处各类违法广告76件,查处合同欺诈案件6件,调解合同纠纷案件10件,帮助157户企业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新发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13户。
各级检察机关依法批捕合同诈骗案件11件12人。
2、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卫生部门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专项整治,检查医疗机构523家,取缔无证行医机构32个,立案查处案件10件,出具监督意见书344份,并对部分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黑诊所、假医生执业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对黑龙江省牡丹江水泥集团医院非法承包科室非法行医行为,给予罚款10000元,没收违法所得80余万元和设备一台。
3、开展打击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市商务局、市物价局、成都海关办事处等部门根据自身职能职责组织开展了打击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专项行动。
(五)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和反垄断专项执法工作
工商部门加大对工程建设、土地转让、交权交易、政府采购、医药购销、教育等商业贿赂的查处力度,今年立案8件,已结案7件,罚款36万元。扎实开展反垄断专项执法工作,特别是对涉及民生问题的供水、供电、供气、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等垄断企业的不正当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全年共立案查处68件,案值87.89万元,罚款56.89万元。主要典型案例有:市大安区某供水企业限制竞争(强制收取底度)案;市某供气企业强制收取检验费的限制竞争案;富顺县某电力公司强制用户更换电表和滥收费用案;市沿滩区某燃气公司滥收费用案。
各级法院依法宣判涉及商业贿赂和反垄断案件20件26人。
(六)继续开展打击传销专项行动
按照7月10日全国、全省打击传销集中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各级工商、公安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市工商局、市公安局联合出台了《市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联合开展了打击行动。重点打击“拉人头”、“团队计酬”和利用互联网进行传销的行为,捣毁窝点48件,驱散传销人员1810人。开展了创建“无传销社区”、“无传销校园”活动;通过《日报》、《今日晚报报》宣传5次,提高广大群众防范和抵制传销的能力,通过“打、挖、防”工作体系,努力将传销消灭在萌芽状态。
(七)深入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
农业、质监、工商、物价、供销等部门深入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农业部门重点对种子、农药、肥料开展检查,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治理。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监督覆盖面达100%以上,查处案件53件,其中立案查处43件,挽回经济损失78万元。收缴国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农药甲基对硫磷7.2公斤,接待案件7个。质监部门认真开展了农资送法下乡和打假治劣工作,加大了对化肥、农药、农机重点区域的整治工作力度。查获农资违法案件49件,立案查处41件。发放农资鉴别系列资料8800份,接受群众咨询620余次。工商部门继续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维护农资市场秩序。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48件,取缔无照经营89户,受理农资投诉案件117件。没收不合格肥料25.9吨,农药70公斤,种子130公斤,农膜1500公斤。物价部门开展了化肥价格和涉农收费检查。检查民政、计生、畜牧、建设等涉农收费单位和种子化肥经销点共244个。发送种子经营户价格告戒书300份,查出违法所得金额30万元。供销部门结合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对所属农资经营户采取了分级负责制,监督进货渠道,采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配合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
(八)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
工商部门为规范房地产主体资格、房地产广告、展销、经纪、合同等行为,先后制定了《市工商局关于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关于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自查自纠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该系统共检查经营主体435户,检查合同82份,核准登记房地产广告29个,立案查处房地产违法案件29件,结案20件。房管部门组织开展了商品房预售专项整治,细化了《商品房销(预)售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施方案,严格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开通了“房产168”网站,建立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公示制度;强化了权属登记网络化管理;开展了房地产中介机构专项整治行动等工作,为规范房地产企业一房多买、炒卖房号、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市办理房屋权属登记22024件(其中:注销登记409件),受理法院、公安等部门查封冻结363件,受理委托查询350件,受理房产测绘备案139件,共受理投拆举报42件,已办结投诉35件。
(九)结合行业特点开展专项整治
市经委组织开展了成品油市场和加油站专项整治;开展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严格煤炭生产和经营市场准入制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依法吊销6个加油站经营许可证;关闭煤矿15个;分别换发新版煤炭生产和经营许可证49个和61个;查处安全隐患400多起。
税务部门继续深入开展了税收专项整治。国税部门组织开展了对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销售、药品制造、电力、建材等行业税收专项整治。查处偷税案件75件,查补税款、罚款、滞纳金共计1226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税案件3件。地税部门开展了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金融保险业、餐饮业、服务业及娱乐业税收专项整治,对高收入行业的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查结案件155件,查补税金及附加、罚款共计2737万元。
物价部门组织开展了化肥价格和涉农收费、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节日市场、全市猪肉市场、食品价格、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等专项整治行动。共查获案件81件,挽回经济损失159万元,发送种子经营户价格告戒书300份。
质监部门组织开展了建材市场、计量监督、絮用纤维制品、鞭炮生产企业、饮料冷饮、特种设备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查获案件56件,立案查处40件,货值金额121.73万元,规划建设部门组织开展了建筑市场专项整治。建设项目报建率、施工图审查率、招标工程招标和公开招标率均达100%;已清理偿付工程款42769万元,民工工资9494万元,分别占网上拖欠总额的99.57%和100%;按在建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标准责令整改工程55个;报建工程监督、监理、工程质量合格率均达100%;整改安全隐患940处/件。
国土资源局部门组织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60件,立案查处28件,面积7.67公顷。市监察局和市国土资源局查处省监察厅、省国土资源厅挂牌督办案件1件。
旅游部门重点组织开展了打击利用“零负团费”欺客宰客、低价竞争、非法经营和超范围经营、强制或变相强迫游客消费以及“黑车”、“黑导”等专项整治行动。对星级饭店、旅行社和景区、星级农家乐监督覆盖面达到100%。全年共接到旅游投诉25起,立案查处3起、调解处理22起、投诉办理的结案率达到100%,查处安全隐患7起。
成都海关驻办事处组织开展了减免税设备和加工贸易专项整治活动。查获违规案件2起,案值1190万元人民币,已移交缉私部门处理。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剩余料件、副产物、边角料等补税340万元人民币。
交通部门组织开展了机动车维修市场、危化品运输市场、乡镇船舶安全、渡口渡船和低质量船舶等专项整治,共查出安全隐患48起,全市88道渡口经区县政府审批,19艘单机客渡船舶得到有效整改,17艘水泥、木质船舶已整改完成。
安监部门重点组织开展了煤矿安全、水上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公共聚集现场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等专项整治。查处安全隐患780起,共发出了隐患整改指令书96份,行政处理决定书47份,停产整改通知书45份,查获案件45件,其中立案查处15件。
审计部门将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和惠民资金审计作为工作重点,全市完成审计项目116个,审计查出违纪违规资金15,382万元,移送有关部门经济案件线索1个,涉案人员3人。
市政府法制办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牵头组织开展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工作;市司法局开展了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的活动;市发改委在项目审批环节上,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项目;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开展了反洗钱专项行动。
(十)各区县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取得成效
各区县整规办结合本地特点,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部署的整规工作,积极组织本地区的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了各种专项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荣县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25个,立案查处案件531件,查获案件货值133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00万元,查补税款480万元,已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件。富顺县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12个,立案查处案件727件,查获案件货值268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18万元,查补税款303万元。自流井区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10个,立案查处案件196件,查获案件货值58万元查补税款484万元。贡井区共捣毁窝点12个,立案查处案件104件,案值35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55万元,已移送司法机关案件6件,检查机关批捕3人。大安区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4个,立案查处案件126件,查获案件金额26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30万元,查补税款197万元,已移送司法机关2人。沿滩区共捣毁非法窝点10个,立案查处案件66件,查获案件货值144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26万元。高新区共捣毁非法窝点5个,查获各类案件141件。
三、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市委宣传部牵头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并从对象、地域、内容、所有制性质四个方面进行了延伸;市经委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大力推进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开展信贷市场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拓展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范围;工商系统继续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开展了“守合同重信用”活动;食品药监、质监部门牵头组织建立了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市房管局建立了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信用体系及网上公示平台;国税局、地税局开展了“依法诚信纳税”活动;司法局开展了法律服务队伍诚信体系建设;成都海关办事处开展了报关行业道德教育,建立诚信报关市场活动;农业局完善和细化了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农资领域诚信档案与诚信评价制度;旅游局组织开展了“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景区”创建活动;卫生局规范了10余条卫生监督和管理制度,建立每年2次的卫生行政处罚案件评查制度,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公开制度,提高了卫生部门在社会的诚信度;供销社开展了农资公司以及各基层供销社网点“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活动。
市整规办、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贸促会)、市卫生局、成都海关办事处、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广电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物价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市外汇管理局)、市企业管理协会、市企业家协会、市中小企业联合会、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开展了2011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
四、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衔接,推动整规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我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规办、公安部、监察部《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规办、公安部《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工作联系的意见》。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和检察院、法院、公安等部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协作机制,联系会议制度,公安经侦信息联络员制度,加强行政监察力度,确保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检察机关主动深入到工商、烟草、盐业、税务等行政执法部门,深挖立案监督线索。全年共建议行政执法单位移送案件线索6件,均已立案侦查。
通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各项工作的推进,有力地打击了各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已移送司法机关查处33人;各级公安机关共抓获经济犯罪嫌疑人147人,刑事拘留79人,取保候审55人,逮捕25人,直接移送14人;各级检察机关已批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17件22人(其中:合同诈骗11件12人,假冒注册商标2件4人,虚开增值税专业发票1件1人,生产销售假药1件2人,非法经营2件3人);各级法院已宣判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31件39人。
5月31日,由市整规办、市检察院联合组织市级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到宜宾汉王监狱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整规工作的良好氛围
工商等部门开展了“3.15”宣传咨询活动;市整规办、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月暨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并于今年5月正式开通了市食品安全信息网;质监部门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下乡”集中行动日的宣传活动。
在市委宣传部的精心组织下,我市各新闻媒体加大了宣传报道力度。据不完全统计,1月至11月底,《日报》刊发稿件70篇,图片10幅,开辟专栏1个——《消费和谐3.15特别报道》;《今日晚报》刊发稿件38篇,图片15幅;以电台《新闻时空》、《1009早新闻》和电视台《新时空》、《盐都播报》、《都市全接触》、《走进生活》等栏目为龙头,播发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报道:广播消息95条,广播专稿7篇,广播专访4个,电视消息130条,电视专题14期,电视专访5个。
六、开展调研,沟通信息
市整规办组织开展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的调研。通过调研,初步掌握了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思路。在调研基础上,分别形成了《关于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自整规办[2011]8号)和《关于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的报告》(自整规办[2011]8号),上报了省整规办、市委、市政府,并印发给了各区县和市整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坚持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制度。每季度坚持分别召开了市级部门、区县整规办联席会议,及时分阶段总结工作经验,安排部署整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完成。
坚持信息通报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各区县、各部门及时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情况报送市整规办和通报相关部门,市整规办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对有针对性、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做法、案例等编发了31期《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情况简报》。
七、2008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着力关注和解决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及影响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标本兼治,着力治本,促进公平竞争、净化市场环境,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突出重点,深化各项专项整治,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在国务院2008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尚未出台前,仍然按照国务院、省政府2011年部署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打击传销、治理商业贿赂和反垄断、农村市场、房地产市场秩序等专项整治为重点,各部门根据行业特点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加强节日市场监管。
(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服务体系,使一批诚信经营、质量可靠的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继续探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大打击力度,违法犯罪的大、要案件得到严厉查处。
篇6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药械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以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为关键,以规范药械经营主体行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重点地区和重点品种监管等工作为重点,着力推进药械流通监管的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努力开创药械流通监管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到20****年底,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药械经营主体行为进一步规范。药品经营企业100%实施GSP认证;药品批发企业跟踪检查覆盖面达到100%,药品零售企业跟踪检查覆盖面达到80%以上。高风险医疗器械(包括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植入器材和介入器材,下同)经营企业监督检查的覆盖面达到100%。
2、农村药品“两网”的运行效能进一步提升。所有的县以上医疗机构和7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45%以上的村卫生室(含个体诊所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房达到“规范药房”要求。
3、药械经营企业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入。药品批发企业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的覆盖面达到100%,探索建立高风险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信用评价机制。
4、药品流通监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年底前,所有的新开办药品批发企业和部分原有的药品批发企业使用药品经营企业信息管理软件,接受药监部门的远程、实时监管。
二、强化药械经营许可监管,优化市场发展环境
(三)严格药械经营企业市场准入。进一步完善、提高药械批发、零售企业的许可标准,严格审批新开办药械经营企业,把好药械市场的准入关口。适度提高药品经营企业换证、变更许可事项的条件,逐步缩小新老企业的差距,全面提升全省药品经营企业的硬件条件和管理水平。
(四)完善药械市场退出机制。按照《药品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日常监管、药械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完善药械市场退出机制,依法淘汰一批条件差、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的药械经营企业。
(五)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药品流通领域的资源整合,鼓励同行业兼并重组,引导药品流通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升药品流通行业的竞争力和集中度,促进我省现代医药物流发展。
三、加大日常监管力度,规范药械经营使用主体行为
(六)落实企业是药械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对药械经营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探索建立药械批发企业质量受权人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的药械安全主体责任。
(七)强化药械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管。在药品方面,省局制订《安徽省药品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各市、县局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以GSP认证跟踪检查为抓手,以突击检查为主要方式,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工作,重点打击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不按照法定的要求和条件实施经营行为的,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完善药品销售人员备案管理制度,加强药品销售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以“二书二证一合同”(法人企业的任职书、法人授权委托书、身份证、市局培训上岗证以及经劳动部门鉴证的劳动合同)为主要内容的药品销售人员档案,建立药品销售人员网上查询系统,及时在市局网站公布经审核合格的销售人员名单及诚信记录,供公众查询。
在医疗器械方面,继续强化骨接合用金属植入物监管,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重点抓好高风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规范监督检查记录,建立日常监管档案。
(八)扎实做好药品GSP认证工作。继续做好新开办和认证期满的药品经营企业的认证工作,督促、指导专营体外诊断试剂的药品经营企业实施GSP认证,总结认证工作经验,完善认证现场检查操作办法,探索创新认证管理模式,着力提升GSP认证的公信力。加强GSP认证检查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强化认证纪律,保障认证工作健康开展。
(九)推进药械经营企业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实施药品批发企业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探索开展药品零售企业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探索制定高风险医疗器械质量信用分类管理实施办法;建立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督促药械企业加强行为自律。
(十)拓展药械流通监管的广度和深度。以宣传贯彻《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对医疗机构药房“托管”、宾馆、车站、机场等场所销售药品以及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监管,探索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和措施,进一步扩大监管的覆盖面,消除监管盲区。
四、完善广告审查监督机制,规范药品广告行为
(十一)严把药械广告审批关口。严格审查药械广告内容,确保审查批准的药品广告内容真实、合法。同时,及时将省局审批或备案的药械广告在网站公布,供市、县局和公众查询。
(十二)加大药械广告监测力度。全省统一配备药械广告监测系统和设备,提高监测的能力和水平。探索改进药品广告监测方法,对以公众人物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的药品广告和擅自扩大适应症的医疗器械广告进行重点监测,及时将监测到的违法药械广告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
(十三)加大对违法药械广告的惩处力度。省局对有严重违法广告问题的药品进一步加大暂停销售的行政强制措施。各市、县局要加大对“停售”药品的监督检查力度,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药品广告品种的抽验力度,探索建立“上下联动、监管有力”的药品广告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违法药械广告公告制度和药品广告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立违法药械广告“黑名单”制度,提高公众对违法药械广告的辨别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
五、深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保障农民用药安全
(十四)强化“两网”建设的政策和经费支撑。争取省政府就“两网”建设专门下发文件,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领导作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落实专项经费,完善工作机制,为“两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各地要努力将“两网”建设列入当地民生工程和年度目标任务,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继续依靠行政力量和组织保障推进“两网”建设的深入开展。
(十五)深化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地方政府负总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为主,农村协管员、信息员等社会监督为辅的农村药品监管体系。定期对农村药品协管员、信息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多途径、多渠道组织“两员”参加协管协查活动,充分发挥其在宣传教育、信息反馈、执法协助、举报投诉等方面的作用。健全和完善农村药品监管信息报送、举报投诉、快速反应和协同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网络运行质量,提高监管效能。认真落实“两员”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对起不到协管作用的予以解聘。
(十六)强化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监管。加强农村药品采购、供应渠道的监管,防止假劣药品流向农村。推行有配送能力的药品批发企业向农村医疗机构集中配送供应药品,支持、引导每个县通过竞标等方式确定3―4家药品配送企业,对农村涉药单位的药品实行统一配送。引导国家定点生产的基本用药进入农村,促进农村“两网”建设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有机结合。结合商务部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引导、促进现代农村药品流通业态健康发展。
(十七)促进“两网”与“新农合”有机结合。落实《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的“规范药房”制度,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要将“规范药房”作为审批“新农合”、“城市医保”及社区卫生服务定点医疗机构的必备条件,加大对未达标药房的监督检查力度,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质量管理水平。会同卫生部门选择一批管理规范的零售药店作为“新农合”定点药店,切实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用上质量安全、价格合理的药品。
(十八)总结推广“两网”示范县经验。总结各地创建“两网”建设示范县的经验和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我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整体水平。
六、强化重点地区和重点品种监管,消除药械安全隐患
(十九)强化亳州、阜阳、太和等重点地区监管。亳州市要以实施《亳州市中药材市场管理办法》为关键,以建立健全质量追溯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为着力点,进一步创新中药材市场监管的思路和办法,巩固和扩大中药材市场整治成果。阜阳市及太和县要继续加大市场巡查力度,继续保持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地下药品交易的高压态势,规范药品托运等物流渠道,着力净化市场环境;强化对大型药品批发企业的监督和指导,督促企业引进药品现代物流系统装置和设备,改善营业场所、药品仓储等硬件设施,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整体形象。
(二十)加强对疫苗等重点品种监管。严格疫苗经营准入,加大对疫苗、血液制品等品种的购销渠道、仓库管理、票据管理以及药品质量、相关证明文件的监督检查力度。结合奥运药品安全保障工作,开展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等品种的专项检查。组织开展电疗、磁疗、光疗及隐形眼镜经营企业的专项检查,重点整治物理治疗设备扩大适应症、包装标识不规范以及不符合标准等问题,重点检查隐形眼镜的购进渠道和质量。
(二十一)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加大对重点地区和重点品种的监控力度,建立健全药械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完善重点地区的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抓好培训和演练,切实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七、继续开展“清理家庭小药箱”惠民活动,积极为公众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十二)着力将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回收工作向农村延伸。在进一步做好城市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回收工作的基础上,扩大农村定点回收药店的数量和分布区域,周密组织,严格管理,强化宣传,积极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清理家庭小药箱,集中、统一销毁家庭过期失效药品,打击非法回收药品行为,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二十三)建立完善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回收长效机制。总结、推广一些市、县的有益经验,建立完善以“四统一”(统一定点标识和回收箱,统一登记表,统一销毁,统一考核和奖励)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办法,将此项工作与规范零售药店行为、药品分类管理、诚信体系建设、安全合理用药宣传、药品质量投诉举报等工作有机结合,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一项惠民工程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
八、加强药品流通监管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十四)推进药械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省局将进一步加快药品批发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推广和应用,各市、县局要积极推广相对成熟的药品零售企业信息管理软件,鼓励、引导药品经营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质量管理,规范药械经营行为。
(二十五)构建药械流通远程、实时监管平台。加快推进药械流通监管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监管平台,在企业普遍使用信息管理软件的基础上,着力实现对全省药械经营企业的远程监管、实时监管,进一步提升药械流通监管的水平和效能。
篇7
一、流通业规模不断扩大,业态结构进一步优化。
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限额以上流通企业增多。海博家居、佳乐家超市、苏宁电器、维客超市、国美电器、麦当劳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年内发展到50家,比2006年增加了11家,完成销售额20.58亿元。二是业态结构得到优化。先进十大零售业态(便利店、小超市、中型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仓储超市、专业店、大型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大型购物中心)纷纷落户我市。2011年,全市共有大型综合超市8家,中型超市3家,各类便利店、小超市、专卖店等2000余家。三是餐饮业发展加快。餐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已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全市餐饮网点3187家,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企业13家。
二、服务业招商力度加大,项目质量明显提高。
围绕优化业态结构,突出重点,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实现了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项目质量明显提高。一是规模大。在引进的10个项目中,投资额5000万以上的3个,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项目3个,实际利用内资2.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30万美元。二是名店多。引进的项目中既有麦当劳、加德士等世界500强项目,又有维客、苏宁、国美、利群等国内知名企业;既有海澜之家、金伯利等国内一线知名品牌,又有骆驼、红苹果、鳄鱼等国际品牌专业店。三是业种多。引进项目分布于批发、零售、餐饮、物流、美容美发、休闲娱乐、成品油、金融机构、汽车销售等多个行业,业种分布广泛居历年之首,对我市商贸流通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农家店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流通体系日益完善。
按照又好又快、数质并举的原则,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一是农家店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89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450个五化改造村作为着力点,重点突破,梯次推进。全年共在示范村和五化改造村建设农家店439个,覆盖率分别为92%、75%。二是农家店建设与改善农村购物环境相结合。以关注民生为出发点,把农村居民消费安全始终放在首位,引导农村消费群体由原来的“吃饱”向“吃好”转变。全年13个镇建有300平方米以上的镇级中心店17个,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的镇级中心店2个,基本实现了镇镇有中心店的目标,商品配送率达到80%以上。三是农家店建设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积极引导物流配送企业加大采购力度,拓展服务功能,推动粮、油、米、面、放心肉等类商品入网销售,实现了一店多能、一网多用。2011年,全市累计建设农家店719个。其中日用消费品店509个,农资店210个,覆盖了71%的村庄,增加就业人数2000多人。
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加快,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坚持建设和培育并重原则,以“专业化、规模化”为重点,推动商品市场快速发展。一是规模扩大。全市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8处,过5亿元的市场有4处。其中胶东于家村大椒城年交易额超过30亿元,成为江北最大的大椒集散中心和重要的价格形成中心。二是档次提高。全市114处市场中,封闭和半封闭式市场54处,占总数的47%,比去年增加6处。有45处市场配备邮电、储蓄、通讯、运输等配套设施,完善了市场功能。特别是海博家居、亿豪家居、龙港灯具等高档次专业市场的投入使用,使市场档次进一步提高。三是门类齐全。既有白菜、土豆等农产品市场,也有钢材、木材等生产资料市场,还有建材、陶瓷、二手车等工业品市场,门类齐全,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同时,人才、劳动力、文化、证券等要素市场也得到较快发展。
五、“放心肉”配送破题推进,“菜篮子”工作扎实有效。
坚持“便民、为民、利民”的宗旨,稳步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一是定点屠宰与“放心肉”配送相结合。切实加强入市备案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严禁一切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实现城区进点屠宰率100%,乡镇进点屠宰率95%。在此基础上,13个镇设立“放心肉”专供店17处,日均配送“放心肉”15000公斤。二是严格检疫与肉品检验相结合。严格控制入厂生猪的持证率、挂耳标率,严格执行检疫程序,把好生猪入厂关。同时,实行12小时待宰制度,严格肉品质量检验,加大“瘦肉精”等违禁添加剂的检测力度,使肉品质量明显提高。三是业户转化与市场稽查相结合。2011年,为引导屠宰户向经营户转变,先后召开座谈会40余次(参会人员1000余人次),发放明白纸40000份,通告5000份。屠宰户转化为经营户达254户,有效转化率75%。同时采取拉网式检查、市场巡查、举报电话跟踪查等方式,对全市96处集贸市场进行了稽查,月平均出动执法车辆70多车次、执法人员460余人次,共罚没私屠滥宰肉1100多公斤。四是专项整治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积极开展蔬菜、豆芽等“菜篮子”商品的专项整治,全年共检测蔬菜35个品种、13775批次,检测出不合格蔬菜1251公斤,并按规定予以销毁。“阳光食品工程”深入开展。全市已有10家企业参与了此项活动。“绿色消费社区”建设工作初见成效,已创建绿色消费社区5个,争取上级资金支持5万元。
六、金融环境不断优化,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是融资规模大。通过组织银企洽谈会、深入企业宣传等形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银企之间的信息交流。全年实现各项贷款余额为75.24亿元,比年初增加13亿元。其中,10月份贷款增幅居青岛五市首位,增量仅低于即墨排名第二。二是金融机构增多。随着我市和谐金融环境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纷纷要求落户我市,新增商业银行1家,保险公司6家。三是信用建设稳步推进。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最佳银行信用企业”评选活动的意见》,并开展了系列评选活动,企业社会诚信意识得到增强,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七、整规力度不断加大,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
按照整治与规范并重,处罚与教育并重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能,加大整规力度。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各职能部门围绕各自工作职责,利用宣传车、咨询台、广告栏、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有效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年共组织参展摊位45个,制作宣传牌30多块,累计参加人员1000余人次,接待群众咨询2600人次,出动宣传车辆100多台次,悬挂宣传横幅412条,发放各类宣传手册2000多份,印发宣传单9万多份。二是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根据《市2011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组织开展了成品油、煤炭、生猪肉、药品等20多个重点商品市场的专项整治。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000余人次,检查企业近万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000余起。三是建立长效机制。采取专项整治同日常监管相结合、专项整治与制度规范相结合、行政处罚与说服教育相结合,建立健全整规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整规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发展。
八、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党建工作扎实有效。
围绕打造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坚持以勤为本,尽职尽责,提倡同志之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扎实推进党建工作,打造和谐班子,建立高素质队伍。一是不断完善学习制度,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主任、副主任轮流上党课、聘请专家讲法律和科长轮流讲业务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党政理论素养和法律业务知识水平,增强了为民办事服务的能力。二是实施轮岗制度,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根据胶组发【2011】4号文件精神,对财办所有股级干部进行了交流。对新任股级干部进行了竞争上岗,对现任股级干部进行了轮岗,增强了活力和战斗力。三是党风廉政建设紧抓不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制定实施了市财办《关于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市财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夯实了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思想基础,规范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树立了财办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篇8
局办公室:
按照局领导安排,结合科室职能职责并对照年度目标任务,现将科室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 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2020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
1.开展执法清理,严格执法证件管理。加大林业和草原执法整治力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工作有序开展,我局现有持证人员56人,均通过2020年执法证件年度年审,无任何不良违法执法记录。新参加考试办证人员3人;(证件正在办理中)。
2.完成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按照《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经我科认真清理,目前保留的规范性文件2个:一是今年修订的《阿坝州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二是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阿坝州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2017年修订)》(阿府办发〔2017〕35号)。
3.继续加强司法对接。进一步完善了“两法衔接”平台,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完成“两法衔接”共享平台与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台的对接,建立有关行政执法案件中涉嫌林草犯罪案件移送的程序规则、证据标准、法律文书等,规范案件移送等制度,促进“两法衔接”工作的推进,进一步提高林业和草原依法行政水平。
4.强化执法监督检查,提升依法行政实效。2020年全局未发生执法犯法、越权执法等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行政(办事),无违法行政行为引起的重大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领导班子和公务员队伍无职务(故意)犯罪。
二、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营造依法治林草良好氛围
5.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因人员变动,调整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阿坝州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调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制定下发了《阿坝州林业和草原局关于2020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开展了法治政府建设自查工作,形成了《阿坝州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法治政府建设自查评估工作情况报告》。
6.进一步推进“七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因人员变动,调整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阿坝州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调整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制定并下发了《阿坝州林业和草原局关于20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阿坝州林业和草原局2020年开展“深化‘法律七进’,推进依法治国”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局制定下发的《全州林业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有序开展推进“七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健全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规范司法救助、法律援助、法律服务顾问和人民调解制度。并对单位开展普法信息工作及时录入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信息管理系统。
7.坚持学习制度,努力提高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守法意识。通过落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中心组学法制度,公务员、事业和企业人员学法制度,坚持把普法教育纳入政治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广大林草干部职工在增强法制意识和学习公共法律知识的同时,重点掌握与本部门、本职位相关的法律法规,全体林草干部职工全面学习了《宪法》、《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实施<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的补充规定》、《四川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等;全体林业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宣传有关行政管理、监督的法律法规,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自觉性,提高了全体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
8.认真落实州级学法用法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根据《关于印发州级法治示范县(市)、法治示范乡(镇)、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创建标准的通知》要求,我局按照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的标准有序开展创建工作。
三、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我局围绕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及政务公开展开工作,改革工作有序推进。
9.行政权力清理优化工作。按照省州相关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认真对行政权力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完善,编写完成了《阿坝州林业和草原局权力清单》、《阿坝州林业和草原局责任清单》,形成了《阿坝州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报送行政权力清单和行政权力责任清单的报告》。
经清理,州林草局涉林涉草行政权力事项共计219项,行政许可14项;行政处罚153项;行政征收1项;行政强制24项;行政确认1项;行政给付4项;行政检查12项;行政奖励4项;其他行政权力6项。
10.“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全面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将其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建立健全“一单两库一细则”,并将抽查事项清单、执法人员名录库、市场主体名录库和实施细则在局官网上进行了公示。
11.认真贯彻“三集中”“三到位”,全力做好行政审批工作。我局将多个内设机构的行政审批职能向行政审批科(政策法规科)集中,对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的授权事项进行了逐一的清理和完善对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的授权事项进行了逐一的清理和完善,我局14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驻政务中心;严格执行“首问责任、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三项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权力运行和服务效率,促进政务服务持续提速增效,为基层单位和申报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力争做到当日办结。2020年至今共受理涉林事项190宗,在承诺期限内办结190宗,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占用或者征收、征用林地初审69件,临时占用林地审批45件,
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审批3件,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审批1件,森林经营单位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审批11件,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60件,临时占用草地审批1件,达到提速60%的要求,群众满意率达100%。
12.全力推进阿坝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做好了阿坝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认领工作,我局认领3项,配合做好了平台升级对接等推进工作。
13.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按照全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要求,我局加强领导,及时部署,落实责任,强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及时认领行政权力事项,并对各县(市)林草局认领确认工作进行指导和
督促。
14.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积极服务对接重点建设项目、企业召开座谈会,宣传讲解规划、用地等政策,认真化解困难问题,加快重点项目手续办理进度。利用信息化政务平台建立了业务审批件网上运行监察制度,同步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推送至州信用信息平台,加强了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在门户网站和业务大厅,统一公示要件清单、办事程序、承诺时限等相关信息,做到业务件受理规范、透明。
15.推进信息公开,强化信用管理,落实奖惩机制。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充分利用门户网站等渠道,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丰富信息公开内容,确保林业和草原社会信用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公开。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着力强化系统干部职工的诚信意识,提升广大群众履行诚信行为的能力,保障了系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围绕建立健全守信“红名单”和严重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
2021年工作计划
一、主要工作
1.全面推进依法治州工作,深入推进党委依法行政,持续深化部门依法行政,切实提高依法治理水平,不断强化依法治州工作保障。
2.不断提升林草系统法治建设水平,积极开展系统内法治宣传教育。抓好重大事项、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深化法律顾问制度和律师制度,扎实推进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认真贯彻实施新修订的《森林法》,做好学习培训和宣传,加强有关工作的衔接。
3.持续深化林草系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程序、改进服务、提升效率,推进审批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先进开展政务服务,全面推行“只进一扇门”,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坚持改革创新,努力优化林草领域营商环境。
二、重点工作
4.做好示范单位创建。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做好法治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和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创建相关工作。
5.加强普法宣传平台建设。以重大节日时间点为契机,利用好网络平台、服务窗口、LED显示屏等宣传阵地,积极适时宣传林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加强局干部职工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6.严格执行法制审核制度。把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与行政机构改革、推行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等结合起来,落实审核主体责任,规范审核程序范围,确保执法者守住法律底线。继续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参与规范性文件起草论证、矛盾纠纷化解调处、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查及提供法律意见等。
7.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严格实施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探索将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延伸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征收及行政确认等行政行为,让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贯穿立案、调查、取证、听证、审查、决定、送达及执行等各个环节,最大程度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政府公信力。
8.推进政务窗口标准化建设。将州本级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集中办理,实现“一个窗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进一步优化办事指南、申请表单、申请材料和审查工作细则,实现事项名称、权力类别、法定依据、事项编码、行使层级“五统一”。
篇9
一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县严格按照质量兴县暨标准化战略实施工作目标管理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质量工作和标准化战略工作的决策部署。从保生产、保民生到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再到质量帮扶争先创优。为切实贯彻落实《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赣市办发〔2019〕3号)》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开展重点行业质量提升行动,开展“质量月”宣传活动等工作,不断提升我县质量基础保障能力,有效完善质量公共服务体系,显著提高全民质量意识,进一步推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将我县一年来质量发展工作及2021年工作要点作如下汇报:
一、2020年质量工作情况
(一)、质量工作总体情况
1.加强地方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印发了《宁都县落实赣州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宁府办字[2018]118号),并在质量兴县的基础上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宁都县质量兴县工作领导小组。从2018年我县成立质量强县工作规划领导小组以来,每年年初我县都按计划召开了全县质量强县工作总结及布置会,积极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主动帮助企业复产复工,度过难关。
2.落实各项经费保障。2020年政府下拨各类专项经费人民币171.5万元,包含质量兴县、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管整治、质量监督管理、计量强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食品快速检测车辆运行等专项经费。有力的保障了质量强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全年围绕保障质量工作开展了“8+6”重点行业专项整治行动、“长江禁捕打非断链”、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守护消费、危险化学品、有机认证、检验检测机构、食品药品”等专项整治工作20多次。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小组、食品安全专项等各类整治小组、通过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切实的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击了各类违法行为。
4.全力保障复工复产。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在这全面抗疫的时刻,我县发挥质量优势,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不断推进经济复苏。先后组织我县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食品企业(含小作坊),药店签订“三保”承诺书。组织安排我县辖区企业对接市“百名干部帮百企”暨2020年服务工业月活动,帮助企业在疫情过后快速完成复工复产。
5.圆满完成质量目标。全年消费品市级定检产品抽查合格率99.6%以上;
(二)、质量工作部署落实情况
1.开展重点行业质量提升行动。2020年1月20日宁质兴办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兴县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宁质兴办字〔2020〕2号)提出了坚持以质为先,以质取胜,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发展意识。根据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及2020年赣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转发《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办公室关于申报2020年全省质量提升重点项目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我县从实际出发申报了《纺织服装产业质量提升》项目,并出台了我县纺织服装产业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方案,通过纺织服装质量提升行动,带动我县纺织服装进军高端市场,进一步扩大纺织服装品牌影响力。
2.组织企业参加各类质量培训。2020年4月份组织我县7家工业许可证企业、20多家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以及若干家食品小作坊企业和县局全股室各业务骨干共计90多人,参加了市局质量管理网络培训,10月-12月共组织我县4家企业及股室人员共28人参加省局组织的全省首席质量官网络培训班,为本年度实现质量强县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3.积极推荐企业参加评优推先。根据县委、县政府对我县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要求,结合赣州市市长质量奖评选要求,我县本年度共推荐4家企业参与赣州市市长质量奖评选。组织推荐企业参与江西名牌评选,并成功获批。组织我县2家企业撰写了2篇“讲好质量故事”征文稿报送市局。
4.大力开展“质量月”现场活动。2020年,我县开展质量月活动4次,参与企业数量12家,参与一线员工数量220人次,参与群众数量700人次。活动现场共发放质量消费、有机产品、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等宣传单800多份,发放宣传手册100多份,摆放宣传展板5块,现场签订“放心超市、放心餐厅”食品质量承诺书90份,接受群众咨询200余次。
二、2020年质量工作亮点
(一)产品质量方面。全县共开展各类产品质量抽检2000多批次,涉及3大类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99.6%以上。
(二)工程质量方面。根据市住建局《关于表彰2020年度赣州市优质建设工程奖的通报》[2020]375号文件,我县龙溪湾·壹号二期二部分、龙溪御景二期B地块工程和宁都高级技工学校一期-6#楼综合楼获得赣州市优质建设工程奖。东投状元府二期、赣商创业园D区、县中医院人防地下室3个项目申报了赣州市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地奖。
(三)服务质量方面。服务业质量水平得到大力提升。旅游服务:2020年成功创建1个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长木欢乐园)和1个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凤溪湾农庄),成功创建2家四星级旅游饭店(宁都沃尔顿国际酒店、宁都县忆境江南花园酒店),1家达到银树叶级绿色饭店(宁都县忆境江南花园酒店),创建1家客家美食旅游旗舰店(忆境江南花园酒店),有美食街,特色一桌菜。商贸服务:以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为契机,组织大型商贸企业开展“弘扬诚信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切实加强我县商贸企业诚信信用体系建设,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奠定了基础,营造了“诚信兴商”的良好氛围,有效增强市场经营者诚实守信意识,提升诚信兴商信用水平。医疗服务: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县人民医院DRG排名从2019年第20名上升至第15名,低风险死亡率为0 。
(四)环境质量方面。通过开展治水,治气重点工程建设,我县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空气优良率99%,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力推进。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100%。县级水源地水质监测报告显示,宁都县供水公司第一、二水厂(梅江)饮用水源地2处县级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达标率100%。省林业局下达我县2020年度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2.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6万亩、退化林修复2.0万亩,完成了省林业局下达的国家重点防护林年度建设任务,完成率100%。
三、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兴县工作推进缓慢,部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质量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服务企业意识不强,主动服务企业力度不够,质量兴县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二)企业质量意识不强。我县标杆企业少,企业引进先进管理模式意识不强,企业争先创优树品牌意识不强,参与品牌申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品牌竞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对基层开展业务培训少。各基层落实人员工作繁琐,接触面广,需要掌握的知识多,由于缺少有效的培训导致基层工作开展困难,完成落实质量不容乐观。
(四)各部门各单位人员配置不足,往往一人对接多项业务,业务跨度大,业务量多,加上专业人员缺乏,经常出现工作无人会,无法推进执行的困境。
(五)财政紧张,资金支持不够。由于县财政资金紧张,加上现在新建项目多为地方财政配套落实,财政收入有限,资金缺口较为严重。
(六)媒体宣传及活动开展还有待提高,目前对质量强县工作的宣传报道形式单一,群众参与度不高,活动宣传还有待进一步多元化组织实施。
四、2021年工作要点
为更好的完成质量目标,完善质量措施,我县将坚持质量强县战略,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发展硬实力。通过人员培训、经验交流、改革创新等方式不断提高质量监管能力完善制度建设,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宁都人民交出满意答卷,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头,立基础。
(一)加强学习,提质提效。通过邀请质量管理专家到场授课现场为企业答疑解惑,组织优秀的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及政府质量监督人员到质量工作做的更加出色的地方学习交流。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为我县质量发展培养人才,储备力量。
(二)积极对接,争取支持。扎实开展好质量强市创建工作,认真学习上级关于质量强市创建相关文件精神。主动对接上级部门,详细向上级部门汇报我县质量强县各项工作,坚决执行和落实好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以优异的质量工作成绩争取上级资金、政策、培训、交流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三)加强监督,严格执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针。严格执法,加强执法监督,是保证这一方针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一环。质量发展工作在这一大背景下一定要严守底线,强化监管。在积极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严格执法程序,严肃执法纪律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培养优良的市场经济发展沃土添光加彩。
(四)是筑牢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强化产品质量抽检,围绕群众关切的儿童用品、老年用品、食品相关产品、纺织服装、家居用品、装饰装修材料、农业生产资料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以及舆论关注的热点产品,开展定向抽检。加大以钢筋、保温材料、消防产品、成品油等为重点品种的抽检范围和频次。强化对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依照新实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产品质量的监管责任和处置流程,实现产品质量从抽检到后续处理的闭环监管。强化产品质量专项治理,充分利用监督抽查检测结果,加强对我县重点工业产品的专项整治力度。开展产品质量抽检“回头看”,巩固专项整治成果。联合技术检验机构,指导企业加强质量把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五)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明确宣传重点,重点宣传质量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目标,通过多视角、高密度的宣传,让质量发展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进一步激发市民参与的热情;加大力度,创新形式。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提升宣传实效,迅速形成全方位、持续性、立体式的宣传格局,确保宣传更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活用新媒体,全面覆盖。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的传播平台。要积极适应受众阅读习惯,善于利用好新的传播方式,积极运用微信、直播等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大力宣传质量发展工作新亮点、新经验和新典型。
篇10
2017年征信自查报告书一
1、部分费用支出未进入当期成本。一是当年购置的办公设施(办公家具、多功能显示屏等)、支付的安全防卫费(防弹玻璃、防盗门等)共计____万元,未纳入当年费用科目进行核算,而在联社科目往年计提的建房款中列支____万元,在联社账外储蓄存单账户中列支____万元。其中____万元冲销了1391垫支的家具款,____万元购置联社招待所家具,____万元预付联社招待所装饰款。(年月日我联社营业部在5321-低值易耗品摊嘶Я兄Ч喊旃闷芬慌?金额____万元,附件为开出的发票二张,通过社内往来转入存入活期储蓄存款,存款人名字为,储蓄存单号码为,于年月日支取,本息合计____万元,在营业部存入活期储蓄存款户,户名,账号为。年月日转存存款结息元,付利息所得税元,实际余额____万元。年月至年月共计支出笔,金额1____万元,至月日该账户现余____万元,检查结束时已责成我联社销户,并将余款纳社大账管理)。二是当年开支的费用未纳入当期损益核算。如联社机关年月日将开支的广告费____万元在2642管理部门统筹基金宣传费科目列支(联社规定将x%上划集中使用, x%由信用社据实列支)。又于当天用2642科目管理部门统筹基金冲减5321科目业务宣传费____万元。
2、费用计提不够准确
(1)呆账准备少核销、多计提。全辖年初余额____万元,当年应核销____万元,实际核销____万元,少核销____万元;年末各项风险资产余额为____万元,呆账准备金余额应达到____万元,实际余额为____万元,多计提呆账准备金____万元。
(2)效益奖计提有误。年账面利润____万元,调增项目:网络摊销费1____万元,计算机中心运行费____万元,多计提呆账准备金____万元,联社月底发放银团贷款____万元,计提呆账准备金____万元视同利润;调减项目:减免2x%营业税及附加税____万元,专项票据提应收利息____万元,少核销呆账____万元,实际计提效益奖基数为
____万元,扣除x%企业所得税____万元,我联社应提效益奖____万元([308.8-101.9)×30],实提____万元,少提____万元。
(3)职工教育经费多提____万元。
(4)职工养老保险金多提____万元。其原因是你联社计提基数全部是按当年工资总额计提。(联社理由是历年有红字多____万元)。
(5)职工住房公积金多提____万元。
(6)超比例冲销待核销应收利息____万元。年年末余额为____万元,当年冲销____万元,年末余额____万元,超比例冲销____万元。
3、限额费用有超标现象
(1)业务宣传费超支____万元。
(2)业务招待费超比例开支____万元。全辖共支____万元,从抽查的三个网点看,均有超支现象。
4、我联社年末现有递延资产余额____万元,主要是网络费____万元,补充养老保险____万元,房屋装修费____万元。装修费未按规定年限进行摊销,如信用社年房屋装修费____万元当年未摊销完。
5、部份资产已损失,金额____万元。一是委托及资产(负债)业务科目预计损失____万元。如信用社____万元是与农行未脱钩之前为农行的扶贫贷款,现已损失;二是调出调剂资金科目预计损失____万元,主要是与行社脱钩前调给农行贷给企业的贷款,现贷款已损失。三是存放同业款项科目预计损失____万元,主要是接受基金会资产,现债务落实困难,无法收回,金额____万元;信用社与农行在脱钩之前拆借给农行贷给企业的贷款____万元,现贷款已损失。
6、应收应付款项处理不及时
(1)1391其他应收款未及时清理和处置,金额____万元。一是该科目实际损失额达____万元,损失款项未进行处置;其中各社垫付历年诉讼____万元(联社营业部____万元、牌楼信用社____万元,分水信用社____万元),现基本无法收回,已损失;个信用社发生的经济案件损失____万元;两个信用社分别于年和9年违规操作存款业务和违规为企业承诺担保贷款导致被法院强制执行____万元。二是联社机关历年应下划的材料款____万元未在当年摊销进入损益。
(2)2621其他应付款处理不及时。全辖共有余额____万元。主要存在:一是联社机关养老金统筹账户红字金额____万元应逐年摊销未摊销,形成原因主要是历年提取的养老保险金不够支付退休职工的医药费和补差工资而形成。二是联社机关暂收年劳动分红税____万元未进行处置。三是信用社基金会并入的农行扶贫贷款有____万元未查明原因进行处置。(联社说明年终决算信用社未划上来,实际只欠____万元)。
7、有隐匿存款的现象。经查,我联社等个信用社在2621科目隐匿存款____万元。
(二)信贷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抵债资产管理不够规范。一是我联社抵债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存在着台账建立不规范。如联社资保科管理的抵债资产台账的要素不全,不能全面反映抵债资产处置进度。二是在接收、处置抵债资产时存在反映不真实的现象。主要表现:接收抵债资产列账时未
将利息列入抵债资产待变现利息,如接收有限公司只列____万元本金,而未将相应利息纳入抵债资产待变现利息;社未经审批在并社时调增____万元抵债资产。三是将抵债资产调入呆账,如信用社将公司抵债资产____万元从抵债资产中调入呆账,于年月日用央行专项票据置换。
2、投资业务风险较大,收回难度大。我联社截止年12月日共有债券投资笔____万元,经银监会检查确认,风险较大,收回困难。
3、贷款手续欠合规。本次对我联社营业部、信用社34笔大额贷款____万元进行了抽查,发现一些不合规的现象:
(1)借款人主体资格不合规。如联社营业部借款户重公司二分公司于年月日转贷____万元,该笔贷款由公司承贷,但贷款资料中没有总公司的借款授权书。
(2)贷款抵押物有不合规定的现象。一是抵押物折价偏高,如联社营业部年月日给公司贷款____万元,用货船作抵,其折价比例为x%,超过重信联[2003]212号文件之规定的x%;二是抵押物不符合规,如信用社借款户学校,于年月日借款____万元,用该校幼儿院教学楼作抵押。
(3)贷款约定不明确。一是贷款合同约定不明确,如借款户年月日与社签订____万元的贷款合同,当日发放____万元,后于年月又发放____万元,但合同中未约定贷款发放期限;二是贷款抵押物补充要素约定不明,如社借款户公司于年月日借款____万元,用作保,但未将的保险受益人变更为信用社。
(4)保证贷款有担保单位不符规定的现象。如营业部借款户公司年月日借款____万元,担保单位公司不具备AAA级资格。
(5)项目贷款不合规。如重庆公司注册资本____万元,先后贷款____万元,其中年月日贷款____万元,该户贷款无详实的项目贷款论证资料、用地规划许可证。
(6)按揭贷款操作不合规。如营业部办理按揭贷款____万元,未按规定对借款人进行
审查、设定担保金等。
(7)银团贷款借据要素不齐全,我联社营业部所有银团贷款笔亿元借据均不同程度存在缺少主任和信贷员印章的现象。
4、少数社贷款还未拆分完,形态反映不实。经我联社自查现在还有5个社发放贷款笔____万元(于年月日到期,该户共欠信用社贷款____万元),现还未拆分,因此未调整形态。其原因,一是现在正在诉讼中;二是如果调了会影响专项票据兑付。
三、建议
(一)严格按照市联社精神,进一步规范联社审贷会工作规则,加强贷款合规性、合法性的审查,提高决策质量,把贷款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二)加强信贷档案资料的管理,联社相关职能科室对全区信贷档案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不符合要求的要严格按照市联社有关规定补充完善相关资料,按序专户保管,使全区信贷档案资料早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进一步深化“信用工程”创建工作,完善相关基础资料,加大农户小额贷款投放力度,切实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巩固农村阵地。
2017年征信自查报告书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关于印发<安徽省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使用管理工作指引(暂行)>的通知》,为规范个人征信系统的正确使用,提高个人征信系统使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水平,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改进个人征信系统服务质量,现对本人在个人征信系统使用以来进行了自查,现对自查做以下汇报:
在使用个人征信系统时,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管理办法,遵循合规、审慎、保密、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对自己的查询帐号严格保密,密码定期修改。 在查询过程中,按照审慎和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对每一笔被查询者,由被查询者当面签订查询授权书,按照被查询者的授权的查询原因,进行授权内查询,做到无无权查询和越权查询。并且对每一笔查询结果,做到保密制度,切实维护被查询者的个人隐私。
对每一笔查询者,在查询之前,做好查询登记制度,登记被查询者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号码、查询原因进行详细登记,对每笔查询记录逐笔登记,并按季度对其登记簿进行装订保存。
现我社被查询者为借款人,对其符合发放贷款的被查询者,查询报告都做为贷款资料保存,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户,我社对其查询报告进行专夹保管,查询者对其信息绝不对外宣传,保证其查询信息不泄漏,影响个人信誉。
对其查询的个人征信,本着全面、客观、合理的原则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价,征信信息仅供参考,不应简单以个人征信系统存在负面数据为由,正确使用个人征信系统。
对个人贷款户进行贷款后管理查询,严格按照主管授权制度,对每笔需要贷后检查的个人征信查询,按照先登记授权,后查询的原则办理查询业务。
2017年征信自查报告书三
今年征信管理工作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工作考核评比办法》为指导,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开展各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个人征信工作考核标准
1、12月8日七台河市农村(城市)信用社非农户个人信贷数据已成功上报至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且能保证在今年年底继续录入上报存量信贷业务。此项考核应得8分;
2、我行的公积金账户信息已成功上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另外在与政府沟通方面制定了《七台河市征信体系建设
实施方案》,并得到了市委宣传部的认可,积极协调各征信职能部门,有利于推动我市诚信建设体系的早日实现。此项考核应得12分;
3、我行转发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人民银行3号令),要求各金融机构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建立健全查询内控制度、分级用户受权管理体系,并将有关制度在人行进行备案。此项考核应得2分;
4、在对个人征信系统查询中,我们要求各金融机构要落实好人民银行3号令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分级用户授权制度,在贷款合同或信用卡批准等材料中加入相关查询条款。此项考核应得2分;
5、目前辖区内还没有公民向征信管理部门提出过异议申请,在日常工作中,人民银行曾学习对各金融机构进行此类业务培训,要求信贷业务人员熟练掌握异议处理流程。此项考核应得3分;
6、在日常报表方面,我行一直注重上报材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杜绝迟报、漏报现象发生。此项考核应得5分。
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考核标准
1、在贷款卡发放操作中,我们严格执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暂行)》有关要求,及时、准确录入借款人(担保人)基本信息及财务指标,所发放的贷款信息中不存在任何错误。在今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数据集中清理中,我们仅用了省行规定的一半时间就完成了1万余相关信息的补录工作,并参加省行数据清理工作。此项考核应得3分;
2、在接到哈中支《关于转发总行贷款卡发放核准行政许可有关要求的通知》后,我们即严格执行贷款卡发放行政审批制度,借款人先提供有关办卡材料经人行办公室法制办审核后,再转交业务部门受理,贷款卡申办流程已进行公示。此项考核应得3分;
3、我行在今年5月8日-6月末开展了贷款卡集中年审工作,并于7月中旬将有关情况形成报告上报哈中支。此项工作应得2分;
4、为了保证各金融机构所有企业信贷业务准确录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每月初我们都与金融机构核对信贷数据余额,如发现不一致,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正。此项考核应得3分;
5、为了保证企业信息机密,我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数据查询中界定查询范围,制定了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所有金融机构系统管理员、操作员信息都要在人行进行备案。此项考核应得3分;
6、科技科每日都对城市行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备份,并确保服务器与省域系统网络联接通畅,将数据及时上报省域系统中。此项考核应得3分;
7、在今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全面升级中,按照总行银行征信[2005]48号文件精神对城市行管理子系统、贷款卡管理子系统中的信息进行了集中修改补录。此项考核应得6分;
8、利用人行报表子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制做成饼形图,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强了贷款结构及信贷风险预警管理。此项考核应得2分;
三、征信宣传教育工作考核标准
1、在接到《关于下发全省征信教育方案的通知》(哈银发152号)文件后,我们即拟定了《七台河市征信管理工作方案》、《2005年征信管理工作考核制度落实情况》、《七台河市2005年征信宣传推广工作要点》等材料,并上报哈中支。此项考核应得2分;
2、为了扩大征信知识宣传,我行于6月18、19日组织金融机构开展了七台河市“金融征信杯”男子蓝球赛、8月17日结合助学贷款进行了中国人民银行七台河市中心支行扶贫助学捐款活动、9月21日在中行、农行、农村信用社开展了消费贷款、助学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项征信宣传活动。此项考核应得6分;
3、9月12日在市职业技术学校对在校学生开展了征信知识讲座,参加人员超过300人。此项考核应得3分;
4、10月15日我行开展了征信进社区活动,到七台河市桃北花园社区进行了征信知识宣传活动,并于10月25日由张桂云行长带队深入龙湖煤矿进行征信知识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的应用。此项考核应得2分;
5、为了配合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我行于11月4-11日开展了七台河市征信宣传周活动,对社会大众进行征信知识宣传、今年5-7月连续在七台河市公共频道黄金时段播放人总行征信宣传公益广告、6月15-18日在鸡西市麒麟山庄举办全市征信管理工作培训班,提高了参训人员的业务素质、我行撰写的调研文章《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黑龙江金融调研第三期发表、《我国企业与个人征信业发展模式问题研究》在人总行《金融研究报告》第35期发表、《我国目前信用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沈阳分行《金融研究报告》第4期发表。此项考核应得20分;
四、征信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