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基础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14:4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基础教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基础教育论文

篇1

这门课程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有两个显著的特点,是课程内容的应用和变化。虽然高校在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改革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目前仍然面临一个严峻的形式。基本上来说,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的问题如下。

1.教学内容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和社会需求。计算机教学需要一个内容创新、适用性强、水平适宜的教材。但是目前计算机教材很难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能充分反映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通常,本科教学重在理论知识,创新性和实用性非常缺乏。

2.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之间的矛盾。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只依靠书本和教室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很多学校,大部分教室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了实践课程。因为缺乏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只能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但不能处理实际问题。这种方法也不能满足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需求,并且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3.教学力度不足。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电脑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需要计算机教室不仅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掌握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教师的理论更新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致使他们的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4.滞后的评测方法。目前,计算机水平评估方法是以理论考试为重要部分。虽然大学已经做了一些改革,添加了一些实验测试分数,但这些只占了一小部分。事实上,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强,他们会试着做一些创新的尝试,但是在理论测试中,他们可能会表现得并不让人满意。或许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测试方法更适合其他的学科,但是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理论和实践应当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方案

1.教学内容改革。随着国家大力推广计算机教育,学校对计算机教育也是相当重视,目前大部分大学都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必修课程来对大一的新生普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该课程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为讲述计算机的发展、软硬件组成、Office软件的基本使用、网络基础知识以及IE操作等方面的内容。然而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高校坚持对大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必要性不大,这些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并且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普及。目前所进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内容大多数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基础,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常用工具软件,C语言程序设计等为主。如上文提到,这些科目大多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都已经有所接触,甚至很多学生已经可以熟练掌握了,这些课程的再次教学不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可以从就业市场直观地观察出来。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知识,一般用人单位比较看重两个方面: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操作系统。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操作系统这两个方面,大多数学校开设的课程只有C语言程序设计和操作系统。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Java更适合团队开发,软件工程可以相对做到规范,这是一个很难比拟的优势。将目前最新的MCC(MobileCloudComputing)、Ubuntu等课程纳入教学,可以供感兴趣的学生选择,对满足以后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有很大帮助。

2.教学方法改革。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提出了一种学习理论。他认为只要我们提供适当的教材和适当的帮助,并且给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教学时间,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或者达到明确的学习目标。基于这个理论提出了一种分层教学理论。分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测评作为一种衡量的标准来确保教学质量。它解决了学和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并且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之间的矛盾。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会克服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之间的矛盾,还将克服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不同的矛盾。要以学生为起点,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很多专业课的有机组成部分,适应各专业对计算机的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能够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很多学校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取学的形式,导致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能与后续的课程和以后的工作有效地结合。这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高校可以开设一些综合性、开放性的实验课题,供学生凭兴趣自行选择。这些不同课题的设计,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并且可以将这些开放性实验设为学生的特别成绩,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3.教学模式改革。一般情况下,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都在教室中进行,同时将讲课内容用多媒体投放在屏幕上,在这种课程上,学生只负责听教室讲解和看教室演示。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合一些理论基础知识,但计算机技术是理论和实践兼备的,这就说明这种听和看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在传统的计算机实验课中,通常都是由教师给出实验任务,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后交给教师检查。随着教学人数的增多以及课程进度的加快,这种方法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教师不能在一个课时中完成对每一位同学的指导检查,而天生的惰性也导致很多学生互相抄袭,马虎完成实验任务。要改善这种情况,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教师可以改变教学的方式,设立一些开放性的实验课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同一个团队的学生合作完成某一个课题的具体设想、设计和开发。在每一个实验课结束的时候只需要对该课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将本团队完成的整体设计成果上交,每一位同学注明自己所负责的部分,教师对此作业成果进行检查,也可以通过检查结果了解各个同学掌握的情况。同时,随着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高校也可以合理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比如在网络上共享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下载教学资料等。在课程结束之后将优秀的作业在网上共享,供学生从中学习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4.师资力量及教材改革。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专业计算机技术的教师应当时刻跟紧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时刻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高校应该增加投资,加强培训对教师的教学管理。不仅要吸取新的年轻教师来充实自己的师资队伍,同时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教师创造有利的条件,供他们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来适应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雇佣专业的教授举办学术讲座拓展教师的视野;组织一些教师进行实践工作研究来充实他们的经验。同时高校也要时刻更新教材库,要独立准备实践课教学资料,也要选择优秀的基础理论教学资料。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面,应当派出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审核,并及时匹配合适的教学资料。

5.教学测评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就是我们熟知的发下试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交上试题答案。这种评测方式适合一些重于理论的课程,并不适用于理论和实践兼重的计算机技术教育。2012年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提出了一个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教育及课程建设的议题。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指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求解、系统设计、人类行为理解等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周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人的思维,而不是计算机的思维,也不意味着能为计算机编程,更不意味着机械重复的刻板技能,而是数学和工程思维的互补与融合。计算思维是从学科思维这个层面直接讨论学科的根本问题与学科的思维方式,而计算机方法论则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讨论学科的根本问题和学科形态。除了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纸上测评,应当将计算机的实践课程得分计入学生的总成绩,并且为学生准备开放性实验课题,在学生完成此类开放性实验后,根据检查结果也可以计入学生的总成绩。这些实践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同时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篇2

我认为正确处理来自对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发挥信息反馈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导向性。正确的反馈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尺度。为提高反馈的正确程度,使反馈起正效应作用,教师在处理反馈信息上的导向性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面对叽叽喳喳、七嘴八舌的语言信息反馈和各种神态的表示,教师应艺术性的有意识地选择某一、二个反馈信息,为解决“症结”开出良方,或提供思考方向,或提供新旧知识联结点等,再次把学生引下海,启航,直至达到知识的彼岸。如教学完《草船借箭》这课后老师让学生质疑。有位学生谈到“诸葛亮”用计骗到十万枝箭,不是借来的,所以题目应改为“草船骗箭”。顿时,教室里热闹非凡。课题中究竟是用“借”好,还是用“骗”好?学生意见不一。这时,教师抓住机会启发学生道:“请同学想一想诸葛亮用草船弄来箭,后来干什么用?”同学们立刻运用记忆中储存信息,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发表看法。有的说:“周瑜在赤壁大战中把诸葛亮从曹操那弄来的箭,又全部射向曹操,所以用‘草船借箭’这题目,更能形象说明了草船借来箭的用途。还有的说:‘草船借箭’的‘借’字,更能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骗’字却有损于诸葛亮的形象。”这样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不仅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而且使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及时性。教室的空间有限,40分钟教学时间有限,是一个不变量,而提高练习质量更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小学生独立评价能力较低,只有每练一次,都给学生肯定或否定评价,把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纠正错误处于印象鲜明的状态中,使摄入知识更加正确。《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有“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教师用小黑板出示这样的题目“来临”的“临”字意思应选“(1)靠近(2)来到(3)快要”,然后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所选择的正确答案。这样,教师及时确切了解了全班的正误比例,再及时指点学生用换词法来理解这个字在词中的意思,最后再让学生举手用手指表示所选答案。这样缩短了,错误持续时间,使训练有针对性,加快了训练步伐,训练效果好。

三、灵活性。反馈不是如同镜面反射,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思维品质不一,他们在摄入信息方面存在个体性,因此反馈亦会呈多样性。作为教师不仅要事先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激发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要灵活地调节教学活动,以适应学生探究学习的需要,哪怕是多花费一些时间,也要广泛地、全方位地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感知,这也正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良好契机。如教学《蛇与庄稼》第一段时,教师要求学生首先去划出表示蛇与庄稼关系的句子,接着要画出表示蛇与庄稼关系的图式,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图式用关联词简要说说蛇与庄稼的关系。在原定教学时间之后,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完成“说出关系句”这一学习要求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句不简炼或意思表述不清。这时教师就临地增加了说话时间,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并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互帮互助。最后再一次交流时,学生已能运用多种关联词语通顺、准确、简炼地把蛇与庄稼的关系说出来了,完成了学习要求,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在完成了学习任务后,都沉浸在快乐之中,增强了自己能学好的信心。这就说明了教师面对反馈,要采取灵活的态度,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四、差异性。学生的思维品质,理解能力有差异性,所以在反馈信息的处理上更要因人而异,这是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中去可去巡视指导接受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勇气,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提示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思考过程。也要去巡视另一部分接受能力相对强一些的学生,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和问题,引起他们紧张的思维活动。

篇3

关键词:语文课堂;许多不足;抑制课堂活力;阻碍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050

一、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

1. 教学手段落后

语文阅读的传统教学方式就仅仅只限于教师带领大家齐读课本,从掌握基本的字、词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或是对课文进行分段,然后是学生把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标记,教师归纳出中心思想和课后习题的答案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录,最后配以基础知识和语段的练习对文本加以强化。这样的语文课阅读是重读写轻理解的,这种教学手段会让学生对一成不变的语文课堂感到沉闷、产生厌烦感。久而久之,严重影响课堂效率,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开发。

2. 教学依赖性强,难以突破

教师的教学往往依赖《教参》《教案》,依赖权威书上的流程,依赖教辅书上的条条框框。殊不知,不同的行进路线,其实可以奔向同样的主题,因为根本是不会变的。但我们很多教师不敢或是懒于去走别样的路,怕冒险,怕挑战。但正是这样的因循守旧,让我们的课堂活力锐减,让我们的学生不再喜爱。

二、灵活改变课堂教学形式是顺应课堂需求

1. 明确课堂教学形式转变的重要性

“无论如何,你必须了解阅读在人生中占有重要位置――并非只有在学校时如此。”

“当你是一个优秀的会读书的人,这个世界将归你所掌握……”

美国学者隆恩・弗莱的论著《有效阅读》中的这些话语再次让我们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我们的课堂就要有效引领学生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学习中获得语言的丰收,情感的陶冶。

2. 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著名特级教师欧阳代娜说过:语文教学要讲出“美”字来,悟出“巧”字来,点出“活”字来,练出“实”字来。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艺术是一种创造,教学方法的应用不是一种机械运动,而是集教师的情感、审美、知识、能力与智力为一炉的富有个性特征的创造性劳动。

3. 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才能调动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预习课文比精读课文更有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有兴趣。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学生在预习了课文之后,他们就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情节,阅读期待得到了满足。这时,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

1. 多角度解读题目,提升兴趣

我们往往可以从课题着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能为我们体验哲理架构桥梁。不同角度的拟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一系列的问题下,学生就能慢慢意识到文章所包含的哲理,能让他们快速关注文章的精神所在。同时也在无形中教会他们如何读题,了解题目在文章中往往所起的各种作用。

2. “演”读文本,为课堂注入活力

(1)“演”x文本――有效激活课堂,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我们的课堂主要通过“读”“讲”,与文本触摸,那么为什么不让形式更灵活点,加上“演”呢?“演”读文本自然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自主学习行式。恰当的表演不仅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感知课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当疲于听课的学生真正能“演”起来的时候,我们的课堂就活了。学生的思想自然就会紧紧围绕课本。他们会从文字中思考怎样演绎,配合怎样的语言,抑或是动作、神情等来诠释人物的性格,这时的他们不就真正进入文本了吗?开始真正品读语言,体会人物情感了吗?

(2)“演”读文本――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再创造

表演不是对文本的简单再现,而是对文本的适当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表演的过程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可以说,“演”读文本就是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培养、开发了他们多方面的潜能!

3. 抓实朗诵,唤起学生对文本的喜爱

动情的“朗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有助学生走进文本,提高课堂效率。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好课是读出来的”,颇有同感。我们的语文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读”来支撑的,通过朗读,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随着作者的文字走进作者的内心,才能真正融入作品中,体会语言的美、情感的美。

4. 抓住微环节,迸发课堂新活力

或许我们的课堂也可有所调整,比如每日的课堂前五分钟的灵活应用不仅能丰富课堂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创造更大收获。语文重于积累、感悟,每日的五分钟,既不影响语文课的总体进程,又或许能积小溪为大海,积跬步为千里。让这五分钟灵动起来,我们的课堂会因为这别样的五分钟而异彩纷呈。

(1)或是每日一诵读

教师都明白刚进入初中的孩子对于文言文是比较陌生的,由于他们接触的少,不免有畏难情绪。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培养他们的语感,引导他们多诵读就显得异常重要了。于是,教师可以选好一些难易适中的文章,最好是一个个小故事,利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让孩子们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甚至可以读两遍,在潜移默化中把他们与文言拉近了距离。

当然,也可以是对现代文的朗读,可以讲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可以来一次或激情洋溢的演讲,或温婉动人的诵读。笔者认为,这样丰富多样的开场,必定能让学生打消困意,爱上语文课。

(2)或是每日一背诵

我们可以让学生每日介绍一则名言,并谈谈感想。如果其他学生认为比较喜欢就当堂把它背下来,那么不喜欢的学生则可以在其他课上记录下自己钟情的语言文字。笔者认为,这既能锻炼孩子查找资料的能力,也能锻炼他们的朗诵能力,(上接第50页)更是语文知识的有效积累和课堂兴趣的有利提升。只要坚持,就能见成效。

篇4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策略职业教育

1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198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HarvardGardner)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理论),他认为人类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每个人不同程度地拥有言语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肢体动觉、音乐韵律、人际沟通、自我认识、自然观察等八种智能。

2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

1.2.1注重整体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各种智能相互协作、共同作用的过程。

1.2.2强调差异性,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七种以上智能。

1.2.3突出实践性智力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拥有一系列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是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1.2.4重视开发性人的多元智能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开发。

3职业院校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把多种智能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利用学生的智能强项,创设使其优势智能得以充分展示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1培养语感,发展语言智能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运用的语言智能培养语感的策略:

3.1.1以读为本,形成语感。

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教学法,阅读教学的主心骨是读。叶圣陶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说"阅读总得读"。要让学生读,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真正读懂课文,并教给学生朗读、默读、精读等最基本的阅读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的精美文章,积累语言材料,获得语感。

3.1.2品读结合,深化语感。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还要辅之以品,品读结合。"我们的课文阅读教学要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品读结合。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自己对父亲愧疚之情时,两处用了"聪明"一词:"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只有引导学生去认真去咀嚼品味,才能领悟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一片真情。凭语感可判断,"聪明"在此并非智力发达,记忆力、理解力强之意。如何理解"聪明"一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呢?品文章的叙事情节,知父亲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品作者的情感,知其对父亲满怀愧疚之意,品修辞手法,知作者当时在笑父亲"迂","聪明"当取反语;品词语的情感,知"聪明"在此是贬义,应理解为愚昧无知。通过反复品读,既可深刻地领悟到作者遣词的精妙,又可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3.2挖掘论辩训练素材,拓展逻辑思维智能

在语文教学中,论辩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根据职教特点,在口语交际课堂中,通过《演讲与口才》等书刊挖掘相关论辩素材,让学生学习他人的论辩技巧,并根据每一节课后的训练设计,组织开展辩论大赛,调动、激发学生的语言和逻辑思维智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3驰骋想象,激活视觉空间智能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文转化法,即将学习材料适当的视觉化,给予学生丰富和充分的视觉刺激,不但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笔者在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班教学《致橡树》一诗时,为了更好地把握诗人美好的爱情理想,正确理解"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的爱情观,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橡树与木棉的位置,并简单说明理由。这一策略,使职教语文与专业课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为他们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3.4鼓励学生参与体验,发展身体动觉智能

3.4.1进行模拟表演训练

在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根据学生自身的智能特点以及专业特点,创设职业活动模拟情境,使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模拟各种不同的职业活动来展现其智能,发展其职业能力。例如,针对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课上,让学生提前准备某一处景区的导游词及景区幻灯片,创设模拟情境,在课堂让进行解说,最后评出最佳导游员。通过这个活动,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他们各自的特长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出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模拟岗位实习的平台。

3.4.2编排课本剧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的课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改编,排练课本剧,进行表演。例如,在教学《项链》时,可让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改编、排演。表演结束后,由学生观众评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最佳配角奖等。从改编剧本,到表演这一系列的环节中,并不仅仅是一种智能在发挥作用,而是语言智能、动觉智能、人际交往等多种智能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3.5利用音乐渲染情境,理解意境

利用学生的音乐优势智能,让学生置身于乐曲所创设的情境渲染之中,感受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情感感应效果。比如,笔者曾听过特级教师龙超奎在教《牡丹亭》节选一课时,他让学生将"春香闹学"一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改编演唱:形式不限,可以是流行歌曲、黄梅戏、京剧……,学生顿时情绪高涨,经过20分种的准备、排练之后,上台表演的同学都尽情表演,"观众"也都跃跃欲试。这种策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参与角色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本文的主题思想。

除此之外,还可利用配乐朗读,音乐导入,以唱代背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但应注意,音乐只是一种手段,切不可喧宾夺主。总之,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个体差异,应从多元智能理论这一视角出发,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篇5

论文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一生中受教育最重要的阶段。近几年,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快,家长对下一代的早期教育意识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尽早走进幼儿园,接受系统、正规的幼儿教育。近些年随着全国教育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幼儿教育有所发展,但发展现状仍不能满足幼儿入园需要。

一、农村幼儿园的现状

目前,农村幼儿园15%还是土瓦房,教室昏暗、潮湿,室外活动空间狭小,周边环境差,安全管理难度大,基本上没有设置任何安全防护装置,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教学用具简单,80%教室只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块黑板、一盒粉笔;90%以上的幼儿园缺少最起码的卫生设施,玩、教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大多数乡幼儿园只有小皮球、呼啦圈等一些价格比较低的玩具,在一些村级幼儿园小孩子的玩具就是泥沙、石块、树枝,各种活动难以开展。教师待遇大多在400—700元之间学前教育论文,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教师构成比例大专生只占1.8%,幼师文化占30.7%(其中受正规幼师教育占14.7%),初中文化占40%,其它的占27.5%。96%以上的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小学化”。

二、原因分析

(一)地方缺少相应的扶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政策

虽然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但受地方经济落后的影响,乡(镇)人民政府一直无承担办好幼儿园的能力,也未形成相应的政策,造成了农村幼儿园一直被边缘化,得不到发展。

(二)幼儿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

从整体来看,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在农村幼儿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很小,受到正规师范教育的特别是受到幼师培训的老师人数不多,有相当大一批初中学历和其他人员加入进来,这些教师的幼儿教育知识、技能和能力相对不足,不能以正常的幼儿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不会组织幼儿开展能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不会引导孩子开展各种户外游戏、不会用合理的方法去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经常用“惩罚”、“恐吓”、“批评”等方式对待孩子。造成这一现象原因之一是农村幼儿园生源少,收入不高,教师福利待遇低,不能吸引人才,不能激发其积极性。有的把这当成第二职业,只当每月贴补家用,分散了精力。二是农村幼儿教师和公办老师相比,没有名分、没有提高培训机会、没有前途,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

随着幼儿园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更多的农村幼儿园走向市场,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好的方面是能够进一步激发幼教工作者的激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坏的方面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生源,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对家长的要求妥协,投其所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农村园还远未得到落实。严重超出了幼儿的年龄负荷。主要表现在:第一,上课时间长。多数农村幼儿园每节课长达45分钟,周上课时间和小学生差不多学前教育论文,户外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第二,以学习为主,强调幼儿知识的学习,以学多少字、背多少诗、数多少数为评判标准,而忽视了幼儿智力开发、兴趣培养、品格形成。第三,过分强调纪律常规,严格约束幼儿的行动。由于教育内容脱离幼儿生活实际,忽视幼儿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因而不能调动幼儿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幼儿的终身学习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三、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领导,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地方人民政府要提高对发展幼儿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把幼儿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列入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地方政府要确保教师工资的预算和足额发放。幼儿生活费、保育费通过收费渠道解决。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制定地方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教师待遇等列入政府教育督导内容,积极开展对幼儿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

(二)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每年划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农村边远山区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幼儿园进行修缮、改建,逐步建立以乡幼儿园为主体,村幼儿园为辅的幼儿校区。鉴于民间资本有“小”而“分散”的特点,无法成片推进。可充分利用连锁加盟方式门槛低,资源利用高,利益分享稳定等优点,积极推进连锁加盟幼儿园。研究制定合理的方案,打消害怕投资风险大、没有回报的顾虑,吸引有投资能力也有投资想法的民间资本积极建设幼儿校区。积极对外宣传当前农村幼儿园现状,让社会共同关注。同时,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改善办学条件。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矗大Φ髡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致富。加快培训基地建设,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农村劳动λ刂剩内消外化实施劳务输出学前教育论文,增加劳务收入?

(三)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幼儿教师稳定工程”。

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的实施者,要提高幼师的素质,必须重视对幼师的培训工作。一是以园本培训为主,提高在岗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根据农村教师的实际需要制定课程,选择使用的教材,定期进行培训,接受新的知识技能、更新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教育方法。积极利用当地资源,认真研究,系统思考,大胆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幼儿教育的新路。二是增加城乡幼儿园交流机会,学习城区幼儿园已经成熟的教学方式,鼓励一批有活力,业务能力强的幼教老师脱产、半脱产到大学深造,到发达地区先进幼儿园跟班学习别人的管理、教学方法。积极利用当地资源。三是在每届高中毕业生中挑选一批品行良好、愿意从事幼儿教育的学生,与他们签订合同、定向送到师范学校幼教专业学习,保证四年不离开就业岗位。四是提高幼儿教师的政治地位,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对一批工作出色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工资待遇应不低于乡村公办教师的平均水平。

篇6

钟祖荣1984年7月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入职北京教育学院,从事教育学、人才学、学习科学的教学与研究。早在大学时期,他就对教育专业产生浓厚兴趣,而长期的教学和研究,经常到中小学与一线教师接触的经历,也使他对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深刻的理解和热切的关注。

“北京教育学院要成为校长教师培训的人才高地、知识和创新基地,培训要实现科学化、专业化、人文化、信息化”。从教师到校长培训部门主管,再到分管学历教育和教师教育培训的副院长兼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术评议委员会副主任,钟祖荣恪守学院的办学宗旨,他以一种朴素的、扎实的风格进行着不懈的追求。

紧跟国际教师教育标准化的趋势,教育部正式启动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等的研究项目,着手构建教师教育标准体系。钟祖荣很兴奋,这与他在几年前的思考和探索相一致,那时,在学院的支持下,钟祖荣牵头“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确定了“研制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课题,这在全国具有前瞻性意义。

2009年,在钟祖荣的带领下,课题组以北京市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为基本依据,开展优秀教师素质形成过程研究和教师成长阶段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历时一年半,完成了78万字的优秀教师访谈分析报告,提出了优秀教师素质特征、教师发展六个阶段理论。

钟祖荣强调:我们的研究必须体现独特性。他提出“力求在两种形式之间互补,分为专业基础和专业实践两大部分”“注重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分学科、分阶段、重指导”的思路。百余人的团队,一年多的再次研究,终于拿出了9本初稿。经过相关领域专家的多次论证审核,获得了通过。据此,钟祖荣和学院李晶教授一道起草标准研究制定说明,成稿过程中,他又一本一本审读、一字一字推敲、一问一问沟通,终于在2012年推出了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9个学科领域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面世,受到上海、广东等省市教师培训机构特别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好评。以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为首的评审专家们指出,该书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指导方面,有着很强的应用意义。

如何使教育学院在首都乃至全国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钟祖荣认为,唯有加强研究、加强开发、创新驱动。因此,他对教育学院的重点学科建设、培训的研究开发等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全情的投入。

2008年,他受命研制学院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针对校长教师培训的需要,他从学院学科建设的特点出发,提出继续教育的学科分为教师培训和校长培训两个系列,从培训、人才、实践、基础理论四个层面构成学院的重点学科结构布局,设计了20个重点学科,形成了以校长培训学、教师培训学、校长学、教师学、学科教育学、学校管理学等为重点的有特色的学科群。

抓住难点热点,集中团队智慧,深度思考,敢于创新,这是钟祖荣的研究和实践的特点。2008年,钟祖荣受北京市教委委托,开展了对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他借鉴有关理论,提出了教师培训评估的五层次模型,即即时反应、学习效果、工作表现、组织绩效、社会效益,教师培训的评估及质量保障进一步深化,起到了质的促进作用。2011年,钟祖荣提出的教师发展分为“适应期、熟练期、成熟期、骨干期、专家期”的“五阶段”理论以及分岗位、分学科、分学段、分层次的培训体系建议得到采纳,有关观点写进北京市教委《关于“十二五”时期中小学部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2012年,钟祖荣承担北京市教委委托的课改项目《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系统对策研究》,他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改进,通过大量数据,建立了负担数据模型,其对于学生过重负担来自哪里的解释是独一无二的,据此提出了“系统减负”以及基于对“负担”进行差异性分析的“差异减负”等观点。目前课题成果正在北京市4所小学进行实验研究。

十余年间,由钟祖荣主持的部委、省市级科研项目达10多项。其中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最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科研项目对基础教育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如“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系统对策研究”“特级教师的现状、评选及管理完善的研究”“教育家成长规律研究”“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中小学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等。

民盟中央从2007年开始农村教育烛光行动。2008年,民盟中央通过钟祖荣的沟通协调,委托北京教育学院对中西部10个省份的50位培训者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优质的培训教育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辐射。同年,作为民盟中央“烛光行动”专家顾问组成员,他受邀在民盟中央“民盟烛光教育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钟祖荣还多次随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等到甘肃定西、江西新余、湖北恩施等偏僻农村,围绕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及教师培养机构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撰写的报告转化为全国政协的提案。

篇7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教育 衔接

论文摘要: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是多年来幼儿园、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本文针对目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幼小衔接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改善幼小衔接的现状的策略。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初步认识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等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

第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阶段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有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过渡是教育自然的连续过程。在基础教育的体系中,研究幼儿阶段教育和小学阶段教育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减缓坡度,实现从幼儿到少儿的量变到质变,正是幼小衔接的研究内容。

第三、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儿园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和必须阶段。为使孩子能够在进入小学学习后较快地适应小学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有意识、有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把过去小学办的学前班拿到幼儿园来办,或是单靠在幼儿园大班增加一些过度的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教育任务不同,存在着阶段性。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和谐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幼小衔接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入学后易产生厌学情绪

许多幼儿园和家长把识字课和数学课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拿到幼儿园,让未入学的幼儿学习。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这种“教材下放”,让幼儿学习入学后将要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让孩子先学一遍,一年后又重复学一遍。使得孩子缺乏主动学习的后劲,等到“储备”用完,就会出现使用困难。

2缺乏社会适应性能力锻炼

幼儿园平常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对遵守课堂纪律等非智力因素较少考虑,使得刚入小学的儿童表现得很不适应,如不知道按时完成作业、不知道准时上课等。教师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培养和积累,其实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儿童的感情、动机、意志、爱好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成绩好坏,还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3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产生不良学习习惯

有些幼儿教师由于对小学教育不了解,加之幼儿园本身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儿童在幼儿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入小学后,有些儿童使用过学具后,不能自己收拾还原;书写汉字笔顺有错误,操作活动不规范;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学习方式明显带有幼儿园特点,习惯于依赖教师;有的儿童甚至不懂得按顺序看画面、按页码翻书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三、对幼小教育衔接的实践探索

1搭建小幼教研活动平台

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了解。幼儿入学前的教育,大班老师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做些更改,如延长上课时间、小学化摆放课桌椅等,而无法从实质上加深幼儿对小学的认识。因此,小幼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1)互相学学老师都在学习、培训《纲要》及新课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老师可借此机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对新课程观的看法、问题。(2)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

2与幼儿家长、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幼儿园要定期和不定期与家长交流育儿知识,提高育儿素质,经常保持联系,纠正不正确的态度、方法,家园教育一致。幼儿教师主动与小学教师联系,如通过个别访谈、组织参观活动、座谈会等,倾听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准备一份较为详细的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表,以便全面系统了解。

3小学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1)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学生刚入学,面对学校、老师、同学等新环境、新面孔,总会有些不适应。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尽量帮助解决,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其次,为学生营造同伴间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增进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调整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持续发展

考分只是作为评价方式之一,而不是划一的衡量标准。我们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

(3)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模仿和记忆,尤其是数学,可参照幼儿园的学习方式,通过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等进行;经常开展班会活动,给幼儿提供合作、交流、探究的机会,提高学习自主性。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幼儿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幼儿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篇8

在校的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管理学生的闪光点。平时的交谈中,可以向某些方面做得好的老师请教。一件事有百余种做法,虚心学习别人有效的做事方法也是让自己进步的一种学习过程。这点,我想在这里感谢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是你们的温馨提醒,让我在管理学生上避免走了很多弯路,也是你们的热心帮助,我真切地感受到在这个团队工作的温暖。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请笑纳!

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项平凡、繁琐的工作,但正是在这平凡和繁琐之下,却关系到本班每个孩子的发展。因此,为了能搞好本班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在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时,主要做了下面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顺利开展班主任工作、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基础。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学生思想认识加强上来落实。因此,在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重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第一、行为规范教育,也包括社会公德教育。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自我约束力差,所以对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常抓不懈。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有关规范内容,督促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平时,发现某些同学或者某个小组做得好的及时表扬,在班中树立榜样,发现不良现象及时纠正。在班里实行班干部分工负责,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对有些学生多讲、多提醒、多督促,对不好行为及时指出,要求改正。一学期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维护集体荣誉。第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的行为融入集体之中,个人要服从集体。由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所以,开学来,通过学校的眼操、早操、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及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树立集体意识,教育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增进友谊,大家共同进步,并通过参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大大增进了集体的凝聚力。在各种活动中,我班学生都表现的比较突出。第三,学习重要性教育。升入三年级后,学习内容明显加深,有部分孩子学习落下了,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也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一是加强和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对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共同教育、帮助;二是通过加强阅读来提高孩子的学习,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三是注意对他们的教育方法。“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在日常工作中,我总是告诉学生:“你是最棒的!”“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你能做好。”“加油!老师为你们喝彩。”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长处,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一旦发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表扬。同时,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和学习上的帮助,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后半学期以来,张静、卢金涛等几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进步很大。

二、开展班级岗位活动,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我担任本班班主任已经是第三年了,了解到我们班的学生中非独生子女家庭孩子较多,外来务工人员孩子较多,只有四个是本学区的,有部分孩子的家庭条件较好,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家庭贫困。就学习而言,有部分孩子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很多学生好讲好动,尤其在非班主任课上纪律非常不好。因此本学期开学,我在班级中开展了“班级岗位”的一系列活动。从“班级岗位我来说”开始,让孩子们设立班级岗位,有班级图书管理员、班级电器管理员、班级卫生监督员等十几个岗位。接着开展了“班级岗位我来选”的活动,学生自己报名选择岗位,并且开展竞岗演说。然后民主选举出班级岗位,并且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最后老师正式宣布竞争上岗的同学开始工作。针对三年级孩子年龄较小的特点,我并没有完全放手,而是让孩子有一个适应和熟悉工作岗位的过程,由扶到放。并且会在下学期继续进行下去,最后完全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三、重视与家长的联系

老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做好校内的教育、管理外,还要做好校外的工作,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协助,才能把学生教育好。平时我十分注意做好这个工作,特别是那些顽皮、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同学,更要与家长共同管理。班级有部分同学升入三年级后,学生退步很大,不能跟上班级前进的步伐,因此,我及时联系家长,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表现,并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对家长提出加强对孩子的监督管理和家庭辅导的要求。由于本班孩子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所以我先耐心指导家长回家后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后来,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多次教育,这一部分学生现在改变很大,尤其是一些基础内容,如默写背诵进步不小。本学期,通过我班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刻苦学习、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核心力和向心力的集体。但在本学期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有待加强和改进的问题。比如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自我约束力不强。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步伐,影响班级的整体成绩。这都有待于下学期班主任工作的加强。

总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复杂的,任务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加深自己的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班主任工作方法,是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而游刃有余的。

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2一学年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研究工作、馔写论文、辅导英语。能够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从事英语教学。能够认真制定教学计划,研究教学理论,新课程标准,理念。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活动当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请予以批评指正,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首先,根据我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优生几乎没有,中差生却俯视皆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我注意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是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其次,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辅导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学生身心健康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在课堂把握上,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

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制定复习计划并付诸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能够认真布置和批改课后作业,争取不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班级学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当然,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我知道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改正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争取更大进步,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让我们团结起来师生共同完成党缴给我们的教育任务。

今后。望领导、教导给予多多指教。

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3一、任职期间的工作任务

本人在任职的近几年里,一直担任中高年级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先后两次从四年级接班带到六年级毕业。两个循环中,既任班主任工作又在四年级期间教语文数学双科,五年级六年级教数学课。这六年时间里一直保持出全勤、勤奋工作、努力进取、成绩出色,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圆满的完成了上述工作任务。

二、热爱教育事业,自强不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世纪之交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新的挑战和考验。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需要,我自中师毕业的同时先后进修北大心理学、教育学院英语专科,目前还在进修中文本科学历,充实全面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工作实践中自己特别注重向身边的老师学习经验,探讨教书育人的道理和方法,同时又根据本班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去探索、体验,出于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理,大胆的应用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以执着、热情、无私奉献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家长及老师们的认可,于__年至__年和__年至__年连续两年荣获区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奖励称号。

3、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

根据各阶段教育教学中的任务和实践情况,不断的总结经验、,争取得到各级领导、专家们的指导,从中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如1999年12月写《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并收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丛》中;__年6月撰写《浅谈小学作业的强化管理》论文获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三等奖;__年2月写《操行评语改革中怎样评价学生》论文获市小学素质综合评价优秀论文三等奖;__年8月写《浅谈小学数学与素质教育》获市“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三等奖;__年4月写《素质教育必须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论文获中华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

三、注重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它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人才的质量当然成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迫在眉睫,我作为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尽全力去拼搏,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而奋斗。

1、为人师表,突出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产生具有强烈持久的影响,这是我深有切身感受的体验。不管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班主任施教地位这种特殊的关系,足以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教师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所以我深知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好。如按时到校、文明礼貌、尊重学生、认真写作业、热爱劳动、遵守纪律,以至日常行为规范等等,真正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导师的作用。几年的育人工作使我更加认识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在塑造一代新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重视养成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思想从小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基础教育要奠定学生一生需要的基础素质。素质教育必须从小抓养成教育,立足于做人教育。我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国旗下演讲、少先队主题班会、保护绿色家园、清理白色垃圾、校园之声广播、文明监督岗、看电影等各项活动及时组织讨论、演讲、写心得、办墙报、口头表扬等各种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把握这些教育的机会,教育学生爱集体、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从一点一滴地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启蒙性和实效性,表现在学生对团组织开展的向贫困地区学校捐款捐物的活动都积极主动参加,何杰同学拣到手表主动交公,李海路同学在校外拾金不昧受到失主对学校的表扬感激。在完成社会公开课上,学生表现热情积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受到各级领导老师们的赞赏;在参加全市各区县开展的第一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团体第一名等等。事实证明,突出养成教育小学阶段是最佳时期,从小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人生观。

3、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自律及责任感。

我的原则是以课堂为生活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劳动、待人接物等几个方面的行为准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如在课上自控能力培养上,要求学生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写作业,就及时提示姿势正确;学会抓紧时间保证效果;发言时要求站姿端正、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吐清楚。过细的言行举止养成自觉控制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班里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每个学生对班集体都有一份责任感。在值日的一天里不管是纪律、卫生、出勤、各项活动、值周检查等都要管理到位,每个值日生都做到尽职尽责。久而久之,一个良好的班风将给全班学生营造出良好学习环境,而且使全体学生都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自制自律能力,从而更加热爱班集体。

4、重视舆论导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为人师表,严格管理是重要导向。建立培养有利的班、队委、抓好骨干队伍也是重要的导向。我特别注重坚持民主作风自荐、考查、民主选举的原则产生班干部,并严格要求培养他们的榜样作用,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适时指导,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他们得到全班学生的信任,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几年来班里的文、体、少先队等活动都由他们出面组织,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锻炼了学生。

对于校内外、班内外出现的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及时做分析、讲述利弊关系,进行是与非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学会做人的道理,保证学生健康的发展。如对打架、偷窃行为,假期里学生花钱顾人写作业行为,校外偷自行车、偷铁卖钱行为、进网吧不回家行为等等进行导向教育,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自身目标、自身的位置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改邪归正,在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下,健康的发展。

5、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面对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高,造成德育工作难度较大。如普遍学生都比较自私、花零钱、不爱劳动、学习不刻苦、集体观念差、不礼貌等等。凭借教师的大量思想工作,五十多人的班集体远远做不到及时和深入,必须与家长保持及时的沟通,二者形成合力才能准确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工作。如薜宏亮同学经常去网吧,开始家长不管还给钱,后来旷课2天到网吧没有回家,在与家长联系后控制了形势的发展。几年的教育工作证明德育工作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当今社会是复杂的,家庭条件也各不同,甚至我们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家长的工作,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四、以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做好教学工作。

多年来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当今社会确实迫切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面向未来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都集中在育人的基点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突出了这个道理。作为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全面的科学知识才能胜任起教师的重任,所以我必须不断的拼搏进取,从理论到实践。

1、在教学实践中尽职尽责。

六年来的带班教课,我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以激发鼓励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强化基本功训练;以双基训练为中心,强化作业管理,突出针对性,保证整体效果,具体在(1)备课中做到认真备教材的同时充分的备学生,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2)讲课中做到表达准确,把握学生的听课效果,讲练结合;(3)对待学生作业一直坚持全批全改;(4)辅导与讲评,针对性强,及时解决问题,尤其对后进生加强课外教练,不让一人掉队;(5)对待每次单元考试都做到认真批阅,严格要求,总结经验,尽职尽责。

2、关爱学生是我的享受,也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

常年的教学中,出于对事业的热爱,总能保持和善可亲的自然教态与学生相处,课上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一直保持良好效果,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对后进生我倾注了的关爱,不厌其烦的教会为止,在多次考试中差生的成绩并不差,使我由衷的感到欣慰。我的关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鼓励鞭策着学生,久而久之,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学生变得很自觉,彼此都很了解,都一样的努力。在班级整体的教学效果上,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年级之首,多次考试达标率为100%,优秀率为80—87%,直到毕业统考__年平均分为93.6分,__年为91.7分。

3、积极参加教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水平。

探索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这一方面(1)本人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理论培训,订阅了有关教学的学习辅导资料如“小学数学参考”等接受再教育;(2)在平时教研活动中理论结合实际,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如果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集声、光、动画为一体,有效的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化静态为动态,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不仅生动形象,还能引导思维,启示难点,开发智力,提高效率,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和积极性,我制作的《圆的周长》课件在__年获市优秀cai课件二等奖,并写论文《浅谈电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获市__年度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二等奖;(3)新课程呼唤新的学习方式,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习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教研的另一课题,对此我充分利用所学的儿童心理学理论结合我班学生实际、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让学生从“学数学”到“用数学”的方法:即在教“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拼拉拽,去感受理解其特性及体验生活中数学应用的乐趣,同样达到认识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几年来的努力工作、不断开拓,教书育人工作中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和鼓励,这是对我的鞭策和期望,我还要更加努力,继续为教育事业奋斗。

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4我是__x小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工作中,做到了勤勤恳恳,无私奉献,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师德,同时,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赢得了学生的热爱、家长的信任。

同时,能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并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加强业务进修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改革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得到了同事、家长们的好评。

工作以来,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还担任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以及多年的教研组组长和年级组组长的工作。工作中能以学校整体利益为重,服从领导分配,为学校工作尽心尽力,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同事们的好评。

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面向全体,做好教育工作。

1、用心搞好班集体建设。

首先积极配合班科教师,搞好班主任工作,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班、队活动和上朝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同时主动搞好同其他学科的配合工作,为良好班风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接任不同班级的特殊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级特色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还让学生们学习、了解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知识,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

同时,还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并在活动中学到了一些待人处世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良好品质;我所教过的班级班风正、学风好,是个团结温馨的大集体,我所教的班级多次被评为金牛区的优秀班集体和校级优秀班集体,同时也得到了其他班级和家长们的认同。

2、以爱为基础,真诚相待。

李镇西老师说过:“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他又说:“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而爱的基础是给与、关心、责任感、尊重和理解,“亲其师才信其道”,作为班主任,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在我的工作中,注重用不同的方式去接近个性不一的学生,与他们真诚相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和班集体的爱,从而引导他们用同样的方式传输给他周围的人。

3、面向全体,平等相待。

对全班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这也是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的。在多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体会到对学生一定要平等公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多关心、多帮助和鼓励。在工作中,我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处理偶发事件。每一学期中都有部分教师外出教研、培训、开会等,涉及到我所教的班级中临时没教师上课,我都会主动地去顶上,防止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并且善于利用家校合力,通过不同方式的家校联络本,帮助特殊孩子逐步走入健康成长之路。我就是这样用爱心叩开每一位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炽热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从而使班集体成为一个健康向上、努力进取的整体。

二、认真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在教学中,注重深专教材和大纲,并结合学生个体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悲观,让学有余力的优生不骄傲,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好成绩。

教学中,做好教师“六认真”,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同时积极参加各级部门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积极地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虚心地向其他同事和书本学习,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保证了每堂课40分钟的质量,从而达到了培养、提高学生综和素质的目标。

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下,我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成绩:....

三、提高业务素质,适应现代教学需要。

为了更好的搞好班主任工作,我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杂志,并写了多篇论文。还利用各种机会参加各类班主任培训,并多次在校内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同。

以上各项工作取得的一定成绩已是过去的昨天,新的起点已经开始。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中做出新的贡献。

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5一、任职期间的工作任务

本人在任职的近几年里,一直担任中高年级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先后两次从四年级接班带到六年级毕业。两个循环中,既任班主任工作又在四年级期间教语文数学双科,五年级六年级教数学课。这六年时间里一直保持出全勤、勤奋工作、努力进取、成绩出色,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圆满的完成了上述工作任务。

二、热爱教育事业,自强不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世纪之交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新的挑战和考验。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需要,我自中师毕业的同时先后进修北大心理学、教育学院英语专科,目前还在进修中文本科学历,充实全面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工作实践中自己特别注重向身边的老师学习经验,探讨教书育人的道理和方法,同时又根据本班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去探索、体验,出于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理,大胆的应用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以执着、热情、无私奉献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家长及老师们的认可,于__年至__年和__年至__年连续两年荣获区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奖励称号。

3、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

篇9

以下是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谈美育,必须从德育谈起,当下教育者的共识是:学校德育工作难度大。原因有很多,有社会、家庭、教师、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如果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我们对德智体美这四者的关系没有理清。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以德育为先,实质上应该是以育人为本,以德育为核心,德育是方向,德育既是独立的教育,同时应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面向,智、体、美三育均应贯穿德育的主线,这才是四者正确的关系,所以真正的教育者讲美育必先讲德育。但教育的现实却把德育孤立,德育成了班主任的工作和《思品》学科的任务,既然有人负责,又是一门独立学科,好像就分工明确、任务清晰了,于是智、体、美三育好像就与德育没有太大关系,所以学校中的怪现象就是:除了班主任和思品课教师,一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传授知识,不教学生做人,拿成绩衡量品格的行为比比皆是,最终班主任压力大且精力有限,思品教师教育空间有限,如此一来,德育成了孤家寡人,如何不难!

另一方面,很多教育者把美育异化为“术”,功利化倾向严重,忽视了其道德教育的本质。美育的提出,源于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主张,他提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的观点,希望通过美育独特的精神性、超脱性、创造性、社会性代替对道德教育的作用。至20世纪80年代美育和德、智、体三育正式成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从美育观点提出至今,就一直纠缠在“术”和“育”之间,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全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很长一段时间里,音、体、美等就成了素质教育的代名词,美育被狭隘化为艺术教育,更糟糕的是异化为“术”――升学捷径和课外辅导的实用之术,于是,美育成为应试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傀儡,浩浩荡荡的艺术生和人潮涌动的艺术班也掩盖不住美育的虚假繁荣。于是艺术教师觉得教授绘画、手工、声乐、器乐等技艺就是在进行美育,“技术审美”的教育观占主导地位,培养出不少“技法纯熟情感空虚”的学生。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第四届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荫昌先生指出:艺术教育要归位到“育人”的本质上来,正是对当下不良教育现象的警示和提醒。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教授王旭晓撰文呼吁:艺术教育不能完全取代美育,她只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途径。这更是对美育“异化”的审视和批判。

所以,教育者必须对美育进行再认识:美育是采取美感的教育形式,以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的教育目的,其本质是审美情感的教育,更是“立德树人”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中,美感的教育形式是什么?绝不仅仅是美术、音乐、戏剧、建筑、文学等形态,这些仅仅是“美之物化”的形式,而美感的教育形式应该是“美的文化”――以“审美”为核心的三个维度的和谐建构:审视作品创作表现之美,感悟作品人文背景之美,感受教育者人文情怀之美。

审视作品创作表现之美,主要指作品的内容、形式和技巧,经典性和代表性的作品能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本体之美,启发人的创造思维;感悟作品人文背景之美,主要指作品的内涵、背景和创作者的人格魅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气质之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感受教育者人文情怀之美,主要指教师和家长对“育人”本质的理解,以美的思想、语言和人格影响人,让学生浸透在和谐的师生、家校关系之中,涵养人的道德品格。

篇10

[关键词]地方综合院校;师范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培养全部由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的做法正逐步打破,一个相对开放的师范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一批地方性师范院校通过更名、升格或合并共建等形式,纷纷向综合性院校发展,这些地方院校原有的师范专业还很大程度上作为办学特色予以保留。这种地方性综合院校主办师范专业的体制成为新时期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地方综合性院校办学模式复杂化和培养目标多样化的背景下,师范专业学生素质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的重视。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今天师范专业学生的素质就是明天基础教育教学的质量。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有知识、有能力、能实践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包括地方综合性院校在内的师范教育主办者的共识。

一、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利弊因素

(一)地方综合性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利因素。一是可发挥地方综合性院校相对而言在学科门类、办学规模、学术层次上的优势。依托综合性院校中占优势的学术资源和师资条件,为师范专业素质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地方综合性院校中的师范教育专业从原来比较单纯的教育性专业融入现在的学术水平较高、学科空间较大、师资力量较强的学科群之中,师范专业的学生有条件参与非师范专业的专业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学习,打破了传统师范教育中封闭性的教学体系,提高了师范教育的教学层次。特别是地方综合性院校较为显著的学术性发展目标能够开阔师范专业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强师范生研究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实验和社会实践机会,有利于促进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三是由于地方综合性院校具有多学科、高水平、强师资的优势和长处,容易实现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之间的学科互补、交叉影响和有机融合,有利于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结构的调整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二)地方综合性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不利因素。一是地方综合性院校的办学目标,不利于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地方综合性院校的办学目标相对师范院校而言,更注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教育实践技能的培养被忽视,师范教育被综合性院校多元的发展目标所淡化,师范教育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给素质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二是地方综合性院校的管理统一化与师范教育专业化目标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分散在许多专业性学院或系部中,各个学院要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条件来安排和组织师范教育活动,全校没有一个统一的负责组织和管理师范教育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的部门或单位,师范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标准比较分散。再加之综合性院校重视学术上的成就与科研成果,很难对师范教育的专业化要求予以特别的重视或保证。学校的许多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运作,都可能难以照顾到师范教育的特点。师范教育的特点难以在学校的宏观管理制度中得到体现。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三是一些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教师队伍不利于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地方综合性院校中,课程建设的重点转向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直接服务的内容上,师范性课程被相对淡化,师范性教育类课程无论开设门类还是课程时数都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许多综合性院校的领导和教师,从来都没有从事过师范教育,有许多人甚至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对于师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比较模糊,造成了其在办学思想、教育目标、学生培养标准和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忽视师范专业学生和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差别,不加区别地同等对待,使师范专业特点被湮灭,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加强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意义

教师担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影响着人类的未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学生,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因素,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特别是地方综合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一)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是克服地方综合性院校主办师范教育弊端的现实需要。如同上文分析,地方综合性院校主办师范教育在推进师范教育由封闭性向开放性发展,发挥综合性院校学术资源和师资优势,促进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之间的融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给师范教育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直接影响到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明远曾多次参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相关政策的修订,他对综合性院校主办师范教育给教师素质培养带来的一些问题表示了深切关注。他曾撰文指出,“本来国家提倡开放型培养师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质量,让一些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也来培养师资”,但是事实上综合性大学没有做好准备,也还没有提出培养师资的要求;“师范院校转为综合大学是历史必然,但是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应该说,这三个条件在我国基本具备,但还不充分”。这些都说明在当前综合性院校主办师范专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体制中,必须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以克服现实体制中的弊端,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师培养需要。

(二)当前师范专业学生的生源质量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随着师范院校向综合性院校转型,收费并轨、自主择业,师范专业的保障措施被逐步取消或者有名无实;再加之教育岗位待遇不高,直接导致师范专业生源质量不高和教师职业吸引力下降。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普遍在二本学生中招生,一般仅达到当地最低录取控制线。“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坦言:种种因素导致师范生生源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源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有的学生考入师范专业后,因为个人素质基础等原因,根本无法适应师范教育的专业化需求,在基本技能、师范素养等方面根本无法满足教师职业的需要。教育专家顾明远也对此颇有同感,“总以为现在不包分配、就业困难,教师职业比较稳定,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会多起来。事实并非如此,许多青年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当教师”。

(三)当前中小学教师素质的现状迫切要求地方综合性院校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关于目前所培养出的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顾明远教授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担忧:“现在的师专生,却是高考队伍中较差的一部分学生,只达到专科的录取分数线。师专的专业分科较窄,学习的课程缺乏小学教育应有的科目。小学教师需要的是宽广而不是专深的知识,而且他们最好在艺术方面有所专长,会唱善跳,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但是师专的学生都来自高中毕业生,可塑性就不如中师生,艺术素养和技能都不如中师生。再加上高等学校那种专业的导向作用,不利于培养小学教师。不论专科学校还是本科院校,强大的导向是报考研究生。在这种导向下,教师教育的质量是难以保证的。许多小学校长反映,现在专科或本科毕业的小学老师反而不如中师毕业生那样适应小学教育。”由于现在综合性院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师范专业学生师范能力的弱化,很多师范专业学生受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影响,把主要精力放在外语、计算机等过级考试上,忽视了对基本师范技能的提高,相当多的毕业生表现出对基础教育现实的不适应。“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需要对学生有热情,需要有点奉献精神,这种勉强为之的人怎么能成为高水平的教师?”

(四)基层教育的改革需要地方综合院校师范专业不断加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成为伟大时代赋予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现代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教师的课程观、课程意识、课程技术以及专业知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科技时代对人文精神的呼唤,有赖于现代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以及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化。这些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需要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地方综合性院校作为地方基础教育教师培养的摇篮,必须不断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

三、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

知识、能力、素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三要素。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培养出未来合格的人民教师,要求地方综合性院校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合理构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根据基础教育的实际和地方综合性院校的发展现状,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构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师范人格训练。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师范专业学生严谨求实、依法从教、乐于奉献、甘为人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培养师范专业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思想,培养他们“爱教育”的情感,使他们热爱教育事业,以积极的情感献身教师职业。

(二)师范技能训练。适应基层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强化师范专业学生对教育专业理论的学习,培养他们的课程设计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使他们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师范业务能力。

(三)人文素质训练。充分发挥地方综合院校人文底蕴丰厚、学科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学生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素养和自然科学素质培养,形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兼容并蓄的知识结构。

(四)艺术素质训练。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文化传统,形成师范专业学生的良好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掌握基本艺术技能,培养他们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研究性学习能力训练。针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研究性学习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师范专业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师范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师范专业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耐得清贫、甘于奉献的思想,善于调整、勇于经受挫折的意志,与学生、学生家长、领导及同志友好协作的精神,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完善自我个性修养。

四、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改革课程体系。优化素质教育课程结构。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课程结构体系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素质的培养。在师范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应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五大模块:教育理论课程、教育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人文艺术素养课程、其他自修课程。(1)教育理论课程主要是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心理学、教育史等。(2)教育技能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教学方法和基本教育技能,培养师范专业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教学技能、微机教学、教育科学方法等。(3)教育实践课程主要是依托地方综合性院校教学中实践面广、实践教学体系较为完整的优势,把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课程纳入学校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培养学生从教职业道德、师范实战技能,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校内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学模拟、中小学生活动组织等;校外主要实践课程包括教育实习、送教下乡、义务家教等。(4)人文艺术素养课程主要是扩大师范专业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大学音乐基础、大学美术基础、电影艺术鉴赏、戏曲艺术欣赏等。(5)其他专业课程主要是充分发挥地方综合院校学科资源的优势,师范专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非师范专业课程的选修学习。完成相关课程学习考核,可获得相应课程选修学分。以上五类课程的实施形式分成三类,包括:必修课、选修课、指定选修课。必修课力求精益求精,选修课力求面广,指定选修课力求实用。这些课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贯穿于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全过程。

(二)强化实践教育,提高师范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专业实践指根据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需要,从学生入校起安排实践训练,做到专业实践教育与课堂教学并重,学生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齐头并进。一年级主要是观摩性的专业教育见习,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明确教师职业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感染学生施教情绪。二年级主要是学科性教育实践,如结合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参观、考察、调研等,学生边进行课程理论学习,边进行专业实践。三年级主要进行岗位模拟实践。一方面,利用寒暑假期,学生以小组形式自我组织临时教学队伍,学校安排带队教师,以送教下乡等形式进驻学校,组织假期学生教育辅导,学生进行试讲、自我评课活动,强调学生自我教育、相互启发;另一方面,在三年级学期末最后两个月时间,组织学生在校内进行试教活动,师范专业拟定模拟教案、班级活动模拟方案、课堂模拟讲课,教师指导,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各个具体环节的职业要求,形成职业理性认识。四年级主要开展顶岗实践,撰写毕业论文。四年级一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为期约四周的教育顶岗实习,直接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带队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教师双方指导,让学生处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职业体验。顶岗实习完成后,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职业体验,再组织学生开展毕业生教育论文写作,形成教育反思和心得体会。

素质实践教育主要是根据地方综合性院校的特点,充分发挥地方实践资源优势和综合性院校的学科、专业、师资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师范专业学生从进校开始,就与其他专业学生一起,利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者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入城镇、农村、工厂、学校,开展社会调查、扶贫帮困、科技社服务等活动。师范专业学生还与其他专业学生一起组建科技活动社团,参加各类科技活动竞赛,师范专业学生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与其他专业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专业融合与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