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09 09:2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两学一做交流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两学一做交流材料

篇1

____乡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围绕一个“实”字,做好“学”和“做”两篇文章,以此推动全乡经济社会新发展。

夯实“学”这个基础,通过“五个学”,达到真学、真懂、真会。专家宣讲帮助学。在各支部分头自学的基础上,于6月16日组织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培训会议,邀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潘波、县纪委预防腐败科科长刘明星来我乡授课,举办以“创新思维,践行学习教育”、“遵规守纪,做合格党员”为主题的培训班,进一步加深全体党员对党规和系列讲话的理解把握,增强做合格党员的行动自觉。树立榜样示范学。6月17日,组织该乡全体支部书记到六宝峪、南团汀、小黑汀、巴家峪等地,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实地观摩,学习他们的典型做法、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并选树一批先进典型,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增强学习效果。领导垂范带头学。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带头深入到村、企支部讲党课,与普通党员一道学习,有效激发了党员的学习热情。截至目前,共举办专题培训3期,讲党课活动17场次,组织学习竞赛2次。区分层次系统学。针对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学历层次高、年富力强的党员,要求先学先懂,学深吃透,融会贯通,进而实现先学带后学,先懂带后懂。针对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的党员,采取送学上门、播放有声等方式,确保不让一名党员掉队。创新载体灵活学。把每周二、周四的下午定为党员学习日,无极特殊情况一律不准请假;依托远程教育、微信群、qq群等平台,开展“读写悟”百日活动;成立“讲习所”,设置“周末课堂”、“流动讲堂”,促进党员教育智慧升级。

严把“做”这个关键,在“抓、管、治、改”四方面动真格、出真招。联系实际深入“抓”。加强宣传,发放明白纸800份,悬挂条幅67条,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学习教育和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有机结合,设立党员先锋岗,重新制定了党员评星台;建立学习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一应俱全,相互印证。依托制度严格“管”。依托党内制度,推动思想政治建设抓在平常、融入日常,制定了《“两学一做”学习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职党员“一员多岗”管理制度》等3项制度。落实责任有效“治”。结合机关作风整顿工作要求,整治懒政、庸政、软政、滥政。继续推行“每周当一天村干部”活动,划分责任区域,设立农村体验岗,靠前服务,主动作为,遇事不避,接受监督,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家中。机关干部累计入村78次,解决群众难题10个。突出重点认真“改”。 突出问题导向,在整改落实上下功夫。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求党员干部对照《》,采取“列单排查”、“挂账销号”的方式,厘清责任、细化问题到个人,对照查摆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限时改正。

通过实学实做,____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初见实效。一是在作风转变上见实效。全体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素质进一步提升,工作热情进一步提高,能够自觉深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一线、安全生产检查一线、基层群众服务一线,形成夙兴夜寐的工作常态和“闻令而动、雷厉风行、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工作习惯。在项目建设上见实效。成立女儿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布局“一线、两社、两园”的产业体系,即围绕长城登山步道观光线,成立起佳养猪合作社、农宅合作社,打造500亩的板栗和林下野菜采摘园、特色蔬菜种植园。金龙口中药材示范基地、八面峰农业示范园、长城沿线采摘园等一批特色富民产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打造了包括青山关旅游、龙凤溪谷、董家口长城滑雪的长城文化区;形成包含八面峰农业示范园、长城沿线采摘园、金龙口药材基地的休闲农业区;以青山口、大堡城子、董家口、贾庄子、____个村为重点的乡村旅游区共3个各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区。在共享成果上见实效。____、贾庄子、总府3个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已按照

规划高标准推进;全乡新建村民活动广场3座,在十八盘、____、总府新建桥梁3座;投资100万元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垃圾20000平;共完成危房改造11户,改造厕所80个;打造了一条长城旅游精品线路,栽植大火炬7100株、小火炬20000株、锦带30000株、各种果树2000株,形成了乔、灌、草有机结合的立体绿化模式。

篇2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1课时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教学难点:

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教师准备纸飞机、溜溜球、各一个;师生都准备一个圆盘、一个指针,学生准备“动手做”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平移

1.出示例1图

(1)依次出示3个运动的画面(火车、电梯、和国旗的运动)。

提问:你感觉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明确这些运动都是沿着直线的运动。

指出:像图中火车车厢电梯国旗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平移。(板书:平移)

举例: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二)认识旋转。

1.出示例2图

提问:你能看出图中表示的是哪些物体的运动吗?

引导: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指针做的是怎样的运动呢?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并且表示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学生交流并表示运动方式。

提问:你知道这些运动有什么特点吗?这几个物体运动时,为什么它们的位置固定在那里而没有移动到另一处呢,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交流,明确这些运动都是围绕一点转动。

指出:像图中电风扇叶片、螺旋桨、钟面指针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旋转。(课题位置板书:旋转)旋转的特点是绕着一点转动。(板书:旋转绕着一点转动)

追问:电风扇叶片绕着哪一点转动?螺旋桨和钟面指针呢?

举例:小朋友还在哪里见到过旋转现象?

2、学生“试一试”。

(1)做转盘

出示“试一试”中的转盘,让学生用事先准备的转盘面和指针,照样子做一个转盘。

提问:你是怎样做成这个转盘的?圆面中心为什么用一个掀钮固定?

(2)动手旋转

引导:请小朋友按老师的要求做一做:把指针从指向A点旋转到指向B点,再把指针旋转到指向C点或者指向D点。

提问:刚才指针是什么运动?是绕着哪一点转动的?请小朋友再把指针从指着A点开始,顺时针旋转一周回到A点。

还可以怎样旋转一周回到A点?请大家做一做。(学生逆时针旋转)

追问:怎样的运动是旋转?

(二)比较

引导:请大家用手势表示平移,再用手势表示旋转。

比较一下平移和旋转,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小结:我们刚才研究了物体的运动,认识了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这就是平移和旋转。沿着直线移动的运动,是平移,绕着一点转动的运动是旋转。

三、练习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观察,把通过平移能和绿色树叶重合的图上颜色。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方格图,让学生说一说平面图上的方向,让学生说说两枚棋子各在原来位置的什么方向。

4、完成“动手做”

指出:不管向哪个方向旋转,只要是绕着一点的转动,就是旋转运动。

篇3

【关键词】参与;感受;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目标(1~2年级)对阅读兴趣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放在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的第一条,可见“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为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在活泼有趣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文字的美,应创设一个充满个性色彩的自由化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进文本,与文本直接进行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并产生情感的、心灵的共鸣,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上好一节阅读课的关键所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在阅读教学中,我尽可能用生动、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在活泼、有趣的语文实践中主动学习,感受阅读的乐趣,同时,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一、在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刚入学的儿童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好奇心,根据年龄特点,知道他们思维具体、形象,又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基础,所以我尽可能运用生动的、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激起参与学习的兴趣。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大多配了一些直观形象、色彩鲜明、学生喜爱的图画,可以让学生以课本为据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学生就能参与到其中,如教学《北京》这篇课文时,我利用教材上的插图,先让学生观察画面,进行说话。学生通过观察,纷纷发言,一个比一个说得好,其中一位同学说:“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广场上有许许多多的鲜花,有红的、黄的、蓝的、白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又有一位学生补充说:“五星红旗在天空中飘扬;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高挂着的像,两边各有四盏大灯笼和四面红旗”。学生观察得多么仔细,说得又那么精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训练,既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积累了语言,学生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二、在做一做、画一画、演一演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据此,我让学生在学习中做一做、画一画、演一演,这样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实践,引导其参与活动,努力提高学习效率,感受阅读的乐趣。

为了让学生理解《乌鸦喝水》中乌鸦是怎样喝水的过程,我事先让学生准备好瓶口较小的玻璃瓶和许多小石子,且瓶子里的水有多有少,当课堂中读到“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这个句子时,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着乌鸦做一做,顿时课堂沸腾起来了,你放一颗,我放一颗,水果然慢慢升高了,这时学生真正理解了“一颗一颗”和“慢慢”两个词,学生脸上洋溢着笑容,突然,一个同学通过动手观察后说:“乌鸦真能喝到水了吗?水在瓶子的下面了,瓶口全是石子了。”我借这个机会,启发思维:“在怎样的情况下,能用这个办法让乌鸦喝到水?”这时有的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随后有学生感悟到了,马上又倒上一点水试起来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实践、思考明白了:瓶子里的水不能够太少。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但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还活跃了思维,同时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小小的船》这首诗韵味很强,学生在诵读时就已经理解了诗歌的情境,那么怎么让学生的这种激情,再一次升华呢?我认为让学生把自己读到的、想到的都用自己的笔画下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飞机、火箭、宇宙飞船载着许多好奇的小朋友,都升上了天空……学生每幅画都代表着他们的心愿,体现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体现出了他们渴望到大自然中,到宇宙中去探索、去创新的愿望,在画一画中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皮亚杰的认识论和儿童心理学,充分提示了儿童主动参与在儿童智慧、思维、认知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在他看来,主动参与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

篇4

一、办好事务工作

1.文宣工作。起草重要会议讲稿、经验交流材料、日常各类文稿,做好会议记录,完成集团官网、官方微信号的编审工作。截至目前,共发送总经理办公会议纪要20份、党委会议纪要9份、专题会议纪要6份,下发抄告单60份;编送《集团工作简报》9期;编审集团网新闻信息259条;编审推送官方微信各类信息130余条;向中国高校后勤信息网、省教育后勤信息网、省教育工会网站、学校官网等平台信息近200条。

2.协调工作。协助做好“校庆节”暨优质服务系列活动、“暑期中层干部会议”“双代会”等工作方案;协同做好工会、离退休工作,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牵头做好党务公开、司务公开、信息公开,保密等工作;协助落实集团领导外出考察交流活动30余次,安排集团领导接待日35次;做好省教育后勤协会行专会协调工作。

3.接待工作。接待上级领导、专家和省内外兄弟院校以及商务来访29批次180余人。

4.督办工作。执行集团定性工作目标考核;督促各中心(公司)、部门每月报送工作简报;实行收发文、领导批文OA运转,通过OA进行工作督办;根据《后勤集团下属公司及二级单位班子会议议事规则》及时督办落实相关事宜。

5.机要工作。截至目前,通过OA、纸质形式登记、处理来文800余份;收、转校发等上级来文683份;处理中心(公司)、部门请示报告文件223份。

二、加强业务学习

1.加强队伍培训。举行信息宣传工作业务培训1次、摄影培训1次,提高办公室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工作能力。结合“思政大讲堂”举办了管理执行力修炼、幸福管理与自我成长等4期主题培训。

2.加强对外交流。参加全国教育后勤系统信息宣传与理论研究业务交流研讨班、全国高校后勤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高级研修班,牵头举办浙江省教育后勤协会行专会年会、办公室公务礼仪文化培训等活动,促进与省内外高校办公室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推进创新工作

1.集团党建工作。印发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制定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制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举办“思政大讲堂”、纪检干部培训会。组织开展“喜迎 保安全促生产”系列行动,“荷·和”廉洁文化摄影书画作品征集活动,“支部好案例”征集活动等。

2.文化建设工作。制定《后勤集团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完成集团大厅文化物化建设。结合“优质服务活动”、工会工作开展系列后勤文化品牌活动。获“全国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3.制度创新工作。出台《后勤集团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后勤集团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校属企业 后勤集团工会经费提取及使用管理办法》《金华市浙师大后勤服务有限公司商务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后勤集团公务接待管理办法》《校属企业 后勤集团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制度》《校属企业 后勤集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校属企业 后勤集团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校属企业“荷·和”廉洁文化建设方案(试行)》等;修订《后勤集团信息与宣传工作考核办法》;起草《后勤集团“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完成了《后勤集团制度汇编(2005-2017)》。

篇5

【关键词】 活动;初中数学;教学;思维

新课程是对数学教学模式的一次全面创新,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组织高效的课堂教学.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围绕主题安排了许多活动课内容,新增设的“读一读”、“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穿插在课时中间,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读一读”、 “试一试”、“想一想”、 “做一做”.

一、利用“读一读”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刻板印象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话精炼传神的道出了数学对于思维的拓展和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路加德纳认为,人类智能的结构包括九种智力因素: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 数学智能是仅次于语言智能的一类生来具备的,对于后天的成长和智力开发是极端重要的思维能力.

课本里面的“读一读”介绍了很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一方面可以加强数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改变学生对于数学的刻板印象――数学是一门抽象思维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大.

其实数学本就来源于实践,科学合理的应用与实践更能提高工作的效率,所以说数学可以反作用于实践,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例如课本中涉及一个概念“教育储蓄”这就是来源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作一些简单的计息演算,就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他们感性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好处,提高学习兴趣. 在阅读小材料“黄金分割”时,我让学生实际动手测量了自己的课本,还告诉了同学们简单计算黄金分割点的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和应用这些课外知识,一方面加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另外一方面对于学生养成缜密思维的良好习惯,科学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利用“想一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不要忽视孩子的实践能力,新课标要求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枯燥乏味的单纯讲课模式,所以大胆让学生动手吧. 讲到相交线与平行线章节时,我把“看图时的错觉”里面提到了几个图像放到了投影仪上,让大家去判断,同学们各抒己见,争论不已. 然后我又让学生打开课本自己亲自去测量去验证,验证完成后同学们都对课本知识有了深入掌握,还有同学结合自己在日常见到的图形和图像,给大家画出了新的图片,让大家猜测. 如下图:

看到这个图片的时候,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告诉我:平行,我再问:真的吗?有的同学就动摇了,然后我又让他们自己亲自进行了验证. 当他们亲自实践过之后胸有成竹的告诉我平行,这节课就在不断的猜想和验证中愉快的学完了. 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困惑和错误,教师千万不要恐慌,耐心细致的引导他们步入正确轨道,这才是真实的学习过程. 在错误中不断成长,就是进步的最大动力,路只有自己一步一步走,才能到达远方.

三、利用“做一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6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而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比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节课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从只满足一个条件(边或角相同)开始亲自动手尺规作图,发现仅凭一个条件作出的三角形差距很大,继而把条件增加至两个,发现大家作出的三角形依然不全等,再把作图条件增加至三个,发现有全等三角形出现。教师此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需满足怎样的三个条件,才能保证大家所作的三角形都全等。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得出“SSS,SAS,ASA,AAS”这几个判定定理。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操作得到的结果,理解更深刻,应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要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一个对学生有爱的老师,是不会对学生区别对待的。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主体作用,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丏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1.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合适的情境,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使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体现了教材的实用性。

2.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4.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7

一、 巧选材:在熟悉的地方发现风景

怎样走出习作教学的困境,让学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这是语文教师必须跨越的一道坎。我想,此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伙伴”的作用,引导同学们在“熟悉的地方”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前不久,我们班写《我的新同学》这篇习作。在指导选材时,我们设计了“材料大市场”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们尽情展示自己选择的习作材料。但是在交流选材时,不少学生选择的“人云亦云”的材料,比如,帮助同学、刻苦学习等不新鲜的材料。于是,我让学生做一做游戏——“习作材料脑筋急转弯”。让他们进行逆向思维——讲一讲同学的“缺点”。学生们记忆的阀门被打开了,平时生活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喜欢听课插嘴的同学,上课爱打瞌睡的同学,做作业粗心大意的同学,课间喜欢恶作剧的同学,爱向班主任告密的“特务”……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我又让他们接着做“四面开花”的小游戏,让他们进行发散思维练习。我在黑板上写下“外号”两个字,接着问他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哪个同学?同学们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有的想到 “三好”同学(爱睡、爱玩、爱吃),有的想到了一些“标点符号”,有的想到班中的“懒羊羊”,有的则想到班级的“黑脸包公”……就这样,我与学生们畅快地分享着,愉快地交流着。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课堂也充溢着欢乐的气氛。

二、 巧立意:横看成岭侧成峰

当然,我们所提倡的“伙伴”并不是简单的“告诉”,而需要教师努力去追求“打开”的艺术:努力打开另一扇窗,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体验。

本学期,我指导学生们写一写“发生在班级里的一件事”前,又和他们做了一次游戏:聊一聊,可以从哪些角度来确定本次习作的主题呢?他们各抒己见,从多个角度谈自己的立意,很多内容富有新意,让大家耳目一新:有的从环保的角度讲了班长带领大家设计宣传牌,号召大家爱护校园草坪的事;有的从同学关系角度切入,说了自己用臭虫捉弄女同学的事;有的谈了中午班主任老师不在,教室里“闹翻天”的趣事;有的选择有趣课堂这个角度,讲述课堂上一件件有趣的事情;有的则回忆了儿童节游戏活动的精彩瞬间……

同样的习作话题,教师和学生们的脑筋转了一个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在这个过程中,习作变成了“游戏”,教师则成了学生们的“伙伴”,是和学生们一起阅读学生的习作时的“思想动态”:当他们的见解“独具匠心”,教师就毫不吝啬地加以鼓励;当他们思维凝滞不前时,教师则在一旁“指点迷津”;当学生的见解需要提升时,教师则要“雪中送炭”。

三、 巧构思:不拘一格见真功

指导构思时,作为“伙伴”,我们要发挥教师“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引导学生用全新的视角去诠释,想方设法“包装”自己的习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静静”地倾听,简明扼要地点评,以及对重点进行凸显和提醒,更需要教师起导航与矫正的作用。

本学期,我们班在写“我的妈妈”这篇习作时,我又在班级中进行“金点子创意大赛”评选活动。学生们针对“怎样写可以让读者眼前一亮?”进行讨论交流,他们纷纷开动脑筋,使出了自己的“妙招”和“绝招”:有的同学说准备用书信的形式来写,在信中写一写深夜妈妈在电脑上疯狂“偷菜”,写出妈妈的“贪玩”,并写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妈妈严于律己;有的同学准备写日常生活中的几个“特写镜头”,写妈妈与脸上的痘痘进行“战斗”的趣事;有的则准备给妈妈写一份“评语”,通过“写评语”的方式表现妈妈的优点;有的同学准备用“家庭四大新闻”的形式来写,写出妈妈对家庭的贡献……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看起来进行了“金点子”的评比,实质上是举重若轻,在“穿针引线”,跟学生一起进行习作写法的交流与探讨,他们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升了写作的水平。

四、 巧评改:思维碰撞显精彩

学生习作中的“亮点”犹如娇艳的花朵,需要真心的呵护,真诚的赞美,对于他们习作中的不足,则需要教师用巧妙的方式,小心翼翼地提醒,这样才有利于习作水平的提高。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开展了“聊天式习作评点”。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精彩的习作或片段,其他同学从习作题目的选择、材料安排、语言运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点评。学生们可以抓住文中的亮点与不足之处,即兴发言点评。在点评过程中,可以真心地表达赞美,可以即兴采访同学,也可以现场求助教师。作为“伙伴”的教师,参与其中,时而静静旁观,时而推波助澜,时而理性引导,让他们在点评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悟。

当然,习作的“伙伴”并不仅仅是教师,爸爸妈妈、小伙伴,甚至网友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伙伴”。为了让同学们的习作有更多的读者,为了让更多的“伙伴”参与他们的习作,我还在班级中采用“发帖点评”的教学策略。

篇8

一、“读一读”,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数学活动教材中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数学活动的实用性. 例如“谈谈储蓄的利息”(七年级)就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作一些简单的计息演算,这样就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他们感性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好处,提高学习兴趣. 又如,为配合学生阅读“用不规则的四边形边角余料来铺地板,可以不留空隙” (七年级),课前收集并剪贴了一些建筑装潢的地板图案及一些工艺美术品的图案(同时也要求学生收集),用以激发兴趣,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用硬纸片剪一些全等的任意四边形,并在课桌面上拼一拼,通过实践活动验证数学活动中的结论,进而让学生猜一猜:用一些不等边的全等三角形可不可以铺成无空隙的地板?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活动中这样一些内容详实、趣味性强的知识,既体现了教学大纲中要求――“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包括商品经济的实际中去”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数学虽“抽象”也“实在”,感受到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做一做”,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充分使用数学活动中“做一做”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例如,在测量中(八年级),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地测量学校的旗杆的长度,要求学生至少用三种方法,并说出哪一种方法误差最大,是如何造成的. 通过让学生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弯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圆,然后引导大家观察、比较,判断哪一种形状的图形面积最大. 这样的“做一做”活动,既触及到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对实物与图形的认识能力,同时在学生动手操作中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

三、“猜一猜”,开发学生的思维

数学活动教材在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数学活动安排的“猜一猜”对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如,在七年级数学第一章节中加入了“丰富的图形世界”,从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体出发,“猜一猜”引导学生动脑、并使学生进入了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想的欲望. 在教七年级数学“几何体”部分时,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数学活动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 在寻找的过程中多猜想,学生开始对几何图像有了感性的认识. 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 又如七年级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此时,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着棱剪开,展成平面,并用“冠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多想一想,不要习惯性地只求一个答案. 这样,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

四、“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数学活动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 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数学活动中的要求,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数学活动. 例如,七年级数学“绝对值”这一节的习题中提到“|a|”的问题,因为在此之前并未学习字母能表示数,所以学生难以理解. 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可以把这部分题目挪到下一章去做;二是引导学生对a选取不同的值试一试,从这些不同的结果中去想、去探索、去归纳;三是从绝对值的概念出发,利用数轴求出有多少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等于|a|. 第一种方法采取了回避困难的态度,这样做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养成,有悖于数学活动的宗旨. 我们应当选择第二或第三种方法,在尝试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9

关键词:优化;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充分施展个人才智,展现个人魅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命活力。鉴于此,就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我提出个人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真正数学学习的主人。“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是新课程的基本思想,它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历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首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学习方式的改变,就不会有创新的学习能力。现在所倡导的导学案式的教学方式就是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它直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明确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从灌输中突围出来,向探究进发。教师不仅讲给学生知识,让学生 “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不仅向学生提出问题,还要指导学生会问,善问。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它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应试教育”的弊端,造成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学生亲自实践,既能够经历学习的过程,也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又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我们提倡“让学生在做”,就是让学生放开双手,运用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

(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提高数学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富有生机活力,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依据教材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与学生知识相适应的问题,力求生动有趣,便于学生探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二、转换角色加强交流,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10

8.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教材简析】

《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最后一课,该内容适合运用工程设计思维进行教学。教材分两部分内容:设计自己的小乐器;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这两部分内容如果都要展开,一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于是尝试着运用STEM的理念与工程设计的思想,通过创设情境把项目要求、自主实践及交流反思这几个环节融合在一起,最终希望孩子初步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的过程,建构起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一概念,同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起来。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课内完成“制作我们的小乐器”的任务,实践部分应该是足够的。安排学生们在课内充分思考、充分讨论,要求必须有一个具体可实施的做小乐器的计划,鼓励他们及时完成简易“设计图纸”,能完成制作和调试,最终把小乐器改进,让它演奏出动听的乐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过程。

2.通过口述、图示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能从交流中提取信息改进自己的小乐器。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利用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可以改变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并演奏悦耳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不同的材料及工具。

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小乐器并画出草图。

【教学准备】

弹拨类制作:组装纸板、皮筋、琴码

打击类制作:烧杯(500ml)、水、勺子

吹奏类制作:试管、水

小乐器设计单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启发谈话,直接导入课题。

1.图片出示几种常见的小乐器。

你认识它们吗?这些都是什么小乐器?它们是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

(启发学生思考:我想做什么原理发声的小乐器、选择什么材料实现。)

2.听一段《欢乐颂》乐曲,今天我们就一起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来演奏这首曲子。(出示课题)

二、明确任务,探讨评价标准

1.问题:想要完成这个任务,小乐器必须满足哪些标准?

能发出声音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能发出有规律的声音(在基本准确的音阶上)

可先出示三大类小乐器的制作所需材料

问题:怎样让橡皮筋/烧杯/试管发出声音?——皮筋振动/烧杯与水共同振动/空气柱振动

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改变皮筋松紧/改变烧杯中的水量/改变空气柱长度

怎样确认发声是否在准确的音阶上?——借助调音器(电子屏)

梳理标准:

1.设计图与小乐器成品相一致

2.能发出接近音阶的音高声音

3.便于使用,能演奏《欢乐颂》

4.制作精美,成本节约

5.分工合作,卫生整洁

出示材料,

(1)6根皮筋、组装纸板、琴码均为免费,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购买。

(2)烧杯(500ml)、勺子(金属勺)、水(1200ml)均为免费,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购买。

(3)试管、水(100ml)均为免费,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购买。

2.明确任务分配(3分钟)

(1)小组讨论确定三大类小乐器的设计制作小组:你想做弹拨类、打击类、吹奏类这三类中的哪类乐器?小组确定选择材料:用你选择的材料和工具,画一画设计图。你打算怎样让它演奏出1、2、3、4、5等的音节?画出示意图。

(2)分享两个小组的设计。

问题:你更喜欢哪个小组的设计?为什么?有哪些优点?(找到不足,针对问题,自己思考、与人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大胆设计乐器草图,让教学的难点在小组的交流、合作、探讨和老师的适机点拨中得到解决))

(这些问题设计为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乐器提供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二)制作与调试小乐器

1.学生制作我的小乐器。

(1)各组根据设计图,小组内几个同学分工制作,初步制作小乐器。同时小组内进行交流,边制作边调试。

(2)制作成的小乐器,能否用它试着演奏《欢乐颂》,看看它能否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3)调整和校对小乐器的音准,让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乐器。

小组内分工合作。制作小乐器时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影响到他人。制作时要注意安全,注意小乐器美观度。

(学生开始制作,学生进行制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可以进行教学辅导,同时老师更应该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所展现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对其他的同学起榜样示范作用。)

做完后组内自我交流。

2.交流分享:问题: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的?完善我们的小乐器。

三、展示:自制小乐器展示会。

根据评价标准,完成小组自评。

请得分较高的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并演奏《欢乐颂》。

四、拓展:小结延伸

1.同学们,我们还可以怎样改进我们的小乐器?

2.看一看:这些都是其他同学制作的小乐器。利用家中可以得到的材料,做一做其他类型的小乐器吧!课外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其他类型的小乐器。

【板书设计】

8.制作小乐器

黑板上贴上学生制作小乐器的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