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专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01:5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舞蹈专科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的服装表演专业都开设了舞蹈课程,并不同程度地加大了舞蹈课程的开设比重。但各校的情况不尽相同。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立足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舞蹈课程的开设,充分利用本系专业的师资条件,除了在第一年必修的基础上,还在以后的两年分别设置了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课程,并且为有一定基础和有兴趣的学生还设置了较深层次内容的特色舞蹈班,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途径。
然而,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存在的问题表现在:(1)缺乏专业舞蹈教师,有些院校的舞蹈课是由服装表演的老师兼任。(2)缺乏合适的教材。就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使用的教材而言,国内目前尚少见有出版过一本合适的面对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教材。(3)开课学时偏少。从舞蹈作为一门基础课来看,大多数学校的学时安排还相对有限,加之真正实施时还会因其他活动的冲击影响而打折扣。(4)生源基础差。长期以来,舞蹈教育一直处于附属和依从的地位。就生源基础来看,虽然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自身体形条件较好,但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受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的认识几近空白。(5)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院校舞蹈课仅作为服装表演专业中副设的专业基础课,对舞蹈修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利用所学舞蹈知识进行服装表演编创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总之,在面对社会新时期复合性人才的需求,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在制订教学培养计划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借鉴其他专业服装学院的教学经验,对服装表演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内容的编排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形成了自己具有特色的教学优化体系。首先,根据学校专业办学培养复合性人才的方向和特色,对2007本科培养计划中有关舞蹈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既考虑到开设具有实用意义的课程,如舞蹈基训、形体训练,又兼顾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舞蹈理论学养的提高,尽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多地了解掌握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以及编排能力。调整教学培养计划时依据“一专多能”“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改变以往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学习舞蹈走过场的误区。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形成了以“舞蹈基础,舞蹈素材,舞蹈鉴赏,舞蹈编导,T台表演编创”为线索的学习板块。这些课程可分为三个学段来实施完成。第一学年为基础阶段,第二学年是提高和积累阶段,第三学年除了继续进行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作品鉴赏外,学习重点则转为舞蹈编排并结合专业进行T台表演编创,达到学以致用。此外,又因本校地处江西赣南,赣南有客家风的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有着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因此在舞蹈课时,我们也增加了赣南采茶舞,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客家生活情态,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在T台上能走“猫步”,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毕业后走进社会的实际需求。
我们在合理修订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而对舞蹈课教学大纲进行了妥善细致的修订:舞蹈课程教学大纲内容是为服装表演课程奠定基础。例如根据服装表演学生舞蹈知识技能欠缺,但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通过对一些有深刻主题寓意和表现手法独特的经典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知识学养和鉴别能力。如根据学生基础较差且大学生入校年龄在18岁以上,骨骼发育基本定型(比较硬,软度差)的生理特性,加上服装表演自身的专业特点,在舞蹈课上更多要求形体的训练、身体韵律和协调感的训练,而非专业性较强的技能技巧训练。使学生能够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基本动作,了解舞蹈训练的基本步骤、方法和要领,适度地淡化或删除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要求,培养学生利用舞蹈课所学的舞蹈知识,充分运用到服装表演当中。
大纲内容的编排要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标性。就本校服装表演专业三个学年分设的舞蹈课程教学内容来看,如何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需要认真思考,第一学年具体内容安排应以基础训练为主,这样才能使教学获得实效。到了第二学年,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体现层次性。应在继续加强形体训练的同时,着眼于舞蹈素材的学习和舞蹈创编(流动造型训练、结构训练、组合编排等)能力的培养,为服装表演时不同的服装展示奠定基础。此外,还将舞蹈赏析的内容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能力。在课堂授课练习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把舞蹈课程中所学的创编知识融合到服装表演的编创中,创编出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体验,达到学以致用。
坚持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的个体差异,不能“一刀切”。在施教中,要尽量考虑确定某种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既不能按照舞蹈专业的舞蹈课内容来教学,也不能当作是业余爱好课程来对待。在教学形式上,除了集体课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摩优秀的演出。此外,在教学中采用鼓励欣赏、扬长避短的原则,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鉴于服装表演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在施教中选用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至今,我国还鲜见有专用的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的统编教材,但我们可以借鉴高、中等院校专业舞蹈教材,也可以根据服装表演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自己编撰适合本专业实用的教学讲义。
参考文献:
[1]舞蹈论文:高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开设探索.三十二路音乐网.
篇2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云南民族大学的特色学院之一,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民族艺术研究传习基地”,设有“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也是美国“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云南合作计划的重要合作单位。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五个本科专业,共11个专业方向,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余人。学院具有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推荐权。学院现有专业教师5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5人,硕士生导师10人,分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敖德萨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学院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丰硕。近几年来,学院教师获“国家社科基金”、“云南省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项目16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2部,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在国内各类舞蹈比赛、音乐比赛、艺术设计比赛、美术作品比赛中多次获奖。学院教学条件优越,有琴房100余间,多功能演播厅2个,舞蹈排练厅8个,专业画室58间,民间工艺作坊6个,艺术设计专用教室10间,天光教室2间,展厅3个。有专门的图书资料室,藏有丰富的艺术类图书资料和音像资料。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学校直属的应用型技术学院。现有8个应用型本科专业和16个高职专科专业,本专科在校生2424人,专任教师60人,教授、副教授19人,外聘教师近600人。拥有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项目、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和云南省重点建设高职高专示范专业。现有3个艺术类本科专业和5个艺术类专科专业。建有艺术类专业教学实训室8间。学院2009年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共有35件学生作品在云南赛区获奖,11件作品在全国评比中获奖,同时获、省级优秀组织奖。
云南民族大学文化学院(玉溪九龙池校区)是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由云南民族大学与玉溪九龙教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11年8月共同组建,是直属云南民族大学的全日制学院。学院坐落在玉溪市工业产业园区,毗邻风景秀丽的九龙池公园,占地300余亩,拥有良好的教学、生活和工作的硬件设施。现有师资7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余人,博士、硕士30余人,有教育部评估专家、质量工程项目评审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多人。任课教师师资库拥有来自一线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500余人。
经云南省招生考试委员会批准,云南民族大学艺术类舞蹈学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在云南民族大学单独设点进行专业考试。
一、招生专业与计划
云南民族大学201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
学院 招生专业 层次 合计 招生计划(人) 学费标准 (元/年)
云 南 河北 山西 辽宁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广西 湖南 重庆 四川 陕西
艺术学院 舞蹈学 本科 100 75 4 4 4 - - - - - 4 5 - 4 8500
音乐表演 55 35 3 2 - - - - - - 5 5 5 - 10000
音乐学 40 30 - - - - - - - 3 3 4 - - 8500
美术学 110 90 2 - - - 5 2 - 3 5 - 3 - 8500
艺术设计 125 105 - - - 2 5 2 2 - 5 - 2 2 10000
职业技术学院 动画 50 50 - - - - - - - - - - - - 10000
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 120 120 - - - - - - - - - - - - 10000
艺术设计 专科 50 50 - - - - - - - - - - - - 10000
文化学院(玉溪九龙池校区) 艺术设计 本科 100 100 - - - - - - - - - - - - 10000
合计 750 655 9 6 4 2 10 4 2 6 22 14 10 6 - - -
实际招生计划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部门公布的为准。
二、报名条件与资格
考生报名资格按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招生部门的规定执行。符合户口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报考条件,有较好的艺术基础,品行端正,身体健康,符合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美术类专业考生应为非色盲、非色弱。
三、专业考试
云南省内的考生,舞蹈学、音乐表演两个专业使用云南民族大学单独组织的考试成绩,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动画、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专业我校认可云南省统考成绩。
云南省外的考生,我校认可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考(或联考)成绩。
(一)舞蹈学、音乐表演专业云南民族大学考试报名
报名时间:2011年12月21日—2012年1月3日
报名须知:2011年12月21日至2012年1月3日在云南民族大学招生网“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报名网址为202.203.144.12:82)。
注:领取准考证时也可现场报名,但为了能尽快安排专业考试,请尽量在网上报名。
(二)舞蹈学、音乐表演专业云南民族大学考试准考证领取
领取时间:2012年1月5日—6日8:30—17:30
领取地点:云南民族大学教场校区排练厅(昆明市五华区教场北路190号,乘65路、104路、105路专线、139路、157路、168路公共汽车到教场北路口站下车即可到达)
篇3
[论文摘要]学前教育(幼儿艺体方向)专业是艺术与体育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是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而构建的复合型专业,是幼儿教育专业建设的创新实践。研究认为学前教育(幼儿艺体方向)专业建设应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确立、课程结构优化、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建构,突出艺术与体育教育的专业特色和幼儿艺体教育师资的特点,学前教育(幼儿艺体方向)专业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一、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建设的依据
高等学校的任务就是按专业培养人才。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人才培养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过分侧重于抽象思维、逻辑分析等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创造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艺体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艺体教育的熏陶,能够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增加文化修养、升华精神世界、培养造就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为塑造创造型人才打下基础。根据艺体教育的特点和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幼儿教育人才的特点和规律,构建幼儿教育专业,培养新型的幼儿教师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构建幼儿艺体教育专业
1.开展广泛调研,确立专业培养目标。摸清城乡幼教师资状况和幼教师资培养现状是我们确立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因此,本校分别调查了三峡库区内二十余个区、县的幼教师资情况和重庆、万县、涪陵等地的一些大中专学校培养幼儿师资的情况。其现状是:在幼儿教师中,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和方法普遍缺乏,尤其忽视艺体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幼儿教育多为单纯知识教育,极不利于儿童的心智发展;从与国际教育接轨和幼教发展的要求看,幼教师资的学历普遍偏低;目前一些培养幼师的大中专院校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方面还继续受单纯学科知识教育的影响,艺体教育从课程设置到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都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培养的幼儿教师缺乏个性。鉴于此,本校确定了提高幼教师资学历层次,突出艺体教育特长和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专科学历和艺体专长的幼儿园教师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同时兼顾幼儿教育的社会机构如少年宫、文化宫的需要,突出艺体教育的特色,培养具有灵活运用艺体语言进行幼儿教育教学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体教育师资。
2.创建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开展课题研究。把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转变为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校经过全面的分析论证,集中了学校音、体、美3个专业的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的优势,在体育系创立了幼儿艺体教育专业。但是在如何突出幼儿艺体专业特色,如何给学生能力和素质定位,以及课程建设等深层次问题上还需进一步地深化认识和进行研究,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需要提升到理论研究的层面,才能保证幼儿艺体专业的可持续发展。1996年,本校向原国家教委申报了《面向21世纪培养专科学历幼儿艺体师资的研究》课题,1997年国家教委师范司批准正式立项研究。2000年6月课题顺利结题并被鉴定为较优秀的课题。经过课题组三年的努力工作,在课程结构优化、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已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3.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色。(1)加强基础课程的建设。在基础课程设置中,我们注重夯实基础与提高素质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现代社会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奠定学生发展的坚实基础。突出现代幼儿教育理论课程,开设了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早期教育理论以及幼儿智力开发等课程,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科学理论,提高学生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基础课程设置的课程数达20门,占教学总时数的40%。(2)重点加强艺体综合课程建设。根据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的特点,构建了《音乐与幼儿音乐》《美术与幼儿美术》《舞蹈与幼儿舞蹈》《幼儿体操与游戏》等专业核心课程,并编写了专门的教材。艺体综合课程比例占专业课程的40%左右。(3)增加实践活动课程和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幼儿教师所具备的操作示范能力只能通过教学实践的锻炼和培养才能形成。开设幼儿玩具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幼儿游戏的创编、幼儿教育研究等课程,为学生发展个性和发挥创造性提供更大的空间。每学期安排1~2周的教学见习课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保证见习、实习课程占总学时的15%左右。开设了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课程的专选课程,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修1~2门艺体课程,并有专业教师个别指导,以保证每个学生具备1~2项过硬的艺体专业技能,让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出各自独特的优势。
4.加强艺体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培养幼儿教师的艺体基本技能。幼儿教师必须具有读、说、唱、画、跳基本功。我们要求学生具有创编儿歌、即兴伴奏和演讲、创编舞蹈、制作教具、玩具和手工作品的能力,具有幼儿艺体教学以及幼儿艺体教育指导、教学管理和实施美育的基本能力。(2)强化艺体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艺体语言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教育实践活动是幼儿艺体专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并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一,我们制定了《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活动计划》,指导和规范学生参加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常性的见习活动有:参观幼儿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幼儿教育调查研究、幼教咨询、为幼儿园服务以及其他课外活动等实践活动。其二,为了检查每届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和展示学生艺体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每届学生都要举办一台大型的教学成果汇报表演(美术作品展、文艺会演),人人创编并演出至少一个体现专业特色的节目,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文娱及幼儿教育节目,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及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其三,我们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幼儿角色的训练,在当地市、区幼儿园和一些小学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学前班去体验幼儿园的教学、生活及管理,轮流见习幼儿教师,尽快使学生角色化,适应幼儿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具有童心化、幼儿化的思维特征和方式,具有平等交流、耐心指导和细心呵护的角色,为其尽快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其四,邀请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幼儿园的领导和专家经常到校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并根据各级幼儿园特点和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讲座或实地参观学习,培养学生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以保证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艺体教学工作的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2001届~2005届127名幼儿艺体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抽样追踪调查表明,不少学生在公立和私立幼儿园以及中小学艺体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3)建立学生实践能力考核体系。在办学实践中,我们认真总结吸收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和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管理经验,结合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实际,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建立了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达标考核制度,制定并实施了“舞蹈能力达标考核办法”“音乐能力达标考核办法”“体育能力达标考核办法”,以及普通话、书法能力达标办法等,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到实处,并纳入规范化、科学化、量化的管理序列,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束语
在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实现了艺体教育活动与现代教育理论接轨,大胆创新,实施素质教育,突出了艺体教育专业的特色,发挥了艺体活动的独特功能。这在教育观念上是一次突破,体现了幼儿教育专业的超前性和创新性,为幼儿教育实现从单纯知识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培养专科学历幼儿艺体教育师资,探索幼儿教育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新路,突出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鲜明个性和特色。
[参考文献]
篇4
湖北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经、管、医、文、教、艺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位于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湖北省黄石市。
学校自1975年建校,至今已有40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下设19个教学院(部),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0余人,函授生8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2189亩,校舍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758万元,实验室50个,馆藏图书106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18个(含电子图书200余万种)。校园布局逐步优化,办学条件不断完善。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69人,其中正高职称89人,副高职称323人;博士152人,硕士465人;兼职博、硕士生导师43人。在职教师中,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专家12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讲座教授、主讲教授、楚天学子7人,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5人,“东楚学者计划”人选12人。学校从国内外高校聘请了2名院士及30多名有影响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交叉渗透、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艺术学理论和药学4个学科为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为省级重点特色学科。拥有47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为特色专业和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为湖北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等6个专业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有7门省级精品课程,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1个为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有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5个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推广中心,1个省级环境监测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湖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建有17个研究所,与企业共建18个研发中心。承担科研项目20多项,省部级项目150多项。
二、学院及专业介绍
艺术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一)艺术学院简介
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创建于1992年,经过20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办学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条件完善的专业教学院。学院设有服装系、艺术设计系、媒体艺术系、音乐系和美术基础教研室。学院坚持“厚基础、宽专业、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实践教学与社会、市场相结合,融入学科前沿,逐渐形成了适应社会需要、服务地方建设、重创新、重市场、重实践的办学特色。
学院开设有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动画、音乐学(含音乐教育、音乐舞蹈教育、综艺主持与编导和音乐科技4个专业方向)等8个本科专业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科专业。其中,设计类专业与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开展国际合作,学分互认、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学院在校本、专科学生2500多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3人,其中,湖北省“彩虹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东楚学者”讲座教授1人、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博士(含在读)4人、硕士50人;教授3人、副教授20人。同时,学院还聘请了武汉市和黄石市艺术界和服装界知名专家10余人为学院兼职教师,为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平台建设,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湖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黄石美岛工业园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被评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
学院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4000多名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艺术专门人才,近几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毕业生遍布大江南北,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二)专业介绍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良好专业素养和服装艺术创新思维,熟练掌握服装造型与结构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具有服装创意设计、服饰产品设计与开发、服装品牌形象策划、服装流行资讯分析、服装营销管理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时装画技法、服装图案设计、服装色彩设计、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样版与工艺、服装配件设计、服装工业制版、中外服装史、服装材料、服装CAD、成衣工艺及设备、服装市场营销。
就业方向:在服装生产和销售、服装管理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服装产品开发、服饰设计、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服装宣传评论等方面的工作。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 (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服装设计、服装表演及服装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时装模特、时装表演编导、模特经纪管理以及服装与形象设计、服装营销等职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表演、服装设计学、形体训练、形象设计、舞蹈、主持与表演、社交与礼仪、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展示设计、女装样板与工艺、采风、市场调研、生产实习、艺术实践、服装营销实践、时装设计与制作。
就业方向:在文艺团体及服装行业从事服装表演、形象设计、服装设计、服装营销及公共关系工作。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 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服装成衣款式设计、服装样板与工艺技术、服装数字化技术应用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工作,从事成衣款式与版型设计、品牌策划与商品企划、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与零售管理、生产线组织与工艺设计、服装生产企业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材料学、女装结构设计、男装结构设计、服装设计原理、成衣设计、服装工业制版、服装CAD、成衣工艺及设备、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等。
就业方向: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行业管理部门等任职,从事成衣款式与版型设计、品牌策划与商品企划、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与零售管理、生产线组织与工艺设计、服装生产企业管理等工作。
环境设计专业(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能独立从事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在建筑业、装饰装修行业、专业设计单位、环境艺术、市政园林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方案设计、施工设计、设计管理、营销等工作。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中外建筑史、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民居设计、展示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设计、酒店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在建筑业、室内装饰业、环境艺术、园林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方案设计、施工设计、设计管理、营销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单位、媒体宣传机构等创意产业从事平面广告设计、书籍形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印刷媒体设计、商业广告摄影、网页设计等工作,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世界平面设计史、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图形语言、版式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书籍形态设计、网页设计、图表设计、导向设计、印刷媒体设计、广告创意与表现、企业形象设计。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单位、媒体宣传机构,从事平面广告设计、书籍形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印刷媒体设计、商业广告摄影、网页设计等工作。
动画(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二维与三维动画、数字影像、多媒体制作、动态艺术网页制作等方面,具有综合能力,能熟练从事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动画制作、游戏及广告片等项目的策划、动画创意设计、影视剪辑与合成、影视特效、多媒体制作、动态艺术网页制作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艺术人才。
主要课程:二维动画、三维设计、运动规律、角色设计、影视艺术鉴赏、影视特效与编辑、动画专题设计等。
就业方向:在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游戏软件公司和学校从事影视动画创作、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产品设计(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艺术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和相关设计公司从事工业产品外观设计、家具设计、人居空间产品、配件设计和交互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产品系统性设计、人机工程学、造型基础、专题设计、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家具设计。
就业方向:在制造业、专业设计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题设计、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家具设计等工作。
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方向) (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音乐实践教学能力,具备在中等普通学校、社会文艺团体、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和影视部门从事教学、表演、编辑、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钢琴与即兴伴奏、声乐、形体与舞蹈、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歌曲作法、合唱与指挥、电脑音乐制作、曲式与作品分析。
就业方向:在中等普通学校、社会文艺团体、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和影视部门从事教学、表演、编辑、管理等方面工作。
音乐学专业(音乐舞蹈教育方向)(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音乐舞蹈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音乐舞蹈专业学校、表演团体、普通学校、艺术(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音乐培训、民间舞蹈教学、芭蕾舞基训、现代舞教学、舞蹈编导以及健身操、形体训练指导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教学剧目、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视唱练耳、和声学、钢琴与即兴伴奏、声乐、中、外音乐欣赏、合唱与指挥。
就业方向:在音乐舞蹈专业学校、表演团体、普通学校、艺术(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音乐培训、民间舞蹈教学、芭蕾舞基训、现代舞教学、舞蹈编导以及健身操、形体训练指导等工作。
音乐学专业(综艺主持与编导方向)(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学、音乐学、表演学、播音学、中国语言文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能在各级各类电台、电视台、企事业单位、其他传媒机构等相关单位从事综艺节目主持、文化礼仪主持、大型活动、文艺晚会策划与编导等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语言发声学、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概论、综艺栏目解读、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文艺节目播音与主持、声乐、表演基础、形体与舞蹈、音乐鉴赏、文艺编导基础、文艺节目策划与创作、节目编辑与制作。
就业方向: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表演团体、普通学校、艺术(文化)馆、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播音主持、文艺节目策划与创作、节目编辑与制作等工作。
音乐学专业(音乐科技方向)(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将计算机操作与实际的音乐创作与表演相关的录音艺术相结合,具有专业的音乐素质,开放的音乐视野,能在音响出版、演出制作公司、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单位从事录音师、创编师、音乐制作人、音乐编辑等职业的具有坚实的技术理论和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音频软件操作、MIDI音乐制作、电声乐队配器、多声部音乐创作与分析、音乐音像听辨与分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声乐、钢琴等。
就业方向:在音响出版、演出制作公司、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单位从事录音师、创编师、音乐制作人、音乐编辑等工作。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专科 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应用与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从事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建筑装饰工程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等工作。
主要课程:民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酒店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工程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在建筑业、室内装饰业等单位或部门,从事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建筑装饰工程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等工作。
外国语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学院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语言应用能力强,人文素质高,综合能力突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历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团队精神、人文素养、精神面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几年,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0%以上。
外国语学院现开设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英语语言文学、商务英语三个本科专业以及商务英语、英语教育和应用英语三个专科专业。在校生800多人,教职工70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16人,“东楚学者”讲座教授1人、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师中硕士比例达86%,聘请外教6人,普通话测试员7人,长期聘请省市媒体知名人士来校讲学。
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五年来,21名教师先后获国家、省级及校内教学比赛大奖。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编写学术著作和教材7部,承担各级教科研课题61项。
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设备先进,教学资源丰富。学院拥有一个省级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中心配备了卫星接收与编播系统、语音教学系统、面向全校播音的英语调频台等。正在筹建一座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录播室。
学院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常年开展英语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主持人大赛、英文短剧比赛等专业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舞台。三年来,共有150名学生获国家、省、校级学科竞赛奖。
学院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展学生实习与就业渠道,建立了13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与多家地市级媒体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培养合作关系。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本科 四年) (2015年计划数30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素养、较好的英汉双语表达能力,能在传媒、旅游会展、文化教育等行业中从事播音主持、新闻采访、专业教学、外事导游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英语语音、英语视听说、新闻采访与写作、英语播音理论与实践、节目编辑与制作、主持艺术和技巧、演讲与辩论、形体与礼仪、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旅游英语等
师范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师范学院创建于1949年,是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为社会培养了各级管理和教学人才两万余名。
师范学院现有教职工43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4人,博士、硕士2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设有文学、语言学、教育科学、艺术、大学语文等5个教研室,及1个书法研究中心,1个休闲文化研究中心,1个当代古体诗词研究所。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音乐学(艺术教育)4个本科专业,汉语、初等教育2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近1200人。
师范学院教学条件较好。资料室有藏书2万余册。建有先进的微格室、多媒体室、普通话水平机测室、舞蹈厅、钢琴训练室、书法训练室、画室和数码钢琴室。建有20个校外教学实习、见习基地,21个毕业生就业基地。
师范学院学术氛围浓厚。近年来,承担国家、省、市级纵向、横向社会科研课题60项,出版专著18部,70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奖励。拥有校级青年创新团队2个,汉语言文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大学语文》是校级精品课程。
师范学院办学特色明显,学生综合素质强。近年来,13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级书法、普通话、写作比赛中获奖。连续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2%以上。
音乐学(艺术教育方向)(本科 四年 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良好道德情操,掌握音乐教育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艺术教育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小学、幼儿园、文化企事业等相关单位从事音乐教学、研究、辅导、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声乐、钢琴基础、合唱与指挥基础、美术、形体与舞蹈、教育学、心理学等。
学位课程:基本原理、音乐基础理论、钢琴、视唱练耳、艺术概论、毛笔书法、美术、基础朗读学
就业方向:小学、幼儿园艺术教师;艺术辅导教育;其他艺术工作者
三、招生计划
2015年面向全国计划招生690人(面向全国) (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招生专业及专业方向
层次
学制
计划数
学费(元/年)
科类
环境设计
本科
四年
90
9000
文理兼招
服装与服饰设计
80
9000
文理兼招
视觉传达设计
60
9000
文理兼招
动 画
50
9000
文理兼招
产品设计
40
9000
文理兼招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
15
9000
文理兼招
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60
228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音乐教育方向)
9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音乐舞蹈教育方向)
45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音乐科技方向)
3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综艺主持与编导方向)
4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艺术教育方向)
3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方向)
60
9000
文理兼招
四、艺术测试时间、地点及招考办法(含各专业录取原则)
2015年我校在13个省(自治区)组织艺术类专业测试,具体情况请点击各省(自治区)招考办法详细查询。
贵州省
广西省
湖南省
甘肃省
陕西省
福建省
江苏省
山西省
河南省
山东省
广东省
河北省
新疆省
五、联系方式
电话:0714-6350612
传真:0714-6356616
邮箱:hbpuzs@163.com
地址:黄石市桂林北路16号
篇5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其中重要的部分就是实践教学体系。使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这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目标之一,使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学生更加符合未来的职业需求。本文主要以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内涵以及具体构建的方法进行具体论述。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52.4
高职院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使培育出来的学生,既可以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自身的实践能力也要特别强。将这样的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就是开展实践教学。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其薄弱环节就是实践教学。然而近年来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发展,因此发展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当今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以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典型,对上述的课题进行探究。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内涵
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狭义的角度看,实践教学体系换一种说法可以用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来代表,指的就是以培养专业人才为主要的目标,在课程之前要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具体的课程以及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的设置要做到科学合理,理论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要相互结合。在广义的角度看,实践教学体系的实际内容是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等具体的机构内容共同组合而成的。
在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其综合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而且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还会产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学生心理初次形成职业道德的雏形,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等各种的良好品质。
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措施
以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典型,在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东北三省范围内,是唯一一所少数民族高校,这里是培育少数民族幼儿教师的摇篮,这所学校具有非常强的民族特色,主要以蒙古族和朝鲜族为主。
(一)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理论就是使学生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既可以学期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学前教育实践的技能。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要将学生的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的显示出来,使职业素质得到同行。学前教育专业具体的职业能力主要就是艺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学生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拥有实践的情感,不断激发出学生对于幼儿教育的热爱,培养学生不断钻研、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二)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主要由五个大的部分构成,以下对着五个部分进行具体的论述。
1.实践课程教学: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程教学。课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将与专业的有关的知识进行传授。学前教育专业主要由专业活动和活动课程以及素质课程三个部分组成其专业课程。而具体的时间课程和理论课程应该进行有效的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出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略掉,以培养学生的具体的能力为目标,以训练为主要的措施。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具备多元性,使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2.活动实践:活动实践就是以各种类型的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而具体活动可以是和学前教育有关的竞赛活动、主题活动等。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详细的划分,组织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竞赛;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理解程度,教师可以开展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活动,可以是主题演讲比赛,也可以幼儿园名师的讲座,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幼儿园进行实地参观;也可模拟幼儿园的具体游戏,使学生初步具备具体的应用能力,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的能力。
3.职业技能活动:这个部分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有关于幼儿教师的能力,可以在学校每年定期进行有关于专业技能的竞赛,使学生将自身的所掌握的技能进行有效的巩固,还可以学到另外的才艺,争取使每个学生都可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等,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属于民族高校,因此学校领导对于民族文化艺术方面的继承和保护方面特别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平时要练习马头琴、蒙古古筝、四胡、蒙古舞蹈。可以在学前教育专业内部开展技能标兵的活动,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4.科研训练:这部分强调就是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相关工作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平时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写毕业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以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教师要积极的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具体答辩的时候,教师要严格审视学生的论文,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具有科研规范的意识。
5.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属于拓展性的活动,其具体的类型可以是志愿者活动、支教活动等。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在寒暑假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和学前教育专业有关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校学校学前专业的学生去蒙古族幼儿园进行实践,让更多的孩子对于自己民族的民俗文化更好的理解,可以带领学生去幼儿园去进行支教,对于各个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系统的统计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服务社会,其自身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对于社会服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论述,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具体的论述,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进行详细的解释,主要是以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典型,对其构件的方法进行具体的描述,希望可以为我国其他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可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对自己的专业充满兴趣,可以在未来全面综合的发展,更加符合社会对于学前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范小玲.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77-82.
篇6
论文摘要:面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舞蹈教育已由专业舞蹈教育的范畴扩展到普通舞蹈教育的领域.在各类师范院校中舞蹈教育、舞蹈学、音乐舞蹈表演方向等专业应运而生。其后在陕西师大、河北师大、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首都师大、河南大学等也有了舞蹈教育本科。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前,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要适应现代教育特点,高师教学应突出师范性原则,要摆脱传统教学片面、狭窄、单一的局面,注重实践的作用,强调在实践的过程中知识的运用过程,要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师范学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的精神,发展高师的舞蹈教育。培养高师舞蹈教育多元化专业人才是社会的需求,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放开视野,打破以往狭窄和单一化的格局,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市场,将单一的培养师资的目标拓展为集舞蹈教学、表演、编导、研究等社会所需求的舞蹈应用型人才上来。
自1996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舞蹈教育本科专业设立,这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开设的第一个舞蹈教育本科专业。其后在陕西师大、河北师大、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首都师大、河南大学等也有了舞蹈教育本科。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前,高师舞蹈专业教育要适应现代教育特点,高师教学应突出师范性原则,要摆脱传统教学片面、狭窄、单一的局面,注重实践的作用,强调在实践的过程中知识的运用过程,要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师范学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的精神,发展高师的舞蹈教育。
一、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正式颁布的全国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课,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素质教育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据调查,在辽宁省14386所小学,4000多所中学中几乎没有舞蹈专业的毕业生,21000多名音乐教师中只有少部分在中师或幼师学习期间,学了一些舞蹈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在世界各发达国家,中小学师资的学历已全面由专科向本科过度,有的已经全面本科化。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下,对教师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要求更加突出。所以,为广大中小学培养高学历普及型师资已成为燃眉之急。
培养高师音乐与舞蹈教育多元化专业人才是社会的需求,高师音乐与舞蹈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要放开视野,打破以往狭窄和单一化的格局,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市场,将单一的培养师资的目标拓展为集音乐与舞蹈教学、表演、编导、研究等社会所需求的音乐与舞蹈应用型人才。形成一主多向的,以培养师资为主兼顾表演,编导,研究等方面,既以培养中小学舞蹈师资为主,同时也为艺术团体.广播电视.文化单位等部门培养从事舞蹈表演、创作、研究、策划、管理群众文化辅导以及美育、理论等多方面工作的舞蹈艺术高级人才。现代化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向传统知识型,单一型的人才观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精、具有活力、知识面宽且具有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的一专多能的人才是我们新的育人目标。
二、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关系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正确地设定高校舞蹈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以上所确定的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因此,科学的课程设置便是我们能否培养出与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科学的课程设置将能培养出有价值、有质量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反之,就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和阻碍专业建设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现在有许多院校所开设的舞蹈教育专业课程,往往忽视了对社会实际所需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在社会专业人才趋于饱和的现状下,这将会使大批学生在优胜劣汰中出局。可见科学合理的、有特色的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注意舞蹈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格性,符合学生对舞蹈认识的规律,建立基础的舞蹈教育专业教学的科学体系。
(二)全面发展原则: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在已有的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适应开放交流的社会,与时代同步发展。以远见的眼光,捕捉社会对本专业的新需求,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展,介绍本专业边缘学科,使其不断的更新。
(三)基础性与创造性结合原则: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舞蹈教育专业的教学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基础知识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广而精的知识中获得对不同文化舞蹈的有效理解。同时唤起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用于实践,奠定舞蹈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认识,将意识投放到实践的情景中,认识到舞蹈学习不仅是掌握动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知识技能运用与实践的操作能力。
(五)弘扬民族舞蹈的原则:教学中应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为主要教学内容,增强本民族舞蹈“载歌载舞”“自娱自乐”“主动参与”“即兴创作”的表演意识,同时,广泛的吸收世界各地优秀的舞蹈文化并将其推广。
(六)师范能力与舞蹈学科知识整全发展的原则:高师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因而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统一为最终目标。师范能力的训练要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际的需要相结合,体现舞蹈知识与师范能力、学与教的教育取向,并向生理、心理、师范性的三维舞蹈观念转变。
(七)适当增设选修课:面对中小学教师需要知识面宽,多才多艺的特点,开设各种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并有利于提高专业教育的学术性和发挥各院校办学特色。在一定意义上讲,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生命。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毕业生走上社会的适应性。
三、总结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在推进素质教育为标志的教育改革中蓬勃发展,肩负着培养中小学舞蹈师资的光荣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对不同人群进行舞蹈教育的任务。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先进而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现出高等教育质量适应性、多样性发展的基本属性。此文所含观点限于作者本人的思考和调研,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为感。
参考文献
篇7
湖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宣城,北濒太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环太湖地区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湖州市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两区,面积5818平方公里,人口262万。湖州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是世界丝绸文化发祥地之一。历代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也产于湖州。“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这是元代诗人戴表元对湖州良好人居环境的赞誉,也是今日湖州的真实写照。
二、学校概况
湖州师范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创办于1916年。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学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和一个独立学院——求真学院,目前拥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8000余人,教职工1270余人。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日本、新西兰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以“明体达用”为校训,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和谐共进、奋发有为”的师院精神,正朝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区域性大学——“湖州大学”的目标迈进。
三、艺术学院概况
艺术学院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下属学院之一,有音乐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74人的专任教师队伍,音乐学专业是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级新兴特色专业,音乐与舞蹈学学科是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校级扶持学科,设计学学科是校级扶持学科。学院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文宣工作和地方创意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学生作品在各项大赛中频频获奖。学院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良好,艺术大楼等按学科、专业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功能齐全,各专业实验室齐备、教学设施先进,配备九呎“斯坦威”钢琴等设施。
四、专业介绍
1、音乐学(四年制本科、师范)
主要课程: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基础和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曲式与作品分析、艺术概论、合唱、形体与舞蹈、基础钢琴、基础声乐、器乐、论文写作、音乐专业英语(精品课)、歌曲作法等
择业去向:中小学校及其他教育单位从事音乐教育工作。
授予学位: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2、美术学(四年制本科、师范)
主要课程:素描(含速写)、色彩、书法、篆刻、中国画(工笔花鸟)、版画(材料与技法研究)、基础图案、Photoshop、摄影基础、艺用透视学、艺用解剖学、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概论(含艺术美学)
择业去向:中小学校及其他教育单位从事美术教育工作。
授予学位: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3、设计学类(四年制本科)
设计学类分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三个专业。
择业去向:学生毕业后能在建筑装饰公司、园林设计公司、房地产公司、设计院、展览公司、会展企业、广告公司、电视台、网络公司、出版印刷公司、服装与服饰企业、服装与服饰销售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艺术设计或业务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主要课程:专业摄影、Corel DRAW、图形创意、Illustrator、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标志设计、卡通形象设计、3DS MAX动画、POP设计、网页设计、海报与商业广告设计设计、手册与书籍装帧、包装设计、CI设计
(2)环境设计
主要课程:制图与识图、专业透视与人体工程学、材料学、建筑构造与建筑物理、室内外效果图、AutoCAD制图、3DS MAX效果图、商业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展示设计、室内设计、公共环境空间设计、装修施工管理与预算、综合设计
(3)服装与服饰设计
主要课程:时装画技法、手工印染、男女装设计、童装设计、中外服装史、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制衣工艺、立体裁剪与造型、针编织工艺、服饰配件设计、服装CAD、服装生产与营销管理、时装广告与创意、服装心理学、衣料图案设计、时尚与视觉传达、服装人体工程学、时装摄影、时尚品牌商业策划、陈列设计、服装专业英语、网络营销、创意思维训练、童鞋设计等。
五、招生计划
1、2016年我校在浙江、天津、安徽、陕西、江苏、山东和湖南招收艺术类考生,天津(美术类)、江苏、山东和湖南(音乐)为专业校考,浙江和安徽为专业省统考。
2、招生专业、计划和学费详见下表
湖州师范学院2016年招生计划
六、招生考试办法
1、专业考试科目及安排
(一)音乐类专业考试科目及内容
(1)考试科目:主项(声乐、器乐或舞蹈)、加试、视唱。三门考试的总成绩折合为100分,各门考试科目占分比例分别为:主项80%,视唱10%,加试不超过10%。(因我校音乐学为师范类专业,声乐为必修课程,所以主项是器乐或舞蹈的考生加试必须是声乐)
(2)考试内容:
①视唱:分A、B两门,任选一门,两者均为抽题视唱。A为五线谱视唱、B为简谱视唱。
②声乐:自选独唱歌曲1首,考生自备乐谱。
③器乐:钢琴或民乐或大提琴或管乐,演奏自选练习曲或乐曲一首。
④舞蹈:技巧组合和成品舞。
(二)美术类专业考试科目及内容
(1)考试科目:《素描》、《色彩》二门,考试总成绩为200分。
(2)考试内容:
①《素描》:真人头像或静物默写。
要求:A、造型准确;B、表现技法与技巧运用恰当;C、画面构图完整;D、用铅笔、炭笔类工具表现。
②《色彩》:静物或风景默写。
要求:A、造型准确;B、色彩关系明确;C、空间处理与表现技法恰当;D、限水粉、水彩形式表现。
2、报名、考试
符合普通高校招生条件的考生持本人身份证原件(或派出所附上同底版照片的身份证明)及省联考合格证(无联考省份除外),近期同底版半身免冠一寸证照2张,在指定时间内到规定地点报名、考试。
3、陕西、江苏、山东湖南和天津艺术校考成绩查询和合格证划定
(1)成绩公布时间为2016年4月,届时我校将开通2016年艺术类专业校考成绩查询系统,请考生登录我校招生网进行艺术类考试成绩查询。
(2)我校按各专业招生计划的1:4划出专业考试合格分数线,合格证发放名单将在我校招生网上公布。
4、录取办法
(1)陕西、江苏、山东、湖南和天津艺术专业的录取办法: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体检合格、专业和文化成绩达到分数线的情况下,学校根据专业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并注意相关科目成绩择优录取。
(2)浙江省艺术专业录取办法:对文化、专业成绩均合格的进档考生,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按综合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对照专业志愿进行录取。文化分以750分为满分计算,专业分以100分满分计,具体折算方法为:
浙江省:综合分=文化分×50%+专业分×7.5×50%;
(3)安徽省艺术专业录取办法:详见安徽省招生录取相关文件。
5、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湖州二环东路759号
电话:0572-2322001
篇8
关键词:新教育理念课程改革实践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许多中小学校将美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大力加强了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课程的教学;普通高校纷纷开设以审美为核心内容的音乐艺术课程;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质量同时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国家重新制订和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艺术类课程标准……,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培养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所需师资的工作母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为国家音乐教育事业作出很大贡献的同时,现行的音乐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估体系等各个方面显然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高,制约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近年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如何突出师范性,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拓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口径,如何改革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内容及方法,进而探索形成有别于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了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子,我院两次举行
“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讨论会”,分学科、分教研室就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如何突出专业特点、拓宽专业课程的口径、如何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等问题进行大讨论,针对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和任务,并根据新的形势要求,确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1、提出树立培养“社会人”的全新的人才培养观,破除以往我们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局限于培养“单位人”——学校对学生“三包”:包教、包管、包分配,结果助长了学生的惰性、依赖思想,造成学生竞争性弱、能力不强的做法;
2、加强教育思想的创新,破除一些陈旧教育教学的观念、制度、做法,总结办学经验,开拓办学思路,大胆创新实践;
3、不断提出新的科学的合理的目标,在办学规模、学科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上实现新的突破;
4、在继承和发扬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办学途径、办学手段,在稳步推进本科教育的同时,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并以发展网络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生教育、复合型的音乐教育为突破,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音乐教育优秀人才;
5、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6、发挥优势和特点,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培养和造就既能吸收改造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又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新型人才。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其前身为艺术师范系的音乐师范专业,32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音乐师范人才,取得很大的成绩。面对国内外音乐教育的新形势,经过社会调查和到兄弟院校考察学习,我们对培养目标重新进行科学的定位:即能上好讲台、多能一专、先博而后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校音乐师资、社会教育机构师资以及为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培养后备人才。我们不仅应当要求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培养目标,能深入地理解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而且还应当要求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审美能力、教育实践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全面的素质。
培养目标紧扣“以人为本”的宗旨,教育教学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学习,为了一切学生(面向全体)的学习,突出“人本主义”。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的思路——重新整合为与培养目标和规格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学科课程设置及课程结构的思路。考研了国内外高师音教的最新动态,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大高新宽全大课堂"的理念:
“深”——深厚的基础;
“大”——大量的信息;
“高”——较高的实践能力训练;
“新”——新的艺术视野;
“宽”——拓宽的专业口径;
“全”——全方位的知识、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探索有别于传统音乐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客观来说,过去一个时期,由于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至使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学出现过一些失误。我们发现,在教学上承袭和借鉴的基本上是普通音乐学院式音乐表演专业的一整套教学思想、内容、方法、质量观及评估机制,音乐技术课则长期沿袭传统“一对一”个别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对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音乐教育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招生入学选才的取向也不一致,沿用这一模式,就容易将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变成了低水平地重复传统音乐学院专业培养模式了,这十分不可取。众所周知,音乐学院培养的主要是上好舞台的音乐表演人才和音乐创作人才,而音教专业则是培养上好讲台的音乐师资,目标不一致,教育教学就必须突出各自的特点,因此音乐教育专业只能是吸取传统音乐学院教学模式中有利于发展音乐教育专业的东西,而不能全盘照搬。
(二)整合与培养目标、规格和教育教学规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一名合格的高师音乐本科毕业生,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看,除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必须大大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动口、动手、动体的能力。因此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改革与发展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及《关于下发高等师范专科二年制(三年制)音乐(美术)专业学科课程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参照文化部印发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本科专业教学方案》,尤其是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音乐的《音乐课程标准》之后,对应新的标准提出的教育教学新的理念、新课程的目标、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评估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重新整合课程体系,设置了两大类课程:
第一大类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文化课;
第二大类是专业课程,并将专业课程的结构分为四大板块:
1、音乐基础理论及音乐创作、鉴赏知识板块: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歌曲作法、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常识(含小乐队编配)、中外音乐史、音乐名著欣赏、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电脑音乐制作等。
2、声乐演唱知识与技能板块:声乐(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合唱与指挥等。
3、键盘演奏知识与技能板块: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演奏、钢琴伴奏编配(含即兴伴奏)。
4、音乐教育理论与艺术实践板块:教育学、心理学、中学音乐教育法、舞蹈、美术常识、艺术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
此外,为使学生的专长得到进一步发挥,知识面得到拓宽,还将选修课程逐步扩大到100余门,开设了作曲、音乐史论、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文学、各种器乐演奏、美术常识等选修课和有关讲座。
四、突出师范性——多能一专、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突出师范性,首先必须要大力夯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四大基础:
1、公共文化课的基础;
2、专业理论课的基础;
3、专业技能课的基础;
4、音乐教育理论课的基础。
高等师范教育的特点决定于其培养人才的职业定向性,其他教育教学的理念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作为教学单位,我们培养出可以迅速胜任教师职业的音乐师范生,既满足了国家对教师的急需,也确立了自身在社会上的专业形象——师范性的形象。师范性应该是师范教育最具本质、最具特性的东西,它既遵循艺术师范教育学科的内在规律,又与师范的培养目标紧紧相扣,从学科建立到课程设置,从教育指导思想到教学管理,从授课方式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教材使用、到实践环节等,都应是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有别于其他学科特点的教育体系,在每门课的施教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教学法则是贯穿教与学的主线,明明白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什么、怎样学、如何教”。一句话,高师音乐教育的一切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服务于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才是最大的师范性。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教育体系必然只能是多能一专、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就此,全院领导、教师逐步达成了共识: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性。
五、拓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口径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复合型人才。因为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每种社会职能也无不交叉涉及多种领域的业务,势必要求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复合化。我们要求学生按前面培养目标努力做到“多能一专、先博而后深”。
所谓“多能”是在专业知识的范围内,力求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扎实、全面及求得知识能力结构的多样化,以利于增强人才的灵活性、适应性;在“多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个课程作为提高与发展的专长方向,以满足音乐教学各种工作岗位的需要,也利于发挥人才自身的特长。“多能一专”型人才则蕴集了无可估量的能量,将大大推进整个音教事业的发展。
我院在拓宽师范生业务口径的途径有,如:
1、增设电脑音乐基础课程,讲授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及课件制作知识等;
2、在音乐教育学课程增加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等最新内容的讲授;
3、扩大选修课,除传统选修课声乐、钢琴、电子琴、手风琴、民乐、作曲理论、舞蹈等课程以外,增设教师口语、播音与主持、音乐鉴赏等一百多门选修课程,大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版权所有
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是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重要条件
1、认真学习“新课标”,明确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即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出台,给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摇篮”,其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不仅直接影响到《课标》的实施,而且也关系到本身的生存和发展。然而,要使学生日后服务于基础教育,教师就首先要立足为基础教育服务,因此我们认为要求教师学习贯彻新课标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做法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习中,我们的老师充分认识到《课标》所阐述的十个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在不同的层面和侧面上,均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终生享受音乐——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使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音乐中受益——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注重个性发展;
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重视音乐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鼓励音乐创造;
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倡学科综合;
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乐;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多元文化;
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善评价机制。
新课程给音乐教育最根本的变化将是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这一点,也正是音乐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课程评价要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感受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终生热爱音乐,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以及学会如何生存。近十几年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可喜局面,体现了21世纪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版权所有
2、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人才建设也是我院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我们采取的办法是:
(1)“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先进教改经验,改进我院教学管理。通过派员赴美、加、日、俄、越、泰等国和港澳台地区访问、交流和演出,邀请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伊斯曼音乐学院、波兰音乐学院肖邦钢琴学院等中外著名专家教授来院讲学,以及举办“乐器演示会”等活动使师生们开拓了艺术视野,学到国内外许多新的音乐知识及新信息。
(2)注重业务学习和提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连年派出部分教师分赴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著名音乐院校进行学习、访问、交流,或赴北京、上海的重点音乐院校学习进修。并且由院领导带头率全院共有20余位中青年教师参加“音乐学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研修班”学习并已顺利结业。此外,部分青年教师已考上硕士研究生,另有一批青年教师积极地就读在职研究生,形成全院重新学习充电提高业务水平的良好风气。
七、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果
我院经过几年来教育教学的改革,并已初见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音乐师范生应练好“音乐书法”——即乐谱书写的基本功,并在新生的《乐理》课及毕业班的《配器常识》课上加以严格要求,同时充分发挥《配器常识》课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较强的特点,使这门课成为提高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能解决实际应用的课程。
(二)
改革音乐学院式的视唱练耳教学探索有师范特色的视唱练耳教学路子。建立视唱分级教材及分级考试制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保证全体学生按教学大纲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让部分学有余力以及有兴趣继续学习视唱的学生能向更高级别层次迈进;运用固定调唱名与首调唱名法并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视唱的熟练程度和贺御能力得以提高,这些均大大提高了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改革《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三门史论课的授课方式,由原来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改为教师课堂授课与指导学生自学并举方式,教师隔周上课讲授本课主要内容,并列出参考书目及布置课后作业、论文题,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学会更充分地利用图书馆、欣赏室等的各种信息、资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这三门课的参与意识和自学能力。
(四)在键盘乐器的教学中,采取了小组课、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改变了原来钢琴、手风琴课单纯“一对一”式的授课办法。学生在集体课或小组课上,不但能互相观摩学习,学到了演奏技巧,还学到了如何教学的方法。由于在集体课中运用了先进的数码电钢琴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优于个别课的授课方式。钢琴课还准备在2004新学年启用分级教程教材。
(五)加大对音乐教学的投入,早在1991年建立了全国高校中最早的电钢琴教学系统,后又相继增建了电子琴教室、midi教室、教学录音工作室等。
(六)应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将电子琴课纳入了必修课,还提出并推行“手风琴与电子琴同步教学”的课题,大胆进行相关教学实践,使学生在这些健盘乐器的学习上融汇贯通,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七)将原有的钢琴、和声、钢琴伴奏编配几门课三门课程串起来成为一个大的课程组合,将这些课程的教师组成课题组,根据这几门课的最终要求来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计划、教学方式:钢琴(演奏、歌曲伴奏及一些简单规范的键盘和声弹奏训练相结合)——和声(和声知识与规律、习题、作品应用的分析与键盘和声弹奏训练相结合)——钢琴伴奏编配(加强钢琴伴奏织体音型的移调训练、伴奏编写、即兴伴奏配弹等)。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八)及时将《电脑音乐基础》作为必修课。我们充分认识到,在21世纪,主导知识经济的必将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计算机是打开21世纪大门的金钥匙”这一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计算机作为最基础、最前沿、发展最快的学科和专业,是当今迅猛发展的信息科技中的核心,它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是打开新世纪音乐殿堂大门的金钥匙”的理念同样地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士所接受,应对基础教育的要求,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学习计算机,学习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就成了高等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必然。早在2000年,我院便为全体学生开设了《电脑音乐基础》的课程,使广大学生能尽快地结合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来进行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学习。进而学习和掌握音乐教学课件的制作、开发和应用,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许多学生在毕业实习就制作和应用音乐课件进行教学,受到学生及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九)声乐课改变以往套用音乐学院声乐专业一对一个别课的授课方法,进行了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办法的尝试。努力将教学法贯穿于整个课程当中。
(十)舞蹈课得到了重视与加强;增加了课时;设立了侧重舞蹈的选修;教学内容中还增加了校园小歌舞编排等方面的实用技能学习。
(十一)2001年开始至今,在《音乐教育学》的课堂上组织全院学生学习贯彻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了解最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了解新课程音乐标准的音乐鉴赏与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的教学方法,并从新的角度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目标,音乐教学原则、音乐课程理论、音乐教学艺术、音乐教学(含教育实习)指导策略、现代音乐教学技术、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培养措施、音乐教育研究、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运用等。使全院学生注重国家新音乐课程标准颁发后新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密切联系了我国和我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新教改实际,并实践于教育实习中,有助于培养音乐师范生成为新型的合格音乐教师。
(十二)大力加强艺术实践,将艺术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中,并进行考核和量化评分。艺术实践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下乡采风及创作实践。广西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每年3月,是少数民族民俗艺术活动较多的时期,我院坚持安排二年级学生下乡采风,同时就地搞当地学校艺术教育状况调查活动,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民族音乐艺术教育,让他们了解基础教育实际情况,大大增强他们学习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和坚定他们从事音乐教育专业的决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激发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采风的感受,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有的获全国音乐比赛获奖,有的在全国音乐刊物发表,更多的是自己的汇报音乐会上演,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创作实践,学生们反映了这些活动是“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2、组织文艺活动及登台演出实践。如每年举办的音乐教育专业技能五项全能(即演唱、演奏、舞蹈、讲演、板书)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艺苑杯”声乐大赛、诗歌朗诵、大学生口才及讲演比赛等;还有每学年的教学汇报音乐会、作品音乐会和音乐舞蹈晚会等。让学生有许多机会来展现他们的艺术才华。
3、积极组织我系学生参与社会的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院学生节目曾获教育部举办的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学生合唱团多次获全广西合唱比赛特等奖,并荣获广西区教育厅颁发“广西大学生爱乐合唱团”称号
(十三)多元的音乐教育实习方式。我院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探索与改革:
1、定点实习。加强音乐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已建一批实习基地学校:如有柳州三中、广西壮文学校、邕宁高中、邕宁职业高中、南宁第一职业高中、南宁地区第一师范学校等。
2、学生分散实习,教师带头指导实习。采用了让学生回原生源地实习的办法。接纳我院实习生的各级学校已达200余所,使实习生有更多机会在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课外活动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同时为毕业生进行毕业“双向选择”提前作了准备,增强了我院与社会各界沟通联系的机会,使毕业生就业途径更多,渠道更通畅,扩大了学院在社会的影响,生源得到扩大。
3、抓好实习准备工作。为使实习生能在毕业学年分散到全区各地实习,独立地进行实习工作,我们抓好了教育见习环节。带领学生到学院所在地——南宁市有关学校听课、评课、参加课外音乐活动的辅导。并在教育实习前一学期,根据音乐教育内容(乐理、声乐、欣赏等)逐项进行试教、试讲,以取得教学的体验,学会分析教材、备课、上课、评课、总结等环节。为他们进行下学期的教育实习打下基础。我院教师还承担省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音乐师范生教育实际指导策略》,获得的成果很好地直接指导了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
(十四)紧抓毕业论文写作环节。蔡世贤院长、陈玉丹教授一起经过两年多时间开设系列的讲座和积累,完成了近七万字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书稿,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题库,以指导学生通过论文写作,提高音乐师范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调研的能力、查阅报刊、文献资料的能力和充分利用全方位的资讯的能力。
(十五)2002—2003年,本着适应社会发展、社会需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对我院课程衔接进行了较大的改变,使之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的衔接。
1、舞蹈普修课调至一、二年级上课,舞蹈条件及基础较好的学生三、四年级可以继续选修舞蹈课,这样,使学生有了更充分的时间学习舞蹈基本技能,同时有机会将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应用到实践中。
2、《钢琴伴奏编配》课安排在本科第三学年,专科在第二学年开设,比原来提早了一年开设,保证了学生钢琴学习的延续性和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3、《教师口语》课由原来在第三学年开调在了第一学年上,以保证我们广西少数民族部分学生克服语音不准的问题。
4、将原在最后学期安排的大部分课程分布到前面其他几个学期进行,一改毕业班最后一个学期安排的课程内容较多的情况,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教学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或找工作,做好准备迎接社会的挑选。
(十六)为了应对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的变化,拓宽办学思路。增加了音乐学(音乐教育)新的专业方向:电脑音乐制作专业方向、舞蹈教育专业方向。
(十七)《视唱练耳》、《乐理》、《曲式分析》、《和声》、《中国音乐史》、《音乐教育理论》等课程,将最适应教学需要的教材应用到教学当中。
(十八)改革招生考试。招生确保规模扩大和生源质量两方面的需要。1996年始,我院积极承办广西高校艺术类专业统考工作,改过去各院校分散招生为全区(省)性的统考,贯彻执行宽口径、重基础、重素质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评分办法、评分标准都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使考试走向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统考成绩在区(省)属院校同类专业中通用,改变了一校一考,报多校必多考的状况,有利于考生公平竞争;有利于学校公正选拔,有利于合理利用生源,提高音乐专业新生的整体质量,并有利于减轻考生的负担,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坚持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了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了多能一专、先博后深、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了突出师范性,坚持学习借鉴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体系而有所突破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路子是正确的,成绩是可喜的。然而,时代在不断前进。应该看到,虽然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前者也向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不断探索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
我以为,改革和与时俱进地发展,是我们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永恒的课题。有志者共同努力吧!
注:1、参考书目:
①《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5月。
②《面向21世纪教育目标研讨会报告》潘懋元著。
③《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突出师范性,探索新的面向21世纪的教学体系》
蔡世贤吴远雄合著
篇9
关键词: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145-03
当前,在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结构转型,以及教育部颁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大背景下,应如何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人手,建构与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相适应、以幼儿教师的基本教育技能为核心、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是亟待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1.实践教学的内涵
通常意义上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三部分内容。它是基于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而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形式,并各自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完成不同的实践任务,上述三种形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关联互通。
实验,通常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辅助实践手段。实验能够加深未来教师对课程理论或知识点的理解。实验具有验证性,可以不断重复进行,一般在具体课程的实验室中完成。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对未来教师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也有研究者将实训称为演习。实训主要包括单项能力训练、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和职业岗位实践训练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训,能够使未来教师掌握某个单项或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实训一般分为模拟现场实训和现场实训两种形式。
实习,是指未来教师全面“浸入”幼儿园现场,验证和应用所掌握的教育理论,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的集中体验过程,是为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现场、掌握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实现课堂教学与具体工作现场的融通、积累初步工作经验的必要实践环节。另外,通过实习还能够帮助未来教师了解和熟悉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同时使他们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内容和对工作人员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实习通常被放在校内、校外实习基地中进行。
2.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实践教学体系,是指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在实践和分类上与其相对应的概念是理论教学体系,由此进一步追溯,其上位概念是教学体系,其下位概念是实验教学体系、实训教学体系和实习教学体系等。
3.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所谓“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就是借鉴顶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根据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原则和要求,将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全学程的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定位和统筹安排,对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内容做出优化考量,从而实现实践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价值取向
1.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追求实践活动时间的延展与贯通
自20世纪80代起,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纷纷致力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型和制度的变革,国际教师教育开始“回归实践”,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备受关注i有识之士越来越意识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最终应体现在其专业实践中,脱离实践的教师教育课程只会使教师教育的路越走越窄,只有那些经历过高质量教育实践积累的未来教师,才可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较高的专业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也持同样的观点,认为“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意味着未来教师应与有经验的教师以及在其各自学科中工作的研究人员进行接触”。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师教育针对过往教育实践环节和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将研究高等师范教育理论及改革实践课程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作为当前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当前,我国在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方面,不约而同地将未来教师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时间大大延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实践活动时间的延长是为了满足教育实践课程理念与实践课程体系变革的需求。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获得新的论证,而在实践中对教育实践课程进行探究和改革,是培养未来的合格教师的战略性举措。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追求的是实践活动时间的延展与贯通,力图把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中所包含的技能操作内容,以及各学期的见习实习、短期的社会实践、保育实习、综合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分别通过实验、实训和实习的方式进行统筹考量,既要考虑时间上的延展与贯通,又要考虑内容上的互相协调,既要能有效促进未来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又要能避免过往教育实践时间安排的前松后紧问题,为促进未来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为培养合格教师和未来的教育专家提供坚实的保障。
2.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追求实践过程、实践内容的延续和完整
实践教学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反映了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只有经过严格正规的教学实践训练,才能为幼儿园培养出合格的师资,因而它是促进未来教师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方式,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过程。实践教学能帮助未来教师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高他们的独立任教的能力。大量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证明,构建合理的、有特色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未来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的统整,从而有创造性地超越传统。
当前,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有两个基本目标。即以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为任务的技能型目标和以师德体验与培养为任务的职业情感型目标。技能型目标着眼于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的初步体验和应用,而职业情感型目标则强调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专业精神和价值观,从而提升未来教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使他们建立良好的职业归属感。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更多的是站在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追求实践过程和内容的延续和完整,着眼于未来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同时要适应当代国际上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突破传统技能目标的束缚,使未来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策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水平,促进未来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和专业素质培养的兼顾与强化。
3.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追求对实践教学管理评价的统整与综合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是对未来教师从事教育实践的价值或意义进行判断,对其开展教学实践的质量进行鉴定,并以此来判断未来教师是否具有承担预期专业角色的资质和能力。我国教育界普遍认为,教育实践课程评价具有甄别、激励、导向、诊断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国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主要由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三个要素构成。传统意义上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指教师和园所指导教师,他们在实践教学管理评价中发挥的作用最大。全程化实践教学管理评价在评价主体的选择上,把未来教师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将其与教师、园所指导教师共同作为评价主体,其所展开的自我分析和判断,可以为同伴提供优质的教育实践经验,反映了未来教师的专业理念和能力发展状况,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在评价方法的运用上,强调为未来教师提供展示自我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特色的良好平台,有利于克服传统评价存在的不足。在评价流程的设计上,改变了以往只做总结性评价而不做诊断性评价的状况,为未来教师提供多次、多学期评价反馈,帮助未来教师进行反思、修正或提升自身行为。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追求以实践教学统整学科,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便成为学科统整的平台。通过对实践教学管理评价的统整与综合,促进未来教师获得教育智慧,形成教育机智,塑造良好品格。
三、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1.构建以基本教育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全程化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未来幼儿园教师的培养目标包括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求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未来教师,一是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包括良好的师德修养、敬业精神、专业理想和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品质;二是要拥有渊博的学前教育知识和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从事幼儿教育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三是要具备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素质,包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等。全程化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应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本位,采取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方式,以培养合格教师为目标,帮助未来教师全面掌握“标准”规定的教学技能,增强未来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帮助他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
2.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全程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具体化。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把所设置的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公共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其中专业教育课程又被细分为教育理论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一般认为,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在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中。而事实上,实践教学的内容远不止于此,各类课程均包含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其中以教育的缄默性知识、教育智慧的积累、教育实践的批判性反思等内隐性的实践内容更富有意涵。
为了构建全程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可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把实践教学的内容统整为以下五个模块:1)以操作性技能为主的幼儿教师基本技能模块,主要包括体育、音乐、美术、舞蹈、教师口语、写作、信息技术教育技能训练等;2)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五大领域的实践教学内容等;3)以强调实验实训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模块,主要包括学前儿童保育、学前心理、学前卫生等;4)教育见实习模块;5)毕业论文和设计模块。这样的统整安排有利于未来教师尽早接触教育实践,有利于增强未来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克服以往实践教学在时间安排上太过集中的不足,使其逐渐走向日常渗透。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统整,使实践教学在内容组织形式上与日常化的时段安排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以上五个模块在未来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实践教学的方式或为实训,或为实验,或为实习,或为综合使用与沟通,促进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效融合。
3.构建与全程化实践教学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通常包括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
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应从学校层面进行统筹安排和考量,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由其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运作,确保实践教学组织管理的科学性。
在实践教学的运行管理上,应根据幼儿园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制定实践教学大纲,编制实践教学指导用书和实践教学手册,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在实践教学的制度管理上,应制定一系列涉及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方面内容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加强对实践过程的督导和指导,确保实践教学诸环节的顺利实施。
4.构建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全程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涉及评价指标与标准、评价方式两个方面的内容。评价指标与标准不仅是实践教学考核的依据,也是实践教学实施的行动指南。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是指采用何种方法来收集评价信息和数据,如何分析与处理评价信息及对结果进行反馈。
篇10
论文摘要:比较分析了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阐述了这些差距存在的原因,提出缩小差距、深化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0引言
新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2002年8月12日由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从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校中施行。毋庸置疑,新纲要的实施已成为全国普通高校体育面临的重要工作。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观念、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基本上还是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总结,与《新纲要》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要求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建议,为我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对比法:对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与《新纲要》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要求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差距。
2结果与分析
2。1我院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
根据《新纲要》我院制定了新的课程指导纲要,从2003级开始全面采取学生选项上课,本科体育课程教学时间为两年,占4个学分,专科体育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年半,占3个学分,每学期1个学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为:必修(基础课)与选项课,选项课项目又分为初级班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散打、体育舞蹈和网球)和提高班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和健美操)。只有经过初级项目学习并合格后才能选修提高班相应项目。另外,为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要内容的保健班,每学期4学时体育理论课。体育课教材选用自编教材,执行自编教学大纲,对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评定是将其平时成绩和技能成绩折算成百分数来加以评定。
2。2对照《新纲要》我院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我院的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为目标,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改革与探索,实施了体育选修课程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纵观我院公共体育课程现状,对照《新纲要》提出的要求,仍存在以下欠缺和不足:
在课程目标方面:《新纲要》根据体育教育的功能十分具体地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目标,不仅为大多数学生确定了基本目标,也为部分学有所长和学有余力的学生确定了发展目标。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性质以及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目前我院制定的公共体育课程目标中明显缺少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内容。
在课程设置方面:《新纲要》明确要求,“普通高等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应达到144学时)”,“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选修课”。目前我院专科只开设三个学期的体育课,三年级以上学生也未开设规范的选修课。
在课程结构方面:因为我院只有课堂教学和运动队训练,现行的选修课教学模式没有达到“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的要求。而且我院虽然“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但是由于学生选项后都是只有经过初级班学习后,才能进入提高班,因此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另外,由于我院场地、器材的原因,目前只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八个选项课项目,学生选择的空间较小,因此在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以及“营造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等方面尚存不足。还有,我院体育理论课只是徒有虚名,基本没有落到实处。
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我们的教师尚未摆脱应试教育和竞技体育教育思想影响,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重技术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提高、轻意识和习惯养成、重身体教育轻心理和文化教育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因此,不仅在课程内容的健身性与文化性、选择性与实效性、科学性与接受性方面存在不足,而且在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多样化,师生之间多边互动,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还有欠缺。
在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由于学校扩招,学生人数较大幅度的增加,我院场地严重不足,我院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课堂教学班人数在4O人左右,远远高于《新纲要》要求的“根据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班人数一般以30人左右为宜”;同时由于经费短缺,我院还没有“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管理系统和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管理系统”;
在课程评价方面:体育课程的评价应包括教与学两方面,而我院的公共体育课程缺少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以上分析主要内容见下面简表
这些差距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观念没有更新;学校扩招,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场地建设速度、教师扩充速度跟不上;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等。
2。3深化改革的思路
为进一步深化我院体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在总结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找出不足的基础上,依据《新纲要》精神,从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的单项课建设人手,对我院公共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结构、内容、考评方法、课外锻炼,进行整体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在课程指导思想和目标上,突出“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方向,重视体育课程功能的开发,将以往按照运动项目确立学习目标的做法,转变为以体育的功能确立课程目标,在坚持以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增加内容具体,便于操作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课程设置及结构方面:保证专科生的二年体育课程学习时间,学分为四学分;实施“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增加俱乐部活动课,按基础课、选项课、俱乐部活动课、竞技训练课四个层次进行课程教学;在选项课教学中,先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按层次选课(每个项目的教学目标均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现有水平按层次选课,并打破年级及班级的界限。);要求本科学生第五、第六学期必须选修俱乐部活动课,并需修满36学时获得2学分;制定体育理论教学计划,规定每学期必须进行4学时的理论教学,把具体的教学内容分配到具体的学期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
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突出体育单项课建设的特色。对各选项课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要求每位主讲教师都能依据学校教育的总目标,明确单项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提出该课的具体目标,紧紧围绕课的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层次,对教学环节结构进行总体设计,确定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提出导学方案,制定出与课程目标相适宜的课程标准,确定考评的内容与方法;搞好公共体育课部业务学习,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推广新经验。:
在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学院应按照体育课程教学要求配备相应数量合格的体育教师;加快场地(特别是室内场馆)建设,同时根据现有场地、器材条件,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课内系统可开设乒乓球选项课,素质提高选项课;课外系统将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场地设施和教师资源,在目前我院现有体育协会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体育舞蹈、网球、羽毛球、跆拳道、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等俱乐部,加大“终身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测试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课外活动的发展,以促进俱乐部的发展;进一步加强课内外的教学管理,坚持教学检查制度;制定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和奖励制度,每年评价一次,评价结果记录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奖励等的主要依据;开发网上选课平台、学生体育成绩管理系统和场馆、器材管理系统,力求使公共体育课部的管理工作系统化科学化、系统化和计算机网络化。
在课程评价方面:改革公共体育课程考评方法,依据课程目标,制定教与学两个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采用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专家组评议的方法,将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态度、教学科研能力、以及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课程目标贯彻得是否全面等纳入考核评价内容;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强化激励和发展功能,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的方法,将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体育知识与运用能力、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以及进步幅度纳入考核评价内容。
3结论与建议
(1)我院公共体育课程与《新纲要》对课程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