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06:2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篇1

在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常用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就是通过合理的讲解。虽然课改要求必须要对过去的那种灌输式教学,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是这并不是就要抹杀掉教师课堂讲解的效果。想要让孩子能够喜欢上音乐课,那么精彩的讲解也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例如在为孩子们介绍各种乐曲的创作背景时,合理的讲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例如《二泉映月》的作者瞎子阿炳,为何他的二胡曲会如此的悲伤?是因为他本人的生平遭遇,让他创作出了如此的乐曲,在讲解的过程中,笔者为孩子们准备了关于瞎子阿炳的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为孩子们展现出了一个活生生的瞎子阿炳的形象,通过故事来让孩子体会到阿炳的对痛苦生活的感受,然后在让孩子们结合着音乐去细心的体悟。孩子们都很喜欢故事,将这些蕴含着乐曲相关背景的事迹变为故事为孩子们进行讲解,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的喜爱音乐课,更能帮助他们去理解乐曲所表现出来的深厚情感。

二、小学音乐教育利用各种音乐器材,感知乐器乐音,激发孩子兴趣

让乐器走进课堂对于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可以有效的激发出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因此,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去根据所要教授的乐曲的具体特点与学习的具体条件以及教师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将一些乐器带进教室。在上课时适当地演奏这些乐器,或者让那些有一定基出的孩子进行当堂表演,让孩子们对于这些乐器有了兴趣和印象的同时去欣赏乐曲,从而让他们从乐器的优美声音中去感受乐曲之美。例如在让孩子们欣赏江南的小曲时,可以将二胡、、琵琶、扬琴、笛、萧等乐器带上课堂,学生们看到这些乐曲后会感到十分的好奇,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孩子们现场示范乐器的演奏。接着在为孩子们播放音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更加细致的去听。另外,随着孩子音乐能力的提升,一些小型的打击乐器,如手鼓、沙锤、响板、串铃、钹、撞钟等,每次上课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一些节奏训练,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课。

三、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入新奇元素,开阔孩子视野见识,勾起他们的兴趣

新奇感与好奇心是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小学生具有更强的好奇心。因此一些孩子们从没有见过或听过的东西总是能够很容易的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勾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例如可以让孩子们接触一些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乐器所演奏出的乐曲。例如风笛、排萧、马头琴、盖那笛等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所演奏出来的各种音乐,这些乐器音色独特、柔美。让孩子们接触这些各种不同的乐器,并让他们去了解这些乐器上千年的历史,让他们去感悟前人的智慧结晶,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去了解到各国、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这些优美的音乐,会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激发学生无尽的热情

四、“顺应时代”,激发孩子兴趣,增加小学音乐教育乐趣

现在的孩子相对以前的孩子而言,有很多都显得有点“早熟”,因此一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就已经开始接触并喜爱上现下的流行音乐了。也因此使得一些孩子对传统音乐缺乏应有的热情。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要冷静的思考与处理,因为必须要明白流行音乐也是音乐的一种,不应该去全盘否定。流行音乐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我们不应该将流行音乐排斥在课堂教学之外,反而应该试着去“顺应时代”,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这样更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篇2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以国外的经典音乐为例进行教育,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音乐水平,并引导学生挖掘其蕴含的意象。利用国外的经典音乐进行教育,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教育素材,也降低了我们教育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在具体的实施中,可首先介绍一下音乐的创作背景,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演奏教育,并在演奏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音乐曲调、节奏来挖掘音乐所要表达的意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鼓励学生独自进行音乐的演奏练习,然后学生在演奏中自己总结音乐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意象,继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学生的理解力上升了,对音乐的感情脉络将把握得更加准确,其演奏的音乐也就越容易感染他人。不过,最开始的曲目不应过难,因为过难的曲子既谈不好,也没有精力展开联想,要采用循环渐进的教育手段。

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升学习兴趣的关键。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吸纳式学习向主动学习、探索式学习转变。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制力、认识水平有限,如果在音乐教育中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会很快散失,而课堂的设置是音乐教育的重点,所以课堂的设置要注重趣味性的提升。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轻松愉快、互动性强的音乐进行教育,吸引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老师可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即兴改编,把学生熟悉、感兴趣动作和音乐融入到音乐教育中,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育活动的热情,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运用音乐教育能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避免单纯经典教育案例带来的枯燥感。

三、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篇3

对于语文、数学等一些基础学科来讲,小学音乐这一学科就显得不是很重要了,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升学考试中,音乐并没有被列为主要的考试科目,使得家长以及学生都没有认识到音乐学科的重要性。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音乐学科不被重视的现象必须要进行制止,因为在音乐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间接地促进学生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培养。此外,对学生音乐情感以及音乐能力的培养是音乐学科教学过程中情感化以及审美化的一个主要标志。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影响因子就是小学生的情感,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情感的培养不但是音乐审美感受的一种动力,也是音乐教学的主要教育方向。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培养、教育的过程中,要紧紧地把握这一原则,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激发一下学生的情感火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美好的意境中。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培养的过程中,要将小学生的情感因素考虑到其中,这是因为一切音乐审美的活动都是从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开始的,并且情感因素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是非常奇妙的一门学科,这主要是因为不用的音乐有着不同的节奏、旋律以及力度、速度等,这些构成音乐的特性的要素可以通过不断地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让学生用心聆听完整的歌曲,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厌烦的心理,并且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唱歌的欲望,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推动力。一般来讲,不同的音乐其所蕴含的情绪情感是各不相同的,需要听者去细细品味。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有时并不需要增加文字的介绍,将学生带入到音乐的世界中,让学生用心去聆听音乐远远比用枯燥无味的文字对音乐进行介绍要更有效,更能让学生领会到音乐的内涵以及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2、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

我们通常所说的感知能力主要是听觉与视觉所带来的一种效果。对小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音乐的音调;(2)音乐的音色;(3)音乐的力度等因素。要让学生用心去感知、认识声音。当让小学生学会聆听以上这些因素以后,可以准确地听出音乐的旋律并且还能分辨出音乐中的人声或是各种乐器的声音,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听觉敏感性以及选择性。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听觉的培养以后,还需要对小学生的音乐视觉进行培养,通常情况下来讲都会在发声的练习中或是视唱的过程中,对小学生提出依据视谱进行歌唱。在培养小学生视奏的过程中要做到一目十行。通过这种培养方式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速视的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学习与运用保持一致。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学习的知识转变成其自身的技能。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技能以后,就可以逐渐地掌握识谱以及唱歌的能力。同时音乐教师必须要将其讲授的内容与练习的内容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3、培养小学生科学的出声方法

通常情况下来讲,不同的人其嗓音是不一样的。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描绘人的嗓音,就是嗓音是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一种奇妙的乐器。所以在学习发声的过程中必须要先了解发生的原理,才能用嗓子这一乐器充分地表现出音乐。

4、深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扩展能力有重要的两点因素是: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我们也都了解音乐与文字的表达是有一定区别的,文字可以明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维、概念与思想。但是这种方式是音乐做不到的,音乐没有明确的表述,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知的,同时对人们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人们对音乐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是需要通过联想的,所以只有引起共鸣才可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5、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通常情况下来讲,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能力,一旦将小学生的这种能力培养出来,这种能力就会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增长,同时对今后走音乐之路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这种能力也不仅仅局限在欣赏教材上音乐作品的能力,也应该对音乐的视野进行不断的扩大。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与小学生的听音训练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6、结语

篇4

每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都带有民族、地域和时代的特征,也渗透着丰富的文化烙印。因此,学习音乐作品时,要把挖掘作品文化因素作为重要教学任务来对待。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音乐感知,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

1.教材文化分析。

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乐理、歌曲、乐曲和音乐欣赏等,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其创作过程都带有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包括:作者文化素质、作品创作背景、内容文化因素、地域风情特质、时代因素等等。通过对这些文化因素的渗透分析,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文化感知。

2.教师引导渗透。

教材是教学文本材料,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对教材文化因素的挖掘,当然是教师的职责。学生自身阅历不足以实现自学,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面对这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教师不仅能够用演奏的方式给学生带来听觉享受,还要有正确的引导意识,将学生领进音乐的天堂,感受不同文化背景给我们创造的不同精彩。

二、整合域外音乐资源,品味多元文化内涵

在音乐教学的文化因素中,域外音乐自然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很多学生很早就开始接受一些西方音乐作品,特别是钢琴、小提琴和一些西洋打击乐,早已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音乐烙印。这些域外音乐文化因素具有超强的控制力,以至于让很多学生产生一些认知错误。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1.优化教材资源。

小学音乐教材中,域外音乐作品占有相当比重,这说明域外音乐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具体实施教学时,我们要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有效整合优化,有选择地进行相关学习。要让学生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因素有更多的了解。

2.网络搜集整合。

现代网络技术已经极度发达,音乐教学也要充分利用这一重要媒体介质,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多优秀的网络音乐资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便利条件。要帮助学生建立网上学习音乐习惯和意识。学生自主学习音乐,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相关音乐文化的熏陶,这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其健康成长都会发挥重要作用。为了丰富学生音乐感知,我曾经在班级里举办过一次音乐作品展示会。这个展示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一些不同渠道搜集音乐作品,并从这些典范的音乐作品中感知文化的厚重。我给学生一周时间准备,要求学生搜集的音乐作品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最好是能够在一个时期影响比较大的,然后在周末集中进行展示。展示时,学生将音乐光盘、文字资料、U盘等,都带到班级里展示。这里有世界名曲,像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门德尔松的《春之歌》、肖邦的《夜曲》,也有一些国内的老民歌,像郭兰英唱的《南泥湾》、任桂珍唱的《绣红旗》、《十送》等,还有不同时代的一些流行歌曲,像齐豫演唱的《橄榄树》、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等等。在展示中,每一位同学还要简单介绍这部音乐作品的相关情况,当然其文化背景也是重要内容。通过这样的展示活动,很多学生都能够从这个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教材上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对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开阔眼界都起到重要作用。

三、重视民族音乐学习,形成多元文化网络

民族音乐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在音乐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学习,接受民族文化的洗礼,这是教育人文回归的重要体现。我们有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底蕴自然是厚重无比。这也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传承。

1.教材文化解读。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所占比重是比较大的。民族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民族发展历史,学习民族音乐等于是学习民族语言和民族历史。提到那些老民歌、老电影插曲,我们的父辈祖辈都会如数家珍,像《对花》《编花篮》《刘海砍樵》《打猪草》《天仙配》《英雄儿女》《日出》《珊瑚颂》等等。这些音乐作品不仅是百听不厌的热门歌曲,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曾经影响过一代人或几代人的成长。

2.教师深情演绎。

音乐教师演绎音乐作品,这当然是教师的教学手段之一。虽然各种音像资料都可以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展示,但教师的亲自表演,对学生的影响会更为深远。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做好示范,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创造一种音乐学习的环境。在音乐课上,学生最喜欢教师演唱或者演奏一些教材中没有的音乐作品。像流行歌曲,很多学生都会唱,因为曲调时代感很强,很适合学生的口味和欣赏层次。《伤不起》这首歌也许是时下最流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够听到这首歌,三岁小孩都整天“伤不起”。这本来是一首情歌,当然不适合小学生学习,但流行的力量是强大的。学生大多不计较歌词是什么,只是对旋律感兴趣。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接受正面的教育,我在班级中演唱了这首歌,所不同的是,我把歌词都修改了。反映的是学生的生活,学习上的“伤不起”。学生听过之后,反响很强烈。因此,我要求学生对流行歌曲进行改编,学生热情很高。这歌词的文化意味更为浓重一些,通过修改歌词,学生所获得的教育信息文化比重大大增加。

3.社会有益影响。

篇5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有本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针对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管理系统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1系统功能单一,缺乏灵活性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教育规模随之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教育教学管理难度的加大.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难以满足这种发展趋势的要求,许多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模块单一,灵活性差.多数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不具有扩充性,难以根据高校教育现实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进一步细分,培养方案的调整,教学资源的丰富以及多校区的产生,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要求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例如要求系统具备强大的查询功能和统计功能,能够随时添加各种新的管理部门和机构,能够方便地进行自定义,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随时添加相关的业务代码[1].

1.2教务管理整合性差

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有一个通病,即管理平台分散,功能单一.教务管理系统的平台很多,如教务管理系统、成绩登记查询系统、学生选课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开发的应用软件类型多种多样,水平参差不齐.但太多功能单一,例如,成绩登记查询系统只能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教务管理系统也只能对教务进行管理,网上选课系统只能实现网上选课.这种功能单一、平台分散的情形导致各个管理系统各自为战,彼此之间缺少配合,增加的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管理的效率.

1.3操作过于复杂

还有一种情况,一些专业软件公司开发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专业性很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但是这种系统往往脱离了高校实际情况,过于追求严格的管理模式,操作起来十分繁琐,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2系统需求分析

随着高校音乐专业的不断扩招,音乐教师和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增加了教育教学管理的难度,经常导致教育资源、时间的浪费.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通过设计高效快捷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以促进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十分必要.

2.1系统的目标

本系统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考虑,设计了一个综合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旨在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本系统的目标是尽量减少人工操作,具有良好的安全保密功能,具有对授权用户提供信息检索、信息录入等功能,具有简单的操作界面,实现数据的高效率处理等.

2.2本系统的技术架构

高校音乐教学管理对象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师和学生.针对系统用户的特点,本系统的采用了基于J2EE技术体系的B/S结构,B/S和C/S结合的架构开发模式、Struts技术实现等[2].J2EE多层应用如图所示:C/S架构,该部分主要是把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分成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其架构如图所示:

3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有教学信息、系统管理、教师信息、学生信息和考试信息五大模块.各个模块具有不同的功能,既相互独立,又彼此配合.

3.1教学信息模块

教学信息模块是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中最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是供教务工作人员使用的.主要包括:公告和教学内容两个功能模块.实现学校信息的快速流通,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信息效率,同时可以减少工作量.

3.2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是针对系统本身的一个模块,主要用于工作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管理,是整个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的必要保障,包括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的维护,以及课程信息考试信息的及时更新,同时这部分增加了数据备份功能增加数据的安全性.

3.3教师信息模块

教师信息模块是与学生信息模块对应存在的,是对教师信息进行管理的模块.是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是管理全体任课教师的相关信息,由于学生和教师需要彼此了解相关信息,因此教师信息中有一部分是公开的,供学生查询.这部分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师上传学习资源和考试题目、在线阅卷评分以及答疑等.

3.4学生信息模块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因此,学生信息模块是整个系统中最主要的模块,该模块主要用来管理学生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学生个人基本信息.例如学生的籍贯、年龄、所在院系班级等情况,这部分基础信息是学生管理的基础.第二,课程管理模块.本教学管理系统中要完成学生选课功能,因此设置了课程管理模块,这一部分要与教师信息模块中的课程信息对应.

3.5考试信息模块

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考试,考试成绩管理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有调查表明:高校学生成绩管理占了教务工作人员近70%的工作量,因此,本系统设计考试成绩管理数据量大,涉及所有院系的学生,因此这部分是考试信息模块.实现对学生成绩的高效管理.其功能有试卷的上传、考试的安排、考试、阅卷、评分、成绩查询等.

4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实现

4.1教学信息模块的实现

教学信息模块通过四个窗体实现教务工作人员的四大操作,即学校政策窗体、考试安排窗体、教学信息窗体、通知文件窗体,主要操作界面有教务公告界面、公文起草界面.实现学校新闻、公告、招生信息等的.

4.2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该模块主要进行系统数据的维护及后台管理,包括学生、教师的相关信息以及试题部分的数据库.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登陆之后,选择相应的窗体进行有关操作.主要窗体有学生信息管理维护窗体、教师信息管理维护窗体、课程信息的更新管理窗体、考试信息的更新管理窗体、教务信息管理窗体、学校通告信息管理窗体、学校学院相关政策管理窗体.主要操作界面包括用户密码修改界面、用户权限分配界面、具体权限分配界面.

4.3教师信息模块的实现

教师模块使教师登陆后通过单击不同按钮实现各种操作,主要包括资源上传窗体、信息窗体、答疑窗体、上传试题窗体、阅卷评分窗体.通过这些窗体,教师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上传、信息、解答学生疑问、阅卷评分等工作.主要操作界面有教师个人课表查询界面、成绩录入界面、教师个人信息维护界面等.

4.4学生信息模块的实现

这一模块包括学生信息模块主窗体、学生基本信息输入窗体、选课窗体、资源下载窗体、答疑窗体、参加考试窗体、成绩查询窗体.通过这些窗体可以实现学生信息的输入、选课、下载学习资源、答疑、参加考试以及成绩查询等功能.该系统操作界面主要包括学生成绩查询界面、学生选课界面、学生课表查询界面.

4.5考试信息模块的实现

考试信息模块主要操作窗体有登录窗体、上传试题窗体、考试窗体、阅卷评分窗体、审核成绩窗体、成绩查询窗体.主要操作界面有添加题型信息界面、设置智能组卷策略界面.

5总结

篇6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接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请方家教正。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某地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A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教师素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3.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4.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

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1台、风琴50台、二胡10把、打击乐器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500册、音像资料3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中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2.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I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3.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

5.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让学生学好理论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小学音乐教育.杭州:浙江文联创意图编总社,2000,3.

中学音乐教育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443.

篇7

【关键词】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音乐教育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过程中汇集成的一种能够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传统文化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不竭源泉。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其独特性与潜在价值,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学校的音乐教育。

一、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

(一)民族音乐文化的定义

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长期的音乐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总结而逐渐积淀下来的各种音乐元素,包括乐律、乐器、乐谱、乐理、调式、节拍以及该民族的习惯、观念、语言、气质、风格等的集中反映。

(二)民族音乐文化的特征

1.民族文化能够体现爱国主义精神。民族音乐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与精神食粮。民族音乐是社会思想与艺术高度发展的历史积淀,民族音乐可以使人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前途联系在一起,能够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等,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美德。

2.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包容性。民族音乐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的情结,其涵盖的情感和精神也是这个民族的灵魂、思想与智慧,民族音乐文化是最优美、最富有人性内涵、最富有生活气息和民个性形象集合体,充分的把民族本质以最完美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

(三)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方式

1.传统音乐的传播方式划分为无意识传播与有意识传播。其中无意识传播是民族音乐传播的最主要方式,是指民歌、民间歌舞、民间乐曲、戏剧声腔、曲艺音乐等,通过民歌手、民间乐手、民间艺人等民间音乐家的演唱演奏的方式流传下来的。无意识传播主要是传播者出于自娱自乐、谋求生计的目的,是一种无序的、顺其自然的状态,无意识传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这种方式也是最普遍的。有意识传播主要是指师傅传授徒弟技艺,例如少数俗字谱和工尺谱刊行流传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针对性。

2.现代民族音乐传播更注重有意识的传播,主要是以学校为载体,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向青少年一代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已经成为有意识传播的重要途径。例如运用民间曲调与现代作曲手法相结合编创的学堂歌曲在学校中广为传唱,还有的学校在音乐教育中,把传统音乐及现代作曲家的民族音乐作品编写进音乐教材中,这种有意识的音乐传播方式为现代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也为民族音乐走向世界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融合

民族文化是国家、民族谋求生存、促进发展的基本国策,民族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在全面推行素质的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民族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融合了各种文化形式,涵盖了人们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不同的民族音乐能够直接反应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语言、审美价值、审美观念,民族音乐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程度的直接体现,学校教育包含多样的社会功能,因此,学校音乐教育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途径,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时展赋予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使命。学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逐渐成为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能够营造民族传统文化氛围,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

(二)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宝贵资源,民族音乐在学校教育中占主体的地位,既能够为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又能够为学校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经验。民族音乐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有益于构建新的学校音乐教育模式,有利于学校培养以开放心态吸纳人类一切优秀的多元音乐文化的高素质人才,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三)学校的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是互为基础的关系,学校音乐教师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队伍,在学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应坚持“我为主、外来为辅”的原则,学校教育把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放在首位,树立华本土音乐的主体思想意识,正确看待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民族音乐文化重要基地,要对学生进行民族素质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育,在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也要从世界各国音乐中吸取营养,要培养学生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让中国音乐教育立足于自身,更放眼世界。

三、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首先,学校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能够促进音乐教育的改革,打破传统音乐教育的局限性,能够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与教学目标,能够促进学校的美育和德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融入学校音乐教育中,有利于音乐课程资源的整合,拓展和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发展历史的了解,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民族音乐中体验和感受民歌的不同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形式,学生在民族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一种美的体验更是精神的洗礼,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又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

其次,学校音乐教育中重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时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是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趋频繁。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尊重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获得文化在世界上生存的权利,因此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首先要树立起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坚定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本立场,重视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才能创造与时俱进的新民族音乐文化,才能促进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第三,民族音乐文化具有独特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民族音乐传承能够为21世纪学校音乐教育体系构建打下坚实基础。1994年在音乐教育领域对音乐教育改革提出“文化意识、文化传承、文化发展以及文化策略”的改造建议,将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引进到学校音乐教育之中,将“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教育”这一理论指导学校音乐教育实践,构建“音乐理论体系和中国音乐教育体系”以推进民族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四、学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措施

民族音乐教育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学生民族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理解,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能够提高学生的民族素质,也能提升学校音乐教育的水平,进一步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营造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客观环境

1.社会环境

社会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大环境,国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政府制定的相关文化政策是民族音乐文化生存的精神土壤。因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制定和完善文化保护政策、法律法规等。例如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无形文化财宝”保护法等,以及加大对非物质文化保护资金投入,如筹资建立“中国无形文化财宝博物馆”等,而且政府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财宝”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营造一个有益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的社会环境。

2.校园环境

学校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学校要加强利于文化传承的校园环境建设,一方面,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深刻认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树立现代的音乐教育观念,组织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音乐教育活动,以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同时学校要鼓励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学科研活动,促使教师创新音乐教育的方式,更好的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为民族音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完善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体系

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创作方法、音乐观念、形态特征和表现形式,在美学、史学、形态学等方面已经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学校的音乐教学要摒弃以往的“中轻西重”、“ 技重论轻”的观念,形成涵盖中国传统的语言、美学、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理论体系,以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民族音乐教材的改革与课程结构优化

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涵盖的资源也十分丰富。而学校的音乐教材是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教材的系统化、规范化与科学化程度直接决定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因此,学校的民族音乐教材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把中国民族音乐理论成果直接转化成学校音乐教材。另一方面,依据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编写民族音乐教材,教材体系要依据“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在教材内容上要体现出“经典性”、“文献性”。 民族音乐教材的改革与创新能够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能力。学校在设置民族音乐的课程结构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民族音乐概论、民族音乐学基础、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乐理课、中国音乐风格课、中国音乐史、中国艺术美学课等课程,以完善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体系。

(四)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教师要具有多元文化知识和丰富民族文化知识,才能在音乐的审美和文化传承教育中发挥关键作用,才能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其次,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网络,给学生介绍民族生活地域、风俗习惯、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及民歌风格的相关知识,还可以通过播放影音资料,让学生鉴赏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养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第三,教师还可以组织音乐活动,例如民族音乐歌唱、民族音乐舞蹈、民族音乐演奏为主题的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组织这些丰富的音乐活动,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音乐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五、总结

弘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将是学校音乐教育担负的历史使命。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与传承,能够使学生欣赏、学唱民族音乐,吸收民族音乐的精华,更好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也能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磊.论学校音乐教育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大家,2010,(13)

[2]吴洁.论当代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学科教学・音乐,2008,(6)

[3]范立芝.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4]苗秀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5)

[5]陈培刚.论我国民族音乐传承模式的当代意义――《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随感[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0,(2)

[6]杨静.论中国民族音乐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文化传承[J].煤炭高等教育,2007,(6)

[7]王文韬 .学校教育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J].音乐探索,2007,(1)

[8]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1)

篇8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育;教育现状;改善措施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对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比如说在小学里就开始音乐教育以及英语教育等等,都是对孩子综合素质关注的表现。现目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的,虽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是不够成熟的,依旧有一些问题存在于其中,比如说教学过多的重视了教学的形式,并没有实际的关注到音乐教育的实质所在到底是什么,如若继续这样进行小学音乐教育,要想取得发展就显得非常的困难了。因此,就这些问题,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对改善现在的小学音乐教育形式有所帮助。

一、小学音乐教育所处地位

我国现在的教育强调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小学又是一个孩子开始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起点,因此在孩子小学时期进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教育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了。自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至今,进行小学教育内容的重点就是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学开展美誉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就是小学音乐教育,俗话说音乐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更何况是孩子,音乐教育对孩子的感受力以及表现力这两个方面的裴炎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孩子相比较大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要短得多,对新事物的好奇度更是要比大人更为强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是大人所不能急及的。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在健全孩子人格的同时还能够积极的推动小学生形成非常活跃、正向的思维形式。现目前社会上对小学进行学生音乐教育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因此小学音乐教育才能够取得一定的进步,这与社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因此这样,加强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史现代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已是不争的事实,小学音乐教育具有非常良好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问题

1.小学课程不重视音乐课

现在的小学教育课程设计中,相比较音乐课而言,对语文、数学等课程的重视度要强烈许多,不是说要重视音乐教育就忽视素质教育,这样也就失去了开展音乐教育的意义,现在教育强调的就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除了音乐,还有很多的课程都包含在综合素质教育这个大家庭中,其中就有语文、数学等。既然音乐教育也是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就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如若是学校的领导都不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又如何要求孩子的家长来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呢。

2.音乐课程教育内容单一

一味的跟着老师欣赏以及唱一些经典的、有名的歌曲,因为形式的单一,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又是非常重的,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孩子容易失去上音乐课的兴趣,孩子失去了上课的兴趣,那么何谈教学课程的效率。虽说学习音乐,学生要学习以及欣赏好的音乐是必修课,但是如果老师只知道做这一点的话就没有了教学音乐的意义了。孩子心智并没有发育完全,只教他们欣赏学习经典,就会阻碍他们对作品进行理解以及对他们以后接触音乐也有着一定的不良影响。

3.音乐教学对实践的欠缺

小学学校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这样就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对小学音乐教育硬件设施进行增添以及完善,显得较为吝啬。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能够满足要求的硬件设施,就算老师具有足够的音乐专业知识也是无能为力的,这样就对音乐教学的开展造成了实质性的影响。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也许在开展会议讨论改革教育模式的时候会说要积极开展学生素质教育,但是一旦回到学校开展教育时,依旧进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在中国的高考依旧是世界上相对公平的升学模式,因此为了升学率学校就完全忽略了音乐教育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促进以及辅助作用。因为如此,音乐教育在小学中的开展显得尤为的困难。

三、小学音乐教育问题改革措施

要想改革现有小学音乐教育理念,就得把音乐教育改革理念深入到学校管理层中去,使得领导者一定要明白进行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懂得素质教育才是以后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搞好了学生素质教育才能够提供一个完整的平台给学校实施开展音乐教育。

除了要把小学音乐教育理念深入到教育模式中去,还要对进行音乐教育的老师进行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只有在学校对音乐老师的个人素质进行提高为前提,把新型的音乐教育理念引入到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去。才有可能能够引进大量的热爱音乐的音乐人才加入到学校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中来,进而就使得小学生音乐教育的发展发生潜移默化的根本上的改变,进而跟上时代的脚步,提高素质教育。

虽说在中国现在应试教育还占主导地位,但是不久的将来还是会是应试教育的。因此一定要重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不得随意的开展小学音乐教育,合理的音乐教育目标对小学生能力培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得制定一定得音乐教育目标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模式中,应该以学习音乐作品为基础制定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目标,小学教育相比中学教育要轻松许多,因此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点时期。在还得学习各种各项的音乐基础的知识以及专业技能。

老师不要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要重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对他们对音乐知识的吸收起到促进的作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让他们主宰课堂也是一门学问。除了上述的措施,还有一点就是对素质教育教育政策的贯彻以及落实,加强音乐教育硬件设施投入,让老师有兴趣在此环境中进行教学,这样才有可能使得小学音乐教育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峰时期。

参考文献:

[1]陈小军.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J].网络财富,2009-11-08

[2]张晓楠.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开展现状与对策[J].黄河之声,2013-01-08

[3]谢妤.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9

篇9

对于郭声健教授来说,能够一辈子从事音乐教育,是他生命中最幸福、最快乐的一件事情。他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音乐教育高度融合,可以为音乐教育付出一切,包括名、利,乃至生命。他在书中这样写道:“有人问我为什么对这份职业如此执着和投入,其实理由很简单:当一个人一旦意识到命中注定为此而生时,他就必然会心无旁骛、无比专注,犹如对待自己的终身伴侣。”郭教授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有如此高度,绝对不是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他从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艰难的人生思索中获得的真情实感。通过《守望音乐教育》的开篇《让生命融入音乐教育》一文,我们可以读出一个音乐教育专家的“平民情怀”:出生在湖南一个偏远小镇的他,既没有显赫的祖辈音乐基因传承,也没有良好的音乐环境熏陶,但他从小就喜爱唱山歌和花鼓戏,还自学了拉二胡、吹竹笛。长大后,他进过地区剧团,上过中等师范学校,教过中小学音乐课,自学过作曲,上电大学习过英语,还曾经幻想当一名作曲家,真正接受正规音乐教育是在读硕、读博期间。所有这些经历,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之处,是他内心深处拥有着一份对音乐的热爱。正是这一份对音乐炽热的爱,让他在音乐教育的道路上表现出无比的勇往直前和义无反顾。

中师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因故由镇完小调到了乡下中小学任教,使他远离音乐课堂达三年之久。也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始自学歌曲创作,并陆续在省级音乐刊物发表和在电台录播了几首歌曲作品,于是,他对音乐教育又多了一份眷恋。他经常这样告诫学生:“不与人比较,那叫消极,那就没有进步的动力;但比较并不意味着与人相争,与人争,往往争的是虚荣,争的是一口气,争的是自己不该得到的东西,因为属于自己的利益用不着去争,不属于自己的荣誉地位则是争不来的。”正是由于他对音乐教育充满了爱,对生活充满了正能量,他从音乐教育中获得了无比的快乐,体会到了音乐教育带给他的生命价值。

在《守望音乐教育》一书的附录中,郭声健教授对《艺术教育论》有过专门的解读。郭声健教授作为国内培养的第一个专攻艺术教育学方向的教育学博士,较早涉足了艺术教育规律的探索和研究。《艺术教育论》这本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出版的博士论文,提出了“中小学艺术教育为审美教育而存在”、“艺术教学三原则:参与、融合和愉悦”等观点。这些理论的提出,得到了论文答辩会专家的充分肯定:“从若干时间来的理论徘徊中,拔群而出,富有创见,堪称精彩之笔”;“论文逻辑严谨,观点具有新意,结论正确,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研究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艺术教育论》出版后,被确定为“园丁工程”中小学艺术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和部分省市音乐教师的必读教材。

艺术教育规律的掌握、教学原则的提出,是他多年扎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长期从事音乐教育研究、虚心向一线音乐教师学习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经验是教育规律掌握的基础和前提,反过来,教育规律可以指导个体实践。郭声健教授着眼于音乐教育中个体实践的每个细节,从细微处入手,从音乐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入手,鼓励教教学“用心”、“入情”,鼓励“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老师、学生的能动性,发挥音乐课程中“享受音乐”的特殊作用,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充分地享受艺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他的理念和指导,让许多一线老师受益,也得到了音乐教育理论界的好评。

“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我做不来,老师们也害怕;空洞无物的夸夸其谈,我不愿做,老师们也反感。那么,唯有与老师们以心交心、以诚相待、平等交流,才是我的唯一选择。”《守望音乐教育》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深奥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向人们呈现出当代音乐教育的整体状况。书中故事的主人公形色各异、丰富多彩:有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成长为艺术教育专业博导、专家的郭教授本人,有他攻读硕、博期间的导师,有网络上进行教学交流的一线教师,也有他指导的硕士生、博士生,甚至还有他那位武汉大学测绘专业毕业后继续到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就读的儿子。这些人都与“故事”中的音乐教育有关,他们都在“故事”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篇10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历程

一、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1.音乐师资培训工作进展加快,音乐教师整体素质普遍有所提高。音乐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学历不达标的状况是阻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教委(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市、县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多种渠道来培训音乐师资。从国家教委及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音乐课教学评比等活动中可以看出,近年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整体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2.音乐教育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这一时期,在《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民音乐》、《中国音乐》等刊物上发表的音乐教育论文,以及各出版社出版的有关音乐教育的著作不仅在数量上增多,而且在质量上也显著提高。

3.音乐教学设施、器材设备投入有所增多。音乐教学设施、器材设备的完善是音乐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物质条件。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多,以及国家对学校美育的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音乐器材设备得到较大的改善,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许多中小学音乐设施、器材配备已基本达到《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标准。

二、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长期以来受智育第一、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影响,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重视不够,对于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贯彻落实《总体规划》不力,没有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在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师资建设、教学设备器材、教学教研、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投入。

2.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亟待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是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我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左右的学生在农村。”上述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校在农村,因此,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应是今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的紧迫任务,国家必须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3.中小学音乐教育在许多方面无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都应体现出这些特点,而目前的现状与新时期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三、发展对策

1.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是幻想世界的载体,是创造力的“乳汁”,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是着眼于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和创新能力,音乐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才能带领学生去开启智慧的大门。

2.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引导发散性思维

“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孩子们的最大乐趣也在于幻想以往的音乐教学只限于你教我唱的固定方式,课堂结构显得单调无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3.开展音乐活动课,拓展学生视野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和补充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地是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又对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开展音乐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在现当代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形势下,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要善于更新教学观念,以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教师要认清当今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了解音乐的学生,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要向以前那样认为只要教会学生唱歌就完成了音乐教学任务,要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学生美育的全面发展。更新教学观念,在时代经济的指引下提高我们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5.教师要善于实现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实现新的教育模式,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一堂有实际意义的音乐课,无非是让学生面对枯燥的知识也会感到有兴趣听,更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那也就体现了音乐课的生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总之,教师实现新的教育模式技术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这样,教师尽职尽责,学生自主学习,才可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的整体素养,全面提高学校的音乐教学水平。

6.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所谓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和因特网进行教学。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于多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外,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因特网,我们可以获得更多良好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课件,以丰富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内容。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接受现代最新的音乐歌曲和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视野,以提高我们的音乐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柳斌.《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切实加强艺术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J].中国音乐教育.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