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爱国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3:0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爱国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爱国作文

篇1

四分厂团支部——李晓瑞

百花争艳,万木复苏。在这个明媚的韶光里,我们迎来了入世后的又一个起点。新的年度,我们拥有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新的挑战。进入20__年以来,各种物价空前高涨,让人触目惊心的,不仅仅是米袋子和菜蓝子。生产需用的一系列原材料价格急剧上调,运输费用亦是居高不下,而市场竞争力却是有增无减。仅20__年一年,约计我们的损失将超过1500万元,这无疑大大压缩了我们的利润空间,大势所趋,我们公司的发展形势也逃不过一个“难”!

直面着我们的衣食父母步履维艰,我们作为它的一个子民,是不是可以冷眼旁观,是不是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潇洒一如从前。也许有人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决策是领导的事,我们着它哪一门子急?“错”!国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古人的通晓的道理,中国历史浩浩荡荡前进了上下五千年,发展到今天,难道我们还不如从前吗?况且,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如果我们的企业随风却了,请问我们将置身何处,又靠什么营生?再次茹毛饮血,吃糠咽菜吗?[本文出自文秘站网-]

“书中自用颜如玉,书中自用黄金屋”,还是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致加西亚的信》这本小册子吧?“把信交给加西亚”,罗文接过的只是一道命令,任重道远!且没有丝毫的解释和半点指点。生命,更是危在旦夕而没有疑点,没有怨言,火速上路,仅用了三周时间,罗文便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将信交给了加西亚将军!

罗文他,异忽常人吗?一名地道的军人而已!他靠的什么?信念!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主动进取、从容乐观!这股士气,成就了罗文一生美名,这种精神,推动的又何止是战争?它已超越时空,漂洋过海,作为一种忠诚敬业的象征、作为一种内动力,感染着不同角度、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一代代人们!有谁可以估量,罗文之后又有多少罗文。罗文们所创下的又是多少功勋!

打开书本,罗文他无私无畏的军人形象跃然纸上。让我怦然心动;透过书本,现实中的罗文活生生的,他们那种执着与热情,更让我由衷地感动。读着看着,我没有理由无动于衷。“做个中国新罗文”是我给自己的许诺。也以此与大家共勉!

也许咱们很多人熟悉她—崔维花。现在是四分厂的一名包装工。她的容貌有如她的名字一样普通。但她对工作的热情与投入、她那种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则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不折不扣是我们大家的楷模!说她是咱们鲁阳的罗文,我觉得一点儿也不为过!

她是咱们鲁阳的一名老职工。从1993年入厂,迄今已满十一个年头,十一年来,她歇过的假日,她自己记得,领导们记得!除非病得实在爬不起来,否则,她绝对不允许自己不在班上。除非家里的事情非她不可,否则她决不允许去忙私活!一个人加班加点,在她是常事。为了工作饿肚子,在她屡见不鲜!还是在二分厂做班长的时候,有次上两点班,班上产品出了些小差错,需要二次加工,别人十点钟下班之后,她是一个人默默地继续干,一口气干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六点多,直到值班经警过去喊她“该下班了”,她还浑然不觉已是什么时间?问及她为何一个人加班,她的回答不能不让人感动!她说:“他们都年龄小,晚上加班,他们会困,再说干不好,那是我的错”。多么善良的心态,多么朴实的语言,却又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

各位同仁们,与她比起来,咱们是不是略显渺小些了呢?甚至有一种人,专爱投机取巧,见了好处,趋之若骛,见了困难,惟恐避之不及。工作出了错,找这个负责,找那个负责,惟独不问问自己是否有过错。平时工作,惟恐比别人多干一点点,还说什么任劳任怨。如此拈轻怕重、如此锱珠比较,试问,罗文精神哪里来?内功又将如何练?还谈何奉献、谈何发展!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在我们大练内功的今天,罗文精神的到来,那可谓是雪中送炭。我们最需要的,也便是罗文那种强烈的主人翁感、那种不打折扣的服从意识、那种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的创造精神、那种鞠躬尽瘁,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内忧外患当前,公司领导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恰当好处地提出了“更新观念练内功,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英明决策,但要政令畅通实现后的飞跃,达到预期的效果,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练内功不是某个领导或哪个员工的单打独斗,必须全员动员,全员参与,确实地从内部狠下工夫。上到公司领导,下至一般职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相同的,绝对的责任心,形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事无巨细,一点一滴,我们都必须拿得起。微利时代吗?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一心为公的罗文,一手抓勤俭持家的主妇。勒紧裤带,精打细算,节约所有可能节约的能源,将我们的生产成本降到最低点。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渗透;德育教育;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高中阶段,德育教育的实施已经成为了教学的主要任务。根据新课程改革中关于课堂教学的要求,更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课程,让学生不仅能学好语文知识,还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中教育不再单纯地指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更是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个人、社会发展、语文教师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说,高中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道德思想正处于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其次,从社会发展层面来说,德育在包含语文在内的各个学科中的渗透,使学生成为了德才兼备的、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提高了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最后,从语文教师自身来说,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符合现代教育改革方向的,也让语文教师可以在寻找渗透方法的同时,进行自我教学反思,有利于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对其的长远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2.1通过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贴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德育知识。课堂是培养德育的主要场所,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教材,所以要以教材为主,促进德育教育的实施。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时,应向学生介绍所讲课文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在深入了解课本内容时也得到了思想教育,从而有效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有独特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在讲解《离骚》时,就可以把屈原的故事讲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屈原的精神,甚至也可以播放有关屈原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屈原忧国忧民的思想,从而树立屈原在学生心中的爱国形象,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2通过作文写作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写作内容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所以,高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作文写作,通过文章认识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对思想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在写作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但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还可以让学生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更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让学生可以从表面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教师还可以把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从这些优质的文章中得到好的情感体验,同时还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开展作文竞赛活动,让学生彼此交流心得体会,从而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可以使写作和德育教育的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2.3通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单纯地依靠课堂内的教学很难全面实现德育渗透,所以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本,开展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的展开,可以让学生把道德意识转化为自然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在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从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观看《我和我的祖国》这类爱国题材电影,并让学生在课上时间对影片进行讨论和评价等。这些活动的顺利展开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篇3

每一年的高考作文不仅是家长、学生关注的热点,就是各大媒体也会点评分析作文题目,而且作文水平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陪伴一生,可以说是终身受益的技能!小编整理了高考作文万能素材,供大家参考。

2020高中作文素材积存

学识与胸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任公先生以他的渊博的学识和宽阔的胸怀折服了听众,也深深地震惊了我们后人。学识会让一个人厚重深刻,谈吐不凡,出口成章。有学识者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人如坐春风;如黄钟大吕,诞生振聋发聩的效果。会增长你的知识,净化你的心灵,陶冶你的情操,提高你的人生境域。学识与胸怀往往是孪生姐妹,学识会开阔你的视野和胸怀,让你纵观古今,放眼中外,以天下为己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怀”。学做一个博览群书、修养身心的人吧!

话题:学识与胸怀;读书与爱国;学识的魅力;谈自身修养。

弱势与——《包身工》

60年前,在上海,有一群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女孩被人骗到上海日本纱厂当女工,从此阳光永远和她们绝缘,陪伴她们的是无尽的黑夜与屈辱。到了现代社会,虽然包身工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同样的治理工人的手段还在个别地方零星存在着。我们常常用“现代包身工”来指代这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工人。生活总是这样,总有一些污秽阻碍我们对鲜花的赞叹。大家不必气馁绝望,只要正义在我心,生活将永远阳光辉煌。

逆境中的维持——《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三朝为宫,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他忍耐的孤寂和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尊大,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孤寂中图强,饱读诗书,关怀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国家的危急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绚烂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慨号。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磨砺”“逆境中奋起”“人生存储”等有关命运的话题和材料作文中。运用时我们可以这样论述: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干保持永远锋利的锋芒。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迪着今天的我们,不论你经历了哪些挫折,不论你是否怀才不遇,只要是金子,你总会发光的。

 

2020高考作文如何积存素材

怎么积存素材呢?有同学用蠢办法,把某个素材完全抄到本子上,既费时又费力。那该怎么做素材积存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记住关键词: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做了什么事。至于过程,可以根据文章去剪裁。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

尽管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提出很长时间,但是目前高中生的学习状态仍然是压力很大。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之下,高中生花费在高中语文作文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都会有所减少。但是高中语文作文又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品质。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有用的作文知识,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强化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使学生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学到最多的作文知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一、作文评讲一定要突出重点,避免平淡,避免“例行公事”

每次作文批改后都有一回作文评讲,但并不是每一轮作文都有出色、奇特、精彩之处可讲。作文评讲对提高学生写文章能力的作用不次于做作文的本身,所以应精心安排,广泛搜集材料。讲评时不讲某一点则罢,要讲就一定要讲出点“名堂”来,让学生在这一点上有个深刻印象。比如讲写文章“要新颖”“要不落俗套”“要有独到之处”,从理论上说都知道写作文忌讳“人云亦云”“随大流”,忌讳“大话套话空话”,忌讳“标语口号式的语句”,但到底什么样的语句算是“新颖”“独特”呢?有一回我批改一位女学生的作文,看到里面的几句话,眼前顿时一亮,觉得这话很深刻且不落俗套。她在《夜,静悄悄》的作文里写了“读边防军人的一封信”的题材。这封信里的语句很特殊。过去几年流行的话是“希望人们理解军人”,这句话在刚“发明”的时候是很有表达力的,因为浴血苦战在热带地段的边防军人不怕困苦,怕艰难,不怕流血牺牲,而他们不需要感谢,也不图名利,只要人们“理解”而已。这要求当然并不高。但如果年年喊“理解万岁”之类的话,就会越来越失去打动人心的功能。不说“理解”说了些什么呢?军人在信中说:“我们依靠着祖国的强大,依靠着人民的信赖和嘱托,依靠着人们提供的物质基础,做着人人都应该做的保卫边疆的平常事,连古代的志士仁人还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呢,我们军人在前线流点血算得了什么呢?!我不要求人们都关注着我们,我想人们‘忘了我们’,把全部心力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中去。”“忘了我们”这四个字多么催人泪下,多么促人奋发!说“忘了我们”,可人们怎么会忘呢?只会加倍地尊敬,加倍关切。像这样的作文中出现的语句就是所谓“新颖”“独特”的语句,就是所谓“精彩”的语句。

二、读写结合

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中最基本的两项能力。教师应当将读、写进行结合,通过抓住训练点,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完《失街亭》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关于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作文创作。教师通过一些带有启发性的总结话语来对学生进行启发。

三、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体验写作乐趣

人性化作文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写作或评析作文时,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多鼓励、多引导、多激励,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写作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见闻、写感想、抒情感、表想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最小的事情入手进行写作,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反思和看法。这样,学生们比较容易入手,也很容易体会到写作成功的感觉,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学生在写作练习的时候,教师尽可能地将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创造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了,思维不再受到牵绊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就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创作灵感。作文评析时,教师既要让大家欣赏班级里写得好的学生作文,这样是对学生本身的一种最大鼓励,也为其他学生提供的借鉴和参考。对于作文写作不认真的学生,教师也要多方面鼓励和引导,从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活动入手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四、走进生活,带领学生挖掘写作源泉

篇5

一、仔细选择内容,设置明确的练习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爱国主义;②远大理想;③传统美德;④奉献精神;⑤弘扬正气;⑥见义勇为;⑦艰苦奋斗;⑧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⑨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环保意识的增强;做人与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的是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二、加强题目训练,确保增添新意

在考试中,作文的题目对于整个作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文题,读者对于整篇文章,从心理上说,一开始就有一种慵懒,困倦的情绪。文题拟得好,对一个有一定学养,训练扎实的高中学生来说,文章已成功了大半。比较下面一组同一题材不同文题的拟定,即可看出一些端倪。

1、确定关键词语作题目。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

2、精心选择材料立题。名家作名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习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大部分学生常写出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的文章。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体文章,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有失调养的少年,蔫瘪而无丝毫生气。这是指导者的心头大忌。而联想却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浓厚的和强烈的美感效应。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高考中语文作文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有效应对高考,作文教学出现了模式化现象,文章写作重复率高,新意不足。因此,提高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写作的百家争鸣,提高文章的新意,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作文课堂教学质量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题中之义。本文就提高高中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展开论述。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想要写出好的文章,必须融入学生自己的思想,因此,想要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就必须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把写作当成学习中的一件乐事。一旦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产生写作的主动性,而不会再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好的文章进行鼓励。对学生写的优秀文章,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将学生的佳作展示给学生欣赏,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成就感与快乐。教师可以选择教室里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开辟“美文欣赏栏”,将每次写得好的学生的文章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去品评。开辟“美文欣赏栏”对小作者是一种激励,对其他学生而言,既可以欣赏优秀文章,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学生的出彩之处,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通过创设情境,有效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图片、实物、幻灯片、录音机等运用到作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感官得到有效调动,给学生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学生产生无限的想象,写出更多有新意的文章。

二、借鉴优秀作品的写作方法

高中语文教材中节选的文章,是经过千挑百选而得到的精华,因此,教材中的文章都有文质兼美的特点,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该有效借鉴教材中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美妙之处,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与思路。学生借鉴与欣赏的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说,也可以是散文、诗词等。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模仿,借鉴他人的成功之处。

教师在鼓励学生积极借鉴他人写作优点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要勇于创新。借鉴只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而学生想要写出真正具有创意的文章,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创新,只有学生自己呕心沥血的创作,才是自己真实情感的表达,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真正得到提高。

三、设置有效的作文题目

要想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设置合理的作文题目也很重要,在进行命题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文题目进行合理命题,是实现作文教学目标、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虽然有了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但是,处于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的高中生,心理发展依然还是不成熟的。因此,在学生进行写作之前为其制定有效的写作题目,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第一步。

要想使作文题目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教师在制定题目时要以学生的实际心理特征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学生的驾驭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与学生相适应的题目。高中生虽然没有真正进入社会生活,但是对社会上的事物很感兴趣,渴望长大,喜欢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他们的思想虽然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却能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必要的褒贬评价,很愿意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征进行命题,例如:根据学生喜欢扮演社会角色的特点来命题,“给我三天时间做班主任”“假如我是警察”,教师通过这些文章会发现,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因此,为了有效提高作文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命题十分必要。

四、扩充学生的阅读量

好的文章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需要经过大量的积累。好的文章不仅辞藻优美。而且含义深刻,想要写出这样的文章,学生既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还要对问题有深刻见解。怎样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基本功与认识问题的深度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阅读。语文教材上的文章和与之相配套的阅读教材,都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好素材。教材上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深刻的含义,或含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或给人以诚信的教育,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并且教材上文章的含义都通过比较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应该反复诵读,反复体会,仿效其巧妙的表现形式。与教材相配套的阅读材料,也是经过千挑百选的精华,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对于具有代表性的佳作,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解。

篇7

1、内化语文教学思想,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目前,高中语文教材只是一个文选性的教材,整体上仍是一个无序结构。所以在教学中抓住此特点,明确指出课文只是语文学习的例子。这就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教材特点,通览全局,整体把握教材,变无序为有序,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示例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我在教材使用上,把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结合起来,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重新划分讲读课和学生自读课,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两年即可完成三年的教材讲授任务,为引入生动的现实生活内容,拓展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时间保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荷塘月色》只重点讲解朱自清先生在第一次国共关系破裂时苦闷徘徊的淡淡忧愁、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喜悦与静谧的荷塘月色的情景巧妙结合。《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完全可以改编成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形式,让学生读懂课文,领悟伟人之所以伟大之处。

2、 把科学性和思想性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在知识传授中,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内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历史伟人如杜甫、白居易、辛弃疾、文天祥等等,他们的爱国豪情充塞着青年学生的胸膛;张衡、蔡伦、沈括,他们之所以历代被人们称颂,是因为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天山的壮丽,泰山的博大,黄山的神奇,三峡的秀美,内蒙的辽阔,都让学生心向神往,爱国的热情澎湃于胸中。其次,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从中领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拿来主义》教会了学生如何对待传统;《〈呐喊〉自序》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伟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阿Q正转》让学生了解了一个灵魂残缺之人的可悲;《师说》可以让学生摒弃盲目自大,养成求实好学的习惯。但是,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关键是把握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最忌单纯说教,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即便是思想品德课又怎能仅凭说教就可以让学生心悦诚服呢?

3、落实课内双基要求与扩大课外知识范围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

课文是例子,要把它用足用好,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但扩充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眼界也非常重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华灿烂文化和缤纷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已为这种做法提供了时间保障。每学期我都要引入一定篇目的课外文章,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丰富了学生内心世界。课堂上根据讲课内容随时提出紧密联系现实的问题,极大激发学生思考习惯。每学期一周的“读报课”更让学生欣喜不已。

4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求得学生可持续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知识量骤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自学能力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所采用的“现代文整体把握逐句理解法”、“文言文联想贯通学习法“、“基础知识理解记忆法”、“作文训练系列法”为学生提供了方法保证。同时,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持久的内在动力。

二、开掘写作源泉,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1、 养成思考习惯,为写作提供持久动力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射。很难设想一个不善于思考思想不丰富的人,会写出内涵丰富、生动活泼的文章。“教会学生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赞可夫名言充分揭示了思考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理论的讲授为学生正确认识、分析事物提供了方法,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了源头活水,加上长期培养和及时校正,提高了学生思维品质,并进一步形成思考习惯。生活中充满了哲理,认真反思生活,可净化灵魂,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可了解并认识社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可极大丰富学生思想。“我是阿Q吗”,让学生反思自己性格的弱点;“嫉妒好不好”,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它是一把“双刃剑”;“是要发展,还是要纯净空间”,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引导学生关心他人;“中国足球腾飞说明了什么”,从中悟出苦难与辉煌的含义。

篇8

【关键词】高中 语文 教学体会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一、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大理想;传统美德;奉献精神;弘扬正气;见义勇为;艰苦奋斗;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环保意识的增强;做人与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的是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二、拟题功底,增添作品亮色

阅卷中,改卷人对没有文题的作文是深恶痛绝的。而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文题,读者对于整篇文章,从心理上说,一开始就有一种慵懒,困倦的情绪。文题拟得好,对一个有一定学养,训练扎实的高中学生来说,文章已成功了大半。比较下面一组同一题材不同文题的拟定,即可看出一些端倪。

题材:热爱家乡

文题:a.我的家乡 b.托起黑太阳的地方

同是写我的家乡——一块产煤的地方。两文都写煤矿工人为了家乡,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暗无天日,充满险情的矿井中不辞辛劳,默默奉献的生活实况后,发肺腑之言而成文,抒写了一曲赞美煤矿工人的颂歌。但比较文题,b显然更胜一筹。如何拟题,使之更具丰富的美感效应呢?

⒈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80年代中期,《送你一只金凤凰》问世。作者反映的是随着党的政策好转,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会现实。作者把如此宏大的主题放在一件极小的家庭生活矛盾中来深化。家景不好的莲姑向狭隘自私的桂嫂借春花牌自行车一用,在自行车出小毛病之后,桂嫂扬言要莲姑赔偿损失费;文中有莲姑一句气话“秋收结束,我送你一只金凤凰。”一句平淡的话,被作者别具匠心地用来做题目,却显得极有深意,把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日渐走上幸福之路的主题深刻反映出来。

⒉依材料来拟定文题

名家作名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习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大部分学生常写出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的文章。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体文章,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有失调养的少年,蔫瘪而列丝毫生气。这是指导者的心头大忌。而联想却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浓厚的和强烈的美感效应。如余秋雨《腊梅》这篇散文,文中体现了某医院护士小姐们凭着高尚的敬业精神,以极富生活情趣的具体活动——雨中护花,雪夜护花,雪地数花等感人至深的情节,拨开了弥漫在众多身患绝症的病人心灵天空上的厚实阴云,使他们在朵朵含笑绽放的腊梅花下重新激起了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最后全都病愈出院。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把基础材料(病人在护士小姐的精心护理下病愈出院)与联想材料(梅花不屈从于恶势力,与风雪相抗争的高洁可喜之性情),通过联想结合在一起,紧扣住材料之间的类比性,围绕联想材料来拟定文题。这样拟题,从内容上讲,可以加重加厚作品内涵,使主题得以较大幅度的凸现;从修辞角度上说,这种具有类比性材料的反复叠加,本质上对主题就有鲜明的强调作用。此类文题的设置,因为它在形式上隐含了基础材料,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也正是这种模糊性,使文题本身具有较大信息张力的同时也为读者了解全文主旨设下悬念。而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来说,其思维过程为: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主题。这一过程与作者的创作思维过程恰好相反。作者看到文题后,最先关注的是联想材料、基础材料,进而涉及基础材料;读者在对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进行分析感悟之后,才能叩响文章主题之门。也就是说,读者思维过程要历经一段漫长曲折的路途。从这个意义上说,围绕联想材料拟定文题,可以使主题得到深化,增添作品亮色。

三、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

前文强调了平时收集素材的重要性,并提出成块状收集整理素材的方法,形成有形的战时军需。但由于近几年高考命题走向有远离现实生活热点,命题内容呈现多向化走势的特点,学生往往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硬着头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笔者认为,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此时,转未知入已领域,娴熟运笔,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难以下笔,这是现实,是必然。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在文中充斥进我们熟悉的素材,娴熟运笔,写成文章。如1999年全国考题要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范围,自拟题目,写出文章。

篇9

一、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爱国主义;②远大理想;③传统美德;④奉献精神;⑤弘扬正气;⑥见义勇为;⑦艰苦奋斗;⑧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⑨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环保意识的增强;做人与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的是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二、拟题功底,增添作品亮色。

阅卷中,改卷人对没有文题的作文是深恶痛绝的。而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文题,读者对于整篇文章,从心理上说,一开始就有一种慵懒,困倦的情绪。文题拟得好,对一个有一定学养,训练扎实的高中学生来说,文章已成功了大半。

⒈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

⒉材料来拟定文题

名家作名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习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大部分学生常写出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的文章。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体文章,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有失调养的少年,蔫瘪而列丝毫生气。这是指导者的心头大忌。而联想却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浓厚的和强烈的美感效应。

三、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

前文强调了平时收集素材的重要性,并提出成块状收集整理素材的方法,形成有形的战时军需。但由于近几年高考命题走向有远离现实生活热点,命题内容呈现多向化走势的特点,学生往往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硬着头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笔者认为,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此时,转未知入已领域,娴熟运笔,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难以下笔,这是现实,是必然。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在文中充斥进我们熟悉的素材,娴熟运笔,写成文章。

篇10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主要是为考试服务的,因为高考作文分值大,所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是围绕考试进行的,考试拿高分成了作文教学的最高目标甚至是惟一目标。目标决定着行为,行为又体现着目标,于是,作文教学中种种怪圈的出现就顺理成章了,教师重“流”轻“源”,重技能训练,轻知识积累,种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导致了教师教学目标和学生作文目标的错位,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同时也湮灭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一、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 作文教学的要求不明确。 高考作文中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的表述,让很多高中生,甚至一些高中语文老师都认为是高考作文的标准放宽了,他们认为,既然高考作文对考生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了,那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就没必要去强化文体训练了。因此有些高中语文老师根本不把作文教学当一回事,也学着高考作文的要求,只要不少于800字,除了诗歌以外,随便怎么写都行。殊不知,所谓“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是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与表达的机会,不是说考生可以随便写,胡乱写,更不是说不强调写作的问题要求。事实上,不确定的因素是对学生的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要求学生在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文体,可以确定几种立意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种自己最拿手、最能展示自己才华的方案来进行。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作文教学的严格规范,要让学生在作文这一块上做到各种文体都能写,又有写某种文体的特长,做到“一专多能”。

2. 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存在误区。有些高中语文老师,特别是教龄比较长的老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自认为指导学生作文有套路可循,往往要求学生机械地重复老师的“经验”,从而实现考试拿高分的目的,导致教师教学目标和学生作文目标的严重错位。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惯用的错误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结合课文套作文。有的教师以为借鉴就是套用,就是把课文中学过的构思方法和段落改头换面地搬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其实,文贵创新:立意新、材料新、语言新。借鉴并不等于套用,一般说来,借鉴只是给自己的写作提供参考,它不能重复范文的立意,不能重复范文的材料,更不能重复范文的语言。

(2)立意先行编作文。根据内容确定立意,还是根据立意再来寻找内容?对这个问题,有些教师恐怕是不甚明了的。前几年,某地的高考作文题目是《遥望星空》,要求从星空联想到宇宙的无限、人生的短暂,应在有限的人生里多作贡献云云。为了不落俗套,某考生独辟蹊径,作者追忆幼年时遥望星空,可见星光灿烂、清晰可辨,而如今星空美景不再、尘埃飘浮,奉劝世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然而,阅卷者认为这篇作文不合题意,不能得高分。主题先行,这是文学创作中的一大弊端,是必须坚决反对的。写作应该从生活出发,应该根据生活提炼主题,这是写作的基本规律。立意先行,实际上就是逼学生去编造,就是逼学生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说假话。这几年,作文中的虚假现象非常严重,恐怕与作文教学中立意先行是分不开的。

(3)搜集材料搭作文。这是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现象。许多教师都清楚,写议论文要在立意上出新比较困难,追求论据的充分具体则相对容易做到。于是有的教师就很认真地搜集材料,特别是伟人轶事和名人名言,有的还分门别类,分爱国、立志、勤奋、节俭、情操、治学等十几类,每个下面都配以三五个具体材料。于是,搭积木式的议论文就大量地出现在中学生的作文本上,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只会用事例来证明观点,不会用理论来阐明观点;只会埋头寻找材料去证实,不会作理论上的深入剖析和挖掘,应该说,这是在培养一种畸形的写作能力。这种堆砌材料、像搭积木似的文章写作,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基本上没有关系。

(4)为了考试背范文。教学生背范文,这早已是一些语文教师公开的秘密了,有的教师亲自选择后印发给学生,认为考场作文不存在抄袭问题,雷同没关系,只要符合题意,就是好作文。由于作文可以背,还可能获得高分,有的学生就完全放松了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和训练,对生活漠不关心,对新的事物熟视无睹,作文成了赌场上的骰子,关键在于运气好不好,背不背得着。应付考试背作文,这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它不但严重影响作文教学的质量,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疯狂地助长了学生的投机心理,妨碍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3. 学生作文时问题突出。

(1)阅读量少,知识面窄。 这是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正是因为在传统教学中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书本和课堂,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简单机械,造成学生课外阅读的机会太少的情况,导致学生因为知识的贫乏单一而写不出像样的文章。

(2)缺乏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是当前语文写作教学的一个瓶颈。一项调查显示,有将近41.7%的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学生不愿意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看法的。这就是传统的课堂应试写作教学的结果。试想,一个对写作毫无兴趣的学生,怎么可能自觉地去进行写作知识积累?又怎么可能自觉地投入写作训练?

(3)生活经验少,缺乏实践机会。生活经验的欠缺严重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问题:作为高中学生,其生活经验的来源是非常有限的。学生想在自己三点一线的生活小圈子里面,得到足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的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摆脱由于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的匮乏,而造成学生写作内容单调、重复等问题,成了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4)结构模式化,文章创新难。这是学生作文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主要原由是传统的写作教学太注重写作理论而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会教给学生一些自认为很高明的“写作技巧”,让学生通过机械的模仿训练,来提高考试分数,从而固化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作文结构模式化,文章创新难。

二、新课标倡导的高中作文教学理念

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高考模式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有关“交流与表达”的部分共有九条,强调了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并重的课程原则,其作文教学理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一条对应于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写作”的第二条和第三条,即“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不同的是对高中生的理性“思考”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生的人生阅历和理性认识已经具备深入思考的条件,对他们作文的思想深度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这才符合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

2. 重视科学理性精神的培育。“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强调了表达中的责任意识,要求在陈述自己的看法时学会为自己的观点负责,不信口开河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看法。这也是对高中生写作的一种更高的要求,即写作要考虑目的,要注意表达的妥帖和科学性。

3. 突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这是对书面表达的内容和结构形式的要求,也是对思维发展的要求,要求教师注重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科学训练,通过这些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鼓励个性意识的张扬。“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两句话强调了写作中张扬个性的意识,主张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事实上,在以应试为目的的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判断有个性和创意的作文时,不自觉地会产生一种隐忧和担心,害怕这样写会铤而走险。教师的这种担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无疑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张扬。

三、高中作文教学的具体要求

1. 教师要打破沉闷的传统教法,勇于摒弃传统教法的束缚。低劣的教学手段必然会被时代淘汰,内容的单调,气氛的枯燥,方法的古板都会成为语文课的硬伤。教师要彻底更新教育观念,明白“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原则,要明白知识传授永远不如技能传授的道理,真正做到授之以渔;教师要研究教材和学生,要创新教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破疑;教师还要克服教材本身的束缚,大胆取舍,不求面面俱到,万无一失,但求一点突破,学有所获;要及时了解语文教学动态,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研究性教学,让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语文老师要改变“一支粉笔,两本教材”打天下的局面;要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让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2. 改变学生单一从课堂获取知识的途径,走出只向课堂摄取信息的误区。

(1)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品味人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生活,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发现人生中的真善美,用自己的话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提倡写“自我”,鼓励个性化,倡导独创性。叶圣陶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也在她的《中学作文教学导论》中把观察生活作为学习作文重要的基本功,她用诗化的语言告诉我们,“文章不应当是硬做出来的,而应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阅读名篇名著。阅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知识越多,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造能力就越强。因此,广泛阅读,优化知识积累,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知识面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知识一方面来自课本,但决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为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应把合作探究法引入名著阅读,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更广阔的领域,从而改变学生阅读面狭窄的现状。

(3)用好网络,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教师更要改变角色,宁做一个牧羊人,把学生引向知识的原野。宽带拉近了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文学的距离,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现代文明的成果。信息时代,网络上有大量及时、有用的信息,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取舍地从网络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发散性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概念作文强调“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开放性教学环境是作文教学的真正源头。开放可以让学生展现个性,成就创新之作。作文教学可向生活开放、向第二课堂开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发散性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