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7 08:5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交流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此次,你们应XX组织的邀请,来到XX县,在此,我谨代表XX县人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福。19XX年,贵市与我县相互结识,因相交而相互了解,往来密切,友谊逐步加深。日趋稳固,不断增进,此次考察,必将进一步增进贵我双方的了解和友谊。为增进XX市朋友们对XX县的了解,下面,我把XX县的情况向参会的各位来宾作一简要介绍。
一、县情概况
XX县,位于中国XX省西南部,全县南北长XXX公里,东西宽XXX公里,幅员面积XXX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XX,海拔XXX米,总人口XX万,是一个以X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
XX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南北部各有一个世界级旅游精品,北部的XX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价值。南部的XX与云南XX县紧邻,这一区域由冰川、湖泊、峡谷、森林、溪流组成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而且极具特色,风光宁静秀丽,民风民俗古朴原始,宗教文化厚重,是中外共认为的“香格里拉”—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统一的人间天堂、世外桃源和伊甸园。XX-XX一带是“大香格里拉”景区的核心区域,处于旅游开发初期,旅游开发前景极大,具有后发优势,是XX省政府确定的未来几年内重点开发建设的旅游景区。由于受资金等因素制约,景区建设投入不足,目前亚XX外部交通正在改善,景区内道路交通条件较差,旅游开发和景区配套基础设施整体建设较为落后。
XX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高山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呈现出世界最美丽的高山峡谷自然风光。自然状态下的山峰、森林、河流、天然湖泊和用于生活居住的村寨、民居,X藏民族为主导的多民族文化深厚而灿烂,保护区内,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鹿、白马鸡、熊等。
XX的XX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特色鲜明,独一无二,具有唯一性和垄断性特征。在XX景区海拔XXXX米以上的雪峰有X座,以XXX、XXXX、XXX三座雪峰直线距离如此之近,举世罕见。其它雪峰,一般只可远观,但XX雪山却可以走近山脚,甚至走进雪山怀抱,使人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堪称香格里拉的核心资源。在藏传佛教中,XX三雪峰称为“XXX雪山”,列为佛教二十四座神山中的第十一圣地。公元747年佛教大师莲花生亲自命名加恃,并把密宗下三连续部三位本尊菩萨(观音、文殊、金刚)赋予这三座雪峰。是藏传佛教中“道德”、“智慧”、“力量”完美结合的神山,是“德智体”全面体现的典范,这是中国西部雪山中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
XX县旅游资源丰富,品味高,(来自)除了XX“XXX雪山”景区之外,还有若干景点:XXX,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以“XX古冰帽”著称于世。面积328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共有1145个大小海子(高原湖泊),其规模密度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1982年地质学家杨学康先生在其中部发现恐龙牙齿化石一枚,东麓发现桉树化石;红草地,位于XX县北部吉依村,大面积的湿地中生长着红草(一种水藻植物),秋天火红一片,映衬在蓝天、碧水之间,极为美丽;XXX谷,XXX西南坡古冰斗,谷长12公里,悬崖绝壁,最大高差达1000多米。原始森林茂密,遮天敝日,河床陡峭,激流汹涌。气候宜人。传诵着多少民间传说;娜瓦沟,意为蓝月亮谷。为典型高山峡谷,风光优美;XX山,海拔5140米。秋天,“XX秋色”,最为迷人,满山红遍,层林尽染,彩林在阳光照射下,发射金光,被称为“闪光的山”;钙化景观,郎吉措钙化分布于XX沟谷口,泉源距沟口2公里,从灰岩裂隙中溢出,当地称之为“舌头泉”。主要景观有:钙化彩池、钙化台地、钙化瀑布、钙化滩流、钙化盆景滩等。XX温泉,位于县城东南3公里处。出口水温一般为68摄氏度,昼夜流量7000立方米,温泉水质清澈,无色无味,不含硫,是著名的温泉。
XX属于XX文化的范畴,牧业与农业并存,以X文化风俗为主,同时融会吸收了当地和邻近地区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如纳西、摩梭、彝族文化等),因而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多元的文化美。区内呈现出浓郁的XX风情。在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是香格里拉的传说。香格里拉,在藏区叫做“香拔拉”或“绛香拔拉”,意为“北方极乐世界”,是藏族佛教徒日夜向往和追寻的“世外桃园”。传说她位于雪山环绕之中,是一个集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矿及纯净空气于一体的神秘世界,她是人们向往美、明朗、安然、闲逸、知足、宁静、和谐的理想境地。那里没有贫穷,没有困苦,没有疾病,没有仇恨与死亡,只有花常开水常绿,庄稼总在等着收割,甜蜜的果子总挂在枝头。“香拔拉”的传说,像谜一样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信徒香客,也吸引着西方世界的探险家。1928年,奥地利美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最先来到“XXX地区”(XXXX)考察,1931年7月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介绍亚丁的文章和大量照片,首次将XX推向世界,引起欧美关注。洛克的文章引起了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极大兴趣,并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1933年,希尔顿写作出版了《消失的地平线》,向世人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梦幻,飘荡着田园牧歌的世外桃源,把这个地方叫“香格里拉”。从此,“香格里拉”这个名字不径而走,传遍了世界。1979年以来,英、美、日等科学家前来XX考察,对其丰富的物种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赞不绝口。近年来经考古学家考证,XX生态旅游区与传说中的香格里拉有一致的地貌、人文特征,甚至有人认为XX是最后的香格里拉,是真正香拔拉王国的所在地。从XX进入XX至XX,沿途有5个不同教派的寺庙:奔XX寺,该寺建于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寺庙属噶举派(白教),供有噶玛大师自塑像,极为珍贵;XX寺,建于距县城南边10公里处,据考证,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是著名的黄教寺庙,藏有十万卷经书,供奉大小佛像数百尊,其中著名的有九世班禅大师所赠檀香木释迦牟尼佛像;XX寺,距县城14公里,始建于明初,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系萨迦派(花教)寺庙。寺庙建筑精美,壁画古香古色,是期间唯一未遭破坏的寺庙;XXX寺,明初建寺。1984年修复,该年9月30日,十世班禅大师在该寺进行了佛事活动(念经、摸顶)。XX寺,位于XX乡以南,始建于元代,系格鲁派,是XX唯一的尼姑庙。
XXXX乡文化特色突出,民族色彩浓郁,主要表现在民居建筑、绘画、雕刻、泥塑、建筑、陶艺以及独具特色的酥油茶和华丽的衣饰、头饰。独特的藏式民居,古朴的陶瓷艺术资源等是景区独具特色的资源,独具特色的X式雕楼,千年嘛呢堆,连绵近10公里让人深感震撼。具有不可替代性。这种鲜明的文化特色是其成为游客心目中的“香格里拉之魂”的重要原因。
三、发展XX生态旅游产业工作情况
近年来,XX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XX省政府关于《XX香格里拉开发建设方案》更是把XX作为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中之重,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具体思路和步骤。
一是抓发展规划。避免破坏性开发和重复建设,通过规划的编制,并以规划为准绳抓建设,可以有效的解决发展的无序性、盲目性,实现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
二是抓基础设施。加快修建出境道,全力争取机场建设项目,改善旅游可进入性。努力改善电、水、通讯、住宿条件。
三是抓环境保护。充分运用经济、法律、村规民约以及宗教等多种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目前,以XX为代表的一批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正有序进行。
四是抓民族文化。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形成文化促旅的良好局面,
五是抓资源升级。历年来,XX逐步由州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4月1日,又成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同年7月10日,在巴黎会议上,XX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为XXX第一个世界级旅游品牌,为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旅游开发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六是抓宣传营销。(来自)几年来,XX县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富集这一独特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宣传促销活动,扩大了XX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XX旅游发展思路及奋斗目标
2000年以来,XX省加大了对XX的开发力度,明确指出:“要将XX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精品,开发建设包括XX沟——XXXX山——XXXX自然生态、XX文化风情旅游线在内的四条旅游线路,并与、重庆、云南等省相连的西部大旅游线路网”。2005年,再次把XX旅游开发提到了新的高度:“将XX景区建成成熟的国际旅游产品,XX至云南、泸沽湖、康定等对外快速通道基本建成,向国内外高端市场推出成熟的生态旅游产品线路”。
今后,XX将极致彰显中国香格里拉之魂,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凸显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的核心地位。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XX县将严格按照方案部署,认真组织实施,精心规划建设好XXXX乡,深入挖掘XX文化,大力营造XXXX乡乡村韵味和XX风情,加快XXXX撤乡建镇步伐,加强对古民居的保护,撤除所有不协调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用新的经营理念推动旅游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加快出境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树立起“XXXX-香格里拉之魂”旅游品牌形象,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争取早日实施,充分发挥其旅游支撑中心功能。
(二)多渠道筹措开发建设资金。有效整合国家资金、银行信贷资金、招商引资资金和民间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争取银行信贷投入,充分利用现代资本市场多渠道筹措开发建设资金。
(三)加强生态旅游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重点抓好项目建设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理、资金使用管理等关键环节,切实加快建设进度,早日完成规划建设任务。
(四)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XX县旅游开发存在的具体困难,争取国家对XX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建设的投入。
(五)大力推进区域合作,不断延伸和扩张XX旅游品牌及旅游线路。
篇2
县乡是地区周边的中心乡(镇)之一,距市区21公里,全乡现有人口2.7万人,到年底年人均纯收入仅为1652元。根据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到年达到4000元的要求,我乡认为,除抓好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以小拱棚为主的瓜菜产业,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劳动力转移外,乡还要抓好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才能确保乡人均年增收600元,到年实现人均收入4000元的目标。
一、乡开发农家乐旅游的优势
乡是旅游产业的大乡镇,人员往来较多,具有发展农家乐诸多优势。一是旅游景点集中。500年无花果树王、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库克玛日木石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蔚事迹陈列馆、百年古水磨、盛产墨玉的喀拉喀什河等景点均在乡境内。二是交通方便。乡政府驻地距市区18公里,距飞机场10公里,乡辖各景点与千里葡萄长廊、乌鲁瓦提风景区串成一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三是水果丰富,品种齐全。乡独特的水土条件,使盛产的核桃、无花果、石榴、木瓜、红枣、青皮桃、葡萄、白杏、玫瑰花品质上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喜爱。四是生态气候条件优越、空气质量好,依山傍水,植被绿化面积达到81.3%,是夏季度假避暑的好去处。五是民风民俗有特色,维吾尔民族小吃品种齐全,从事餐饮业的个体户较多。六是部分农民已经建设一批配套的垂钓园等休闲区,具有农家乐的雏形,积累了发展农家乐的经验。
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现实意义
农家乐是利用庭院、果园、花圃、农场等农业农村的资源优势,吸引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观光自然、体验农村、感受民俗、休闲娱乐等服务的经营实体。发展好农家乐旅游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农家乐旅游与农业密切相关,可以把当地的民俗风情、农产品等通过农家乐的渠道,转化为经济收入,促进城乡交流与合作,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缩短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2、为农民找到了一条增收门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非农转移。经营农家乐旅游大多是本地农民,其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大部分可以利用闲置的房屋和生产资料,具有投资少、风险小、经营灵活等特点。在本人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他人的增收。全乡有富余劳动力6800人,通过外出务工,拾棉花等方式已实现了劳动外出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转移4754人,现在本乡从事农家乐服务的劳动力312人。
3、丰富旅游产品,扩大旅游内涵。与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相比,农家乐旅游活动包含更多的科技知识、农耕文化和乡土民俗,可以提供更有特色的旅游服务和旅游商品,提升旅游消费的质量和品味。由于农家乐旅游开发低成本带来的低价格,对广大的乡镇工薪阶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大众旅游产品。
三、乡开发农家乐旅游的具体做法
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一是向农民大力宣传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无烟工厂,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二是乡政府还主动组织农民代表到北疆等农家乐旅游开发经验成熟的地区参观学习取经,通过亲眼所见的实例,来激发他们开发农家乐的信心和干劲;三是同时,乡政府在用地、用水、建房、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技术资金支持,并协调工商、税务、卫生、安全、治安等方面的主管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扶持他们先开业后规范。
从年下半年开始至年上半年,乡已建好的初具规模的农家乐达到10家,同时可接纳1500人就餐,其主要以家庭开发经营为主,基本可归纳为以观光果园、休闲渔场、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娱乐型”。
四、发展农家乐旅游今后努力的方向
目前,我乡正在紧扣“两个加速,一个突破”这一主题,创建旅游品牌,随着“创优”活动全面深入开展,必将带动我乡农家乐旅游快速发展,农家乐旅游将成为乡旅游业的重要内容。我认为,加快我乡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要突出七个结合:
1、要与突出文化内涵相结合。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农家乐旅游资源,科学策划开发项目。加强文化内涵和挖掘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在农耕文化、乡村民俗文化、民族风情文化上做文章,改变目前我乡农家乐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使农家乐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品味和艺术格调。
2、要与保持本色,突出特色相结合。农家乐旅游之所以在短期内快速兴起,其中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得益于原汁原味的农家特色。必须强化特色意识,突出“农”家特色,这是确保农家乐旅游做鲜做活的核心和灵魂。要注意保持农村朴实的乡土本色,突出乡自然的田园特色。要注重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农家乐旅游的魅力。
3、要与农村新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充分利用田园、果园等环境,促进农村经济与旅游经济有机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依托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旅游商业,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纪念品的生产等。通过开发农家乐旅游,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篇3
【关键词】 高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高
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高职旅游英语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一直备受关注,而旅游专业是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品牌专业,学院高度重视对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据此,本文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视角,结合学院的教学实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研究高职旅游英语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以期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的指南,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围绕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来设定。首先,我们与旅游社、酒店的相关行业专家、08、09、10级的优秀毕业生、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和专业老师进行座谈和调查问卷。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我们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对英语在旅游管理行业中的应用有了深刻认识,从而根据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需要,确定了高职旅游英语的教学目标。第一,学生应该掌握大约500个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英语词汇,并能熟练操练。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与旅游管理职业相关的核心词汇,学生才能顺畅地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我们精心挑选出500个核心词汇,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逐步从简到难地讲解给学生,让他们牢记这些单词,并通过实际的操练,掌握这些核心词汇。第二,能进行与旅游管理职业相关的一般性对话或陈述。在日常的交际中,要用句子将旅游英语的核心词汇串起来,才能真正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我们的课堂教学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知识,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交际活动。第三,能看懂与旅游管理职业相关的英文材料。旅游管理人才在平日工作中会碰到各种各样英语文本材料,他们能够阅读和理解这些材料,这体现了信息处理与自我学习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设定这一教学目标,督促学生阅读旅游管理相关的英文材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加以训练。第四,能撰写与旅游管理职业相关的应用文,如通知、个人简历等,并能将与旅游管理职业相关的业务材料翻译成汉语。这一目标包括写和译两种英文输出的能力,旅游管理人才只有掌握了这两种能力,才会真正有效地去解决问题。我们把这一目标作为重要目标,在平日的英语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写和译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程的核心部分,我们围绕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来组织旅游英语的教学内容。首先,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把旅游英语课程分为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两部分,分别由公共外语教研室和旅游英语教研室的老师进行授课。公共英语课程的内容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我们选用的是国家级规划教材《二十一世纪大学实用英语》。这本教材立足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况,充分发掘学生最常用、最实用的语言素材,经过加工后,有助于学生的消化掌握。我们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在课本素材基础上,精心挑选出适合旅游英语人才培养需要的材料,并加入旅游英语特色的素材,以此为蓝本开展公共英语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真正培养旅游英语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的目的。旅游英语课程的内容是在公共英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致化、专业化、具体化,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大部分旅游英语教师都具有旅游行业方面丰富的挂职经验,他们拥有导游资格证书,经常在旅游社、酒店做兼职工作,对旅游行业和旅游英语有清晰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在旅游英语教学中,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自己的实战经验,将旅游英语知识融入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与人交流、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等方面的能力。第二,在校外实训方面,我们围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这一课题,积极开展校外实训活动,让学生走出去,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后,积极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我们与青岛、北京、上海、广州、三亚、宁波、济南等八十多家旅游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的校外实训提供重要的实践基地,其中包括港中旅、嘉华国旅、中国国旅、同程网、崂山风景区管理局等知名企业和单位。通过实训教学,学生们感触颇深,一方面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回学校后找准了学习方向,更加发奋学习;另一方面,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为以后的就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方法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选择实用的教学方法成为我们考虑的主要问题。我们围绕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来实施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景法、任务法、交际法和讨论法。第一,我们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旅游管理职业情境来开展旅游英语教学,真实的情境可以帮助同学们迅速融入旅游英语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我们把教学环境设计为旅游咨询、出入海关、旅游交通、食宿服务、观光游览、娱乐活动、会展服务、旅游购物、旅行安全、旅游投诉等方面,在各种真实的环境下学生进行自如的英语对话沟通,这样学生的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第二,我们根据旅游英语的职业情境,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分解为相应的教学任务,开展任务法教学。在旅游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分配给学生不同的旅游英语职场任务,并要求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从而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得到的任务都非常具体,可操作性强,通过完成任务,学生的各种职业能力得到增强。第三,交际法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用语言进行交际,因此,我们在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充分运用了交际法,动用各种奖励手段,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旅游英语进行交际,完成一般性的陈述,同学之间进行对话交流,课堂演讲等,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与人交流、创新革新。第四,在基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论指导下,我们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讨论法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必须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讨论和反思,因此,我们鼓励学生们相互讨论自己在使用旅游英语的交际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学生之间也可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学评估的机制不改变,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评估的唯一方式和标准,那么,任何其他方面的改革都是徒劳的,注定要失败的”,姜大源教授指出科学评价观的六个显著特点:“实践与理论结合;仿真与现场结合;结果与过程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专业成绩与能力评估结合;针对教育结构的考试与针对就业结构的考试结合。”因此,我们将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对这两种评价进行了深入的改革。首先,形成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日常表现,包括出勤、作业、平日测试等。我们将旅游管理的职业知识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让学生们完成旅游英语的核心任务,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从而增强他们的职业核心能力。同时将教师的单一评价改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更科学、更客观的评价。我们还组织各种英语比赛,如英语口语大赛、写作大赛、词汇大赛、歌曲大赛、短剧大赛、微电影大赛等,鼓励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全员参与,比赛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使他们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有了明晰的评估,进而培养他们的职业核心能力。其次,终结性评价包括口试与笔试两部分,考察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的职业核心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口试方面立足于旅游管理的典型情境与典型任务,努力培养学生在职业场景中使用英语的能力。笔试方面从过去对词汇、句型、语法的死记硬背改为更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的题目。
总之,围绕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我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高职旅游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进行建构,并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的英语教学中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良好的实践效果,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也成绩大幅上升,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倍加肯定。但是在理论与实践中还存在些许不足,以后我们会改正不足之处,为推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篇4
从本质上来说,高中政治课程属于文科,其中包含有大量的文字性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解读,并从中提取具有可用性的信息。特别是在高中政治的材料问答题中,学生必须认真阅读问题和材料,才能够正确的作答。但是,从高中政治教学的实践来看,众多教师并没有通过政治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解读能力的意识和理念,也就导致教师对此工作的不重视,没有开展相关的训练,也就无法对学生的解读信息能力进行有效提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全方面的看待问题,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的解读、收集和整理。例如,在解读杭州市发放旅游消费券现象这一材料题中给出如下材料:杭州市旅委宣布,从2009年3月1日起,杭州将大规模发放旅游消费券,总额1.5亿元。旅游券可在杭州七县市范围内使用,消费满40元使用10元。此举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为杭州带来更多的旅游收入。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行业每增加一个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5~7个就业机会。其中,该题设立的问题是请从经济学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合理的分析。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现代教育仍旧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又尤其体现在高中教学中。更进一步说,教师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不是能力,只是为了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手段和技巧,并没有真正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正是在这种错误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只看到该问题的表面,也就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意思,引导学生从经济学角度对该材料进行解读和提炼。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看待问题和材料的角度和层次就受到极大限制,虽然能够更高效率的解答问题,却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针对于此,教师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就应该抛开应试教育的错误理念,引导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提炼出更多有用的信息。具体地说,在上述材料题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从政治学角度进行分析、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信息解读也将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看待同一问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信息解读的方法
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后得出,学生信息解读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信息解读的方法不正确,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导致信息解读的效率和质量相对较低。具体地说,当学生在面对政治材料时,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认真地进行阅读,却难以在头脑中产生较强的印象,难以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提炼和整理。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信息解读方法,无法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解读。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信息的主体,要能够有条理、有逻辑的对信息进行整理和收集。进一步说,教师必须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解读,如把握信息的主体,了解发生了什么、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有一定逻辑性和条理性的进行信息解读,既保证了信息解读的正确性,也提高了信息解读的效率。
三、充分利用小组交流学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
同时,教师也必须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对高中政治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针对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来制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提高学生信息解读能力的目的。从本质上说,要提高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并从中深度挖掘更多的有用信息,进而对问题和材料进行提炼和归纳,达到信息解读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也就是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政治材料的过程中挖掘到更多的有用信息。此时,充分利用小组交流学习法就能够达到上述目的。所谓小组交流学习法就是指教师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或条件分为不同的小组,并为其安排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并通过讨论和交流完成教学任务。最后,教师对整个过程中进行总结和评价,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通过小组交流学习法,教师就能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与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看法。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利用团队的力量更加效率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能够学习他人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够借鉴他人的思维角度,进而引导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层次的看待问题,最终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以下面的材料为例:某县地处资源贫乏的丘陵地带、交通也不便利。但是,他们却从相对落后的农业小县发展成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县,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功道路。该县政府的主要做法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实施“兴商建县”战略,“以工哺农,以商强农”战略,不断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财政对教育、文化投资,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开展节约资源活动,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分析该县所履行的国家职能。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部分学生首先看到该县成为了经济强县,促进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履行了经济建设的职能。这是本材料表现的最为明显的地方,是一个显性的信息。此时,另一部分学生发现该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大力发展了当地的教育和文化事业,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素质和精神,因此也履行了文化建设职能。同时,也有部分学生根据材料中指出的该县积极创建文明活动,并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也履行了社会公用服务职能。在此过程中,通过小组的交流与讨论,教师就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了更有深度的理解和提炼,也就对材料内容有了更有效的解读。更进一步说,单独的学生很难全方面的解读材料中的信息,很容易出现遗漏的地方。但是,通过小组交流学习法,教师就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更高效率的解读。这就发挥了团队的力量来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能够让学生听取其他同学生的观点,能够帮助学生借鉴其他同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
四、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让学生愿意解读
最后,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兴趣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必须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目的。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才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解读信息,并且主动积极的提高自身的信息解读能力。一方面,教师要提高学生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兴趣,要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进行政治学习。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发挥高中政治课程的趣味性,可以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多列举时事政治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产生对政治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对高中政治材料的解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对相关的材料进行筛选,在相应的练习中为学生提供具有趣味性的材料。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与社会焦点息息相关的材料进行信息解读能力训练,如奥运会的开展、国家重大的政策颁布等等。这些事件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也就能够吸引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阅读和解读,进而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信息解读能力训练,最终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信息解读能力的最终目的。
五、结束语
篇5
依照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规范大纲观察,内部专业化指导教师需要全面沿用多元化引导模式,确保不同电化教育资源的广泛交接,保留阶段性教学内容的鲜活感知特性,使得后期相关实践讨论单元更加活跃,为学生系统思维拓展和英语口语训练提高广泛适应空间。我国主要在零二年开始针对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讲解模式加以调整,经过长久以来实践经验补充,相信对于后期教学实效调整必将产生极大的辅整改功效。作为现代电化技术,其对于新型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指导提供较大支撑便利条件,现如今大部分高校都开始配备多媒体语言交流实验室,内部投影仪、录像、电视设备齐全,可以借助校园提供的网络随意操作。以上电化技术资源相应地位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交流空间,并且令单位课堂灌输内容表现得更加生动,在不同教学单元穿插背景下,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绽放提供较为坚实的支撑跳板,保证日后自主学习情景的有机绽放。
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现实理论依据研究
有关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活动主要配合建构主义学理念,进行阶段新兴知识内容挖掘补充,其深度强调任何知识不是单纯透过教师传授途径获取,更重要是感知着自身营造一类合理的文化交流空间,借助其余同学和固定教学资料辅助,表现更加专业的口语交流状况。具体说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比较尊重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希望教师不要完全忽视个体身心适应地位,尽量扮演好辅助角色,令学生正式转换成为创新教学信息加工主体,一跃成为旅游英语交流活动的布置人员。
三、电化教育技术在高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流程中的应用细节解析
此类规划模式主张合理激发学生个体与人合作、交流科学意识,确保班级群体之间经过知识合理吸纳和交流过后,稳定单位课程隐藏人文理念理解效率;同时督促个体利用固定语言素材进行创新语言交流情境设置和系统表述。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活动布置期间,需要提供给学生合理自由言论时间,令其及时感悟周边生活细节,依照课文规范内容提供一类能够引起共鸣的问题形式。以上任何预设指标,都需要利用电化技术设备加以控制表现。
(一)利用Power Point制作标准旅游英语讲解课件。
课件的存在价值在于稳定课堂交流进度,避免书面抄写和参考答案活动延展而浪费大量时间,经过PowerPoint程序制定的电子教案,吸纳一定数量的语言、音乐链接,令学生实时感受内部文化韵味,科学设置阶段论述性话题,对于听说活动中难以精确表述的理念、行为模式等,可以借助计算机动态图像或是文本材料加以戏剧性表演,确保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特征前提下,为学生思维拓展和口语精准表达提供合理训练空间,整体上解决大量细致讲解时间,强化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深度。
(二)布置实施远程教学方案。
所谓远程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令处于异地空间的师生借助互联网通信技术进行知识传输、交接,学生有任何不懂的问题都可向世界权威性专家询问,同时点击读取图书馆珍藏资源,经过彼此长时期话题讨论和语法规则吸纳,使得个体综合语言应用实力顺利上升到另一个等级空间。
(三)开发创新网络学习功能。
网络英语学习资料异常丰富,全球用户可以不分地点,不分时间进行交互和实时通信,它给人们的工作学习、教育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Internet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Email或BBS,向同学老师或某领域的专家发出信息或接受信息,借此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寻求帮助;或者通过Usenet、Talk等展开形式多样的讨论。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 中国文化 高校旅游英语 应用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College Tourism English curriculum is to provide tourism service for foreign tourists, so that foreign tourists can understand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our country, so as to carry forward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our country. However, the lack of 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of tourism English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eads to the fact that students can not introduce Chinese culture to foreign tourists through English, which mak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 obstac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acticability of tourism English curriculum, it is necessary to penetrate Chinese culture in Tourism English teaching.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words Chinese culture; college tourism English; application
文化的含x很广,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等多种元素。旅游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一种有效途径,而文化是旅游的一种需求,因此,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旅游的发展能够促进文化的沟通和交流,而这种交流更是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承上千年,为旅游文化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世界旅游业的观念在不断的转变,由单纯的出行变成以文化和精神享受为目标的文化旅游,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文化因素。所以,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的宗旨不再是单纯地为了与国外游客顺利地进行语言方面的沟通与交流,更是为了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促使世界人民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由此可见,在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的本土文化是必要的。
1 中国文化在旅游英语课程中的渗透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国外游客越来越多,针对这种状况,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旅游英语课程,以此来培养具有高级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旅游业人才。一般来说,旅游英语教学中主要是以英语语言教学为基础。但是,由于旅游英语的特殊性,学生必须掌握特定场合的英语表达能力。①而形成这种能力,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还需要有意识将这种文化传达给他人,并且在传达的过程中要采用能够满足信息接受者文化习俗和特征的表达方式,才能使其能够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说,旅游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语言学科的教学,同时也是一门文化学科的教学。目前我国的旅游英语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迎合国外游客的需要,在课程的设置中加入了很多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西方文化,更好的服务于西方游客。但与此同时,对于本土文化的传输却存在缺失,使得中西文化交流存在障碍,陷入西方文化单向传输的误区,中国文化在旅游交流中日渐凋零。
不难看出,我国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缺失导致了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而本土文化却难以传输出去,使得我国的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受到了限制。无疑,这说明我们在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对文化的认识过于片面,缺乏对语言的共性了解,同时也是对本土文化重要性认识的缺失,使得高校旅游英语教学难以形成有效的中国特色体系。因此,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需要渗透中国文化,使学生能够利用英语去解析中国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我国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最主要的研究课题。我国必须要提高对旅游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认识,站在国际文化交流的立场,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领导权为目标,来认识中国文化对旅游英语的作用。②总而言之,高校旅游英语课程的开设要注意结合课程的特点,在开设英语文化课程的同时,还要持续开设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课程,设置专门的中国文化单元,并将中国文化教学作为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渗透到旅游英语课程中,从而来弥补中国文化的空白。
2 中国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2.1 有效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征,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其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化造诣上屹立于世界之巅。我国的文化主要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服饰、文学艺术、建筑、美食等传统产品;而精神文化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精神层面的文化传承。目前我国高校的旅游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单向输入的现象严重,而本土文化的输出却存在严重的缺失,同时也使得西方的文化强势入侵到现代青年人的思想中。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价值取向更趋向于西方文化,很多学生产生“崇洋”的思想,认为国外的一切都是好的,而我国的思想文化却是落后的,从而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而对国外的文化知识却如数家珍。③这在一些中西方的传统节日中就可以明显的体现出来。对此,我们不得不担忧我国传统文化的没落和消失。不可否认,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各国的文化交流是必要的,但是这种交流必须以平衡交流为前提,不能为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和展现霸权主义提供条件。作为文化交流前端的高校旅游英语教师必须肩负起弘扬中国文化的重任,在教学中筛选出具有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部分,加入到旅游英语教学中。比如,充分讲解中国的儒家思想、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等内容,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性以及互渗意识,使他们意识到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精华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更是不可替代的,从而促使学生在跨文化的国际交流中,能够自豪的传扬我国的文化,保持我国文化在交流中的自尊和自信。
2.2 有利于跨文化的国际交流
不同国家由于信仰、经济体系以及历史的不同导致每个国家的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跨文化的国际交流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信息交流。旅游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正是有效的完成跨文化的国际交流,可见,在旅游英语中加入中国文化对跨文化国际交流大有益处。在旅游英语中建立比较系统的西方文化课程体系能够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使学生能够对西方文化的起源、宗教、风俗等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而较强中国文化的渗透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使学生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度有所提升,从而促进学生文化知识的平衡,使文化知识体系更加完善。④所以说,在高校旅游英语中加入中国文化是跨文化国际交流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渐提高,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得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此时,我们必须要把握好这个机遇,在积极吸取外国文化精髓的同时,将我国的文化传扬出去。在旅游英语中加入中国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可以用英语表达我国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国际交流能力,从而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3 中国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旅游英语课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是一门跨文化、跨国际的人文学科。在旅游英语的教学中不仅包括经济、历史、社会等文科专业的知识,同时也包括建筑、生物、环境等理科专业的知识,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具备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渊博的知识,同时还要有极强的实践能力。所以,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必须要明确,即以培养一专多能的高技术人才为己任。在教学中必须要以全球发展为背景,将跨文化国际交流作为基础,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进行调整。
3.1 以文化教学为基本理念
旅游英语教学不能仅将英语知识和旅游知识作为教学目标,文化教学也是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文化教学是指,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还要将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风土人情等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了解所学语言国的文化背景,其中的文化既包括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也包括本土文化。中国学生在长期的英语学习中,由于受到语境、发音等方面的限制,使得母语文化对英语学习的负作用被无限放大,从而忽视了母语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正向迁移作用。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的有利影响,并有意识的将中国的文化渗透到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只有将文化与旅游英语有效结合才能够成为文化教学,只有用文化来指导旅游英语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对旅游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掌握中国文化传播的主动权,将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有效的融入到学习中。
3.2 在教材中加入中国文化版块
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国文化并不是对教学内容的重构和迁移,而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化。我国高校的旅游英语教学起步晚,教材编写不够完善,能够编写专业教材的教师资源缺乏,所以,很多高校的旅游英语教材都是从国外直接引进,这使得教材与我国教育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偏差。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在英语旅游教材的编写中必须要加入中国的文化(包括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将反映中国文化的优秀英语文章纳入到教材中,以提高学生利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⑤此外,在英语口语的练习中,尽量选择一些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英语材料,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自行编写讲义,来提高中国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3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旅游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加大中国文化c旅游英语之间的联系。课堂教学是旅游英语学习的主要形式,所以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对文化内涵的认识,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统筹和优化,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层次性教学,提高知识的全面性和实用性。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主导作用,将文化与英语有机的结合,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的鉴赏能力。比如,教师在讲授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时,可以将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引入并作对比,使学生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从而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的跨文化国际交流。
3.4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以满堂灌为主,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旅游英语教学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学习吃力,如果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式陈旧,极容易导致教学效率降低。所以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分组教学、案例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中采用模拟实验室来模拟旅游服务场景,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巩固旅游英语知识,通过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对于中国文化深入教(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08页)学的部分内容,教师需要通过不同场景的设置来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使学生能够用流利的英语为旅游者介绍我国的传统文化,以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4 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英语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载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在教材中和教学过程中都过于注重西方文化的输入,却忽略了中国文化的学习和输出,削弱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使文化交流存在障碍。所以,在高校旅游英语中加入中国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高校教师必须要明确中国文化与旅游英语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中国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注释
① 孙景美.浅谈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26,128.
② 赵茜.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入[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3(z1):49-50,53.
③ 林青.论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的新思路[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7):135-136.
篇7
【关键词】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旅游业日益发展壮大,旅游业日渐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出入境旅游不断向前发展,出境旅游增长尤其迅猛,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速度为20.4%,2010年出境旅游消费4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3%。2012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消费国。
中国出境旅游已被纳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推进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战略规划中。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都离不开合格的翻译人才,因此,旅游行业翻译人才的培养成为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培养出既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又拥有高技能,懂行业知识,具备职业素养的翻译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一、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高校扩招后,生源质量下降,高职学校几乎没有选择学生的余地,学生入学成绩越来越低,甚至是英语专业在招生时对学生的英语成绩没有任何要求,也就是无论学生高考时或高中阶段英语成绩如何,均可报考英语专业。因此,多数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差,缺乏基本的语法、词汇、句法知识,再加之良好学习习惯的欠缺,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浓厚,给翻译教学带来巨大的困难。因此,高职高专学校旅游英语专业翻译教师压力山大,如何将这些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翻译人才,在出入境旅游、文化贸易等相关领域能够熟练应用英语作为沟通、交流工具的人才,满足目前中国旅游等相关行业翻译人才需求,为旅游和相关行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促进中国旅游及相关行业不断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教育部对高职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有关课程性质与教育目标方面提出,“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是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对于英语翻译方面的要求,那就是:A级:能借助词典将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中的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在翻译生词不超过总词数5%的实用文字材料时,笔译速度每小时250个英语词。
三、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高职学生由于英语水平差,基本的词汇、语法和句法知识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学界认为高职翻译课程应该属于教学翻译,也就是使用翻译教学方法来巩固学生对所学的语言知识,对所学词汇、语法、句法加以应用。
但是,高职旅游英语的专业定位表述为“培养英语+旅游(及相关行业)的复合型人才”。这体现了英语和旅游相结合的特点,但没有体现出初级特殊用途英语(ESP)的定位。笔者认为:旅游英语专业是要培养能够理解旅游及相关行业基本知识,能够操作旅游业务的一般模式,并能够熟练运用职业英语的专业人才。根据上述定位,完成《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教学要求:“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在提高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旅游行业基本知识和操作行业运作模式的能力,为他们指引进入旅游领域的途径和方向,而非向他们传授该专业精神的知识。即培养“懂旅游的英语人才,而非精通英语的旅游人才。”所以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突出职业英语,而不是专业英语。要很好地履行《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有关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行业英语是高职英语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内容设置应与产业和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对接,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体现工学结合的原则。”
虽然学界还有争论,但是Jean Delisle 区分“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是依据教学目的和重点,而非教学对象的翻译水平和双语能力,因此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翻译定位为“初级翻译教学”。
四、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要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加强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手段,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助与协助学习;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英语技能竞赛,使之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群主要集中在涉外导游、旅游饭店前台和销售、出入境业务操作等。这些岗位群均涉及部分翻译业务,因此在学校教育中除了抓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外,还需加强翻译能力培养,而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课程有别于本科,须强调其行业性,决不能采用研究性的理论式教学。翻译课程的定位应该着重于学生今后在工作和日常交流中,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与客户或合作伙伴交流,达成协议,签订合同,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沟通,简单的生活口译、文书翻译,申请资料翻译等。另外,还应该鼓励有能力有追求的学生为进一步升学或出国留学打下基础。
依据“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我们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在前期,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特别适用于实用性翻译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高职翻译教学实践,突出功能性和交际性。首先选取文本,在教学内容选取方面,要注重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围绕旅游、新闻、政策法规等主题甄选材料。然后就某一材料进行分组讨论或情景模拟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成立学习小组,让他们从企业或工作岗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完成翻译作业。从此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任务教学法”是指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给指引学生方法和道路,和学生共同完成特定的任务,实现任务目标,强调通过口头和书面交际共同获得意义。“任务教学法”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课程的教学中,具体到高职旅游英语翻译课程就是与旅游英语翻译实践工作联系密切,或者是模拟工作的仿真任务,甚至是从企业接来的真实工作任务。高职任务型翻译教学就是针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与外语有关的工作岗位如涉外导游、签证专员、出入境操作人员等所涉及的内容,以单个项目为驱动进行翻译训练。其任务的前阶段包括旅游相关知识的导入、翻译难点的处理、任务分工和清晰的训练步骤;任务阶段中有学生的翻译实操和修改,有翻译训练,检验与核对;任务后阶段有成果展示,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总结,有前后关联的课外训练和校外训练。教学重点是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训练,而检查评价的重点则是信息表达的完整性。信息完整为第一标准,语言完整为第二标准。因此,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是要比较真实地再现工作环境,体现行业、职业要求,是一种可以借鉴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新模式。
2、中期主要采用“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
为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就要构建基于真实项目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将真实的翻译项目拿到课堂来做,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遵循分阶段、协作式的知识构建过程开展工作坊式旅游英语翻译教学,通过真实翻译项目的完成,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翻译能力和职业素质。
“翻译工作坊”与商业性的翻译中心类似,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译者集中在一起进行翻译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们通过互相交流、合作来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模式迁移到翻译课堂,成为一种翻译教学途径,其本质是促进学生“从做中学”,即通过翻译实践学习翻译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翻译活动。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特定的签证资料翻译时,先以SAMPLE做示范进行针对性分析,讲授该类文件翻译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和一些行业套话的翻译,然后给出某位客户签证资料(教师从企业收集到的真实的翻译项目,注意保护客户个人隐私,可将姓名、身份证号等隐去)作为翻译任务,让学生在特定时间内进行分组翻译。完成任务前,需要先理解要求与规则,这是同桌或小组成员可讨论遇到的问题,然后各自独立进行翻译活动。接下来互相批改翻译作业,核对信息是否填写正确,并在小组中宣读或展示自己的译文,其他同学帮助修改,选出最好的译文,再将各个小组选出的最佳译文在全班宣读,之后由老师对学生的译文进行评价,抓住典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总结经验,得出结论,并在今后的翻译活动中借鉴。由于高职学生英语语言基础差,语言应用能力弱,修改后的翻译肯定还有错误,因此,教师给他们提出指导性建议并帮助其改正错误。高职旅游英语翻译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的指导作用却不容忽视。
“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教师能够监控学生的整个翻译过程,及时获得学生翻译活动的信息反馈,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策略。同时,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翻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翻译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翻译活动中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协作共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民主氛围,培养竞争意识,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基于真实项目的“工作坊”翻译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翻译情境中,能够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参与翻译活动,从中学习翻译技能,参与翻译实践。而不是灌输过时的翻译知识给学生,相反,使他们在真实的项目情境中掌握各种职业翻译技能,做到翻译教学真实化、翻译课堂社会化。
3、后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真题真做的项目教学模式。
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旅游行业具备很强的季节性,多数旅游企业平时并不愿意花更多的成本“养人”,但是到了旅游旺季立刻出现人手不够的现象,企业很难在短时间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而通过校企合作,这时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生补充人力资源,把一些旅游翻译项目,如签证资料翻译等项目“承包”给学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师将项目带入课堂,教师让每个学生负责一位顾客的签证资料,指导学生完成该项目。首先,查阅使馆要求的签证所需资料(CHECKLIST),签证申请表,邀请函、学校或单位同意请假证明,在读(职)证明,收入证明,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离婚证等证件,离婚协议(未成年人父母的),父母双方同意书等材料。然后,教师把这些资料的普遍翻译方法讲授给学生,有模板的给出翻译模板,让学生照着填写,涉及翻译的地方告知翻译方法,如家庭地址按从小到大用汉语拼音填写即可;离婚协议各有不同,很难给出模板,教师让学生借助网络和电子翻译工具,进行翻译,讲究实用性,并在学生翻译过程中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其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翻译稿件;身份证、户口本、在职(在读)证明、父母双方同意书等基本上可以按照模板,只需要改一下具体的姓名等身份信息即可。最后翻译(填写)完成后,必须仔细核对信息,检查CHECKLIST上规定的文件材料是否齐备,如果还有缺漏,必须马上与客户联系,与其沟通,催促其尽快在递交材料,以便我们翻译和填写资料,整理齐所有资料,按顺序装入文件袋。当然,教师最后还要再次核对资料信息的填写,尤其是身份信息,否则会影响签证申请的成功,耽误事。通过这样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生必须理解做这个项目的目的是要让这一批客户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签证成功,是该旅游团(考察团)能够按时出发成行。所以他们在翻译和填写相关信息时,必须认真仔细,不得有半点马虎,很小的一个错误,就有可能导致客户申请签证失败,给客户和公司造成损失。另外,每个旅游团出发时间的都已经定好,签证时间也必须按照出发时间提前定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同时,在该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企业间的沟通与协作,包括与客户的沟通与交流等一些列的互动,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沟通能力,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职业素质。
另外,我们的学生在小学期实训和暑期实践活动时,亲身到企业顶岗实训和实践,最后实习也到我们的合作企业。通过这样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技能型人才不仅能使学校和企业双方受益,而且能够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我们职业院校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我们的毕业生不但获得了真正的实践技能,而且很多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在企业,就业问题迎刃而解了。对于企业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它可以更加经济、省时省力地招聘到优秀员工。这不但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而且使职业院校打开发展的突破口,实现校企对接,解决“用工荒”的难题,更好地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五、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应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为目的,手段与形式可多样化。终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应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为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高职旅游英语翻译教学需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性评价需要占更大的比例,高职学生基础差,自信心不足,需要更多鼓励,看到他们的进步,并提出表扬,促进其取得更大进步是非常重要的。最后顶岗实训和实习阶段的评价由实习(实训)带队教师和企业部门负责人共同给出评价,从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质等多方面综合考查、评价。
六、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必要条件之一
国家决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社会收益,促进企业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只有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才能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真正实现社会收益最大化。只有“双师型”教师才能更加清楚地知道企业的用人需求,掌握企业最新技术、技能,根据企业需要开展针对性教学与实训,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才能有效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理论结合实践,从企业找项目,为企业攻克难题,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双师型”教师通过工学结合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掌握职业技能,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为了培养实用型高职高专旅游英语翻译人才,教师首先要是这方面的实用型人才,既要具备翻译理论知识,又要具备旅游行业实践能力,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在旅游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翻译教学的设计者、课堂引导者、学生译文的纠错者、职业能力培训者,以及项目引进者。为此,旅游英语专业翻译教师应该积极地投入到真正的行业、企业工作中,课余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与职业素质,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另外,考取旅游及英语翻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翻译资格证书,英文导游证书,旅行社计调职业资格证书等,也是“双师型”教师素质要求的一方面。
七、结语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下,高职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对高职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更加趋向专业化,其教学特色在于它体现了与行业、企业结合,突出职业特色。同时需要我们弱化语言表达技巧和语言知识的教学,突出在学生翻译技巧和语言能力不足时及时有效地传递工作信息,实现有效沟通,完成真实项目的目标。笔者希望有更多的学界人士共同来关注高职高专的翻译教学,关注旅游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双语应用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蕾.任务型教学法在“视听说”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2.
[2]袁翠.对高职翻译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2.
[3]赵继荣.对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翻译教学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3.
[4]曾昭涛.论高职翻译教学的性质与定位[J].高职教育研究.2008.12.
[5]Delisle, Jean.Translation: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 [M] Ottawa: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1988:25-30.
篇8
论文关键词:文化翻译观;旅游资料;翻译
随着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要求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其中旅游资料是旅游文化的重要宣传手段之一。旅游资料的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换,更涉及到跨文化的沟通,不仅要考虑书面文字的材料的表达,更要考虑不同文化间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文化上的差异,在旅游资料翻译中表现的更为突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则是植根于文化的沃土之上,体现的应该是深刻的文化内涵。外国旅客来中国旅游,其目的是欣赏历史古迹,体验异域文化下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所以文化旅游翻译需要理性的态度,它是为了满足旅客了解中国文化需求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翻译。在旅游英语的翻译中,仅仅掌握两种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和相应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不能保证译者具有跨文化内核。作为旅游文化,不仅仅满足游客的视觉快乐,还应与文化对接,提升旅游的内在文化品味,传承历史文化。因此,在汉英两种语言的翻译中,译者要建立文化翻译观,既考虑语言又考虑文化,追求两种语言之间最贴切的对接,才能最大限度的传神达意。
一、文化翻译观
当代翻译界越来越重视从不同的视角对翻译理论进行研究,文化翻译观就是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翻译进行研究。研究者不再将翻译看作是静止的,纯语言的机械转化,而是将其视为特定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文化的不断变化,对接和交流的过程。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尼巴内特认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等值就是元语与异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以她为代表的文化学派对当代社会需求和翻译的总体状况进行了自觉的反思,提出了文化的翻译观。在她们看来翻译绝对不是一个纯粹的语言行为,它深深地植根于语言所处的文化当中,文本也不是语言中静止不变的标本,而是译者理解作者意图,并将这些意图创造性地再现于另一种文化的语言表现,因而,翻译绝对不仅仅是复制和模仿,而是文化协调和对接。具体看来,文化翻译观的理论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含义:(一)翻译应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而不应停留在语篇之上;(二)翻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译码重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种交流行为;(三)翻译部应该局限于原语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里功能的等值;(四)不同的历史时期翻译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在文化翻译观的理论中,翻译就是满足文化的需要,是把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是文化的等值和转换,这无疑突破了传统的翻译观念,顺应了当代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日益加强的趋势。
二、旅游资料中的文化信息
文化是人们通过创造活动而形成的产物,他是社会历史的沉淀物,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而文化的差异常常表现在语言文字这一载体中,更是无时无刻不表现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前来中国的旅客,年龄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审美兴趣不同但他们都有一共同目的:欣赏中国的方方面面。当他们想对目的地有一个初步认识时,最重要的媒介就是旅游资料,因为旅游资料中涵盖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要想把中文旅游资料里说表达的文化意蕴明明白白地告诉游客,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有必要找出旅游资料中表现的中西文化差异,然后再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处理。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的人文景观往往就是一个凝固的历史,反应着某一时期发生的事件。在一些旅游资料中往往会出现古代的年号、人名及历史典故。而这些,中国人自己尚不能完全掌握,而对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游客来说,无疑如读天书。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它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包括民族独有的建筑、独有的生产生活工具,独有的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尤其是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让人领略到人类文化的色彩斑斓,是现代旅游者审美探奇的重要内容。但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图腾、禁忌、表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文化内容,有的则是一个民族敏感的话题。例如猫头鹰在中古被视为不吉利的动物,而在西方则是智慧的象征。在译解旅游英语过程中,也曾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我们花很大的工夫介绍的有关民俗,最后却招致客人的不愉快。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民族习俗的差异。再者中原饮食文化也博大精深,传承数千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华夏烹饪是世界三大美食之一,外国人来中国游览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便是品尝中国的美味佳肴。翻译菜谱是如何进行处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红烧狮子头”,曾听说一外国客人看了“braised head of lion”被吓的跑出了餐厅,说是再也不敢吃中餐了。他感叹中国人连狮子的脑袋都敢吃,而在他们的国家,被保护的野生动物是觉对不能上餐桌的。但事实上,“红烧狮子头”并不是把真的狮子头红烧了,只是中文名字取得气派。这时,在翻译菜名的时候就应注意外国人的语言及其文化背景,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菜的材料和做法来翻译。就拿这红烧“狮子头”来说,只不过是两个肉团,所以翻译为“meatball”就不会闹笑话了。
三、文化因素导致的翻译障碍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然而恰恰是旅游资料中蕴含的文化因素给旅游英语带很大的困难,因为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中西文化的差异必然要反映到旅游资料的翻译中。文化差异导致的旅游障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类是由于文化空缺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词汇空缺和词汇冲突给词汇翻译带来的困难。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社会习俗,使两种语言的词汇出现非对应和非重合现象,他们之间没有语意共鸣,有的只是语义空缺或语义错位,也就是文化空缺产生的词汇空缺以及文化冲突导致的词汇冲突,而这些词汇往往被称作为“文化负载词”。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形成了语言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形成了语言的特殊性,像“阴阳”“八卦”“五行”“气功”“太极拳”等词汇,严格来说,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像文秘站:“饺子”“粽子”“元宵”等食品等也没有相应的词来解释,如果勉强将“饺子”译成“dumpling”,不仅后者意思要宽泛的多,而且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拉家常,其乐融融的场面的联想。“粽子”可以解释成“a pyramid-shaped dumpling made of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bamboo or reed leaves(eaten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但是如果外国朋友不知道屈原这位伟大的楚国诗人,不知道龙舟节的来历,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那天吃粽子,粽子的内涵意义仍然没 有被传递过去。“元宵”也可以译为“a rice glue ball”or“sweet dumpling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for Lantern Festival)”如果缺乏一定得背景知识,译文读者也体会不到元宵的象征意义。因此,许多专家主张以音译加注的方式来保留这些词的特殊文化联想意义,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断深入,这些词汇不需要加注解释也能被理解和接受。另一种现象是汉语中的某些词汇即使在英文中找到意义相同的词,其联想意义或隐含意义也不同。就拿植物的联想意义为例,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陈德彰教授专门以调查表的形式,分别向中文和英文为母语的人发出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表明,在中英两种文化中,有些动物代表着类似的形象,如狐狸。有的代表完全不同的形象,如龙。有的不同很微妙,如猪。柳树,红豆,梅,兰,竹,菊等植物联想意义也是“表同质异”。此外颜色词在两种文化中也有不同的联想意义,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克服的不仅仅有语言障碍,而且有文化障碍,如王佐良先生所说的“译者处理的是两种文字,面对的确是两大片文化”
汉英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反映在语言中就是谋篇布局,修辞方法等行文习惯的差异,汉民族主张“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强调客观融入主观,喜欢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书画,建筑,诗歌都讲究神似重于形似,简单空灵的风格,反映在语言上就有了汉语行文辞藻华丽,情感横溢,讲究声律对仗,音韵和美的特点。此外,受“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美学观念别强调平衡美,除了特别频繁使用对仗这一修辞,还大量使用四字词组,特别是前后两部分有并列关系的四字词组如天造地设,天涯海角,四通八达,德高望重等。在这些方面,西方民族则迥然不同,西方哲学强调分析型抽象性思维,在主观和客观的物象关系上,更多的注重模仿和再现,体现了“天人各一”的思想。“这种趋势反映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就出现了英语重形式,重写实,重理性的特点,形成了其句式框架严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理性,用词强调简洁自然,描述突出直观可感的风格”。这些行文和修辞差异,也不可避免的表现在汉英旅游文体中。在行文用字,篇章布局,文体修辞等各方面各有讲究,美学标准和文体风格也大相径庭。
四、克服翻译障碍的方法
在翻译景点时,除了采用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翻译方法之外,还要注意一些技巧,旅游资料除了本身的自然景观,还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翻译时需要增添或删减原文内容所必需的背景知识,如: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名胜的具置等等,有助于外国游客的理解。对于中国人和西方人之间思维差异的状况,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对旅游资料进行改写,比如中国人是螺旋式思维,而西方人是直线型思维,为了能让游客们跟好的接受翻译的信息,我们不妨按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改写旅游资料。当然译者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来把握翻译分寸,而不是随意的增减。
翻译人员应该熟知中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别、在翻译的时候从读者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不同的民族拥有其不同的文化根源。校对人员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校对水平。如果可能,政府应该给予各个景点更多的帮助。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专门的机构或者聘用专门人员对各个景点的介绍进行翻译和校对工作。否则与其提供给外国游客提供错误百出的译文还不如不提供。总之旅游资料的翻译水平的提高还是依赖于我们的生活态度。
篇9
[关键词]全球化 旅游推广 旅游翻译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143-03
一、中国旅游材料英译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中国是一个具有长久历史、绚烂文化、绚丽风光的国度,有着许多美丽的景点和历史遗址,壮观的古建筑群。中国的自然天文条件变化多样,东西南北风光各异,高山大川蕴藏着丰厚的动植物资源,如此优越的天文条件构成了无数自然景观。中国又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度,各民族不同的风俗和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另加浓郁的宗教文化,吸引着世界人民的兴趣和脚步。当今的世界全球化和中国的“入世”为弘扬中国旅游文化提供了机遇。为吸收更多的外国游客来华旅游,对中国旅游业和旅游资源有更分明的理解,展开大范围的国际旅游市场推广活动,把“中国的世界遗产――21世纪的世界级旅游景点”的品牌作为中国的拳头产品推向国际旅游市场,以旅游促开放、促开展,把开展旅游作为入世后的经济增长点。[1]这就凸显出最重要的媒质――旅游推广材料跨国界、跨文化翻译的迫切性、重要性,故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和不可缺少。
二、旅游英语翻译中的问题
然而,目前旅游推广英语翻译中不规范、不正确的翻译和中国式的英语随处可见, 授人以笑柄, 其所传达的信息不准确,也不完整, 旅游资料翻译质量不高。这不仅会对各景区、景点、旅游地乃至整个中国的对外形象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也会给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害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2]
(一)拼写及语法错误
在旅游热情高涨的背景下,各大旅游城市和景区都配备相关的英文或其他文字的翻译,笔者在各处游玩时,发现多处英语译文出现错误,如:单词拼写错误,“restaurant(餐馆)”写为“rsetaurant”,“agency(机构)”写为“anency”,“jade(玉器)”写为“gade”,“commercial(商业)”写为“coammercial”;冠词、词性及时态误用,“请勿攀登”译为“Don’t climbing”;语法错误也比比皆是, 伊犁地区“奴拉赛古铜矿遗址”在博物馆的译名为“The ancient site of Nurlasai mineral”等等。[3]
(二)生硬直译
翻译时不注重内涵,生硬直译。一些知名景点、道路英文标识被翻译得很离谱。大雁塔被翻译成“大野鹅塔”曾被炒得沸沸扬扬。
(三)表述不准确
湖北省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钟祥明显陵, 建筑极具特色, 其英语翻译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极不匹配。陵园服务区入口的显陵游客中心被译为“XianLing Tourism Service Center”。另外,苏州狮子林园林入口处的指示牌上将园内景点冠云峰翻译成“The Cloud-Capped Peak”等等。
(四) 一地多译
中国很多旅游景点英译名存在着一地多名现象, 一地多名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严重影响了各地区的形象和对外交流, 困扰外国游客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便。如:塔里木盆地被译为“the Tarim Basin, the Talimu Basin, Talimu,Taklimakan Desert,the Tarim Pendi”等。
三、造成旅游翻译质量低劣的原因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各自表达方式和接受习惯的不同,使得英文翻译中难免出现一些小错误,这也是造成译者和受众之间理解失真的主要原因。旅游景区英文翻译存在的种种不规范现象除了语言文化方面的因素外,主要有:
(一)景区外部因素
主要是翻译体制不健全和译者水平低。目前我国对旅游翻译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翻译体制不健全,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翻译标准和旅游翻译规章,致使很多景区内部地名、路标等公示牌的英文译法不一。此外,翻译资格认证考试体制不完善,使一部分人轻易取得了本不该拿到的资格证书,影响了翻译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使翻译水平优劣不一。而且有些翻译者缺乏严谨的学术态度,在翻译中忽视了不同语言交际中的关系规范和交际规范,违背受者的接受度和接受期待,致使出现许多翻译错误。
(二)景区内部因素
首先,景区管理者对景区发展缺乏战略性思考,主要体现在外语导游岗位设置上。管理者不应该因为外国游客少而不招外语讲解员。其次,管理者对景区宣传资料、公示牌等制作人员的工作监督不够,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拼写失误、大小写不规范等现象,这也浪费了景区管理成本。另外,管理人员自身英语水平不高,很难形成个人领导魅力,也会降低其对景区英文翻译的重视程度。[3]
四、改进旅游翻译的对策
旅游材料的宣传不只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其翻译则是跨国界、跨文化、跨社会的宣传活动。翻译工作者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又面临各国文化与言语差别所带来的各种艰难,加之旅游材料属“召唤煽动”类型的文稿,有宣传煽动、增强影响的功用,它的英译不同于其它文体的翻译,译者需具备言语、社会文化、民俗、美学、心理学、市场经济学、广告原理等多方面的学问,翻译时必需变通手法表现原语功用。
(一)了解中国旅游景点文化的多样性
翻译国内的旅游景点的人名、地名和历史不仅需要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更要求清楚地了解中国旅游景点多样的文化。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译员, 首先是站在景区文化立场, 做他们的文化代言人, 多看、多听、多想。
(二) 政府的组织、监督
政府可以组织高水平的译员指导和解决国内旅游景点的翻译问题, 邀请精通英、汉语言翻译方面的行家进行监督,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修改, 避免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同时, 组织翻译专家定期培训从事旅游翻译的译员, 逐步提高中国旅游景点的翻译质量。
(三)旅游管理者加大管理力度
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旅游景区的翻译。加强景区基层人员的管理,如定期对在职员工进行英语培训,并实行阶段考核;举行外语导游服务技能比赛,提高员工学习英语的热情与积极性。 加强对景区宣传物的监督管理,聘请英语专家指导监督英文印刷品及公示牌的制作过程,严格核查、校对以减少英语翻译错误;成立景区翻译临时小组定期对景区门票、导游手册、标识牌的英文翻译进行整改。
五、旅游英语翻译的正确方法
旅游资料是一种大众化的通俗读物, 目的就是要让普通游客读懂看懂,并喜闻乐见, 从中获得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风俗方面的知识,其功能主要是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 因此其语言必须表达准确、通俗明了、富有吸引力, 利于不同文化层面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准确地传达旅游资料中的文化信息,让外来游客了解中国旅游景观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创造我们的旅游品牌,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4]
处理文化因素时,要遵循两个原则:以中国文化为基准,以译文读者为向导。以中国文化为基准就是说要尽量保留中国文化信息,尽量多地宣传中国文化,从而促进文化交流;以译文读者为向导是指在翻译时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拘泥于原文,要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对信息做适当调整,让读者易于接受,好读好懂。以译文读者为向导,是在不损害原意的基础上,调整旅游资料的信息量和篇章结构,让译文读者能从译文中获取所需的中国文化信息,增加旅游兴趣。[5]
(一)音译法与音意兼译法
音译法是根据汉语读音,将旅游景点名称直接用拼音标注,目的是尽可能保留原风景名胜、旅游饭店的原汁原味和鲜明特色。景点名称多涉及本民族文化的专有名词,单纯的音译不能传递任何实际信息。这类名称应该在音译的基础上另作释义,对音译进一步做出解释。完全音译适用于对地名的翻译,这一般不会引起游客的理解障碍,如北京“Beijing”, 上海“Shanghai”等。在景点和景区的翻译中,音译加意译的方法更为常用。如:城隍庙“ Chenghuang Temple”、民族饭店 “Mingzu Hotel”、海南景点鹿回头“Luhuitou (turn-round deer scenic spot)”、天涯海角 “Tianya-Haijiao (the end of the earth and the edge of the sea)”、中山陵“Dr Sun Yat-sen’s mausoleum”、苏州著名园林拙政园“Garden of Humble Administrator”等,这样能使旅游者更好地把眼前的景色和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相结合, 增加游览兴致。
(二)意译法
有些景点名称文化含义丰富,而直译又不能把相应的文化含义翻译出来,此类名称翻译时要突出其内在含义或相应典故与传说,便于游客理解、记忆。对此类名称多采用意译,即用意义相同而形式不同的词语来译。意译的特点在于能够填补文化空缺,消除文化差异。如“兵马俑”译为“Terra 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十三陵”译为“Ming Tombs”,“故宫”译为“the Imperial Palace”, “颐和园”译为“the Palace Museum”。
在旅游翻译中,有些名词、术语是该国家或该地区特有的,如果直接按字面翻译,游客根本听不懂, 这时就不得不改变说法。例如,在成都武侯祠的介绍中有这样的句子:
刘备章武三年病死于白帝城永安宫,五月运回成都,八月葬于惠陵。“Liu Bei died of illness in 223 at present-day Fengjie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was buried here in the same year.”
(三)增译法
增译是指为了使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某些字、词、名而增加一些相关资料,对旅游资料中的一些人名、地名、朝代、历史事件以及典故等做出背景资料的增加和说明。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有些内容在原语国家可能尽人皆知,但外国人却一无所知。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在介绍文物古迹的时候, 总会联系到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朝代名称, 而国外游客对我国的历史朝代并不熟悉, 因此最好补充一个朝代的公元年份。在翻译国外游客不熟悉的历史名人时, 可以添加相关的背景资料, 补充这个人的身份、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功绩等, 以增加国外游客对此人的了解。
元宵节那天,大红灯笼高高挂。“During the Yuanxiao Festival, also called Lantern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red lantern (Lantern Festival exhibition began in the Han Dynasty, about 2,000 years ago, some people believe its origin to be related to Buddhism) can be seen everywhere.” 这份旅游资料中对“元宵节”和“灯笼”的补充解释,便于外国游客对元宵节有较为透彻的了解。
清朝乾隆年间, 可译为“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1736-1795)of the Qing Dynasty(1644-1911)”。这样的翻译才能使外国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历史人物及朝代。
林子的边上原来有一个洞,传说白娘子曾经在这里修炼。“Near the forest there once was a cave which was said to be the very place where Lady White, the legendary heroine of The Story of the White Snake, cultivated herself according to Buddhist doctrine.”
(四)省译法
中国人在描写完一个景色之后,常会引用一段名人的话或者中国古诗作验证,这样会让读者或听者加深印象,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可是这类补充性信息对外国人和译员来说,却往往是不大不小的负担。甚至有时候这些描述不但对原文理解没有帮助,还会让游客更觉糊涂。在旅游翻译时,如果没有特别目的和要求,这样的文字常可删去。
关于华清池有这样一段文字描写:
华清池内有一贵妃池, 相传是杨贵妃当年沐浴的地方。唐代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诗句。
译文:“Inside the Huachingchih Spring, there is a bathing pool called Kueifeichih, which is said to have been the bathing place of Yang Kuefei. ”原文不过是想陈述华清池内有杨贵妃当年沐浴的贵妃池。如果逐字翻译原文的古诗,对英文读者说, 从这些诗句的译文中得到的仍不过是杨贵妃曾在此沐浴这个信息, 译文把汉语中的古诗全部删除,但并不影响译文读者对原文其他部分的理解。
(五)直译
忠实地传达原文信息,无需做任何变通。如: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面积565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是国内外旅游胜地之一。“Located in the north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ilin is one of the tourism attractions famou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an area of 565 square kilometers and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 million.”
结 语
近十年来,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备受全世界的瞩目, 为游客们提供准确的旅游英语翻译是我们即将从事旅游英语翻译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旅游景点介绍也就是一种宣传资料,对这类“诱导型”文本的翻译,笔者认为,翻译景点介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我国历史文化背景和他国旅游者的理解限度,根据翻译要求对原文内容和形式做相应灵活的处理,决定原文文本信息的选择以及译文的表现形式,做到语言精练、通顺易懂、句子优美,才更能吸引游客。
旅游英语翻译是一种注重实用效果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旅游英语翻译应该在全球化视野的指引下,遵循语用等效原则, 灵活处理因不同文化背景、 语言表达习惯等因素造成的交际障碍, 有效实现双方的交流与沟通。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2] 洪捷.浅谈旅游景区标识的英文译法及其规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S1).
[3] 杨忠桥,李欣,阎泗军.新疆旅游导游词[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短租生活体验游”;外国游客;英语交流
一、项目概述
(一)“短租生活体验游”定义、特点
“短租生活体验游”的定义:外国游客到中国乡村旅游,体验中国当地的人文风光。
1、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旅客入住乡民家,体验当地自然风光及人文历史,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外语导游全程陪游生活,增加英语专业人员的就业率,同时避免国外友人与乡民们因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
3、中、小学生利用假期担当“语言志愿者”,陪同外国游客游览各景点,创造语境交流环境。以此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亲身体验英语文化的机会。
(二)“短租生活体验游”的英语需求
1、全程陪游导游的需求。在外国旅客游玩期间,旅客居住在乡民家,在生活期间会有语言交流障碍,这就需要全程导游的陪同。
2、“语言志愿者”。在游览的过程中,游客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在导游不能同时帮助所有人的情况下,就需要“语言志愿者”的帮助。
3、乡民们的基本日常英语的学习。在申请民宿建立的家庭中,主人必须会一些基本的日常英语交流。基于乡民的文化水平等多种因素,主人必须通过由政府主办的英语培训。
(三)发展中小学应用型英语教育
1、目前,中国的外语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低效”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仍然听不懂、讲不出,更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被称为“哑巴英语”。“应试教育”思想的普遍存在以及学生、家长和老师忽略了语言的应用能力。
2、应用型英语教育:根据美国结构主义、英国结构主义和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结合中、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运用任务型英语教育法,结合交际法等,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英语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短租生活体验游”方案实施
(一)开展“短租生活体验游”
1、人文农家乐的建立
基于长兴现有的农家乐规模,进行农家乐改造。各农家乐家庭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申请涉外农家乐的开展。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鼓励及帮扶制度,同时,需对农家乐的日常动态监管,把好农家乐准入关,由旅游局牵头卫生、环保、建设、消防等多部门进行前置审核和现场办公。
2、“短租生活体验游”宣传
长兴县已将农家乐的发展列为乡村旅游发展的范畴,通过各类媒介宣传长兴农家乐的发展,通过举办特色农业节庆活动,如太湖美食街、湖蟹节、国际茶文化节等活动,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体验。建立涉外农家乐官方网站,并通过网络传播、大众传播、个人传播、与外国相关机构设立交流项目等传播途径,吸引外国游客。
(二)优化中小学英语教育
1、转变传统PPP英语教学法
传统语言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把语言作为一门学科来学习、作为知识来教授,典型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PPP(Presentation讲授,Practice操练,Production表达)教学方法。往往最后的表达部分,并未得到实现。
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交际原则
这个原则强调给学生提供以交际为目的而使用英语的机会的重要性,明显地设法把这样的活动,结合到语言教学广泛的项目中去,进一步说明了语言学习需要通过交流。
(2)作业原则
这个原则指的是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用语言来贯彻执行作业,以促进学习。这个实践活动,把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插入到语言教学中去,它能刺激语言系统本身的发展。
(3)丰富意义原则
对学生来说,意义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习。不断地选择、改变学习活动形式,是为了能把学生的活动和他们使用的意义丰富的词汇联结成正规的语言,而不仅仅是机械呆板的语言句型操练。
2、交际法教育
乡村英语教学以及师资力量的局限性,阻碍了交际教学法的应用。“学习是为了使用英语”,即必须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学习语言技能的四个步骤顺序是听、说、读、写,只有同时训练这四个方面,才能更精细的掌握语言技能。而“短租生活体验游”这一项目的展开,能为丰富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为其锻炼语言应用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短租生活体验游”促中小学英语教育
1、整合旅游、教育资源
“短租生活体验游”是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上,通过特有的乡村、民俗等人文风情,吸引外国游客前来体验中国乡村文化。通过旅游以促进全民学习英语、同时给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和外国友人直接交流的平台。建立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系统,打响“短租生活体验游”的招牌。吸引国外游客、外语导游和中小学生共同参与“短租生活体验游”活动,让国外游客感受中国乡村文化,让中小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提高英语交际和运用能力。
2、“语言志愿者”活动
与学校合作,邀请中小学生利用假期担任“语言志愿者”,在外国友人居住期间和各景点的游览期间为外国友人提供适当的指引交流服务,增加学生与游客的交流,让学生在语境中更好的学习英语,提高自身的语言交际和语言运用能力。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四)问卷调查反馈
1、长兴县中小学生英语学习情况
根据本次调查及其过程中与长兴县中小学生的交流,总结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普遍比较喜欢,但由于学习资源以及锻炼机会的匮乏,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应于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对于英语的接收能力普遍较强而语言输出能力较弱,缺乏口语交际能力。
(3)学生与父母之间没有英语交流,与老师用英语沟通的机会亦缺乏,导致了学生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4)学生对于“小小志愿者”这项活动都表示强烈的兴趣。
2、项目实施民意调查
在本次调查中,参加调查的乡民年龄层大多在31-40岁,男女比例为1:1。依据调查结果,总结出以下几点基本情况:
(1)此年龄段的乡民们大多处在高中文化水平,英语基础薄弱,但表示乐意接受英语学习或培训。
(2)乡民们家中有部分家庭成员从事农业活动,对于长兴近几年兴起的许多特色文化节有都有一定的了解,大多表示积极响政府号召,大力发展长兴旅游业。
(3)乡民们对于对外旅游业的发展表示支持,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希望得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
3、项目的关键问题分析
(1)对于文化风俗及饮食的差异问题。
对于外国友人居住的家庭我们需要经过严格的申请和审批,这些家庭必须对中外文化差异具有一定的了解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在接待外国友人的同时,要让其明白文化的差异是一定有的,希望以良好的心态对待。
(2)对于中小学生用英语交流缺乏自信心的问题。
我们以宣传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组织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语言志愿者”这一活动。通过在活动中与外国友人的交流来提高学生们说英语的积极性。
(3)对乡民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与外国游客语言沟通困难的问题。
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外语导游全程陪游和政府培训英语这两个措施,来能解决交流困难这一问题。
4、项目实施
(1)建立符合标准的名宿。对于涉外民宿需经过严格的审批,这些家庭必须对中外文化差异具有一定的了解及相关的基础知识,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涉外农家乐工作人员进行英语培训。
(2)项目相关人员的参与与学习。主人邀请外语导游、语言志愿者、上岗村民陪同接待外国游客,让外国游客感受中国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风俗,通过交流,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3)建立示范,树立典型,扩大规模。树立典型的“短租生活体验游”,积极宣传,扩大项目效应。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创造有各地方特色的“短租生活体验游”,逐渐形成“短租生活体验游”理念,掀起全民学英语热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旅游景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