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研讨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7 15:1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流研讨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片区生本教育推进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
尊敬的徐局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回想去年这个时节,我们也是在这里,大家济济一堂,分享生本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可喜变化,聆听各位领导专家给我们工作的点拨指导。又一年过去了,在座各位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应该体会更深了,我们是否享受到生本教育给我们课堂带来的大变革,孩子们在生本教育环境里是否有显著变化,今天上午的几节精品课例的展示,大家畅所欲言的探讨交流,应该是对我们开展生本教育又一年来最好的诠释。在此,我也代表开封中学,就一年来我校开展生本教育的情况给在座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做一个汇报,以期得到大家的点拨指正。
一、一年来我们开展的主要工作。
1、着力强化学校硬件建设,为我校生本教育健康有序开展铺路搭桥。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年来,学校在打造硬件设施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依凭国家项目工程,修建大型学术报告厅,改造和芬教学楼,建设校园网络平台,网络教室录播间,每个教室装备全套多媒体电子白板。增加学校图书室的藏书,有序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有了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师生在生本教育活动中参与积极性有很大提高。
2.学校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强化交流合作研讨。
一年来,学校先后派骨干教师到宜川、成都、广元、下寺学习考察,又请专家来学校讲座,大部分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对生本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课堂教学有了改进,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学校借鉴宜川中学模式,强力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初中各年级建立了年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初步形成了“生管生,生教生”的常规管理模式。
3.学校围绕生本教育大刀阔斧的改革课堂模式。
学校着力从学生入手,变讲堂为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的减少教师的无效或低效的灌输式填鸭式式的课堂结构。从教师入手,变教案为学案,从教师的教案写作,课堂要求,作业批改,阶段性检测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调整,在追求高效课堂的道路上,除去了一些传统的过时的死板束缚,在老师的指导下,课堂能够真正地生动,生成,生长。
4.通过校本教研常规活动,优化生本教育的具体操作步奏。
在生本教育研讨过程中,我们重点对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和小组合作交流进行深入研讨,让学生的前置性作业能够及时高效的完成,并且通过长期规范,基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大程度地克服了一些学生把前置作业任务形式化,为完成任务购买相关的资料,找现成的参考答案,放弃了搜集和探索过程等不良现象。
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由最初那种参与意识弱,两极分化严重,和交流过程中逢场作戏的,莫名其妙的,走马观花的,虚情假意的无效交流现象,现在基本做到了在教师的鼓励下,通过合理的分组搭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讨论与话题无关的内容少了,涉猎问题的广度增加了,理性思考问题有了一定地深度。
二、我们在生本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困惑。
在生本教育实践中,我对以下几个问题体会十分深刻,很是困惑。
1.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转变与角色转换一时难以到位。传统“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和学生一代传一代,教师的思维模式中已经形成了主动给予知识的“灌输模式”,而学生一直以来也养成了根深蒂固的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要突然之间打破这种模式,进行思维和角色转换,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模式,颠覆教师与学生之间这种已经渗透骨头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蹴而就也是不可能的。由于这种转变一时难以到位,生本教育活动显得推进缓慢。
2.教学模式与当前应试教育现状存在不相适应,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校高考亚历山大,教师跨跨年级现象严重,在初中搞生本,到高中搞应试教育。很多时候显得无所适从。并且生本教育教学方式与目前考试要求相脱节,甚至相背离,让学生不得不处于为难、痛苦的境地:一方面,学生们乐于接受互动性强、活泼有趣而又压力相对较小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面对需要大量基础性知识的考试。在考试现实面前,由于生本教育模式需要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这些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压力。所以往往出现生本教育开课一学期后,学生成绩整体不升反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3.部分学生过于重视交流和讨论,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生本教育的新意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实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但在实践中,一部分学生对生本教育存在误解,乐于搜集资料完成课堂交流和讨论,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讨论交流很热烈,一堂课下来,大体思路清晰,观点掌握了,但一些基础知识还是没有掌握;或者是主动参与讲课的同学明白了,其他听课同学还是不明白;或者是课堂上学生讲的不明白,还是需要教师讲。虽然,学生最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但能力恰恰需要知识提供支撑,没有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提升的能力也是不牢固的。
三、我对进一步实践生本教育的思路探索
生本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作为教师而言,在实践生本教育中,结合我个人的体会和感受,我认为应当把握好几个重点:
1.进一步理解生本教育的内涵:深入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具体教学实践上就是要深入研究和了解学生特点,尽可能把握学生的个性与心理的特点,掌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做到“知根知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学生就是要求教师不附带任何条件去对待学生,尊重他们学习的天性和思维,不能嘲笑和贬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活动,不带个人好恶,不管优生差生都要给予平等的机会,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才会全身心参与到生本教育中来。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依靠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教师要把从教育内容的确定,到教育形式的采用,以至教育过程的主持、检查、评比等等,都交给学生自己去做,这样,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样学习效果也就能事半功倍。
2.搞好课堂教学设计。认真备课,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把学生调动起来,什么时候让学生学,以什么方式学?什么由老师讲,讲什么内容等等,这些内容都要有精心的设计,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前置性小研究,向学生提出的分工要求应简单明确,而且不能太深太繁杂,使学生认为这些事情自己还是能做到的,他们更愿意去做。
总之,教师的“讲”要恰到好处。生本教育以学生为主,并不是就不需要教师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讲”要讲到点上,一定要达到精粹、精炼、精彩,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要“以学定教”。教师还要着力讲难点,讲规律,教方法。
3.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中有对生本教育存在误解,认为生本教育就是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其实,在生本教育中,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还是要求掌握的,不然的话,即使你在课堂讨论中能侃侃而谈,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都可能成为纸上谈兵,解决问题能力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内容和练习题的选择,教学的内容和练习题不求多,要求精,组选那些典型、举一返三的内容和习题,使学生做会一个题就会做一类题,教学才有高效率。
4.继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当前教研意识淡薄的大环境下,教师都会不同程度的产生职业倦怠,满足于现状,凭经验教学,科研意识淡薄,那种传统的满堂灌显得十分轻松,而课堂生成的很少,不利于学生发展。生本教育实施过程中,“生本课堂”全新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冲击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让教师的思想产生冲击,激发教师合作的意识、科研的意识,并在学校的有序诱导下进入专业成长的有效轨道,自觉提升教学素养,增强课堂教学的执行力。
篇2
聚焦重大改革举措、重要政策贯彻执行以及“十三五”时期的重大决策部署,针对科技创新、精准扶贫、“263”专项行动、民生实事等重点任务,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开展专题视察调研30多次,提出《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我市科技贡献份额》《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等意见建议,得到xx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采纳。
二、以提案督办为手段,拓展民主监督深度
换届以来,提案工作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收到各类提案595件,立案461件。开展“提案督办月”活动,坚持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界别提案和重点提案,综合运用视察督办、会议督办、跟踪督办等方法,使督办提案的过程成为实施民主监督的过程,促进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
三、以专题监督为重点,加大民主监督强度
加大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专题监督力度。今年以来,紧盯1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60个分项目的责任落实、项目进度和经费保障,通过走访、视察、座谈等形式,加大督查力度,助推民生实事办好办实。把 “化工、印染行业”整治工作作为专题监督的重中之重。制订《“化工、印染行业”整治专题民主监督工作方案》,政协主席挂帅,分管副主席牵头负责,按月督查,有效促进了化工、印染行业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以民主评议为渠道,体现民主监督精度
围绕xx职业教育、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等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将民主评议结果整改情况纳入全市年度绩效考评范围。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加评议工作,搭建群众与评议组的平台。开展“回头看”,进行回访视察,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篇3
【关键词】课堂探究活动 材料 交流 重音 节奏
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儿童把他们周围的事物加以组织,建构起他们自己的方案、结构和概念。但是一旦前概念是错误的,那么只有在获得了大量新的经历且这些经历要求他做出改变的情况下,他才会放弃原来的理论。 所以,立足探究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本人将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对课堂探究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如五上的《反冲运动和反冲力》这堂课。师:用1分钟玩一玩小车,小车在运动中你有什么发现?生:用手推车,车才开。生:有摩擦力,车才能停。生:惯性还会让车向前运动。师:那小车运动起来必须有力的作用。在小车上装上气球,吹大,放掉,小车会运动吗?(老师给学生准备了可以放气球并可以调节螺帽位置的小车,气球可以放在小车的前后、上下和斜对角面)学生按要求动手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轻声交流,并通过图画或文字形式记录小车的运动状态。(老师在学生中巡视,但并不指导学生)实验结束后各个小组的学生开始汇报,并展示记录单。生:气球改变方向,小车也会改变方向。气球越大,小车运动越远。小车还会惯性地往前开。生:改变气球的角度,小车运动的方向也会改变。生:气球的气流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相反……(每个小组都有发言,说发现或说不同的想法,或另一小组的学生提问。)师:气球喷出的力是哪里来的?原本有吗?什么时候才产生?生:是空气。喷完后力就没有了。师:能给这个力命名吗?说说理由。生:反冲力。因为小车在反冲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的。师揭示课题:反冲运动和反冲力。学生反馈中比较典型的:有小组说,小车没运动,就是没受到反冲力。生:有反冲力,只不过很小,所以小车没运动。师:在生活中,你们看到过反冲力吗?生:军训打靶。生:乌贼逃跑。生:火箭升空……
从本堂课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没有精彩的语言,没有生动的表演,只要穿梭在课堂中,或站在一旁。课堂上学生很放松,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实验操作中,沉浸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老师真正体现了“立足探究”。我们都知道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参与的活动,是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空间与自主时间的活动,是学生思维积极参与的活动。
那我们怎样做才能做到一节真正立足探究的科学课呢?本人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选择合适、有价值的实验材料
科学探究活动依赖于科学研究的材料,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教育学原理认为,从材料本身出发来组织教学,既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符合世界物质性的基本观点。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能否为学生提供生活化、典型、合适、丰富、有结构的探究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师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往往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教师组织的科学探究活动尤为重要。如五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课中,要生成“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大小、轻重无关”的科学概念,要注意本课选择的材料在经历学生改变它的体积大小、轻重后它的沉浮依然是不变的。选择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密度是不均匀的,有些会沉,有些会浮。要选择最适合的活动,展开真正的探究活动。
儿童思维的一个特点是具有韧性。儿童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好不容易才形成的概念和理论。他们通过亲身的经历,努力获得能与他们日常生活的观察相一致的理解。他们不会仅仅因为别人那样说,或是遇到一个与他们的想法冲突的事件,就改变自己的主意。所以,只有大量的探究活动,才能使学生从“彼岸到达此岸”。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怎样的呢?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参与的活动,是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空间与自主时间的活动,是学生思维积极参与的活动。
科学课上,老师准备了一个又一个的探究活动,准备了一组又一组的材料,学生也一个接一个地参与活动,但是每个活动都被老师生硬地打断,每个活动后的交流倾听都成为过场,这些是目前我们科学课堂上的普遍现象。如教科版四上《口腔里的变化》这课,第一部分:观察口腔。观察几种不同食物从进入口腔到被咽下去之前的变化。在不同的咀嚼时间内,食物在口腔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口腔中的牙齿、舌头、唾液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二部分:观察牙齿。对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或者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观察彼此的牙齿,画出牙齿的分布排列图,按形状给牙齿分类,标出不同的牙齿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作用?牙齿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等等要求。我们想想,一节课就40分钟,要经历导入活动、主要活动、交流研讨、补充活动、整理小结这些过程,那我们学生即使有足够的自主探究时空,也不能丰富探究实践经历,这只是一堂很“热闹”的科学课而已。
对比来自于《口腔里的变化》的《我们的牙齿》这堂课,教师在课堂中给每位学生准备镜子、甘蔗、瓜子等物品,以及有关牙齿的资料和儿童牙齿的模型,要求学生先自己观察牙齿,再请同伴核对自己观察的结果,在小组的自主活动(包括观察与实验尝试)过程中完成对自己牙齿的认识。从学生们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牙齿的形状、分工和功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引导自由交流研讨,促成学习共识
章鼎儿老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与课堂教学改革》中指出,第三个走向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观察标志就是 “交流研讨”。交流和研讨――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向别人陈述,要倾听别人对证据和解释的论述,要清楚阐明自己的探究结果;还包括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做好笔记,选择一些能说明数据及结果的恰当的描述方式,如图表或示意图等,向他人传达自己的认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交流、研讨不仅仅是学生相互交流认识,还意味着及时通报集体收集和共享的信息,以推动个体的学习。典型课例三上《水和食油比较》片段:师:我们研究液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老师出示水和食用油:想要研究水和食用油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需要研究什么方面?生:流度。生:谁重?生:哪个更多点?紧接着老师又问: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什么观察方法?生:看、闻、摸。(老师板书这三个字)老师分发材料,比较水和食用油的液滴情况。师:通过光滑的纸和玻璃,怎样比较液滴情况?老师叫一位马上举手的学生回答:倒在玻璃和纸上。老师出示滴管:怎么使用?学生边操作边说,老师问别的学生有没有补充,老师演示使用滴管的使用方法。师:我们还可以看什么?生:吸水性和渗水性。学生活动。3―4分钟后实验结束。老师提醒整理好材料。汇报开始。师:用看的方法。生:水的流动速度快。(老师板书)生:食用油的流动速度快。(举手的还是这两三个同学,其他学生只顾讲话、做小动作)师:通过看,你还发现食用油和水的什么特点?生:水的吸水性强,油不强。生:食用油会产生气泡。比较液滴情况,老师请一位学生来说,学生说不清楚。师引导:说说形状有什么不一样?生:水滴比较圆,油滴比较扁。(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师:翻书看看液体的形状,再用肉眼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再观察水滴和油滴,答:油黄色有味道,水是无色、无味。(老师板书在黑板)师:用闻的方法发现了什么?一名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其他学生抄老师的板书……第二环节比较水和油的重量。老师出示20毫升的水和油,在天平秤上操作。师: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支持水重?老师出示水和油,把它们搅拌在一起,并指出这个现象说明水重油轻。
从上面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只有个别能力强的学生能“飞快”地做完老师要求的实验,但有的学生还没有从自己的情境中脱离出来。所谓“交流和研讨”是发生在老师和个别同学身上的,其他同学只是在飞快地抄老师的板书。为什么会这样?本人认为,老师对本课的内容没有取舍,活动太多,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去交流和研讨。如果没有时间和空间去交流和研讨,有的只是老师给的概念,那么我们的课堂还是“师本”课堂,如何体现“生本”呢?
总之,要上一堂真正立足于探究活动的科学课,我们要时刻注意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科学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去探究、去研讨、去交流。
【参考文献】
篇4
一、加强团队协作,心思向抓好复习聚集
我们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备课组成员的集体智慧,注重在经常性的分析、经常性的研讨、经常性的交流中,分析教学重难点和命题导向,研究学生和教法,交流教学的心得和体会,在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中,形成群策群力抓复习的团队协作良好氛围。一是多分析,形成抓复习的好思路。我们经常利用集体办公时间、课余交流时间,以备课组集体分析和个人随机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就思想品德课命题的导向、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普遍和倾向性的问题、如何抓好不同阶段的复习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结合征求学生意见掌握到的、领导要求强调到的、平时教学留心到的内容,备课组三两人一组进行分析、梳理,形成抓复习的思路,并边分析、边实践、边调整,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成效性。二是多研讨,形成抓复习的好办法。我们非常注重备课组的业务研讨工作,因为研讨是一个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方法的过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我们采取每周设置一个课题,每月集中一次研讨,随机开展讨论的方式,把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提出的疑点、当前发生的热点问题,采取疑难会诊的方式进行研讨,通过问题大家辨、答案大家找,达成共识,既解决了个别老师对一些问题弄不清、拿不准的问题,又在教学相长中增强了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把研讨出来的一些好方法、好经验运用于教学中,收到了多重复合效应。正是长期坚持研讨制度,有力地增强了思想品德备课组的学习力、教学力,确保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三是多交流,形成抓复习的好氛围。在抓好分析、研讨的基础上,我们十分重视抓好备课组成员的生活、工作交流,力求让大家多多交流,增进备课组团队的融洽和谐;在工作交流中,达成全员的思想共识,不断推进工作上台阶。工作之余,备课组成员自发地就学生遵规守纪情况主动与班主任沟通交流,争取更多的支持和配合;备课组成员之间,能经常性地就一个问题、一个看法,进行反复论证,寻求最佳答案;备课组成员都具有较强的奉献意识和大局观念,平时注重沟通,互相帮助,加强协作,积极营造和谐共事、齐心干事的良好环境。
二、夯实基础知识、力量向抓好复习聚拢
我们将思想品德复习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我们采取地毯式复习的方法,在课堂上,为学生布置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及时间要求,一般情况下,在临近下课的10分钟时间,要求全员会默写本节内容。然后,课下全批全改,对于学生不能掌握的知识点,教师逐班做记录,等到下次上课时,利用10分钟时间进行课前提问,再及时复习,经过反复巩固知识,不断强化记忆,使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点。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我们还采取默写一次、张贴一次喜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动力。
第二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构建知识框架,凸显知识体系。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建立联系,促进知识的提炼升华。具体做法是,思想品德备课组学科组长带领九年级老师集体备课,把所有相关的知识按照“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社会、国家”进行整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先让学生对所要复习的章节进行梳理,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进行框架构建,并让学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呈现,使学生更能轻而易举地构建框架,掌握知识点。
第三阶段,目标侧重于抓真题练习,巩固提高。我们主要通过真题筛选,采取“实战”方式,开展“练兵”测试。每次测试完后,老师批阅,并针对批阅中发现的问题,在试卷中圈点出来,让学生清楚是什么地方扣的分,老师则将学生在答题时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在试卷讲解时加以重点剖析,释疑解惑。通过不断强化练习,达到学生考一次试,解决一些问题、强化一些内容、提高一次水平的目的。
三、注重方法技巧,智慧向抓好复习聚焦
恰当的方式方法对提高复习的效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从方式方法上入手,培养学生答题的方法、技巧,从而实现预期成绩的末端成效。
一是注重学生对选择题答题技巧的培养。我们采用“一读题,二原则,三带入”的方法,加强选择题的答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读题”,即让学生先对题干、题肢完整地阅读一遍,使其明确材料内容、要考核的知识点和命题的目的;“二原则”,即看选项是否正确,如果能直接判断,就用直选法,如不能直接判断,再采用排除法或筛选法;“三带入”,即把答案带入题干,看是否一致,以便检测答案正确与否。
篇5
深入探讨点拨迷津,平等交流碰撞火花。在和谐、宽松的研讨氛围中,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的学员与公安大学相关业务系部的专家、教师一起,共同研究、讨论当前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公安理论教学与公安实际工作的结合进行重要探索和有益尝试,已成为2005年以来高级警官培训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一)根据培训需求,加大研讨力度
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学员反映公安理论教学与公安实践结合不够密切的问题,寻求公安理论教学与公安实践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新学期伊始,进修部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在借鉴有关兄弟院校培训经验、巩固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原有“对口研讨”、“三级研讨”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加大研讨力度,积极开展培训班学员与我校相关业务系部专家、教师的专题研讨。
分管培训工作的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强调在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开展专题研讨的特殊重要意义,明确这是实现公安理论教学与公安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培训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确保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2005年年初,经校长同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在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开展学员与学校专家、教师的专题研讨。
分管校领导专门主持召开了由进修部、教务处和有关教学系部参加的专题研讨联席会议,确立了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学员与我校专家、教师开展专题研讨的目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形式等,为专题研讨扎实、有效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调查摸底,确定研讨主题
公安部政治部在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调训学员通知的注意事项中明确提出,学员报到时要携带关于公安工作、公安队伍建设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个难点问题和一个典型案例。
为了结合学员所带热点、难点问题和典型案例,切实把专题研讨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进修部对2005年举办的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学员所带的材料分别进行了汇总、归纳,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调查摸底的过程。在第56期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学员所带的122份材料中,热点、难点问题有89个,根据学员提出的相对比较集中的问题,进修部将“问题探讨”确定为该期培训班的研讨专题,开展了以指挥决策班学员为主、其他班学员自愿参加的,与治安有关专家和教师共同进行的专题研讨。
经过这次比较成功的尝试和探索后,进修部对第57期警督晋升警监班学员所带200份材料中的154个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类统计,然后分别按照指挥决策班、队伍建设班、社会管理班、打击犯罪班确定四个研讨专题,即:“如何以人为本,科学用警,实现警力资源优化配置?”“民警合法权益受侵害现状及保障措施?”“实施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使公安交通执法工作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如何应对?”“如何运用现代侦查理论和高科技手段,提高打击犯罪的力度和效能?”
通过摸清情况,了解学员普遍关注的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使专题研讨的指向性得到了增强。
(三)提供研究平台,促进教学相长
由进修部组织、分管校领导出席的第57期警督晋升警监班的四次专题研讨,公安大学共有9个相关业务系部的27位专家、教师参加,发言的学员共有30位。
每一次专题研讨,学员们都积极、踊跃发言,学校专家、教师则在学员们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地进行解答,适时指点迷津,每次都因为需研讨的问题多而比规定的时间延长。
开展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学员与学校专家、教师的专题研讨,为学员与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经验、研究问题的平台。大家抓住当前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坦诚交流,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这种研讨的含金量非常高,是学员和教师两种资源的强强对撞,既体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关系,又体现了上与下的渠道、桥梁作用,更体现了学员和教师双方受益、互赢的动力关系。
二、在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开展学员与专家、教师专题研讨的思考
在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开展学员与公安大学专家、教师的专题研讨,应该是一种平等对话、开放讨论、自由交流、思维碰撞、启迪智慧的互动教学活动,营造的是学员与专家和教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民主、宽松的交流、讨论氛围;倡导的是学员与专家和教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共同的切磋、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改变的是公安理论教学与公安实践各自为战、相互脱节的状态;创新的是公安理论教学与公安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
通过两期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5次专题研讨的实践,可以看出专题研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不能回避,专题研讨中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不揣冒昧,谈一些自己的粗浅思考,以期不断改进和提高专题研讨的水平,积极探索深化专题研讨成果的方法,真正实现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公安理论教学与公安实践的有效链接。
(一)目前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专题研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专题研讨既有浅层次的,如交换信息,共享经验;也有深层次的,即结合学员提出的问题、困惑,学员与专家和教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及时交流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成败、得失,在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对存在的共同困惑进行反思时,拓展广度、深度,横向扩展,纵向深入。对某些问题的深层次研讨,要将公安理论教学与适应公安实践需要密切结合,才能使理论教学与实践同步或适度超前,而不滞后于实践。
但是,在目前的专题研讨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如下问题:学员比较机械地陈述预定的发言材料,研讨缺少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学员与专家、教师滔滔不绝地“各抒己见”,进行独白,研讨缺少必要的交流与对接;学员与专家、教师或手捧笔记本忙着记录别人的发言,或“袖手旁观”,研讨缺少必要的质疑和争辩;学员与专家、教师在同一水平上就事论事,研讨缺少及时的调整和跟进,缺少不断的深入和提升……这些现象如果尽早发现、制止,就可以避免专题研讨流于形式,改变专题研讨缺乏实效的沉闷、被动局面。
(二)加强和改进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专题研讨的建议
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的学员与专家、教师在积极参与和亲历专题研讨的实践中,学
员们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表现在,既希望在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能与同行交流、切磋,学习和了解其他地区和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也希望得到我国公安机关最高学府公安大学的专家、教师的指导,这是开展专题研讨的最佳起点。专家、教师与学员虽有共同的方向,但在本体、条件、实践、知识等方面有不同专长、不同能力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主观意见,所以容易与学员获得异质互补。这正是学员与教师的特殊资源优势。要变潜在的优势为现实的优势,充分发挥学员的实际工作经验优势和专家、教师的理论知识优势,实现公安理论教学与公安实践的有机统一,才能使专题研讨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所以,应该从组织者、学员和专家、教师三方面入手,完善专题研讨的内容和形式,深化专题研讨的成果,才能实现公安理论教学与公安实际工作的有效链接。
1、组织者方面
开展专题研讨,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的学员能为学校公安理论教学送来新鲜的实践养料,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所以需要很好地总结经验,进一步开发和完善适合学员特点的、体现互动的、实现公安理论与公安实践密切结合的培训方式。作为组织者进修部,要充分利用上级公安机关与下级公安机关“结合部”的优势,既及时吃透上级公安机关的精神,又及时了解下级公安机关的需求,通过挖掘学员资源,提出课题,组织专题研讨,促进教学相长,不断提升研讨质量。
为了使专题研讨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解决好主题问题。研讨主题对研讨能否取得成效至关重要。进修部既要密切关注最新公安理论研究成果,又要在深入、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提炼大多数学员共同关注的公安实际工作中的现象、问题、困惑,从而贴近实际,贴近学员,选择现实中提出的、学员想弄清楚的问题作为重点,从学员的真实需要出发,让学员有想说、可说、能说的共同话题,吸引学员参加研讨,使他们畅所欲言。同时,要注意突出现实问题的针对性、先进理论的指导性以及学员和专家、教师参与的广泛性,发挥好组织、设计、引导、协调、促进的作用。
其次,每期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专题研讨之后,进修部要建立多元反馈机制,深入了解研讨的真实效果,以及学员和专家、教师的真实感受。例如,可以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的方式,了解学员和专家、教师对专题研讨的看法:研讨主题是否恰当?研讨形式是否有利于交流?是否真正互动了?专题研讨对他们是否真正有所帮助?通过专题研讨他们是否有了新的思考?研讨中的观点对他们的理论教学工作和公安实际工作是否有建设性建议的作用?等等。
2、学员方面
学员带着问题来,或专题研讨主题确定后,学员以积极的思维方式来围绕主题,认真思考工作中的困惑、疑虑、问题,这是实现专题研讨真正互动的基础。在问题的驱动下,学员才会主动思考,所以学员是否带着思考,是专题研讨能否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员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需要与有经验的同行沟通,与专家、教授对话,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专题研讨获得的理论、知识、经验、方法经过吸收、消化,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新思维和促进工作发展的新理念,从而指导工作实践,合理规划未来。
专题研讨的价值不在于给学员和专家、教师多少答案,而在于引发学员与专家和教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对话和深度思考,促使大家交流、沟通、合作,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所以,尽管没有一个最终的标准答案,但大家对问题的认识要更加深刻,每个人在其中都要有所收获。
3、专家、教师方面
专家、教师与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学员开展专题研讨,综合性和实践性强,对专家、教师的要求高,因此,专家、教师要建立一个团结、协作的小组,以弥补每个单独的专家、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和专业上的不足。
专家、教师从公安理论层面进行分析时,要贴近、紧扣学员的工作实际和疑惑、不解问题,运用最新理论成果去分析和回答问题;解疑释惑时,既要高屋建瓴,凸显学术功底,又要深入浅出,做到通俗易懂,以引起共鸣,把研讨引向深入。
专家、教师还要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学能力。专题研讨的立足点是放在解决学员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但着眼点应放在公安理论教学与公安实践的结合上。现实问题是获得公安理论的原动力和方法论基础。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泛的。公安理论教学不能脱离公安实际,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次专题研讨后,专家、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反思,发现、探求、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这样就完成了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一再理论的过程,使实践不断发展,理论不断成长。
4、专题研讨的内容和形式方面
为了避免专题研讨的低水平重复,确定研讨的内容时,不必只局限于学员带来的热点、难点问题,还可以结合我校专家、教师进行的研究课题,结合公安部业务局部署的当年的工作重点来考虑研讨主题;确定研讨的形式时,可以结合学员的工作岗位和专家、教师的术业、专攻,来分层、分级进行,还可以邀请公安部有关业务局的调研部门参加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既要有预设、计划、准备,即研讨组织者、学员和专家、教师对研讨的主题、中心、问题在研讨前要有必要的准备但更要强调即时、生成、生态,即全体参与者不要因为事前的准备,干扰、破坏了对研讨进程的现实关注,丧失了对研讨中产生的新问题的敏感性。过度的准备往往容易导致“照本宣科”、“循规蹈矩”,使研讨失去活力和真实。
专题研讨既需要倾听、认同、分享,更需要有针对性地质疑、探讨、论证。学员和专家、教师要围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办法,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这是保证专题研讨向纵深发展的推进策略。
5、专题研讨成果的深化方面
篇6
良好的教研计划是确保教育科研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已经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向教研要质量要效益,走科研兴校的道路是我们迎接课改挑战,走向新世纪的最佳选择。
一、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
立足本校实际,追求实际效果和注重实际应用是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教育教学工作科研化”和“教育科研工作化”是我校正在营造的科研氛围,通过校本教研来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是我校的校本教研的主要目标。
二、确定课题: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把科研课题分为三级:即学校总课题;教研组分课题;教师个人子课题。
1、学校课题: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一项课题,即《主体参与,分层教学,异步达标》,同时我校还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
2、教研组课题:教研组每学期要针对本学科存在的共性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围绕课题进行研究,重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在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
3、教师课题: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从中选出某个值得追究和设计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选题要取熟避生,宁小勿大,不能超过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不能设立过于抽象的课题。
三、本学期将要开展的教研活动;
(一)、学校
1、本学期尽可能的传递各种科研信息,为教育教学服务。
2、观看光碟《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内在人格魅力就会提升教育艺术。
3、组织我校青年教师认真研究新教材,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在有了一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汇报表演课,以此促进青年教师尽快走向成熟。
4、组织 初一、初二学年教师“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讨课”,出课的教师在第一轮“教研组轮听课”中选出。
5、近期末时学校将组织一次校级研讨课, 将采用说课、讲课、反思、互动交流、小组研讨的方式进行,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提问、讨论,组织教师对自己和他人的实际教育行为、教育观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讨,将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6、组织全体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分析、优秀教案,把新课改的经验以文字资料的形式积累起来。并且进行评比和交流。
7、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在教研组内要求新老教师结对子,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目的,使我校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强大起来,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
8、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学院和片的教研活动,通过开放的教研网络,经常和校外的同事沟通和联络,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研究的水平。
(二)、教研组
本学期每个教研组利用教研日开展以下教研活动:
1、组织一次“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轮听课”,并把上是轮听课上升到课题的高度,本学期确定的探索方向为:
A、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B、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及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C、体现学习的探索性,探寻具体帮助学生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及联系生活实际活学活用书本知识的能力。
D、体现学习的互动性和合作性,尝试进行研讨式学习的课堂操作。
2、初一、初二年级组织一次 “新课程课堂教学汇报课”每个教师出课一节,课后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然后教研组内的教师进行分析、研讨、交流。
3、每个教研组隔周教研日都要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和课题进展情况,教师之间互相沟通,共同研讨,使教师的困惑能得到及时回应,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
(三)教师个人
教师每节都要进行教学反思,体现在教学记事中,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发挥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作用,在研究和反思的状态下实践,把教研的主战场放在课堂上,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基本措施
1、建立课题立项审批制度,课题必须是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自主确定、自愿申报,并报教研领导小组备案,课题进展和落实情况要定期做出总结,教务处要及时掌握并提供积极支持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教研组内新老教师要结对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业务,促进老教师转变观念,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3、注重各种原始资料的积累整理,进一步统计分类,有专人保管,为今后教研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确保教研工作有效、深入、持久。
4、注重理论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及时征集、评选论文、经验总结和科研成果,并向上一级推荐。
5、深入教研组检查指导教研活动,进入课堂跟踪指导教师的课题进展情况。
校本教研月工作安排:
2005年下学期:
九月份:
1、组织初一初二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轮听课
2、观看光碟《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十月份:
1、三学年课堂教学轮听课
2、青年教师汇报课
3、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4、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十一月份:
1、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2、教研组轮听课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十二月份:
1、组织全员参加的“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讨课”
2、论文交流、案例分析、优秀教案评比交流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4、积累整理校本教研原始材料
2006年上学期:
三月份:
1、组织初一初二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轮听课
2、案例分析、优秀教案评比交流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四月份:
1、课堂教学听课
2、青年教师汇报课
3、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4、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五月份:
1、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2、教研组轮听课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六月份:
1、组织全员参加的“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讨课”
2、论文交流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4、积累整理校本教研原始材料
篇7
关键词:中职英语 双向反馈 教学策略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63-01
一、知识讲解双向反馈,鼓励课堂交流
双向反馈教学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执行系统与反馈系统,理论基础是信息论、控制论与系统论。打造双向反馈教学模式,需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师生双向信息的频繁交流。
为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就是在工作中的基础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堂讲解时,需要运用双向反馈,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反馈,以及知识、方法与思想各方面的反馈。针对实际掌握情况和现存问题,教师合理调控与引导、适时介入、高效教学。
如学习“Pop music”这一单元知识,可以采取知识讲解双向反馈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信息输入,借助多媒体播放几首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其次,学生接收信息,并融入到音乐的盛宴中,边聆听边讨论;继而教师感受学生的疑惑、好奇与热情,展开教学引导,展示What is pop music、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pop music、The history of music等相关知识。教师借助提问教学方式,与学生展开互动,学生运用英语表达思想和情感,展开信息反馈,教师收到反馈的信息后,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在会话式交流与反馈中,重点提出相关单词novelty(新奇性)、entertainment(娱乐性)、commodity(商品性)、rapid turnover(快速更替等)以及短语long for、so far away、believe in等。学生接收教师的信息反馈,对知识消化、吸收并反思,再展开师生、生生间Jazz、Rock、Blues、Reggae、Rap、Hip-Hop等流行音乐不同特色的分析。由此,结合知识讲解双向反馈教学模式,营造融洽气氛,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方法。
二、角色扮演双向反馈,强化运用体验
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在听说读写运用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引入角色扮演双向反馈模式,创设角色扮演情境,展开师生、生生互动对话,教师能够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以及记录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形态、动作、语言与对话表现的各方面情况,对学生反馈出来的知识与能力综合分析,以针对现存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针对性地进行重难点教学。另外角色扮演双向反馈,学生能掌握教师的教学思想与知识背景,强化运用体验。
如“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引入角色扮演双向反馈教学模式。教师做好课前准备,收集跨文化交际素材、不同文化的资料,站在学生感兴趣的角度进行材料课前准备。角色扮演时,由同桌两人或师生两人对话展开,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讨论time concept、eating habits、thinking、communication等方面的cultural differences。学生在课前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如America、Britain等,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对比,同桌扮演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交流对话。在学生交流、讨论和双向反馈的过程中,与教师运用英语交流分析,拓展思维与知识视野,更好地学习英语。
三、课题研讨双向反馈,拓展创新思维
课题研讨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步提升,以学生收集资料、互助交流、课题反馈、教师点评、师生讨论为学习步骤,在逐步研究、拓展、讨论、交流、总结与反思的过程中,师生、生生加强学习方法、知识的交流与反馈。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内容,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教师有效介入与指导,研究讨论得出一系列的方案、方法和结论,并以课题报告、方案报告等方式展现研讨成果,以此实现教师方法指导、学生知识与方法反馈的双向反馈教学。
如“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单元的学习,讲到了克隆技术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关于cloning技术的课题研讨。学生分小组展开课题研讨,4人一组,查阅资料,分析克隆的技术原理、方法、结果与案例。学生们通过查阅书籍、报刊、网络资料,掌握了位于科技前沿的克隆理论、技术、案例与展望,制作关于“cloning”的专题PPT,展开研讨过程。每个小组展示并讲解自己的成果,从What is cloning?How do scientists clone a sheep?What animals has been cloned?What are the cloning procedures?这几个方面进行研讨,这是学生反馈的阶段,之后师生、生生交流,教师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情况进行反馈,提出学生现存问题和建议,由此学生完善学习方法,并弥补知识漏洞。由课题研讨双向反馈,学生提升了学习能力,扎实掌握了相关知识。
中职英语双向反馈教学模式有效契合了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以职业技能提升为核心目标,强化课堂的双向反馈,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篇8
本学期的科研工作,将以教育行政工作会议和进修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有关精神为指针,坚持科研先导工程,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全面落实新课改为中心工作,以校本培训为特色,以学习型团队建设为重点,加强科研研究和管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严格教育科研工作细则。继续完善、健全教育科研工作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严格教育科研课题的各项管理工作。
2、定期召开科研例会,及时总结经验部署下步工作。
3、确定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研究专题。
4、及时收集、整理、传递科研科普信息,积累好所有的科研材料和档案。
5、召开课题研讨交流会。
6、继续加强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
7、开展科研专题培训和讲座。
8、积极开展科研成果评定与推广工作,制定科研奖励制度。
三、主要工作:
(一)科研制度建设
1、按照以月为主的方式开展科研工作的考核,每月严格制定上交时间,并以课题组为单位上交每月的课题研究案例和反思。
2、组织人员课题培训,月上交随笔和教学叙事,组织课题课的听课评课、反思和研讨。
3、科研材料分类装订,集中管理,重在体现科研的研究进程。
4、对上年度在教育科研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学习团队建设
1、加强学习团队建设,继续以学习小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围绕有效教学的开展进行理论与业务的专题学习,并以学习团队为单位定期组织交流活动。
2、以校本培训为特色,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本学期针对课题研究组织2——3次培训工作,特别是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认识和能力的培训以及有关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和有效教学知识的学习。
3、发挥科研骨干教师的优势,做好课题研究的引领工作,并带动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共同研讨,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师科研开展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及时总结反馈信息,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4、进行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有效性的探索,每次备课前组内有一人事前准备好与全组教师进行经验、成果或信息的交流。学校本学期组织一次专题研讨,初步形成基本备课模式。
5、为教师推荐理论学习的材料。购买、下发与课改有关的书籍。开展有效的校本培训。积极创造机会为广大教师的外出学习创造条件,给予支持。
6、支持和鼓励教师将科研研究的经验总结到科研成果中来,并向全校教师推广。鼓励教师积极撰写省、市、区的论文和案例。
(三)教研实践
1、建立学校课题研究课制度,注重发挥团队优势,组织跨学年的研讨活动,提高研究课的质量。做到以问题为牵动,注重课后的评析与反思。
2、把校际联动引向深入,本学期继续邀请名师和专家到校授课和讲座,并充分利用校内名师资源,提高广大教师的参与度,把学习与自身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并积极创造条件使教师走出去,加强双向交流活动。
3、组织校级科研竞赛课活动,使其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对参加上级各类竞赛活动形成良好的竞争选拔机制。
4、认真完成好做为整改委基地学校的各项工作,创造条件参加基地的各项活动。
三月份:
1、制订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
2、组织各子课题组成员的组内科研学习。
3、归纳整理科研信息。
4、学校领导小组研究科研计划。
5、开展“绿洲杯”课程标准再学习测试活动。
四月份:
1、组织理论学习和讲座培训。
2、开展科研课题专题课活动。
3、课题小组开展有效阅读的学习研讨活动。
4、上交科研论文和科研成果。
五月份:
1、科研自学笔记。
2、科研反思纪实。
3、以课题小组为单位的有效教学研讨课系列活动。
4、“绿洲杯”教师基本功风采大赛。
六月份:
1、“绿洲杯”教学设计大赛
2、科研优质课汇报
3、科研工作总结。
4、科研课题总结。
篇9
心理学原理表明,思维能力是人的认识能力(即智力)的核心,而抽象概括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以第七册《金属》一课为例,谈淡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一、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实验,为培养科学抽象能力打好基础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课教学的基本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变抽象的知识为感性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认真准备好与新授知识有关的“有结构”的材料,譬如布置预习(导学案),适当准备一些可以用到的材料。例如,教学《金属》前让学生收集金属的资料、金属材料,通过自己亲身体会和询问家长、相关人员,了解金属的特性、用途等。教学中指导学生去认真观察或实验,去探索它、研究它,帮助学生获得对被探究事物的感性认识,初步形成对该事物的了解,以便于在教师的启发下进一步通过头脑的加工、语言的交流,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相应的科学概念。例如:
实验材料:铁、铜、铝等金属、各种金属器具、电池、导线、小灯泡、热水、杯子、砂纸、锤子等。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金属的质地一般都比较坚硬,有光泽,容易传热,能导电,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
二、精心组织研讨,引导学生思维,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完成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之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开展研讨,即引导他们使在探究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和想要说出来的话,通过课堂讨论、互相交流等形式,产生相互启发的作用,从而找出被研究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并加以概括,使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一定层次上的科学概念。由此可见,组织学生研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
如《金属》一课:1.抽象金属的共性。在每一组观察或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讨论前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讨论题,以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鼓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尽量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和想说的话。讨论题是:你在观察铜、铁、铝等物质的外表时看到了什么?铜、铢、铝的外表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木棍、玻璃棒、粉笔呢?通过传热、导电实验,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从金属延展性实验发现,把铜丝、铁丝、铝丝弯折或捶打后有什么变化?把木棍、玻璃棒、粉笔弯折或捶打后会怎样?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课堂讨论可采取小组形式,即前后相邻的4个学生为一组互相交流、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发言,讲明他们对三种金属的共同特性的认识。通过讨论,教师在肯定学生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填写本课中的前四处空白。2.概括金属的共同性质。通过上面的研讨活动,再对金属的共性进行概括。根据上面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知道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的性质?引寻学生对铜、铁、铝的共性进行概括。(1)教师告诉学生:由于铜、铁、铝有共同的性质,它们是同一类物质,叫做金属。金属表面所特有的光泽称为“金属光泽”。金属的种类很多,如金戒指(金)、焊锡、干电池的金属壳(锌),电灯泡里面的钨丝等与铜、铁、铝一样,都是金属。(2)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根据铜、铁、铝的相同性质,可以推断金属的共同性质是什么?进而完成更高层次的概括。(3)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金属”,并强调只有同时具有以上四个性质的材料才是金属。这样进一步抽象,建立金属初步的概念。
三、及时巩固新概念,增强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巩固知识主要是指对知识的识记和应用。一个新的概念,如果不及时巩固,是不容易记住的,更谈不上掌握和应用它。巩固的途径主要是练习和复习。如在学生认识什么是金属和金属的共同性质之后,可以进行下列巩固练习:
(一)识记练习:
1. 铜、铁、铝有什么共同性质?
2. 金属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3. 什么是金属?
通过识记,再现本课所学的知识,并使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一次强化。
(二)应用练习:
1. 干电池的外壳是金属锌制成的,请推测锌应该具有哪些性质?
2. 想一想:木棍和玻璃棒为什么不是金属?
3.试一试、议一议(可设计为小游戏):香烟盒里的铝箔纸和铅笔芯是不是金属?
篇10
本期我组对晨间接待活动进行了研讨。晨间接待是幼儿园第一个活动环节,也是与家长沟通,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个窗口。怎样使孩子一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怎样让家长放心的离开孩子,这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认真学习,积极研讨,开展微笑服务,提高服务意识,与家长亲切交谈活动。在晨间内容上,打破以往活动只是单一的桌面游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折纸剪纸活动、开放区域游戏,让幼儿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我们还注重材料的提供,注重活动中的个别指导,利用音乐产生愉快的活动气氛。我组教师就如何开展好晨间接待进行了说、看、评活动。通过活动,教师们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二、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让幼儿真正体验自主游戏的快乐
幼儿喜欢自主游戏,是因为它的形式适合幼儿的心理特征。过去教师们在游戏中怕乱,限制过多、过死幼儿玩什么游戏,怎样玩都由教师指导、分配。通过学习研讨教师们改变了旧的教育观念,在游戏中以幼儿为主体,让他们自己提出主题,自定角色,自选材料与伙伴。在教师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中愉快地游戏。
三、早操活动的研讨
幼儿能不能在早操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和早操的活动设计、编排、组织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加强幼儿体育锻炼,我们针对早操活动进行了改革、交流与研讨。在交流中,教师们踊跃发表个人见解,找出早操中存在的问题,大胆从活动设计、编排、组织下手,把早操、基本动作训练、游戏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通过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将早操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四、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是我园的主力军、接班人。为了更好地使他们成长起来,我组为他们提供了早操的研究与观摩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们关心、支持、协助、出谋划策,使他们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为全组教师提供了研究学习的机会。
五、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