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读书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10 00:5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读书交流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生读书交流材料

篇1

一、认真做好图书的管理工作。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使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认真履行图书管理员职责,坚持按图书借阅制度进行借阅工作,努力做到全天开放,随时借阅,积极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阅读服务,对归还的图书及时归架,完善各种手续。为了确保图书排架有序,符合规范,每天要对书整理几次,既要在学生还书后将书检查、整理好按序上架,又要在学生借书后整理好书架。对于在流通中稍有破损、脱页的书及时修补。对不能按时归还的图书做到及时追还。及时做好新图书的登记、上架工作,让广大师生能尽快的读到新书。

二、积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们爱书的情感,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充分发挥图书室阵地作用,在征得学校同意后,积极争取各班主任及语文教师的支持,开展读书活动。如就新书开展新书推荐活动,一方面由她撰写一部分新书推荐材料,另外先向部分语文教师推荐,由语文教师撰写一部分推荐材料,更好的发挥语文教师的优势,把学生吸引到读书上来。还有就某一类图书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一个班一类,或几个班同读一类,然后写出读书心得进行班内交流,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这些交流,既深化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是对这些书的一种推荐。另外,还邀请部分语文教师进行一些读书方法指导的讲座,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大量阅读图书室现有书籍,既充实自己,又能更好地向学生做好推荐活动;另一方面,积极进行图书情报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图书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管理水平,为今后的现代化管理做好准备。

篇2

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面,在学生初进高一时,我和备课组老师便开始琢磨可行之策,即寻求一种能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经过一番探讨和尝试,我们开始了大胆尝试,把这个模式称为:快乐写作从“悦”读开始。

一、模式设想

学生刚上高一,其作文总让语文老师头疼:书写凌乱,立意浅显,文章空而无物。于是便想着:得让学生读书。事实是哪一位语文老师不强调读书呢?但强调之后,又有多少学生能踏踏实实地落到实处呢?那么,语文教师到底应该怎样监督学生读书并检验其读书效果呢?

当时我们所带的学生是贵州省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届学生,那么,何不以此为契机,大胆进行一番尝试呢?于是我们有了这样的设想:教师号召学生读书,鼓励他们读书;学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书目阅读。当然,作为检测和监督,学生需要按时在班上进行有关读书汇报交流,老师再将学生读的作品以总结形式与学生的作文教学融合在一起,带动他们实际操作,让他们体会到读书对作文的实用性,长此以往,便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具体措施

有了设想以后,我们便着手实施了。实施分为两个板块:“悦”读和快乐写作。

1.“悦”读

“悦”读,不仅要求学生阅读,而且要他们自觉地、快乐地阅读。对于一线语文教师而言,学生的现实想法我们是心知肚明的。他们进入高中后,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是重理轻文,功利心相当明显。宁肯花大量时间解题、背语法,也不愿意读书,因为他们觉得读书既浪费时间,又看不到效果,没有解题时的“成就感”,所以,既要阅读又要“悦”读,于学生而言,太难,说“难于上青天”也不过分。但是我们不能忽略阅读,或者说,让我们稍感欣慰和难得的是,一个班里边,仍有几个或者十几个是喜欢读书,并且能坚持读书的同学,我们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感染和带动班里其他同学渐渐加入到这个队伍中。

首先,老师应该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大家读书,不必刻意为之,只需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一些好书即可。比如,我在上人教版必修一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课文时,为了让他们感受集中营中人们的生活情形,挑选林达的《像自由一样美丽》推荐给大家,结果同学们深受感染。当然,老师也可以将自己最近读的一些作品告知学生,鼓励学生一起读,一起探讨,以此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接下来,便是监督和检验学生读书的环节。老师应按时请热爱读书的同学在班上做读书汇报交流活动,以此带动其他同学进行自主阅读。曾有一个班主任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一个学生的作用往往比批评一个学生大得多。同学们反感老师的说教,却在老师表扬其他同学时暗暗较劲。所以当有一个同学进行读书交流时,同学就想着:“我也能做得好!”若真有这样的良性竞争,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当然,这毕竟不是立竿见影的事,需要长期坚持,我们安排的读书交流一般两周进行一次(高三因复习降至四周一次),每次安排两位同学给大家交流读书成果。

2.快乐写作

“悦”读的习惯养成后,其实教师已经将“听”、“说”、“读”三大能力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但千万不能忘记,还需与“写”相结合。怎样结合呢?我做了这样一些尝试。

首先,充分利用学生的读书交流,及时归纳学生选择的读书主题。比如,有同学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那么我在总结时便指出,可以把它用于写生死或直面人生等主题的作文中。如此让学生明白,积累语言是作文的基础,占有材料是作文的关键。多实践和引导几次,学生便会自动对所读的书进行归类总结,写作时就不会再为文思闭塞而苦恼了。

其次,将学生读书交流的思路与作文布局结合在一起,培养并锻炼学生无论说话,还是写作,都理清思路,分层次进行的能力,如此对规范学生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学生所写的作文往常都是交由老师一人批阅,其实可以大胆一些,采取多样化作文评改方式,即由学生互评和师评两部分组成,学生交作文之前,先让同学评改,加注评语,再交老师评改,如此学生之间可互取所长,又“悦”读了一番。教师亦可对学生作文进行全面评价。

再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评改后,将作文发还给学生时,可以根据该次作文的具体情况,安排学生对作文相关片段进行再次修改(修改整篇文章过于耗时),如可以改开头,改结尾,或者修改材料,即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对作文进行修改。最好当堂修改,因为老师面对面的改,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修改后,教师可将改得较好的文章分享给同学,让大家彼此借鉴,体会批改前后的差异。

最后,借助集体力量进行评改。语文教师评作文是讲究个人风格的,所以备课组以年级为单位,统一安排学生作文(一般每学期三到四次),由本备课组的语文老师轮流批改,这样学生可以有一个横向比较,教师也可以掌握到比自己所带班级更多的作文反馈信息,从而更方便地开展作文教学。

三、结语

篇3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篇4

一、帮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根本的应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读书愿望,变被动被迫的阅读,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自发自觉的行为。

首先,阅读大量的书籍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素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都可以在读书中逐步养成。“知书达礼”就形象的说明了这个问题。“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通过读书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

其次,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懂得:读书能帮助人实现终身学习。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迅捷,要想跟上社会发展,必须学会终身学习。而学校毕业后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为了学会终身学习,为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必须养成读书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提高写作能力,读书是根本、是前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抱怨写作没有材料的人很大程度上是书读的少。因为阅读是吸收,是积累,写作是抒发,是表达。在浩如烟渺的知识海洋中学会阅读,养成阅读习惯无疑对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提高阅读能力水平的效率,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在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时,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指导。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和略读是两种阅读方式。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方法。“书海无涯”,如何从繁杂的书籍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就需要学会略读。因此,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在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之后,就需要采用精读的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精读需要对重点章节,重点段落、精彩词句进行口味、研读。可以边读边思、边读边划、边读边记。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摘录与随感相结合。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写作、交际中使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求学生具有探究性阅读和创新性阅读的能力。特别是完成阅读之后,要思收获,谈体会,发表见解和主张。而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好读后感。教师在指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可以从作者介绍、文笔精华、读后感悟等内容对学生提出要求。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交流与讨论相结合。

在学生阅读一定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专门抽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分享阅读的快乐与收获,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在讨论中升华。互相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取长补短。

三、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这句话表明阅读材料的选择的重要性。选择阅读材料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在选择阅读材料上我们可以遵照以下三个原则:

1、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的原则。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我们课本当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巧妙构思,让课堂成为一个灵动的阅读场所,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文字的魅力之中。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介绍,会使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趣味性,而要获取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与课文相关的书。这些书可以进一步充实课文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迁移拓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

2、优选古今中外名著的原则。

这类作品主要是指新课标推荐的读物。《课程标准》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出了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等内容。读这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许多优秀名著都已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学生在视觉审美之后,再来欣赏优美的文字,更易懂,更有趣。学生在一个学期能读一两部名著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再适当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讲讲这类故事,一定能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3、阅读优秀期刊的原则。

许多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期刊读物是指导学生阅读内容选择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这类读物的内容多反映他们这个年龄的生活,更贴近他们,容易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中学生博览》《读者》《中学生阅读》等,这些报刊中所包含的文章大多是精选的美文,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篇5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 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 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3. 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4. 收获激情。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水平低的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等的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水平的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 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 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89-02

培根句名言几乎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十分深刻而又富有诗意的指出,一个不读书的社会就是一座牢狱,一个不读书的人就如生活在这种牢狱之中。可见,阅读对于青少年是十分必要的。就教学工作本身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阅读能力。一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应该更清楚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作用。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厚积”才能“薄发”,没有大量的阅读,就谈不上良好的语感,没有良好的语感,也绝对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新颁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一书,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就把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这一重任,放在了我们语文教师的肩上。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社会进步民族兴盛的大计出发,还是就教书育人的教学本质而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那么,如何扭转当前中学生不爱读书这一局面,进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从以下四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唤起学生的阅读需求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根本的应是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读书愿望,变被动被迫的阅读,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让读书成为其自觉的行为。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读书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 、“知书达礼”指的就是这个影响。“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通过读书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读书能帮助人实现终身学习。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快捷,要想跟上社会发展,必须学会终身学习。而学校毕业后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

2 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仅让其产生阅读需求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调动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汲取知识、汲取智慧。

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最主要的一点,当是让课外阅读成为“真实的阅读”。真实的阅读就是让学生自由地读,不要求学生写阅读笔记,也没有什么限制。让学生在阅读时心无所牵,真正放松,使阅读活动直接指向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包含的信息。“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真正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体验情感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得到真善美的陶冶、语感素养的提高以及各种知识的增广。

此外,定期开设“阅读交流课”,也是调动同学们读书兴趣的有效作法。阅读交流课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同学们就自己在阅读中感兴趣的内容展开热烈讨论,自由品评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广泛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这样的阅读交流课注重的是同学们的自主阅读、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当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得到同学的认同及老师的肯定时,他们就尝到了阅读的甘甜,就会进一步增加阅读的兴趣,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外阅读中。

3 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

中学生的阅读经验少,判断能力差,还分不清读物的良莠,如果在阅读的初始阶段就放手让其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他们往往会“跟着感觉走”,再加上他们有从众心理,就会跟着大流走,如近几年的琼瑶热、金庸热、哈里波特热……等等。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在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如《新课标》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所推荐的阅读材料便是首选。

听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实践后,同学们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对读物有了初步的辨别能力。这时,教师方可按《新课标》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

4 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前几年很多学校都曾明令禁止学生看课外读物,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大部分学校已取消了这条禁令,但可惜的是学生们的课余时间被频繁的补课和大量的作业所侵占,根本就没有阅读的时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就必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他们从作业堆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这一点尤其应引起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篇7

关键词:儿童文学;阅读;小学生;培养

一、儿童文学的功能

(一)儿童文学的认识功能

儿童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指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帮助儿童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丰富生活经验、增长知识、启迪心智所发挥的作用。

(二)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

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在于帮助儿童健康成长,使儿童在阅读、欣赏儿童文学作品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感染和影响。

(三)儿童文学的美感功能

儿童文学集中表现了生活类、自然类,并创造了艺术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以其丰富的美感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以此陶冶他们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儿童文学的娱乐功能

儿童文学的娱乐功能,是指通过具体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儿童得到愉悦和消遣,以及通过娱乐包藏较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教育的内容,寓教于乐。

快乐是人们共同的需要,游戏则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文学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娱乐性,而且读者的年龄愈小,相应的作品娱乐性愈强。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生阅读的意义及当前现状

国家教育部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作了明确的要求:对第一阶段(1~2年级)的阅读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然而,语文教学却没把课外阅读摆在重要位置。北京市最近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只有1%的学生有着经常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的经历”;有人在三所分别被评为区级、市级、省级示范性学校的一年级中的三个班进行了课外阅读状况调查,其结果:人均购置图书量分别是1,3本、2,4本、1,8本;热爱阅读的学生人数几近零,多么令人心寒的数字!

据统计,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中80以上的课文属于儿童文学(从文学的角度划分统计),说明儿童文学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教材。儿童文学还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它为小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可见,儿童文学教育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儿童文学已成为提高儿童文学阅读能力的主要文本。

(二)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为了给学生一个纯净的课外阅读的天地,儿童文学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内容。鼓励和指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作法。

1、利用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激发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好读书。

在小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经常用儿童文学中的文学形象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同学们被小女孩的美丽善良和她悲惨的命运深深打动了,此时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学生在课余时间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找这些书来读。这样一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相补充,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了。

2、发挥儿童文学的认识功能,向学生推荐儿童文学材料,引导学生读好书。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丰富生活经验、增长知识、启迪心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了,就应适时地向学生们推荐合适的儿童文学读物。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根据小学生的文化基础、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老师们可以向他们推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

3、对儿童文学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会读书。

(1)讲课式。用于集体指导如专题讲座,辅导报告等。

(2)讨论式。用于群体阅读后的专题讨论或读书成果交流,

(3)展评式。用于图书的推荐和读书成果交流,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贴近孩子生活的儿童小说。

(4)表演式。用于检查、汇报、交流阅读成果,组织学生编排儿童剧在并进行表演,有益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4、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提高阅读的质量。

读而不写,印象不深,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读物,不同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如摘抄,列提纲,写读后感,续写等。

篇8

(1)情感与态度:通过交流名人名言,增强学生读书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阅读、乐于阅读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通过读书好方法的交流,做书签等活动,养成会读书、爱图书,每天读书的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通过推荐与介绍活动,初步养成图书分类和推介的方法,了解图书有不同的种类;

(4)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采访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体会书籍对我们成长的巨大影响,从而更会学习,会阅读,会发展。

二、活动准备

(1)请学生每人带自己最喜欢的1-2本书。

(2)学生收集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3)课前准备制作书签的彩色笔等用具和其他材料。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和好书同成长

(1)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组照片,还记得这是我们学校开展的什么活动吗?

(2)师:是的,这是咱们汉江路小学开展“书香校园”主题活动时,同学们的读书收获。瞧,这张就是咱二1班的板报,听说我们办的活动还获得了学校的一等奖呢!

(3)师:孩子们,老师想知道我们都读了哪些好书呢?你“最爱读的书”的是什么书?(贴题)

(4)师:孩子们,读了这么多书,有童话书、科技书、神话说、作文书,真是丰富啊!那么,书在你眼里,在你心里仅仅是书吗?还是什么?

生:书是我的朋友,陪着我长大

生:书是我的老师,教我懂道理长知识

生:书像一块越嚼越有味的糖

…… ……

(5)师:真好!有两位了不起的的爷爷,他们叫高尔基,歌德。我们来看看,书在他们眼里又是什么呢?

书是知识的源泉。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让我们受益匪浅。

(指名读、说含义、齐读)

(6)师:还知道哪些读书名言呢?把我们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吧,也可以是你自己创作的哦!

……

总结过渡:好书是我们成长的伙伴,能够源源不断的给我们知识,让好书陪伴着我们健康成长!(板书:伴我成长)

活动二:我的好书我推荐

(1)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最爱读的书介绍和推荐给同学们读,那我们就会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本领了。愿意向大家推荐你最爱读的书吗?那我们先在小组内开始推荐吧。

活动要求:①每位同学先在小组内向伙伴推荐你最喜欢的一本书。

②推荐的时候,要说清楚书名、作者、和推荐的理由。

③最后,每一个小组推举一名代表向全班推荐好书。

④组内交流

⑤代表交流

(每组一个,他组补充,说具体)

4.师:孩子们,你们读的书真是丰富多彩啊,读各种类型的书,广读博览才会让我们有更多的快乐。(板书:分享快乐)

活动三:爱书更要会读书

1.师:丁老师早就听说咱们班有一名读书小状元,她( ),猜猜她是谁?她就是( ),她是怎么读书的呢?有哪些好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现在我们就来个现成采访。掌声有请( )来接受我们的采访。

2.师:请接受我的采访好吗?请问,你平常都读些什么书呢?难怪你是小状元,你爱读各种书籍。

3.请你们来提问吧!

生:我们的学习任务都很多,你用什么时间读书呢?

生:你读书的时候记笔记吗?怎么记得呢?

生:你有多少本书,都是自己买的吗?

生:你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真不愧是我们班的读书小状元。

4.老师相信,其他同学也会有自己的读书好习惯,说说看。

5.看来二1班的读书小状元会越来越多的。不过,有这样几个小朋友可不像咱们班的孩子们这样读书,我们来帮帮他们。

(坐在电瓶车后,危险对眼睛不好;吃饭时读;上课时看书;看口袋书;在班级图书架上的图书上乱画)

6.师:每个组自己选择一个画面,给画面中的小朋友提提建议,好吗?

7.小组讨论

8.大组交流( )

9.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不好的读书方式。

自由说

10.师:孩子们说的真好,我们不仅要爱读书,还要会读书。读书方法好,读书收获才会更多。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读书小状元。(板书:学会读书)

活动四:书签伴我读好书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书签)老师有个建议,把刚才大家说的这些读书好方法、读书的名言,可以是自己创作的,写在这个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空白书签上。做完了,我们给全班同学都欣赏一下。

学生制作书签(音乐)

2.学生做书签,陆续送上来展示。

3.师:在我们的努力下,一张张精美的书签做好了,没有做完的课后继续去做,课后,我们可以互相交换分享,夹在你最爱读的书里面。让每一个拿到这本书的人,都来激励自己更加用心读书,行吗?

四、结语

篇9

我在班级通过下发阅读倡议书,明确读书带给我们的益处,邀请家长参与儿童课外阅读活动。在动员会上,我把搜集的关于亲子阅读的一些相关资料,做成PPT,播放给家长看。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一起分享其中乐趣;一起交流,能催生孩子的读书热情。

二、 呵护阅读天性

儿童的思维趋于形象、直观,他们更乐于阅读一些生动的、形象的、符合儿童思维的书籍。因此,作为教师和家长必须了解儿童对于阅读的心理需求,顺其天性,在指导时做到方法科学、指导有效,这样才能让他们喜爱阅读。

三、 追寻阅读“绿洲”

1. 创设肃静时刻,给儿童一片阅读的天地。教师和家长要在班级和家庭中创设安静的读书氛围,肃静时刻不仅使儿童们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自我控制的习惯,还使他们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

2. 结合实际情况,推荐优秀少儿读物。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读物,我校处于农村和城镇之间,学生对于农村的生活更了解一些,所以我结合这一实际情况介绍一些描写农村孩子生活的书籍,如:《青铜葵花》《野风车》《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这些故事更能吸引学生去阅读。

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着童话梦想,对于童话故事每个学生都是很感兴趣的,我就推荐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小树叶童话》 ……这些书中的故事要么短小有趣,要么想象奇特,要么情节曲折,要么充满知识性,它们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未知、智慧的窗户。

3. 让心平等交流,成为儿童的读书伙伴。儿童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疑难,这些疑难可能会导致阅读效率的低下与阅读兴趣的消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交流是最佳的释疑。建议教师和家长可以和他们同读一本书,然后就自己的感受或某一个问题进行交流,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认真倾听儿童的声音,充分肯定儿童的想法,并表现出对他的发现的赞赏。这样不仅能让儿童感受到尊重和平等,而且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儿童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

4. 持之以恒,让儿童养成阅读的习惯。儿童好习惯养成需要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做到:

(1) 时间定量化。我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坚持每晚读书的习惯,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在布置课外作业方面和任课老师协调好,家庭作业要适量;二是要求学生放学能够及时完成作业,每晚都能有15~30分钟时间静静地读课外书,养成每晚读书的习惯;三是前期做好家长的工作,特别是学生阅读的初期,家长要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双休日时间可以阅读1~2个小时。

(2) 方法技巧化。养成开口诵读的习惯。“诵读”本身也是语言实践,每天用15分钟、半小时读读精彩的文章或片段,能培养儿童良好的语言感知和领悟能力。在诵读基础上熟记背诵一些经典的语言材料,更是受益终身。

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帮助儿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时可在读物上圈点、勾画、批注,读书后可摘抄好词佳句,可记录读书卡片,可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把从读物中吸收的营养,通过落实在纸面上而加以强化。

(3) 反馈的多元化。学生的阅读只有通过一定的反馈才能更加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也让家长看到他们辛勤付出后的收获,我在具体工作中设计了一张简单的读书卡如下表:

篇10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1、营造学校阅读氛围。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张贴名言佳句、字画,学校每天中午2点到2点30分开放图书阅览室,每周二、四中午1点30分到2点播出“阅读之声”广播,每周五阅读报《绿芽周报》出版,以此让学生快乐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营造了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

2、营造班级阅读氛围。各班建立起读书角和成立了流动图书站,由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登记。这些书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都是孩子喜欢的,适应学生的读书能力。各班建立自由的读书小组,利用教室墙报、黑板报,开辟 “阅读之星”、“向您介绍一本好书”、“《阅读成长笔记》展览”等园地,以此营造浓厚的班级阅读氛围。

3、营造家庭阅读氛围。课题组发放了《为课外阅读致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会培训家长,使他们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开展了“我和父母共读书”活动,鼓励家长在家中摆满各种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使之成为习惯,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图书世界,使读书成为孩子的消遣活动。

二、开展阅读活动,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1、开展8分钟自主阅读活动。我校利用下午第一节课前8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或集体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校本教材或“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让学生成为了阅读活动的主人。大队部值日干部每天对各班诵读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各班开展阅读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

2、开展课内课外互动阅读活动。“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的这句话启发我们必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读物。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语文教学,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又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课外读物,积极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五年级学习课文《江姐》,向学生推荐阅读《红岩》,看有关江姐的电视、电影、戏剧等;六年级学习课文《空城计》,向学生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学童话时,向学生推荐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向学生推荐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如《森林报》、《昆虫记》、《地球的故事》、《穿过地平线》等,这样丰富了课外阅读量,最大化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3、开展读本推介活动。教师抓住“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读本选择很大程度受他人的影响”这一心理特征,组织学生开展“读本推介会”的读书活动。一是教师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从讲故事入手,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二是学生或读上一段精彩的一部分,或带上读本,介绍主要内容、作者,或自己讲一个故事,用精彩的推介吸引读者,征服读者,这样一来,学生产生了读书的原动力,都乐于去读课外书,调动了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

4、开展交流讨论活动。课题组以班级为单位每周两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讨论活动。学生无拘无束地自由交流自己阅读的感受,把自己的愉悦带给周围的同学,让同学们分享快乐,共同享受读书的快乐,既而为寻求更多的快乐而产生共同读书的行为。如讲一个故事,交流课外阅读记录卡、读书笔记,进行好书推荐等。

5、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我们就借助课题研究,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校、深入课堂,以教科研一体化为平台,将课题研究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开展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学生热情参与,并在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更好地乐学、明志、立德、做人,以此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6、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剪贴展览。教师指导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把具有保存价值而自己又喜欢的材料剪下来,找一个专门的本子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阅读成长笔记》展览。教师指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写读后心得体会,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手抄报交流展示。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活动,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插图,一学期一次。读后感交流。每读完一本书,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班级交流,学校展示。学生通过阅读成果展示,阅读欲望与日俱增。

7、举办评选“阅读之星”活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要善于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上进心。

三、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1、指导最基本的阅读方法。课题组教师每周上好一堂课外阅读辅导课,阅读课堂上教师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其次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再略读和精读相结合,让学生学会阅读。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达到了五万字,阅读能力显著增强,作文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

2、促使学生形成边读边思考边动手的阅读习惯。阅读课堂上教师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指导学生写《好书推荐记录卡》,写出推荐理由;要求学生人手一本《读书成长笔记》,指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内以及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养成积累习惯,并运用到习作中;指导学生写内容梗概、读后心得体会、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这样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培养了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学生逐步形成了边读边思考边动手的阅读习惯。

四、借助课题汇报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