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6 07:5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的实施意味着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面临一场艰难的变革和阵痛,而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思想要变革,我们的理念要更新!课堂教学改革应该遵循三个宗旨:一是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旧模式;二是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改革就是探究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对于教师来说,改革就是探究从来没有用过的新方法,去获得从来没有过的理想教学效果。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抓好备课组工作,深化课堂改革理念,充分做好课堂教学改革的宣传和学习工作。
()我校下发了新的课程标准,做到各备课组人手一册,要求每位老师都要仔细研读,深入学习,真正掌握新课程标准对各学科提出的具体要求,写出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体会文章在备课组活动时进行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杜绝凭经验教学现象,即使是工作多年的教师,也必须严格遵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组织教学,变“经验型”教师为“研究性”教师。
()大部分学科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和教学测试内容都在教案中具体得到体现,已经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案一体化;各学科选派骨干教师轮流外出培训和听课,把专家学者的经验带回学校,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时时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与全组教师研讨学习;加强各备课组与我省名校的交流,本学期,我校组织不少备课组我校赴我省一些省级、国家级示范高中听课、评课,深刻地了解了兄弟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发展进程、思路与实践情况。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教研活动时间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进行了对调,重点抓好备课组活动的质量:每周花节课时间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蹲点行政,深化备课组活动,即各备课组每周固定时间在各会议室开展备课组活动,各组提前确定主备课人,在备课活动时进行汇报和交流,同时,行政领导蹲点各备课组,听取备课组活动情况,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同时,各备课组还确立了名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人员,不定期向全校开设公开课,吸引全校教师参与听课和评课,写好评课稿。优化过程管理,进行教研组专项调研
学校为加强备课组的建设,在采用等级备课组考核评估的基础上,加强了过程性管理。每学期在期中考试后都要利用一周的时间备课组进行专项调研,对备课组如何围绕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展开的活动进行过程性调研。调研后召开备课组长会议,把各备课组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各备课组活动的特色等调研情况进行通报,使各个备课组在以后的活动中能借鉴其他备课组的经验,克服存在的不足,提高备课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调研,各备课组能对前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差距,从而明确后阶段努力的方向。
其次,我校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把“三主一目的”作为一堂好课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质疑为主轴、以效果为目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学生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表现是我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看学生在学习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是否拥有较大的自主性,是否有自我评价学习的机会,是否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等;教师能否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情感体念如何,是否形成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风尚;学生是否通过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学习有关技能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探究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如何;是否会质疑,质疑的质量如何。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来体现的。我校开展听课和评课时,注意观察参与课堂的学生是否是大多数,提问是否涉及到学生的各个层面;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时间上是否有保证;看学生在参与教学中所解决的问题是否是深层次的问题,是否以一种积极主动的能够主动质疑的姿态参与。
()我们看教师,主要是看教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教材、课程标准及学情是否研究透彻,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在教学中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启发式及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根据学科的课程体系正确理解教材所表达的意图,并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有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内容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一的一定的学习环境,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同时,注意适时赞赏各类学生,提供较多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思考、质疑和发问。课堂教学的创新,离不开教师的创造,只要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愿意去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创造,和学生一起去合作,变“辛苦型”教师为“研究型”教师,我们的课堂就可以长出灵动的翅膀!
不可忽视的是,我们在关注每一堂课的同时,还时刻注意到一堂课的外延,即一堂课结束结束之后,学生能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学习热情、兴趣,提高自信心;从学习中得到快乐,逐渐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逐步形成各种质疑的习惯和科学价值观,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再次,强调教师个人发展,促进教师群体建设,从而加快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进程。
()以培养名师带学科组建设,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目前,我校有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人。他们在各自的学科组内形成了一定的学科群体,起了很好的辐射带动效应,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无形地使同学科的教师受益,促进了整体队伍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学校在此基础上对备课组、教研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力争在近期内多推出一批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名师”。使教研组内形成人人争做“名师”的良好局面,整体推动教师素质的提高。
学校要求各备课组的市级教学骨干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每学期开设示范课,在课堂教学“民主化、科学化、活动化、素质化”上做文章,提出示范课必须体现课堂教学改革,体现“明、精、活、实”的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通过名教师的个人展示,备课组的的专题讨论,教师的积极钻研,相互间的听课和评课等手段,使课堂教学改革深入课堂,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篇2
【关键词】主动性 互动式 英语口语
我国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往往受限于师资力量的不足,英语口语教学面临着比较大的困难,这就需要任课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有效性,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情况来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口语能力。以往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往往只停留在学生记忆、背诵与教师讲解阶段,任课教师通常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大大挤压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严格忽视了学生们的口语实践能力。互动教学法能够营造更加有效、民主、和谐的英语口语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有效性。
一、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取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任课教师往往占有十分强势的主体性地位,被咏邮苤识灌输的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严重压制学生们的主动思考能力。枯燥、呆板的教学内容以及单一的教材学习资料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另一角度上来讲,即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而互动式英语教学法要求任课教师采用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确定学生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确立学生们在教课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求任课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明确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流,建立教学成果反馈机制,根据学生们的课堂知识接受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有利于建立团结协作的同学关系。互动教学法与合作教学法在表现形式上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在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环境中,互动教学法不仅仅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表现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以及素材学习。
二、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1.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准备是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方法,课前准备工作即包含任课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包括学生的课前准备。任课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始前一天,引导学生预习课堂内容,将知识重点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总结出对课文材料的见解,总结归纳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在课堂上与任课教师与同学进行交流。另外,任课教学自身也需要对课文材料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有关内容,教学内容的制定要紧扣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心理特征来选择教学材料,根据学生们以往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们比较薄弱的环节来确定教学重点,既要巩固学生们现有的理论知识,也要强化学生相对欠缺的知识内容方面的掌握能力。
2.教学课堂互动。互动式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互动形式包含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包含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内容主要包含辩论、讨论与提问等环节。任课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创新观点给予鼓励与肯定;当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存在偏差时,任课教师要耐心进行指导,最大程度上引导学生自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任课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速、语调与语气,体现出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与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主动与学生亲近,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让学生放心大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善课堂学习氛围,使英语教学变得更加有趣、生动。比如,互动式教学法在听、说方面的实践能力,当学生处在一个新的口语交流情境中时,任课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理解口语交流材料,通过同学自由讨论与交流的方法找出交流材料中的“主题句”例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Yes, I am going to.... / No, I have a new idae.”和“How can we get there?”“Go down and ....”再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词汇积极来进行新的对话。
3.课后复习要及时。互动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工作连续性,通过课后复习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课文材料进行改编,或按照学生们自己的兴趣编排英文小品与英文话剧,在小品或话剧中加入课堂教学中所学习到的单词和语法,既起到了娱乐作用,也能够起到教学作用。
同时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让学生与教师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高频率的互动与交流,既能够激发英语口语学习兴趣,巩固学生们在课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三、结束语
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不需要过于复杂且昂贵的硬件支持,完全适合农村实践英语口语教学需要。互动式教学的重点在于创造一个和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制定作用于口语沟通交流的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同学成立学习小学,团结协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大程度上通过学生们自己的力量获取知识。
篇3
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并使其完善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以“把课堂还给学生”为主流,课堂教学模式一般都有: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展示、合作交流、探究、训练、检测、布置作业等环节。教师在试图改革教学模式时,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应从教学的每个环节入手,如学习目标的描述是否具体?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目标还是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描述与学习目标的描述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的目标,是教师自己看的,语言描述可笼统、深奥,而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看的,因为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理解力有限,所以学习目标的语言描述应具体、明确且浅显易懂,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一看就明白。还有,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是否达到自主?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达到自主?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指哪些方面?课本中哪些内容需要并适合自学?哪些内容学生不易学会需要合作交流?哪些内容需要探究?展示是否主动?各小组是否全员参与?如何引导学生全员积极、主动的展示?在学生学习新知过程中教师如何点拨?在什么地方点拨恰到好处?能否起到“一点通”的作用?训练、检测、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层次?有无开放型题目?是否适合设计开放型题目?检测题的设计是否使大多数同学达标?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以上各个教学环节的反思,反思应具体到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细节、具体操作上,通过反思,将课堂教学中符合新课堂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各个具体细节保留下来,将那些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环节上的具体操作毫不可惜的抛弃掉,即使还没有想出好的具体操作办法也不要吝惜。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模式不断修正而使其完善。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从以上各个方面不断反思、总结,使教学模式得以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在教学实践中汲取众家之长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尽管“洋思”教学模式和“杜郎口”教学模式都是人们公认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先进教学模式,但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上不能照搬他们的教学模式,因为各个学校有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教学条件、教学设施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等都存在着差异,但他们的教学模式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说、写、做,让学生展示、讨论、探究、交流,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课堂上学生表演、展示,教师点拨、引导。我在课堂教学上,先试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展示—合作、交流—达标测试”,课堂上教师基本不讲,课堂教学活动全由学生来完成,试图使课堂体现现代教学模式的特点。从中我发现学生认知目标模糊,抓不住重点,教学目标起不到指导学生自学的目的。学生自学带有盲目性,达不到自学的目的和效果。学生展示不到位,合作、交流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测试题要求全班同学都完成,无层次性、开放性。针对这种状况,我抓住学校安排的相同、相近学科听课的机会,向其他教师学习,探讨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深入领会学习目标,使学生自学具体,避免出现盲目性,展示不到位时如何点拨得恰到好处,哪些知识点需要合作交流并使其有深度和广度,从什么角度去设计检测题才有层次、有开放性。通过课堂观察、探讨、研究、学习,吸取了大家课堂教学上的好做法,以及对课堂教学细节上的恰当处理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并形成雏形。
三、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导学案
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导学案教学最好,它是地理教学中的佼佼者。导学案教学使学生学习任务具体、明确,便于课堂操作,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课堂上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培养了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
“互动式”教学不仅是当今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理论,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和谐教育的战略要求。为此,在新基础课程改革实践中,探索如何摆脱、摒弃传统的把知识传授作为课堂中心、把执行教案作为师生活动目的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人为本、凸现学生主体性、注重关注师生交往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之一。那么,如何构建“互动式”课堂、开展互动式教学呢?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营造和谐交融的课堂氛围是构建“互动式”课堂的基本条件和前提
课堂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高低和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营造和谐交融的课堂氛围呢?首先,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就是要求教师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封建家长制的权威意识,与学生开展平等、民主、信任的交往。只有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下,才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地投入课堂的“互动”中来。这样,在解决问题的交流、体验过程中,既发挥了学生主体的参与作用,教师又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亲近。其次,学会调控课堂情绪,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一方面,当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时,就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回答老师或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从而激发老师讲课的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课也会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所以,教师要学会调控课堂情绪,既要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状态,同时也要激发、调动学生的情绪处于高涨状态。
二、深入地分析教材、理解教材,巧设“互动点”,是构建“互动式”课堂、促使互动得以生成的基础
所谓“互动点”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展开互动的切入点。“互动点”的设计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要根据课本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来设计。科学、合理的“互动点”,有助于教师把教材与“互动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对课堂资源进行科学的、艺术的加工处理,有助于使教与学实现动态平衡,最大限度地放大课堂的教育功能。一般来说,“互动点”设计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联系实际处,即课本知识需要通过实际生活的背景材料来揭示时。在通常的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分析教材、实现教学目标时,往往通过一定实际生活的背景材料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材料,参与对材料的分析、交流、体验,并在分析、交流、体验的过程中揭示课本知识和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难点处。设在教学难点处,目的是为了突破难点。每一节政治课总是存在一定的教学难点。所谓的教学难点,是指学生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的地方。教学难点解决与否,解决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影响课堂目标的实现,进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难点处设计“互动点”,通过一定的“互动主题”,让学生参与交流、体验,可以把教材知识的表达由抽象、笼统变为形象、具体,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问题的解决,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3.教学重点处。落实教材知识的重点,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是,往往有些教材知识虽是重点,但又抽象、无趣,很难靠学生的积极性去主动把握,单靠教师的讲授又无法有效地完成任务。这时,教师设计“互动点”,通过“互动主题”展开“互动”,可以使教材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增强趣味性,让学生在交流体验过程中掌握教学的重点。
三、根据教材知识的需要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确立合理的“互动主题”,是构建“互动式”课堂、促使互动生成的关键
“互动主题”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为了揭示教材知识、实现教学目标而选择的背景材料或提出的问题。合理的“互动主题”就是选择的背景材料或提出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有效地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交流中落实教材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合理的“互动主题”是互动生成的关键。那么,如何选择合理的互动主题呢?选择合理的互动主题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篇5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木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实践性强、应用广,是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的基础。然而,依赖于纸质教材的传统课堂仍然是大班和传授式的讲课,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不佳[1-2]。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近几年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模式需要移动APP终端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手机上网比例已达到95.1%。手机APP终端使翻转课堂越来越可行。鉴于此,笔者提出以手机APP终端移动教学平台和云网络教材为载体,开展《土木工程材料》翻转课堂教学改革[3]。
一、翻转课堂特征
1.翻转课堂定义
翻转课堂将传统课上教学过程与课下学习活动进行交换,教师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提供教学视频资源,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形式来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展示交流,教师则答疑,师生共同探究和互动交流等[4]。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彻底颠覆,传统课堂是先教后练,而翻转课堂是先学后练,把传递知识安排在课前,把知识的强化和内化安排到课内[4-6]。
2.翻转课堂教学结构图
翻转课堂特征是先学后练,在课堂外,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也可通过手机APP终端平台(教师把设计的教学资源上传此平台),自主学习和自定进度,整理收获、提出困惑,把存在的问题罗列出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堂内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项目制内容展示交流,协作探究,完成作业,教师主导课堂讨论,把相关知识点渗透到项目里面,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归类总结,布置下节课内容,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见图1)[7],从培养目标、教学质量、国家课程标准等角度来看,翻转课堂实现了从低效率、高成本的低级思维学习转向了高效率、低成本的高智慧学习,其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8]。
二、移动APP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开发
1.移动网络平台的选择
大学生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设备上网已经成为主流,其特点是方便、快捷、实时,信息浏览量大,不受地域限制。《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性较强,比如水泥基本性质测定、水泥的生产工艺和易性调整,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都需要较多课时的实验操作来培养能力的提升。但混凝土性能测定、损伤检测、破坏修复等都需要高精密的测量仪器来实现。由于安全等问题,学校很难将学生派驻到工程现场进行专业认知,因此搜集石灰、石膏、水泥、混凝土、砂浆、砌筑材料、钢筋和沥青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性能测定、损伤修复、实际工程应用的真实现场视频非常重要,将其放置于移动APP终端,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浏览和学习。《土木工程材料》实践性和应用性强,为培养操作性强的现场工程师,需要实施基于网络资源的课外学习,采用手机APP终端平台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移动APP终端开发
本文使用APICloud Stuido开发手机APP应用,开发者在云端和APICloud Studio中创建应用。在云端创建应用时,在APICloud里注册并创建应用,在云端资源库里创建SVN项目,并作为工作空间中的项目检出APP应用。在APICloud Studio创建应用时,创建APICloud项目,开发者在APICLoud Studio创建的应用和云端资源库建立连接,项目代码改动后,可以使用APICLoud Studio的代码提交功能提交代码到云端资源库。
三、《土木工程材料》FCM设计与实施路径
重庆文理学院《土木工程材料》?n程在第3学期开课,总共48学时(理论32+实验16),采用多媒体讲授、案例分析、现场认知等教学方式,以项目制组织教学,具体见表1。该课程概念、规范和标准多,而知识点逻辑性不强,建筑材料种类较多,但章节之间衔接不够周密,其知识点广、杂、乱且难以记忆。最大的问题是新生没有对土木工程材料进行现场的专业认知学习,没有感性的建筑材料基础,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施教难度增大。针对土木工程材料理论性强、实践要求高、学校相关实验设备少等现象,提出《土木工程材料》FCM设计及相对应的考核方式(见表2),推行切实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敢创新、重责任”的高素质土木建筑现场工程师[9-10]。
1.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FCM教学模型
笔者在Robert Talbert 翻转课堂结构模型的基础上[11-12],结合自身多年来一线教学经验,在手机APP终端平台上设计和构建了适合本校学生的《土木工程材料》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图2所示)。该模型由资源平台建设-课前准备与学习-课堂知识强化-课后温故知新等构成,手机APP终端平台为该课程的翻转课堂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FCM设计实施路径
(1)资源平台建设
翻转课堂中,教师课前设计非常重要,是整个教学的主线。首先要设计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课前学习知识要点,在手机APP终端平台上上传教学资源供学生准备学习,并根据整个课程的内容合理安排进度,实施翻转教学模式,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资源平台建设:
①云教材课程体系设计。把传统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周历和教案进行梳理、归类,以工程项目为导向,编写项目制的《土木工程材料》云网络教材体系。
②移动APP终端开发。以手机为工具,开发APP终端系统,把工程材料图片、视频、云教材等放置于APP终端平台上,学生可随机实时的进行线上学习。
③现场施工视频搜集。学生在第三学期开设《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对工程材料还不熟悉,对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还从未接触过。通过视频感性认知工程材料非常有效,教师把工程材料按照模块进行分类,针对性的寻找施工流程、混凝土配比、现场浇筑等视频。
④项目视频讲解。对搜集到的视频编辑和修剪,根据课程体系的设计标准和要求,配置教师本人的录音,针对性的给学生讲解。
⑤课堂授课内容录制。课前准备要有知识的引入、重难点提示等,所以课前教师需要录制课程导入视频,并结合项目视频讲解,针对性的进行FCM教学。
⑥学前任务单。课前任务单是整个FCM的主线,要罗列出重点、难点、授课具体内容、具体知识点、图片和视频等。以课前学习、课中讨论和课后练习为主线进行知识点的串连。
(2)课前准?溆胙?习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创建丰富多样的资源平台,实施小组分工、项目导向、自主学习、现场认知和测验评估等教学环节。
①课程要点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目前掌握知识情况和学时安排,制定本节课程的学习要点,学生通过APP终端平台进行点击和整理,了解知识要点。
②项目整体梳理。以项目为导向,把各知识点渗透到项目里面,通过项目串连各知识点,并系统梳理主线。
③项目视音频的学习。在手机APP终端平台上,根据个人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进度,观看项目视频,学习知识要点,最后完成习题。
④网络在线交流讨论。根据课程项目制要求,各小组组长根据内容进行分工,各组员学习、研究资料并探索问题。在手机APP终端平台的在线交流模块中,各组成员提出问题、提出见解,教师则在线回答问题,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内化。
(3)课堂知识强化
①项目展示交流。在课堂上开展项目制教学,教师把学生分为几个组,每组学生分配不同的项目,课堂上学生从项目论证、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完成结果和项目应用等方面分阶段进行展示。每节课每个组学生汇报项目的进展,其他组学生针对其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并打分考核。
②重难点讲解。课堂项目展示汇总,教师应起积极主导作用,针对每组项目的可行性、存活期、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以及存在问题等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性的意见,把相关知识渗透到项目中,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③课堂提问及讨论。对学生在课前、课中没有理解透彻的知识,师生一起在课堂上共同讨论,学生应大胆提出自己未消化的知识,并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疑问进行梳理和答疑,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测评。
④回答问题。教师答复所有学生问题,进行课后作业的讲解,并有选择的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解答,布置下一节课程任务。
⑤总结评价。最后,教师对每个组学生的项目进行梳理,优化思路、综合评价。
⑥独立、协作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的团队精神,锻炼学生团队组织、协调能力,项目设计和任务执行能力。
(4)课后温故知新
①知识要点归纳。学生在课堂结束后,把交叉组提的问题和教师总结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补充和有效完善。
②作业练习。课后进行作业练习,尤其《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砂的级配、砂的分计筛余、累计筛余、砂细度模量的计算,混凝土配合比中初步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计算,建筑砂浆配合比计算,钢筋拉伸计算等。加强作业练习,温故知新。
四、总结与反馈
篇6
关键词:中学英语;学生;自主学习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220-0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教育的热门话题。美国教育家珍妮特?沃斯和新西兰著名记者戈登?德莱顿合著的《学习的革命一通向2l世纪的个人护照》中写道:“全世界在争论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我们认为,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
而自主性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它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教学目的。“合作互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策是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为主旨,参考建立在建构主义等当代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多种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创造和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形式。
让学习充满乐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人类复杂的学习活动是不可能以一般的古典的条件反射来说明的。真正的学习应当是内在的,真正的内部动机应尽可能建立在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积极主动的兴趣上。北师大林崇德教授的研究也证明: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应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为取得优异成绩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如果情感上有了障碍,将会大大影响学习效果。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情绪高涨时,可以发挥80%―90%的才能,反之只有20%左右。例如有很多人回忆自己学生时期的学习状况时都说:“我之所以成绩好,是因为任课老师对我好我很愿意学。”“我最讨厌学XX科目,因为我讨厌那个老师”等等。
提供丰富的资料,弥补教材的缺憾,使学生在史料研习中了解真实的英语,激发并保持浓厚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课,记笔记。
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预习是学生自我学习、探究、思索、发现的过程,教师应鼓励、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如有些文化知识内容,教师可以作为预习任务布置下去。因为以预习任务的形式去学习,能非常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传统的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教学的主体,强调对语言规则的解释、理解和反复操练,而忽视让学生自己到语言实践中接触、运用和归纳语言规则。在自主性的英语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真实性的语言教学材料,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任务,并以任务为中心,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交流活动。
课堂教学引入激励机制,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调动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用小组竞赛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发言踊跃,课后学习更加主动自觉。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学习兴趣倍增。
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24-01
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使他们在听、说方面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音、语调、语感。但是,目前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普遍活力不足,学生老老实实地坐着,回答教师的提问显得唯唯诺诺。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是知识的灌输,缺乏情感的交流。从而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
一、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创建良好的氛围
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情景作铺垫。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首先是创设英语语言环境。语言习得理论认为,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应能使学生“沉浸”于使用目的语的环境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在教学操作中,坚持用目的语组织教学可使英语教学在课堂这个小环境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它将英语教学系统中的主体 (学生)、客体(目的语) 和环境三要素联系起来。学生不断地接受一些新的语言材料,并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有选择地知觉这些外在信息,建构最新信息(材料) 的理解。教师应创设有丰富信息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最恰当最真实的语言信息输入,帮助学生英语知识和能力的习得和发展。
二、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过程
如何体现小学英语在整个教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小学英语教学必须重视的问题。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这一阶段教学的成功与否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打好语音、语调的基础,具备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初级能力。我们教师工作者应当在在教学总体目标上,重兴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的培养,教师应通过多种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学生就会渴望学习英语。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重体验、重实践、重参与、重创造。教师在做教学计划时,教学设计要贴近生活,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语言材料要真实、实用。通过视、听、说、玩、唱、画、游、读、写、译等饶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使学生逐步培养起初步的语感。通过大量语言材料的输入,特别是声像材料的示范,让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拼读的习惯。
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进行启发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互动教学的合理运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是交流与互动的前提。教师的指导原则应以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改变学生的依赖习惯,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有意识地加强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启发小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以提升技能。同时,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可以起到指导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了解每个学生,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积极倾听学生的意见,学会欣赏并鼓励学生,树立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评论意识,对学生言语能力的点滴进步做出敏锐反应和及时的表扬,使学生既能体会成功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英语互动教学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首先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材料,然后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大多数学生对教师存在着很强的依赖心理,不懂得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不改变这种学习方式,他们必将在英语学习中陷入被动状态。小学生不应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应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成,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因此,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互动教学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重要体现。
五、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并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安排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互动来进行的。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全体师生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的心理积极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因此,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游戏、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等方式,让学生相互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充分自我表现的空间,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充满活力。互动教学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讨论中师生间感情得以提升,知识得以启发,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心理得以放松、自由、愉悦,为思维发散打下基础。
课堂教学中能适当地、行之有效地进行直观教学、创设一定的情景,并注意角色变换和开展游戏,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为他们提供了学习、锻炼、表演的舞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任重道远,本文则从客观的角度提出了小学英语的几点教学策略,希望我国更多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能够研究我国小学英语教育,以促进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冯俊莉.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8(1):65-67.
篇8
一、问题的出现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修的一门功课,网络走进生活。影响生活,引领生活,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大多数情况下,无论家长还是学校,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谈“网”色变的现象,更有甚者,视网络是“洪水猛兽”,不能接触也不许接触。
在教学过程中,我国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以班级授课形式为主的课堂教学,这种课堂教学环境模式普遍存在着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接受快”和“接受慢”之间的矛盾。究其原因:(1)受时间限制。学生可能对某些问题还没有更深入地理解,或者对其中某些问题没有来得及发表独到的看法,就不得不主动放弃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兼顾到每一个学生,针对每一节课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无法得到准确、全面的学生情况反馈。(2)学生个体差异。高中学生内敛、敏感,即使没有听清楚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也不愿再单独询问教师,容易出现记忆的模糊甚至错误,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合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很好地完善传统课堂教学,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资源、学生主体性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问题的解决
网络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平台,只要我们能正确地认识、使用和维护它。网络上资源丰富,可以共享,这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这也是网络在教学中最基本的作用。网络还可以在课程测试、学习交流、协作教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教学中运用网络辅助教学,可以增进课堂师生交流,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实现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等。
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空间,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不再被那仅有的信息源牵着走。他们可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可以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还可以将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相结合,学生通过它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使自己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学生在网络学习时不仅可以接受他人的信息,同时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网络教学可以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的人为现象。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网络交流,在学习的进行中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利用网络可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或参加讨论及获得在线帮助,从而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
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
1.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学习平台。课堂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多媒体课件、学习资源等学习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按需选择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学习计划,这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存储学习成果、记录学习感受的空间,形成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老师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
2.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教师无须经过特别培训,就可以在课堂网络教学平台中方便、快捷地进行电子备课。进行课堂教学等。同时,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还可以进行作业创建、作业批阅、结果分析、报表生成等常规教学活动。
篇9
关键词: 多媒体网络环境 英语口译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口译是一门综合技能。口译的特点决定译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以及两种语言的转换与对译的能力。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口译课程是高校高年级的必修课之一。然而自口译课开设以来口译课堂教学形式与方法一直受到各方关注,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受到颇多指责。二十一世纪网络的发展也对口译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许多口译专家与教师及学习口译的学生都希望更好地利用网络来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口译能力。在这一形势下,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对英语口译课堂教学作一些改革的尝试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1.进行英语口译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活动多在语言实验室中进行。教学方法通常分为两类,一类以题材训练为主线,同时配以相应的口译技能训练;另一类则以口译技能训练为主线,同时配以相应题材的训练。口译课基本上采用固定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朗读口译材料,或播放录音材料,要求学生记笔记,并轮流逐句翻译,最后由教师讲评学生口译结果。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口译活动,教师可对课堂进行有效控制。
然而这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不容忽视:一是学生只是机械性地等待教师点到名后口译,缺乏主动参与机会。二是平均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交流的时间仅为几分钟,而且个别学生在做完练习之后很可能处于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状态,但教师却无暇顾及。三是从教学方法看,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师更多的是在“教授”口译技巧或“检验”学生口译的准确度,而非“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口译练习。四是内容更新速度慢、更新不成系统。在我国传统的口译教学中,教材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有些教师长年使用相同的教案和材料。口译不同于文学翻译的特点就在于日新月异、紧跟时代步伐。虽然也有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收集相关的语音资料,对基本教材进行一定补充,但往往由于资源的缺乏或其它原因,补充材料的系统性难以保障。五是传统口译教学模式缺乏现场感。虽然教师在口译教学中设计了不同的情境和主题,但学生只能靠想象构建相应情情境,模拟训练也常流于形式和固定的程序,其结果就是口译缺乏实战性,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思维宽度受到限制,而且无法通过观察交际现场获取非语言信息等重要的交际因素。
由此可见,虽然传统的口译教学方式有一定的优点,但是也不能否认其弊端对口译教学的发展、对学生口译能力的提高都产生了制约作用,所以对口译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多媒体网络对传统口译教学的影响
2.1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影响
语言学习的立体输入强于单一的视觉或者听觉输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可以比单纯靠视觉来接受信息更能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多媒体网络有利于我们建立一个仿真的英语环境,帮助学生体验真实的口译环境。所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口译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现实口译的环境中进行口译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有现场的真实感和压力感,能熟悉不同的语体、副语言信息及其它语言外的信息、实际操作环境、源语思维、口译的特点与技能,有利于学生较快地适应和执行口译任务。
2.2网络时效性的影响
网络传输的速度快、效率高,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及时迅速地进行沟通和交换信息。同时,网络信息的时效性为及时更新课堂口译材料提供了技术背景。
2.3网络协同性的影响
网络的协同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传统模式下,师生之间在口译教学中缺乏互动。由于缺乏迅捷有效的交流平台,借助网络平台,可以有效利用其实时效应和协同效应,实现师生之间的协同互动。另一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的机会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2.4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影响
在口译的传统教学中,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及个人精力有限,每个教师掌握的信息和资料有限,因此在课程安排时捉襟见肘,以至于课程内容缺乏新意,教学手段简单机械。网络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高度的资源共享使口译资料的及时更新成为可能。
2.5网络虚拟社区的影响
传统的口译教学是在一个实体环境中开展的静态过程,再完美的情境设计也只能通过描述由学生利用想象自行体会。网络能够在实体之外构造出一个个虚拟的情境和场所,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特定的情境设置。置身于虚拟网络当中,用户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口译练习的实际效能。利用网络的动态效应和虚拟效应,可以消除口译教学的环境障碍,为口译教学提供真实的情境。
2.6网络自主学习的影响
口译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课上与教师积极配合,而且要求学生课下能积极进行练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口译基本技能。网络自主学习为学生参与教学进程提供了平台。教师可根据上课内容,布置相应的任务,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教学软件、自学软件、模拟试题,以及教师提供的音视频材料、课件,等等,在课下完成课程的预习、复习和课后的与口译相关的任务。多媒体网络使学生的信息源多元化,能够满足他们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3.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口译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口译课堂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依托多媒体网络环境,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广泛的语言素材,从而构建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的互动平台”(王胜,2010)。多媒体网络支持下的口译教学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提供的支持,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场景真实化,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3.1构建网络化课堂新模式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口译教学都在语言实验室或普通课堂进行。在语言实验室进行口译教学的弊端在于听力室的小隔间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差,而在普通课堂进行训练的弊端在于视听效果比较差。从另一方面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前准备和课堂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量与质都不理想。
我们要借助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一种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第一,每个学生都可以就老师所下发的材料进行口译练习,并及时获得参考译文和老师的评价和解答,这样就可以扩大学生练习的范围和量;第二,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及时提出反馈,并获得相应的帮助,这样,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进度实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第三,打破原有语言实验室格局,将口译课堂设计为会议室模式,这样有利于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也有利于师生互动。
3.2建立网络教学虚拟社区
根据语言交际教学理论的观点,语言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语言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获得的(李萌涛,2001)。口译教学是语言教学中最为复杂、涉及方面最多的课程,尤其需要语言实践和人际交往。网络教学虚拟社区的建设为学生体验真实的口译场景提供了虚拟平台。但是网络教学虚拟社区应有别于其他游戏性质的网络社区的运营模式。第一,教学功能的体现要求它对学生在虚拟社区的实践活动有一定的规范和达标要求,同时还要有利于发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组织作用。第二,口译网络教学社区创设的场景应符合日常口译任务场景,如会议口译、导游口译、商务谈判口译、新闻会口译等,并根据材料的难易程度划分等级。学生在合格完成低级别的口译任务后才能进入高一级场景进行练习。第三,学生登录社区后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不同的场景,或者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全班学生或不同班级的学生在共同的场景中担任不同角色,进行口译实践和相互评价。第四,口译虚拟社区应划分教学区和自由训练区。教学区的活动以教师为主要组织者,而自由训练区则可以作为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和课余训练的场所。第五,网络教学平台应建立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机制,为教学互动提供渠道。
3.3建立动态的网络资源库
与网络教学虚拟社区相配套,建立动态的网络资源库,有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资讯,扩大他们的词汇和知识背景。动态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可以由多方共同建设,一方面,老师和学生可以提供自己搜集或整理的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其他专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口译资源。
4.结论和建议
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改革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可能。构建网络化课堂新模式、建立网络教学虚拟社区、建立动态的网络资源库能够解决传统口译教学中所存在的缺乏师生互动、口译教学资料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现场感等弊病。然而,网络的不足之处也值得我们警醒。首先,过度依赖网络会影响师生间或学生间的面对面交流,继而阻碍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发展。其次,网络资源良莠不齐,要建立网络资源库,我们一定要对资源内容的正确性、准确度、思想性等做全方位的考虑。最后,在网络环境下的口译教学模式不能排斥传统的课堂教学。例如,在口译笔记训练过程中,传统的利用黑板公开演示口译笔记,将口译范例进行对比、分析、讲解,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学习做口译笔记的技巧。因此,二者应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的人际交流和网络强大的辅助功能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马继红.口译课堂教学策略[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5).
[3]庞密香.多媒体环境下口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4).
[4]闫怡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口译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8,(7).
篇10
英语阅读技能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部分,在高中英语测试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发展的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然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似乎难以满足新课标对高中生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因此,就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教学而言,本文结合其教学模式的实际现状,全面而客观的分析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并针对其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全面系统且有建设性的课堂英语阅读教学方案。
1.高中英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普遍不容乐观,尤其在中小城镇农和村地区,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其阅读水平难以实现新课标对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而课堂英语阅读教学是能够引导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有效指导途径,但多数地区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难以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益作用,致使多数学生达不到英语测试对英语阅读水平的标准。下文从高中教师水平,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模式等影响课堂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了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本文将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简要归纳为以下两种情况:
1.1忽视课堂教学阅读策略的指导,缺乏英语阅读教学相关技能
在部分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多数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专业技能方面仍与新课标要求下的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尚存差距。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上的忽视和认识上的模糊主要表现在在日常的英语阅读课堂,部分教师直接在阅读课堂上使用阅读理解试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练习,通过简单的校对答案,提示问题答案的出处,完成阅读课堂的教学任务。这种简单且缺乏阅读过程引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只是一种缺少反思与提高的自我练习,这种简单的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思维的培养失去了启发意义,教师也没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指导者的作用。
1.2对课堂阅读教学策略认识失误,阅读教学方式传统
绝大多数地区,包括城市,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英语的教学方式。阅读教学的方式是自下而上,及通过对篇章的生词、语法和句法的分析帮助学生达到对文章内容的认识,这种微观的阅读讲解法,忽视了培养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结构、阅读策略以及假设、预言与推断等能力。其次,传统的阅读教学,阅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知识点分析,其课堂的整个过程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只是知识的灌输者,对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思维变化没有清晰的把握和认识,从而阻碍了学生整体阅读水平的发展。
2.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课堂组织
针对上述提到的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两种主要现状,本文结合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环境,从对阅读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课堂阅读教学的组织等多层次、多维度的视角帮助高中英语教师提供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组织方案。
为确保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教师作为阅读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应该充分而周密的计划整个课堂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包括阅读课堂前的准备,课堂阅读教学的组织,以及学生课后阅读任务的安排等。课堂阅读教学只是整个阅读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组织离不开教师课前的准备,与课后学生的巩固和反思。因此,本文针对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的实施策略,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期达到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
2.1阅读课前的准备工作
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精心的课前准备。其准备工作的主要部分便是阅读材料的选择。为促进高中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该有一套规范的标准,根据新课标对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和高考考试大纲的规定,教师为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和考试成绩的双重提高,而新课标与考试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存在诸多相同之处,因此,筛选的阅读材料在阅读长度,难度系数,题材,体裁等方面要与新课标对阅读要求的标准相契合。以期帮助学生在日常阅读练习中培养对相似阅读材料的熟悉程度。
2.2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组织
根据图是理论,阅读的过程是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互交替阅读的过程。即通过自上而下的跳读和略读在头脑中对阅读的材料形成总体的印象和图示,通过精读段落、句子这种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和头脑中形成的图示进行对照和不断的验证,这种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可以帮助读者在不断的推测和验证的过程中快速领悟篇章的主旨大意,分析推测细节要点。因此,在阅读课堂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对阅读材料的初步感知阶段:首先,教师可以引入阅读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思想碰撞和交流,帮助学生形成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其次,介绍部分的关键词;然后初步帮助学生弄清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关于练习方式和题型可以设置选择题、正误判断题、连线题和问答题等方式考察细节题,主旨大意题,推断题,态度观点题等。
对语言知识点进行综合教授:在阅读语境中教授短语和词汇,包括单词的读音,拼写,意义,词性,用法,功能和构词;对阅读材料中的重难点句子进行讲解,包括语法结构,句子的功能与用法;帮助学生分析段落的结构与主题。通过有点及线到面的语言知识教授,为学生打下坚固的语言知识基础。
帮助学生对阅读的材料进行综合理解:教师通过对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和对阅读材料题材和体裁的分析指导学生综合深入地理解课文;通过组织学生练习、讨论与交流对课文进行综合深入的理解;在讨论、交流与复述课文中发展表达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交际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2.3阅读教学活动的课后安排:
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应该布置与课堂阅读材料相关的练习任务,例如,通过延伸学生课后的读写练习,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扩大相关题材的词汇量,利用写作练习培养学生对相关文体和题材的写作模仿能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