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04 23:1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县经验交流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县、工业弱小县、三产不足县、财政穷县,有耕地面积42万亩,辖21个乡镇,
40余万人口,财政供养人员15434人。境内既无铁路,也无国道,交通不便,矿产资源稀缺,
200年被列为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2005年进入国家“三奖一补”政策奖补笼子。
目前,我县财政局机关内设16个股室,直属4个事业单位(分别为工资发放中心、非税局、乡镇财政管理局、会计核算中心),总人数为120人;下辖21个乡镇财政所,1个城区契税征收所,1个煤炭税费统征办,总人数为104人。全县财政系统总人数为224人。
二、近年来我县财政运行基本情况
(一)2006年财政收支基本情况
1、收入基本情况。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1514万元,与上年比增加2716万元,增长30.8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730万元,与上年比增加1030万元,增长18.07%,为预算的104.47%。从财政总收入的征管部门来看,国税部门入库5998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2.1%,占了财政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地税部门入库2193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19.1%;财政部门入库3323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28.8%。财政总收入中累计完成税收收入10140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8.06%;一般预算收入中累计完成地方税收收入5356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9.58%。
2、支出基本情况。2006年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支出32065万元,比上年增长36.79%,为预算的123.09%。其中工资支出12360万元,公用、专用经费支出5005万元,上级专项指标款支出8591万元,其他支出4909万元,消化老赤支出1300万元。
3、收支平衡情况。2006年我县一般预算收入673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7169万元,全年收入总计为33899万元;一般预算支出32065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245万元,支出总计为33310万元,净结余589万元,当年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33310万元的财政总支出中,资金来源于上级补助收入为27169万元,比重为81.6%,由此可见,我县财政是一个典型的依赖上级财政补助的“体制性吃饭型”财政。
(二)200年1-6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完成情况。今年以来,我局密切配合税务征管部门,多措并举,大力培植财源,强化财税征管,财政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截止6月底,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9090万元,为年初预算收入任务的68.71%,比上年同期增加2640万元,增长40.93%,财政总收入提前两个月过半,主要是工业冶炼提供的增值税增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47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46万元,增长13.9%,提前一个月完成过半任务。我们主要抓好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优方案,完善体制。进一步完善了县乡财政体制,对乡镇实行“两增一减一加强”措施,充分调动乡镇抓收入征管和财源建设的积极性,竹山等七个乡镇提前一个月实现财税“双过半”。二是奖罚兑现,做大税源。在年初财税工作会上,严格兑现了纳税大户奖、县领导财政收入任务完成奖、财源建设领导小组财政任务超收奖、财源建设工作组风险激励奖和招商引资奖。三是严明责任,严格征管。进一步分解细化收入任务,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税种、每项税源及每个征收人员,并严格考核。四是科学调度,均衡入库。坚持“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理念,按月通报收入入库进度,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局面。
2、支出完成情况。1-6月份,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以“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向三农、向民生福祉、向重点项目倾斜”为基本原则,在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只按国标工资标准发放、公用经费人平只安排500元/年的极低财政保障水平下,通过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强化税收征管、加强资金调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各类消费性支出、紧紧依靠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勉强维持了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的正常运转。1-6月份,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302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5.12%,同比增长34.17%,主要因公务员调资引起支出增长。
三、我县当前主体财源构成情况
当前,支撑我县财政收入的主体骨干财源主要有:1、工业冶炼、电力和建材。其中,冶炼业200年创税收16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0万元,200年完成税收4244万元,比上年增加2644万元,今年政策方面如无大的变化,预计可创税收6000万元。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200年,我县首次出现了3家年纳税超过500万元的本土工业企业;200年,鸿达福利冶炼和辉阁福利贵金属两家企业年纳税收率先突破1000万元,分别达1239万元、1815万元。2、农业烤烟。烤烟业200年创税收1494万元,比上年增加500万元,
200年创税收1550万元,比上年增加56万元。3、基建行业。基建行业大概年创税收500万元(营业税)。4、上级补助收入。200年上级下拨我县的补助收入总计为1.3亿元,200年为1.76亿元,其中,中、省一般性转移支付6403万元、中央“三奖一补”补资金162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323万元和659万元。
四、近两年公共财政基本建设情况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启动,参合农民人数为282243人,参合率达80.4%。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新农合基金来源为:农民缴费10元,中央财政补助20元,地方财政补助20元。我县是省扶贫困县,地方财政中省、市、县三级财政补助资金的分担比例为13:4:3,目前地方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均已按规定到位(其中县财政到位资金84.67万元)。
(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改革全面铺开。我县于200年在渡口、关王、平背三个乡镇启动了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试点工作,200年在全县全面推行,200年又实现了提标扩面。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不含五保户)6995人,实行分类施保,其中:一类对象2799人,二类对象4196人;农村低保标准为:一类对象30元/月.人,二类对象20元/月.人。全年共需农村低保资金202万元,除上级下达的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外,其余大部分由县财政预算安排。
(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新机制全面实施。在200年春季开学时,我县4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学校收费实行“一费制”,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目前,已拨付新机制保障经费427万元,占应拨金额的100%。所有义务阶段农村中小学都试编了细化的分校预算,并经县人大审议通过。
(四)县乡财政体制、管理方式不断完善。200年相继实施了“乡财县管乡用”、
村账乡代管”改革,对乡镇财政坚持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乡镇债权债务关系“五权”不变的原则,实行集中核算、账户统设、工资统发、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加强对乡镇财政收支的监管。同时,进一步加强涉农补贴发放,200年我县涉农补助项目大部分纳入信息化发放系统,共发放各项补贴及救灾资金1920万元,让党的惠民政策真正惠及农民。
(五)非税收入征缴模式进一步健全。200年年初,我县率先在全市开展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对执收执法单位所有收费收入全部进入非税征缴结算专户管理,进一步规范收入收缴秩序,拓宽了收入增长面。
五、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00上半年,我县财政收入虽然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随着各项政策性支出的日益增多,我县财政运转仍然步履维艰,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一)收入质量偏低。主要表现为:一是收入总量偏低。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入库形势虽然较好,但财政收入总量也只有7931万元,随着国家节能减排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下半年收入形势十分严峻,估计全年13230万元的计划任务难以完成。二是人均财力太少。1-6月,一般预算收入虽已完成了4473万元,但提供的县本级可用财力仅为3500万元,仅可保证我县现有财政供养人员两个月的工资发放。
(二)收支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工资性津补贴财政尚无力负担。目前,我县干部工资只发了基本工资部份,按政策规定可以发放的津补贴尚未纳入县财政预算,全县广大干部职要求发放的呼声高涨,财政支出压力巨增。按政策要求,公务员实行统一津补贴,市里规定县里的统一调控线最高为15500元/年,现我县也正在拟定方案,经初步测算,若发放这些津补贴年需22494万元。也就是说,如果考虑发放津贴,今年的收支缺口将高达2.25亿元。二是单位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低,运转困难。由于财力有限,我县财政安排给各单位的公用经费都是按编人平500元/年来计算的。从现有的物价水平来看,这个标准很难保证单位的正常运转。三是政策刚性增支压力大。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度的加大,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人民得到了实惠,但也加大了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如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县级财政新增支出84.67万元,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财政已支出350万元,预计还要投入1000万元以上,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加上S212线等基础设施建设需县本级配套支出达8000万元以上。
(三)缺乏稳定支柱财源。近年来,我们在财源建设上作了不少努力,但仍未形成稳定支柱财源。农产品除粮食、生猪和食用菌、烤烟外,其它均未形成规模,且大部分属于低效弱质产业,取消屠宰税、农业税与特产税后,真正创税型农业项目少之又少。加之,农业税收支柱产业烤烟业因受到各种自然条件限制,增收的基础也不稳固。工业产品单一,这几年我县工业税收主要来自工业冶炼,而冶炼又属于国家产业政策压缩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大,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同时,受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县内其他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盈利空间也在缩小,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收入大幅增长的难度大。工业化的落后造成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不牢。第三产业尚未形成优势,新兴财源不多。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绝大部分乡镇没有骨干企业。
篇2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全区上下积极投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热潮中,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过去的一年,在温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区畜牧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
畜牧业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实际、面向基层,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全县牲畜存栏达65.8万头(只),肉类总产1.12万吨,牛奶产量0.7万吨,绵羊毛总产687吨(其中含细羊毛365吨),山羊绒总产39吨,畜牧业产值达1.19亿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12%。全年完成黄牛改良20297头,其中完成冷配任务15000头,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12.8、103.4;绵、山羊改良完成32万只;引进种畜555头(只);去势劣质公畜9.3万头只。全县实现人均牧业收入473.76元,人均牧业增收52.03元。下面,我着重谈一谈我县在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中所积累的一点经验,供大家参考交流:
一、温宿县2005年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主要成绩
一是狠抓了黄牛冷配工作,尤其是加大了冷配站建设力度。全年完成黄牛改良任务20297头,其中冷配完成15000头,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新建了27座标准化配种站,改建了9座旧配种站,使全县黄牛冷配站总数达到60座。
二是绵、山羊改良工作稳步发展。2005年,在保证绵、山羊存栏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主要以提高单产和质量为主,在人工授精、劣质公羊去势,抓绒、剪毛鉴定,整群分群等环节上,严格操作规程,确保绵山羊单产、总产全面提高。全县山羊绒总产达到39吨,平均单产为236克,其中山区平均为310克,农区平均为195克。细羊毛总产达到365吨,平均个体剪毛量为3.4千克。
三是狠抓劣质公畜去势工作,为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自1997年全地区实行“全改去势”以来,我县始终把劣质公畜去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05年,全县去势各类劣质公畜9.3万头只,有效地推动了人工授精工作的开展和种公畜的推广。
四是加大了种畜引进和推广工作。2005年,全县共引进各类种公畜555头(只),其中引进细毛羊282只,绒山羊103只,卡拉库尔羊137只,肉羊16只。向其他县市推广绒山羊种羊1164只。
五是实施了“阿克苏地区百万只优质肉羊工程建设项目”。2005年8月,肉羊项目在我县正式启动,结束了我县没有高品质肉羊专用品种的历史。项目实施期间,培训技术人员18名,新建了5座绵羊人工授精站,完成人工授精1240只,为项目下一阶段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为畜牧业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是关系畜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温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在资金、政策、人员、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县委朱岗书记多次率分管领导及农口部门领导深入基层调研,研究解决基层存在的实际问题,并要求畜牧、农业、水利、财政等有关部门及乡镇场领导,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把畜牧业这篇大文章做好。
(二)立足县情、真抓实干,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质量高低、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为此,温宿县近年来十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了一批标准化配种站,有效地改善了基层品种改良工作的条件。仅2005年,温宿县按照“财政补一点、技术员担一点、乡村出一点”的办法,筹资50余万元,新建了27个标准化黄牛冷配站,改建了9座旧配种站,并给每个配种站划拨了10-15亩耕地。此外还利用世行贷款项目——温宿县畜牧业发展项目,新建暖圈60座、人工授精站4座、药浴池2座、青贮窖1500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基层条件,为提高品种改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三)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在品种改良工作中,我县不断完善机制,强化管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证了品种改良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建立了较完备的黄牛、绵山羊普查登记制度。对辖区内所有母牛、母羊均登记造册,既方便了管理,又便于配种工作的开展。二是基层配种站实行了技术承包责任制。养牛户与配种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可进行双向选择(即养牛户可以选择配种员,配种员也可跨乡镇服务),服务费可在物价部门规定的范围内上下浮动,配种费在配种时一次性预付,怀胎检查时如果是空胎则全部退还服务费。三是配种员实行
评议制度。配种员全部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并在半年及年终接受畜主代表及乡站干部的民主评议,凡评议达不到“良”以上等次的,均须再培训,连续两次评议不合格者予以辞退。四是严格执行“全改去势”制度。近年来,温宿县按照地区“全改去势”的要求,在春秋两季全面开展去势工作,保证所有劣质公畜全部去势。五是狠抓种畜管理工作。我们
调整充实了种畜管理委员会人员,并严格按照地、县品种区域规划的要求,在种公畜的引进、使用、调配等方面严格要求,杜绝了乱引种、乱配种现象的发生。同时,在种畜合格证发放时严格把关,还加大了《种畜禽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四)加大培训工作力度,狠抓技术队伍建设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历来是温宿县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2005年,我县特邀请新疆农业大学的6名专家教授来温宿县举办了一期畜牧兽医“2+1”大专培训班,来自基层的42名技术员接受了培训。为使技术员开拓视野、学习经验,2005年6月,我县选派了20名技术骨干赴喀什、和田等地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习考察。为使肉羊项目顺利实施,还选派18名技术员参加了地区举办的肉羊人工授精培训班。此外,在各生产环节,县站都派出技术骨干深入基层,现场培训、指导。通过培训,我县的配种员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三、2006年工作打算
篇3
一、围绕目标体系这个重心,狠抓任务分解、实施监控和考核考评三个环节,突出目标管理的科学性
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目标任务,坚持从县情实际出发,科学制定目标体系,并加强督导和考核,使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一是实事求是制定目标计划。在未下达目标计划前,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各部门进行走访调查和研究分析,充分征求基层和群众的建议,并坚持“分类指导、有所侧重”的原则,将目标任务分解到了县级部门、乡镇、工商企业等目标责任主体。二是因时制宜加强过程监控。目标计划下达后,我们定期组织人员到责任单位检查、督促目标计划完成情况,采取“只看现场不听汇报、只看实绩不查资料”的形式,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帮助责任单位深入查找原因,帮助目标实施单位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对完成任务进度较差的主体给予通报批评。三是客观公正组织考核考评。目标是否按期完成、是否让群众感到满意,需要考核来检验和证实。为了把各目标实施单位的实绩考核出来,实情反映出来,成效展示出来,我们采取了“零基考核”与“连续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年度新增的目标任务,如招商引资和争取项目等目标,只考核当年的成效;对具有连续性的目标任务,如产业培育、项目落实等目标,则考核计划完成情况。同时,为体现目标考核的公正性,我们还采取了“交叉考核”与“巡察考核”的办法,对共性目标任务,抽调同类责任单位的责任人参与考核,邀请县委巡察组的老同志参与考核,并到农村、社区听取群众意见,对群众感到不满意的,则视为不合格。
二、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产业培育、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这三个重点,突出目标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目标管理,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须抓住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点,突出工作的针对性。一是服务于立县支柱产业的培育。围绕县委、县政府“做大做强电力能源、机械冶金、农产品加工三大工业支柱,做大做强生猪、葛薯、水果、蚕桑四大特色农业”这一目标,我们在目标体系的制定、目标任务的监控等环节上,始终扭住产业培育这个重点,加强督办与指导,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做强生猪骨干产业方面,我们为巨农实业公司落实了生猪品种改良项目资金60万元,新发展了四个核心养殖小区。使全县的生猪产业龙头企业达到了3家,有力地带动了生猪产业的发展。二是服务于特大项目的争取。我县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作为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目标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重点督办的作用,看准一个,盯牢一个,成功一个。最终确定为四川核电站首选厂址的三坝乡厂址在第一轮初审时排名第6位,面临着在第一轮就会被淘汰的危险。面对此情形,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要求从服务入手,用渴盼发展的热情、发展富民的愿望感染专家。在这一艰苦漫长的工作中,目标办多次督查督办环境与服务工作,齐心协力形成了项目落户蓬安最为关键的“人和”因素。三是服务于招商引资环境的营造。我县抓住省政府正式批准保留蓬安省级工业园区机遇,掀起了“园区招商”热潮,我们着重从优化环境促发展这个角度,加强软环境建设的督促与指导,加大了对阻碍招商引资工作的人和事的惩处力度,提升了对外开放形象,增强了招商引资吸引力。今年,北京荷田、四川七环等龙头企业继天杰普华、天府兴贵、金坛电化公司之后又成功入驻园区,五家企业累计总投资4.9亿元,壮大了县域经济总量,提升了县域经济竞争力。
三、围绕目标落实这个核心,狠抓力量集中、分线履职、动态任职这三个机制,突出目标管理的实效性
篇4
(一)强化领导,分工协作
党工共建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县总领导高度重视,当作工会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一是实行县总工会主席亲自抓,分管副主席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二是按照县委组织部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的统一部署和分配的“两新”组织工会组建任务,切实抓好工会组建工作落实,并及时将在工会组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向县委分管理领导汇报,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实践和完善;三是在工作责任落实上,做到“四有”:
(1)有方案。年初制定了《于都县总工会度工会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把工会组织建设工作列为工会工作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
(2)有班子。成立了于都县总工会“两新”组织和“三类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会组建工作组和工会规范化建设工作组。
(3)有具体操作性文件。县总下发了《关于在“两新”组织中加强工会组建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工会作用的意见》、《关于切实做好“三类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
(4)有责任分工。县总下发了《县总工会领导挂点联系“两新”组织工会组建工作制度的通知》,县总机关干部分成三组,每组由一名县总领导任组长,并将组建、规范化建设任务按区域、行业、按乡(镇)划分,任务到组,责任到人,组宣部负总责,具体负责指导各组工会组建和工会规范化建设工作,做到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工会组建和规范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搞好宣传是搞好党工共建创先争优的重要工作。我县在党工共建创先争优宣传上,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法,一是会议宣传。县总工会凡召开工会工作会议,都把党工共建创先争优工作列为重要议题,反复说、反复讲、反复强调;二是印发宣传资料宣传。县总工会印制了《工会组建工作学习宣传读本》1500本、《组建工会知识问答》1500本、《工会工作手册》1500本发至县机关各单位、政府各部门、乡(镇)、工业园区、企事业单位;三是媒体宣传。县总把“两新”组织组建工会的有关法律法规条款和党工共建创先争优的有关政策,领导讲话,坚持每月在县电视台上轮播3天;四是出动宣传车宣传。我县出动宣传车12次,在县城各主要街道、居民小区、工业园区、企业集中地和各乡(镇)圩场巡回宣传《工会法》、《江西省实施<工会法>办法》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五是在于都工会信息上宣传。县总做到在每期于都工会信息上都有基层党工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及工会知识问答。通过形式多样,广泛深入地宣传,在机关、单位、学校、工业园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营造了党工共建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为党工共建创先争优工作夯实了实扎的基础。
(三)抓好组建,规范建设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市总工会二届七次常务(扩大)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党工共建创先争优工作,我县在工会组建上采取:
一是摸清底细,科学分类。县总派出人员分别到县工商局、民营企业局、招商服务中心、工业园区等部门进行调查摸底统计各类企业数,并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市总“倒排建会”工作法的工作要求,将开工投产一年以上应建未建工会的“两新”组织按行业分别列出企业、单位名单,再根据组建难易程度,分成abc三类;二是讲究方法,强力推进。采取“争易攻难促中间”的建会工作法,强力推进“两新”组织工会组建,即对容易的先争取建立工会,对难点户、钉了户采取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逐个击破的方法建立工会,通过抓两头,促“中间”企业的建会。至10月,我县完成市总工会下达的工会组建任务110.37%,发展会员任务101.65%。新组建“两新”组织工会65家,新发展会员3118人,其中县工业园区开工投产一年以上90家企业全部组建了工会,有会员20965人。在“三类企业”工会规范建设上采取:一是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于都县“三类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搞好摸底。县总对“三类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职工、会员人数,工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大排查、大摸底,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从中选出30家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好,职工、员工100以上,职工队伍稳定,工会工作开展较好的企业工会作为度工会规化建设示范点单位;
三是任务到组。县总机关干部分成3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任总监,每个小组由一名县总副主席任组长,每组抓好10家工会规范建设示范点;四是责任到人。要求各组严格按照市总工会规范化建设“十个有“标准,搞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同时着重强调抓好会员登记管理、会员证的办理、工会会议活动记录、工会社团法人资格登记、工会办公和活动场所的落实等5个大工作;五是严格实行奖惩制度。(1)工作纪律。规定9-10月县总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服从县总和各组组长的统一调配和安排,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或缺席,违者,按县总有关规定执行。(2)奖惩办法。县总机关干部职工年终工作性津贴的3%与工会规范化建设工作挂钩。凡组建一家“三类企业”工会补助交通费、下乡费50元,凡按“十个有”标准工会规范化建设到位,经市总工会检查验收合格的,每家补助交通费、下乡费50无。至10月底,我县30家工会规范化建设企业工会,按“十个有”标准基本到位。
(四)结合实际,狠抓企业文化建设
党工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的宗旨是为基层服务,为职工服务。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党工共建创先争优的重要载体。我县在抓党工共建的同时,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一是抓好企业文化的基础实施建设。(1)大力抓好企业文化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一年来,通过抓示范带全面,全县有80%的基层工会建立了“三室”即图书阅览室、娱乐室、活动室,有60%的基层工会建立了“三队”即文艺队、篮球队、乒乓球队,有30%的基层工会建立了“三厅”即歌舞厅、影视厅、健身厅。全县工会系统培训职工、农民工28933人,参加各类涵授、电大班学习职工、农民工683人,毕业的98人;
二是切实抓好企业文化“六个一”建设。“要求各企业”将企业文化编印成一本小册子、建一块宣传栏、录制一盒企业文化光盘、制作一套宣传挂牌、举办一系列文体活动、开展一次学习交流活动。通过抓“六个一”活动,从而推动了我县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建设;
三是抓好企业文体活动。(1)抓好企事业职工文体活动。要求各企事业工会每逢重大节日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并要形式制度化、经常化;(2)抓好全县性职工文体活动。县总工会举办了庆“五一”&8226;劳动者之歌文艺晚会,与县文化局等6个部门联合举办了源青年歌手大奖赛,与县委组织部等4个部门联合在县工业园区举办了党建带群建创先争优职工文体周活动等大型文艺活动,通过县总工会组织、企业出节目和节目评比活动,调动了企业和职工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了文体活动的群众性和广泛性;四是抓好企业文化特色建设。企业与企业之间,由于行业的不同、历史的不同和特点的不同,他们的企业文化特点也不同。我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采取因企制宜的方法,根据不同企业,开展不同的企业文化建设。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我县涌现了于都县地税局的行为文化、于都县邮政局的团队精神文化、格特拉克于都分公司的劳动竞赛文化、江西以泰电子有限公司的人性化管理文化、于都怡信电子有限公司的发挥职工最大价值文化等大批特色文化。
篇5
,__县人事劳动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县纪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抓好五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是抓学习教育,促思想升华。开展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反腐倡廉教育,把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纳入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组织领导干部专题学习反腐倡廉理论和形势教育;开展班子成员上党课活动,每季度安排一位班子成员为局机关党员干部上一次党课;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党风廉政教育学习活动,并要求干部职工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积极组织( )副科级以上实职领导干部家属参加全县开展的“廉内助”警示教育活动。
二是抓组织领导,促责任落实。成立__县人事劳动局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部门工作之中,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建立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由党组书记、局长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各二级局、科室签订责任书。
三是抓制度落实,促运转规范。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党内民主生活会、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廉政谈话、财务一支笔审批和收支两条线、二级班子竞争上岗等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内部管理规定》及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三是完善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制度,规范政务公开、党务公开栏,扎实开展网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篇6
二、整合社会资源,借力发展。为构建青年创业行动的工作网络,团县委在充份发挥团组织网络覆盖面广、工作机制健全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借助于社会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及政府就业管理服务处、人才中心的信息优势、业务专长,整合各方的信息、人力资源,以挂靠的形式与社会中介服务机构联合搭建服务青年的有形平台。
三、规范服务中心的管理。团县委在专门征求团市委、工商、人事劳动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与金桥中介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对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在职责分工方面,协议规定团委负责就业信息及县城以外乡镇的招聘报名工作,用工单位的资质审查、面试等工作由金桥中心负责;在收益分配方面,青年就业服务[找文章到文秘资源-/-一站在手,写作无忧!]中心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双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费用自行负担,经营所得归金桥服务中心所有,但必须从招聘所得中提取40%用于设立“重点工作奖励基金”,对工作积极主动且富有成效的团组织及个人实行奖励,从而提高乡镇团委的积极性。
四、统一各级团组织的思想认识。在报请县就业管理服务处审批之后,团县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建立__县青年职业服务中心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团委以成立“青年职业服务中心”为契机,做好青年就业服务工作。并于11月21日召开全县青年创业行动专题会议,对青年服务中心的组建目的、运作方式、程序等作了进一步宣传讲解,会上还进行了现场授牌仪式,“青年职业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同时,由金桥中介服务中心出资统一制作的20块“__县青年职业服务信息栏”的牌子也交到了各乡镇团委书记的手中,各乡镇团委从此有了专门的团工作宣传栏。
五、深化服务中心的宣传工作。在县城菇城报买下专栏,长年用于就业供求信息,同时要求各级团委积极利用宣传栏、宣传标语等进行宣传,力求使每期招聘信息家喻户晓,保证将信息传递到每一位青年。下一步,双方将着手联合筹建“青年创业信息网”,该网站将集用工信息、需求登记、工作宣传、政策服务于一体,实现服务的网络化,使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更加快捷、高效。此外,还印发了20__张《__县青年职业服务中心联系卡》,将青年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服务宗旨、联系电话等印制于名片上,由各乡镇团委向基层散发,使全社会了解青年中心的工作,提高中心的知名度。
我县的青年职业服务中心组建工作已顺利完成,中心的业务刚刚起步,要做好这项工作,实现永续发展,结合我县的工作实际,我们有几点体会:
1、综合考虑,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是基础。青年服务中心的建立,涉及到工商、人事劳动等政府部门的审批、管理职能,在从业资格、业务开展、规费缴纳等事项上都离不开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要从源头上解决职业资格问题,预防法律纠纷,以成立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的形式,既可加强对青年就业工作的领导,又解决了服务中心的合法性、资格性问题。另外,应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多渠道对中介机构的信誉、业务能力、经营理念、社会关系等进行了解,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优先与基础条件较好、信誉较高的中介机构服务合作。
2、明确责任、规范管理是前提。以挂靠的形式联合建立青年服务中心,必然涉及到合作双方的权益分配和职责分工,签订协议是预防、处理纠纷的重要手段,包括资金分配、责任分担等关键性问题都要在协议中加以明确,这样对双方都有了约束,办事也有了准绳,否则,随着业务的开展问题便会显现出来。
3、各级团组织思想是否重视、工作是否主动是关键。筹建青年职业服务中心本身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日常管理及正常运转,这需要各级团组织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做好每一环节、每一次招聘服务工作。团县委应坚决摒弃“只建不管”做表面文章的思想,如果只建了中心而团组织未发挥作用,一方面会使合作伙伴对团委失去信心,青年团组织失信于社会;另一方面,合作双方也都付出了先期投资,若工作不到位,使本已有限的资源造成浪费,更重要的是团市委的工作任务难以完成。所以,为激发乡镇团委的积极性,在政治上,我们一再强调青年创业行动列为乡镇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经济上,从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奖励基金,从而也部分地解决了乡镇团委书记开展这项工作所需的经费。
篇7
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
首先感谢县局的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学习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促进我们学校的工作。接下来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学校校本研修的一些做法,请老师们给予指导。
跟大家要交流的内容有三点。
一、打造一个团队
我们二小语文教师50多人,每个教研组10人左右。数学教师近30人,每个教研组5人左右。英语教师10人。音体美各学科的教师也都有8人以上。我们还成立了由专职、兼职教师组成的8人以上的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教研组。每个教研组、每个学科组都是一个团队,整个学校又是一个大的团队。如何凝聚一个团队的力量,打造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
我们的做法:一以活动为载体;二靠评价措施引领。
我校开展的教学常规活动有(1)教研组内研究课(每学期搞一轮)(2)校级优质课、先进教研组评选(每学年评一次)(3)校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等(每两年一次)。每项活动的开展都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如集体备课制度;优质课评选标准、先进教研组评比细则;校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等)。
这些评价制度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意识、团队协作意识,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也都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并且以评价团队为主(譬如:教研组内研究课,每学期每人执教一节,每周最多安排一人讲课。教研组要提前做好集体备课,讲课时本组教师要全体参与听课、评课。每个教研组内的研究课,分管学科主任至少有一半的课要全程跟踪,并作为考核先进教研组的量化成绩之一。教研组内研究课,又作为推荐教师参加学校优质课评选的依据。先进教研组评比细则中,教研组参加校级优质课评选成绩作为先进教研组评选一项成绩。年级组教师教学质量检测成绩差距大小情况也是先进教研组评选项目之一。(怎样才能缩小教学成绩差距,提高教学质量?参加学校优质课比赛如何取得好成绩?实践证明,搞好集体备课就是最有效的途径。
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在提高一个团队能力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下面说说我校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开展情况。
我校集体备课的形式有同年级组教师集体备课、跨年级组教师集体备课等。
(1)同年级组集体备课除全册备课、单元备课外,我们更关注课时集体备课的时效性。(我们学校同一个年级的班级都在十个左右,任课教师人数比较多,具备集体教研的优势和氛围)。每天办公时间各学科组都自觉进行集体备课,主要交流当天上课的情况,学生出现的问题,探讨补救的措施,研究下一节课的教学。
(譬如数学课:课时集体备课要细化到,针对一个新知识点创设怎样的教学情景,每个知识点掌握到什么程度,设计哪些练习题目,每个题目的练习意图、知识拓展到什么程度,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位教师都要很清楚。)
通过课时集体备课,教师每次上课前能清楚把握知识核心,对提高教学质量,缩短教学差距起到很好的作用,老师体会到其中的好处,于是逐渐变成自觉地行动。
(2)跨年级组集体备课,(尤其是语文、数学这些学科,循环一轮需要五年的时间,更何况教材还在不断更新。跨年级组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使教师对所教知识瞻前顾后,统揽全局。是不同学段教师认知互补,解决教师本位知识缺失的有效的途径。
为解决时间不够用等矛盾,通常我们把简单的问题,放到同年级组集体备课解决,把热点难点问题放到跨年级组集体备课研讨。
教学中我们还体会到:集体备课的设计方案只有放到实践中加以检验,才能避免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因此集体备课之后,还要选择一些典型、重点课时,由一位教师执教研究课、其他教师听课、评课查找问题,大家再反思修改,完善教案,之后,再执教一轮研究课,在这样的反复过程中,使设计的教学方案趋于合理。
(举一个例子:一次学校教学研讨会上,安排的课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平均数》一课。当时备课组的老师们查阅了很多有关的课例及名家的课堂实录,思路大致如下,课伊始,教师现场收集或直接出示人数不一样多的两个小组的比赛成绩,让学生比一比哪个小组成绩好。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首先想到比总数,但,小组的人数不一样多,比总数不合理,在这种认知冲突下,再引导学生思考比什么怎么比,引入对平均数的认识。教研组的教师讨论交流后,也没跳出这一思路。可是按集体备课预设的方案,几次的试讲,每到这个地方,学生基本卡壳,几乎想不到用平均每人的个数(也就是平均数)来比快慢,对此我们非常困惑,。
这时恰好市里要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其中就有这节课,于是,我们特别安排备课组的教师参会认真学习,会上讲课老师的思路与我们设计的思路、遇到的问题大致一样。现场互动期间,我校参会的教师就我们的困惑特别向专家请教,结果我们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带着困惑,我们再来研读教材,集体商讨。教师教学用书上的一段话使我们茅塞顿开。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有两个作用(1)它首先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2)其次是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原来我们在备课时,直接拿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实际上就是关注了平均数可以作为不同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而忽略了它首先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这一作用。仅从“比较的维度”揭示平均数的意义,进而理解平均数作为代表一组数据水平的数,看似顺畅,实则潜藏着学生难以跨越、教师也很难察觉的认知障碍与思维断点。
正是有了这样的认知突破,我们勇于放弃前面精心设计、反复试讲的方案,又重新对课进行了深加工。我们从学校正在开展的“校园主持人大赛”活动入课,先给出本班参赛学生初赛时四位评委的打分,让学生猜测参赛学生的比赛成绩应该是多少,使学生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和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感受平均数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作用。接下来,通过决赛评委人数变化,使学生认识:平均数的虚拟性,平均数的范围以及与这组数据中每一个都有关系等,进一步体会平均数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这一含义。有了这样的铺垫,前面困惑我们的问题迎刃而解。
当时,我想到的就是两个字:“超越”,依靠团队的力量我们做到了,我们至少超越了市级观摩课水平。之后,这节课作为一节专题研讨课又在县小学数学研讨会执教,得到大家的高度评价。透过这一实例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
二、倡导一种精神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但如果认真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我校教学常规细则中对教学反思有明确要求,并作为重点检查的项目之一。倡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同时也注重集体评课反思。每一轮磨课我们都要进行评课反思。
课堂上我们倡导学生合作探究、质疑创新。同样,我们教师也要培养善于反思、勇于创新的精神。
所以,教研组、学科组执教公开课时,我们通常选择有挑战性的课题。
也是在一次学校教学研讨课上,我们确定的一个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因为,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但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少,可借鉴的东西也不多,于是我们就选择了讲这节课。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不规则的物体虽然很多,但真正涉及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例子却很少。创设怎样的情景更贴切,更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备学生过程中,我们产生灵感,学生们每天都在喝奶,奶是可以流动变形的,能不能从求奶的体积入课?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奶袋上(如伊利纯牛奶)既标注着净含量250克,又标注着体积242ml;有的奶袋上(如伊利酸牛奶)只标注着净含量180克。于是我们对学生做了这样的问题调查:看到奶袋上的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其中学生谈到:我想知道180克奶的体积是多少?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素材吗,我们决定就从这样的情景入课。在出示情景图,学生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后,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180克奶的体积是多少?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想办法。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的办法有:1、把牛奶装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把它变成规则的形状,测量出长、宽、高就可以计算体积。2、把牛奶倒入量杯等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里来测量体积。
接下来,教师抛出第二个问题,象牛奶、酱油等液体可以流动变形,可以采用上面的办法求出体积;象土豆这种不规则物体,还能不能用上面的办法直接把它变成规则的形状来求它的体积?于是引入对求不规则物体(固体)体积方法的探究。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办法也就呼之欲出了。
教材插图中是用排水法求西红柿的体积,插图中的西红柿浸没在水中。而我们在具体操作时却发现,西红柿放入水中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我们反复尝试后认为,土豆更适合学生操作探究,于是把西红柿更换为土豆。如果没有亲自实践,这样的错误就不会被发现。教材中的疏漏也是我们教育学生不唯书的好的契机。在学生自认为已经掌握了求土豆等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时候,我们又提出让学生测量西红柿的体积。结果学生操作中发现西红柿不能完全没入水中。当不规则物体不能完全没入水中时又该怎样求它的体积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正如一位讲课老师说的:回想这大约一周的时间,我经历过多次的备课、上课、反思、研究的过程,经历着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也经历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磨课的过程如同蝴蝶的蜕变一般是痛苦的、难耐的、寝食难安的却也是美丽的,如此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直到现在仍然萦绕与回味。置身于一个热情高效、团结协作的团队中,我无比自豪。我觉得:磨课过程对自己既有的教学行为、教学认识、行为习惯、策略运用等方面带来比较集中的冲击。更使我模糊的执教过程清晰化,目标定位准确化,课堂环节设置合理化,教学策略应用恰当化。我想,让我们做个吐故纳新的教育者吧!
三、搭建一个平台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优秀教师。每个教师都有他优秀的一面,只要给他一个展示的平台。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教师搭建起相互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
我校的网站,开辟了“优秀论文”“精品教案”“评课反思”“科研成果”等栏目,还专门开辟了教研组专栏供教师发表意见,展示成果。为教师搭建“百家争鸣”的教学研究平台。
教师博客展示活动,让心与心交融,为教师搭建起交流平台。
我喜爱的一本书演讲活动,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氛围。
篇8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部署要求,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出发,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资源共享,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不断创新、融合、提升,基本建立起市域一体、医养结合、跨界融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机制建设,营造开放公平的发展环境
(一)强化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部门及各区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明晰职责分工,量化考核指标,及时调度工作进展,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二)强化政策引领。
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关于深化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的意见》《关于促进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性文件,在财政投入、土地保障、税费减免、投融资等方面,对营利和非营利性,公办和民办,内资和外资,实施同等的准入和优惠政策。建设健康服务门户网站,开发掌上医院,面向公众提供预约挂号、健康信息查询、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服务。加快互联网向康养产业延伸,整合防、治、养全产业链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在线健康测评、健康管理、健康干预等全方位服务。年内完成全市医疗健康数据的归档入库,建成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的远程会诊系统投入使用。
(三)强化资金扶持。
设立市、县两级专项资金,将部分福彩公益金用于支持康养服务业发展。在机构建设方面给予补助,对新建的租赁的养老机构,省、市、县分别按每张床位给予补助。在运营方面给予补助,按实际入住的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人数量,给予运营补助。在重点园区的规模养老机构,内设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的,按其规模、档次给予资金扶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内设养老机构的,按其规模、档次给予资金扶持。建设健康服务门户网站,开发掌上医院,面向公众提供预约挂号、健康信息查询、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服务。加快互联网向康养产业延伸,整合防、治、养全产业链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在线健康测评、健康管理、健康干预等全方位服务。年内完成全市医疗健康数据的归档入库,建成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的远程会诊系统投入使用。
(四)强化人才支撑。
实施千名护理员免费培训工程,调高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市级再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创新康养模式,构建多元多层的服务体系
(一)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创建“全国敬老文明号”。
一是加大投入。xx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占地60亩,总投资4000万元。近年来,先后投入600余万元,做到年年有项目、年年有改造,完善民政事业服务中心的功能。投资350万元,新建了民政事业服务中心综合服务楼;开通院民楼消防通道门,安装自动消防报警和监控系统;创建园林式单位。今年计划投资160万元,重新修中心路面,修建连廊,购置智能升降椅3部。二是创办全市首个公办托老所。投资100万元,xx市首个正式工商登记的公办托老所——xx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托老所挂牌运营,填补了xx公办社会养老机构的空白。三是开展心灵慰藉工作。投资50万元,与xx市人民医院、xx康复医院和xx市安定医院对接,签订“医养融合”服务协议,在xx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设立医务室、建立老人健康管理档案、心理咨询室、康复器材室,为老人提供卫生保健、心理健康咨询、医疗康复护理,加快向医养融合型转化。四是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2016年,出资12万元,组织举办了首届养老护理机构护理员培训班,由人社部、民政部人事司和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合颁发证书,全市有110人参加培训,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97%,省民政厅政务网站予以刊发。五是开展打造“宜居干净三院”活动。2016年,我局以创建“全国敬老文明号”为契机,以标准服务为准绳,以“干净卫生”为抓手,开展打造“宜居干净三院”活动,推行网格化管理,实行“主管院长负责制、‘三轮’验收制(主管副院长自验、院长复验、局长三验)、飘红制、诫勉制”,收到预期效果。
(二)社会养老机构面向京津冀融合发展求突破。
按照“互联网+养老”模式,投资50万元,在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建设了
12349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目前完成呼叫平台等软硬件建设,准备试运行,并与我市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对接。迎接京津冀区域化协同发展,按照“医养结合、抓大促优”的思路,我市第一家社会养老机构——投资1亿元的康乐源养老公寓项目主体工程已竣工,运营后新增养老床位500张以上。占地40亩的xx市中医院医养融合项目以PPP模式运作,年内启动。占地50亩的安定集团医康养项目,主要建设面向国内精神障碍型老人的养老机构,正在土地收储;占地60亩的神农居医院养老公寓项目正在办理土地手续;占地280亩的大型医康养项目已完成选址,将建设面向京津的大型医康养乐园,xx的养老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三)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呈现大投入的局面。
2014年,我局制发了《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完善提高一批、新建改建一批、精心打造一批”的工作思路,采取“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因地制宜”的办院模式,先后争取上级补助资金355.5万元,拉动乡村投资1500万元,支持新建扩建农村互助幸福院263个,打造了朱里口、新立灶、西高头、周西等一批精品幸福院。与老年协会联动推进,推动了养老、敬老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后塘村老年协会摘得首届“河北省城乡社区示范性老年协会”称号,我市坑西村宋金玲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我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努力向全国先进行列迈进。
篇9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精准扶贫效益
做强传统产业。支持明庙村发展壮大炒米产业,实施整村推进。三源糯谷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种子供应、田间管理、订单收购全程服务,保障原材料品质;明庙炒米协会与农户签订了炒制标准,杜绝添加食品增白剂膨化剂;陆谷香食品有限公司注册“味”商标,实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目前全村从事炒米生产的农户达到120户,户平收入10万元左右。
做大特色产业。鹅业在陆岭、子文村建成年出笼10万只的肉鹅养殖基地,直接经济收益150万元;、、村扩大传统荸荠、慈菇种植规模,连片面积达到8000亩,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天鑫米业在高当村实施整村富硒稻种植2000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子文村建成富硒稻虾共用基地1000亩;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片区建成精品有机藕基地2800亩;超越苗木、垦农苗木等7个苗木专业合作社利用荒山、荒坡优势,建成苗木基地2100亩。
二、扩大产业规模,夯实精准扶贫基础
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我们以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为契机,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400亩,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200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100亩,垦农苗木等7个苗木合作社流转土地2100亩。全镇土地流转比例达到17%。
扩大农业装备规模。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农机具400多台套,无人机2架,全程社会化服务能力达到3.5万亩;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钢构大棚55个52亩;鹅业建成年屠宰肉鹅100万只的加工车间1.8万平米;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800万斤标准仓储1个,投资500万元的藕粉加工厂已完成征地选址工作。
三、彰显产业效能,创新精准扶贫模式
一是土地流转模式。主要为片区低产田升级改造地块流转,土地价格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前的80元/亩提升到350—450元/亩,群众每年直接获利220万元。
二是带田入社模式。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郭大、骆驼、高当、子文等村贫困户33户,保底收益每亩1000元以上,并为贫困户提供在合作社就业岗位,增加打工收入。
三是土地托管模式。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8户31人,以亩平产量按市场价格与农户直接进行结算,解决贫困户无力种田的难题。
四是提供设施模式。立体养殖专业合作社为2户贫困户提供钢构大棚5个,户平增收2万元;鹅业为子文村及周边12户贫困户免费建设小型肉鹅养殖基地,户平增收1.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资金不足的难题。
五是提供就业模式。食品公司提供岗位10个,食品创业园提供岗位30个,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岗位1个,实现贫困户就近就业创业,年工资可达1.2万元。
六是入股分红模式。陆谷香食品有限公司吸纳贫困户 1户2人;食品有限公司吸纳贫困户9户12人。贫困户以土地或劳动力折算股份,参与合作社日常经营,年末按股分红。
七是提供全程种植服务模式。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23户80人,为贫困户提供精品藕种植技术,农户自主经营、自主销售,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亩平增收500—1000元。
篇10
汝城县大坪镇毗邻广东,106国道横贯镇区,总人口30010,是全省第二大铁矿区。2003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铁矿市场看好,外来企业、县外流动人口增多,涉矿矛盾纠纷骤增,社情复杂,治安形势严竣,维稳任务艰巨。2007年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对症下药,制定了争创“平安大坪”、“先进乡镇”的目标,社会治安进一步加强,公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得益于从三个方面运力。
一、凝心聚力,切实加大综治投入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大坪镇党委、政府对政法综治工作高度重视,毫不吝啬,“优先保证经费、优先保证人员、优先保证时间”。一是工作经费逐年加大,到2007年仅上半年镇财政就投入经费18.6万元,村级投入2.8万元,企业投入6万元。二是机构网络日臻完善,加大了镇综治办、司法所、法律服务所、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公安派出所建设,在全县率先组建了大坪镇治安巡逻队,现有专职队8名,均为近年优秀退伍军人。三是人员素质显著提高,镇综治办配备了3名综治专干,皆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全镇20个行政村都配强了调解员和治安信息员,除城溪、平湾两个偏远山区村外,其他18个行政村的调解员均具有高中学历。近3年来镇综治办每年对村主干、治安员、调解员、镇治安巡逻队员进行法律知识、调解技巧、安防技能培训。
二、重拳出击,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大坪镇对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重点整治、专项整治和集中整治相结合,建立健全了经常性工作机制。一是在矿业秩序整治上常抓不懈。在抓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有序运营的同时,摆在眼前的突出问题是以走牛垅为重点的矿区非法采矿问题。今年,大坪镇密切配合县公安部门、矿管部门或者独立组织整治行动12次,出动人员600人次,对矿点进行严厉打击,控制抓获了3名违法人员。二是在严打整治上常抓不懈。对黑恶势力坚持露头就打,严防坐大成势,对以何冬清、李超为首的犯罪团伙残余分子严密控管、穷追猛打。同时充分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增强广大群众安全感。今年上半年共侦破刑案17起,查处治安案件50起。三是在专项整治上常抓不懈。对地下“”赌博问题发现就抓,对现象进行严密控管,开展“四争四到家”活动,继续巩固了无镇村组的成果,对黄赌现象,缉枪治爆也进行了几次声势浩大的专项查处工作。针对大坪镇列入禁毒重管乡镇的现状,加强涉毒排查、打击处理,管理帮教工作,11名涉毒人员落实了“四帮一”的帮教措施,无复吸现象。四是在市场整治上常抓不懈。大坪镇建立了圩日值班,三轮车、家用车不入内;闲日巡查,车辆不滞留路面的制度,有效地保持了道路畅通和市场正常秩序。五是在重点整治上常抓不懈。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进行划分,包片包区、责任到人,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的三室两厅、网吧、出租屋等清查整顿,暂住人口100%签订责任书,管理到位。
三、标本兼治,提高整体防控能力
大坪镇企业多,外来人员多,矛盾纠纷多,企业稳定事关全镇稳定。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深入矿山企业、村组调研了解情况,找准症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群众安居乐业。一是打造平安矿区,坚持内控与外防相结合,全面提升企业防控能力。内控上全面推行企业综治“十定十防”(即定人员、定机构、定经费、定制度、定方式、定责任、定热线、定领导、定星级、定基地;防安全事故、防灾情发生、防环境污染、防案件发生、防重大纠纷、防赌毒人员、防车匪路霸、防现象、防、防失控脱管);在外防上,今年大坪镇安排了8名领导和9名干部组成矿区矛盾纠纷协调服务组,实行领导包案制,对企业纠纷实行了“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模式。半年来共调处企业矛盾42起,实现了企业稳定。二是排查矛盾纠纷,每月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摸排活动,加强矛盾纠纷诉求事项、重点人物等摸排,及时掌握预先防范,从小从早从快解决。三是用好“三调联动”,大坪镇建立了三调联动工作机构,健全了三调联动制度建设,加强了部门协调配合,严格按照“四个一”的要求,切实抓好矛盾纠纷调处。今年全镇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8起,人民调解42起,三调联动26起,调处成功率达99%。2007年2月14日,发生了恒源公司民工意外死亡事故一案,大坪镇组织了由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组成调处工作组,充分利用各种调解手段,深入细致做工作,取消节假日休息,通过历时半个月的时间,成功调处了这起案子,消除了隐患。大坪中学5•2发生后,大坪镇迅速组织了由多个部门组成调处工作组,通过三翻五次的说服教育,协商协调,不到一周时间,就成功地调处到位,排除了重大隐患。同时,三调联动在矿区迁坟、补偿等问题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