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细化管理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3 10:0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精细化管理交流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精细化管理交流材料

篇1

【关键词】档案管理;精细化管理;高校辅导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青年社会化过程的延长,以及大学生生活背景、思想状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结合当今高校学生的特点和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变化,高校辅导员必须秉持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去管理和服务学生。细化学生档案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我们将从细化档案管理的必要性,档案归类和建档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建立学生档案的必要性

现在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多元化,其出现的各种心理、突发事件等问题如果不能被辅导员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情节严重时甚至酿成恶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对学生的精细化教育管理,实现辅导员工作的全覆盖,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得到应有的指导和帮助,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怎样做到既能服务学生又能对突发事件防范于未然,这就要求辅导员全面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等,并对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学生档案,以便及时研究和预测,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干预帮助。因此细化档案管理应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学生档案的细化分类

常规的学生档案只限于学生的生源信息,包括家庭住址、毕业学校和联系方式等,我们认为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辅导员应该进一步细化学生档案,并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档案进行更新。我们将学生档案分为以下四类:

(1)常规档案。普通学生的常规档案应包括学生生源信息、家庭住址、家庭及个人联系方式和学生的住宿情况等,这些档案是辅导员必须掌握的,对学生工作起到铺垫作用。

(2)违纪学生档案。每个学校都会有部分叛逆的学生,他们对学校的管理及教学持有不屑的态度,而且这部分学生平时会表现为不遵守学校的规定,这部分学生应成为辅导员关注的重点。对于违纪的学生应单独建立违纪学生档案,内容应包括:违纪的时间,违纪事因,违纪次数,违纪谈话记录,学生保证书以及违纪谈话后的表现等,对于多次违纪的学生应及时通知家长,并将与家长沟通的结果记录在违纪学生档案中。

(3)贫困学生档案。贫困生是学校资助的重点,学校会根据学生的贫困程度进行不同的资助以帮助其完成学业,因此辅导员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贫困档案。贫困生档案应包括每个贫困生的具体家庭情况以及学生对自身情况的态度等,并应该对每个贫困生跟进,以便及时掌握家庭突变及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做到及时的辅导,并为其争取相应的资助机会。

(4)问题学生档案。问题学生是细化学生档案里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辅导员关注的重点。问题学生可以分为失恋引起的问题学生,家庭生长环境引起的问题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学生等,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应该对新生做一些心理方面的测试,对于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分类筛选,针对较严重的问题学生做分批次的谈话,并将谈话内容记录于学生档案,并及时跟进更新。问题学生是学生管理的中心,做好问题学生的档案管理,对于及时掌握并防范突发事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细化学生档案的过程

建立档案很重要,但是建立档案的过程更重要。多渠道了解学生信息,是档案精细化的前提。要做好学生心灵层面的精细化教育,即以人为本,真情教育,让辅导员走入学生心中,发挥辅导员独有的“亦师亦友”的优势,真正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肯主动将自己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同辅导员进行交流,在遇到困难和疑惑时才能主动想到寻求兼职辅导员的帮助,而不是将辅导员放在自己的对立面,被动地接受辅导员的教育和管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班会制度。辅导员基本上每周都要深入班级,参加一个班级的心理班会,在这个班会上与班上的每一个学生聊天,了解学生们的困惑,并为他们解惑,回来做好记录。

(2)深入宿舍调研。宿舍是一个小集体,通过深入宿舍,辅导员可以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生活状况,并且可以通过他们的个人用品,悉知他们的兴趣爱好。

(3)召开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可以分为班委座谈会、舍长座谈会和劳动组长座谈会,每种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可以了解每个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

(4)个别谈话。对于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同学,辅导员应与其单独聊天,聊天的时间和地点都会预先计划好,为的是保护好学生的隐私同时也达到交流的效果。

(5)家访。与家长坦诚的谈论其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仔细的了解其在入学前的表现,同时做好记录,并与家长探讨共同教育好孩子的方法,极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6)班主任交流制度,我们辅导员一般会定期的与每个班的班主任见面交流,了解他们对班级同学的学习和管理的想法和意见,共同商量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7)充分利用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每个学校的必备科室,心理专业的老师会通过约谈或者网上交流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沟通。辅导员老师应与各位心理导师定时联系,加强沟通,相互交流记录材料,完善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档案。

(8)做好与任课老师的沟通。与任课老师定时交流,了解学生们在课堂和实验室的学习情况,做记录,然后与任课老师协商办法,共同做好学生的上课、学习工作。

通过以上这些举措,精细化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可以做到了全覆盖,不留死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档案精细化的多层面和繁琐的过程无不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和实践。精致管理是一种境界,它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高不可攀,它就存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它必将对我们辅导员的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毛剑 王林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2012(3)

[2]张怡浅 谈辅导员工作精细化管理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8)

篇2

从教情、校情的实际出发,我校确立了“精化管理”的思路其内容是:以特色发展和内涵提升为核心,抓进落实五大重点,即“定格在思想根基里、活化在适切制度里、落实在科学评价里、贯穿在人性化服务里、体现在校长示范里”使各项工作具体化、明确化,是决策环节和执行细节最大限度地精确化、科学化。

一、前提:定格在思想根基里

我校有层次地进行领导干部引领,辐射带动全员,进而把精细化管理定格在每个人的思想根基里。领导班子带头学习《管理学概论》《学校管理心理学》等书籍,通过五种形式生发全员对“精细化管理”的自觉认识。一是全校教师大会总动员,学习一些典范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经验材料及我校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并展开大讨论,卷起头脑里“精细化管理”风暴,明确“精细化管理”是我校持续发展的管理之钥。二是年级组会与学科教研会双轨并行,把对“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打造实施模式。三是由全校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牵头,部署每个学科对“精细化”实施方案的分解、细化和落实。四是以备课小组为单位,从知与行两个方面研讨“精细化管理”微观层面的开掘,每个人撰写践行心得,形成深层次认识。五是以班会形式,让每一名学生都了解“精细化管理”实施的目的和意义,充分发挥学生这一主体的积极性。通过以上五种形式,全体师生达成共识,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自觉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习行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成长习惯。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细化工作领导实施小组。

二、举措:活化在适切制度里

1、制定全方位精细化管理目标

制定全方位、立体化的精细化管理目标,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

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制定了年度、学期管理目标;以学校的管理目标为纲,部门、年部、班级、班主任,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分别制订了各自的详细可行的管理目标。

学校细化职能部门和年级的职能,主要负责督查、协调、服务等工作,对教师的人品、教品、能品进行全方位考核,对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进行全方位督查,等等。职能部门和年级各司其职,形成立体交叉式管理网络,实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目标。

2、落实可操作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制定并落实可操作的精细化管理措施,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根据实际,我校修订和完善了校园精细化管理制度、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并将考核标准细化为具体详尽的考核细则,做到可行、可检、可操作,努力把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转化为是省教育、领会、操作的过程。做到人不管人,制度管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我校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为“六化”:

第一,管理工作严格化。学校出台了《学校德育管理制度》《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制定了个部门的职能、各岗位的职责,汇编成册,做到工作有章可循。给学校强化执行制度,一旦查出问题,给予相关责任人相应的处罚,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德育工作系列化。德育工作实施量化、系列化、精细化管理,制定《班级考核细则》,以周为单位就班级管理、纪律情况、卫生状况、跑操情况、学习成绩等几个方面分项量化考核,评出优秀班级,在周升旗仪式上给予表彰,树立榜样。

校团支部、少先队大队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文学社、广播站、记者团、10大社团等各类组织、也按组织形式形成系列,各自有条不紊,红红火火的开展工作,实现学生的自治、自理、自学、自创。

第三,教学工作主题化,教学工作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中心领域。学校对备、讲、批、辅考、评等环节采取了精细化管理措施,要求做到细致、认真、讲究效率和质量。每次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每一节公开课,都要有明确的主体,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形成一个系列。

学校创新了考试精细化管理模式,考前有教师考务会,学生教育指导;考试时实施监督、监察、监考、监控四层管理机制,考后学生做试卷分析,进行估分年级统计出成绩;教师所做试卷分析细化到每一题的每一个步骤;试卷讲评后学生进行错题总结并答出满分卷;一周内开好年级分析会和班级表彰总结会,制作光荣榜,展示满分卷,表彰优秀树立典范。

第四,课堂教学高效化。课堂教学是教育的生命线,是新课程的主阵地。我们邀请厦门同安第一实验小学和我们一起做公开课,共同提高。

我校建设高效课堂,一是形成以导学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元素的创新课堂模式;二是以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课建模”机制为突破口,提高课堂绩效;三是做到新授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第五,教研科研实用化。我校注重发挥“可替代队伍,科研促教改,研究促质量”的整体效能,努力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科研的参与者教改的实验者。

在科研方面,我们特别讲究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人人都有小课题,卓有成效的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实施“小课题研究”,注重教学反思过程,进一步提高随笔质量,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网络阅读,网络写作,让个人博客成为教研和个人成长的平台;积极参加教学论文、教学设计、优秀课件、优秀课程等的推荐与评比活动;运用“学术沙龙”、“大阅读工程”、“课堂会诊”、“问题研究”、“专家引领“等多种形式,关注娇艳的过程研究。

第六,脚本工程品牌化。学校打造了“拓展鉴赏课”、“社团课”、“实践课”、“交流课”。

三、践行:体现在校长示范里

说:要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中,校长应是龙头,是倡导者、宣传者和先行者。铁打的规章制度面前,校长表率作用和模范行为时一种无声的号召。校长的所有布置要落实到人,所有工作要有始有终,并接受全体老师的监督。如我校有周一升旗制度,对升旗迟到的教工要给与处处罚,作为校长也不例外,因一次到北京学习而第二天生气迟到2分钟,教授教工监督,教授处罚并通报全校。身先足以率人,校长一身作责一定会起到“引”出其他领导、教师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和监督、引出他们都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热情和重视,“引”出学校管理的更好的点子,“引”出一个达到精致化管理境界的学校。

篇3

关键词: 教育建筑;精细化设计;绿色校园;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规模日益扩大,教育建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教育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教育建筑精细化设计的范畴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对教育建筑的规划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解决的这些问题的策略就是教育建筑的精细化设计。

1.1 建筑功能精细化组织。相对于早期的校园建筑,当代教育内容的巨大丰富为校园建筑的注入了大量的新功能。在基本的教学,办公,休息,交通四大功能之外增加了电子教学,音体,语言教学,特殊专业教学,交往空间等新的功能内容。特别现代教育对交往空间的重视,需要设计师在教育建筑中为学生,老师的交往可能创造条件。

1.2 人员流线精细化安排。现代校园已不仅仅是学生和老师们工作学习的空间,更是一个各类人员共同生活,居住,学习,交往,锻炼,各种社会服务聚集的复合空间。

1.3 立面形象精细化谁。为了达到“最漂亮的建筑是校园”这个目的,在校园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须对建筑体量,造型,风格,细部有整体的把握,并贯穿落实到每一个细部之中。

1.4 打造绿色校园---建筑节能精细化设计。随着我国构建低碳社会目标的提出,作为数量广大的教育建筑,在社会中有巨大的示范效应,应以更严格的标准进行绿色节能精细化设计,打造绿色校园。

1.5 智慧校园――建筑技术的精细化设计。当代校园建筑自动化程度也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在许多一线城市的新建校园采用了办公自动化,通讯智能化,教学智能化等已经发展日臻成熟的新技术。

1.6 诗意校园――校园景观精细化设计。现代校园的休憩功能越来越重要,而承载这一功能的就是校园里的各种景观设计。

二.精细化设计的应用――漯河食品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新校区位于漯河市郾城区107国道以西,文明路以北,建设用地总面积约513亩。新校区建成后将容纳8000名师生的教学、办公、文体活动等。

2.1设计原则:“百年大计,以人为本,文化特色,独具匠心”。

1.以艺术创造经典,以创意体现特性,以技术传承未来”为总指导思想,以此打造一所生态型与智能型的绿色校园。

2.坚持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分期建设的合理性,保证校园各建设周期功能分区的完整、减少后期施工对先建建筑的影响。

3.着重分析学院学生的行为特征,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简捷流畅的的交通体系,短时间内疏散大量人流,并妥善解决较大尺度校园学生的步行距离问题。

4.注重周边环境对院区的影响,建筑风格与周边协调,凸显中原深厚的文化底蕴!

5.响应国家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号召,充分利用“五新”技术。控制造价、提倡节约。

2.2功能的多样化组合

新校区主要由“五区”组成,含教学实训区、行政办公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生活服务区等部分组成。其中教学实训区又分解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通过此种设计,首先可以将大量学生人流分流,通过简捷流畅的道路系统,组织各个分区并将人流进行疏散。另外,在校区南部东西两侧预留两块发展用地。

2.3校园流线的合理安排

校园共设两个主要出入口。

礼仪性出入口设于南侧文明路上,通过校前缓冲区、入口广场进入校园内部,方便外部人流及车辆集散,并将视线自然引入校园内部。东入口位于东部107国道上,正对入口广场,建筑、广场、绿化与水景相互呼应。另外,在东北部规划两处次要出入口,方便直接进出东部实训生产基地。

院区设置快捷的环形机动车道,连接各个分区。校园支部主要为步行道路系统,除消防等特殊车辆外,限制其他车辆出入,保证校园的安全与宁静,

机动车主要停放地面,结合主要出入口、行政办公、图书信息中心及外环道两侧设置,规划车位228个。

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置室内自行车库,就近解决学生的自行车停放问题,防止自行车在地面无组织的停放,保证校园环境的整洁。

2.4动感校园――校园建筑新形象

“皮与瓤”的构思――建筑强调造型的整体感与雕塑感,建筑形态源自学院“食品”专业特点,与校徽代表意义完美结合,体现简洁、效率和理性的学院性格,融于大环境,又独具特色。设计以现代抽象手法隐喻图书馆的建筑特性,在立面构成上浅灰,中灰,深灰的三色面砖,通过规则的韵律变化,通过一条贯穿建筑主题的线盘绕建筑其中,建筑轮廓的角部的圆润给人营造强烈的视觉感以及以“食品”为主题的学院性质的联想;主出入口造型匠心独具,将“皮与瓤”的造型融入其中,与灰色外墙一起构成极强的标志性与识别度;各个方向的入口台阶暗示“书山有路勤为径”。整体语素统一,简单的建筑元素,统一而富于变化。

建筑外墙主体采用三色灰色面砖,凸显建筑的重要地位,局部设仿木遮阳窗格,为建筑增添传统文化气息。

2.5绿色校园,智慧校园

随着整个社会对生态与环境的不断关注,校园生态建筑环境的构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本次规划设计中,不仅通过绿地植物等景观系统来实现生态效应,更是结合多种先进技术,创造校园生态建筑环境。比如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广场透水砖、太阳能路灯、中空玻璃塑钢窗等新材料新技术来打造生态型校园建筑环境,广场透水砖的使用在改变校园微气候的同时也节约了学校用水,外墙外保温系统与中空玻璃塑钢窗的使用在保证了室内舒适度的同时也节约了能源。

2.6诗情画意入校园

校园的园林与建筑互为背景,相互渗透,共同构建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生态景观空间。

“两带一心多组团”成为景观的骨架体系。两带分别为沿整个校区东部及南部的绿化带、联结校园两个主入口且环绕中部的人文景观带。人文景观带轴线温馨舒适,有广场铺砌、绿化环绕、水景连通。学子在此或晨读、或漫步或交流,为校园带来了许多灵动。水面深30-50公分,安全且便于维护,更换的水资源思可用于绿化灌溉,体现节约。形状设计为如意造型的演化,寓意师生工作、生活及学习事事顺心、件件如意!

本校园景观设计充分体现均好性及共享理念,在形成大中心景观区域的同时,在各个区域又形成半围合的院落型组团景观及庭院景观,体现均好性。

三.当代教育建筑精细化设计的意义

智能型校园是21世纪校园的必由之路,智能型校园被公认应涵盖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校园被赋予信息与交流的功能,这些功能可在教育、科研与管理等方面广泛地利用;二是校园既要成为舒适的教育场所,又要成为宽敞丰富的生活环境;三是校园的设施应多用途、频繁地、高效率地利用。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上述特征,为学校建筑的多功能和对外开放的半公共服务留有充分的余地,创造更多富有人性色彩的信息交流场所及设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代的教育建筑来讲,时代的发展对教育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设计师提出了挑战,我们只有在工作中把握精细化设计的原则,在功能组织,流线设计,形象设计,节能设计,景观设计等各个方面一以贯之,落实到每一处细节之中,才能更好的应对挑战,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为教育建筑的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建国, 卢婷. 学校建筑的特色及时代感――结合设计实践谈学校建筑设计[J]. 中国勘察设计, 2004,

篇4

关键词:学生发展辅导专业化精细化针对性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校学生处的支持下,正式成立了全校首家院系学生发展辅导室,经过近三年的探索,确立了本学院学生发展辅导工作的新模式。学生发展辅导室强调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建立了校内外、院内外辅导专家库,采用“一对一”预约咨询坐诊和传统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围绕职业发展辅导、心理情感辅导、学习实践辅导、团队熔炼辅导四个模块开展工作,切实服务学生需要,积极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完善学生发展辅导室的工作理念

学生发展辅导室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概念,更是一种工作理念、工作方法,是对传统辅导模式的大胆创新,是实现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辅导的有效机制。学生发展辅导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清晰明确的工作思路来加以引导。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工作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到学生工作上就要求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发展辅导室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理念上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从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切实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真正实现服务学生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学院学生发展辅导室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结合学院“人文情怀、追求真理、崇尚法治、奉献社会”的育人目标,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作为核心要求,紧紧围绕学生发展需求开展各项工作,如针对学生考研需要开展考研讲座,针对学生求职需要开设求职工作坊、简历诊所等,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2.坚持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辅导要求

随着大学生成长环境的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日益显现,传统“批量式”的辅导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辅导已经成为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生发展辅导室处于团学工作的第一线,工作内容密切联系学生,更应当突出辅导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切实保障学生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地说,首先,辅导室应当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多开展一对一的针对性辅导活动;其次,注重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为毕业生、新生等提供相应的服务;最后,针对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不同工作内容,分别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提供专业指导,以保障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学生发展辅导室在辅导模式上采用了“一对一”预约咨询坐诊和传统辅导相结合的模式,并建立了校内外、院内外专家库,由各领域专家提供专业化辅导。此外,辅导室还将辅导工作细分为职业发展辅导、心理情感辅导、学习实践辅导、团队熔炼四个模块,分别针对不同学生定期开展,很好地实现了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辅导的要求。

3.坚持灵活自主的工作方法

在工作方法上,学生发展辅导室应当坚持灵活性、自主性、协调性的统一,充分发挥各类资源在学生发展辅导工作中的作用,在充分争取学校支持的同时,应当有效利用学院自有资源,依托本院教师、学生组织等力量开展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此外,辅导室还应当重视发挥校友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校友可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发展辅导室充分调动了院内资源和校友资源,不仅以院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组织为依托有效开展辅导工作,而且还通过校友资助、合作项目,邀请校友分享经验等方式,充分发挥了校友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

以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为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

为了实现辅导工作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要求,学生发展辅导室应当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第一,内容完备,覆盖学生发展要求的主要方面;第二,结构清晰、安排合理,保障各项工作的协调稳定开展;第三,形式丰富多样,综合运用各类方法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第四,注重活动的持续性、连贯性,大力提升工作影响力。

学生发展辅导室工作体系完备,围绕学习实践辅导、职业发展辅导、心理健康辅导、团队熔炼辅导四大模块,设计了层次分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工作框架。

1.关注心理健康,提供专业化心理辅导

为了帮助学生们克服情感和心理的困难,学生发展辅导室特邀学校资深心理咨询师赵颖、胡邓等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应、发展、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情绪、情感、人格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排解心理的疑惑、困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开发自己的潜力。

截至目前,学生发展辅导室已经先后举办“心灵SPA系列之‘和赵颖老师谈谈心’”“心灵SPA系列之‘和胡邓老师说说爱’”等品牌活动,依托心理咨询专家资源,进行心理咨询和情感辅导,帮助学生疏解情感压力、处理人际关系困惑,并及时化解、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活动主题贴近学生,从人际交流问题、爱情关系处理、自我心理调节等学生关心的话题入手,由专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并给予专业化指导。

通过此类活动,学生发展辅导室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取得了良好效果。

2.强化就业指导,提供全方位就业辅导

学生发展辅导室积极强化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将就业指导与发展辅导相结合,努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学生发展辅导室举办了“未来之路”系列就业指导活动,构建了涵盖招聘宣讲会、职业规划课程、简历及求职经验分享、留学之路、司考经验交流会等在内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就业指导活动覆盖简历制作指导、职场礼仪、笔试面试辅导、模拟面试活动等内容;举办“校友茶座”系列活动,依托各行业各领域优秀中青年校友资源,通过茶座座谈分享学习经历、求职经验、职业发展状况等,指导在校学生思考职业发展、规划职业路径;强化就业信息宣传渠道,通过就业网站、短信群发系统、邮件群发系统、飞信、微信、微博等多种平台和新媒体手段就业信息;拓展就业资源,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系,建立用人单位长效合作机制,推出学生寒暑假实习项目,有效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

3.注重实践能力,提供多样化学习实践辅导

实践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结合法学专业当前的社会需求、就业形势和学生职业规划特点,学生发展辅导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满足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需求。

为开拓学生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对实务领域的了解,学院开设了国际资本市场法律服务工作坊,邀请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学生讲解香港地区、美国IPO业务的相关问题及发展情况;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文书写作能力,辅导室与学院合作单位、国内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作,开设法律文书写作工作坊,采用“实践―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完善”的教学模式,使其置身于真实的法律实务项目或案例中,通过资深导师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真实了解法律实务操作流程,掌握法律文书的写作技能。此外,辅导室还开展了朋辈聊天室活动,邀请高年级优秀学生作为朋辈聊天师,从学术实践、国际化发展、实习经历等多方面为低年级学生提供朋辈辅导。该活动提供了一个舒适的聊天环境,为新老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龄人之间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相比传统的教师辅导模式更具亲切性和互动性,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为止,朋辈聊天室已经开展活动三十余次,帮助四十多位学生解决了心理、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4.强调集体归属感、荣誉感,提供多层次团队熔炼活动

集体归属感、荣誉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学生发展辅导室依托院内学生社团、班级、团支部等组织,有效构建了以“团支部、班级、学生社团、学院”为主线的团队熔炼体系。

学生发展辅导室大力支持团支部定期举办支部讨论会,班级定期举办主题班会,社团定期举办“一书一会”系列读书会、茶话会等集体活动,帮助策划活动、提供场地,为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提供机会。

此外,学生发展辅导室还结合学生需求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为了助力期末考试,给学生们营造轻松备考的温馨环境,辅导室特别推出了“期末加油站”主题活动,以服务学生、温暖校园为理念,向寒夜中进行紧张期末复习的学生提供休息交流场所,并准备丰富的点心、饮料和水果,助力学生们期末备考。

以有序高效为目标,建立完备的日常运行机制

正确的工作思路、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需要有完善的运行制度来保障。学生发展辅导室的运行机制应当围绕其工作思路、工作内容的需要加以设计。

1.建立健全辅导专家库

学生发展辅导室的一大特色就是能够提供专业化、针对性的辅导,而建立健全辅导专家库,将相关职业领域、心理学领域专家纳入其中,能够保证专家直接参与到学生工作中,为学生提供直接、全面的专业化辅导,大大提升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学生发展辅导室建立了一个覆盖校内外专业人士的专家库,包括学院、学校的教师以及社会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并对其工作进行了细致划分,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其中,学院教师侧重专业领域辅导;团委书记、副书记主要进行综合辅导,侧重危机干预、就业心理辅导等;特邀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胡邓、台湾心理专家赵颖主要负责为学生进行情感辅导、人格教育、人际关系咨询;心理健康医师陈闽军主要帮助学生进行个案治疗,缓解心理压力;职业规划培训专家周其洪主要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方面的专业指导。

2.采用预约机制

由于心理辅导具有特殊性,学生心理差异大,学生发展辅导室应当更多采用“一对一”的辅导方式,以提高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在“一对一”辅导方式下,如何合理安排辅导时间、分配辅导资源就成为首要问题。预约机制要求将各位教师的辅导时间事先进行公告,再由有需要的学生填写预约单进行预约申请,学生在预约单中需要简要说明自己的问题,然后由教师根据预约单的内容确定最需辅导的学生并开展相应工作。这种预约机制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公平分配、保障辅导的有序开展,而且还能够让辅导教师事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更好地进行准备工作,提高了辅导的有效性。

3.档案及日常管理制度

学生发展辅导室的每一项活动、每一份学生的辅导资料都是宝贵的工作材料,也是日后有益的借鉴资料。为此,辅导室应当设置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对辅导室开展的各项活动,要求负责组织或者个人提供详尽资料,并进行整理归档。此外,发展辅导室的辅导场所应当有严格的日常管理规定,以保证辅导能够按时顺利进行。

学生发展辅导室采用工作日志的方式对辅导室的每项工作进行详细记录并存留相关信息,尤其对于“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记录进行保密存留,以便及时跟进学生相关情况;制定了发展辅导室管理细则,对辅导室的使用、日常维护、借用规则都进行细致规定;还特别招聘两位学生助理负责辅导室的日常运行和管理。

4.经费管理机制

学生发展辅导室的工作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建议向学院或学校申请单独的辅导室专项经费。此外,由于辅导室会根据学生需要不定期推出新的服务,对此类活动可以另行申请项目经费。除了传统的学院和学校经费补贴之外,学生发展辅导室可以借鉴一些学生社团的有益经验,与校友、相关单位进行合作并筹集相应资金。经费管理上,在遵守学校、学院相关财务要求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不定期安排人员进行核查。

篇5

[关键词]档案管理 现代化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45-02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档案管理,一般高校都能够专门设立档案室、配备专业人员管理档案。与此同时还加强了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出台相应的档案管理办法,使高校档案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为贯彻落实围绕中心、聚焦主业、深化“三转”的精神,解决纪检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为纪检监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柳州地税着力推进纪检监察档案管理信息化、规范化、专业化。

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不够专业

现在很多高校不能强化档案管理,使得管理松散。目前,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专项负责档案管理工作以及材料收集、整理和电子录入等相应工作。对照有关档案工作的法规要求,将档案分门别类进行认真细致地归档,才能够实现档案分类明确,排列科学合理,编排规范。档案管理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了立卷归档、装订整理、保管利用、鉴定销毁、责任追究等每一个流程,建立了《档案管理员岗位职责》《档案保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档案室设备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在档案借阅、使用等工作中均按规章制度进行,借阅必须经过审批,属资料,还要求借阅者签订保密责任书,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要求按照一级档案室的标准建设高校档案室,档案室实行库房、微机、办公、阅览四分开,档案库房按标准配备专用档案密集架,配置防火系统、自动灭火装置、除湿机、臭氧消毒机、吸尘器等设备,使档案的管理工作硬件设施齐备,安全保护实现了专业化。

(二)查阅程序不够规范

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没能对各种档案猿旨笆薄⒑侠怼⒂行У姆掷嗪驼理。只有档案分管管理条件大为改善,才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信息化不够完善

实现高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配套自主研发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目前高校的档案编制了全引目录、案卷目录、违纪人员处分索引等索引目录数据库,但是还没有完全实现档案信息查询的电子化、自动化,档案调阅效率低。

二、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具体策略

推进会计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监督机制,明确操作规范,各大高校在推进档案管理的道路上,留下了一连串清晰而深刻的印记。为了确保普遍实现各大高校档案的长效管理,按照《档案法》的有关规定,要对需要归档的文件全部整理归档,做到时时收集、年年归档,并严格管理,规范使用,确保档案工作规范化运转。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档案管理精细化

“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精细化财务管理并不复杂,只是细中求精。各高校应该以细、全、高、严、新、实“六字”精细化管理原则,围绕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制定制度,使高校的档案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各高校应该分别制定适应自己的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

目前,各大高校采取纸介质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管理档案。纸质文档数字化,在收集整理的同时在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归档,使高校档案管理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高校数字化档案室的建立,有利于实现国家级数字化档案室。

“数字化档案室”是指将实体档案信息数字化,基于网络来实现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共享利用,并能够确保档案安全和高效便捷。高校的数字化档案室建设应该获得上级档案局在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例如资金方面,用于购买专用档案柜、电脑、扫描仪等档案工作必备用品和配套设备,建成后将实现公文交换系统(OA)与档案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数字化档案室是高校档案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能够稳步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设高校数字化档案室还应增强档案的服务功能,提高档案管理的日常办公效率和质量;通过完善机制,实现档案管理的精细化;并且通过加强档案管理作为促进高校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高校数字化档案室建设要做到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化、传递网络化、档案信息数据化、档案利用知识化。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实现了“前三化”,接下来还要继续实现“信息数据化”“利用知识化”等两个目标。除了与OA系统实现无缝对接,高校档案管理还应该将档案管理系统与网络、微信公众平台相结合,部分文档信息通过移动端实时,实现信息公开,也为有需求的人提供便捷。如此一来,通过数字化档案室与移动端的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居委会日常办公效率和质量。

(二)明确操作规范实现过程精细化管理

高校的档案的规整和管理是很烦琐和复杂的。因此,各大高校因该明确提出档案管理操作规范。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环节入手,理清思路,摸清家底,健全制度,规范流程,强化责任,推进档案管理工作规范运行,为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各项外汇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高校应该严格按照《档案管理条例》及相关制度规定进行操作,使档案更好地为高校的管理服务。严格按照要求,逐级分类管理,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严格按照查借阅手续,在保证档案安全、保密的前提下,提高相关工作人员查阅资料的速度,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包括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范围、立卷归档原则、立卷归档分工、文件材料整理原则及要求、归档文件材料质量要求、归档时间和手续等六个方面。培训能够增强工作效率,让管理人员进一步加深对档案工作方法及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看清档案整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及时培训能够进一步提高档案整理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为进一步规范档案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今后更好的服务和工作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健全监督机制实现内部控制精细化

用制度约束和规范档案管理,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亮点。档案管理办法明确了高校档案鉴定、销毁、移交的要求,高校将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档案鉴定意见书。档案鉴定工作由高校档案馆牵头,组织其他机构或人员共同进行。加强督促归档、严格审查机制。严格按照条例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档案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的同时,对档案要及时审查,对符合要求的要及时整理,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完成未尽事项、补正相关资料。

结语:强化档案管理意识,明确人员责任。今年以来各部门高度重视档案归档工作,严格执行档案管理规定,按照相应的原则,抓好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完善档案制度建设,强化归档工作。先后建立完善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的规定,档案归档的操作规程等档案管理制度,将资料进行整理、分卷、复核、编目。召开培训班,全员参与,自查自改,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其中的每份档案都应该进行电子档案登记,并针对以前档案目录中只见案卷名不知案卷内容的弊端,专门在案卷目录中增加简单的索引项,借阅档案可以先从电子目录上看有没有自己要找的文件,避免盲目翻阅,大大提高了查阅档案的效率。为了推进实体档案和电子文档同步归档,高校的档案中心应该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上的培训指导,工作人员利用业务管理QQ群作为信息交流平台,同时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指导方式,帮助资料员掌握电子档案的文件登记、著录、扫描上传、立卷归档等相关业务。高校的档案管理部T为保证电子档案的顺利报送提供可靠保证。当前,实体档案和电子文档同步归档接收工作已经实现,实体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同步归档,体现了高校档案工作跨入了档案管理的先进行列,同时也表明高校档案事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此外,为规范完善档案管理,实现档案规范化、标准化,高校应该强化四项措施,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一是强化资料收集,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的日常收集管理工作,办公室注重对平时文件资料进行收集和积累,以及校内开展的重要活动,及时收集照片、录音、录像等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料,按照月报、季报、年报顺序负责归档整理,按时移交到档案室,由专人立卷归档;二是强化信息化管理,加强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对各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文件材料、声像材料、电子文件材料等重点数据资料及时进行备份保存,进行电子化管理,方便统计资料的查阅和利用,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三是强化安全保密,遵守保密制度,切实履行公文的收发、登记、传递、借阅、归档和销毁等各工作环节,对各专业报表严格执行签字、登记、归档手续,严禁随处丢放,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四是规范档案装订工作,做好目录索引,统一装订格式,资料归类规范,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王艳玲.浅谈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现代情报,2007(06).

[2]潘昕,李名家.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视角,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3(03).

[3]李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档案管理研究――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M].苏州大学,2013(06).

[4]戴喜梅.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成就动机的调查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2010(09).

[5]李银银.《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影响研究[M].安徽大学,2011(05).

[6]沈静.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及安全风险评估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7]陈明九.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5(10).

[8]金俊兰.基于信息数字化的高校档案管理新体系构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7).

篇6

一.情况分析及存在问题

㈠基本情况分析:

某三小现有3xxxx教学班,132xxxx学生。教职工8xxxx。从学历层次看:本科学历3xxxx,占任课教师(7xxxx)的4xxxx,大专学历2xxxx占任课教师(7xxxx)的3xxxx,大专以上学历占任课教师总数的8xxxx。学历层次相对是高的。从年龄层次看:35岁以下教师2xxxx(包括今年岗位交流的xxxx教师)占任课教师(7xxxx)的2xxxx,45岁以上教师2xxxx,占任课教师(7xxxx)的3xxxx,年龄结构相对老化。从骨干教师情况看:现有市级骨干xxxx,县级学科带头人xxxx,县级骨干教师1xxxx。(其中语文xxxx,数学xxxx,音乐xxxx)。校级骨干教师1xxxx。学科分布语文所占比重大,科任偏低。

㈡队伍建设分析

7xxxx的中老年教师:具有无私的敬业精神和丰富教学经验,遵循教育规律,工作扎扎实实,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上具有执着精神,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无形资产。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精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当前这种工作方式的快节奏、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标准表现出不适应。

青年教师:学历高,起点高,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适应能力强。但对驾驭学校大环境(班额大、家长要求高、教学流程管理严谨等)能力差。岗位交流教师:压力大、不适应(班额大、家长要求高、教学流程管理严谨等)。

㈢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伴随着新课改的进程,我校课堂常规落实到位,教学形式符合新的要求,课堂氛围自主和谐,新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步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但是教学行为粗糙带来的目的性差、实效性不强,成了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学生的学习状态存在不会听讲、不善于思考,写字执笔坐姿不合格,学具带不齐等学习习惯的问题。

㈣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学校管理规范,各项制度健全,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管理态势,造就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蕴藏着比较厚实的校园文化氛围。但仍存在过程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二.相应措施

㈠继续大力实施"一三五"成材工程和学校的培养“名师”工程,构建“金字塔型”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根据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我校师资队伍的培养目标为:师德好、学历高、业务精、能力强、讲奉献、爱学生、有钻劲、能创新。具体要求为:一高、二厚、三能、四转化。在管理中我们实施了五大师建工程。

1.实施激励工程,激活教师的事业热情。建立教师个人业绩档案,实行教师工作量化制度,开展评选学生满意的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等活动。

2.实施“师德”工程,提高师德修养及依法执教的自觉性。组织师德规范及教育法规学习,请身边榜样(项连弟、许占玲)做报告。

3.实施“读书充电”工程,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大专学历教师都在进行续本学习,本科毕业教师进行第二专业进修。开展与学生同读名著同背古诗增强人文底蕴的活动。

4.实施“名师”工程,分层次开展骨干教师拜师带教活动。为新教师安排帮带师傅,明确帮带责任。为交流教师安排合作伙伴,促其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联系市级专家学者培养骨干教师。

5.实施“接力”工程,鞭策青年教师成长。我校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配备了齐了笔记本电脑,送英语教师到英国进修学习,派县校骨干教师到杭州、上海、济南、黄山及市里考察学习。鼓励和组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送课下乡,上各级各类研究课、汇报课,师徒说课、上课、评课。开设每周一次的骨干教师论坛。组织了骨干教师录像评优课,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评优课,青年教师自录自评课,新课程教材实验评优课等系列活动。请娄湘生教授到学校指导胡玉香上了全县公开课。请娄教授指导了全体语文教师的朗读,组织了语文教师的朗读竞赛。为帮新教师、交流教师尽快熟悉教学工作流程及要求,组织岗前培训,对开学第一天第一课进行听课评课,发现问题继续跟踪听课,发现优点及时组织展示课。

㈡实施教学精细化全程管理,稳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教学过程管理的细致到位,执行得力,才有最终的收获。“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一切工作必须从细节入手,才能推动教学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我们逐步探索形成了“宏观把握、微观入手”的管理特点。

1.宏观把握,着眼全程,为教师有序工作提供保证

几年来学校始终不渝地坚持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抓住教学常规全程这个纲,切实做到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从宏观上把握教学的全过程,不顾此失彼,注重教学质量的整体效益。针对本校实际,制订并完善了“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查、评价、总结交流”环节的工作规范及检查,考核与管理制度,健全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形成一整套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如《某三小常规教学管理规定》、《某三小教学质量评价细则》。坚持实施“一到位五落实”的管理方法。一到位就是要求到位。五落实是指:指导落实、督促落实、检查落实、评比落实、反馈落实。促使教学全程常规逐步内化为教师学生的习惯,极大地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形成了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2.微观入手,规范细节,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从微观上追求教学全程管理的精细化,“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在执行操作层面做到精细化,围绕规范要求把各环节做精做细。努力达到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成精品。

一是精管计划三步到位。首先是制定计划到位。每学期初,第一周我们在全体教工大会上通过本学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向教师明确学期教学工作目标、学期的任务与要求,完成任务的责任分工与目标措施。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学期教学工作一览表发至各办公室、教研组,以利于督导学期工作有序进行。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实际,也相应地制定了自己的教科研活动计划,任课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和教研组研究计划,制定个人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从学校到教研组,从教研组到任课教师,层层有计划安排,人人任务清、目标明,确保了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照章进行。其次是审阅计划到位。各学段主管主任在规定时间(第二周)内及时审阅计划,并提出指导意见。最后是交流计划到位。进行优秀计划和学科之间的横向交流。各班主任、任课教师,将本年级本学期班级管理计划、课程标准要求,基本知识技能达标要求,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措施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同年级学科间的沟通,知识间的横向融合、互补,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齐抓共管形成教学管理的合力,避免了各行其是。

二是细抓备课六个流程。采用电子备课以来,我们首先改革了备课管理要求:由原来的每人一案,改为可以多人一案,一课多案。二是为加大电子备课组的集体研究力度,规定了电子备课六个流程,既“独立钻研——集体交流——分头设计——交流完善——个性修改——实施、反思。”要求备课组做到“四定、五必须、六备、一超前”。“四定”是指:定主备人、时间、地点、内容;“五必须”是指:主备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议课教师必须亮出自己的观点;主备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后形成电子文本预案;教师必须对集体备课的预案进行补改才能上课;上完课后必须对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六备”是指:必须备学情、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一超前”是指超前一周新授课程的教案编写。

教学干部对备课的精细管理和指导,做到了日常有计划的针对重点内容、教学存在问题、重点培养教师,参与或备课;随时与定期结合,检查教师备课情况;组织现场备课比赛,及时评价反馈备课情况,提出改进措施,调整备课要求。以上学期为例,在教案检查和随机听课中我们发现语文第一课时教学存在年段任务不清、教学环节粗糙、基础知识教学薄弱的问题比较普遍。我们在中高年级重点进行了上好语文第一课时的研究。针对基础知识教学薄弱,开学初就安排了骨干教师的基础知识教学示范课。

实施电子备课后,为了强化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的意识,上学期进行了现场备课比赛。当我们从中发现青年教师在独立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设计教学流程上存在较大问题后,提出了参加工作五年以内的教师不再使用电子备课的新要求。

三是精研课堂四大环节。在“准、活、优、清、研”上做文章。即:课堂上准确无误地把知识授给学生;采取灵活多变、富有启迪性的教法;课堂结构在优化上求效益;条理清楚的语言表达,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研究解决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实际问题。我们从“创设教学情景——自主探究学习——汇报交流——应用、拓展、延伸”等环节入手开展研究,已经成功的构建出语文、数学两科体现自主探究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两大教学模式}继而又围绕“教学方式的开放”和“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效性”两个专题,深化研究。

四是夯实基础着力保底。在辅导环节我们的管理策略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优生重在兴趣的提升和自学能力的引领发展,对学困生着力于基本知识和能力的保底,使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这是我们面向全体、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可以说是缩小班级差异,体现教师工作业绩的关键。我们在教师中倡导要牢固树立“转化一名差生与培养一名尖子生同样重要”的观念。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关爱“差生”,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要承认智力的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就要在课堂上多鼓励他们,多走近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补差过程中,不能急躁,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允许他们出现反复的过程。关爱“差生”,要从早抓起,要从小处抓起,要从细处抓起。抓及时、抓持久、抓分层、抓课上、抓课前、抓习惯、抓基本、抓情感。不轻言放弃,即使是备案的试读生,也要促其发展。例如,我们每年10月底对新入学儿童的汉语拼音坚持过关测查。我们认为汉语拼音是孩子进一步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必须打得牢固。我们的做法是,由教学干部一对一进行卡片拼读,所读音节包括对各种拼音规则的运用。少数学生一次没过关,经过任课教师辅导一段时间后,进行再次过关检测,对个别还未过关的学困生再训练再过关,直到全部达标为止。这样就保证了学困生也能无障碍地进入后续语文学习中。

五是考核重在真、严、细、实。实施教学全程精细化管理,需要较强的执行力。我们认为学校要做到工作安排到了哪里,考核就跟到哪里,考核重在真、严、细、实,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保障。

我校依据课程标准,抓住教学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和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能力发展点,加强指导和建立监控评价项目,建立了以常规工作质量为重点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和以学生基本能力为内容的达标评价标准。

1.坚持对学生基本能力进行严密考核。语文学科一至六年级有朗读和诗文积累背诵测查,低年级段有汉语拼音过关、百词测查。中年级增设查字典。数学学科设有口算和基本数量关系分析能力测查,英语学科设有单词和课文朗读能力测查。学校领导联手合作是这些测查项目的执行者。要亲自依纲靠本出题,亲临教室监考,亲自评阅试卷、登统成绩。例如对134xxxx学生的朗读背诗测查,由学校管理干部分成xxxx组,逐班、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测查。实践证明,没有学校逐班、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测查,就不会有全体语文教师的随教学进程,对每个学生、每篇课文的过关检测。我们坚持做到该由教学管理者履行的职责,不管有多大困难,也必须亲自履职,不可以以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或方式转移给他人完成。

2.坚持对教学质量进行严密监控。对教师作业批改、单元检测情况坚持随时了解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督促并指导教师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检查作业数量质量做到从内容、书写、格式、优缺点进行逐本检查,并及时总结反馈情况,利于教师改进工作。通过检查作业和单元试卷查阅,教学干部对主管年级的差生做到底数清、问题明。时常走进教室关注差生的学习和思维状态,协助任课教师进行家访、做思想工作、指导学习等工作。多年来,三小的不及格率一直保持在xxxx以下,留级率控制在0.xxxx以内。我们认为如果教学考核评价管理缺位,教学评价的科学、严格、公正很难真正实现,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导致整体工作作风漂浮,教学常规就难以真正有效落实。在期末考试和上级抽测工作中,无论有无领导监察、评比等利害关系,我们都能做到真实可信,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按标准阅卷登统。

3.坚持对教学竞赛进行严密组织。学校每学期的学生常规教学竞赛有硬笔书法赛、作文竞赛、数学竞赛、诵诗竞赛、读书竞赛。竞赛评奖不是目的,重在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要有计划的辅导学生练好规范字,爱读课外书,乐背经典诗文,喜爱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读书活动是近几年我校开展的有声有色的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努力引领教师树立大语文观,以读书会、诵诗会、读书博士和读书博士班的评比授牌为孩子搭建读书展示平台,以师生“读书档案”和“诗文诵读档案”的建立和每学期“诗文诵读达标检测”及“七级读书星认定”等常规措施,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语文课标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我们把课标推荐背诵的(70首)连同从古诗词中精选的共200首优秀诗文,分成1xxxx达标版块,每学期对学生过关考核。为落实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总量14xxxx字的要求,我们规划了一至六年级学生读书篇目。寒暑假学校统一提出专项读书练字要求,各班做出相应落实计划和措施。开学初,学校领导组成5—xxxx联合检查组,进入各班对学生的读书练字情况进行逐一面对面检查指导。随后,组织每个班的假期读书汇报会评优和硬笔书法复赛,最后学校分低、中、高三段召开“快乐读书、快乐成长”读书会,同时为读书博士、硕士授牌发奖。读书积累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情趣,学生不断有作品发表在各种书刊上,学生自己编辑的个人文集和班级文集几十本,学生自己创作的各种题材的小说少则几千字,多则上万字。{学生成果文集}

写规范汉字是三小常抓不懈的工作。老师们把日常练字写字作为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来重视。每学期学校的硬笔书法竞赛要求全员参加,不仅评出优秀获奖学生,对每班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合格率也进行评价。05年9月我校2xxxx班参加了北京市书法比赛,取得了2xxxx班获一等奖、xxxx班获二等奖的喜人成绩。

六是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每学期重头戏。学校的教育成就,教师的工作业绩,归根结底是反映在学生的身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无法保证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落实。我们着力更新教师观念,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全体教职工共同责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促习惯养成;召开横向交流会达到教育要求一致,齐抓共管;培训家长形成教育合力;组织教学观摩课示范引路。

篇7

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并进而发展成为形成了奥克企业文化,引领奥克发展获得了“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双爱双评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辽宁省模范职工之家”、“辽宁省双爱双评企业”和“辽宁省民营现代企业制度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成为了全国民营企业和谐发展的典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20多年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他与奥克成功的秘笈——共创共享!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奥克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朱建民。

2013年3月2日下午,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前夕,位于北京昆泰酒店的社会保障届别委员驻地,酒店大堂内专设的记者采访区。朱建民大步走了过来,身材高大魁梧的他热情地和记者握握手。随后,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中国民营化工功勋企业家开始讲述他的创业经历。

科研狂人的创业之路

朱建民是个十足的科研狂人,他对科研的热爱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1983年,在大学毕业留校半年后,朱建民即开始进行环氧乙烷相关领域的研究。历时半年多时间,他走了十几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针对环氧乙烷的精深加工和利用展开了调研,收集整理了长达80多页的调研笔记。

1985年9月,朱建民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金子林教授。他研究的方向是环氧乙烷窄分布聚合催化以及衍生精细化工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令他兴奋的是这一课题与此前他所调研并深深地产生了兴趣和热爱的方向恰好吻合。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研究工作中,刻苦钻研、废寝忘食、锐意进取、硕果累累。在就读研究生期间,他就公开发表了三篇学术论文,有两项科研成果通过部级鉴定,并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环氧乙烷催化聚合以及工业表面活性剂界崭露头角,为后来的科技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8年研究生毕业之后,朱建民来到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现为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领导创建了精细化工教研室,并担任教研室主任和精细化工系副主任。很快,朱建民领导创立了由4名志同道合的青年教师组成的PEG(环氧乙烷聚合物)的课题组。其中,一人就是奥克的创始人之一、现任奥克集团副总裁的刘兆滨。

他把研究生期间的科研工作接续了下来,带领三名课题组成员,建起了环氧乙烷乙氧基化试验装置,继续着环氧乙烷催化聚合以及衍生精细化工新材料的研究开发。

两年中,4名成员几乎所有节假日和晚上的时间都“泡”在试验室里。他们研究实验方案,筛选催化剂、设计分子结构、优化合成条件、分析样品数据、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你热爱的东西,你认真去研究,很有乐趣,更有成就感。“朱建民说,他当时怀着的是彻底的科学心态,“向做学者这个方向发展,一定会大有成就的”。

但环氧乙烷毕竟是个危险品。1991年7月的一天,朱建民与刘兆滨和往常一样进入实验室工作。中午时分,实验装置发生了意外爆炸。朱建民右腿被碎片炸断,刘兆滨被大面积烧伤,两人被抢救送到了医院。

当朱建民得知自己因膝关节被炸碎而截肢致残时,有过痛苦、困惑、茫然……然而,对环氧乙烷精深加工的科研事业的热爱令他无怨无悔!躺在病床上,朱建民依旧在思索未来的路应该如何继续走下去……

1992年初,病床上的朱建民、刘兆滨和陪护的课题组成员董振鹏开始筹划创立自己的企业。

奥克的成功奥秘

朱建民创办奥克化学并不顺利。

在创立奥克之前,朱建民等的课题组已经有多个研发成果转让给了一些企业。“因为条件有限,很多技术并不成熟,不值钱,也就几万块。”朱建民说。与此同时,他们在向企业转让技术后,常常只能收到首笔费用,余款几乎要不回来。这些状况也逼着他们不得不自己办企业。

1992年9月,朱建民带领刘兆滨和董振鹏,在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的支持下,创建了奥克化学。

创立奥克之后,朱建民们开始面临真正的困难——他们没钱。尽管属于校办企业,但他们得自筹资金。朱建民跟学校借了8万元启动资金,而购置设备、厂房和原料等近百万元的投资尚无从着落。长居校园的朱建民面对这些有点不知所措。

1993年4月,这几乎是朱建民人生最艰难的时刻。“那时候项目上来了,合格产品也出来了。将我们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本来挺有成就感的,但是没有流动资金了。”那段日子里,每当夕阳西下时,朱建民总是久久地静坐在窗前,望着那远处村庄升腾起的一片片袅袅的炊烟,纷乱的一天终于静了下来的时候,那种莫名的惆怅和无助也涌了上来……

“上天无门,入地无孔,又誓不低头,不愿意求人。”然而,依旧是对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战胜了困惑与惆怅。

在朱建民他们三个的共同努力下,在方方面面的帮助和支持下,试车的原料解决了,首笔贷款到位了。1993年3月,奥克化学的第一个环氧乙烷衍生的精细化工产品“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诞生。而在此前两个月,销售合同已经签订。奥克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98万元。

2002年底,一次出差在机场候机,朱建民偶然看到电视节目“成功的秘诀”,讲的是比尔盖茨成功的奥秘。这个小故事对他的触动很大,他总结出“做产品要眼光超前,要符合市场趋势”。随后,他和他领导的管理团队制定了奥克实现“立足环氧创造价值”的发展战略,即:“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

朱建民领导创建的奥克化学,其基本优势在于环氧乙烷的精深开发应用领域。2003年,朱建民等人开始研究国内外跟环氧乙烷产品相关的公司资料。他发现欧洲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发展非常好,因为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显然是发展的大趋势。而太阳能原材料是多晶硅,多晶硅生产所需的切割液则必须要用到环氧乙烷。

按照“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的原则,朱建民选定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切割液。事实证明:朱建民领导奥克制定的发展战略和策略完全正确!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自2004年起快速发展,奥克的多晶硅切割液也从2003年的80多吨,到2004年的438吨、2006年的8651吨、2008年的4.8万吨、2010年的12万吨。七年间,晶硅切割液增长了近300倍,成为奥克的主要业务,一度占其主营收入的85%,在国内市场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今,奥克化学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晶硅切割液制造商。

共同创造,共同分享

1989年3月,朱建民发起创立了环氧乙烷聚合新技术研究课题组。朱建民和刘兆滨等四个课题组成员,都是怀着对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科研事业的共同热爱走到了一起,共同创造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并共同分享了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喜悦与成就。当年分配课题组的第一笔科技成果奖励方案,三分之一用于奖励课题组成员、三分之一用于答谢帮助和支持课题组的相关人员,三分之一做为备用金的经历。朱建民回忆起这一切,感慨地说:“效益是我们创造的,也是相关方共同创造的结果,理所应当共同分享。”这就是奥克“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雏形。

1992年9月,奥克创建之初,朱建民就提出了“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奥克核心价值观,并逐步建立起奥克企业文化。1996年6月,朱建民在起草的《奥克的企业文化管理》的公司管理文献中,将“共同创造、共同分享”进一步规范为奥克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员工与企业之间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和企业与国家、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06年10月,奥克集团决定启动公司股改上市进程。那么,公司要上市,上市公司的股权应该如何设置呢?奥克的管理者和企业文化再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

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和考验,奥克集团董事会依据奥克的核心价值观,拟定了奥克集团“以法人股的形式代表奥克集团82个股东集体在拟上市”的奥克股份持股方案。当时,许多关心奥克的朋友和机构对奥克的股权设置方案纷纷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建议。朋友好心地对朱建民说:“做为奥克的创始人和董事长,理所应当成为上市公司直接股东。只有这样,将来才能够进出自由。”朱建民回答道:“如果我直接持股,另外几个创始人怎么办?如果另外几个人也直接持股,那其余的78个股东能够直接持股吗?显然不能。所以,奥克‘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企业文化决定了奥克就应该是团队集体持股。这样才体现出同舟共济的的奥克文化。”2007年2月底,奥克集团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一致通过了奥克集团以法人股的方式在拟上市公司奥克股份持股的方案。在重大利益面前,奥克“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企业文化显得更加伟大。

2010年5月20日,奥克成功上市,奥克股份的高管团队均没有在上市公司直接持股。奥克集团法人集体持股的行为,不仅充分体现出了奥克的核心价值观,也从制度层面上消除了证监会担心存在的的上市公司高管套现离职的问题和隐患,在制度层面和更大的资本市场的上,也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奥克做为一个公众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宏大文化与诚信品格。

朱建民补充,“共同分享”就是让员工享受发展成果。奥克始终坚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保护员工的权益,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法定基础;奥克始终坚持与员工签订集体合同,建立员工持续薪酬增长机制。过去五年,奥克集团的工资保持15%的平均增度。2011年3月份,奥克集团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对于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员工一次上调500元。

“共同发展”,就是让员工实现发展愿景。奥克积极致力于为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愿景搭建了发展平台;奥克积极宣传企业文化,努力树立员工正确价值观,让员工的价值取向与企业价值取向融为一体,帮助员工职业规划,推动员工与企业共成长。

2012年,奥克集团为了实现两个同步增长,更好地让奥克的发展惠及每一个员工,朱建民领导奥克修订完善了集团薪酬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员工的收入水平。2013年1月,又一次性增加固定工资200元,继续保持全年薪酬提高15%的增长目标。

创造财富回馈人民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奥克二十年持续、健康、快速、和谐发展的历史证明,“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核心价值观是奥克实现持续创新、和谐发展的最根本的法宝,是奥克最核心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所在。

“十一五”期间,奥克集团销售和利润分别增长了12和56倍、净资产总额增长了53.6倍、纳税额增长了34倍。过去十几年间,奥克实现了65%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健康、快速与和谐的发展。2010年,奥克进入“中国合成材料制造业50强”,位居第4位,在“中国化工最竞争力500强企业”中排名第51位。2012年,奥克继续保持着中国化工企业500强的行业地位,并位居265位。

2011年,奥克集团实现销售30亿元、利润1.83亿元、合计上缴国家税金1.3亿元。其中,奥克股份实现销售收入25.7亿元,公司晶硅切割液和减水剂用聚醚两大主导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5%和54%,公司的晶硅切割液和减水剂用聚醚双双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造商。二十年来,奥克产值销售从2000年的3000万元快速增长到2011年的30个亿,十年间增长了一百倍。

公司上市后的两年多时间,奥克集团在巩固已有的切割液等产品的领军地位的同时,重点做强做大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用聚醚等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两年翻了近一番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奥克股份投资近二十多亿元,正在全力建设年产20万吨环氧乙烷项目和年产30万吨环氧乙烷衍生低碳精细化工新材料项目。这些战略举措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奥克集团在国内目标市场中的比较优势和行业领军地位,为奥克“十二五”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朱建民深知自身所肩负的代表人民参政议政的神圣使命。每年的两会上,朱建民作为一名来自民营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企业的全国政协委员和省人大代表,除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予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建议外,还积极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百姓排忧解难。多年来,朱建民积极反映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代表人民积极建言献策履职尽责。不仅为促进我国行业技术进步和辽宁省石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等方面建功立业,为百姓民生工程做出了积极而卓越的贡献。

篇8

论文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精细化

近年来,高校少数民族新生在总体上呈现出“人数多、民族杂、生源地广、来自民族聚居地多、经济困难比例高”的五大特征。例如,在某省属重点大学某学院2011级全日制本科新生中,共有少数民族学生16人,占全年级人数的6.1%,分属维吾尔族、回族、瑶族、苗族、朝鲜族、穿青族、畲族等7个民族,来自新疆、福建、吉林、贵州、广西等不同省份。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或困难的学生有5人,占比31.3%,比全年级平均数16.9%高出十四点四个百分点。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习惯、基础教育、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少数民族新生还面临着比较突出的生活、心理和学业困难。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加快工作精细化的进程。

一、因类施助:立足少数民族新生的具体实际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在生源地、民族特点、录取渠道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不能对其一概而论,而应立足调查研究,合理地分类对待。总体而言,各专业少数民族生源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由外校转入的少数民族预科生

这类学生一般来自西南各省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瑶族、苗族、穿青族为主。在大学预科期间,他们接受过系统的外语、普通话、计算机教育。他们比较适应大学的外语学习和管理制度,表现出较好的处事能力。但由于目前福建师范大学接收的预科生都来自外省院校,他们容易对大学产生“审美疲劳”和对比心理。同时,部分预科生面临着地域差距导致的贫困问题和基础教育薄弱导致的学习困难。

2.按特殊政策或定向招收的少数民族新生

这类学生以维吾尔族、朝鲜族等为主。由于他们来自边远民族聚居地区,且没有经过大学预科的适应阶段,往往在报到后的几天内便表现出对饮食、气候、语言等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此外,在优惠的录取政策下,一些少数民族新生的外语基础相对薄弱,甚至在中学阶段未修英语。对此类学生应当无微不至地关怀,采取思想沟通、政策解释、经济资助、生活照顾、学习引导、文化熏陶、朋辈帮扶等多管齐下的措施。

3.普通批次中与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新生

从福建省情况来看,这类学生大多属于回族、畲族等。他们自幼与汉族共同生活,接受类似水平的基础教育,在语言、风俗禁忌等方面已经同化。他们的外语专业学习没有太大困难,有的成绩还很优异。对待这些长期杂居且学习生活无困难的少数民族新生,适宜采取与普通学生相类似的措施,无需刻意“贴上标签”,以免人为地制造民族隔阂。

二、纵向延伸:提早完成高校教育与家庭、社会培育的对接

1.对接中学,在入学前完成情况摸底

按照现行的高招政策,少数民族预科生和政策性少数民族高中生源的档案材料会在录取后先于其他学生寄达高校。辅导员应在新生报到前“突击”调阅档案,详细了解少数民族考生的特征。除个人身份信息外,重点调查其科类、语言、学力、爱好特长、奖惩经历、家庭经济状况、教师评语等内容。通过查看评价,形成关于其形象和性格的初步印象,为进一步沟通奠定基础。另外,还要翻看头像图片,并运用意象回忆的方法不断强化记忆,做到迎接新生时能够“一见如故”。例如,一位维族同学的档案显示有排球特长,而高二班主任对她的评语是“总是不爱说话,但又能默默无闻地把事情做好”。开学后,可以推荐她在相关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从而增强其自信,培养其开朗的性格。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因民族语言和高考外语是小语种等问题,在外语专业学习上存在“先天”困难,往往又因自卑情绪而不愿主动向教学人员表达。因此,学生工作者应当在查档工作中摸排潜在的特殊学习困难学生,为今后其选课、调整课程、分专业方向等提供指导,并帮助教学人员了解其情况。

转贴于

2.沟通家庭,在解决实务中建立情感纽带

由于语言和地域的差异,少数民族新生及其家长基本上不会主动与学校沟通,导致其面临的一些难题处于隐藏状态。因此,学生工作者应当利用第一步查档中取得的资料,提前与少数民族考生家庭取得电话联系。交流的内容可涵盖以下方面:一是录取通知书是否寄达,报到事项是否知悉,交通、路费有无困难。二是学费是否缴清,生活费筹集情况如何。对其家庭经济状况作出大致判断,从而为入学后即将开始的资助工作提供参考,并向其介绍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三是在电话访谈中观察少数民族家庭的语言种类,及其与汉人对话的能力。四是侧面了解其民族特殊生活习惯,以及中学阶段的住校学习生活经历。五是提前做好新生安全提示。

实践证明,在入学前主动与少数民族新生家庭建立联系,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些民族新生的困惑被提前消释,特殊情况得以提前摸底。一些少数民族家长事后表示,对学校辅导员“上门服务”感到“十分意外”和“非常感动”,从而建立起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情感纽带。

3.介入社会,在引导扶助中帮助学生适应

与中学相比,大学生活与社会的接触面明显扩大。同时,许多少数民族新生第一次从聚居地区或少数民族学生聚集的学校来到新的环境,处在重要的转折时期。他们往往面临比汉族学生更多的障碍和更强烈的不适应感。许多具体和琐碎的事务都可能导致少数民族新生的思想波动和身心问题。

对此,一方面,要搭建社会管理与学校关爱之间的桥梁,使行政指令融入思想关心的内涵。例如,地方防疫部门出于防范疾病的考虑,多次通知某少数民族新生进行专门的健康监控和预防。敏感时期,某些政府部门可能会对部分学生的宗教信仰、活动情况进行排查。为避免少数民族学生产生疑惑和误解,学生工作者不宜机械地传达指令,而应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解释防疫工作、治安工作的原因和目的,并借此关心其饮食、住宿条件和人生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引导少数民族新生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对民族身份的正确认识。由于我国还有73.4万未确定民族成份的人口,许多民族经历了分流合并,划分不尽详实。一些特殊民族的新生在接受招生部门对其民族身份的复查时,存在焦虑、自卑的心理。学生工作者应当熟知相关民族历史和国家政策,帮助新生做好身份解释工作。再如,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还会遇到因金融机构无法录入其姓名而影响办理贷款,物流部门无法到达其生源地,乃至家长无法提供汉语文件资料等琐碎而又“致命”的障碍。对此,学生工作者应当从党的民族政策出发,主动帮助他们解释困难,出谋划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做到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结合。

三、横向延伸:全面贯穿辅导员角色的各大职责

实践经验表明,少数民族新生的民族问题往往与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难、人际交往困难、个人发展困难等多方面的问题交叉影响。这一现象的产生既与民族历史根源有关,又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有着密切联系。可以预见,少数民族新生面临多重困难的现状还将持续较长的时期。因此,对待少数民族新生,可以适当提升关爱的层次,扩展辅导的范围,使辅导员角色的职责向其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延伸。

1.服务先行,当好生活上的“老大哥”

新生报到之初,学习工作尚未展开。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的最大困难往往在生活适应方面。例如,饮食不适、气候不适、语言不通(以听不懂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为主,也存在自身汉语表达能力欠佳的个例)等等。这一阶段,辅导员首要解决的是少数民族新生的具体生活困难。要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不宜“高高在上”、“空谈理论”,又要做到悉心照顾与培养其自主能力相结合。例如,陪同他们参观宿舍,陪同他们前往清真餐厅,帮助其向家人电话报平安,用标准普通话讲解办事流程,鼓励不同民族新生相互迎接、培养感情,“授意”同专业新生中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暗中”照顾等等。通过对少数民族新生生活上的悉心照顾,确保安全,树立威信,赢得信任,为下一步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基础。

2.思政跟进,关注思想与心理波动

少数民族新生的思想波动较多地出现在军训结束后、专业课程开始之时,有时还由国庆长假独自留校和季节变换等外因诱发。这一阶段的思想波动与心理问题可包括思乡心切、人际交往困难、自卑、迷茫等。总的来说,少数民族新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往往与经济贫困、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困难、综合竞争力困难、自我认同感等问题交织在一起。虽然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厌学、自闭、自卑、迷茫等类似的征状上具有共性,但其背后的思想根源和生活根源却各有侧重。因此,学生工作者应当有意识地与其保持密切接触,利用请销假、巡课、参与活动、转交物品、用餐等一切活动创造各种“邂逅”机会,先在日常交往中拉近距离,再对症下药地进行专门谈心。另外,还可以通过邀请留校的少数民族新生参加节假日茶话会,为他们庆祝民族节日,推荐他们发挥特长参与集体活动等方式,增强其对民族身份和民族融合的正确认识,实现在“点”上关心与在“面”上促进的结合。例如,某院2011级一位来自西南山区的少数民族女生,因家庭经济困难等问题存在比较严重的焦虑。经过多次书信交往和面谈,了解到其自我预期较高,又对身高问题十分敏感,担心因此无法实现职业理想。后来,辅导员为她解释了该专业良好的就业形势,介绍了行业体检标准,推荐其担任勤工俭学岗位,并根据她优良的身体素质推荐其加入女子篮球队,发挥个小灵巧的优势,增强了其自信。

3.构建“一站式”的多功能资助体系

目前,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日趋完善,确保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因此,少数民族新生资助工作的主要方向是提升精细化程度,在资助中渗透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和能力培养。

首先,在资助服务中增强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安全感与自信心。一方面,在对少数民族新生阶段的资助工作中,辅导员尽量“亲力亲为”,努力实现“首问责任制”。例如,亲自陪同其前往面试,指导其填表,为其联系兼职岗位,从而帮助他们打消顾虑,克服焦虑、自卑心理。另一方面,要在个别谈心中不断介绍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扶持政策和募资来源,引导他们思考资金的使用与成才问题,渗透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篇9

只因浮云遮望眼

1999年,我大学毕业成为老师,2000年,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一(1)班班主任。那时,我没有什么经验可借鉴,只能从自己上学时的班主任身上找参考。回想自己的求学生涯:小学、初中的班主任就一个“严”字,我的成绩还不错;高中在一所普通高中度过,学风较差,三年换了四个班主任。当时,我感到很空虚、无奈,晕乎乎地过了三年,高考自然一败涂地。

如今,同学们聚在一起谈起过去,都很后悔,对学校、对班主任很是痛恨。每每想到这一段人生经历,我都会暗暗地提醒自己,决不能做那样的班主任。也正因为如此,我相信“严师出高徒”,在工作中从“严”治班,学习有经验老师的各种“治”学生的方法。那时,我经常在班里上演“猫逮老鼠”的一幕,甚至在街上“跟踪”学生;当学生犯错时,我不分青红皂白地厉声呵斥,丝毫不留面子。2003年高考,我们班成绩全校第一,为我赢得了名声。但现在回想起来,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果那年高考学生“考砸”了,我一定会痛定思痛,穷则思变。我被眼前的表象迷惑,之后几年我一直没有进行过真正的反思,在班主任专业成长方面没能取得进步。

反思这段日子,我发现自己很累,学生也很累。虽然高考成绩喜人,但那届学生创新精神不足,为此,我一直在深深地自责。因为身心疲惫,我申请暂时不再担任班主任,为的是调整自己。

山回路转不见君

在这停下的一年时间里,我开始反思。正是这一年,引领我校教育潮流的丹枫老师带我闯进了教育在线论坛。在那里,我认识了许多有追求、有活力的老师,如“红袖”“红霞”“基石”“周箭洋”等,虽然不知真实姓名,但他们的追求精神感动着我,吸引着我,更鼓舞着我。

起初,我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泡在论坛里,到处跟帖;还尝试发主题帖,把上一届带班的材料传上去。我被表面的热闹与浮躁所左右,更多关注的是有没有人跟帖。有一个跟帖,我很激动;没有,我就懒得去看。那时,我根本没有认识到网络资源的作用,更不知如何利用它。这样,断断续续坚持了近一年,2004年底,我停了下来,这一停就是四年。

也正是在教育在线论坛里,我知道了魏书生,知道他是两个班的班主任,很少在家却带得很好。我头脑一发热,就向学校申请担任高二两个班的班主任,一文一理,分科时我自行对这两个班进行内部调整,学生不出不进。或许是考虑到我第一届考得不错,学校居然同意了我的申请。两个班一共160多人,一开始我手忙脚乱,之后,我模仿他人,开始尝试精细化管理。我绞尽脑汁设计了一套精细化管理方案,分寝室、班级、小组三大块,采用加减分形式;接着又搞出小集体竞争方案、流动红旗、目标卡、星级寝室评比等等。结果因为规则繁琐,实施难度大,不了了之。最后,为稳妥起见,我又回到第一届经验的老路上,紧抓“看”与“磨”。2007年高考,学生考得还不错,但没有第一届突出。虽然我还在反思,但沿习了旧有的思路,没有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反思带来的变化不明显。

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2007年到2010年,我带了三届高三文科复习班,都是大额班级。学生来自市里的不同学校、不同班级,曾经的班主任管理方法迥异,对学生的影响差别很大;学生的基础也各不相同,成绩参差不齐。如何管理这样的班级,对我提出了新的挑战。

经过这些年的反思和学习,我一改以往“严”字当头的管理思路,极力体现人文关怀。我结合文科复习班的特点,经常利用班会课开展一些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联欢会、体育活动等。虽然不成系统,但学生反映很好。因为人多,虽然无法经常性地进行个体指导,但我努力在每学期与每个学生谈心几次,了解、关心他们。因为他们都经历过高考打击,内心更需要关怀。特别是最后一届复习班,虽然学生基础弱,但他们很懂事,学习很认真,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都很好。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不忘问候我一声。我非常感激!我付出就多那么一点,得到的居然那么多!这三年,是我班主任生涯中最关键的阶段,它让我真正地改变了自我,改变了固步自封的认识,改变了陈旧的管理思路。

这一切,来自于我的学生,也来自于学习反思。2008年4月20日,我重新踏入教育在线论坛。我发现与自己加入论坛时间相近的部分老师依然在坚持着,有些老师已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时,我的心态平和多了,发帖的次数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在学习。同时,我开始广泛阅读专业书籍,希望通过学习反思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

2010年秋季学期,学校让我担任一个实验班的班主任。此前,学校曾办过实验班,但因为种种原因没办好,停了很多年。这次重办,期望之高是显而易见的。这逼迫我更加努力学习、反思,不断摸索新的管理思路。

首先,我建立班级博客,记录班主任工作的行走轨迹,不断反思提高;接着,我加入了梅洪建老师领衔建立的“班主任尖峰论坛群”,加强与他人交流学习,当然也是给自己加压,因为要定期完成写作和阅读作业;同时,我经常进入教育在线论坛、K12教育论坛等学习交流,经常购买一些教育书籍阅读借鉴。

在班级管理中,我开始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学期初,我成立了班级大会,组织全班同学参与制定并逐步完善了班级的三部公约:《德之约》《奖之约》《纪之约》。依据班级大会章程,民选了八名班干,然后双向选择组成八个团队,实行团队监督和团队值周制。依据班级公约,每半学期评出“十佳青年”,每月推出“月度人物”。而对于违纪的处理,不再是罚扫地或写保证书,而是才艺表演或其它特色方式。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比以前更懂得自律了,责任意识也更强了。平时,我努力学习陈宇等老师的做法,在班级工作中努力捕捉体现教育关怀的空间与时间,挖掘教育资源。如充分利用每周的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盼着上班会课,教育效果自然明显。

篇10

[关键词] 高校; 外事档案; 建立;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5- 0077- 02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引领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我国各类型高校不得不面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双重挤压与竞争。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国际化在给高校提出挑战的同时,也赋予高校更多的发展机遇。在此形势下,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如何通过建立、管理外事档案,促进高校更好地开展外事活动,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成为高校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 高校外事档案的概念、作用及其特点

1.1 高校外事档案的概念及作用

外事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对外交流、教学、科研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外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对一所高校的发展和其在国际上的声誉具有重要影响。外事档案本质上是学校在与国外团体或个人进行学术交流、学术研究、友好往来、科研合作,聘请外教、国外专家来校讲学,参加国际会议、校际交流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具体形式包括外事活动通知、计划、总结、简报,上级关于外事工作的文件,礼品往来,国际学术会议论文等内容。

另外,高校外事档案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反映了高校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全貌,对于提高高校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水平和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以其丰富而真实的内容作为高校外事工作的可靠情报资料,将对高校的整体建设和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1.2 高校外事档案的特点

高校外事档案因其在形成过程中的特殊背景和目的,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1) 政治性特点:高校外事活动作为国家外事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对外政策的指导,由此,国家对外方针、政策等也要在高校外事档案中体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性[1]。

(2) 保密性特点:高校外事活动以及外事档案所具有的政治倾向性,使得高校外事活动必然要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同时高校外事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因此外事档案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3) 多样性特点: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多,高校外事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增多,因此所形成的外事档案的类别也就多种多样。

(4) 复杂性特点:当前,随着教师自费出国出境人数增多,研究生、本科生交流不断增加,高校外事档案来源更加复杂,包括学校外事管理部门、各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及出国出境的师生个人等。

2 高校外事档案的建立

高校外事档案的收集、鉴定、分类立卷是建立高校外事档案的基础业务环节,每一环节完成的质量高低,将对整个外事档案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建立外事档案,就成为管理外事档案的一个首要问题。

2.1 广泛收集,确保外事档案不漏项

首先,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以学校在各种外事活动、外事管理中形成的材料对学校和社会是否具有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为依据,建立一套具有较强指导作用的外事档案收集标准;其次,要明确外事工作上报制度,通过学校各部门上报,扩大学校外事档案收集来源;再次,为解决各部门开展外事工作上报不及时的问题,外事档案管理人员应经常与宣传部、国际合作处等外事部门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学校网页、校报等学校大事宣传媒介,从而第一时间掌握学校外事工作开展信息,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催促其及时将档案材料归档;最后,要严格按照外事档案归档范围,对所有相关活动进行筛选,将外事活动中有必要记录并保存的外事档案信息进行登记注册,进而便于后续鉴定分类等工作的开展,确保外事档案不漏项。

2.2 强化鉴定,确保外事档案分类明确

可以说外事档案的鉴定分类与收集工作是同步并行的。开展外事档案的鉴定分类,首先要明确收集范围,将日常所涉及的各类文件材料按收集目标进行清理,分类存放,同时也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其次要对经过初步鉴定分类的档案进行二次鉴定分类,将不要求办理的参阅文件,重份文件,未定稿、未生效、过时的各类文件、合同、协议、报表等不归档文件材料以及校内其他部门的文件进行剔除,将通过鉴定并认定有价值应归档的各类文件材料,在充分考虑其数量、密级、载体的情况下,依据不同内容、不同类型来分类组卷,从而便于后续归档工作;最后做好档案系统分类,以便于材料的保管、查阅和利用为前提,充分保持材料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外事档案细化为港澳台事务,团体来校访问,教职工因公出国,外教、留学生管理,政策法规,学校管理条例等门类,使外事档案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

2.3 注重归档,做好外事档案的保存工作

在建立外事档案的工作中,首先应做好包括存放地点、档案装具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同时在案卷封面上标注能够表明案卷内容的标题;其次要将已收集整理好的文件材料按照类别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案卷盒内;此外对各阶段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则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列,从而保持档案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为日后查档提供便利。

3 高校外事档案的管理

高校外事档案管理作为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外事档案的形成而产生。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管理好高校外事档案。

3.1 树立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基本原则

履行工作原则是做好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同时良好的工作原则又能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为此,做好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明确外事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高校的外事交流、有利于高校的国际间交流合作、有利于提高本校综合素质与国际知名度;二是明确不同部门应承担的责任,从外事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到最后的档案收集整理做到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三是树立方便于工作的原则,在外事档案的建立过程中,注重档案的建立与材料归档,便于日后取阅。

3.2 完善外事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

高校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外事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外事类档案管理规章体系,形成规范的、操作性强的外事档案立卷、归档、管理流程,从而确保外事档案工作的合理开展[2]。

3.3 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外事工作队伍

高校档案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特点就是要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外事档案的本质作用也在于此。这就要求高校要组建一支训练有素、懂技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通过加强培训、学习与交流,使得从业人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熟悉合作交流的各方面工作,熟练掌握档案管理技能,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3.4 加强外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目前,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目前全国各高校档案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的步伐还很迟缓,还不能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利用提供便利,因此,如何在外事档案管理中高效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国高校不妨从建立外事档案信息网站、外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着手,将分散的外事档案信息资源链接起来,充分地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档案后期管理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向无纸化方向发展,从而便于综合利用外事档案信息资源,并以快速、安全、可靠的途径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将高校外事工作中好的经验方法、取得的成果对外,从而提升高校的知名度,提升外事档案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当今时代,高校承担着教学、科研、管理三大任务, 外事工作渗透于这3个方面并与它们紧密相连,同时,外事活动所形成的外事档案也深深地刻上了教学、科研、管理的烙印[3]。高校应重视外事档案工作,加强外事档案的建立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让外事档案成为记录、查阅、提供战略参考的重要材料,并逐步提升高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龙勤. 高校外事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1995(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