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3-27 02:4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

篇1

阳春三月,万花吐蕊、草木葱郁,位于华阴市岳庙办310国道的严城村,围绕本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创业培训正在举行。该村在地理位置上距离以险峻著称的华山风景区只有一公里的距离,在天时、地利、人和上占尽优势,但是,这个村长期从事农耕生产的经济发展格局一直没有打破。随着该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项目的重点实施,严城村这个不起眼的村子,在华阴市的经济发展版图上正在逐步崛起。

钝则穷,穷则思变。华阴市严城村有住户336户,人口1500余人,拥有耕地面积1340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2016年统计贫困户16户45人。全村产出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除了自己使用,节余部分在城区进行销售用以维持生活的基本需要,农民实际人均年收入不足9000元,与全市人均GDP30000元相比明显滞后。今年年初,华阴市政府下发了《2017年华阴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华阴市人社局了解到严城村的情况,积极联系、系统谋划、抓紧安排,组织开展了全市首期“创业培训+”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培训工作。“创业培训+”就是根据华阴市的区域特点,在开展SYB培训的同时,增加了烹饪理论实操、职业道德、服务礼仪、食品安全等内容,增强了培训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群众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学则聪,聪则和谐。严城村以前是以农业为主的村子,以小农经济为主,对外交流相对薄弱,技术性、集约化的旅游产业需要市政府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整体服务,才能为该村打开一个致富之门。为此华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华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重点推行华山旅游景区周边村落基础开发和农民创业致富工作。市人社局率先以严城村创业培训工作为突破口,加强了农村闲散劳动力和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创业培训”工作。就业技能选择了符合景区特点,易接受、好操作、投资少、见效快的烹饪课程,邀请“国家一级评委”元老级注册烹饪大师樊建国和陕西省饭店协会名厨委副主任高级烹饪师杨海波亲自执教,创业培训聘请县市级“SYB”专职教师,职业道德、服务礼仪聘请市委党校一级教师,食品安全常识培训聘请食药局专职工作人员。

谋则广,广则财聚。其实,华阴市政府正在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下着一盘大棋。2017年度,将按照“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宜居乡村”三个标准梯次推进,全面整治全市所有行政村环境卫生,实现80%的行政村达到清洁乡村标准,40%的行政村达到生态乡村标准,集中精力建设42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示范村标准;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和多元化投入机制。培育提升农民卫生生活习惯,指导建设“美丽家庭”、“美丽村庄”,持续巩固创建成果。就业培训工作方面,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调动社会、企业以及劳动者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让每一位新成长劳动力享受一次技能培训,在劳动者职业生涯中能享受多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技能素质,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2017年计划培训100人。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逐步实施,必将促进全市村风村貌的明显变化,促进村级经济建设和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升,从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篇2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全过程推进公开、全方位回应关切、全流程优化政务服务、全链条加强政务信息管理、全环节夯实工作基础,全面提升政务公开质量效果和政务公开整体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扎实做好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信息公开。及时准确公开疫情信息,积极宣传防控知识,多渠道、多形式公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方面的相关政策及举措。(责任主体: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镇党政办等相关单位)

(二)持续推进精准脱贫领域信息公开。重点加大精准脱贫领域的扶贫政策、扶贫规划、资金项目、贫困退出、扶贫捐赠等信息公开力度。(责任单位:镇扶贫工作站、镇财政所、镇安监所等相关单位)

(三)及时公开扎实做好“六稳”“六保”信息。根据省市区统一要求及乡镇实际情况,积极、转载“六稳”“六保”有关政策信息,利用政务公开平台,扩大政策知晓面,提高政策宣传效果。(责任单位:镇党政办)

(四)提升基础信息公开质量。全面公开履职依据、机构简介、人员招录、财政预决算、政府集中采购、行政权力运行结果、行政事业性收费、建议提案办理情况等信息。(责任单位:镇党政办、镇财政所、镇人社所、镇民政办等相关部门)

(五)提升政策文件公开质量。对公布的文件列明文件的文号、成文日期、时间、有效性等信息,提供文本下载功能,做好与政策解读的双向关联。(责任单位:镇党政办)

(六)加强政务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务信息制作、获取、保存、公开等相关流程,对于已公开的规范性文件等重要政务信息,要根据立、改、废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更新,并运用信息化手段逐步摸清规范性文件底数。(责任单位:镇党政办)

(七)完善重大政策解读。进一步完善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解读材料的审核把关,阐释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各项政策举措,方便人民群众、市场主体充分了解政策内涵。(责任单位:镇党政办、镇民政办、镇扶贫工作站等相关部门)

(八)提升决策公开质量,促进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权益的重大事项,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要主动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决策依据等,通过听证座谈、网络征集、咨询协商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公众意见。严格把控意见征集时间不少于10天,意见反馈和采纳情况要记录详实,并与意见征集一一对应。(责任单位:镇党政办)

(九)推进重要部署执行公开。围绕2020年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公开力度。(责任单位:镇党政办、镇项目办等相关部门)

(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集中向社会依法公开行政执法职责、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监督途径和执法结果等信息。(责任单位:镇党政办、镇司法所等相关部门)

(十一)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质量,促进政务公开数据更具“含金量”。提升数据质量,准确把握数据填报要求,认真核实完善年度报告数据,提高数据精准性,促进年度报告与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切实提升年度报告编制水平。(责任单位:镇党政办)

三、整改措施

(一)对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目录规范梳理问题,制定整改台账。以区政务公开“六提六促”专项行动的主要任务为指导,严格对照季度性目录指标体系中的考核要素,逐领域、逐栏目的全面排查已公开的政府信息,重点关注公开事项是否缺漏,公开标题是否规范,公开内容是否全面。对存在的问题找准症结,认真分析原因,汇总形成政务公开问题清单,并对照清单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方案,安排部署整改工作。

(二)按件销号,落实整改完善。对照整改方案,逐问题明确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严格落实清单销号制度,整改一件销号一件,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三)抓重点促深化。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切合实际,稳步实施”的要求,在深化完善和巩固提高上下功夫,加大“真公开”的力度。同时,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我镇办理的行政事项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并在工作质量、态度、时效等方面作出承诺,不断增强工作透明度。继续优化审批办事服务,对各项办事指南的公开进行进一步细化。

(四)长效推进,全面巩固提升。以此次“六提六促”专项行动为契机,结合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和目标任务,在年度前全面提高各项工作水平,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四、目标效果

(一)切实加强此次“六提六促”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做好行动过程中的指导督促、统筹推进,确保专项行动落实到实处,全面提升政务公开整体水平。

篇3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现将我区河湖长制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全区河湖长制工作情况

今年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的第四年,也是我区从推行到深入,从“有名”向“有实”转变的第四年。今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工作目标,在疫情大防控、全民大防汛的情况下,坚持巡河督查和整改问题,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做到了“五化”。

1、河湖管理实行了网格化。按照市河委会“六化”管理要求,我们适时调整,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河湖长组织机构,全区河湖全部落实了区、镇、村三级河(湖)长和警长、保洁员,构建了“河长+警长、乡镇办事员+河湖保洁员”的“两长两员”管理体系。并且区河长办编制印发了《全区河湖管理网络图册》,对全区江、河、湖、库实行了网格化动态管理。

2、阵地建设实行了标准化。区、镇两级河长办进一步加强了阵地建设,在人员力量上落实了“一办两员”,在管理机制上健全了河长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查制度、工作考核办法、绩效评估办法等“六项”制度,钉挂了河湖管理网络图、水系分布图,建立了一河一档、一湖一档、一库一档,全面实行制度化管理、索图作战。

3、河长巡河逐步实行规范化。各级河长严格按照“巡河发现问题—现场交办问题—督促整改问题—验收销号问题”的巡河工作机制,克服年初疫情防控和汛期抗洪困难,坚持落实“三个一”巡河制度、APP打卡制度、区级河长“五有”巡河标准和镇、村级河长“七有”巡河标准,按期巡河,做到巡河次数不减少,巡河标准不降低,确保三级河长巡河常态化、制度化。1至8月份,16名区级河长共巡河128次,55名镇级河长巡河1320次,79名村级河长巡河2528次,通过三级河长巡河,发现河湖问题610起,河长办下发问题督办清单45份,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4、整改问题走向了纵深化。各单位把整改问题作为推进河长制的重点,积极整改中央、省、市交办问题和“洞庭清波”行动的问题。一是及时整改中央交办的问题。严格按照《水利部关于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的通知》的要求,全面开展了“清四乱”问题排查,对发现的15个“四乱”问题(其中乱占问题5个,乱堆问题6个,乱建问题4个),分别制定了整改方案,各责任单位正在按照整改目标、时间节点,抓紧推进,本月底将全面整改销号。二是及时整改省级河长交办问题。对省级河长陈飞巡河交办的防洪安全、渡口提质改造、绿色生态岸线建设、智能智慧岸线建设、工业园区污染治理等7个方面的问题,各单位部门对号入座,积极整改,于3月底已全部完成整治销号。三是及时整改市级交办问题。在4月底前完成了市河委办【2020】20号文件交办的乱占、乱堆等7个暗访督查问题整改任务。完成了市河委会37号总河长令要求整改排渍口的任务。四是深入推进“洞庭清波”行动。我们按照市“洞庭清波”专项行动的要求,制定了37项任务清单,现已完成了14项任务整改,其中联合水利、公安、征拆、卫健等部门100余人开展了执法清查,清理欧美黑杨2200余亩。全面整改了4处黑臭水体。并且制定了***水环境问题整治方案,在12月底前将全面完成水环境整治任务。同时协同推进禁捕退捕工作。区河长办联合区禁捕退捕办,把禁捕退捕工作巡查和问题整改纳入河长巡河及河湖问题整治的重要内容,组合出拳,同步整改,全力开展渔船拆解、渔网销毁等工作,尤其是7月中旬高水位时期,各防汛责任单位组织人员清理了“三无”船舶,查处了非法捕捞和违规垂钓行为。

5、广泛宣传推进全民化。我们充分把握时间节点和重要地点,广泛开展河湖长制宣传。一是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展了两次河长制宣传活动,出去宣传车2台,悬挂横幅140余条,张贴标语2000张,发放宣传册2000多份。二是更新省市区级河长公示牌75块,更新镇级河长公示牌101块。三是在防汛期间,每个防守棚上钉挂了《防汛文明公约》,把河道保洁工作作为巡堤查险的内容。四是区河长办在省、市级媒体发表文章、新闻报道40余篇。手机报、电视台先后报道河长巡河、区镇村三级河长公示等28次,营造了全民爱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河湖长履职不够到位。有的河湖长仍然对河湖长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认为近几年实施河湖长制工作、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河湖问题已基本解决,存在侥幸心理、厌战情绪和畏难思想,放松了巡河标准和要求,对村级河长巡河督促力度不大,查找问题不彻底,巡河情况不清晰,记录不完整,有的河长一直还没有发现和提交任何问题。

(二)工作保障能力不够强。有的单位河长办仍然是多办合一,有的河长办人员身兼数职。并且河长办工作经费不足,工作开展被动滞后。

(三)信息报送不及时。有的单位巡河资料不齐,巡河图片不全,资料台帐不完整,信息报送不及时。有的部门工作主动性不强,整改情况报送迟缓,河长办收集资料不齐等等。

(四)整治任务仍然较重。8月2、8月7日,市河委会分别印发了2020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要点和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明确了34项工作要点,指出了13项重点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取水工程核查登记问题整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黑臭水体治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内容。目前,我区有的任务已经完成,但还有***污水处理厂正在施工,四个片区管网还有2000米未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还未验收。95个取水工程核查登记问题还有***水厂两处整改没有完成。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还有60%未完成。并且“洞庭清波”专项行动37项整改任务,还有23项没有完成。这些任务都是要求在12月底完成,时间紧,任务大。

三、后段工作安排

尽管前期通过各单位、各部门共同努力,做了大量看得见、摸得着、成效好的工作,但后期按照市河委会印发的年度考核办法,我们还很多工作任务不能交帐,考核难以过关。我们一定要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加力发力,强硬举措,在坚持开展河长巡河工作的同时,扎实做好河湖长制基础工作,加速推进问题整改工作和“洞庭清波”专项行动,确保各项任务指标圆满完成,考核过关,争先创优。

1、河长巡河要坚持不懈。要坚持落实网格化巡河管河模式。“河长+警长、乡镇办事员+河湖保洁员”要做到同步巡河,常规管河,既查问题,又要防止问题回潮反弹。要坚持“三个一”的巡河制度。做到巡河一人不缺,一次不少。坚持“五有”、“七有”标准。做到巡河动作规范,查找问题一丝不放过。

篇4

一、工作目标

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机制,集中力量实施城乡环卫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积极配合全市水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和生态市创建工作,为“三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具体目标是:

(一)双百工程:完成89座(近百座)公厕和146座(百余座)城乡垃圾中转房的建设改造。年内各镇区至少建成一座二类以上公厕,村级中转房全部实现封闭管理。

(二)双提工程:即村庄保洁提质,河道保洁提效。

1.村庄保洁提质:日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达到600吨以上,较上年增长10%,村庄内卫生死角、成堆垃圾清理率达到95%以上。

2.河道保洁提效:在市区及饮用水源河道设置不少于4处拦截设施、2处河道垃圾上岸设施,建立“集中拦截打捞为主,船只机动打捞为辅”河道保洁新模式,有效提升市区及饮用水源河道保洁效率。

二、组织领导

按照“一个部门统筹、一条线管理、属地负责、以块为主”的工作原则,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市城管执法局要统筹兼顾,加强工程的监督、指导和协调,认真做好市区及饮用水源河道的保洁提效工作;各镇(街道、开发区、景区)(以下称“属地”)要把“双百双提”工程列为环境卫生“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推进工作重点,专人负责,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日常管理和检查,确保村庄保洁水平的提高;财政、水利、交通、农办等部门要分工合作,共同配合按标准开展验收工作,确保“双百双提”工程取得实效。

三、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4月底前)

1.制订环卫设施建设改造计划。由属地负责,对区域内环卫设施设备现状开展详细调查,制订更新、购置计划,上报市城管执法局。市城管执法局负责统计汇总,并会同财政、发改部门下发《2012年度市城乡环卫设施建设改造计划》。

2.全面排查卫生死角和保洁盲区。利用市、镇、村三级考核的机会,对村庄内、河道两岸存在的卫生死角、保洁盲区进行常态化全面排摸和分析,由属地制定月度清理(整治)计划,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

3.成立城乡环卫工程技术服务小组。由城管执法局负责,从行业管理部门、设计单位、属地专职机构中抽选专技人员组成城乡环卫设施建设技术服务小组,为属地项目建设、设施购置提供技术服务。

4.研究河道保洁作业提效新方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建设一批固定式河道垃圾拦截设施和购置专业机械打捞设施,构建“集中拦截打捞为主,船只机动保洁为辅”的市区及饮用水源河道保洁作业新模式。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1.实施环卫设施新建(改造)工作。属地根据下发的建设计划要求,专人负责,制订详细的项目建设分月进度计划,按基本建设要求做好项目实施,按月上报项目建设进度,按考核验收要求认真做好资料整理归档,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2.对市区及饮用水源河道实施保洁提效试点。由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在、、等河流设置保洁拦截设施,选址建设(或租用)河道垃圾上岸设施,开展河道保洁提效试点。实施饮用水源河道保洁清障工作,加强拦截设施设置处的日常打捞管理,实现市区及饮用水源河道8小时保洁制,确保河道无垃圾堆积。

3.完成农村河道长效保洁拦截设施建设。由属地负责,根据《市河道长效保洁拦截设施设置方案》(海河治办〔2011〕1号)要求,结合原有进度,继续完成全市市级及以上河道与镇村级河道接口处及镇(街道)交界河道分界处的河道拦截设施设置(补助标准、设置方法、验收办法等仍按海河治办〔2011〕1号执行)。有条件的乡镇选择合适地点,建设或租用河道垃圾上岸设施,参照市区试点经验尝试河道保洁作业新模式。同时加强拦截部位的清理打捞工作,提高河道保洁效率。

4.加大卫生死角、保洁盲区的清理力度。以市、镇、村三级联动考核为载体,属地强化保洁区域内的日常保洁工作,以村庄内卫生死角、保洁盲区为重点,不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清理积存垃圾,提高垃圾收集和保洁质量。各级考核部门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责任单位整改落实。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

1.双百工程验收。属地将已建成并达到正常使用状态的环卫设施及已购置投入使用的设备(车辆)向市城管执法局申请验收。市城管执法局根据《关于做好2011-2012年度市城乡环卫设施设备购建补助工作的通知》海城执〔2011〕98号文件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全年分两次进行验收。

2.农村河道拦截设施验收。属地在12月底前,将建设(购置)完成的河道拦截设施报市城管执法局申请验收,市城管执法局适时组织考核验收。

3.河道、村庄保洁考核。由市城管执法局负责,结合“双百双提”工程修订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四位一体”长效保洁考核办法,将村庄保洁和河道保洁作为重点,认真开展月暗访季考核年考评。

四、措施保障

1.资金保障:“双百”工程和村庄保洁提质、农村河道拦截设施设置所需“以奖代补”资金根据海城执(2011)71号文件和海河治办〔2011〕1号文件由海财预(2012)96号和海财预(2011)44号文件落实,市区河道及饮用水源河道保洁提效所需设施购置和清障资金由市财政追加预算承担。

2.技术保障: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组织环卫设施建设专家组,编制垃圾中转房和公厕建设参考方案图集、开展河道拦截、上岸、打捞设施选型。组建环卫工程技术服务小组,赴各地指导建设和维护服务工作,为“双百双提”工程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3.宣传保障: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制订城乡环境卫生“四位一体”长效保洁工作宣传方案,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流动广告等开展市级宣传。属地根据自身特点,采用板报、宣传栏、标语、横幅、宣传牌、宣传画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城乡居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五、工作要求

1.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属地要充分认识实施“双百双提”工程是完善全市城乡环境卫生“四位一体”长效保洁工作的重要举措,对项目选址、土地落实、政策处理、工程招标等方面要给予有力的支持,在卫生死角、成堆垃圾垃圾的清理工作上推行“问责制”,确保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保洁质量的提升。

篇5

 

一、持续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及管理工作

1、做好旅游统计工作。一是节假日及旅游黄金周期间,重点上报各景区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数。协同区假日办做好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5个假期的数字统计、市场分析、旅游投诉等方面的工作。填报河南省旅游政务网数据系统。编写假期旅游综述,并联系主流新闻媒体发送旅游数字及旅游综述。二是每月统计全区旅游人数和收入数据,常规化完成旅游数据统计总报、月报工作,截至6月底,实现旅游人数924.80万人,旅游收入2.98亿元。三是每个季度填报“全国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加强对辖区内A级景区的监督和管理,指导A级景区优质服务规范经营。

2、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一是协助景区顺利通过A级景区复核。现有景区10家,其中A级景区6家:黄河富景生态世界(4A级)、丰乐农庄(3A级)、黄河花园口旅游区(3A级)、普兰斯薰衣草庄园(3A级)、绿源山水(3A级)、黄河逸园(3A级);备案景区4家:良库工舍、乡河湾、自然界、艺茂国际仓。二是上半年新备案艺茂国际仓1家景区:指导艺茂国际仓文商旅景区、良库工舍按照景区按照标准和要求做好A级景区资料整理、标识标牌设置工作。指导艺茂国际仓新建一个游客服务中心,目前,游客中心主体及功能区划分已经完工。三是做好厕所革命相关工作。对2015--2017年已建A级旅游厕所进行拍照、定位上传至高德地图。其中,按照市局要求将我区新建、改建10座旅游厕所申报情况在旅游厕所管理系统进行填报。四是按照《郑州智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要求,完成我区旅游视频会议系统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并已投入使用。

3、旅游宣传形式多样化。通过电视、广播媒体进行宣传,邀请郑州晚报、郑州日报、中国网等媒体走进景区(点)采访拍摄,上半年,电视广播媒体报道5次、网络媒体报道47篇、报刊报道24篇。

4、其他工作。一是参加2018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做好迎接塞尔维亚、瓦努阿图两个国家共11名外宾的接待工作并圆满完成接待任务,我单位王雪珂同志被论坛组委会授予先进工作者。二是做好惠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资料收集上报工作。紧紧围绕省市关于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向古荥大运河管委会提交《中原市场旅游分析报告》、《河南旅游规划》、《河南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郑州市全域旅游产业提升规划及近期行动计划》等资料20件。三是积极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共18份,满意率100%。结合李福顺、禹金丽等人大代表提出的旅游惠民免票建议,我局迅速行动,深入景区调研,组织富景生态世界、普兰斯薰衣草庄园2家景区开展了“惠济旅游扶贫惠民,门票优惠等你来”活动,景区向持有低保证的游客免收门票,每月向郑州市民提供50张免费门票、200张半价票。

二、多措并举开展旅游宣传促销

上半年,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活动12次。先后举办了首届豫台风情年、2018河南第五届绿源山水新春马戏艺术节、郑州首届国际花海美食狂欢节、首届“黄河诗会”暨第五届“天下诗林大会”、惠济区第一届全域旅游宣传周等8个主题宣传推介活动、艺茂国际仓举行中国(郑州)第二届观赏石博览会等。

三、稳步推进五旅融合发展

起草了五旅融合工作要点,明确了五旅各成员单位的工作目标。结合各单位职责,起草了《关于调整惠济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及其职责的通知(草案)》及《惠济区2018年五旅融合发展工作要点》,提升五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5条以上,推出文化体验游专线、文物古迹游专线、滩涂文化游专线、花海游专线、农耕游专线、工业体验游专线共18条旅游线路。

四、全力配合生态红线划定相关工作

根据市环保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郑州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征求意见的通知》,积极配合生态红线相关工作,对辖区在生态红线范围内各景区进行普查,并通知景区严格按照文件要求上报相关材料,整合材料报送至惠济区环保局。

五、存在问题

1.全域旅游工作职能部门间的协作效率偏低。目前全区全域旅游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机关干部、群众参与性不强。全域旅游是一项“时时处处、行行人人”都需参与的综合性工程,五旅融合涉及及工业、农业、商业、教育、文化、卫生等诸多领域,亟需成立“旅发委”,由区四大班子领导进行统一指导,全区党政部门共同参与,更需文旅、农旅、工旅、商旅、康旅各个职能部门进一步认真落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指标、责任主体,密切分工协作。

2.全域旅游亟需统一指导、统一规划。规划是我区全域旅游工作的龙头和根本。为实现我区旅游业发展模式由景区引领向全域发展转变,要尽快出台《惠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对辖区“旅游+”与“+旅游”项目进行规划指导,有效推进我区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避免出现重复性建设以及过度开发、破坏性开发等问题;借鉴旅游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整合好惠济特色资源,充分利用好大汉文化等特色文化,发展古城、游园等人文景观,打造新的经济业态。

3.旅游招商条件受限,缺乏龙头项目带动。受土地、规划、交通等条件限制,近几年,旅游项目招商进展缓慢,缺乏品牌、强势旅游项目入驻。现有的旅游企业普遍存在小而散,呈碎片化发展,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缺乏与旅游配套的大型旅游娱乐项目;经营主体参与形式较为单一,各景区(点)单打独斗的多,没有形成多种经营形式并存,发挥互补的作用;旅游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4.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发展缺乏魅力。历史文化、地方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对历史文化研究不够,没有将历史文化遗迹与旅游景区建设结合起来,区域内文化元素没有进行系统梳理提炼,文化特色和品牌价值未能很好凸显,文旅融合度不高,景区多为自然生态型,在文化的融入和彰显上做的不够。文化探寻、民俗体验型旅游项目少,特色文化鲜明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不足。

5.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旅游发展缺乏基础支撑。近年来,我区在旅游公共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设立旅游交通标识牌,新(改)建A级旅游厕所,组织辖区内A级景区积极加入郑州市旅游年卡惠民行列等,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旅游公共服务面向旅游企业、面向游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然明显。我区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设施急需配套的问题突出,停车场、旅游标识牌、旅游服务中心等设施不完善,还需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手段,使惠济旅游硬件环境再上一个台阶。

6.旅游宣介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旅游事业,一靠建设经营,二靠宣传推介,而我区目前的推介活动只限于本地区,缺乏省域眼光、全国眼光和国际眼光;当前旅游推介多是一些旅游节庆宣传活动,形式单调、缺少特色,主要停留在游客口碑和熟人相传的阶段,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惠济缺乏整体形象的包装,宣传口号、logo设计、旅游标识等方面不规范、不统一,未能在宣传推介中体现出惠济特色。

7.黄河滩区水源地保护对旅游项目发展提出新要求。《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我区丰乐农庄、绿源山水、黄河逸园、黄河花园口旅游区、普兰斯薰衣草庄园、黄河富景生态世界6家A级景区均在一、二级水源地环保整治范围内,旅游建设项目受到水源地保护的要求,目前已基本停建。部分已建成A级旅游厕所因涉及水源地问题,已经停用整改。

8.五旅融合工作推进困难。一是五旅各成员单位的认识不到位。文、工、商、农、康各部分工作进度不均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克服单纯的任务观点,切实强化工作效率和落实效果;二是土地指标需求不到位。发展旅游建设项目的用地面积较大,导致用地需求增加,土地已成为制约五旅融合深入推进的瓶颈,还需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土地政策支持,合理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缓解惠济发展旅游用地紧张的局面。

9.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需要一大批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既懂旅游又善于文化创意的高端人才队伍。当前,人才短缺是我区文化旅游工作的一个制约瓶颈,近半年来,由于市、区人才选拔,文化旅游局有14人调离工作岗位,文化、旅游、文物专业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人才缺乏导致文化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的开发,未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果,补充文化旅游工作队伍迫在眉睫。同时,辖区各企业均向旅游业靠拢,产业融合发展受人才的制约很大,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讲解人员不仅少,而且由于缺乏系统、专业、有效的培训,其专业素质也不尽如人意。

六、下一步工作

(一)以转变思想理念为重点,凝聚力量,形成共抓全域旅游的体制机制

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全域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2006年,我区成立了“惠济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旅发委),受当时旅游发展规模和条件限制,旅发委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并不明晰,已不适应目前全域旅游发展要求。所以,下一步首要任务是尽快启动重建和优化调整我区旅发委机构,形成全区上下共同参与、共同谋划、统筹协作发展全域旅游的体制机制,由区旅发委负责研究制定全域旅游工作开展过程中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事项,审核重大旅游项目规划,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赋予旅游管理部门更多的职能,让其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规划、产业促进、资源统筹、服务监管等作用,大力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立足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密切联系全区各旅游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行政指导和信息服务,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精髓,突出黄河风情、生态体闲、古汉文化,把旅游与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城市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策划具有惠济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二)以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创新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经营单位都要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推动文旅、商施、农旅、工旅、康旅“五旅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五旅”单位明确制定月度、季度或者年度工作完成目标,并严格按照目标推进项目进展。拓展产业融合渠道,做好旅游与现代农业、信息咨询、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相关产业对接,发展商务游、康体游、生态游、工业游等特色旅游,搞活门票经济、地产经济和服务经济,形成多点支撑、融合发展大旅游格局。

(三)以提升文化内涵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

惠济文化是由黄河文化、大汉文化和运河文化凝结而成的“三位一体”文化:古荥片区重点展示大汉文化、北部特色商业区重点展示运河文化、黄河滩区重点展示黄河文化;其他片区以文化、商业、健康、养老等为载体,大力展示特色文化。精心制作“拥抱汉族摇篮·畅享大汉文化”等一系列旅游宣介用语,塑造了惠济旅游之魂。出台促进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接待游客人数达到一定数额的文化旅游企业给予相关的奖补支持。鼓励文艺、文化工作者投资参与文化旅游企业经营发展。加强文化旅游的融合,促进形成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打造文化旅游线路,促进旅游+文化发展模式的形成,围绕黄河文化、古汉文化等惠济文化旅游品牌,设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使惠济文化走进游客心中,展现厚重惠济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街区,突出惠济文化符号,提升惠济文化内涵。修复、重建城市城墙、运河等历史文化符号,建设特色文化街区、特色小镇,提高惠济文化品味。

(四)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能力

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要从景区(点)拓展到全域。一是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加快《惠济区智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启动惠济区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与应用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对景区、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导游、公安、交通、环保、气象等不同旅游业态、行业的旅游相关运行情况信息的多源头、多形式采集和监测,有效提升旅游产业运行感知能力;可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通信基站等多种渠道动态汇聚游客查询、游览、评价等行为数据,通过关联拟合分析定性推测景区/目的地热度、游客属性、产品需求等,还可以及时掌握旅游相关舆情,促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监管、服务、营销体系;能够在旅游节假日实时景区客流量、游览舒适度、气象及周边交通路况等信息,提升旅游局公共信息服务能力,为游客行程规划提供信息参考。二是配合市旅游搞好旅游年卡运行管理。增加参与旅游年卡景区数量,加大服务网点密度,加强服务人员技能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其旅游惠民便民功能。三是完成旅游交通标识牌、旅游厕所和智慧旅游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支撑。

(五)以整合资金资源为重点,加大全域旅游建设投入力度

政府投入,重点用于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和交通、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旅游产业投融资体系,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辖区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对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参与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实施,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培育几个具有核心文化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企业集团,在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扶持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优势资本与优质资源有效对接,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拓展旅游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支持旅游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合作,扩大融资规模,形成大投入、大格局、大转型的良性局面。

(六)变旅游发展瓶颈为机遇,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城市生态旅游”

篇6

2013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些新成效、新形象,值得充分肯定。一是主要指标完成任务。粮食产量39万吨,蔬菜产量180万吨,出栏生猪93万头,农业总产值5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08元,农业综合产出率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人均收入及其增长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山坪塘整治、农村人饮安全,森林资源保护率等市级考核指标全部完成任务,蔬菜、扶贫、合作经济联社获考核一等奖,农业、水务、林业获得先进集体表彰。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和畜牧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二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拉开框架。100平方公里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规划通过了市发改委和市农委的联合审批,这在全市是仅此一个。韦罐路全面启动,年内就能实现快速通达;农村水价改革、规模化节水灌溉等项目基本建成;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大棚、农业科技馆、弘艺农业生态观光园等项目正在抓紧推进;罐坝、渔溅、郭坡、中渡、临江、青杠等一批规模化的高标准基地已经成为示范标杆;各相关镇街在“三线”产业发展方面下足了功夫,特别是205沿线基本上做到了满栽满种,初步扭转了水稻种一季、秋冬荒两季的习惯动作。去年底张鸣副市长亲临园区视察时指出,“园区的看点很多,很震撼、很有前景”。三是“百村百园”有新亮点。各镇街高度重视专业村和示范园的建设和打造,新胜的生姜、田家的核桃、塘坝的果桑、古溪的苕尖、寿桥的镜锂、双江的莲耦、花岩的山鸡,涪江沿岸的米心、玉溪、桂林、上和、别口的坝地蔬菜和山地蔬菜,呈现出星星点点、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四是对上争取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效果好。除了扶贫上受政策“硬伤”制约,农口其它各部门均超额完成了对上争取任务,上争资金近6亿元,同比增长7%。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园区项目落户我县,大石桥水库通过长江委的可研审核,正在等待国家政策调高标准;完工5段乡镇堤防,争取落地了7段乡镇堤防和2段县城堤防(蔬菜基地和大佛坝),中小河流治理和乡镇堤防项目额度全市第一。特别是重庆航发司把____和双江两个梯级电站一起“拿下”,目前各项前期工作紧张有序,上坝公路实质性开工。五是安全稳定总体上得到保障。全年未发生一例森林火灾和农产品质量事故,农产品抽检合格率100%。多年集访的供销社系统职工社保问题得到解决,农机厂、蚕业总公司、水电物资公司完成改制,涉农人员群体上访得到稳控。特别是6.30特大洪灾,广大干部群众经受住了考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农村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年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解决。一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农口各部门工作存在参差不齐,各镇街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三线”产业发展和“百村百园”的效果上差异很大。二是在科技水平提升、品牌策划打造方面,缺乏想像力和执行力,“____绿”的包装和各种具体商品礼品的精装都还拿不出手。三是农业主体部门和各镇街对农业主体的培育重视不够,依赖等待、推诿麻木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四是在农房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冷热病”和“两张皮”的情况。等等。

关于今年全县的农业农村工作,我讲以下五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中市系列会议精神,明确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中央1号文件和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等一系列会议和文件,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政策、任务和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等等。这些论断高屋建瓴、掷地有声,有远见、接地气、动真情、敢担当,对于我们基层来讲,既是大方向、更是总要求。今年2月27日,市委孙政才书记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上讲了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科学把握、统筹谋划,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二是着力抓好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两大任务;三是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四是推动城镇和农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五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六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根据县委《工作要点》和县人代会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今年的目标任务是:粮食面积100万亩、产量39万吨以上,油菜面积30万亩、产量3.5万吨,蔬菜面积100万亩、产量200万吨,出栏生猪100万头、家禽1700万只以上,水产量实现2万吨,农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0%,森林覆盖率达到43%。围绕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县农委、蔬菜产业局、水务局、扶贫办、林业局、合作经济联社、气象局在会上作了书面工作安排,我都赞成,各部门会后要抓紧细化分解任务,本月底前完成粮食生产、蔬菜保供、森林防火、防汛抗旱、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责任书的签订。各镇街要不等不靠,主动对接,共同把工作抓好抓细抓实。

二、围 绕“两个一百”,促进全县特色效益农业均衡发展

20__年,我们提出了“百村百园”工程。2013年,我们提出了100平方公里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今天会上给大家印发的《关于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意见》,是统筹“两个一百”,做好今后几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第一,关于100平方公里核心区。主要包括太安、柏梓、崇龛等沿琼江流域的平坝和浅丘地区,围绕绿色蔬菜、优质粮油、生态畜禽、观光农业这四大产业,加快建成全市农业农村的示范标杆。今年围绕菜博会的筹备和举办,要重点抓好韦罐路、万平方米玻璃温室大棚、农业科技馆、弘艺观光园、翰霏生态渔场、朴真有机农场、科光种苗基地、露地蔬菜基地、大棚蔬菜基地等项目,加紧做好活动策划、标牌标识、礼品开发、整体包装等一系列工作。第二,关于“百村百园”工程。全县281个行政村,按照“有保有压、示范带动”的思路,我们先抓100个专业村和示范园。其中核心区占了40个,其它镇街占了60个,核心区外的每个镇街都有2-4个村,这样就可以逐步形成县上有核心区、镇街有示范园的梯度结构。第三,关于全县产业的规划布局。为了避免盲目发展、恶性竞争,我们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把全县粗略划分为6个片区: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主要是崇龛、柏梓、太安等3个镇,坝地搞蔬菜、粮油、生猪,台地抓柠檬、玫瑰等。二是潼北丘陵经果杂粮产业片,包括古溪、群力、米心、宝龙等4个镇,冲沟、台地发展水稻、高粱、绿豆、花生等,在方山丘陵和馒头山上搞核桃、花椒等。三是涪江北岸立体农业示范片,包括玉溪、桂林、上和、龙形等4个镇街,坝地搞大田蔬菜,山地搞山地蔬菜,形成立体农业示范。四是渝遂高速沿线产业带,包括花岩、双江、梓潼、田家、别口等5个镇街,除了水稻、蔬菜外,重点发展核桃、花椒、金银花等多经作物。五是琼江下游稻藕水产示范片,包括塘坝、小渡、寿桥等3个镇,探索推广稻鱼、藕鱼、稻虾、藕蟹等模式。六是南部山地姜椒产业带,包括卧佛、五桂、新胜等3个镇,重点引导生姜、花椒种植和黑猪养殖。

三、把握五个重点环节,加快建成一批专业村和示范园

建设100平方公里核心区,实施“百村百园”工程,必须始终抓住抓好以下五个重点环节:一是整合资金建基地。今天会上把纳入“百村百园”规划的村名单都列出来了,交通道路、国土整治、“一事一议”、水利、蔬菜、农综开发、退耕还林、扶贫、文体广电、医疗卫生等各种可以投向农业农村的项目,要优先覆盖,做到整合资源、集中打造。特别是国土整治和农综开发,要结合农机推广“两适应”和农民股份合作新趋势,加大标准基地的建设和改造力度。二是外引内联强主体。有一种倾向要引起重视,对争取项目重视的多,但对培育主体普遍重视不够。一个镇街,如果没有几个龙头企业,没有一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你怎么可能抓得好?必须把主体培育作为催生农业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和根本之策来抓。第一是引进有实力的城市工商企业,第二是扶持自己的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第三是搞好大户之间的协作和农户之间的联合,可以是协会组织,也可以搞农民股份合作社。与此同时,县农委、蔬菜产业局和合作经济联社,要积极扶持发展种苗、农机、农资、流通等专业合作社。就全县而言,到2016年要培育100家县级龙头企业、20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县农委要抓好规划,明确措施。就镇街而言,必须培育5家以上县级龙头企业、50个以上的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三是种养循环结对子。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西部绿色菜都,必须统筹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划和发展,推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第一,今年内对所有养殖场必须清理规范,由县环保局牵头,借助国务院出台的养殖条例,加大宣传、整顿力度,对不达标的一律依法处置;第二,由县蔬菜产业局牵头,明确和规范规模养殖场的申报、建设、验收及监管程序,决不能造成新的污染;第三,各镇街要承担发展的主体责任,对已形成的养殖场要帮助其结对子,发展种植业,形成循环示范园。四是搞好农房改造和居民点建设。我们抓农业生产的同志,不要认为农房改造和居民点建设是事不关己,就不闻不问。衣服穿得再好,脸如果没洗干净,这有什么用?因此,要高度重视农房改造和居民点建设,首先要搞好规划,同步考虑,特别是核心区和两江沿岸的居民点在规划选址时,要尽量“退出坝中间、远离河边边、尽量靠山边”,今年在太安、柏梓、崇龛要启动“退房扩坝”,抓几个示范出来。其次要注意整合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各个镇街要明确重点,争取主动。五是改革创新建机制。我们在基层讲农业农村改革,更多是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按规定、讲程序搞好规定动作,不能盲目抢跑。但我们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工作方法上可以大胆地探索创新。比如:可以结合土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推进股份合作;结合家庭农场,探索推进家庭之间的联产经营;结合农村公用设施管理,探索建立水利设施监管小组和用水协会;结合新农村居民点建设,探索农村居民小区物业管理;结合引进城市资本,推进公司+农户或大基地+小业主的模式;结合防范农业风险,积极试点价格 保险;结合加强耕地保护和种植补贴改革,探索建立全县土地流转交易平台等。

四、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农业农村工作实效

农业战线和各镇街的同志们,接触群众、服务群众最直接、最具体,必须深化认识,强化措施,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贴近基层,更富有成效。检验的标准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扶贫开发更精准。这次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专门讨论了扶贫工作的意见,孙书记专门为扶贫讲了“六抓”(抓发展、教育、基础设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民生、社会保障)。尽管我们整村脱贫搞了验收,但按照2300元的新标准,全县还有1.1万户、4.4万人,每个村都有贫困户。这对我们搞好新一轮的扶贫工作就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搞好扶贫规划,既要雪中送炭、扶贫济困,真正让那些生活困难的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同时又要立足村情社情,搞好产业扶贫和智力扶贫,在村社道路、危旧房改造、人畜饮水、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劳动力输出、产业知识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最大限度给予倾斜和支持。

二是民生实事更实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山坪塘整治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是纳入全市22件民生实事的项目,县扶贫办和水务局要切实牵好头,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审定的方案抓好落实。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我们报了10015人的规划,但市里只下达了2200人的任务,今年重点要争取解决指标缺口。山坪塘整治三年2600口,已经下达了700口,这件事量大面宽,很容易出问题,请各镇街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县水务局、审计局要切实做好工程监管、资金审计,出不得闪失。今年还要解决7.2万人的农村人饮安全问题,请五桂、卧佛、新胜、花岩等缺水严重的镇街,主动与县水务局对接,切实解决好。市政府已经明确,如果再出现大面积群众饮水困难的情况,要启动问责。

三是“____绿”品牌更响亮。要加强与西南大学、重庆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合作,结合太安玻璃温室大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扶持种苗企业发展,完善示范推广体系,探索科研生产推广机制,要确保“____绿”赢在起跑线上。要对“____绿”品牌进行整体策划打造,在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推广“____绿”标识,力争今年申请到驰名商标。要研发推广“____绿”盆栽蔬菜,让蔬菜成为市民阳台上的一道风景线。要扶持优势品种的加工转化,支持食品加工园建设,对健能萝卜、汇达柠檬、双江莲耦等加工品牌给予支持,加速农副产品的工业化进程。要结合田院经济发展,整体策划“____农家”休闲品牌,让更多的市民到____观光休闲、吃菜种菜。

四是水利项目实施更顺利。大石桥水库要加紧完善可研资料,待中央政策明确以后及时获得可研批复,年内要实现开工。____航电枢纽工程上坝公路今年国庆节前完工,工可批复在6月底完成,今年主汛期结束后坝基主体工程开工。今年国庆节前三块石堤防要竣工验收,大佛坝堤防工程和蔬菜基地护岸工程要完成招标。7段乡镇堤防年底前基本完工,开工老鸦山水库,吉星寺水库和大村沟水库完成前期工作,琼江综合水利工程启动规划。全年各类水利投资完成6亿元以上。

五是安全稳定更有保障。首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蔬菜产业局负责蔬菜畜牧产品的质量监管责任,县农委承担其它农产品的质量监管责任。要坚持农产品安全全产业链监管模式,实现监管到基地、检测全覆盖。特别要加大对高毒农药的监管力度,真正做到卖要定点、买要实名、用要可追溯。县食药监局要切实加强对农产品流通、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现在是除了生产环节以外,全部整合到一个部门,责任重大,要落实责任,健全机制,做细做实。其次是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特别是强调一下防汛的问题,防汛预案手册本月底前完成编印,人武部要切实抓好冲锋舟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拉得出来、冲得上去,汛期值班制度要落实,汲取教训,应急信息平台要真正发挥作用。第三是稳定工作。认真落实 “一岗双责”,对涉农人员上访必须是属地负责、主要领导到场。要重视土地流转、惠农资金发放等容易引发问题的环节,切实加强监管,搞好服务,既要维护老百姓合法权益,又要维护整体稳定。

六是转变作风更有形象。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要振奋精气神,千方百计把今年的目标任务完成好。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能力水平。其次要加强队伍建设,严格内部管理。要进一步规范涉农项目和资金管理,从立项、招投标、建设和验收等各个环节严加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第三要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多跑田间地头,真正为老百姓和各类农业主体服好务、办好事,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认同。

五、切实抓好当前的几项工作,确保开好头、起好步

1、关于春耕生产。2月26日,全市春耕生产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一年之际在于春。各镇街要立即行动起来,干部要下到村社去,落实今年的生产计划、物资,指导督促蓄水关水、翻土备耕,帮助协调农机、劳动力和用水矛盾,确保大春耕地撂荒率低于1%。县农委、蔬菜局、经济合作社要各司其职,切实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农膜供应情况和价格波动的检查,特别是种子环节要高度重视,不能输在起点上。县水务局加强对水利设施的检查检修,发挥功能。

2、关于植树造林。县林业局要做好指导督促,各镇街要发动群众和林业业主利用农时,搞好植树造林。

3、关于菜博会筹备。目前对园区各项筹备工作和活动策划已经多次研究,请县蔬菜产业局会同太安镇认真梳理,本周内把总体方案完善后提交县委、县政府研究审定。

4、 关于“三线”产业发展。去年卓有成效,今年重点是两个方面,第一是韦罐路、潼柏路要像205线那样抓,第二是其它各镇街要学区“三线”产业发展的经验,抓好重点通道和“百村百园”的产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5、关于砂石市场专项整治。近期县上将针对砂石乱开采、乱占地、乱堆积、乱加工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各镇街对辖区内的砂石“四乱”情况要进行调查摸底,做到情况清、底细明、证据实。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坚决打击乱占乱采、强卖强卖等违法行为,共 同维护砂石市场的正常秩序。

篇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7404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峻,且农村环境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等特征[1]。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其环境质量的恶化已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2009〕11号),同年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全国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指导意见》(环办[2009]150号)。2014年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环发〔2014〕125号)。截止目前,全国除港、澳、台外的 31 个省(区、市)均已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

为确保在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中获得准确、可靠、科学的监测数据,在监测前期就必须依据“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全程序的质量控制,以期保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及潜在的风险。本文在介绍河北省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中各环节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

2河北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概况

2.1“以奖促治”村庄环境试点监测阶段

河北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正式开展始于2009年的“以奖促治”村庄环境试点监测工作,该项工作一直持续到2013年,这五年期间,河北省每年在11个设区市内选取11~14个村庄作为“以奖促治”村庄环境监测试点。根据农村主要生产方式和主要污染来源,又将这些村庄划分为生态型、现代种植型、养殖型、工矿企业型和其他型等4 个类型。

按照各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相关要求,对试点村庄的河流水库、地表饮用水源地、地下饮用水源地、环境空气和土壤环境开展监测工作。自2009年开展典型“以奖促治”村庄环境质量工作以来,该省农村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部分农村环境质量略有好转。

2.2全面推进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阶段

2014年,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环发〔2014〕125号)。该方案明确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范围、对象以及具体的监测内容。河北省按照文件中的具体要求在全省11个设区市内的61个村庄开展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监测对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包括县域监测和村庄监测 2 个层次。

在县域监测层次上,以县域全境为监测区域,优先选择了已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监测评价与考核的县域以及参加“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所在县域。此次监测共选取20个县域进行监测,其中已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监测评价与考核的县域有6个;参加“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所在县域有6个。该层次上主要开展了地表水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监测,其中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主要通过遥感手段开展监测。

在村庄监测层次上:一种是静态村庄,共11个,即每年都开展监测,用于村庄环境质量年际间比较;另一种是动态村庄,即地方根据需要每年新增的监测村庄,共50个。村庄类型,在统筹考虑经济发展程度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基础上,选取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分布相对集中的代表性村庄共61个。其中生态型村庄16个,种植型村庄35个,养殖型村庄3个,旅游型村庄2个,其他类型村庄5个。从监测对象来看,具体包括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和自然生态质量。尽管该省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开展近7年,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诸如监测能力不足、监测技术体系不完善、业务化运行缺乏必要性的保障、监测村庄数量不足及缺乏代表性等[2]。

3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质量要求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从“说清农村污染源、环境质量状况,掌握潜在的环境风险”出发。为保证监测数据结果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或规范的要求,应对此项工作从技术方案的制定到技术报告编制等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相应的质量要求。必要时,编制现场工作手册以及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案,针对各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保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数据质量,提交科学准确的技术报告。

4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质量保证

4.1监测机构的资质

监测机构必须经国家认监委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取得相应的资质认定证书,并在其能力范围内开展监测活动。

4.2人员

所有从事监测活动的人员应具备与其承担工作相适应的能力,接受业务技术培训,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持证上岗,考核合格后取得上岗资格。持有上岗合格证的人员,方能从事相应的监测工作;未取得上岗合格证的人员,其工作应该在持证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完成工作,监测质量由持证人员负责。

4.3仪器设备

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监测仪器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均应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必要时可在两次检定或校准间隔期内进行期间核查。对于已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在有效期内关键部件出现故障,经修复、更换后应重新检定、校准合格后方能使用。监测分析仪器设备都应张贴表明其状态的标识,在使用前应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校准或检查。

4.4试剂及材料

监测活动中所涉及的试剂及材料在投入使用前,应做符合性检验,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4.5分析方法

优先选择国家和行业标准分析方法,也可选用国际标准方法,但应经过验证,保证其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达到相应方法性能要求;或者选用环保行业统一的分析方法,例如《土壤元素近代分析方法》等。监测分析选用的方法均应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并受控和现行有效。按照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选择的监测分析方法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4.6环境设施条件

现场监测、样品采集和用于样品分析的实验室,其设施和环境条件,应满足实验室和分析方法的相关技术要求,确保环境条件不会对监测结果及人员安全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5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质量控制

5.1技术方案的质量控制

技术方案的制定是项目实施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关系到最终技术报告是否能够满足预期目标,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农村环境质量状况。

技术方案的制定,应根据《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以及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文件的要求进行编写,内容应全面、准确、科学。方案应包括任务来源、目的意义、监测范围、村庄类型、各环境要素的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监测方法,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指标要求、评价标准、数据管理以及组织实施等内容。如果样品需委托其他实验室进行测定时,应制定样品分析质量控制方案,向被委托的实验室提出样品测定的质量控制要求。方案经本单位人员编制完成后,经单位审核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5.2点位布设的质量控制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应根据其监测目的和要求、监测对象及污染物性质以及所选县域的环境特点和村庄的实际情况,按照各环境要素监测技术规范中的技术要求、质量控制等规定进行点位设置。监测点位的布设除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外,还应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点位确定后,应按对采样点位逐一核查。对不满足技术规定和监测目的要求的,应及时更换监测点位。

5.3采样前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

明确现场监测项目负责人。收集现场资料且尽可能全面(包括监测区域周围的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水系、土壤类型、区域气候、气象特征、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特征、植被及生态系统情况等信息[3]);根据检测项目和实施方案具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采样器具和样品容器等,以及所需的材料或物品,例如样品保存剂、吸收液、滤膜、GPS、地图等。

所有准备完成后,应有专门人员对所带物品进行清点核查,以保证能满足样品的采集工作要求。

5.4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

样品采集是项目监测过程中真正意义上实施的第一步。样品采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开展的质量以及技术报告的科学与准确与否。

5.4.1环境空气采样质量控制

《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中明确指出环境空气监测的质量控制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中的技术要求执行。每次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进行气密性检查;流量需校准且采样时须稳定;使用气袋或真空瓶采样时用气样重复洗涤3次,采样后应有防漏气措施;颗粒物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针孔和破损,滤膜的毛面应向上,采集后,如不能立即称重,应在3 ℃条件下冷藏保存;使用吸附采样管采样时,采样前应做气样中污染物穿透试验,以保证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每批样品采集过程中应保证采集10 %的现场平行样或至少2个现场空白样。

除上述要求外,实施过程中还应满足各监测项目标准分析方法中规定的质控措施要求,例如《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指出,采样时吸收液的温度控制在23~29 ℃,吸收效率为100 %。

5.4.2水质采样质量控制

水质采样的质量控制主要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执行。地表水采样断面应有明显的标识物,必要时用GPS定位核实,采样人员不得擅自改动采样位置;采样时应保证采样点位置准确,注意避开油污,漂浮物、水草等,避免搅动底部沉积物;地下水采样时应同时测地下水位,采样前应将抽水管中存水放净,泉水在涌口处出水水流的中心采样。污水采样时应调查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相关情况。此外,还应根据各分析项目的具体要求实施采样,例如:细菌类、油类应单独定量采样。根据待测污染物的性质,现场采集10 %-20 %的平行样或全程序空白样。地下水、地表水和污水采样的容器应分开使用。

5.4.3土壤采样质量控制

农村村庄周边土壤采样质量控制要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保证技术规定》中的相关规定执行。按照规范的采样方法,选用合适的采样工具,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采集、包装和保存样品,应避免在施用化肥、农药后立即采样,同时保证一次性获得足够重量的样品,严防交叉污染;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农田土壤的采样点要避开田埂、地头及堆肥处等明显缺乏代表性的地点,有垅的农田要在垅间采样。在采样前清除表层植被及其根系、砾石;测定金属的土壤样品采集时不能使用金属工具和金属容器,要用竹铲、竹片采取样品;每个分点等重量采集土样,土样混合缩分后每个样品重量应满足样品制备要求。

5.5样品保存、运输与交接

现场采集的样品选用符合要求的包装或容器保存,需加入保存剂的按要求加入。采集的样品包装要完好,保证运输途中不破损,样品不受外界污染和交叉污染。样品标签应有足够的信息量且正确、完整,其中土壤标签应一式二份,一份在内,一份在外。

样品运输中的贮存环境条件应保证待测组分含量不受影响。交接时双方要对数量、标签、重量、样品的冷藏温度、采样记录或送样单进行核对,确定无误后分别在样品流转单上签字。对编号不清、重量不足、盛样容器破损、受沾污的样品,样品管理员应拒绝接受、指出问题,必要时重新采样。

5.6样品分析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样品分析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或河北省技术方案中规定的方法执行。

5.6.1空白试验

每批样品至少分析1~2个全程序空白样和实验室空白样(含前处理),其检测结果应低于方法检出限[4]。

5.6.2准确度控制

通常采用有证标准物质分析或加标回收样分析的方式来实现。对于有国家标准物质的项目可以直接使用质控样品控制准确度,每批样品至少分析1~2个标准物质(明码或密码)。

对于没有国家标准物质的项目通常选用加标回收样分析来进行准确度控制。加标回收试验又分为空白加标或基体加标,建议首选基体加标回收试验的方式进行,此分析结果的可信度更大。加标样分析时应和实际样品采用同样的前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分析。每批样品随机抽取10 %样品做加标回收试验。

5.6.3精密度控制

通过测定平行样品进行控制,每批进行不少于10 %的实验室平行样品分析,再加上10 %的现场平行样分析,因此样品分析过程中至少分析20 %的平行样品(明码平行+密码平行)。平行样结果的判定一般执行相关技术规范或各自方法标准中的规定限值,通常密码平行样的标准偏差可以适当比明码平行样的标准偏差略大一些。

5.6.4校准曲线的检验

应在每次分析样品的同时,同步绘制校准曲线。若确有困难且校准曲线的斜率较为稳定的方法,至少应在分析样品的同时,测定两个适当浓度(高、低)及空白各2份,分别取均值,减去空白均值后,与校准曲线的相同浓度点校核,相对偏差须

5.6.5其他质控措施

上述质控措施多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可以进行外部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间的能力比对或能力验证,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质控考核。

5.7数据处理

分析测试结果应以规范的格式填写,注意数据的有效位数应按相应规则进行处理,单位均采用国际制单位,现场平行或实验室平行样品分析结果取其平均值以及数据结果低于检出限时,以未检出或ND的形式上报,同时注明相应的检出限值。所有数据结果均应进行三级审核后报出。

5.8技术报告

技术报告应按照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编写,至少包含任务来源、目的意义、县域和村庄社会、经济、人口等基本状况,年度监测开展情况、不同要素环境质量状况及年际变化、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等内容。必要时,可附县域/村庄布点图片、现场采样照片或相关工作图、表加以说明情况。同时根据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案及年度监测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编制该年度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报告。技术报告须经本单位审核通过后提交至上级主管部门。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