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9 00:1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英语经验交流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英语经验交流材料

篇1

【关键词】英语青年教师 专业化成长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与英语学科的重视,在基础教育实施过程中,英语学科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所处的受重视程度一直都在攀升。鉴于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对于英语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经过层层选拔,从一批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中,五年间先后招收了六名年轻血液。青年教师素质、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既是当前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更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是师资队伍建设和稳定的基础,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我校把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积极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搭建成长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针对我校英语科组青年教师经验尚浅,对深圳小学英语教材的整体把握不够到位,在班级管理与英语教学稍显失衡,部分青年教师呈现职业倦怠等情况,结合我校校本课题《原村办小学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和培养策略研究》,笔者就近年来参与的一系列英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方面的所做的尝试做了以下小结。

一、自定目标,步步为营。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自2011年9月以来,我科组每位35周岁以下的英语青年教师都自觉建立的成长档案袋,开始了自己的三年规划旅程。该档案袋中包含了个人的基本情况(优、劣势),总发展目标,各阶段的发展目标以及相关的达成措施。在此,档案袋中,还将涉及到个人的规划板块、教学板块、学习板块和研究板块。让每位参与建档的青年教师对自身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确立一个清晰的专业成长目标,在看似简单重复却又不断前行的步伐中,进一步增长自身的素养,提高英语教学的能力,提升英语教学水平,并从中,寻求到英语教学与课堂管理的平衡点。

二、巧乘东风,提携而行。

(一).专家引领,骨干提携打基础。

在三年规划实施初期,为了使得我科组青年教师能在短期内尽快适应深圳小学英语教学,学校领导层与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三个小学英语学科教研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随堂听课,评课指导,带领有经验的学科骨干参与我校教学活动、科组活动,旨在提点英语学科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关键点,在分析和把握教材方面加以指引。在连续两次参与南京特级教师沈峰老师主持的集体备课、专家点评、专家课堂和专家面对面的实际交流活动中,我校青年英语教师在一睹名家风采的同时,更加领略到名师工作时的扎实与求真精神。结合深圳市小学英语教材改版的契机,我科组青年教师在街道教研员的带领下,先后两次派出四位教师参与上海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实战培训;并抓住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参与深圳市教科室、宝安区教科培组织策划的各项教学培训活动;积极参加福永街道的小学英语教研核心团队活动,其中有4位青年教师还荣幸得成为了其中的核心成员,在增长自身见识的同时,还刺激提升自我能力的欲望。

(二).师徒结对,同伴互助促进步。

在我校青年教师培养实践中,各学科还不忘发挥身边的力量,发挥了教学干线上的传帮带作用。在青年教师三年成长规划的过程中,从教学经验方面,教学特色方面共成立了五对师徒。师傅不遗余力地坚持同备一节课,听课评课指导,给这些新鲜血液以充足的成长动力。徒弟们的虚心请教,周周反思,月月小结,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慢慢地书写了属于自己职业生涯的篇章,在摸索前行中,嘴角扬起苦中有乐的微笑。

三、巧借活动,促其成长。

(一).踏出青春的舞步,崭露头角。

在这三年规划成长期间,我科组青年教师除了得到师傅的帮扶之外,还在各种活动过程中丰富了见识,增长了才干。我科组英语青年教师前后3次参加了福永街道英语青年教师教学主题课堂大赛,参加福永街道名师展示课活动3次,福永街道英语三年内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大赛1次,组织并承办了宝安区新教材培训活动1次,福永街道核心教研团队展示活动1次,福永街道小学英语论文、反思撰写比赛4次,深圳市教学资源集及录像课大赛3次等等。青年教师们挥洒的汗水和泪水,在一次次活动结束的掌声中都得到了最好的抚慰。

(二).奏响琴瑟之音,共勉前行。

这一路走来,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抚慰了青年教师们的迷茫与焦躁。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驿站里,有艰难苦楚,也有鲜花掌声;有措手无策,也有欢声笑语。在每个学期的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师徒们的心得座谈,得失共享,都在相互提醒和激励着的怀着对教育事业怀揣着美好愿景的前行者。在每次的青年教师的沙龙活动中,青年教师们可以畅所欲言,共商良策,携手并肩,一同成长。

四、按需分层,相携成长。

随着学习成长的推进,青年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都轻划下了各自年轮的轨迹,这与我校对青年教师培养寄予的厚望息息相关。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我校在教学能力的要求上提倡新毕业青年教师一年上好合格课,两年上好达标课,三年上好优质课;三年以上青年教师争取参与到街道级别以上的公开展示课,在加速成长进程中争取每个学年发表一到两篇街道级别以上的反思、随笔,案例分析或论文;五年以上的青年教师在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积淀中,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参与到学科课题教研活动中,逐渐担当起学科骨干的角色,形成一定的辐射作用,从而进一步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五、结语。

经过两年多来的培养与打磨,我校的英语青年教师在教学、教研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科组35周岁以下8名英语青年教师中,深圳市小学英语中心成员组成员1人,福永街道第三届四级梯队名师工程成员2人,区级以上交流活动3人,省级期刊以上论文6篇等成就。青春活力的英语教师们高度的工作热情、虚心好学的态度,日益提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应尽的一份力量,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篇2

改革开放初期,英语教育专业一度热门。高校扩招和加入世贸组织,使得英语教育发展,大部分大专院校都设立英语专业。如今,该专业风光不再。英语专业甚至成了就业老大难专业。根据年初《文汇报》的一则报道,从北外到复旦,各地英语专业都在强调“回归人文”,试图让学生走出会语言没文化的尴尬处境。

这种“回归”,是对上一波教育改革的反拨。改革开放初期,英语专业学习中语言和文化并重,学习材料多为文学材料。后来,在市场化的冲击下,英语专业试图用各种方式“去文学化”,让英语和某具体实用学科结合,齐头并进。另外,相当长一段时间,在一些社会机构忽悠下,学习者盲目强调听说,忽略读写,把通过翻译等手段学习的英语,视作“哑巴英语”现象的罪魁祸首。而忘了两种语言的对译,是广泛而深入的文字训练,也是很好的人文教育。事到如今,不少学生文化基础没打好,实用专业没学好,语言“工具”也没掌握好。

面临改革,不能简单在“人文”和“实用”之间作钟摆般摆动。急吼吼启动改革前,不如花些时间,反思教育目标应该是什么。这里说的目标,不是说学生毕业了具体去做什么,而是学习到底要训练什么能力。这样的能力,应该让学生在未来的专业或职业发展上,有着充足的后劲。

英语专业应该把相当大的精力,从知识的传达与灌输上转移开,更多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具体知识领域的学习,是让学生过多接触人文、通识课程,还是多接触商务、财会这样的“实用”课程?这里需要打破一个思维定势,即有一定量的知识固定地摆在那里,需要经由老师,尽可能多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背景、兴趣、知识结构、未来发展方向,都不整齐划一。不如增加选择,让学生因需定制。不要把所有的钉锤换成所有的螺丝刀,过几年看到不对劲,又再换回来。另外也要让每个老师人尽其才,去教或者设计自己最感兴趣也最擅长的课。

另外,需要改革的是教学方法。一些学生学不好,未必是课程本身不好,而是看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教师风格如何结合。我在美国高校担任了不少年课程设计师,看过各种各样的课程,发现美国语言文学类课程教学和测评方法都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讲座式授课之外,很多老师开始使用“翻转教室”(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学方法,将讲座部分录成视频,让学生提前看,上课的时候则开展讨论。

篇3

1. 规划课题,引领方向。教育科研要从校情、师情、学情出发进行深入研究。学校通过调研和SWOT分析,结合九年一贯制的办学体制特点,立足于学生发展,先后承担了16项国家、省、市各级科研课题,其中8项课题被确立为重点课题,如刘启校长主持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小衔接过渡期教育的研究》;张金良书记主持的《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研究》;王淑琴副校长主持的《小学生有效评价方式的研究》等。学校科研工作以重点课题为依托,激发了全校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2. 校本课题保证实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研意识明显增强的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操作过程中,陆续发现了新的问题,即规划课题虽已分解为部分子课题,但一些教师仍然觉得范围大,不易操作,为此感到迷茫。当时恰逢长春市教育局周国韬副局长对全市的小课题研究工作进行详细的部署,我校就派教师多次参加教研部门组织的小课题培训,使教师认识到小课题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易操作的特点,依据小课题研究,就能很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教师对小课题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借此机会,鼓励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从此,我校开始走上了以小课题研究带动规划课题研究,以校本科研促进教师成长的道路。

3. 规范小课题研究过程管理。首先,科学选题,明确目标。选择确定研究问题是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第一步,课题来源于问题,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研究的课题,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样的课题进行研究呢?我们送给老师三把钥匙:即“小”、“实”、“值”。小就是切口小,要从身边的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选择易操作、以小见大的问题进行研究。“实”就是实在,既要贴近教育教学的实际和学校的规划课题,又要从教师本人的现有水平和特长、爱好出发,选择确实存在的真实问题。“值”就是有价值,选择的小课题要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和规律。在“小”、“实”、“值”原则的指导下,学校领导和教师纷纷选取了自己小课题的研究题目。这些选题来源于三个渠道:学校规划课题中的子课题、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根据教师特长和爱好进行的选题。如,《六、七年级语文学科知识的衔接研究》就是规划课题《中小衔接过渡期教育的研究》的子课题;王伟老师的小课题《结合字的本义识字方法研究》,源于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识字量大、效率低的问题;蔡丽莉老师的小课题《学生写字技巧指导方法的研究》就是根据她书法好的特长进行选择的。最初,个别教师混淆了小课题题目与论文题目,例如《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英语学习兴趣激发》这就是论文题目,而小课题的题目要体现出学科、年段、内容等关键词,经过培训,教师改为《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培养方式研究》、《通过“录音”活动激发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研究》,这样就使小课题在选题方面明确了方向,富有科学性,为教师的深入研究做好了铺垫。

4. 积极实践,提高实效。我校小课题研究本着立足课堂、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实践反思——理论学习——行动研究——案例积累——提升实践”为基本思路,以课例研究和教学反思为行动研究的主要内容,采取个体研究和群体协作研究两种模式,使小课题研究真正做到“研究自己,为自己研究”。我们将“主题研讨+分项研究”作为教师群体协作研究的模式之一,即从确定研讨主题入手,以分项研究为主要形式,以课例研究为平台,开展小课题研究。在群体协作课题《六、七年级语文学科知识的衔接研究》中,语文教师发现,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些古诗在中学再次出现,如《浣溪沙》、《龟虽寿》、《观沧海》、《春望》等。那么,这些古诗在中学再次出现的意图是什么?如何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基于此,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将“古诗教学的衔接研究”作为学期研讨主题。首先,教师互看教材,交流课程标准中不同年级的古诗教学要求;然后对该年段古诗教学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讨论同一首古诗在小学、中学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接下来进行同课异构、同课多轮的课例展示;课题组的每名教师针对研究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不同研究点进行分析诊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课题组成功地总结出古诗教学的衔接策略:营造古诗学习氛围;重复内容分段设计,由简及繁,由浅入深,分层递进;教学实行由扶到半扶、半放,最后让学生放手自学;学生活动和古诗考核整体规划。教师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总结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提高了科研能力,实现了专业成长。

5. 积累反思,提升成果。积累过程性材料和总结研究成果是小课题研究的重要部分。以往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研究工作做了很多,但是在结题时却拿不出有价值的过程性材料,很难进行成果提升。经过学校领导的培训指导,教师及时记录研究过程中所做的访谈、问卷调查和不同阶段的实践材料,搜集整理相关教育科研理论,不断补充专业知识材料,定期对过程性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写成了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学课例等。及时反思,不断总结,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成果。

6. 制定小课题奖励制度。为了保证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的百分率与研究质量,学校不仅做到一题一档,而且制定各种奖励政策。教师校内获奖的小课题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校进行交流推广,年终考核加分奖励,而且推荐到市里参加评选;市里获奖的小课题成果允许立项为规划课题;课题研究成果作为教师各种评优和外出学习的前提条件。这些奖励政策充分调动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推动了小课题研究良性发展。

7. 推广小课题研究成果。目前,我校小课题研究氛围浓厚,教师热情高涨,专任教师小课题研究参与率达到了100%,研究成果显著。群体协作课题“写字教学中整体构建语文素养的研究”等多个课题结题,“小学英语导学案编写模式”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参加市教育局组织导学案大赛的14名教师全部获奖,在几百名初赛选手中,长春市城区小学组仅有25人进入决赛,而我校有6位老师入围,1人获得特等奖,5人获得一等奖,小学英语组获先进集体奖。小学数学学科“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堂模式研究的课题成果,选编到即将出版的东北师大主编的高校教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案例研究》一书当中。王柳燕、王伟等五名教师获得长春市教育学会小课题研究一、二等奖,学校被评为小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十一五”科研先进集体和吉林省校本科研基地校。科研校长王淑琴在长春市第二届科研成果表彰会上进行了小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王伟老师主编的《偏旁部首情节识字》校本教材得到科研专家认可,部分内容选编到《小课题 大文章》一书中。

篇4

科学决策,统筹规划,把课程改革放在战略发展地位

为突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战略地位,我们首先确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由初中带动小学、高中整体推进的总体推进路径,明确了我县课堂教学改革3年三步走计划。即,2011年是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引导示范年,2012年是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全面铺开、整体推进年,2013年是课堂教学改革巩固提高年。

在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集众人之智,提炼出建设“主体、多元、和谐、生动”高效课堂理念,着力塑造我县教育个性发展魅力,打造阳城教育改革的特色与品牌。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中小学校、校长、教师、学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县教育教学转型,我们出台了《关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激励评价(暂行)办法》,每年拿出近100万元,对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中取得国家、省、市、县优秀成果的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同时,我们明确用人导向。将课改取得较好成绩的业务副校长调整到县教研室和乡镇联合校的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

改革中我们创新管理制度,细化操作流程,向管理要效益,保证了教育教学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自2010年起,我们实施了“一调三导”的教学管理策略,“一调”即通过逐步调整降低升学率的考核权重,逐渐淡化和改变单纯以升学率高低衡量学校和教师优劣的片面做法。“三导”即导引面向全体学生,导引面向非毕业年级,导引面向非考试科目,定期、不定期随机抽测,并作为教学督查和推门听课的主要内容。这一措施强化了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充分利用考核杠杆,有效遏制急功近利采取非正常手段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不良教学倾向。

从2012年3月起,县教育局实行了课改月报告制度。每月25-27日,全县中小学都要将本月学校课改的内容、方法、策略、进度、经验、困惑,校领导的听课、教研及指导意见写成汇报材料,以电子和纸质两种版本上交教研室,随附教案、学案、反思等文本资料。教研室及时梳理出各校课改要点,第一时间在《教研动态》上予以发表,供各校参考比较,县教育局也能够及时把脉全县课堂教学改革进度及问题,有效推进了课改进程,提高了课堂实效。

明确重点,狠抓落实,大力规范办学行为

近年来,我县逐步加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下放比例,在连续几年按30%比例下放的基础上。2011年将60%的指标下放到各初中学校,有效淡化和遏制了县城学校的择校现象,进一步促进公平与均衡,受到多方好评,今后这一比例还会加大。

严密组织每年的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初高中毕业生理化生实验能力测试和高中学业水平信息技术网上测试等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内涵发展。

严格落实“五规范一减轻”的总体要求,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全县各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有了很大起色。全县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每年都举办了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初中学生篮球运动会、电脑作品制作、中华魂主题读书等活动,对于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2年暑期开始,我们对县城初中、小学新生实行阳光编班。这是我县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增强教育公信力和满意度的重要举措。

外学内攻,多元并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教师。在改革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三级课改通识型全员培训10余期,举办各种讲堂54场,累计培训教师4600余人次;每年有4600余名学科教师通过集中或网上培训等方式参与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学科教材教法拓展、新版课标培训等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培训。二是每年暑期进行市县两级的新教材跟进培训,累计达到3万多人次。三是对薄弱学科如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小学英语、科学、物理、化学、音体美进行为期10-30天的强化培训,有效提升了薄弱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四是对近年来新聘300余名教师进行了以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常规、小组体验等内容为主的岗前培训。多元化、全方位的培训提升了全县教师的整体素养,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打好了根基。五是邀请王铁军、魏书生等百余名课改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连年持续的培训、讲座使广大校长、教师认清了形势,改变了教育观念,从犹豫变得坚决,从心动变为行动,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课题引领,科研推进,促进教学质量跨越发展

教学研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助推剂。十年来,我们不断强化教学研究,推进教育教学质量连年跨越发展。

2005年以初中学生中考改革为重点,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被放在重要位置;2006年以校本教研的开展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为突破,有效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2007年课堂教学改革迈出突破性一步,第四中学、北留中学学习借鉴外地课改经验,有计划地在本校推行“四步四环节”和“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实验,课堂教学方式有了全新的起色。

一是通过“三会”、“一研”,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三会”指省教育学会课堂教学改革阳城四中现场观摩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会和初中英语教学研讨会。“一研”指“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国家级课题研究。中国教育学会专家组对我县的教育改革实验工作进行了现场评估指导,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通过中国教育学会简报08年第三期向全国介绍了阳城的做法。

二是通过“两进两赛三促进”活动,推动教育观念转变。即开展局长进课堂、万名家长进课堂,教师全员赛讲、兼职教研员评课团体赛,“我的教育(学)观大家谈”等活动。促进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强化中小学校长兼课代课制度,促进学校领导转变作风。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等活动,使课堂教学改革走向常态。

三是通过综合实践展示周活动,推动学校特色发展。采用教学展示和成果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所有学校展示了开题、实践活动、交流评价、成果展示四个单元的课型,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小组展示活动。这些大型教研活动不断助推全县课改,使我县课改进入了全面铺开、特色发展的新阶段。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在深入考察了阳城县整体推进课改工作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与探索

第一,坚持课改不动摇,推进教育内涵发展。课改依然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经过两年努力,阳城的课改已经由理念争论转变为实践完善,由部分试点转变为整体推进,由复制外界转变为本土探究,由制度驱动转变为自觉行为,这“四个转变”来之不易,得到领导专家的肯定、家长学生的欢迎和一线教师的拥护。我们今年要狠抓课改不动摇,努力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一要按照“课改由初中引领高中、小学整体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由小学带动高中、初中分层推进”的课改实施路径,实现“学校、学科、教师”三个课改层面的全覆盖,坚决清除课改死角,对于课改进度慢、效果差、功夫虚的要进行问责。二要同绕细节抓提升。课堂教学模式的生命力在于抓好细节。要立足于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甚至不同班级,进行精细化操作、个性化探究,教师要真下功夫找到学生最佳学习路径,切实提高驾驭新课堂的能力,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二,坚持教师队伍建设不动摇,推进教育持续发展。

一是以“补”优化结构。要根据全县教师自然减员和学科缺编情况。今年再招聘一批教师,并且优先补充到农村偏远学校、薄弱学校。同时要面向全省全国为高中学校招聘一批高学历、高素质教师,为阳城教育注入“强心剂”。

二是以“流”优化配置。要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领导教师交流,扩大能手骨干的支教交流,严格执行晋升职称城镇教师支教“一票否决制”。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之间、优质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双向交流。要不断探索完善交流教师的管理,保障交流教师的各项权益,解决交流教师的后顾之忧,确保交流平稳顺畅。

三是以“转”盘活存量。要根据生源变动情况,将农村学校富余教师一方面转向薄弱学科;另一方面转向工勤等岗位,减少学校临时聘用人员。

四是以“评”激发活力。今年要把“生动课堂”教学技能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点,发挥评价杠杆作用,提高教师投身课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绩效工资分配要发挥激励作用,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班主任队伍倾斜。

第三,坚持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动摇,推进教育跨越发展。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率先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是把阳城教育推向新高度的历史性、战略性机遇。

一要抓建设。按照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的要求,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今年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努力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实现所有高中、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建成校园网并通过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实现宽带网络全县班级全覆盖。同时启动初中学校网络计算机教室更新工程。以阳城教育网为基础,加快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库和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二是抓改造。针对我县部分学校原有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设施设备陈旧,不能适应当前教学需要的实际,我们要多方筹措、集中资金,分期分批改造更新,并且逐步建立设施、设备定期更新的制度,并给予经费保证。

三是抓应用。要举办电子白板应用大赛、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操作技能大比武、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佳系列评选等竞赛活动。要强化网络教研,实现优质资源互通共享,要利用教师个人微博、校园网资源库支持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等。总之,我们要多方探索,狠抓应用,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四,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不动摇,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突出立德树人。以宣传贯彻十精神为重点,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系列宣传活动。以创建养成教育示范学校为抓手,突出学生现代生活习惯的培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加强课堂渗透、心理咨询和专业辅导。以争创“依法治校示范校”为契机,强化师生法制教育。后半年将召开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二是突出能力培养。要开好“两会”,即春季田径运动会和秋季羽毛球运动会,办好“两节”,即中小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学生科技节,坚持好“一活动”,即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