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的启示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3:4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漫画的启示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幅画画的是一位伐木人,来到了一个鸟语花香的茂密森林里。森林里一片祥和,动物们都干着自已的工作,啄木鸟在啄虫,医治着树的伤痛,昆虫在准备食物……,这真是一个与人类世界截然不同的小世界。
伐木人嘴里叼着烟走进森林。他偏偏要打破这种宁静。他手拿板斧,用力地砍伐大树。一棵棵树木发出痛苦的,鸟兽四散奔逃。伐木人仿佛什么都没看见,孜孜不倦地砍树,因为他心里只有树木。啄木鸟心想:“这段坏木头(脑袋)里,一定有虫子……烟头如果乱扔会引发森林火灾。”于是啄木鸟愤怒地向他的木头脑袋啄去。
我看了这篇漫画,想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的森林是有限的资源,人类破坏树木虽然看上去是件小事,但会让许多动物无家可归,使生命大大缩短,使生态失去平衡,会引发可怕的洪水。许多物种会危在旦夕,人类将会灭绝。不光这样,而且大气层温度会持续上升,南北极将会融化,冰融产生的洪水也将会淹没低地,粮食将会颗粒无收,植物动物将都不存在,甚至珊瑚礁将会全部死亡……
篇2
在我的房间里,挂着一幅《小鸭下水》的漫画。它可有意思了:上面印着鸭子家庭发生的故事。有一天,小鸭子看见班上的一位同学学会了游泳,在学校里可出风头了,一会儿蛙泳,一会儿仰泳,神气极了。它好羡慕,放学后一回到家就闹着要学游泳。它的父母对它百依百顺,很快就答应了,并且准备好了太阳伞、游泳圈、还有一大堆好吃的。在路上,鸭妈妈背着鸭宝宝,一手拿着游泳圈,累得满头大汗。鸭爸爸呢——它紧紧得跟在后面,一手撑着大大的太阳伞,一手提着食品袋,也同样累得大汗淋漓。这幅漫画讽刺了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呼吁广大家长们不要给孩子太多的溺爱,要让孩子自己去实践生活。
我在报纸上也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神童,经过了一番努力考上了国内的一所名牌大学。可是因为他只知道学习,对其它事情都不会做,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要他的母亲为他打理,因此被受同学的嘲笑,身心受到严重刺激。为了他的健康成长,学校只好命其退学。仔细推究,那都是溺爱惹的祸。
还有一个故事,那是发生在富翁身上事。有个富翁,他有一个儿子,但这个富翁从不轻易地满足自己儿子的要求。有一次,他的儿子请求他买一辆山地车,可他的父亲却说:“你先修整好院子里的那块草坪,我会按月发给你工资。”旁人对此很不理解,说:“你那么有钱,为什么连一辆山地车都不给孩子买呢?”那位富翁父亲回答:“我并不想宠坏孩子,我要让我的孩子从小学会自立,自己去赚钱!”一个月后,富翁的儿子高高兴兴地领着自己赚的钱买了一辆山地车。与前面的那一位母亲相比,这位父亲是明智的。如果孩子不接受生活上的磨练,将来能成为栋梁之材吗?
我以前在家里同样也是个小公主,爸爸妈妈不要我做除了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但是有一天,吃完晚饭后,我正准备做英语作业,妈妈却对我说:“从今天开始,碗由你洗。如遇到特殊的情况则可以帮帮你的忙。”我当时虽然有些惊讶,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会突然之间要我洗碗,但我还是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于是我学会了洗碗。当天晚上,妈妈送了一幅《小鸭下水》的漫画给我,此时我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我把这幅画挂在了我的房间里。慢慢地,我还学会了一些别的生活技巧。这些都是父母放手锻炼的结果。
看着这幅漫画,再次引起了我的深思。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来建设,21世纪需要我们来描绘,我们连民族赖以生存的道德素质都不具备,还能干些什么大事呢?我们不能像鸭子宝宝那样,我们要独立地面对生活。否则,将永远躺在父母怀里哭!
篇3
有一天,王成和李芳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走到小区门口,忽然看见一个垃圾桶周围全是垃圾。王成就对李芳说:“这儿到处都是垃圾,你去清理一下。”李芳便说:“王成,那你去想个方法,让人们知道不要乱扔垃圾。”说着便径直走向那臭气熏天的、有水果皮、纸屑、饮料瓶,甚至有老鼠出没的垃圾堆,将垃圾一点一点地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该怎样做才能让人们不乱扔垃圾呢?”王成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写警示语,告戒人们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而不要扔在外面。“对了,就写:文明——只差一步!”于是他马上动手,拿出纸和笔,趴在地上快速写下这六个字,用胶水把它贴在垃圾桶上。此时李芳也把垃圾捡完了,一看警示语,竖起大拇指,说道:“妙极了!看谁还把垃圾扔在桶外。”两个人互相看了看,会心地笑了。
看了这组发人深省的漫画后,我不禁想起了我家楼下院子里的情景:人们把没吃完的早点、家里的垃圾等随便往垃圾桶一扔,就一走了之,根本没在意是否扔进去了,常常是一半在桶内,一半在桶外。大街上这样的情景也很常见,连特区新闻广场都报道过类似的事,但并没有改变一些人的不良习惯。
为此,我向人们呼吁:别让文明只差一步!
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理论成果,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阐释了企业文化对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关系,这为企业探索提高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方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对企业改善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假设
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巨大的内在资源Sehein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学习处理外部适应和内部综合的问题时所发现、发明和发展起来的一些基本假设和信念,这些基本假设和信念由于运作得很好而被认为是有效的,并且传播给企业的新成员作为感知,思考和感觉这些问题的正确方式。0"REILLY等认为,组织文化就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体系。当这种价值观为员工所接受,文化可以影响员工的行为,使员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行为。本文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企业员工共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由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和企业的物质文化四个层次构成。基于以上观点,本文将企业文化分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四个维度进行了有关的实证分析。
2.知识型员工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首先提出了“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其实他当时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根据彼得,德鲁克的定义,知识型员工(或知识工作者。以下通称知识型员工)属于那种“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掌握先进技术的生产者、信息系统设计人员、经营人员、教育工作者等都可称之为知识型员工。
3.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JobSatisfac,tion)这一概念是由Taylor于1912年首先提出的。对工作满意度本质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则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5年,Hoppek总结以往研究,提出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感受以及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Smith等人在编制工作描述指数(JobDescirptiveIndex。JDI)研究中,将工作满意度界定为“对工作情境各方面的情绪或情感反映”。同时他们又指出“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其实是一种态度测量”。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从工作中获取需求动机的满足导致工作满意度:ADAMS公平理论表明,工作满意度的产生来自于员工将自己的收益与他人相比较的结果:研究者也提出工作满意度指员工对其工作的感受或态度。基于以上,我们提出以下假设:Hl:企业文化对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
1.概念模型
2.问卷设计。为保证量表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笔者在进行量表设计时尽量选取了目前较为成熟的量表。企业文化量表主要是由Denison以及郑伯埙的VOCS量表进行适当修改而成,按照本文研究内容,笔者将企业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Substance)、制度文化(System)、行为文化(Con,duct)以及精神文化(Spirit)四个层次,共由16个题项构成。
subl: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公司拥有独特的产品或技术;Sub2:公司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的产品质量优越;Sub3: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公司产品竞争能力强:Sub4: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工作条件科学适宜Sysl:公司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并要求员工严格贯彻以确保绩效的完成和目标的达到;Sys2:公司规章制度十分齐全,员工职责明确,运作十分有条理,且有规章可循;Sys3: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有较为科学、公正的激励机制;Sys4:公司主要领导者对下属能充分授权。
Conl:公司员工之间相处十分融洽,犹如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之中般温暖;Con2:公司的组织氛围十分开放,员工能够参与决策;Con3:公司有衡量行为对错的道德尺度;Con4:公司主要领导者身体力行,经常视察下属的工作进度。
Sptl:公司有明确的发展战略,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Spt2:公司有明确的企业精神;Spt3:忽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将使您陷入困境;Spt4:公司中不同部门的员工有共同愿景。
工作满意度量表主要参考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量表(MinnesotaSatisfactionQuestionnaire,MSQ)将工作满意度分为4个主要方面:工作本身(Job)、工作中的人际关系(Relationship)、报酬(Reward)和发展(Development),共由l5个题项构成。
Jobl:工作地点的周边环境;Job2:工作场所的舒适性;Job3:生产/办公设备的配置及相关技术的支持情况;Job4:工作强度Rel1:同事之间的相处情况;Rel2: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Rel3:在团体中成为重要角色的机会。
Rwd1:与所做工作相比,我对所获得的工资水平:Rwd2:公司所提供的福利与保障;Rwd3: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Rwd4:工作表现出色时,所获得的奖励。
Dlpl:目前的工作与我的个人能力、兴趣和志向的符合程度;Dip2:工作的晋升机会;Dlp3:工作中培训和进修的机会;Dlp4: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机会。
本文测量工具为Likert5级量表,分别将“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以及“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不确定”、“满意”、“非常满意”对应标记为1、2、3、4、5分。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对问卷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客观判断和选择。
四、统计分析与检验
1.描述性统计。2009年l2月份笔者在重庆大学MBA学员中,以班级为单位。共发出问卷200份,现场作答后立刻收回共计139份。在收回的问卷中,有12份由于数据缺失或者填写前后矛盾等无法进行统计而予以剔除,最后实际可用的问卷为127份。实际问卷回复率为63,5%。其中男性71人,女性56人;年龄在25岁及以下者32人,26岁~30岁者36人,31岁40岁者l1人,41岁~5O岁者l1人;文化程度为大学专科者26人,大学本科88人;硕士及以上13人;高层管理者12人,中层管理者42人。基层管理者23人,一般员工50人:所属行业为制造业26人,服务业(含金融、电信、商贸等)31人,房地产业9人。高新技术产业(含IT、生物等)29人,公用事业(水、电、气、公交等)17人。政府机关7人,其他行业8人。由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受访人群多为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且都接受过大学及以上程度的教育,符合知识型员工的基本特征。同时受访人群主要集中为制造业、服务业、房地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且职务分布较为全面,他们针对问卷所涉及问题的回答能够较全面的反应企业的真实情况以上统计说明,调查样本基本符合本研究的需要。
2.探索性因子检验。本文运用SPSS17,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得出企业文化与工作满意度的KMO值分别为:O,827、O,799,均大于0,6,且显著性Sig<0,05,满足因子分析条件。企业文化提取了四个特征值大于l的因子,分别是Sys、Spt、Con、Sub。工作满意度提取了四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分别为Job、Rwd、Rel和Dip。
3.样本指标可靠性检验为了检验调查问卷数据的可靠性,作者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计算了各测试因素的可靠性系数(仅值),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企业文化、工作满意度的Cronbach'sa仅分别为0,863、0,781,均超过0,7,各自因素的a值均大于0,6。
六、结论与讨论
篇5
分析2011年江苏英语试题:
书面表达题变化较大,开放性内容有所增多
江苏高考阅卷组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汪少华教授分析了2011年高考英语试卷后指出,2011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题比较平稳,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基础,重视交际,信息量大,关注情感,时代感强。与2009年和2010年试题题型和风格基本一致,2011年高考试题突出语篇,强调语言交际化,注重英语运用的实际语言环境和英语的实际运用。难度稍有所加大。具体来说,试卷具有以下六大特点:
1.突出语境,重视语篇:2011年15个单项选择题有7个是以对话形式出现的选择题,完形填空中试题大都需要考生依照语篇层次进行理解和推断,比以往只强调词汇层次的要求大大提高,任务型阅读更是要求学生提取全文的主旨和重要支撑细节;
2.图文并茂,信息量大:阅读理解的第2、3题和作文题都是根据图片及其解说来作答,体现了读图时代的特点;
3.关注情感,重视文化: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涉及诸如人性的思考、公开道歉等内容。如阅读理解第四篇就是彰显人性光辉面的经典文章――棒球赛,表达了对残疾儿童的真爱。而其他题目涉及到的如子女如何为父母减负等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全面禁烟、低碳能源/发明创造、保护环境等内容,体现了新课标对英语教学功能的定位为人文性和工具性,这也是近几年来江苏高考英语命题题材的典型特色;
4.贴近生活,时代感强:纵观近几年的英语试题,不论是听力材料还是阅读理解均取自真实的语境。这就要求英语老师在平时给学生选题时一定要慎重,多多上网搜索新鲜的,贴近学生生活题材的文章,不要让学生陷入浩瀚题海战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5.材料真实,原创性强:今年大部分题目均根据英美报刊和网站所选的原版语料设题,例如:写作和阅读材料和图片均取自相关网站。高考命题绝对不可能取自我们平时做过的题目,其原创性很强;
6.稳中有变 创新性强:在大部分题型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2011年对书面表达题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试题第一次采用了看图作文的形式,开放性内容的比例提高到80%。
点金2012年英语复习策略:
英语复习要做好两手准备
(一) 2011年江苏省高考英语阅卷启示
1. 听力:语言地道、语境真实、语速稍快,要求听懂言外之意:用语言表达态度和观点。
【阅卷启示】:不少考生听力速度跟不上。
2. 单选:突出语境,强化语义,注重运用,动词是重重之重。
3. 完型填空:其选项的设计日趋语境化,更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2011年比2010年难度降低,2012年难度可能加大。
4. 阅读理解:体裁多样(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题材丰富(科普、文学、告示、图表),阅读量增大,图文并茂。
【阅卷启示】:阅读理解时间不够,做题速度慢,对推断题难以作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至于任务型阅读题不少考生选择放弃。
5. 作文:时代感强 富于教育意义。
【阅卷启示】:看图作文提示最要紧,但很多考生不看中文提示,可惜了,容易偏题。
(二)备战2012,英语复习两手准备
由于江苏省将率先在英语科目的听力实行一年多考,其中听力与口语合并考试将在明年6月份之前完成。有关专家大胆揣测,2012年考试将会出现两套方案:
1. 延续2011年不变;
2. 听力和口语可能提前考,这样势必会出现新题型。
新题型可能是围绕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 主旨概括;(2) 句子填空;(3) 翻译句子;(4) 英文释义;(5) 封闭型问题;(6) 开放型问题;(7) 其他类型。
(三)具体的复习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养好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会计时阅读(Timed Reading)/略读(Skimming) 寻读(Scanning) 意群阅读(Sense GroupReading),要做到400字的文章用8分钟就能完全做好。
2. 通过思维导图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强化语篇意识,提高语言运用和分析 。
3.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进行适量的半封闭半开放式作文训练,紧跟形势,有的放矢,查缺补差。
篇6
关键词:艺术 随笔 写作 丰子恺 艺术随笔 中国
孙冰所编选的《丰子恺艺术随笔》,是1999年5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名家艺术随笔”丛书中的一本。该文集从丰子恺先生大量的著述中精选了39篇的艺术随笔,这些实际上也仅为丰子恺艺术随笔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很不错的篇目并未选入,如《图画与人生》、《绘事后素》、《视觉的食粮》、《版画与儿童画》、《艺术的眼光》、《艺术的园地》、《钟表的脸》、《扇子的艺术》、《洋式门面》、《绘画的欣赏》等。
丰子恺的随笔早已为人所熟知,并且好评如潮,归结起来,其魅力即在于其只用平常的文句,从小处落笔,亲切率真、简约练达、幽默风趣。同样,丰子恺的艺术随笔自然也具备这些特点,只是由于艺术随笔与一般随笔的写作在内容与目的上毕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以细化研究。本文着重以孙冰编选的《丰子恺艺术随笔》为蓝本,从艺术随笔的角度,专项探讨丰子恺在这一文体写作上的特点以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立足亲身经历,沟通艺术与生活
在孙冰编选的《丰子恺艺术随笔》中,以丰子恺自身经历为素材的有22篇,占全书56.4%,其中有15篇的全文均以其自身经历为内容。如《我的学画》、《学画回忆》,叙述的是作者自身在绘画学习中的一些掌故。娓娓叙述自己学艺时的一些人情世故,并在所叙中蕴含某种道理,是作者十分擅长的一种写作方式。类似的还有《为青年说弘一法师》、《访梅兰芳》、《写生世界》、《我的画具》、《我的书:〈芥子园画谱〉》、《谈自己的画——色彩子恺新年漫画》、《谈自己的画》以及《杭州写生》等。此外还有以作者自身经历作为引子展开分析的作品。如《从梅花说到艺术》就谈到自己的一个“实例”,即年幼时对于父亲供养兰花的不解,长大后看见关于兰花的画,才由画面上“十分美秀可爱”的兰花线条悟到兰花的魅力所在。《美与同情》,作者从自身的生活小事生发开去,说的是有一回“一个儿童”进入自己的房间,帮助作者整理房间,并认为摆放欠佳的物品是“何等气闷”,作者从中体会到这种对物的同情心其实就是“美的心境”。之后谈的才是美与艺术的问题。选材的亲历性,一向是随笔写作的一个特点,随笔与艺术随笔的区别在于“艺术”二字,即在于艺术专业性上。因此写作中的专业亲历性,则昭示着一种实在的体验艺术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其实可以被概述为:立足亲身经历,沟通艺术与生活。张大千、刘海粟、倪贻德等艺术大师的许多艺术随笔均是以这样的方式写成的。细加推究,可以发现,这一方式能较好地吻合艺术上的某些特点,如艺术上某些概念通常较为深奥、玄乎,一般人难以理解,又由于在艺术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点,更给一些初学者以找不着北的困惑。这时候,从亲身经历入手便能有效消除神秘感,使文本与读者的最初衔接呈现良好态势。此外,任何艺术都应该是独特的审美创造,艺术创作即是个体亲历的结果,那么,个体化的写作者作为所经历事件的一个角色,将自身真切的体验与感触传递给读者,则有望读者获得“感同身受”的审美体验,并经由共鸣获得内心的满足。这原不过是很普通的方式,但一经丰子恺先生之手,则不仅与艺术的本质——创造性的需求相和谐,更与其思想中求真的念头相吻合,呈现自然圆熟的状态,成为一大特色。据丰一吟《丰子恺的随笔》一文中介绍,其父的随笔写作受其启蒙老师夏丏尊先生的影响。夏先生主张“作文,请说自己的话”[1]。如此一来,我们则不难理解丰子恺先生在艺术随笔写作中坚持“事非亲历莫妄言”的缘由了。
二、善于发现关联,化转腐朽为神奇
除了以自身经历作为实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外,丰子恺先生还善于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以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寻找这样的关联,能使僵化的知识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这其实也是丰子恺先生作为一名好教师的本职与天性。发现关联的难度在于要找出那些乍看起来不易觉察的“交集点”,因为疑问正是从这些“交集”中产生的。丰子恺在艺术随笔写作中,善于在书籍资料中寻找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将之铺陈于文字中。如《女性与音乐》,写于其卧病其间,“把所有的音乐史拿到床里来,一本一本,从头至尾地翻下去”[2]。文章以一般人所认为的“女性的优美的性格与音乐活动的性质何等类似”作为疑点展开研究,接着作者叙述自己在病中如何翻检书籍资料,并一一陈述自己在其中的发现引导读者追随其思路。此外,作者还善于从自身与艺术有关的事情写起,寻找其与知识之间的关联,并加以引申与剖析。《从梅花说到美》说的是关于美的问题,作者将各家关于美的论述罗列出来,再提出自己的看法。《从梅花说到艺术》写法上与《从梅花说到美》相类,总结他人见解,提法讲求证据,不给读者突兀之感。不同的是,《从梅花说到艺术》以梅花为例,从窗前的梅花联想到文学、绘画上的梅花,并分析文学与绘画的区别,认为思考是文学的一大特色,而绘画是以感觉为主,诉诸人的视觉。也就是说,“画不是想的,是看的(想不过是画的附属部分)”[3]。《儿童与音乐》,谈的是儿童与音乐的关系。认为“大人们弄音乐,不过一时的鉴赏音乐的美,好像喝一杯美酒,以求一时的陶醉。儿童的唱歌,则全心没入于其中,而终身服膺勿失”。正是这样的点睛之笔,才使得文章能凸现精彩,远离平庸。善于联系,意味着善于运用知识,尤其是寻找出知识与火热的生活之间的联系。知识总是陈旧的,但发现其中新的关联,即意味着化腐朽为神奇。正是基于作者对所钟爱的绘画艺术鞭辟入里的理解与认识,其论述才能如此的简洁明白,发人深省。
三、视角内行专业,艺术感悟极敏锐
在“艺术随笔”这个术语还未普及之前,艺术批评的文字形态都被归入艺术评论。艺术评论中有一体即为“随笔体”[4]。“随笔体”即后来的“艺术随笔”。
转贴于中国
中国 艺术随笔是一种取材关涉艺术领域,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情趣性的,重在传达作者对艺术的独特感受与体验的文章体式。这种内容上的特征可称之为“专业性”,即指具备美学(或艺术)理论、观点以及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本来,“艺术与文学虽然是亲密的近邻,但艺术家未必就要做文章,文学家也未必就多谈艺术”[5]。丰子恺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卓越成就的文艺大师,其出色的艺术随笔还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正是其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艺术随笔的写作方面如此自信与成功,换一句话说,也就是艺术的专业性与其艺术随笔的写作密不可分。就丰子恺而言,因为专业、内行,才敢拿自己的艺术经历说事,才敢如此自信地对他人的作品或某些艺术现象发表看法和见解。以丰子恺《谈自己的画》为例,文章从林语堂先生关于“谈漫画”的约稿说起,接着讨论关于自己的漫画的“定名”问题,并找到自己漫画的定位:“把日常生活的感兴用‘漫画’描写出来”。文章的主体便是谈自己“作画时的因缘”,谈关于自己的生活与漫画的种种故事与感悟。可以说作者在完善小“我”的同时,也将大“我”包含其中了。
四、追求率真朴素,语言干净且流利
文如其人,自是不假。丰子恺先生的内心一向真诚谦卑,凡事都能认真地从细微处着想,从不怨天尤人。他的随笔语言率真朴素也是公认的。以《我的画具》为例,在此节选其中的两个小段:
我自己虽然永不把带结住,然而别人常常代我结住。仔细的人借看了我的画册,必定把它结好——有时深恐结得不牢,特为我打两个结——然后奉还。手痒的孩儿们看到我这画册,顺手翻弄了一会,最后拿带子来练习结绳细工,给我连打上七八个结,然后自去。[6]
描画何尝不然?兴到下笔,其画自有趣致;后来依样临摹,趣致就完全不同,有时竟成另一幅了。兴到下笔时,必须放胆,其画方有精神。若存畏缩之心,手腕发抖,趣致便表不出来。欲求放胆,第一须避自己所不欢喜的画具,第二须避去自己所不欢喜的环境。我用了上等图画纸便画不出,到了莫干山上也画不出,大约是画具与环境不适自己好尚之故。[7]
第一个片段写的是有一种速写簿会有带子,自己从不结,而他人时常代劳的两种情形: “仔细的人”,结完之后“奉还”;“手痒的孩儿们”,结完之后“自去”。“奉还”与“自去”,两词合情合景,且合理到位,不可挪移,用词的流利干净于此可见。第二个片段中“兴到下笔,其画自有趣致”,其中的“趣致”自然是精选之词,“兴到下笔时,必须放胆,其画方有精神。若存畏缩之心,手腕发抖,趣致便表不出来”。逻辑关系清楚,表述简洁有力,读来让人感觉诚实可信,清楚明白。可以说,文句的率真、朴素、平和与亲切,是以作者深刻认识的为基础的,这也正是读者从中看不出人为的技巧,但却可以感受其语言“干净流利”[8]、心境澄明透彻的原因之一。
丰子恺先生这样的语言风格,与其个人多方面的修养密切相关。1927年,丰子恺正式皈依佛教,取法名婴行。由于受佛教超然物外思想的影响,丰子恺对人生世态抱着静观玩味的态度,这决定性地影响着他的写作。所谓的“超然物外”,并非飘然随意,无所事事,而是以认真处事为基础。这样一种情怀,是源于对超然物外比获取功利更有价值的认定。于此,透过语言,则不难体会丰子恺随笔中淡淡的禅味及纯真的风趣。
以上所分析的是关于丰子恺艺术随笔写作上的特点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教师身份的丰子恺,其写作的目的在于使人(尤其是学生)对艺术与美能有透彻的理解与领会,因此在艺术随笔的写作构思、文辞表达等方面具有示范与表率的效应。有趣的是,丰子恺先生在《我的漫画》一文别论及随笔的性质:“在得到一个主题之后,宜用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用形象表达的就作漫画。”他曾说:“漫画和随笔是一对孪生姐妹,或用线条,或用文字,表现工具不同而已。”“漫”的本义是水过满溢出,也被引申为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随”的本义是依顺,依从。作为文艺大家的丰子恺先生,其触类旁通的能力无疑是卓越的,一下就抓准了随笔和漫画在他看来犹如“一对孪生姐妹”的共性。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师艺术教育中的写作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a09326s。)
注释:
[1]丰一吟:《丰子恺的随笔》,新读写,2007年,第11期,第60页。
[2][3][5][6][7]孙冰编选:《丰子恺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第16页,第1页,第183页,第186-187页。
[4]腾小松:《艺术文本写作》,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页。
篇7
一法:领会主旨,选好角度。
有的材料,其含义非只一种,考生必须从中选取一种,作为写作的角度。选取什么角度呢?有两条标准:一个是公认的角度,另一个是自己写起来方便的角度。第一个标准可提高得分的安全系数,第二个标准是为了写起来得心应手,把这两个标准结合起来,就是最好的角度。
例如原材料是一幅漫画,题目是“母鸡生蛋”,共四张。第一张画的是一只母鸡生蛋,两只公鸡旁观;第二张是母鸡生了一蛋,左边公鸡说蛋太圆了;第三张是母鸡又生一蛋,右边公鸡说蛋太扁了;第四张是母鸡冲着两只公鸡说:“你们生个蛋我看看!”这个材料的含义有多项。一项是讽刺自己做不来还对别人横竖挑刺指手划脚的人;一项是讽刺不虚心接受批评还反唇相讥的人;一项是讽刺没有市场经济头脑的人。如果仔细想来,可能还有别的含义。那么,考生应选取哪个角度来写呢?我以为应选第一项,因为这一项更符合上述选取角度的两条标准。
二法:取个好题目。
有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自拟题目。不少考生在自拟题目方面手足无措,往往胡编一个了事,有的甚至有文无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可以给文章增添神采,还可以开拓写好文章的思路。
好题目的标准是准确、简洁、新颖,富有表现力。
例如1990年的考题,要求考生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话写议论文。不少考生拟题水平很高,“从刘邦重用韩信谈起”、“刺往往是有益的”、“花丛下的暗刺”、“要睁眼看己”等题目,既准确地反映出原材料的主旨,又简洁新颖,还确定了写文章的思路,比那些诸如“花和刺给我的启示”、“从花和刺想到的”一类空泛的题目不知强多少倍。
给作文拟个好题目,既不是太容易的,又不是不可企及的。只要开动脑筋,勤于思索,再加上调动已掌握的知识,是可以做到的。
三法:有个开门见山的好开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也不例外。有的考生之所以觉得开头难,是因为总想在开头就一鸣惊人,故而在如何开头上动足了脑筋,使尽了手段。由于作文阅卷数量大,时间紧,阅卷教师难以像“砂里淘金”那样花费很多时间在作文中去“发掘”中心论点,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开头第一段就亮出中心论点,鲜明醒目。
应考议论文的开头有“四忌”:
一忌不顾及文章的主旨去铺叙渲染,离题万里,不知所云,写出二三百字,尚未进入主题。
二忌对所提供的材料不概括不分析不筛选,一股脑地抄在第一段,原封不动,一字不少,令人读而生厌。
三忌完全抛开材料另砌炉灶,顺着自己的意思信手写来,甚至全文中不见材料的踪影。对这样的作文,只好按“跑题”给分。
四忌对材料进行“再创作”,无中生有,画蛇添足。明明材料是命题人出的,印在考卷上的,可有的考生偏要写成“某日,偶翻报纸,有这样一则材料映入眼帘,使我深思起来……”“我来到公园游玩,恰好看见一对孪生姐妹也随着母亲到这个公园里来,只听到孪生姐妹A说……”这种对原材料乱加改造的做法,实在是费力不讨好。
对材料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提炼出中心论点,写在文章的开头。
四法:有个与开头相呼应的结尾。
文章结尾的方法很多,但若论最易使用、效果也最好的方法,当属首尾呼应。首尾呼应也有个高低之分,鲁迅先生在小说《一件小事》中的首尾呼应,便是“高”,考生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但如果让尾和头作个简单的呼应,是不难做到的。
五法:段落多少要适中。
文无定章,段落多少要根据内容的需要。但对于六七百字的应试来说,还是有一定模式的。经验证明,全文以4-6段为宜,取乎中,就分成五段吧。
第一段,分析题目或概括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可在百字之内,为引论部分。
第二、三、四段为本论部分,是文章的腹部,要花费气。第五段,总结全文,与开头呼应,一般也在百字之内,为结论部分。
中学生写议论文,常用举例子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用,但用好也难。考生常出现的问题是举例同,没有立体感,没有梯次感,好像在开故事会。用举例子来论证论点,最好从不同方面举例,可先举正例,后举反例;或先从古代选例,后从当代选例,切勿从同一角度迭选多例。第二段选正例(或古例),第三段选反例(或当代事例),第四段或对两例进行阐发,或用名言导入说些道理。这样,内容丰富,也有些变化。
有的考生全文只有两三段,中间的论证部分是长长的一大段,头绪不清,思路不明,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是写作文的大忌。
六法: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好的文章应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有物,指内容充实;有序,指思路清楚,结构完整;有文,则指语言有文采。现在的多数考生,语言修养不高,功力不够,有的作文语句尚且不通,更难求文采。
考生首先应把语句写准写通写简,在此基础上,适度使用一些手法,可为文章语言增色。试想,如果能较恰当地使用一两组排比句,引用一两句名言,有三两个设问反问,肯定会比通篇的“家常话”“学生腔”有味道。
七法:写适度短文。
有些考生误认为文章越长,就越能显示出水平,得分越高。其实不然。应考作文是有字数限制的,字数不够,固然不好;字数超过太多,也不应该。文章适度短些,如果文章好,使阅卷教师击案叫绝,余兴未尽,留得好感;如果文章不好,也缩短了阅卷教师“喝苦药”的时间,也能赢得一些好感。
当然,要短得适度,不能低于字数要求的下限。
八法:卷面整洁,字体端正。
卷面文字是作文的外包装,卷面整洁,字体端正娟秀,使人看了有愉悦感。教师给作文评分,带有较强的主观任意性,不像判标准化题,对错分明。因此,卷面整洁,文字端正,既是对考生的要求,也是考生作文获得评卷人好感的重要手段。
篇8
[摘 要]“2014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的表达系列课都体现了“创新”的主题,呈现这样的特点:青年教师们更加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选择的内容接近学生生活,注重教科书的凭借和依据作用,引入创新的教学手法和新兴元素,让表达课趋向于儿童化、生活化,更加富有实效。
[关键词]观摩活动 表达系列课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09
“2014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在广西桂林顺利举行。和往届相比,这次活动内涵有了很大的发展,由单一的阅读课发展到阅读与表达(习作与口语交际)的共融,课堂的空间异常广阔,课型多样:有纯粹的精读课、略读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也有综合型的读写结合课、以写促读课、口语交际和作文一体化课。三天16节课听下来,我感触良多。特别是表达系列课,从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方式的呈现到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较好地体现了“创新”这个主题,呈现出这样的状态:青年教师们更加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选择的内容接近学生生活,重视教科书的凭借和依据作用,引入创新的教学手法和新兴元素,让表达课趋向于儿童化、生活化,更加富有实效。
一、 习作指导,注重课文这个“例子”,以课文的片段或篇章的写法和章法为依据,指导学生习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上借课文作例子,教会孩子说话和写话。”课文是典范,是教学最好的例子,它不仅提供给教师作为阅读理解的范例,也应该是习作教学的范文。全国小语会陈先云理事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突破与变革——兼谈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改革》一文中曾指出:“当前情况下,教科书仍然是教学的凭借和依据。不提倡、不鼓励不依托教科书,随意选择阅读或表达方面的材料进行教学。鼓励基于教科书的超越……”在本次大赛上,很多教师在教学习作指导课时,都恰当地使用了课文作为例子,从课文所运用的写法和章法,引导学生去品味和感悟,进而模仿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如,贵州张立老师执教的《写出景色好色彩》,在指导学生写片段时,就利用课文《秋天的雨》第二段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美丽的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作为例子,先和学生一道回忆分析,体会“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构段方法;再将要写的内容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这样的顺序写成了一段话。再如,甘肃牛筱琼老师教学的读写结合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两次幻象描写片段——第一次划火柴,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第二次划火柴,小女孩看到桌上铺着的台布,摆着的食物,让学生体会“这奇异的幻象让我们看到了小女孩的内心,安徒生用手中的笔在现实与幻象来去自如”的写法;接着,再次呈现四幅图片素材,让学生尝试用幻想的写作方法来修改自己第一次练笔中所描写的心理片段。浙江臧学华老师则用课文《赵州桥》中写“游龙”的片段和赵州桥宣传片中的导游词作对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旅游经验,感受“导游词”和课文的不同写法。这种以学生熟悉的课文作为例子,让学生进行体会、模仿和迁移写作,孩子们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 学生的习作和口语表达的内容,以生活实际为基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熟悉的、身边的事物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目标提出这样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在学段目标中,课标也强调要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习作和口语交际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生活实际为基点,去观察生活、积累经验,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为习作和口语交际提供素材。本次大赛展示给我们的表达系列课,教师们大多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如《写导游词》,教师让学生写的是推荐家乡桂林的一处景点,然后给这个景点写导游词;《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从外貌、性格、兴趣、习惯等方面进行仔细观察,抓住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选择两个特点在学习活动单上写下来;《写心里话》 一课则让学生写的是“生活中,你们还可以对谁说心里话”;《劝说》一课,让学生对自己身边有不良行为的人进行“劝说”;《秋游》一课,学生说的是班级组织一次秋游活动所要做的准备;《推销从心开始》更是以人们熟悉的矿泉水为例子,让学生去对身边的人进行推销……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习作,让学生说或者写的都是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人或事,这样让孩子们 “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流露出来的才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
三、在表达系列课中,教师敢于创新,善于开拓新的思路,用新的手段和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选择恰当的素材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不会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找不到写作的材料,自然就会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了。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用于表达的素材并不是一无所有。有人认为:“在信息时代,借助互联网、电视、报纸、图书等多种渠道,积累了一座素材的‘金矿’,却守着‘金矿’当‘乞丐’。”生活中,学生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手脚触摸等手段,头脑中积累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和想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表达时,要引导学生选择、整理和使用这些材料。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遴选最恰当的素材来表达,是解决学生表达内容的关键。宋虓老师用绘制“思维发散图”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将“乱丢垃圾、踩草地、看电影吵闹、乱停车和吐痰、沉迷游戏、在学校乱跑打闹、考试作弊、欺负低年级学生”等生活学习中的不良行为,从“劝说内容”的圆心图中发散出来;在练习“劝说”时,学生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新疆的金燕燕老师在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声音世界》,则是通过多媒体播放多段音频,让学生“共同来听一组声音,有没有一个声音特别能抓住你的想象”“把最能给你灵感的声音展开想象,可以选择一个声音去写,也可以选择几个有联系的声音展开去写,还可以选择你生活中最能吸引你的声音去写”,学生从听到的声音中进行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去选择自己所要描绘的画面和故事。山间小溪的潺潺流水,森林送来的阵阵松涛,暴风雨来临时的电闪雷鸣,钱塘潮汹涌的滚滚浪花……都流淌在孩子们的笔端。
四、表达系列课上,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引入时尚元素,增强学生表达的兴趣
陈先云老师认为,小学语文的理想课堂是“目标明确,全员参与,创新高效”。在表达课上,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是关键。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许多有着明显时代特征的新兴事物,成了人们议论的共同话题。小学语文教学,不应该绝缘于现代社会,要紧紧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构建一种开放、有活力的课堂。在本次活动上,一些具有强烈时代感的课,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宋虓老师的《劝说》一课,针对当今社会上出现的“低头族”,教师先让学生观看漫画《低头族》,然后就小宝的烦恼,劝说“低头族”爸爸。让学生从“小宝”和“同学”等多个角度去进行劝说。《写心里话》教学中,胡元华老师则创设了一个通过“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图画的情境,细读人物在画面中的心里话:“陈明,你知道吗?每当你叫我米老鼠、米汉堡这些外号时,我难受极了……我真感谢你,陈明。”引出了大家对写心里话的讨论。“低头族”和“微信”是孩子们生活中的时尚元素,是他们生活中常常遇到和讨论的话题。当教师在课堂上抛出这种话题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自然十分高涨,学习的效率就会得到提高。
五、表达系列课,做到“放”与“收”的结合,在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目标要求,对习作进行评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这要求教师在习作课上,不但要指导学生怎么写,还要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也有意识地让学生修改自己或者同伴的习作,但更多的是修改文中的错别字和不够通顺的句子。这种修改的要求较低,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学生对习作的修改随意性很大,修改过后的习作没有明显的变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很难得到提升。因此,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修改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按照要求去修改,更有利于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理解习作内涵,提高写作能力。浙江臧学华老师给学生修改“导游词”的几点意见是:“(1)介绍景点风光或景点的故事、传说了吗?(2)介绍时与游客互动了吗?(3)介绍的内容讲清楚了吗?(4)提醒游客注意事项了吗?”上海谭姗姗老师在写习作《我》给学生的修改清单是:“仔细读一遍‘作品二’,看看——(1)有幻象吗?能否表现人物的心理?(2)你用细致的描写让幻象栩栩如生地浮现在读者眼前了吗?”这些紧扣习作要求的修改意见,让学生明确了修改的目标和内容,在修改习作时很容易找到落脚点,避免了习作修改的简单化和盲目性,增强修改的实效性,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