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3-17 13:0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政务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政务工作要点

篇1

二、加快政务专网建设和应用工作。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省政务专网的通知》(甘政办发〔〕95号)要求,加快市直单位政务专网接入进程,全面完成市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驻各单位政务专网接入任务。大力促进县区、乡镇党政机关政务专网接入工作,保障全市政务专网建设和应用稳步推进。

加快电子政务应用进程,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政务信息报送系统、农村多媒体信息化系统、政务短信平台、应急指挥系统、视频系统、无线数字、数字城管和平安城市等各项平台开发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三、继续做好办公自动化平台应用推广工作。不断扩大电子政务应用范围,加快办公自动化应用进程,深入推进全市政府系统的办公自动化,促进市、县区四大班子及各部门无纸化办公。政府各部门要在做好本部门办公业务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的基础上,共同搞好全市统一的综合办公平台、电子公文传输和交换平台、多媒体信息资源平台、电子邮局、短信平台等基础性和公共性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推广工作。积极推进无线政务办公、政务手机报、手机图文信息等无线业务,为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系统工作交流、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供有效支撑和服务,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电子政务服务。

四、建立和优化全省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全面启动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确定建设单位和管理机构,落实项目资金,按照全省统一的建设方案,搭建起国家政务外网市级、县级城域网及配套管理平台,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全市政务外网一期建设任务。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县区和部门基于政务外网开展应用。积极推进视讯网建设,开展图像接入、有线数据广播等政务应用。

五、强化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通知》(〔〕4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通知》(甘政办发〔〕18号)精神,按照省政府对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积极发挥各级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的带头作用,推动各级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

六、继续做好政府网站维护管理工作。打造以《公众信息网》门户网站为核心,各县区政府、各部门网站为基础,依托信息公开和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市政府门户网站群,增强信息公开、在线办事、互动交流等功能。拓宽网站信息渠道,扩大政府信息公开面。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功能、亲民信息查询等功能,提高便民服务质量。规范运行机制,扩大服务范围,完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政府网站管理机制,提高专业人才素质,稳定管理队伍,确保政府网站健康发展。

七、建立和完善政府视频会议系统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乡镇视频会议系统,全面完成政务专网视频会议系统延伸到乡镇的目标任务,积极搞好推广应用工作。建立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保障队伍和一套运转规范、高效标准的视频会议运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视频会议运行管理制度,规范视频会议会前申请受理、会中保障和会后处理机制。完善市、县区政府视频会议控制管理平台,提高音、视、讯传输质量和智能化管控能力。优化视频会议室环境,塑造良好视频形象,健全政府卫星广播系统平台,为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县区政府召开视频会议、远程培训和面对面交流提供音视讯保障,积极为我市处置重大应急事件提供切实可行的应急视频指挥平台。

篇2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机制保障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11〕22号和湘办发〔2012〕16号文件精神,我们赴县政务中心学习成功经验,市中心领导也两次来给予现场指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实际,形成了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专题报告,分别向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做了工作汇报,解决了县政务中心场地维修、窗口工作人员制服配备、村级便民服务平台建设等一揽子问题。5月31日在全县政务公开工作会议上,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总结了去年全县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部署了2014年工作。会议还表彰了2012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年初,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县各窗口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乡镇政务公开工作分管领导会议,全面部署了平台管理、政务服务、电子政务、作风建设等今年各项重点工作;会同县优化办组织召开了今年被纳入优化经济环境测评范畴的,十个县直部门重点股室长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其在深化政务公开强化政务服务工作方面的职责与义务。

为切实落实全县政务公开工作会议精神,县政府办制定并下发了《2014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及考核细则》,县优化环境领导小组下发了《2014年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测评方案》、《2014年县县直单位重点股室民主测评实施方案》,县政务公开办下发了《2014年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分中心、公共办事大厅及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工作考核办法》,县政务中心下发了《2014年县政务服务中心机关工作人员目标管理考核细则》等文件,为做好全年工作提供了组织机制保障。

二、加强平台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坚持科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县政务中心继续实行一日四巡查、朝九晚五、“一月一总结、一季一讲评”等管理模式,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定期对各服务窗口进行量化评估,开展月度工作讲评、季度工作通报。上半年,共评比表彰了红旗窗口12个,服务明星25名,党员先锋岗12名,通过模范带动,激发了工作活力。为营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我们投入4万多元维修了办公楼外墙、停车坪等设施,中心面貌焕然一新;继续开展了“生日祝福、快乐假日、病情探望”等人性化关怀活动,激发了工作热情;组织了窗口工作人员赴绶宁县政务中心考察学习,全面感受了其标准化的服务模式。

全县各级服务窗口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强化规范管理。县地税局完善服务评价系统,开展窗口队伍业务技能培训;县农合办利用网络摄像对各乡镇农合办工作人员进行定时查岗,方便了基层群众;江口镇、高沙镇等便民服务中心完善了奖罚激励措施,确保平台规范运行。

我们不断拓展咨询、投诉和监督渠道,方便和满足群众表达各种利益诉求。继续扎实推行社会监督评议机制,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通过组织政务服务监督评议员座谈会,收集到各类建议和意见26条,经过认真梳理,给予了及时答复。上半年,中心大厅的现场答复群众咨询10362件,电话咨询3620件,妥善处理政务投诉6起,赢得了群众一致认可。

三、加强电子政务应用,提升审批效率

我们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依托公示栏、网站、媒体等各种公开载体,积极推行“阳光政府”建设。以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更新工作为重点,我们会同县信息办进一步健全18项重点信息公开栏,开辟了领导信箱、建言献策等政民互动栏。为规范党群系统各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6月19日,我们会同县信息办召开了15家党群系统单位的工作协调会,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我们不断加强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维护、升级工作,认真梳理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动网上审批应用。并将各类事项办理情况置于县政务中心大厅显示屏及县政府门户网站首页上,进行滚动更新,初步实现了审批事项网络化受理、信息化处理、规范化办结。通过监察系统采集各单位的业务量、审批办结、提前办结、超时办结等基础数据,实行实时同步全程监督。上半年,实现预警纠错118件,黄牌警告3个,有效地促进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4月,《邵阳日报》以《县推行网上审批促行政效能提升》为题对我县电子政务工作进行了报道。

篇3

一、部省合作共同推进数字建设

与国家工信部共同制定《工信部与省共同深化数字建设的实施方案》,共同推进数字重点项目建设,提升数字发展水平(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省信息化局、省通信管理局、省数字办负责)。

二、推进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

(一)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依托政务内外网云计算平台,部署短信平台、政务邮箱和即时通信等消息通信平台,开发通用业务构件,为省直部门提供统一应用支撑服务(省经济信息中心、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

建设全省统一的空间位置信息服务平台、遥感技术应用服务平台(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

(二)深化网上审批及网上执法平台应用

按照新的规范清理审批事项,完善省级网上审批系统改造,促进审批平台和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推广省级网上行政执法平台应用,推动市级网上执法平台建设,推进省级平台与市级平台及省级部门已建执法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全省行政执法案件的网上办理及电子监察(省效能办、省数字办、省法制办、省经济信息中心牵头,省直各部门、各设区市数字办配合)。建设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平台(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三)提升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

建设金宏工程二期(省发展改革委负责)。整合安全生产领域各类信息系统,建设金安工程二期(省安监局、省煤监局负责)。做好省管干部数字档案建设(省委组织部负责)。建设外经贸政务应用平台(省外经贸厅负责)。升级改造机构编制信息系统(省委编办负责)。建设全省共青团组织信息管理系统(团省委负责)。建设全省国资监管信息化应用系统(省国资委负责)。提高全省劳教(戒毒)场所安全警戒设施信息化水平(省劳教局负责)。建设“福乐”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省残联负责)。整合建设统一的应急指挥机动通信系统(省政府应急办、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建设全省统计数据直报系统(省统计局负责)。

(四)完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

建设公务员门户系统,利用人事基础信息构建公务员用户目录体系和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开发并提供政务信息、通讯录、知识库等服务;依托门户整合部门业务系统和信息,实现单点登录和一体化集成应用(省公务员局、省经济信息中心、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

试点建设市民服务信息系统,为市民建立专属主页,聚合并推送政府公共服务、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与商业服务部门的服务资源信息(市鼓楼区政府牵头,电信运营商配合)。依托省“12345”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我省现有机关网上资源,开展网上视频接访(省局、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

三、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一)完善全省涉税信息共享平台

开展32家单位涉税信息资源交换和整合,逐步实现涉税信息综合库与我省人口库、法人库、自然库和证照库等基础信息库的交互和融合。拓展平台应用,逐步实现非税部门的信息共享(省数字办牵头,省直各有关单位配合)。建设国税公共服务平台(省国税局负责)。

(二)建设决策信息直报综合应用平台

依托共享平台和空间地理信息平台,整合省级重要业务管理系统和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各项监管信息和应急信息的直报和集中展现;开发数据分析系统,提供辅助决策服务(省经济信息中心、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

(三)开展业务协同示范

加快建设法人电子证照信息库,启动个人证照信息库建设,推进电子文件和证照的应用(省档案局牵头,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基于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在土地审批、住房保障、社会保障、项目管理等公共业务中开展业务协同应用,实现主动推送、精细化管理和业务联合监管(省数字办牵头,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推广、等设区市一体化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各设区市数字办负责)。

四、推动数字重大项目建设

(一)推进大都市区信息同城化

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启动厦漳泉大都市区通信一体化升位并网工作(省通信管理局牵头负责)。加快厦漳泉大都市区共享城市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城市地理基础数据库,推广厦漳泉大都市区城市公共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启动覆盖厦漳泉的电子小额支付卡项目,开发统一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市政府负责)。启动福莆宁信息同城化前期工作(、、市政府负责)。

(二)推进平潭岛信息化建设

支持在平潭开展云计算专区与信息保税港建设的相关研究,深化两岸信息产业交流合作。建设岛内共同通信管沟,基本实现岛内3G信号全覆盖,基本完成实验区管委会各部门接入政务内外网,开展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应用,建设平潭电子政务协同平台,做好与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省级网上行政审批系统、行政执法系统的对接。建设岛内城市管理、环境保护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负责)。

(三)加快两岸通信海缆建设

建设—金门直达通信海缆、—淡水TSE-1海缆传输系统工程,率先实现海峡两岸信息网络互通,推进设置语音、数据和互联网业务国际交换节点,特别是面向台湾的区域性通信出入口,提升在全国通信布局中的地位(省通信管理局牵头,各电信运营商配合)。

(四)加快建设云计算产业园

建设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东南区域云计算运营中心、物联网研发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东南国际呼叫外包中心等重大项目(中国联通分公司负责)。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市政府负责,省数字办、省信息化局、省通信管理局配合)。

五、完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一)进一步提升我省基础网络水平

继续实施“光纤宽带城市”和“海西无线城市”工程,实现城区20M带宽覆盖率超过90%,建制村宽带普及率达到98%,接入带宽提高到2M。实现全部地级市、县、乡镇3G信号覆盖。建成TD—LTE实验网,为我省推广应用4G打好基础(省通信管理局牵头,各电信运营商负责)。

深化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加快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支持平潭开展三网融合试点(省三网融合协调小组办公室牵头,、市政府、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负责,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二)建设完善公共网络服务体系

完善政务内外网运维服务体系,提高网络的整体运行能力。完成全省政务网全光化改造和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

建设连接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中小学的全省教育主干网(省教育厅负责)。

六、提高数字为民服务能力

(一)完成社会保障卡发放

全面完成全省常住人口社保卡发放任务,建设社保卡信用管理及分发共享系统,加强社保卡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社保卡用卡环境,实现社保卡一卡通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省数字办、各相关合作银行负责)。

(二)推进卫生信息化应用

实施乡、村卫生信息一体化管理和新农合村卫生所门诊结报。三级医院完成电子病历基本系统集成,县级综合医院实施区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和健全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实施数据备份和系统容灾。在全省42家三级以上和10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推广12320预约诊疗服务(省卫生厅负责)

(三)开展城市移动信息化应用

建成无线城市群综合门户平台,整合各类民生信源,实现政府办事指南、水电煤气、公积金、社保等公共事业费用查询支付、公众出行、校园教育、健康信息等服务。建设手机视频点播平台,开展城市视频监控应用,加强各类视频信息共享(各电信运营商负责)。

(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完成社区人口业务协同平台、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和平台建设,实现集成和信息共享。在社区推广应用政务家政便民热线、社区视频监控、社区平安联防、社区电子公告、社区党员远程教育电视等信息化应用(省民政厅负责)。

(五)拓展社会保障信息服务

启动金保工程二期,推动各险种业务系统一体化,方便企业和社会公众办理社保业务。加快建设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完善和扩大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覆盖范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

(六)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水平

推广道路客运公共信息系统,实现全省一级、二级客运站联网售票。整合建立全省交通统一特服号,完善网站、服务热线、手机服务、交通广播等服务方式,构建交通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路网路况、客运票务等出行信息服务。开展城市公交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出台车载终端、终端通讯协议、平台数据交换等智能公交相关标准(省交通运输厅负责)。

七、推进经济领域信息化

(一)深化农村信息化应用

完善全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新增4000个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继续推进新农村信息服务项目建设,并做好与武夷山、世纪之村等农村信息化项目的无缝衔接,完善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热线服务水平(省农办牵头、省农业厅、省信息化局配合)。

(二)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发展完善中国国际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拓展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功能(、、市政府负责)。

完善优化移动电子商务平台,面向全省移动客户及广大企事业提供移动商务、手机支付、二维码等电子商务应用(各电信运营商负责)。建设中欧商务技术合作门户网站及外经贸信息库(省贸促会负责)。

(三)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依托航运交易中心及道路运输配货中心,培植第三、四方物流,提供陆海运输交易信息服务;推广货运枢纽站场信息化应用,提供城市配送、仓储配送、零担运输等物流信息服务,带动物流企业信息化;在交通物流运输企业推广生产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生产协同;整合电子口岸、运输政务、交通地理、交通动态位置等信息服务,推进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省交通运输厅负责)。

(四)加快物联网推广应用

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系统,优化物联网定位导航、统一支付、统一视讯和智能分析功能。推广物联网智能停车场应用,加快智能交通应用项目的覆盖及使用。依托电信运营商建设省物联网开放实验室。运用物联网技术,建设全省公共机构能耗统计系统(省信息化局牵头,省经贸委、省交通运输厅、省质监局、各电信运营商配合)。在市开展物联网应用基础服务平台试点(市数字办负责)。

八、探索建设和服务新机制

(一)提升信息化服务支撑能力

建设完善省经济信息中心、省空间信息中心等数字运维支撑基地,探索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模式,培养信息化专业服务队伍,提升电子政务服务和支撑数字建设的能力,带动数字产业发展(省数字办牵头,省经济信息中心、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配合)。

(二)完善信息化法律规章

加快《省信息化条例》立法进程,力争尽快颁布实施。修改完善《数字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政务内外网云计算平台应用管理办法》(省政府法制办、省数字办负责)。

(三)加强数字宣传培训

做好“十二五”规划宣传工作,通过报纸、电视以及网络、手机、微博等媒体宣传数字建设成果(省数字办负责)。开展物联网、云计算等人才培养工作,建立省物联网教育培训联盟(省教育厅、省数字办负责)。

(四)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建设政务信息网安全监管系统;完善国家保密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政务内外网云计算统一安全管理平台,保障政务内外网云平台安全稳定运行(省网安办、省国家保密局、省委机要局负责)。

(五)开展信息化专项研究

篇4

一、以“创先争优”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指导,进一步强化“中心”发展意识

加强和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必须以“创先争优”和干部作风年活动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深化政府管理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建立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全社会的公信力和满意度,减少社会矛盾;有利于审批程序科学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办理过程透明化,办事效率高效化。真正实现为人民群众和广大投资者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有利于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奠定坚定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创新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着力提高办事效率。

(一)坚持应进必进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切实抓好项目入驻及办理工作。

目前,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单位33个,审批服务项目228项,其中行政许可项目162项,非行政许可项目63项,监管项目3项,设立服务窗口平台80个,办理过程基本实现了进一个门办好,交规定费办成,在承诺日办结的目标。

(二)进一步清理审批服务事项

今年以来,中心组织专门力量,分三次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34个窗口单位的240项审批服务项目进行认真梳理,通过清理取消项目15项,应进未进项目3项,清理后共保留审批项目228项,收费项目取消28项,变更收费标准20项,清理后保留67项;办结时限变更55项,项目办结的平均时限由过去的15.7天,缩减为5.7天,平均减少10个工作日。

(三)重点健全和落实七项制度

1.首问首办负责制。为了使该项制度达到窗口知晓,人人明白,我们在服务大厅门前专门设立了首问首办负责制展牌,在一楼服务大厅设立咨询服务台和引导台,同时又以行政服务中心文件的形式将此制度下发到各窗口,并多次进行专题考测,收到了很好的落实效果。2.一次性告知制。今年以来,对每一申请事项的办理依据、办理程序、所需材料、办结时限、收费标准进行专项审核,并以公开栏、明白卡、触摸屏、电子显示屏、语音电话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公示,向办事者提供服务。3.并联审批制。对需要多部门多环节审批的事项,实行联合审批制,采用“中心牵头,主受理部门负责,抄告相关、信息共享、联动审批、限时完成、责任追究”的模式运行,进一步提高了审批效率。截至10月底,共完成重点联合审批项目135个,投资额76亿元。4.限时办结制。压缩审批时限,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即时办结率。一个项目从受理到办结的18个审批手续,由过去的平均9.3个工作日变为目前的4.4个工作日,审批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如国土局窗口土地审批组卷上报,由过去的20个工作日变为目前7个工作日,效率提高近2倍。5.服务制。对重点项目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由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无偿为申请人全程代办领办。6.AB角工作制。为使中心窗口不脱岗、空岗,保持审批服务工作的连续性、时效性,我们严格执行AB角工作制全员在岗率达100%。7.统一收费制。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使用统一财政票据,由收费窗口统一代收,各窗口不得坐收坐支,真正实现了规费收缴“阳光运行”。

(四)开展集中年检工作

今年,中心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单位许可证(照)集中年检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积极协调,使进驻中心的发改、环保、工商、质监、文体、物价、卫生防疫、农机、林业、商贸、民政等窗口单位涉及到许可证、执照(换证)的年检工作按时按质圆满完成,给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五)完善投诉举报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窗口审批行为,优化服务水平,及时处理服务对象的投诉和查处审批服务过程中,该办不办或违反规定乱审批、吃、拿、卡、要等违纪问题。截止10月底,中心共受理服务对象投诉3起,并及时得以圆满解决。对化解审批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改善窗口服务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据调查统计,社会各界对行政服务中心的满意度达98%以上。

(六)进一步强化中心管理

今年,行政服务中心为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新修订和出台了《实行AB角工作制度的实施意见》和《津贴补助发放与考勤挂钩实施办法》,提出了“五不准”管理方法。即:不准迟到早退,坚持指纹考勤;不准工作期间串岗、聊天和玩游戏;不准中午喝酒、酗酒;不准无故空岗,有事请假,B角顶岗;不准刁难、为难群众。各项管理措施的出台与实施,对于抓好中心建设,促进中心发展,展示中心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今年,中心十分重视抓好队伍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工作上高标准、管理上严要求。

一是加强思想作风教育。中心认真落实“创先争优”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教育广大工作人员顾大局、识大体、尽职尽责,以创建“五好”和“五带头”为目标,以一流的服务做好审批工作。二是严格工作纪律和各项制度。中心先后进行了“抓作风、严纪律、促工作、树形象”的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完善出台了一些管理制度,提高了中心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增强了中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抓好优质服务窗口建设。按照建办【】6号《市关于建设优质服务窗口的若干意见(试行)》和建办【】6号,市“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办公室《关于建设优质服务窗口的实施意见(试行)》要求,大力开展以实行“五化”管理为基本内容,力求全面达到优质服务窗口12项标准的创建活动,该活动已高质量完成并顺利通过市纪委验收。

三、加强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分布实施的要求,今年中心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和重点建设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推进网上审批、网上监察等电子政务建设。目前,建设、发改、环保等17个窗口基本实现了网上审批和网上办公,其他单位也逐步推行。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及时与市行政服务中心网上审批系统搞好对校,尽早创建市网上行政服务中心。

四、高度重视班子建设,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保证

一是注重加强班子建设。中心领导“一班人”树立追求卓越、干就干好、争创一流的理念,坚持“讲学习、讲正气、讲政治”的原则,以身作责、事事处处起带头模范作用,努力塑造“心齐风正、团结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环境氛围。“班长”注意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密切协作,团结配合,从而保证了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始终把握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今年,中心重点按照“便民、规范、高效、廉洁”的服务宗旨,找准工作的重点。首先,把握“一个目标”:即以围绕打造“投资到,事事都能成”的环境品牌,实现“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的运行目标,确保各项工作上台阶;其次,抓好“两个建设”:即队伍建设和窗口建设,实现队伍建设提素质和窗口建设上水平;第三,抓住“四个重点”:即抓电子政务建设,实现网上审批;抓政务公开,确保中心工作“阳光运行”;抓管理,保证工作规范运行;抓服务,努力塑造中心良好形象。

三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中心党工委以开展“创优争先”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组织作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建设,相继开展了“亮牌示范”、“创建优质服务窗口”和“全面对标、夺旗争星”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中心服务水平和整体形象。妇委会、共青团等组织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和高效运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今年,中心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运行的实效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窗口设置不合理,尤其是国、地税部门不能进入中心审批,难以真正实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严重制约审批效率。二是个别审批服务项目应进未进。三是个别窗口单位授权不到位,使项目办理出现“两头跑”。四是联合审批经验不够成熟。五是网上审批工作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六、明年工作任务及完成措施。

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工作纲要》和市政府《工作要点》关于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理思路、定目标,抓落实、出成效。

(一)年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必须坚持一个统领:即以“创优争先”和干部作风年活动为统领,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必须明确一个标准:即工作高效率、服务高质量、树立好形象;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点:即抓住窗口业务项目进驻,使窗口能办事、办成事,抓好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使管理更规范;必须把握两个重点:即优化审批服务、拓展联合审批和网上审批、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抓好政务公开工作,提高审批办理透明度;必须树立“四个意识”:即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整体意识、形象意识。

(二)为完成上述目标和任务,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健全联合审批机制,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继续推广服务窗口、网上审批和网上办公试点工作,创建不少于10个“网上审批”优质服务窗口”。中心把电子政务建设、“网上审批”作为年开创性工作重点之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审批系统和政务网信息平台,实现行政服务中心与部门局域网的联网,设立行政服务中心“网上政务大厅”。实行“外网受理、内网办理、限时办结、在线反馈、全程监督”的运行机制。

2、深化联合审批工作,着力抓好重大投资项目服务工作。不断总结完善“六五六”审理服务事项办理机制,在提质、提速、提效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抓好重大投资项目的联合审批工作,使重点项目在早落地、早生产、早见效。

3、大力推行“两集中、两到位”的工作机制。

篇5

一、不断加强对保密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落实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

要将保密工作纳入本单位全年工作目标计划,将保密工作与本单位重要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抓落实。二要强化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保密工作的责任,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要切实担负起具体组织保密工作的责任,其他领导要担负起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保密工作责任,严格落实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保密工作领导责任体系。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要把履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的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年终述职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内容,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要进行问责,对工作失职造成重大泄密事件的要追究领导责任。三要充分发挥各单位保密机构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作用,积极开展工作,大力开展保密宣传教育,认真开展本单位保密检查,及时发现、解决泄密隐患,定期向局保密委员会书面报告本单位保密工作开展情况及保密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

二、大力开展保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员保密意识

一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对保密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多看保密教育片,多听保密形势讲座。二是加强对人员的保密教育培训。各单位各部门要给时间、给经费,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与学习。针对行业和岗位特点,局保密办将在适当时间举办一期人员保密知识培训班,届时将邀请保密局领导或专家授课,增强和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增强保密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他们认真履行保密工作职责的能力,为全局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管理,增强防范能力

一要进一步完善局保密制度和规定,严格执行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规定,明确要害部门、部位主要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签订保密责任书,切实做到责任到人、管理到位;结合全局实际制定有关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管理细则,落实管理要求,加强对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二要认真抓好信息网络的安全保密管理,搞好局内、外网的建设,严格按照国家保密技术标准,做好局网络的安全保密配备。三要正确处理信息公开与信息保密的关系,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局电子政务信息上网的保密审查及台账管理。四要做好“三密”文件的保密管理工作。文件要按有关规定进行保密管理,复制、借用要办理有关保密手续;载体销毁必须到保密机构指导的部门进行处理。五要加强上互联网计算机的管理。严格禁止在上互联网的计算机和存储载体上处理信息;要加大对笔记本电脑、移动通信工作的新技术产品使用的保密管理,严禁通过普通移动通信谈论、发送国家秘密信息。六是加强对测绘成果的管理工作,正确处理保密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不断健全测绘成果保密审查工作机制,以满足保密审查和密级鉴定工作的需要。

篇6

1、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增强机关事业单位活力。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机关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通知》,规定中层岗位出现空缺,一律实行竞争上岗,采取公布职位、公开报

名、资格审查、组织考试、演讲答辩、组织考察等规范的程序进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竞聘上岗,进一步调动积极性,增强队伍活力,形成竞争择优的激励机制。全市6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开展了竞

争上岗,竞聘中层职位500多个;不少单位结合竞争上岗,在单位内部实行了轮岗。

2、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抓好全市干部队伍日常考核工作。经过深入调研,出台20*年全市考核工作意见,建立以绩效考核为重点的考核机制,以实绩论英雄,以成效定奖惩,改革了以往考核采

取背靠背打分、投票表决等作法。明确规定绩效考核不合格,综合考核不合格;绩效考核优秀,才具备综合考核评优资格。要求各单位依据考核结果,拉开各等次奖金分配差距10%-20%,实行奖优罚劣

。各科室每个季度对所联系单位日常考核工作进行一次以上督促检查,及时收集情况。6月份,由四名局领导各带一个组,对全市日常考核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督查,推介了一批典型,发现了存在问题

,指出了努力方向,确保后阶段考核工作平衡推进。

3、贯彻竞争择优机制,组织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组织我市乡镇机关60个职位的考试录用工作,经审查有316人符合报考资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组织了笔试、面试

、体检等工作,纪检、组织部门全程参与,整个招考工作组织严密、程序到位,获得了长沙市人事局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考生的好评。

4、强化能力素质提升,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要求和上级人事部门部署,认真履行职能,切实加强干部能力建设。认真组织好市委干部教育领导小组安排的培训

工作,制定了全年培训计划,开展了乡镇干部法律法规、专技人员权益保护、全国计算机考试、人事干部工资业务、电子政务等培训项目。狠抓办班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5、学习宣传《公务员法》,强化公务员执政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组织人事干部学习宣传贯彻《公务员法》,印发学习资料,在浏阳人事人才网上建立学习宣传专栏,每周开展一次学习讨论

,并带动全市人事干部和公务员认真学习《公务员法》,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执政能力。

二、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新的举措

1、勇于创新,健全人才工作机制。4月份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确定了20*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党政干部联系人才制度、政府雇员制度、干部交流方案、职业经理人培

训方案、乡镇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园区人才服务方案等,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一是创新人才工作理念,将各类人才引向经济建设第一线,促使企业成为我市吸纳人才的主要载体。二是创新了

人才引进的形式,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积极与省市国专家部门联系协调,协助神力化工公司引进德国专家赫尔纳,成功开发出堵漏灵、石材胶二个高科技品,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三是创新人才评价

办法,改革职称评聘方式和拔尖人才选拔办法,试行职称评(考)与聘任分开的试点工作,建立拔尖人才动态选拔和培养制度。

2、深入调研,科学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制定了《浏阳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对“十五”期间人才工作情况进行了评估,出台调研报告,对人才规划编制

工作开展了调研,设立了八个子专题,由相关部门制定专题规划方案,使全市人才规划切合实际、操作性强。上半年已完成了人才规划初稿,为开展好“十一五”人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注重服务,推进人才市场化配置。建立网上平台,举办网上人才交流会,充分发挥人才网站的作用。举办人才交流会,加大了人才配置力度。深入省内10多所高等院校进行宣传发动,派出专

人到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商学院、湘潭大学、长沙大学等高等院校张贴招聘信息,寄送邀请函到40多所高校,动员大专院校毕业生,特别是浏阳籍的毕业生回浏阳应聘,到浏阳经济发展第

一线创业,组织10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场选才,促进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5月27日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相约浏阳河”大专院校毕业生人才招聘会,1*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近800多个就

业岗位,其中卫生系统招聘医护人员200余名,教育系统招聘教师76名,来自省内外50多所大专院校毕业生及各类人才1600余人与用人单位进行了洽谈,当场签约300人。另外举办每月15日

、30日举办“相约浏阳河”实用人才交流会,250多家(次)单位进场招聘,1800余人次应聘,配置实用人才1100余人。

4、规范管理,加强人事工作。建立政府雇员制、人才派遣制。澄清人才底子,分类建立充实人才信息库。做好全市近3000名流动人员的人事服务工作,对人事人员档案进行了全面

清理,查漏补缺。人事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5、合理引导,促使人才创新创业。发挥网络优势,通过浏阳党建网、人事人才网等宣传人才政策、先进典型,指导人才资源开发、开展网络求职招聘等活动。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启动

了职业经理人培训工作,利用网络开展企业家在线培训。抓住重点,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在花炮中级职称评审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园艺系列中级职称工作,扩充我市主导产业花卉苗木人

才队伍。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列入人才工作的重点,在各乡镇街道设立了乡土人才联系点,各村聘请了人才联络员,建立了乡土人才资源开发的网络体系,为花炮、生物医药等行业培养、盘活一批实用

的技能人才,全面推动人才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

三、突出机制创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有新的进展

1、改革用人制度,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参与制定了卫生、房产等部门的人员聘用制方案,卫生系统出台全员聘用制的办法,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2、严把入口,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录工作。以“相约浏阳”人才招聘会为平台,积极引进浏阳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招考工作的报名、笔试、面试、体检等环节,均按照“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新进人员全面实行人事。

篇7

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

2009年,我局依法行政工作,在市政府的领导和部署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市政府《2009年度推进依法行政重点工作安排》,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为重点,以推进法治诚信服务型单位建设为抓

手,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

一、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制定计划,明确责任。按照市政府法制办的要求,结合林业工作实际,制定和下发了《市林业局2009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把今年全局要开展的工作和责任分工进行了精心安排和部署,为全年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健全机构,落实人员。为有效推进林业依法行政工作,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门办事机构,明确人员负责日常的具体事务工作,确保了林业依法行政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为了确保工作需要,我局法制科配备了2名兼职工作人员;同时,又确定了具有行政复议资格的兼职人员3人开展行政复议工作,确保了依法行政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学习。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和林业干部职工法律法规学习。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内容作为党组中心组和机关公务员、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教育的重点,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基本做到集中学法时间不少于80学时。各地还充分利用农闲时节、集中宣传活动等有利时机,向广大群众,特别是林农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退耕还林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引导群众自觉爱好森林资源,并积极举报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全社会重视林业的氛围。

二是重点开展专题业 务培训。通过参加省林业厅举办的专题培训班和市局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加强林业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执法,提高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的素质和水平。全年共培训林业专业技术人员140人。

三、规范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一是执行科学决策的调研制度。我局高度重视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年初结合工作实际、紧扣发展目标确定了加强林业法治建设、推进林业依法行政、完善林业窗口建设、优化服务发展环境等重点课题,在广泛征求意见后组织相关科室、单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二是完善民主决策的工作制度。坚持行政措施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的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组织论证听证和领导集体决策制度,进一步完善了重要文件的立项论证、跟踪检查以及征询县区林业局、有关部门等意见的工作机制。凡重大事项、具体行政行为,均由具体行政科室和主管领导集体讨论提出初步意见,提请局长办公会议共同研究,法制机构参与确定。

三是强化重大决策的审查制度。充分发挥法制机构的参谋助手作用,重大行政决策过程均由法制机构参与研究把关,比如森林防火预案修订工作,较好的兼顾了工作实际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在林业系统内部实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法制机构在具体行政行为审核率达100﹪。

四、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一是依法行使法定职权,履行法定义务。我局作为市级林业执法主体部门,一直把依法行使法定职权、履行法定义务作为全市林业法制工作的重点。在日常的林业执法过程中,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继续执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制度,严格林业执法程序。使林业执法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是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为进一步推进林业部门依法行政,规范林业执法行为,提高林业执法水平,对我市林业系统的执法行为进行进一步规范,同时也将我市的林业执法工作纳入到规范化工作程序当中,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管理。切实完善监督机制,对群众举报投诉的、上级交办的林业行政违法案件,严格追究,切实加强监督。从今年自查的情况看,无举报和投诉案件,办案质量和办案纪律执行的比较好。

三是制定和完善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及配套制度。为了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证全市林业系统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公平、公正的行使自由裁量权,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合理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市政府《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实施方案》(六政发200878号)文件精神,我局结合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出台了《××市林业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执行标准》和市林业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相关配套制度。对重大行政处罚实行备案审查,有力的保证了行政处罚的公开、公平、公正。

四是认真开展林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为推进林业部门依法行政,强化林业执法监督,规范林业执法行为,提高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质量和案卷制作水平。按照省林业厅、市法制办对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通知要求,及时组织林

业执法人员到舒城、霍山等县区对林业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评查,为提高全市林业执法人员的办案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是强化执法监督检查。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案卷、暗访等形式,对全市林业部门的林木采伐、木材运输、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等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行政执法全过程,监督执法人员更好地依法公正执法。2009年全局未发生一起执法犯法、越权执法等行政行为,也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我局一直把加强林业执法队伍自身建设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警钟长鸣。从办案质量到执法行为,严格程序,严明纪律,没有出现行政不作为,违法乱作为的现象。

五、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是拓宽信息公开的渠道。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通过××林业信息网,把政务公开的任务要求、政策规定、措

施办法以及服务承诺、责任追究等在更大的范围,以更加快捷的形式,及时、全面地向群众和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使政务公开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要求让群众自由选择获取政府信息的形式,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二是提高信息公开的实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凡是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公开办事程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收费,一律实行公示,并公开举报电话。

三是规范信息公开的制度。建立了信息公开工作的依申请公开制度、考核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篇8

【关键词】道路货物运输;区域经济;关联性

一、引言

道路货物运输蓬勃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发展的一个标记。2016年是“十三五”计划的开局之时,也是中国道路货物运输抓紧成长机缘,加速发展的重要一年。在经济新常态下,交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不但起到了支撑其他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本身的发展也能够起到经济的重要推进作用。道路货物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这类关联性是建立在道路货物运输的特征上的。就当前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的近况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是要依赖于道路货物运输的优势。道路货物运输不仅以方便灵活的便捷功能,降低了商品周转费用,加速资金流动,并相应节约了运力和能源,更通过高科技信息平台实现较高的运输组织效率和经济效益,带活区域中的其他行业。

二、新时期下的道路货物运输与区域经济

1.道路货物运输的近况和发展方向

道路货物运输将汽车当做首要的运输工具,然后经由道路使货物发生空间位移。交通运输部《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第二条指出,道路货物运输包括道路普通货运、道路货物专用运输、道路大型物件运输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道路基础建设的步伐加快,道路网和道路运输枢纽逐渐形成。2007年,国家出台《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确定到2020年在全国重要节点城市构建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的新节奏。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也充分强调交通运输发展要点。我国的道路货物运输本身体量大、市场容量大、回旋余地大、抗风险能力强,当前要抓住我国货运迅速发展的蓬勃期,创新产业链结构,紧跟行业政策变化,加强道路货运与货商之间商务协同,业务联动发展,是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

2.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趋向

区域经济不但反映着本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本的开辟和利用近况,同时它也表现出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生态效益。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而区域经济要以长期、持久、延续的形态存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门路。需要借助道路货物运输服务功能,加快区域内部的经济循环和经济圈的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区域整体定位和统筹协调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会极大促进环渤海经济振兴和京津冀区域出现新的经济增长极。经济圈一体化程度越高,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道路货物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分析

1.道路货物运输便捷性加速资源开发利用和企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道路货物运输的便捷性体现在:快速直达,比铁路、水路运输环节少,易于组织直达运输,在一定范围内道路货运快速送达的优点十分突出;适应性强,机动灵活,既可以承担批量较小的货运任务,又能通过集结车辆承担批量较大的的货运任务;方便经济,能缩短货物运输的距离,降低产品周转的费用。

区域经济增长使本地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加大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资料作为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必须依靠运输来实现原材料的转运。道路货物运输以其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方式,加速了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的整合。同时,企业通过便捷的道路货物运输渠道将产品迅速投入市场,实现了社会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有效衔接。从而使企业在某个区域聚集,放大地区经济吸引力,增加地区经济发展潜能,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道路货物运输的高科技发展和辐射效应,加速区域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的道路货物运输呈现高科技发展的趋势,其辐射效应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使区域经济实现新的增长。截至2010年底,各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都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主要功能是提供道路客货运输相关的政策信息和开展电子政务工作。各地的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道路货运企业也已经建立起自己的货运信息平台,利用GPS和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时监控企业车辆运营状态,进而加强对货物运输的信息化管理。管理先进、规模足够大的企业甚至建立起了能够覆盖全国的货运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加交通发展模式,一些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开始积极探索交通大数据云技术中心建设。

通过道路货物运输互联网信息平台,有效整合市场零散运输资源,提高市场供需匹配效率和服务集约化水平,方便企业生产要素流动,产业合理布局,使企业、市场对运输产品和服务实现网络共享,实现区域经济的聚集效应和扩展效应,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

3.区域经济的发展对道路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有利于道路货物运输高水平实现

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经济结构的改善和经济质量的提高。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从自然条件到社会经济条件,从技术经济政策到区域历史条件不等。在区域系统中,交通运输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道路货物运输缩短了货物的空间转移距离,提升了区域发展的便利性,这种便利性直接促使区域经济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通常来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对于道路建设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高水平的道路货物运输也就更容易实现。

唐山市交通运输局2016年交通运输工作要点中指出,干线公路建设投资68.7亿元,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5亿元。公路投资占到交通运输总投资的一半以上。到2020年,京津冀基本形成多节点、网络化、全覆盖的交通网络,公路网络通畅。加强道路网和道路枢纽的建设,保障道路货物运输的便捷性、时效性、优质性的实现,是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

4.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道路货物运输的种类和模式

道路货物运输的种类比较复杂,有零担货物运输,也有整批货物运输、快件和特快件货物运输等多种运输种类。道路货物运输的种类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区域内市场需求所决定的。货运模式是建立在运输需求基础上,与运输种类相适应的货运组织方式。道路货物运输的模式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采取何种模式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中显示曹妃甸区重工业主导经济发展的特征明显,经济发展主要以钢铁、石油、化工、电力等大型投资项目为主要拉动力。当地道路货物运输应对接港口经济发展需要,助力区域优势的发挥,重点发展快速运输、集装箱运输、联合运输、共同配送,形成承载能力、运输线网布局、运输方式与运输种类的构成比例相适应的货运综合服务模式。

四、结语

道路货物运输与区域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道路货物运输加速了区域资源开发和企业集聚,其辐射效应和高科技发展促使区域经济增长。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给道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利于道路货物运输高水平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道路货物运输的种类和模式。在探索两者关联性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深化,进一步实现道路货物运输的提质增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亚明.试析我国道路货物运输行业发展现状[J].交通企业管理,2015,0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