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6 08:2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加强疏导。学会交流
留守儿童由于短期或长期与父母分开,容易产生性格问题或心理疾病。据统计,31.2%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很少参加集体活动,63.4%的留守儿童最想和父母说心里话,只有37.9%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临时监护人说心里话。这一组数据表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在于心理疏导,要引导他们学会交流,只有通过交流,我们才能清楚他们想些什么,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为此,我们唱响留守儿童“交流三部曲”,第一部曲为心理疏导篇,就是全面开放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引导留守儿童向心理教师倾诉自己的心声;第二部曲为“爱心父母”篇,就是聘请优秀青年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与心理教师共同制定详细的心理疏导计划,利用课余时间,与留守儿童谈心,关注留守儿童近期发展状况,解决留守儿童需求,引导留守儿童逐渐从孤僻、不愿与同学交流的阴影中走出来;第三部曲为小组帮扶篇,就是组建学习小组,确定帮扶对象,“逼”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交流动力,从不愿交流到被“逼”交流,从被“逼”交流再到自主交流,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树立榜样,学会自理
俗话说得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留守儿童在独立起居和做家务的能力方面强于非留守儿童。为了提高留守儿童在同学中的地位,我们结合校内外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生活自理奖”争创活动。首先,利用本校为寄宿制学校的便利条件,在住宿学生中开展洗衣服、打扫宿舍等比赛,并推荐最优者上台演讲自己是如何处理日常事务的,如洗衣服的流程、统筹处理家务的方法等。在此基础上,由班主任及生活教师利用周末深入留守儿童家里进行“一日家访”活动,探查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状况。同时,拍照提取一手材料,面向全校学生,在学校宣传栏中展示他们的家务劳动成果,教育全体学生向他们学习,学会做家务,学会自理。这一活动的开展,让留守儿童真正体验到生活自理的成就感,也体味着生活的艰辛,让他们认识到“父母不在,我也能行”。
三、参与管理,学会自治
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自主观念、自尊心很强,他们渴望得到尊重,渴望被别人承认。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值周班干部“竞聘上岗”制。但是,我们发现在学生中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竞选班干部就是想出风头,就是假正经。对此,我们利用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告诉他们:“当今社会要求我们具有竞争意识。通过竞选,你本身会有很大的变化:不再胆怯,敢于表现自我、陈述自己的观点,能够行之有效地处理一些事务……”通过宣传,我们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竞聘上岗”,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竞选中,我们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通过竞争获取班级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的管理岗位。在管理中,我们要求他们学会动脑,妥善处理“说”(指挥)与“做”(表率)二者间的关系,让他们明白偏重“说”与“做”的某一方面都会招致失败:只“说”不“做”,有凌驾于人、高高在上之态,往往会引起同学反感;只“做”不“说”,只会默默无闻,这不是班干部的风范,不会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几周下来,我们发现个别留守儿童情绪反常,原来在“执政”期间,为了管好班级遭到个别学生的挖苦,很是想不通。对此,我们教育他们:“作为管理者,在管理中会遭受多种挫折,导致失败出现,这并不可怕,挫折只是ψ约旱目佳橛肽ロ拢我们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长为一棵大树。”
篇2
全国留守儿童2300万,它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根据某调研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如下:
一、 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 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 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 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 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调查,仅有15%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 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
三、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 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妈妈,你知道吗?自从你和爸爸还有弟弟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由多 么的寂寞,有多么的伤心。自从你们走了以后,我几乎没有笑过,多么怀念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光。”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 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 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 15%经常有。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
临沂市是农业大市,总人口1018万人,农村人口占75%以上,全市在外务工人员129.8万人,农村留守儿童6.05万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催生出来的特殊社会群体,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全面了解临沂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最近市妇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苍山、平邑、临沭等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采取抽样的方式,对300名5--17岁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其中学龄前儿童5名,学龄儿童295名。他们当中男性留守儿童165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55%,女性留守儿童135人,占45%。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务工以父亲单独外出务工和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居多,分别占32.7%和61.7%,母亲单独外出务工占5.7%。38.3%的留守儿童与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其中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比例占32.7%,与父亲一起生活的仅占5.6%。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51.7%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8.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1.3%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295名学龄留守儿童中,47人学习成绩优秀,占15.9%;106人学习良好,占35.9%;129人学习成绩一般,占43.7%;10人学习成绩较差、3人因学习成绩不好辍学,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在“你不开心时,会有下面哪些想法”问题中,38.5%的留守儿童选择“想早点长大独立”,36%的留守儿童“想让父母安慰自己”,22.5%的留守儿童“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29.5%的留守儿童存在“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的思想,4%的留守儿童“想离家出走”,且多为男孩。以上说明,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温暖,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监护人家庭教育知识了解情况。被调查的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179人,占总数的59.7%。49.5%的监护人认为教育孩子的知识是自己摸索出来的,33%的认为是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参加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有29.5%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即使聊天涉及最多的是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关心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农村留守儿童在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期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父母关爱严重缺乏。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31.3%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父母探家情况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来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有的学校老师很少对孩子进行家访,没法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真实情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
4、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各级妇联、教育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之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建议对策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根据XX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公办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农村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委托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及联系方式等,并将班主任及授课老师的联系电话交给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了解留守儿童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学校和监护人共同努力,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篇3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11-01
如何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学校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浅谈几点拙见,以便抛砖引玉。
一、改变学校教育理念。
学校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使他们自尊、自立,帮助他们做到知法、守法,引导他们安全、平稳地度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1.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2.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学校通过工会,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承担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五员”(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儿童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3.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况等;4.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队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儿童”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5.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还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对“留守儿童”家庭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佳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
三、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儿童”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儿童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募捐活动,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儿童开展一至两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节假日期间,组织留守儿童开展集体活动,在学校设置亲情电话,定期让留守儿童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学校在“留守儿童之家”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专门配备了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确保不因家庭贫困而让一个留守儿童失学。
四、加强社会教育与学校、家庭构建教育网络体系。
教育工作绝对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协调配合。为了优化“留守儿童”教育环境,要坚持以社区教育活动为支撑点,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成一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首先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经常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集中家访日、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长的监护义务。
五、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儿童之活动室,配备了电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张贴了留守儿童之家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家”的基本情况,使活动室充满活力,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交流活动的场所,使学生感到了“家”的温馨与和谐。
篇4
【关键词】情感 趣味 儿童 健康
Abstract:According to statistics, China has exceeded 58 million rural children left behind, and continued to grow, while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all aspects of a very serious lack of emotion.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started from the children’s emotional needs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normal life toys investigate missing children left behind drawn toys. On this basis, through market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isting toys and focus on combining materials, safe, fun, and emotional aspects of the injection,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a fun toy for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 Emotion; fun; child; health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基于群体的特殊性,本该受到父母悉心关怀与教育的年纪,却缺失了父母的情感,极易产生价值观,有些甚至产生极端行为,留守儿童的犯罪行为已经屡见不鲜。我国也正在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每年国家重要会议上都会提出对留守儿童的关怀政策。而另一方面,由于儿童的特殊性,一件好的玩具甚至会影响儿童的一生。但我国,每年研究设计玩具的人很多,但能真正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设计的玩具却少之又少。
一、研究背景
(一)宏观环境分析
我国留守儿童基数庞大,随着城镇化的加大,留守儿童数目只会有增无减,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也没有精力陪伴孩子玩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32.9%的家长每天会和孩子联系一次,39.8%的孩子每周会同孩子联系一次,21.1%的家长每个月才会跟孩子联系一次,4.9%的家长一年才会和孩子联系一次,1.3%的家长甚至和孩子没有联系。这一串数据表现出了严重的“亲情饥渴”,长期下去,不光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不利,甚至会对社会和谐的构建带来隐患。而一个孩子成长陪伴中,玩具是必不可少,而且极其重要的角色。从玩具作为情感的切入口,来缓解“亲情缺口”。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国家现有政策。根据政策对市面上常见儿童玩具和特殊儿童玩具进行调查分析,希望通过调查对我国儿童玩具市场有大致了解。研究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并结合调查情况提出玩具缺陷,以此为家长、教育者、热心公益人士选购玩具提供较全面并专业的参考意见。
(二)研究的范围。首先玩具的定义是指“儿童游戏时的用品”,儿童玩具的范围则是:0――14岁。其次,研究主要针对现存儿童玩具的特点,结合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由于时间及经费的限制本研究中涉及的儿童玩具以市场上常见的玩具为例。
(三)研究方法与可行性。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通过市场调查的结果结合留守儿童心理学与儿童玩具设计这两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对玩具做出整体评价。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和现有理论展开研究,并主要运用文献法、调查法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三、面向留守儿童的玩具设计
(一)现存问题:1、人们对留守儿童生活关注研究不够,即使关注了也只是在温饱,教育,心理等一系列更为直观的问题上,或者认为正常儿童的玩具完全能满足留守儿童的需求;2、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儿童玩具缺陷提出完整的评定标准,所以现存玩具缺陷较复杂。尤其是在材料安全上,我国接连发生了类似美泰集团玩具小火车用漆铅含量超标事件等;3、在玩具分类上很不明确,没有针对性。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特征的儿童没有相应的玩具,有很多玩具商打着益智类玩具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但没有实质性的作用;4、由于留守儿童占儿童比例较小,且为留守儿童购买玩具的人较少,所以留守儿童的市场较小,在利益的冲突下,很少有商家愿意开发留守儿童玩具;5、现存的玩具中很多华而不实,漂亮的外形,却经不起内涵的推敲,缺少趣味性,互动性,更谈不上寓教于乐。
(二)设计研究方向。根据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一些客观的事实,像留守儿童现状,父母心里的想法,商家的利益,我们都没有办法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来改变,我们就从产品上而言,提出自己的想法。抛开利益,暂且抛开市场希望从一款玩具开始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并帮助他们获得幸福。1、立足于情感与求,根据这段时间与留守儿童的接触,得出,要想让留守儿童快乐,就是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所以所设计的玩具不能是冰冷而没有活力的,要让人一下子眼前一亮,心情愉悦;2、在玩具的选材上,一定立足于安全且价格合理的基础上,保证孩子的健康,且能让大多数的家庭购买的起;3、在人机关系设计上,要符合儿童的标准,不能随心所欲,为了追求造型而不顾儿童生理机构;4、在色彩运用上要符合儿童的特点,活泼,童趣,灵动颜色以鲜艳为主,但是要鲜艳的舒适;5、在功能上,有趣味性,有互动性,又寓教于乐这样可以让孩子与更多而交流使内心更加阳光,有利于情感的交流。
四、小结
本次设计研究是从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入手,从儿童时代最重要的角色――玩具,作为基点。结合现在市场上儿童玩具的共性,发现现存玩具的问题,并探讨留守儿童的特殊心理需求,确立为留守儿童设计玩具的方向。切实为他们带去积极意义,希望留守儿童能从玩具中获得更多幸福感,从某种程度充实他们的情感,减少留守儿童因心理偏激而产生的伤害事件,为他们的童年带来更多正能量。
参考文献:
篇5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1、强化了组织领导
全县及所查学校都成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所有项目学校的领导小组能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探讨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制定有关工作措施。全县83所项目学校都建立了考核制度,将留守儿童之家考核结果纳入校长年度考核内容。秋季开学检查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全面掌握了基本情况,找准了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目标。促进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规范化。
2、健全了规章制度
各项目学校都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生活制度、学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等。绝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变动情况及时进行了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底子清,信息准,情况明。多数学校相关制度上了墙,能按照各项制度要求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
3、加强了硬件建设
除个别学校因实施校舍安全改造工程,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正在维修加固外,绝大多数学校硬件建设基本达到省定标准。留守儿童之家的活动用房面积都超出20平方米,配备了电视,安装了亲情电话,配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和文体器材,能基本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杨庙中学小学为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便于学生学习,观看影视节目,亲情电话使用率高,电话记录详细,有的一天多达30余人次。杨庙邱园小学将亲情电话通话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科学安排,每天中午12:10-12:50对一个班级开放。
4、开展了结对帮扶
各项目学校都建立了教师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悉心辅导,生活上热心照顾,适时进行谈心交流。实验中学建立了“爱心妈妈”、“家长”、帮扶“2对1”(1名学生和1名教师帮扶1名留守儿童)、青年文明号集体和精英青年志愿者结对100名农村特困留守儿童等关爱队伍,让留守儿童真切地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情。刘集中学号召非留守儿童中的优秀学生做留守儿童的爱心伙伴,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随时随地帮助结对伙伴解决一些小困难、小问题。仲兴中心小学开展小手拉小手活动,发动优秀学生志愿者帮助留守学生。仲兴中学坚持实行“家长”制度,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
5、丰富了活动内容
一是注重道德品格培育。实验中学开展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征文活动。杨庙中学各班举行了《心存感恩立志博学》主题班会----我爱爸爸妈妈,留守儿童纷纷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九湾中学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观看影片和专题片,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是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各项目学校积极组织留守儿童举行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拔河、象棋、围棋等体育比赛,举办留守学生书画作品展,文艺汇演等项活动,着力培养留守学生的体艺特长和兴趣爱好。新马桥高湖小学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科普活动、带领留守儿童赴镇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参与文体活动。
三是进行心理健康疏导。部分项目学校配备了兼职心理教育教师,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动与留守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对留守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指导与心理疏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少数学校因实施校安工程,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没有落实,无法正常开展活动。
2、活动室设施配备不到位。多数学校活动室图书、报刊数量不足,文体器材单一,满足不了留守儿童活动需求。个别学校亲情电话没有开通。
3、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大。有的学校规章制度针对性不强,没有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制订。有的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有的未及时更新数据。部分学校没有亲情电话记录,未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
4、部分学校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摸底、统计做得不够细致。未能按要求及时更新数据,留守儿童的有关信息不够全面。
5、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不够规范。部分学校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内只有一张留守儿童登记表,缺少反映留守儿童成长与进步的相关材料。有的学校成长记录袋内装的仅仅是学生的作业本、考试卷。
6、软件资料不齐全。部分学校不注重软件资料的积累与整理。有的学校甚至提供不了关于留守儿童活动开展的材料。
7、活动内容与形式创新性不够。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比较薄弱。
8、部分学校不注重对留守儿童之家的环境布置与氛围的营造。同时,信息报送及有关留守儿童活动情况的宣传报道工作比较薄弱。
三、下一阶段工作要求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成立留守儿童协调小组,近期要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和工作制度,不断创新工作内容与方式。
2、健全规章制度。要建立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等项制度。要做到领导小组、管理制度、活动计划、组织网络图“四上墙”。
3、硬件建设要达标。凡是活动室尚未落实的,10月底前一定要落实到位。室内要配备200册图书,或每两个月流动图书不少于100册,10种报刊、20件文体器材,其中围棋、象棋不少于4件。亲情电话必须安装在活动室,要有完整的电话记录。
4、多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以“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鼓励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开展小手拉小手活动。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五老”人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5、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留守儿童人数较少的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及时将各类反映留守儿童成长进步的相关材料放入成长记录袋内。留守儿童人数较多的学校,可以使用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用表格和文字实录的形式记载留守儿童成长轨迹。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让每一位留守儿童参加一至两项文体活动,每月读一本好书,促进留守儿童全面进步和发展。
6、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留守学生喜闻乐见的道德体验、社会实践、文化体育等项活动。要努力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通过开设心语信箱、倾诉信箱、视频聊天室、爱心小屋等,与留守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情感交流。让留守学生的心理话有地方说,委屈有地方诉,心结有地方解。加强对留守儿童辅导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的理论培训。
篇6
留守儿童在中国越来越多,部分儿童刚出生就没有了爸爸,没有了妈妈的陪伴。他们长时期生活在无爱、无语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点关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范文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今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县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我们班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20多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4—5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3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三、取得的成绩
经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在结对的老师中更是涌现了许多优秀教师。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范文二__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开展“校园歌手赛”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于12月22日在阶梯教室举行了第三届校园歌手大赛。经过各班的选拔推荐,最后全校区共有12名同学进入了今天的比赛。比赛分2个组展开角逐,比赛中小选手们个个满怀激情,引吭高歌,《童年》、《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少儿歌曲被歌手们演绎得激情四溢、个性飞扬。嘹亮的歌声响彻赛场,引来台下观众和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的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要参加校园歌手赛,不远千里,赶回家亲历孩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成功时享受到更多的关爱。
邀请医护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关爱孩子的健康。开学刚刚一周,学校邀请太和三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和医护人员免费为校区全体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的项目有量血压、量身高、测视力、测肺活量、量胸围、五官检查等,并对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医生们一边为孩子检查,一边宣讲着儿童保健知识,极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孩子们在检查中没有丝毫胆怯,有的是感受到的温暖。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范文三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我校从实际出发,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切实做好关注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这一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各负其责,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留守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学校的留守儿童,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并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
2、建立监护人队伍,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学校还多方面联系社会上的爱心妈妈,至今有四名留守儿童找到了爱心社会妈妈,社会妈妈负责孩子的全年的学习开销,还定期到学校看望,节假日领回到自己家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学校对监护人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三、营造关爱氛围,开展关爱活动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利用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校园爸爸、校园妈妈——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四、感受温暖,快乐成长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学生之活动室,配备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取得可喜成效
通过各种关爱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护网络并取得较好成效,留守儿童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仅学会了自理、自立、自强、自律,还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出现了广大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家长放心工作的喜人局面。学校四项关爱留守儿童措施__教育局网给予报道,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网在__晚报给予报道,在全市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六、今后工作打算
1、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
开学典礼上,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校园爸爸妈妈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结合教师开展的“教师帮扶”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
3、实行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
各教师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
(学校免费提供信封)学校在_月份将开展一次“给远方父母一封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5、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6、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每位教师需帮扶一位留守儿童,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七、存在的问题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我校在这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也感到这一工作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目前,“留守学生”人数增加,给学校,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其次,家庭教育观念错误,家长教育没有方法,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我们应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
篇7
关键词:留守学生 听说读写 能力培养
留守学生有的是跟随亲戚或是爷爷奶奶一起,有的是寄宿于学校,由于缺少父母的关怀,他们在心理上有一定的问题,学习不够理想。而由于农村教育对英语学科的不重视,这些留守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非常薄弱,很多学的都是“哑巴英语”,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一、留守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不佳的因素分析
1.心理因素方面。
留守学生由于特殊的家庭状况,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和他们有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对学习也不能监管,而隔代管教,对于留守学生有的是过于宠爱,有的是过于放任,缺乏科学的管教方式,使留守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不在身边,同样使留守学生在心理上易形成自卑倾向,他们大多不够自信,而且不敢开口表达。英语学习需要学生大胆说不怕犯错,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学生才能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留守学生很难体会这种成功的喜悦,慢慢地对英语失去兴趣,且他们认为学习英语将来无用武之地,心理认识的偏差使得学习行为也不积极。
2.客观条件方面的因素。
留守学生的生活圈子有限,视野较为狭隘,文化层面较为贫乏,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这些客观条件使他们在知识面、综合能力和认识方面都不够全面,导致英语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英语老师在谈论一些国外文化方面的课题时,比如较为重大的西方节日,留守学生相比城市小孩就要从头学习,用更多时间来理解这些西方节日。农村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手段较为落后,使英语学习变得很沉闷,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留守学生对英语学习较厌烦。
二、提高留守学生英语能力的对策
1.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
留守学生由于家长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关爱,在价值观和人生观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教育除了在知识层面要使其得到提升,在心理方面也要及时地进行疏导,帮助留守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老师要在家长和留守学生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家长多关心子女的成长,多鼓励小孩,让小孩有信心学好英语。由于农村没有语言环境,因此,学校要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如在校园内张贴中英文名言名句,班级里可以开设英语图书角,还可以播放原声电影,等等。这些途径都能为留守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英语信息,培养留守儿童的语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2.注重指导,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
(1)听力方面
从中考试题看,听力占分比重还是比较大的。这对于留守学生而言是一个较大的难题,失分较多。听力要有良好的辨音能力,且词音和词义之间要马上建立联系。留守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听力材料和听力工具,在这方面的训练较少。因此,教师要尽力创造条件,为学生配好听力材料和工具,坚持多听,课堂尽量用英文组织教学,训练学生的听力,必要时教给学生更多的听力技巧。
(2)口语练习方面
留守学生由于生活在农村,语言环境较差,说的机会是非常少的,且英语课堂上,大多数都是说当地方言,很少用英语表达,英语老师不太重视说的训练,只顾书面讲解,所以留守学生的语音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英语教师要抓好学生的语音教学,将音标发准确,在口语训练时选择适合留守儿童的一些话题,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流行音乐、教育问题及网络等热点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们要多鼓励、多表扬,一些学生不善于发言,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在小组内互相谈论自己的想法,小组内成员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让口语较差的学生有学习的机会,从而增强留守学生的信心。
(3)阅读能力练习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农村地区,由于没有阅读材料的供给,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导致留守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较弱,知识面较窄,词汇量少。阅读能力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英语教师可以根据留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选择不同的阅读教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阅读速读和阅读量。
(4)写作能力的指导
留守学生的英语写作常常被老师忽视,教师在进行指导时首先要求他们书写规范,用标准的英文手写体书写,注意格式、标点、大小写和连笔等问题。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训练。通过训练,学生熟练端正地将英文字母和单词句子写出。对于英文写作,老师一定要选取留守学生熟悉的题目,让他们有话可说,流畅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提示学生语法和句法问题。
3.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提高留守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堂内容的延伸,课外活动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留守学生可以体会到集体活动归属感。因此,英语教师要多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比如课外阅读小组、演讲比赛、学唱英文歌曲、英语角等,这些活动可以让留守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为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三、结语
对于留守学生,社会、学校和老师要给予更多的重视与关怀。对于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英语老师要及时帮助解决,对于留守学生取得的进步,老师要及时鼓励与表扬。留守学生也要自己不断发现问题,寻找科学的方法学习英语。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留守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留守儿童;路径选择;和谐
留守儿童特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力大转移的产物。据专题调研报告显示:浙江共有农村留守儿童25万人,其中温州、衢州和丽水3市分布最集中,约有12万人。全国的留守儿童人数已近2000万,这个数字还在每年递增。笔者对富阳稠溪村进行了调查,约90%以上的家庭有1-2名正劳力外出打工,主要从事铝合金门窗的生意。被调查家庭中89.9%的在外务工者的子女留在家乡,只有10.1%的孩子随父母一起外出生活,留守儿童大约是流动儿童人数的9倍,可见“留守”是这一带在外务工者子女生存的主要形式。在被访留守儿童中,单亲外出的占35%,其余65%属于双亲外出情况。家长外出打工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据调查,57%的留守中学生存在轻微或轻微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情感问题如任性、自私、偏执、冷漠等不良人格特征,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不容忽视。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分析
(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而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富阳总体经济较为发达,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覆盖率已经达到100%,留守孩子的群体主要集中在稠溪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关爱、心理教育、德育、体育等没有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着范围广、影响大、解决难度大的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管理。
(二)关爱缺位引发“家教抛荒”
家长的长期缺位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家庭功能的完整发挥,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着生活失助、心理失衡、教育缺监管、道德失范、不安全感强等问题。据调查,稠溪村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隔代监护是这一地区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方式。家庭权威角色的缺位致使儿童对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的识别和遵从陷于混乱或盲从状态。监护人监护教育能力不强,隔代监护人缺乏教育耐心、教育知识和手段,仅能照顾生活起居,不能满足青少年的教育需求、亲情需求,出现了“家教抛荒”的现象。
(三)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等
区域间、城乡间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是留守儿童教育权益受损的根本原因。留守农村,城乡教育的差异使离开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不能和城市子女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相关部门管理服务意识弱,各项经费保障不足,服务能力较弱,他们的权益保障体系还亟待完善。
二、化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难意义重大
(一)是切实有效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健康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的需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保障儿童基本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切实为广大农民做好事、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创造有利环境对留守儿童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农村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农村儿童素质关系到新型农民的培育,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是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促进社会教育公平的需要
当前的教育资源是竞争十分激烈的稀缺资源,因为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资源是由国家来提供的公共资源,它应遵循平等竞争的原则,使每一个人都能有机会获得教育。
(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难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与重视民生的落脚点应当切实保障民生,尤其要切实改善乡村的民生状况。化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难对民生状况的改善、社会矛盾的缓解、和谐社会的促进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服务于“三农”工作大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在外务工人员而言,子女的健康发展是他们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触及最根本利益的问题,所以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能有效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多元路径选择
(一)充分发挥社会整合功能,扎实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1、由村委会牵头,推动各地依托学校来构建有效监管机制。村委会牵头有利于留守儿童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和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有效持续开展;依托学校使监管工作和留守儿童的在校学习情况结合,实施科学监管。通过讲授心理、卫生、健康等知识,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帮助监护人掌握科学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使他们认识到教育艺术的重要性,重点对青少年的习惯、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家长学校可以把重点放在加强留守学生的法制教育上,邀请司法部门、公安干警等定期进行法制教育,有效控制留守儿童道德滑坡现象,使留守儿童知法守法,健康成长,促进农村和谐家庭的建设。
2、整合社会资源,利用村民图书馆建立村级中小学生学习中心。农村学校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多,因为缺乏引导和有效监管,很多孩子沾染了网瘾或是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气。杭州钱杭社区的“四点半课堂”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由村委会牵头邀请老师担任辅导员,由村委会工作人员配合管理,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学习中心的建设将会有效提供在校生课余学习交流的场所,增进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中心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稠溪村是杭州首批“农家书屋”之一,获赠了500册科普读物。定时开展阅读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和村民共同参与读书活动,既能充分发挥公共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又能实现和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符合十七大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精神。
3、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有意识地向校外生活延伸,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创新活动内容、方法和载体,增强活动的实效性。以提高道德素质为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各项活动,促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或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留守儿童生活自立精神。村委会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社会劳动,通过各种渠道教育他们自立自强;通过交流沟通参与活动,增强他们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理解,促进他们的心理和谐。例如2008年2月稠溪休闲文化节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全面展示稠溪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独特魅力,提升影响力,吸引八方宾朋来稠溪休闲、创业。节庆期间就可以让留守学生来参与接待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村文化的魅力,锻炼能力。节日期间,该村表彰了“新农村建设模范奉南者”、“创业标兵”、“好婆婆、好媳妇”、“模范五好家庭”、“幸福老人”等先进个人,这样的评选活动本身是对留守儿童最好的教育:弘扬传统美德,铸就稠溪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乡风。儿童参与活动能让他们感同身受,更好地延续这种优良传统。
(二)整合社会力量,建立留守儿童长效教育机制
1、建立科学教育机制,持续有效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科学教育机制是推进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围绕农村留守儿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调研,出台政策,整合资源,努力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工作格局,共同指导和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由村委会、妇联等牵头,尽量以村为单位积极开展“妈妈”、“爸爸”等活动,构建留守儿童社会安全监护网络,防止家长权威缺失和情感培养缺位的现象,使监护网络为儿童社会化提供一种范式,也使其成为留守儿童成长中的有力支持体系。农村留守儿童指导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服务渠道的畅通,服务制度的完善,活动载体的创新,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能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持续有效开展。此外,还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实际需求,组织人员编写适合农村家长和儿童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尤其是编写教育案例,培训一批留守儿童教育骨干。
2、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激励动员机制,树典型、促宣传。定期交流各地各部门在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表彰在留守儿童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工作开展。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加强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宣传,切实为留守儿童办好事实事。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多种宣传渠道,精心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社会宣传。当地报刊可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宣传优秀典型,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政府要重视并强化落实运行机制,推进社会整体合力关爱留守儿童
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从横向看,各部委应协调以尽本部门应尽的责任,如政府的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从纵向来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地方政府的扶持主要体现在健全一系列的落实经费投入机制和救助保障机制;既能以政策、文件等来确保经费的划拨和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又能动员一切可能的社会力量来确保扶持力度的加大。根据留守儿童的发展需求和实际问题,制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个优势,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使在外打工的父母安心,在家读书的儿童用心,取得双赢。
总而言之,只有多途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长效教育机制,共同为促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谋划策,办实事,才能形成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打下扎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杨群.关爱“五失”农村留守学生[J].精神文明导刊,2008(1).
2、谢志强,潘嘉.游走在城乡夹缝中的留守儿童[J].精神文明导刊,2008(1).
篇9
[关键词]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入学认知准备;预测价值;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3-0013-04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在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儿童群体。至2005年,我国0~14岁留守儿童人数已经达到4000多万,其中0~5岁留守儿童人数占同龄儿童总数的30.46%。近年来,大量研究和媒体报道展示了留守儿童的不利处境,但其中大部分内容是针对学龄儿童的,留守学前儿童,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留守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尚不明晰。
入学准备是指学前儿童能在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当前在国际范围内,处境不利儿童的入学准备已经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其中,作为儿童入学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入学认知准备,研究者能够较好地预测儿童未来学业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处境较好的儿童相比,处境不利儿童在入学认知准备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这些儿童入学前掌握知识的状况落后于同伴,即使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如此。
那么,在贫困并且长年与父母分离的不利处境下,农村留守儿童在入学认知准备方面有什么特点?与非留守的同伴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分析留守儿童入学准备发展状况,促进留守儿童的发展。鉴于此。本研究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状况进行了探讨。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测查数据来自香港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合作的香港RGC项目“中印女童发展与教育比较研究”。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研究者对我国西部GZ省某国家级贫困县YZ镇的181名一年级新生进行了跟踪研究,其中有效被试为172名(留守儿童81名,非留守儿童91名)。
研究使用Bracken基本概念量表(修订版)(BBCS-R)测查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状况。根据测查地的情况,课题组对该量表进行了修改。正式施测的量表包含10大领域,共292个题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测查“入学认知准备的基本概念”,包括颜色、数字/计数、量、比较和形状5个领域,共72个题项。第二部分测查“入学认知准备的综合概念”,包括空间概念、社会认知、物理认知、时序概念、数量概念5个领域,共有220个题项。同时,在本研究中,儿童在10个领域掌握概念的总体情况被称为“入学认知准备的整体概念”。
为获得儿童学业发展方面的数据,考察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的预测作用,研究者后来又收集了被试在小学一年级的两次期末考试的语文和数学成绩,两次测试的考题均由县教育局统一命题。
最后,研究者将所有测查数据录入SPSS13.0,并进行校对核查,在此基础上择取相应方法统计结果。
二、研究结果
1.留守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状况
在入学准备基本概念方面,至学前末期,留守儿童在所有72个题项中平均答对47题,掌握率为65.28%。其中,儿童对数字/计数概念的掌握情况最好,已能较好地认读两位数,并能进行图和数的一一对应,正确率达到84.21%;儿童对量的概念的掌握情况也比较好,能较正确地理解“大小”“长短”“粗细”等概念,平均正确率为75%;儿童对比较以及形状两大概念的掌握情况较差,仅能对其中50%或55%的概念作出正确的回答;儿童对颜色这一概念的掌握情况最差,在11种颜色中,正确辨认率仅为45.45%。
在入学准备综合概念方面,至学前末期,留守儿童对综合概念的掌握程度较低,在所有220个题项中平均能答对的题项仅为102项,掌握率仅为46.36%。其中,儿童掌握社会认知概念的情况相对较好,能够正确掌握近60%的题项,但对于人物角色的认识(如妈妈、爸爸),对个体担忧、失望等情绪和疲劳、健康等生理状态的解读以及对事情难易程度等概念的判断还存在困难;虽然农村家长和教师大多强调儿童的数学能力,但在数量概念中,儿童的掌握率仅为46.94%,他们对于均等分配、根据排除条件或限制条件确定数量、两种事物的相对数量、“两半”或者“一打”等词以及“一些”等概念的理解尚存在困难;物理认知方面,儿童的正确率为45.16%,他们对于构成特定物体的材料及由此判定物体的软硬度、光滑度、物体表面的光泽度以及物体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物理认知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很大困难;在空间概念方面,儿童的正确率为44.62%,他们不能很好地把握某一事物相对于自身或者在特定参照点的位置以及运动方向等概念;时序概念对儿童而言是难度最高、掌握最困难的知识,项目通过率仅为37.84%,儿童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四季、时间的早晚、物体排列和事件发生顺序等概念。
从整体上看,留守儿童入学认知准备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好于综合概念,但根据基本概念量表题项设计由易至难的特点以及项目通过率可知,留守儿童对各项认知准备概念的掌握几乎都处于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水平。
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状况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入学认知准备基本概念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得分非常接近,差距均在1分以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这方面的得分并无显著差异。在入学认知准备综合概念方面,两组儿童各项平均分都比较接近,但留守儿童5个分项的测查结果均比非留守儿童略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这方面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入学认知准备整体概念方面,留守儿童得分比非留守儿童高7分,但优势并不明显。
由此可见,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并不因为留守的状态而在入学认知准备方面有更差的表现,相反,留守儿童还表现出微弱的优势。
3.留守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状态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价值
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的整体状况对儿童的两次语文成绩有显著预测作用。入学认知准备整体概念得分对留守儿童第一学期末语文成绩变化的解释率为34%,而对第二学期末语文成绩变化的解释率达到49%。由此可见,入学认知准备状况对留守儿童语文成绩有较强的预测作用,而且这种预测作用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增强。与此相同,
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的整体状况对留守儿童数学成绩也有较强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状况对留守儿童第一学期末数学成绩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解释率为34%,而对第二学期末数学成绩的解释率达到40%,预测作用增强。
由此可见,入学认知准备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在入学认知准备较差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在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成绩都较差。
三、讨论与建议
1.关注入学准备问题,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顺利做好入学准备
大量研究指出,入学准备奠定了儿童未来学业发展的基础,对儿童的学习生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即留守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状况较差,而较低的入学起点又预示了儿童较差的学业成绩。由此可知,入学认知准备对儿童尤其是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关注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尽管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国外大量致力于促进处境不利儿童早期发展的教育项目,如开端计划等确实证实了提高入学准备水平对促进儿童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在着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加以考虑,如可通过投资开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政策扶持等方式让这些儿童接受比较正规的学前教育,并且帮助他们做好入学准备,以便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应该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大量指向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指向学龄儿童,对留守学前儿童的研究甚少,而关于留守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更是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研究的内容可以涉及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影响入学准备状况的因素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等方面。
最后,作为儿童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家长和教师也要意识到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的重要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利用本地区现有的幼儿教育管理网络,采用由县示范园向镇幼儿园辐射、由镇幼儿园向各学前班辐射的办法,对幼儿园教师进行有关儿童入学认知准备方面的培训,让教师了解儿童入学准备的理念和内容以及对儿童未来学业的重要意义,树立起为儿童做好入学准备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各幼儿园或学前班可以对家长进行培训和指导。尤其是对父母均不在家的留守儿童而言,他们的养育者大部分是祖父母。相对而言,这些老人更缺少科学的养育方法。因此,教师应以这部分家长为重点,尽可能使其了解入学认知准备的具体内容及其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基本概念是一项重要的前学业技能。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刺激,时时处处地教给儿童一些基本的概念。例如,为让儿童认识绿色,教师和家长可以让儿童在所处环境中找出各种绿色的物体等;为了让儿童了解物体的大小顺序,教师和家长可以让儿童在周围环境中找出各种大小的石块,按照顺序排列,等等。
2.正确看待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发展,切勿夸大留守儿童问题
目前,我国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认知、情感、行为、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问题,而大量的媒体报道也聚焦于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致使留守儿童发展落后于非留守儿童几乎成了共识。但这些研究或者报道往往只关注留守儿童,很少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因此,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发展差异是否完全归咎于留守状态还有待研究。本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入学认知准备方面并无显著差异,都同等地有较差的表现。本研究结论为现有的少量质疑留守儿童“问题化”研究的呼声提供了一定的佐证。但同时,对于以上结果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我们得承认,留守状况对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学前儿童毕竟是一种不利的处境,这种不利处境很可能会引发某些问题。
因此,为形成对留守儿童发展状况的全面认识,帮助儿童做好入学认知准备,研究者提出如下建议。
篇10
张金环,彝族,1999年4月,毕节市民族中学高二学生。
摘 要:通过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法,了解农村边远小学留守儿童的写作状况,并从留守儿童自身、家长、教师、学校等分析影响写作技能的因素,提出培养留守儿童写作技能的建议和策略。农村留守儿童写作技能的提高不仅需要多看、多读、多写、多听,还需要家、校、社共同参指导,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创作环境。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写作技能
一、问题提出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二元体制被打破。农村人口迁移流动是社会变迁和城镇化的产物,而他们的子女留在农村成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由于经济、户口、住房等主观原因,把18岁以下的孩子留在老家(农村),由隔代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有一定亲缘关系的亲属照顾。留守儿童按照教育阶段分为三类:第一类学前留守儿童(0―7岁);第二类九年义务教育学龄儿童(7―15岁);第三类是超过九年义务学龄的未成年群体(15―18岁)。最近几年,社会各界已十分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但是社会更关注的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主要从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法律政策援助等角度关心留守儿童。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①
黄春瑛在《培养农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几点尝试》中认为应科学引导,加强低年级说话的训练,让小孩子身心放松在快乐的游戏中进行说话训练;贴近生活,指导中年级学生写好片断;侧重鼓励,培养写作兴趣在评语中多用鼓励启发的语气,提高孩子的写作信心,用激励的教育原则逐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②在袁宏的《如何激发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中则提出要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围绕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以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为内容,材料来源容易,也易于找到突破口,易于构思,从对写作产生热情;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让学生感到成就感,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通过在班上赏评作文、在习作园地张贴优秀习作等方式给学生以信心;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玩是孩子的天性,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可以让孩子产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③本研究主要从小学留守儿童的写作技能视角出发,通过留守儿童的写作案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到培养其写作兴趣的策略,提高写作能力,切实关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和身心健康。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马踏小学地处贵州省威宁县龙街镇扎塘村扎塘组,距威宁县城75公里,离龙街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占地面积48600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2521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建筑面积为2521平方米、实验室42平方米(实验器材几乎是初中物理、化学报废不用的器材)、图书室42平方米,图书7842册,其中儿童读物1268册,儿童文学68册。生活用房建筑面积为1698平方米,其中教工宿舍700平方米、学生宿舍688平方米、食堂200平方米。篮球场数2个,篮板4套,办公电脑4台。
学校现有教师22人,工勤人员2人,少数民族教师13人(其中彝族5人、苗族7人、仡佬族1人);学校现有中学一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7人,小学一级教师6人,小学二级教师1人,未聘7人。
马踏小学现有学生数476人,其中男生数262人、女生214人,男生数占总人数比例为55%,女生数占总人数比例为45%,全校留守儿童217人所占比例46%,其中126人父母双亲均不在身边的,占全校留守儿童的58%,占全校总人数的26.47%。本调研重点集中在父母双亲均不在身边的六年级留守儿童。六年级共2个班共94人(男生数49人,女生数45人),留守儿童23人,占留守儿童的18.25%,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六年级语文成绩平均分为62.78分,其中留守儿童均分67.50分,三名留守儿童语文均分在90分以上。
本文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根据马踏小学的实际情况,分析留守儿童写作成败原因,并进行深度访谈语文教师和留守儿童,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为提高留守儿童写作技能提出建议。
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写作案例
案例一:难忘的一件事――马踏小学六年级留守儿童 小强(化名)
有一天我和爷爷去放牛,后来母牛不见了,我和爷爷分头找了好半天,后来在一块草坪上看见母牛生下了小牛,小牛太漂亮了,爷爷和我都特别的高兴,后来我和爷爷赶着母牛和小牛回家,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奶奶,奶奶也特别的高兴。这件事情让我特别的难忘。
案例二:我家的小黑狗――马踏小学六年级留守儿童 小欢(化名)
我家有一只小黑狗,他的毛色很亮,眼睛圆圆的,嘴巴长长的,一对小耳朵直直的竖起来,常常把它的小尾巴摇来摇去的。
白天它喜欢晒太阳,晚上就像个警察一样给我家站岗,或者到处巡逻。有一次有个坏人来偷奶奶的大母鸡,被我家小黑狗发现了,它就汪汪大叫,把小偷吓走了,奶奶说是小黑保护了她的大黄母鸡,于是就奖励小黑一个骨头。
我家的小黑狗特别的可爱!
案例三:春节――马踏小学六年级留守儿童 小倩(化名)
自从我上三年级后爸爸妈妈都在福建打工,我和爷爷奶奶在老家读书。每到春节的时候爸爸妈妈都说春节期间车买不到回家的车票,同时工资比较高,为了能多赚点钱,春节期间他们就不会回家,等暑假的时候在回家。每到妈妈都寄了很多漂亮的衣服给我过春节,虽然春节那天我都换上新衣服和朋友们出去玩,买烟花,放鞭炮,但是心里还是像翻到五味瓶那样的思念爸爸妈妈,希望他们能回家和爷爷奶奶我们吃顿简单的年夜饭。
去年寒假我和爸爸妈妈去福建过春节,白天爸爸妈妈上班,我就在他们租住的房子里做作业,福建的冬天不像家乡那样下鹅毛般的大雪,我可以在暖暖的太阳底下做作业。除夕之夜,妈妈提前下班买了一些卤菜和一尾大大的鱼,给我做最喜欢吃的“跳跳鱼”,炒了一盘土豆丝和鱼香肉丝。我们一家三口津津有味的吃着年夜饭,但是想到在老家过年的爷爷奶奶和弟弟,好像这个跳跳跳鱼里又少了一些“味道”。
晚饭过后爸爸妈妈牵着我的手去公园和广场里散步,我看见很多小朋友在放烟花、溜冰、骑自行车。我也很想尝试一下溜冰,爸爸花了50元租了一双鞋子,租鞋子的叔叔很耐心的教我溜冰。刚开始我很紧张、害怕摔倒,叔叔说“不要害怕,想学溜冰是要摔几跤的,呵呵,但是你得勇敢的面对,摔倒了就要马上起来接着学习,不然永远都学不会的。”我听了叔叔的话,心里在想,其实面对任何事情都需要勇气,只要迈出第一步就会慢慢独立起来。于是我鼓起勇气跟着叔叔学,慢慢的叔叔松开手,我自己一个人扶这栏杆自己慢慢的摸索技巧。不一会儿我就可以放手溜冰了,爸爸妈妈都为我鼓掌。我们一直玩到凌晨才回去,我玩得特别的开心。
希望以后能带上爷爷奶奶和弟弟他们一起全家人在福建过春节,让爷爷奶奶看看大城市的烟花,让弟弟也学着去溜冰,骑自行车。
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写作案例分析
(一)写作内容和表述单一
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不善于观察,不善于积累,于是“记叙文”就成了流水账,他们没事可叙,没物可描,写作文就是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作文内容仅限于对日常生活的简单描述,细节全部忽略。在调查中很多留守儿童写的都是和爷爷奶奶、外婆外婆一起经历的事情。一般就是洗衣、做饭、裰聿恕⒏钆2说氖虑椤
农村留守儿童写作内容源于日常生活,他们都平铺直叙的描述做家务的整个经过。有的同学能按照事情发展的经过能把事情描述清楚,有的同学描述时间顺序都是混乱的,想到哪里写哪里,整篇文章用了无数个“后来”。几乎不能准确的运用形容词和量词;语法顺序颠倒;有些少数民族同学用汉语词汇,母语语法表述内容。他们课外阅读较少,知识面狭窄,见识少,词汇量小,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差,作文内容空洞,无话可说。
(二)课后缺乏写作技能的指导
很多农村家庭不能为留守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在威宁县龙街镇马踏小学留守儿童中有51.61%的隔代监护,监护人多数为文盲半文盲,而且多数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监护人和抚养人忙于繁重的农活,只管吃饱穿暖,很少有监护人关心学业情况,他们没有能力和时间辅导孩子的写作。作文是表达平时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而在性格、态度等方面出现异常的留守儿童就很难有积极的态度面对写作。
(三)作文批改、评讲的不足
作文的批改是语文老师一项较为繁重的任务,可批改缺少反馈交流,就没法改进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评价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农村留守儿童面对作文只要写完交给老师就不再去管它了,老师打个分数,写点评语,甚至有些评语都没有写。学生拿到作文也只是看看分数,师生间没有交流互动修改作文,一次作文写作就这样结束了。这样的批改,老师的评阅是徒劳的,学生的写作也没有没有意义的。
(四)资源配置不足
农村小学硬件和软件都较为薄弱,师资不容乐观,马踏小学高级教师7人,本科文凭的教师7人,所占比例31.8%。相对于城市农村小学在硬件设施滞后,比如图书室较为简陋,书籍较少,或是没有向学生开放,教室里没有多媒体,学生不能多视角观察事物,作文教学不能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声有色、具体形象的画面。活动场地只有篮球场,体育器材只有篮球;整个学校实验室成为“过时空巢实验室”。
五、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写作技能的建议及策略
(一)关心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身心健康是孩子成长的根本,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是伴随他们成长的“心病”,很多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够爱自己,甚至是被父母抛弃的。大部分读书的目的就是等着长大,出去打工,没有把学习作为兴趣爱好而努力的完成学业。部分留守儿童因为觉得现状不如意,所以只有通过努力读书改变现状,例如马踏小学的三名留守儿童学习都在前五名,语文均分在90分。
通过对留守儿童情感发展的研究分析,为其创造一个积极乐观的生活环境,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用法律和政策手段增加父母与孩子团聚时间。虽然留守儿童问题在短时间之内得不到彻底的解决,但我们应通过各种方式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安宁文明的成长环境,使留守儿童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让家庭教育参与到写作兴趣培养中来
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家长,他们时时刻刻陪伴着孩子,能及时的给予孩子教育。而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性格、行为、价值观等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或监护人通过与留守儿童进行感情交流,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针对每个留守儿童情感发展的不同,家长应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采取各种方式来和孩子进行沟通。
作文教学就是一种育人的途径,父母应该参与到其中来,多抽时间回家看望子女,定期打电话了解关心他们,在思想、人格、道德品质等各方面对子女加以引导,鼓励他们积极的面对生活。家长、监护人主动负起责任来,了解子女的写作情况,鼓励孩子在家里朗读并修改完善作文,提高写作的信心,教师则引导留守儿童把家里难忘的事、对父母的思念、有趣的事等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并定期让父母或者监护人检查给予鼓励。针对学生处于不同学段的心理特点,采用家校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其写作兴趣。
(三)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写作兴趣
农村留守儿童有着非常丰富的潜在素材,老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熟悉的生活,例如写做家务既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肯定也是一种重要经历,这样写作就不存在素材方面的问题,还能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家长或者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特地的境界,在有趣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在活动中捕捉素材,有写作的冲动,把活动具体生动的写下来,表达的是真实情感,避免胡乱编造。合理利用生活中的特定情境激发留守儿童的写作热情。
(四)注重识字、阅读、口语与表达
农村留守儿童基础比较薄弱,要培养他们写作的自信心。首先要鼓励孩子们主动识字、练习写字,由于孩子们自律性差,老师和家长要监督检查。其次,让他们广泛地阅读儿童读物,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对拓宽知识视野、增加见识、获取知识经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极为关键,课外阅读中可以娱乐身心,也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写作方法并运用到习作中,阅读还可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其智力。再者,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适时适量的对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把想到或看到的内容用通顺连贯的话说出来,进而促进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最后,针对遣词造句和表达能力的不足,教师要加强这方面训练,针对不同学段和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只有注重这些基础的东西,才能让学生在写作中充满自信,展现个性。
(五)关注评改与讲评,调动写作积极性
通过农村留守儿童的习作,注意从中发现他们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状态,他们极易出现抑郁或是放荡的表现,老师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讲评中将作文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综合分析,对本次作文总结的同时有对下一次的写作进行指导,应采取形式多样的讲评形式,合理运用综合讲评、佳作讲评、专题讲评、对比评讲,充分调动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己能动性,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六)增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
当前边远农村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农村教师文化水平有限,对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写作兴趣造成很大影响。此,必须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文化素质,为了留住人才,得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硬件方面,完善农村教学寄宿制建设,让留守儿童在学校接受教育,免除上学放学的奔波劳累,加上农村留守儿童回家监护人几乎不能给予他们相应的学习辅导,在学校更有利于学习;努力实现图书室的优化升级,充实图书资料,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保障。全面实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快实现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弥补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通过接受远程优质教育、配备教学光碟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六、结语
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由其是边远、落后的地区,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身体都是不容忽视。只有家、校、社共同努力,留守儿童才会有健康的身心和求学的兴趣。写作兴趣的培养与写作技能的提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根据留守儿童不同的经历、心声以及性格,积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均衡农村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从实际生活出发,注重识字、阅读、口语与表达,多读、多看、多写、多练、才能培养留守儿童的写作兴趣并最终提高写作能力。(作者单位:1.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2.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2014级)
注解及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