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11 10:3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篇1

(一)网络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就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它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阅读资源,成为巨大的资源库。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在固定的时间中阅读范围明显广博,古今中外的名著、天文地理、现代科技等等,阅读量大大增加。经过统计,学生普遍认为网上阅读是既方便快捷又经济实用的方式。阅读是个体行为,它具有随意性、自主性。网络环境下,中职学生的阅读更具有广泛性、随意性、主体性。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读懂了多少文章,而是使学生面对各种文本能自我解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备课、讲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主动走进网络获取知识,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由于网络信息的编制采用了非线性技术,它可以按人脑的联想思维,把相关的信息联系起来。学生输入信息指令后,它能够提供各种路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式、发现式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获得储存的知识,这就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要让学生思维活起来,其问题不一定完全由教师提出;更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自主阅读中学生的一点疑惑、一声感叹、一句批评,都是可贵的。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让他们受益终生。

(二)网络突破了学科限制,加强了语文阅读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以往的中职语文学习往往局限于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有限的阅读材料,语文学科内容与专业学科较少融合渗透,内容相对单薄和独立。而网络却突破了这种制约,它信息容量大、传输速度快、交互性和渗透性强,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虚拟真实空间。在这个空间,学生可以接触或了解人类已知的一切,甚至人们想象的和没有想象到的事物都可能存在其中。

(三)网络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师生课外阅读交流更有效、便捷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局限在教室里课堂上,时空都受到了限制,而网络使教学活动由课堂扩展到了课外的家庭、图书馆、宿舍等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区,师生间的阅读指导、阅读交流和阅读心得可以在课堂之外的任何时间进行,由于交流形式更具私密性和亲切性,中职学生更愿意参与进来,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

二、利用网络资源,语文阅读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

网络的开通使语文阅读教学突破了时空范围,阅读教学也随之由封闭走向开放。具有实时性和广域性的网络阅读时空,使学生阅读的范围不再局限于课本、课堂,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格的限制进行自主阅读。阅读内容既有文学名著、精美时文,也有科普读物、新闻评论等等,这些丰富的内容能使学生走出课文学习的狭窄范围,而任意遨游在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而且超文本阅读的全新方式使阅读材料声像同步,图文并茂,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增强了阅读兴趣。网络巨大的知识容量为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的空间,从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只要鼠标轻轻一击,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各种美文名著,精彩句章,任你纵横捭阖,尽收眼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世界文化是阅读教学的一条捷径,语文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天地广阔起来。网络环境中的开放式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还强调了学生群体间的经验交流,相互启发,使之产生更强的探索愿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

三、怎样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教学

(一)正确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网络作品

网络作品良莠不齐,语文教师首先要公正客观的评价网络作品,不能故步自封、人云亦云,简单地评价网络作品,不负责任地否定其文学价值和思想内容,片面地看待网络阅读。如果教师对这些作品没有一定的辨识能力,那么又怎么能正确引导学生去辨别,去判断呢?如果连这点判断能力没有的话,断然不能教出好学生。语文教师应是学生网络阅读的引路人和保护人,精心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资源上传到阅读教学平台上,供学生自主阅读,将最先进的阅读媒体介绍给学生,满足他们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心,丰富阅读体验。

(二)充分利用资源,学会选择网络环境和阅读作品

阅读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网络环境下学生既可选一些知识性的文章来读,也可选一些趣味性的文章来读,既可选文学作品来读,也可选社会科学类、自然科技类的文章来读。职校学生正值青春期这一人生重要时期,他们毕业后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肩负起社会责任,所以网上作品不一定要最好的,但有一点很明确:积极的作品能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消极的作品只能让学生消极面对甚至逃避,不负责任,以灰色的眼光看待世界。因而,选择健康的、积极的、内涵深刻的作品阅读非常重要,语文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起监督的作用,必要时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文章来让学生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达到指导课后阅读的目的。要提供一些优秀的网站供学生选择,并教会学生如何在图书馆或图书城的局域网内进行搜索,这样才能多快好省,使学生阅读到更多优秀的作品。

(三)明确阅读目标,启发思考

在指导中职学生网上阅读时,语文教师最好和平时对纸质文章阅读要求一样,提出一个明确的目标。因此选择好作品后,思考和提出问题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阅读能力。目标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来定,当学到写景抒情的散文时,可以让学生找到相关景物描写的好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当学到某个名家的某个作品,可以在网上找一下他的其他作品,归纳一下作家的写作风格;同时也可以找找与他风格相类似的人的作品,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异同。

(四)鼓励交流,分享阅读体会

篇2

语文教学应立足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方位创设情境,进行文学教育,引领学生体味课文,具体做法首先是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课型。

语文课无论是从其工具性还是从其人文性出发,都要求学习者作为主体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体味、辨别和欣赏。那么语文教师就应该为其创设情境,彻底地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的广阔天地,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诵读课和阅读课

语文教材的中的范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一种阅读、欣赏与语文需要的满足,它要提供给学生一种思维、思想和理想,对学生进行一种生命的启迪、审美的陶冶和诗意的解放。诵读即是吟诵、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品味文章的意境,体会其中的情感,日积月累提高学生素养。诵读是一种文学再加工,强调个体的创造性,因此要少齐读多个体诵读,教师应指导诵读,关注学生对重音的把握,对主题的把握。现行语文教材中对古诗词都非常重视,其中编选了不少著名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由于年代久远,用语精炼,表意含蓄,再加上学生的生活阅历肤浅,导致学习时倍感枯燥,难于理解。因此,针对这种实际情况,不妨在古诗词的教学中,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实际,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领悟和理解,注意诗歌的情感把握,自然能读出自己的领悟,能有效地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阅读课则是指广泛的课外阅读,教师要注重文章的推荐,经验的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给他们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可利用电脑方便灵活的检索、显示功能,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个别辅导,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向全班同学进行转播。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上几节阅读经验交流课,可提高学生对世界名著的兴趣和理解,彼此在交流中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二、口语课

“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场合落落大方地表他自己的思想,不也是其文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吗?所以,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口语课,他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训练。注重榜样的作用,让善于语言表达的同学先发言,对其精彩之处加以赞美,对其他同学也就形成一种影响,知道语言是思想的外衣,美丽的外衣能让自己整个人都熠熠生辉,从敢说到会说。然后再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组织新闻会等活动。通过口语交际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内容内化为现实性的生存技能,经过学生心灵化的体验和顿悟,个性化的整合和转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积淀。

三、文学讲座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一些伟大的文学家及其文学作品影响甚至改变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生命运。而收入语文教材的仅仅是其中的零星和片段,不够系统,远远不足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可以依照大学里的做法,根据《中国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再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专题讲座,让学生的支离的知识系统化,这样对学生眼界的拓宽会大有裨益。

四、语文活动课

篇3

一、激起兴趣,触发动机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对《读本》的兴趣,触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开学伊始,教师可以请同学们浏览目录,向他们介绍选文的三大特点(《读本》编者将其阅读部分的选文分为延伸性的、鉴赏性的、知识性的三部分),让学生对选文有个大概的了解。还可借助有联系的篇目,进行比较阅读,它们的观点有何异同,向同学介绍《读本》知识。把《读本》知识渗透到《语文》课文的教学中,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引导他们阅读《读本》的动机。

二、授之以渔,促成迁移

学习方法是学习效果的保证,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影响知识迁移的一个活跃因素。学习方法得当,就会产生较大的“正迁移”。语文学习很多,比如,精讲与略读、联想与想象、阅读与质疑;梳理归纳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赏析法;理解语言“词不离句,句不离章”……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各种学法,让学生掌握各种不同学习材料的不同方法,使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读本》“怎样学习”导向,使学生学会自学。又如,学生有畏难心理的文言文阅读,教师在指导学习时,就要力求将其简约化。

三、培养习惯,提高能力

“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阅读能力、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读书的前言、目录;读文章读题审题;读作品先浏览,后精读;读书过程中养成质疑解疑、圈点、批注、摘抄笔记、写读后感、读书心得等习惯。另外,养成跟随语文老师教学的进度及时阅读《读本》相关课文、及时阅读老师在上课时所提到的一些名篇名著的习惯,这样才能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四、课前检查,课后落实

课前检查的内容和形式力求不拘一格。揣摩语言、积累佳句、猎取信息、品味技法、感悟主题、争鸣思想甚至挑战权威等内容均可广泛涉猎。教师还应当多从培养学生课外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课外学习的竞争意识入手,举办些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如创办报纸、访问作者(可在网上),召开经验交流会、编订辅导资料等。特别是在初中课程改革的当前,《读本》又为学生提供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蓝本,教师可积极组织学生课余对《读本》进行创造性研究,激发学生从中找一些研究性课题,写下一定价值的论文。

五、提供平台,展示效果

篇4

一、以培养阅读兴趣为前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语文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读书环境,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

根据学生的差异推荐书籍。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学段、性别、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如小学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等感兴趣,女生喜欢有故事情节的书,男生对体育、科学等方面的书有兴趣。

教师要抓住大阅读这一活动,经常开展一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心得交流会”、“知识竞赛”、“朗读比赛”,开设书评宣传板,开设家长课堂,开展“亲子共读”等读书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定期每月举办一次读书会,会上读者交流读书体会。再如五六年级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让三四年级学生来观看比赛,就能取得双重效果,这样学生不但能增长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从中能找到学习的榜样,大大激发阅读兴趣。

二、以指导阅读方法为手段

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增加阅读量。

学生阅读往往是一字一句地,既费时又费神,而且有碍于阅读量的提高。因此,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快速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有扫读、跳读、猜读等。扫读是速度的基础,要求学生一边用眼扫视文字,一边迅速接受信息、整理信息,明白文章讲了些什么内容。训练时,要求学生用垫板辅助,看一行,移一行,这样避免了因速度过快而出现漏行现象。速读仅有速度不够,还要有质量,我还设计了是非题来检测学生的速读质量,同时还安排了一个反馈方式――说,并为他们提供了说话提纲(如:(1)介绍阅读篇目;(2)介绍主要内容;(3)介绍“我”的感想),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最后请其他学生依据说话提纲来评一评,亮一亮分。

2.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提升阅读质量。记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帮助记忆;可以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所以记读书笔记是强化阅读效果和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措施。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的:(1)设置积累本,指导学生记什么。如记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词句,精彩描写,生动对话,精辟议论,好的开头结尾,等等;记历史、地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趣闻;记名人的事、语录、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2)设置写话本(即写读后感)指导学生怎样写。我重点作了以下指导:A.读懂原文;B.叙述原文要精练;C.要有感而发,联系实际;D.要善于联想,丰富读后感的内容。

三、以营造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为保证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室)的作用,使图书馆(室)切实为学生服务,提高学校图书馆(室)的利用效率。可与图书管理员沟通,定期分班级开放学校图书馆(室),鼓励学生借阅图书,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如把一周的每一天都按年级分班安排出来,争取每一个班每一周至少到图书馆(室)看(借阅)一次书。另外,还可发动家长帮助和指导子女购买一些合适的图书并制定好读书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处在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中,就能积极主动地寻找阅读材料,进而兴致勃勃地阅读。

四、以拓展阅读区域为根本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0-0058-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而要使学生能自觉地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思考一:氛围营造。

学校、班级是—个小社会。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形成读书的好风气。教师可在教室里张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并要求学生做到:进门轻轻,走动轻轻,交流轻轻,创设一个安静的读书氛围。这时再放上一段轻音乐,静谧、清幽的环境让学生感觉读书真好!同时教师自己也要爱读书,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能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跟学生一起阅读、分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一定会受到感染、熏陶。

思考二:方法指导。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话,才能酿出蜜来。”然而,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方法。

课外阅读教学最质朴的要求就是要让孩子们“好读书”,能从阅读中体验快乐与充实感,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得基本的鉴赏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尽量使儿童的课外阅读真实一点、朴实一点,关注孩子实实在在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课外阅读指导呼唤宽容的空间,呼唤科学的阅读,呼唤对阅读的新的解读和认识,从而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思考三:活动延伸。

当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到一定的时间,课外阅读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对人文内涵有了一定的感悟时,那就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得以把自己的所得展现出来,让他们更热爱阅读。这些活动要灵活、有趣,要能激励学生的进取心,使学生感到喜悦。其形式很多,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书籍、读书笔记,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通过条件创造,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1、尝试日记赠言。

“多读书,多收获;少读书,少收获,一天不读书,一天无收获;一生不读书,一生无收获。”“读书是笔财富,一笔价值无比的财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还可尝试日记赠言的形式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教师给学生赠言之外,学生之间也可采可进行轮流互赠。运用这种方法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让他们慢慢地从中悟出道理,久而久之就会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的、主动的具有渴求热望的自我行为。

中、高年级可定期组织学生编辑综合类小报,由各阅读小组组长组成班级编辑部,集中介绍课外阅读获得的各种信息,有文学的,有历史的,有科技的……拼贴可以,手抄也行。

以本班为例,班刊的编辑已有了很大的进步:班刊已由最初的只有几个人的稿子发展到今天全班大多数同学的稿子;从单一的栏目到今天的众多栏目;从习作到小幽默、小实验、科技小论文;从封面封底的“移花接木”到学生自己创作。如此,既锻炼学生处理阅读信息的能力,又促使学生进一步的多阅读、多积累。

(2)自编作文集。

可让学生把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所有作品(包括周记、日记、练笔、读书笔记、考试作文等)进行整理、修改,或打印,或手写,编辑自己的作文集,开学后就留在班级的图书角,作为大家课余阅读的书籍。这不仅是一个整理的过程,还是一个展示的过程,接受检验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实践表明,通过让学生自编作文集,学生在其中表现出了许多思想火花、智慧闪光,此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一个很好的反思与借鉴。

3、开设读书节。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可定期设立读书节,举办各种读书比赛活动。低年级可组织学生进行儿歌朗诵擂台赛、绕口令擂台赛;中、高年级可进行古诗文背诵擂台赛、讲故事擂台赛。此外,为了使学生课外阅读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在读书节中还可举行读书感受交流活动。学生可联系课文内容(节选)介绍自己阅读的原著,介绍自己阅读的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也可介绍课外阅读的与课文相关的读物,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读书节时有的学生带来了《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来谈体会。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是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知识,形外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职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开展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73-03

语文学科的性质以及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绝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和途径,尽快地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只有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课外活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振兴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那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应如何重视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呢?

一、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1.中职学校语文第二课堂活动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严重不足,有其特殊的优越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历史”包袱沉重,语文教材有着不可避免的滞后性。其次,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无法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再次,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场合。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就能够弥补不足、扬长避短。

2.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使社会、家庭充分发挥教育效应。语言是人类社会独特的现象,人们是在社会活动和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学生学习语言,除了在语文课堂外,更多的是在家庭、社会里学习,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学生只有走出课堂这个狭小的天地,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把社会生活作为学习对象和学习场所,语文学习的效用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

3.语文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能力提供了实践的广阔天地。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冲破了时空限制,拓展了学生视野,使学生有了实践和应用语言的更多空间平台和时机情境。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听说读写思全面展开,较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和学习的强制,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独创性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

4.语文第二课堂活动为发展学生特长爱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基本的教育规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尽管语文教师千方百计地努力践行着,但总是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而不能如愿以偿,而语文课外活动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人而异与分层推进。它可以让广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语文的活动方式,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目标,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1.课外阅读活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方法,推荐读物和组织交流。读书方法由于受读书目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制约,不能强求一律,如读一部长篇小说,可以先浏览,看看是否值得一读,然后再通读,了解小说的总体内容,最后选择重要的章节精读,以加深理解。怎样向学生推荐读物呢?一是以教材节选的文章为重点,课外联读整部作品,如课内学习《雷雨》节选,课外让学生通读全剧剧本,课内学习《选对池塘钓大鱼》,引导学生课外通读全书。二是以某一作品为基点,联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如课内教学学习鲁迅的《药》,课外让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等;课内教学学习莫泊桑的《项链》,可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三是要求学生读名著,读名著应立足于先国内,后国外,先现代,后古代,可让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读一部名著。四是借助影视和互联网的影响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结合电影《孔子》的上映,让学生课外读读《论语》;针对媒体热传的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可以借机引导学生去了解莫言的创作风格,阅读其代表作品。五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紧密结合学校创建书香型校园、学习型校园活动,向学生推荐优秀作品和报刊,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并同时指导学生剪报、贴报,学会收集材料,分类整理。要鼓励学生多进图书馆和阅览室去看书学习,我们每学期统一给每个学生购买一本厚厚的课外阅读摘抄笔记本,期中期末进行检查评比,以此促进学生自觉参与课外阅读,达到培养兴趣、养成习惯的目的。在组织课外阅读时,我们还按照学生的居住地点和情趣性格等特点,让学生自愿组成课外阅读小组,四人一组,选出组长,一组里安排一个基础差的学生,这样就可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读书多多益善,但并非开卷都有益。目前中职学校的一些学生看视频作品、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卡通文学如痴如醉,这些读物正以强劲的势头争夺占领学生的课外阅读阵地,许多学生自陷其中、不能自拔,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困惑。作为语文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有益的知识,自觉摒弃不健康的内容。为此我们开设了“如何读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的专题讲座,组织了“手机视频文学利弊谈”辩论课,巧妙诱导,多方教育,使学生逐步远离那些手机视频文学、花园文字、卧室文学以及亵渎尊严、丑化人性的颓废书籍。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之间互相影响所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指导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我们经常开展新书推荐、书评、讲座会以及出专题小报等形式来进行交流。

2.课外练笔活动。第一,课外练笔要与练习书法结合起来。现在的中职学校学生书写汉字的水平太差,大部分学生连握笔的姿势都不对。正是由于忽视了汉字练习,才导致了学生书写水平的下降。学校和语文教师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在两三年的中职学校生活中练习钢笔、毛笔、粉笔字。要定期检查评比、选拔水平高的学生参加主管部门以及社会上举行的书法比赛活动。第二,课外练笔要与读书活动结合起来。要督促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这方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让学生做读书卡片,边读书边择要摘抄。每个学生每个学期拥有一大本知识卡片,统一购买,定期检查评比。二是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每人每学期要有一厚本课外阅读笔记,定期检查评比。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读书收获,整理思想,探讨问题,也有益于提高写作能力。第三,课外练笔要与影视活动以及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一是开展影视评论,不仅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而且还富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教师除了介绍有关的影视知识外,还要及时推荐好的作品和节目,让学生的课外练笔与社会热点焦点、与民众民生的脉搏跳动更加贴近。要充分利用影视的现实性,教学生学会欣赏和评论,如让学生观看《今日关注》、《焦点访谈》,评论事件主题意义和人物性格特征;让学生观看各类庆典活动和文艺晚会,写观后感和时事评论;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就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歌曲填词吟唱,每填一首词就等于创作了一首现代诗歌。对这些活动,我们除做好辅导、检查、评比工作外,还应及时组织交流,并把好的作品推荐到各类报刊去发表。第四,课外练笔活动应与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结合起来。学生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组织的“班班建社团、人人入社团”活动中,我们乘势而上,创办了“文学社”、“记者团”、“诗社”等学生社团,推出了《小草》诗刊、《憧憬》文艺刊物,黑板报《校园通讯》等。鼓励学生每人选入一个社团,选编一种刊物,人人都有实践的机会,费时不多,费用小,突破了班级只有少数人活跃的状况。每人每月办一张手抄小报,每学期集一册名言,让学生自制贺卡、自写贺词,在节日里互赠互勉。这些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舞文弄墨的用武之地,是学生兴趣的发源地,未来的小说家、诗人说不定就会从这里诞生。

3.课外练“说”活动。第一,要明确课外练“说”的基本要求。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准确、明晰和动听。”格拉易安也说:“说得恰当比说得漂亮更重要。”课外练“说”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大致可以概括为:大胆地说普通话,大方地说求清晰,流畅地说合规范,得体地说看对象,连贯地说有中心,全面地说抓重点,这些要求每个语文教师和学生心里都必须明确。第二,要采用多种方法训练。①课外与课堂结合,进行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每节语文课开始前进行三分钟说话训练,说话的内容不限,形式多样,每次训练要有成绩记载,期末计于总成绩。在这方面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②听录音、看影视,进行模仿练习。如播放录音、播放精彩的演讲和广播电视片断,让学生模仿语调、语气、重音和停顿;让学生看电视里的文本节目,学做节目和活动主持人;模仿电视活动,开展一些游戏来练“说”,如文学名句的竞猜竞对、串词、正话反说、正问反答、实话实说,等等。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练“说”的空间和机会,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我们以年段、专业或班级为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题答辩赛、朗诵会、演讲赛、知识抢答赛、名篇吟诵赛、普通话赛、闽南话与普通话对讲赛;召开读报讲座会、故事会、经验交流会、实习实验汇报会、影视评论会;让学生轮流主持班会、晨会、晚会等。

三、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7

关键词:有效阅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046-01

我国古代便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杜甫倡导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由此而深思: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我认为,指导中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使中学生的阅读有效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就像讲解课文《那树》时,可以讲解一些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并适当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环境方面的问题,既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也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一定要率先阅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读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引人入胜,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

要注意学生的个性。个性是作为个体的人所体现出来的全部心理特征的总合。世界上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个性的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生发兴趣。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爱因斯坦传》等;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具有战斗场面的读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喜欢音乐的学生让他们多读《贝多芬》的故事;喜欢文艺、体育的学生向他们介绍与之相关联的名人趣事,投其所好,循循善诱,使他们从这些名人趣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一致的地方,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本书读过了,不久就会淡忘,而如果把读书的体会和心得及时地记彔下来,无论过去多久,你还是一看到笔记,就会唤醒尘封的记忆,回想起读过的内容,让知识在脑中牢牢地扎下根来。读书时要手勤,应该随时记下想记住的材料,然后,把收集到的材料不断整理归纳使之系统化,还要习惯于经常翻阅。中外著名学者读书时,都有手勤随记的好习惯。达尔文为了写《物种起源》一书,曾积累了大量的读书札记。有专家说过,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它不仅是学会某事的成就感、好奇心得到满足,而且掌握了某些技能,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做笔记是捷径!”

有专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让智力基本等同的A、B两人坐在一起听课,A做笔记,B不做,老师授完课一段时间后对他们进行考核。结果,A同学答得非常不错,B同学则漏洞百出。当记者采访他们时,A说那些题目好像是他刚做过的,B则表示,听课的时候心里很明白,但做题的时候心里却很不踏实。可见,“好记性不如一个烂笔头”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这个道理。

三、指点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分类的标准有多种。根据阅读时细密和简约的情况,阅读可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是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篇章结构等彻底通晓,即一字一句也不能放过,是完全性阅读。它通过细读、反复等形式,推敲、琢磨文句,求的是知识的深度。像冰心的《繁星·春水》中的精美诗篇,使要让学生精读,要指导学生随时利用各种工具书和有关书籍查检不懂的字词、典故等。要指导学生运用古人的“圈点读书法”,边读边勾画圈点。作品中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抑扬顿挫的节奏,可通过朗读而清楚地显现,借以加深体会,增进理解。诗文佳作,倒背如流,更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看家”本领。学生有几百篇诗文烂熟于心,便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略读是不完全性的阅读。它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它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关注的问题上。通过浏览、跳读等形式,舍去无关紧要部分,省略了逐字逐句,乃至逐章逐篇的阅读过程。在阅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它可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样的鸿篇巨制,便要指导学生采取略读的方法。略读前可先让学生找一些有关作品的内容梗概、名家评点来读读,这样学生便可先粗知大体内容。略读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速度,要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真正达到“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要求,并且要逐步提高,力争做到“一目十行”。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要取得预期效果,还须良师的启蒙和与益友的探讨。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便要让他们虚心向别人请教,不耻下问,一字为师。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举行作品讨论及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别人交流阅读的方法、经验与体会,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人物的评价、技法的运用等。要指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学生便会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作更为深入的思考。

四、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篇8

一、激发兴趣,爱读书

1.榜样激励

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前,要不失时机地通过榜样示范,让他们了解古今中外一些伟人、著名科学家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肯读书、多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逐渐地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欲望,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了什么,或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可以常撷取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应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3.活动促进

我们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晨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说今。教师要及时给予奖励,让学生品尝成功带来的收获,激发他们爱读书的情感,使他们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二、挖掘书源,读好书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对图书分门别类地进行摆设,方便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书,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学生看完后交流、讨论,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他们的语言。

三、加强指导,会读书

1.指导选择读物

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而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差。因此,当学生兴趣被激发后,作为教师,就必须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又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或篇章。

2.形成良好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二是定时;三是要定量;四是不动笔墨不读书。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地就会自己找书读,慢慢学会读书,使自主阅读的意识得到增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督促强化,好读书

1.建立读书报告制度

每天抽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方法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

2.定期检查读书笔记

通过定期检查展评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的方向。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2)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学生为了办报,会大量阅读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办出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教师都要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相互学习比较中,又能悟到很多东西。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策略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帮助孩子们选择适当的读物。

“适当”是指读物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与人性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息息相通,读物的表述水平略高于学生,语言在现实交际中具有广泛实用性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并为学生所喜爱。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发现: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学幻想小说等;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因此喜欢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孩子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喜欢读一些具体形象的小故事,如寓言故事等;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的世界,表现了孩子们善良的童心,天真的童趣,为孩子们所喜爱;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一来文字精美,学生爱读,二来所描写或反映的是世间常景常物,人之常情常理,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迁移性,应指导学生多读;反映现实生活的时文在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语言水平略高于学生,但为学生所理解所喜爱。这些读物都符合“适当”的原则,应该尽量向孩子们推荐。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读与写的相互关系。因为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能积累丰富的素材并且熟练各种写作方法、技巧。教学实践证明,作文有内容、写得好的学生都储存了大量的素材。而这材料除了来自生活,另一个来源就是书籍,来自阅读。因此,喜爱阅读的学生写作能力往往很强。可见,课外阅读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起着很大作用。当然,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有效的阅读方法。只有读写相结合,才能有收获,有提高。写读书笔记就是一种提高课外阅读质量、促进写作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摘抄,不记笔记,不写心得评论,终归不会有太大的用处。因而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十分必要也是很有用的。读书笔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摘录式,一是心得式。作摘录式的笔记可以摘抄书名、内容提要、文章主要观点以及优美词句等,进行知识积累。心得式笔记是把阅读的要点及心得体会记下来,是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材料,进而通过仿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10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例1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高二语文组备课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以学校“新课改”、本学期工作计划和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全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水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潜能,提高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

人教版语文选修本教材《先秦诸子散文》《语言文字应用》。

教学中要重在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指导与写作能力的训练提高。

三、教学基本原则

1、立足教材,服务高考

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立足于教材,服务于高考。教学中既要突出文体的特点,讲清课文内容要点,又要结合考点的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前瞻性教学。

2、探究创新,推进课改

继续推进“自主、探究、合作”的“352高效课堂”学习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得出自己的认识与结论,而不要搞大一统,一言堂;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不要浅尝辄止,小富即安;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问难质疑,共同提高,而不要死气沉沉,机械呆板。

四、具体措施

1、落实集体备课

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面对新教材、新内容,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资料资源共享,按照学校要求,每次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本单元甚至于某一课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细致讨论,达成共识。导学案形成定稿,每个人修订的部分分配到人,出了错的题目,由备课人和修订人一起承担责任。

备课,做到四个落实:课件、教学设计、配套习题(课内课外相结合,可以是自己拟的,也可以是拼版的,但不要随意拿来一份充数)、相关资料(有形的材料),一定要注重可用性和适用性。

我们力争每周的集体备课,大家可以互相交流。研讨的内容也可以丰富多彩,课例研讨,教材质疑,经验交流,就是自己教学上的一次失误,也可以说出来,避免我们之中的其他人犯同样的错误。

2、相互观摩学习

本学期备课组要多听课,在老教师上示范课的同时,备课组之间还要经常性听课,多借鉴吸收,多取长补短。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凡是要求本组成员参加的,必须工作做到位,人数都到齐,讲课有准备,听课有记录。本学期全体组员听课不得少于10节。

3、强化课堂常规

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对教材的理解要力求广(有拓展)、透(求深入)、准(没有错误)

4、做好周考、月考安排

周考、月考命题要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切忌临时抱佛脚,随便组接;考试时要人人到位,在班上监考督促;批改试卷要及时认真。

5、严格考勤制度。公平对待每一个组员。

以上几点是从我们老师的角度谈的,以下说的是对学生的要求:

6、强化阅读积累

字词(包括成语)积累,文学文化常识积累,格言警句、华词丽句的积累。

学习情况,要勤检查,多督促。

7、强化古文背诵

系统整理必修一至必修五中的所有需要背诵的篇章,以专集的形式印发给学生,并通过晨读时间反复诵读与检查,强化记忆,丰富底蕴。

8、进行专项训练

钢笔字训练,不作统一要求,可因班而异,争取开展一次书法竞赛。大作文每二周一次。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例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主要工作以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为中心,加深教师对现代教育观念和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以研究本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学法指导,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新的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习新理念,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我校高中语文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努力摸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力求优化我校语文教研的内容和形式,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教研体系,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把握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新动向,在认真搞好教学工作和教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在进一步加强语文学科教学科研工作,争取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校本科研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2、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工作水平和能力,努力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充分运用语文教学规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审美情趣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新教材。加强对考纲和应试目标的前瞻性思考与研究,不断深入学习和领会语文教育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不断革新个人观念和课堂架构,仔细研究教材,努力做到深入浅出。

2、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提高语文成绩。在课堂上,根据高一学生实际情况,要多提问,多鼓励,让学生自主回答和解决各种遇到的问题,促进课堂的高效化,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维,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3、充分利用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力量,不断通过听课、学习、自我总结和反思,提升个人教学水平,取长补短,精益求精。

4、继续学习、经常借阅各类业务刊物,勤做摘记,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加强教科研研究。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强力推行课前3分钟朗读、古诗词吟诵、名言警句积累以及练字等训练。充分利用校图书室和班图书角,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并使学生在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教育。加强平时小练笔的指导。

6、精心设计作业,寻求最佳的作业途径。提倡布置选择性、层次性、实践性、趣味性的作业,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批改、评讲应做到细而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