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0 17:1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篇1

初冬时节,来到位于太行山腹地的河北省XXX县西部山区,条条平整的县、乡、村路,像舞动的银龙,横亘在山地与丘陵之间,把那厚重的山,纯朴的人,和那温馨的丰收情境鳞次栉比的划拔开来。这是“村村通”工程给山区带来的巨大变化。用XXX县党委一班人朴实的话说:“村村通工程是党为群众带来希望与福音的工程,再难也要进行到底,一定要改变太行深山区人民落后的交通面貌,让大山的父老乡亲们早日奔上小康路!”

这是一句话,更是一个艰难的决心!

这是一个决心,又是一个不知何时才能竣工的工程!

这是一项工程,最终还是一个点亮山区人民心窝子的铿锵承诺!

这个承诺,意味着要斥资万元,为山区乡个行政村,占据全县的人口修建弯弯延延公里的山区等级公路。

“政府发动,群众行动”,2003年,是“村村通”工程的第一年,XXX县建设农村公路公里;2004年,村村通工程覆盖了个村,共建农村公路公里;截止目前,“村村通”工程已,比计划提前了。

山路第一弯:“老道旯旮”的深情诉说——

2005年11月3日,正在果园里忙着收获苹果、柿子的冀家村乡老道旯旮村党支部书记甄自平,听说我们要来采访“村村通”工程,不顾手头的活儿,就一路小跑地赶来,迫不及待着领着我们来到2004年底竣工通车的小村大道上。内敛的老支书深情地说“这条道儿啊,真好!真好!!!”

话说间,一辆辆满载着板栗、苹果、柿子的卡车从这个小小旯旮里驶出,据说,这些果品将远销到全国各大城市,果农们的生意像家家户户房顶上打秋的玉米,金灿灿,红火火。果农张哥儿说高兴地说“俺山里通了这路以后,俺媳妇再也不愁苹果烂在家里啦,供都供不急哩——”

老道旯旮位于晋冀交界的半山腰,从乡路过往村东头的小路长约4.5公里。虽说不长,但正是这个又窄又陡的山路,让旯旮村的村民一走就是整整六代人。六代人,他们每天上山下田,挑水施肥,年年盼着辛苦的劳作能有个好收成;六代人守望着这片绿色山场,种植自给自足的干鲜果品;六代人,他们在沙滩沟里艰难跋涉,看着卖不出去果子干干地着急;六代人,他们把“丰收”一担一担地从山腰抬到路口,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半山腰的家;六代人,他们几乎足不出户,望着山那边的山,听着自己的回音……

第一任老支书张存礼一生最大的的夙愿就是能为乡亲们修一条好路,之后七任支书为了完成他的遗愿,等着,盼着,跑过,试过,付出了代价,想尽了办法,这条通往外部世界的唯一道路,也是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唯一道路变得遥远而又漫长。

2003年新春刚过,像往常一样,冬天的山场格外静沁,喇叭里传出了一阵声音:“从今天开始,县里要给咱老道旯旮村修路了——”听说县里要来修路了,老道旯旮的村民并没有平原村农民那般惊喜。生活在这里的人最清楚,这些年,老道旮旯修了路修了若干次,可年年修年年毁,至今乡亲们还依然没有见到一条像样路。更多的村民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前来考察道路的县、乡领导及市县交通部门负责同志。

比起平原村,老道旮旯要山高、沟深、河宽、水急、线长、滩多,路基大部分濒河而建。要更多地考虑洪涝灾害,山体滑坡,路面坍塌等现象的发生,一位年长的老大爷,对前来勘查路容路貌的技术人员说“年轻人,别费那心思了,这路修不成!”。

市、县交通部门负责同志来了,县委有关领导来了,他们为该村修建这条道路拔付资金万元,与一线的工程人员一道,齐心协力战天斗地。他们走到党员身边,走进群众中间,把我市“村村通”工程的有关政策,把县委为村民们修建致富路的决心,坚实地砸进乡亲们的心窝窝里,像地基一样铺就在4500米的羊肠小道上。随着工程地进展,村里不少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到工地上进行义务劳动。七十岁的老党员、也是老村干部张新春体弱多病,却每天不不亮就到了工地,和这里的工人们一道捡砂砾,砸石子,一刻也不闲着。寒冬里的一天,山里的气温比平原骤然下降了三四度,县长田德荣看到他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少干,拉着他那双冻裂的手,硬是扶他到了一旁说“大爷,您比种自家地还卖力呢!”大爷说“我这一辈子,合眼前就想看俺村这条路能修好啊——”

老大爷的话深深触动了县委、政府一班人,他们知道,还有无数像老道旮旯村的张大爷一样的山区人民,眼睁睁地盼望着,党委、政府能把致富的路修到自家门品。修路,已成为改善农村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山路又一弯:“风雨路人”的铿锵承诺——

老道旮旯村仅仅是我市个山区村的其中一个。

2003年是我市提出“村村通”建设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XXX县一大批生态文明村同率先行动,走在小康大道上。而分布在太行深山的贫困村却无法与之抗衡。仅冀家村乡就有贫困村个,木叩、马庄沟、桃树村、老道旮旯、安子垴,这一串串蹊跷的村名串起了太行山东麓这片悬崖峭壁。

“先从最难的路开始!”在2004年初该县的党政联席会上,在认真听取了该县交通局长郭奎明的介绍后,书记、县长以及主管领导达成了共识。他们把目光送向了墙面上的“村村通”地图,送向了上面标记着全县18个乡(镇、办事处)个达到“村村通”的个村的标记。会议一结束,县领导就就会同市交通部门主要负责人,驱车赶往深山区。从刚刚修建的乡道梁石公路到老道旮旯村,他们陡步行走素有北方“香格里拉”之称的青山绿水中,脚步却异常沉重。

“我们一定要最广大的发动群众,积极配合这项恩泽子子孙孙的民心工程”冀家村乡立下了军令状。

“一定要让老百姓走上好路!”交通部门派驻了最强大的工程技术力量陆续赶往工地。

有了交通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有了县领导的关注,有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信心,浩大工程没有强大的资金后盾,再大的决心也只是一句空话,也只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建路难,难在缺资金,如何多渠道筹集资金,是修路的头等大事。在没有一分钱启动资金的万难时机,为了尽快使工程开工建设,同时不加重农民负担,XXX县财政一次性拔付资金万元,专款用于村村通建设。同时进行了科学的预算与计划,分段实施,分步进行,很快组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亩的山场摆下个战场。条山区新建公路齐头并进,条在建村路拓宽改造工程如火如荼。

为了打好这场史无前例的攻坚战,XXX县交通局局长郭奎明带领局党委一班人实行分片包干,坐阵指挥。施工场上,铺路工人、质检技术工人和交通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冒风雨、战酷暑,始终奋战在建设一线。“村村通”工程开工以来,他们没有假日,不会生病,也没有了家,有一个叫XXX的小伙子,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推迟了婚期。朴实的山村百姓,看到修路大军渴了就喝口凉水;饿了,就吃个自己带来的馒头;困了,就地就打个盹,手指被石头磨得血直流,不由地纷纷拿起锹镐自觉加入到施工队伍当中。许许多多村民,自发地来到工地,把自己平时积攒的生活费交给奋战在一线的风雨路人。一元、五元、十元……一些在外务工的青年听说村里修路,也寄回了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的集资款。

2004年底,生活在太行深山区的乡亲们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泥泞与坎坷挥手告别,一条条坚实、宽阔的水泥路从深山旮旯里惊天动地延伸出来。山路多重弯:“不老青山”的妩媚阿娜——

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交通人圆了老山人民几十年没有完成的梦。路,带来了村民们思想与生活上本质的巨变。

在XXX县的山区村里,大部分座落于山脚坡根,或是半山腰里,依山而座,唯有安子垴村,不声不响地座落在接云连天的山顶顶上,像一朵冰山上的雪莲花依偎着不老青山。

“不老青”,一个赋予着文学内涵的名字,是爱山的乡亲们对一座海拔1300米的山峰亲切的称呼。然而,两年以前,让人们汗颜的是,不老青山却创下了我市“村村通”工程一个又一个之最,资源最少、集体最穷、条件最差、所修公路坡度最险、海拔最高、里程最长、投资最大。不老青山最不缺的就是安子垴村的光棍儿。山上的姑娘争着向山下嫁,山下的姑娘不愿嫁上来。村头的小伙子小张,在外打工时成了家,带着新媳妇回来看望老父老母,就因为无法攀爬这陡峭的山壁望而却步,她嗔怪小伙子,“早知你家这样,当初说啥也不能嫁你”。姑娘的一翻话,一传十,十传百,远远近近的人都不愿嫁给摩天接云的安子垴。

篇2

【关键字】施工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是建筑单位工程活动中直接形成各种形式信息的历史记录,是工程施工全过程详细记录,是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综合体现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施工技术资料的形成与管理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建筑施工资料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剖析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对策分析。

二.施工资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1.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建筑行业标准、技术的日益提升,建筑企业管理模式渐渐地和国际标准接轨,施工资料作为建筑企业管理体系文件的一部分,必须跟上企业发展速度,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真实化、信息化管理。

2.真实记录工程质量

施工资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包含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基础资料、质量保证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等,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手材料。

3.对工程建设后的后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交付使用―定时期后,由于工程施工、环境、业主使用等原因,工程可能出现一些质量缺陷,施工资料成为工程交付使用后维修、管理、改建和扩建的客观依据,是唯一的工程施工时的现场依据。建筑施工资料能为施工单位在其他工程建设施工时提供管线布局、隐蔽工程等的参考数据,起到范例作用。

4.体现施工企业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资料是由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是工程承保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观反映、记录建筑单位主体及施工过程的重要文件,是建筑单位施工的直接成果之一,它与完成工程主体有同样的重要性,代表着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是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

5.体现建筑企业内在质量的标准

施工资料是建筑企业技术、经验的积累,可以成为建筑企业内部员工技术经验交流的参考材料,与其他建筑企业技术交流的案例依据,对建筑企业其他工程项目建设起指导作用,可提高企业生产水平和工程质量。

三.施工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料编制缺乏规范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

施工资料编制不规范,随意涂改,修改时没有进行划改或者划改人未签名;文字、图标、印章不清晰;当资料为复印件时,没有在复印件上加盖印章;部分资料结论不明确;竣工图不符合规范要求;签字不严肃等。施工资料制作和实际工程进度不匹配,资料编制落后,甚至出现工程结束后“闭关修炼”施工资料。施工资料不完整,部分资料未编制或者漏编,部分资料外借后未及时归还,部分资料保存不妥,检查记录表填写不完整等。“闭门造资料”,一些建筑施工资料找不到任何缺点,现场实测实检、工程项目试验数据堪称完美,与现实规律不符。施工单位在试验中取样频率不足、取样代表数量偏少、取样不具有代表性,甚至有些施工单位干脆不试验,不取样,直接“做”出一组完美的数据,使得相关资料缺失了真实性。

2.资料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施工单位出现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而做资料,没有从根本性,往往只抓工程实体质量,忽视施工资料的管理,没有形成专门的施工资料管理规程和奖罚制度,缺乏监督机制。或者有制度但无执行力度,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成为墙上摆设。部分施工单位没有专职资料员。施工技术人员缺乏及时将现场资料归档的责任意识。资料员没有养成及时收集资料的习惯,甚至出现部分资料员不催不做,催催做做的现象。监理工程师没有做好周查月查的工作。环环脱节,导致施工资料管理责任不到人。

3.资料管理纵、横向不交圈

并重,执行与实践交叉的跨工种的综合性工作。项目工程师、施工技术人员、试验人员、材料人员等都各自负责其中某一部分资料的编制与管理,缺一不可,但是经常出现互相间缺少交流,导致施工技术资料中各工种间的技术资料交圈不吻合。

4.资料利用率低下

工程施工过程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查阅施工资料的习惯,而是凭经验,凭记忆查找问题。工程交付使用后出现质量缺陷,没有及时到城建档案馆查询工程技术资料,而是找原参与建设施工人员了解隋况,凭记忆准断。没有发挥施工资料的查询和依据作用。

5.缺少信息化管理

中小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较弱,还拘泥于传统的纸质化管理,资料管理人员在施工资料的分类、归类、整理上完全凭借工程经验或者照搬别的工程资料管理目录,检索依靠人工检索,工作效率较低,工作成果离标准化尚有距离。

四.施工资料管理对策分析

1.加强组织建设,提高重视程度

成立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组成的施工资料管理和监督机构,定期检查施工资料管理工作,每个分部工程完成后进行大查,并及时归档。选派懂业务、精管理、有责任的优秀人员担任专职资料管理员工作,统一负责对工程项目施工资料的整编工作,专门划出资料存档的场所,确保施工资料保存的安全性。

2.制定资料管理规范

建立施工资料管理制度,细化施工资料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资料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具体内容包含:资料管理流程、岗位设置、书写规范、依据规范、资料内容、移交实检,归档职责、存档办法等。

3.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资料员及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培养一支有理论、懂技术、会管理、业务精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队伍,使各资料编制相关人员更新观点、提高认识、由被动变主动,认真理解和落实国家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规程,提高施工资料管理水平。

4.将施工资料管理纳入年终考核

施工资料的整编和归存重在同步:施工资料收集与施工过程同步,施工资料验收与工程项目完工验收同步,规范日常管理,保证双同步。各资料编制相关人员的资料管理工作纳入年终考核。

5.建立激励机制

资料员薪资结构打破常规,采取低底薪,高奖励制度。以资料的规范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为权重内容,细化考核内容,重奖重罚。相关技术人员考核加入资料编制与管理内容,加强各工种之间的沟通,实现工种资料间交圈吻合。

6.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施工资料

开始信息化管理。通过开发施工资料管理软件,依托数据库实现对施工资料的分类、归类、处理以及检索,推动施工资料管理规范化和高效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资料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客观的记录施工全过程的情况和数据,是施工过程和后续工程维修管理的纽带,施工资料的好坏―定程度上反应了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筑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施工资料的重要性,软硬并举,信息化管理,切实的落实建筑施工资料的各项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友军 韩金 谢士杰 施工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期刊论文]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6期

[2]唐孝敏 浅谈施工管理中工程资料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17期

[3]黄勇瑞 论石油化工建设工程中资料管理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期刊论文] 《广东化工》-2010年12期

[4]吕仁军 关于工程建筑中竣工资料管理的几点粗浅看法[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2010年35期

[5]罗文生 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简议[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21期

[6]梁春花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15期

篇3

1 加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统一管理的重要性

1.1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

城市的地下管路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担负着运输水、煤气、天然气、信息等责任,同时还负责城市排水,为保证城市清洁做贡献。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地下管线的建设将是确保其在当下正常运转以及在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在不断推进,城市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同时,城市建设的复杂性及其功能也在不断强化。相对应地,城市的地下管路地建设工作也将持续推进和完善,其复杂性也在逐渐增强。此外,城市建设改造等项目带来的管线改造问题也将波及周边的其他管线。如果不能实现城市的地下管路的统一管理将会使城市改造的步伐放缓,地下管线的改造无法顺利进行,而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将因此受到影响。如果建立统一的城市的地下管路档案管理制度,将会确保地下管线改造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使城市化进程得到保障。

1.2 进行城市规划及管理的基础条件

现代化城市为居住在其中的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实现这一功能的基础是城市在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地下管路作为隐形的基础设施,虽不如地上设施一样一目了然,却依然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起居息息相关。同时,其复杂性和关联性也使得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面临较大的难度。要实现城市化建设的和谐推进,必须首先获得有关地下管线布局的资料,这些资料就是城市的地下管路的档案信息。掌握这些信息就掌握了地下管线之间的空间关系,使不同功能不同方位的管线能够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彼此协调,避免出现干扰。

2 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的协调性不强

城市的地下管路按照不同的功能分贝属于不同的管理单位,其承建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也会按照其功能性设计不同的走向、使用不同的材料、利用不同的空间布局,这些都是地下管线的重要信息。但是,面对城市地下大量的管线布置,有关管线的档案管理工作却仍然存在很大缺陷,缺乏足够的协调性。因此,当不同的设计和建设单位准备进行管线施工或改造时,就无法获取相关管线的原始资料,无法确定其方位和布局,容易在施工过程中走弯路,甚至会破坏原有的管线。其次,如果没有完善的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不能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施工协调的话,容易在管线铺设过程中出现管线布置重复,造成资源和地下空间的浪费。

2.2 城市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形式衔接性较弱

城市的地下管路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给后期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功能完善,以及基础设施完善等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传统的城市的地下管路档案管理更侧重于人的调查、记录和协调管理,管线的信息数据整体比较原始,而且管理形式也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求不相适应。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的地下管路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开始步入信息化的轨道。在此过程中就面临着将原始数据进行电子化转换的难题,这不仅是技术上的一大难题,同时,其工程量之巨也是不容忽视的。另外,传统的管线档案管理模式以人工为主,转换为信息系统管理之后,管理形式上的衔接也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

2.3 城市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机制缺失

城市的地下管路的档案管理工作应当是一项统一协调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当中,由于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机制的缺失,使得管理力度和管理手段欠缺,难以实现准确高校的管理。因此,很多不同的管线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从管线设计到管线建设和维护都只遵循自己的标准,与行业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和联系。而且地下管线的种类较多,数量庞大,很多管线的建成时间较长,致使档案信息不全,或者存在严重的混乱和失真现象。

3 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途径

3.1 做好城市地下管线档案权属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

按照地下管线的不同种类和功能,其所属单位也不同。这些不同的管线权属单位之间应当就自身所掌握的管线信息进行沟通协调。因此,城市的地下管路档案管理部门就应当竭力推动这项工作地完善。这样,原来掌握在不同群书单位手中的管线信息就能够通过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单位的协调得到了共享,彼此胡同有无,建立起庞大的城市的地下管路信息网,使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布局得以清晰地展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者的眼前。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就可以有信息依据,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管线信息不明确出现的冲突和返工现象。同时,档案管理平台海可以利用平台资源,加强管线权属单位之间的管理经验交流,使各单位对地下管线的管理更加乐学规范,逐渐形成更加协调的地下管线布局标准。

3.2 打造科学高效的管理平台确保管理衔接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当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精确度和高效性也逐渐被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运用。作为城市建设当中的重要环节,城市的地下管路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当顺应技术发展的潮流,逐渐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因此,作为城市的地下管路档案管理平台,应当借助于技术优势,将传统的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使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衔接行更好。各城市的地下管路档案管理工作平台应当选择合适的技术模式,使传统的管线数据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准确的录入,并能够整理归类,进行妥善保存,在需要查询的时候能?o确保及时调取信息。此外,城市的地下管路档案管理平台还应当加强人员培训,保证原有数据在录入计算机时能够准确无误,实现城市的地下管路档案管理工作的良好衔接。

3.3 制定严格的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程序

要做好城市的地下管路的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制定完整详细的档案管理程序,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城市的地下管路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良好的规范。建议各城乡可以在城市的地下管路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中可以明确管线建设单位的相关职责,使其在建设之初就要明确工程内容当中包含有地下管线的档案编制工作。而在工程结束后,除了对地下管线工程进行验收之外,还要对管线档案的编制工作进行验收。在地下管线施工结束后,其承建单位或者权属单位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向城市的地下管路的档案管理部门报送一套完整的地下管线档案,并要与管理部门保持沟通,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篇4

“梵天净土聚英才,桃源铜仁谱华章”。过去的一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铜仁市大力发扬“苦干实干,开放创新”的新时代铜仁精神和“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贵州教育精神,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抓未来”和“小财政办大教育、穷财政办美教育”的理念,按照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的原则,把教育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构建美丽铜仁。坚持一手抓基础教育发展,一手抓职业教育提高;一手抓教育工程建设,一手抓教学质量提升,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教育事业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正在全力谱写着铜仁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后发赶超争佳绩,教育管理工作迎来了大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铜仁市位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区腹地,辖2个区、8个县,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27万。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为443.91亿元,人均14379元(按常住人口算),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了23974元、51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74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了3243元、79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1185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了7471元、1736元。所以,铜仁是“欠发达、欠开发”程度很深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54所,其中小学有1981所、初级中学有213所、高完中有43所、中职校有17所、特殊教育学校有6所、幼儿园有392所、普通高校忧1所、职业高等教育学校有2所;现有在校大、中专、小学学生863047人,教职工有44705人。2005年,全市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两基”攻坚目标,但全市教育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城乡教育差距大、发展不均衡。一直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还是“欠发达、欠开发”程度很深的地区之一,城乡教育差距大、发展不均衡,教育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为了从根本上破解制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瓶颈,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彻底改变落后的面貌,必须做到在追中转、转中超,实现后发赶超,努力开创了铜仁市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掀起教育强市的新。

精雕细琢抓基础教育.注重一个“提”字

基础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提高人口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要有雕刻师的精神,善于精雕细琢,严于在提质上下工夫: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是教育的生命线,只有围绕这个中心,教育才不会失去原动力。铜仁市正是以这样的理念精心雕啄、苦心经营,切实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基础教育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一是学前教育管理水平实现了快速提高。统筹兼顾,以学前教育为基础,从起点上做到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普及化。全市园(班)幼儿人数从2011年的10.5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1.3万人,净增了8000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58%上升到64%: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35所。二是义务教育实现了历史性提速。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从2010年的96.5%提高到2012年的97.1%,初中入学率从83.2%提高到86.3%,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73.5%,中小学生均校园面积达到16.16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达到4.96平方米。三是高中阶段教育取得明显提升。全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从2010年的7.78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8.52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59%提高到63%;省级示范性高中从7所增加到10所。教学质量实现了稳步提升。2012年,全市26,408人参加高考,被大专院校录取了20900人,其中文理科600分以上人数居全省第三,有13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录取。

重拳出击抓职业教育.着眼一个“集”字

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率提升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铜仁市加快推动“三化同步,一业振兴”的基础性工程。铜仁市以集全市之力办好职业教育为目标,负重拼搏,重拳出击,合力突围,职业教育迎来了集团化、集群化发展的大好时期。一是走集团化办学路子,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实际,用好用足政策,出台了《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实施方案》和《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托铜仁职院作为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采取高职学院与区县中职学校抱团发展,组建了全省首家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实行集团化合作办学,力争到2015年实现在校生规模达4.8万人。二是走集群化办学的路子,利用铜仁市所在地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统筹各方力量加快建设武陵职教城,在铜仁中心城市规划区建设占地1700亩的职教园区,鼓励各县中职学校向职教园区集中建设,拟新建城市建设学校、工业学校、旅游学校等3所中职学校,规划在校生人数达到3万人,以实现职业教育集群式发展,奋力推进全市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截至2012年底,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从201 1年的2.54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2.67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

■科学规划重投入,学校布局正朝着科学化标准化的路子迈进

为了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趋势,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和结构调整,统筹推进教育资源整合,铜仁市坚持“小财政办大教育、穷财政办美教育”的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布局进行了科学的调整,构建了全市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

突出特点调布局凸现一个“大”字

以大思路、大手笔、大格局的大教育观念。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突出特点,实行一次性规划与逐步完善的方式进行合理布局。一是对农村小学进行布局调整。针对农村小学办学分散、规模较小的问题,按照规模办学、效益办学、就近入学的原则,对小学校点进行整体规划,科学调整布局。不断形成了以县镇小学为龙头,乡镇小学为骨干,农村教学点为补充的教育资源布局。二是对初中学校进行布局调整。鼓励人口较少、交通条件好的县初中学校向县城集中,其余各县的初中学校向中心乡镇集中的。截至2012年底,全市新建、扩建初中学校25所,新增校舍面积5.8万平方米。三是对高中学校进行布局调整。支持各区(县)集中兴办普通高级中学,逐步将高中学校建在县城;同时,通过集中资金、设备、师资,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鼓励思南、松桃等有条件的县规划建设教育园区。一年来,全市改扩建、新建高中14所,新增在校生7,400人。四是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调整布局。为了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改善高等教育基础条件,提高教育水平,通过举债建设,整合铜仁学院、铜仁职院、铜仁一中、思南师范等资源,计划投资26.6亿元,在川硐新区规划建设占地3.55平方公里的教育园区,主要力争用2-3年的时间,在川硐教育园区建成8万人的城市新区,成为武陵山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交流中心、基础教育示范基地。截至2012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铜仁职院已入住学生9218人,实现整体搬迁;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功升格并顺利建成,入住学生2200名,实现学校整体搬迁;铜仁学院单体建筑基本封顶:铜仁一中13栋单体建筑基本封顶,教职工小区正在紧张施工中。

解决热点重投入落实一个“重”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居住人口迅速增长,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大班额”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区教育发展最现实、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为了有效化解城区“大班额”问题,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需求,铜仁市在“重”上下了大量的工夫。一是高度重视,高姿态审视热点问题。按照“市级指导、以区为主”的原则,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抓好两城区“大班额”化解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一年见成效,两年基本缓解,三年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机制”的目标;制定了明确的工作时间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碧江区采取的“退高、进初、进小”新举措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并号召其他市州学习。二是加重投入,大手笔化解“大班额”问题。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全民参与的方式,从2012年起,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部分不得低于50%的比例(不包括教师工资),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城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收益、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投入城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分别不得低于10%和5%;市、区财政每年安排1.2亿元用于解决两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2012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51亿元,占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82%,财政总支出的24.3%,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62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三是注重建设,严于在办学标准上把好关。采取“改扩建、新建”的方式,按国家关于小学和初中的班额规定,结合城市人口增加情况预测,优先保障教育用地,建设城区中小学;按“就近入学”的原则科学制定城区学校招生规划,加强区域招生管理,实行“阳光招生”,采取提前申报、审核、公示、监督等招生程序,保障城区学校稳定维持标准班额。截至2012年底,已投入资金1750万元,建成校舍面积9136平方米,新增班级53个,新增学位3500个,主城区“大班额”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化解。

■群策群力办教育,点燃激情奋力谱写美丽铜仁教育先行新篇章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每个家庭的未来,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因素,迅速点燃教育事业新激情,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注重教育氛围营造彰显一个“乐”字

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市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坚持走“美丽铜仁、教育先行”的路子,切实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使全社会都乐于关心、重视、支持教育。一是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将教育纳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每年安排300万元设立教育教学质量奖,对办学效益高、教学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引领了全市教育发展方向,将教育摆在了优先位置,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二是从氛围上大力营造,将教育事业扩展为全社会的共同话题,举办了“老师,您好”教师节活动,表彰并宣传报道了对铜仁市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特别是“十佳师德标兵”、“十佳班主任”、“十佳乡村教师”的事迹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让全社会对铜仁市的教育有了深刻的了解,真正树立了教师“人在岗上、岗在心中、功在铜仁”的意识,形成了社会各界关注、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突出一个“活”字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和实践者,点燃教师的工作激情与活力是关键,以“活”促教。一是充实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为此出台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实施方案”,认真落实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四员”(生活指导员、食堂服务员、医务人员和安保人员)配备;及时妥善化解了2483名代课教师问题,引进免费师范生7名,招聘农村特设岗位教师1522名,有效缓解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足问题,以教师补充激活教师激情。二是加强教师素质建设。为了提高教育发展的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施了中小学校(园)长培养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大力创建名师工程,评选并命名了首批33名优秀校(园)长为“梵净山名师”、1009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为“乌江园丁”,发放奖金366.8万元:完成了816名市级骨干教师的考核认定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完成了54966人次的教师素质提升工作。

注重特色教育活动抓住一个“特”字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以“科技之春、运动之夏、感恩之秋、艺术之冬”特色教育活动为载体,市政府每年设立了100万元特色教育工程专项资金,大力实施了青少年学生“4+2”特色教育活动,着重学生“人文、体育、艺术、科技”的素质培养,要求学生至少具有两项以上特长。此项工程实施以来,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实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有所学、乐于学,形成了“县县有精品、校校有特色”的良好格局。在调研中,一位老师形象地说:“有了4+2特色教育活动的开展,就不再担心学生不爱学习了,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真是一个活动激活了整个校园。”

着力构建教育和谐体现一个“民”字

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切实解决师生的实际困难,积极营造一个和谐平安、稳定的教育环境。一是着力解决教师住房问题。通过整合全市公租房建设等项目和资金,集中力量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教师公共租赁住房16300套,建设面积57.05万平方米,解决农村教师16229人住房困难问题。截止2012年底,全市已建成教师周转房530套、教师公租房5338套,完成投资2.5亿元。二是认真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通过深入调研,严密组织,认真筹划,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兑现3,700万元收回了全市241所食堂:投入营养改善资金36480万元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配备了6300余名食堂工勤人员,落实了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使全市2245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503808名学生享受到了国家的温暖,真正实现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目标。三是积极争取社会捐资助学助教。通过开设教师、学生培训班,设立科技教师奖,积极为教师和学生排忧解难,切实关注民生。全年获304个社会团体或个人在铜仁市助学助教,捐助资金达1303万元,有3万多名师生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

■合力攻坚树品牌,打造全新育人环境。开启铜仁教育发展新模式

在铜仁市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情况下,坚持走“小财政办大教育、穷财政办美教育”的路子,合力攻坚,冲出重围,走出了一条铜仁教育品牌的路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为了推广铜仁市教育的品牌,共同谱写贵州教育发展新篇章,省教育厅在铜仁市召开了五个现场会。以全省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场会为平台

全力探索教育安全新路子

铜仁市坚持一手抓校园安全规范化管理,一手抓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使学校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管理整体水平明显提升,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明确提出了具有铜仁特色的“54,321”工作思路,突出“五条主线”、落实“四项制度”、强推“三项措施”、稳控“两个时段”、实现“一个目标”,在学校及周边治安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凸显了这一主线。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月”、“安全教育周”等活动,扎实开展消防和防灾避险演练,全年开展各类演练4876次,出动执法力量1484人次,对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进行整治。配备校园保安1768人,安装视频监控的学校达606所,切实抓好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省综治委、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全省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安全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铜仁市召开,铜仁市获得全省年度考核第一名。

以全省廉政文化进校园现场会为载体奋力谱写廉洁教育新篇章

为了充分发挥廉洁文化教育的示范、熏陶、导向作用,营造知荣辱、识美丑、明是非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为建设幸福美好的新铜仁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一是强化宣传,确保宣传发动到位。通过统筹兼顾,强势推进,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全市共投入1700多万元用于编印廉政文化进校园书籍、建设文化长廊、举办文艺演出等,着力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知晓率、参与率、成效率,营造了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浓厚氛围。二是突出试点,确保示范带动到位。为了有效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铜仁市确立了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的教育方式,切实转变铜仁市教育系统作风建设,全面推进铜仁市廉洁教育新成效。自活动开展以来,此项工作得到了省纪委和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为了全面宣传铜仁市所取得的经验,2012年10月30日在铜仁市召开全省廉政文化进校园经验交流现场会。

以营养改善计划现场会为契机全面推广惠民政策新模式

为了认真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真正实现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目标。铜仁市实行中小学食堂自办、白管,公益性、零利润经营,投入3700多万元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食堂进行回收,并投入9000多万元为食堂配备了6300多名工勤人员,保证了营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为确保质量、降低成本,真正让国家的温暖“3元”吃进学生的嘴里,铜仁市还实行学校食堂大宗原材料“统招、统购、统配、统送”四统工作,建立物品台账制度。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铜仁市还制定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落实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此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掀起了学习的新。

以全省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现场会为突破切实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有力推进和城市就业岗位的增多,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铜仁城区务工、经商、办企业,给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压力。作为—个欠发达的城市,工作压力之大、责任之重,可想而知。面对城市发展进程中这一突出问题,铜仁市不回避、不懈怠,而是积极努力,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方针,以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为重点,以实施平等教育、构建和谐教育的人性化管理为手段。切实解决了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极大地推进了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碧江区采取的“退高、进初、进小”新举措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全省城镇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工作现场会在铜仁市召开,并以省教育厅全文转发的“铜仁市进城务工子女及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解决方案”(黔教办[2012]487号),号召其他市州学习借鉴,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全面推广。

以全省“4+2”教育工程建设现场观摩会为重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为了贯彻落实全省项目建设年现场观摩会精神,总结交流全省教育系统项目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查找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加快教育工程项目建设,推动贵州教育后发赶超,全省4+2教育突破工程建设现场观摩会在铜仁市召开。省教育厅霍健康厅长对铜仁市的“4+2”教育突破工程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铜仁经验”进行了概括:一是铜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二是各级干部创新思路谋跨越;三是领导扑下身子率先垂范抓落实。并号召其他市州学习借鉴,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努力开创项目建设的新局面。

篇5

关键词: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问题;对策

所谓带电作业,指的是为了维持整个电网处于不停电的状态而在高压电气设备上进行带电测试、维修、改造以及更换缺陷设备等工作。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带电作业还存在区域之间的差异与工作不平衡的现象,而且从事带电作业的人员变动比较大,操作技能与原先的相比也有所降低,作业经验不足,而公司对他们的培训又较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带电作业的安全。

一、线路带电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生产方面

就仅仅从生产方面来说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有一些企业和单位没有对线路带电作业高度重视,对于这方面的管理人员显得有所缺乏,而其员工的技能水平又不是很高。同时,另外还有一些公司甚至没有设立关于带电作业的专门机构,而关于带电作业的工作是由线路专责人员监管的。同时关于带电作业的工具不能够及时地更新和替换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国的工具和日本、美国的产品相比较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国的产品制造时往往忽略了电压等级的差异,在应用的时候就会存在很大的隐患,所以对于国外优秀的产品我国应及时引进并应用,同时还要加大对带电作业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另外,激励机制方面来说也建立的不够完善。公司中每个运行单位带电作业的绩效考核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就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有一些单位降低了带电作业人员的岗位,取消了他们带电作业的津贴,这样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最终导致这些岗位上的带电作业人员转岗而另外也没有人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最后是带电作业经验交流不够,有些公司的管理局限于公司的内部,其交流也是如此,而省公司、地区公司之间的交流比较少,沟通的机制不健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的隐患。

(2)培训方面

在电力机制改革之后,新的培训机制还没有完全地建立起来,公司原有层面的培训体制存在缺陷。带电作业不同于其他作业,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掌握的专业技能比较高,但就目前培训的情况看来,师资力量明显缺乏,教材和场地方面都有很大的缺陷,往往没有办法真正达到培训的真正目的。

(3)理论研究方面

这一研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在资金的投入方面还达不到一定的数量,推广应用的力度也跟不上。而另外,对于难度较高的技术与较为新颖的方法研究比较少,这样不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二、绝缘平台运输、保管、检测

运输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金属工具和绝缘工器具应分开装运,以防止相互碰擦造成外表损坏,降低绝缘工器具的绝缘水平,严禁尖锐硬物碰伤绝缘管件和施压其它重物。?绝缘平台应存放在通风良好,清洁干燥的带有专用支架的工具房内,距地面高度至少20cm,工具房门窗应密闭严实,地面、墙面及顶面应采用不起尘、阻燃材料制作。室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70%。室内温度应略高于室外,且不宜低于0℃。?绝缘平台及附件在工作现场应放置于干净清洁的帆布上,严禁将绝缘平台及附件直接接触地面。?绝缘平台使用后,绝缘部件应使用不起毛的棉布擦拭,或使用低浓度洗洁溶剂(溶剂与水的比例约为1:1.5)进行清洁。不得使用带有毛刺或具有研磨作用的擦拭物擦拭。

三、带电作业应做措施

关于带电作业,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某种特殊的绝缘工具对带电设备进行作业的,而另一种则是作业人员穿上特制的服装在带电的作业上直接进行自身的工作。在带电作业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的一些安全措施。

首先,带电作业不能够在恶劣的天气下进行,如出现雷电、雨雾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进行带电作业。如果有特殊的情况一定要在这样的天气下进行维护,一定要先禀报上级,经过批准之后才能行动。?

其次,在开始进行带电作业之前,作业人员应对工作的程序和技巧进行全面的掌握,了解作业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距离的要求,并要进行相对应的数据和距离检测。在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设立专业的监护人,在作业人员作业的过程中,要全面监护,不能够分心做别的事情。?

最后,带电作业人员在进行作业的时候一定要穿上必要的服饰,做好绝缘保护的措施,戴好安全帽。在穿这些服饰之前,要先进性必要的检查,看各部分之间有没有连接好。对于带电作业中需要应用到的工具,在存放的时候应该放置在干燥清洁的地方,在对它们运输的过程中,要用专门的袋子进行安置,并且交予专门的人员进行保管,该人员要定期对这些设备检测等。

四、结语

开展带电作业是十分有必要的,带电作业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避免出现大范围、长时间断电现象,维护人们正常生活生产活动。带电作业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带电作业对供电的可靠性影响,带电作业的安全性,针对配网的带电作业等。不断的交流和总结带电经验,开发实用、安全的带电工具,对带电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带电作业的效率,减少甚至避免带电作业中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毅,刘凯,刘庭,等.带电作业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J].高电压技术,2012.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技能大赛 组织管理 管理路径

近年来,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为展现职业教育成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产生了积极影响。当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规划及阳光廉洁办赛等方面的一系列文件,对加强技能大赛组织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对高职院校而言,加强对技能竞赛的规范管理与科学服务,可以营造良好有序的校园技能竞赛氛围,调动全校师生提高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推动技能竞赛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通过对2013年以来部分项目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省分赛区技能竞赛及一些院校技能大赛举办情况进行调研,就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组织与管理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优化组织机构与人员职责

建立一个严密的组织机构并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是保证技能大赛顺利举办的关键。高职院校加强对技能竞赛的组织领导,关键是优化组织机构与人员职责,这是搞好技能竞赛工作的重要保障。为此,高职院校应成立师生技能竞赛领导小组,由有关校领导、教务处、办公室、学工处、后勤处等部门和二级院系(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等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宜设在教务处,由教务处具体负责技能竞赛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包括收集、公布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信息,组织技能竞赛项目立项审批,检查参赛进度和质量;协调学校职能部门和各有关单位积极合作,及时协助解决参赛或承办赛事中的有关问题;核定各二级院系(部)参加、组织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费用预算;做好师生技能竞赛的级别认定及经费资助,组织对获奖师生进行总结表彰与经验交流,及时整理归档与竞赛相关的资料。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应通过校级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广大师生学技术、强技能的热情,为选拔优秀人才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项目做好准备。

二级院系(部)职责包括做好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宣传、发动、报名与参赛工作,制定本院系(部)师生技能竞赛管理细则和表彰奖励办法,鼓励师生参加经学校批准的技能竞赛活动;认真遴选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加强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参赛学生队伍建设;围绕技能竞赛开展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工作,对技能竞赛培训与参赛过程进行督查,及时帮助解决有关问题,遇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及时上报学校;赛事结束后做好竞赛档案管理、数据统计及上报等工作,做好赛项过程文件存档与报备,对赛项承办工作全程及相关经验进行总结,撰写竞赛工作报告[1]。指导教师职责包括向隶属二级院系(部)提交书面指导计划等材料,二级院系(部)审核认可并报教务处备案;负责选拔确定参赛学生、制订培训方案、组织有关培训工作,按竞赛组委会和学校要求完成竞赛的全部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应注重师德师能师风,教育学生实事求是地参加竞赛,不得弄虚作假;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协助做好参赛学生经费资助工作。参赛选手职责包括参赛选手在赛前要服从集训安排,在规定时间内认真进行训练,不迟到、不旷课;参赛选手应遵守竞赛规则,遵守赛场纪律,服从大赛组委会的指挥和安排,爱护竞赛场地的设备和器材;在竞赛过程中,参数选手要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防止事故发生;参赛选手在竞赛时如果对竞赛成绩有异议,必须通过领队或指导教师向大赛组委会仲裁组提出,不得私自找裁判裁决,更不允许寻衅滋事。

二、注重申报立项与参赛策划

师生参加技能竞赛应由高职院校有关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实行项目申报制度。高职院校应积极支持师生参加由权威机构组织的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能反映和促进学校专业发展、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的各类赛事。特别是重点支持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具有鲜明职业技能特色的,由省级以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项目。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省级以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或学校指定的技能竞赛项目,有关二级院系(部)应优先组队参赛。各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技能竞赛活动应视情况鼓励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报名应以正式竞赛公文为准。技能竞赛参赛二级院系(部)应根据竞赛的特点和专业实际情况向学校申报,由学校师生技能竞赛领导小组审批。未经批准立项的技能竞赛项目不予立项,也不予任何经费资助。

学校正式批准参加某项赛事,应由参赛第一责任人草拟参赛计划书,报送教务处备案。如需进行集训的,须在集训开始前一周提交。计划书内容应包括比赛的报名费、差旅费、必要的参赛服装费、参赛人员名单及其职责、赛前集训的次数、时间、内容及所需购买的培训材料、物资的详细清单、资金预算等。参赛计划书通过审批后,应严格执行。确需变动的,须报教务处备案。出现较大变动的,须提交师生技能竞赛领导小组审批。同时,赛事安全工作是确保技能大赛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涉及比赛的各组织机构和环节。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都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保证选手备赛和比赛安全,及时对比赛环境和生活条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2]。参赛人员应由学校统一办理人身意外险,参赛领队要在赛前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参赛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实施赛前选拔与集训指导

经审批立项的技能竞赛项目,参赛部门应认真组织实施,通过制定选拔细则,公开遴选指导教师、参赛学生,并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赛前集训。鼓励跨专业、跨院系(部)共同打造技能竞赛团队。有关部门应为赛前选拔和集训及时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及其他条件。各二级院系(部)应根据赛项的具体竞赛内容,围绕专业建设相应建立技能竞赛兴趣小组,坚持常年活动。参加省级以上大赛的学生参赛队员,应优先从兴趣小组内的优秀学生中选拔。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参赛队(项目)的指导教师,应在全校范围内选聘具有训练指导经历、富有指导经验、技能水平较高、极具责任心且管理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担任。

二级院系(部)应做好参赛计划书执行情况及集训工作的日程监督,教务处依据参赛计划书不定时抽查。监督和抽查工作应有书面记录,以备查询,并作为将来考核和资助依据之一。二级院系(部)组织学生技能竞赛集训,一般应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原则上不得影响正常上课。若因特殊情况需停课或调课的,二级院系(部)则应提前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待报学校批准后执行。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也可根据训练需要酌减课务,由二级院系(部)提前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待学校审批后执行。在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开赛前一月,经批准参加集训而减课或停课的正式队员,因参加集训和大赛而无法完成的课程,可依据竞赛获奖成绩申请免试通过或采取其他考核形式。

四、设计组织要素与参赛环节

院校层面的大赛是省级乃至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行的重要基础。组织校级技能竞赛项目应结合国家、省、市竞赛项目及国家岗位技能标准,围绕行业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进行设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一种制度设计,目的是在宏观层面上建立广泛的教育与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导向机制。因此,无论是组织校级技能竞赛,还是承办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项目,高职院校均应与行业企业合作,比赛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倡导采用企业标准引领竞赛标准,竞赛项目的设计、竞赛命题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均由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技师、技术能手参与,竞赛的考核考评内容密切结合行业、企业的最新标准,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融入比赛,同时聘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技能竞赛评价[3]。

组织技能竞赛的主要要素包括确定竞赛项目、成立竞赛组织机构、撰写赛项文件、赛项和奖项设置、召开赛项说明会、开展赛务咨询、大赛信息、竞赛场地准备、裁判员选拔与培训、保障和激励机制、竞赛经费预算、大赛安全管理等。其中组委会、专家委员会、各赛项执委会、赛项裁判、仲裁工作组等组织机构职责分工要清晰明确,不重叠重复,不越位、缺位、错位。各项赛事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理顺分清,确保相关机制运行有效。要合理安排参赛队领队会议,安排选手熟悉场地,检查赛前场地设备,设计开闭赛式和赛务安全保障环节,组织作品展示与合作交流,开发网络赛务系统,做好赛事宣传报道。参加校外技能竞赛项目,领队、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均要严格遵守竞赛规则,利用大赛机会加强了解和沟通,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五、完善激励制度与经费管理

高职院校应围绕教育部、省级政府教育主管等有关技能大赛的文件精神,制定本校技能大赛组织与管理办法、技能大赛获奖资助办法等。教师参赛获奖或指导学生获奖情况可与个人考核挂钩,作为年度考核、教学质量考核、职称评定及其他评优的重要参考。对经审批参加的技能竞赛获奖选手和指导教师,给予经济奖励。技能大赛教科研分依据竞赛的不同类别,按获奖等级予以认定。学生获奖情况可作为对二级院系(部)教学业务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并纳入学生综合测评考核。推进“赛教融合”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坚持技能竞赛与行业用人、岗位要求、技术进步和教学改革相结合,引导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和教学改革[4]。学生参加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获奖的,应参照学分制学籍管理有关规定,申请免修相关专业课程或相近公选课,直接获得课程学分及绩点。同时,在转本推荐、综合测评、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高职院校应设立技能竞赛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各二级院系(部)应遵守厉行节约原则和财务管理规定,年初申报全年参赛项目及技能竞赛预算。鼓励二级院系(部)发展横向联系,争取企业赞助相关的技能竞赛活动,或适当考虑将相关的专业、课程建设等经费投向技能竞赛活动。技能竞赛所需经费包括竞赛报名费、资料费、材料消耗费、器件费及制作费,以及技能竞赛的调研费、培训费、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差旅费等。参赛领队或指导教师应于竞赛项目结束后,凭备案表及相关凭证,依据财务管理规定办理结账手续。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竞赛经费预算使用,财务处、审计处、教务处对经费的过程性使用进行监督。对用竞赛经费购买的非消耗性材料、设备等,要按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参考文献:

[1]孟恬.职业技能竞赛的过程管理研究[J].文教资料,2013,(25):162.

[2]刘群,元梅竹.湖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制度设计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3.

篇7

*年,全区上下紧紧抓住*西进战略和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有利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5321”工程,坚持“工业立区,引进强企”战略,抢抓建筑商机,积极发展壮大建筑业,全区第二产业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年预计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25.1%,其中工业增加值预计60.3亿元,增长25.8%;建筑业增加值预计13.9亿元,增长23%。

(一)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3.2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工业利税16.6亿元,同比增长30.5%。

(二)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骨干企业订单不断增加,生产和效益较上年有较大幅度提高,预计北辰集团、鲁能恩翼帕瓦、宏达、冶金、长虹等企业销售收入将分别达到1.2亿元、3.5亿元、1.3亿元、1.12亿元和1.1亿元,增幅都在25%以上;重点调度的山水、重汽、佳宝等3家骨干企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50亿元、16.7亿元和7.8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32%左右,其中山水、重汽同比增长达到60%以上。

(三)工业投资持续增长。*年预计全区工业投入达到36.5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0项,完成工业投入32亿元,比上年增长29%,占全部工业投入的比重达到90%。投资较大的项目有:*柴油机厂投资6亿元,办公楼基本完工,部分车间开始生产;联想沃德投资1.39亿元,设备安装完毕,部分车间开始生产;鲁联集团投资1.3亿元,商贸楼、车间主体正在建设;高强标准件投资8200万元,车间办公楼主体完工,正在订购设备;富美科技投资2916万元,主体正在建设;桑乐太阳能真空管投资600万元,车间主体正在建设。佳宝集团、中洁公司、深圳低温菌公司等大型企业建成投产,极大的带动了我区工业快速健康发展,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年,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48.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5%。全区省市级技术研发中心达到12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8家,去年申报的6家市级研发中心今年正式挂牌,并获得市政府资金奖励。目前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6个,*市名牌产品10个。*省著名商标9个。志信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仙峰泰山化工设备公司取得D级压力容器认证,“仙峰”商标评为“*著名商标”;“双泉”牌系列散热器评为“国家免检产品”、“*名牌产品”。

(五)建筑业取得新成绩。*年荣获“泰山杯”工程3个、“泉城杯”工程5个,创出省市级安全文明工地26个,其中省级安全文明工地5个,无重大伤亡事故,继续走在全市前列。工程招标管理进一步强化,共招标工程54个,其中,建筑招标面积56万多㎡,管道招标长度3.7万米,工程总造价2.2亿元,工程应招标率达到100%。资质以上企业预计完成建筑业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9%,交纳建筑营业税预计达到8000万元。在首届建筑企业20强评选中,我区三家企业榜上有名,在新一轮全省建筑业十强县评选中,我区再次荣获全省建筑业十强县(区)荣誉称号。

第二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土地问题。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新引进的项目落地难,特别是乡镇园区影响最大,如张夏冶金化工因厂地受限,已制约了企业规模发展。二是资金问题。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据统计,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达1.5亿元,晶恒电子、计算机公司、海安特公司等企业,因流动资金缺乏,影响了企业快速发展。三是人才问题。由于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特别是机械加工类技工严重不足,北辰、沃德、济柴、高强等企业短期内招工不足。四是资产闲置问题。在土地供应紧缺的政策下,全区仍有闲置资产47家,土地面积约为843.67亩,闲置厂房面积6.5万平方米,这些闲置资产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二、*年经济形势预测和分析

预计*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总体上将保持稳定,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工业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但受投资增幅回落、部分行业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主要生产效益指标增幅将有所回落。

一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加快。*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回升的态势,这将为我区工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承接国际产业结构转移创造较为有利的条件。

二是国内经济形势稳定趋好。*年,国家总体上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国内投资将在今年较高基础上有一定回落,但总体上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将进一步改善。

三是从我区实际情况看,随着“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构建,我区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1)一批新建大型工业项目将在*年投产并发挥效益,预计可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多家,可新增销售收入38.7亿元,新增增加值12亿元。其中:济柴可新增销售收入20亿元,联想沃德6亿元,天诺1亿元,龙浩酿造1亿元,高强标准件3亿元,鲁能超高压设备1.2亿元,省建机2.4亿元,双玉味精1亿元。(2)现有工业企业将产生新的效益。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60多家,预计*年可保持10%左右的自然增长,可新增销售收入16亿元,新增增加值5亿元左右。综上两项,可新增增加值17亿元。

三、*年第二产业发展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实施“工业立区、工业强区”战略,发展以104国道、经十西路及延长线为轴线的“两个亮点”,坚持走自主创新、科技兴企、品牌创优的发展道路,重点培植机械装备制造、压力容器、建筑建材、电子信息、食品药品等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建筑业,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二)主要预期发展目标

――第二产业增加值92.8亿元,增长25.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2亿元,增长30.1%;

――规模以上工业利税21.7亿元,增长30.7%。

三、*年第二产业发展的重点及措施

1、培育产业集群,着力培植五大产业集群。一是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省中西部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培育重汽、济柴、沃德、捷迈、高强、志友、康鲁、试金、长虹等优势企业,形成汽车及零配件、柴油机、数控机床、污水处理、变压器、特种铸管等产品系列,加强企业之间的配套联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建筑建材产业集群,以大学科技园、*经济开发区、旧城改造等项目建设为契机,壮大平安建筑集团、长兴建安公司、港基建安公司三家龙头建筑企业,重点培育山水集团、平安商砼、帝强彩钢等企业,扩大生产,加快建设,形成高标号水泥及产品、砼及砼产品、装饰玻璃、彩钢板、花岗石板材等建材系列;三是压力容器产业集群,继续发挥*省“压力容器之乡”的优势,重点培育北辰、宏达、双泉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发展壮大散热器、压力容器等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四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晶恒、鲁能正泰、计算机公司、天诺、迪生等优势企业,积极开发生产电子仪表、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电子屏蔽材料、智能控制器等电子及相关产品;五是食品药品产业集群,围绕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与我区都市农业发展相结合,重点培育佳宝乳业、欣和食品、龙浩酿造、一品公司、双玉味精、民天面粉、奥利兽药、泰丰疫苗等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乳制品、调味品、肉制品、蔬菜制品、粮食制品、兽药制品等。

2、抓好“两个亮点”的开发建设,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载体。启动104国道沿线区域和经十西路及延长线区域“两个经济发展新亮点”的规划建设,坚持“明确功能、整合资源、整体布局、综合开发”的原则,加快规划论证和沿途企业、园区等各类资源要素的整合,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04国道沿线区域,重点抓好大学科技园、水龙王工业园、万德工业园建设,大学科技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规划、建设一批学研产一体化的科技研发基地、成果孵化基地和新型、高科技产业基地;水龙王工业园,重点发展新型建筑建材业和以冶金、供水、制冷设备为主导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加工配套项目;万德工业园,重点发展以特色农产品、旅游工艺品、毛纺等为主的轻工、食品及环保产业。经十西路及延长线区域,重点抓好*经济开发区和南园建设,发挥*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和现有主城区良好的基础设施承载作用,承接发展机械装备制造及相关产业,按照“园中园”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壮大经济开发区南园,重点承载*经济开发区发展的机械装备制造业项目。

3、抓好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一是抓好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帮助已建立省市级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做好“产学研”联合文章,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选取1-2家市级研发中心申报省级研发中心,在重点骨干企业中,选取8-10家企业申报市级技术研发中心,争取政策扶持。二是抓好企业品牌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计划年内争创*省名牌产品3项,*市名牌产品7项;争创*省著名商标3个,*市著名商标5个。对新获得各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三是抓好企业技术改造,组织实施一批技改项目,集中投入,提高企业的发展潜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明年重点抓好北辰、冶金等骨干民营企业的技改项目,确保这些企业持续快速增长。

4、多措并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继续坚持“外引内扶,全新服务”的工作方针,优先引进“大、高、外、新、强”项目。充分利用闲置资产招商,对手续较完备的闲置资产专门管理,通过招商,充分利用闲置资产;对厂房厂地得不到充分利用的企业,帮助寻求合资合作伙伴,尽快使有限资源最大化利用,力争闲置资产利用率达50%以上。二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重点抓好“四个一批”:即竣工投产一批。重点抓好鲁联、志友、民天、高强等在建项目的协调服务,积极优化建设要素,抓好施工质量,争取早日竣工投产、达产。开工建设一批。对已签约项目严格按承诺履行合同,讲究诚信,积极帮助企业办理项目报批、征用土地、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相关手续。跟踪签约一批。对正在洽谈的*机车车辆厂、力诺集团、中信医药等大项目,采用跟踪战术,加强联系,力争早签约、早落实。走出去洽谈一批。通过恳谈会、推介会等形式,广交客商,洽谈储备一批新项目,力争年内新引进过亿元项目3-5个。

5、抓好节能环保工作。适应节材、节能、环保、生态、智能要求,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支持桑乐太阳能真空管生产企业和地源空调生产企业发展,积极帮助企业落实各类节能政策,帮助企业依法享受减免税政策;积极应用高科技、新工艺,开发新型墙体材料、装饰材料及环保型涂料等新产品;大力发展利用黄河淤泥、粉煤灰、碎石粉制砖产业。抓好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积极为关闭范围的五小企业争取工作经费补助,并为利用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争取优惠政策。

篇8

关键词:成本管理;建筑经济;重要性;强化;策略

0引言

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不仅关系到具体建筑项目的经济状况把控管理,还关系到建筑企业自身的管理实效和未来发展前景。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抓好成本管理,做好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成本决策等管理项目,抓好工程的人、财、物等要素,才能为企业项目管理的整体效果提供重要保证,也为企业在建筑市场中获取更大的综合效益提供重要前提。

1建筑经济中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

1.1为建筑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建筑企业要想做好经营决策,不能只凭借以往的经验和主观想法,而应当立足于完善的成本核算数据,基于企业往期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目标,以数据为依据作利益权衡。企业管理者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就必须在经营决策制定上对各方面的成本进行细致的管理与数据分析,通过成本管理人员的成本信息报告,由管理者和相关决策专家共同商讨,确定最佳的决策方案,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付诸实施。成本管理为建筑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是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1.2帮助检验判断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的实施必然全程伴随着成本开销,而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就能够与成本控制实现密切关联,两者属于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成本管理效果可相应判断建筑施工质量的好坏。建筑工程所要运用的原材料和机械设备,施工环境勘察和施工方案设计等均在成本控制中占据较大份额,原材料更是占据六到七成,通过对成本管理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相应开支是否符合建筑经济支出比例,则可确定对应的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1]。

1.3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

成本管理更是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必须不断夯实生产运营能力,使得自身运营中的成本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2]。做好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与总体设计方案准确把握,从市场出发,对其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实际计算,才能明确认识到成本在决定其产品的价格中居于主导地位,也帮助衡量一个项目工程完工后的质量标准。建筑企业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产品价格确定到位,则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将更加突出。

2当前建筑经济中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成本管理认识模糊,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当前建筑经济中成本管理具体实施效果并不佳,很大原因在于建筑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的认识仍较模糊,管理理念也相对落后。首先,我国建筑企业施工单位的相应管理人员对现场成本管理的认识不足,认为其仅仅是建筑资金的支配与管理,并没有意识到其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把控、对于建筑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意义[3]。在具体管理当中,多由施工单位管理部门全权负责,管理领导则过分关注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增长途径,而严重忽视了施工现场成本管理的落实效果。成本管理实际效果不佳,其实际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受到相应限制。在管理理念上,由于施工单位领导认识水平不高,成本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职业核心能力不足,导致成本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行均不够规范。施工现场成本管理局限性较大,缺乏整体系统的全方位管控,施工战略成本规划无法有效制定,企业的建筑工程成本把控不足,企业的竞争实力也就很难得到提升[4]。

2.2成本管理目标不科学,不能基于实际出发

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是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以此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成本管理工作内容、成本管理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案。然而实际情况是,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目标设置上不够科学,并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未能深入研究自身发展实际,无法立足于现在对于未来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准确规划。很多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目标设定上未落实调查分析工作,仅通过借鉴和照搬其他施工单位的成本管理目标,依据借鉴目标对自身建筑项目进行指导,导致实际成本管理成效不佳,还可能因管理方向上的严重错误导致成本管理上的反作用,导致施工单位成本把控不足引发经济风险[5]。部分施工单位由于成本管理经验的不足,不能对实际施工现场的成本管理设置具体目标,导致施工现场无法按照具体目标确定施工方案,施工单位的建筑项目无论是进度还是质量均存在一定缺陷,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而言危害较大。

2.3成本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考核体系

由于成本管理认识水平的不足,成本管理目标设置不科学,在成本管理具体工作落实时也就容易存在诸多问题。在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高的前提下,施工单位的成本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考核体系不健全。成本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实施架构均不够科学和成熟,成本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到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具体管理能力不足,实际工作开展漏洞百出[6]。同时,在缺乏完善管理机制的情况下,施工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总结应用效果不佳,成本管理不能在建筑企业目标设定和现场施工管理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科学考核体系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成本管理人员的考核体系不健全,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考核、日常工作考核和工作成效考核等均缺乏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也就无法有效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实现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优化;其次,成本管理针对施工现场成本运用的考核体系不健全,施工现场成本支配缺乏完善的规划,支出混乱缺乏统筹,以权谋私行为多发。

3强化成本管理促进建筑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3.1提高企业认识水平,强化成本管理意识为强化

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促进建筑经济快速发展,应当首先明确建筑企业当前对成本管理认识上的不足并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建筑企业领导应当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系统,对成本管理的概念和内容、实践应用方法等进行全面学习,通过考察和经验交流等方式增强自身的应用能力;其次,应当强化企业整体的认识,让全体人员认识到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决策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强烈的成本意识;其后,加强成本管理队伍建设,聘用专业的成本管理人员组建完善的管理部门,落实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为建筑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施工现场的成本管理提供专业、科学的管理指导;最后,为提高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根据施工单位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建设情况,设置出符合内部管理的人员管理机制,定期对现有的成本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考核,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通过业务考核结果,相应的对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给予惩罚以及奖励,以此激发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责任心[7]。

3.2科学设定管理目标,切实提高管理实效为确保

成本管理的最佳实效,建筑企业领导应当落实成本管理部门责任,由该部门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成本管理部门应当对建筑企业的过往发展历史进行全面复盘,通过整理分析企业发展的各种资料以掌握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了解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道路和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当前建筑经济环境和建筑市场发展状况的分析明确市场走向,判断市场需求点。在整合企业成本和资源、负债等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方案,设定具体目标,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具体的信息支持。企业领导和相关专家与成本管理部门之间共同探讨和分析,明确企业的发展脉络与未来方向,进一步制定严密的管理目标和决策系统。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确定成本管理机制,打造完整的管理队伍,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成本支出状况进行有效把控,确保成本管理的实效性,也为促进建筑企业整体管理实效性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3.3健全成本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健全

成本管理机制,应当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健全成本管理队伍建设机制,做好成本管理人员的招聘、培训和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评价制度、激励制度和晋升制度等,激发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个体的不断学习和发展,打造一支专业优秀的成本管理队伍;其次,健全成本管理运用机制,在确保成本管理工作到位的前提下,保证成本管理工作成果能够及时上报,由企业领导进行成果分析,结合相应专家人员的力量为企业成本管理和整体管理做好规划;此外,做好施工现场成本管理机制建设,对施工现场成本管理工作细节进行明确,落实施工现场成本支出和记录等工作,以成本目标和成本规划为依据,避免出现以权谋私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企业的整体利益不受损害。还应注意的是,应当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力度,要求工程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端正工作态度,重视成本管理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战略性地位,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8]。

4结语

在竞争激烈的建筑经济市场当中,建筑企业要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将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打造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并能科学设定管理目标,切实提高成本管理实效。最好成本管理的各项规划和实施,才能避免企业面临多种经济风险,实现企业整体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使得企业在建筑经济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肖亚伟.浅谈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2):30.

[2]李现瑞.试论加强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9):68.

[3]卢志丽.浅析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J].门窗,2017(04):69.

[4]金晓春.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29):195-196.

[5]杜亮.关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探索[J].门窗,2016(06):237.

[6]燕彩霞.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J].中外企业家,2016(10):76-77.

篇9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4年全市建筑管理工作,研究部署2004年工作任务,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依法治建,加大管理力度,使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监察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在大庆市召开的全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上,我市做了题为“分析形势,加强管理,促进我市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经验交流,省建设厅对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4年全市在建工程建设项目共计310项,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投资额20.4亿元。按照《二00四年讲话标题:依法治建,加强管理,使我市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2年全市建筑管理工作,研究部署2003年工作任务,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依法治建,加大管理力度,使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监察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在大庆市召开的全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上,我市做了题为“分析形势,加强管理,促进我市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经验交流,省建设厅对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2年全市在建工程建设项目共计310项,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投资额20.4亿元。按照《二00四年×市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方案》,迎接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省人大城乡环保委及市人大检查4次,自行组织检查2次,共抽查项目198项,建筑面积近132万平方米。通过检查共下发整改通知单15份,停工通知单21份,罚款金额6万元,吊销开发企业资质证书10家。全市建筑市场管理工作开始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工作顺利完成,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等有关规定,在省建设厅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紧张的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全市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的审查申报工作。通过这项工作,使我市的建筑业企业数量从426家降为203家,达到了调控规模,优化队伍的目的,为下步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的合理格局奠定了基础。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产值66.5亿元。

——有形市场日趋完善,招投标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加强了有形市场的制度建设,共修订交易中心日常管理制度15项,业务表格12项,制定规范性文件3项,取消文件6项,修改文件1项。并推行了无标底评标办法,2002年政府投融资的工程43项,总投资23869万元,全部实行了工程量清单报价、无标底、经评审最低投标价法招标评标,在确保工程质量、工期的前提下,节约资金4580万元,降低工程造价19.2%,实现了政府投资工程公开招投标率100%的目标。

——加大监督力度,工程质量稳中有升,安全文明生产进步较快。对全市所有报监工程采取巡回抽查的方式,重点检查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和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共下发整改通知单10份。同时对每一个工程都建立了监督档案,2004年全市报监工程的监督覆盖率达100%,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优良品率达60%以上。在文明工地评选方面,有9个工地被评为省级文明工地,6个工地被评为省级样板工地,我市在全省建设安全工作责任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单位。

——加大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力度,保证设计质量。去年,通过开展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共发现违反强制性标准或规定的设计问题1021个,并及时督促整改,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的市场行为,保证了工程设计质量。同时对市重点工程的施工图审查工作靠前监督、热情服务,确保施工图审查率达100%。

——开展专项治理,规范监理行为。制定了《×市整顿和规范工程监理工作实施方案》,经过为期三个多月的专项治理,共发现问题120多个,下发整改通知单4份,对7家监理公司提出了通报批评。并通过坚持“一人、一证、一企业、一注册、统一印章、统一胸卡”的原则,加强注册管理,严格实行“十制”,进一步规范监理行为。

——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纪案件得到了有效遏制。近年来,随着我市建筑管理工作的逐步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的违法违纪案件逐年减少。据市纪检监察部门统计,1998年受理工程建设领域举报案件26起,查处15起;1999年受理17起,查处11起;2002年受理10起,查处5起;2003年受理5起,查处1起;2004年受理3起,经调查举报失实,全部查否。

二、当前建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分析我市建筑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结合赴其它地市的考察调研情况,深入剖析我市建筑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从全市范围来说,大致存在四大类问题:

第一类是基建程序问题。不按程序去建设,不按规范去施工,不按规则去竞争。大量的表现为业主行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任命的业主。诸如各种工程建设指挥部,这些业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业主;另一类是开发商。近几年,随着我市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的实施,许多开发商涌入我市进行房地产开发,从事工程建设活动,但个别开发商往往不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和程序,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扰乱了我市的建筑市场秩序。

第二类是违反标准问题。主要是指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包括设计标准、施工标准和监理标准。在这些强制性标准中,设计方面的标准是最为重要的,目前设计方面还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搞私下设计,画个草图就施工,无资质、超资质设计;另一类是超常安全设计,叫做“不动脑筋加钢筋”。钢筋加得密密的,安全系数大大的,把个建筑物搞得和城堡一样。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违反强制性标准造成的质量、安全事故令人担忧。

第三类是依法行政问题。信用机制尚未建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不力。从主观上来分析。一是人员不足。建筑管理工作涉及点多、面广、难度大,从我市的情况来看,各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往往只有二、三个人从事建筑管理工作,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执法力度不够。虽然我们开展了多次检查,也相应进行了一些处罚,但效果并不理想,说明我们只能“触其表而不能触其本”,没有做到盯住一个项目查到底、查清楚。三是执法程序有所欠缺。作为建筑管理执法人员,要知法、懂法、不违法,从目前情况来看,对于所有执法行为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来操作还有距离。

第四类是分包转包问题。近年来建设领域腐败案件多发、易发的原因,就是因为分包、转包的存在。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司长张鲁风在2004年全国建筑市场分管厅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将解决转包、分包、挂靠等行为列为全年重点要抓好的八项工作之一,建设部正准备制定施工分包管理办法,明确界定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行为。从我市发展地方建筑业的角度来看,只有尽可能的减少、避免建筑市场中的分包、转包,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地方建筑业。

三、2005年工作安排

2005年是我市城市建设实施四大战略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建筑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因此,针对我市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管理要有新举措,工作要有新成效”的要求,全市建筑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主线,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加强有形市场建设,完善招投标管理模式;加强对监理公司的管理,提高工程监理水平;加强政府对质量、安全的监管,引导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步入良性的行业发展轨道;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执法意识,促进全市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2003年全市建筑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开创我市建筑管理工作的新局面。2005年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共41项,其中续建项目13项,新建项目28项;计划完成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为了更好的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我们选派精干人员组建了市重点工程推进办公室,从项目立项就开始协调解决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各类问题,实行“一条龙”服务,力争使每一个项目都做到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效能管理,建设精品工程,提高城市品位。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依法运作,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从工程立项开始,办理规划、土地等各种手续直至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执行。二是明确职责,落实工程管理“四项制度”。四项制度是指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责任终身制。三是突出重点,严格质量监督管理。业主和施工、监理单位等有关人员要现场到位、密切配合,严把三关:材料进场关、施工环节质量关和工序验收关。四是加强管理,实施配套建设。建设项目要按规定配套建设供水、排水、供电、通讯、园林、环卫等配套设施,新建小区还必须同步配套建设民用天然气和优质饮用水,并采用单体供热系统。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重点工程建设的服务力度,来带动我市建筑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主线,贯穿于整个建筑管理工作中。针对当前建筑市场上存在的突出问题,2005年全市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专项治理:一是专项整治业主的市场行为,重点是规范政府投资工程的业主和房地产企业的开发建设行为;二是专项整治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的问题;三是专项整治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行为;四是专项整治地区封锁及行业垄断问题,加强对外来队伍的监管,实行外来队伍市场评价制度;五是专项整治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偷工减料和监理工作流于形式的问题;六是大力整顿和规范装饰装修工程活动,加强管理,确保装饰装修工程质量。

为了把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工作落到实处,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建筑市场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目标管理,主管县、区长为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的主要责任人,将目标和责任逐级分解到各部门和责任人。第二,开展全市建筑市场大检查。2005年建筑市场大检查工作仍然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在检查中对于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依法做出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全市公开曝光。要注重实效,处罚一次要震动一片、促进一批。第三,严格执行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所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企业,都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工程建设活动。对于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要依法将其清出大庆建筑市场;同时要加强对外埠施工企业的管理,按照庆建发[2002]75号文件规定,外埠进庆施工企业必须到市建设局办理注册登记备案手续后,方可进行工程招投标和工程施工。第四,受理建筑市场的投诉和举报,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在全市公开投诉、举报电话,设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投诉、举报的接待工作。对举报的重大问题,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查处,涉及违法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三)以改进、完善、创新招投标管理模式为契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竞争环境。在去年政府投资工程试行无标底经评审最低投标价法评标的基础上,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备案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建立良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第一,完善有形市场建设,实施“一站式”办公制度。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市的管理经验,全力推进“一站式”办公制度,制定并完善集中办公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建设单位能够集中办理土地、规划、项目报建、施工图审查、招标投标、质量安全监督、施工许可证等多项审批业务,形成建设系统内部的统一闭合管理。第二,在过程中实施八项“阳光操作”,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一是我们协同市纪检监察局、计委、审计、财政等部门对招投标全过程进行监督;二是招投标监管方式实施备案制,淡化标底管理;三是招标信息做到网上与交易中心大屏幕同时公开;四是评标的标准和方法随同招标文件公开发送到所有投标单位;五是评标委员会的组成采取微机随机抽取评委的方式;六是实行评标报告备案制度;七是中标通知书发放前实行中标公示制度;八是公开招投标管理程序流程图,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第三,改革现行单一的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和办法,同时推行两种计价体系。一是改革各项费用的计取模式,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形成综合单价计价体系。二是结合实际情况,在主导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同时,为保证计价依据的连续性,继续应用预算定额计价,形成工料单价计价体系。第四,进一步完善专家库建设,实行动态管理。一是壮大评标队伍。吸纳业务强、觉悟高的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加入专家库,扩充评委数量。二是设立专家分库。分设成五个分库,即工程类分库、经济类分库、造价类分库、园林类分库和监理类分库。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评标记录制度,及时取消不称职或违法违规人员的评标专家资格。

(四)以突出一个监管、强化二个监督为手段,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突出一个监管,就是突出加强对工程监理公司的监督管理;强化两个监督,一是质量监督,二是安全监督;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

第一,加强对监理公司的管理要坚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提高素质入手,通过指导企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考核机制、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我市监理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素质。二是从健全制度入手。在对监理过程中实行十项制度的同时,还制定了信誉档案管理制度,年考核90~100分为甲类信誉型企业,70~90分为乙类信誉型企业,60~70分为丙类信誉型企业,对达不到相应信誉等级的企业年检时重新核定其资质等级。三是从规范行为入手。将组织有关人员开展监理工作专项检查,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来规范监理行为,对检查出来的违法违规工程及时进行处理。在检查中重点要考核现场监理人员行为,主要考核六种行为:一是脱岗、漏岗;二是不执行强制性标准;三是所监理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四是存在吃、拿、卡、要、报等违法违纪行为;五是所监理工程内业资料不能同工程实际进度同步;六是旁站不到位。并实行动态管理、考核积分制,满分10分,对考核积分低于5分者,取消其监理从业资格。

第二,坚持“宏观与微观,阶段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一是开展全市工程质量大检查。对报监工程采取巡回抽查的方式,重点检查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和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使用功能,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二是加强施工图审查工作。今年在审查结构体系安全性、稳定性、实用性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基础上,努力开展结构设计经济合理性审查试点工作,降低或尽可能杜绝浪费,保证设计质量。三是加强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的管理。对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查处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就交付使用的工程。四是加强对全市砼预制构件产品的质量监督。对已通过资质就位构件厂的产品质量、质保体系和检测手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出厂产品质量。五是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严格监督程序,完善监督机制,全面加强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安全报监制度。工程在开工前,必须到工程所在地的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安全报监手续方可施工。二是开展专项治理,消除安全隐患。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分阶段对全市在建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开展施工企业安全资质年检。依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执行情况和年度安全生产情况核定其资质等级,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予年检。四是完善监督机制。将制定《大庆市建设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年度评价办法》,每年对各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督行为进行全面考核。五是实行“五项制度”。即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动态定期制度、企业安全生产不良记录登记制度、施工现场小型机具和防护用品准用制度、施工现场检查量化评价制度。

(五)以深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引导全市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步入良性的行业发展轨道。深刻领会十六大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效益,促进我市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行业的健康发展。版权所有

第一,以资质管理为手段,加强全市施工企业的管理。一是深化改革,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采用新老公司分离分立、老公司择机破产、新公司率先突围的方式,建立企业内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管理模式,帮助国有企业在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彻底转变。二是加强资质管理。在这次资质就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争取在优化建筑业企业结构上取得新突破,形成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和建筑业企业内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合理分工,确保2005年建筑业产值达到60亿元。三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全市建筑业企业分别建档,设立A、B、C、D四个信用等级,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对于连续几年为D级的企业要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其资质证书。四是加大新技术应用的推广力度。把推广建设部颁布的10项新技术工作与资质管理相结合,引导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

第二,以提档升级为目标,加强全市监理企业的管理。按照建设部102号令《监理企业资质就位标准》的要求,一些企业在人数和业绩上还达不到新的标准,且在施工现场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监理不到位的问题。为此,我们将通过政策引导和典型示范来提高企业对提档升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2003年力争使两家乙级企业晋升为甲级资质,到2006年,争取使我市甲级监理企业达到10家。

第三,以高、专、精、能为发展方向,加强全市勘察、设计企业的管理。在去年对5家丙级设计企业重组合并的基础上,2005年,将积极引导综合实力较强的市规划设计院、城建开发设计院、开发区规划设计院,向强强联合的方向发展。对于华凯工程设计公司、北盛设计有限公司、供电设计院等专业设计院所,将引导其向专、精方向发展。继续指导各设计单位深化体制改革、转变经营机制,提高我市设计企业参与竞争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实践

前言

岩土工程学科是融合了多种技术手段的学科,而岩土工程能利用多种勘测技术改造岩土和土体。地质发生变化,相应的岩体也会形成复杂的结构,尤其是在不同的地域中,岩土特点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而岩土工程则是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质环境下,进一步保证岩土土体的稳定性,发挥岩土工程技术应用价值。

1常用岩土工程技术的局限性

1.1PCC桩技术

PCC桩技术属于柔性桩技术,本身成本较低,应用也较为广泛,但也正由于其性质影响,一旦深度较深,很难控制其强度,造成混凝土管桩沉降,而采用刚性桩身,尽管强度较大,也能有较大的加固深度,但是相应的成本也会明显增加,很难大范围推广。

1.2桩靴结构技术

沉管灌注桩桩尖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在应用中成本较低,而且可以反复使用,施工较为简单,不过桩靴形状为三角形,应力集中分布,极易发生变形,活瓣闭合受到影响,水或泥沙杂质会进入桩管中,影响到桩身质量。预制桩靴能较好的控制开闭,解决这一问题,不过体积较大,运输难度较高,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还不能反复使用,因此在推广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1.3碎石桩技术

目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广泛采用碎石桩技术,本身桩身存在较大的孔隙,方便排水,避免由于外在因素的震荡而造成地基损坏。碎石桩技术抗液化效果较好,孔隙排水保证了桩基稳定,但是收到自身柔性的影响,桩基的承载能力有限,极易发生变形,一旦岩土工程上层负荷较大,就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于一些岩土工程上方的房屋建筑,往往采用刚性地基方式,不过由于桩身不存在排水孔隙,尽管承载性能较好,但是排水效果较差,很难保证地基稳定性,极易受到液化破坏。

1.4桥头跳车问题

岩土工程上方的高速公路中桥头跳车问题是我国岩土工程技术的难点所在。地基本身土质较软,承载力较差,尤其是在路堤较高的状况下,会造成施工完成之后大面积沉降。桥梁本身采用桩基础,不会发生沉降,桥和路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就会出现桥头跳车问题。

2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实践

2.1地基处理技术的创新实践

岩土工程技术创新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创新主要是振动沉模然后关注混凝土管桩,在岩土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高速公路的地基处理上,都可以应用这一技术手段。在地基处理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内容:2.1.1严格控制原材料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至关重要,从最初的采购环节就应该加强控制,选择生产资质雄厚的厂家,充分衡量质量和成本之后选择最佳材料。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岩土工程施工现场,严格把控原材料进场,并对原材料进行抽查,不合格原材料禁止入场,并上报上级部门,重新选购原材料,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2.1.2清除场地杂物平整地基施工场地,清除场地内的垃圾杂物等,避免这些杂物影响到地基的施工,也在这一过程中确定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集中倾倒位置,方便之后施工垃圾的运输,避免占用施工场地,影响正常的地基施工过程,保持岩土工程施工地点周围环境质量。2.1.3机械设备进场地基施工所应用的机械设备进场,根据施工要求安装,也能方便之后地使用的应用,做好吊设工作,利用钢丝绳将沉管压入之后利用振动锤打击到预定深度。2.1.4做好监管工作在地基施工中,沉桩的整个施工环节需要专业人员监督,把控整个过程,控制施工质量。沉管到位之后关注混凝土,结合实际施工需求和计算参数,确定混凝土投料量,并且记录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混凝土灌注量,灌注完成之后,先进行振动操作后在一定速度下拔管。PCC桩应用也是岩土过程地基处理技术中重要的技术创新,综合了多种技术的优势,尤其是在软土地基施工地区,应用效果较好,而且施工过程较为简单,可以广泛推广。在应用过程中,通过振动沉模的方式排出多余的土,然后关注混凝土管桩,能有效降低混凝土用量和机械能耗,明显降低地基施工成本,在不同种类和结构的地基施工中可以广泛应用,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城市道路的路基中应用效果都较为显著。在PCC桩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保证地基施工的稳定性,严格按照施工场地附近预先设置的基准点,引出管桩桩位,做好对管桩的检查和保护工作,以免在后续的施工工序中破坏管桩。桩机在施工中,准确调整角度,严格控制垂直偏差,满足孔深要求。

2.2探测技术的创新实践

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实践过程中,探测环节和监测环节不可忽视,这也是让基础地基和上层结构形成紧密数据联系的基础所在,能进一步提高施工准确性,具体来说,探测技术创新可应用,可以分为以下方面:2.2.1钻探和坑探技术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探测技术类型,能通过直接探测掌握岩土工程施工地点的地质状况,在技术应用中根据不同岩土的物理性质和地层类别的不同,字啊不同勘探要求的指引下,对不同深度的地层进行探测操作。2.2.2物探技术物探技术是借助电磁理论和电学理论提出的岩体工程探测技术,探测原理为在不同的介质下,弹性波的传递规律有所不同,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判断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忒单,也能根据剪切波速值判断图纸类型,根据覆盖层的厚度变化也可以不断修正弹性波。2.2.3GPS定位技术借助卫星和地面接收站之间的数据传递,制定合理的岩体工程探测技术,准备相应的工具并做好校对工作,借助卫星定位,确定监测点的数据,根据对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确定检测结果。

2.3桩技术的创新实践

在岩土工程技术中,桩技术的创新主要包括混凝土空心桩技术和石桩刚性抗液化桩基技术两种。混凝土空心桩技术由于其直径较大,相应的阻力也会增加,桩基承载力也随之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混凝土用量,降低成本,也不会影响到桩基承载能力,避免柔性桩和刚性桩的缺陷,综合两者优势。复合空心桩加固效果较好,而且成本较低,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较好。石桩刚性抗液化桩基技术的抗液化效果较好,承载能力较高,而排水效果好,刚性桩中存在排水管道,其中的排水材料能提高刚性桩基的排水能力,可行性较高,应用之后效果较为显著,既保证了岩土工程的承载能力,也保证岩土工程安全稳定施工。

2.4桥头跳车装置创新技术

目前桥头跳车装置是解决桥头跳车问题的主要方式,但是本身还是存在一些弊端,精度控制难度较大,而借助高精度全方位技术能对不同的桥面标高进行处理。这一技术创新中在实践的过程中改进了凹槽技术,利用活动滚珠装置,准确控制桥面标高,也能更好的适应地基沉降,平衡性较好。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岩土工程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对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和实践至关重要。改变相关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提高专业技能,各个单位加强经验交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实现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何小红.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4):235.

[2]肖俞.基于绿色理念下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