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0 06:2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扶贫经验交流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扶贫经验交流材料

篇1

一、在把握方向上定好位。在驻村扶贫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并蓄、管理与治理相辅、输血与造血共融、搭台与唱戏互促,牢牢把握好扶贫工作队的职责定位。一是“引领”,就是工作队要在思想、思路、理念引领上着力,切实消除农民对扶贫存在的观望、依赖、质疑、安于现状等方面的小农思想;二是“协助”,就是当好参谋,协助村两委班子总体布局、靶向施策、办好实事;三实“支撑”,就是在智力支持、政策落实以及基层组织建设上发挥支撑作用;四是“辐射”,就是努力将脱贫工作向新农村建设以及村长远发展上辐射。

二、在敢于担当上严守纪。扶贫工作要有效率,必须要将纪律挺在前面。我们牢固树立鲜明的主体责任意识,始终把脱贫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我们将工作队驻地设在村里条件简陋的小电站,建立了会议纪要、工作简报、制度纪律、扶贫规划、工作考勤等8本台账和一本《扶贫日志》,使工作处处留痕;并推出工作纪实、去向审批、任务推送等工作纪律,不定期将工作以任务单形式向队员推送,明确办理时限;每位队员每周要写出工作记实,记录过去一周的工作实绩,对下一周工作去向事先报告,备案审批。进村以来,工作队员平均驻村50多天、外出协调工作25天。

三、在立足!实情上谋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我们结合咸水村山大人稀、自然条件差异大的实际,制定了村、区、组的四级脱贫规划,明确了基础条件、环境改善、产业发展、扶智扶知四个扶贫重点,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域一业、一组一特、一户一样的格局;努力建设“四个乡村,即通过180户危房改造、建10处垃圾清运站、每户张灯贴联等,建设“美丽乡村”;通过提炼村核心文化理念、建文化墙、文化广场、成立红白理事会等,建设“文化乡村”;通过形成品牌产业、产品和文化,建设“品牌乡村”;通过提升村民幸福感,建设“幸福乡村”。同时,着力打造四类农村人才,即以村两委班子为主体的“脱贫引路人”;以15个种养示范户为代表的“致富小能人”;以外聘的2名专家和内培的土专家相结合的“农技责任人”;以农村合作社等为载体的擅长农产品营销、公关的“农业经纪人”,目前初步确定人选3名;重点打造咸水村四大产业,即以时蔬、药材、核桃、苦荞、食用、土猪、中蜂为代表的“特色种养业”;以花卉种植、乡土超市、庭院采摘、户外穿越等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旅游业”;以打造咸水商标品牌“太皇山”为主体的“农特加工业”;以我们驻村后建立的农民工劳务信息服务点为主要载体的“劳务输出业”,目前信息点共提供劳务信息40余条;积极探索四种农产品营销方式,即“电商方式”,通过电商平台,包装销售产品;“农超对接方式”,与3家大型超市签订协议销售农产品;“委托包销方式”,委托村民种植、养殖农产品,按约定收购成品,目前委托农户养殖猪羊近50头;“产品直供方式”,将村民种植的蔬菜等农产品直接向大型餐饮企业、城区食堂直供,该方式已实现年销售70万元。

四、在赢得公信上聚合力。扶贫工作必须赢得村民的公信。首先是真情相融,我们工作队驻村后提出了两句口号:“把贫困农民当成亲人真付出,当成平等主体真尊重”,通过访农户、拉家常、嘘寒问暖、交心谈心,拉近与村民距离,驻村以来走访农户150多家,行程近200公里。其次是尊重民意,我们通过召开“致富金点子 ”征集会等方式,吸纳村民广泛参与,征集“金点子”20余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其三是过程透明,我们对选出的贫困户,不仅召开小组村民大会、全村张榜公示,还与320户贫困户签订《诚信承诺书》。此外我们还在村设立了“扶贫法律工作室”,重点之一就是处理村民在识别方面的反映与诉求,从而使大家感受到过程公平。

五、在彰显特色上出实招。我们充分发挥工作队成员单位的各自特色优势,积极帮助帮扶村脱贫致富。市国税局着重在农村合作社税收政策扶持,以及“营改增”后大型餐饮企业与村产品对接上着力;银监局着重在小额涉农项目贴息贷款等方面着力;桃花岭饭店则在村里建蔬菜基地、产品直供饭店。此外,我们还致力做好创新的四大特色亮点品牌工作:一是“慈善超市进咸水”系列济困活动,首期为16家特困户和养老院配齐平板彩电、厨具、卫星天线锅等五大件;二是“技扶山民”农技系列实用培训,计划每年举办4个主题培训;三是成立首只“微尘众爱”扶贫关爱基金,首期捐赠意向已近80万元,主要用于村产业发展和公益事业;四是开展“干部互惠扶贫”和“百企帮百户”对接帮扶活动,目前已确定244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278家贫困户。

篇2

换届以来,XX市人大常委会按照“三个始终坚持”“三个着力提升”的要求,坚持“四抓”,有效激活代表小组活动的“细胞”。

一、抓培训,夯实代表小组活动基石。一是会议集中培训。安排专门时间组织代表开展集中学习培训。二是分类重点培训。每年召开一次代表工作座谈会,各县区交流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领导授课等形式,推动全市代表小组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分组即时培训。各代表小组组长在代表小组活动期间,重点针对扶贫、涉农等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重点培训,提升代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抓基础,着力搭建代表活动平台。一是代表小组网络化。在代表小组成员的配备上,实行“新老”搭配,“官兵”交叉、“上下”贯通的代表小组活动网络。

二是组织建设体系化。民主推选各代表小组组长、副组长。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明确一名分管副主任主抓代表小组工作,制订下发代表活动计划,统筹安排代表小组活动,跟踪督导代表活动效果。三是代表之家规范化。大力推行乡镇代表联络室规范化建设,统一上墙内容和标识,促使代表小组活动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篇3

近年来,__镇紧紧围绕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养殖业。截止20__年底,全镇高效农业面积近2.8万亩。包括高效蔬菜面积近1.5万亩,其中钢架蔬菜大棚面积3000亩,大户近400户;高效水产养殖面积1.3万亩,其中虾蟹养殖面积5000亩,大户100多户;新增生猪20__头、家禽50万只、育肥牛100余头,大户30多户。我们的做法是:

一、注重大户带动,培植典型发展高效农业。我镇在发展高效农业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大户尤其是有技术、有资金、有市场的外来种养大户作为“典型”培植,让他们成为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推力。20__年我们引进淮安清浦黄码辣椒营销协会的大户王振华,并给他足够的优惠政策即无偿提供55个钢架大棚免费种植两年,还提供诸如田间基础设施配套、生活场所、劳动力组织、治安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通过外来大户手把手传授、跟随外来大户打工等方式,周边农民可以较快掌握种养实用技术,转化为发展高效农业的实际行动。

二、加大政策扶持,增加投入发展高效农业。高效农业产出多,效益高,但一次性投资也相对较大。为帮助广大农民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我镇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健全高效农业投入机制,保障高效农业发展的资金需要。一是财政支持。通过申报项目,争取上级财政扶持;二是贷款支持。对发展蔬菜大棚、高效规模养殖的大户给予小额贷款支持;三是部门支持。争取上级挂钩扶贫单位资金支持,挂包花园村市地税局对每个新建大棚的农户给予20__元补助,缓解高效农业建设资金压力。

三、坚持市场导向,拓宽空间发展高效农业。发展高效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没有市场,发展高效农业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是扩大规模占市场。规模化生产是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我镇始终把培植规模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重中之重,目前已建立蛤滩、沿河万亩大白菜生产基地、沿河的有机草莓种植示范基地、蛤滩沿河的800亩连片的高效蔬菜钢架大棚生产基地、大洲的300亩龙虾养殖基地、黄岗杨嘴的温氏养猪基地、黄岗的育肥牛养殖基地等。二是搞活流通建市场。在青岛、上海、南京、无锡等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窗口10余个,多个农产品直接进入县级以上的超市销售,并在20__年首次实现大白菜出口韩国;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建设中国龙虾大市场,以市场来支撑和带动高效农业的发展。三是发展中介拓市场。我镇一直注重农民经纪人的发展和培育,近年来发展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的农民经纪人近100多人,保证了全镇农产品种得出、卖得掉、有钱赚。

篇4

关键词:云南;农村;低保资金;安全机制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083-02

一、问题的提出

低保资金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常稳定运行的首要条件。随着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改革与深化和保障范围的扩大,农村低保资金增长的幅度也将随之提高,必然会累积规模巨大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保障规模不断增长的农村低保资金安全,对于农村低保制度稳定运行,实现社会政策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安全使用,防止农村低保资金被贪污、挪用、拖欠等违法行为,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常稳定运行的首要条件。

二、保障农村低保资金安全的重大意义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长效机制,在调节收入分配、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保障农村低保资金安全是整个农村低保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如果农村低保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无从谈起。

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常稳定运行的首要条件。随着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改革与深化和保障范围的扩大,农村低保资金增长的幅度也将随之提高,必然会累积规模巨大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保障规模不断增长的农村低保资金安全,对于农村低保制度稳定运行,实现社会政策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安全使用,防止农村低保资金被贪污、挪用、拖欠等违法行为,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常稳定运行的首要条件。

2.实现制度公平性、维护农民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生存权利的前提。生存权是首要的人权,生存权的保障也是任何政府保障人权的首要任务。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据统计,目前云南129个县中有80个贫困县,其中有73个国家重点扶贫县,7个省级扶贫县,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农村家庭规模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加速,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因此,保障农村低保资金安全不仅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前提,也是缓解农村贫困状况、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存权利的需要。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包括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3.实现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社会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安定的社会秩序,就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云南城乡居民收入悬殊,部分贫困农村人口心理不平衡,都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目前,在云南农村除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人口外,每年还有许多灾民、特困户和孤老残幼需要扶持与救助。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些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势必会影响农村乃至全省的稳定。只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的安全得到保障,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4.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以小规模、分散化为特征的使得弱小的农民个体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化解市场风险。这就需要向他们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资金,帮助他们化解市场风险。其次,云南省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适应土地分散化经营向集中化经营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城镇化建设等需要,稳健安全的使用和发放农村低保资金,对于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实现农村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三、建立健全云南省农村低保资金安全机制的路径

1.准确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提高农村低保资金的使用效率。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要以通过最大劳动努力,仍然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线为衡量标准。在全面调查了解掌握贫困家庭的成员结构、收入水平、生活费支出、致贫原因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确定,分类别、分情况制定出属于保障对象的条件与范围,严格按审批程序进行,真正让那些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的农村贫困人口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享受最基本的生存权。严格审批程序,实行“七步四公示制度”。即经由户主申请、村(居)民小组推荐并张榜公示、入户调查、民主听证、“两委”初定并张二榜公示、乡镇审核并张三榜公示、民政局审批并张四榜公示的程序严格执行。户主申请时提供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收入状况证明、失业求职登记等相关材料。

2.多元化筹集农村低保资金。资金的筹集是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针对目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资金筹集所面临的难题,有以下解决办法:首先,改革税制,筹资农村低保资金。可以考虑开征社会保障税,发挥其社会保障的功能,推动税制改革。其次,切出部分扶贫资金用于低保。2010年9月,云南省启动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衔接试点工作。云南省贫困人口众多,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通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能进一步完善贫困人口的识别机制,真实地掌握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动态管理。目前每年中央扶贫资金总量超过300 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 亿元,加上地方政府投入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扶贫的财政资金每年近140 亿元。而民政部门每年支出近14.2亿元为2 289万农村人口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社会救济,这些人口中很大部分与贫困人口重合。将农村特困救助与农村低保并轨,可以在增加少量财政资金的情况下,扩大保障覆盖面,尽快健全农村低保制度。第三,充分利用民间力量补充“农村低保基金”。通过发行社会保障福利彩票、债券、附捐邮票、纪念币以及建立社会保障捐赠资金的形式向社会和民间组织筹集资金,如定期组织向社会募捐、义演等慈善活动,依靠民间力量补充农村低保基金。

3.强化对农村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严格发放审核程序。对低保对象坚持实行年审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补助有升有降、人员有进有出”,防止“一保定终身”现象发生。实行一户一档信息化管理和分类管理,超过标准或死亡的及时调整,切实保障最困难的农村居民享受低保待遇。首先,审核工作中,以户为单位将现有人口与享受低保补助人员进行对照审查,核实是否吻合;其次,统计减员人数和原因,对不能再享受补助的人员,及时向户主宣传、解释农村低保政策和动态管理制度;最后,将因灾、因病急需救助的群众按照本人申请、村委会同意、张榜公示、上报审核等程序,将其纳入农村低保补助对象,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应保尽保。

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原则上以货币形式发放,对部分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采取实物形式发放。有条件的地方,鼓励金融机构实行“一折通”发放,从程序上杜绝拖欠、挪用、截留低保资金情况发生。如楚雄市中山镇从2010年开始,将农村低保资金由民政办提现后发放现金方式改为由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通过改变发放方式,一方面杜绝了大额提取现金以及由此带来的资金不安全和报账不及时的问题。另一方面保证了专款专用和资金的及时兑付。

4.加强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及监管机制建设,提高农村低保管理水平。农村低保是一项工作量大、责任重的工作,需要政策性、原则性、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的干部具体负责低保工作。加强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农村低保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定期对低保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时开展经验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打造一支责任心强、思想作风正、业务精通、公正文明的农村低保工作干部队伍。同时,加强对农村低保工作的监管机制建设,提高农村低保管理水平。对于从事农村低保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纪检监察机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问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符合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对象,无正当理由拒不审批,或者无故拖延审批的;对不符合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对象,擅自批准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贪污、挪用、冒领、扣压、拖欠、截留、挤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其他、优亲厚友、、行为的。

5.加强监督力度,开展不定期督查,严格依规查处。云南省、县纪检监察、县民政部门实行抽查与普查相结合,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发放工作进行督查。重点检查程序是否合规、资金是否安全,低保对象是否按时足额领取低保金,有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冒领、贪污受贿、挪用资金以及已经不符合享受条件仍在领取、吃低保等情况。同时,强化政策宣传,确保低保资金监管、发放信息公开。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平台、新闻媒体、宣传栏等形式,宣传《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等文件。同时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凡是涉及低保资金的问题,做到即访即查,查实即纠,把矛盾解决在基层,积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田宏政.农村低保供养法律指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2]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篇5

同志们:

根据市委的工作部署,我局自3月中旬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现已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即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任务,为学习实践活动顺利转入分析检查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召开全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动员会,主要任务是对学习调研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进行部署。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第一阶段活动取得积极成效

在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指导下,我局强化领导,深入发动,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局党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部署。全市动员大会后,局党组认真贯彻市委的工作部署,认真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局党组立即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科技系统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结合科技工作的实际,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确立了“科技服务发展、惠泽民生、促进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活动主题,建立了局党组负总责、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活动办公室督促检查、党支部狠抓落实“四位一体”的领导机制。3月31日,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动员大会,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

(二)采取各种形式,提高学习效果。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专家讲座与专题辅导相结合,向书本学和向实践学相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努力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力求取得实效。一是重点抓好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培训。采取阅读文件、座谈研讨、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学习,党组中心组先后进行了6次理论学习,党员干部参加集中学习近50小时,并完成了2万余字的学习笔记,每位党员至少完成2篇以上心得体会或相关理论文章。二是领导带头,身体力行。局领导积极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带头撰写读书笔记和体会文章,带头参加交流研讨,带头研读必读篇目,带头坚持业余自学,带头联系实际找差距;带头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三是学习形式丰富多样。为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实践活动健康深入开展,专门印制了《齐齐哈尔市科技局学习科学发展观笔记本》,发给每位职工,方便记录,便于检查;同时在市科技局网上开辟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下设“文件指导”、“体会交流”、“支部活动”、“信息通报”、“学习论坛”等专题。各支部每周至少报送一条信息,反映动态、交流情况和经验,截止目前,局网上已刊载有关学习实践活动的文件、讲话、理论文章、心得体会、情况通报、经验交流等400多篇(条),成为指导和推动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平台。同时通过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网上交流、出题考试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深入学习、认真思考,很好地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核心内容和根本要求。

(三)认真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20xx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我局针对全市经济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形势下科技工作的新课题,市科技局党政领导干部共7名,自4月下旬以来,按照《市科技局领导干部调研活动安排》规定的时间、内容、任务,深入企业、农村、基层,下发200份征求意见函,召开7个座谈会,走访40多个企业单位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与企业、院校、科研单位、县区科技部门的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200多人次面对面交谈,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调研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能够解决的立刻进行解决,共解决了“科技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中小企业申报创新资金项目不规范”、“县区科技经费投入计算标准不统一”、“科技人员职业发明和非职业发明区别政策不明晰”等10多个具体问题。领导干部和其调研组,对大量的材料和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形成了7篇调研报告。这些调研报告将为推进科技事业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四)积极开展讨论,努力提高认识。我局按照“五个深入、五个树立”的要求,结合科技工作和全局职工的思想实际,确定了五个讨论专题: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现实意义。2、阻碍科技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3、推进科技事业科学发展的对策。4、科技工作如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的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5、金融危机条件下我局能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那些实事。局党组中心组率先开展讨论,形成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先导作用”的思想共识。为更深入的研究科技事业如何科学发展的问题,决定抽调专人组成课题组对“推动科技事业科学发展的对策研究”课题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争取列入市级科技计划,目前,课题的主要设计、项目申报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局领导班子和各支部在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深入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推动工作指导转变, 促进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牢固树立抓住机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识;深入分析我市同先进市的差距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固树立学习借鉴、争创一流的观念;深入查找制约科技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牢固树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思想;深入探索把握规律,牢固树立科学领导、科学管理的方式方法五个专题,在全局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向各县区政府、科信局局以及近80个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征求了意见,发放200份征求意见函,并对反馈意见进行了认真梳理。通过讨论,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开阔了思路、开阔了胸襟,开创了思想解放的新境界,树立了正确政绩观,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五)联系工作实际,注重实践特色。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市委要求,始终强调联系实际,突出科技部门特色,坚持在推进具体工作中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局学习实践活动活动领导小组高度重视“主题实践活动”,把它定位为整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最重要内容,作为检验学习成果、化思想为行动、让群众得实惠、为整改打基础的重要环节。研究制订了《市科技局“科技支撑发展进企业帮助保增长 进农村帮助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方案》确定了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主线,确定了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内容、调研课题、调研人员、领导干部联系点;确定了基本形式、责任制度、活动时限、具体要求。一是到铁锋区南化社区开展了以“进社区、保民生、科技与民众同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与社区共同举办了“南化社区志愿者协会总结表彰大会”;带头向社区的贫困居民捐款1000元,此次捐款活动中其他共建单位和社区居民踊跃参加,共筹款4000多元;动员全局职工捐衣物70件,为南化社区开办爱心超市提供物资,市科技局还计划年内再组织2次捐赠活动,一方面为社区扶贫济困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让南化社区的爱心超市办得越来越成功,同时带动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向社区赠送科普图书和技术资料,同时还筹划投资2至3万元在南化社区建设“科普书屋”,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居民的科技素质。二是深入到拜泉县龙泉镇同乐村(市科技局帮扶点),会同省科技厅开展了“进农村、保民生、科技为富民作支撑”主题实践活动。与省科技厅领导和同志一起在同乐村义务植树300多棵;为同乐村送去20xx0斤脱毒种薯、4000斤马铃薯专用肥,价值近30000元;同去的专家举办了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班,村民80多人接受培训;召开了五级人员帮扶推进会,共同研究了同乐村扶贫开发工作,通过了同乐村实施大型机械化作业计划,确定了“从科学规划入手、从支持产业发展入手、从基础设施入手”的扶贫开发思路。三是组织启动“万人千企”行动。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市实体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发展遇到很大困难和压力。为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市科技局决定组织和动员广大科技人员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迅速行动起来,到基层去、到企业去、到生产一线去,汇聚成共度危机、共谋发展的科技大军,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按照科技部等七部委《关于动员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见》精神,齐齐哈尔市科技局组织启动“万人千企”行动,经过精心研究设计,于4月22日组织召开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万人千企”行动启动会议,下发了《齐齐哈尔市科技局组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参加“万人千企”行动实施方案》。自5月开始,将组织近1000名科技人员和100户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进行需求对接,进入企业的科技人员将积极宣传国家、省、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尤其是省政府出台的《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意见》;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包括企业目前生产和下一步发展的需求,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以推广实施省重大科技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增选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积极帮助企业了解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使更多的企业能够晋升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四是全力推进科技“省市科技合作共商”,举全局之力,科学确定合作共商主要领域,广泛搜集重大科技项目100多项,数十次与省科技厅反复论证,在全省率先与省科技厅签订“共商协议”。科技日报给予报道。通过省市共商项目实施,我市在三年内可获得至少5000万元科技资金支持。五是全力举办科技活动周。黑龙江省暨齐齐哈尔市20xx年科技活动周开幕式启动仪式,于5月16日上午9时在齐齐哈尔市国际会展中心广场隆重举行。省市有关领导及大专院校、中小学生、科技工作者、社会各界群众共20xx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当天还举办了全市科技创新展览,展区面积达3000平方米,企业、院校、科研院所近70家单位参展,现场参观人数达数千人;以“感受工业化-走进现代化企业”为主题,组织各界群众代表及青少年500多人到齐重数控装备有限公司、二机床参观现代化工业生产线;在市第三中学科技馆开展了科学仪器、机器人及“四小发明”作品展示及现场演示科学实践活动,有近千名中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科普大篷车也开进校园,开展科普活动。整个活动周将有几十万人接受科技培训参加科技活动。

总之,在第一阶段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局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当然也存在一定不足,比如:我局当前各项工作比较繁重,工作和学习矛盾比较突出,以致个别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交流的时间不充分等。下一步要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扎扎实实把第二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推向深入。

二、深入查找问题、认真分析检查,高标准完成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

分析检查阶段是承上启下、承前启后,把学习实践活动推向深入的重要阶段。按照市委的部署,我局分析检查阶段为5月20日至7月10日,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措施。全局同志要严格按照市委的要求,突出科技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深入分析主客观原因,切实制定好整改措施,积极完成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任务。

(一)广泛征求意见。

要求:一是主体要明确。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对局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范围要广泛。要涉及到本单位党员群众和服务对象。三是内容要全面。要包括学习、思想、工作、廉政等方面的内容。四是方式要灵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征求意见,并指派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五是反馈要及时。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要进行认真汇总和梳理,并及时反馈给组织和个人。

(二)认真查摆问题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查摆问题时,要做到“三对照、三查找”。即: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认真查找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发展思路、发展战略、规章制度和工作举措等方面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望,认真查找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突出问题是否得到了及时有效解决。

普通党员在查摆问题时,要做到“三查三看”,即:查思想,看科学发展意识是否明显增强;查工作,看科学发展能力是否明显提高;查作风,看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是否真正求真务实。在查摆问题过程中,要防止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假、大、空”和敷衍应付等现象。

(三)召开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

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领导班子及成员要认真分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领导班子要着重从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方面查找问题。班子成员要着重从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方法举措等方面查找问题。在查找问题时,要做到多讲问题少讲成绩,多讲缺点少讲优点,并深刻剖析根源、明确努力方向、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组织生活会上,每位党员职工都要认真分析自身思想、工作、组织、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思想根源,提出改进措施。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干部在会前都要形成《 ××× 剖析材料》,会后由个支部统一送局学科办。

(四)撰写分析检查报告

分析检查报告要联系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认真回顾总结近年来本单位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情况,要着眼于落实省“经济区”建设规划、市“一大基地、两大园区”建设思路,重点围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大力解决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领导能力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确定进一步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要深入开展“四对照、四检查”,即对照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检查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先进地区科技发展经验,检查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对照工作实际和职责要求,检查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和服务科学发展方面的不足;对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检查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情况。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等重点。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进行充分讨论,同时要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使之成为指导全市科技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班子主要负责人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初稿形成后,要提交党组扩大会讨论,修改完善。各支部也要形成本支部的分析检查报告。

(五)进行公开评议

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步形成后,要认真组织各方面代表进行评议,广泛征求意见。在评议过程中要体现参评人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既要注重吸收党员领导干部参加,也要吸收本单位的普通党员和群众以及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等选派的代表参加。参加评议人员要着重从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举措实不实等方面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各级领导班子对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要虚心采纳,体现在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中,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

(六)搞好小结

篇6

烟草专卖局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市烟草专卖局卷烟销售量位居××*市榜首,该市16个乡镇就有13个进入××××127个乡镇的前60名。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烟草南防的屏障县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卷烟市场管理的艰巨性。然而,该局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这都归功于该局6年如一日狠抓的企业文化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管理人性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在丹桂飘香、万家团圆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请绿衣使者为您及家人送上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上午10点左右,记者到达××市烟草专卖局。该局综合办主任魏华正在写贺卡。几天后,这一张张贺卡将随同一盒精美的月饼送到该局每一名员工的家中。魏华告诉记者,除了传统节日,在每一位员工的生日那天,他们也会送上一份礼物。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充分感受到来自大家庭的温暖。正是这些细微的、人性化的举措,使得该局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企业作出重大决策,或面临难题时,该局上下没有一丝杂音,有的只是理解、支持和拥护。今年5月中旬,××市烟草网公司实行物流改革在××试点。该局配送部的18名员工(其中17名是女员工)面临着改革分流。该局领导有些担心,因为这些员工需要重新学习再上岗,或离家别子下乡镇而闹情绪,不服从安排。没想到,让局领导感到意外的是,她们二话不说,克服种种困难,高高兴兴地到新岗位报到去了。分流到沙道观镇的郑德凤,在当地租下房子,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就连晚上散步也要到经营户那里看一看、问一问。她说:“服从大局,人人有责。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好了,我们还会差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局每年还不定期举办演讲、征文和义务劳动等活动,培养员网工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该局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员工的工作状态体现了‘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的企业精神,团结、稳定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嘛!”管理制度化提高企业竞争力采访时,记者发现该局机关的每一张办公桌上,都摆放着一本小册子。拿过来一看,原来是该局编印的《员工手册》。在这个厚达116页、约65000字的小册子上,详细载明了《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和《积分管理》等规章制度。据魏华介绍,《员工手册》是该局多年来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于今年3月开始整理、编辑,9月装订成册,并发放到全局每一名员工手中的。他说,将企业各种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在××市烟草系统尚属首例。为什么要这些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呢?局长周远书谈了他的目的。他说,以前由于各种原因,规章制度常常更改,弄得干部职工无所适从。现将规章制度科学地进行规范化、系统化和标准化,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体现出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小册子发放以后,其效果怎么样呢?记者在魏华的陪同下,采访了一位客户经理易小兰。她从小包包里拿出一本边角已有些卷的《员工手册》来。她说:“我每天都把它带在身边,有空时就拿出来翻翻,看自己有哪一点没做到、没做好。”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在每天上班前就做好了拜访经营户的准备工作。拜访完了客户,已是星月满天,回到家后,她还要将各种信息及时地处理。尽管这样工作比以往辛苦了些,但她认为很值得。她说:“我要按照标准,做一名优秀的、让所有经营户都满意的客户经理。”××*局长认为,21世纪的企业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和文化的竞争。可以这样说,谁拥有人才,谁拥有先进的文化,谁就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胜出。他一语道破天机:“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仅是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各个部门和每一名员工的工作行为,而且还是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法宝。”管理目标化激发员工创造力年初,周远书走马上任××市烟草专卖局局长。摆在他面前的是,亏损总额近1200万元,外欠债务1500多万元,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178%,员工人心涣散的烂摊子。经过仔细研究,周远书给自己及全局员工制订了“一年减亏、二年止亏、三年增效”的工作目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从至今3年时间里,该局上缴利税是前18年上缴利税总和的6.6倍!企业从濒临崩溃而一跃成了该市仅次于“白云边”的第二纳税大户。在行业垄断经营、企业效益变好的情况下,该局一班人高瞻远瞩、居安思危,如何建立企业不断发展的长效机制成了他们新的研究课题。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他们总结了一套科学具体、行之有效的新办法——《积分制管理法》。《积分制管理法》科学严谨、公平合理,把一个工种进行量化评分,实行目标管理。它打破了员工因

 

身份不同而带来的种种问题,充分体现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从而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通过公开招考当上客户经理的罗龙,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每天都奔波10余公里,走访近30家经营户。他热情似火,不仅苦钻营销业务,捕捉点滴信息,研究市场行情,还经常扶贫帮困,播撒爱心,被当地群众誉为“活雷锋”。在他负责的片区,其销售业绩连连超额,月月攀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往大处说,实现我的工作目标,就是维护和践行‘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往小处说,就是实现我自身的价值。”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见到的每一位××烟草人,都是精神抖擞,雷厉风行。比较“虚”的企业文化在该局却处处看得见、摸得着。正如该局局长周远书所说:“说到底,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精神、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等。而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一个企业如果真正发挥了文化力量的‘软实力’作用,它的发展将是快速和健康的。”化大为小,小中见大是××市烟草专卖局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将企业文化的点滴潜移默化到每一名员工的言行当中,这就是该局的高明之处。那么,该局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也就见怪不怪了。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各项制度,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全面管养、保障畅通”的原则,推动农村公路向“建养并重、均衡发展”转变,确保“建即有养、养即到位”,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活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管养年活动,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逐步提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做到“五个到位”,实现“四个提高”。“五个到位”即:管养责任落实到位,机构人员配备到位,制度制定执行到位,资金筹措管理到位,监督检查考核到位。“四个提高”即:提高管养能力,提高路况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具体目标:构建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运行机制,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推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1、强化乡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职能。各乡镇办要在现有养管所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机构职能,切实履行乡村道路管理养护职责,确保责任落实。

2、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覆盖率。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经常性养护率:县道达到100%,乡道不低于70%,村道不低于60%。

3、改善农村公路技术状况(MQI),优良路率稳步提高,次差路率大幅下降。农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县道和乡道基本实现路面无坑槽。全市县道、乡道、村道路面(PQI)中等路以上比例以年为基准,高于基准的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低于基准的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县道和乡道的路基、桥隧构造物、沿线设施等技术状况基本达到技术标准要求;村道达到路基坚实,路肩平整,边沟稳定,桥梁标志齐全,桥面排水畅通,涵洞无淤塞。

4、加大农村公路绿化力度。年县道绿化全部完成,乡村道路绿化完成总数的30%;年乡村道路绿化完成总数的30%;年乡村道路绿化完成总数的40%。

三、活动安排

(一)活动范围:纳入公路统计的县道、乡道、村道及所属的桥涵、隧道、附属设施等。

(二)参加单位和人员:市交通运输局、各乡镇办及农村公路管养机构,从事农村公路养护作业的单位和人员。

(三)活动步骤:管养年活动分动员部署、组织实施和总结评比三个阶段。

1、动员部署阶段(年2月至年3月):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各乡镇办配合,调研摸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基本情况,梳理完善管理养护各项制度,制定管养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管养年活动目标;全方位开展宣传动员活动,宣传管养年活动的意义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市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办要精心组织,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2、组织实施阶段(年4月至年5月):市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办要按照管养年活动方案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强化巡查,确保管养年活动各项措施贯彻到位;要逐年对管养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管理养护工作和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向社会公布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状况。

3、总结评比阶段(年6月至年7月):市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办总结管养年活动的经验做法,评估活动成效,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市政府将对管养年活动中工作扎实、效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四、有关要求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1、成立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领导小组(人员名单附后),负责全市管养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管养年活动实施方案和活动目标,完善管理养护制度,明确具体落实措施,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各乡镇办管养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和定期考核。总结推广管理养护经验,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

2、各乡镇办负责制定本辖区落实方案并具体实施。要以管养年活动为契机,落实乡镇办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的职责。要明确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乡镇办及其所属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确保管养责任落实到位。在指导各乡镇办做好管养年活动相关工作的同时,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形成强有力的监督考核机制。

(二)强化制度建设,严格规范管理

1、健全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省和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和管理的有关规定,市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办要制定和完善本辖区的管理办法,确保养护资金筹集管理到位。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考核,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养护资金专款专用。

2、具体分解管理养护责任。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我市县道、重要乡道及部分乡村公路的管养工作,并对各乡镇办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给予业务指导;各乡镇办负责对本辖区内农村公路过街路段环境卫生进行治理,并对道路两侧违章建筑进行重点管理,县道控制红线为两侧各10米,乡村道路控制红线为两侧各5米,一经发现违法建设行为要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责令其停建并拆除;在麦收及秋收期间,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市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办要及时成立组织,安排专人对农民占用道路打场晒粮行为予以制止。

3、建立养护巡查制度。市交通运输部门巡查每月不少于1次,各乡镇办农村公路管养机构要经常进行巡查,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解决问题不及时、不到位的单位或个人,将责令整改,并予以通报。

4、完善监督考核制度。完善市、乡两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监督考核制度,建立以单位和个人为责任主体的考核体系,加强对管理养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评,考评结果与责任主体的工作绩效、评先评优、奖罚体系挂钩。市政府每年对各乡镇办进行两次考核,考评结果进行全市通报。

5、推行管养信息化制度。以现有农村公路电子地图库、项目库和桥梁动态管理系统为基础,逐步建立“一路一档”、“一桥一档”的管理养护电子档案,构筑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电子基础数据库。依据电子档案科学制定养护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及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推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信息化。

6、实行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市、乡两级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向上级政府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每年5月20日和11月20日前,市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办要向市政府报送半年和年度工作总结。

(三)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活动实效

1、认真落实农村公路管养资金。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行使农村公路行政职能及从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所需经费纳入市政府财政预算,确保机构人员配备到位,管养经费投入到位。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切块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燃油税转移支付资金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按照《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落实需地方筹集的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及养护工程资金。

2、严格执行农村公路管养规程。养护单位和人员要依照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认真实施小修保养和大中修工程。要建立“常态化巡查、定期清扫维护、专案修复”的日常养护作业制度,结合季节特点开展针对性养护。要加强养护工程管理,规范养护工程计划编制与实施、设计、招投标、施工组织、质量控制和工程验收等环节的管理。乡镇办对乡村道路提出养护工程初步意见,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养护工程计划编制和工程验收,养护工程计划和工程验收报告报上级交通运输部门备案,作为上级监督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因地制宜地施行市场化养护、分段承包养护、专业养护等多样化养护模式,逐步扩大市场化养护范围。

3、开展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中、小修集中整治。以管养年活动为契机,利用三年时间,重点对2003年以来修建的农村公路进行中、小修整治,加大日常养护力度,大大降低路面坑槽、网裂、松散、深陷等病害数量,保持农村公路处于“一路二沟四行树”的良好技术状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常态化、规范化。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中、小修工程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其他乡村道路的养护维修工程由所属乡镇办及乡镇养管村负责。资金来源除利用上级财政的定额补助资金外,各乡镇办应按照不低于省补资金的标准筹集,保障资金充足。

4、开展示范乡和文明路创建活动。农村公路养管示范乡和文明示范路创建工作,是推进管养年活动的重要抓手,也将作为今后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市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办要通过创建活动,探索总结出成熟的经验。管养年活动中,要在全市选取不少于2个乡镇办作为示范乡,每个乡镇办选取不少于2个村作为示范村,选取乡村道不少于乡村道总里程的10%、县道不少于县道总里程的20%作为文明示范路予以推进。

5、加强桥梁安全管理和安保工程建设。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各乡镇办配合,要将本辖区农村公路桥梁整体情况摸清底数,并将农村公路桥梁安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三个落实”。一是落实管理职责。要逐桥明确管养单位、监管单位、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管护责任人,建立“事权一致、责任清晰”的管养责任体系。二是落实改造资金。“十二五”我市要完成现有县道、乡道中桥以上的危桥改造,省交通运输厅将按标准给予定额补助。市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办要预测资金需求,多渠道、多形式落实好改造资金。三是落实安保措施。要高度重视三类以下技术状况桥梁、老旧桥梁的安全管理,一时难以改造的,要及时采取交通管制、限载通行、加强值守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要逐步加大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投入,按照“安全、经济、环保、有效”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实施,不断提高农村公路抗灾防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6、加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力度。建立“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管理体系,充实路政管理力量,加强路政队伍建设,扩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覆盖率,加大路面巡查力度,推进路政结案率稳步提升和超限超载车辆逐步减少。农村公路的管养单位或部门要严格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省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规定》的有关规定,在农村公路上设置限高、限宽设施。要积极推行农村公路安全社会化管理,建立农村公路路政协管员制度和有奖举报制度,引导和鼓励养护作业人员、沿线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路保护工作。要利用国家和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用地确权工作。

7、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县道、乡道设立养护责任公示牌,公布管理养护主管单位、承养公司名称或承养人姓名和养护质量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鼓励村道设立养护责任公示牌。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报道、书写标语等形式营造氛围,树立全社会爱路护路的良好风气。

篇8

尽管国际社会对最不发达国家脱贫给予了很多的援助,但是最不发达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差距仍然在不断加大。而且在最不发达国家内部,各国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不平衡现象。实现减贫和脱贫是最不发达国家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最不发达国家的现状

联合国把发展中国家分为三类:最不发达国家(LDC)、非燃料出口发展中国家和石油输出国。最不发达国家是指那些最贫穷、最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般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人均GDP低于900美元(按1971年固定价格计算);二是制造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低于10%;三是识字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20%。截至目前,世界上共有50个最不发达国家,人口共约6亿。

这些最不发达国家多分布在亚非拉三个大洲,还有一些岛国。其中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数目最多,共有33个。

从最不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最不发达国家主要是初级产品出口国,多以农产品出口为主,或者是出口矿产品和石油等自然资源,也有少数国家出口制造业产品和服务业产品,其中服务业主要是旅游服务。

就最不发达国家整体而言,极端贫困的普遍性日益增加,在1965―1969年期间,每天的生活费不到1美元的人口比例约为48%,而在1995―1999年期间,这一比例已超过51%。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这意味着在过去30年里,最不发达国家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即从上世纪60年代后半期的1.38亿增加到90年代后半期的3.07亿。

导致贫困的原因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贫困远不止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收入不足(收入贫困)问题,相反,贫困实质上是人类发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机会和选择权的被排斥,恰恰是这些机会和选择权利才能把人们引向一种长期、健康和创造性的生活,使人们享受体面生活、自由、自尊和获得他人的尊重。因此,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济学教授阿玛蒂亚・森认为,应该从概念上将贫困定义为能力不足而不是收入低下。

其实,贫困是一个多纬度现象,包括收入贫困、人类贫困和知识贫困。收入贫困(income poverty)是指缺乏最低水平的、足够的收入或支出。这其中包括我们通常说的极端贫困和绝对贫困。人类贫困(human poverty)是指缺乏基本的人类发展的能力,如不识字、营养不良、缺乏卫生条件、平均寿命短等。人类贫困在南亚地区尤为突出:五岁以下儿童中有一半营养不良,进入小学的儿童中有35%从未达到小学5年级的教育水平,近2/3的妇女是文盲。在撒哈拉非洲国家,约有30%的人口预计活不到40岁(艾滋病大大降低了健康标准),一半以上的妇女是文盲,约有30%的儿童从未达到五年级的教育水平。知识贫困(knowledge poverty)是指人们普遍缺乏获取、交流、应用和创造知识与信息的能力,或者缺乏获得权利、机会与途径的能力。贫困人口不仅收入低下,缺乏人类发展能力,还缺乏知识资产和获得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因此,知识贫困是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型社会的新型贫困。

以上三种贫困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收入贫困导致人类贫困与知识贫困;而人类贫困与知识贫困则是收入贫困的重要根源;贫困人口不仅收入不足,而且人类发展能力不足,知识资产严重不足。21世纪新的综合反贫困战略应当从狭义地消除收入贫困转向更为广泛、持久地消除人类贫困、收入贫困和知识贫困,而消除人类贫困和知识贫困将会大大减少收入贫困。21世纪新的综合反贫困战略框架应该以提高人类(特别是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为核心,保证贫困人口的基本权利和扩大各种发展机会为前提,以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为基础,以良好的治理和制度为保障。

产生贫困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政策因素。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二元经济的产物。错误的政策进一步拉大了发展中国家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了偏重城市的发展政策,阻碍了农业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和收入水平的上升。不恰当地鼓励资本密集型工业发展,导致对劳动的需求减少,失业问题严重。压低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和高估本币的汇率政策,导致价格体系向不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扭曲,使农村贫困人口增加。

二是环境/自然因素。有些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恶劣,加重了贫困。如孟加拉国常遭受热带风暴的袭击,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人口的迅速增长也是贫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在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人口增长意味着对土地的压力增加。穷困家庭倾向于生育更多的孩子,作为社会保险的一种替代方式,但是又无法为孩子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本投资,结果是更深地陷入贫困之中。人口膨胀还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降低了可持续增长所需的承载能力。环境恶化的最大受害者还是那些挣扎在生存线上的贫困人群。

三是文化/制度因素。这类因素包括:1.种族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具有鲜明的种族特征,例如拉丁美洲国家的贫困人口大多是土著印第安人,南非的贫困人口大多是黑人。2.性别问题。在贫困人口中,妇女处于最底层。妇女的就业机会少于男子,平均工资较低,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比较低。妇女的贫困对下一代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四是政治因素。贫困者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对政府机构制定政策的影响力较弱,政治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此外,当一国发生政治动荡甚至内战时,生产活动会受到严重破坏,加剧贫困。国内和国际组织的救援活动也会受阻。

五是国际因素。对于初级产品出口国,当国际市场发生不利的价格波动时,许多人的收入水平会显著下降,贫困人口会增加。主要贸易伙伴国如果对某些商品实行贸易保护,出口国生产者的收入水平将会下降。世界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化对那些负有大量债务的国家也有影响。

以上是导致贫困的直接原因,这些因素可以导致贫困,但它们并非是导致贫困的必要因素。联合国贸发会议最近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世界贫困现象加剧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少数发达国家掌握了全球经济、金融、科技的操纵权。它们拥有全球97%的专利权,主宰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各大银行与股市,控制国际互联网络和世界通讯系统。

其次,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压低原材料价格、提高工业品价格等手段残酷剥削第三世界国家;还利用劳工标准、环保条件、技术标准等非关税壁垒阻碍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其市场。

第三,不发达国家外债负担沉重,每年国民收入往往还不够支付债务的利息。

第四,外资和外援是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流入最不发达国家的外资和外援近十年来分别减少了45%和30%。同时,发达国家的对外援助也在持续下降。

第五,各大跨国公司为增强竞争力和拓展市场,加速了兼并与收购活动,使最不发达国家沦为它们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失去了对本国经济发展的主控权。

脱贫的政策建议

自1971年国际社会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存在达成共识以来,联合国已于1981年、1990年和2001年召开过三届会议,每次均通过一项援助最不发达国家的十年纲领,动员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行动起来,帮助这些国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最初两届会议所确定的目标至今仍有许多尚未实现。三十年来,穷国愈穷、富国愈富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国际社会应该重新审视当前针对最不发达国家的贫困问题的有关政策,切实帮助最不发国家摆脱贫困陷阱。

一、扩大贸易,使贸易成为有效的减贫机制。

国际贸易在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中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在1998-2002年间,49个最不发达国家货物和服务的平均出口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3%,其贸易一体化平均程度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同。但是事实上,这些国家主要出口初级商品和原材料,出口的越多就被剥削的越多,造成穷国与富国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经过人口加权计算并以购买力平价进行估计,在1960年,世界20个最富有国家的人均收入比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高16倍,而在2003年,这一比例已经高达36倍。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4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中指出,最不发达国家实现减贫的途径就是让国际贸易成为减贫的有效机制。这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改进国家发展战略,将贸易目标作为一个中心内容。二是改进国际贸易制度,包括处理超出世贸组织范围的问题,以便减少制约最不发达国家的国际因素。三是提供更多的、切实有效的国际资金和技术援助,以开发生产和贸易能力。通过执行《曼谷行动计划》、《联合国千年宣言》(大会第55/2号决议)、千年首脑会议成果的后续行动(大会第56/95号决议)、《布鲁塞尔行动纲领》和大会通过的发展筹资问题国际会议《蒙特雷共识》,联合国贸发会议将协助最不发达国家实现贸易扶贫的目标。

二、发展工业,提高国民收入。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02-2003年全球工业发展报告”指出,以贸易扶贫,首先需要提升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符合国际标准,这就需要贸易能力建设,即在质量、认证、标准、计量、实验室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能力建设。联合国工发组织“2004年全球工业发展报告”在对30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调查中发现,如果要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规定的“到2015年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这些国家的GDP年均增长率应该达到2-6%,同时要求工业附加值增长率为6-9%。工发组织认为,应该把支持私营部门的发展、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业技术、切实获得先进技术作为工业化与扶贫的重要内容。其首要政策是加强工业能力建设,其中包括编写国家发展战略、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以及在私营部门推广“技术文化”等。一方面利用现有的增长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内能力建设和结构调整带来的贸易机会。报告指出,最不发达国家应因地制宜、择优发展制造业和旅游服务业以及对外输出劳务。

三、增加援助并提高效果。

关于最不发达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一方面是需要增加援助的总额,另一方面是提高援助的效果。为实现到2015年将赤贫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官方发展援助资金必须增加一倍,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以上。目前,官方发展援助水平处于30年来全面下降的趋势,每年总额不足600亿美元。对最不发达国家而言,官方发展援助依然重要。1998年,官方发展援助占向48个最不发达国家总资本流入量的84%。与此相比,同期最不发达国家只得到流向所有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资本流入量的4%。

在2002年蒙特雷发展筹资会议上,虽然发达国家重新对援助进行了承诺,如美国承诺把目前每年100亿美元的官方对外经济援助提高到150亿美元,欧盟也提出把官方发展援助从目前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3%提高到0.39%,但是发达国家为最不发达国家每年提供年国民生产总值0.15%的援助目标从未兑现。如要切实增加援助的总额,就必须敦促发达国家兑现其承诺。

近年来,人们对提高援助效力有了正确理解。援助应遵循两项基本原则:援助应该减少贫穷,援助应以受援国政府和民间社会共同参与制定并有的政策为依托。影响援助效力的问题主要来自捐助国,如“附带条件”援助的做法、援助标准混淆不清甚至相互矛盾等。人们认识到,改善援助条件、简化有关手续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如果援助用于儿童、教育和经济改革等方案,就会对减少贫穷产生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如果受援国的国内环境有利于改革,援助就能在这些国家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减免债务。

帮助最不发达国家摆脱贫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减免债务。迄今为止,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已高达1500亿美元左右,债务负担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减免债务,对债务沉重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意义尤其重大。国际社会呼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在政策行动中发挥更大的灵活性,并要求为最不发达国家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经受严重的贸易条件震荡或正逐步摆脱冲突的其他穷国迅速减免债务(如目前七国集团拟减免东南亚海啸灾难受害国斯里兰卡等的债务)。

对世界上一些最贫穷、负债最重的国家来说,目前所实施的重债穷国倡议是主要的国际债务减免方案。这项倡议于1996年由世界银行和货币基金组织发起,与以前的债务减免机制不同的是,重债穷国倡议考虑大幅度削减债务总额。1999年在该倡议下增加了优惠条件,以便做出“范围更广、幅度更大、为时更快”的债务减免,同时将减免债务与减贫措施更直接地联系起来。符合重债穷国倡议资格的42个国家预期将获得约360亿美元的债务减免,对实现减贫将起到积极作用。

五、加强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是最不发达国家摆脱贫困的另一重要政策,它是南北合作的有益补充,而不是代替。加强南南合作的重要性在于,目前国际体制不对称,使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很难深化其工业化进程,很难在技术发展阶梯上前进。在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遇到“玻璃屋顶”的障碍时,最不发达国家将难以向前发展。因此反对全球经济单极化发展、加强南南合作的政策对最不发达国家减贫有利。

90年代最不发达国家贸易地理方向的改变凸显南南合作的重要性。一方面,最不发达国家更多地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货物;另一方面,它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增加了商品出口。1980―1989年期间,最不发达国家的贸易地理格局没有太大变化,但是1989―2002年期间的变化很大,其他发展中国家占最不发达国家进口的比重从32%提升到56%,最不发达国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比重也从1989年的15%增加到2002年的34%。随着南南贸易的发展,发达国家正逐步减少其出口到最不发达国家的货物。在1980年,最不发达国家从发达国家进口的比重为67%;在2002年,下降到39%。但是,发达国家仍然是最不发达国家重要的出口市场,其占最不发达国家出口的比重从1980年的69%略降到2002年62%,依然维持一半以上的出口市场。

南南贸易发展是不平衡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南南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虽然90年代状况有所改善,但在2002年最不发达国家占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比重比80年代低了10%。相反,同期其他发展中国家占最不发达国家进口的比重提升了82%。最不发达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从1980年的22亿美元,上升到1990年的55亿美元,而在2002年达到156亿美元。

世界贸易组织在2003年度的《世界贸易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推动了其国内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发展中国家希望保持这种增长势头,就需要解决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壁垒问题,同时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如自由贸易区安排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发展南南贸易是减少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增加出口产品品种、提高出口产品等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最不发达国家减贫的出路。

篇9

关键词: 乌恰县;戈壁产业;兴边富民;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6-0027-05

自2007年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试点“戈壁产业”①以来,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作为克州开发“戈壁产业”的一个重点示范地区,乌恰县的具体实践就具有了难得的借鉴意义;同时,作为一种产业调整的探索,乌恰县的发展成果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改革,对于推动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贯彻落实,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一、乌恰县发展“戈壁产业”的基本情况

1.地理自然环境条件

乌恰县位于天山南麓与昆仑山的结合部,东与阿图什市、疏附县毗邻,南与阿克陶县接壤,西北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全县总面积19 155.6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戈壁、荒滩占总面积的99.8%,荒漠草场总面积 1 600 万亩,耕地面积仅有2.3万亩,人均耕地不足0.5亩。[1]146就气候属性来看,乌恰县属中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年平均气温6.8℃,由于热量资源较缺,只能生长耐寒作物;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63毫米,虽然降水量不多,但县境内有克孜勒苏河和恰克马克河两大水系,大小河流34条,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利。

2.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乌恰县由于地理、自然、历史、人文等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都是国家扶贫的重点贫困县之一。2008年以来,乌恰县以“戈壁产业”为突破口,利用水土气候条件较好的戈壁荒滩,采用滴灌、喷灌技术,在黑孜苇、玛依喀克、县城城东等区域建设设施农业基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1年底,乌恰县实现生产总值7.9亿元,同比增长20.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42.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 355元,增加507元。

3.市场前景条件

2011年乌恰县总人口5.7万人,平均每人食用本地供应蔬菜仅为6.6公斤,占全年人均(133公斤)的4.9%,每年需从县外调进的蔬菜约660吨,蔬菜供需矛盾突出,市场缺口大。另外,乌恰县有两个对外贸易的国家一类口岸,发展外向型设施农业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若按每座大棚年产蔬菜6吨计,每座温棚每茬销售收入在8 000~10 000元以上。

二、乌恰县发展“戈壁产业”的具体做法与成效

从乌恰县的产业条件来看,很明显,如果乌恰县根据自己的地理自然环境条件继续沿袭传统的种、养模式,是解决不了农村经济长足发展和农牧民大幅度可持续增收的问题。只有发展“戈壁产业”才能走出一条向戈壁要产业、向戈壁要致富的新路子。

1.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乌恰县蔬菜基本依赖离县城约100公里的喀什调进,价格昂贵,品种少,运费高,质量差,寒暑季也易变质。2009年,乌恰县经过充分调查论证,结合县情,开始发展“戈壁设施农业”。为了在乌恰县这样自然环境恶劣的高寒山区建设大棚,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总结出温室主体下挖式建造技术,有效抗御了大风危害,提高了温室增温保温性能。同时利用洪水冲积扇沉淀土、河沙、炉渣、有机质等按比例混合配成栽培土,解决种地无土难题。另外,为解决低温时长、光照不足的问题,在每个温室内平均增设40盏白炽灯增温补光,满足蔬菜、花卉等生长需求。2011年乌恰县投入建成面积4 200平方米全透明蔬果智能中心,能一次性培育幼苗80万株,一年培育3 000万株,可满足300亩大棚用苗。

为了让建好的大棚有人种、能种好、出效益,一是统派农技人员前往哈密、吐鲁番等地区实地学习,学成后每人负责10~20个棚的技术指导;二是出台免费使用温室大棚、解决“转干”指标等优惠政策,从山东寿光、奇台县等地引进技术能手,让他们边种边培训,现已成功带动农牧民1 512人从事“戈壁设施农业”工作;三是新建智能育苗温室和保鲜库各2座,不仅可根据市场需求、气候特点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茬口,提高育苗质量,保障市场供给,还带动一批销售、运输、保鲜、加工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四是广东花卉批发公司、大连食用菌加工基地等龙头企业已落户乌恰县,并成立了高原优质绿色食品物流配送中心,实行订单上门服务。如今乌恰县不仅实现蔬菜的自给,还销往喀什市、阿图什市、两个口岸及县内各工矿企业,产品供不应求,花卉订单已辐射周边国家,现在乌恰县办理完成了有机食品蔬菜进出口手续,并利用两个国家一类口岸逐步打造南疆食用菌、花卉基地和国际果蔬进出口基地。

2.发展“特色养殖业”,推动乌恰现代畜牧业稳步提升

乌恰县天然草场资源匮乏,发展传统畜牧业空间狭小。近年来,乌恰县利用戈壁、荒滩、草场,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禽类养殖,实施品种改良,推进畜禽的多品种多样性发展,营造出“孵化育雏饲养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模式,先后在全县范围内划分了10个特色养殖区、6个养殖育肥良种繁育区、4个育雏中心、2个年供苗能力100万羽的禽类孵化繁育基地、2个畜牧科技示范园,发展养殖育肥专业户1 500户、专业村15个、专业乡6个、20个合作社,集中高标准规模化养殖苏巴什羊、肉奶兼用牛、超细超长绒山羊、鹌鹑、獭兔、火鸡、红嘴雁、柴鸡等畜禽。2011年末,乌恰县牲畜饲养量达49.54万头(只),牲畜存栏达32.2万头,出栏率61.1%,牲畜商品率59.6%,改良牲畜5.4万头(只),特禽养殖达55万羽(只),禽类出栏42.7万羽(只)。特禽养殖每年为农牧民创收近2 500万元,为农牧民增收100~150元左右。[2]5

为推进乌恰县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一是经常组织党员创业示范户和养殖大户进行专题培训和经验交流;二是利用实用技能培训、外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三是加大牲畜疫病防治工作,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向养殖示范户发放优惠卡,按最低价向养殖户提供饲料,优先为养殖大户审批棚圈建设用地,并在基础建设上给予扶持;四是为提高产品的品牌认知度和附加值,乌恰县委、政府申请注册了“斯姆哈纳”系列的畜禽商标;五是每个乡组建2~3支农牧民养殖育肥销售协会,培养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积极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3.发展“特色林果业”,实现双赢,推进乌恰生态文明建设

乌恰县利用晚熟特色适应高原地区气候,采用滴灌技术解决戈壁灌溉难题,利用专业的管理队伍增强成活率,使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成为资源丰富的山水宝地。2011年,乌恰县完成义务植树120万株,存活率达90%以上,种植特色林果1 000亩,林下种植2 550亩。为确保林果树成活率和良好管理,做好修剪、拉枝、施肥、嫁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乌恰县专门聘请林果专家,对林业技术人员进行再培训,招聘了24名牧民,组建林果业专业管理队伍。

戈壁特色林果业的发展不仅改良土壤、遏制荒漠化和风沙侵袭,还为牧民下迁定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进了乌恰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三、乌恰县发展“戈壁产业”存在的问题

1.机械化程度低,生产高效性尚未完全显现

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设施农业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乌恰县设施大棚结构较为简易,生产环节机械化应用程度不高,操作以手工作业为主。二是设施农业起步晚,经济效益还不明显。乌恰县目前只有约400座温室大棚投入生产,除鲁新花卉、农技中心阿巍菇种植基地效益比较突出外,农牧民种植的大棚效益还不高,既没有明显的改善乌恰县蔬菜价格高居不下的状态,也没有占有周边地区蔬菜市场的份额。三是生产盲目,产品单一。在发展设施农业的过程中,存在对市场情况、销售渠道以及市场所需的产品种类、品种、质量要求等调研不深、研究不细的问题,造成生产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四是规模效应尚未体现。发展起来的设施农业规模较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不能满足外地市场集中采购量,产品的市场不稳定,一段时间大量的蔬菜集体上市,一段时间就断货了,大棚市场超市的产业链条尚未形成,总体经营效益较低。

2.科技服务力量薄弱,指导能力有待加强

一方面,农牧民学习新技术的热情不高,从而也导致示范、带动作用有限,农牧民的实用技能难以提高。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新兴产业,这就要求先进技术做后盾,但是因为从事“戈壁产业”的种植户多是牧民定牧定居后解放出来的劳动力,他们习惯于自由自在地放牧,而不是一天到晚耕作在温室大棚中,所以学习种植技术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而且尽管乌恰县已有1 512名农牧民、下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人员从事“戈壁设施农业”工作,但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足60人,涉农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0人,科技服务力量严重短缺,无法满足“戈壁产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技术和设施落后,新技术宣传力度不够,农技服务也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技术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蔬菜病虫防治新技术、新农药的示范推广工作滞后,许多植保工作动态、病虫发生防治技术不能及时传到基层,动物疫病防治在资金和技术上都存在严重问题, 一旦发生畜禽疫病大面积传播,农民的养殖风险非常高。

3.农牧民受益主体地位未体现出来

由于农牧区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普遍较短,农牧民种植技术跟不上,又疏于管理,导致一部分大棚实际经济效益与预期相差较大,比如玛依喀克“戈壁产业”示范基地预计每座大棚年产值达到6 000元,实际收益2 000~3 500元左右。而且这几年玉米、麸皮等饲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种畜种禽价格较高,部分养殖户无力筹资购买,扩群慢,或有棚无畜,或养殖品种低劣的畜禽,造成高标准下的粗放经营,经济效益不突出。

4.资金匮乏,投入机制不完善,县财政负担沉重

乌恰县是全国重点贫困县,2011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只有9 105万元,而地方财政支出65 000万元,“戈壁产业”资金中67.45%由乌恰县政府自筹,这对于本来就入不敷出的地方财政来说好比蚂蚁拉大车,有心无力。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棚质量和设施农业产量。农村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导致农村发展中长期资金不足,农业保险业务几近空白。

5.农民对发展“戈壁产业”的认识不足

受陈旧、落后思想观念和经营观念的影响,有90%以上的农牧户认为传统养殖业又省工又省力,认为发展“戈壁产业”是当地政府搞的形象工程,是上级下达的一项硬任务,不能充分理解;其次在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等工业产品的依赖性较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第三,设施大棚基本以家庭经营为主,自由种植,难以分品种统筹规划,部分养殖小区管理无序,铡草机等机械化设施,只管用不管养,预期寿命短。

6.设施农业的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差

乌恰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目前所依托的广东花卉批发、大连食用菌等公司,虽然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的销售问题,但仍然停留在出售初级产品阶段,没有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从“戈壁产业”实施的结果来看,它不仅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还转变了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增加了就业岗位,为农牧民定居定牧增收创建良好快捷的途径。这证明它在乌恰的发展是可行的。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来加以改进、提高。

四、对乌恰“戈壁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1.加强领导,明确“戈壁产业”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和自治区“菜篮子工程”的实施,新疆已经把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民增效、增收的突破点和增长点。2006年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乌恰县可以此为契机,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整合惠农资金,充分发挥政府的信息引导和产业规划的导向作用,千方百计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当然,具体到落实还要明确责任,加强组织、指导和协调。比如果蔬、花卉、食用菌、肉禽蛋奶的生产、加工、流通工作要专人、专费、专职,农业标准化园区的建设要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乡镇综合目标任务中,春季接羔要做好药物提给、科学饲喂、保温防疫的工作等等。

2.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进“戈壁产业”规模化发展

它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完善“戈壁产业”体系建设,形成集约化经营,其重点在打造以绿色、有机蔬菜为主导产品的“戈壁设施农业”基地,逐步实现由分散经营到集约化经营;做好仓储物流工作,除了加强阿图什、喀什3 000余吨蔬菜直销市场体系建设,同时做好有机蔬菜的出口;实行“多品种搭配、早中晚栽培”的模式,加强设施农业技术支撑、品种选择、市场体系和防灾抗灾能力建设。二是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牧区以草定畜,控制牲畜饲养量;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积极推广饲草加工调制技术,支持农牧民发展牲畜育肥;实施动物防疫体系、畜产品安全体系、畜禽改良体系建设和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草原生态保护、农牧民素质教育等六大工程;加大特禽养殖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养殖大户和育肥专业村。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戈壁产业”对于乌恰县是一个新型产业,要想保证它的可持续发展,还需大量资金的投入。为此,可以拓展这样几个渠道:一是在加强县财政扶持的同时,还要积极争取中央以及援疆省份的资金项目,捆绑专项资金;二是鼓励企业融资,对龙头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免税三年或缓征税五年,优先兑现出口退税,同时建立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三是对企事业单位、科研实体引进优良种畜实行良种补贴,对从事养殖业和畜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收入,免征三年所得税;四是加快发展农村金融,尽量简化抵押、担保手续,探索发展基于订单和保单的金融工具,建立农业信贷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分散农业信贷风险;五是设立“戈壁产业”发展基金。

4.加大培训力度,提供技术支持

一是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比如建立与新疆农垦科学院、农科所及农技推广站的沟通联系机制,依靠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力量,重点加强在农畜新品种选育、农业机械、特色林果业、加工、储运、保鲜和综合利用上的技术攻关。积极引进功能齐全的设施农业装备,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与运用,给农牧民展示农业生产前沿的新设施、新材料、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发挥高科技示范园区的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和民间科研机构、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技术推广。二是要强化科技培训。其工作重点在于,增加“阳光工程”项目投资,在国家和自治区农业厅举办的各类农业技术培训中增加乌恰县技术人员培训名额; 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在冬闲时节运用农业广播、电视宣传、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等办法,向农民传授先进实用技术;选聘农业技术专家在乌恰县常驻或季节性指导“戈壁产业”的发展。

5.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加大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对口援疆的有利条件,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产品加工企业,在项目审批、协调贷款、土地供给、原料采购、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以具体的扶持和帮助;二是鼓励支持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戈壁产业”的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和运销,形成特色经济优势;三是抓好专业合作社建设,乌恰县现有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行为,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四是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促进“戈壁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6.加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实施绿色品牌战略

一是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按照国际质量标准生产、管理,打造绿色名牌产品,加大对设施农产品的卫生质量监测,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二是鼓励科研单位、科技人员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三是保护现有的名牌产品,打击各种假冒行为,切实维护农牧民的根本利益;四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全面叫响无花果、木纳格葡萄、喀拉库赛甜瓜蔬菜、“帕米尔”系列品牌,靠品牌抢占市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建立一批优质绿色、无公害畜牧业产品专营市场、专营区、专卖点、专卖柜。

7.加强市场和信息化建设,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一是利用农业合作组织、销售组织或示范园区等形式把种植户组织起来,协调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利益关系,积极发展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城乡集贸市场为基础,以超市、商场为网络的现代化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市场信息网络,成立戈壁果蔬销售企业,政府可以在其前期给予适当支持,逐步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销售龙头企业。二是研究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与发展趋势,择优选择适宜的品种发展,主动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和推介会,运用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等新型营销方式,扩展销售渠道,加快商品的物流。三是调优作物布局,发展互补经济。依托地缘优势和口岸,瞄准中亚市场,通过国内国际市场调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反季节商品菜,建设国际蔬菜水果批发交易市场。四是新建果蔬保鲜库,积极向自治区党委农办申报果蔬保鲜库建设项目。

注释:

①“戈壁产业”是乌恰县以荒滩、河床、滩涂、湿地为主要依托,以设施农业为龙头,以现代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为基础,以其他农村产业发展为补充,结合边民安居工程、扶贫工程、农村沼气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探索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新天地的产业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