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学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4 00:1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学院学生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5月23-25日,来自全国各地50所高等院校近80名合唱指挥专业的教师与研究生,云集重庆西南大学,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与西南大学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合唱指挥教学法研讨会。
这是继教育部颁发音乐学音乐教师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简称《课程纲要》)通知2007年实施以来,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研究合唱教学的首次会议。
为期三天的大会与分组讨论会就合唱课教学、合唱指挥课教学、合唱训练、合唱表演与《课程纲要》等问题进行研讨,教学与表演示范,切磋技艺、探讨问题。与会代表提交了数十篇学术论文。
合唱教研 大处着眼
中国音教专业委员会合唱学会由高等师范合唱指挥学会发展而成,其成员目前既包括高师音乐学院与系科,也包括普通大学艺术系科与普通音乐学院合唱教学与科研人员,是国内合唱教学与科研的最大平台。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田晓宝以《关于合唱艺术与合唱指挥艺术的美学问题》为题发言,他强调“崇高、和谐”是西方合唱产生与发展的关键性概念,认为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到古典时期,和谐与崇高始终是合唱艺术追求的标准。相反,20世纪现代合唱的发展则趋向与反崇高与反和谐。依此观点从宏观上把握西方合唱作品与指挥艺术,就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合唱作品处理与合唱指挥教学的要诀。
安徽大学张毅教授的发言《国外合唱教育》,从宏观角度比较中外合唱教学体制、课程要求上的一些不同。张毅重点介绍了匈牙利音乐学院合唱指挥课程设置与要求上的一些不同。那里的视唱练耳课程更像是一门综合课程,合唱队员视唱练耳的水平也非常高,对指挥的要求当然更高。他们的练耳不但听、记,而且要求再现。他们的小班课也很有特点,评判学生不是一个标准,注重动态评价,注重因材施教。
合唱教学 以小见大
如果说田晓宝、张毅的发言主要从合唱艺术研究与教学的宏观着眼,那么山东教育学院房思钊教授有关《群众合唱的教学问题》,则是从合唱指挥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与方法着手。他认为,群众歌曲的合唱教学,主要应该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分析作品和处理作品的能力。对歌曲的分析,首先考虑是文学与音乐的分析,然后采用不同的合唱艺术表现手段来处理。其中对比的潜力是无限的,不能一种方法唱到底,演唱处理中的二度创作十分重要。
江苏教育学院的韩德森教授以西南大学附小合唱团为协助,在排练过程中完成了《中小学学生变声期前后的合唱教学问题》的发言。他认为在变声期过程中合唱指挥应该寻找学生发声的自然状态,采用轻声和半声唱法来贯穿歌唱。在练声期间采用打哈欠似的放松练声,求松、求通而不可求响。
华南师大的周正松教授则以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学生合唱团为协助,完成了《中国民族合唱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发言,把整个演讲过程变成为生动的合唱排练过程。他从几次参加国际奥林匹克合唱比赛经验中,认识到发展民族合唱的重要性,几年来致力于民族合唱的发展,自己编排并录制了一套中国56个民族的合唱歌曲。他现场排练了台湾、内蒙和广西三个不同少数民族风格的合唱歌曲,气氛生动活泼,很出效果。
篇2
母语负迁移教学策略语料库在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对学习者的影响毋庸置疑。所谓母语迁移是指学习者本身所掌握的语言及经验对所学的目的语的影响。其中母语与目的语相似或相近的部分,能够促进目的语的学习,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被称之为正迁移,反之,两者差异越大,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干扰就越大,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就是负迁移。由于二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母语外的语言时本身已经建立了母语的语言习惯,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新的语言势必会受到固有的语言习惯的影响。
一、母语负迁移理论及发展
母语负迁移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Weinreich(1953)认为母语负迁移是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在语音、语法、句型等各个层面的干扰。Odlin(1989)对语言迁移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扩展,认为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和母语语言系统之间由于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对语言学习造成的影响,母语负迁移就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语法、词义、句型结构和文化习惯来进行第二语言表达和应用的现象。母语迁移就是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应用母语的信息(Gass,1996)。Rod Ellis (1997),Scott Jarvis and Aneta Pavlenko(2008)认为母语迁移是母语知识和语言习惯对第二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影响,并且母语负迁移是直接影响中介语构建的重要因素,在构建中介语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elinker,1972)。
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语言学习持行为主义观点的语言学家坚持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是习惯形成的过程,认为语言学习过程也符合“刺激-反映-再刺激-再反映”的心理学理论。行为主义语言学认为教师应反复训练学生掌握语言结构,最终达到养成熟练的应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习惯”。学生出现语言错误是由于坏的“习惯”造成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及时监督和提醒学生摒弃此种“习惯”。由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已经具有了母语的“习惯”,因此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常被行为主义语言学家认为是母语负迁移的结果。
20世纪60年代以后,认知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行为主义语言教学理论比较片面,他们认为语言学习不是像行为主义语言教学理论说得那样仅仅是重复、模仿和掌握语言结构的过程,而是可以通过生成语法来主动地创造和生成语言结构。语言学习中的错误并非全部都是由于母语负迁移引起的。
20世纪70年代末,为克服行为主义观的不足,研究者用标记理论把语言差异和标记关系结合起来解释语言迁移现象。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Chomsky的参数理论、中介语表征中的语言迁移问题成为当时的研究焦点(张贺,2012)。
之后,语言学家和英语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英语教学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了研究。James(1980)等学者通过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对比分析发现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Tom Scovel(2001)指出,两种语言系统结构的不同点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不同点是造成母语负迁移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第二语言的偏误,又称“对比性偏误”,是对比分析研究的重要内容,旨在发现二语之间的差异,分析母语负迁移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克服母语负迁移的方法和途径,指导第二语言学习。Guion (2000)等人研究表明,在学习第二语言的初级阶段,母语语言系统掌握得越好,对第二语言学习的负面影响就越大。母语负迁移是第二语言学习初级阶段的语言错误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第二语言学习时间的推移和第二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母语负迁移影响会逐渐减弱。
二、母语负迁移对音乐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音乐学院的学生往往因为专注于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英语的学习,相比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仍有待提高。与此同时,音乐学院的学生语言应用和锻炼的机会较少。因此,音乐学院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通常表现在词汇、句法和语篇等诸多方面。
1.母语负迁移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几千年的文明沉淀下来的汉语语言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汉语词汇极为丰富,所蕴含的文化也是多姿多彩。音乐学院的学生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者,在实际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极易受到母语的影响,学习英语时完全按照汉语的语言结构或逻辑思维习惯,将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机械的对等起来,造成英语词汇学习的负迁移。例如:学生在翻译“a bad listener(一个差劲的听众)”“a bad lecture(很糟的演讲)”,“a bad mistake(严重的错误)”时,往往将“bad”单纯的与汉语“坏”对应起来,就是没有充分考虑英文的表达习惯和搭配习惯,造成词汇负迁移,导致词汇翻译表达的错误。
2.句法上的负迁移
音乐学院的学生在句法层面相比于词汇更易受到母语语感的影响,在写英语作文或者日常英文对话中,通常是把脑海中出现的汉语表达方式的句型直接转化成英语,并没有按照英语句型的表达方式和规则进行逻辑思维,造成句法的母语负迁移,出现英语句法表达错误。
在英语句型方面,常常包含语态、时态、人称、单复数、语序等多种形态变化,句型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和汉语存在很大区别。例如在翻译“这里近来发生了一些怪事”时,很多学生翻译为“Here lately happened some strange things”,学生用汉语式思维生搬硬套了中文的语序,显然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此句的正确翻译是“There have been strange happenings here lately”。例如,在翻译“I don’t think we have a chance of winning”时,很多学生翻译为“我不认为我们有获胜的机会”,地道的翻译为“我认为我们没有获胜的可能”。在固定搭配方面,学生常常因为不了解英语的固定搭配习惯而犯母语负迁移的错误,例如在翻译“He wouldn’t hear of my walking home alone”时,应该翻译为“他不允许我独自一人回家。”,而很多学生受到汉语语言习惯的影响,想当然地翻译为“他将不能听到我独自回家的消息”。
3.语篇结构负迁移
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使得中文和英文的语言组织过程存在很多差异,具体表现就是中西方语篇结构的差异。众所周知,受我国传统文化熏陶,在遣词造句时往往采用含蓄委婉的思维方式,在中文交际、演讲和写作过程中往往采用“起承转合,前因后果”的思维框架,逻辑结构往往重视辩证逻辑和形象思维,为表达一定的感彩经常采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讲究华丽的辞藻。而西方人常采用演绎推理的思维模式,英文篇章结构的特点就是首先“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阐明主题,概括会话或写作的主旨内容,后逐渐阐明具体,逐渐陈述主题所包含的要点来支撑主题。各部分要点每一段往往是各部分要点的分主题句,内容始终围绕主题展开,最后再对各部分要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学生在英语语篇结构方面容易犯的母语负迁移错误是缺乏连词的使用。在英文语篇中,通常是通过连词反映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如果不能正确地使用连词,就不能反映句子之间的联系和层次,造成英文文章条理性不好,语篇内容显得没有主题,思维跳跃性较大,意义表达不清楚。不能很好的使用连词构建上下文逻辑关系恰恰是高校英语语篇教学过程中学生易犯的母语负迁移错误。或者有的学生虽然知道英文语篇中要注重使用连词,但是完全受到汉语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影响,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进行语篇连词设计,造成语篇母语负迁移错误。例如,在语篇中错误地使用“Because …,so…”,“Although …,but…”等连词反映上下文的因果关系。
三、应对母语负迁移的策略建议
1.应对母语负迁移的教学策略
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母语负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积极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模式、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词汇、句法、语篇等维度进行中英文语言体系对比分析,总结和提炼中英文表达的不同点和常见的母语负迁移错误,有针对性地剖析中英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思维差异,全面提高学生按照英文思维方式进行表达的能力和素质。
在词汇教学方面,培养学生用英文解释记住英文单词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针对学生在学习和应用英语的过程中容易将英文单词和中文单词进行简单对等的情况,教师应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用英文解释来表达英文单词的含义,这样可以使音乐学院的学生在英文文化背景下准确掌握英文单词的含义和单词的用法,记住英文单词的英文释义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应用英文词汇,避免出现英语词汇层面的母语负迁移。
在句法教学层面,培养学生辨识中英文句法结构的差异的能力。教师应不断总结容易引起母语负迁移的中英文句法结构差异现象,对学生在日常英文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错误进行及时有效的纠正,并逐渐形成母语负迁移错误资料数据库。例如,汉语中常常采用定语前置,即将定语放在所修饰名词或代词之前,而英文表达有些习惯将定语后置。
在语篇教学层面,培养学生形成设计句子逻辑结构、保持语篇意群完整性的能力。中文语篇结构相对而言更加注重意合,语篇中不同语句之间较少使用连词,形式上较为松散,但具有隐含的逻辑联贯性。而英语语篇更重视形合,重视语句形式和语篇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特点是用连词、介词等表明语篇中各个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教学中要加强英语语篇常见结构的讲解,使得学生掌握英语学习中常见的语篇结构,然后通过分析和总结掌握获得设计语篇结构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习者对英语语篇的整体控制。
2.应对母语负迁移的相关建议
第一,建立全社会共享的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语料库信息平台。因为引起母语负迁移的原因和维度较多,所以建立母语负迁移现象语料库工作量巨大,教育管理部门应牵头形成母语负迁移语料库开发的研究框架,由各大高校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应用英语过程中的研究框架中的各类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分类、归纳、总结。通过中英文语言比较,形成基于母语负迁移的双语语料库,建立全社会充分共享的语料库信息平台,为公众和学生学习英语提供大量的语言实例。
第二,摸清中英文在词汇、句法、语篇等维度的差异,探索母语负迁移影响英语学习的相关规律。在语料库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挖掘中英文在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的差异,减少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深入分析和挖掘引起母语负迁移的原因、频率和错误的性质,并提出相应的规避策略。
四、结语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贯穿于音乐学院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要想规避或者减少母语负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必须在教学设计环节对其引起足够重视,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和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在词汇、句法和语篇等方面由于母语负迁移导致的错误,深入剖析中英文语言系统的差异,通过中英文对比分析为学生讲解常见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减少母语负迁移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同时,在国家、高校层面建立全社会共享的语料库信息平台既可以为语言学者进行母语负迁移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研究资料,又可以为教师、学生和英语学习者提供母语负迁移错误案例,对学生避免母语负迁移错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Weinreich,Ulrich. Language in contact[M].The Hague:Mouton,1953.1.
[2]Terence Odlin. 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27.
[3]Rod Elli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 Introductions to Language Stud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51.
[4]Gass,S.M.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inguistic theory: the role of language transfer. 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an Diego:Academic Press. 1996.317-345.
[5]Jarvis, S. and Pavlenko, A.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M]. Routledge,2008.1.
篇3
(一) 统筹安排不科学合理
一是活动时间较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多集中在5.25心理健康节期间, 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举办的时间跨度不超过一个星期, 给予学生吸收消化和再提高的时间不充裕。二是活动安排较集中。校级、院 (系) 、班级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短时间内大量开展, 学生对各种主题的活动应接不暇, 参与程度不深, 且参与活动的时间也容易与学习产生冲突。三是活动开放度不高。学院 (系) 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从自身管理角度出发, 大多只针对本学院学生, 而校级活动的面向能力也十分有限, 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各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放程度都具有局限性。
(二) 活动缺乏专业指导
多数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由某个学院 (系) 具体承办的, 但并不是每个学院都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 受教育经费的限制, 学院难以或不愿支出专项经费邀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指导活动, 所以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是辅导员, 而辅导员受到自身所学专业和培训条件的限制, 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不高, 所以娱乐型、竞赛型的活动较多, 活动的专业性、技术性不足, 效果难以保证。
(三) 形式和内容较传统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当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仍主要针对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 重视事后治疗和诊断;重视教师对问题学生的指导和疏导, 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和理论的普及, 缺少方法传授, 没有把认知法、操作法、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把富有典型意义的教育手段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形式上也多采用课堂知识传授、面对面辅导交流、被动等待学生上门咨询等;同时, 也缺少对不同年级、不同专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训练。
(四) 师生积极性不高
一是部分学生存在对心理问题羞于启齿的旧观念, 自主报名参与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少, 而要保证活动正常开展, 难免会出现强迫学生参与的现象, 这就容易出现学生被动参与活动、消极应付的现象。二是专业教师进行活动指导不算课时工作量, 也不计入教师考核, 这就影响了教师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不利于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化路径
不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有着不同的参与对象、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和定位目标, 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心理健康讲堂、心理素质拓展实践、心理健康微电影、心理委员培训等。要使活动体现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时代特色, 需要明确定位和目标, 理清思路和建设路径。
(一) 遵循积极心理教育原则, 明确导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 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 让个体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 塑造与和谐社会相匹配的充满乐观希望、积极进取向上的美好心灵[3]。大学阶段是青年人发展的黄金时期, 积极、乐观、阳光、勇敢、创新、探索是青年人的特质标签, 同针对少数人的心理问题诊断、疏导和矫治的心理健康咨询及辅导不同,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内容、形式, 还是可操作性, 都更适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符合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一是遵循积极性原则。首先要改变传统的面向少数学生或者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不仅要强调预防, 保证防线, 还要使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以积极的内容和途径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品质, 在实践中扩展, 发挥学生潜能, 构建良好的心理状态, 使教育向积极、主动、预防、发展转型。二是遵循系统性原则。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 将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塑造、积极的组织系统和环境创建贯穿于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 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相连结。
(二) 落实学生中心地位, 扩大学生参与面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关注在心理测试中被发现或主动表示有心理障碍或不适的学生, 活动面向窄, 无法达到全员育人的效果, 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一是要以学生为中心, 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利用活动的强娱乐性、高容纳度开展贴合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 能够吸引广大学生体验和实践的特色教育活动, 由传授向自主学习转变,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二是要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广泛调研, 了解学生心理诉求, 把握心理规律, 重视活动效果, 切实做好服务学生、帮助学生、教育学生的工作;三是心理健康活动以学生为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达到主动参与、自我发现、自我调节、自我教育。
(三) 发挥师生专业特长, 提升教育效果
学业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表现为大学学习环境宽松、学习自主性高, 许多学生无法正确定位, 出现焦虑、自卑等情绪。学院 (系) 开展的教育活动应贴合学生所学专业,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业指导相结合, 在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 也促进其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 提高自我认知。如音乐学院, 可利用音乐教育感化、情绪调节、娱乐放松的功能[4], 开展以音乐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发挥专业特长, 帮助大学生有效调节自身情绪, 使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 利用自媒体宣传, 创新教育形式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较具有五个优点:教育主题非固定化、教育客体更具能动性、教育内容多元化、教育活动具有网络性及教育方法具有现代化。因此, 应利用网络教育的优势, 开展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加强自媒体平台建设, 增强教育引导力。发挥校园主要自媒体平台全面、客观、交互性的优势, 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价值、目标和行为的导向作用。二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网络管理队伍, 保障教育主客体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共享。利用网络宣教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前期宣传、中期运行、后期加强教育专业指导, 实现互动育人。三是利用自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主题实践活动, 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丰富活动开展的形式, 延长活动开展的时间, 拓展活动开展的空间, 扩大活动参与的学生面。
(五) 加强培养培训, 建设教育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一支责任感强、业务能力好的师资队伍, 这就要求学校整合和利用好学生工作负责人、心理学专业教师、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等人员的力量。通过制定酬劳和考核制度, 激励和保障专业教师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和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认定, 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评优和培训, 促使心理委员掌握基本的心理知识, 积极履行心理委员职责, 辅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实现全员参与与全方位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 (试行) 》的通知[EB/OL]. (2010-01-17) [2018-03-10].moe.edu.cn/s78/A12/szs_lef/moe_1407/moe_1411/s6874/s3020/201001/t20100117_76892.html.
[2]教育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18年工作要点[EB/OL]. (2018-03-09) [2018-03-10].moe.edu.cn/s78/A12/A12_gggs/s8473/201803/t20180309_329435.html.
[3]陈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幸福有成人生奠基再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始人孟万金教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 (21) :10-11.
[4]曹丽丽, 宋蓓.音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机理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 (9) :111-114.
范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专业推荐6篇)
范文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范文三: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被动走向积极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音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