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0 08:2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课交流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针对不同课型实施阅读教学
1.新授课的阅读分为概念课、命题课、解题课、研究性学习课的阅读.
概念课的阅读.采用“粗读、细读、精读”三环节教学.粗读——了解慨念的结构、意义及背景.细读——反复推敲关键字、词、句.精读—一准确把握概念关键特征、基本性质,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区分相近的概念,理解其适用范围.
命题课的阅读.采用“粗读、细读、精读、拓展”四环节教学.粗读——弄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及其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细读—一探讨命题的证明途径和方法.精读——联想类似命题,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拓展——思考命题能否逆用、变用、巧用、推广及引伸,并举例说明.
解题课的阅读.采用“细读、精读、拓展”三环节教学.细读——认真审题,弄清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思考解题过程.精读——尝试解题并与正解比较解法的优劣,掌握用图技巧,使解题过程的表达简捷规范.拓展——适当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探求问题成立的真假,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自编题目进行知识拓展.
研究性学习课的阅读:课内外结合,以教材内容为引子,鼓励学生多方收集信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构建数学模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与合作交流.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的阅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学习新知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反思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复习课的阅读.
课前独立反思性阅读,系统梳理、归纳整理所学知识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沟通知识与方法间的联系.课中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使学生体验构建知识网络过程,形成所学内容的整体结构.最后,通过拓展解决—些综合性或应用性较强的问题,训练技能,使知识“循环出现、螺旋上升、不断深化”,从而提高能力.
3.讲评课的阅读.
测验后,反馈结果,展示典型错例,让学生细读,寻找错因,进行讨论、评析、纠正.展示一题多解及创新性解法,进行借鉴性阅读,优化解法.对典型题目进行拓展、变式训练.评析后可布置一些相应的练习题作巩固或拓宽,鼓励学生写出学习心得或对试题作变式研究.使学生得到更大的收获.
二、将阅读教学按阶段划分,分层次要求
研究中,根据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将阅读教学分为“扶读、解读、放读”三个阶段,分层次要求.“扶读”阶段——教师编好阅读提纲,选一些典型内容进行阅读示范,带领学生逐字逐句进行阅读,解读每段材料的含义,指出关键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阅读不同材料的初步方法.“解读”阶段——在老师指导下自编提纲,根据,材料进行阅读,逐步掌握数学阅读的策略并适当进行交流评价.“放读”阶段——学生独立阅读,整理归纳出阅读重点,并进行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遇到困难能自己查阅相关辅助资料进行解决.
三、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培养阅读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初期,向学生推荐科普读物、期刊、网站等,让学生收集趣味数学、数学史、生活中的数学等材料,在全班交流,使学生通过“读”,学习数学新知识,感知数学阅读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在阅读材料中设置一些易错、易疏忽的信息陷阱,使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及其与其他学科阅读的区别,转变观念,提高阅读意识.
四、注重学法指导
1.鼓励学生采用主动式阅读.
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特有的逻辑性和教材编写特点,根据上下出预知、猜想、估计、试证等等,再与材料进行比较,通过主动加工上下文材料,发现知识进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2.重视数学语言的掌握及转化训练.
数学语言是文本、符号、图形语言的交融,阅渎中语义转换频繁,要求思维灵活.因此学生应边阅读材料边进行画图、演算、推理、概括、验证和揭示规律等,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基础.
3.通过学生习作培养数学语言的理解、表达、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数学小论文、错题剖析、归纳学法及解题方法等材料,并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五、推荐课外资料,加强阅渎指导
篇2
关键词:网络教育;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4009802
0引言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教育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教育理念也经历着重大改变,以前学生是被动地学,现在则要求学生主动去学。就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来说,理论课时从以前的3 000多减到目前大多数院校的2 400学时左右,缩减课时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去获取和探索知识。
网络教育风靡全球,这种教学方式能将自主的理念更好地实践起来,而且网络可以使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极大地方便学习者学习。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学习者通过网络能够得到他们想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不同地方的学者进行交互。同时,现今各大高校几乎都已普及校园网,这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更快捷地获取教育信息,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另外,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倡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和个人学习的学习模式转变。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学生作为成人,已经具备成熟的思维和自主能力,能够自己确定目标或者根据课程资源中给定的目标,借助网络资源,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掌握学习进程,自己负责学习效果,并从中摸索成功学习的途径,熟悉自我评价的方法,进行自我反思和测试自己的学习情况。
1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的研究内容
美国教育技术界将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内容分为四大类:学生学习内容、教师准备材料、学生作品、特殊兴趣。学生学习内容来源包括多媒体片段、录像、教科书、参考作品、期刊、数据库等多个方面;教师准备材料包括单元或课、教学方案、活动及指南或必要的培训等;学生作品则是数字化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成果,包括数字作品和活动方案等;特殊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者兴趣的内容或手段,如竞赛、游戏、内容奖品等。参考借鉴这种分类方式,把一门课程学习的课程资源分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准备的材料、学生作品、特殊兴趣(也可叫后援支持内容,包括一些技术操作信息、兴趣刺激信息),如果建立一个专门的系统管理这些课程资源,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帮助。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很多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讲授的内容很少,而是需要学生大量地去获得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因而便利地获得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高等院校教学中出现的课堂大、课程周期短等情况,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周期和别的专业不同。据笔者调查所知,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上课周期是一个月,也就是一个月要把一门课程结束,这样虽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一门课程的知识,但是也有很多学生反映,感觉刚入门了,课程也结束了,很多学生希望拿到教师的PPT或者其它一些学习资源,以便后续学习和巩固。同时,课堂大、课程周期短又使得和学生的交流及沟通时间有限。目前,很多教师通过QQ、MSN等软件和学生进行联络及沟通,但是也有不少学生表示,希望有一个专门的平台,来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积累了很多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师的讲义、教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和成果等,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资源,如果不对其加以归类、整理,并展示出来,它们就会继续分散、无序,以致最后消失,这是资源的一个巨大浪费。基于该种情况,建立课程资源管理系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本文正是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创建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资源管理系统,对院系教师课程教学和学生课程学习这一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课程资源进行组织和建设,并把这些资源在平台上展示出来,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利用。另外,针对高校教学中师生缺乏交流的情况,在系统中创建师生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就一门课程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
本系统是以网络教学资源库为建构模型,以教师的课程教学为中心,围绕课程,实现课程资源的网上、查询、浏览和更新。另外通过网上答疑、师生交流和专题讨论等形式实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为课程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师生交流提供平台。
2系统功能设计与分析
本系统建立的目的在于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课程资源管理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Irtnaet、Ietmet或者通过手机浏览和利用本系统,其它学习者和兄弟院校也可以通过本系统了解院系的教学资源情况,做到资源共享和互通有无。本系统的功能设计分为如下方面:
2.1用户管理
这一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是用户的注册信息认证和用户信息的修改。在本系统中把用户分为4类:一是教师,主要指艺术专业院系的教师,在教师用户中,如果某一教师创建了课程,他就成为该门课程的课程管理员,承担该门课程资源建设的义务;二是学生,指本院系在读的学生;三是一般用户,指教师和学生以外的用户;四是系统管理员。在系统中,各类用户的角色不同,其被给予的访问权限也不同,其系统操作的内容也不同。
2.2课程创建管理
这一模块也是本系统的主体,主要实现新课程的创建,以及创建一门课程后,课程管理员对课程资源的上传、审核、删除等相关管理工作。
2.3课程管理
这一模块是对所有添加在系统里的课程进行管理。
2.4用户课程管理
这一模块实现的是对某一个用户所添加的所有课程进行管理。
2.5课程资源管理
实现的功能是按照课程组织呈现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课程资源的四大部分:学生学习内容、教师准备材料、学生作品、特殊兴趣。在学生学习内容中,资源包括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视频、动画、数字书籍、参考作品、期刊文章等;教师准备材料中,资源包括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教案、PPT、单元或课)、课程中安排的活动、教学指南或试卷试题等;学生作品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品或者学生习得成果;特殊兴趣包括一些竞赛信息、一些激励学生学习的文章等,以实现资源检索、下载、上传及审核与录用的功能。
2.6课程公告管理
这一模块是对课程公告信息的管理,主要是添加和删除公告。这些公告包括课程的上课安排、调课安排、考试安排等。
2.7课程留言板管理
这一模块是实现课程留言的管理,主要是留言的浏览、签写、回复和删除。
2.8系统管理
这一模块是对各类用户权限的管理,还有对系统进行各种更新和维护。
本系统由功能模块组成,其中,课程资源管理模块又分为:学生学习内容管理、教师准备材料管理、学生作品管理、特殊兴趣管理4个子模块。
本系统的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3研究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的意义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资源是教学资源的一个来源,将这些资源合理地建设组织起来,是校园网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丰富的校园网教学资源对教师的网上教学和学生的网上学习提供了便利的资源,因此,建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为教学提供一种全新的工具,不但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保证,也是实现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途径。同时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也为资源的发展和评价提供了依据。
网络教育的前提条件就是资源共享和实时交流。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师生共享,提供可靠的环境让师生进行交流是网络学习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网络化课程学习必备的条件。建设课程资源管理平台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本、图形、图像、音频或视频等各种各样形式的资源管理和组织起来,同时为师生交流提供通道,意义在于通过平台建设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这对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是一种锻炼,也是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儒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2).
\[2\]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刘莎莎.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篇3
摘要: 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它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有以下优点:1.提供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2.丰富的阅读内容,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3.快速检索,增加阅读的效率。4.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它还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协作学习精神的培养以及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在网络条件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可采取以下操作方法:1.精心选择阅读材料。2.阅读交流,教师检查。总之,我认为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将语文课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实践性、创造性融为一体,确实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网络阅读、优点、培养能力、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的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九年课外的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还指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针对这一要求,我在教学中进行“网络阅读”的一些尝试,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有针对性的大容量的阅读积累和灵活多样的网络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创造一种氛围,一种环境,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天地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那么怎么样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
我认为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丰富的人文因素,审美因素和文化因素,能够打动小学生的感情,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能够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语言文字上来。(2)便于学生自由、自主地表达和交流,能够促使学生产生自由表达和交流的愿望,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中来。(3)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并以此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表达和交流。
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1)从文本阅读转向了超文本的阅读,传统的优质媒体在检索筛选方面,远不如第四媒体的高效。(2)从单纯的阅读文字转向阅读多媒体电子读物,增加了文本的形象性,使阅读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一、网络在课外阅读中的主要优点
1.提供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纵观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包罗万象,科技知识、自然风光、风云人物、童话寓言……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要认识理解这些事物,对于这些阅历较浅,判断力欠佳,又以无意注意为优势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是较困难的,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出时具体的自然或社会情境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如上《十里长街送总理》前,我和学生一起在网上搜集了的图片资料和影视片断,并建立了一个小资料库,分小组分别从的工作、生活、童年、外交、为人处世、生平、以及业绩等方面自主进行网络阅读,然后小组针对一个方面内容进行所选材料的整合,做成幻灯片集体交流,让学生通过网络所提供的背景资料各个侧面地了解了这位伟人的风采,敬爱的感情油然而生。在上这篇课文时,在哀乐声的渲染下,孩子们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2.丰富的阅读内容,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人文学科,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往往是那些爱好读书,博览群书的学生。这表明,阅读无论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还是陶冶情操、学会做人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媒体最大的优点就是海量的信息。另外,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还可以借助生动的动画、美妙的音乐,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外,还应常常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我是在一些小学教材课件、K12教育资源库中进行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如在上《卢沟桥的狮子》前,让学生欣赏K12教育资源库中的资料,供学生课外阅读,掌握相关知识,培养阅读方法。学生对于狮子的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上起课来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日本侵略者发动的罪恶行径,则让学生通过欣赏课件,目睹侵略者的暴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这样在课堂上教育其不忘国耻,奋发读书,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时,也会主动在Internet网上找一些与之相关的短文、图片等等,在全班同学中交流、阅读。通过大量课件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快速检索,增加阅读的效率。
信息时代阅读方式的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阅读方式的出现,电子计算机的存储量与处理的加工进度,是手工检索所无法比较的,它可以让你瞬间拥有某一主题的相关信息,减少了人的奔波、查找、收集、摘录之苦。
例如上《参观刘家峡水电站》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对水力发电站了解得比较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在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来搜寻相关资料,几秒钟就查到了几百个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即时了解了水力发电站的构造,工作原理。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要求学生从语文的教学中解放出来,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加广阔的空间。
4.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阅读材料由教师提供,经过老师的筛选,阅读材料会更适合于学生,避免学生接触不健康的材料,再加上教师对学生阅读任务的适当规定和语文课上的检查、指导,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这是传统课外阅读方式和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另外,网络的特点决定阅读过程的可控性,教师可以通过控制主机或自己的电脑来实现对学生阅读时间和内容的控制。
二、基于网络条件下课外阅读中几个能力的培养
1.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技术利用能力,信息资料检索能力,信息整理、加工重组能力。我们的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勤于接受课堂知识而忽视课外信息的利用,他们还不懂通过图书馆的书来服务,检索服务,咨询服务查询资料,更不用说进行网上信息交流,利用网络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
我们通过在网上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对信息产生良好的感性认识。信息意识在孩子的脑中也不断地渗透,通过网上资料查询,课间交流,不但培养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协作学习精神的培养:为了寻找某一个知识的背景或材料,我在课外阅读后,常常需要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网上查找资料,学生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交流,不断地完善、来加深对文章的认识,而且对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交流提供了方便。如上了老舍先生的《草原》一课之后,我让学生在网上找到的资料相互进行交流,有的找到了草原上的蒙古包的图片,有的找到了草原风光的照片,还有的找到了介绍蒙古族情况等资料,我们相互交流、补充,最后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资料库,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体才干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了1+1〉2的高效。
3.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
阅读的目的就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多媒体的课外阅读资料能集声、形、音于一体,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地增加,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优美词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各种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及潜词造句的方法,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网络条件下课外阅读的操作方法。
1.精心选择阅读材料。
可以向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名著和优秀作品,这是因为名著的内容丰富而深刻,影响力大,它不但能拓展思维,还有独特的见解。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都应成为作文的典范。文学刊物、报纸中的好文章也值得推荐,这些文章的语言具有鲜活性和时代性,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新大纲推荐的篇目,可以逐年渗透。
2.阅读交流,教师检查。
这一步骤也非常关键,它将进一步巩固学生阅读的效果,使学生的阅读更有目的性。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后,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形式检查阅读的效果。
篇4
王 莹
(合肥市铁四局中学,安徽 合肥 230023)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网络已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之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丰富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策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的合理使用,最终达到优化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英语阅读;阅读策略
一、 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教育部2011年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中就特别强调:“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1]。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往往都围绕着一本教科书,由于材料有限,内容狭窄,导致学生对阅读课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丰富的阅读语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此,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来优化英语阅读教学.
二、 多媒体网络对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化功能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传统的英语阅读材料中,文章单词量较大,训练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时感觉困难重重、枯燥无味,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可以搜集与阅读体裁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通过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表现形式进行展示,学生能很快融入到阅读的情境中来,增加了学生的感受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英语的阅读体裁相当广泛,包含人文科学、中西方文化、哲理寓言、天文地理、风俗习惯等相关主题。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的阅读主题,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适当地拓展课外阅读。通过提供纯正的语言材料,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地道的英语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让学生乐于阅读。
(二)丰富英语阅读教学内容
基于教材的英语阅读材料大多缺乏真实性,为了适应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教材编者通常对阅读材料进行一定的整合,如:减少不常见的词汇,将复杂句变为简单句等。这样,英语阅读材料就失去了原汁原味。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外语学习者只有接触大量自然的语言材料,他们的语言水平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只有学会最真实的语言才能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从而实现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紧密结合[2]。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可以丰富英语阅读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以其灵活性、多样性、直观性的方式,把阅读材料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地从网上下载与阅读教材相关的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登录一些英语学习网站,利用课外时间扩充自己的阅读量,既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三)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策略
传统的英语阅读训练多以选择或问答题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将阅读内容作为语法知识的练习场,很少关注阅读策略的培养和训练,更少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网络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策略:
创设情境 呈现任务 利用网络 合作交流
导入新课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总结反馈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主要是向学生介绍阅读材料的主题内容和有关背景知识,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材料所提供的语言环境中,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阅读课的成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进行导入。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视频、图片等。阅读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才能极大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2、呈现任务,学法指导
导入之后,教师向学生呈现本节课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呈现任务的目的是使学生的阅读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就会积极地寻找相关信息,快速、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在学习期间,教师可以充分巧用多媒体,积极正确引导学生如何解决任务,给出相关的学法指导。例如:在略读(skimming)中,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句子,以了解文章大意,如通过读首尾段落及每一段的首尾句、文章的标题等;在寻读(scanning)中,采用浏览的方式查找出某一具体的信息或细节;在细读(Intensive reading)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实与信息,如教师设计表格、填图、判断正误、问答讨论等活动检查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学法指导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学生通过网络实现自主学习。
3、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其特有的优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搜索与任务主题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阅读。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和交流,锻炼并提高了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如:在学习有关濒危动物的话题之后,让学生自己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动物的生存现状及面临的危险,学生通过report、speech或制作招贴画的形式进行展示。
4、合作交流、总结反馈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与小组的其他成员互动交流,讨论并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再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总结。汇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以说的形式、辩论赛的形式、也可以以写的形式。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之后,教师要对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并提供反馈信息。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改革;课程群;翻转课堂;工作坊
21世纪的高科技信息化技术,为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同时,也为社会转型与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各大高校都根据信息化技术的特点,对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信息时代翻转课堂的课程进程是课前自学与课堂练习相结合,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讲课+课后练习的程序截然相反。翻转课堂源自美国人萨尔曼•可汗的数学视频教学,他通过网络平台将提前制作好的数学辅导视频在网上。这种自主选择适合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吸引了学生、家长及教师的注意力,并形成日益推广的创新教学模式。工业设计专业的翻转课堂重新建构了学习流程,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和重点、难点等知识内容,将设计程序及讲解制作成10至15分钟的视频材料或交互性教学课件。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观看视频,视频的暂停、回放、重复观看等性能,增加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重复吸收和进一步的思考。可视的视频、生动的音效、图文并茂的案例图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机动性和自主性,多个视频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兴趣。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并做简要的笔记,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师能够高效实时地跟学生交流互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以下,笔者以武汉工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二年级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为例,分析翻转课堂的情景和进程。教学过程:课程教学前布置课程任务单,如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知识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法、重点和难点,以及课程作业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展示各种优秀案例,并及时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动手实践。教学要求:通过理解型存在的目的和其蕴含的特殊意义,探索造型活动的目的及其与型之间的关系。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合理地使用材料,使其真正掌握材料、结构、形态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课题说明及要求:用瓦楞纸解决一个人坐的问题,要求能够承受一个成人的重量。本课题训练学生充分发掘材料的特性,通过结构的巧妙设计发挥材料最大的承受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观看造型设计基础的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程序和分析的教学视频;在网上或家具市场进行座椅的设计调研,过程中要注重造型、色彩、材料与结构的关系。准备长宽为80厘米大小的瓦楞纸、尺、裁纸刀。课堂授课:第一,针对学生课前学习产生的问题,对设计思维、创新流程、创新方法进一步答疑解惑;第二,课题分组,进行头脑风暴的方案设计,对最终采取的设计方案绘制尺寸图及效果图;第三,结合瓦楞纸纸材,进行认知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训练,利用结构上的巧妙以及瓦楞纸材的材料特点进行实体制作。课堂作业:利用中国的榫接穿插结构制作瓦楞纸座椅(图1)。翻转课堂可以实现高等学校教育中的大类培养,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志趣和特质,因人制宜,实现多样化和差异化培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教学资源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利用在线资源的丰富性逐步推进,能有效地强化课程建设中的开放性、自主性、个性化的特点,实现“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改革(表1)。
二、课程群建设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武汉工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通过课群重组与特色课程立项促进课程建设升级。新的课程群一般包含一至两门专业主干课与一门方向课。课群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锻炼学生专业方向的设计能力。课程群的授课方式严格按照从“规范”到“技能”,再到“创新”的教授方式。教学中的案例项目均从企业获得,并将其细分,与课群的教学目标进行网络整合,在企业项目中对学生进行课堂讲授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评价。同时,通过互联网视频会议等方式将企业设计师引入课堂,以讲座总结的方式进行跟踪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2016年,武汉工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新的培养方案,通过课程群与特色课程构建推动课程建设。课程群建设有助于整合教学资源中的信息化应用课程,如计算机学习类软件、学科辅助教学类软件、课件制作平台类软件等方面,通过课群重组与特色课程立项构建促进课程建设升级。以产品设计结构设计课群为例,该课群包含主要课程:工程制图(专业主干课)+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专业主干课)+结构设计(专业方向课)。课群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牢记结构设计制图规范,掌握工业产品三维结构建模知识,锻炼学生的工业产品结构设计能力。从基本的结构设计规范开始,到最终的结构设计创新结束,用一个或者多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项目案例来辅助课群课程的顺序进行。前面的课程是后面课程学习的基础和能力提高的保证,实现了课群的“规范——技能——创新”的课程连贯。课程群建设加强了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是信息化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关联课程的整体编排架构、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及教学资源的协同开发利用具有较好的作用。同时,课程群的实施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了解与深入研究,开放性、集约性的课程逻辑群建设,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三、工作坊的引入与推广
信息时代的情境工作坊为设计创新研修方式提供了新的方式,网络远程会议、高清视频会议、音频交流等,都能对设计提案进行及时的反馈。在工业设计的教学中,工作坊以其紧凑的教学模式,使参与者通过互动及信息交换来获得知识和经验。2016年,武汉工程大学与武汉美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形成“新能源产品落地项目”等项目教学思路,并成功举办“第三届广东顺德青鸟杯工业设计大赛”“武汉龙兴设计公司Workshop”等各种项目制教学设计与大赛。在“青鸟杯工业设计大赛”后续的竞赛获奖作品研发中,学生与青鸟公司设计师合作进行“创客实践”计划,将数款设计作品推向市场。同期,武汉工程大学与广东工业设计城继续围绕高校教学与科研开展了一系列校企合作,引领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实践项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学生得到了广东工业设计城多家设计公司的充分肯定,双方希望继续加强合作,以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争取企业与高校的双赢。2016年底,武汉工程大学与海尔创新设计中心通过网络进行产学研合作,加入海尔众创意平台,并成功建立“优熙优家•武汉工程大学联合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好的交流学习平台与展示能力的机会,建立起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形成企业设计师与学生高效无缝沟通平台,提早发掘工业设计专业优秀人才。
四、教育信息化服务产品开发
篇6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英语教学 慕课 翻转课堂
英语一直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必修课,但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一直属于低迷状态,英语课堂效率极低。高职英语教学与本科英语有何不同?教育部高教司早在2012年就已经回答了这一问题――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应“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放在首位,在培养学生英语的实用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学生涉外交际能力。但现实中的高职英语课堂与这一宗旨有着不小的差距,如今社会各个领域发展迅速,互联网几乎已经触及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99.9%的高职学生天天上网,几乎每个学生在上课时都会通过手机浏览网络内容,英语课堂上的低头族更是随处可见。其实,互联网并非洪水猛兽,高职英语教学完全可以利用学生青睐互联网的潮流,将互联网引入到英语课堂上,开启高职英语教学新模式。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
尽管最近几年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十分重视,但高职院校的总体水平跟国内重点本科院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清华、北大等学校各方面的先天优势无疑会吸引更有才能的精英到该校任教,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也享受到了国内一流的教育资源,互联网则打破了中国教育资源严重不平等的情况,他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超越时空,通过互联网学习到一流的在线资源,尤其是慕课的兴起,让高职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学到世界名校教授的课程,而且可以通过各种交流平台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互动,利用互联网进行英语学习,对高职学生来说具有很多方面的好处。
1.互联网为高职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语言输入材料。我们都知道英语学习可以分为“输入”和“输出”两个阶段,听和读为语言学习的“输入”阶段,只有在投入大量的“输入”,不断在听和读的过程中进行大量的练习和模仿,才能有“说”和“写”的“输出”。传统的英语课堂输入材料只有课本,不少学校的课本内容多年未变,内容陈旧,跟不上学生的兴趣点,而互联网可以提供内容更加丰富的输入材料,比如高职生喜闻乐见的英美影视剧,英语歌曲以及英语类的FLASH小游戏,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渠道不仅仅只是课堂,从而提高了高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2.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更为便捷。中国学生学英语往往很多都输在面子上,怕出错,不敢开口说,互联网给中国学生开口说英语提供了极大便利。在互联网中学生们可以用各自的电脑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同步在线交流,这种实时交流可以运用在高职英语的课堂电子实时讨论中,很多高职英语老师可能都有这种经历,课堂上提问让学生回答,几乎没有人会主动站起来,但是课堂电子实时讨论中,学生们只需要通过键盘就可以回答问题,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尤其是高职学生本身英语水平基础差,多数对英语表达有畏惧感,网络实时讨论则可以让他们大胆的用英语表达自己。
波多黎哥大学的教师实验结果证明,在传统课堂讨论中,只有50%的学生参与讨论,而在网络课堂讨论中,学生的参与率高达100%,这其中的原因很容易得出,在网络讨论中,学生不会有太多出错的顾忌,而且有了相对于口头表达更多的时间思考,开始可能需要查字典,只能用简单的单词或者句子,但是随着讨论的深入以及课下的巩固复习,学生们逐渐使用比口语体更加正式的语体。除了网络课堂实时互动外,学生们课下还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BBS等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进行语言交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写作课程在这方面起到了表率的作用,他们帮学生们联系到了美国一所学校,跟对方达成合作学习的协议,学生们定期写文章通过网络与美国的同龄人互相交流,大家可以互相询问对方国家的文化传统,也可以讨论经济形势和政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快速交流的能力。
3.建立基于学生为主的新型合作式师生关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美国学术界曾经在1946年就学习者不同学习方式而产生不同的留存效果做了一项调查研究,他们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被动学习,其中包括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这一类显然是如今高职英语教学常见的教学环节,另一类则是主动学习,其中包含讨论、实践以及教授给他人。
图1 学习金字塔
图1是当时的调查结果,被大家形象地命名为 “学习金字塔”,这一研究表明,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获取的学习内容要高出很多,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和听讲效率不高,主动学习类型中的教授、实践、讨论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学术界目前一致认为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下,网络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学习时间没有固定的要求,使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点灵活掌握学习内容和进度,同时也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高职院校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基本都是以被动学习为主,投入了大量输入型学习,输出量很少,而进入高职后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课堂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学英语的方式仍旧沿袭了被动式学习,互联网给高职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主动学习平台,大家可以通过各种交流渠道互相讨论,跟欧美国家的朋友写EMAIL,在QQ上跟同学用英语聊天,给大家提供了广阔的英语学习天地。
二、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高职英语教学
1.充分利用网络MOOCS资源。慕课全称为MOOC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英文的写法: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具有高度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学校组织为传播有价值的信息上传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慕课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美国斯坦福大学,2008年以后迅速风靡全世界,中国不少高校也不甘落后开通了慕课平台,一时间是否开有慕课成为衡量一个高校教学水平的标准。
高职院校在慕课浪潮的冲击下只能坦然面对,我们不能不承认,冲击传统高等教育理念和模式,打破了教师为核心的传统授课的教学方式,完全改变了以往由教师控制课堂、讲授知识的主导地位,我们应力图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这样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生的选择面更广,可以利用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随时提问,互动性很强。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重新认识互联网时代的高职英语教学,可以组织教师团队打造属于高职的慕课资源。暂时物力财力不够充足的学校可以直接提供慕课网址让学生学习,笔者目前在网上已经发现了涉及英语的不少慕课资源,如英语演讲、英语写作等,都由国际一流的教师讲授,如果高职院校能够组织学生统一网络学习,将有力缓解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师资短缺的局面。
2.逐步在高职英语课堂推广翻转课堂模式。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可以说是最近几年由互联网技术引发的教学大革命,起先是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两位高中的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为解决误课学生的补课问题想出了一个互相都节省时间的妙招,他们为误课同学专门制作了一些教学视频,让学生在家看网络上看视频,听讲解,到学校后在课上做视频中布置的作业,老师可以及时地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经过实践后,两位教师意识到这一方法十分有效,之后二人就合作创造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上课老师教,学生听,下课学生再消化”的课堂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国内很多学校已经在摸索翻转课堂如何在中国实现,并对翻转课堂中让学生观看的视频取名为“微课”,不少学校的教学研讨都以微课为形式,2013年全国高校范围内的微课比赛更是吸引了教育界的目光。
高职英语教学完全可以取其精华,颠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老路子,大胆创新,实现翻转课堂,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教学可以将翻转课堂的实施步骤简单分为为课前和课中两个部分:
在课前这一环节中,创建教学视频,视频制作者必须明确学生本节课的要掌握的英语技能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表现的内容,针对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差异,视频制作不能全校各个专业一样的内容。另外,任课老师最好提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与不同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相契合。
视频制作完成后,老师应督促学生在课前反复观看学习,由老师组织学生利用各种网络渠道观看教学视频,并根据视频涉及的知识点有针对性进行课前练习。
在课中,课堂的“翻转”让老师轻松了许多,老师就不需要再讲授知识,整个课堂就以学生为主体,复习课前所观看的视频中提到的各个知识点,小组讨论在视频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可以跟老师交流,并在课堂上完成相关作业。最后老师通过快速少量的测评,帮助学生消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推动知识内化,最后进行总结。
三、结语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习知识并非只有通过千军万马的高考独木桥这一条道路可以选择,传统教育行业一统天下的地位已经动摇,高等教育互联网化一触即发。如今的高职生几乎天天上网,随时上网,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份子,高职院校应顺应时展的潮流,尤其是英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加重要。高职英语教学可以高职学生对网络的热衷的积极作用,将互联网引入高职英语教学中,当然高职院校真正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英语学习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高职院校管理层首先思想意识上明确网络学习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相关的硬件和软件上给予充分的资金,同时高职英语教学管理部门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社会和学校需要共同努力打造一批熟悉互联网又懂教学的师资队伍,从而将互联网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鸿军.试论网络教学的特点与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 2002.5.
[2]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篇7
利用一切工具进行教学活动皆以提高效率为前提。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改变师生的交流方式上课,要注意适度使用:一方面现阶段使用这种交流的技术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较之教师完全通过现代化媒体教学,学生通过媒体学习这种间接的交流方式,在许多方面仍然有其优越性。
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陈至立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engagedlearning),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教育中应用技术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教学形态由被动型向投入型转移。——《用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改革》——1993年美国教育部
一、什么是网络?
网络的实质是资源共享、是零距离,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一种新型的工具。
二、当前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逐渐暴露出许多弱点,比如,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班级集体教学活动的前提下难以实施;以语言讲述为主的表达方式,使得某些教学信息的传输与接收遇到困难;教学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怎样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等。
三、什么是网络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现代教育技术已悄然向第三阶段——网络教学(web-basedinstruction)过渡,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中,学生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首先在局域网(如校园网)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若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要求,则可进入internet网,以寻求更多的资源或信息。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网络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预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
①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
②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③网络教学把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④网络教学真正落实了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谈谈已知的几种网络课模式:
(1)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上课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收集相关材料,制作成网页;课上教师交待课堂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掌握情况,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然后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上课方式充分使得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向知识的探索者的转变;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重点解决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从而避免了以往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学生无事可干或者尚未掌握前一部分知识的学生又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网络课最善于解决目前班级授课制之中的分层次教学问题、个性化教学问题。网络教学允许一部分同学先行一步,使得学生因材施学成为可能,教学效率必将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正是班级授课制前提下,网络教学的最强生命力之所在。
由此也可以看出,上好一堂网络课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各层面学生应有更深的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个层面的学生学习网络课教案。切忌将所有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的、一古脑儿地堆在网上,然后说同学们你们去学吧。认为只要学生找到了答案便是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学生看到的信息便是学生自己的信息了吗?学生需要多少时间理解消化所看到的信息?学生通过何种方式理解掌握信息?很明显看到了不代表理解了、掌握了,否则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大堆教科书,还需要各科教师吗?一些网络课的组织者为了告知同行们:学生在本堂网络教学课中理解了、掌握了,课前花大量时间让学生看材料、帮学生分析材料。结果是可以想象:课堂交流气氛特热烈,所有学生的问题看上去解决了、任务也都完成了。殊不知,这些问题是这堂课上解决的吗?这些任务是在本堂课上完成的吗?其实本堂课仅仅进行了一个集体汇报,而作为课最重要的部分:引导各层面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被无情的抛弃了。这里只注意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却忽略了教师主导作用。这样的教学与牧羊人人放羊没什么两样。提高教学效率只能成为一个美好的愿望。
怎样更有效的引导各层面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一直是教育者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要研究,在网络教学中更不容回避。忽视了这个过程不是教育方法的进步而是教育方法的倒退。
(2)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上课
网络课上教师将部分课堂任务用bbs或电子邮件,同学们用bbs或在线聊天进行课堂交流,学生用bbs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交课堂作业。
网络有先进的bbs、在线聊天等实时交流技术,它为各个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网络教学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为他们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网络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利用一切工具进行教学活动皆以提高效率为前提。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改变师生的交流方式上课,要注意适度使用:
一方面现阶段使用这种交流的技术尚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师生利用这种工具表达思想的技能相差很大。我们不能排除有些同学有很好的观点,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时束手束脚,反而影响课堂效率的现象存在;其次利用这工具所能表达的内容本身也有很大的局限。社会课的问题讨论多以文字为主,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交流。但是它无法准确表达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一般可以通过音量、语速、语调来表达);在自然科学课程问题的讨论中有许多问题是通过公式、符号、过程来表达的,现阶段交流平台(bbs、在线聊天等)解决这个问题显得力不从心。
篇8
关键词 慕课(MOOC) 高职英语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014-02
“慕课(MOOC)”与“翻转课堂”就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催生的产物。“慕课(MOOC)”自2008年起源于美国,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它提供大规模、自由选择、开放程度高的在线课程。“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 是指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课前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互动的一种新型教学形态。
高职英语具有很强的交际性,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操练才可以掌握各种语言现象,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因此,研究出新的适合时代和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来重构高效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一、“慕课(MOOC)”概念及其特点
“慕课(MOOC)”强调的是用“微视频”(微课),依照课程的知识点来编排,一般每段视频不超过15分钟,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分解重难点,达到高效的学习质量。为了保持课程的吸引力和检验学习的效果,课程习题一般会嵌入到课程视频中。“慕课(MOOC)”课程规模大、范围广、资源丰富,注重交流与互动,其核心在于强调学生的“学”。 微课程、 小测验、 实时解答是慕课的核心概念。在这个平台上,学习者进行学习、分享观点、做作业、参加考试、得到分数、拿到证书,是一个学习的全过程。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核心,就是先学后教,而这正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该模式下,学生在宝贵的课内时间,能够更加专注于自主学习,通过和其他同学协作,从而更好地获得知识的深层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和内化,更有利于实现分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的掌握,这些优势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在MOOC时代,学生可吸收来自全球的视频知识解读,可以反复看,复习时再看。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真正成为终身学习者。
三、基于“慕课(MOOC)”理念的高职英语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角度来讲,是指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恰当调整,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学习成果,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高效化的吸收和内化。
高职英语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必修课,如何把高职英语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并能受益终身的优质课程,是全体高职英语教师深思的问题。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高职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不高,一直是被动的英语知识的接受者。鉴于高职英语和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可以建立在“慕课(MOOC)”理念下,设计出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在网上学习MOOC平台上的最优秀的课程资源或教师自制课件,回到课堂上和老师、同学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交流,打造高效的新型高职英语教学课堂。
四、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前,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寻找优秀资源,或是自己制作视频课件,然后将学习任务设计好,并将这些学习任务镶嵌在课件中。学生在网络交流平台,观看老师课前制作好的教学视频,并通过其中的学习任务,及时反馈学习的成效。学生在课前主要是进行自主个性化学习,探索并发现自己的疑惑,进而将问题在课前进行思考,如果可以自己解决的,就不需要在课上再将时间在已知的问题上了。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通过课堂进行解疑。
在课堂中,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互动,反馈,学生之间分享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小组讨论,提问,答疑,然后在全班分享交流,老师可以起引导的作用,对于仍然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课后经过课堂的交流和协作,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内化和拓展,在课后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内化和延伸,对其进行重构。学生也可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网络交流平台展现,和其他的同学一起来分享自己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篇9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美术教学水平,引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特别是美术课堂教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科学、健康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经研究,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拟定于2014年共同举办“2014年中小学美术课交流活动”。
请各位理事做好相关组织、申报工作。有关申报的详细事宜见附件。
附件:
1. 2014年中小学美术课交流活动方案
2. 2014年中小学美术课交流活动登记表
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
2014年5月26日
附件1:2014年中小学美术课交流活动方案
一、推荐对象
具有三年以上教龄的普通中小学在职、在岗美术教师。已获得过本项活动一等奖的教师不再参加本届活动。推荐对象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
二、推荐要求
1.推荐课应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突出审美教育和美术学科的特点,具有创新精神和常态课的特征。
2.推荐课必须使用经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美术教材。
3.推荐课须是一个完整的课时,第一课时或其他课时均可。小学每课时40分钟,中学45分钟。每节课可以有1至2名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只能担当一节推荐课的指导。
三、推荐方法及报送要求
1.此次交流活动分为录像课推荐和现场借班授课两个阶段。在各地推荐的录像课中选出入围课到现场进行借班授课和观摩。
2.各省推荐名额(略)
3.上报材料及要求
(1)“2014年中小学美术课交流活动登记表”一式两份(每课一表,登记表可自行复制)。纸质表格需加盖学校和省级报送单位公章邮寄至下述地址,同时需将登记表电子版发至下述邮箱。
(2)推荐课须刻制成DVD光盘(每节课一式2张,使用普通DVD光盘格式,能够在普通附件2:2014年中小学美术课交流活动登记表(略)DVD机上播放)。光盘需附光盘标签(见附件表格),并在光盘表面注明所属省份和课名。光盘的内容中不要出现所在地区、学校和授课教师的姓名。
(3)详细教案及在教科书中该教学内容,一式两份。
(4)登记表电子版文件名为:省份、学校、年级、课名以及报送内容名称,如:省学校年级课评选登记表。
4.录像课报送截止时间:2014年9月1日(以邮戳为准)。
5.报送方式:美术课推荐录像寄至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邮编:100081,收件人:赵军,联系电话:010-58758581,13810048939。邮箱:719297526@qq.com。
四、奖项及组织工作
1.本次活动设一、二、三等奖和指导教师奖(获一等奖推荐课的指导教师将颁发指导教师奖)、组织奖。
2.由主办单位聘请有关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教师组成评委会,对推荐课进行评选。评选环节不收取任何费用。
篇10
一、 明确活动目标,激发活动兴趣
“走进信息世界”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确定活动内容,就要安排好课时分配,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 (1课时) 2.有选择性的阅读第一板块4篇阅读材料,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1课时) 3.开展以下两项活动,① 进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调查并在全班交流;② 阅读《把握自己》,辩论或讨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 (3课时) 4.阅读《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了解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以小组的形式确定研究报告的主题。(2课时) 5.根据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并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3课时) 6.全班交流简单的研究报告,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2课时)。我把安排告诉学生之后,大家就开始讨论如何制定学习计划。以下是两个小组的学习计划。
随着活动的开展,要把每阶段的活动都落实到位,就要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学习活动的一种力求认识或积极接受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行为的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在兴趣的影响下,学生会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观察敏锐,思维活跃,记忆力强,想像丰富。在实践活动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倾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地学习。而不觉得活动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任务。
一、 广泛收集资料,保证课堂交流
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除了阅读材料里所介绍的内容外,学生还广泛的查找到了大量的资料,并做了相应的处理。林浩锦同学在网上查到几大页的基础上自己归纳了三大点:⑴古代社会人们传递信息⑵现代社会人们传递信息⑶它们的变化;江崎虹同学以图片的形式予以介绍;的白潇洋同学以列表格形式介绍了古今信息传递的不同和自己的感受;郑思怡同学也用表格的形式,她的表格设计了古代、近代、现代课内课外收集到的传递方式和传递的特点,表格下两行她还写了自己是如何感受到信息的和信息对她的影响。
从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他们不单单局限在资料的寻找阶段,他们能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整理,真正做到资料为我所用,这样的资料在课堂交流上就十分充实。
二、 自主设计,主动参与
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综合性学习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强烈的探究兴趣、问题意识,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马上能用,获得了锻炼的机会,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每一项活动及活动的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学生自己决定。如在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我给学生一个参考表格。
当然在自主设计这样的环节中,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部分小组成员依赖少数“优等生”、相对后进的学生只是“观众”和“陪衬”等现象,因此我很关注学生的合作中自主的情况,告诉他们人的能力有高低,只要做就比没有做的好,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作用,人人都有事做,各尽其力,并及时用多媒体把性格内向的同学及能力较弱的同学设计的表格在课堂上好好的表扬。
三、 形式多样,力求活泼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文字资料上的归纳,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太单调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形式活泼多样的。这次活动中我安排了辩论“小学生上网聊天好出多”(之所以选择这个辩题是因为班级有一个QQ群,我数了一下全班61个学生,有35个学生在这个群里聊天),学生辩论前收集资料,整理自己的辩论条理,辩论时根据自己的观点相应的选择座位,辩论起来是针尖对麦盲不分上下,十分激烈。
学习信息的结果是要会应用信息和别人交流信息,在活动中我还要求家里能上网的学生晚上利用网络给我传递交流信息(可以发贺卡,发邮件等),晚上开机我的邮箱就爆满,全是孩子们传来的信息。综合实践活动还未结束时,一个家长就告诉我活动的学以致用的事例:孩子的朋友看报纸,发现这样一个信息:全国组织100名10小小记者参加十周年庆祝活动。孩子的朋友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她后,她自己按照报纸上的说明上网参加了网络报名,直到北京组委
会打电话通知,孩子进入第二轮选拔。家长才意识到孩子应用信息的能力让她真的有机会去香港参加活动。
活动中我安排学生调查研究本班的学习,纪律,视力,艺术才能,上课发言的各项情况,并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和前面所例举的表格不一样,它是完整的应用文,而且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怎么写虽然有书本上的范文,但也困扰了孩子很久,他们不敢下笔生怕自己写不好,我鼓励孩子们,不试试怎么直到自己就不行呢?结果是都写出来了,有的写的还真不错。
四、 勤于总结活动,留下美好记忆
活动开展后我就要求合作学习小组汇总学习成果,并设计封面。资料摆放上依次是:(1) 精美的封面 (2) 古代和现代信息传递的资料 (3) 自己一家一天的信息表格 (4) 小学生上网聊天辩论资料 (5) 调查报告的调查问卷 (6) 调查报告。有的小组活动的十分充分,资料整理起来是厚厚的一摞,有的小组只能基本把材料放置清楚,不管资料是否打印学生们这次的活动最终成果都整齐的装入袋中,也给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交流会材料
- 下一篇:中班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