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6 11:4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实践经验交流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实践经验交流材料

篇1

高中的班主任是学生青春路上的助跑者,是学生思想旅途上的点津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状态,班主任是否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校以此案例为契机,开始了把心理健康教育扎根于班上的探索旅程。

一、坚持理念的普及化取向,将心育理念根植于全体班主任的头脑

推进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愿不愿做”的问题。受传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把“教育窄化为智育,又把智育浓缩为分数”的教育方式,在中小学校并不少见。很多班主任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为智育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了提高班主任的认识,我们先后邀请了全国知名心理学家北师大郑日昌教授、华中师大刘华山教授、市教科院教科所张汉强副所长、靳岳滨等专家学者以及颇有教育管理经验的上海建平中学老校长冯恩洪来校讲座,他们的精彩讲演和点拨,极大地推动了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和水平。同时,我们还派出大批心理骨干教师和班主任代表到各地心理健康示范校进行考察,不断提升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从而形成班主任非抓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的思想意识,营造了大家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操作的专业化取向,将技能提升贯穿于队伍培训的全程

在开展理念转变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对班主任进行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重点解决有些班主任“有热情,不会做”的问题。

1.专业引领式培训

专业进修:班主任参加心理培训,学校承担50%到100%的学习费用。在此项政策的激励下,四位班主任完成了心理咨询师的学习,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一位班主任目前正在积极攻读华中师大的心理学研究生。学校还积极组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心理健康业务培训、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课题引领:我校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题研究,以期教师在参与课题的行动研究中,得到专家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中提升教育能力。《班级心理辅导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是在刘华山教授指导下的湖北省重点课题,十年来,其研究成果成为我校班级心理辅导的指导依据。省重点课题《优化情感—社会因素,提高中学生学习效率》结题达到了省级领先水平,课题成果让更多的老师认识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与教学成绩提高的相关性,促进了更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我校还参加了教育部重点课题《高中生心理健康测评和团体辅导研究》子课题、*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市重点课题《教师心理支持系统建设》的研究。课题的引领,提升了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近两年,我校有30多篇论文获省、市级乃至国家级奖励。

2.技术支持式培训

我们与高校合作,对全校班主任进行“格式塔图形”心理学知识培训,并请班主任亲身体验,做“房、树、人”心理测试,大大提高了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兴趣。

在教科院的指导下,我校配备了专业心理测量软件“中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系统”,专业教师及班主任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接受了一系列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近年来,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心理健康档案,获得了每位学生的个体检测报告和班级年级的群体分析报告。针对群体分析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开展相关团体辅导活动;针对个体报告中出现的偏常情况,心理教师协同班主任积极进行关注和干预。心检系统的使用,使心理辅导工作更具专业性和系统性。

此外,学校为每位教师发放《心灵绿阴——教师心理自助手册》,为每位班主任老师订阅一本心理健康教育类的杂志。同时,学校图书馆购置大量心理专业书籍,供老师借阅;学校心理辅导室购置的心理书籍、杂志和光碟,可供班主任随时参考。

三、坚持活动的多样化取向,将求实效作为班级心育工作的最终归宿

1.开设“菜单式”心理健康课程

学校在每年开学初就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系统”对全校各班进行心理健康调查。针对调查报告反映出的共性问题,我们列出各年级“心理自助菜单”,各班级自主选择,报到政教处备案,然后申请什么时候上,由谁来上,还差哪些条件,政教处统筹安排。周四社团活动时间按“心理自选菜单”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利用班会安排适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此外,高三毕业班还定期开设心理讲座,每次大型考试后都要请本校教师或聘请有关专家到校讲座,进行心理疏导,以解除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

2.实施班级为本的心理辅导

每班设立一个心理辅导委员,负责处理班级学生日常的心理问题,设立一个悄悄话信箱,收集班级学生的焦虑、烦躁、意见、建议,然后以合理的形式反馈给教师、班主任,尽量把心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在信箱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有心理疾患倾向的学生,这时我们就会聘请心理辅导老师来进行心理辅导或及时转介到专业心理机构。

“周记本”是我校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传统有效形式,从军训到高三结束,师生的心灵碰撞在这里展现,对一些特殊学生而言,这是温暖一生的精神财富。在学生珍珍成功地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后,她和警察的真情故事开始为人们所传颂。这个秘密,被善良的班主任和学校共同保守了三年,终于使这位死囚的女儿阳光、健康的成长。

我校的“心灵绿地”,是一个心灵倾诉和求助的空间。按照*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心理辅导机构建设的试行意见》,学校不断投入,逐步完善心理辅导室的建设。轻松安全的环境、一应俱全的软、硬件设施,便于师生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为了拓宽沟通渠道,我校还设立了专门的心理信箱、电子求助信箱、“心灵绿地”博客和17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魔灯,注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咨询中作用。

3.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我校每班每学期至少办一期心理小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举办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刊和教室内心理健康教育名言布置等。每年高考前夕,非毕业年级每个班都以学弟学妹的身份办一张心理展板,以“为高三加油”为主题表达祝福和鼓励,营造温馨和谐的备考氛围。

4.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触角延伸进家庭、社区

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鉴于此,我们在校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把它延伸至家庭、社区、社会。我校的家长学校是学生未进学校,家长就已入班,引领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对贫困生的关爱,我们引进社会力量,但从不采用社会上常用的捐赠形式,而是精心组织召开“勤学励志座谈会”,奖励贫困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教育并鼓励更多的学生,做到“大爱无声,爱不以爱的名义”。每年的寒假、暑假,我们都要与社区进行对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理念传播到社区,共同建设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

篇2

学校: 湖岭小学 申报时间: 2015.03

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

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科学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师德教育,树立形象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

1、树立典型,集体培训。通过分期召开集体师德培训会,以讲座、论坛等形式分享优秀教师的师德专业精神。

2、目标定位,加强考核。通过师德考核,确定教师的发展方向,激发教师自我完善的需求,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专业培训,引领成长。

通过定期听讲座、组织集体听辅导报告、分组交流、自学等方式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及新课程理论和专业知识更新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培训,不断丰富与更新学科知识,使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

1、小组互助,合作共进。组建"学科教研小组",以小组形式有计划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活动期间,小组需完成三项任务:其一,深度进行主题学习(一个学期确立一个学习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深度学习);其二,关注课堂教学的改进;其三,认真做好专题科研工作(以教研论文或课题研究形式进行)。

2、培养骨干,带头示范。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或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专家引领,专业成长。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针对性的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有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4、师徒结对,跟踪指导。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由指导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指导,快速帮助年轻教师成长。

5、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汇报学习收获。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三)深化改革,立足课堂。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立足课堂,才能深化教学改革。

1、颁布学生学习常规,切实抓好常规课堂教学。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督促每一位教师、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都能有效落实学生学习常规工作,逐步规范常规教学。

2、充分利用本校资源优势,通过举办教师团队赛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课堂改革研讨课等研讨交流活动,通过说课、上课、评课交流,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定期开展学科教研活动,结合举办公开课、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学科研讨交流,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五)科研实践,总结提高。

把培训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引导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通过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案例随笔等方法,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六)网络培训,资源共享。

通过各类网络培训,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师辅助教学的基本技能。通过分期分批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指导课件制作、电脑维护等培训,以点带面,进行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服务学科教学的水平。

三、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一)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杨冬任负责人,教科室负责校本培训工作的日常工作和学分管理,由教务处和教研组具体组织实施,设计符合本校实际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做好校本培训过程管理。

2、资金预算。每学期学校对校本培训所需资金进行充分预算,保证校本培训活动顺利开展。

3、活动登记。包括:参培教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培训结果、教师发言情况等,作为教师考核的第一依据。

4、积累资料。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培训教材、培训活动情况记载、考勤登记、考核材料和教师个人培训档案的建立等等。

5、考核评定。建立校本培训督导、评估机制,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目标。在对教师考核过程中,做到把教师平时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学习体会、案例分析、研究论文等材料和教师参加培训的考勤情况,作为教师考核并获得校本培训学分的重要依据。先由教师自我评定,再由学校教务处考核审查后认定,并按不同的得分给予不同的评定。

(二)预期效果

通过校本培训,使我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基本功更扎实。中老年教师教科研能力更精。

篇3

一、抓师德教育,树立师表形象。

以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抓师德建设工作。在教师中开展以“三爱”(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三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让”(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根据教育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我校实际,进行师德师风问卷调查,四月份召开全镇教师思想汇报会和座谈会,选出典型,请优秀教师作辅导讲座。五月下旬召开了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以上方法和途径,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良好形象,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依法从教,廉洁从教。

二、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及专业知识更新的培训。

根据小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学习,使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不断丰富与更新学科知识。为促使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在校本培训中,我校除对自学进行督促、检查考评外,还积极举办各类专题教育理论讲座、听辅导报告、自学等。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完成一份学习心得或教学实践小结(字数不少于800字)。经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评定后,存入教师培训个人档案。

三、开展新课程的培训。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培训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基础。二是确保培训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培训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

1、采取“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2、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即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或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我们邀请教研员努恩吉雅、和平老师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四、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

以“深化课程改革打造优质课堂”为主题,开展以下培训活动:

1、加强指导工作

领导跟踪听课,深入教学一线,完成听评课任务,并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共同研讨,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领导深入各年级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一对一”帮带作用,各年级教研工作按计划进行,既丰富多彩又均衡发展。

2、调整培训格局

本学期我们立足学校、教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教研组为单位,把备课、听课、上课、评课、反馈、总结落到实处,不走过场,把每一次“公开课”当作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机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保证研究质量,我们将提出做好加减法,即有针对性 地减少教研课的数量,提高教学研讨的质量。每次“公开课”各教研组全体教师都要全程参与,真实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提高活动的含金量。我们还要把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的情况列入教师的年度考核。

3、开展专题研讨

本学期,我们针对各学科课程的实施难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组织开展语文(注重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数学(注重把握“问题解决”特点,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品德与生活(社会)(注重体验,提高品德教学实效)、科学(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概念)、英语(注重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学科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并继续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开展研讨活动。

4、强化课堂教学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教材的实施,我们强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针对新教材改革中的疑难问题,我们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听骨干教师的引路课,领导的示范课。在评课过程中,着重对纲要精神的落实,课程理念的把握、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以及存在的困惑、疑虑进行了平等、民主的交流。评课以教师的反思为主,共同探讨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最好途径。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兼职教师;培养

作者简介:潘有志(1976-),男,湖南华容人,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教学和高等教育管理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桂林航专教改项目“构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1JB33)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7-0112-03

兼职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兼职教师在高职院校师资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对毕业设计的教学与实践、培养合格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开展对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如何提高其教学能力、保证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成为管理部门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培养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需要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 35 号)明确要求:“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新华社北京2010年7月29日电)中明确提出,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上述政策不难看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相当重要。社会需要的是有实践能力的人才,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实践少,所以把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兼职教师引入到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强调实践工作能力(包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的指导,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的实践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素质,使其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二)缓解校内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短缺的矛盾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理论课教师已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而具有实际操作技能教师的短缺仍是各个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尤其是在毕业设计指导环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有些学校一个教师同时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达到十几个甚至更多,这样就会使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的精力投入相对不足,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低下;有些学校苦于没有合适的教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只好抽调部分年轻教师来顶替指导,这些年轻教师由于普遍缺乏工程实践锻炼,指导实践性课题的能力不强,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也无法令人满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造成生师比结构失调,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和企业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与用人单位岗位的实际需求实现无缝对接,这也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打开进口,面向社会和企业聘任一批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担任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校内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短缺的压力。

(三)解决毕业设计实践性缺乏的现实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的传统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传统模式的毕业设计不能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为课题进行实践研究,无法做到“真题真做”,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只是纸上谈兵,接触不到实际的工程项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阶段,不能形成实际应用的概念。而从就业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既需要接受一定的工程教学培养,也需要一定的工程项目训练背景做支撑。通过从社会和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毕业设计的兼职指导教师,可以弥补校内指导教师知识体系上的缺陷,使学生能够尝试一些与实际项目紧密相关的课题,使毕业设计课题能够更加贴近业界需求,更加具有实用性。

二、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政策引导

政策引导策略主要包括:第一,引入激励机制。目前,兼职教师参与职业教育还是一种个人行为,企业缺乏提供兼职教师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现状,高职院校要积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拓宽教师聘请的渠道,鼓励、吸引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技师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到校担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第二,创设成长环境。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在聘兼职教师的内在潜力,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人文关怀促进兼职教师的健康成长,给予兼职教师更多的关怀,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思想上给予引导,并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要创造专兼职教师合作的条件,进行学术交流,联合科研,切磋授课经验,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施教能力。

(二)条件筛选

条件筛选策略主要包括:第一,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条件良好,学历、职称、职务、工作经历等指标符合指导毕业设计的要求。第二,专业技术能力要求。在专业领域内,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取得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或具有独特专长,有一定年限(一般为三年以上)行业企业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熟悉行业企业工作流程,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第三,教育教学能力要求。能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愿意向学生传授技术和经验,能独立承担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任务。

(三)选聘聘任

选聘聘任策略主要包括:第一,选聘程序。首先由企业推荐或由个人提出申请;然后各专业教研室依据聘任条件和个人能力,结合教研室实际工作状况推荐上报系部;系部组织同行专家对申请人的资质进行审核、并考查其专业技术能力和教学基本能力,确定其能否胜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最后将拟聘人员名单报学校审批,学校在总量控制、择优选用的原则下,统一按需聘用,并与兼职指导教师签订聘任合同。兼职指导教师的聘期一般设定为固定期限,聘任期满不再续聘者,所聘职务自动解除;如需续聘,应重新履行聘任手续。兼职指导教师的选聘应该公平、公正、公开,做到竞争上岗,能者优先,防止聘任工作人情化、表面化和形式化。第二,聘任管理。兼职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期间,实行聘用协议管理。首先,要明确岗位职责。要制定颁发兼职指导教师的岗位细则,明确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的职责。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至少包含如下五个方面:结合企业生产实践,指导和帮助学生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和规划;指导学生按选题要求到相应的生产单位调查研究,搜集与题目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技术水平和工艺过程;充分了解学生,与学生保持经常的联系,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精心做好面授辅导;公正合理地给予成绩评定。其次,要实施规范管理。要参照专职教师的要求,建立兼职指导教师教学档案,对兼职指导教师进行规范的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建立兼职指导教师资源库,对兼职指导教师个人基本情况、企业背景、教学过程、培训过程以及考核管理等信息进行管理;建立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兼职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的业务交流。

(四)教学培训

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平时主要是从事一线实践工作,在专业技术方面比较熟悉,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在指导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知道“怎么教”的困惑。因此,加强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成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一,要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兼职指导教师的培训计划,保证兼职指导教师接受足够课时数的教学能力培训。第二,开办兼职指导教师“岗前培训班”,积极组织优秀师资对兼职指导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培训,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经验交流和规范讲解,逐步培养兼职指导教师的教学意识,使其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三,建立专兼职指导教师互助制度,由于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双方可能在教学和实践经验方面存在差距,通过专兼职教师之间开展定期的交流和学习,双方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兼职指导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专职教师积累实践经验、了解专业技术的新进展。

(五)绩效考核

考核是评价工作效果的必要手段,是确定兼职指导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对于兼职指导教师的考核,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完善的兼职指导教师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兼职指导教师的工作任务和特点开展考核。第二,对兼职指导教师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对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育人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兼职指导教师的业绩档案,根据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并作为是否续聘的依据。通过考核,学校可以了解兼职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兼职指导教师也可以审视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改进。

三、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培养的价值分析

(一)企业利益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第一,人才利益。企业对人才应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毕业生适应期过长成为困扰企业的一大问题。通过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企业能够在实践中选拔优秀学生,为自己量身培养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这样不仅可以缩短人才培养适应期,减少成本,还可以为企业在人才供应的数量和质量上带来竞争优势。第二,经济利益。让学生到企业开展毕业设计,企业在分担人才培养责任的同时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第三,社会利益。高职院校师生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和宣传群体,企业通过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和支持,能够针对潜在消费者进行广告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增加企业的区域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学校利益

在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学校的利益主要体现在:第一,人才培养。通过聘任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利用企业先进的设施设备和生产环境,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操作对象,对学生进行现场操作的技术指导,可以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使学生毕业时能够尽快适应企业和社会。第二,师资结构。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决定了高职院校不但需要拥有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师,也需要一些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专家或技术人员,通过选聘来自生产、工程技术一线的兼职教师加盟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利用兼职教师所带来的实践经验和技术信息,不仅能够弥补专业教师数量的不足,还可以调整和优化现有师资队伍的学科和学缘结构,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三,就业环境。通过兼职指导教师的聘任,高职院校能够及时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和行业技术等最新信息,能够适时调整和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与此同时,兼职教师所在企业的规模发展,也能给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舞台,学校最终获得的将是良性的招生和就业循环。

(三)学生利益

通过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的聘任,学生的利益主要体现在:第一,提高实践能力。对学生来说,有了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就能得到最专业的指导,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设计能力;通过与兼职指导教师的互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积累必要的经验与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第二,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对毕业设计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学习,学生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掌握科技动态,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熟悉未来工作单位的环境和要求,加深对所从事职业、岗位的认识,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摘要: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是一门包括住宅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与陈设、展示设计等重要内容的传统理论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高职专科学院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结合本院室内设计专业多年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经验,本文对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要求及方法、内容作一些探讨。

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是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产生的一个传统的教学体系,是艺术设计理论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的根基,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势必成为设计教育之举足轻重的专业。但是由于理论课程传统、单一话存在于以下很多的问题:

1.室内设计专业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复合学科,即不是纯艺术也不是纯技术,而是涉及美术学、美学、艺术设计学、建筑学、材料学、工程学、人体工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既需要艺术的设计,又需要技术的手段,两者缺一不可。

2.我国的室内设计专业大多数起源于工业造型设计专业,先天不足,太偏重于加工技术,偏工科技术型,而艺术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起源于室内设计、美术、环艺、工业设计专业,侧重于艺术型,而国际先进发达国家的室内设计专业大多数是起源于建筑学专业、注重建筑与室内的整体学科关系、文理交叉、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更为科学、合理。

3.理论与实践脱节,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专科、本科硕士直到博士都有,目前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是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将设计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WWW.133229.coM

4.职业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教学发展体现在教材老化、内容贫乏、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实训设备陈旧与缺乏,教学手段单一,忽视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和室内设计的需求有差距。

因此需要对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教学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充实、改革、提高。

一、坚持以专科起步、积极探索室内设计理论课程教育发展规律,加强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社会、服务企业、多形式多层次的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一)根据理论教学需求,科学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制定和完善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是一个传统专业,在教学和专业建设上,有很多传统的格式。因此,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习实训等内容上,需要更多的结合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紧紧围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作为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宗旨,根据市场要求和高职教育的要求,对有关课程进行调整、整合,对课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改革、创新。

(二)根据室内设计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室内设计理论课程目标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指导下,以适应中小型装饰企业的工程技术岗位的需要,按装饰行业标准和装饰企业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国家建设法规和行业标准,掌握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生具备以下水准:1.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有深厚的理论基础。2.具有相当的实际经验,能够进入市场就能独立的进行设计和相关的施工指导。3.具有相关的营销能力,能够很好的和客户沟通。4.掌握市场行情,包括材料以及装修行业的具体动态。

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教研教改具体措施

(一)项目牵引,课程以项目为驱动,结合理论课程进行兴趣式教学。

针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学生普遍对理论课程没有兴趣和急于学习电脑课程、急于走入社会学习实际操作经验的特点。在进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时首先确定实际项目。如:进行“住宅室内设计与陈设”课程教学,本门课程是学习住宅室内设计的基础课程,理论性很强。针对现在学生普遍对理论没有兴趣的情况或不能耐心学习的情况,结合同学们想学习实际的经验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之前首先确定“实际项目”。如在教授室内空间布局时,我们把东莞某小区的二楼样板间作为项目,要求同学们合理分割空间,同时去现场量尺、核对设计等等步骤。再返回到课堂,结合理论知识以同学们自己分割的空间指出问题所在,这样即解决了理论教学任务又满足同学们走入市场的要求。极大的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课程信息反馈机制,由不同的同学担任每一门课程的信息反馈员

由于室内设计专业属于阶段性授课,在进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阶段性教学时,要分时段分情况的对同学们进行咨询,同时要求同学以不记名的方式把本阶段的学习和老师教授情况反馈给信息反馈员,老师及时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广纳众言,进行科学分析论证,为教学改革准备一手材料。

(三)建立相关的教学基地,进行实地教学活动

传统的室内设计理论教学基本都在教室里面完成,这样教学就变得死板,理论就无法结合实践,学生就在死记硬背中对课程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学院附近建立相关的实习、实训基地,把传统的教室教学搬到实训基地进行。比如:在进行“家具设计与陈设”学习时,我们将设计好的家具通过实训基地直接分组自己创作,这样既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实践经验,能够很好很快的掌握家具的构造。这种教学方法即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也加深了教学的效果。

(四)建立一支创新、敬业、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结构合理的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是加强教研组的作用,经常进行老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把老师各自掌握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增加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互相学习专业知识,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寒暑假期间教师也要走入市场,近距离的接触市场,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时刻保持在室内设计的最前沿。首先保证老师教授给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落伍不脱离实践。二是做好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要求教师们认真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将自己的事业与学院发展紧密联系,形成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以及凝聚、和谐、协作、互助的良好团队精神。认真做好专业教师的定位,制订激励、约束政策,形成竞争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使他们既是合格的教师,又是室内设计相关行业的专家。

三、开阔教学领域,加大室内设计学生学习的范围,让同学们看到理论学习的好处和用处

(一)彻底改革传统的单一教材加讲义的教学模式,紧扣培养目标,重点抓每一位教师、每门课程的讲义及教案的设计与编写。积极的鼓励室内设计理论专业教师把原有的室内设计理论教材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进行整合,“自编教材”让同学们视野更加开阔,让教学更加的开放。同时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的院级精品课程的设置。

(二)组织参加工作而且工作业绩突出的毕业生定期回来,和在校的同学进行交流。让这些同学和在校的同学讲解理论基础的重要性,以及以后工作应用中的作用,让同学带同学的方式增强同学们学习理论课程的积极性。

(三)和本地区的室内设计协会保持长期的联系,建立相关的机构,构建“双证”教学体系 。

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的一些行业信息以及分类级别信息,配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宣传组织工作,为学生在毕业前考取相关职业等级证书创造了便利条件。本专业可以考取室内设计师证,让同学们了解考试的相关内容,如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级别以及资质证书的考试,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

四、工作室式的室内设计专业理论教学方式

(一)打破传统的系——专业教研室——教师的管理体系,由专业教师牵头系和学院支持,设置室内设计工作室,直接面向市场。把室内设计理论课程和社会实践最直接的结合起来,把同学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由老师指导同学们合作设计一些实际项目,应用到实际的工程。

(二)通过工作室引进相关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方位多渠道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有相关的实践经验,教学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三)建立相关的工作室,同时也可以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习和工作环境。保留理论基础扎实的同学,鼓励在校同学学习室内理论课程。同时利用创收所得,根据理论教学业需求完善教学设施,不断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张世礼.《中国室内设计研究散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篇6

一 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氛围

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主题对园所环境进行创设,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环境,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受到良好的养成教育。

在环境创设上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寸草木都言情。如从主题墙装饰、功能区设置到各区域的操作材料投放,都要注重注入养成教育内容。活动室主题墙上“团结友爱”“快乐家园”等装饰画激励孩子们互帮互助;各类区角上的“请用文明语”“请”“对不起!”“谢谢!”等,提示孩子们使用文明语言;盥洗室墙壁上也有“节约每一滴水”“不推也不挤”“我会提裤子”等提示语,提示幼儿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们受到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启发。

这些无处不在的环境熏陶,促进了幼儿良好习惯的自然内化,推进幼儿良好习惯的教育。

二 开展多种活动,推进行为习惯的培养

1.在一日活动中渗透习惯培养教育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习惯养成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如为帮助幼儿学习和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设计“一句好听的话”活动;为了帮助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开展“我要这样做”等主题活动。在“我要这样做”活动中,孩子知道就餐前要主动洗手,吃过的果皮能马上送到垃圾桶,上床前能主动把鞋子摆放整齐……这样,从幼儿的年龄、身心特点出发,通过一些实际的体验来进行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2.在节日活动中挖掘习惯培养教育

充分挖掘节日活动中教育的元素,将习惯养成教育分解落实到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

从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出发:利用多种教育方法,将个人活动、集体活动、园内参观、家中生活实践和日常学习生活等各种活动形式相互配合。如妇女节亲子活动,“我当妈妈”的游戏中,让孩子和妈妈互换角色,要求孩子为妈妈穿衣服、系扣子。这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会到妈妈的辛苦,从而知道感恩。“五一”劳动节组织幼儿参观食堂,让孩子们懂得尊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地球日的“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关注、爱护周围的环境等。

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主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健康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3.整合活动形式深化习惯培养教育

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引导教师注重开展整合活动,创新教育形式。如开展互助献爱心活动,让幼儿从小就知道友爱,知道关心他人;设立不同的习惯养成教育评比栏:“礼貌之星”“助人之星”“我爱干净之星”等,通过评比幼儿能自觉约束自己,从而逐渐让幼儿在一种丰富的、形式多样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善于总结,积累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法

幼儿园要善于总结,通过多项实践活动进行科学分析,积累一些有价值的实践经验,作为深化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工作的切实依据。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有:说服法、榜样法、鼓励法、游戏角色扮演法、环境教育法等。如运用实例榜样法、游戏角色扮演法以表扬、奖励的手段启发幼儿改掉坏习惯,要比旧式的说服教育法更有效。针对幼儿个体差异的特点,适时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有益于孩子的一生。

三 家园共育,优化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让家长成为幼儿行为教育的榜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家长要以身作则。如生活习惯方面,要定时作息、讲文明礼貌。如家长要指点孩子把垃圾放进垃圾桶,不乱扔垃圾,自己要言行一致。同时,多做情感表扬少做物质性奖励,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个好孩子应该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在家庭当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

2.让家长成为养成教育的课外教师

通过定期给家长培训、宣传关于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知识,帮助家长端正与更新家教观念,使幼儿在离园后,各种行为习惯也能得到持续的培养和巩固。如召开参与式家长会,指导家长在家教中不足的地方,从而做到有针对性地去培养自己孩子的良好习惯,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开展优秀家庭经验交流活动,用实际例子现身说法介绍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方面的经验,以点带面;组织问题答疑,针对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困惑答疑。通过交流,让家长转变为“课外教师”的角色。

3.让家长成为孩子习惯养成的监督者

篇7

主要任务和措施

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推动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和工具方法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一是整合科研院校、单位等优势资源,推动形成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二是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研院校、国家会计学院等建立管理会计研究基地;三是推动改进现行会计科研成果评价方法,切实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四是充分发挥有关会计团体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组织、推动作用,提升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推进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形成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一是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制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推动其有效应用。二是建立管理会计专家咨询机制,为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建设和应用等提供咨询。三是鼓励单位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等方式,及时总结、梳理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组织建立管理会计案例库,为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提供示范。

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完善现行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一是将管理会计知识纳入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和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二是推动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三是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四是探索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其他途径,五是推动加强管理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

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指导单位建立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推动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发挥。一是鼓励单位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化规划,二是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三是鼓励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中介服务机构拓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服务领域。

工作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将管理会计工作纳入会计改革与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稳步推进;要切实加强对管理会计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与有关监管部门的协作,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推动管理会计工作有效开展。有关会计团体要按照财政部门统一部署,大力开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宣传培训、人才培养等工作。各单位负责人要切实履行会计工作职责,将管理会计工作纳入本单位整体战略,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

加强工作指导。财政部要通过本指导意见,科学谋划、整体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引导、推动社会有关力量共同推进管理会计工作;要制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总结国内外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组织编写管理会计系列辅导材料,以指导各单位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组织管理会计经验交流和示范推广;要制定具体措施,加强对本地区管理会计工作的指导。

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焊接

0 前言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专业的发展,决定了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而教学改革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要有精干高效、业务优良,治学严谨,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来保障。建设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促进教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是实施质量工程的核心。通过建立优秀的教学团队、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使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结构件》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为例,探讨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与措施以及对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 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及过程

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校企合作为宗旨,以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以专业核心课程为载体,建设课程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教学改革、技术服务、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校企合作,共同承接课题、申报教学成果奖、参加教学改革经验交流、焊接新材料新工艺技术交流,凝聚成专兼结合稳定的专业课程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1.1 调整教学团队结构

构建《使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结构件》课程教学团队,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从团队教学人员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以及专兼结构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专兼结合教师梯队。通过建设,使得团队教师100%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双师比例达100%。

1.2 开展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进一步明确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基于工作过程与任务的课程设计理念。

(2)以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方法为主线,以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规定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工考核项目来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将专业岗位所对应的工作过程中的任务分解,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职业技能要求,确定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以丰富的课程资源、真实的实践环境作为课程的基础和支撑;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课程融理论与实践,职业能力与素质为一体的教学形式。

(3)《使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结构件》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不同的任务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实施,强调采用“学中做”、“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学性、主动性。

1.3 加强《使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结构件》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优化课程整体设计,选择更为典型的教学项目,并分解成与其工作岗位更为接近的教学任务;完成《使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结构件》课程教学资源及课程教学网站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生产过程中的案例。完成《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结构件》教材的编写等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作。通过《使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结构件》课程的建设,带动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2 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

以江苏省示范院校重点专业和服务产业重点专业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建设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

(1)以特种设备焊工考试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为平台,强化校企合作,提高课程教学团队的整体实力

目前,学院已建立了特种设备焊工考试中心,其主要功能就是按照特种设备制造相关标准为特种设备制造企业培训及考核焊接技术人员,教学团队成员将在与企业合作培训及考核焊接技术人员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行业标准的应用能力,并能有效地把工程经验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内容。

江苏省示范院校重点专业和服务产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中都把焊接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项目,课程教学团队将在现有焊接培训的基础上,在工艺研究和技术服务上又将开辟新的领域,并把工艺研究和技术服务的成果与学生能力提高相结合,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2)加强教师培养,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理念

每年不少于1人次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兄弟院校组织的职业教育研讨会,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具体程序、项目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把握、学校实训资源的配置及学校课程网络化问题、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创新、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组织中实施项目化教学,通过总结提炼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能力。

(3)课程教学团队教师主持教学研究课题,提高研究能力

课程教学团队参加教学研究课题,课题将包括课程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训中心运行机制、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等。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加深对专业的认识、专业的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内涵和形式,提高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研究能力,更好开展专业建设,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4)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提高教学团队整体水平

按照学院《关于实施青年教师“1358成长计划”的意见》,针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采用“1帮1”以老带新制度,作为助教参与指导老师的项目化教学,转变青年教师职业教育理念、提高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鼓励青年教师下厂实习,通过下厂实践,能够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工程经验,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更好的服务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

(5)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评聘合作企业中技术能力强、技能水平突出的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同时加强兼职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开展日常教学规范、项目化教学方法和能力的培训与测试,促进兼职教师熟悉职业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将最新的生产技术、最精的操作技能科学地传授给学生,形成稳定的兼职教师库,构建优秀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3 结束语

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是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始终是高校改革发展中的永恒课题。通过以上的措施,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建设了3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团队结构合理,教学能力突出,协作能力强,团队教师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及教学设计创新能力,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韦小波.高职项目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08(10):15-16.

篇9

今天,人们对博客(Blog)已经不再陌生。只要你打开网络上的搜索引擎,输入任何你感兴趣的关键词,都会看到相关的网址中出现Blog的踪影。

教育Blog从去年以来在国内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师生、教育行政管理者纷纷建设起自己的Blog,从师范生的课堂教学、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到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甚至到专家之间的交流,Blog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各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培训中,几乎都加入了使用教育Blog的模块,参加学习的教师对Blog大多“一见倾心”,在Blog上彼此交流、记录下自己人生中闪光的思想,Blog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log进入教师的视野,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刚开始时,大家对Blog很陌生,就有了学习、熟悉的过程,大家练笔、熟悉Blog环境;紧接着,老师们会在Blog上倾诉自己的想法,这时,网上的教育Blog和教育叙事大量涌现;此后,越来越多的老师把Blog和教育叙事用得更加灵活自如,他们把Blog作为学习资源、教学平台和自己的信息化生活的环境,讨论教案、分享高考试题、倾诉自己的忧虑、分享子女童年欢乐;经过一定阶段后,人们对Blog这种形式和内容熟悉了,就进入反思阶段:老师们为何对Blog情有独钟?Blog究竟会带来什么?

可以说,教育Blog的兴起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特现象。目前国内已有众多的研究者分析了教育Blog的特点和作用:

——Blog作为叙事研究报告的交流平台,将过去以书面为载体的叙事研究报告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实现了叙事研究的新发展。

——Blog使得文章和资料更容易保存、流通、复制,使教育叙事的传播范围更广,只要敲动键盘,你的话语便可以传向网络,反之,你也可以方便地获得别人的想法和信息。

——Blog上写日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你的想法和故事,与同伴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创造出更多的智慧。

——Blog还给了教师话语权,促进了教师自身主体意识的觉醒。

——教育叙事与Blog的结合正在迅速地向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发展,各地的教师们正在创造出许多新型的教育方式,诸如班级学生的Blog社群、若干学校或地区的Blog联盟、结合学科教学和教育叙事反思的学科专业化Blog,等等,并逐步形成教师学习型组织,成为开展网络教研的信息平台、工作平台和资源平台。

下表显示了国内比较知名的教育Blog的发展情况。

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普及教育Blog的几个热点地区是广州天河、浙江海盐、江苏张家港。这些地区教育Blog热火的主要原因有,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关注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如电教馆、教研室的领导热心倡导、亲自带头,成长起来一批热心教育信息化的积极分子,逐步形成了教学研究和教改的氛围。同时,也要看到,教育Blog与教育的其他活动类似,积极分子在教师群体的总数中总是占少数。从统计中可以看到,如果从数量上看,参与的人数愈多的地区,人均发表文章的数量就愈少;参与人数少的地区,往往总是那些最感兴趣的人先期积极投入,人均发表文章的数量就多;文章的质量亦然,精品和高质量文章总是少数,但是这些少数“先驱型”教师的影响很大,会带动一大批人。人们已经意识到,教育Blog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意义,不是追求文章的高质量和对少数精英的培养,而是让每一个人有自己的发言权,让世界能够听到每一个人的声音。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体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随着教育Blog实践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教育Blog的认识也更加深化,现在,大家都在探索,教育Blog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是什么:

——教育Blog不仅是信息呈现的平台,由于它连接着人们的思维,因而它是教师群体思维互动的平台,是师生学习实践共同体的环境或载体。

——教育Blog为师生提供了发表自己思想的传播媒体,让公共话语权回归到每一个教师自己手中,因而重构了社会的话语结构。人们在相互传播沟通的过程中,反思、互动,进行思想的复制与创新交融。Blog对每一个个体而言,将导致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从群体的影响和社会长远的历史演进来看,将导致一种教育社会结构的变革。这可能是Blog在教育中的最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Blog的未来发展趋势

任何一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思想的创新与扩散对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人们十分关注创新扩散规律的研究。

1995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埃弗雷特。罗杰斯教授研究了3000多个有关创新扩散的案例,发表了《创新扩散》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创新扩散S-曲线理论(S-shapedcurve)。罗杰斯认为,创新的扩散总是一开始比较慢,然后当采用者达到一定数量(即“临界数量”)后,扩散过程突然加快(即起飞阶段take-off),这个过程一直延续,直到系统中有可能采纳创新的人大部分都已采纳创新,到达饱和点,扩散速度又逐渐放慢,采纳创新者的数量随时间而呈现出S形的变化轨迹。罗杰斯把创新的采用者分为革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追随者、晚期追随者和落后者等几个发展阶段。

罗杰斯认为,创新扩散总是借助一定的社会进行的,在创新向社会推广和扩散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但在说服人们接受和使用创新方面,人际交流则显得更为直接、有效。因此,创新推广的最佳途径是将信息技术和人际传播结合起来加以应用。转贴于

显然,教育Blog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未来发展也是呈S曲线的发展趋势。同样,促进教育Blog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将Blog本身的优势与教育行政力量的人际传播结合起来。

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教育Blog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即少数革新者、早期采用者阶段。随着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培训试点的启动,教育Blog的使用将纳入到培训教材和培训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学会教育Blog的使用,最后,它会变成像Word一样人人会用的基本信息工具。到那时,教育Blog进入扩散过程的起飞和快速扩散阶段,这个进程估计在未来的3-5年内,这是一个伴随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培训实现的过程。

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有效管理十分重要。各地的实践表明,凡是领导重视和落实发展措施的地区,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就会形成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互动的发展势态,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最近,浙江省海盐县教研室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通过发展教师的Blog促进新课程改革;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和电教馆提出,2005年是教育Blog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年,要在全市范围内培养1000名研究型教师,实施万名教育博客行动;山东省淄博市教育局和电教馆颁布了“淄博教育Blog建设指导意见”,加强了淄博教育信息网络的教师和学校Blog的功能,让更多的教师学习、推广、使用教育Blog。

“淄博教育Blog建设指导意见”提出,通过对教育Blog进行科学有序的规划,整合全市的教育Blog队伍,形成教研合力,引导教师通过教育Blog推进课改教研,提高教师生命质量。具体的做法是:淄博教育Blog依托淄博教育网(zbedu.net),以高中学科Blog建设为主,并辐射学前教育Blog和职业教育Blog;区县依托各自的教研部门和教育信息中心,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科Blog建设为主;学校要积极探索教育管理Blog的建设与应用。力争用一到两年时间,把Blog平台建成全市教学资源的平台,教师自我学习的平台,全市教师同伴互助的环境,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生命质量的支持平台。

我们注意到,教育Blog的进一步发展正在促成不同区域的教育Blog群走向联合,从资源分享发展到研究层面上的联合,一线优秀教师资源与高校研究资源的联合。人们已经开始感受到,全国教师的智慧资源联合的时代已经来临。

链接 何谓博客(Blog)

Blog是Weblog的简称,常被意译为“网志”、音译常为“博客”。Blogger则指写网志的人,Blogging指写网志的过程和行为。

Blog简单,人人能用。从功能特点来说,Blog以时间为序,组织每天的内容,还可以通过网络留言、引用跟踪等构起以个体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松散耦合网络虚拟学习社群;另外,Blog提供的简单易用的多种文档归类和检索查询功能,使得Blog可以很好地充当简单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数字学习技术的倡导者毛向辉在他的文章《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中说,Blog不仅能够及时写录、,还具有分享功能,能够将个体的自主学习与周围的群体学习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进一步提升个体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个体Blog内容的不断积累,学习者可以进行回顾,品味过去所写的内容,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不断进行反思,加深体会和感受,这样的过程不断延续,就会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Blog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和通道。要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作为教师,首先要使自己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教师自身学习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具有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师专业情意,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要加快自身学习的速度。

篇10

[关键词]世界大学城;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187-02

1“世界大学城”简介

“世界大学城”是一座以网络虚拟为基础的用于大学生日常学习与交流的网络空间平台,它是运用Web2.0、Sns、Blog、Tag、Rss、Wiki等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理论、XML、Ajax等理论和技术设计并以网络交互远程教育为核心,综合了远程教学、网络办公、即时通讯、商务管理、全民媒体、个性化数字图书馆等功能的一座既虚拟又真实的大学社区平台,是全民终身学习的校园。目前,随着“世界大学城”的提出与实践,越来越多的阶层开始对这一新型的媒介产生兴趣,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平台进行学习、通讯、社交,实现了真正的“方便教学”。该网络空间把各大高校融合在一起利用互联网云技术搭建网络平台,构建出一座虚拟校园,进而形成“世界大学城”的规模。

2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就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包括各大本科、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来看,分为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如中国人民大学,通过开设“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创业管理”等创业教育课程,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其次是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代表性院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专门的从事创业教育与实践探索的教师与专门的机构―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再者是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较为典型的是温州师范学院。究其根本,教师指导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而目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依然不够完善,专业知识的狭窄也造成多数大学生无法正常发挥出应有的水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构建一些初具规模的创新教育网络平台,但目前主要停留在以静态网页为主要形态的创新创业动态及成果的展示,这种形态虽然能对信息进行更好的整理、筛选及传递,但对于部分希望学习到创新课程和创业实践的学生来说,这种形态依然不能满足其对教学研究资源、创新课题及创业项目的学习环境等需求。因此,借助高校信息化建设,基于“世界大学城”的大胆设想,建设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建设“世界大学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

3.1创建目标

凭借“世界大学城”的校园云平台和教师、学生的个人空间,创建一个能将教学资源、系统资讯、教育管理、协同创新和校企合作等多个项目融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习网络平台,目的在于为全世界的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的自我学习、创新创业思想的交流、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广阔的网络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云平台建设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登录个人空间专业课程视频、音频、创新创业培训信息及创新创业动态等,学生登录个人空间后,能够全面了解创新创业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始自学、沟通交流等相关活动,从而开展对科技的创新与探索,将创新创业资源网络化。

3.2创建内容

①构建教学资源平台,并对资源进行整理、整合,在网络平台上陈列大学生创新创业课件、讲座视频和创新创业理论书籍等功能。②构建系统资讯平台,完成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相关信息、组织机构及成果展示等功能。③构建教育管理平台,完成对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安排、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及创新创业技能比赛等功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④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完成师生学习、交流、提问、解答、评价等环节。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沟通合作能力。⑤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在项目、专利申请、技术交流等方面完成学校与企业及社会的完美对接。

3.3创建运行方案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将通过五大功能平美实现预期功能。①教学资源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视频讲座、教案、课件、论文、辅导图书、模拟讲座等资源,大学生可以根据自我喜好对资源进行查看或下载,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够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②系统资讯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部门和教育名师简介、创新创业动态、成果公告等信息。学生可随时登录“世界大学城”个人空间查看学校相关部门和名师简介,浏览最新的创新创业动态,了解最新的创新创业成果,把握最恰当的创新创业时机,为创新创业成功奠定基础。③教育管理平台:创新创业培训安排,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审核,创新创业竞技比赛以及创新创业成绩等信息。高校可以通过此平台,组织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评选,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电子商务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等一系列学科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学生可方便快捷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上浏览相关信息,在线填报相关申报表格,管理者也同样通过快捷的平台对学生的申报材料进行统一评选审核,并使用电子公章签署评审意见。④协同创新平台:登录“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的教师和学生可在空间内建立讨论群组、推荐创意发明、发起竞赛、学习等,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展开自由讨论和协同合作,教师和学生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探讨,甚至可实现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即时交流。⑤校企合作平台:产品研发、专利申报、技术支持、合作交流等信息,为高校学生与企业、社会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平台空间上并寻求合作或技术支持等信息,大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空间搜寻合作机会和企业的经费赞助。

3.4网络平台优势

基于“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将为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提供最直接的服务保障和指导,且具有全方位的开放特性,学生可平等地进行交流,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更好地得到锻炼与积累。①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可以进行信息。包括市场供求信息、创业需求信息、合作需求信息等,主要用于帮助大学生和推广自己成型的产品或业务。②通过搭建一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与理论知识学习之间密切联系的桥梁,能良好地解决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等方面的问题。③通过网络平台可以使大学生们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创业实践活动之后,大学生们在网上,现场进行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帮助,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④集常规基础实验、综合能力训练、学科竞赛、创新课题申报、创业设计等多方位教育培训于一体,不但可以方便学校各部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也将给学生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展示。学生完全根据自身的喜好、需求和风格,选择资源、目标、类别,主动选择、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培养学生自主意识。⑤网络平台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例如网上讲座、社会调研、社会实践等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丰富创业教育内容,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网络平台图文并茂,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被学生接收。⑥提供具有较强表现力的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提高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及创造的能力。⑦从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从复杂的问题中提炼出新知识,教师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实践经验来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洪宇.空间革命――高职院校开放发展的新起点[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