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4 20:0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体备课交流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确定本课题研究的方向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的方向是:以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为样板,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为目标,努力探索出更适合城镇、农村中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实施
1.改进集体备课的方式
七年级数学科在备课组长组织下分工合作,在学期开始就在组内商定备课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包括每个成员的主备课范围、辅备人、集体备课主讲人等。每周一至周四,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不一定形成文字材料),并对比周一已经发送到备课组公共电子邮箱的由主备课人已经完成的教案。每周四下午4:00到6:00进行集体交流,原则上周四当天下午形成集体备课教案,从下周一至下周五为个性设计与反思即二次备课的时间。概括说来,我校集体备课流程共分四步。
(1)初备。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根据一周五个课时教学内容的基本情况,先将新课程教学教案落实给不同的主备课人进行初次备课。之后,主备课人需以思考提纲为中心深入吃透教学内容,并总结和整理出其中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重点,确定出教学目标。再就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和如何突破重难点教学内容做深入思考和设计,最后达成交流意见。
(2)集体交流。交流内容包括:主备人针对讨论提纲提出自己的思考观点、理解、设计以及相关依据,其他教师负责补充、完善;由主持人针对这次备课中的问题或上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组织讨论。集体备课的最大的益处在于,促进有价值信息的沟通交流,实现最优化教学资源的共享,推动教师间的共同进步。另外,为了创设融洽良好的交流环境,我们摒弃了过去交流时需做记录的要求。各人记自己认为值得记的东西,可以是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可以是听了别人发言触发的瞬间的思考。发言时不分主次,某一方面能力强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说几句,才入门的、经验欠缺的可以多听听,学学别人的方法。
(3)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两小时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
(4)个性设计与反思。一个好的个性设计或深入的反思比单独备一课的教案更能提高人的业务能力。
2.加强集体备课管理
在管理方面我们做到“四定”“两结合”。“四定”,一是确定了集体备课的周期(上周五至下周四);二是确定了集体备课流程;三是确定了主备、辅备人的职责;四是确定了集体备课的考核评价制度。“两结合”一是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本备课组在完成备课任务的同时,探索着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并逐步由刚性的制度管理向弹性化的人本管理转变的管理方式。我们集体备课的目的首要的是形成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其次是减轻教师笔头抄教案的负担。二是备课和培训相结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取的过程,这本身也是一种师培的过程。
三、通过集体备课实践所提炼的观点
(1)集体备课前离不开自备。
(2)要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备课组成员必须人尽其能。
(3)备好教师上课用的教案,更有必要备好学生课前预习的学案。
(4)在集体备课中精编练习题,抓好教学反馈环节,是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5)头脑风暴应该放在上课之前,教学反思放在课堂之后。
在集体备课后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我们的课堂反馈手段多数是完成课本的习题,但很多学生采取抄袭手段应付教师的检查,使得反馈缺乏真实性。后来我们精编一些配合教学使用的同步练习题,以便更真实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更好地调整教学进度。
篇2
调查发现,一些学校、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大方向不明确,他们只是指望通过集体备课解决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每一次集体备课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活动形式:下周的课(或下面的几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怎样的例题或习题,怎样进行作业与考试……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在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细节进行。这本无可厚非,甚至是非常必要的,但从下面的理由看,集体备课仅有这些也许就显得不够了。
在新课程背景下,形成自己的教学文化应当是一所学校努力发展的方向;积极探索、逐步构建并形成自己的学科教学特色,应当成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目标。学校原有的教学文化底蕴、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的改革发展方向又是什么;学校的每个学科要努力形成怎样的教学特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如何确定;为了实现长远的发展规划而需要分解的阶段目标又是什么,如何实施……这些都应是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所要明了的。
与此同时,相对于集体备课的长远规划,学科组平时的集体备课过程则应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将集体备课的长远目标、内容细化分解,紧紧围绕当前教学内容,切合当前教学实际,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学校要将学科教学的长远发展规划与当前工作重点、教师专业成长与实际教学需求结合起来,使集体备课活动每一阶段有研究探讨的重点,既扎实有效、务实具体,又抬头看路,始终瞄准努力的大方向。
二、分工备课多,合作交流少
集体备课应当是平等、民主、互助、开放的交流活动过程。集体备课,人人都是主角,但分T又应有所不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组织活动的全过程,学科带头人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示范作用,研讨时中心发言人(也称主备人)作中心发言,提供相关材料,设计并提出富有探究意义的研讨问题。所有的教师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达成共识,形成实施教学的基本思路、提升自己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本人、学生、教学内容等)进行“二次”备课。同时,要力戒以下两种走向极端的做法:
第一,一人备课,大家“享受”。将备课的任务全压在学科带头人身上:每次集体备课都由他们作“一言堂”的中心发言,他们拥有“霸语权”,其他教师则没有“话语权”;由学科带头人提供现成的“样板”教案,其他教师坐享其成,一成不变地到课堂上去“执行”;有的学校甚至完全将集体备课代替了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这种做法看似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避免了青年教师可能要走的“弯路”,实则是一人备课,大家“受害”。首先,受害的是普通教师,他们与学科带头人缺乏交流与反思,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失去了基础,集体备课也就失去了“集体”的意义;普通教师被动“接受”,积极主动的思考少了,个人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没了,拿来的“成果”终究不是“自己”的东西。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其次,受害的是学生,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离开了学生的实际,再好的教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一套教学方案不可能适用所有的老师、所有的班级,这样的做法只能带来事与愿违的后果。
第二,“分工”备课,资源“共享”。将某一时段的教学内容(或模块或章节)按一定形式“瓜分”,提前分配给教研组(或备课组)的教师备课,大家“凑”在一块,形成“完整”的备课。这一时段(章节或内容)的备课用你的,你准备材料、作中心发言,提出教学建议;下一时段(章节或内容)用我的,我作重点讲解,给定教学设想;下次再用他的……一些人美其名曰“人人备课,资源共享”: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重点突出,难点分化,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分头“攻关”。这种认识和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其一,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个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之间的基础条件、教学经历、业务水平、发展潜力是存在差异的。他们虽然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但担当的角色应是不同的。相对而言,优秀的教师应承担起指导、引领、示范、带动、把关的作用。其二,人人担当“主备人”,将教学内容“瓜分”,集体备课变成分工备课、分别备课,会打破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的完整性。教材中的模块和章节都有各自完整的知识、思想体系。每位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与把握往往是不同的,教师之间各自为战显然对于从整体高度把握教材、把握教学是不利的。从着眼长远的视角看,如此做法对于形成并主动构建学科教学的特色也是不利的。
三、备教材多,备学生少
当前,集体备课还是较多地关注了教材而忽视了学生;关注教材又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点的分析和落实上。例如,就某一教学内容(或章节)而言,教师大都比较关心: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有怎样的变化,是新增内容还是传统内容;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是高是低,“理解”还是“了解”,“掌握”还是“熟练运用”;高考对该内容的知识考查要求是怎样的,常见题目类型有哪些,教学如何达到考试的要求?选择哪些例题习题;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规定几课时授完?能讲完吗……集体备课似乎一切都是在为了教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情”却置若罔闻,熟视无睹。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宗旨。不去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去研究我们教学的对象,再“好”的备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试想,当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倾向、情感态度不甚了了,甚至连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某一内容的知识基础都不能做到了然于胸,怎么可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教学方案来?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是教学活动的起点。集体备课要备学生:调查学生学习基础与已有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情感倾向,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特点,商讨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方案……只有这样,集体备课才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够做到备课是基于学生的“学”,为了学生的“学”。
四、备讲法多,备学法少
目前,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教师的教案书写,关注的重点依然是课堂上的“讲”:内容如何讲得清楚,题目如何讲得精彩,重点怎样强调到位,语言怎样力求优美,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一切似乎都是在为教师课堂上的“完美表演”而准备。
例如,笔者参加了一所学校高一数学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课题为“函数的概念”。先是学科带头人作中心发言,他首先谈了自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对函数概念的“变量说”和“对应说”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函数的概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就是具体的教学建议,特别强调要讲清“对定义域中的‘任意一个值’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并设计出了一组强化题目,给出了讲解的方法……在学科带头人发言之后,全体教师也都围绕这一议题谈体会,说打算(课堂上“讲”的设想),却几乎没有涉及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设计——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问题情境,总体上要把握哪些“有利”的“契机”,教师又该作怎样的角色转换与定位。显而易见,这样的研讨与交流固然深化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点落实)的认识,完善了教师对教法的设计,为“讲课”作了充分的准备,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口因此,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把握“有利时机”,适时角色转换,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也是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
著名数学家张景中说:“好的老师,就应当向学生展示数学思维的美妙。”“数学教学的改革电不能只着眼于讲什么,不讲什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教师应该下功夫研究在课本之外有没有与众不同的、更好的表达方式,不但要教学生算,更要教学生想。”备教师的“讲”固然重要,但归根到底,“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讲”是为了“少讲”,“讲”是为了“不讲”。
五、备课前预设多,备课后反思少
一些教师认为,备课主要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并把形成教学思路与实施方案看作是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意味着活动的终结。因此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选择练习作业……成为每次集体备课的主旋律。而对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教后“回头看”、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与评判、教学的得失总结却涉及的较少。
诚然,课前精心的教学设计是非常必要的。虽然这只是一个预设,但却是执行教学行动的“指南”,是达到理想与精彩“生成”的基础,因此集体备课前预设也是顺理成章的。但“预设”不可能预料到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情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的思维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他们就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见解。课堂教学的实践表明,思想开放、思维敏捷、好奇心强的学生的思考时常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且不可能总是走在教师事前“预设”的轨道上。教学过程中也就会时常发生一些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事件”。面对此情此景,教师会有怎样的反应?他可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顺势推进学生的学习;他可能将学生的思维强行拉回到自己的思路上,这当然是毫无益处的;他可能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好端端的“设想”遭遇到了挫折!“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预设”与“生成”之间的撞击,无疑会引发教师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课前预设有何不足?教学过程有什么不当?今后应该怎样调整,有什么教训和经验值得总结汲取……这分明是来自“身临其境”的“当事人”的真切感悟。这种感悟,既亲切自然、弥足珍贵,又稍纵即逝,及时地总结交流是十分有意义的。那么,在随后的集体备课时,就上一次的备课及其教学实施过程回顾反思(比如采取课后说课的形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回顾教学设计形成的轨迹,联系课堂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交流各自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应对策略”,感触各自的困惑与迷茫,反思存在的不足,共享成功的经验……
在当前大力推行校本教研活动的背景下,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已为我们所认识,但在实施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和不足。我们要认真思考、积极实践、努力探索集体备课的有效实施策略,将校本教研推向更高水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应当成为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责任。
篇3
依照教研中心及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的教学建议,以实施初中新课程校本教研活动为中心,结合英语课程标准,以《课题研究成果》为载体,以“打造课例”为抓手,以“集体备课—说课—磨课—上课—听课—评课—再上课”为行动研究方式,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通过打造特色课例,做到全员参与,把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在“磨课”“打造特色课例”等教研活动中落实“低起点、小步子、勤动手、多反复”的课堂教学要求,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二、常规计划:
1、扎扎实实规范落实教学常规,全面推进有效教学。
2、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作用,继续认真做好课题研究,以南市区课题研究为依托,全面实施121课堂教学模式,有计划,有过程性资料,有总结,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3、积极开展模块教研活动和课外活动,来提高我组的整体素质,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计划:
1、积极开展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加强备课和作业批改等方面的检查工作。备课要适应新要求新形式,不但教学过程设计理念要按121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新,而且教学目标要新,教后反思不能走过场。
2、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充分发挥“名师工程”教师和校级“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全校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展示学科优秀教师风采,本学期继续开展“名师工程”教师全校观摩课、“骨干教师”全校示范课、优秀党员校级公开课,青年教师全校汇报课,继续认真开展各组组内公开课活动及青年教师达标工作,同时扎实开展说课、评课工作,以及资料收集入档工作,开展好课堂研究,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3、做好青年教师的达标培训及课题研究成果运用等工作。
四.具体计划安排。
月份
周次
时间
参加者
活动内容
地点
负责人
8
第四周
8.28
全体
讨论教研组工作计划及课题计划,商议教学进度计划,集体备课。
会议室
教研组长
9月
第一周9.11
全体
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及南市区课题计划,制定教学进度计划,集体备课。
会议室
教研组长
第二周9.18
全体
八年级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课例展示活动
五中多媒体
备课组长
第三周9.25
全体
课题社团活动——七年级英语四线三格书法比赛。
多媒体
备课组长
10月
第一周10.9
全体
七年级“小组合作在听说课的运用”课例交流活动。
各班教室
备课组长
第二周10.16
全体
1.理论学习:怎样提高阅读课效果?2.集体备课。
会议室
教研组长
第三周10.23
全体
七年级“小组合作在听说课的运用”交流探讨活动。(5中,21中和11中)
21中
备课组长
第四周10.30
全体
业务学习:怎样备课?
备课组长
11月
第一周11.6
全体
外出参加交流活动。
待定
教研组长
第二周11.13
全体
“创新课堂模式 建立高效课堂”九年级课堂教学组内公开课。
各班
教研组长
第三周11.20
全体
走进捆绑学校——课例研讨交流活动。
园艺场
第四周11.27
全体
课题社团活动展示:八年级英语阅读理解大赛。
各班
12月
第一周12.4
全体
整理活动资料(七年级韩芳负责;八年级魏倩负责;九年级王龙负责)
会议室
教研组长
第二周12.11
全体
片区研训活动材料;市级研讨课、片区研训、送课下乡等各类公开课统计等。
会议室
备课组长
第三周12.18
全体
整理片区研训活动材料;市级研讨课、片区研训、送课下乡等各类公开课统计等教研资料。
会议室
教研组长
第四周12.25
全体
举行总结交流活动。
教研中心
篇4
关键词:互联网 计算机技术 集体备课 中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201-01
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传统的备课方式和板书的设计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学习的要求,因此,使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备课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并且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追捧,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让中职教师更好的掌握社会现状和学生将来工作的第一手资料,这种教学效果是传统备课不可比拟的。
1 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集体备课的意义
1.1 有利于中职教师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自身水平
传统备课方式下,教师需要将自己需要讲解的内容总结精简到笔记本或者备课本中,教师所能利用的工具只有书本和笔,讲解的内容单调乏味,而且与现实联系并不紧密,学生很可能会出现厌烦的情况。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备课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获得网上的最新信息,并且将这些对学生学习有力的消息编入到备课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丰富了自己身的知识水平,还能够利用备课时间进行充电,完成对自身水平的更新。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集体备课,还能够实现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同学校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还能够做到实现不同学校之间教师备课的交流,吸取先进经验,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积极性
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备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学生兴趣点较高的部分进行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兴趣,开展课堂学习。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普通高中院校学习的知识不同,课堂知识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这一部分的重点强化,计算机技术能够将这些知识更加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学习,计算机备课,还减少了学生进行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对于课堂重点,可以在课下进行下载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教师利用计算机技术集体备课有利于学内容
传统备课方式下,教师只能利用课本进行备课,而且在同一院校的不同班级教师讲课的重点会有一定的偏差,学生在课下交流时,会出现教学重点不统一的情况。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进行集体备课能够有效的减少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自己备课内容,在办公室进行传阅,让中职教师进行集体评判,最后选择更好的备课方案,在学校进行学,这样既能够减少备课时间,还有利于学生在课下的互动交流。
2 正确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进行集体备课的方法
2.1 灵活选用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备课之后,教师可以更进一步了解所要讲授知识的最新内容,及时对之前的知识进行更新,减少教学偏差。在进行计算机备课时,教师应该注意灵活选用教材,不一定要完全照搬课本上的教学教材,课本上很多的教学内容已经陈旧需要更新,教师应该在互联网选择更加贴近现实的材料进行讲课,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认同感,从而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
2.2 趣味引导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备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直观的看到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因此使用计算机进行备课时,也应该注意这部分内容,要利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趣味知识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院校中,很多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了解不够,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中,要注意讲课内容和学生将来工作的联系,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并且让学生逐渐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每天都有收获,更好的开展下阶段的学习。
2.3 利用考试软件,上机进行操作
中职院校主要应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锻炼,因此,在教师备课中,也应该注意对考试测试的备课,现代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的考试软件,这些考试软件更具专业性和准确性,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操作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判,而且在教师计算机管理系统操作下进行考试,学生不仅能够积极的进行锻炼,还能够对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有一定的锻炼。教师计算机备课技术使用之后,就应该全方位的开展计算机教学,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
3 结语
中职院校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集体备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学习兴趣,还能根据教师找到的资料对自己学习的专业有更多的了解,利用多媒体设备的上机教学还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使用技巧,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灵芝,刘海明,王洪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6):130.
篇5
首先汇报一下我们的做法。
集体备课要突出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就要抓好深度教研,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材料,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一)、历史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1、个人初备(备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在个人初备阶段,每位教师既要认真学习和研读《历史新课标》、考试大纲、教材、及相关的材料,也要深入了解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多种方式熟悉学情,以便有目的地展开教学。
每位教师都要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好教法、学法,精选好每课的练习题。大家都要尽力提出有特色的教学设计,以便资源共享;针对重难点提出疑问,以便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2、集体讨论阶段,每学期开学初第一次集体备课时,全组教师首先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安排,制定出整个学期和各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在集体备课时,大家应沿着“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以“说课”的形式比较各个备课方案,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3、修改完善,优化教案(二次备课)
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说,教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但也不要过分地强调统一,要有个性、有特色、有创新。
根据集体讨论的结果,每位教师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教案进行细化,完善,使之成为一份完整而实用的教案。
备课的整个过程应包含准备、分析、编写教案、优化教案和总结五个阶段。课后交流则是备课总结阶段的主要内容。授课后,教师们要进行交流,对每位备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促进每位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和进步。
(二)、历史集体备课的重点研讨内容:
1、备教法、学法。每个班级有每个班级的不同风格,要针对不同的班级确定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2、备重点、难点:按照新课标要求把握。
3、备自主学习:课堂上让学生自学什么,合作探究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效果,要认真研究。怎样搞好自习课自主学习(任课教师要一起研讨,安排好自习课上的学习任务、学生的组织、让学生怎样学统一意见)?使自习课的自主学习在课代表、小组长的组织下能达到课堂上自学效果甚至更好。
4、备练习题:让学生思考、检测的问题,不论课堂上还是课下的,都一定要精选,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整合度高,能体现中考题出题方向,带着目的去检测,通过集体研讨形成共识,通过检测,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提升。
5、备试卷讲评:详细研究统计各题得分情况,计算各题得分率,通过错题再现找失误原因,回扣课本来整合知识,真题再现模拟训练,总结展现做题技巧,链接中考提升能力等等。
6、备分层作业:要体现分层布置,要精选好,要适度适中,有布置有检查。
7、备课堂中有可能出现的意外问题。
(三)、历史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
1、按时到位,切实保证备课时间和效率。
2、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必须按照集体备课计划,按时进行集体备课。
3、集体备课时,我们都应对导学案进行增删使用,做到课堂简约、朴实和高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4、备课组长要针对研讨的重点做好记录,备课结束后及时上交教导处存档。
5、集体研讨后,针对自己的不足,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最终定稿教案。
其实,集体备课也不仅仅是一门课的备课,比如我们历史,牵扯到很多科目,如语文,政治,物理,美术,音乐等等,可以在碰到一些问题不明白时,咨询其他课的老师,这也是一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在我们学习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我们历史老师就发动机的有关问题咨询了物理老师,就塑料知识咨询了化学老师,了解了学生哪些问题是会的,哪些问陌生的,这样在讲课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说一下我们对集体备课的反思:
集体备课的开展,提高成绩是一个收获,另一个大的收获是把大家从烦琐、应付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由过去的“劳苦型”到“创新型”的转变。备课真正做到了“备”而不是以前的“写”,更注重了“研”与“探”,使教研氛围浓厚,增加了学术气息,掌握教改动态,引进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伴交流,提升业务素养。另外也有时间进行业务学习和进修,并开展各项科研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其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思广益,可采他山之石。
人的精力有限,人的知识有限,人的能力有限,有一位专家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但是观点的交流就不一样,你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大家一交流就是两个观点,甚至是更多更好的观点。”另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集体备课让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大家都有收获,共同成长。
2、资源共享,凝聚集体智慧。
过去的“闭门造车”和“孤军奋战”的备课形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集体备课恰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从而带动青年教师的专业迅速成长。同时,通过分工合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学水平、业务水平、本科专长和教学经验等。
3、团队协作、营造愉悦备课氛围。
哪一位教师准备优质课评比,这一年级教研组的老师会一起备课。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包罗万象,从整体的教学设计到具体的细节处理、板书设计、标点符号、普通话音准等等,分工明确,每个人盯住一个方面,具体到每个环节用多长时间,板书设计、语言过渡、提问题、回答问题,评价与反思„„老师们的相互帮助,出去讲的是一个老师,靠的却是大家的力量
4省时减压,提高教学效果。
以往,老师独立备课,花的时间多,任务重,压力大。而使用集体备课可以大大的缩短时间,减轻教师忙于备课的压力,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上课,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去反复修改。
5、助力成长,提高工作积极性
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作为一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在发言之前,他(她)都会翻阅大量的资料,准备时间几个小时甚至更多,做好充足的准备,集体备课让老师们都积极地参与,去走进教材、研读课本,最后走出教材,久而久之,集体备课让每一位教师的业务水平、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从哲学上说,有一利即有一弊。集体备课尽管有上面许多的好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发现有其弊端,其主要表现如下:
(1)集体备课可能让某些教师形成惰性
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近些年许多学校除了加强集体备课,还有的学校按章节分配任务,再集中研讨。这些做法突出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弊病。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十分详尽,包括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甚至连板书和课堂检测、课后作业都安排妥当。有些教师存在“等、靠”思想等等,学科带头人或中心发言人提供教学资源,靠他人的经验应付教学,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主张和创新,因此就出现这样的现象:少数人备,多数人用,加重了一些人的负担,又养成另一些人的惰性,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2) 集体备课处理不好会限制教师自主性和创造力
篇6
关键词:新课改 集体备课 管理策略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一步强化,如何与时俱进地改进备课方式,从扎实有效、讲究实用等教师能接受的方法,解决备课的普遍性问题:如何将基于课题研究的方法用于备课,将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解决综合性问题等突显出来。应该说集体备课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载体。
一、集体备课的操作管理
1、准备活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必然要求教师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方式。为此,在备课时要求主备教师提前钻研教材,搜集相关信息,设计教案;准备好主讲内容。辅备教师须在活动前熟悉教材,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作适当的调整,为组内交流作准备。在教案设计的基本理念上,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学生如何学”,明确自己的引导、启发、点拨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案上加以落实。
2、集中活动。集中活动分统一活动与分组活动。统一活动即分组活动前学校对上一次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以讲座辅导的形式,花半小时给予专业引领指导。分组活动时,主备教师阐述主讲内容;辅备教师针对主备教案、主讲内容,各抒己见,进行讨论交流;组内教师再次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
3、教研活动。围绕教研主题“关注学生学习活动”到“关注差异、主体参与、发挥潜能”的延续与发展研究,将教研活动分为组内教研与整合评价研究。组内教研即针对主备教师选取一节精备课进入课堂面向组内教师上教研课,这是普遍性的常规课。整合评价研究即有关研究小组根据需要随时进入主备教师的课堂,利用视频进行全程拍摄;教师个人记录课堂实录与反思,听课教师集体会诊,相关研究人员进行评价分析。这是学校为掌握具体研究情况进行点上的研究。
4、教后活动。教后活动主要为教师个体的教后反思的教后再设计。教后反思即教师对自己每一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第三阶段增加了主备教师的单元自我反思),写出教案中可行的地方,课堂教学中成功及失败之处,为下一轮备课活动作必要的准备。教后再设计即教师调整教案中不适合学生实际、学生需求的环节,重新设计可行性教案。
二、集体备课的研究
1、主讲内容研究。主讲内容是主备教师对主备教案的具体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即站在教者、读者、作者或编者的角度作深入的分析。二是对设计意图的说明,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三是对教学环节设计的分析,即重点放在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分析上。四是对层次性作业设计的说明,即从设计有梯度的作业并在体现梯度中让学生有所选择的角度作具体说明。
2、主备教案研究。主备教案的质量是集体备课的关键,直接决定辅备教师的教案调整状况。因此,要根据教师的特长分配备课内容,使主备教师的“长处”融合成全组教师的共同“长处”,避免个性“短处”可能给教学工作造成的损失。
3、教案调整研究。相同的教案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师,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不适合就要调整。反思调整是促进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只有经常反思,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才能不断提高。备课组每位辅备教师在教学上各有所长,个人研究各有特色。因此,发挥集体的智慧,把全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一个优化群体,以弥补主备教师的不足。基于此,我们尝试了集体备课教案的“四度调整”。
一度调整:即辅备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前,抽时间浏览主备教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作一些调整,注上个人见解,对主备教案作教前个人设想调整。
二度调整:即在集体备课集中活动时,在主备人主讲后,辅备教师根据主讲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讨论交流,对主备教案进行调整,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博采众长,在空白处做好调整、修改,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集体讨论交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个人思维火花的瞬间迸发。
三度调整:就是平时说的教后反思。课后,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经常反思,可以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完善,这对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相当重要的。
四度调整: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前半小时,针对上两周的教学内容,教师交流各自的教后反思,这是教后反思的展示性汇报,包括教学的重难点、训练题的设计、学生方面等。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们就会有不同的教后反思,但这其中肯定有对主备教案共同的反思,因为这是把教案运用于课堂教学后所产生的感触,一定会更深刻。交流时选取一些共性的反思,广纳众长,作补充调整。
三、集体备课管理收获
(一)协作交流研究的局面日益形成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平台,是教师合作交流的载体。这彻底改变了原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以崭新的姿态,通过交流、研讨进行探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挖掘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形成教学的合力,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研讨,每位教师都将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又从别人那里吸收更大的优点,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每位教师都能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较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明显增多
学校把备课的改革作为校本培训、校本管理与校本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教师的工作繁琐、辛苦,教学时间极为宝贵。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只主备一个或两个单元的课时教案,却有全册教材的教案,这样节省了许多撰写教案的时间,可以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案的调整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对主备人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及时记录教学的心得体会,并整理、分析、反思自己(或别人)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逐渐生成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理性认识。这些宝贵经验,对自己、对他人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从抄写教案的大量时间中腾出来,还可以翻阅各种教育教学杂志,学习新的教育动态和前沿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理念。这种集体备课方式,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增强了教师教育研究的能力。
(三)管理与研究的素材积累已基本有序
集体备课同时还围绕另一侧面(从学的角度考虑),即“关注学生学习活动,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结合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在教案中尽量体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注重情感的激发和熏陶,让学生、师生之间有平等的对话和互动,加强交流。集体备课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的弱点与知识的缺陷点上下功夫,找出最佳方案,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填平弱点、克服缺点;在课程目标、流程、学生活动上精研推敲,创造出一个个精品教案。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研究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性材料。
参考文献
[1]单连芳·新课标下的备课制度改革·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9
篇7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到今天已经走过10年的时间了,回顾这10年的课程改革,我觉得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扎实”,我们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来推进课程改革的。从开始学习,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到转变教师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等,都是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前进的。“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的学习,又是我们在推进课程改革,寻求适合自己的模式来推进课改的典范。
近年来,晋中市为强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出课堂要“有效教学”,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吹响了的号角。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看课堂教学是否遵循教学规律,优化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教学要素;是否保证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等的合理性;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是否达到相对于教学投入小,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尽可能大的效率。
因此课堂的有效教学,要求我们教师做到:
①教学目标明确,能有效地测定教师的工作效益和学生的学习结果;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成绩。
②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全人”的概念。
③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从优化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考虑出发,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和愉悦体验的机会;
④能掌握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并形成“自主、合作、探究”。
⑤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式。
那么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还是要做到“有效备课”。 从理论说,“备课”位于教学各个环节之首,是教学质量的“风向标”;从实践看,提高了备课的有效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研究备课的有效性,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有效备课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个人备课的有效性
个人备课是集体研课和网络教研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的必要保证。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个人备课的有效性呢?
1、深入钻研教材,进行“课标”和“教材”的整合
备课时首先要抛开教辅材料,潜心会文,形成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认识。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内容后,还要从教材中跳出来,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上去审视教材。其次要深入理解课标的要求,了解编者的意图和教材体例安排及内在逻辑关系,明确新课标对本学段、本学科的基本要求。最后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通过对教材结构和特点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巧妙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学法引导。
2、尊重学生个性,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整合
备课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如对性格活泼、热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学设计以学法指导为主;对性格内向、学习认真、成绩中等的学生,则设计为领着他们学;对自卑感强、基础薄弱的学生,则设计为以教师的“教”为主,达到教法和学法的有效整合
二、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今天,教学中无现成的经验可循,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加强集体教研,共同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提高备课的质量。那么怎样才能使集体备课达到最佳的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教研效果呢?
1、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进行小组说课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把个人备课内容简化成详细的说课稿进行说课,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茧抽丝、层层剥落地展现出来。
2、研究教法,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共同修改说课稿
个人的发言后,其他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进行充分讨论,畅所欲言。这样才能在相互交流、启发、争论、碰撞中,制订出相对统一的教学方案,并解决备课中的疑点。然后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共同修改说课稿,制定出集体备课教案。
三、网络教研的有效性
如果说集体备课,集中了学校教研组的优势,提高了备课的效率,那么网络教研促进不同地区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推进区域交流与资源的共享。网络教研能够汇集优秀教育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运用,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共用。
如何实现网络教研的有效性呢?
1、要充分利用优秀资源库,如《山西基础教育网》、《101远程教育网》、《晋中教育网》的远东理想资源等,搜集各种类型适合当前教学的教学课件,进行下载,然后与自己先前的备课相比较,发现自己在备课中的不足,加以修正
2、要利用QQ群的功能,及时把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及时和不同地区的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建立教学反思博客,广大教师把自己在教学过程的感悟或教学反思发在自己的博客中,让其他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借鉴。
篇8
要想使高汤美味,首先要精心挑选原材料,同样要想使导学案发挥最大功效,首先要精心编制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必须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生活化原则、探究性原则,那么编制高三复习型导学案时有哪些注意点呢?
一、集体备课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备课是集中教师智慧攻坚克难的过程,因此备课组必须制定好复习计划,分配好时间,统一进度,分工轮流编制。备课组全体教师一定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课者。确定备课内容后,主备课者提出备课提纲,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同时其他教师要交流自己备课的思路、设计等,主备课者根据各位教师的观点,编制导学案,最后发给组内教师讨论,完成定案。全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同时还要不断总结调整,编制出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高质量的导学案。
二、精挑细选
回顾2011年江苏政治高考卷的考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无不涉及到相关教材的主干知识,同时又富含当年的时代气息,又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结合点,例如最后一个综合探究题取材于时政热点“人口普查”有关中国的“养老”问题,答案中涉及的书本知识有:文化对人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的宗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思想道德建设等,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尊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意识。大部分学生在答题时还是感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我们高三政治老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兼顾考点、热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模式、因此高三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就包括了:学标导航、知识导学、问题导读、热点导引、典例导析、典题导练、学后导思,彻底杜绝学案的剪贴化、简单化和习题化倾向。当然这些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灵活调整。
1.知识点要精细化、层次化
考纲和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也是备考的依据。政治学科考查要求注重基础和能力、价值观导向,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每堂课都要严格按照考纲的知识点来安排学习目标,突出重点、难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时的合理安排,这样就可以避免浪费高三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
2.材料要时事化、探究化
今年政治试卷把握时代脉搏,热点时事背景贯穿全卷,如世界粮食问题、互联网网站管理问题、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问题、财税问题、贸易中困扰中国的铁矿石价格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政府职能建设问题、党建问题、民族问题、中国南海维权问题、“红歌”现象,等等,立足于学生生活经验,着眼于考生发展需要,考核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设置新问题,着重考查考生对新材料新情境的分析与解读能力。因此作为教师要“围绕知识找材料”“围绕材料找(命题)角度”,把知识情境化、问题化,“死”去“活”来,“死活”都要。要过“找”关,就要研究考纲、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日常检测中发现的知识缺陷与漏洞,研究相关考点在高考中的地位、被考查过的状况,研究时事政治、研究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找教材与材料的结合点,精心挑选材料、精心设计问题。
3.例题典型化、创新化
今年政治试卷的命题方式活泼多样,作为一线教师要多做、多研究历年的高考真题,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在编写学案时,把题目自己先做一遍,在“海选”中“精选”,精练精讲,通过做各种各样的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不同的题型学生都能接触,各种解题方法都能掌握,力争在解题的规范性、技巧性上多拿分。每年的试卷都有一定的继承,也有一定的创新,所以教师不仅要研究本省的例题,还要多研究山东、广东、上海、海南等地的高考例卷,注意变式训练,并尝试自己编制题目。
三、因课而异
课堂是生动的,学生是生动的,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导学案的编写也要根据不同的任务阶段有灵活的变通。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复习一般是先从“基础知识复习课”开始,夯实基础,重视对课本教学内容的整合与重组,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多设计表格、框架图等,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这种课型要适当留时间巩固知识。在“热点专题课”上要取得好的复习效果,围绕热点主线设置背景材料,组织各种题型,对同一热点,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多种题型“串烧”进行分析思考,训练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这种课型要多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同时导学案的设计相对简单,热点导读、知识导引、问题导练、学后导思。
四、反思优化
教师在课后要及时反思,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学生的学习状态等,用作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不断和学生交流,或做书面调查,以便了解学生对导学案的看法和各自的使用心得,教师通过整理后及时在备课组内交流反馈,这有利于教师真正立足于“学生的需要”,不断提高导学案的使用实效。
篇9
一、高中语文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实施后,集体备课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但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集体备课制度不健全
目前,高中语文的集体备课缺乏制度保障,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不健全。笔者调查发现,许多学校的语文集体备课制度只有备课形式的规定和要求,如时间的规定、地点的规定、参加的规定等简单的制度。许多学校的备课制度挂上了墙,但对集体备课的内容的要求、集体备课的评价和检查、集体备课主讲人的安排与责任等内容的规定还很简单,没有细化的要求。同时,一旦遇上学校大的集体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组的活动就不能得到保证。由于时间难以协调,有时候只好将集体备课改成分散备课,采取网上汇总的办法,把个人的备课意见每次集中给一个老师去整理成集体备课的学案。这种方式缺乏教师集体备课研究智慧和集中讨论的环节。
(二)合作意识缺失,合作流于形式
合作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和团队精神。由于语文教学水平和经验的局限,许多老师在备课中的认识会有很大的差异。在升学的压力下,要所有的老师在集体备课中都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教学意见,还有很大的难度,有少数教师担心自己的经验被年轻老师学去,在发言中总是有所保留。
(三)集体备课成为少数教师的讲堂
集体备课活动中经常见到少数教师发言,其他教师则很少发言甚至沉默。究其原因,有的教师是因为怕讲不好被其他教师耻笑,不敢发表意见;有的教师是因为怕被其他教师超越,不愿发表意见;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和奖惩体制,使得教师不得不权衡竞争与合作;许多学校尽管意识到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也建立了相关的备课与集体备课制度,但机械地认为集体备课就是案、统一作业,学进度,不去评价备课的实际效果,使集体备课成为检查和学进度的手段,降低了集中备课的作用。
二、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
(一)集体备课活动要有明确要求
集体备课并不是简单地把老师组织起来就可以的,要从集体备课的活动过程的组织和评价过程中抓好每一个环节。第一,教师要了解备课内容。让每一个教师在备课前就知道备课的内容,了解集体备课的要求,是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前提。一般来说,集体备课并不是孤立的备课过程,其应该是在个人分散自治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从备课的过程上来看,集体备课应该是个人备课的整合。是在教师个人自主独立备课和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教师之间进行的二次专业探讨、交流和合作。从备课的过程和结果上来看,集体备课应该具备两个特性:一是集体备课是个人备课的总结和整合。集体备课是以教师个体在教学前所做的教学准备为基础的,教师只有充分准备,很好地收集教学资料,集体备课时才能有话可说;二是集体备课是固定的备课内容。集体备课必须有特定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的集体研讨。通过集体讨论把个人的意见集中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案例。把专家和名教师的典型课例变成自己的教学课案。第二,充分调动教师集体备课的主动性。集体备课是一个集体行为,不能搞成骨干教师的集体备课,要调动每一个成员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集体备课的参与性不够是高中语文集体备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中,年轻教师参与度不够是一个普遍现象。集体备课成为老教师的讲台,年轻教师基本没有话语权。在调查中发现,有少数年轻老师在集体备课的讨论中很少发言,还有的老师一年中没有一次担任过主讲老师。调动每一个老师在集体讨论中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是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发挥骨干教师和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中的骨干作用。每一个老师都能参与是集体备课有效性的中条件,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也是提高集体备课效果的重要条件。从集体备课的要求来看,首先要调动全体教师的主动性,在大家都能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再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这二者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缺一不可的相互联系的两个必要条件。
(二)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要有效设计
篇10
1.形成思想共识,正确认识集体备课
1.1构建集体备课制度是正确实践英语课程标准的必然选择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同时也要求英语教师要学会合作、交流与探究,通过集体备课,做到对教材的再度开发,提高研究教材的效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以2007、2008年泉州市英语中考命题为例,面对两套教材一份中考试题,中考考什么,怎么考,如何做好不同教材的整合、补充,这就需要英语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以《课标》为准线,发挥集体的优势,理解中考考试说明,整合、用好教材,使《英语课程标准》在备考和教学中落到实处。
1.2构建集体备课制度是学校深化英语教学教研的有益探索
构建集体备课制度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自耕”式个人备课模式,发挥学校英语备课组集体智慧,培养教师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从而有效地实施校本教研,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备课组整体教研水平,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通过构建集体备课制度,英语备课组通过实实在在的备课,开展教研活动,有效地落实校本教研,实现双赢,即教师个人和备课组整体的发展。
1.3构建集体备课制度是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水平的有效平台
教师集体备课是一种备课式教研,在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方面具有“1+1>2”的功效。教师把各自在备课中遇到的难点和不能透彻理解的问题在备课时进行交流、探讨和研究,从而促进了自身专业成长,提高了教研能力,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可少走弯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长。所以说集体备课能有效地促进“新教师经验积累、老教师观念更新”。
2.细化备课过程,有效落实集体备课
开展集体备课,要从“细”字入手,备课组要细化集体备课每个过程,从而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2.1集体备课前,细化分工
在开展集体备课前,备课组要细化每一位参与集体备课教师的分工,按照教材内容以节为单位进行合理分解,安排到人,落实主题、落实主备教师,使参与备课的教师明确分工。只有这样,教师在备课中才能有备而来,做到充分思考,将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思想融入集体备课中,集体备课才能真正凝结集体的智慧。集体备课没有每一位参与教师的努力和个性化的创造,必然会导致备课与教学实际的脱节,丧失集体备课的意义。
2.2集体备课中,细化内容
备课组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应细化备课内容,坚持做好“四备”。
2.2.1备好课标
在集体备课中,备课组长要组织教师共同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深刻理会《课标》精神,根据《课标》分级目标,结合本节课教学任务,整合、补充教材,优化教学设计。如“名词性木洹钡慕萄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初中阶级主要涉及宾语从句),教师在教受此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把握好“度”,不至于过难,这就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中,认真学习《课标》,按《课标》的分级目标大胆地进行“处理”。
2.2.2备好教材、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做教材的积极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中要钻研教材,分析、理解教材,做到灵活运用教材。现行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在编写上有信息量大的特点,这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教师如果按教材的编写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以目前我市学生实际和课时安排来看,实难完成。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集体的力量,研究教材,理顺教材的内在联系和编排特点,把握考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要进行合理地取舍与调整。例如,我们在教到八上“Unit 3 Topic 3 Section A”这一课时,我们可以采用利用课本“lb”的内容进行导入,使学生感受“过去进行时”语法现象,再着重处理“1a”,重点解决该语法项目。有了“lb”的信息导入,学生在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上就轻松多了,最后教师再通过“2a”及“2b”练习做到知识的巩固。
毕业班英语教学工作对教师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近两年泉州市英语中考采用的两套教材一套中考试题,面对众多的复习材料,教师要如何把握,是整合课程资源,还是两套教材同时教;是进行题海战,还是精选资源,做到精讲精练?通过集体备课,备课组教师可以一同探讨,分析中考动向,分析中考考点,做到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复习资源的精选练习,这对整体提升中考复习质量极为有益。
2.2.3备好学生、学法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英语课堂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目前有这样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初中英语教学: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英语基础上差距就已十分明显。学生升入七年级后,英语基础并不再都是零起点,英语教学常常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通过集体备课,备课组可以根据本校学生情况,具体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形成有效策略,找准突破问题的路子,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可以通过集思广益,分析本校、本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可行的学法指导进行评议,研究出与其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如我市在七年级倡导的“单词拼读法”,教师是选择先总结单词拼读规律,再通过实践指导学生拼读;还是先引导学生在单词拼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感受单词拼读规律,再通过教师总结来学会“单词拼读法”呢?这就需要备课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做出符合本校学生学情的选择。
2.2.4备好教法
备好教法是为了更好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通过备教法,一是可以做到“四统一”,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考试要求的统一。仁爱初中英语教材教学资源丰富,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常常会感觉对教学目标、教材难度、深度把握较为困难,那么通过集体备课做到“统一”就显得相当有必要了。如七年级第一单元共涉及词汇共100多个,是否一定要要求学生全部会读会写这些单词呢?这就需要通过集体备课来做到要求的统一,以防过早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可以形成集体教案。主备教师根据自己对教学目标的理解,采用“说课”的方式提出本节课的教学方案,然后其他教师集体评议,考虑教学步骤,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修改意见,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进行补充完善,达成共识,形成集体教案。
2.3集体备课后,细化教案
主备教师在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之后,备出详案,制成集体教案。但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一定要根据学情,细化集体教案,对教案进行再归纳、再提升和再创造,设计出体现分层,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这样每位任课教师的教案经过补充会更加全面、详细和实用。
此外,每位教师课后要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倡导每位教师撰写教学随笔,在备课组内交流教学心得。如本节课你的亮点有哪些,不足在哪里:本节课有哪些教学难点学生难以理解,怎样处理,能更好地化难为易等。通过课后有效的教学反思和心得交流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课堂教学的质量,是集体备课必要的补充和延伸。
3.预防误区产生,逐步完善集体备课
在实践集体备课中,部分教师往往会对集体备课产生误区,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加以预防和克服。
3.1误区一:把集体备课当作轮流备课。
备课组采用轮流备课的方式,将每单元内容分配给同组每位任课教师,在由他们自行撰写教案,然后汇总,编成“教案集”。这种做法其实是违背了集体备n的初衷,说到底还是个人备课,甚至备课效果更不如个人备课,最终将严重阻碍了备课组成员自身的发展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3.2误区二:用集体教案代替个人教案。
集体备课后,主备教师会在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之后,备出集体教案。在对集体教案如何使用的认识上,部分教师常会出现以集体教案代替个人教案的偏差,认为集体教案就是好的,就可以“依葫芦画瓢”,每天轻松上阵。对集体教案的使用,教师个体必须结合本班的学情和个人的教学风格、特点,灵活地加以改造,创造性地加以发挥,科学地加以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集体教案的优势。
3.3误区三:以集体劳动代替个人努力。
- 上一篇:先进交流发言材料
- 下一篇:车辆管理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