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05:2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四年级下册语文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四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篇1

什么是生命?一生无所事事,碌碌无为虚度的年华是生命,不懈努力,使自己的人生大放异彩也是生命。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我们应该选择前者,平庸无为,还是选择后者,惊世核俗呢?

你瞧,身残志坚的盲姑娘安静,因为不自暴自弃,乐观面对生活,创造了种种不可思议的奇迹;还有琳达一家人,都已经或是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让自己的死更有意义;就连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静听自己的心跳这三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让我们明白:生命固然短暂,但是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就能让生命的价值扩大到无限......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珍爱生命,用实际行动来让生命更加有意义。例如,在学校认真听课,积极发言,做作业不能粗枝大叶,认真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在社会中,我们要积极传播安全意识,还要多多帮助有困难的人。而在家里,我们要孝敬长辈,帮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让大人操心。

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碌碌无为的人。生命是短暂的,请热爱生命,让生命大放光彩吧!

篇2

我从小就喜欢看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我被鲁滨孙顽强的精神所折服,同样我从小就想像鲁滨孙一样去到荒岛上生活一段时间,在大自然里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去生活,那该多么美妙啊!

终于有一天,鲁滨孙在我梦里知到了我的愿望,昨天梦里,他来到了我的梦里,他说他要带我去当初生活的荒岛上体验一天(更准确的是一晚上,因为是在梦里嘛),到了这里,我才知道这个荒岛并不是像我想的那样,虽然那里确实很美,但鲁滨孙却说我们在这不能玩耍,只有干活才能保证字自己不会被饿死的,我和鲁滨孙一起干了一天的活,把我都累的走不动道了。

从梦里回到了家,我才知道了鲁滨孙在荒岛上是多么艰苦,从此以后我更加佩服鲁滨逊了。

篇3

写好文

——记叙文如何选材

训练目标:

1、通过指导与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记叙文选材的方法。

2、引导学生从家庭、校园、社会、自然中寻找好材料,从生活的点滴中选择材料。

3、变“学得”为“习得”,让学生在“练”中增强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和选材的能力。

训练重难点:

掌握一些记叙文选材的方法并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选材能力。

课时建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文章是由材料组成的,没有材料,就等于没有砌墙的泥沙。不少同学怕写作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什么材料可写。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解决材料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那么,文章的材料从哪里来呢?为什么有些同学面对各种命题总能应对自如呢?关键就在于我们平时是否能认真收集积累素材,并且努力掌握写作技巧。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记叙文如何选材。

师:许多同学写到“寻找友情”就是小误会失去朋友,几天或几年后后悔了,又和好了,最后寻到了友情;写到“寻找母爱(父爱)”,就只记得小学的时候,母亲或父亲对我严厉,不疼我,一天夜里,我生病发烧,父亲(母亲)背着我去医院,感动之余我寻到了母爱(父爱)等;写师生情,就是带病给我们上课,深夜加班批改作业之类的材料。选材不准、不实、不新,就会让阅卷老师不理不睬。因此,我们只有走进生活,慧眼识珠,采撷亮点,发掘新意,才能写出具有创意的美文来。

二、什么是选材: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三、作文如何选材:

1、材料要真实。

(1)、来源于真实的生活,(2)、符合真实的生活,(3)、合乎生活的情理,经得住思考的检验。

例:(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作者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题材来进行写作的;(2)《最后一课》也是作者根据普鲁士军队侵占法国逼迫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人们学习德语为背景来创作的。

训练:1、以“说说咱们班”为题进行选材。

材料一:咱们班老师优秀,个个都是教书育人的楷模;咱们班的学生勤奋,人人都是刻苦学习的典型;咱们班班风良好,次次受到学校的表彰。

材料二:咱们班有“族”。“睡仙一族”,每晚挑灯夜战,鏖战“题海”,白天却云里雾里,昏昏欲睡;“神侃一族”,课间“猛侃”,饭后“神侃”,寝室熄灯后“瞎侃”;“追星一族”,将明星贴画贴在课桌上、书本上、笔记本上,对明星的轶闻趣闻津津乐道……“语文一族”,“数学一族”等也各有特点。

理由:第一则材料存在着美化人物、编造故事的毛病,缺乏感染力;第二则材料原汁原味,真实可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量。

2、材料要具体。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发展、、结局清清楚楚,甚至当时人物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富有个性的特征以及环境氛围都很清楚。(2)材料中包含有具体的思想和情感。

例:《最后一课》发生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人物是“我”、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的人们,事件的起因是普鲁士军队逼迫法国人民学德语,发展是“我”和大家在最后一课中的表现和感受,和结局是韩麦尔先生写下“法兰西万岁”后宣布散学。

训练:2、学生以“家乡的变化”为话题进行选材。

材料一:我所在的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修了一条公路,交通更便利了;兴建了一个大型农贸市场,生意更兴隆了;兴建了一个文化娱乐中心,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

材料二:十年来,我家搬了三次家。第一次搬进“二室一长厅”,极差的居住条件带来了许多的不便;第二次搬进了真正的“二室一厅”,比原来的房子好多了,可时间一长,一连串的问题也相继涌来;第三次爸爸从单位买了“三室一厅”的住房,房子既宽敞又明亮……

理由:第一则材料是较大的事件,往往会因感受不深写得肤浅空洞;第二则材料由于视点集中,容易写出具体的内容和真实的感受。

3、材料要深刻。

(1)

、具有代表性,能深刻地表达中心,揭示主旨。

例:《最后一课》通过一个小孩子对学习法语的转变来表达出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痛苦以及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爱,用小事情来反映重大的爱国主题,以小见大。

训练:3、学生以“生日”为话题进行选材。

材料一:生日那天爸爸妈妈送给我梦寐以求的礼物;老师送给我祝福的话语;同学们为我开生日晚会,远方的朋友也给我发来了祝福的短信。我感觉到好温暖好幸福。

材料二:不知从何时起,学校里刮起了一股风——给过生日的同学送礼物。今天是好朋友的生日,我不知怎么办才好。送吧,这个月为给同学送礼物借了好几回钱了;不送吧,又不好意思。我感到很困惑。同学过生日,送礼物既浪费钱财,又耽误学习,这是何苦呢?为什么社会上的“人情风”竟刮到校园里来了呢?

理由:第一则材料表现了亲情、友情、师生情的美好,立意健康,但不够深刻;第二则材料通过一个小事件反映了一个大主题——人情之风不可长,能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

4、材料要新颖。

(1)

新鲜(2)独特(3)与众不同。

例:(1)、《最后一课》通过一个小孩子对学习法语的转变来表达出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痛苦以及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爱,用小事情来反映重大的爱国主题,以小见大。(2)、《散步》以一家人的散步来表达尊老爱幼的重大主题,以小见大。《老王》﹑《羚羊木雕》﹑《散步》等等,无不是写平凡人生,小人小事的,但是读起来却十分深入人心。可见“平平淡淡才是真”。

训练:4、学生以“幸福”为话题进行选材。

材料一:我不小心摔折了腿,不能去上学,心里十分烦闷。后来很多亲戚轮流来看我,同学们也每天抽时间陪伴我,还给我补课,我感觉到很幸福。

材料二:班主任的晚自习上,大家都在抄黑板上的作业,我这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差生,眼睛近视没法抄,于是向前面的同学“借光”,被班主任发现了。班主任罚我站在讲台旁边抄,我回到座位上,同桌的难兄难弟一边抄我的,一边说“你真幸福,这么快就抄完了,要是我也被罚上去抄就好了!”看着我第一次抄得这么完整的作业本,听到同桌的羡慕的声音,我的心头涌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满足。

理由:第一则材料属于“你有我有全都有”的陈旧材料,很难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则材料以幸福写不幸,以乐境写哀情,反映了教师歧视差生的现象,视角独特,吸引人耳目。

四、实战演练场:请以“微笑”为题,文体不限,自由选材,不少于600字。

教师解析:“微笑”这个话题,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熟悉了,我们只有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策略,文章才能脱颖而出。有三种方法可以助我们成功:一是选取细小的角度,抓住微笑的瞬间,折射人物的情感。可以以一个微笑的瞬间引出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可以以几个微笑的画面串起一个感人的故事,不管选取何种内容,传神的肖像描写必不可少。我们写作时要让景随情出,情因景生,要运用多种修辞,让笑容变得摇曳多姿,让读者从笑容里窥探到人物的美好性情。二是刻画微笑的感受,记录心灵的波澜。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笑容也会有泪水,有欢乐也会有伤心。我们应该挑选那些富于表现力的、波澜曲折的情节,写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美的笑容往往是存在于误会解除的那些日子,存在于历经周折后获得成功的那一瞬间,存在于遭遇失败后获得别人理解的那一时刻,这些微笑才美不胜收,让人心生羡慕。三是选取新颖的内容,增添创新的色彩。这些文章往往具有故事性强、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可以尝试用日记、小故事、童话、戏剧等形式写作。

师引导1:围绕“微笑”我们可以怎样选材呢?

题目:微笑

审题:写“笑”,而且是“微”笑。微笑就是轻微地笑;轻微的笑。

立意:1、谁的微笑

2、怎样的微笑

……

师引导2:立意相同:妈妈的微笑

如何选材?

请同学们动笔写一写:“妈妈在________________(时候)对____(谁)微笑,这个微笑让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小组说一说,和其他同学分享一下,比一比谁的选材更好。

学生可能的答案:妈妈见到孩子懂事脸上呈现的微笑

新生儿出生时妈妈的微笑

妈妈在我考试没考好后安慰与鼓励的微笑

妈妈在我生病时给我勇气的微笑

总结课堂

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得分要诀是:“材料丰富,精当具体”。从这次作文的训练效果来看,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要选出真实、典型、新颖的题材,还需要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布置作业:请以“微笑”为题,文体不限,自由选材,不少于600字。

(写在作文本上)

六、板书设计:

选材要点:

1、真实。

2、具体。

篇4

四(3)四(4)  郑亚杰

一、试题分析

这次四年级的语文试题共100分,四个大题,基本上是十一个题型。有看拼音写词语、选择准确的读音、加偏旁组新字、修改病句、选词填空、按要求写句子、判断对错、按课文内容完成、课外阅读考察、阅读和作文。

命题的形式多样,并体现了新颖性和灵活性,能够照顾绝大部分学生,且考察孩子们的多样语文素养。题目容量适中,绝大部分题型都是课文中或平时训练中所接触过的,为学生应知应会的,如看拼音写词语,选择准确的读音,按课文内容填空等。

二、卷面分析

两个班参加考试的107人。四三班平均分98.3,优秀率62.75%;四四班平均分100.08,优秀率70%;两个班及格率都达到100%。成绩略感安慰。但仍有以下问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书写水平,在田字格中怎样才能按部首准确、均匀地书写书写。总体来看本题的得分率较高,约95%左右。失分原因主要在于学生不能准确书写,出现错字现象,

(二)加偏旁组新字后组词

这道题人均失分1分。“奂”+偏旁,多数孩子没能准确把握“涣”“焕”两个字的区别,导致混淆,造成失分。主要在于积累少、记得不牢靠。

(三)修改病句

一考察关联词的搭配,二考察词语的正确使用。究其原因:题比较灵活,此类题训练少。所以日常教学中应该着重强调句子成分的划分及句子的构成。

(四)判断对错

此题考察了三字词、文言文注释、课文内容理解以及生字的正确书写四个方面。从其作答来看掌握的还是不错的,仅仅出现个别错误现象,应增强日常教学中的训练。

另一判断对错,考察了孩子们对四年级下册推荐书目《十万个为什么》的阅读情况。以此种方式提醒孩子们阅读的重要性,敦促其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非常好!

(五)阅读短文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的题目不难,且基本上都是课堂上的训练点。第(二)部分阅读为课本阅读链接中的文章,学生较熟悉,但却因此“轻敌”——不细致读文章内容、马虎审题,造成失分。可见平常教学中,应增强课外阅读及其归纳总结概括水平的训练,并且形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六)作文

本题绝大部分学生写的不错,句子通顺,字迹清楚,书写也很认真,题目拟的很恰当,也能够描写出自己想象的内容。但仍然存有以下问题:

(1)审题不清,习作要求不明确。有些学生没仔细读下面的要求,写背了题。还有的题目写对了,却没理解要求,写成了别的童话故事。

(2)个别学生还达不到本年级段习作的基本要求:习作内容不充实,三言两语极其简单的完成习作,语言表达不清晰,语句不够通顺,有明显的语病。

(3)个别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错字率高,标点应用不准确。

三、阅卷疑惑及发现亮点

1、修改病句分值较小,每句一分。但第二个句子却出现了两处错误,不合常理;

2、针对《天窗》短文提问,这道题放在了第二的位置。导致学生答此题时还未发现后续出题情况,因此和后题出现重复,没能很好地考察到他们的思考和提问能力;

3、亮点有二:一是按要求写句子没有像以往一样聚集一起,而是零散了分布在基础题和阅读题中。这样可以更好地让短文阅读引导应用。二是以判断对错的形式考察课外阅读,算是提醒、算是督促、算是检测,手段高明!

四、努力方向及措施

1、增强写字教学,严格要求,扎实训练坚持不懈,要让学生把字写准确、工整和规范。

2、继续增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了学生的今后发展,必须夯实基础。对缩句、改比喻句、拟人句除多读懂的方法,还要多练习,多巩固。

篇5

王 良

这个学期我担任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工作,这是新教材。所以我深深地知道自己肩上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教学方法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甚至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我一直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伴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一些收获。回首整个过程,我感慨万千,有苦也有乐,对于部编四年下册语文的教学,我总结如下:

一、整体把握教材,教学游刃有余。

本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乡村生活、科技成就、轻叩诗歌的大门、作家笔下的动物、走遍千山万水、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伟大的人物品格、奇妙的童话。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二、识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本册书一共有250个生字,所以识字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语文的学习有许多境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那就是牢固的语言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不断地对语文教学提出要求,但万变未变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考察是重中之重,那就是在把话说得好之前先把话说得对,其中包括把音发准,把字写对,把句子写通顺,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实行小组竞争机制,评选出学习认真的好学生,奖以花朵、笑脸,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在早读和中午练字的时间里,安排两位学生当“小老师”负责早读和中午练字的情况。一位安排读的内容,一位边读边在下面转着看,以免有些学生开小差。以此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朗读能力。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了,课文读熟了,上课的热情自然就高涨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

四、理解句子,为理解课准备。

学生能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最关键是要理解句子。本单元出现的句子有: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夸张句、反问句。在教学句子的时候,要让学生充分地读,朗读、齐声读、默读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停顿、重音、表情,表现出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时,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作者当时的心情、课文的中心思想等方法。课后练习,经常出现让同学们照样子写句子,这时候就要学会观察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让后根据要求写出另外一个句子。

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发作业本时强调:表扬优秀的,有进步的,鼓励作业差的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这样,学生慢慢的开始对比了,开始竞争了,对老师作业上的批语重视了,书写习惯也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开展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比如“我国的世界遗产”“观察”“中外童话”“成长故事”等,开发了一系列的语文教学资源,将课本内容改编成课本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并在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上加强引导,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料,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手抄报、班报活动,一月一个主题,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使用语文。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获。

六、激发学生习作热情,热爱写作。

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给学生提供展示写作才能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习作教学要在文从字顺上即“通顺”上下功夫,面上的要求,绝大多数同学 要达到的要求是“不少于350字的文从字顺的作文,“通顺”,即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没有明显的毛病。重点还是写好记实文,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本册书作文与老教材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部编教材作文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比如第五单元和第八单元习作都是已想象为主。通过提供相关的词语或图画,让学生想象写作文。

激发兴趣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写。通过问题引到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作文思维。比如说,写一件事,我们可以提出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做了什么事情,他们说了什么,心理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动作没有……平时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强调一些写作的方法,例如,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开篇点题,学会给每段写一个中心句,然后围绕这句话来写。多用一些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夸张句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开始学会用一些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使文章更加具体,有血有肉,解决学生作文容易空洞没有内容的坏毛病。

七、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措施:

篇6

关键词:阅读 课堂渗透 课外兴趣培养 英语日记

一.引言

在英语的课堂上往往可以感受到热烈的课堂气氛,听到此起彼伏的英语声音,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听、说都占据了英语课堂时间的很大一部分,而且学生对此也兴趣盎然,而且教师也很多时候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听说上面。然而,随着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应用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无可避免学生的写作能力都将提升到更为重要的地位。在《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语言技能分级标准里,关于写的描述提到:“能根据图片、词语或词句的提示,写出简单的语句。”[1]对于教学进度紧张的英语课堂,教师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入门呢?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教师又将如何在巩固听说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呢?

二.课内阅读和写作相结合

1.阅读渗透,培养语感

总所周知,英语课堂的教学时间是很紧凑的,教师该如何利用课堂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入门呢?语文的课堂给英语教师指引了一个方向:多阅读培养语感。英语界的老前辈葛传教授就曾提到:You ought to read very carefully. Not only very carefully, but also aloud, and that again and again till you know the passage by heart and write it as if it were your own.这足以说明熟读成诵对写作是多么的重要。然而教学又不可能一蹴而就,那怎样既不耽误教学,又不断在课堂上渗透阅读呢?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往往尝试将阅读变化成各种形式,如:各种各样的小诗,各种各样的歌曲,各种各样的游戏等等,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而其中的猜谜游戏是学生最为喜欢的,如在广州版小学英语的三年级下学期unit11中,学习的重点是animals,如果教师仅仅是直接呈现单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不高。笔者就设计了一个猜谜的阅读游戏:It is white. It has two long ears and red eyes. It can jump. What is it?不仅可以增加趣味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如在广州版四年级的下册Module 1People中,同样是猜谜,但是笔者就根据学生的水平加大了难度,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She has short hair and big eyes. She is tall and thin. She likes sports. Do you know who is she?“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获取信息,通过阅读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2]

2.仿照例子,轻松写作

有一句老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仿照范文是很好的开展写作的第一步,在课堂上,英语教师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来练习作文,那英语教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作文的写作呢?正如笔者上述所讲,可以利用课堂上的资源来达到引导学生作文入门的目的。

上文提到的猜谜游戏,除了进行阅读练习以外,笔者还尝试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进行模仿创作。“平行写作(parallel writing)是一种模仿性写作。练习中首先为学生提供范文,然后给出写作提示。”[3]在上面的例子中,笔者就让学生模仿animals的谜语来写写自己的谜语,为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还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的积极性高,写下了以下作品,尽管不是非常出彩,但是他们也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

They are black and white. They have black eyes. They are very heavy. They can climb the trees. They like bamboos.

They are very big. They are blue and white. They have long mouths and big bodies. They can swim. They like fish.

3.思维导图辅助写作

“思维导图是用图表来组织和阐述表达知识的工具是知识和思维过程的图形化表征。”[4]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思维导图具有直观形象的优势,因此笔者经常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开展写作。如广州版三年级下册Module6Pets,学生初步学习如何描述一种动物,通过思维导图,对句型进行归纳,为学生建构好写作的脚手架。笔者在课堂上就是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完成了思维导图,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了写作任务。

三.课外写作与作业相结合

1.改变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作业一般来说都是抄抄写写,对小学生来说

是比较枯燥的,缺乏吸引力,教师可以尝试在布置作业方面作一些新的改革。学生

大多喜欢画画创作,因此笔者就尝试布置学生根据课文的单词和句子完成一个画图

并写作。

篇7

一、立足生本,二度开发教材

已有教材是经过许多专家、教师多番论证、精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而产生的,因而它的科学性、与课程标准的契合度是很高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还是要尊重已有的教材。只不过,当遭遇教材中的内容主要面向城市儿童,不能满足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需要时,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适度的二次开发。

了解学生是二度开发教材的起点。农民工子女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教师去深入调查了解。一般而言,普遍的情况是:1. 孩子的课余生活单调:要么关门在家,不敢出去与人交流;要么游荡在外,流连于不该去的公众场所。2. 作为监护群体的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无法在学习上给予这些“候鸟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辅导和管理,并且由于工作时间比较长,极少与孩子们直面交流,亲子之间沟通不足。而我们的品德教材中,设计了许多要求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的活动,这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有些不切实际。

基于此,教师就需要以学生为本,或调整学习方式,或调整学习内容,以保障品德课程能够有效实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切实的促进作用。例如,《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的《上超市》一课,目标是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付钱和购物。如果采用课外实践活动设计,对于家里不给零花钱的农民工子女来说,难度不小。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模拟训练的方式。教师事先印刷小面额的“人民币”,设置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练习,学生们学起来兴趣盎然。又如《品德与生活》第四册《我和大师交朋友》,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到课外书上找答案、向父母询问等方式,了解大师的童年。民工子女家里只有几本少得可怜的“小人书”,更别提上网了。大师离这些学生们实在太远了。于是,我们就可借助学校春游、秋游的时机,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名人展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听导游介绍和看图片展示后,学生们真切感受到:原来大师是真实存在的,大师就在我们眼前!

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调整。例如,《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篇课文是《这是我们的社区》。由于孩子们初来城市,根本没有“社区”的概念。现在租住的郊区民房,还是属于村委会管理。对于他们来说,教材中的老年活动室、社区健身房、儿童阅览室既陌生又遥远。播放课件、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城市社区生活,只会使学生产生羡慕情愫,而不会有共鸣,更无法开展活动。但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偷梁换柱”:学生来自农村,“村委”比“社区”熟悉,“村长”比“社区主任”容易理解,因此可以多开展一些“这是我们的村委”之类的调查活动。

总之,要有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我们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条件,或改变学习方式,或改造学习内容,最终提升品德课程与教学的实效性。

二、立足校本,拓展开发课程

必须承认,教材中的内容是有限的,面对不断变化、内容日益丰富的学生生活世界,显然难以满足当下儿童的学习需要。而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他们更需要通过我们的品德课程与教学,服务生活,从而尽快适应城市的生活。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

(一)融合校级特色资源

当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部分教师都难以完全保证足够的品德教学时间。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们提倡适时调整教学顺序,与学校的特色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既避免了课程重复,又能保障品德教学的时间。例如,每年六月,我校都会举行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汇演,届时,学生们会穿着自己民族的特色服装来参加演出。基于此,我们就可以调整教学时间,将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中的《多彩的服饰》一课调整到这个时间段来展开教学,既配合了这一校级特色活动,更提升了这一课的教学实效。

(二)发现家庭特殊资源

每个家庭都是特殊的,而这正是孩子们能够切身感受到的宝贵品德课程资源。尤其当某些家庭发生意外时,我们教师更应及时发现,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对学生展开爱心教育。例如,某班同学家中突然失火,将一切家当化为乌有。事发后的第二天,“我”就将消息告诉给学生。学生们二话不说,自发地踊跃捐款和捐物。尽管学生们的家庭都不富裕,很少有零花钱,但许多孩子依然拿出了自己最心爱的学习用品和书籍赠给这位同学。此时,再多的说教都不如行动有力。

(三)整合跨学科教学资源

具有综合性的品德学科本身就具有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结的基础。基于此,我们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应努力拓展视野,实现跨学科的教学资源整合。例如,在教学《金色的秋天》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将品德教学与语文教学整合起来开展综合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观察、收集资料,开展“谁不说我的家乡好”系列活动;也可以开展小演讲会“我说家乡的秋天美”“家乡的物产多又多”,还可以写作文……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音乐、语文和表演艺术都融合进来。在教学《秋天在哪里》《秋天的收获》这两课时,就可以利用音乐课上学的歌舞表演《金铃铛》《摘果子》《秋天》,在歌声、表演中引领学生去发现和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秋收的喜悦。

(四)关注周边自然资源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环境的艺术化,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我们以为,充分关注学生生活的周围情境,是当前拓展品德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本校位于经济发展迅速的开发区,处于许多大型企业的包围之中,其中不乏许多知名的上市公司。许多学生家长,在这些企业中工作多年,这里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我看家乡新变化》时,我们特意组织学生参观校园旁的大型知名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去工厂、下车间,了解工人的工作情况,采访身边的劳动者,亲自上机器操作。由于有许多孩子的父母就在这些企业中工作,因此这样的活动既帮助学生了解了城乡的变化巨大,更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辛劳,在激发学生们热爱第二故乡的同时,也渗透了感恩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篇8

【关键词】单元整体观 习作教学 读写结合 综合联动

关于习作教学,一线教师和从事研究的专家一直都在探索、实践和研究,大家往往都是针对单篇单元习作进行教材研读和教学思考,更多出现的是在一两节课中对学生进行习作要求分析、素材选择、方法练习等方面的指导,但对基于单元整体观下的习作教学策略却极少关注,本文就此开展了探寻。

一、化零为整,明确目标

综观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是以主题来划分的,即同一个单元中每篇课文的主题都是一致的。我们认为,对于单元整体观下的习作教学,教师要有“化零为整”的智慧。

要做好单元习作教学的整体设计,前提是深研教材,了解教材是怎样依托文化主题来编排的,预设好单元习作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单元的习作目标,确定系统的习作训练要求,让学生在训练中习得写作技法,为单元习作奠定良好的习作基础。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习作主题是“说明文”,单元习作目标是学生能运用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文表达方法练写说明文,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在给该单元四篇课文和口语交际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设计了如下习作训练要求。

《鲸》:明确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点;学习课文按几个方面来描写动物特点的方法;运用写动物特点的说明方法学写一段话;能用学到的说明方法练写鲸的自述。

《松鼠》:通过对《鲸》和《松鼠》的比较,发现《松鼠》写法的特点,明白《松鼠》的构段方式;学习《松鼠》仔细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方法,仿写一种小动物。

《新型玻璃》:明确课文介绍新型玻璃采用“特点+用途”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特点;运用课文中“特点+用途”的介绍方式介绍一种自己“发明”的新型玻璃。

《假如没有灰尘》: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前3个自然段相同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这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学习这篇说明文的构段方式和语言特点,从正反两方面介绍一种事物。

口语交际:课前搜集、了解一些商品,丰富对商品推销的认识,会阅读说明书,能按照几个方面有序地介绍一样商品;设计一段广告词来介绍一样商品。

交流平台:能说出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能在课文中、习作中或课外找出使用了这些说明方法的例子;会使用学到的说明方法写句子。

在单元系统教学时,始终明确习作教学目标,并在教学时落实好这些目标,能有效降低单元习作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样事物时,一定能学得扎实,写得轻松。

这样的习作教学设计模式也可运用在单元导读课上,使其变成导“写”课。教师应当进行整体设计,让学生主动从单元前的提示语中理出单元读写训练的主题,真正提高单元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在导“写”课上,我们应从单元整组教学出发,思考:“学习这组课文,我们在单元系统教学时应该主要抓什么?关注什么?”然后师生共同形成如下的图式。

总之,我们在导“写”课上应该让学生站在整体观下感知单元,明确单元写作目标,将单元主题作文的训练要求落实到单元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达到“化零为整”的效果。

二、分散练笔,巧得技法

所谓单元整体观下的分散练笔,就是教师在教学时立足每篇课文,多角度、全方位地与文本对话,寻找单元习作与课文教学的读写结合点,实施分散训练,让阅读教学课成为学生单元习作的练习课。

(一)于情感触动处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胸怀习作意识,捕捉文章的“动情点”,以文本之情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时,当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了第1~9自然段,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文中的孩子们会兴奋地谈论什么。然后,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写写父母在自己生日那天对自己表达的爱。这样,让学生以文本为据点拓展到生活,为自己的习作寻找到切合素材,激发了表达情感的联系点,从而在表达中提升习作能力。

(二) 于所思所悟中练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组时,学完《扁鹊治病》,教师请学生写下《跨越时空的对话》:如果蔡桓公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学完《普罗米修斯》,让学生写下想对普罗米修斯说的话。再比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后,可以写写读后感,或者写一写对“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这句话的理解;学完《鱼游到了纸上》后,除了可以写一写读后感,还可以写一写对聋哑青年的看法。这些都是为提升文本价值和深化对教材的理解而设计的练笔。

(三)于阅读做题时练

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习题、文中的“小泡泡”提示等来提升学生的单元习作能力。首先,文本中的“小泡泡”是一盏明灯,如果我们能利用“小泡泡”的提示,捕捉到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进行训练,那我们就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文能力。其次,课后的习题兼顾理解和表达,既是阅读思考的重点,又是言语表达的训练点。有些习题完全可以纳入习作教学体系。如《人物描写一组》的课后题:“小嘎子和胖墩儿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这其实就是让学生通过寻找人物的动作体会人物的形象,学会通过人物动作描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于拓展延伸点练

在教学留有极大想象空间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链接到相关的事件,或引申到类似的现象,启发学生进行想象, 让他们在文中言而未尽之处或空白之处进行补白或续写等,从而提高单元习作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从练笔主体角度设计书面表达。可以写写“对自己说”,还可以写写“对课文主人公或其他人物说”。如学了《尊严》《全神贯注》等课文,写写“我想对自己说”;学完《触摸春天》,让学生仿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海伦写一封信,写写自己在黑暗中的感受;学完《生命 生命》,让学生给作者杏林子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感受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练写,提高学生的片段习作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习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发现课文的表达特点、构段方式等进行仿写,在创写中增强学生的单元习作能力。

三、多元联动,整体融通

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出发,根据教材特点,多方联动,让学生在大量语文实践中逐步积累语言材料,积淀习作素材,获得习得方法,实现单元系统的整体融通。

(一)与课外阅读联动――拓宽习作训练视野

在学完整组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同主题或同主旨的文章进行阅读,拓宽学生的习作训练视野,加深学生对单元习作的理解。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主题,我是这么组织课外阅读教学的:首先,回顾主题,展示知识树。让学生回顾第七单元中四篇课文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学生交流时板画知识树。接着,抓典型事例,提炼小标题。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中的四篇文章和《同步阅读》中的四个故事,想想这四篇文章是分别抓住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主题的,列小标题并交流。然后,品典型事例,抒感。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有哪些地方把动物当成人来进行描写。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让学生用抓典型事例的方法练写。最后,推荐《有志气有感情的狗》等相关主题的文章,延伸阅读。

在与课外阅读联动时,还可以推荐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也可以对不同年级教材特点,编制“年级推荐阅读书目”,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积累单元写作素材。

(二)与交流平动――总结习作训练方法

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回顾・拓展”(低段称之为“园地”)中,都会根据单元主题安排一个“交流平台”(中段称之为“我的发现”)。我们可以凭借 “我的发现”和“交流平台”这两个栏目,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交流自己的发现、收获与体会。如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中的交流平台,第一部分让学生交流对哪个人物的印象最深,为什么会有这么深的印象。这其实是让学生集中回顾、交流本单元描写特点鲜明的人的方法。在第二部分,教材先举例《“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然后,让学生总结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这是对本单元写人方法在学生习作中运用效果的检测与点评。学生在赏析、讨论、点评中优化了习作方法,提高了习作质量。

(三)与口语交际联动――营造习作训练氛围

口语交际和习作联动,可以营造习作训练的氛围。人教版各单元的口语交际大多是与习作安排在同一板块,体现了“口语交际是习作的前提,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伸”这一理念。比如,我们是这样教学习作课《父母的爱》:首先,学生观看漫画故事,说说自己想到的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往事;接着,回忆课文中感受深刻的地方,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口语交际中的几则小故事;然后,让学生畅谈感悟并联系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鼓励关心,激起学生书写的欲望;最后,学生落实书写。因为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更为规范,充满个性。可以说,将口语交际与习作结合起来,给习作提供了桥梁,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四)与综合性学习联动――充实习作训练素材

平时,不少学生总觉得自己缺少写作的素材。因此,我们可以单元主题为基点,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充实学生的习作训练素材。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首篇课文《翠鸟》的课后就安排了一项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笔者设计了一张调查小报告,小报告中包括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人员、调查内容、调查感受和建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开展这项实践活动。经过观察、体验,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自己的思考,为单元习作积累了丰富、真实的写作素材,《永安溪的哭泣》《十年后的家乡》等习作也顺利完成。有的单元如果没有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有侧重地在课文学习时布置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

教材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源。如果我们能在单元整体观下发挥教材资源的整体优势和效能,将单元习作目标有意识地进行分解,在单元的系统教学中一以贯之,单元习作教学必定能举重若轻、花开似锦!

参考文献:

[1]徐维娜.围绕“单元主题”进行习作训练的尝试――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教学为例[J].语文知识,2016,(6):91-94.

[2]崔蕾.基于单元整体观照,优化教材习作指导――刍议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视界,2015,(10):23-25.

[3]贺蕾.单元整组兼顾下的读写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以五下第二组课文为例浅谈读写融合的有效策略[J].作文教学研究,2014,(3):19-22.

篇9

【关键词】观察情境;想象情境;细心批改;评价鼓励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学生写起作文最吃力,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害怕写作文,这也是所有语文教师觉得困惑的问题。写话是作文的基础和开始,对语文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对待。

事实证明,我们小学生学习语文最怕的就是写话。大多数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较差,写话时无话可说或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现象严重。每当上写话课时,总有一大部分学生写不出来或是只能写一、两句话。针对这一特点,我尝试着采取了一些做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虽不能说取得多大的成绩,但确实是有一定的效果。

一、创设观察情境 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所以在写话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写一处游览、玩过的地方”,很多同学只能简单的说出自己去过的地方有那些景物,却不能具体描绘每一景点,说明他们并没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对此,我安排学生到公园或广场去看一看、玩一玩,把自己看到的、玩过的清楚的记下来,回来后说给大家听。果然,学生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景点的突出特点,经过互相评议、修改,写出的文章内容生动了许多。

由此可见,课堂上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想象,学生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不觉得难了。

二、创设想象情境 激发想象

有位诗人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写话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1、训练思维 注重想象。

写话教学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更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如四年级下册的“开心日记”《我的理想》这节写话课上,,通过学习例文,启发学生说出“你最大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为实现这个愿望你该怎么做?……”先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互说互评,把自己的想法具体地讲出来,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使想象更充实、更完善,为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中、下等生提供了充分表现的机会、创作的机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激起学生的写话兴趣,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从而对生活充满信心。

2、培养想象 训练能力。

在写话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启发学生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四年级下册的想象作文《假如我是……》,每个人的心里都蕴藏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不同,所想象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课堂上要避免过多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敞开心怀说出自己的幻想或愿望: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科学家;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歌唱家;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警察,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医生……这时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构思。结果,每个学生都轻松的完成了这次写话训练。

三、细心批改 提高写话能力

现在,随着影视器材的进步,学生的汉语理解能力有很大提高,但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学生很难条理清地写出一段话来,经常是词不达意,语序错乱。所以,我让学生准备两个作文本,一号作文本交上来后,我耐心地给他们修改,然后让他们誊抄在二号作文本上,学生的二号作文本干净整齐,作文质量又明显提高,所以他们很有成就感,对写话也充满信心。慢慢地,我将尝试着让学生学会评议、修改,尝试着让他们给同学批改,重点看格式是否正确、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写话水平的提高。

四、及时评价鼓励,享受写话乐趣

篇10

关键词: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22-01

针对学生作文难的问题,我校与北京师范大学“作文三步法”课题组合作,参加课题成果的推广工作。几年来,在专家的引领下,我校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扎扎实实进行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作以总结以期更进一步。

一、基本做法

我们紧扣作文三步法教学原理,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采取“小坡度、分层次”的方式,划分各年级作文三步法学习内容。见下表:

教学中我们关注了两点:第一,把三步法的教学内容和课本中的作文整合。比如四年级下册《校园一角》与爱自然原情感训练整合,五年级上册《熟悉的一个人》与分想训练整合等。第二,三步法的理论训练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比较深奥,所以在把握内涵和规律的基础上淡化概念。采取“先讲后总结”的方法进行理论训练,即先让学生讲述,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总结出方法。比如在“分想”的理论训练时,可以这样处理的:

出示《家有儿女》全家福,提问:你喜欢谁?他有什么特点?他做的哪些事能体现这个特点?

学生讲述以后,教师结合实例进行总结:从他所做的事情中找到一个共同特征“调皮”,这就是概括。再根据这个共同特征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就是分想。

这样,用学生能听得懂的语言去交流,不脱离学生实际。

二、激发兴趣――作文是为自己服务的

在“作文三步法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问卷调查中,有的学生这样写道:“采用这种方法,就是让我真实的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把我内心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因为作文课不再是干巴巴的讲解,而是成了静下心感受的时刻:倾听一支铅笔的细微声息,抚摸一片树叶感觉它的与众不同,剥开橘子在橘香四溢中品尝它的味道……作文课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老师们把盆花摆上讲台,同学们调动各种感官谈自己的感觉;吹气球、掰手腕的小游戏也被搬上讲台……在真切从容地感知了身边的事物后,“写”就成了学生的内在冲动,成了一种表达自我的内在需要,真实的文字倾泻而出,学生不再惧怕写作文。从三言两语到成段成篇,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成功与快乐,习作兴趣大大增强。

三、积累素材――让学生走进生活

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十分丰富:种植园里留下孩子们劳作的身影,双手沾满泥巴的那份真实是课堂上无法获得的;“剪纸”校本课程的课堂上有孩子们一刀一刀耐心雕刻的专注;体育品牌“跳花绳”的整齐划一、花样翻新是孩子们日积月累的功夫;风筝比赛上的那一份洒脱与豪迈成为童年最难忘的一刻;升旗仪式上的那份庄严、激昂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取代的……丰富的活动在极大的冲击着孩子们的感官,每次活动都会有所侧重的去观察,记录下来。

此外,在记录的过程中要逐渐提高要求。在感知训练阶段,我们发现学生有生搬硬套理论的现象。比如一部分学生误以为感知物必须要按着“看、听、闻、触”的顺序来写;还有一些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我看到”“我听到”“我闻到”等短语,虽然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但文章显得生硬、缺乏流畅感。我们则通过例文对比、病文讲评引导学生按着自己的感觉特点把感受写下来,免去那些多余的过渡短语。

四、以展代评――激发写作内驱力

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列写作实践活动,比如教师系列、家人系列、同学系列等等。每个系列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和体裁进行习作练习。课堂上,我们大多采取口头作文的形式,将说完之后直接评议,短时间内可以进行大量练习,节约了时间。书面作文则以日记、片段练写、课文续写等小作文为主,大作文不宜太频繁,一般每两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