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范文

时间:2023-03-19 16:2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作文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作文题

篇1

一、命题形式多元互补,全命题作文稳坐“考坛”

综观2010年108道中考作文题,笔者发现,命题者普遍在追求把兼容、多彩、开放的作文命题理念渗透到作文题型上来。虽然仍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四种形式并存,但话题作文再次“降温”,约占14%;半命题作文仍在“升温”,约占26%;全命题作文继续“走俏”,约占59%。可以这样说,全命题作文的考查形式坐稳了“考坛”,这是对作文教学的良性引导。在题型选择上,2010年出现了一种地域趋同的新动向――以地级市为考区命题的同一个省里,各考区选用的作文题型大多相同。譬如江西省所有考生都写同一道题《我读__________》。又如,江苏13市中,除淮安采用的是半命题作文外,其余12市都是全命题作文,高达92.3%。这种现象说明,省级主管部门在下放命题权的同时,对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了一定的统筹和规范。故有关省市的老师同学在2011年的复习备考中,对这类现象要给予一定的注意。

2010年全命题作文稳坐“考坛”,稳中有变,稳中求新,具体表现在:

1.命题设计新意出。2010年温州卷采用提示语加直接命题式,而提示语直接来自试卷上的材料,即将阅读体验题“鲁迅《朝花夕拾》”和两段现代文阅读题“‘我’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和“拯救美丽的汉语”,都归纳成跟作文题目有关的一句提示语,而后以《做一个“行者”》为题要求考生作文。这样的命题形式摆脱了以往作文只是试卷中一个独立环节的命题形式,彻底打通了阅读和写作,使全卷整体与局部浑然一体。这样设计,变相降低了作文题目的难度。

2.寓意命题在“升温”。这种题型多用修辞象征,有助于引发考生作多向思维,并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角度切入。譬如,福建厦门题《打开一扇窗》中的“窗”,其本义为:房屋等建筑物上通气采光的具体的窗户。但写好这道题的关键是要凸显“窗”的比喻义、象征义,即心灵之窗,文学之窗,历史之窗,世界之窗,可引申为内心思想等与外界沟通交流的窗户。如果将题目“打开一扇窗”看成“一件事情”,那写法可以多样:或重点写必须打开这扇窗的原因,略写打开的过程和见到的“风景”;或重点写打开这扇窗,就可以领略一片风景,迈过一道心坎,悟出一种境界,略写我终于打开这扇窗,见到了我想见到的。寓意型全命题作文还有广东东莞题《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湖南长沙题《送他人一朵花》、山东烟台题《总想对你唱支歌》、浙江金华题《灯》等,这些题目中的“钥匙”、“花”、“歌”、“灯”都必须用其比喻义,“虚”题“实”写,虚实结合,发挥想象,方能写出考场佳作来。

3.拓展空间有限制。一是通过设计提示语作出暗示。譬如,江苏盐城题的提示语:“书香使我充实,书香让我陶醉,书香伴我成长。”这段提示语虽短小却很有意蕴。用“充实”、“陶醉”、“成长”一组含义递深的动词来诠释“书香”之功效,有助于考生打开写作思路,但提示语中的“伴”字,耐人咀嚼,作出暗示,可以读出书籍亦师亦友的角色。当你孤单时,书籍是你的密友;当你迷惘时,书籍是你的明灯。这样理解文题,我们便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议,又不会偏题了。二是利用副词来限制。譬如,泰州题《他(她或它)也很重要》中的副词“也”是题眼,抓住“也”这个关键词一般都不会离题。“也很重要”重点应落实在“也”字上,肯定要有比照关系,最好是与“我”相比照,有了“我”的参与,可以更加方便地写出真情实感来,也更容易突出“也”的重要性。又如苏州题《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中的“总”,浙江义乌题《我不只是一个角色》中的“只”,浙江湖州题《多想告诉你》中的“多”等,都会对考生加以限制的。三是利用表时间、地点或情景的词语来作暗示。譬如,山东滨州题《那一次,我真的很棒》中的“那一次”是表示时间的词语,规定了记叙的事情只能一次,不能多次;江苏南通题《让我悄悄地告诉你》中的“悄悄地”限制了动词“告诉”的情境,暗示考生要敢于、善于向“你”说心里话,抒真情。四是借助两个词的互相限制来作暗示。譬如福州题《在尝试中成长》,把两个关键词联系到一起,用“尝试”来限制“成长”,就是要求考生写那些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第一次的经历。同时,题目要求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果考生写牛顿、爱因斯坦、坡的尝试,那就离题了。即使你选择写议论文,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别人的例子,但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自己,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凸显尝试对成长的意义。这虽是一道全命题,其实也具备了半命题的风格,因为“尝试”与“成长”互相限制,如果不了解“尝试”、“成长”的内涵,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显得肤浅。五是省去一个成分来作暗示。譬如广州题《奖励自己》是一个动宾短语,隐藏了一个主语“自己”,应理解为“自己奖励自己”,如写成其他人奖励自己,就会偏题。同时要将“奖励”和“鼓励”、“激励”等近义词区分开来,以防理解有误而导致偏题。

二、命题内容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命题内容出现了从以往的关注社会、人生、自然等大的角度向“生活”、“生命”转向,更切合考生实际,让考生有东西可写。具体表现在:

其一,关注自我发展,审视青春价值。2010年的中考作文更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自我发展,设题相对往年来说情境化明显,开口更小,命题的设置较多的是以“我”为开头,引出有一个相对完整和形象的故事情境。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命题和半命题文题中出现“我”这个字眼的约占53%,譬如,江苏南京题《我作主》、苏州题《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南通题《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广东佛山题《智慧伴我成长》、山东省济宁题《我的初中生活》、山东滨州题《那一次,我真的很棒》、浙江义乌题《我不只是一个角色》、浙江金华题《那一天,我__________了》、山东临沂题《我失去了__________ 》、山东东营题《 __________给了我》、青岛题《__________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江西九江题《我读 __________ 》、兰州题《__________让我陶醉》、湖南怀化《那曾感动我的 __________ 》等。有的题目虽未见“我”,但构思行文必须写“我”,譬如,芜湖题《心中有话对你说》、广州题《奖励自己》、温州题《做一个“行者”》、烟台题《总想对你唱支歌》、福州题《在尝试中成长》等。其中大多数文题要求考生站在“我”的角度写“我”,也有的要求站在“我”的角度写“他(它)”、写社会。这样的题目注重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素材,进而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真正做到了有话可说。

其二,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思考生活。2010年中考出现了一些关注现实、思考现实、反映现实的作文题,主要有三类:一是直接而客观地提供一年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此为题展开记叙和议论。譬如温州题《做一个“行者”》,命题的亮点和写作的出彩点,着重落实于一个“行”字上。这就是说,世间凡事须从“行”字出发,要做脚踏实地的实践家,不做夸夸其谈的空头理论家,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点,与2010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神合。平时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考生都知道,温总理2009年考察同济大学时提及“仰望星空”,今年“五四青年节”到北大考察时提到了“当代大学生应当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理念。如果考生知道这个背景,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如果考生不知道背景,但能了解中国当前的现实状况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现实生活中,唱高调的人有,脚踏实地的“行者”也有。由此可打开思路,写一些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关于“行”的亲身经历或动人的故事,也可写一些关于“行”的社会现象。二是借助某一时尚理念或见解引导考生反映现实。譬如盐城题《书香作伴》很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文题引导学生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平时关注阅读、关注生活的考生都知道,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推出“书香校园”的理念,他认为没有书香校园的建设就没有教育;没有书香的校园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校园。如果考生平时就不热爱阅读,而仅凭考场上刻意塑造,则很容易出现“无病”假大空的作文。又如,重庆綦江题《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更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导语引用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词“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引领考生关注身边的事,关注生活。三是通过图片或小故事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思考。譬如浙江宁波题,命题者提供了四幅图片:地震废墟中一个坚强的微笑,病床上一个乐观的微笑,植物园里一个充满童趣的微笑,夕阳下一个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四幅图片,让考生一下子产生亲切感。题目《一个 __________的微笑》落点小,容易入手,聚焦生活细节。只要考生平时注意观察并思考生活,动笔时就会有事可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其三,鼓励个性表达,让心灵感悟折射理性光辉。浙江舟山题《少年不识愁滋味》、浙江湖州题《多想告诉你》、南京题《我作主》、江苏南通题《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安徽芜湖题《心中有话对你说》、福建厦门题《打开一扇窗》、山东烟台题《总想对你唱支歌》、山东滨州的话题作文“心声”、山东济南题《几分__________在心头》、浙江嘉兴题《写给__________》等都锁定了学生的心灵世界。审读南京题《我做主》中的“我”字,能够迅速贴近考生,不仅会让每一个考生产生亲切感,更有利于考生回放自己十几年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经历,找到真切感受,写自我认同、自我责任、自我承担、自我发展等个性。“做主”可以是家庭生活中的自立自强,对家长包办的反思;也可以是学习成长中,不迷信、不盲从的一种“自主”意识;还可以表达作为社会大家庭主人的一种责任感。有实力的考生,面对这个考题还会有很大的创新空间,譬如反思“做主”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探寻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做主”与尊重他人的关系等。“我做主”便于考生表达个性,发现真自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类似的文题还有梅州市的话题作文“渴望”、四川巴中的话题作文“愿望”、重庆綦县题《因为有了期盼》、福建厦门题《打开一扇窗》、浙江舟山题《少年不识愁滋味》等,都符合当代学生展现个性特征、表现自我、追求理想、实现愿望的特点,让心灵感悟折射理性光辉。

其四,凸显人文关怀,启迪人生哲理。广东广州题《奖励自己》、江苏苏州题《总有属于我的季节》、江苏盐城题《书香作伴》、山东淄博题《幸亏有你》、浙江宁波的看图作文《一个__________的微笑》、山东日照题《____________的滋味》、江苏扬州题《在乎》等,充分体现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考生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考生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扬州题《在乎》中的“在乎”是一个很具有生活化常态性的动词,每个人在实际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辩证地思考“在乎”一词,可以帮助你拓宽思维。在乎的东西,往往是我们正拥有着的。我们在乎这在乎那,不是给我们的人生平添了许多桎梏吗?在乎的最高境界,是不在乎。江苏泰州题《他(她,它)也很重要》凸显了人文关怀。从题面上看,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谓语是“也很重要”。“也很重要”重点应落实在“也”字上,肯定要有比照关系,最好是与“我”相比照,有了“我”的参与,可以更加方便地写出真情实感来,也更容易突出“也”字的重要性。善于思考的学生便可放眼整个大自然,甚至社会。关键在于考生要巧妙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有所偏废。又如,安徽题《不会变的是__________》,其导语由富有哲理的句子组成:“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动笔前,首先要吃透这段导语,一定要抓住“不会变”,理解“不会变”的本质,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方能写出佳作。

其五,引导作文教学理性回归教材。这是今年作文命题的又一个亮点。中考作文命题跟初中生的学习尤其是课堂学习过程相关联,这是中学生实际生活的一个必然反映,也是一个必然选择。杭州题由初中教材中宋濂少时苦学、丑小鸭逆境成长、海伦・凯勒“再塑生命”三个故事引出文题《成长路上无捷径》。类似的命题还有温州题《做一个“行者”》,文题前的一段提示材料来自鲁迅《朝花夕拾》;浙江义乌题《我不只是一个角色》,导语选用了已学课文《散步》中的“我”既是“妈妈的儿子”,也是“儿子的爸爸”的材料,等等。返璞归真,走向并彻底地融入生活,强化社会生活实践,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中考命题者在关注生活之外,将题目设计的背景对着“课文”,可谓不是办法的办法。这种妥协是对事实的尊重,是现实的作文命题的必由之路。

审读2010年108道中考作文题,各有特点,各有千秋。当然也有一些命题引起争议,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命题内容似有偏颇之处。命题范围总体较为窄小,还不能和社会热点等问题作过多的联系,对中学生的情感困惑和一些认识困惑还不能涉及,地域色彩不够浓厚,等等。二是命题制作较为简单粗疏。有的命题不着边际,考生难于把握。譬如常州题《家乡的个性》,命题者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这无可厚非。但大部分初三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视野都还不够宽厚,要让他们去提炼一个地区的个性,恐怕比较难。有的题过于陈旧,容易出现套作。如山东济宁题《我的初中生活》、江西九江题《我读__________》等。有的更适合做话题作文的话题,譬如四川内江题《远方》等。有的全盘搬用其他地区已考之题。如兰州题《__________让我陶醉》,2004年江苏盐城考的就是这道半命题作文题。三是所有文题“要求”中,无一例外地拒诗歌于考生之外。难道一个有着三千多年诗歌文明史的国度,就不能让喜欢诗歌的人写写诗?笔者希望命题者该重视和关注一下诗歌!

尽管今年个别作文题引起了争议,但至少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改革的清晰脚步,那就是离学生、离素质教育越来越近。作文命题是教育理念的一种导向。可以预测的是,2011年中考作文命题将进一步体现课改精神,其趋势主要是:

首先,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变中求新。2010年中考作文题繁花似锦,全命题作文占据“半壁江山”,半命题作文仍然走俏,但也没有把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完全打入“冷宫”,体现了命题形式并存互补多元的发展态势。笔者认为,2011年中考作文在命题形式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是趋势。譬如长期以话题作文出现的地区,应该关注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写作;长期以命题作文出现的地区,则应加强材料作文的指导;而连续几年都用全命题作文进行考查的地区,则应多关注半命题作文。估计还会出现一些新题,像今年温州卷《做一个“行者”》这种阅读延伸题。

篇2

2010年高考(论坛)陕西选用材料作文形式,共给出三则材料,大意分别是:

1、把一条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把它放进大鱼池里,它才有可能长的很大;

2、狼之所以勇猛矫健,是因为它长期生活在野外环境里;

3、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10个人,并告知他们都是有天赋的人,后来这10个人都获得了成功,但心理学家最后坦言,他们当初其实只是普通人。

题目要求考生结合以上三段材料,自主命题,撰写800字作文。

【满分作文】

张爱玲的遗憾

篇3

手上有一份去年新加坡A水准考试作文试题,这个A水准是英联邦国家相当于高考的一种考试,通过了A水准考试,其成绩可以在英联邦国家范围内被认可(留学通行证)。以下是部分题目的中文翻译:

科学提倡怀疑精神,压制怀疑精神,你对此认可多少?

哲学只是提问而并不回答,为什么学习它?

海外留学是一项被高估的经历,你认为呢?

阅读幻想小说只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除此没任何其他意义,你同意吗?

全球变暖会如何影响今后的政治?

外国人对你的国家带来的问题比他们带来的利益多?

现在社会里,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到底是不是一个实际的追求?

讨论一下生活中自我约束的价值。

电脑游戏到底是不是一个健康的追求?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只会一种语言绝对是一项劣势?

我们崇拜年轻人而嘲笑老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仔细看,这十几道题其实分别包括政治、科学、艺术、人文和社会几大类,每类两道题左右。每个考生可以选择自己平时熟悉的领域来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种出题方式作为一种相对固定的导向,使考生平时就要有心关注某个方面的最新动向和时事新闻,考方判卷需要考生以最新的理论与事件为追求标准。据了解,新加坡的高考作文不是无限制地放开,而是规定必须写议论文。他们认为,高中生与初中生不一样,必须培养理性思维能力。从全套题目看,该国考查更多的是学生的国际眼光和对最新社会话题的认知。笔者感觉,新加坡的作文题是一种大智慧,而中国近年来的作文题却是一种小聪明,以巧取胜,以新引人。

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外国学生选题的空间超级大,一个几百万人口国家的高考,每个考生就有12个题目(明确有5大类)可供选择。而我们中国即使是一个省出一道作文题,其自由选择度显然还是小得多,发挥的空间哪有不受到限制的呢?当然,中国人习惯了传统的应试,也许不适应面对众多的选择。高考作文题的开放是一种不自信的开放,担心考生难以展示出我们期待的水准,其实是对我们基础教育的一种不自信。考题即教育现状罢了。

中国高考作文只是放开了但还没有定型,虽然权限下放却没有成熟的指导原则。包括全国命题和有命题权的省市区,显得命题随意性比较大,自由裁量无边界。虽然年年给人以很多惊奇,却不能给人以有针对性的引导,没有引导到这个年龄段最应该思考的层次和高度上来。看看新加坡的作文题,其立意其深度其视角远在中国高考作文题之上。我试着问身边和家族中的高中生能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多数只是摇头。

篇4

关键词: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成与利;败与钝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128-02

作文在高考语文测试卷的比重可谓占了“半壁江山”,所以作文命题是自1951年高考以来一直避不开的热点话题。如今2014年高考落下帷幕,以下以学习分析的眼光对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命题成败利钝做一探讨。

一、2014年高考的作文题命题的成与利

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共有18道(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3道,各省市自主命题15道),全部采用材料作文题型。自2012年起,高考作文命题全国范围内连续三年使用材料型作文。三年的研究揣摩,高考材料作文可谓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纵观2014年18道高考作文题,有五大成与利。

(一)发挥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正能量指引功能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新时期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的目的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考作文命题在其中不仅发挥考查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的作用,还发挥了“德育”的正能量指引功能。像湖南题“最美乡镇干部党委书记――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辽宁题“祖孙二人倚窗远眺,发现生活美、思考社会美”,四川卷“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的励志,新课标2卷的“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的保护野生动物的环保理念,全国一卷“山羊过独木桥”中的人生双赢理念,江苏卷提倡对青春生命不朽的思考,都是积极发挥着“立德树人”的正能量导向功能。

(二)2014年高考命题更接地气,紧扣时代脉搏

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通过腾讯微博对各地高考作文题目进行评论,他指出:“高考作文题目越来越生活化,越来越多样化,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进步。”当代著名书画僧、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延参法师说:“我感觉作文更加贴近时代了,非常符合年轻人思考世界的方向。”广东题“数码相机的时代”在广东学生家里几乎都有数码相机,个个手中都不乏手机拍摄功能的2014,成为高考题作文的材料,不很接地气?江西题“探究性学习课堂的构建”,不还是很多学校在积极提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吗?考题不就是要让学生写自己身边发生的所见、所思、所感吗?还有辽宁题、新课标二卷和重庆题把人们生活密切关注的环保宣传作料入题,天津卷“智慧芯片的发明”,湖南卷把热门的“最美……”入题,都是接地气,跟时代的表现。

(三)2014年高考命题体现了命题者自觉发挥了对莘莘学子的人文关怀

2014年高考命题切合中学生的知识面和生活经验,所包含的道理没有特别复杂和空洞抽象的指向,没有偏题、难题、怪题,学生容易判断发挥。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表达与交流”实施建议部分的指导意见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2014年高考命题者这一点做得较好,像湖北卷“山峰不同处,处处有风景”,江西卷“你对探究式学习的体验、思考”,全国大纲卷“农民工、老板、医院”等,不管你抓取材料的哪一点来写,都可以写出自己的精彩见解。正如《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叶开在腾讯教育2014年6月7日的新闻点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所说的:“今年的命题比去年要明显的进步,而且给学生考试的发挥余地还是比较大的。”

(四)命题向理性思维靠拢

2014年6月7日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腾讯教育对作文试题进行点评,王立群教授认为高考作文从总的方向上来说在朝着思辨性的方向发展。2014年考题无论是国家的命题,还是各省的命题,更注重的是思辨性。尽可能让我们的考生,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多维的去思考一个问题。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在《高考作文命题应有更多理性研究――兼谈语文高考改革》一文中写道:“往理性靠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训练,当然要着力于语言表达,但根本上又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学习。传统的语文教育不太注重思维训练,应试教育业不利于思维训练,目前的作文教学几乎都成为应试技巧的培训了。现今作文题往理性靠拢,是有利于扭转当下语文教学的弊病的。”

(五)出现了喜人的改革新现象

在现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的微时代,出现了北京的“微作文”。2014年北京卷的“微作文”出了3道题:考生选择1题写作――或谈语文学习经验体会;或评论家长送考生现象;或以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体裁不限,篇幅不超过150字。与学生的日常应用,日常生活相接轨,激发学生“用我手写我心”的热情,综合考查了学生多种文体的写作能力,此举对于人才选拔的公平性是一次有意义的改革。另外,2014年,广东卷和四川卷真正做到了“文体不限”,打破了“诗歌除外”的传统限制,进一步尝试教学与考试的接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表达与交流”部分的实施建议是: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二、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败与钝

2014年高考命题在正能量导向、与时俱进和人文关怀、理性思维的加强和文体区分加强几方面都是有显著喜人的变化的,但是仔细推敲,其中却也还是有可以改进提高之处。

(一)2014年整体的高考作文命题时代化,接地气,但还是出现了某些让专家考生都没能研究透的材料

比如安徽卷是把人们关心的影剧材料入题,但是演员和剧作家的探讨问题,却是连行业专家都觉得有问题的材料。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演员是可以根据自己表演来改剧本的,剧作者或导演也会同意,这取决于谁更“牛”。改不改剧本是一个权力博弈的游戏。据说姜文、陈道明、巩俐都经常在演出中改剧本,而且根据自己的表演改得不错,事后都得到剧作家或导演的认可。但另一些改动,演员与剧作家、导演争得不可开交,故有些演员合同里就写明,不能擅自改动剧本,要听从导演云云。而不管演员有没有在表演过成中改编剧本,最后都得导演点头,材料把导演漏掉,显然是外行人的思维。所以,陈晓明教授认为:“此题作为考试题目可能是要考生讨论对规则的尊重,还是争论谁是老大,要听谁的?都不明确。”给考生审题带来了障碍。另外全国一卷的试题也有材料模糊的问题。著名相声演员,曲艺研究家徐德亮通过微博对今年的作文试题进行点评也说到全国卷“没看明白,不是题没看明白,是那个运动项目没看明白。“山羊过独木桥”,两人从不同方向上桥在赛什么?一人下桥一人过又是赛什么?是要在桥上把另一个人推下去才能过么?从小到大没参加过这样的运动会。”这也许是某些地方的传统运动项目,但是确实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这个运动项目的内容,材料也让一部分人云里雾里。

(二)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多有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

长期关注中学教育的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先生从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2014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多有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这是属于教育隐性课程的负功能问题。著名的课程论专家布卢姆指出,历史上的课程研究专注于显性课程研究而忽略了隐性课程。事实上学生的成长受到教育界的各种政策、学校的各种活动等的影响,其中不能忽视的就是高考。而所谓消极作用是指,教育在作用于社会和人时,所产生的与主观期望结果不一致,非参与者所明确知晓的后果。陈晓明教授认为对青少年当然要给予明确的价值指导,但如果过分简单的二元对立思考贯穿我们的语言和文学,这可能也是一个问题。根据心理学理论,容易导致思考问题的极端化。陈教授认为,有些省的题目就比较有发挥的余地,如,山东卷“从窗子望出去,望到什么”,浙江卷的“门和路”,这种多元的材料更能激发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文学性的表达才华。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命题者都不仅应该重视显性课程的思维多元和开拓,也应该重视高考作文命题这门隐性课程的多元思维。

(三)大部分省份还是限制了诗歌体裁,这将延续以往中学教育中对诗歌写作研究没有太高积极性的“传统”,使得国家整体“诗”的素养停滞不前

2014年6月7著名作家、诗人赵丽华通过微博对今年的作文试题进行点评,赵丽华说:“目前为止,除广东和四川外,其他各省高考作文均标注‘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八个字堵死了青年人与现代诗歌之间唯一的一扇窗口。本来教科书现代诗歌篇目就极端陈旧,再加上这要命的八个字,使几代人的诗歌审美仅停留在那些虚假虚饰高蹈空泛的诗歌上。”高考考场上写诗歌,确实是一件冒险的事。尤其是现在人们对新诗的评判标准各有执端。但是如果还是保持“诗歌除外”,高考这根指挥棒将会指挥着教师和学生继续忽视诗歌创作,从而导致国家民族“诗”的滞后发展。

综上所述,2014年高考命题总体来说是稳中有进,守正出新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考改革的重视,相信语文高考作文命题的改革也会被继续推进,像文中论述的文段材料的模糊、二元价值思维的固守和对文学体裁的限固问题也会有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出台。我们相信,未来高考作文将会以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切合时代呼唤的同时也紧扣学生的实际,在素质教育和人才选拔中发挥积极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晓中.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温儒敏.高考作文命题应用更多学理性研究――兼谈语文高考改革[J].语文建设,2013(8).

[3]张开.守正出新稳步进取――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情况分析[J].语文学习,2014(7).

篇5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⑧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感悟自然的远与近

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初二 刘政博

自然是非常美妙的。住在城里的我们总以为自然非常遥远,却不知道自然就在身边。

自然在美好的早晨,每当我们起床时、迷迷糊糊地睁开眼时,自然就悄悄地来了。当我们走出家门,望着天空,自然就会像恋人般与你面对面。太阳缓缓地从地平线爬上来,白云早已飘荡在高远的天空中;为出生不久的鸟儿觅食,鸟爸爸早已在枝头飞来飞去寻找着美味的早餐……这就是自然,竟然离我们如此近。

而那些宅在家里、成天面对着电脑、拿着手机的人们,却离自然太远了。“宅族”眼中的自然是虚假的,如果你与他们聊天,聊到自然,你发过去一张你在野外游玩的照片,他们会不屑一顾地说,这有什么呀,网上的图片不是有的是嘛!他们感受不到真正的生命,闻不到花香,听不到蜜蜂嗡嗡的声音,感受不到阳光晒在身上的温热。

其实,自然离我们很近。下雨时,自然就向我走来,乌云告诉我:“我们来了,好久不见,过得怎么样?”闪电告诉我:“嗨,兄弟,我们又见面了,上次我从电线里溜过来发现你还在补作业呢,现在你写完作业了吗?”雨点跟我说:“朋友,最近天气很热啊,我来给你降降温吧!”风儿也过来说:“我来带给你凉爽……”

这就是自然,奇妙而美丽的,如果你细心聆听它的语言,你会发现它离你多么近!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美得有点儿像童话了,它把我们日常看到的景物和天气变化写得极其生动。是呀,如果我们保持这种美好的心态,自然就会离我们很近,也会变得很可爱。

(黄琬雅)

感悟自然

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初二学生刘政博的妈妈

宏伟壮观的三峡大坝,沙漠中崛起的迪拜世界第一高楼,从不同方向徒手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挑战者……无不彰显着人类征服自然的丰功佳绩。可是在人类征服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在征服人类:昔日繁华的古楼兰,现在留给我们的,只剩下残垣断壁。草原、耕地不断沙漠化,使得北京等多个城市遭受沙尘暴的袭击。尾气、废气大量排放,使得空气质量恶化,许多城市笼罩在灰霾之中。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水源污染,水中生物大量死亡……

当人们都戴着口罩,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喝不到洁净的水,吃不到安全食物时,我们该反思什么?该为自然做点什么?自然养育了我们,可我们却离它越来越远。

大自然就是这样:尊重它,它就造福人类,给予我们生存的空间,离我们很近;践踏它,它就会毁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远离我们。美国的龙卷风,所到之处顷刻间变成人间地狱;连续不断的暴雨,可使山体滑坡,河流暴涨,冲毁良田房屋,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俗语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好好利用自然,自然就能造福人类;随意破坏它,它就会威胁甚至报复我们。自然如此,一个政权亦如此。纵观历史,百姓犹如自然,执政者尊重百姓、关注民生,百姓丰衣足食,过上好日子,百姓自然拥护它,他们的心离得很近。如果执政者只顾自己享受,无所顾忌,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那百姓同样可以抛弃它,这时百姓的心就离执政者很远。

尊重自然,就是尊重我们自己;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地球真正的主人,自然终将离我们很近很近。

教师点评

成人的思考角度就是比较宽阔,这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从对自然界的认识拓展到对社会的认知,这种写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黄琬雅)

自然的远和近

凌君柔

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顾城

从不同的角度或途径感知自然,自然似乎离我们很“远”,似乎又离我们很“近”。

自古以来,人类感知自然的途径是丰富的,或行万里路或读万卷书,还可以在网络上搜寻……

一路上或荆棘丛生,或繁花似锦。内心澎湃着对新事物的好奇,激发我们不断探索。行走在路上,可以体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穿过溪流与丛林,留下的是探索的脚印,可见,自然因此离我们很“近”。读万卷书,遨游于知识的海洋,用最短的时间打捞自然界的前世今生,获得很多关于自然的认知,知识量很丰富,却很难让我们真正了解自然,因此,自然就离我们很“远”。

有的人喜欢行走在路上,从一座城市走向另一座城市,从一个乡村走向另一个乡村,从一个国家走向另一个国家。永远在路上行走,他们可以感受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世界,可以欣赏到无数美景。而有的人,喜欢待在实验室里,依靠一条条数据获取对大自然的认知,从中发现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

夏天迈着急促的脚步到来时,满池塘都是婀娜多姿的荷花,几乎看不到池水。晶莹透亮的水珠在荷叶上打滚,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彩夺目;美丽的荷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时而跃出水面,划过一道银色的弧线;时而围着荷花打转,似乎在说:“我愿永远留在你的身边。”可是骄阳如火,多少人有心情欣赏它们?当秋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临时,落叶纷飞,它们像歌唱家又像舞蹈家,唱出秋天里哀婉的曲子,跳着悲伤的舞蹈……枯黄的叶子纹理纵横交错,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可是又有多少人愿意欣赏落叶构成的画卷呢……沉迷于数据的人,往往缺少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很难真正意识到自然之美。

如果想真正认识自然,只有把两种感知自然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体验这种“远”和“近”,才能既欣赏大自然的千山万水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自然,似乎很“远”,又似乎很“近”。

教师点评

篇6

根据下面要求作文。

在黑暗中,我们呼唤光明;在酷暑中,我们呼唤甘霖。在生活中,没呼唤理解、呼唤诚信、呼唤亲情┅┅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呼唤民主、呼唤和谐、呼唤文明┅┅

请以“呼唤”为话题写一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③不少于600字。

篇7

“你快乐吗?我很快乐!”我们身边快乐的事情数不胜数,暑假钓龙虾、冬天打雪仗、周末斗蛐蛐、课间扔沙包……请选择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进行描写,题目自拟。

要求:思想健康,主题突出,不少于400字。

写作指导

可以写哪些快乐的事呢?除了题目中列举的事情之外,还可以写:

在游玩中,你观赏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感受到了快乐;

在比赛中,你通过努力获得了冠军,感受到了快乐;

在学习中,你勤于思考,独立完成了一道难题,感受到了快乐;

在生活中,你帮父母做家务,品尝到了劳动的果实,感受到了快乐。

在写作中,要注意刻画细节,用小的细节来表现大的快乐;要渲染出快乐的情绪,用浓郁的情感氛围表现自己的快乐;还可以升华主题,不只写简单的快乐,还写能让人从中获得人生智慧的快乐。

【满分佳作】

捞水葫芦花

信阳一考生

我家门前清澈见底的小河,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夏天,我们在河边钓虾,在小河里游泳,可有趣了!

近来,不知从哪儿漂来了许多水葫芦,把小河装扮得更美丽了。水葫芦开花了,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在翠绿的叶子衬托下,格外鲜艳。远远望去,还以为是一片大草坪呢!

星期六下午,我约了几个伙伴来到小河边,小伙伴们在我的带领下上了一条小船。大家看着河里竞相开放的水葫芦花,心里痒痒的。我看到一朵紫色的格外漂亮的水葫芦花,想把它捞上来,却够不着。伙伴们有的找来竹竿,有的找来树枝,有的趴在船舷上用手捞,小船上沸腾了。风沙沙地响,吹得竹林欢快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似乎在为我们伴奏,为我们加油。瞧,船上到处都是我们捞上来的花,阿伟风趣地说:“这船成了百花船了!”不知是谁接过话茬,“那我们不就是百花仙子了吗?”“哈哈哈……”大家都爽朗地笑了起来,欢快的笑声在小河上久久地回荡着……

时间过得真快,太阳要落山时,大家回家了。那只漂亮的百花船,还在河里随风摇摆,仿佛在感谢我们为它穿上了花衣裳。

篇8

您们好!

谢谢您对我的养育了11年,在这11年了您们既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也让我感受到了父爱的严厉,但是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好。

时间过的很快11年一转眼就过去了,如果再过11年我就要报答,爸妈对我的养育之恩。虽然我现在没有办法报答,但我一定向这个目标去前进去奋斗。

一:做一个孝子,因为爸妈为了我付出的太多了,我一般的小愿望,只要能够实现,爸妈就一定满足我,而且还会双倍的给我,如果我不做个孝子,那我岂不是一点良心也没有吗?

二:多帮爸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爸妈为了养育我平时在外劳累奔波,如果他们到了晚年,我多帮助他们一下,让他们好好的休息一下,这岂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吗?

时间过的太快了,听老师说还有10分钟就要交卷了,说到这里我也不说了,我一定会说话算数的。

祝: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篇9

“咬文嚼字”其实是对汉语的一种维护,而不是所谓的“吹毛求疵”,其实对名人进行“吹毛求疵”式的批评更应该值得提倡。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专栏是想借敲打名人而扩大自己的知名度,是一种市场行为,是一种变相的广告,是攀附名人的另一种表现。对这样的指责,本人不敢苟同。

名人效应并非一无是处,充分利用名人的影响,开展维护汉语规范,强化大众正确使用汉语的意识,让全民对我们的汉语产生些许敬畏,何乐而不为?

以莫言为代表的知名作家虚心接受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虚怀若谷的胸怀,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让我们对他们更增加了几分敬意。这样的态度甚至要比“大师”的称号更能让我们肃然起敬,因为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能有这样胸怀的对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是多么珍贵呀!

君不见我们当今社会“戾气”弥漫。多少人动辄以“权威”自重,以“专家”傲世;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强不知以为知,容不得别人质疑,听不得别人意见;自己一贯地光荣、伟大、正确,老虎屁股摸不得,对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打击报复,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致使全社会万马齐喑,良言难进,良策难采,错误难纠,给我们的国家民族造成了多大的损失与灾难!是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特别是秉权者深刻反思的。

应该在全社会倡导一种欢迎批评的风气。我们的政府、机关、学校以至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应该有一种宽广的胸怀,听得进别人的批评意见,善待批评者,鼓励更多的人站出来维护社会的正义。而被批评者自身也要尊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带头改进自己的工作,促进社会的和谐共赢,共同发展。

在这里我更要对专栏的策划者表示敬意。因为提出批评,尤其是对名人进行批评是需要勇气的。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对到处存在着的丑恶现象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甚至于冷漠以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使身处其境,也往往隐忍苟且。使正气隐形,邪气弥漫。鸵鸟将头埋入沙中,并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正好成了别人餐桌上的美食。

篇10

题目:文明伴我行

要求:叙事清晰,主题鲜明,不少于400字。

——2011年广东佛山市实验中学招生卷

【题解】

文明习惯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没有文明,就没有基本的道德底线,纵然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己对社会又有什么用处呢?“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

题目“文明伴我行”的关键词是“文明”,表明作文要表现的中心是“文明”,所以,首先要确定哪些是文明之举,哪些是不文明的行为。爱护环境、帮助他人、遵守交通规则、排队买票买饭、公车上主动让座、不随地丢垃圾等行为都是文明的行为,反之则是不文明的。事实上,文明不分大小,只要能体现一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质,都属于文明的范畴,像同学之间不讲脏话,事虽小,也是文明的表现。

题目中的“伴我行”告诉我们作文中所写的文明或不文明的事件,都应该是“我”经历的或看到的,是与“我”相关的。

【满分佳作一】

文明伴我行

佛山一考生

去年暑假我随爸爸回老家。上了火车刚坐下,一位列车员阿姨便拎着茶壶,微笑着向旅客问好。我急忙拉开皮包,拿出玻璃杯放在桌子上,正在接水,不小心把杯子碰翻了,“啪”的一声,杯子摔碎了,水洒到阿姨的裤腿和皮鞋上。

正在看书的爸爸一惊,连声向阿姨道歉:“对不起,真对不起!这孩子太不小心了。”阿姨并没生气,反而把茶壶放在一边,边捡碎玻璃边说:“没关系,小孩儿嘛!”

不一会儿,阿姨又拿来一只干净的玻璃杯走到我面前,给我倒了满满一杯茶。喝着热茶,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田。

我和爸爸在荆门下火车,转乘公共汽车。车上人非常多,摩肩接踵,无法走动。几站过去了,身边有了一个空位,我坐了下来。这时,一位老爷爷上了车。我正考虑是否让座时,没想到车一启动,老爷爷没站稳,险些摔倒,多亏旁边一位年轻人扶住老爷爷。车上同时让出几个座位,可那位年轻人早已把老爷爷扶到他的座位上……

一天一夜的乘车,虽然特别辛苦,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因为一路上的文明之风温暖了我。

【点评】

该考生选用两则事例来表现主题“文明伴我行”,一则是列车员阿姨周到的服务,一则是热心乘客对老爷爷的帮助。两则事例都很好地说明文明之风无处不在,展现出人们的美好心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紧扣文题。

【满分佳作二】

文明伴我行

佛山一考生

看到这个题目,前天下午的事浮现在我的眼前——

当时,太阳烤得大地直冒烟,我打完乒乓球,全身都是汗,迫不及待地掏出零钱,向公园门口的超市飞奔而去。

哇,人真多!虽然谈不上人山人海,但已把小超市围个水泄不通。万般无奈,我只好老老实实地加入到长龙中,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等啊等啊,过了好久,终于轮到我了。可就在这时,一位大哥哥冲进来,大声喊道:“老板,快给我一瓶冰镇饮料!”没等老板回话,他已夺过老板手中的可乐,随手将钱一扔:“谢谢!”没等大汗淋漓的我缓过神来,他已转身不见了。

“小朋友,对不起!饮料卖完了,请到别处去买吧。”我气愤地转身,随口说了声“真倒霉”,便向别的超市走去。

走着走着,我被不远处的喧闹声吸引了。只见人群中有一位小男孩,因中暑晕倒在地上,旁边还有一个小姑娘正在哭,而刚才买饮料的大哥哥正一边帮他联系家人,一边用饮料给他解暑降温。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清醒过来了,发白的脸庞渐渐恢复了红润,他的家人也正好赶到了。就在这时,大哥哥转身看到了我,说:“对不起,小朋友,刚才因为太着急了……”“没关系,我都看到了。”此时我早已忘记刚才没买到饮料的不快,心里凉爽极了!

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愿文明之花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