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体系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4-06 12:2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信用体系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信用体系工作要点

篇1

__年,全市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监督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以经济户口管理为基础,以政府关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强化基层日常巡查监管,拓展信用分类监管,促进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重点突破与全面规范、完成近期任务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努力实现“经济户口”管理责任到位,信用监管体系基本建立,无照经营得到有效遏制,监管基础进一步巩固,监管形成合力的工作目标,积极服务我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体工作要点如下:

一、努力提升综合监管效能,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一)完善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巩固政府主导、工商牵头、部门合力的管控机制,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优势,对无照经营户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台帐,及时抄告相关部门,落实管控处理措施,实行“挂账核销”。

(二)充分发挥年检、验照的监管作用。加强对系统年检、验照工作指导,进一步规范查验项目和内容,通过宣传公告、到期提示、上门服务、逾期处罚等措施提高年检验照率,实现个体工商户验照率达75%,企业年检率达到95%的目标,通过年检验照发现并纠正违法经营行为。

(三)强力推进小餐饮、食品小作坊专项整治。按照全面排查、分类处理、部门协同的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全面完成整治目标任务。

(四)强化基层网格化巡查监管。理顺日常巡查监管工作机制,制定日常巡查监管操作手册,充分利用基层监管平台,完善检查考核制度,抓好基层日常巡查监管试点推广工作。

二、完善信用分类管理,构建市场主体监管的长效机制

(一)搞好系统规划。结合新一轮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职能调整,认真研究信用分类监管体系与国家信用体系融合的问题。组织开展__年中介机构星级评定工作。

(二)强化信息录入。会同有关处室制定企业信用信息录入工作规范,确保信息分类科学、格式统一。同时,与税务部门、金融机构等单位做好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等工作,扩大企业信用信息的来源渠道。

(三)应用信用评定结果。对守信企业实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按照守信企业标准,诚信守法经营。对失信企业重点监管,实行约束、惩戒机制,帮助其提高信用等级。

三、着眼大局开展监管,努力实现监管与服务有机统一

(一)积极服务经济发展。积极受理企业、法人和个体工商户关于主体资格和登记事项方面的申投诉,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完善企业退出机制,采取多种渠道动员停止经营企业办理注销登记,积极稳妥地做好逾期未年检市场主体的吊销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市场主体的锁定和解锁工作。

(二)积极维护社会和谐。积极参与禁毒防艾、扫黄打非、非法用工、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室外炭火烧烤及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随意行驶、乱停乱放(电动自行车销售市场整治)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履行好城市综合管理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相关工作责任。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好国企改制、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中的历史遗留问题,防止发生。

(三)积极促进非公党建。成立促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市委组织部、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组的联系,抓好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情况统计,积极参与非公党建工作,推选一批党建工作先进典型材料。

四、夯实监管工作基础,建立运转高效的监管工作体系

篇2

一、确保防洪安全和城乡用水安全为目标,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我局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防洪保安和抗旱减灾,积极推进防灾减灾思想保障体系、工程保障体系、预案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科学防控、依法防控能力。全力抓好大江大河大湖大库防汛工作,重点抓好中小河流防汛、中小水库防洪、中小在建水利工程防洪安全管理和小山洪滑坡区域避险保安等“四小”防洪保安工作,确保在标准洪水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利工程控制范围内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

二、以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拉动内需为契机,切实加强重点水利工程体系建设 三、以国家加大“三农”投入为契机,着力抓好群众直接受益的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我局计划解决3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对长滩河、长寿河等进行水利血防工程治理,实施好沙洋县东干渠上段水利血防项目,抓好以杨竹流域为重点的生态示范区水利项目建设。全面完成2012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投资4.5亿元,完成土石方1600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除涝面积8万亩。

四、以汉江流域综合开发为契机,推进水利建设提速跨越

我局将以水生态、水经济、水环境建设为主线,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和流域水资源的纽带作用,努力以水利现代化服务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带动区域城镇化,促进汉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建设六大工程,即防洪保安工程、资源配置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综合开发工程、汉江数字工程、现代管理工程。

五、以大规模水利建设为契机,不断促进水利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篇3

一、总体要求

坚持审批服务便民化原则,加强大数据分析运用,以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核心,以“不见面审批”和“全链条一窗办理”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提高服务效率,推动服务理念、审批制度、工作作风全方位转变,实现“网上全办、马上就办、窗口代办”,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等突出问题,加快建设区域“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政府服务最优、创业创新活力最强”的营商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设改革标准化体系

1.做好权责清单动态调整。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要求,动态调整权力清单,按照能放则放原则,进一步厘清市县共有权力职责边界,制定出台县级初审转报事项清单(2018年版)和运行标准,切实做到一项权力事项由一级政府全程办结。

2.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以高频审批服务事项为突破口,探索推行“一证通办”减证便民改革试点,通过无依据取消、信息共享、网络核验、信用承诺等方式,全面清理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凡能通过网络共享复用的材料,不得要求企业群众重复提交;凡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加快电子证照推广互认,凡是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形成的材料、证书、审批文件、证明等,由数据共享系统提供或审批部门自行核验,不得要求当事人提供。建立与市级统一的审批前置要件设立标准和审查机制,推进审批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建设,解决证明材料不统一、不规范问题。

(二)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促进改革高质量发展

3.公共服务事项“就近办”。依托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平台,以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为切入点,按照“小事不出村(社区),镇(街道)域一窗办”的要求,对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和办理流程实行标准化动态管理,积极推动事项“异地受理” “异地办理” “同城通办”和“就近办理”。

4.一般业务事项“马上办”。对办件量较大的一般性业务事项,简化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提升网上全程办结率和现场即到即办率。对法律法规要求必须现场审批和核验材料的事项,落实“网上先审、现场后验”“容缺预审”等措施,实现“最多跑一次”。简化企业住所登记,探索分行业、分业态释放住所资源新途径,允许“一照多址”或“一址多照”,推行集群注册等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方式。

5.多窗受理事项“一窗办”。对涉及社保、医保等民生事项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模式,按照多部门办理事项和低频办理事项的业务类别,整合各政务服务大厅窗口,设置综合受理窗口,各审批部门专职负责后台审批工作,通过前台后台无缝对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

6.权证高频事项“联合办”。集成优化调整全链条审批服务流程,推动“3550”改革常态化、普遍化。继续推行开办企业领域“多证合一”、不动产登记领域“一窗集成服务”、建设项目施工许可领域“容缺预审”“模拟审批”等模式,全面落实“多图联审”“多评合一”联审联办制度,推行联合勘验、联合测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等。每个审批阶段确定一家牵头部门,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大力开展政务代办服务,确保“3550”改革年底前普遍达标。开展“3550”达标率日常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县直机关和单位绩效考评。

7.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办”。按照市统一部署,全面推行“334”改革,深入推进“三集中、三分开、四保障”集中高效审批模式,原则上不再保留各部门自设的服务大厅,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8.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积极做好对上衔接,及时调整完善县级“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按照“事项名称、申请材料、表单内容、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办理流程(业务经办流程)”六个统一要求,梳理规范办事指南;除法律法规规定事项以及涉及机构改革领域外,实现 “不见面审批” 事项标准化全覆盖。大力推行“网上办”,凡能够实现网上全程办结的事项,不得要求现场办理;对法律法规规定或暂不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事项,一律建立网上预审机制;对必须要求现场办理的事项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全面推行“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和移动客户端)审批结果送达方式,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实行快递送达。建立完善事项目录库、电子证照库、政务数据库,加强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签章等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

9.分类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建立健全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县级层面,推动同一领域或相近领域执法队伍实施整合,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5个领域综合设置行政执法队伍;一个部门设有多个执法机构的,原则上整合为一支队伍;积极探索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开发区层面,在经济开发区设立综合执法机构,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 镇级层面,全面推动镇级综合执法改革。

(三)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改革精准化落地

10.健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建立以权责清单为边界、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抓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监管体系。推进企业“诚信典型红名单”和“严重失信黑名单”制度建设,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存储和应用,与行政许可、处罚和监管有效衔接。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化建设,建立奖励举报、惩罚赔偿、联合惩戒等制度,切实提高监管效能。持续完善“网上中介超市”服务事项目录、中介机构库、信用评价信息库,规范业务流程、收费标准、服务时限等,促进中介超市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信用平台相互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主动作为、通力协作,持续下功夫,力求新突破。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统筹谋划改革任务,整合行政服务资源,系统化推进改革工作。要组织专门力量,细化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政策,严格按照任务分工和进度要求推进。

篇4

《要点》共分为规范医药购销行为、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加强行业纪律建设4部分。其中,明确提出,要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要点》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规范医药购销行为

把落实《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作为重点内容,围绕药品集中采购,保障低价药、小品种药供应提出要求;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加强医药卫生行业发票使用情况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行业信用建设。

第二部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明确了把行风建设工作与卫生计生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狠抓“九不准”及配套规章制度落实。

第三部分:加大源头治理

从政府财政投入资金监管,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环节质量监管,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4个方面,完善有关措施和工作机制。

第四部分:加强行业纪律建设

推动卫生计生部门、医疗机构和执纪执法机关的协调配合,建立重大案件、违法行为联防联控机制;加大纪律和警示教育力度。

Good News好消息

大型医院绩效将实施量化考评

7月2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翟晓辉处长透露,由该中心牵头制定的大型医院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目前正在全国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包含医院自我评价指标体系和督查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赋予权重后实施量化评价。

国家批准建立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

7月2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民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的通知》及《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管理办法(暂行)》,批准建立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办法》明确了社会组织防艾基金的筹资方式、管理机构职责等。

广东医疗场所将全部设警务室

7月17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发出《关于进一步防范暴力伤医事件的紧急通知》。《通知》称,各医疗机构要协同当地公安部门设立警务室或(和)警车,所有医疗场所要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和报警装置,要建立中心监控室,24小时全方位、实时监控。

江苏出台新规推进分级诊疗建设

7月30日,江苏省卫生计生委正式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今年推开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各市至少选择1个城区和1个县(市)开展基层首诊试点,同时50%的省辖市基本建成妇幼健康基层首诊制度。

Bad News坏消息

“中国头孢第一人”安静娴院士逝世

7月10日,中国制药工业企业第一位工程院院士,东北制药高级工程师及终身员工安静娴在北京逝世。80年代,安静娴组织和主持头孢类药物、脑血管用药等产品的研究开发,其中头孢噻肟钠、头孢三嗪、头孢他啶、头孢氨苄的成功开发,填补了国内企业头孢类抗生素的生产空白,被誉为“中国头孢第一人”。

惠州龙门县人民医院一女医生被砍成重伤

7月15日,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欧丽志在查房时,被廖某持菜刀砍成重伤。欧丽志当天被紧急转送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救治,手术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行凶者廖某已被警方控制,他自称一年前曾找欧医生看过病。

内蒙古多名医生因受贿帮人做精神病鉴定获刑

内蒙古包头市第六医院7名医生因收受医药回扣和做精神病鉴定受贿案,近日被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至4年6个月不等刑罚。

篇5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提升管理落实年”为主线,以“强监管、促发展,强素质、抓落实”为重点,以确保“主体合法、经营规范”为工作目标,认真落实总局“四个只有”和省局“效能提升年”及市局“六个明显增强”的工作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提高辖区经济秩序的控制力。

一、强化年检验照监管力度,净化市场经济发展环境

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已经成为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日常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严格依据《企业年度检验办法》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办法》,不断改进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完善网络监管职能,强化监管执法手段。20__年全系统企业年检仍实行滚动年检,市局和城六区各工商分局、各开发区工商分局、双生工商分局全面实行网上年检。其他有条件的分县局都要开通网上年检通道,尽可能动员企业在网上申报年检。网上年检预审逐步实行自动化。全系统企业年检率要达到*%以上,个体户验照率要达到*%以上,企业网上年检率要达到*%以上。通过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逐步建立健全网络行政监管的体系,做到年检与日常监管相协调,强化年检验照发现问题和搜集信息的功能,着力解决经营者擅自变更登记事项,经营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基层工商所属地监管与登记机关衔接不紧密及“死户”多等现实问题,使企业个体统计数据更为准确,监管底数更清,基础更实,有力打击违法经营,保护合法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

二、强化网上企业认领工作,建立完善经济户口管理系统

网上企业认领是建立企业经济户口管理系统的基础。近年来,经过全系统上下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我局建立经济户口管理系统工作已基本完成。经济户口管理系统的建立,对落实属地监管、建立上下联动监管机制、防范监管风险点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__年,全系统要严格按照市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网上企业认领建立完善经济户口管理工作的通知》(*工商处发〔20__〕180号)规定,认真抓好本文来源:文秘站 网上企业认领工作的落实。通过加强网上企业认领,对多年来网上积存的未认领企业进行一次彻底清理,清除监管的“空白”和“盲区”,降低监管风险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经济户口管理系统。

三、强化以工商所属地监管为核心的日常监管,完善信用分类监管体系

信用分类监管,是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监管方式的探索和创新,信用分类监管体系的建立,对落实以工商所属地监管为核心的日常监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__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要加强基础数据、监管数据的归集,解决监管数据缺失,各项业务信息关联度低等问题,推进我局与全国、全省监管信息的联网应用。完善企业“黑牌数据库”,强化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奖惩机制。加强以工商所属地监管为核心的日常监管工作,把日常监管同信用分类监管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信用分类实施日常监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四、强化案件查处力度,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20__年,各级企业个体监管部门,要组织力量重点查处企业提交虚假材料或隐瞒重要事实骗取企业登记的行为和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行为;加大对未按规定接受年检企业的查处;加强对已吊销而未进行注销登记企业退出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其违法经营活动。查处案件结案率达到*%以上。

五、强化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形成联动机制和监管合力

查处取缔无照经营,是工商部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坚持查处与教育相结合,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宽严相济,重在规范的原则。对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所经营无重大危害行业以及经营条件、经营范围、经营项目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督促、引导其依法办理相应手续,合法经营;对轻微的、初次从事无照经营违法行为的,以说服教育为主,免予行政处罚;对那些涉及危害人身安全,威胁公共安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破坏环境资源的无照经营违法行为,要从严、从重处罚。

要明确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执法主体。《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定查处取缔黑网吧,娱乐场所的无照经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除此以外,要严格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推进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工作的通知》规定执行。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强化这项工作在党委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工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抄告和信息反馈制度。牵头工作要发挥主力军作用,配合工作要积极主动,形成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联动机制和监管合力。

六、强化服务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健康发展意识,做好各专项整治工作

按照××市政府和政府部门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以保护饮用水源安全,遏制“两高一资”行业污染反弹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配合有关部门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做好依据政府关闭决定吊销企业个体执照或者责令变更经营范围工作。进一步加大查处取缔黑网吧力度,强化重点行业监管,坚决杜绝重点行业主体不合法经营,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积极主动配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各专项整治工作。

篇6

一、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推进情况

(一)新体制机制顺利实施

1、机构职能调整到位:按照改革后的“三定”方案,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于4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内设机构设置、人员交流、定岗工作已全部落实到位。市财政、住建、交通运输、水务、信息办等部门分别对职责范围内的招标采购项目实施监督,开展交易文件审查备案,监督答疑、开标、评标、定标,办理投诉案件,组建和管理交易机构库,组织开展诚信评价等工作。实现了监督管理相对分离和相互制约。

2、模式全部转换:自2014年4月1日起,所有进入交易中心交易的项目全部实行社会机构。改革之初,宽门槛引进与培育社会机构78家,其中:工程类甲级资质36家,乙级资质37家;采购类甲级资质15家,乙级资质28家。试运行半年后,通过公开招标重新遴选33家机构,其中:工程招标机构甲级7家,乙级7家,暂定级4家;政府采购招标机构甲级9家,乙级6家。4月1日至11月20日机构共项目1436个,对机构开展业务培训450余人次。

(二)诚信体系构架初步形成

根据诚信评价办法,5个行业主管部门,13个相关评价单位于5月份制定了26个评价细则。6月份,对各县区、各开发区、市直单位大规模组织培训25场,培训1630人次。7月份开始组织各评价主体进行诚信评价计分。目前,已建立评价信息记录企业3114户,信息评价记录27242条,已启用信用标项目31个,已完成信用标项目评审12个项目。10月份启用信用标项目约占当月133个公开招标项目的23.31%。信用标运用效果已经显现,已评审12个项目的中标人中,信用标列第一名的有8个,其余4个信用标得分均列前三名,信用标得分高低,在项目评审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全程电子招投标功能基本实现

目前,已改造提升了专家抽取、协议维修、网上竞价、协议供货4个系统功能;开发完成了投标人登记管理、诚信评价、保证金收退、电子开标评标、计算机围标串标自动识别、中心门户网站、中介服务抽取系统7个。行政监督、电子监察系统正在开发之中。拟再开发电子档案归集、统计分析2个系统。已开发投入使用的系统功能能满足招投标活动各项工作的需求,日常运行基本稳定,一些技术问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断完善。自4月1日以来,累计实行全电子招标采购项目457个,其中11月份以来采用全程电子招投标的项目34个,占全部公开招标采购项目的61%。

(四)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依照“制度建设体系化、制度完善常态化”要求和“先急后缓”原则,按照体制机制、诚信体系、电子招投标、信息公开、招标办法等五个方面改革内容和“先宏观、后中观、再微观”制度设定构架,强力推进制度建设。分三批完成制度136个。在顶层设计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深化招标采购改革方案》和《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等5个制度;制定了中观层面制度17个,微观层面制度114个。目前各项制度构架体系基本形成。

(五)新的评标办法运行良好

按照分类分级评标办法的要求,先期制定建设工程类评比办法8个,政府采购类评标办法10个。新评标办法根据招标人的意见以及过去中标价与预算价的经验比值,调整了项目中标价区间,遏制恶意低价中标。目前,招标人特别是工程类项目招标人普遍反映中标价格较过去趋于合理。在评审过程中,允许招标人派出一名代表参加评标委员会,让招标人有参与权。

(六)信息公开明显加强

制定了招标采购信息公开办法和信息公开范本,完善了信息网站功能。在制度设计中,除评标专家评审环节隔绝评标专家与场外人员接触,实现严格的保密管理外,交易过程的招标公告、开标记录、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公告、信息更正或补充事项、质疑、投诉处理、投标企业及其人员的资质及业绩信息、诚信评价记录及得分等均已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等媒体上网公示,既让潜在投标人和社会各方面有充分的知情权,也引入社会力量监督交易过程,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二、经验做法

(一)理顺关系,搭建“新机制”。遵循“政府主导、管办分离,集中交易、规范运行,部门监管、行政监察”的基本原则,实行“一委一局一中心”的管理模式,设立市公共资源交易委员会,负责公共资源交易重大问题的决策、重大事项的领导和协调工作;设市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作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提供公共资源交易日常服务的事业机构。理顺监管机制,市五个行政监督部门负责依法实施行政监督;市纪委监察局在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派驻纪检组(监察室),并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立投诉受理中心,负责接收、分流、督办投诉事项。建设工程和政府采购全部推行社会招标。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管权既相对分离又相互制约的运行体制,构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共同体”。

(二)建章立制,权力“进笼子”。把制度体系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来抓,突出了监管分离、管办分开,相互制约,权力制衡,将交易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有利于提高执法公信力,有利于防范职务风险,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公正、公平、公开。

(三)突出重点、推进“诚信体系”。实行监管部门、招标人和相关管理部门对投标人的三方评价,对投标人信用情况实行动态管理,评价结果直接运用到招标评审中,体现评价结果价值。建立严重违约企业强制清场退出机制,严重不良行为企业禁止参与招投标,并实行网上曝光。通过建立诚信评价体系,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

(四)分类分级,打好“特色牌”。招标采购项目涉及的面广,不同项目各具特性,根据建设工程、政府采购项目不同类别,以及各类项目的不同特点制定分类分级的评标办法,以适应不同项目类型的招标采购的需要。

(五)科技引领,破解“老难题”。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开发全流程全方位的电子招投标系统,用计算机管人管事,实行计算机“留痕”和系统封闭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操作,规范交易运行,提高交易质量和效率。

(六)服务为本,塑造“新形象”。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我们坚持以服务为本,注重加强队伍建设,转变干部作风,努力塑造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新形象。一是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培养,积极转变作风,完善硬件配套,提高办事效率。二是注重提高业务水平。为提高公共资源交易各方从业人员工作水平,举办社会机构、投标人(供应商)、行政监管部门、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各类培训31次,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三是加强县域工作调研指导。着力推进县级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下半年,我们对4个县招投标工作进行了调研,了解情况,加强对县域招标采购工作的指导。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运行半年多来,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目前,存在的困难:一是工作协调的压力大。由于社会机构的业务能力不足,解决招投标中问题能力弱;部门职责交叉,部分职责不明晰等原因,协调的工作量大。二是人员不足与工作量大的矛盾突出。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部分项目监管部门难以明确划分。例如:交通路灯项目,既有货物采购,又有安装施工,还有系统集成控制,项目监督涉及财政、住建、交通、信息办部门,需要研究确定一个部门。二是一些制度需要根据实践运行情况进行评估与完善,比如诚信评价细则需要评估运行效果。

四、意见建议

下一步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扩大公共资源交易范围。在市区招标采购改革进入常态化后,下一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领域全覆盖和地域全覆盖。领域全覆盖主要是将国土资源交易纳入交易管理范围。地域全覆盖主要是实现市县一体化,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篇7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物业管理法规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x委发〔2013〕x号)及上级相关会议精神,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以提高居民居住环境质量和服务满意度为目标,以推进物业服务标准化、智能化为重点,以创新创优为牵引,加大组织推进力度,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全市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跨越式提升。

二、工作重点

(一)加快推进物业服务标准化、智能化。一是推进物业服务标准化。国家、省制定的新的《物业服务标准》即将下发,各单位要严格执行,构建多层次、多等级、多业态的服务标准体系,推行市场准入和分等级管理,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强化监督检查,促进物业服务行业规范发展。二是支持智慧物业建设。贯彻落实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指导意见,结合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各县(市)区都要树立1-2个特色鲜明的智慧物业典型,试点、推广智慧物业小区应用系统,建设智能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和电子投票平台,综合开发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开展智能家居、公共设施管理、智能停车管理等智能化物业服务综合管理应用,拓展物业企业经营区域与范围;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和社会资本对已建成小区进行智慧物业改造,实现小区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推动互联网技术与物业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提升物业服务标准化、智能化水平。

(二)抓好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巩固老旧小区整治成果。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市区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17﹞x号)精神,各区要认真研究分析整治后老旧小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基本保洁、基本保绿、基本保安、基本养护”的“四个基本”要求,对成片小区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的物业管理模式,提高专业化物业(准物业)管理覆盖率,对个别散居楼群,可因地制宜实施社区、市场化保洁等多元化的物业管理模式。做好整治后检查考核工作。按照《关于调整xx市城市长效管理考核办法有关内容的通知》(徐城管委发〔2017〕1号)规定和要求,把市区老旧小区整治后长效管理列入对主城区各区、街道办事处每月、年度专项考核重要内容,每月列入城市管理情况进行讲评通报,直接与主城区各区、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工作奖惩挂钩。我局将牵头组织联合市公安局、市城管局,采用日常检查、随机检查、专项检查,明查或暗访等方式,对各区、街道办事处进行月度、年度考核评价,确保2017年、2017年主城区整治后的老旧小区竣工验收合格一个、列入考核一个。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各有关县(市)区要积极做好铁路宿舍“三供一业”的物业移交工作。通过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巩固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营造老旧小区宜居环境,不断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幸福指数和老旧小区管理水平,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牢基础。

(三)强化前期物业招投标市场管理。严格执行普通住宅前期物业公共服务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做好前期物业管理招标备案工作和中标企业的备案工作,切实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xx市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评标系统建设,努力实现全市前期物业管理共用一个电子化招投标平台,共享评标专家库资源。要积极研究探索优化物业服务企业选聘机制,加强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监管,改革物业项目招标中评标分值构成权重比例,加大投标物业企业业绩、诚信度、服务质量、品牌、企业及项目奖惩等在投标中的比重,优选好的物业服务企业进入物业市场,使物业服务企业在源头上优胜劣汰;鼓励政府购买物业服务和业主大会重新选聘物业企业进入物业招投标市场,规范物业服务招投标市场秩序。按照《xx市物业服务质量考核标准与细则》(徐政办发﹝2013﹞224号附件2),加大对中标企业的物业项目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加大考核力度,确保新建物业项目交付一个管好一个。

(四)做好维修资金管理和使用工作。认真做好维修资金的归集工作,科学规范搞好保值增值。按照市政府140号令的要求,做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的管理工作。加快建立维修资金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开设维修资金专题网页。健全完善使用维修资金工程企业备案库,解决申请人选择施工企业难、质量难保证等问题。多层面开展维修资金业务法规培训,引导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施工企业等规范使用维修资金。

(五)继续抓好平安物业创建工作。根据市综治委《关于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的意见的通知》(徐综治〔2017〕3号)《关于印发xx市平安物业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徐物创办发〔2017〕1号)等文件精神,2017年要在全市继续开展平安物业创建工作。各物业管理项目要以构建平安和谐小区为目标,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强化住宅物业小区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全面推进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防范措施,保障物业管理小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和谐、稳定、文明、安全的人居环境。通过开展平安物业创建活动,物业小区内安全事故、治安和刑事案件等发生率逐年下降,不发生因物业服务措施不到位而引发的有重大影响的恶性事故、案件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按照2017-2018年三年创建方案要求,2017年,各县(市)区物业小区创建覆盖率要达到90%、达标率要达到85%%以上,并涌现出一批平安建设的示范单位。

(六)继续做好省“931”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依据省“931”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续接两年计划和市2017年“931”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续接工作考核细则(暂行),各县(市)区要按照与省、市签订的目标书任务,科学制订整治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抓住整治关键环节,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确保整治质量。按照市整治办统一部署和要求,局物业管理处要对各县(市)区2017年省“931”整治工作(老旧小区整治部分)加强指导、考核,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七)开展市区创建文明城市优秀物业小区评选活动,提高小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效。2017年,是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最后一年,也是决定创建成败最关键的一年。为深入推进物业小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范物业管理行为,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经研究,决定在市区范围内继续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优秀物业管理小区评选活动。创建工作以《xx市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导,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市委市政府与房管局签订的责任状为依据,通过推动物业小区物业创优,促进小区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进一步提升物业小区物业管理整体水平。通过创建,物业管理小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氛围浓厚,小区物业服务规范,小区环境整洁优美,业主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带动全市小区创建的示范小区,并按照《xx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优秀物业管理小区检查评分标准》,达到80分以上的物业管理小区占80%以上,物业费的收缴率80%以上,业主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80%以上。对创建获奖物业企业除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外,在获奖后的一年内参加招投标时分别给予一定加分,对创建不积极、服务质量差的物业服务企业给予相应处罚,记入物业服务行业“黑名单”。通过创优评选活动的开展,推动小区物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八)组织示范物业项目评价工作。根据省住建厅关于开展省级示范物业管理项目评价工作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江苏省省级示范物业管理项目服务质量评价标准(试行)》(苏建厅公告〔2017〕45号)等相关行业规范,结合我市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对物业管理工作的要求, 2017年在全市组织县(市)区、市、省三级示范物业项目评价工作。围绕提升居民居住环境质量这一目标,突出“规范行为、诚信服务、质量提升”物业服务项目评价核心环节,自下而上开展物业服务项目评价工作。各县(市)区先行开展,评选出各县市区示范物业项目,参加xx市年度示范物业项目评选;评选出的市级示范物业项目,再择优申报江苏省年度示范物业项目。通过选树一批县(市)区、市、省三级示范物业项目,并充分发挥示范物业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我市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跨越式提升。

(九)加强对物业企业事中事后监管的研究探索。物业服务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社会各界关注度比较高。二级及以下物业企业资质审批取消后,物业服务行业如何健康规范良性发展,是个新课题,新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县(市)区物业主管部门要研究探索二级及以下物业资质审批取消后,在国家、省有关监管的意见出台前,加强物业企业事中事后监管的方法、路子,并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物业管理和物业行业发展健康有序。

三、要求及措施

(一)优化服务措施。今年,全市物业服务行业要把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各级物业管理部门要为物业服务企业做好服务,为企业解难题,化解矛盾,要深入一线做调研,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解决的新办法,为物业服务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物业服务企业要做好为业主服务工作,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要强化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措施,以服务赢得业主,以服务拓展市场。同时,各物业服务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在创新中推动发展。

(二)落实属地管理。物业属地管理是《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和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市委2013年42号文件及配套政策的重要内容。按照“市级指导、县(市)区级主抓、办事实施”的原则落实好各级物业管理责任,坚持社区日查、办事处周查、县(市)区(物业主管部门)月查并通报,把物业管理日常监管落到实处。各县(市)区要突出问题导向,指导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抓好物业企业退出项目管理和承接查验工作,杜绝“带病”交付;加强业主委员会建设指导,严格业主委员会成员资格审查,指导、规范小区公共收益管理,提高业主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物业企业与业主合法权益。

(三)加强物业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约束是物业行业日常监管的重要抓手。要按照省、市有关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各领域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研发建设物业行业信用监管平台,完善物业行业信用基本信息,研究制订《物业行业信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物业企业、物业项目和项目经理等信用档案,达到集信息录入(采集)、查询、汇总、通报(惩处)为一体的物业行业信用监管体系。要主动与市经信委(市信用办)、市场监管部门对接,纳入全社会信用建设、监管体系,使物业行业信息建立、奖惩与全市信用体系建设一体化。各县(市)区可将所有物业项目及项目经理(含联系电话)的信息公开,实现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的互联互通,将物业服务有效投诉纳入行业信用体系。

篇8

__年,全市工商系统要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及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以“武汉工商精神”为引领,以执法监管为抓手,深入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广大市民食品消费安全。

一、立足根本,落实好基础性工作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按照国家食安委、国家工商总局的培训要求,一方面,充分发挥市食品流通行业协会作用,配合食品处做好对食品经营主体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增强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另一方面,按照省工商局部署,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练兵年”活动,在加强工商系统执法人员食品安全监管业务培训的同时,开展应急演练、电子追溯系统推广竞赛等活动,提高其政策法规运用水平和日常监管、应急处置实务技能。二是强化经营者自律。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对食品包装、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和食品储存条件等开展自查自纠;定期、不定期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加强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和消费提示。督促食品经营者对发现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立即停止经营和下架退市,依法予以处理、销毁。三是严格市场准入。继续把好食品经营市场准入关,为符合食品经营条件的申请者提供便利快捷服务。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市区两级政务中心食品流通许可受理、审核和发证情况,对行政许可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时组织研究、予以妥善处理。规范食品流通许可延续行为,严格按照《市工商局关于做好食品流通许可证到期延续换证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食品流通许可证延续换证工作。

二、加强监管,开展好日常性工作

一是加强市场巡查。督促基层工商执法人员严格执行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食品市场巡查监管制度》,对食品经营户实行“八查八看”。查主体资格、查进销货台帐、查包装标识、查退货销毁记录、查经营者自律等情况。二是强化信用分类监管。依据食品经营户信用分类管理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信用升降级制度,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各工商所对信用等级低的食品经营户加大巡查力度、增加巡查频次,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组织开展食品质量监测。一方面,市局组织开展食品质量抽样检测2,400批次,做好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及调查处理等工作;另一方面,组织各分局开展食品质量快速检测35,100批次,积极筛查不合格食品,防患于未然。四是支持食品流通行业协会工作。积极指导、配合食品流通行业协会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在支持并联合协会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力度的同时,推进经营者诚信自律建设。市食品流通行业协会及各分会、工作站要扎实开展会员服务活动,吸引更多的食品经营户入会。要有效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扩大协会影响力。

三、抓住关键,处理好重点性工作

一是强化对现场制售食品经营行为的监管。现场制售食品经营行为是工商部门执法监管的重点、难点和高风险点。__年,市局已将此项工作纳入食品安全绩效目标管理,从主体资格合法有效、相关证照公示上墙、索证索票、进货台账保存完整、标签标识设置规范、经营环境整洁卫生、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有效等方面细化指标,强化监管。同时,向社会作出承诺:全年开展现场制售专项整治不少于6次;现场制售糕点、炒货、卤制品经营户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安全承诺书、举报电话公示率达到100%;出台《武汉市流通环节现场制售食品行为监督管理办法》,明确准入管理、经营者责任和义务、监督管理、黑名单制度、责任追究等内容,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二是积极组织开展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工商局工作要求,开展好食品添加剂、乳制品、儿童食品、节日市场、夏季市场等专项整治行动。三是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一方面强化舆论引导,建立健全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交流、情况通报等工作机制,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另一方面,快速反应、快速行动、快速处置好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的各类民生问题,并按规定及时回复或公示处理结果。同时,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监督员作用,激发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构建群防群控工作格局,不断扩大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覆盖面,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合力。四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工商总局《流通环节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办法》。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所有食品经营户,加强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管理,严禁过期食品上市销售。五是大力推行湖北省食品流通电子追溯系统。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在东西湖舵落口大市场粮油区先行试点成熟后,出台电子追溯系统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在全市流通环节稳妥推进。

四、开拓进取,推行好创新性工作

一是推行考核评定“食品安全示范所”。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分四个季度进行考核,促进各工商所积极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年终结合四个季度的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定,评选出全市工商系统“食品安全示范所”,树立标杆,带动全局。二是强化“食品安全示范街”建设。指导每个分局在辖区范围内创建1-2条“食品安全示范街”,督促食品流通企业强化自律,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食品安全工作整体上台阶。三是实行信息化网格

管理。以食品流通电子追溯系统为基础,借助电子地图和市场巡查移动终端设备,定人、定岗、定责,全面推行食品安全信息化网格管理。

篇9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的,通过部门联动、聚集合力,努力构建长效工作机制,积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有效解决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问题,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从全市筛选30户规模以上企业、100户中小企业、300户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313金融支持工程”),重点开展“送金融知识、送金融产品、送金融服务”活动,采取加强联系、简化程序、帮扶增信等方式,重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力争全年贷款投入10-15亿元,有效满足其融资及其它金融服务需求,在全市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促进全年金融各项重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二、工作步骤

全市“313金融支持工程”是一项长期工作、系统工程,重在取得支持实效,贵在不断改进完善,才能真正实现金融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今年的支持工作共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市银监局会同各银行机构要认真研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银行机构要对各自客户进行分类,为开展对口服务打好基础,可通过集中宣传、成立巡回宣传工作队深入基层乡镇和企业举办推介活动等方式,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辐射面。市工商、城管等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宣传活动要给予积极支持与配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各银行机构按照本《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做好入企入户走访工作,认真开展“送知识、送产品、送服务”活动。在具体开展送金融产品和服务过程中,要详细了解客户生产经营情况、贷款额度、使用期限,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要主动加强与市银监局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报告、反馈情况,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

第三阶段:总结评比。各银行机构对“313金融支持工程”开展情况进行年度总结,市金融办要会同市人行、银监局进行工作检查和评比,评比结果作为金融机构年度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对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市政府将予以通报表彰。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疏通银企联系渠道,构建政银企合作平台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便于此项工作的统一领导,市政府成立市“313金融支持工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金融办、人行、银监局、发改、财政、工信、建设、城管、工商、税务、宣传、工商联、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市级各金融机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银监局,具体负责活动的日常安排和组织落实。各银行机构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工作目标,明确任务措施,拟定工作时间表,要明确一名高管人员和牵头部门,配备相应的人力、物力,组织开展并归口管理各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各银行机构在已有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向下延伸服务网点,切实做到单独统计和调控,完善评审机制,使专营机构充分发挥作用。市邮储银行要加快改造机构网点,完善小额贷款功能,创新信贷产品,提升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重点客户的金融服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准确把握“立足地方、服务中小”的市场定位,把支持“三农”、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作为重点,努力打造“服务中小企业”品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企业完善信用信息,为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创造良好环境。

3、分片包干,走访调查。各银行机构要对“313金融支持工程”筛选确定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专门的客户档案,定期主动入企入户走访调研具体情况。原则上至少每月走访一次,银行入企入户工作人员要详细登记工作日志和走访会谈记录。通过走访,一是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和融资情况,对客户提出的需求要认真分析并给予政策指导;二是了解掌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需的政策扶持以及外部环境支持;三是了解掌握企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和期望。

4、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政、银、企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市发改委、工信局要经常性组织有关企业、项目单位与各银行机构举行客户座谈会、推介会,原则上每半年举行一次,沟通情况,交流意见,让银行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让企业了解银行信贷政策,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密切合作关系。鼓励各银行机构举办多种银企对接活动,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辅导和咨询服务,指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健全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生产经营信息的透明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工商联等机构在银企对接中的桥梁作用,在信息搜集、客户筛选、风险防范等方面加强配合。

(二)认真开展“三送”活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满足率和满意度

1、积极开展送金融知识活动,建立金融知识普及宣传的长效机制。各银行机构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积极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通过散发宣传折页、举办专家讲座、客户答谢会,派出工作队手把手讲解业务操作知识等方式,向客户宣传普及网上银行、信用卡、征信管理、反假币等金融知识。开展送金融知识活动,要针对不同客户的业务特点和服务需求,提供对口服务,让客户自主选择。各级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站等多种媒体,采取设立专栏、开展专访、现场问答等形式宣传普及金融知识,适时举办行长、部门经理访谈录,推介具有特色的金融产品,让各类市场主体充分了解金融知识,熟悉金融产品,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2、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不断增强金融服务能力。针对全市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坚持因地制宜、一户一策的原则,根据客户的发展重点、难点和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提供金融服务。大力普及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有效延伸服务网络和渠道,提高客户金融服务自助能力。针对个体工商户现金不能及时归行的困难,加大POS机宣传和投放力度,同时在商业区合理投放存取款一体机,提供自助存款服务。力争到年底,30户规模以上企业网银开通率达到30%,100户中小企业网银开通率达到20%,300户个体工商户POS机布点率达到10%,新增ATM机具10台。市农行要认真配合盘龙制药有限公司和炼石矿业公司洛南分公司做好上市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实现我市上市公司零突破。市工行要配合秦威化工有限公司做好企业重组和新生产线投产准备工作。市中行和建行要通过网上银行自助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面,加大对县域经济支持力度。市农发行要不断加大对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公司+农户+银行”的模式,延伸对农户的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市邮储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日常服务,搭建平台邀请专家为个体工商户解读政策、传授技术。各银行机构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点面结合、银企共建、上下联动,促进“313金融支持工程”顺利实施。

3、简化服务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最大限度满足客户融资需求。各银行机构要从入企入户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中萃取精华,借以指导和改进工作流程、制度,更好地推动产品和流程创新。充分借鉴“眼见为实、人品至上、专业服务、独立核算”的中小企业贷款成功经验,对具备条件的小企业信贷业务尝试不经过审贷会审议,实行“双人”、“双层”签批制,设计开发符合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工具“打分卡”,缩短客户经理撰写分析报告和信用评级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有效满足小企业贷款“短、频、快”的需求特点。

(三)聚集合力,营造环境,建立银行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

1、聚集各方合力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依靠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聚集各方合力,注重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的结合,积极构建组织协调机制和政策配套体系,大力营造“313金融支持工程”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全力推动金融在产品、服务、模式、市场上不断取得创新与突破。各县区政府要探索建立各类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融资担保基金、贷款奖励基金和非营利性小企业再担保公司,合理分担小企业贷款风险。积极发展信用保险和短期抵押贷款保证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为“三农”、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服务的保险产品,科学合理厘定保险费率,增强服务的主动性。继续落实好对中小商贸企业投保国内贸易信用险给予保费补助政策。

2、贯彻落实产业政策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各级财政、税务、工信等部门要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围绕产业导向、节能降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等,帮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完善地方小企业政策法规,破除体制障碍,推进公平准入,加大财政扶持和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完善小企业投融资环境,强化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平台,着力为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加快推进信用建设。各县区政府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社会征信系统建设步伐,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严厉打击企业逃废债行为,加大对金融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引导广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做到守法合规经营,加强诚信企业文化建设。

4、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县区政府要把降低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的外部成本作为重点,针对目前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普遍存在的外部附加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对有关抵押质押登记、评估、公证、担保等中介收费标准进行全面清理,重新统一规范并量化各项收费标准。

篇10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信息产业的指示精神,以及*年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省信息化工作的实际,全面部署我省*年信息产业、信息化和无线电管理工作。在去年底召开的全省经贸工作会议上,我们已经对信息产业的部分工作做了初步的部署,这次还将结合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一些新的指示要求,做进一步的细化和调整。

刚才游宁丰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游省长对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视,对信息化工作深思熟虑,每每在一些关键的时候为我们指明方向,可以说信息产业厅每一步的成长都倾注了他无数的心血。全省信息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游宁丰副省长的讲话,推动我省信息化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这次会议的材料比较多,*年的工作总结,*年的工作要点都已发给了大家,我们的具体工作思路、工作措施都在上面,大家可以认真研究讨论,在这里,我主要是对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作进一步的说明和阐释。下面,我先传达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并就全省信息化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1月12日,信息产业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很有新意,有两点新的提法引人注目。一是突出强调大信息化的概念。提出要牢固树立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发展信息产业的观念,各部门不论职能分工,都要围绕信息化大局开展工作,明确信息化是大局,信息化是市场,信息产业部门要围绕各领域信息化需求,积极主动提供技术装备、网络支持和信息服务,实现对信息产业的拉动和提升,形成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相互支撑、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突出强调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以此作为电子强国的基础。提出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举全国之力,从投资、研发、人才等方面组织和引导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集中投入、重点扶持,在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软件等关键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会议还明确了电子强国的内涵,那就是要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稳固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成为世界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基地,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信息技术应用等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发挥重要影响。会议还对加强规划、政策和法规工作;促进电信业更快更好发展;加大信息产业自身结构调整力度;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产品出口;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务实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等八个方面的工作做了具体部署。王旭东部长的报告已经印发给了大家,大家回去认真学习,我就不再重复,只是想强调,这次会议提出的大信息化观念以及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这两个重点问题,对于我省信息化工作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年底省政府机构改革整合了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管理资源后,游宁丰副省长就要求我们要发挥好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相互支撑作用,我们也在以信息技术应用拉动产业发展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同时,省政府提出的“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工作我们也已经开展了两年,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我们要继续坚持,继续深入。王旭东部长在会议讨论时还强调,广东的信息产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发挥好广东的优势,继续为全国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创造好的经验。这是对我们全省信息系统干部职工的鼓励和鞭策,我们要振奋精神,更好地做好工作。

二、*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年我省的信息化工作,有很多大的举措,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简单列举一下,大概是九个方面:

一是在九大产业竞争力调研和广东省信息化调研两大调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了《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2020年)》、《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和《广东省电子信息产品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谋划下一步我省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方略。二是组织推动了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珠三角地区和深圳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我省在全国9个基地中占据两席。三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国第一个linux公共技术支持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珠海、深圳、广州等地的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基地取得积极进展,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支持服务;去年还组织了嵌入式软件公共技术支持平台、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应用三个关键项目的招标。四是招商引资和企业走出去取得了重大突破,TCL集团兼并重组了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彩电和DVD业务,一跃而成为全球彩电行业的领导者,华为公司和中兴公司的3G产品WCDMA在亚欧非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大规模商用;跨国公司来粤设立研发中心取得重要进展,英特尔公司在广东省linux公共技术支持服务中心建立了自己的linux实验室,爱立信公司的3G增值业务研发部门、意法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均落户广州。五是在突破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方面有了良好开端,制定了《广东省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在推动电子政务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同时开展了电子政务效果评估,促进电子政务应用实效的提高;以跨部门跨地区信用信息资源整合为特点的全省企业信用信息网正式开通,为突破信息化建设体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广东省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条例(草案)》也已完成并报省政府审议;制定了《广东省“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从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入手,把面向社会公众的行政许可事项逐步通过互联网提供“一站式”电子化服务,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六是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企业信息化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以制造业和物流业信息化为重点,中小企业信息化为突破,全面推进我省企业信息化的措施,同时对我省20多家重点制造业企业和20多家商贸流通企业进行电子标签(RFID)等新技术应用的培训。七是山区信息化持续深入,省、市、县、镇、村多级联合共建的山区信息服务体系和培训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第三届“山洽会”信息分团取得了良好成效。八是泛珠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开通了泛珠三角区域信息化交流网,签订了《泛珠三角区域电子商务合作发展行动纲要思路框架》、《泛珠三角区域CA互联互通合作协议》、《泛珠三角区域无线电管理合作框架》等协议,逐步建立区域内信息化合作机制。九是无线电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年初民航无线电干扰事件的查处,净化了新白云机场的电磁环境,频率资源的优化和无线电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有了新的发展。

回顾*年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感受很深。

一是省委省政府对信息化的重视是空前的,我省信息化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为了解决当前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一些关键的瓶颈问题、体制问题,省委省政府专门邀请了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开展了九大产业竞争力调研和广东省信息化调研两次大规模的调研活动,为广东信息化发展把脉问策。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信息化的发展问题做出指示,并亲自参与到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工作中。张德江书记明确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要敢为人先,突破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加强信息化的统筹协调、统一规划和资源整合,改变我省信息化多头管理、重复建设、效率不高的现状;黄华华省长专门主持召开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重点研究突破当前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体制,加强全省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等问题,做出了率先突破体制,以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为重点,加快我省信息化发展的工作部署;游宁丰副省长也专门就如何突破瓶颈、体制问题,加快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多次作出明确指示。省领导的倾心关注和亲切指导,极大地推动了我省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可以说*年我省信息化工作力度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