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服务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7 04:3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纳税服务交流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纳税服务交流材料

篇1

随着经济发展,优化公共服务职能成为我国政府管理改革的一个新趋势,建设服务型机关已逐渐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纳税服务作为政府税务机关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税收工作的重要内容。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经济便捷的纳税服务已成为构建我国现代税收征管工作新格局的首要环节。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的纳税服务难以满足广大纳税人对人性化税收管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优化纳税服务已成为我省各级税务机关的工作热点和焦点。在优化纳税服务中,有些地方出现提高了办事效率却出现态度的问题,速度快就会导致态度稍差,态度好就使速度变慢,这些问题正困扰了我们许多税务干部。其实在速度与态度,效率与质量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二者并存不悖,更是相辅相成。

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税收工作是为国聚财,但实际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纳税人服务。同时,纳税服务又不同于其他市场化服务,纳税服务是一种无偿的公共产品,纳税服务的目的是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采取各项有效措施、通过适当的方式,为纳税人提供周到、高效的涉税方便,包括税收宣传、税法公告、意见反馈和举报投诉、纳税救济等公共服务,增强征纳双方的良性互动,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和税收遵从度,营造一个法治、公平、文明、高效的税收环境,使纳税人在和谐的氛围中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或行使税收权利,进而维护征纳双方的社会公信,从根本上提高税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税务部门作为政府重要公共服务机构,优化纳税服务是改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客观要求。建设服务型国税机关是新阶段税务部门职能转变的基本目标。国税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执法部门,是实现政府管理转型的前沿和窗口之一,如果服务不到位就属于行政”不作为”。所以,必须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前提,以促进税收政策落实到位为目的,努力实现征纳双方的良性互动。在目前各级国税机关优化纳税服务中,许多工作人员,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服务速度与质量,工作效率与服务态度上出现了一些偏,总认为有了速度则质量下降,有了质量则速度下降,效率提升了,服务态度变差了,态度变好了,工作效率下降了。实则不然,这都是一些错误的观点,是在为自己的业务与能力,思想与态度找借口。

作为广大的税务人,在优化纳税服务中,摒弃错误观点,多找自身原因,在速度与与质量,效率与态度的完美结合显的更为重要。当前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各个地区、各部门的和谐,而在税收工作中,优化纳税服务是构建和谐税收的重要手段,而如何更好的优化纳税服务,使服务速度与质量,效率与态度的完美结合,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质量始终应该是第一位的,在质量的基础上,展示出高的办事效率,在良好的态度基础上,提高服务速度,在二者之中,实现完美结合,展现出新时期税务人的风采。不能因为提高办事的速度,而粗心大意,该交待的不交待清楚,该讲明白的不讲明白。而是应该想想以什么方式,在让纳税人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清楚,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与速度。

俗话说的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具备了高素质,高业务水平,才有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那也只是有心无力。税务人员是税法的执行者,是税收征管的主体。在当前的优化纳税服务中,作为税务人,始终应该以加强自身素质为基础。只有充分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业务知识,才能解决纳税人在纳税方面的实际问题,只有正确地理解并掌握政策才能执行好政策,才能确保政策的执行效率,同时为纳税人提供政策服务,使纳税人及时了解政策导向,并在纳税过程中遵从、运用政策。就税务人员而言,服务素质应包括自身素质和整体素质,一个人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影响一个局、一个所的整体素质,因此优化纳税服务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是每个税务人员必须具有的素质,只要穿上税服的一天,就要想到自己的职责,想到服务纳税人的方方面面。在具备了良好的服务素质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各级税务机关由上至下都要充认识优化纳税服务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纳税服务观,优化纳税服务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法律为依据,以纳税人为中心,以流程为导向,以信息化为依托,逐步提升纳税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努力为纳税人提供覆盖税前、税中、税后全方位的纳税服务。

篇2

税务新闻报道中的误区

1 误把宣传当新闻。业务宣传与新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一是总目标相同,都为所从属的阶级或政治集团服务;二是都要传递某种信息;三是两者的形式可以相互结合。两者的区别在于:一是特征不同。新闻是新信息的传播,重视时新性,业务宣传是以一定的政治观念或主张作依据而进行的一种主体阐述,只讲时机(或时宜),不讲时新;新闻传播一般不允许重复,而业务宣传可以同一内容反复传播。二是价值观念不同。新闻传播的价值观念着眼于“客方”,只要新闻受众喜欢就行:业务宣传着眼于“我方”,只要对我有利就行。

目前,涉税报道多停留在税收法律法规、税收政策和税收工作等方面,站在税务机关的角度,居高临下地宣传他们的业务主张,告诫、警示社会纳税人该履行的义务,而忽视了报道对象应是社会公众、广大的纳税人。如某报刊登的《××市县流动纳税服务车功能凸显》,报道内容为此次开展流动纳税服务的效果、服务人次以及各级领导在总结会上的倡议发言等,只字未提流动纳税服务的范围、享受流动纳税服务的途径和渠道等这些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此类报道人为地割裂了公民纳税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等价交换关系。

2 热衰于政策变动的炒作。税收报道业务性强。近两年的涉税报道新闻点多集中反映在税收政策变化上,新闻由头多是税种、税目、税率、征收方式的变动。大致有已经出台的、尚在酝酿之中的、探索预见性的。由于税务新闻过分热衷于对政策变动的炒作,失实报道也相伴而生。如今年“两会”期间热议的诸多税务话题还未成定论,网站就已经刊发了《今年或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官方首提社保税新税种

或成收入分配改革重头戏》等信息;各种被炒作的新税种亦此起彼伏,如矿产资源税、环境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报道,让税收这个关乎民生的政策操作变得扑朔迷离。而这些报道中较为普遍的是:报地方的土地政策:把传闻、专家的个人看法或理论研究探讨的内容当作政策来报。大量充斥媒体的这类报道给读者造成了中国的税收政策不稳定的错觉。

3 缺乏可读性。税务新闻报道历来是宣传党和国家的税收工作方针和阐释惠民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内容涉及税种、税目、税率、征收方式等税收专业术语。新闻来源多出自会议材料、领导讲话等。如在××市地方税务局网站中税务新闻子栏目里刊登的《××市地方税务局召开2010年信息工作会议》、《××市地税局召开全市地方税务稽查工作会议》等报道,文章导语交代时间、地点、会议内容、到会领导,主体部分交代会议情况,以领导的讲话分点做结尾。写法公式化,文字干瘪,空话套话多,枯燥呆板,自己不爱看,纳税人不爱读,政策法规的宣传效果不佳。

避免报道误区的措施

1 多视角阐述税收问题是正确报道税务新闻的基本业务要求。新闻媒体面对千家万户,对社会公众影响极大,新闻从业人员应站在客观的角度,把税收放到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透视,以辩证的、全面的、开放式的思维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反映问题,既要关注政策的变化,又要更多地注重政策的解释及深度报道,理顺征税人、纳税人、用税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篇3

一、我区税收征管及纳税服务工作现状

(一)地税基本征管情况

我局现有正常纳税户7000余户,其中企业 户,个体工商户 户。几年来,一直坚持“抓大、管中、稳小”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税源分类管理,现有市级重点税源户24户,区级重点税源户80户,其中很大部分包括“四大工程”相关项目。20__年全局重点税源户入库28,592万元,同比增长45.08%,占税收收入的60.87%;20__年市级重点税源户24户,全年共入库税收收入26,085万元,同比增长28.07%,增加收入5,718万元,占全局税收收入的42.15%。

(二)纳税服务现状

1、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和意识明显增强

所谓纳税服务,就是以税收法规为基础,以征税人主动服务为特征,征纳双方责权利相对称,无偿为纳税人提供有关税收服务活动的总称。如果把整个税收征管体系比做一个“金字塔”,那么,为纳税人服务就是这个“金字塔”的基础,从下至上依次是为纳税人服务、处理申报信息、进行税务稽查、查处偷逃税案件、追究法律责任。也就是说纳税服务是整个税收征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服务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税收管理。

伴随着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进程,以德治国,以德治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各项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税收工作实践中,税务部门已充分认识到,加强为纳税人服务工作,不但是依法治税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税务部门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不但是建设良好的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建设良好的税收环境,融洽税企征纳关系,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良好途径;不但是是构建“诚信税务”“服务型机关”的客观要求,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明确的服务标准。

《征管法》对纳税服务赋予了新的内涵,第七条: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级纳税知识,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第九条第二款: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礼貌待人、文明服务,尊重和保护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依法接受监督。《实施细则》第六条第一款:国家税务总局应当制定税务人员行为准则和服务规范。20__年7月,全国税务系统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全国税务系统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标准》。纳税服务的内容也不会是一层不变的,总是要随着时代的前进,经济的发展会发生变化,我们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还应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更新,根据科技信息手段的进步而强化,一直朝着服务科学发展和共建和谐税收的方向去努力。

3、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为纳税人服务活动。

围绕为纳税人服务这一主题,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服务工作。我局近年来也推出了很多贴近民生的特色纳税服务。20__年我局在全市率先推行“同城办税”,纳税人可不受经营地点和主管税务机关的限制,任意选择我局任何税务所和区行政审批大厅同城办理涉税事宜。这种方式打破了地域、时间、单一申报方式等限制,减少了纳税人办税往返时间和费用。同时为区“四大工程”广开绿灯,大力推行限时承诺服务。实行税务登记即办制,税务登记办理时限由法定的30日缩短为“立等可取”,在行政审批大厅实现税务登记证当场打印发证服务;主动为“四大工程”重点项目提供全面、准确的税收政策解释,向他们赠送我局编印的《现行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汇编》,制作涉税表单填写样本,指导规范办税,为建桥工业园“吃透、用够、争取、用活”有关特色园区税收政策。两年来,建桥工业园完成各项收入16,696万元,其中税收收入15,841万元,占全区税收的14.58%,有力地发挥了建桥工业园在重钢搬迁后起到的新的税收支撑作用。推行新办企业走访制,一次性告之相关的税收政策,一次性办完税务登记和涉税事项,加强后续跟踪服务;在办税服务厅设置“自助查询计算机”,纳税人可携带u盘下载我局准备的办税指南以及最新税收政策。20__年借助3.0新征管平台成功推行网上申报缴税,进一步完善

银行批量扣税,为纳税人提供了更加快捷、方便的缴税方式。在办税服务厅增设了排队机、服务质量评价器,设置等候休息区,单独设置零申报窗口,提供预约服务和“三时”服务(即准时服务、延时服务、增时服务),很好地解决纳税人征期排队的问题。 二、现阶段纳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优化纳税服务观念还不够强。对“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未从根本上树立起来,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认识,一些干部将执法与服务对立,不能认清执法与服务的对立统一关系,将二者人为地割裂开来,传统“重监管,轻服务”治税理念依然存在;一些干部职业优越意识强烈,存在不同程度的官本位思想,心理上有优越感,衙门习气和作风时有表露。税务机关和税收管理员存在偏重于管理和执法,忽视优化纳税服务,没有将其提升到法制化的层面;征纳双方关系无法从习惯意义上的博奕得到彻底改变;税务机关管理理念存在过错推定,不相信纳税人能够依法自觉纳税。

(二)现有为纳税人服务的有关政策制度执行不够好。

一是缺乏一个简便、经济的税收政策宣传渠道去满足纳税人对具体政策的知情权。现阶段,税收政策传递的主渠道仍然是逐级下发文件,其次是“税务公报”,第三是报刊、杂志,第四是税务机关网站,第五是征收机关开展的纳税辅导。而我们面对的纳税人,特别是个体经济,面广、条件差异大,甚至还有少部分个体户不识字,显然,目前这种政策传递渠道或方式,要让所有纳税人周知,无疑是办不到的,部分纳税人不能交明白税。二是内部办事传递程序繁锁,不能满足为纳税人提供快捷便利服务的需要。以纳税人申报减免税、缓税事项为例,从税务所到省级税务机关批复,如各个环节不拖延,大约也要近一个月,若遇签字领导出差、开会等其他原因,办结时间更长。三是为纳税人服务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较普遍。主要是逐级应付上级的各种材料、报表、调查、检查太多,基层单位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想为纳税人服务的问题。

(三)重形式,轻实质;重布置,轻考核;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有待加强

现行在为纳税人服务工作上,有些税务机关过分追求形式的创新,造成纳税服务与纳税人实际需求脱节,对如何为纳税人提供公正、快捷服务,如何保障纳税人权益的实质问题明确少。工作上日常布置要求得多,过硬检查督促、进行量化考核的少。人性化、个性化服务需进一步加强,纳税人满意度有待提高。

三、当前纳税人对纳税服务的新要求

近年来,纳税服务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国家税务总局将20__年确定为“纳税服务年”,同时进行机构改革,成立纳税服务司,__市地税局也正在策划对应成立纳税服务局。总局局长把纳税服务司的主要工作职责归纳为“十六个字”:税法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这样的职能定位要求税务机关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艺术地传导给纳税人,为纳税人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既体现了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理念,有利于促进征纳关系的和谐发展,又符合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这样的职能定位下,税务机关将真正成为连接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据此,我们对__区地税局所辖的4个管理税务所的部分纳税人进行了抽样调查,征求他们对税务部门的纳税服务的新的需求。概括大多数纳税人的意见,他们说:我们到税务机关办事,不是来享受轻松的,一杯茶、一张椅子、一张笑脸,不代表我们需要的全部。我们更需要的是你们的工作流程更简捷一些,工作效率更高一些,执法更公正一些,网络速度更快一些,办税等待的时间更短一些,了解税收政策的渠道更快捷方便一些。具体的要求意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希望征收机关办事流程简捷,功能齐全,变外部服务为税务机关内部传递。如办理税务登记注销、延缓税款、减免税等涉税事项。

2、咨询服务要形成制度,不要时有时无。希望在申报征收期有高素质的导税人员进行引导和资料审查,或者能有专门的税管员为纳税人提供政策咨询,纳税人不清楚的事项可利用这个时间及时、准确的得到解答。

3、12366热线是一个服务性电话,但周六、周日休息,要是纳税人周末有问题,就不能咨询了。12366如果能一周七天都为纳税人提供服务就好了。

4、发票管理服务方面:希望改革纳税人需带存根以旧换新,经专管员签字后,才能售票(填开式)的售票办法。

5、希望把网络运行的速度提高一些,不要出错票,节省办税等待的时间。

6、最希望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征管办法及办税流程。应通过各种途径及时让纳税人知道,以便经税人及时调整,准确报税。

四、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打造税收绿色通道的途径

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优化纳税服务,这如同税收征管工作一样,是我们税务部门法定工作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一项永远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目前金融危机对经济严重影响的形势下,不少重点企业税收大幅下滑,全区上下都在打好“止滑促增”攻坚战的关键时刻,怎样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贴心服务和指导,为他们打造税收绿色通道,获得税企双赢,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重点应解决好观念转变、创新形式、队伍素质、服务规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转变服务观念,正确处理执法和服务的关系。开展优质纳税服务,为纳税人提供公平、公开、公正、高效的税收环境。要努力实现纳税服务观念四个方面的转变,正确处理执法和服务的关系。一是要全面、准确地理解税收执法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税务管理由监督打击型向服务管理型管理转变。在依法治税的同时,要在法律法规框架和尺度内转变执法态度和手段,实行“文明执法”、“说理执法”、“人性化执法”。二是要淡化权力意识,增强服务意识。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三是要讲求服务质量和效率,由过去对税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向基本行政行为规范转变,提高服务实效。四是要从片面追求形式的误区中解脱出来,由注重形式向形式、内容、效果相统一转变。

(二)拓展服务平台,创新服务形式。一是加强纳税咨询服务工作。加大12366热线服务宣传力度,帮助纳税人掌握税法知识,熟悉办税程序。进一步完善新版__市地税局外网功能,拓展网上办税厅、完善政策咨询、法规公告、办税指南、投诉举报、资料下载、税收论坛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实行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推行涉税事项“一站式”服务。三是改进宣传方式和手段,加强税收宣传,提高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开办纳税人课堂,针对其不同的办税需要和税收政策变化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分类培训和辅导。四是结合__实际,加强征纳交流,实现亲和治税,零距离服务,开展税企面对面交流。选定辖区内的重点企业作为定点服务对象,定期尤其是非常时期到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加强管理、提供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给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发展,为税收稳定增长提供可靠的源泉。对招商引资企业特别是建桥工业园规模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全程服务,企业需要哪些服务,就服务到哪里,重点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彭励发展企业政策服务。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执行法定减免税审批制度,简化纳税人减免税审批手续,缩短法定减免审批时间,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督导检查,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用足用活税收政策,扶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

在此要特别一提的是,我局为配合全区“三个转型”、“四大工程”、“六个__”建设,提效能保增长促发展,已郑重

篇4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区国税系统税收征管工作会议,目的是通过现场的经验交流,总结一年来全区税收征管工作,明确和布置今年征管工作任务,动员全区各级国税机关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工作,全面提高我区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稍候王局长还要作重要讲话。

一、一年来全区征管工作回顾

20__年,全区各级国税机关坚定不移地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和区局党组“一二三八”工作部署,以“质量、效率、落实”为主线,稳步实施税收征管信息化“三步走战略”,按照紧握“一个抓手、实现两大突破、破解三大难题”的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实现了区局党组提出的两大目标之一——税收征管工作跨入全国先进行列。主要表现在:

(一)完善整体构架,征管信息化再上新台阶

20__年7月1日,我区综合征管软件成功上线,实现了省级数据集中。在此基础上,20__年,我们开发、推广了网上申报系统和税库银联网系统,其中网上申报系统还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南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大系统的推广使用,标志我区以综合征管软件为主体,以网上申报系统、税库银联网系统为两翼的征管信息化“一主两翼”整体构架已经建成,全区征管信息化大飞机开始起飞,实现了征管工作的重大突破。这个基于全区数据大集中既精简又科学的构架,是广西国税征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突出亮点,标志着我们征管信息化整体构架在全国税务系统的先进性。

(二)强化税源管理,税收征管能力显著增强

根据区局的统一部署,各级国税机关落实工作职责、加强绩效考核,认真抓好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示范点工作。绝大多数单位都能按区局的布置,召开现场会,推广工作经验,以点带面,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各单位还重点抓住户籍、申报、发票和欠税等关键环节,强化税源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强化户籍管理,打牢税源基础。与公安部门比对、核实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和办税人的身份证,把好税务登记关。以换证为契机,全面清理漏征漏管户共2890户,补缴税款55万元。补充采集、修正纳税人行业及明细、注册资金等信息,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发挥数据集中的优势,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走逃户异地办证经营专项检查,加强非正常户的管理,打击偷、逃国家税款的行为,提高税法遵从度。

2.深化申报管理,提高税收征收率。综合征管软件上线后,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我区各类企业的增值税零负申报率超过了50,并且月月如此,这就意味着全区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不纳税,这个比例在全国是偏高的。面对这样的形势,要做到让纳税人交足税,首先更应让应交未交税的纳税人先交税。按照这一思路,各级国税机关加强了零负申报的管理。到去年12月,全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零负申报率降至19.15,小规模企业零申报率降至21.24,比20__年年底分别下降20和24个百分点,而且是在年初反弹后,从4月起逐月下降的,大大超过区局要求下降10个百分点的目标。通过深化申报管理,全区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系数稳中有升。

3.细化发票管理,实施以票控税。充实发票管理窗口职能,设定三大预警指标,定期发票预警数据,完善发票预警监控联动机制,实施以票控税。全年共下发757户发票预警企业清单,经纳税评估补税1469万元,核减上期留抵485万元。各市国税局还结合实际,开展增值税进项抵扣凭证检查。如南宁市国税局针对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滞留在企业不认证抵扣的现象,开展深入的核查,发现涉及13家企业的187份发票,开票金额3000多万元,企业既没有入帐,也不申请抵扣认证,而是通过帐外经营,隐瞒销售收入,偷逃国家税款。该局依法对此作了处理,并及时完善管理措施,堵塞管理漏洞。

4.硬化欠税管理,体现税法刚性。广泛开展欠税公告,按照《欠税公告办法》,区、市、县三级税务机关分别进行了欠税公告;开展未录入综合征管软件欠税(系统外欠税)的调查核实,建立欠税台帐,加强历史欠税管理;严格滞纳金制度和延期缴纳税款审批制度,大力清缴陈欠,严格控制新欠。

5.贯彻属地原则,落实分类管理。在全面掌握整体税源的基础上,根据纳税人的行业、规模、经营特点等加以分类,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这是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如百色市右江区国税局,对重点税源企业,安排局领导联系,指定财会知识较丰富的税收管理员专管;对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安排熟悉行业营销特点、掌握一定市场营销知识的税收管理员,实施行业管理;对个体工商业户和农村零散税收,安排有丰富社会经验的税收管理员分片管理。区局在总结各地分类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选择管理办法相对成熟的25个行业,编写《税源行业管理指南(一)》,指导基层实施分类管理。

6.加强数据应用,构建“双层四级”纳税评估体系。全区国税系统逐步建立起具有广西特色的“双层四级”纳税评估新模式,努力挖掘税源管理的深度,不断提高税收征收率。如桂林市国税局抽调15人组成纳税评估工作组,集中办公,专职从事间接层纳税评估,指导税收管理员开展直接层评估。百色市国税局提请市人民政府转发《从第三方取得涉税信息工作的意见》

,定期从财政、工商、交通、电力等23个单位获取涉税信息,并有效利用这些数据,开展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__年全区共完成纳税评估11170户(次),追补增值税税额7420万元,调减留抵税额2092万元,调增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额28624万元,追补所得税税额3259万元。(三)优化纳税服务,纳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各级税务机关坚持以人为本,文明办税,提高了社会满意度。在由各地政府组织的行风评议活动中,社会各界对国税机关的满意率均名列前茅。据《广西日报》开展的问卷调查,全区有97.6的纳税人反映国税系统的办税效率和纳税服务水平比上年有明显提高。

1.推行网上申报。全面开发、推行全区统一的网上申报软件,供纳税人免费使用,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申报纳税,既减少了纳税人的排队现象,降低了办税成本,又减轻了税务机关数据采集的工作量。20__年底,全区已有99.3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使用网上申报系统申报纳税。

2.试点税库银联网。为了解决纳税人交税多次跑等问题,积极试点税库银联网系统,使电子申报与电子缴税有机地结合起来。纳税人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完成纳税申报和税款入库,实现了税款征收入库方式的历史性变革。

3.优化征管流程。对6个方面18个项目的税收征管流程进行优化,通过实行涉税事项一窗办结、简并表证单书、取消部分行政审批等,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纳税人。如小规模纳税人申请代开普通发票业务,按原流程需要经过税款预征、发票代开、收取工本费多个环节和多个窗口,纳税人需要多次排队。实行一窗办结后,纳税人办理时间由原来的40分钟减少到15分钟,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4.减轻纳税人负担。大幅度减少税务登记证工本费收费,整套税务登记证费用由70元调整为20元。简并要求纳税人报送的报表资料,避免重复报送。减少需要纳税人报送的资质证明材料复印件,实行一次提交,反复使用。

一年来,全区国税系统还通过建立征管质量分析制度、完善征管质量考核机制等各方面的工作,促进了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在国家税务总局对全国36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的征管“六率”考核评比中,我区在上半年取得第11名的基础上,全年的总成绩又前进2位,排名第9,圆满地实现了党组提出的目标。

过去的一年是征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税收征管工作进入全国的先进行列,可喜可贺!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个别单位对区局的工作要求没有认真落实,敷衍了事,导致一些涉税案件的发生。如尽管区局三令五申,要求加强专用发票开票限额和收购发票的管理,但某县国税局没有抓落实,在对纳税人专用发票开票限额许可和收购发票用量审批过程中,税收管理员我行我素,不仅没有深入企业调查核实,而且编造调查报告,为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提供可乘之机。二是抓不住税源管理的重点,把税源管理简单地理解为“三催”即催报、催缴、催办这些简单的事务,为此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三是涉税数据的采集还不全面,只采集了纳税申报表和部分财务报表,产品产量、价格、库存、能耗、物耗等与税收密切相关数据特别是第三方数据没有采集,数据分析处理和纳税评估受到明显的制约。四是税源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待加强,管理合力还需进一步发挥。各部门多头下达任务问题还比较严重,税收管理员只能疲于应付,工作质量难以提高。五是税收管理员整体素质还不高,部分税收管理员缺乏财务知识,不懂计算机操作,更不善于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六是纳税服务手段还不完善,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有的办税服务厅排长队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二、20__年征管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

总结过去的工作和不足,目的是为了找准我们现在工作的基点。到去年年底,我们大约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第二步并开始了第三步的起步,税收征管工作进入全国的先进行列。今年年初,区局党组提出的五大工作目标,都和税收征管工作密切相关,要完成这些目标,就必须进一步理顺思路,抓住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求实创新,狠抓落实,实现税收征管工作的新跨越。

今年税收征管工作思路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工作部署,围绕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这个中心,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全面实现征管信息化“三步走战略”,夯基础,攻重点,破难点,抓热点,使全区税收征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具体的工作目标是:

1.推广“四大软件系统”,即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网上申报系统。

2.建立“四位一体”互动机制,即建立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

3.完善“双层四级”评估体系,即直接层、间接层两层和区、市、县、税收管理员四级纳税评估。

4.推进“四管齐下”纳税服务,即通过整合优化业务、完善服务制度、加强宣传辅导、落实办税公开四条措施,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夯实税收征管基础是税收工作永恒的课题。推广四大系统,就是通过创新管理手段,进一步夯实征管基础,这是推进我区税收征管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基点。

——建立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是推进税源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方面,是加强国税机关各部门协调配合、发挥税源管理合力的重要手段,是今年税收征管工作的重点。

——纳税评估是申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强化税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和提高税收征收率的主要手段。完善“双层四级”纳税评估体系,是广西税源管理的一大特色,也是今年税收征管工作的难点。

——优化纳税服务,为纳税人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税收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是税务机关的法定义务,是改善我区政务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核心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对此极其关注并寄予厚望,是今年税收征管工作的热点。

简单地说,今年税收征管工作的思路和目标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四个着力点。”

、夯基础、攻重点、破难点、抓热点,努力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一)夯基础,进一步夯实业务和数据两个基础

去年,我们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为抓手,强化户籍管理、深化申报管理、细化发票管理、硬化欠税管理,深化数据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些工作,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分别在不同的环节、从不同的角度对税源实施控管,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做深、做实、做细。在此基础上,要更加注重依托信息化手段,以技术创新推动管理创新,通过推广“四大应用系统”即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和网上申报系统,以新的手段,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夯实税收征管基础。

一是面向税收管理员,推广税收管理员平台。利用税收管理员平台,按照统一工作内容、统一工作标准、统一工作程序和统一绩效考核的要求,规范和固化工作任务,实现自动分配任务,自动记录工作结果、自动提示完成状态,自动考核工作绩效,着力解决税收管理员“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干不好怎么办”等问题。要完善“一户式”管理,为税收管理员提供强大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工具,做好税收管理员的“电子小秘书”。要在4月底以前完成试点,争取上半年推广到位,确有特殊困难的,也不能晚于10月份。

二是面向管理决策层,开发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区、市、县三级监控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全区税收数据分析指标体系,加强区、市、县三级监控管理机制,是今年必须突出抓好的“十项工作”之一。开发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是抓好这项工作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措施。通过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利用数据集中的优势,为区、市、县三级领导提供宏观和微观税收指标的实时状态和变化情况,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逐步树立用数据说话的理念,切实改变以往那种单纯凭经验、拍脑袋指挥工作的做法,不断提高科学指挥税收征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面向全体执法人员,推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要彻底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就必须建立严格的税收执法责任制,将执法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执法部门、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借助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执法情况自动跟踪和考核,达到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严格责任追究的目的。只有做到了这一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和办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是面向一般纳税人,推广网上申报系统。年初,区局对网上申报系统作了优化,增加了纳税人产品、产量、库存、价格、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明细数据的报送功能,完善了与企业财务核算软件的接口,减小企业的数据录入工作量。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在10月之前推广到位。要特别注意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作好宣传和辅导,避免纳税人怕麻烦而产生抵触情绪,把纸质报表一报了之,要引导纳税人报送电子数据并逐步形成习惯。

推行以上四大系统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在各系统推行的具体阶段,还要作专门布置。随着各软件的推广应用,我们更要重视数据的质量管理。数据是税收征管业务在信息化条件下的量化形式,税收征管的业务发展水平通过数据来记载和反映。真实准确的数据是开展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的基础。如果质量不能保证,就会降低数据的利用价值,既导致分析结果的错误,又造成信息化资源的浪费。所以,要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狠下决心,长抓不懈。一要把好录入关。要规范各具体表证单书的录入流程,对常见和已发生过的采集错误要及时归纳和公布,减少错误重复发生。二要把好监控关。区局目前在后台进行数据质量监控的指标从去年初的30多个已增加到200多个,今年计划增加到500个。各地对区局下发的问题数据清单要及时核实、补正。三要把好考核关。对于已明确错误类型的指标,要加强责任管理和考核。

(二)攻重点,建立“四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

建立“四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是强化税源管理的核心战略,既是今年全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点,也是我们要重点探索的课题。在今年召开的全区税收工作会议上,王局长对此作了强调,并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足见区局党组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建立“四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的实质,就是要在税务机关各职能部门之间构建信息共享、良性互动、有机统一的工作格局,有效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管理合力。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工作都很重要,都应该做好。但是,从全局的角度考虑,由于机构和人员配备上的相对独立,各部门的目标只是局部最优,不是整体最优,整体最优不是各局部最优的简单叠加。因此,构建“四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的核心就是通过加强各部门的沟通配合,形成一个以税收分析指导评估和稽查,评估为稽查提供有效案源,稽查保证评估疑案的有效落实,评估与稽查反馈结果改进评估分析和税收分析工作的机制,实现整体最优。

1.要以税收分析引导纳税评估。要充分利用税收分析成果,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准确性。要按照“面、线、点”梯次推进的办法,首先开展宏观税收分析,对本地区整体税源进行面的扫描,及时找出影响本单位宏观税负、行业税负、税收弹性的主要行业,再针对重点的行业,利用同业税负分析等方法,对税源进行“线”的剖析,准确定位存在疑点和问题的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纳税评估,对税源进行“点”的挖掘。纳税评估工作结束后,要把验证结果及时反馈给分析部门,促进分析水平的提高。

2.要加强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协作配合。实践证明,纳税评估对强化税源管理,降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绝不能因此以纳税评估代替税务稽查,对涉嫌偷税的案件,必须移送稽查部门依法查处,不能一补了之,以补代罚,同时也要克服不加甄别地把所有存在疑点的案件全部移送稽查环节,使稽查部门难以应付。要密切协作配合,确保应移送的案件全部移送,稽查的结果能及时反馈,形成以管助查、以查促管的良性互动关系。

3.要建立三项工作制度,推进良性互动。一是建立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加强信息交流和反馈,提高各环节的工作水平。二是建立个案处理应急制度,对典型的个案,各部门要密切协作,及时处理。三是建立考核监督办法,把“四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运行结果纳入各市履职责任考核范围,确保机制的有效运行。

(三)破难点,完善“双层四级”纳税评估体系

纳税评估是申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强化税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同时也是各级税务机关需要提高的基本功。这就要求我们的税收管理员,要时刻盘算纳税人交的税是否和它的生产经营规模相匹配。去年,我们根据全区税源的分布状况,并结合税收管理员的素质、能力、水平,提出了“双层四级”纳税评估体系。所谓“双层四级”,一是直接层,是指税收管理员那一级,是依据纳税人的活情况、活资料开展的纳税评估;二是间接层,包括三级,是指区、市、县级国税机关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数据,通过人工或计算机分析、处理、测算等手段开展的纳税评估。说到底,无论直接层评估还是间接层评估,都是要分析纳税人是否真正交足税,这是税源管理的核心所在。完善“双层四级”纳税评估体系,必须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现人尽其才。纳税评估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综合性工作,要求每个税收管理员都能利用经济指标、财务指标开展纳税评估,确有一定的困难。各地可以抽调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一定经验的人员成立纳税评估小组,专职开展间接层纳税评估,并指导税收管理员开展直接层纳税评估,做到“专”“群”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规模较小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企业,应当由税收管理员根据掌握的企业规模、能耗、成本、库存等活情况、活资料开展直接层评估。对规模较大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要特别强调区、市、县三级税务机关的间接层评估与直接层评估紧密配合。各县(市)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相对较少,要把两层评估结合起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2.改进纳税评估办法

,提高评估成效。纳税评估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仅仅从书本上是无法学到和掌握评估技能和技巧的,它必须源于实践经验的不断累积,要组织评估人员开展讲评会、交流会等形式的实战交流培训,不断提高评估水平。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行业的经营特点,总结行业评估经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要善于利用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信息,检验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实行扎口管理。市、县局要整合纳税评估工作,各部门不能各自为政,多头下达任务。扎口管理的相关人员一定要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讨论,要结合上级单位的工作部署和本局的工作任务,统一工作指令。作为四级纳税评估的一级,区局将统一评估对象清单,各地要认真落实,如期反馈。

4.建立评估长效机制,增强评估刚性。一定要解决纳税人为了应付税务机关,在评估期内把税交足,在评估过后又把税负降下来的问题。要建立纳税评估档案,把每次评估的原由、问题、处理结果记录在案,对屡犯不改的,要依法从重处罚,对典型案例,要在办税服务厅公开曝光,或者集中通报案情,发挥警示作用。

(四)抓热点,提高办事效率,优化纳税服务

加强和优化纳税服务,是税务部门法定的责任,也是行政效能建设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要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实现税收服务从职业道德向法定职能的转变,从管理监督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纳税人为中心转变,从向纳税人提供一张笑脸、一杯热茶的低层次服务向着力为纳税人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创造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切实维护和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高层次服务转变。要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和方便纳税人及时足额纳税为目标,“四管齐下”,加强和改进纳税服务工作,坚持公正执法、文明服务,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营造和谐融洽的税收环境。

第一、要加强办税服务厅业务整合,下大力解决排长队问题。办税服务厅是税务机关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提供纳税服务的主要场所,其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税务机关的形象,要彻底解决办事效率不高,让纳税人多次跑、排长队等问题,确保实现涉税投诉零发生。一是要进一步整合窗口设置,培养复合型人才,实施“大一窗”服务,实行涉税事项一窗办结,减少纳税人重复排队。二是要灵活调整服务窗口和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在纳税申报期、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等办事高峰期,要及时增加窗口数量,在工作量相对较少的时候,可以安排窗口人员协助其他工作或参加学习培训。办税服务厅主要负责人要靠前指挥,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度。三是要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推广网上认证,适时开通网上办税服务厅,实行网上预审批,减小办税服务厅工作压力。

第二、要完善落实制度,统一规范服务行为。一是要按照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工作要求,制定全区统一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促进税务机关及工作人员转变作风、规范行为。二是要深入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规范》,按照统一、精简、规范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税收征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大力推行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方便纳税人。

第三、要落实办税公开,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要进一步落实文明办税“八公开”制度,使纳税人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项税收法律、法规,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切实保证国家法律赋予纳税人的权利得到落实。要大力推行“阳光作业”,杜绝“暗箱操作”。特别是发票发售、出口退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减免税审批及“双定”业户税额核定等关键岗位和环节,要及时将办理的标准、程序、结果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纳税人的监督。

篇5

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国税局积极将“互联网+”思维与税务工作深度融合,借助互联网引导纳税人从马路到走网路,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将税收工作传统路径与互联网相互渗透、税收管理服务与信息化手段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便民办税、税源管理、税务风险管控等工作的升级版,倾情打造“互联网+税务”品牌,逐步将税收工作带入“云时代”,全力迎接属于“互联网+税务”的春天。

该局依托“互联网+”,优化纳税服务,创建“为您服务”QQ群,开通“浔阳国税”微信公众号,根据纳税人反映热点政策关注程度及涉税问题,听税户诉求,答政策疑问,讲网言网语,送涉税信息,为纳税人提供私人定制的办税指引,彻底打通了服务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税企沟通零障碍。通过办税自助评价系统,在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该局2012年和2014年分别获得了全国地市级系统第二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绩。

浔阳区国税局充分利用即时通讯软件中的各种远程服务功能,满足纳税人多样涉税需求。征收期内,安排专人在纳服QQ群中接受纳税人咨询,通过计算机远程操作等功能,实时为纳税人演示正确申报路径,解决从前纳税人申报时因软硬件配置、系统操作或表达不清等需往返跑的问题。在线为纳税人提供政策咨询、答疑解惑等服务,实时回答各类纳税人涉税问题;在线接收办税资料,办税预约登记、涉税公告,节省纳税人办税时间。运用QQ远程会议功能,在线召开远程网络座谈会,听取纳税人需求,实现实时面对面沟通交流。

智能管理服务提速。浔阳区国税局创新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深化纳税诚信体系建设,利用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对纳税人实现分类管理。根据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对不同等级的纳税人给予不同的政策优惠,对A级信用等级纳税人在办税上开通绿色通道,并由专人负责办理涉税事项,B级信用等级纳税人在发票购买数量及程序等方面执行相应优惠政策,对C级、D级信用等级纳税人的纳税管理实行重点监控、重点指导。

篇6

.

关键词:税收信息化;纳税监管;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2.42; 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IX(2015)08-0151-02

引言

物质、能源与信息被誉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新时期深化税收管理体制改革,改进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在推动税收征管方面的积极作用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实践证实,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在推广税收征管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为下一步完善税收信息化发展提高发展思路。

一、税收信息化的意义

我国的税收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历了工具信息化、事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组织信息化。税务信息化也从当初的单机税务电算化逐渐发展成系统的信息工程,税务信息也极大地促进了税收征管、统计、计划以及决策等方面的巨大发展,对于保障税收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

1.提高了税收决策的科学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税收工作中所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大量的数据,做好税收工作离不开对这些海量数据的分析和研判,以实现对纳税人的有效管理,并为税收管理部门分析、计划和制定相关的税收政策提供现实依据,这些都需要应用信息化技术。此外,税务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日常管理效率和准确度。税务部门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拓宽信息数据采集渠道,获取的信息也更宽泛、更准确,然后通过计算机的高效、准确运算,可以为税务部门制定相关决策提供现实依据,极大地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

2.提升了纳税服务的质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税务管理由单纯的业务管理逐渐向为纳税提供优质服务转变,对纳税服务的要求也提出了更多要求。而且随着信息化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包括税务在内的各个行业的服务理念、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各种税务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深化税务公开,增强与纳税人之间的沟通,为纳税人提供适时的信息查询、纳税申报服务等等都离开税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支持。通过信息化的使用为纳税人提供优质、周到服务解决了技术上的瓶颈,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3.增强了纳税部门的良好形象

税收信息化是税务部门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技术支撑。各级税务部门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程序,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合高效化,极大地提升了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为广大纳税人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奠定了扎实基础,从而为税务部门在社会公众中树立高效、周到、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

4.降低了税收成本

税收信息化极大地提升了税收效率,也使得税收从以前的手工操作、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和现代化管理转变,即减少了税务部门对于税收征管人员的需求量,也提升了管理的科学性,增强了税收工作的效率,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税收征收成本,最终也降低了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二、税收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经过了30多年的探索、实践和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发展瓶颈,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与税收征管体制不匹配

经过多年来的飞速发展,我国税收基本实现了纳税人网上申报、税款缴纳和发票直接开具等等信息化。但这些只是将以往的手工操作实现了电子化,对于税收征管流程的革命性变革并未真正实现。在现行审批体制下,税收征管信息化流程还没有完全取代传统纸质的材料报备、归档。此外,税收信息化主要还是偏重于税收管理,对于纳税服务的功能开发较少,难以满足纳税人所期待的高效、优质服务需求。比如,信息化实现了纳税人电子化申报纳税,不过这也是建立在税源监管在先、服务在后的观念上的,与成熟的金税工程、CTAIS等信息化税收管理体系还不相适应。

2.缺乏统一的组织规划和部署

目前税务系统实现了CTAIS和金税三期工程这一统一的税收信息平台,但各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往往呈现出重复建设和开发现象,有的地方是一个单位一套征管软件,而且各个软件之间的操作界面和使用口令又表现出较大差异,同一部门之间缺少畅通的信息共享,往往是各自为政,形成大量“信息孤岛”。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信息的浪费。

3.数据共享程度不高

虽然税务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开发出了许多数据应用系统,但这些信息系统由于缺少应衔接机制,反而造成了许多数据的冗余和重复,一些基础数据难以实现共享。例如,国、地税之间的信息不共享,难以对纳税人发挥出应有的监管左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家税款的白白流失;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信息不共享,突出表现的是工商与税务之间信息不共享,导致税收征管漏洞的存在。银行与税务不联网,纳税人的税务登记与银行账号无法实施监测,税务部门如果想查询涉税案件企业或个人的银行存款难以通过信息共享来实现。

4.税收数据利用效率较低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应用逐渐受到重视,税务部门也为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总体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而且还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即西部落后地区的信息化应用明显要落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预期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此外,海量税收数据的收集后对于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再加工能力也呈现出不足的一面,许多地方的税收信息化还只是停留在税收信息的微机录入、输出等,缺少对税收数据的分析和整理,税收数据利用的效率不高,这都限制了纳税服务和税务审计质量。

三、完善税收信息化对策

税收信息化说一个全局性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的税收信息化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攻坚阶段,这就需要结合税务行业的特殊性以及信息化的运行规律,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以改进和完善。

1.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时代“重审批、轻管理”的行政审批制度有着诸多弊端,突出表现在审批的程序时间长、复杂,极大地降低了行政效率。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这一局面有了很大改观,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体制,通过改革来对不必要的审批环节进行清理。或者重组和整合,摸清税收征管的流程现状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结合这一现状合理地设置信息流程,以提升税收征管效率和服务质量。

2.改革税收信息化模式

当前的税收征管信息化较为孤立和僵化,转变这一局面的有力举措便是要求税务技术部门与税务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加强交流、沟通和学习,保证税收信息化在设计、开发到运用的全过程中各个部门都参与进来。此外,还需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对目前的税收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避免税收数据的重复采集和录入,建立以代码、数据以及接口标准较为统一的的征管信息系统,健全数据库把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协调好税收的管理、应用与服务,实现部门之间数据共享。

3.加大税收信息工作培训

要切实把重视税收信息工作转化到实际工作中,加大对税收工作人员的相关信息培训,完善相关业务配需制度,尤其是要加强针对性的培训,让一线税收征管人员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信息操作技能,提升税收征管人员的综合素能。对于管理者来说,则要牢固树立信息化理念,完善税收信息化培训机制,切实把税收的信息化纳入到日常的管理中来。对于具体的操作人员来说,要加强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掌握新的税收软件的使用技能。

篇7

县税务局落实税收管理员经验材料

夯实基础创新手段促进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

某县地税局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局《税收管理员制度实施办法》,坚持在抓落实上求创新,以明晰职责、严格考核为根本,以税收管理员“双竞双优”制度为手段,对税收管理员制度进行深化和细化,实现了由“淡化责任、疏于管理”向“落实责任、精细管理”转变,强化了税源管理,促进了征管水平的提高。

一、以明晰职责、严格考核为根本,夯实基础工作,推动税收管理员制度全面落实

税收管理员制度出台后,为落实好这一制度,我们以解决责任不清、范围不明、管理不细为出发点,召集业务骨干深入一线调研,结合实际,制定了《推行税收管理员实施方案》及《细则》,增强了工作操作性和针对性,为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明确岗位职责,量化工作目标,规范工作程序。我们首先明确管理岗位,将全县2600余户纳税人全部分配到23名管理员身上,个体按地段、乡镇分开,企业按行业划分,做到户户有人管;其次明确管理员工作职责,称之为“五员定位”:即信息采集员、纳税评估员、税收分析员、政策辅导员、纳税服务员。具体职责包括:纳税辅导、催报催缴、文书审核、行政处罚、纳税服务(包括纳税提醒、税收约谈、查前辅导)、纳税评估、重点税源分析、实地巡查和网上巡查,纵有范围、横有职责,使管理员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再次是明确工作规程,针对征管系统和业务工作规程,对管理员进行培训,使管理员知道该怎么干;最后是量化工作目标,对每项工作职责进行量化,明确工作标准、工作时限,对达不到工作标准或超过工作时限的,每错一项或不达标要作扣分处理,大到每一户次,小到每一项文书的项目,让管理员知道工作干到什么程度。

(二)严格考核,公正公开,客观评价税收管理员工作。在对税收管理员考核中,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即业务考试、业绩考核、思想测评。业务考[此文若非在 =站-出现,那均为抄袭。欢迎举报]试实打实。采取封闭式,单人单桌,50岁以上实行开卷独立完成,50岁以下闭卷考试,组织严密、要求严格,真正考出了水平,满足了工作需要。业绩考核面对面。以基层为单位,全体参与,县局科室监督,利用激光投影仪通过征管系统公开进行考核,纸质资料交叉审核,当场确定分值,体现了公开公平。思想测评背靠背。围绕工作纪律、政治素养、勤政廉洁、团结同志等10项内容,根据日常现实表现逐项打分,互相回避,测评结果由管理员评定委员会汇总,保证每个人的意向得到尊重。经过考试、考核、测评,客观地反映出每个税收管理员的能力、实绩和品质,最后由县局根据每位管理员的综合得分,确定等级。

(三)奖惩分明,量力使用,激发干部学习和工作热情。我局税收管理员共23名,去年通过税收业务考试,评出一级税收管理员4名,占17;二级17名,占74;三级2名,占9。根据县局确定的税收管理员等级,确定了不同的奖惩办法。一是按级计酬。一至四级税收管理员除法定工资外,其余补助、奖金、津贴分成四等,按相应等级发放,考核达不到60分的,退出管理岗位三个月,只发工资,做内勤服务工作。一级和四级相差120多元。二是按能管户。一级税收管理员由于工作能力强、管户细致到位,负责管理100万元以上的税源大户。三是待遇优先。在基层报送先进时,必须是等次为一级的管理员;在评选管理能手时,必须考核总分在前五名;推荐市局的征管能手,必须考核总分在前两名。2008年,我局推荐的“全市十佳税收管理员”在全市考核中取得总分第一。除此之外,我们在入党、选拔后备干部、推荐市局管理人才库人选等方面都以此为参考依据。

二、以“双竞双优”为手段,优化税收管理员资源,实现精细化管理

为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作用,今年,我们在落实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创新手段,在税收管理员中推行“双竞双优”制度,即“税收管理员能级竞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重点税源岗位竞争、优化征管资源配置”,为管理员制度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一)加强动态管理,开展竞级活动,提高管理员队伍素质。今年初,我们在税收管理员竞级过程中,本着激励与制约并重、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将以往单纯的征管系统考核改变为以征管系统考核为主、人工考核为辅的方法,突出日常动态管理。一方面,印制《税收管理员工作机制》和《税收管理员工作手册》,要求每个税收管理员必须如实填写,做到全程记录和跟踪。定期对每个税收管理员每阶段的税源管理、日常管理、纳税人的档案资料进行全方位检查,增强了税收管理员的竞级意识和责任心。另一方面,定期深入业户走访调查,了解税收管理员对所辖纳税户管理辅导情况,调动了大家工作积极性。同时,先后开展“如何当好管理员”大

讨论、“公开你的工作”和“在学习中发展”两次深度汇谈,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在今年的考核中,多数管理员主动下户,20多位税收管理员的前5个月管理“三率”、纳税辅导准确率达到100,考试分数的档次也逐渐缩小,由去年的最高10多分级距缩到4分。目前,所有税收管理员全部达到一、二级水平,税收管理员的素质明显提高。

(二)推行岗位竞争,重点税源竞争上岗,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在开展税收管理员竞级的同时,我局对全县税源进行了分类,力求把好钢放在刀刃上,把精兵强将放在重点税源管理上,实现了税源的“分类管理,分级监控”。主要做法是:按照竞级考核得分情况,实行岗位竞争,得分高的优先选择管理岗位、选择重点税源,基本形成了一、二、三级管理员对应大、中、小规模纳税户的比较科学的格局。我局共有纳税人2631户,其中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大户24户,年纳税额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中等规模纳税人160户,年纳税额在10万元以下的纳税人2447户。对年纳税总额100万元以上税源大户,要求管理员做到“七清三准”,即:每一纳税户基本情况清、单税种应纳实纳税额清、适用税收政策清、税额增减变化清、纳税评估底数清、生产经营情况清、财务管理状况清、对税收未来预测准、对税源监控措施到位准、对征管政策手段适用准。对年纳税额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中等规模纳税人,要求管理员做到“四到位三达标”,即:政策辅导到位、征管措施到位、日常检查到位、税源监控到位、财务管理达标、征管目标达标、纳税评估结果达到B类标准。对年纳税额在10万元以下的纳税人,要求管理员做到“简并征期,简化程序,理顺秩序,理清底数”。从而达到“大户管细、小户控全”的目的。

经过优化组合,科学布局,正常纳税户管理比去年少用了4名税收管理员,我们把他们组成建筑业组,专门同计委、土地、城建联合搞一体化管理。从土地、项目的立项开始监控,直到项目竣工、确定决算数额、结算完工程款为止。截止今年6月底,建筑业与去年同期相比,户数增加21户,税额增加3085万元,仅建筑业所得营业税比去年增收2735万元,增[此篇范文为 作者呕心呖血之作()-未经过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长306.6,成为我局主要的税收增长点。实践证明,我局管理员竞争管理岗位,建立了条块结合的税源分类管理机制,做到了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中间税源专业化管理,核定户规范化管理,零散税源协、护税管理,形成了全覆盖、无缝隙的税源监控网络和征管链条。

三、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取得明显效果

通过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行“双竞双优”,有效解决了“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强化了税源管理与监控,进一步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分清了范围与职责。将全部纳税户分配到管理人员身上,明确对纳税人税前辅导、日常辅导、查前辅导、催报催缴、发票管理、欠税管理、税收法制、纳税评估、税源分析的工作程序、工作时限、工作标准、工作质量、考核方法,使管理员工作范围、岗位职责更加清晰,做到了干有目标,行有示范规范。

(二)实现了基层领导同税收管理员之间管人与管事、管理员同纳税户之间管户与管事的有机结合。以往基层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管人上,而现在基层所长可以通过微机和实地检查,进行管户提醒,把主要精力放在协调、帮助个别管理员克服难点上,从繁杂无序中摆脱出来。以前,管理人员管户底数不清,只求管得到不求管得精,而现在每个管理员,每一纳税户都有目标,管理情况心中有数,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原先个体管200余户都怕多,现在管400余户也比较轻松,节省了更多时间放在新开业、早夜市、季节性销售、调整定额上。

(三)管理员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实行“双竞双优”后,每个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以往是被动工作,全靠领导调度、催促,甚至为管户攀比,现在有客观的评价系统,人人可以竞岗竞级,正常工作管理员自主安排,领导就是监督与指挥。为搞好税源大户的分析,负责纳税大户的管理员每月要求企业在报送报表、申报、重点税源监控信息时,报文字说明及生产形势预测,在分析时有理有据,监控得滴水不漏。负责个体的管理员设计印制了“纳税提醒牌”1000份,在每一户显眼位置粘贴,使个体催报从以往的90余户下降到每月的20余户。目前,正在同移动、联通、网通联系,拟使用短信和电话提醒,进一步提高申报率。为推进个体定额户的规范化管理,我局城区所在县城一主要街道搞了“征管样板街”,逐户登记、亮证经营、定额公开、全员批扣,为个体户管理制定了透明“标准”。

(四)征管质量显著提高。由于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责任和任务到位,管理员配置优化,出现了“三升三降”:登记率、申报率、处罚率上升,欠税额、稽查补税额、纳税户违章次数下降。欠税额去年为36万元,今年只有24万元,新欠只有2万元,核销欠税8万元,清理欠税6万元;通过日常检查、纳税提醒、税收约谈、查前辅导、下发《政策指南》等措施,有效遏制了偷漏税行为的发生,稽查局去年同期查补入库198万元,今年在加大检查力度的情况下,仅查补入库77万元。以往,每个管理员每月都有近20条以上(个体达40条)的责令限期改正,通过加大处罚力度和提醒,现在企业几乎为零违章,个体为20余条。

(五)税收任务收入大幅增长。通过一级管理员监控税源大户,实施有效监控,提高了税收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任务收入大幅增长。截止6月底入库12337万元,占年计划的67.46,比去年同期增收4257万元,增长53.35。

篇8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促进全县地税部门建立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运作机制,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全县各级地税部门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廉洁办税公信度明显提升、涉税审批项目和时间明显缩短、服务态度明显改善、政务环境明显优化,确保效能建设年取得“三无”效果:即无查实的影响地税形象的投诉、举报案件,无上级通报的影响地税效能建设年活动的不良事件,无被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

二、推进工作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一)一月份

1、县局和分局认真传达学习省、市、县效能建设年活动动员会精神;

2、县局制定《全县地税系统效能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对全系统的效能建设年活动进行总体部署。

(二)二月份

1、成立县局效能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

2、制定全县地税系统效能建设年活动推进方案和工作任务分配表。

3、县局于2月15日前召开全系统效能建设年活动动员会;

4、建立落实效能监测点联系制度,县局及各相关分局每月至少要与环境监测点联系沟通一次,及时跟踪发展环境监测点的情况反馈;

(三)三月份

1、各有关对口责任单位要根据市局的实施办法拿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贯彻意见:

⑴由县局办公室牵头,起草制订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实施细则;

⑵由县局征管股牵头,起草制订规范和优化纳税服务的实施细则;

⑶由县局监察室牵头,起草制订廉洁办税,违诺追究的实施细则;

⑷由县局办公室牵头、规范办协助起草制订效能建设、绩效考核的实施细则;

2、对各地第一阶段效能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3、各单位进行重点指标讨论,结合效能建设目标,合理设定效能建设缩减指标;

4、加大宣传力度,办公场所悬挂宣传横幅、条幅,县局编发效能建设活动专刊,各分局开辟“效能建设活动”宣传专栏。

5、认真落实好干部交流轮岗、基层分局长任期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公推公选制度。

(四)四月份

1、将省局新修订的《三个服务100条措施》、《支持民生工程税收政策和服务措施50条》、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12条和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优化行政审批、推行“两个”减负的新举措集中编印成册,送到纳税人手中;

2、广泛宣传税收法律法规,普及税法知识,认真组织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和多种形式的税收宣传,加大对涉税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

3、完善税收执法责任制体系,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认真执行《省地方税务系统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试行)及《省地方税务系统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规范和完善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报备等工作规程;

4、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5、召开重点工程项目法人代表、行业协会负责人座谈会,认真查找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五)五月份

1、督促各地抓好省局制定的“服务重大项目建设50条税收政策措施”和市局服务项目建设“20条”措施的落实,针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改进完善。

2、加快网上办税步伐,推进网上办理税务登记、发票领购、业务表单下载、完税证明开具等涉税事项。

3、大力推行“办税厅自助申报缴税”,继续完善“同城通办”、“POS机刷卡”,优化“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制度;

4、认真兑现服务承诺,抓好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落实。

(六)六月份

1、开展“我为效能建设年活动献计献策”活动,让每一位地税干部职工明确自己在效能建设年活动中的职责、目标和措施,切实做到人人参与、个个负责;

2、举办1-2期纳税人税收知识培训班,进一步服务纳税人,此项工作由县局税政股、征管股主办,县局办公室、各征管分局配合。

3、建立为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服务的“绿色通道”,不断提升“窗口单位”特别是办税服务厅的建设水平、工作水平;

4、县局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地税行”活动。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视察、指导地税工作,并专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地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抓好相关意见和建议的落实工作。

(七)七月份

1、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开展对税收政策、执法程序、纳税评定、涉税优惠和惩戒及相关政务事项公开情况的监督检查;

2、广泛开展诚信走访,向各级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人士、特邀监察员及纳税人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3、组织邀请劳动模范、重点纳税单位代表和个人等进行座谈,进一步征求意见;

4、开展为纳税人送政策法规等服务活动;

5、县局组织开展纳税人评地税管理员和地税管理机关活动;

6、组织特邀税务监察员到各地督查暗访;

(八)八月份

1、组织开展规范行政收费自查,发票工本费、税务登记工本费等收费一律按最低标准收取,取消门市开票收费;

2、进一步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活动,针对前段时间督查中发现的公开不及时、不规范情况,抓好整改落实;

3、将收集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4、向意见建议人反馈整改情况;

5、开展对纳税人提出意见建议整改落实情况的满意度回访;

(九)九月份

1、开展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2、认真组织开展“落实优惠政策情况回头看”活动;

3、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进一步纠正税收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

(十)十月份

1、向社会公布承诺服务兑现和整改情况;

2、建立长效机制,针对纳税人反映的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工作长效机制。

(十一)十一月份

1、做好各项准备,迎接各级效能建设年度检查;

2、组织开展对基层分局的评议检查;

(十二)十二月份

1、报送主题效能建设年活动工作总结;

2、整理活动材料装订归档;

3、推荐工作先进;

4、表彰。

三、有关说明及要求

篇9

关键词:建筑业 分包 开票

不少建筑业同行们不太清楚分包开票应当如何办理,经查阅资料和业务实践,把有关的情况做一个交流汇报。

一、相关的法律规定

《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三款,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建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禁止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严禁个人承揽分包工程业务。”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分包工程发包人将专业工程或劳务作业分包给不具备相应专业资质条件的分包工程承包人是违法分包。”

河南省地税局《建筑业营业税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支付其他单位的分包款未取得合法有效凭证的,不得扣除。支付给个人的分包款不得扣除。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业务规程》规定,分包人按分包营业额申报纳税后开具分包发票,总包人按总包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申报纳税,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以就总包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开具总包发票。

二、分包开票办理程序

在公司机构所在地施工的,分包方单位也在公司机构所在地,需要分包方持分包合同、分包方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资料,到公司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分包登记。这时需要注意的是,分包合同要符合一定的格式,能从合同看出和总包合同是同一个施工项目。

一般情况下,付款单位会在付款前要求收款单位提供发票,假如项目发包方付款给总包单位,总包单位再付款给分包单位,正确的办法是,分包单位先开具分包发票给总包单位,开票前需要在总包单位的主管税务机关按分包发票额缴纳营业税,然后开具分包发票。这时,总包单位是代开票的,总包开票额会大于分包开票额,总包开票需要缴纳的税款是总包开票额大于分包开票额的差额部分。例如,分包开票50万元,总包开票101万元,分包开票时缴纳50万元的3%计1.5万元的营业税;总包开票101万元,只需缴纳101-50=51万元3%计1.53万元的营业税。如果总包单位是自开票,在开票的时间上,要求最好和分包开票在同一个月份,在次月纳税申报时,只就总包开票、分包开票的差额部分缴纳营业税。

异地施工的,需要从各自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并持总包合同、分包合同以及各自公司的税务登记证等资料到施工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项目登记,具体过程各地情况会有差异,先经税务专管员检查资料,输入电脑,再到办税大厅完税、开票。开票时,应该分包开票在前,总包开票在后,这样,总包开票时就能把分包开票时已经交的营业税款抵扣,起到差额纳税的作用。

分包是劳务分包的,分包方开具的是建筑业发票,不是劳务发票,按建筑业的营业税率3%计算营业税。

三、掌握分包开票正确做法的意义

如果不了解分包开票的规定,就不能按分包的正确做法进行分包操作,大量的建筑工程存在这样的情况,许多分项工程不能分包给合法的分包方,分包方只是劳务队或其他类似的团队,这方面的成本支出,只能由施工方提供材料发票解决。

分项工程施工由一些施工班组组成,这些施工班组由劳务分包方负责,多年以前,这些劳务分包方面的成本支出,由施工班组提供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工资表作为依据,但国家陆续出台了规定,进行了限制。在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公司,成本支出的合理性会受到质疑,税务机关认为,工资表限于公司的员工,劳务队属于劳务性质,应该提供劳务发票。开具劳务发票会增加劳务队的成本,这部分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总包单位。

劳务队的工资表在遇到劳动监察方面的检查时,会要求按劳动法律要求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社会保险费用占工资费用的比例高达31%,是一笔非常庞大的开支,如何正确解决,还有待商榷。

河南省的建筑业营业税管理办法进行了明确规定,支付给个人的分包款不得扣除。所以分包方必须是单位,回应了建筑方面的“严禁个人承揽分包工程”的法律规定。

正确进行分包操作,可以保证在正常进行工程施工的前提下,有效解决建筑业成本发票问题。

分包后总包方的企业所得税问题。因为企业所得税计征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在查账征收情况下,因为营业额是扣除分包额后的余额,总包方实际只承担差额部分营业额,所以是差额部分营业额扣除相应成本费用所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的依据。

核定征收的情况下,应纳税营业额是扣除分包额后的余额,应纳所得税额是应纳税营业额乘以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同样也是按扣除分包额后的余额计征企业所得税。

参考资料:

[1]国务院令第540号《营业税暂行条例》

[2]主席令第46号《建筑法》

[3]建设部令第124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公包管理办法》

篇10

工业中重点企业一般都是税源大户,是需要进行重点管理的纳税人,重点纳税人每年缴纳的税款数额在基层征管单位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目前,桥西区地税局共管理正常纳税人5117户,其中年纳税人5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123户,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共23户.2007年共入库各种税款81560万元,年纳税50万元重点税源纳税人共缴纳税款77277万元,占全局入库税款的94.7%,由此可以看出管理好重点税源纳税人对税收工作是重要性.如果重点税源户在税款入库上稍有差池,对我们的征管质量和税收收入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加强工业中的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呢?通过认真的观察、体会和思考,笔者对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管理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加强重点管理,确保工作到位

    重点税源单位,必须让业务技能全面的税收管理员管理,这也符合税收管理员制度重点税源重点人员管理的要求.主要原因如下

    1.重点税源户管理的要求比较高,基层税源单位及其上级单位经常采集重点税源单位的各项相关数据,如果管理员的素质不够高,那么这些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各项管理的准确性,甚至可能造成管理政策不到位

    2.重点税源单位的经营范围大多不是单一行业,存在着多种经营项目同时并存的情况,而且经营中经常发生一些异常情况,比如发生处理固定资产的情况,或者工业企业发生的出租等情况,或者请相关人员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等等,这些通常都是涉税业务,此时,企业的财务人员可能会因为对税收政策的把握不准而向管理人员咨询,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回答相关业务问题,而不至于造成不好的后果和影响

    二、严格税收制度,明淅岗位职责

    税收管理员制度是规范税收管理员行为的制度,是加强税源管理确保税收收入的有效措施,必须严格要求税收管理员管户与管事相结合,从纳税人的户籍管理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巡查巡管、发票管理、账簿管理、纳税评估、税源分析等进行掌握、分析、落实,且全部记载于税收管理员手册上,并要求真实、准确、全面、完整、清洁,所有的资料数据要与微机上的数据相符.要在税收管理员手册建立纳税人基本情况,对重点税源纳税人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它们的具体情况充实完善,比如,对火电发电企业要在管理员手册上记载标煤电耗和上网电价等基本生产内容.同时,建议在管理员手册上建立重点税源单位相关重点税源每月实现、入库税款的对比记录,让重点税源单位的纳税情况通过手册就能一目了然,有利于查看税源情况是实现相关情况与税款实现、入库情况的结合比对,从而更有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加强全程管理,搞好动态分析

    对待重点税源纳税人,我们应该全程关注其税款的申报缴纳情况,实现管理与纳税服务的有机结合.如果可能的话,应该由税收管理员在纳税人进行纳税申报之前审核纳税人的相关纳税申报,因为税收管理人员对其税源情况和其他相关的基本情况最为了解,在纳税人申报之前审核纳税申报表,查看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了申报纳税义务,各项纳税申报附送的各类抵扣、列支凭证是否合法、真实、完整,纳税申报表、附送报表及项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既能保证重点大额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又能避免纳税人一时的疏忽造成被罚后果,既服务了纳税人,同时又宣传了税法

    及时监控申报税款是否按时入库.现在申报手段多样,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手段也呈多样化趋势,比如现在各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网上申报后委托银行实时扣款的方法,但是这样经常会发生税款入库不及时现象,就要求管理员实时注意其所申报的税款的情况,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了解情况,有利于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四、严格税源管理,提高征管水平     税源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税收征管的质量,影响着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关系到税收调控功能的发挥.当前,应从"看得见、管得住、收得好"的税源管理要求出发,完善重点税源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要坚持分工协作的原理,把重点税源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分解,人人负责,个个努力,形成合力.按照对重点纳税人资料建档的标准进行,由税收管理员负责对重点税源纳税人综合资料和分户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纳税人档案,准确记录管户基本情况

    要狠抓对重点税源的即时监控管理.一要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网络.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规模、行业特点,对年纳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生产经营、税源等情况建立信息化监控网络,定期将企业申报信息、财务指标、产量变化等输入重点企业日常管理系统,为组织收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决策支持.二要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分析.通过重点税源信息监控系统,密切关注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流向和税收入库状况,实现对重点税源户从纳税申报到入库的全程监督.管理人员要深入纳税人内部,详细调查,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生产工艺流程、流水线生产情况、原材料采购情况、销售情况及物流、资金流信息,建立基础档案,运用科学的软件综合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和纳税能力,掌握经济税源变化的基本规律,全面预测税收收入变动趋势,形成一套比较完整、有利于税收计划管理的"税源档案";牢牢把握税收收入的大头,确保收入及时入库和稳定增长

    提高科技信息运用手段.当今,信息步伐日新月异,信息是税收征管的耳线,在目前纳税人资金流难以得到有效控管,仅靠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信息又难以确保真实性的情况下,只有把纳税人放到行业和产业链中,全方位采集其货物流和部分资金流信息,结合企业自身提供的信息,如企业基础信息和纳税申报信息、行业信息、产业链信息,以及从行业主管部门、工商、银行、技术监督、海关、统计、审计等职能部门获得的第三方信息,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将这些外部信息与企业的纳税申报信息、一窗式管理信息相比对,剥茧抽丝寻找疑点和线索,从而加强对企业纳税申报信息的监控力度,最终提高对税源管理的监控手段

    五、完善纳税评估,确保管理质量

    开展纳税评估是新时期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我们要不断挖掘企业纳税评估的深度,尤其是重点税源企业,增加税收收入.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纳税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选调一批思想作风优良、业务水平过硬的干部充实纳税评估工作岗位,坚持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对他们进行统计分析、现代化网络技术等相关科学的专业培训,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充实纳税评估工作岗位,坚持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对他们进行统计分析、现代化网络技术等相关科学的专业培训,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纳税评估方法.在加强案头分析,认真核实重点税源纳税人申报的各类信息和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突破就帐查帐的传统做法,通过实地盘点存货、核实纳税人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以及工时定额等方法,查找纳税人产、供、销和进、销、存方面存在的问题,揭示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提高管理质量

    六、加强日常巡查,保持信息敏感性

    管理人员要经常到重点企业进行走访,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有时候单凭案头资料的审核并不能真正及时发祥存在的问题,所以,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到企业内部,与财务人员多交流,实地查看相应地生产或业务,试着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存在的相关涉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