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活动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12 12:3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实践活动交流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学现有学生840人,14个班级,每个班的人数都在60人以上,有几个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7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党员16人。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我校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抓均衡促发展,抓行风促和谐”为主题,以“创新实践、集中突破,推动教育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建强队伍、提高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开展“‘六个一’主题活动、素质教育样板校创建活动和‘三爱’、‘三送’、‘三杜绝’活动”为载体,着力解决学校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与学校办学设施、办公条件、运动场地、设备配备还很不完善的矛盾;解决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的矛盾;解决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和行为上存在的亟待破解的难题。努力建设“五好”学校(领导班子好、师资队伍好、教学质量好、校风校纪好、管理体制好)和“五型”学校(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规范型、和谐型)。当人民满意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长效机制,努力促进**教育工作健康、和谐、持续和科学发展。
二、学习调研阶段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主要做法
1.及时成立组织机构,及早筹划安排部署
为了切实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我校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召开了支部专题会,紧扣学校工作实际研究学习实践活动,面向广大教职工广泛征求建议,制定了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活动实施方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筹划了各项准备工作,为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2.扎实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活动有序有效的开展
在准备阶段,学校制作发放学习笔记38本,发放学习资料38套,打印下发宣传口号10份,打印下发文件6份,为学校制作宣传横幅1幅,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推进计划和展室,及早明晰工作思路,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3.适时召开安排培训会,部署各阶段工作
9月20日,学校召开了全体教师参加的学习实践活动安排及培训大会,具体安排部署了活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随后各校迅速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有章法有条理的开展了第一阶段工作。
4.精心组织学习和培训,分层次召开理论对谈
在学习形式上,采取集中培训学、课堂实践学和业余主动学等方式,灵活安排;在学习内容上,采取政治和业务交叉学和选择学,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每周组织集中学习两次,共开展理论对谈1次;统一组织理论培训会1次,查阅了学习笔记,及时召开反馈会,要求教师在突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业务知识学习。
5.丰富活动载体,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
按照第一阶段推进计划,围绕学习实践活动注重实践、突出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指导思想,学校组织开展了多媒体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优质课件评选活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预防甲型h1n1流感)主题班会活动比赛,进行了理论知识测试和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多媒体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初赛和复赛,表彰奖励优胜教师,并推荐高瑛老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演讲大赛,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6.紧扣学习实践主题,深入开展调研走访活动
根据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推进计划,学校积极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员教师深入开展“问计家长社会,共谋科学发展”的调研走访活动,广泛听取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征求有关方面特别是教学一线党员和普通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明确了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着重围绕如何规范学校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和谐校园等方面开展调研,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共形成领导班子调研报告4份。党员教师和教职工结合教学实践,撰写学习交流材料38份,并在校内进行了交流学习。
(二)基本成效
一是通过深入学习,学校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使我们在面临矛盾和问题时,更自觉的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找思路、找对策、找办法。
二是通过学习调研,找出了我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到了学校教育发展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三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能够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学习实践活动和日常教学的关系,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
进度,边学习、边实践、边创新,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篇2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它是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跨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实践活动的形式统一起来,实现了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校性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学校通过各种活动使全校师生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活动内容
1.考察探究活动
2.社会服务活动
3.设计制作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
4.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
三、活动形式
1、师生互动合作 ,主要通过双向互动、情意交流合作参与。
2、学生自主探究。
四、活动开展
1.考察探究。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它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考察探究的关键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获取证据;提出解释或观念;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
2.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它强调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包括: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
3.设计制作。设计制作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等,它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创意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
4.职业体验。职业体验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它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职业体验的关键要素包括: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实际岗位演练;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
5.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活动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以某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也可以整合方式实施,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合贯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各类活动的支持作用,有效促进问题解决、交流协作、成果展示与分享等。
6.各班积极开展自办手抄报宣传栏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宣传。
7.各班自选主题活动并将活动情况上报学校。
8.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交流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方式有:活动报告、调查报告、调查表、实物标本、图画、摄影、活动日记、活动记录、手抄报和展板等多种形式。
五、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各年级推出一节研究课,进行交流。
5、12月: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六、活动总结
每学期末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专项总结。对成功的经验积极推广,对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路子,并不断提高。
篇3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 学生主体 教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主体。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又有哪些作用呢?
主题的确定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方面,一般来说,它不是教师或课程编制者预先具体设计的,而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准备阶段,最好不由教师提供活动主题或问题来让学生选择,而应由学生自主地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但是,由于学生往往缺乏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的经验,因此学校在实施的准备阶段就往往由教师提出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在提出活动主题之前也应该对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调查,并适当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意义,以便由教师提出的活动主题或问题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布鲁诺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选题研究,主题突破有时可能超越了学生自身的水平,脱离了当地的条件,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活动会因为各种难以克服的因素而搁浅,最后是不了了之。例如,我们开展的“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探究活动,在刚开始定题是“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那就有高中和初中之分,我们学校是一所独立初中,学生的调查范围也多是初中生,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就把“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探究活动”改题为“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探究活动”。还有,有学生提出要研究环境问题,这时我们教师就不要强拧牛头,说我们研究环境问题中的××主题,而要经过同学们讨论,最后确定。例如调查我县的汀江河水质问题,就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共鸣。这样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讨论出一个活动主题,而后再展开综合实践活动,题目由学生中来,任务又回到学生中去。因为是学生自己也关注的问题,学生研究兴趣也就高涨了。
二、制定活动方案和实施阶段,教师要注意及时地协助、引导学生。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是牧羊人,而是羊群中的领头羊,是引导者、参与者、管理者、积极的旁观者,绝对不能是保姆。活动中,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而应沉下心,跟学生们一起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绝不是指手划脚:你应该怎样怎样,而应视学生为朋友,以商量口气来建议:“这样做也许会好一些。”因此,确定了课题、明确了目标后,教师就要协助学生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应包括从哪些方面来展开课题研究、所需时间、小组内如何分工、拟采用哪些研究方法搜集资料等。学生对课题作了大体规划以后,再由教师把关,看其计划是否合理、可行。
活动的开展是在触发了学生的兴趣下来进行的,学生兴致浓烈,个个摩拳擦掌,大多希望能立竿见影。但是综合实践活动是需要课内外相结合的。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考虑到自身的学习生活,搞活动应不能影响正常的文化知识的接受,以及活动的效果等。于是,经过大家的商讨,进行“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调查汀江河水质情况”“红色之旅”等的探究活动,由于涉及面较广,大家把活动时间安排一学期完成。而“献给母亲的歌”“背起行囊走四方”等是结合教材要求以及贴近学生实际的,材料也易收集,则拟定一星期完成。还有,要探讨一个课题,必然要从多方面进行调查、研讨,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几个小组,其目的除了便于活动的组织开展外,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小组内再分工,而后再合作。由于每人的精力有限,调查的内容多、杂、面面俱到,时间花去许多,效果还不一定好。不如有的放矢。俗话说“术业有专攻”,进行调查实践也应如此。因此我们教师应把好关,指导学生既要分工又要合作,这样活动才能开展得顺利。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既不做保姆也不能采取“放纵式”,让学生自行活动,而应该全程参与,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课题的进展情况,对研究中可能用到的方法如网上查询、社会调查、资料统计等进行相应的指导。例如刚开始的时候,好多同学不知道怎样去和别人交流,甚至遭到了被访问人或被调查人的拒绝,他们有些灰心。这时就需要教师站在他们的背后,帮助他们、支持他们、鼓励他们,告诉他们应怎样与别人进行沟通,给他们介绍了访问或调查的一些方法。还有教师在引导同学们完成各段任务时,应及时搞好鼓励性评价,中肯的提出建议,给学生排忧解难。在学生的兴趣不能持久时,教师还应帮助维持、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譬如,在活动中有的学生担心自己会犯知识错误,畏缩不前。我就这样开导他:有错才有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学,有学才有果。综合实践活动中只有积极参与了才有机会犯错误,怕什么?这说明了你的态度很好嘛,改了就是好的。犯了错误不要紧,目的就是改!有改才有发展。学生听完后,思想包袱放下了,学习热情又高涨起来。另外,在活动开展中,学生很可能浅尝辄止,或流于形式,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拓宽研究思路,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出课题的社会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活动生机盎然。
三、总结交流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反思,让每个人都能够“动”起来。
学生有始有终地完成研究性学习项目的任务后,就要将自己或小组内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自己的书面材料,也就是撰写总结和心得体会。这就需教师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不是到图书馆复印一些东西,或到网上下载相关内容放到档案袋就万事大吉了,而应该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将其归类,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整理活动资料,对搜集的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和交流。接着,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活动成果展示和情感交流的空间――可以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将所研究的课题的大致过程、研究发现、研究心得等向全体同学汇报,其它同学可以向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可以采用师生讨论会的形式,指导教师与小组学生一起讨论课题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也可以让学生写反思日记,来记录活动中的收获及心得体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还可以通过主题演讲、辩论赛等方式进行交流。例如,我在“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探究活动总结汇报课上,就先由学生自编自导一个小品作为引子导入;表演结束后,马上让观众也就是参与这次活动的同学,结合自己活动的经历、体会说说看了这小品后的感受。接着用了小组汇报的形式,请主持人统一将各组所研究的课题的大致过程、研究发现、研究心得等向全体同学汇报;最后模仿电视“实话实说”栏目的形式,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当嘉宾,请各组同学向其它小组的代表提出问题或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们汇报交流后,我还召集了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并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精心设计,把自己的实践所得、所想等情况编成小册子,分发给学生、家长。而在“初中生上网的利与弊”中则采取辩论赛的形式。还有在“献给母亲的歌”中,除了让学生进行言谈交流外,我还侧重于让学生进行艺术表演――唱歌、诗朗诵、小品表演等,学生演得淋漓尽致,看的津津有味,对母爱的感悟也颇深。
当然,交流总结汇报活动课不应只是教师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活动场所,而更应该是全体学生活动的乐园,应使有不同爱好和兴趣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为此,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看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我曾遇到这样一位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平时也不爱表现自己,课堂上从来都是默默无闻。但是我发现,每次我布置搜集材料的作业后,他搜集的材料总是最全面、最丰富和最生动的,有时还要附上精美的图片加以说明。后来我了解到,他特别爱看课外书,课外知识非常丰富,于是我就利用他这个优势,经常让他在课堂上把搜集到的材料为大家作介绍。没想到他的积极性特别高,每次都准备得特别充分,而且发言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同学们都说他再也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高手”了,而变成了活动课深受大家喜欢的“小学者”了。可见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动”起来,这既是活动课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获得体验以及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才能够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深入、持久、高效的开展下去,让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新型课程好好的开设下去,为学生的终身服务。
篇4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网络教学;设计
G633.3
引言:
网络教学平台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通过局域网(如校园网)与教师、学生以及校内网络资源进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果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要求,则可进入互联网寻求更多的信息与资源,这种信息资源具有开放性、多媒体性、分散性、共享性、时效性和交互性等,为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引入网络教学平台,以海量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语文课堂的教育时空,让学生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学。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那么,职业类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如何设计呢?笔者认为应当体现以下原则。
1.职业性
职业类学校不仅仅是职业技能训练场所,还是创新知识、改革技术的场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突破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突破课本和课堂的限制,锤炼学生在职业情境中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树立起为专业学习服务的理念。
2.有效性
为实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必须建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考核标准。可采取分层次步步过关的方式,使学生学习有动力、有目标。如可与有关部门的专业技能鉴定标准接轨,将考核标准明确、具体,将考核方法应量化、可行。
3.层次性
在具体制订职业类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时,应根据语文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围绕课程设置,以合理性、可行性、时间性的原则编制活动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逐步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总目标。
4.实践性
职业类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无处不在,丰富多样,可以把教学扩大到所有与学生语言和言语有关的活动中去,扩大到与学生文化生活有关的活动中去,增大语文教学的学习量和活动量。
二、网络教学平台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要点
1.结合学情,实际出发
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依托网络,立足学情,从中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巧妙设计。针对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不够高、学习能力比较弱的特点,要尽量避免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以网络为信息主渠道,简捷、迅速、有效地搜集信息,适当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学习资源或导航建议,以便于学生在五花八门的海量信息中查找有用的信息资源,减少盲目性。同时设计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如在进行“认识自我交融心灵”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多媒体展示学生QQ空间的活动,展示自己的说说,自拍照和日志,瞬间点燃学生的热情。因为这个内容非常贴近学生内心和生活实际,教师对学生空间的各种情况不做评价,而是播放当年感动中国人物视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认识自我、思索自我,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2.不同专业,灵活设计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不同而灵活设计。同一个实践内容,不同的专业可以进行不同的活动设计,但这些活动设计都要紧扣学生所学专业,都能触动学生心里潜在的自我意识,都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如在网络教学平台中,针对不同专业,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专题课程,设置专业的导航板块让学生搜集与专业相关的资料、方法和途径,在线阅读、甄别、筛选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锻炼学生将文本为自己所用的再创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竞争意识和对现实与理想的关注,提升人文素养。
如可引导数控专业学生自主设计“参观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和人物的职业情境开展活动”。学生先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知名企业,继而拜访生产一线的数控人才、高级技师和数控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最后制作交流职业文化微电影,整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得到实用的知识,也获取对职业新的认识,更认清了自己的价值。
3.创设环境,激活思维
在网络教学平台下,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网上搜索、网上共享、网上对话来激活思维,丰富资源,相互沟通交流。网络下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可能根据个人学习的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分析、组合,从而创造性地形成风格各异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体现了个性化的课程观,同时由于风格不同,丰富了课程资源,达到共享的优化教学。
如我尝试了以下几种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表演精彩的课本剧;选择社会热点问题举办辩论赛及各种演讲比赛等;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我爱我的职业”活动,通过网络搜集专业相关知识和资源,在班级里沟通交流,畅谈你所选的职业哪里吸引到你,值得你热爱。让学生利用网络优势来开阔视野,丰富见闻,拓展实践活动的空间,培养学生搜集、检索、分析、利用信息的意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信息素养。
4.与时俱进,合作共羸
网络教学平台下的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n堂内外相互交流的时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便捷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如我曾让学生开展一个办电子墙报的活动,六人一组分工协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的构版面。有的选材料,有的为版面绘色,作品初稿完成时,每个同学可以对网上本组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修改意见,如果觉得可以采纳,就即时进行修改。这样的实践活动,营造了一种浓浓的交流氛围,学生在相互评价中,体会到了实践活动的乐趣。
三、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前景展望
探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最终目的是力求通过学生亲历的过程和各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让学生终身受益。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用网络教学平台,以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我们达到以下目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趣味;把学生带入社会,增进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鉴赏能力、辨识能力、批判能力;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培养学生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质量为动力,按照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打造新课堂的需要,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全面育人功能,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本学期继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与研讨,力争在操作层面上探索新路子,为学生的发展,也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与研讨,使得每一个教师概念清,思路明。
要培养全面的学生首先要有全面的教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只有全面提高自己,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紧紧围绕“全面创建学习型教师”主题,以综合实践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为中心,鼓励教师多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书籍,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的层次和高度,争取在各级教育教学报刊上公开,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本期我们将从这里出发。
2、规范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加大教研力度,从内容入手,试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课时多、活动多,平时教师间交流的时间太少,外出学习的时间更少。充分用学校内的教师资源,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这将是我们这学期一个重要交流活动内容。
三、教研活动内容的安排
1、加强理论学习与研讨,强化课程意识
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必须澄清认识,提高每一个教师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自觉性。只有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才会重视该课程,使之“合法化”,才会在实施过程中一路绿灯,把活动真正落实。本学期在学好《纲要》的基础上,组织教师重新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不仅使教师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这一课程,而且知道怎么办,如何去做。让他们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门内汉”,成为学生活动真正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因此,理论学习的时间要保证,方式方法要改变。
实施新课程,师资培训当务之急。为了能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效能,体现它的价值,自本学期起,立足“以点促面”式校本培训。在条件许可下,尽可能多地让教师走出去学习观摩,然后发挥他们的辐射功能。此外,请专家或成功学校来校为教师作专题讲座。教师通过培训,明确了责职。这样,实施新课程的重担就不会只落在一个人身上或少数人身上,从而摆脱其他人有劲使不出的尴尬局面。
2、加大课题研究力度,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从份利用我们的优势,结合我们的地方优势开展好镇江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研究工作,并有针对性地研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探索解决办法。
其次,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提出问题,明确研究方向。
综观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现状,不难发现“学生自主进行活动”这一灵魂的缺失。这脱离了学生生活,缺乏学生自主的活动只能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趋甚远,有违综合实践活动的初衷。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深入开展的根本性原因。为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让学生在活动中能真正动起来,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问题应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我们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相关的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课程资源。通过进行相关的研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宣传课程改革思想,培养一批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老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在理论上,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各学科的整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训,以及为课程改革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等提供经验和程式。
再次,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对于课题研究,往往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加上对结果的“果”没有正确的界定,使得造假之风兴起。平时不闻不问,到时加班加点,研究也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而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如今,面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从教师的理论学习、计划的制定、总结的撰写、学生活动的记录等等,我们要抱着严谨的态度,重视研究的过程,做到事无俱细。
3、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任何课程都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才能得以较好地实施。课程资源这是课程实施的条件,如时间和空间、人力、物力、管理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工作计划第2页
度等等。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实施保障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便需要超越教室、超越课堂、走出校园,走入自然和社会,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展开活动过程。因此,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优质的课程资源作后盾。如学生活动基地的确立,就必须是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协作产生,而不能把它推给教师或学生个人。对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要形成共识。
4、做好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衔接
校本课程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独立判断和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助于密切课程专家与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凸现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综合实践活动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应很好地结合校本课程。否则,综合实践活动有可能落入个别教师依靠自己狭隘的经验指导学生活动,其结果往往过于封闭、缺乏交流。所以,每一个参与新课程的教师都必须了解校本课程。
四、活动安排
二月:1、理论学习,成立教研小组
2、课题方案、活动计划的制定
三月:1、前阶段活动小结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检查(校)
3、优秀论文、活动案例评比
四月:1、中心组活动(校)
2、现场观摩活动及评析(活动月:3~6年级)
五月:1、优秀活动设计及组织实施评比
2、学生活动成果交流
六月:1、课题阶段成果汇报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58-01
1、教学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农村中学与发达地区的教育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很少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自由关怀。虽然很多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对待学生很好,但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当占据主导地位。另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存在着与义务教育不符合的现象,如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等。师生间缺少“对话”课堂缺乏一个充满着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因此,造成教学活动只能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2、缺乏课程教学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较为单一,很多教师都是满堂灌,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没有将所学是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虽然有部分教师有意识地举行教学实践活动,但往往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出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参与程度过低,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参加数学实践活动,这一方面与他们的学习水平有关,再就是教师没有说明实践的意义。第二,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实践的目的,认为实践就是出去玩了。这些因素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成绩提高很慢。
二、改进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1、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要想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要从加强师资力量入手。总体来说,农村中学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一些偏远乡村,农村教师更是较为缺乏,很多数学教师都带多个班级,精力和教学经验都较为缺乏,不能按照正常的教学秩序进行教学。加强师资力量,首先应当注重引进人才,要从高等院校中吸引优秀的人才到校任教。其次,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如邀请优秀教师到校进行优秀课讲,也可以把本校教师送到培训班进行短期训练。此外,数学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多分享教学经验,做到智慧共享、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2、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要达到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需要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效结合,传统的教学工具主要是黑板、粉笔和一些纸质材料,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工具来展开教学。数学课程知识大都较为形象和生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并结合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直观的、有趣的材料来表达课程知识内容,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新课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材料,用多媒体来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观看生动的画面来感受数学,这些画面能够直接显现教学的主题,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数学包含的知识体系和应用。多媒体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领会贯通的目的,从而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利用这些手段来增加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使课程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率。
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农村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成为主体,而教师只是主导者和服务者。而,当前很多学校的数学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了。学生只是跟随着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没有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应首先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力量。数学教师应注意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进行分析,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应当让学生预习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并查找与课程知识有关的材料,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4、积极开展课程实践活动
课程实践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延伸,通过课程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的理解课程知识,并利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感受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随时不断的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外面寻找轴对称图形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谁找的多,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适当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能够正确的理解知识内容,领悟知识的真正内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的展开,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习到知识,并能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此外,通过课程实践活动,也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对于搞好数学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篇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基础课的延续和补充。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正确认识小学语文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应体现在努力创设和营造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学科教学内容,采用议、演、画、唱等形式,以活动为核心,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表达与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与语文素养,进行交流与探究。
语文实践活动是对片面强调知识掌握、忽略情感价值的反思,是对教育培养目标与发展方向的重新审视,是对封闭性学习的调整,它通过趣味浓、涵盖广、活动效度大的呈现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到主动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完成对语言直观的操作,并由此产生交际需要。基于此,实践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目的,体现了学生发展的意义。
二、语文实践活动,重在综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让学生更多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为以下三方面。
1.课上有大量时间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
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
2.伴随着思维活动
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而且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智力发展的重任。必须将感悟语言和发展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和思维不能截然分开。思维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语言能力增强了,思维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3.伴随着肢体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大致包括参观访问、自办小报、报刊剪贴、摄影说明、野外活动、通讯活动、演示实验、观看录像、即兴表演、模拟表演、编写童话、服务社区等等。这些活动都需要动手、动嘴、动脚。陶行之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动一动。
三、强调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语文课程重在实践。学生只有在充分的“践行”中,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实践活动将“活动”与“语文”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觉地学语文、用语文。既熟练掌握了语文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实施不应脱离语文教学的需要,不应不顾及学生发展的需要,不能够增加学生的负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切实地安排在课内或课外,实行专题与个性并行,整体与个体结合,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基础,提供机会。
在活动中,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评,因为既然要评价别人,就必须认真听别人说,这无疑是对学习习惯的一种培养。同时,要对别人的说作出评价,就必须有自己的见解,这又是对思维能力的一种培养。当然评价的过程也是吸取借鉴他人长处的过程。这样的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物可看,有话想说,有内容可写,语文学习也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四、听说写
所谓“听”,即听有关故事的录音,通过听,了解故事内容,记忆重点词语,把握语调的抑扬顿挫;“说”,即在听的基础上,发挥个人想像,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听到的内容;“写”是“听”和“说”的继续,听得全面,才能说得流利,写得通畅。
首先应明确活动的要求:“听”要聚精会神,要能抓住重点;“说”要有序、流利;“写”要用词准确,语句通畅。整个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更好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在“说”之后,又插入学生讲评这一环节。“评”是“说”的升华,学生在评的过程中,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思维活跃了,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为了让孩子敢于开口说话,开口辩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经常开展各种话题的“辩论会”。“辩论会”之前先让同学们自己确定话题,然后定出正方反方,两方各自搜集材料。辩论会上,正方和反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常常争得面红耳赤。
课堂实践活动,所谓的课堂实践并不是单纯地依托课堂来单独训练,而是把活动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这就要求教师考虑如何活化教材内容,挖掘实践活动的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经常开展真实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是激发、保持和发展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由此倡导的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丰富、灵性、和谐的教学情境,真正激发每个学生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学习。
篇8
一、行动指导:“自主”与“引导”相结合。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可遵循“亲历实践、深度研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四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十分丰富的年龄段,为此,他们会想出很多成人意想不到的“点子”,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有限,所以常常会碰到想像与现实脱节的现象,由此给学生的研究造成一定的障碍。所以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地发挥指导作用:第一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选题方案的指导:第二是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第三是指导课题组进行交流和总结,不断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进行自主研究学习;第四是指导课题组协调进行各项工作。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第五是指导阶段内对研究成果的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和变化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
二、汇报交流:“获得研究的量”与“提高研究的质”相结合。当研究接近尾声时,既是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的时候,也是体现学生阶段研究成果的时候,为了使各研究小组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研究成果,我们选择了“写研究报告――制作手抄报――自由展示”的模式进行。
1.研究报告。指导学生按一定要求撰写研究报告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项目标任务,如何让四年级的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采取了四步法进行:(1)交流――让孩子将研究中自己的发现与收获在组内交流;(2)提取――在小组成员说的基础上,提取主要的发现与收获;(3)组稿――请小组中能力强的学生。将发现与收获串联起来。组成研究报告初稿;(4)审阅――由教师对学生的初稿进行审阅,最后定稿,学生将研究报告写到表格上。
2.制作手抄报。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会有许多收获与感想,光凭一份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常常不能表达学生的研究成果与价值,而让学生将所有的资料都进行展示又常常抓不住重点,为此,我们选择了手抄报的形式。这样,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小组各成员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3.自由展示。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表达的方式除了以上两种外,还有多种方式,例如:实物展示、图片资料展示、小论文、观察日记、实验演示、文艺小品、辩论会,等等。在这些展示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实物等加以整理进行,也可以根据研究的成果进行设计、编排成有情节的剧目进行。多种方式有效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组织力、创造力、表演力、语言表达能力。
让孩子们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学生有始有终地完成研究性学习项目的任务,充分体现了“快乐研究”的内涵。
篇9
一、确定活动目标
初中生物教学需要进行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但这些活动往往受到季节等因素的限制。所以教师要适时安排,确定活动目标。
l. 开放性地确立活动内容。可以是老师确定,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可以是课堂教学和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各种生物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着重对某一知识点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也可以是对某些综合性的问题开展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2 根据活动内容确定活动场所。可选择山地、河流、农田、校园、街道、社区。3 每次活动之前都要给学生讲明实践活动的要求、目的、方法及纪律,确保学生实践活动目的明确,秩序井然。4 活动一定要有记录,活动结束后要讨论总结,并写出实践活动的报告。
二、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
1.小组合作探究。较为普遍的组织形式是组成课题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探究活动。课题组的规模要适当,并由学生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导师;2.个人独立活动,主要由学生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独立地完成探究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也需要与他人交流;3.全班集体活动。全班同学围绕同一个研究课题,分工、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在按分工进行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全班集体讨论,交流大家收集到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由此推动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然后可以进入第二轮探究,也可以就此完成各自的“作品”;4.采取小组合作活动和全班集体活动的形式,要以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为基础,要强调集体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避免出现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闲,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现象。
三、活动实施的一般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阶段。本阶段着重帮助学生找到所要研究的问题,明确研究任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访问、开设讲座、交流阅读信息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日常生物现象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意识到这些现象与他们原有知识的差距,从而发现并归纳出问题,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案和思路。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建立活动学习小组,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活动;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生物资料,进入探究问题的状态;2.实践活动、解决问题阶段。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生物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发现自我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初中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3.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出墙报、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实践活动结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发表。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四、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
l.针对初中学生的经验背景和知识基础,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指导学生选择活动课题,起草形成活动方案,比如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图书资料(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以便于学生比较顺利地进入活动探究过程;2.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可能的手段,如记活动日记、录音、绘画、摄影等,及时记载探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交流、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3.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遇到困难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活动计划;4.鉴于初中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活动的实施应该有不同的目标定位,其切入口和操作点也可以有所不同。
篇10
一、加强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学期,随着学校班级的增多,科组团队老师也有所壮大,在保证整体队伍稳定的情况下加入了5位新成员,不同学科背景的11位教师分别指导12个不同的班级。尽管科组中大多数老师都有多年执教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历,专业素养较强,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对本课程理解不深,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研训,特别是新加入教师的培训,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专家以及科组老师的帮助下迅速提高。
1、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本学期围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专题,继续加强指导教师业务学习,努力探讨校本研训的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专家开设讲座外,还有提供书籍让指导教师“阅读”的自我培训,让学科骨干率先“研读”组织交流的培训;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专题轮流担任科组活动学习的主讲人;组织科组老师围绕学校征订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进行深入的研读和交流,进一步理清课程的课型及实施的策略。围绕主题,推荐科组四位新手老师上校内研讨课,通过课例的展示,课后集体的研讨反思,进一步的改进课例并在市试点学校检查中把改进后的课例进行展示。上课的教师在实践、探究、反思、积累中快速的成长起来。同时,还多次邀请市、区专家到校指导,开设讲座,参加科组的集备,科组的研讨和座谈,通过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研讨,使指导老师的课程指导和实施水平不断提升。
2、选派老师外出参加各级研训活动
本学期,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级教研活动,并把学习、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科组老师传达,共同学习,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科组2位老师参加了9月份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的第九届全国综合实践年会;2位老师参加了10月份在佛山南海举行的“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食品教育研讨会”;2位老师参加了11月份在深圳市水库小学举行的“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全科组的老师参加了在增城市荔江小学的广州市现场会;科组老师还积极参加区组织的每次区教研活动和网络教研。
3、科组内结对帮扶,共同提高
按照新旧配对,同年级互帮,同主题共享的原则,把科组教师组成一个个学习的共同体,充分发挥科组骨干老师的带头、引领作用,让新加入的老师尽快进入角色并逐渐成长、成熟,“熟手”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在结对帮扶中得到稳步提高。在迎接市试点学校检查课例展示的筹备过程中,各集备小组从课前集体备、试教、课后的反思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规范课程资源开发,推进课程建设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特色教育。
1、规范博客组群等网络建设
本学期,我校加强搭建网络学习交流的平台,开通新申报课题的组群博客,完善课题的成果管理,合理利用好科组QQ群进行及时的信息和研讨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组网络教研研讨氛围。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通过天河部落博客给科组老师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积累的优秀课程资源素材及时进行汇集和上传共享,通过网络平台,为我校教师提供必要的理论材料,促进互动与交流,共享课程资源。使博客和QQ群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重要阵地。
2、全方位把握,多层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尽管老师们课程开发的意识增强了,主题开发的范围也从单纯的xx社区延伸到珠江新城,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开发出来的活动主题由于涉足的范围扩大,却面临着调查困难,难以深入开展研究的问题,导致有些主题活动研究深度不足,甚至半途而废。本学期,科组加强研究活动领域的规划,从学校现有的资源及学生的实际出发,整体布局,多层次开放校本课程资源。以“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邻居”、“我爱CBD现代建筑”三大活动领域为主导,细化各研究领域的活动范围,加强对各班级研究过程的进展情况及相应的指导,确保主题的顺利开展及主题的深入研究。同时,考虑到起始年级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平、能力、兴趣与爱好等,可以弹性选择活动主题,除了学校开发的三大领域主题外,还可以根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领域选择活动的主题。
- 上一篇:单位经验交流材料
- 下一篇:精神文明建设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