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欣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08:1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行音乐欣赏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

篇1

[论文摘要] 在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在教学内容和音乐作品的选择上往往照搬教材上的音乐作品,学生对教学内容关注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浓,主动地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各种媒体所传播的不同风格的音乐给学生的音乐生活带来很大的选择空间。为此,笔者有意识地选择了部分节奏明快、内容健康的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并且着力构建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音乐学习氛围,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欣赏教学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认识,是凭借音乐音响这个客体,在对它的欣赏中进行和实现的。欣赏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点,又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原动力和重要手段,更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和音乐教师的责无旁贷的职业责任。

通过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发现:相对于课本上所选的乐曲而言,大多数学生更加喜欢流行音乐。在他们看来,课本上所选的乐曲过于严肃、传统和陈旧,缺乏创意和新鲜感,而流行音乐活泼、欢快、有时代感,更能够抒发年轻人积极向上、敢于打破常规、富于冒险精神的情怀。加上传媒的日益发达,许多流行歌曲总是先在学生之间传唱,然后才逐渐流行开来,不少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和偶像,拥有自己心目中偶像的专辑,还有些学生能够模仿得惟妙惟肖。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调查,我还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在音乐课上听到他们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流行音乐能否进入课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不少教师担心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教不完,完不成教学计划,还有的教师干脆采取了回避态度,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在课程改革热潮如火如荼的今天,笔者大胆地打破教学常规,把流行歌曲有选择地引进课堂,选择了一些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流行音乐如:《中华民谣》、《祝你平安》、《隐形的翅膀》等歌曲,这些歌曲普遍旋律优美,歌词内容健康向上、朗朗上口,受到中学生的喜爱。我不失时机地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学唱,激励那些模仿能力强的同学模仿明星的的声音和动作和手势等。尝试结果表明:课堂气氛迭起,同学们兴趣浓厚,由喜欢流行音乐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欣赏音乐的能力。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虽然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重要地位,但是作为一种艺术,音乐是知识技能和艺术的有机统一。技术是音乐的表现手段,艺术是音乐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体现。技术训练是为表现音乐的情感内涵服务的,只有将技术训练和审美体验结合起来,才能表现完美的音乐艺术。

如何将技术训练和审美体验结合起来,逐步提高中学生音乐音乐欣赏能力?为此,笔者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一、流行音乐导入,活跃音乐课堂

面对课本上的经典音乐和严肃音乐,大多数中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欣赏能力,往往望而却步,敬而远之,因此,我常常将学生喜欢的通俗音乐家如:郭峰、刘欢、韦唯等和流行音乐如:《好汉歌》、《让世界充满爱》等引入课堂,简介、点评音乐家,推介、教唱流行歌曲,作为导入新课的切入点,将流行音乐与书本上的音乐精品联系起来,并在欣赏中加以比对。如:she演唱的《不想长大》,采用的是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曲调,周杰伦的《夜曲》采用的是肖邦e大调夜曲的曲调。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听流行音乐,然后再让学生欣赏交响乐,学生会发现一些流行歌曲的曲调原来是来自于严肃音乐,从而打消了对严肃音乐和高雅作品的距离感,逐渐产生亲近感,慢慢地喜欢上经典音乐和严肃音乐。

另外,温馨的教室的环境布置、丰富的教学语言、灵活多变的座位等均能够起到活跃音乐课堂气氛的效果,如:黑板上画上一些跳动的音符,钢琴上放上一束美丽的小花,墙上悬挂音乐家的肖像或挂上一些常见的乐器,这些都能给音乐课堂带来活力。教师要善于使用音乐教学语言,如,音乐语言、有声语言、体态语言等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的不同而编排不同的座位模式,如:三角形、半圆形、扇形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构建融洽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音乐学习氛围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为未来教育发展奠定了基本价值和方向。音乐有助于人际交流,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一堂生动的音乐课是学生与教师的和谐协作来完成的,能够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因此,和谐课堂是我们中学音乐教师努力追求的课堂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努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尊重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主要求,创建一个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着力营造和谐的音乐课堂。

友好互信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营造和谐、愉快的音乐学习氛围有多种手段和方法,如:上课前与学生交流、谈心,与学生一起游戏,和陌生学生握握手等。艺术欣赏也一种审美过程,要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美感。教师要衣着得体,庄重大方;教态自然,示范动作要优美、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微笑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全面,同时要以激励为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多鼓励、勤表扬,如:“你们的情景剧表演得非常细腻、到位”、“你优美的舞姿令人陶醉”……有时候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往往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要以鼓励的姿态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遇到问题调动学生共同探究,集体讨论,合作解决。如:“把你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吧”、“我相信肯定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讲得好”等都能够起到增强学生自信、启迪学生思维、打开学生思路的功效。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手段

显而易见,学生对单一的听教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等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感到枯燥、单调,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充满美感的图片、动画、视频、midi音乐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够做到视听结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地感受音乐,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迅速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例如在欣赏《青藏高原》这一歌曲时,我用课件播放青藏高原的图片,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雄浑壮丽的高山、白雪皑皑的雪域高原、绵延起伏的青藏铁路等,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了青藏高原的独特魅力。再如在欣赏《梁祝》这一曲子时,让学生观看越剧《梁祝》的精彩片段和优美对白、精彩表演等,使学生通过了解剧情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涵。然后,再辅之以教师精辟的讲解,使整个欣赏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当中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进一步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风格特征,逐步提高欣赏品味和能力。

四、激发学生兴趣,师生互动合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他学科一样,要上好音乐欣赏课,教师也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要激活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有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因为音乐欣赏的目的不在于学生最终欣赏了什么,而在于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彻底摈弃按部就班的旧理念,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意保护学生创新思维与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想象,敢于创新。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领航者,我们音乐教师只有多动脑筋,紧跟时代的脉搏,了解学生的喜好,敢于打破常规,才能激活音乐欣赏课。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课堂上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双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的水平差异,设置不同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展现自己,敢于发表意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示范的同时,教师要更加注重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分类指导,通过集体指导、小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互动等形式,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开发学生的能力,如:对音高音色的分辨能力、节奏律动的感知能力、四肢的协调能力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独特魅力,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各尽所长,各显其能。欣赏完新作品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根据乐曲综合性的创作表演。如:让有器乐特长的学生进行伴奏、领奏,让有舞蹈特长的学生伴舞,让发音不准的学生操作简单乐器,或充当指挥、哼鸣等角色,使特长学生和困难学生都能按各自的实际,按不同的教学要求达到目标,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和成功感。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能动空间,并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体验情感、激发互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逐步提高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

篇2

一、浅说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是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及提升学生音乐知识的重要举措,在高中教学阶段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中音乐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

高中阶段的学生都面临着高考这项艰巨的任务,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艰巨繁重。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在于音乐能放松他们的心情,缓解学生的压力。对即将面对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在既紧张又封闭的环境里奋战,一般不会将音乐欣赏课程放在重要的位置。但事实上,他们这样一心只想学习的心态往往会带来既疲累又乏味的双重压力。有鉴于此,教师应该将音乐欣赏课应用于学生的学习实践,帮助学生分散压力。据科学证明,欣赏到一些动听的音乐后,人会慢慢地放松心态、心情愉悦。

以“聆听草原放牧”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不仅要求学生要学会音乐审美,还要学会打节拍。学生在学习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音乐的亲身体验释放压力,通过打节拍的方式,调节情绪与心情。所以,即使是对于高三阶段的学生来说,音乐欣赏课程也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视的。音乐欣赏课程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精神压力,构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坚持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及音乐欣赏水平。

第二,从学生的思想方面来看。

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一首意义非凡、韵味深长的曲子。这首曲子倾注了作者的深情,能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力量与魅力,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优美的音乐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也能让学生将这样的思想、精神应用于学习实践中,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情操,还能提高学生的学生动机和学习能力。

二、审美是高中音乐欣赏课程的目的

高中音乐欣赏课以审美为重点。审美并不简单地是一种艺术欣赏,而是通过这种艺术欣赏来培养人的艺术观、审美观、音乐观及欣赏观。在高中教学阶段,学生音乐审美观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音乐欣赏课程进行的,欣赏者通过对音乐进行聆听并得到收获。教材的第一单元“音乐与人生”中提到,音乐审美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纲”,是高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核心与目的。

所以,将音乐[第一 ww w .dylw.NET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审美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教师在教学中或利用备课时间收集能打动学生的资料并与学生分享,或通过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之美,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对音乐感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达到音乐欣赏课程的目的。

第二,让学生爱上音乐欣赏。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基本兴趣和审美倾向。要想让学生爱上音乐,就需要清楚学生爱听什么样的音乐、爱玩什么样的音乐,只有在课堂上展示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学生才愿意去听、愿意去学、愿意去消化。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圈,了解学生间交流的内容,获取有关学生兴趣爱好的信息,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程的兴趣。

其次,准备完善的课程背景资料。如在“聆听草原放牧”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课文内容之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来让学生爱上音乐欣赏。比如,教师可以引入蒙古舞蹈、蒙古摔跤等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再次,将学生的爱好与课堂要求相结合。仅仅满足学生的爱好当然抓不住音乐的精髓,必须还要有教师的有力引导才行。在高中阶段的音乐欣赏课程中,包括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面对复杂多变的音乐知识,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内容真正融入课堂。以古典音乐欣赏为例,在这个经济日益发展且科技日益发达的21世纪,很多人音乐的品位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古典音乐可能不会被新时期的年轻人所欣赏。有鉴于此,教师可以以情动人,列举很多音乐名人,讲述他们真实的故事,讲述他们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教师在讲述的同时将这样的音乐风格完美地灌输到学生的思想里,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的审美观。

三、如何提高高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水平

第一,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那么教师必须是流水。高中阶段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必须全方位地发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教师除了要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充实相关背景知识,如历史、地理、天文等,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所以,在高中阶段,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学水平、知识储备及运用技能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极其重要。

第二,合理运用艺术教学手段。

只有教师合理地运用艺术教学手段,学生才能学以用之。只有教师用音乐的思维进行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高中阶段音乐欣赏课程的内容相对偏多,例如,在欣赏《长江之歌》时,歌曲本身就要求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讲解方式,将音乐的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同时,教师要有科学的教学思维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例如,当教师备课的时候,就应该思虑周详,考虑课堂教学应该从什么角度出发学生会喜欢,或是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有效。再者,需要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爱好及特点进行教学。学生对不[第一 ww w .dylw.NET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同风格的音乐会有不同的学习态度,教师教学设计时重点考虑的就是怎样的方式才能带动学生,并能将学生的音乐能力发挥到极致。

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课程繁多,但音乐欣 赏课程不可或缺,该课程的开展能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赵洪敏.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主体间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2]郑莉凤.新课程改革下准格尔旗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涂婷.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

篇3

关键词: 流行音乐 高职院校 流行音乐相关课程 构想

一、问题的提出

流行音乐(pop),或称通俗音乐。初期指能吸引广大观众的音乐会。1858年本尼迪克特创立了“伦敦流行音乐会”,它一直延续到1898年。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pop”一词特指非古典音乐,通常称如甲壳虫、滚石、阿巴等音乐的表演者们所演唱的歌曲。因此有“流行乐组”(流行音乐表演者通常是演唱者、吉他手、鼓手,有时加入复杂的电声效果)、“流行音乐节”之称。[1]本文所探讨的“流行音乐”概念主要是流行歌曲,不包含乐队相关内容。

流行音乐从诞生发展至今,已成为当今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是大众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而且对整个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流行歌曲大众化、全民化的特点,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这是高职院校音乐课程设置中的挑战,也是音乐教师需要面临的一个课题。

二、高职院校现有音乐课程的设置――以湖北省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湖北省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开设音乐课程的专业仅有学前教育,另外,公共音乐研究室的老师承担了全院任选课中音乐部分的课程。

表1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①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共开设7门音乐课程,不论是必修课,还是限选课,都没有跳出传统音乐课程的圈子。

表2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任选课音乐类课程(2010―2011年度第2学期)

根据表格信息,我们了解到: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共开设音乐类任选课7门,其中传统课程3门,《演唱表演》、《钢琴》、《舞蹈表演》;音乐基础课程1门,《音乐基础训练》;拓展类课程3门,民族乐器演奏(葫芦丝、二胡)和《流行音乐文化与歌曲演唱》。流行音乐相关课程是我最早开设的,已讲授3个学期,学生反映良好。

通过上述两个表格的统计,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并未开设流行音乐相关课程,全院任选课仅开设《流行音乐文化与歌曲演唱》一门相关课程,说明流行音乐在该校的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除此之外,音乐素养类的课程,如《音乐欣赏》、《影视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等课程也没有见到。

三、在高职院校开设流行音乐相关课程的构想

很多人认为,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地方,只要学到技术就行,流行音乐相关课程没有开设的必要。但我不以为然。首先,流行音乐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如果能将它引入课堂,学生就会非常感兴趣;其次,就我的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喜爱演唱流行歌曲,但总是在选曲、演唱技巧、舞台表演等方面陷入困惑,这时,如果有音乐教师适时指导,那不仅能及时解决学生的演唱技术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演唱与表演水平;最后,流行音乐相关课程的开设,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由此看来,在高职院校开设这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1.课程内容与形式的选择

流行音乐包含的内容很多,也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比如说有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介绍,流行音乐经典曲目的赏析,流行歌曲的演唱与表演,流行音乐的创作,等等,分别以理论课、表演课和创作课的形式讲授。

我认为,这些内容可以组合成《流行音乐文化》、《流行歌曲演唱》和《流行音乐的创作》三门课程。其中,《流行音乐文化》主要讲授流行音乐历史及作家作品赏析,《流行歌曲演唱主要讲授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舞台表演,《流行音乐的创作》则侧重于词曲创作。最后一门课程有一定难度,可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和程度确定是否开设,以及讲授内容的深浅。

2.课程适用场合的确定

流行音乐相关课程适用于音乐专业的必修课、普通专业的选修课,以及学生社团活动。

3.课程设计的思路与构想

流行音乐相关课程选择中外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代表曲目欣赏、经典曲目演唱和流行歌曲演唱技巧与表演训练这几个方面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介绍中外流行音乐的不同风格,聆听和感受经典流行歌曲,亲身体验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韵味,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1)课程目标

《流行音乐文化》与《流行歌曲演唱》课程在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主要途径,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了解流行音乐文化,演唱经典的流行歌曲,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流行音乐文化,亲身体验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助于学生正确地处理流行音乐与自身生活、学习的关系。

知识目标:了解中外流行音乐发展的轨迹,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风格,把握其发展脉络,了解各自的音乐特点。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掌握基本的流行歌曲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和较强的艺术审美能力,对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能作出较为客观和富有见地的评价,激发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增强音乐与文化素养,不断完善人格,提升精神境界。

(2)教材编写

编写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流行音乐教材是十分必要的。教材建设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积极引进国外相关教材,通过编译、整理和补充使其本土化符合中国国情;二是组织各院校教师共同编写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教材。[2]

(3)教学方法及手段

制作集图片、影像和课件于一体的教学内容,采用PowerPoint多媒体授课方式,其丰富、多样的信息承载形式、灵活方便的交互特点,应该会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学过程以讲授和演唱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讨论,使学生充分融入整个教学过程。

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的网络资源,将提升课程的品质和内涵。最好建立校园网网络资源,为加强学生的音乐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帮助和指导,其中应该包括音乐音响图谱资料、歌曲演唱技巧和表演训练、乐谱制作技巧、知识问答、论坛、网上参与等。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本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和上网学习的需要,而且可以起到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教书育人的作用。

四、结语

流行音乐目前已成为一项环环相扣的文化产业,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音响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接触流行音乐的机会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喜爱程度也越来越深。[3]相对而言,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对流行音乐的关注略显不够。本文以湖北省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的流行音乐相关课程设置为例,分析了音乐课程的现状,并对流行音乐相关课程的开设作了初步的设想,以期得到同行们的共鸣,使更多的业内人士关注流行音乐相关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的构想,让无数个构想凝聚在一起,成为实实在在、具体的实施方案。

注释:

①根据2009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表》绘制。

参考文献:

[1][英]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著.唐其竞等译.牛津简明音乐词典[M].第四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908.

[2]王建元.从我国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现状谈流行音乐学科建设[J].江苏: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1,(79).

篇4

【关键词】现代流行音乐;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42-01

一、现代流行音乐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专业发展前景

(一)流行音乐的社会需求及所带来的专业人才、高等专业教育匮乏问题。流行音乐市场的活跃及内地流行音乐创作活动的兴起,是一个积蓄经验和实力的过程,也是群众音乐消费观念及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凭借大众媒体传播技术,流行音乐在广大群众中传播极为广泛,其发展之快,受众之广,令众多行业聚焦于此。

(二)在流行音乐社会需求如此强烈、发展如此迅速的同时,存在着人才紧缺和对此音乐类型传播的正确引导等问题。其一是缺乏流行音乐演唱、演奏、作曲、编曲等一系列相关专业人才以及教育机构;其二是缺乏对社会群众对于流行音乐的接受态度与审美观念的正确引导与启迪,在现代流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完成文化传播和交流。由此可见,在流行音乐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强烈而专业人才紧缺的当下,在高等教育中建立科学系统的现代流行音乐教育体系尤为重要。

(三)流行音乐的教育发展。流行音乐在我国起步较晚,因而在流行音乐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音乐教育领域的理论发展、专业内涵建设滞后,又如在迎接市场需求与检验中所面临的专业人才紧缺与从业人员业余的矛盾。由此可见,专业艺术院校加强流行音乐教育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加强流行音乐理论研究、加强流行音乐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流行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目标与思路

积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指导思想,通过校企合作、院团合作等合作形式积极整合学院和社会资源,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依托优势发展特色,创新改革发展,依托行业企业专家,夯实现代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基础;以院团合一的形式加强学生校内舞台实践实训平台的搭建,鼓励学生参与学院合唱团,积极筹备组建音乐系流行演奏及演唱乐队,积极筹备组建流行演唱“微剧”团;以工作室的形式加强教师成长、科研提升平台的搭建,培植一批青年教师,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不断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岗位任务为模块的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为重点,加强项目化课程开发;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合作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艺术行业职教集团、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教育教学委员会作用,共建校企合作互惠共赢机制,提高校企合作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毕业生人才规格,与行业、企业共同完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二)师资队伍与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以培养与引进并重、教学与科研并行为指导,以建设高素质教学团队为目标,以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为突破口,构建结构合理、专业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为教师们提供参加专业培训、专业学术研讨、国内外相关专业交流、学历提升的机会,使教师们开阔专业教学思路、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企业专家,邀请其为我系教师、学生进行专业讲座、教学指导、教学实训指导、实习指导,培养稳定的兼职专家教学资源。

(三)教学科研与教材建设。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优势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优势教学资源使用率,为教师系统教学、科学教学创造条件;加强专业教学研究及科研项目研究,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及能力,鼓励教师加强科研项目及论文的建设,围绕实际教学进行思考,立项院级、省级国家级课题及教材建设;依托学院整体规划,配合学院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和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将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培养结果相结合,校企共建人才培B质量标准、评价体系。

(四)校园文化与艺术实践。以表演艺术团建设为载体推进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岗位的对接。充分重视职业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结合相关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创建表演艺术团模式建设为基础,完善教学与实践建设创新方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舞台实践,包括专业音乐会、校外舞台实践、实践大舞台等活动。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摘 要】 本文调查与分析了广西崇左民族地区高师公共音乐教育课程及本土音乐资源的现状,并对在地方高师公共教育课程中普及本土音乐文化的方法途径进行了探讨。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提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的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师开设公共音乐教育课程,是培养师范生艺术素养,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师范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

地方乡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集中体现了该民族人民特有的精神面貌及心理素养,同时也非常鲜明地展示了地方风土人情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民族特征。将本土民族民间音乐与高师公共教育课程有机结合,对提高师范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增强民族自信心等方面将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

一、 广西崇左民族地区高师公共音乐教育现状

崇左市位于广西的西南部,居住着壮、汉、瑶、苗、回、侗、水、京等民族。为了了解本地高师公共音乐教育现状,笔者走访了广西崇左市高师院校,采用了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对高师音乐艺术教育的一般情况(艺术师资、课程设置、课外艺术活动、设施与设备)、选修过音乐课程学生的音乐素质现状、对现有音乐选修课程的满意度和对家乡本土音乐的认识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高师学生,共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卷187份,回收率为93.5%。

(一) 学生音乐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在“你认为有必要选修音乐课吗?”调查中,有90%学生认为有必要,7%认为可有可无,3%认为没有必要。“你选修音乐课的目的是什么?”认为提高艺术修养的占88%,减少学习压力占8%,拿学分占4%。以上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在高师开展公共音乐教育很有必要,不仅有利于今后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开发潜能,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健全人格形成。

(二) 课时、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单一

虽然学生对开设公共音乐教育教学抱有积极的期待和极大的热情,但现实中各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开展状况却是与学生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调查结果显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高师在公共音乐课程的选修课设置不合理,课时不足,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由于音乐公共课主要的内容是音乐欣赏,尽管教材的内容很丰富,但民族地区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音乐基础教育不够完善,音乐水平普遍偏低,所以音乐欣赏中的一些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偏难。其次,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音乐公共课教学的需要,在高师公共课程中要在特色模块建立鲜活的教学模式。再次,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学生往往会追求流行与时尚,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

(三) 高校音乐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本土音乐教材

在“你对现在使用的教材是否满意?”的调查中,认为满意占48%,一般30%,不满意占22%。“喜欢音乐课的内容是什么?”音乐欣赏占60%,视唱练耳占25%,基础乐理占15%。“家乡本土音乐能否进入音乐课堂?”可以占85%,无所谓占10%,不可以占5%。以上结果显示:学生对现有的公共音乐课抱有很高的关注度和期望值,基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学生不只是希望音乐课是单纯的欣赏课和理论授课,他们更希望接触到音乐的各种形式,希望音乐课以更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出现在课堂和校园活动中。特别是本土音乐版块中既要有专题讲授,也要有本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参与、研讨,最大化地活跃课堂,同时让同学们能深刻感受本土音乐文化的魅力。

(四) 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对本土音乐文化的渗透不足

在问卷调查中,“你最喜欢的音乐类型是什么?”流行音乐占35%,中国民族音乐占42%,家乡本土音乐占8%,欧洲古典音乐占15%。“你了解哪些广西的本土音乐?”了解壮族“三月三歌圩”占48%,“壮族山歌”占16%,“京族独弦琴”占10%,“龙州天琴”占36%,“什么都不了解”的占14%。调查显示,由于学校对音乐基础教育的普及不够,学生爱好转向流行音乐、电子音乐,喜爱度超过了中国传统音乐,甚至很多学生对家乡本土音乐一无所知,以学校所在的广西崇左作为发源地的“天琴文化”,只有36%的同学知道,这就给民间音乐的生存空间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高师缺乏传承基地和本土音乐课程设置,因而师范生的知识结构与传统音乐文化严重脱节。

二、 广西崇左优秀的本土音乐资源

(一) 天琴文化

天琴是流传在左江流域壮族民间的一种宗教活动伴奏乐器,是壮族人民神圣的吉祥物,壮家世代的传家宝。古老神奇的金龙峒是天琴文化的发祥地。天琴,纯属手工制作,依凭自己独特的结构及弹奏方法,弹奏出天籁之音,蕴含着宗教信仰,极富有古壮民族的文化韵味。挖掘古壮天琴文化及传承推广天琴音乐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龙州天琴是壮族最古老的三大乐器之一,壮话称为“鼎叮”,用葫芦制作,由琴筒、琴杆、琴轴、琴弦、琴马等部件组成,音域宽,音色清亮、圆润、甜美悦耳。天琴的表演形式为边弹边唱边打脚铃,具有独特的音色和宽广的音域,可用于独奏、合奏或歌舞伴奏,具有节奏鲜明、轻盈跳跃的特点。演唱上运用龙州方言进行歌唱,音乐上具有清新、幽雅等特点。作为骆越文化在曲艺方面的重要代表之一,天琴具有独特的骆越文化传统见证价值。在龙州境内,每逢重大民族节日,必定有天琴弹唱表演节目。2007年,龙州天琴艺术被列入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传承与发展天琴艺术注入更多的动力。

(二) 壮族歌圩

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用唱歌来表达情感、表现生活的传统。壮族聚居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多声部民歌各地不同歌腔约有一百多种,在广西境内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6个地区30多个县,其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宁等几个地区流传最广泛。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壮族人爱唱歌,不仅平时唱,家里唱,而且还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或“歌节”。壮族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是表达壮族人民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壮族民间歌曲按体裁划分,主要有山歌、小调、风俗歌曲、摇篮曲,而流行最广泛的是山歌。

(三) 短衣壮的送客歌,敬酒歌,催眠谣等

崇左市大新县板价屯是民俗风情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一个村屯,作为壮族的一个分支,板价人的穿着打扮和风俗与周边壮族聚居的村屯有很大不同。板价女子喜穿短衣长裙,因而被称为“短衣壮”,他们保留了许多壮族古老部落的习俗,比如做五色糯米饭、打糍粑、纺纱织布等。《敬酒歌》是“短衣壮”迎接客人时唱的一首热情洋溢的敬酒歌,另外板价“短衣壮”的民族歌舞也别具一格,像迎宾送客歌,敬酒歌,催眠谣等民族文化,也都保存得非常完好。

三、 地方高师公共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

(一) 充分利用本土音乐资源优势,构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体系

广西崇左地区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思路,发挥优势,增加地方特色课,将广西本土音乐文化知识引进高师课堂,尝试和当地的优秀艺术团体合作办学,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增强对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意识,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有代表性的本土民族音乐,体现本土民间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要加强音乐文化的母语教育,应该建立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壮族音乐教育体系和教材体系。以天琴为例,广西崇左龙州被称为“天琴之乡”,外界和自身的条件都十分良好,天琴音乐的推广普及是可行的。相比较于其他精英音乐艺术文化,天琴不仅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而且还简单易学,成本较低,适合普及的需要。

(二) 调整教学思路,确定以民族音乐为主的音乐教材

在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下,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受到严峻挑战。高师是培养高层次教育人才的基地,广西西南部是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域,教育的对象大多是壮族学生,这些学生对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在音乐公共课程中,应该以本土音乐为主要内容,特别是属于遗产之列的民族音乐文化,例如龙州“天琴文化”和壮族民歌,演唱上运用壮语方言进行歌唱。这不仅让学生感到亲切和感受到美,更能了解本地传统文化,体会人文精神。广西崇左本土音乐对于崇左高校的音乐教师来说是音乐教学中得天独厚的资源,在现代文化语境中,它承载着本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传统、民歌曲艺等独特的艺术景观。将本土音乐资源合理地纳入高师公共音乐教育课程中,既能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担负起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担。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民族音乐教育能力

师资力量是本土音乐走进高师公共教育课程中的关键因素,要提高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音乐教学能力,就要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在高师中尽快培养一支具有较强民族音乐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高师公共音乐教育课程所包含的范围广,课程设置方面要考虑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多开设一些音乐选修课。需要开办新的、复合型的、能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和课程,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学习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既要有扎实而全面的专业知识,更要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采风工作,并将其充分应用到教学中去。

篇6

关键词:抽样调查 音乐学习 兴趣取向 学习效果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及其研究是高等音乐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教育方针,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重要环节;是体现教育质量,推进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准的重要途径。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音乐教育状况进行抽样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81份,有效问卷81份,其中41份由高一年级实验班392班学生完成,40份由高一年级406班学生完成。这次的教育调查立足客观现实,目的在于提供高一年级学生在音乐喜爱程度、音乐类别取向、音乐风格取向、乐器喜爱取向、音乐接触途径、音乐特长等维度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评价(课堂喜爱程度、音乐趣味活动、课堂气氛)、学习评价(音乐学习难点、识谱能力、歌唱学习方法、课堂内容取向、音乐学习感受、音乐学习收获)、教师评价(教师喜爱程度、教师优点)等视角了解课堂音乐学习的效果,以便帮助音乐教师更多的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欣赏音乐,为营造理想的音乐课堂氛围积累宝贵的经验。本文主要围绕上述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力图做到客观性、全面性、科学性。

一、调查研究准备工作

(一)文献收集

随着“以人为本”重要指导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逐渐落实,衍生并且发展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的教育指导思想。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世界各国对于学校教育的认识有了新的眼光和领悟,同时也创造性地开发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其中,学校音乐教育尤其是围绕学校音乐人才培养这一课题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突出成就。纵观前人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层面:

1.从课程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2.从师资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3.从教学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4从学习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5.从管理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6.从招生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总结前人成果和经验,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有关学生音乐学习方面的研究更是为本文的诞生做出了向标性的指导。例如: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曹理先生等人撰写的《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一书中的第三部分“学习心理篇”,不仅从理论上详述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音乐技能学习、音乐创作学习、音乐表演学习、音乐欣赏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还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指导性建议,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实用的方法论。

另外,全国各大高等院校的师生、各级中小学的众多教育工作者也针对学生音乐学习这一问题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与调查。例如:载于《文系音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一书中的论文《高中生音乐学习兴趣倾向的调查研究》是由浙江省龙游中学的一名一级音乐教师撰写的,这篇文章主要从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学习器乐演奏的兴趣、学习音乐创作(主要歌曲创作)的兴趣、学习戏剧影视等综合艺术的兴趣、学习电脑音乐及音乐制作知识的兴趣、学习舞蹈表演的兴趣、对音乐欣赏学习的兴趣等七个角度进行挖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说服力。

尽管硕果累累,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根深蒂固的“疑难杂症”亟待解决。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生音乐学习目标的模糊。

2.学校音乐学习态度的轻视。

3.学校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之间的脱节。

4.学生课堂音乐学习效率低下。

5.学校音乐评价机制的疏漏。

基于以上理论认识,本文将在问卷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详细的对高中学生音乐学习状况进行剖析及思考,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解决问题。

(二)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设计基于笔者于2010年4月对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实施的音乐学习调查问卷而作,考虑到高中阶段的学生较之以小学生具有较为成熟的理解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所以在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音乐教师陈向中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高中版本的调查问卷,以适应高中学生的答卷思路及方式。

本问卷力图最大限度地获取学生音乐学习的相关信息,争取通过最短小的篇幅和最善巧的提问方式得到同学们最真实、最有效的答案。所以,问卷经过了多次修改才最终定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本问卷更多的是站在学习兴趣的角度来实施调查的,在今后的调查中还可以从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等视角来观察音乐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效。

此次音乐学习调查问卷主要包括4大板块,即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课堂评价、学习评价和教师评价四部分。依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的指导理念,本问卷立足于学生角度来评价音乐课堂、音乐教学内容以及音乐教师。这是一次尝试和探索,笔者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中逐渐积累,完善成果。

(三)实地调研

笔者于2010年6月在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实习期间,对高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观摩和互动教学。由于笔者于2004年至2007年就读于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对母校的师生状况较为熟悉,尤其是与高一年级音乐教师陈向中老师和高一年级406班班主任李俊莲老师建立着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此次,在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下,本人才得以对母校顺利的进行音乐教育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共发放音乐调查问卷81份,有效问卷81份,其中41份由高一年级实验班392班学生完成,40份由高一年级406班学生完成。研究力图通过提供高一年级学生在音乐喜爱程度、音乐类别取向、音乐风格取向、乐器喜爱取向、音乐接触途径、音乐特长等维度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评价(课堂喜爱程度、音乐趣味活动、课堂气氛)、学习评价(音乐学习难点、识谱能力、歌唱学习方法、课堂内容取向、音乐学习感受、音乐学习收获)、教师评价(教师喜爱程度、教师优点)等视角了解课堂音乐学习的效果。

二、调查结果基本描述及分析

(一)音乐学习兴趣

1.音乐喜爱程度

如图所示,共有47%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22%;44%的学生比较喜欢音乐,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19%;仅有9%的学生持一般态度,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2%;不喜欢音乐的学生暂未出现。由此可知,学生们对音乐的态度总体上比较乐观,并且男女比例较为平衡。

2.音乐类别取向

共有9%的学生选择民族民间音乐,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5%;10%的学生选择西洋古典音乐,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4%;43%的学生选择中国流行音乐,其中女生占23%,男生占20%;30%的学生选择欧美流行音乐,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6%;8%的学生选择日韩流行音乐,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2%。数据显示,男女音乐类别取向基本均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该图最显著的信号表明:流行音乐在高中学生心目中占有绝对地位。而流行音乐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广大的群众基础呢?这不仅仅是音乐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驱使,更多的是因为流行音乐本身具有通俗性、大众性和广泛传播性。在日常生活中,流行音乐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还是广阔的网络世界,都与流行音乐无法脱离干系。这到底是大众审美的趣味选择还是音乐导向的盲区,甚至误区?学校音乐教育一再呼喊正统音乐、经典音乐、民族音乐,但是仅凭一周一堂音乐课就想把学生们的审美理念说服到民族音乐的阵营,恐怕远远不够!

除流行音乐的传播通道极其畅通以外,其他的诸如民族民间音乐、西洋古典音乐等等都受到了面向大众的局限,是因为西洋古典音乐太高雅而不易欣赏?是因为民族民间音乐太俗气而没有内涵?是因为专业人士喜好独享其乐还是因为专业大师力量有限?是因为音乐教育投入力度不大还是因为音乐信念不够明确?这些疑惑都是小小的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大”问题。

民族民间音乐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呢?大众对于西洋古典音乐及其他世界音乐文化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呢?这不仅要依靠音乐教师的辛勤努力,更取决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只有在全民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多元音乐文化的平衡发展,才会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3.音乐风格取向

共有5%的学生喜欢庄严威武的音乐,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4%;37%的学生喜欢轻快活泼的音乐,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7%;29%的学生喜欢华丽抒情的音乐,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14%;29%的学生喜欢忧伤感人的音乐,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1%。数据证明:除了选择“庄严威武”的学生男女比例出现失衡(属于正常现象)外,其它选项较为均衡。

学生之所以热衷于“轻松活泼”的音乐,是因为高中学习生活压力过重,并且缺乏活力。所以通过音乐放松身心、缓解不良情绪,并且激活动力。选择“华丽抒情”者与选择“忧伤感人”者持平,高中学生把音乐作为情感宣泄的有效途径,正值青春期阶段,高一学生不仅试图从音乐当中获得快乐,更把音乐作为诉说忧伤、抒发感情的知己。在忙碌的学习生活当中,负面情绪的积压正是通过音乐疏通才得以缓解。也正因为此,人们才更加喜爱音乐。选择“庄严威武”的学生非常少,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不断社会化,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也得以生长,“男儿尚阳刚,女孩尚阴柔”的单一口味转变为变幻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需求。由此可见,在遗传因素、后天环境、主观选择和教育作用四个因素共同作用之下,能够直接影响个人的发展。

4.乐器喜爱取向

共有32%的学生喜欢中国乐器,其中女生占12%,男生占20%;45%的学生喜欢西洋乐器,其中女生占31%,男生占14%;20%的学生喜欢打击乐器,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13%;选择其他的学生占3%,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1%。

在乐器兴趣取向上,出现了男女失衡:男生相比女生而言更偏好中国乐器和打击乐器,女生更偏好西洋乐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一点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是,高一学生总体最喜爱西洋乐器是绝对的。这种兴趣取向是有历史原因的。自从1840年以来,中国处于被欺凌的被动局面,“学习西方”成为中华民族的有力呐喊,所以出现了很多崇洋现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提高,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民族性性等因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处理本土化和多元化之间的关系。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选择打击乐器的学生2/3是男生,1/3是女生,打击乐强烈的律动感是富有生命力的,“玩”打击乐时的帅气魅力也是人人向往的,所以,打击乐永远不会缺少粉丝。

5.音乐接触途径

共有59%的学生通过网络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34%,男生占25%;4%的学生通过广播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3%;33%的学生通过电视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5%;0%的学生通过音乐会接触音乐;4%的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1%。

生长在科技时代,学生群体也深受计算机的影响,高达59%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音乐以及各种信息,而传统的电视、广播都退居其次。值得注意的是:被试群体中,没有一个学生听过音乐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直接原因:(1)条件局限:中小城市很少设置有音乐厅等艺术场所。(2)机会稀少:即使在钢琴城等场所偶尔举办音乐会,也比较少有。(3)宣传力度小:只有少数的“圈内人”了解音乐会的举办场所及时间。但是,隐藏在深层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是因为文化氛围不够,是因为思维意识不重视,是因为态度观念不端正,是因为音乐与考试无关、与利益无关、与生存无关……

6.音乐特长

共有21%的学生学习了西洋乐器,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6%;12%的学生学习了中国乐器,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2%;1%的学生学习了声乐,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0%;48%的学生无音乐特长,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33%;18%的学生通过学习了其他音乐特长,其中女生占17%,男生占1%。

人们对西洋乐器的学习与对西洋音乐的喜爱程度是成正比的,西洋乐器的奢华高贵足以令人印象深刻,学习西洋乐器所带来的功利性也极其诱人,西洋乐器的学习成本相当昂贵,它不仅是经济基础雄厚的象征,也是文化修养深厚的代表,所以,当今中国社会,学习西洋乐器(以钢琴为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尚。但是,高达48%的学生没有学习丝毫的音乐特长,这是部分地方教育的缺失,由于音乐师资的匮乏、音乐环境的薄弱、音乐美育的轻视等因素造成了这种尴尬局面,使得学生们日后进入社会缺少一种有效的交流途径,缺少一种才华展示的可能性,所以,补上这一课,是早晚的事!因为,社会需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音乐学习效果

1.课堂评价

1.1课堂喜爱程度

共有17%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课,其中女生占11%,男生占6%;42%的学生比较喜欢音乐课,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22%;高达39%的学生持一般态度,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14%;不喜欢音乐课的学生占2%。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学生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与对音乐课堂的喜爱程度有较大差异。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是毫无置疑的,但是对音乐课堂的态度是有所保留的,甚至出现了负面情绪。这是为什么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枯燥还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落后?是学校管理机制的懈怠还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吃力不讨好?学生们究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收获到哪些真才实学?又或者能够激发出哪些学习的成就感和创新的灵感?这些问题都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予以正视。

1.2趣味活动

共有18%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唱歌,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12%;58%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欣赏音乐,其中女生占29%,男生占29%;13%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创编表演,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4%;6%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音乐知识,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2%;5%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其他,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3%。

高中音乐课以欣赏音乐为主,所以选择“欣赏音乐”一栏者占有绝对优势,同时,由于歌咏比赛的广泛举办,所以,一些学校会利用音乐课的时间和机会聚集学生学习唱歌,其中一些具有音乐天赋或者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将有机会崭露头角,同时唱歌也是情感得到抒发、情绪得到排解的过程,所以唱歌活动也受到肯定。选择创编表演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内在表现欲,因为创造和表演都是“输出”的过程,是内在修养外化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功底才能从中发现乐趣。选择音乐知识的学生更多的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信仰“知识就是力量”,通过掌握音乐知识来了解音乐的门道进而鉴赏音乐是一个更科学有效的方法。选择“其它”的学生抱着强烈的娱乐态度,他们希望通过音乐课得到彻底的放松,通过看电影、听流行音乐来达到心灵的释放,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心理具有普遍性,在学生们填写的课堂建议中可见一斑。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3课堂气氛

高达83%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快乐轻松的,其中女生占46%,男生占37%;仅有9%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严肃安静的,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4%;仅有8%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热闹沸腾的,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4%;0%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紧张压抑的。这一数字值得乐观,因为学生们在音乐课上的身心感受是积极健康的,在紧张高压的高中生活中,音乐课堂不仅从主观上使学生得到了快乐的心情和放松的心态,而且从客观上促进了学生们的工作效率。

2.学习评价

2.1学习难点

共有40%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识谱,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22%;14%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表演,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5%;9%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节奏协调,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6%;33%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旋律音准,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14%;4%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其他,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1%。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大部分对节奏的协调能力较好,但是仍然处于被动吸收音乐、模仿音乐的重复记忆阶段。怎样流利的识谱、怎样顺畅的将其演唱出来却是一个难题。

2.2识谱能力

共有10%的学生认识五线谱,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6%;31%的学生认识简谱,其中女生占17%,男生占14%;29%的学生认识五线谱和简谱,其中女生占24%,男生占5%;30%的学生不识谱,其中女生占13%,男生占17%。通过对比可知,高中学生虽然大部分识谱,但是却缺乏流畅性,无法真正达到看谱即唱的境界;高达30%的学生完全不识谱,给今后的音乐发展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2.3歌唱方法

共有13%的学生通过反复歌唱学习唱歌,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9%;24%的学生通过多听多积累的方式学会唱歌,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15%;30%的学生通过寻找词曲特点学习唱歌,其中女生占16%,男生占14%;33%的学生唱歌是跟着感觉走,其中女生占21%,男生占12%。如上所述,学生在旋律音准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而且很多学生在歌唱技巧方面不得法,所以,出现了歌唱的从属心态。

2.4课堂内容取向

共有9%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音乐知识,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3%;16%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表演创造,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6%;40%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演唱演奏,其中女生占22%,男生占18%;32%的学生希望课上多欣赏音乐视频,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17%;3%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其它,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2%。由此可知,学生们心目中最钟爱的活动是演唱演奏和欣赏音乐视频。学生们希望通过音乐课收获一门真正的技艺,并且通过音乐课拓宽自身的音乐视野,增加所见所闻。

2.5学习感受

共有69%的学生认为音乐动听优美,其中女生占35%,男生占34%;1%的学生认为音乐易学易记,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0%;25%的学生认为音乐生动有趣,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5%;5%的学生选择其它,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5%。由此可知,高中学生并不认为音乐容易学习,但是却深深被其中的美妙感受所吸引。

2.6学习收获

共有38%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快乐轻松,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8%;8%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丰富知识,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3%;28%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提高鉴赏审美能力,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9%;26%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得到情感表达、展现自我的机会,其中女生占13%,男生占13%。由此可知,高中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仅保持愉悦的心态,而且从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表达能力。

3.教师评价

3.1教师喜爱程度

共有29%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教师,其中女生占16%,男生占13%;51%的学生比较喜欢音乐教师,其中女生占31%,男生占20%;20%的学生一般喜欢音乐教师,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10%;选择“不喜欢”者为0%。由此可知,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共处与课堂交流比较融洽,这为音乐课堂的顺利进行赢得了良好的基础。

3.2教师优点

共有30%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多才多艺,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0%;25%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知识丰富,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1%;39%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具有很强的个人魅力,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20%;6%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具有其它优点,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2%。

三、调查后的思考及建议

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本质和责任集中体现的集合点。因为高中学生具有最强烈的求知欲,最强烈的好奇心和最强烈的“爱美之心”。面对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严苛要求,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强压机制,怎样真正实现美育教育、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摆在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尊重、重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有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正确的处理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好奇心,才有可能让孩子们在喜爱音乐的基础上真正融入音乐、读懂音乐,进而掌握音乐学习的能力,培育出高品质的艺术修养。

第二,改善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使其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只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够不断吸引中学生的眼球,使其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达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第三,增加互动交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实践的过程中感悟音乐,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和音乐学习的快乐,不仅音乐能力能够得到迅速提高,更加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其乐观向上,健康发展。

第四,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观念。音乐学习固然可以放松身心,娱乐大众,但是,音乐之所以作为一门必修课立足于中学课堂,就必然有其突出的价值和意义。音乐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文化。只有音乐无国界,只有音乐最动人。所以,学生自身应该在娱乐身心的同时,想方设法的有所收获,才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获取珍宝,相信这将会成为每一位学生受用一生的财富。

第五,学校建立专业完善的音乐学习评价机制。充分利用音乐教师的才能和优势,使得音乐教学目标与实际的教学成果实现均衡统一,从长远来看,这将为学生的科学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同时也为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对于每一位身处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而言,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问题都是任重而道远的。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集思广益,才能够灵活的把握好高中的音乐课堂,只有不断的实际调研,沟通互动,才能够真正实现我们发展音乐教育事业的初衷。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傅利民,翟静雅.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音乐学习兴趣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

[4]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5]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6]《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文系音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篇7

那么,到底怎样引领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从体态律动着手

初一年级学生刚踏进中学的门槛,在他们身上还保留着小学生活泼好动的习性,喜欢在音乐中律动、以律动表现音乐,而且他们的视觉感知往往要比听觉感知快。因此可以从他们喜欢的律动着手,通过视觉上一目了然的动作带他们走进音乐。在刚刚结束的音乐教师全员培训中,陈千红老师给我们做的讲座我记忆犹新。她说,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你的课就要有吸引学生的地方。陈老师给我们讲了达尔克罗兹的律动教学,还给我们做了示范,让我们也体验了一次做学生的感觉。音乐、体验情感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宗旨,他在1914年所写的论文《节奏运动、听觉训练和即兴》中强调:“体态律动的目标是:在本课程结束时,不是能使学生说‘我知道’而是‘我体验到’。一次引起学生的表现欲望,激活他们的情感世界,扩大他们的本能力量,并能迁移到生活中去。”体态律动的作用:通过节奏运动使身心和谐发展;通过节奏运动唤醒儿童的音乐本能。比如我在上《拉德斯基进行曲》时,开头我让学生听,并把节奏写在黑板上,把没有倚音的同一个节奏也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有倚音音乐的形象更逼真,就是马蹄声。然后让学生跟我一起律动。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实践表明,如果鼓励孩子们除了运用耳朵外,还运用身体的其他部分,他们对音乐的反应就会变得充满无穷无尽的生命力,进步也会变得惊人的快。他们因此会成为教师快乐的合作者,而不是教师的令人厌烦的受害者。

二、从音乐游戏着手

游戏是学生的最爱,我们可以从充满情趣的音乐游戏着手,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走进音乐。我又想到了本次的音乐教师培训,教研员肖霄老师真是费劲了心思,她为我们邀请来了全国特级音乐教师刘德昌老先生。早就听说了上海音乐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评课很风趣,非常有感染力,12月14日那天的培训场面,更让我对这位“老特级”充满敬意。 这个讲座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这么高级别高水准的讲座,令我更加敬佩的是一整天的讲座刘德昌老先生只用了黑板、粉笔、钢琴这三件物品。面对以往那些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讲座,刘老师的讲座更让我感觉到了返璞归真,简单实效。所以他笑称自己是活的多媒体。刘老师说:以前的孩子会唱歌但不会欣赏,现在的孩子会欣赏但不会唱歌,如何教会孩子唱歌,这是我们每一个音乐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做到简单、朴实而有效,不要注重表面的热闹。他当场为我们上了《拉钩钩》这堂课。几个简单可爱的动作就引出了这堂课的上课重点和内容。当讲到歌曲演唱时,刘老师现场就对老师们进行训练,他的方法很简单,把老师们分成了三个或四个声部,然后现场教唱。真正做到说得多不如做得多,让老师们自己在实践中体验,更好领会理论上的精华。讲到精彩之处,刘老师甚至跪在讲台上。为了更好地让我们理解歌曲的情绪,刘德昌老师请安高的俞亚红老师一起做起了拉钩钩的游戏,台下情不自禁地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在初一年级音乐课上也曾做过游戏“送音”,老师把一个音(如:do)一直唱着,并放在手掌心,送到学生的手掌心,接到的学生唱着再送给别人,在学生不停地唱着do送给他人的同时,老师开始唱第二个音(如:sol)并送给另一些学生,渐渐地,教室回荡着很美的纯五度音程。第二次,送do和fa,教室回荡着纯四度音程。在音程回响的时候,引导学生边唱,边闭目用心聆听,感受纯五度和纯四度不同的色彩。本来你给学生讲纯五度,他们根本不懂,通过游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受。

三、从欣赏材料着手

想要让学生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欣赏曲的教学方法,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欣赏一些独奏曲,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伴奏声部。如小提琴独奏曲《圣母颂》(古诺),引导学生聆听竖琴的伴奏音型,通过一些小手势表现音型的变化。熟悉了后,截取一段,听着主旋律,手势表现着伴奏音型,内心哼唱着伴奏音型。

篇8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具有多方面功能,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音乐教育,开展音乐审美活动,对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历史和空间总构成的教育资源,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底蕴的厚度和广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创新源头和重要基地,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建设校园文化的终极价值就在于创设一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校园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在文化设施、制度规章等方面很容易设立,而作为校园文化核心价值的人文精神则需要经年累月、潜移默化的逐渐形成。审美教育是培育人文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在提高个人审美情趣的同时,增强人文素养,体认人类的终极关怀,知道自尊自爱,关怀自然、社会和他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施多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教育活动,能够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纯净心灵,完善人格,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音乐教育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育人和导向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归根到底是育人,目标就是教育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等等。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知识的传递,使广大学生通过对文化知识、文化价值的不断摄取,逐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亦即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音乐教育以音乐作品生动鲜明的旋律和艺术意象感染人,以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音乐主题教育人。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对形塑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和平、热爱人类等文化主题是国民精神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主题,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爱心是校园音乐文化教育中的重点。高校的音乐教育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播此类人类传承的文化精髓。比如选择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时代歌曲,开展歌咏活动,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和丰富内涵来感染和教育学生;通过乐器独奏、齐奏、合奏等表现形式,在给予学生音乐艺术熏陶的同时,学生思想观念上也得到启迪和感染,让他们在器乐表演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并能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价值、理想和信念;通过音乐欣赏,加以教师的讲解和诠释,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深刻含义,感染和教育学生。通过这样一些音乐教育活动,在审美育人的同时,也将校园文化的正面导向功能充分体现出来。通过音乐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和侵蚀,既统一了学生的思想,面向统一目标,又一致了广大学生的价值理念。

二、音乐教育能够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和激励功能

在高校校园文化中,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通过音乐课程教学的形式,在大学生中普及音乐乐理等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艺术社团音乐指导的方式,对那些有一定的音乐技能基础和热爱文艺表演的学生,进行系统、专业的辅导,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积极分子,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无论是学生社团联合会举办的各种活动,还是学生自发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在诸如迎新晚会、中秋晚会、联谊会、校园卡拉OK歌手大赛、街舞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合唱比赛、音乐剧展演等等活动中,音乐是这一校园文化的常规表现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思想性引导和训练,以主题性音乐表演来统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凝聚力;以催人奋进、健康向上的励志音乐作品,鼓舞学生,让好的音乐作品和音乐主题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强化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积极向上的动机。通过内容丰富、格调高雅、主题鲜明的系列校园音乐活动,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活力的同时,也将会很大程度上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和激励功能。

三、音乐教育能够增进校园文化的协调功能

校园文化的协调功能是指其能够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意义尤为重大。在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和谐校园的构建就是要达到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同发展的和谐状态。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基在于校园文化建设。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改变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随之也带来一系列包括伦理道德、生活方式、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所谓“人的异化”问题。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加强和关注高等院校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有多种方式,但就音乐审美教育的特点和作用来说,有着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人格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人格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教育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呈现出来的,大量的音乐作品主题是以情感为纽带,强调欣赏作品时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的和谐统一,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获得自我的教育和情感升华,在艺术氛围中不知不觉就陶冶和完善了自我的人格。

当前,大学生们往往强调自我意识、彰显个性,易受外部社会的多方面影响,社会阅历缺乏,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常常会出现困扰和焦虑,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但专职教师的职业化程度不够,处理大学生心理问题也往往流于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俗套。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音乐在大学生的生活随处都在,特别是流行音乐。从这样一个文化现象的侧面也可以说明,音乐对大学生心理需求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音乐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需求,抵制不良音乐作品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关键,也是非常必要的。音乐艺术活动是个人参与的审美历程,而按照美学的一个流行定义“审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对美的规律的能动建造、美的理想自觉追求、美的标准的积极实践。音乐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内在情感与外部形象形成相应的交流,通过认知、情感、意志在反复交流中所达到的统一,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从而让学生亲近社会、亲近自然,增进人际交往,促进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

四、音乐教育能够增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功能

一个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发现往往都是在具有文化精英意识的校园中产生,校园文化具有创造创新的功能。高校校园里各种文化思想聚集,相对容易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同时作为人类获取知识的高等学府,承载着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具有批判和创新的思维意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重要阵地,不仅仅向国家和社会输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毕业生,更要培养出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有关音乐和创新关系的研究文献很多,无不明确地指出音乐审美活动对开发潜能和培养创造力具有独特作用。一个流传很广的例子,是说爱因斯坦就是在他弹钢琴时把“一个奇妙的想法、一个美妙的想法”变成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经过教育科研论证,音乐教育和技术训练能使学生的双手同时活动,促进大脑左右两半球的积极思维,锻炼大脑,提高能力。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和谐、有节奏、富于形象的声音来反映现实生活。音乐审美活动中,通过听觉产生音乐形象,唤起人的大脑中相关的视觉印象,听觉和视觉的通感效应,促使人想象丰富,进而调动储存的表象,进行重新组合更新,构成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新意象,从而开发智力,增强创造力。因此,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开展音乐审美活动,对增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的灵魂,音乐是美的灵魂,建设符合时代需要的校园文化,必须有效的利用作为主体的人的审美需求,在高等校园里,重视音乐教育和音乐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建设新世纪符合国际竞争力的大学,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8.

[3]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

篇9

摘自:《福建省漳平市教育网》

2006年秋季开始,福建省高中教育全面实行课程改革,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了总的原则是: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以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化生活应具备的音乐文化修养。在音乐鉴赏模块中,要坚持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为主的原则下,整合各种教学手段,解放学生,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美,达到上好音乐鉴赏课的目的。让学生经常保持1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世界的家园,这就是所谓“乐yuè(音乐)则是乐lè(快乐)”的道理。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对于音乐教育,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能让人产生愉悦的、精神的探讨”。

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欣赏中,音乐欣赏课形成1种古板的标准教学程序:①介绍作者生平;②介绍作品时代背景;③练唱主题音乐(可先聆听1遍);④介绍作品结构;(按段落聆听);⑤完整欣赏全曲。这种讲解音乐,分析音乐;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的传承式教学泯灭了音乐课程的自身魅力,这种缺乏情感内涵,充满理性的课程设计不仅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的枯燥单调,甚至恐惧、苦恼、丧失了学习兴趣,极易造成学生的“情感营养不良”。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时候,我给学生上了1堂民族管弦乐欣赏课《喜洋洋》。上课1开始,我就给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教唱主题音乐;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介绍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和弦乐器各个成员的特点,最后打开音响请学生欣赏。虽然乐曲的情绪是欢快的,但是,我感觉到整个教室的气氛是沉沉的,闷闷的,学生提不起1点兴致去听、去感受。到曲子放完,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交头接耳的有之,打瞌睡的亦有之。过后,我对这1堂课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现在想起来,当时的那节欣赏课无疑是失败的,我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只把枯燥的音乐知识灌输给学生,引起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走失”。

但是,我们并不能对传统音乐欣赏教学模式1概否定。比如:介绍作者,介绍作品时代背景,练唱主题音乐等都是必要的。只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该如何运用各种新颖有效的方法,创设出愉快学习的情境,融知识技能的学习于审美活动中。并且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状态下愉快地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愉快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音乐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对作品的各种理解、想法和问题,教师以鼓励支持的态度来调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合作解决。教师可在课堂中说“大胆说出来吧,让我们共同来解决”。教师放下威仪的外表和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让他们都乐于畅所欲言。艺术鉴赏也是1种审美的过程,要给学生有视觉上的和谐和美感。教师的衣着要得体,美观大方;教态自然,示范动作有美感;要进行“微笑教学”,等等。总之,要让学生尽可能喜欢你。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1种友好、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育家杜威说过:要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真正愉快合作的相互的过程”。

2、创设课堂情境,体验愉悦教学,让学生融入音乐

由于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学生大多热衷于流行音乐,追星现象屡见不鲜,而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京剧,却知之甚少,甚至有陌生感和距离感。例如:在京剧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1节中,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氛围。我还请了部分学生跟随锣鼓的节奏“跑龙套”。动作虽简单,但学生的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在快乐体验的同时又学到了相关的知识。又如: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这1节时,为了让学生进1步了解非洲鼓及其节奏,非洲音乐的特征,我让学生随着《鼓舞》的舞曲声,由学生即兴创作“击鼓接龙”。学生即兴敲出1个乐句的节奏,后面的学生接力敲出下1乐句的节奏。并且启发学生,表现力丰富而独特的非洲音乐节奏可以借助于拍手,跺脚和敲击乐器等方式,将其律动结构体现和强调出来。无论学生的即兴表现效果如何,对于他们的积极表现,我都给予了肯定。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享受表现之乐,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

3、探究多种课堂途径,鼓励交流合作分享,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新课改的目标也是学生获得愉悦体验的过程。我通过和学生交谈了解到,他们实际上并不满足于只是聆听音乐,他们更乐于动脑动手,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留1点给他们自主活动的时间和展示他们才艺及个性的空间,以此来体验音乐的奥妙和创作的乐趣。

(1)分组交流

我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至8人,要求他们共同完成1些既定目标。在创作、表演、讨论过程中,让学生们各自发挥聪明才智。因为他们在小组中容易产生集体荣誉感,从而变得主动与活跃。例如: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这1欣赏课的教学时,将音乐与绘画、文学、演奏有机地联系起来。课前我告诉学生会古筝或琵琶等乐器的可带来上课,我让几组成员自己商量要用何种形式来表现音乐。有的小组绘画,有的小组写1段对音乐理解的文字,有乐器特长的同学为大家演奏1段乐曲,有的小组朗诵了张若虚的唐诗《春江花月夜》。他们相互依托,共同创作并且讨论商量表演中的艺术处理。当我把学生的作品收上来,看着1幅幅具有创造性的画面和优美流畅的文字语句时,我不由地感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文学色彩的词藻,我把音乐图画等作品11展示给同学们看,让他们在欣赏自己作品和分享他人的作品中,充分感受合作学习的愉快。1 2下1页

(2)故事引入

在鉴赏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老师播放音乐,学生思想开小差的局面。其原因是:学生听不懂旋律,感受不到音乐形象。要解决这1问题,办法之1就是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这1心理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生动有趣或曲折的故事中愉快地学习。

1、可以结合故事欣赏音乐。在京剧欣赏课的教学中,我讲了《兰陵王戴面具破敌》的故事。因为脸谱是京剧中的精髓之1,故事吸引了学生对脸谱的联想,让学生了解到脸谱的来历及其在京剧中的重要性。在对梅兰芳的介绍中,讲述梅兰芳为表达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所做的种种贡献和动人事迹;在欣赏古曲《流水》时,我给学生讲了1个“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通过小故事,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2、可以利用音乐来创编故事。如:在德彪西的作品《大海》1课中,作品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响,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要让学生直接地理解时就感到茫然和抽象,因此,我将此作品编成同学们暑假在海边进行夏令营的故事,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对大海“狂怒”时的波涛汹涌;平静时的温柔可亲;活泼调皮时犹如孩子……这样效果则大不1样,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愉快的暇想中完成作品的学习。

(3)游戏介入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它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其作为1种教学手段,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又能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高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而显得沉静些,做做游戏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比如欣赏完《梁祝》后,我便对学生说:现在,让大家放松1下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快乐AB猜”。游戏规则:老师给出问题,有AB两个答案,让同学们去选择,选A的站在A圈,选择B的站在B圈。

(1)《梁祝》的曲式结构

A、带再现的单3部曲式B、奏鸣曲式

(2)陈钢、何占豪的代表作品有

A、小提琴协奏曲《梁祝》B、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

(3)下面两部作品中哪1部作品是讲述1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

A、《2泉映月》B、《梁山伯与祝英台》

篇10

    调查对象:对江苏省四所高等职业音乐教育的现状做问卷调查,在全省范围内采取抽样调查。四所调查院校包括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其中国家重点一所省重点一所,普通高职院校两所。调查研究工具本论文调查研究的工具是自我编制的,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调查问卷,分别对这四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以及音乐教师作了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问卷包含:

    1、针对高职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素质及所在学校开设音乐选修课的情况进行调查。

    2、针对高校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对公共音乐选修课的需求进行调查。

    3、针对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本论文调查的时间为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

    二、统筹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得到许多相关数据,下面就高职公共音乐教育的各个不同方面进行具体情况的数据统计。

    1、对学生音乐学习调查分析

    学生喜欢音乐的状况(1)通过调查得出:58%的大学生很喜欢音乐课,34%的大学生比较喜欢音乐课,通过访谈他们认为在高职院校开设音乐选修课很有必要,反映出现在大学生渴望自身素质在大学教育阶段获得全面提高。(2)调查显示,学生的音乐活动是丰富多样的,70%的学生喜欢唱歌,54%的学生喜欢演奏乐器,28%的学生喜欢识乐谱,91%的学生喜欢听音乐,46%的学生喜欢学习音乐知识。从调查数据来看,学生非常喜欢音乐各种活动,尤其从喜欢听赏音乐比例上可以看出,听音乐成了学生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学习经历的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89.%的学生对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感到不满意,75.%的学生基础音乐教育的学习为3-6年,并认为基础音乐教育对自身的音乐素养的提高并不大。这也是当前高职学生音乐基础素质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音乐基础素质的调查分析

    (4)音乐基础素质调查分析,学生认识乐谱情况调查表

    调查显示,32%的学生认识简谱,14%的学生认识五线谱,8%的学生两种乐谱都会,46%的学生两种都不会。大部分学生对简谱和五线谱的认知能力较弱,显现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结构较差。

    2、开课内容调查分析

    开课内容

    (1)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学校开课内容的重点还是放在了音乐欣赏上,而且多以介绍欧洲古典音乐为主,较少介绍本民族的音乐,离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音乐修养还有一定的距离。有的高职学校由于师资的原因存在着因没人设课的情况,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开什么课;大部分高职院缺乏课程设置方面的科学论证,存在着盲目开课的情况。

    (2)音乐课程现状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希望在大学选修公共音乐课。上了大学之后,他们如久早的禾苗期盼甘霖一样盼望着学习音乐,渴望自身素质在大学教育阶段获得全面提高。实践证明:公共音乐选修课所涵盖的人文知识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对其一生,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有益的。

    (3)、学生喜欢的音乐情况调查

    分析一、高职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人数最多,占大部分;其次是影视音乐、轻音乐,学生觉得听起来比较轻松。中国传统戏曲或曲艺(如京剧等)17%,外国歌剧仅占8%,通过访谈还了解到,学生喜欢听熟悉的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些现象反映出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欣赏趣味存在一定的问题。

    分析二、大学生对音乐选修课的认识较肤浅,从调查结果的中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知是幼稚和盲目的,在他们形影不离的耳机里播放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对高雅的艺术作品或一无所知,或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大学生对音乐素质以及提高音乐素质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全面,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仍只停留在表面;二是流行歌曲本身易学、易表现。而对于交响乐等高雅音乐抱有一种排斥心理,认为自己基础差,没有音乐细胞,索性不去接触它;三是音乐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单一,难以引起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四是部分大学生是抱着学学识谱,学唱几首歌曲,学着玩的简单目的而选修了音乐课,再加上这门课程的考试对大学生不会有任何影响,所以他们基本上没有把它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来对待。

    分析一、从调查结果的E2中可以看出,56%的学生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对自己影响不大,42%的学生认为一般情况,仅有4%的学生觉得影响很大。分析二、高职生的基本音乐素质较差,他们接受音乐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差异较大。

    3、调查情况师资一览表

    (1)、师资情况通过调查得知,4所高职公共音乐选修课教师总人数为14人,其中专职教师只有2人,兼职教师有12人,校均人数为3人。说明高职公共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高职公共音乐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其队伍结构也不合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也不十分满意,认为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没有新意。

    (2)、音乐教师专业基本情况;参加音乐教育方面的教师培训或进修情况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科研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在过去一学年中,学校领导听过您的几次音乐课教师的教学技能掌握情况:

    分析一、由表显示,在14位音乐教师中仅有两位教师进修或培训过,通过访谈和调查其他教师几乎没有进修的机会,在音乐教学和科研上遇到的困难较多,主要集中在缺少音乐活动经费、活动场所及缺乏音乐资料上,同时,由于领导对音乐课程的忽视,致使音乐教学成了高职院校可有可无的点缀。

    分析二、从听课的次数来看,学校领导对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比较重视的,在教学上有督导的作用,但通过与个别教师的访谈,由于音乐教师开设的大多是选修课,学校并没有建立对选修课教师包括音乐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导致音乐教师上课质量好与差都一样,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分析三、从教师的教学技能掌握情况来看,音乐教师本自身都比较重视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大多数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都能制作授课使用的音乐课件。

    4、音乐艺术机构调查分析

    学生参加学校音乐活动的情况分析分析一、从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情况来看,有50%的学生没有参加学校的合唱队,有12%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这样的活动,参加过学校乐队的仅为2%,参加过学校舞蹈队的为4%,参加过音乐协会的为4%;从调查看出,高职的音乐活动还没有完善的开展起来,有的学生并不清楚学校是否有这样的艺术活动中心。

    三、小结

    以上是对江苏省高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学生音乐学习现状、音乐教师现状、音乐课程相关情况、音乐艺术机构相关情况等有关方面。从调查的数据和访谈的资料显示,在发展形式迅猛的高等职业学校中,音乐教育现状有喜有忧。总体来看,并不乐观,它的境地似乎可有可无,随意性很强,流于表面和形式,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育还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受传统教育观念的禁锢,部分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领导漠视音乐教育,把它作为杂课看待,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