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带来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2 20:5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两个带来经验交流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低碳旅游;低碳经济;海南三亚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060-01
1引言
我们倡导低碳旅游,并希望在群众中形成环保观念与低碳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式的转型以及减少旅游业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
2.1低碳旅游与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达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指导着低碳旅游的发展。
2.2三亚市旅游业发展状况
三亚被称为“东方夏威夷”。近年来,三亚市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及相关企业。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环境的依赖性很高,但随着改革开放后的开发,三亚市旅游环境逐渐恶化。无论是在空气质量、生态环境、固体废弃物还是饮用水质状况,都较开发前明显下降很多。
三亚市旅游环境形式已经非常严峻了,可以说旅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跟到哪里。而这些碳污染中,我们可以将其按照来源分为以下几类:交通企业的飞机,大巴;旅游景区内的灯饰,娱乐项目,使用的能源;旅行社推销高排碳商品,豪华大巴、游艇等;酒店服务业中的传统建材,低值易耗品,餐饮食物,豪华灯饰、空调;以及旅游者奢侈消费方式,使用低值易耗品等。
3我国发展低碳旅游的障碍因素分析——以三亚
市为例为了实现三亚市旅游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们就必须将三亚市旅游业向低碳化发展,低碳旅游已经成为三亚旅游业的发展之路。而由于受我国传统经济、文化的长期影响,我国居民传统的旅游方式已根深蒂固,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要想在三亚以及全国推广发展势必是受到众多因素的阻挠和干扰。
3.1低碳旅游经济成本高昂
首先是政府财税成本高昂。政府需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监督旅游者以及旅游相关企业开展低碳旅游活动。其次,发展低碳旅游景区、旅行社和酒店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增加了旅游相关企业的经营成本。最后是增加旅游者出游经济成本。无论是通过景区门票或是旅行社收费等方式,还是被动选择出行工具,都给旅游者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3.2低碳政策制度稀缺
政策制度的稀缺主要包括政府政策制度的稀缺和旅游相关企业低碳管理制度稀缺两个部分。第一,关于低碳旅游的政策制度稀缺,是由于我国仅有的少数低碳制度中还没有关于低碳旅游方面的制度。第二,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我国旅游企业都没有相关的管理经验,一切管理制度都要从头制定。
3.3低碳能源、材料的开发与推广运用不足
发展低碳旅游需要以低碳旅游科技为依托,特别是对低碳能源与材料的开发与运用是发展我国低碳旅游的关键因素。低碳科技创新不足、低碳旅游技术难以推广、低碳技术的“可移植性弱”都大大增加了低碳技术开发和推广的难度。例如一个酒店或景区使用的低碳技术对企业本身具有针对性,因此“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增加了低碳技术推广的阻力。
3.4低碳旅游意识淡薄
传统的旅游方式已成为一种习惯,无论是广大的旅游者还是旅游相关企业,其低碳意识淡薄,使得低碳旅游难以推进。第一,旅游者的低碳意识淡薄。大多数的旅游者对低碳旅游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低碳意识尚未形成。第二,旅游相关企业低碳意识淡薄。员工低碳意识不强,在工作中浪费纸张,用电不注意等行为经常出现。此外,景区、旅行社、酒店的管理者组织的低碳旅游认识不深,对自身以及员工的低碳培训很少,旅游企业低碳宣传也不足。
3.5低碳要求与消费需求矛盾
低碳旅游的要求使得其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如低碳要求与出行舒适度下降的矛盾,低碳要求与食宿性价比降低的矛盾,低碳要求与购物心理的矛盾等。在消费者看来,低碳酒店的节约环保(如不再提供一次性用品)会降低其舒适度。此外,旅游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便是购物,低碳旅游倡导低碳环保购物与旅游者盲目、过度购物的心理相矛盾,不能满足旅游者通过购物带来的心理满足感。
3.6低碳旅游经验的缺乏与交流不足
我国低碳旅游起步晚,2010年才提出了建设低碳旅游经济的发展战略。旅游示范景区由于建设时限较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建设发展经验。此外,我国低碳旅游的经验交流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内经验交流不足,一是对外经验交流不足。国际性的交流会议很少,特别是关于地方行低碳旅游会议更是屈指可数,“闭关锁国”搞低碳旅游只会让我们落后于世界低碳旅游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
[2]刘传江.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与中国低碳道路的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
篇2
关键词: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方法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无法走出“学生怕写,老师怕改”的怪圈。学生怕写作文,不知如何下笔,一学期也写了七八次的作文,水平老不见提高;老师怕改作文,挑灯夜战,圈圈点点,别说病句错词,连一个标点也不放过,学生却愈写愈怕。每次作文费时两节以上,甚至有的同学更多,也训练了那么七八次,学生的作文中还普遍存在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层次不清晰、表达不流畅等毛病。我认为,要走出作文教学的怪圈,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运用日记、比赛、演讲等形式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通过长期实践和反复练习,笔者有效地利用各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中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奠定写作基础
口头表达能力即说话能力。说话是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的交际活动,它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形式交流思想,创造性地选择和组织语言材料,把思想内容用外部语言和体态的形式表达出来。
1.创造良好的语言表达氛围。现在仍然有大部分学生运用方言作为进行语言交流的方式,久而久之,就产生很多学生在表达时词不达意、不规范等现象。因此在校上课期间,要求每个学生都用普通话进行表达和交流,以此来为提高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2.反复训练说话能力。要求每节语文课前5―10分钟每个学生必须口述一则生动的故事,不会讲的同学可以进行模仿复述,以后逐渐加大难度;也可以老师讲故事,让同学概括故事梗概。再进一步,利用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二、训练思维想象能力,接受美感熏陶
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训练和经验,得到人生的享受。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能拘泥于文学,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因而在作文教学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1.通过比较培养想象能力。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同类的文章通过比较来训练学生想象能力。如通过《秋》和《冬》的比较想象,引导学生认识秋和冬景观的截然不同。对这两个季节的描写,只不过是作者观察的对象与角度不同而已,却都达到了赞美大自然的目的。通过比较就容易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在欣赏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便难以欣赏。如在教张志和的《渔歌子》时,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再现了桃花时期南国特有色彩,用借代手法勾画出一幅影式的垂钓图,景色与人物色彩协调。只有如此引导学生欣赏才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还可以通过相关事物的联想等进行训练,如由红色想到热情,由绿色想到生命等。
3.借助音乐训练想象能力。音乐是生活中的另一种文字,教师应经常在课余时间播放些轻音乐,让学生自由想象人物在这样的音乐节奏中的动作与神态。
三、培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预期目的
写作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复杂思维过程。从组织材料、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各方面都要求学生进行缜密的思考。教师可以给学生必备的文章框架,要求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对材料进行鉴别筛选,确立中心。然后围绕中心选材,明确材料间的逻辑事理关系,确定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样就要求每次训练都要拟个写作提纲,明确了本次作文有关方面的内容后,才能做到“胸有成竹”。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给材料提炼中心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开拓思维,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在训练中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求每次都有个训练重点,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深入体验丰富感情,提升思维品质
首先可以配合学校、班级活动,不失时机地提出作文写作要求。校班组织演讲、展评、汇演等,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会给学生心灵上带来振荡,这种情绪如果不写出来,就会渐渐平静。其次,可以进行经验交流。每次活动中都有优胜者和成功者,就让他们把方法、体验等介绍出来供其他人学习,经过多次交流,学生就会逐步做到思路清晰,表述自然。第三,教材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只有放给学生去钻研、去探讨,才能把它真正变为学生的东西,而激发学生思维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把这种属于自己的体会写出来。
1.讲述梗概。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组织文字的能力。通过讲述梗概,学生可以分清文章的详略,理清写作思路。它取材于课文又区别于课文,类似缩写又比缩写形象。
2.评价人物。以此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多角度思维。以此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篇3
摘 要:开放式实践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我国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针对目前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以我校电气工程实验中心为平台,从教学管理和资源管理两个角度对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与改革,分别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实验设备、指导力量和经费管理这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出了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关键词: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资源管理;改革
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实践教学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目前在我国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国内部分高校和我校个别专业已经对开放式实验教学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试行,取得一定的前期研究成果。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时间和地点更灵活、实践内容更广泛、实践对象更多,自然会带来诸如实验设备维护力量不足、实践教学指导力量不足以及实验材料消耗过大、实践经费不足等一系列新的问题,但这些在各高校实践开放式实践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却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以我院电气工程实验中心为例,从教学管理和资源管理两个角度对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分别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实验设备、指导力量和经费管理这6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通过整合并优化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一、教学管理
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三个方面。
(一)教学体系
随着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统筹考虑,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合理。为此我院以电气工程实验中心为平台,构建了“模块化、层次化”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1、 模块化
以现有实验条件为基础,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方向,将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分解为嵌入式系统、PLC工控系统、电力系统等多个专业学习方向。各专业学习方向由若干个实践教学课程构成,分别对应于相应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例如,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将开设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单片机的C语言编程、接口电路、Protel软件应用、Proteus仿真、上位机编程、网络通讯、DSP、ARM、RTOS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实践教学课程,通过各实践课程由浅入深的逐次过渡,最终使学生在该方向上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就业或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2、层次化
根据完成实践项目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的不同,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工程实践三个层次。
基础实践是第一层次,主要指实验课教学和课程设计,包括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网络虚拟与仿真实验,通过对所学课程理论知识的初级应用实现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综合实践是第二层次,在生产实习教学环节和各类专业竞赛活动中,在实验室层面的理想条件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某类问题。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自主设计并调试完成实践作品,通过对多门课程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实现综合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
工程实践是第三层次,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和各项助研活动中,从工程实际的角度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某类问题。学生自行查阅资料、现场调研、小组合作设计并调试完成实践作品,通过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提高学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职业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只需直接按照老师讲授的实践方案进行具体操作,很少去研究实践方案的构思、实践方法和技巧,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适应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需要,对上述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结合模块化、层次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基础实践阶段,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当向学生讲解必要的操作技巧、抽象的概念、工艺流程、实验现象等问题时,仅通过板书讲解将很难表达清楚,若此时利用PPT或CAI等多媒体课件以实物图片、录像和动画等形式进行解说,则不仅会使枯燥、繁杂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还会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物操作和虚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实验元器件和实验设备充足的条件下,学生自主设计实践方案并搭接、调试实验电路,是最好的实践教学方式之一。然而,在实验原材料缺乏、实验设备数量有限、实践项目复杂、实践成本过高的情况下,实物操作的实践方式却难以实际操作。此时,借助于Proteus、Labview等仿真软件进行虚拟仿真实验,通过对实验参数、结构进行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实践过程和结果。在基础实践阶段以及在综合实践的方案验证阶段,采用虚拟仿真的实践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3、“自主实践和适当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综合实践和工程实践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该层次学生的实践项目大多数是综合性题目,可以引入项目教学法进行实践训练。在实践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2-3人,然后将实践项目布置给各小组,经指导老师适当的指导后,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转贴于
(三)考核方法
针对目前实验课、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中普遍存在的“只考核学生不评价指导质量”、“考核学生只重视知识考核(如实验报告、笔试成绩)、忽略对动手能力的考核”等不足,提出了一套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下的“指导质量和学习效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评价实践教学指导质量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指导质量,采用以下方法:(1)在嵌入式系统、PLC工控系统等每个实践方向,均配备多名具备不同知识结构的指导教师,形成实践指导导师组,由导师组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践项目;(2)定期开展由指导老师、学生共同参加的实践指导与学习经验交流,及时发现新问题、新建议、新方法,有利于更好的指导实践;(3)制定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由教学督导组随机检查、指导老师同行评价和学生评教相结合的方式共同监督、提高实践教学指导质量。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施多元化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不仅考核学生的实践报告,还将学生的预习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并重点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进行重点考核。特别是单独设课的实验课和课程设计等环节的期末考试,采用学生现场抽题、现场操作、老师现场打分的形式进行考核,效果会更好。
二、资源管理
开放式实践教学活动,必然给实践教学资源的正常管理带来一定的冲击,为此,从实践教学设备、教学指导力量和实践经费三个方面对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与研究。
(一)教学设备管理
1、开发实验设备管理系统
运行于PC机操作系统平台上的实验设备管理系统,以简单友好的操作方式对实验中心所有的实验设备、仪器仪表、实验元器件等实践资源的数量、当前状态等情况进行管理,并提供相应的使用说明、维护方法等功能,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量、提高管理质量。
2、建设开放性实践项目网上管理系统
将实验中心的实践资源、实验项目、实验指导资料等相关信息上网,实现开放时间、内容和地点网上预约和网上远程辅导功能,有利于提高效率、加大开放力度。
3、制定开放式实践教学相关管理制度
为保证开放式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制定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开放式实践教学实施细则、开放实验室实验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损坏及丢失赔偿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相应的管理制度还需不断调整与完善。
(二)教学指导力量管理
实践教学指导力量包括师资力量和指导资料两个方面。
可以采取三种措施来解决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带来的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1)引进。在引进热爱实践教学工作且技术过硬的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接收研究生和高年级优秀本科生从事实践教学中的助教或助管工作;(2)培养。加强对实践教学指导老师的师资培训,定期安排他们进行学习,充实新知识、新内容,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和内部工作经验交流会;(3)激励。建立健全的奖励机制和晋升制度,以津贴、奖金、评优等多种方式激发实践指导老师的工作热情,便其热衷于实践指导工作、以稳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活动,需要配备必要的图书资料和常用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实践教学指导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从图书馆和专业网站上获取。此外,有必要组织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实验中心的实际情况编写开放式实验与实训教材或指导书,尽量多的引用工程实例来反映科技新成果和最新科研成果,使其既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又有较强的工程实用特色,用以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
(三)经费管理
为保证开放式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必须有稳定充足的经费来维护实验设备、补充实验材料。一方面,可以设立开放式实践教学专项基金,根据每学期承担的实践教学项目数、学时数、人时数等开放式实践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统筹协调、统一支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整合并优化实验中心的实验资源,通过减少重复投资来节省实践经费;对于某些特殊的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学习自行购置部分实验元器件。
三、结论
以我校电气工程实验中心为例,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实验设备、指导力量和经费管理这6个方面对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初步实践,对进一步深化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岑盈盈,朱建华.电工电子实习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6.
[2]张仁西.谈项目教学法的实施[J].镇江高专学报,2008.10.
篇4
关键词: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问题;对策
所谓带电作业,指的是为了维持整个电网处于不停电的状态而在高压电气设备上进行带电测试、维修、改造以及更换缺陷设备等工作。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带电作业还存在区域之间的差异与工作不平衡的现象,而且从事带电作业的人员变动比较大,操作技能与原先的相比也有所降低,作业经验不足,而公司对他们的培训又较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带电作业的安全。
一、线路带电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生产方面
就仅仅从生产方面来说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有一些企业和单位没有对线路带电作业高度重视,对于这方面的管理人员显得有所缺乏,而其员工的技能水平又不是很高。同时,另外还有一些公司甚至没有设立关于带电作业的专门机构,而关于带电作业的工作是由线路专责人员监管的。同时关于带电作业的工具不能够及时地更新和替换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国的工具和日本、美国的产品相比较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国的产品制造时往往忽略了电压等级的差异,在应用的时候就会存在很大的隐患,所以对于国外优秀的产品我国应及时引进并应用,同时还要加大对带电作业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另外,激励机制方面来说也建立的不够完善。公司中每个运行单位带电作业的绩效考核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就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有一些单位降低了带电作业人员的岗位,取消了他们带电作业的津贴,这样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最终导致这些岗位上的带电作业人员转岗而另外也没有人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最后是带电作业经验交流不够,有些公司的管理局限于公司的内部,其交流也是如此,而省公司、地区公司之间的交流比较少,沟通的机制不健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的隐患。
(2)培训方面
在电力机制改革之后,新的培训机制还没有完全地建立起来,公司原有层面的培训体制存在缺陷。带电作业不同于其他作业,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掌握的专业技能比较高,但就目前培训的情况看来,师资力量明显缺乏,教材和场地方面都有很大的缺陷,往往没有办法真正达到培训的真正目的。
(3)理论研究方面
这一研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在资金的投入方面还达不到一定的数量,推广应用的力度也跟不上。而另外,对于难度较高的技术与较为新颖的方法研究比较少,这样不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二、绝缘平台运输、保管、检测
运输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金属工具和绝缘工器具应分开装运,以防止相互碰擦造成外表损坏,降低绝缘工器具的绝缘水平,严禁尖锐硬物碰伤绝缘管件和施压其它重物。?绝缘平台应存放在通风良好,清洁干燥的带有专用支架的工具房内,距地面高度至少20cm,工具房门窗应密闭严实,地面、墙面及顶面应采用不起尘、阻燃材料制作。室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70%。室内温度应略高于室外,且不宜低于0℃。?绝缘平台及附件在工作现场应放置于干净清洁的帆布上,严禁将绝缘平台及附件直接接触地面。?绝缘平台使用后,绝缘部件应使用不起毛的棉布擦拭,或使用低浓度洗洁溶剂(溶剂与水的比例约为1:1.5)进行清洁。不得使用带有毛刺或具有研磨作用的擦拭物擦拭。
三、带电作业应做措施
关于带电作业,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某种特殊的绝缘工具对带电设备进行作业的,而另一种则是作业人员穿上特制的服装在带电的作业上直接进行自身的工作。在带电作业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的一些安全措施。
首先,带电作业不能够在恶劣的天气下进行,如出现雷电、雨雾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进行带电作业。如果有特殊的情况一定要在这样的天气下进行维护,一定要先禀报上级,经过批准之后才能行动。?
其次,在开始进行带电作业之前,作业人员应对工作的程序和技巧进行全面的掌握,了解作业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距离的要求,并要进行相对应的数据和距离检测。在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设立专业的监护人,在作业人员作业的过程中,要全面监护,不能够分心做别的事情。?
最后,带电作业人员在进行作业的时候一定要穿上必要的服饰,做好绝缘保护的措施,戴好安全帽。在穿这些服饰之前,要先进性必要的检查,看各部分之间有没有连接好。对于带电作业中需要应用到的工具,在存放的时候应该放置在干燥清洁的地方,在对它们运输的过程中,要用专门的袋子进行安置,并且交予专门的人员进行保管,该人员要定期对这些设备检测等。
四、结语
开展带电作业是十分有必要的,带电作业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避免出现大范围、长时间断电现象,维护人们正常生活生产活动。带电作业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带电作业对供电的可靠性影响,带电作业的安全性,针对配网的带电作业等。不断的交流和总结带电经验,开发实用、安全的带电工具,对带电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带电作业的效率,减少甚至避免带电作业中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毅,刘凯,刘庭,等.带电作业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J].高电压技术,2012.
篇5
关键词:企业 经济活动 经济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180-01
1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企业最高管理者的积极配合。企业负责人应该充分授权经济管理体系代表所需要的职责和权限,以确保管理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经济管理体系代表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经济管理体系做出调整,使经济管理体系真正建立在市场、企业以及与企业相关方的基础之上。
2 经济管理体系文件
经济管理体系文件包含的文件较多,但是都是必不可需的。经济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可以使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效用得到最大发挥,也便于实际的管理与控制。具体的经济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经济指导策略及目标、经济管理手册、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的重要环节、重点经济环节的具体细致策划、控制及评价标准文件以及实际的经济管理活动的详细记录文件等。
其中,经济管理手册主要内容是对经济管理体系范围的界定以及经济体系过程之间互相影响的描述;控制文件则是防止经济活动偏离正常运行方向的评价性问价;记录文件则是对经济活动过程的记录及保存,以供后续的检索。
3 经济管理体系评审
在把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职责授权给经济代表后,企业最高管理者也需要定期对整个进度及体系进行监督,确保经济管理系统构建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实用性。监督的过程主要是全方位评价经济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及需求,过程的业绩和结果的符合性,以适应企业经济方针、目标地动态性调整,同时保证整个监督过程完整记录。
4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有效管理。企业应该通过教育、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使员工具备胜任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加强他们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确保经济管理活动的结果能够按照企业预期的方向发展,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同时保持对教育、培训、经验交流内容等的记录详情;第二,企业基础硬件设施的管理。为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预期的目标,企业需要积极提供并维护所必须的基础硬件设施和工作环境。
5 经济目标实现的策划
实现企业经济目标活动的策划内容主要有四点:第一,项目(产品)经济目标的策划。这包括其需求、资源、实施过程方案的确定以及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复核的活动,另外还包括证据记录等;第二,明确消费者(相关方)的需求。这既包括他们规定的计量方式、社会行业惯例等,还包括企业自身规定的,以维护企业自身利益的一些要求;第三,评审客户要求。企业应该详细评审顾客的经济要求(例如接受订单,提交标书前),以保证顾客的经济要求。如果发现合同或者订单文件等与以往不一致,则企业应该具备及时解决问题,使其达到相关规定要去的能力;第四,与顾客交流。企业和客户之间应该定期安排一些交流会,以反馈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沟通问题,确保双方在以后的合作中减少抱怨,促进经济目标的更好实现。
6 内部审核
企业应该按照策划文件规定的时间间隔定期对内部进行审核,使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构建工作符合预期的要求并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及维护。同时,企业应该重视内审人员的资格、内审方式、内容范围及时间等,并完成保存内审的详细过程。内审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内审小组负责人应该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以消除问题的根源,并跟踪相关措施是否对问题产生效果,同时验证报告的结果存档保存。
7 不符合控制
(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企业应采取科学的方式对经济管理体系过程定期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过程实现具备所有的能力,如果没有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合适的改正措施,以使经济目标顺利实现。
(2)结果的监视和测量。企业需要对项目(产品)的经济结果进行监视和测量,以使经济目标的实现程度达到预期标准,这种监视和测量要建立在策划安排的基础之上,在经济目标实现的合适时间段开始,如年中、年末。
(3)不符合的控制。如果在过程、结果监视和测量及内部审核出现了问题,即不符合,应该立即启动如下措施:一是提出改进措施,消除发现的问题;二是通过与顾客或相关方的沟通、协商,使其接受不符合;三是采取相关措施以遏制不符合的进一步扩大。不符合的特点及应对不符合而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都应该保存在案。
8 核算和计量装置的控制
企业应定期检查经济管理活动中常用的计量、核算设备工具,使这些工具能够有效的控制。例如,对国家规定的有关计量设备,如磅秤等,需要定期地进行全面校准,确保其计量的准确性。同时,防止使用、保存过程中的损坏和失准。另外,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软件、管理信息系统等应进行确认,以确保工作流程的正确性。
9 材料采购过程的经济控制
(1)采购过程。采购活动应该在经济管理的相关要求的范围内运行,企业要对采购的重要环节及供方的信用等级作出评价。制定相应的评价依据,保存评价记录。
(2)采购信息。企业在采购活动之前,要全面地搜集供方的有关经济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供方的经济能力、信用情况、经济管理状况、计量形式、运输途径等。
(3)采购产品的验收。企业应该条理化、规范化采购产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产品在数量上、质量上同合同的约定保持一致。
10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经济控制
(1)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经济核算。评价该过程的方式、步骤、成员、设备及审核过程是否与项目(产品)经济策划的相关规定一致。
(2)对特殊过程的确认。在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中,企业应该对以前没有过的经济管理活动例如,新产品、方法、工艺流程、设备,进行针对性的策划,同时为了实施的有效性,应该进行确认和再确认。例如会计核算工作由传统的手工整体变换为电算化管理方式等。
(3)产品物资防护。企业在实际的经济管理活动中,应该关注半成品和成品、采购的材料物资的仓储管理,防止在储存及运输过程中影响产品的质量,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在实际货物管理过程中,应该坚持按照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要求,避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11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必须遵守法律和法规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应该遵从于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不违反国家在该领域内的法律条理,同时,从企业层面讲,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也需要界定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上,不能逾越企业的有关规定。
篇6
[关键词]备学 学为主导 课堂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01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课堂上,只有将学习置于课堂的中心(即学为主导),才可能促使教师少教以致不教,才可能促使学生多学以致以学代教。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备学,即引导学生有准备地走进教室,同时还要向已备学的学生学习,以便在课堂上与备学了的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这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基础。有了这样坚实的基础,学为主导才会成为可能。
一、备学:学为主导的教学基础
“学为主导”并非是以学生为主导,而是以课堂上师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导。教学前,教师通过设计备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和思维经验,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课堂上,教师再引导学生交流经验,共同研究发现的问题,让“学”发端于“学”,这样的课堂才是生本的,这样的教育才是“无痕”的。
1.备学的概念厘清
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备学是指学科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与本学段相关的经典书籍和注意观察相关日常生活现象并有意识地去体验。狭义的备学专指学生为课堂学习新内容(不仅仅是知识)做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思维经验的准备,并独立发现和思考问题,或留待课堂集体学习活动中去解决。
在教为主导的课堂中,教师也会带着学生做各种学习准备,这种准备虽有“备学”成分,但存在以下缺陷:以教师的意志行为为主;成为集体统一的行为;时间短,内容较单一。
我们界定学为主导的备学有如下特征:其一,学生根据教师引导的方向自主回顾经历、发现问题,是学生的主体行为;其二,是每个学生独立自主的个体行为;其三,时空相对比较自由,学生可根据需要自主调整课外、课内时间的长短。
备学可分为长期备学和短期备学。长期备学相当于广义的备学;短期备学则指一个单元、一周的备学,主要是收集学习资源(资料),形成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以后会用到这些知识,同时还要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网页资料等。课前备学,或课堂开始后的备学,主要是在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思维经验的基础上发现与提出问题,形成“最近学习工作区”。
2.备学的价值体现
学习是一种迁移,备学正是为迁移做准备。备学,是从最近发展区到最近学习工作区的学习准备过程。温故而知新,“温故”是备学,“知新”是学习。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获得新知识之前的铺垫过程是备学。备学是学生独立收集资料与发现问题,备学的过程是总结经验与发散思维的过程,备学具有先行组织者功能,可为学习迁移做准备。
学习是一种创造,备学就是为创造打基础。备学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使其思维最近发展区转变为“最近学习工作区”,最终转化为课堂研究的主协同区。在这个协同区中,因为没有现成模板可参照,个体思维的本原性和群体结果的多样性自然会表露出来,能凸显学习的独立性与本真性。备学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活动,能为学习创造做准备。
学习是一种建构,备学是为建构做架构。学习是一种知识的再生产,也是一种知识的管理。因此,学习新知识与生产新产品、建造新房子的道理是相通的。学习新知就像建房,工地开工需要备料,学习则需要备学。备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围绕新知内容收集学习资源,要求学生在收集的时候各尽所能、各显神通,实现真正的自主。收集过程必然会发现问题,这些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资源、问题、思考都汇集到工地,工地就是“最近工作区”。备学提供的个性化资源,为学习建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备学的做法探微
学生备学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备学引导问题。备学引导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它能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与思维经验。
学生根据备学引导问题,回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经验,经验与新知产生冲突时,学生必然会提出问题。备学指导开始要具体细致,要有硬性要求。让学生用书面方式呈现是一种他律,学生有了开始的他律才会有以后的自觉。备学后的课堂,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的备学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的备学展示。
二、协同:备学后的课堂建构
备学后,教师更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事先“学习”学生备学带来的学习资源和发现的问题。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教师教学时才能以学定教、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比起照本宣科更有挑战性与创造性,是学与教协同的课堂、生命的课堂,当然也是高效的课堂。下面我以苏教版四年级“素数和合数”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阐述备学后的课堂重构。
1.备学优先――激发求知欲望
课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独立的、个性化的、书面的备学,让学生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并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备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解放学生自主性与个性的突破口。
对于“素数和合数”这一课,教师一般都是引导学生从因数个数的多少来进行分类。但是从备学结果来看,学生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数的奇偶性来分类和按因数个数的奇偶性来分类等。如果不是让学生先行介入,怎么会出现这些类型的分类呢?学生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譬如“1为什么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这个问题表明学生意识到了1的独特性,深化了素数和合数的概念。
通过备学,学生自备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些甚至是教师都未曾思考过的。由此可见,备学为构建学为主导的课堂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2.经验分享――凸显思维脉络
备学后的课堂,教师要变讲解分析教材为提炼资源,有选择地展示学生资源,并根据学生思维脉络展开教学,这样才能贴近学生进行教学。在小组互学时,小组(4~6人)的每位成员根据自己的备学笔记逐一叙述,其他成员进行质疑与答疑。教师在小组互学的时候进行巡视,及时把超出自己预设的内容整合到后续的教学内容中。在全班交流的环节中,各组学生合作阐述本小组的备学收获,并应对其他小组的进行提问与质疑。交流互动过程既是学生相互间的思维碰撞,又是教师引导与点拨的最佳时机。
在各小组交流了备学问题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整体展示。根据学生的展示,我先出示了1到20各数的因数,然后让几位学生介绍自己的分类方法。首先,生1介绍:“把1~20这些数分成两部分,分别是奇数和偶数。”我追问:“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生1回答后,我板书了分类依据:根据是否是2的倍数分类。随后,生2介绍:“我把1分为一类,再把2~20分成另一类。我之所以这样分类,是因为只有1的因数是1个,而2~20这些数的因数至少有2个。”其他学生都赞同这样的分法。接着,生3介绍:“把素数分为一类,把合数分为一类。”我让他介绍了这样分的依据,借此简单提及了素数和合数的概念。最后,我出示了生4的分类方法:“素数:2、3、5、7、11、13、17、19;合数:4、6、8、10、12、14、15、16、18、20;还有1。”生4的思维更为缜密,他能考虑到1这个特殊的数,将自然数分为素数、合数、1三类。我追问:“这样的分类依据是什么?”生4回答:“根据因数的个数。”
课堂是不同思维的交流场所,学生在此各抒己见,将自然数的几种分类方式都呈现出来。有些分类方式虽然不具有典型性,但对于学生的思维互补与拓展还是极为有益的。学生逐一陈述自己的相关经验,生生、师生间互相补充提醒,在凸显集体思维的同时,学生个体的认知结构也得到完善。
3.问题讨论――构建思维模块
备学之后,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在备学中发现的问题。大部分个体的问题在交流讨论中一般都能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在全班展示并进行交流。教师要在课前以及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及时发现、归纳、提炼这些问题,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集体讨论,充分展示不同的观念和见解,从而帮助学生顺利构建思维模块。
在“素数和合数”的备学讨论中,我先让提出了典型问题的学生来说。生1说:“一个数不是素数,它一定是合数吗?”马上有学生反驳:“不一定!还有1呢!”此问题让学生再次明晰非零自然数按因数个数的分类方法,同时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生2说:“1为什么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有学生说:“因为1只有一个因数,而素数有两个因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这一问题再次突出了1的特殊性。生3说:“0是素数还是合数?”学生都困惑不解,此时我顺势向学生说明:“研究范围一般指非零自然数。”生4说:“奇数都是素数吗?偶数都是合数吗?”学生用举例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此问题帮助学生理清了素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关系。之后,是学生自由提问的时间。生5:“一个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的本身,这些数中是不是只有2一个偶数?”此问题凸显了2这一素数的特殊性……整个课堂因为这些问题的讨论显得生机勃勃。
学为主导的课堂,教师变严守进度为临场激活,变提出问题为归纳问题。随着各种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渐渐达到一种平衡,而这个新的思维平衡就是个体所获得的一个新思维模块。
4.练习跟进――完善思维结构
思维结构中包含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智能结构、情意结构与观念结构,这些结构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让学生应用新建构的思维模块与原有思维模块协同完成课堂练习,能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恰当的练习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熟练技能,还能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
对于“素数和合数”的练习题,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例如,让学生任意举出几个自然数,并说出这些数的类别,先让学生同桌相互说,再集体反馈。每个学生都各抒己见,很多学生还能从不同角度说出数的特性。接着我出示了哥德巴赫的故事,并引导学生验证哥德巴赫提出的猜想。学生从中学会了如何将一个自然数表示成几个素数之和,既验证了数学家的结论,又对素数和合数的概念进行了强化。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如出示2,让学号是2的因数或2的倍数的学生离开教室;出示3,让学号是3的因数或3的倍数的学生离开教室……
解答练习题的过程,在展示了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完善了学生的思维结构。教师还可结合近几年考试卷中的考题进行“无痕”渗透。
5.总结自省――激起后续备学
学为主导的课堂,课尾的总结自省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及时总结反思,因为学生反思中生成的问题、提出的意见、获得的启示等,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不仅要及时回应,还要利用这些资源,因势利导,拓展迁移,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知识、掌握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素数和合数”的课尾,我鼓励学生总结反省。学生总结了素数和合数的概念和分类方法后提出一些疑问,如生1:“为什么素数只有两个因数,而合数有更多因数?”这涉及素数和合数的本体性特征,我鼓励学生课后去思考。生2:“素数和合数还有什么特点?”针对该生的问题以及练习的要求,我顺势设计了下一课的备学问题:素数和合数还有什么特点?怎样能很快记住100以内的素数?这样又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备学热情。
篇7
第一件事发生在湖南省常德市临沅小学。刘某,一个13岁的学生,因觉学校伙食太差,愿意为同学们作出牺牲而吊死在自家房中。第二件事发生在天津市河东区某小学。该学校一名六年级的小男孩,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班主任发现后,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将其家长叫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介绍,要求家长督促学生学习。在交谈时,孩子跑出了学校,在学校一公里左右的顺驰桥(距地面10米高)上跳下,当场死亡。
除此之外,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会发现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这样的学生:他们有的性格懦弱、孤僻,缺乏进取心,意志薄弱,没有自制力,胆小怕事,沉默寡言,做事没有信心,心理欠缺,怀疑同学看不起他,别人在一起说笑,他怀疑在讥讽他,议论他。可又有的专门找别人的缺点、挑别人的毛病,讥笑别人,从不思考自己的短处;有的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他事漠不关心或蛮不讲理,从不考虑他人,平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遇事迁怒于别人,归咎于社会,产生一种反社会性的人格,颇具攻击性,一旦受到外界的激发,便会爆发出来,做出正常人认为不可理喻的事。又有的则生性激动,对所见所闻极易做出过激行为;有的学生孤僻离群,沉默寡言,自我封闭。又有的则异常活跃,常常不分场合过分地表现自己;有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可又有的则过于追求分数、名次,以至于心理失去平衡,表现考前焦虑不安、苦恼失眠,甚至在考场上因过分紧张而晕场等;还有些学生对于任何人、任何事都大大咧咧,满不在乎。又有的则凡事斤斤计较,生性多疑,过于敏感。以上类似的还有许多。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任他们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们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马加爵,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大学生。只因打牌时被疑作弊,而将同宿舍其余同一专业毕业班四名大学生杀害。其15岁时曾因父母吵架而想杀了父亲。在与奶奶看电视争台后,在笔记本上还写“恨!恨!恨!”。这一切不能不令我们为之担忧。因此,从小抓起,从启蒙教育阶段抓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精神病学者麦灵格是这样定义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高效率,也不只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俱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也就是说,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社会适应能力,乃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这也表明只讲生理卫生是不够的,对学生还必须注意心理卫生。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并受其影响的就是家庭环境。在孩子的发展历程中,家庭环境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品质都或多或少的烙着家庭的印记。一个和睦、温暖、重感情、守信用、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家庭,可能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反之则极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也对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父母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去感染孩子;其次,要求父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须严格要求,决不能失信于孩子;此外还要求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过于顺从溺爱,也不能过于严厉甚至专制,要有民主的作风。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骄横、烦燥、抑郁的心理,造成心理压力过大,甚至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一般情况下,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教学着重学生智能的发展,如果忽视了教学心理卫生,学生智能发展不但受到影响,其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损害,仅就负担过重而言,引起的学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后者。长期疲劳就会造成学生视力减退、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失眠、心情忧郁、情绪不安、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严重的还会引起学生精神失常,甚至轻生。学校教育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日常管理中去。这就对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不同的教师所带的学生也存在不小差异,教师正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教师的心理常态应是不卑不亢,不愠不哀,宽严适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教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都必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教师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过学生,要做“宰相”,豁达大度,心胸宽广,气量宏大,能容人之过,甘当人梯,喜欢学生超过自己。举止大方,态度端庄,不论何时都不忘记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态度保持均衡,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感,偏袒、庇护和鄙视、冷淡学生。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 此薄彼,要和每个学生的心理距离应是一致的、等距的。教师自己也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自我心理的完善。如果学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教师,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执,能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向上、尊重自己的事业、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会怎样。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还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心理教育的方法很多,象组织活动、典型事例分析、经验交流、谈心、心理问卷测试、观察实验、心理暗示、表扬鼓励等都可以作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低年级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各种游戏。有入学时的“自我介绍”游戏(我叫某某,我住在某处,我是某校一年级某班学生,我喜欢干什么),内容虽然简单却能帮助孩子学会介绍自己,了解别人,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还有“镜中的我”游戏,通过学生自己照镜子,学会自我观察、自我描绘,进行自我评价;“文明用语”游戏,通过学生的表演,使学生学会日常文明用语,无形中规范了孩子的日常行为;“称赞”游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称赞,使学生明白,应当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特长,知道称赞别人,懂得尊重别人,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锻炼。另外还有互助游戏、性格培养游戏、日常行为习惯游戏及益智游戏等等。使学生通过观看演出、参与演出,进行讨论,从而掌握了良好的心理品质、道德修养、学习方法和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确立学习的榜样。
高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则体现出方法的多样性,除了上述一些必要的游戏、活动外,增加了阅读材料、心理问答、谈心、交流等内容。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学习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心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组织谈心、交流。比如,在学生答卷时发现焦虑的不良心理,为了让学生掌握调节、缓解焦虑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答卷情况,介绍一些好的方法,象“意识调节法”、“注意转移法”等等,也可以组织这方面较好的学生介绍经验;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组织学生介绍经验之外,还可以整理一些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的学习方法、技巧及学习习惯等,通过学生阅读分析,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为了缓解学生的考前紧张,可设计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学生自己比较、分析,再请一些学生介绍经验,最后教师总结一些基本应考策略;为了增加学生人际交流经验,可以设计“接受建议”的自查问卷,通过自查及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善于接受合理性建议的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正反事例,使学生学会一些“拒绝对方”的合理方法。以上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材料分析、谈心等等,都是建立在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恰好弥补了低年级游戏活动的缺点。
篇8
关键词:课题意识 设计意识 成果物化能力
中小学校的科学发展依承于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指向于中小学校的特色、优质与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的中小学科研活动中却普遍存在着三种问题倾向――问题意识较强,课题意识较弱;实施意识较强,设计意识较弱;成果物化意识较强,成果物化能力较弱。这三种问题倾向不仅导致中小学校无法获得预期的科研成果,而且降低了中小学科研活动的实效性,更使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大受打击。由此,对中小学科研活动中存在的三种问题倾向进行深入剖析与对策分析,是有效提升中小学科研活动的实效性以及成功推动中小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针对“问题意识较强,课题意识较弱”的问题倾向,通过问题意识向课题意识的转化策略实现课题意识的增强。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发现并提出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要将其提炼并抽象为一个值得深入讨论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虽然科研课题一定来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非就是科研课题。
一个优良的科研课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其一,价值性。即能够为教育理论的拓展提供相关的知识,或者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直接的指导。其二,创新性。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不难,但是要区分这个问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就比较难了。因为大部分中小学教师都没有研究意识,他们不会甚至不知道运用文献检索来甄别已发现的问题是否具有创新性。与其花如此多的时间重复前人的研究还不如直接将已有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当中。因此,创新性是优良课题的必要条件。其三。可行性。一个有较高价值和一定创新的课题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好课题,除非它切实可行,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成形。由此,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非一定就是个优良的课题,因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既可能没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也可能没有一定的创新性,还可能在现有条件下无法有效解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优良课题的产生既需要问题意识,更需要课题意识。
鉴于此,问题意识向课题意识的转化就成为中小学教师生成优良课题的重要策略。这要求教师,首先,从价值性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是否能够为教育理论带来相关的知识,或者是否对同一类型的教育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次,从创新性的角度考虑问题及其问题解决是否具有新意。比如,这个问题是否已经有人研究过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是否与众不同等等。最后,从可行性的角度考虑能否成功解决问题。如果仅凭现有的研究团队、研究水平或研究条件根本无法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或很难推进问题解决的深入,那么这个问题也无法成为好的研究课题。实质上,无论是从价值性、创新性还是可行性的角度来实现问题意识向课题意识的转化,其实都是在强调中小学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应具有研究意识。
针对“实施意识较强,设计意识较弱”的问题倾向,通过强化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变量、确定研究方法与过程以及构想预期成果等环节实现课题设计意识的增强。
从逻辑上讲,课题实施依承于理性、完整与优质的课题设计,因而课题设计是有效实施课题的基本前提。但是从现实上看,中小学科研活动中却存在着重视课题实施,轻视课题设计的问题倾向。比如,在课题实施中,教师们根本不知道课题的研究假设是什么,也不清楚是采用什么方法在进行课题研究,所撰写的课题申请报告、课题中期检查报告,甚至结题报告基本上都仅是工作报告,完全没有研究的味道。中小学科研活动中之所会存在重实施轻设计的问题倾向,其原因在于没有厘清课题设计与工作计划的异同,更不知道如何着手进行课题设计。
事实上,对于课题设计应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其一,从“做研究”的角度来看,课题设计是指对课题“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的设想,它侧重于从理论层面对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成果等问题进行构想,其具体内容包括对研究假设、研究变量、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问题的设想。其二,从“做事”的角度来看,课题设计是指对课题“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等理论构想如何生成与实施的工作规划,它侧重于从操作层面对理论构想的生成与实施进行全面规划,其具体内容包括要做什么以及做事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基于此,优良的课题设计至少应包括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变量、确定研究方法与过程、构想预期成果等环节。首先,提出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问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答案。研究假设的提出对于整个研究活动具有导向与轴心的作用,因为整个研究活动都是围绕着研究假设的论证展开的。具体而言,演绎法、归纳法和比较法是形成研究假设的三种主要方法;“提出科学问题-->形成初步假设-->不断完善假设-->研究假设的表述”是研究假设形成的主要步骤。其次,设计研究变量。研究变量一般包括自变量、无关变量和因变量。对研究变量的设计实质上就是对如何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及测量因变量的设计。研究变量的有效设计直接决定着实验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第三,确定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假设与研究变量的提出与设计主要是对课题“研究什么”的具体设想,是课题研究的目标指向;如何依据目标指向,采用什么方法逐步展开具体研究就涉及到“如何研究”,即研究的具体方法与过程。研究的具体方法与过程不仅直接影响着研究的进展,而且直接决定着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因而它是整个研究活动的关键,也是其成功的保障。在中小学科研活动中,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与叙事研究法等是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第四,构想预期成果。研究成果不仅是推动课题研究的内在动力,而且是研究价值的具体表征,更是课题评审的重要依据,还是经验交流与成果推广的重要载体。预期成果的构想主要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构想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比如是论文、著作,还是调查报告等;二是设想研究成果的名称、完成时间以及负责人等。
针对“成果物化意识较强,成果物化能力较弱”的问题倾向,通过有针对性地结题报告与学术论文撰写训练实现成果物化能力的增强。
如上所述,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团队而言,是推动课题研究的内在动力与研究价值的生动体现;对于课题主管部门而言,是课题汇报与成果评审的重要材料;对于同行而言,是经验交流与成果推广的重要载体。由此,研究成果的物化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虽然中小学教师也较为注重物化研究成果,但是他们却将成果物化停留于个案的生成、搜集与整理,或者一般意义上的经验总结。尽管个案与经验总结式文章都是研究成果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是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亟需加强。这一点,就连教师们自己也意识到了。重庆市龙凤桥小学的教师就认为,“我们的研究成果缺乏理论深度”;朝阳小学的教师也提出,“我们需要专家在研究成果的物化上给予引领”,“新教材内容的持续调整使得我们的大量研究成果(即个案)一夜之间付诸东流!”教师们的呼声与叹惜使我们意识到,成果物化能力的提升应成为中小学科研培训的重要目标。
实质上,成果物化能力就是将研究活动中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生动体现在结题报告与学术论文中的能力。成果物化能力的提升最终表现在能够撰写出优良的结题报告与学术论文。鉴于此,成果物化能力培养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培养中小学教师撰写结题报告的能力。由于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是结题报告的核心内容,因而区分出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并能够有效把握两类报告的侧重点就能够撰写出优良的结题报告。具体而言,工作报告侧重于从工作(即“做事”)的角度来对课题研究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以及做的结果如何等方面进行回顾与总结;而研究报告则侧重于从研究(即“做研究”)的角度来对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研究结论与研究创新、还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设想等方面进行反思与归结。二是培养中小学教师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这里的学术论文既包括普通的学术论文,也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叙事研究报告等。因而,中小学教师撰写学术论文能力的培养实质上就是训练中小学教师学会撰写普通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以及叙事研究报告等。
实际上,透过上述三种问题倾向不难看出,阻碍中小学科研活动有效开展的症结在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意识强于研究意识,即过多地将科研活动看作是一项工作,而没有认识到科研活动既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项研究,更没有意识到研究应着手于问题,受制于假设,依承于方法,着力于创新,着眼于结论或策略,延伸于新的问题。因而,牢固树立研究意识,注重课题意识与设计意识的强化,关注成果物化能力的提升是增强中小学科研实效性的关键,也是中小学通过科研活动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核心。
参考文献
[1]邓小华.“学术的教学”与“教学的学术”―论中小学科研与教学的关系[J]. 教学与管理,2013年27期
[2]刘尧.中小学科研兴校中的教师校本培训[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3]王际海.我国中小学科研兴校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2期
篇9
关键词:高职双语教学;外贸实践操作;能力融合
中国分类号:G718.5
一、高职双语教学与外贸实践操作能力融合的研究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要求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众多的涉外企业机构对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外贸实践操作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这将使外贸实践操作熟练的综合型专业人才短缺矛盾显得更加突出。
(二)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是相关课程本身特点所要求的
大学的双语教学是指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进行各种专业学科的教学。《国际结算》
课程是国际结算是一门前沿性、综合性、实务性较强的课程,是从事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涉外商务和外贸业务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首先上述课程讲授内容涉及到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的金融票据、结算方式的具体运用及其风险防范对策、进出口贸易单证的缮制以及进出口贸易的融资方式等内容所涉及的各类票据和单证均是英文制作,使用的各类专业英语术语和习惯用法具有极强的专业化特点,各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英语基础课程显然不符合这些专业化特点。因此该课程的讲授有必要使用双语教学,这样有利于教学内容与各类国际业务相匹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和高职学生外贸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外贸实践操作能力的需要
双语教学正成为培养国际应用性技术型人才的途径。进行双语教学正是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的一个体现,通过双语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英语交流的能力提高,有助于学生以国际的眼光,充分了解国外环境,更好地驾驭国际市场。既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也符合高职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教育培养目标。
(四)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
高职院校采用双语教学是学校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在传统的教学学习方式下,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各类教师外语应用能力不足,对非英语专业出身的专业课教师来说,不能仅满足在双语课堂中讲授专业方面的英语单词,解读英文单据,还要在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和自由度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交流,这样要求教师即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较高的英语驾驭水平。
二、高职双语教学与外贸实践操作能力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薄弱的英语基础成为双语教学实施的困难
从高职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来说,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译方面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快速地进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当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专业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具备接受双语教学模式的可能性,但由于地域和个体的差异性,他们的英语语言水平参差不齐,不能灵活的运用。大多习惯于消极的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学生的收获甚少,会极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双语教学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且收效甚微。事实上,以上两个方面给双语教学的开展和实施制造了困难。
(二)高职“双师型”师资力量短缺成为双语教学实施的瓶颈
在我国各高校双语教学还没有得以普及,同时教育界对双语教学师资培训还没有形成系统化和制度化,教师接受双语教学培训的机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模式的推广和良性发展。其次,要求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通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外贸单证等的贸易理论知识,而且又要有较好的英语驾驭能力和技巧。但大多教师缺乏银行或外贸企业工作的经历,在专业词汇解析、专业知识讲授,学生实训操作能力训练方面,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难以胜任教学任务。
(三)高职优秀教材及教辅资料欠缺成为“双语”教学实施的障碍
目前在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双语教材大致来说有全中文教材、国内翻译编写的英文教材、全英文原版教材三类。全中文教材教学效果较差,不利于学生准确掌握国际通用的应用和表达方式;国内翻译编写的英文教材多是由公共英语教师编写,过分强调专业英语的学习,而对相关知识的专业性、内容广度和深度掌握的不够到位;全英文原版教材语言纯正、内容先进、信息量大,但是原版教材的版权等使用成本较大,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二是使用原版教材对学生英语能力有较高要求,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设置了一定的障碍。总之,三类教材基本上都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从而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将面临实际单证制作、审核等问题无法处理的尴尬。
(四)高职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成为评价双语教学成果的屏障
目前对双语教师的上岗资格认定标准和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标准缺乏指导性的意见,这也给高职双语教学推广带来了困难。在大多高职院校双语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英文讲授,忽视外贸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只是翻译教学或语言知识讲解;同时课程的考核方法单一,仍以笔试为主。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盲目性,对课程的实践意义和培养目标模糊化,不能在具体工作环境下将知识的变通和应用,这违背了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三、高职双语教学与外贸实践操作能力融合的建议与措施
(一)加强“双师型”师资培养,培养高素质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突出“以师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国际结算》课程的特殊要求,应从四大方面来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是积极引进国内高校该课程的主持人或是骨干教师,作为专兼职教师来充实师资队伍,带动师资队伍的建设;二是定期选派承担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教师参加培训、研讨会、集训班或到国内外进修学习或是交流,以提高教师的双语能力及专业素质;三是为教师提供到企业进行实践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外贸企业或商业银行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或“挂职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运用能力,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实际生动的讲解,提高教学效果;四是利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研究活动,进行实践总结、问题讨论和经验交流,并聘请具有第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或专业人士做讲座或授课,让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参与课程改革。这些都是建设高素质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良好途径。
(二)激励和促进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相结合双语教材的建设
选择适合的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前提。根据高职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及高职学生特点,通过学校间交流与合作以及相关精品课程的建设或是精品专业的建设来带动课程相关教材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并积极组织有关商业银行、外贸行业专家和本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联合编写或选择原版教材加中文辅助材料相结合的办法打造出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的优秀双语教材。
(三)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载体,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实施小班化双语教学
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直观地进行文本的展示,动态地演示活动流程,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灵活,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增加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率。学生对双语教学有适应期,要坚持“以学生接受程度为双语教学的标准来开展双语教学,采取多媒体为载体中英文结合、汉语讲授为主,英语解释为辅的教学方法,逐步加大英语讲授比例。分层次对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运用和强化体验式模拟实践小班化教学,给予每位学生足够的表达和实践操作演练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四)结合外贸实践操作能力灵活设置考评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崭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培养外贸实践操作能力实行考试形式和内容的改革创新,采用“过程性、操作性”考核形式。教师可根据该课程所涉及的外贸业务各个步骤或单证操作等重点教学内容来设置操作项目,形成过程性、操作性考核的测试内容。要求学生对具体的模拟业务进行实际模拟操作,教师根据其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课程考核的分数比例为2:4:4的考试方式,即平时表现20%,实训成绩40%,期末理论考试40%。
过程性、操作性考核方式颠覆了传统的理论闭卷考试形式,教师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态,促进了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和“能力本位”培养目标。
作为高职院校,应努力打造急需的、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应用性技术型人才,同时双师型专业教师,更应清楚地认识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外贸理论知识够用,外贸实践操作能力过硬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项目:《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研究》院级课题
作者简介:韩笑(1979-),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报关员,从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研究。
参考文献:
[1]潘冬梅.试论高职双语教学与外贸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结合[J].经济研究导刊报,2010,(14):235-236.
篇10
【关键词】电磁兼容;EMC设计;静电放电;辐射骚扰;传导骚扰;整改措施
1.EMC概述
电磁兼容性,英文名称为“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在我国国家军标中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设备(分系统、系统)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的其他设备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的其他设备(分系统、系统),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1]。由此可见,电磁兼容性指的是设备正常工作而又不相互干扰的存在于各类电磁环境的自身质量特性和耐受环境影响的特殊能力。由于其直接影响电子系统精度、可靠性、兼容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多方面,因而在当代的电子、电气产品设计中地位日益突出。EMC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军工行业,目前已涉及现代电子工业所有行业。就电子设备而言,在欧洲的CE认证和美国的FDA认证中都有关于EMC的强制性标准。本文从基本概念入手,结合实际工程经验,针对EMC设计、测试中比较棘手的难题,提出了一些在实践中切实有效的方法,希望能为电子设备设计同行们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国产电子设备EMC性能提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EMC设计难题及其解决方案
我国国内设备厂商目前大多不具备良好的EMC的系统设计能力和EMC设计管理控制能力,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会遇到不少EMC难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抗静电、辐射干扰、传导干扰等。本文主要就这三种日常比较棘手的难题及其解决方案总结如下。
2.1 静电放电(ESD)难题及其解决方案
静电在电子设备生命周期全过程中,无孔不入,防不胜防。电子设备因静电出现死机、显示不正常、甚至器件损坏是危害设备可靠性的大敌。尤其是便携式电子设备静电问题更加突出。静电对电子产品的危害机理复杂,防范困难。对于良好接地的可触及导电部分的±4kV接触放电,设备绝缘外壳一般是能够抵御的,但是对于±8kV空气放电和的、接地不好的金属部分或电镀件、表面绝缘的金属等,往往会存在很多问题。
解决ESD的方案可以归为4大类:
(1)表面绝缘法,此方法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加大电气间隙、爬点距离等方法,使得外部的静电场不能对敏感的电子设备直接接触放电或间接空气放电,例如塑料外壳产品无缝隙设计或即使有缝隙但是缝隙到内部电路有大于8mm的电气间距或能抵御±8kV的薄型加强绝缘材料。这种方法尤其适合解决接触放电问题,但无法很好解决由于静电场耦合造成的静电场容性干扰问题。
(2)静电屏蔽法,通过法拉第笼的屏蔽法让静电无法进入到金属壳设备内部。但由于设备需要散热且有对外接口,因此,就演变成设备的孔、缝设计问题。根据静电放电的典型上升时间为0.7~1ns,而辐射电磁波的主要能量集中在9次以下谐波,因此,一般抑制静电耦合的最高频点为14GHz,而根据常用的电磁场和天线理论,对于小于0.05λ的孔缝,能穿过的能量只有不到4%,因此,一般金属散热孔开孔尺寸最好小于1.2mm;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外部电缆的接口设计(见后2条)和缝隙设计(加导电衬垫)。
(3)滤波接地吸收法,分为内部电路板与金属外壳隔离、单点接地或多点接地等情况。其目的主要是让静电不至于通过接口电缆进入内部电路板上。隔离法是结构设计可以确保静电很难沿着电缆进入内部时,通过电缆金属接插件,让静电只在外壳流动的设计,又叫能量释放法,一般通过合理的PCB布线和结构设计,使得高能量的静电电荷以电弧放电形式释放掉。但需防止表面大的瞬态电流磁场对内部的影响;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就是通过在接口增加ESD吸收或泻放器件(如齐纳二极管、压敏电阻等),例如在端口的电源或信号端增加差模或共模方式的ESD吸收器件,使得静电流直接流到机壳,而保护内部电路。一般接地面积需要达到一定的尺寸。
(4)绝缘、放电和导地相结合(一般系统最常用)。首先是设备的输入输出口,其次是设备的键盘、面板等有缝隙的部位。这些部位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这些部位的缝隙附近如果存在未良好接地的导电体PCB板或元器件,±8kV空气放电将空气击穿,就可能直接造成电路的异常工作,或由于火花放电(电弧放电)发出严重的射频干扰而导致系统死机。这些问题一般可通过良好的结构设计和系统设计来避免。
2.2 传导干扰难题及其解决方案
传导干扰是指干扰源以传导耦合的方式到达敏感设备。干扰源和敏感设备之间通常有三种耦合通路。分别是公共电源、公共地回路、信号线之间的近场感应[2]。当代电子设备中,较为显著的传导干扰来源于电源,目前开关电源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其“开关频率”引起的辐射和传导干扰却无法忽视。当然,如果电源设计考究,这些问题也是可以很好地解决的,比如调整开关波形产生电路、考量变压器的设计、改进共模和差模滤波器等等。除了系统的设计考虑之外,解决电源端口传导骚扰和抗扰的最好方法是加专业的电源滤波器;同样的,解决信号和控制端口的传导干扰的最好方法也是加专业的信号滤波器。滤波器不仅能抑制电磁骚扰,更能保护外部的电磁干扰影响内部电路。但仅靠滤波器又是错误的,因为再好的滤波器也有其最大滤波能力,只有从骚扰源、传播路径共同配合设计,才是最佳设计。
2.3 辐射干扰难题及其解决方案
2.3.1 辐射干扰
辐射骚扰和辐射敏感度是EMC问题的又一个很难解决的难题。不仅仅因为辐射相关试验频段宽,而且因为造成辐射干扰问题的多途径,例如噪声源太强,路径中的缝隙、导线、屏蔽效能大小和泄露程度等,敏感源敏感性高、抗扰度差,产品的设计和设计实现很难完好贯彻如一的执行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很难彻底通过屏蔽、滤波、接地、管理等方式完全解决这个难题。因此,解决好辐射干扰问题,是衡量产品电磁兼容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2.3.2 辐射干扰的解决方案
通常考虑对干扰的抑制都是从干扰的三要素――干扰源、干扰途径、敏感设备――去着手的,辐射干扰也不例外。首先是考虑降低干扰源的辐射强度,然后是切断干扰耦合的途径。
(1)板级辐射干扰抑制。辐射干扰的控制是从电路板的布线开始的。为控制电路板的辐射,必须减小信号路径形成的环形区域,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在系统中,时钟电流往往是最严重的辐射源。时钟电流的全部能量都集中在由基频为主的窄带内[3]。在布线时应尽量减小载有系统时钟电流的环的面积,所有时钟都应尽可能短地与地回路相连,如使用多层板布线时接地层就可起到这一作用。对于那些引到板外的时钟信号,应在板内作LC滤波(参数的选择上应注意不要造成信号严重失真或幅度过低),以使时钟信号尽可能少地载有高次谐波分量。此外,使用外壳接地的晶振也可减少时钟带来的辐射干扰。
(2)板间连接的辐射干扰抑制。除了电路板的辐射以外,板间互连电缆也可带来严重的干扰。板间互连电缆有这么几种:同轴、三芯、双绞和带状电缆,它们减小辐射的能力依次减弱。通常处理时钟信号的最佳途径是使用同轴电缆,因为在所有类型的电缆中,同轴电缆芯线与屏蔽层之间具有最大的互感。但是因为带状电缆(扁平电缆)的连接效率较高,在许多的电子设备中都广泛地使用带状电缆。这时电缆中地线的配置就相当重要了,导线间最好的布线方式是:地-信号-地-信号-地,相间配置,这样可以使每一信号的环面积都尽可能小,从而减弱辐射强度。带状电缆也可屏蔽,如覆盖有很薄的铝箔的屏蔽电缆,但是这种屏蔽电缆往往难以很好地端接(即具有360度环形连接),因此效果明显降低。为减少板间连接电缆带来的辐射干扰,还应尽可能使电缆的长度最短,这样电缆的辐射效率会显著下降,大量采用硬连接(直接插座或SMT焊接),可使板间连接造成的辐射减小。
(3)系统级的辐射干扰抑制。屏蔽是最重要的手段。不少医疗电子设备采用金属外壳,这可以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降低设备对外界的辐射。系统级的辐射干扰抑制,不仅要从管理上管控各个单元的电缆辐射干扰电平(含设计实现、生产工艺实现、工程安装实现等),而且要对各单元的地环路影响、信号的阻抗适配度、屏蔽和滤波的搭接工艺进行统一管理才行。所谓产品的设计水平是通过科学的管理保证的,管理方面不在本文详述。
电磁屏蔽能效分为两个方面,即屏蔽体对电磁波的反射损耗和吸收损耗[4]。同时电磁屏蔽效能又主要取决于两点:屏蔽材料和屏蔽体的完整性。从EMC测试的角度看,只要条件允许,一般优先考虑铁(钢)作为屏蔽材料,此外为提高其反射损耗,还可在表面镀锌或锡等材料。对于一些便携式设备,由于有重量轻的要求,一般都使用塑料外壳,这种情况下通常可采用在塑料外壳内壁喷涂屏蔽涂料的方法来达到屏蔽的目的,一般要求喷涂后的表面电阻小于0.5 Ohm,这与不喷涂屏蔽材料的状况相比,有明显的改善。
另外,屏蔽体上各种电气不连续处的屏蔽效能是决定总屏蔽效能的决定因素,因此在屏蔽设计时要特别注意那些电磁能量泄漏最大的因素,如设备的通风孔、线缆出入口、设备的外接电缆、机壳的接缝等。在屏蔽设计中,应使直接缝隙和间接搭接缝隙的尺寸远小于所要抑制的电磁波的波长λ,一般军用设备要求缝隙不大于0.01λ,民用设备不大于0.05λ,通用经验是必须小于0.25λ。缝隙的设计必须和电缆的滤波和搭接设计相结合考虑,以防顾此失彼。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设备的传导干扰与辐射干扰存在一定的关联,这突出表现在AC/DC开关电源上。当开关波形上出现较大的振铃,除引起较大的传导干扰外,还会带来较大的辐射干扰。但与数字电路的时钟引起的辐射干扰不同,它在高频频谱上没有突出的单支峰,而是呈现出山坡状的曲线。当采取适当的滤波电路措施消弱振铃后,其带来的辐射干扰亦被消除。
3.结语
随着人们对现代电子设备EMC工作的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的共识。因此加强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学者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技术研讨,势必会推动我国现代电子设备EMC工作的发展。本文在这里粗浅的谈了一些对EMC设计中对一些难题的认识,仅供大家参考,并诚恳请有经验的EMC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GJB72-85,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S].
[2]威廉斯,李迪.电磁兼容设计与测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51-52.
[3]白云同.电磁兼容设计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36-38.
- 上一篇: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 下一篇:产业扶贫交流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