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校园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5:4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校园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描写校园作文

篇1

说他小,是因为他是目前全林区2600多常住人口唯一的一所学校,从学前班到九年级学生数不足百人,教职员工却有24人,有人戏称我校老师带的都是研究生。再就是占地面积不太大,大概有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不过运动场倒还挺大的,有三四千平米呢,有标准的水泥球场,200米环形跑道和50米直跑道,还有单双杠、秋千、爬梯、沙坑、乒乓球台等运动器材(设施),我们玩起来一般不存在争抢激烈的现象。至于其他配套设施,诸如办公室、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陈列室、档案室、接待室、会议室等等,也都应有尽有,只不过规模小一点而已,当然计算生均占有率那就很高啦,据老师介绍,还真托“普九”验收的福。综合国力提高了,教育公平正逐渐变成现实,山里娃也能享受与城里孩子同等的待遇!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髻山下,白河岸边,与林区集镇一桥相隔,周围峰峦连绵,田野密布,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作为山区学校,校园布局也颇具特色。坐北朝南三栋教学楼二、四、三层一字排开,活像一座巨大的冠亚季军领奖台,两端各有一溜平房,中间是宽阔的运动场和憩息园,正南面筑有两米多高近百米长的红砖围墙,中央处开一小门通往厕所、原野、小河,整个校园远看就像一把圈椅,还有点四合院的风味儿。

现在正值仲春,撇开校舍房屋不说,单说校园精心布局的花草树木及其喷泉奇石,就能让你流连忘返,赞叹不已。你看,大门外两旁花坛植有麦冬、芭蕉、棕树,四季常青,昭示着教书育人这一永恒的主题。跨进校门,引入眼帘的绿树成荫,芳草遍地,清风拂来,花香扑鼻,沁人心脾。都有些什么树呢?那可多啦。有老师们从山上挖来栽在操场外沿的本地特有的老君树,总共30多棵,大都比碗口还要粗,每一棵都是一束五彩蘑菇,把子黑褐色,又正又壮。最下一层老叶子黄里泛红,每天都有脱落,春风一吹,四散飞扬,犹如天女散花。中间的叶子由深绿过渡到浅绿,表面油光光的,在阳光下闪烁。最上一层是新发的嫩叶直直地竖起,杆杆儿嫩黄色,嫩叶儿绿里带黄,黄中透红,像一双双高举的小娃娃的胖手。要是在秋天,整株老君树通体泛红,活像一把把熊熊燃烧的火炬。与老君树间隔栽种的是落叶乔木——水杉,挺拔高耸,最高的在三层楼上能摸着树梢,每一棵树下圆上尖,枝叶茂盛,简直就是一座座宝塔。运动场周围环绕着一圈这样的树木,既显示出蓬勃的朝气,又像一列列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者我们的校园。另外,在食堂小院、花坛里栽培者数量可观的枇杷、香樟、广玉兰、法国冬青、杨柳、万花树、石榴等观赏数种,在明媚的春光里争芳斗艳,生机勃勃。

最值得称道的是运动场东侧的憩息园,呈不规则的椭圆形,面积跟篮球场差不多,是去年才建成的,据说还投入了两万多块钱呢。园子里栽着七八排树,还精心布局,外沿是一圈法国冬青,往里以此广玉兰、香樟、万花树、黄杨等诸多观赏林木。最高的要数香樟树,差不多有三丈的样子,真的散发香气呢!在教室里就能闻到;玉兰正含苞待放,鹅黄淡雅,青春四射;万花树先开花后长叶,一株能分出几十个枝头,从根到稍满树都盛开着红艳艳的碎花,引来阵阵蜂飞蝶舞,不少老师和同学争相在树下留影。树丛中有一简易气象观测站,铁架台上稳稳安放着百叶箱、风向标。在树下的地面上栽种着葱兰、麦冬、苜蓿等青草,被曲曲弯弯的石子路分割成十几块,相邻地块的交界处筑有四处石桌石凳清晨和傍晚,同学们三三两两围坐在这里读书交流,老师家属们也利用它打牌下棋,欢笑声不时从林中飞出。说起石头,园中还有更绝的呢,入口的显眼处筑一砖砌的台子上立三个筛子大的鹅卵石,镌刻着“学中玩”三个隶书大字,体现出基础教育办学宗旨,在院子里还分布着从山里或河滩精选来的奇形怪状的巨石,有的一柱擎天,有的状如卧佛,有的像动物造型:吃草的灰兔、张口的蛤蟆、爬行的乌龟、躬耕的老牛,无不栩栩如生,惹人喜爱,还有几尊怪石上分别醒目的刻着“真”“诚”“勤”“思”字迹,用意不言自明。

憩息园东头是环形喷水池,也是用卵石砌成的,高80厘米,厚40厘米,直径12米,内置三个喷头,一旦开启水花四溅,洒在中心岛上的大老君树上,阳光下更加油光发亮,池中的鱼儿也欢快的游来游去,仿佛与观赏它的人们逗乐。与喷水池一路之隔,是老师家属区,有雅兴的老师们就地取材,养花种果,培植盆景,野兰花飘香,金弹子吐绿,葡萄沉睡,芸豆萌芽,与喷泉池鱼相映成趣,每每让人流连忘返。

篇2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描写元宵节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描写元宵节的作文1“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临啦,虽然今年的元宵节下着雪,但家家户户仍然都洋溢着红彤彤的笑脸来迎接元宵节的到来。

“吃元宵啦!”妈妈手里端着热气腾腾的元宵,嘴里高兴地叫着,元宵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生活像元宵一样蜜甜,我嚼着绵绵的、甜甜的豆沙馅元宵,真是美在碗里,甜在心里。

吃过元宵,我们一家人便欢快的来到街上看烟花,街上的人真多呀,像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各个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我们随着人流来到政府楼前,这里是看烟花的好地方,只听见“咚当”的一声,一个大花盘在空中骤然开放,从中绽放出无数个色彩斑斓的花点,顿时把美丽的夜空装饰得更加绚丽多彩,人们不约而同的发出赞叹声;紧接着两束五光十色的光束相互喷射打斗,只见两者实力相当,还好他们在最后时刻握手言和,才平息了这场玩逗;又听见“砰”的一声,一个小圆点爆裂了,迸出无数个小圆点,它们像一个个小伞兵从空中飘落下来,一会儿消失在深邃的夜空中,人们陶醉在了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忽然底下等着上场的烟花着急了,迫不及待地喷射出来,像火山爆发一样;这时又有两束光花在下面倒着往上撒花点,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接着“降落伞”上场了,他们穿过像雨点一样的光点凯旋而归,这时又由下而上喷射出猛烈的火花,好像在祝贺他们x看完烟花,我们随着人流开始观花灯,街上的灯真多,使我目不暇接,有龙腾虎跃灯、富贵花开灯……把整个平鲁区装扮得更加美丽。2010年是虎年,花灯的主角是十二生肖中的虎,一个个金虎显得神采奕奕,它那股劲真让人好笑,它们好像在说:我老虎今天也该扬眉吐气了!最引人注目的是县政府门前的龙灯,它们是那么的雄伟壮观,引来了无数摄影爱好者。

抬头望去,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空中,还有无数的孔明灯冉冉升起。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发明的,又叫许愿灯,它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和快乐。

这真是:

月明灯靓人欢畅

狮舞龙飞快乐夜

描写元宵节的作文2元宵节,是每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汤圆可是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角色哦!做汤圆很简单:先抓一把面,搓圆,再用大拇指顶出一个像碗一样的窝,这窝就像一个家,芝麻糖可以在里面舒舒服服地睡大觉吧!然后关上门,一个汤圆就OK啦!接着,它们要和水来个“亲密接触”。汤圆一个个排着队,跳进了“游泳池”里。一开始,它们挺乖的,蹲在锅底休息。过了一会儿,它们按捺不住了,在快乐的“波涛”里,开始了它们的“水上芭蕾”。那一招一式,挺规范的嘛!水温越来越高,汤圆儿们憋得慌,纷纷探出头,透口气,这时,它们就可以出锅了。

汤圆刚端上来,我就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小口,好烫!我又咬了一小口,啊!芝麻的香,糖的甜,汤圆皮的黏,多么美妙啊!嚼一嚼,香甜味越来越浓郁,都在嘴里弥漫。它们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飘来飘去,触摸我的味蕾,让我胃口大开。我狼吞虎咽地吃了好多,完全陶醉在这香甜之中。

吃完饭,夜幕已至,我们一家人欣喜若狂地来到大坝上,大坝上人山人海!光彩夺目的灯使我眼前一片璀璨。有的树的树干上还缠着五光十色的晶条。人们头戴牛角灯,颈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手上拿着五彩缤纷的灯,真是美不胜收!彩灯把黑漆漆的大坝照得流光溢彩。大坝上热闹非凡,放炮声接二连三。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澜,姹紫嫣红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仙女散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晚照亮了,把元宵之夜变得绚丽多彩。我简直被这分外妖娆的景色迷住了。

深蓝色的夜空中飘满了数不胜数的孔明灯。我带着好奇的心,放飞了一盏最耀眼的孔明灯。许下最美好的愿望。一起放飞,盏盏天灯,放飞人们的希望和梦想,带来光明和吉祥!孔明灯像千万个金x星星,带着我的愿望越飞越高。

我仰望天空,看孔明灯,看月亮。好圆好丰满的月啊!一轮金黄的月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向地下洒下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一样温柔。天空中很淡,风很轻,月很美,构成一幅画。

我过了一个香香甜甜、红红火火的元宵节。我带着美好的愿望,走向明天。

描写元宵节的作文3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一家过得快快乐乐的。

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突然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会后余地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几年青龙,庆祝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所以今晚妈妈“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汤圆要出锅了。”我庆幸,还好汤圆没煮破。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七点左右,我们全家一起下楼放焰火。正好碰上我的好朋友刘一凡,我俩一起去放焰火。我拿着一个的“金椰子”礼花,用香把礼花点着了,看见一朵朵美丽的“茶花”冲上天空绽放了,我和刘一凡拍手叫好。我又拿了一个超大型的“飞毛腿”,只见那好似流星划过天际,放射出五彩光芒,飞远了。接着又放了手摇花、花篮、降落伞……

最后我们全家津津有味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元宵晚会,其乐融融的。

今天我学会了煮汤圆的常识,感受到了放焰火的快乐。我梦想每天都是元宵节那该多好啊!我期盼着明年的元宵节……

描写元宵节的作文4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x。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描写元宵节的作文5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

相传,是汉文帝把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称为元宵节的,我们也可以把这一天叫做元节、元夜、灯节。这天晚上,街上处处张灯结彩,而赏灯,猜灯谜,吃汤圆就成了人们的主要活动。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庆祝活动出现了,比如放烟花、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等等。

我们社区也不例外,每年居委会都会在小区门口的空地上举办一些活动,吸引人们来共度佳节,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年的元宵节。记得那天晚饭过后,“工作狂”妈妈忽然说要带我到楼下参加活动。为此,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到了一楼我远远望去,只见社区门口搭起了一个个红色的帐篷,帐篷里挂满了一排排红色的小灯笼,就像一条条红色的圆球链子。近看,那些小灯笼好像又变成了一团团燃烧的火球,悬挂在帐篷之下,人们在这些“火球”底下来回穿梭,热闹极了!

晚上八点,活动正式开始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猜不透的灯谜,这些我都不大感兴趣。我被一个名叫“蒙眼睛贴猪鼻子”的游戏活动吸引住了,现场很多人,我踮起脚看了好久才看清楚游戏规则。经过15分钟漫长的等待时间,终于轮到我了,被蒙住眼睛的我一只手拿着“猪鼻子”,另一只手在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着。刚走两步,才发现这个活动并没我想象中那么容易,眼睛被蒙住了什么看不见很容易走偏,而且走路全靠感觉。变得焦虑的我心想:“什么时候才到终点啊!”就这样大概走了十五步,我的右手突然摸到了画板,于是我双手拿着“猪鼻子”盲目地往前一贴。然后,就听到有人拍着手大喊:“太好了,贴中了!”意外的我连忙把眼罩摘下,发现刚刚好贴中。我高兴得跳起来,在人海中寻找妈妈欣慰的目光,但却不见妈妈的踪影。于是,我拿着奖品到处寻找妈妈,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

终于找到她了,她正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向我走来。

“饿了吧?快,趁热吃了吧,可好吃了!”

“谢谢妈妈,这个,送给你。”

篇3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多年的语文教学及自己的业余练笔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当前学生作文最突出的缺憾是缺乏生活气息,缺乏对生活的留心和观察,这一点在学生作文——写景的片段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写出的语句及用词,与实际景物表象相差很远。如在教学了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第四单元(关于自然景物描写和自然世界探索的文章)之后,适值深秋时节,我让学生写“深秋,清晨的校园”之景,并要求学生课外亲身观察。许多学生照搬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中的词句,全然不顾是否与实际景物相吻合,有的写校园花坛里依然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有的写校园的松柏“越发的绿了,几乎把终年积蓄的绿全拿出来了”;有的竟把本是月白色的教学楼外观,写成是“红色的”;有的架空描写,写了校园中连一株也不存在的“梧桐树”;有的夸大其词,写深秋清晨的风“凛冽、刺骨”,并发出“呼呼”的响声;最为普遍的是学生无一例外的把树叶掉落的声音写为“哗——哗——”、把踩在落叶上的声音写为或“咯吱——咯吱——”或“咔嚓——咔嚓——”,很显然,学生缺少观察,“病根”是缺乏观察留心生活的意识,露出习作的“陈式化”和“教条化”倾向,几乎所有的同学将作文简单的视为照搬佳词丽句,还有抄袭所谓五花八门的“优秀作文”、“作文精华”,真是舍本求末,割裂了写作的清源活流——生活。当在作文讲评时,老师指出声音不贴切时,学生都露出不理解的声情。为此,趁巧是落叶的季节,我便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要求每一位同学在课余去树下踩满地的落叶,细心体会,写出踩时发出的声音,并写一个比喻句。

学生通过亲身体察,两个班约90位同学有的说不出像什么,反正不像以前虚想的“咯吱”或“咔嚓”;许多同学说像“哧啦——呲哧啦”或“刺啦——刺啦——”的声音;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打了几个很形象地比喻:“像油锅里炒菜的声音;像书页或纸张快速翻动时发出的声音;像鞭炮的捻子(导火索)点燃时发出的声响。”

通过这样的一个特殊作业,学生意识到以前自己描写的不真实、不准确,深深感到留心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我还告诉同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就像有位哲人所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好的作文及写景要写出某种事物的独特性和我们自己对这一特性的独到感受,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即是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悉心体察世间万象!

篇4

[关键词]班传作文;基本类型;反复训练;良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6-0069-02

[作者简介]王丽琼(1983―),女,江苏吴江人,本科,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一、何为“班传作文”

“班传作文”就是指学生为班级写传记。这些传记的素材往往来自学生所在的学校或者班级,是学生所见、所闻、所感后的产物,也就是学生的校园生活。在记述传记的过程中,常常会渗透着学生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以写实为主,“纪实性”“生动性”是“班传作文”的基本特点。

(一)有话可讲的班级生活、故事

“班传作文”从校园、班级中提炼出素材,把认识的人或者经历的事如实地记录下来,不拘形式,写出个性鲜明,充满童真、童趣、童心的作文。这与新课标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有异曲同工之处,“班传作文”让学生成为文章的主角,故事的发展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而变得有声有色。

(二)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读者

由于“班传作文”的取材来自校园、班级,读者对故事描写的内容并不陌生,甚至可能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这个时候,这些故事就有了特定的读者群。读者对于作者描写的内容反对的,他们就会反驳;读者对于作者描写的内容补充的,他们就会续写;读者对于作者描写的内容支持的,他们就会“助威”。总之,“班传作文”拉近了学生与作文的关系,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班传作文”能成为彼此之间情感交流、意见互换的桥梁。

二、班传作文的优势分析

“班传作文”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扩大学生的视野,拉近学生与作文的关系,降低写作的门槛,激发学生作文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有利于调动写作积极性

“班传作文”,学生自主命题,有感而发,有话可写。写作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班传作文”中的主角往往就在身边,看到别人写自己,自己也想写别人,你来我往,写作的自主性也被调动起来。

(二)在师生交流方面的优势

“班传作文”的读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比如写一件同学间打架的事,写的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评价,侃侃而谈;当事人也可以有不同的意见,娓娓道来。彼此之间的这种交流是传统作文教学达不到的,这让说“真话”有了监督。

“班传作文”就地取材,让许多发生在老师眼皮之外的事情有了跟踪。比如一学生写捡到铅笔盒没有归还失主,还洋洋得意,老师可以在文末与学生通过留言的方式交流,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是传统作文不可能触碰到的死角,学生在老师的命题作文中,习惯了说假话,不敢吐露真实的内心,而“班传作文”让学生敞开心扉,与老师平等对话。

(三)在作业评改方面的优势

“班传作文”改变了老师一人批改的模式,每个读者都是评改者。在阅读同学作文的同时,给予自己的点评,从字、词、句、段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同龄人的点评更利于学生的接纳。“班传作文”及时点评,不管来自老师或者同学,都能让作者尽快得到反馈,提高了学生欣赏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

三、班传作文的基本类型

“班传作文”就是“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班传作文中,学生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琐事,类型丰富,学生喜闻乐道。

(一)别扭事

小作者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把自己写得很无辜,把对方的缺点放大化,以博得大家的支持。有人担心这样的作文长此以往,会养成学生说假话的习惯。实则不然,对方不是傻瓜,也会回击。旁观者也不闲着,把耳闻目睹的事情写下来。通过各种角度,用文字的形式,倾诉、发泄、辩白,让局外人好似身临其境,别有一番滋味。

(二)倒霉事

最令学生津津乐道,被老师留晚学、作业本不翼而飞、走楼梯摔跤、盛汤被撞翻……这样的事情,放在命题作文时代,谁会想得起这芝麻绿豆的小事。“班传作文”还学生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让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精彩的自我。

(三)出糗事

老师走错教室、学生上课做小动作等之类的事都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班传作文”素材的热点。维果茨基建议要设法激发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动机,让他们去写“能引起内心激动的题材”。他人的糗事,不但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也唤醒了他们的沉睡心灵,学生自然也不会抗拒这样题材的作文。

此外,还有委屈事、新鲜事、烦心事,也是学生作文经常涉及的题材。“班传作文”用事实证明,相同的人、相同的环境,却写出了有滋有味的校园生活。

三、班传作文的操作注意点

(一)允许有“不好听的真话”

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被禁锢着,习惯了写“好听的假话”,学生习作脱离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目的,留下的是空洞无力的“豪言壮语”。真正活力四射的学生在哪里?要是不允许学生说“不好听的真话”,那学生永远不会体会到写作的。要知道,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步入了叛逆的阶段,他们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他们有那么多“主见”要表达,而我们非让他们歌功颂德,他们怎么写得出来?因此,学生在班传作文尽情表达,哪怕说了“不好听的真话”,至少也是学生的肺腑之言,老师要有容人之量,才能让学生敢于开口、乐于交心。

(二)必要的方向性指导

班传作文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通病,比如“DE”病、“关联”病等。作为老师,发现这些通病,要及时指出,反复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次,在班传作文中,学生出现思想性错误的时候,老师还是要给予必要的指导、纠正。比如,有的学生把垃圾扔到其他班,认为是为自己班争光。这时候,老师就要指出他的不当之处,引导其思想的健康发展。让学生在边写边思中,成长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

参考文献:

[1]苏娜.轻叩诵读之门细品国学之味[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3 (6).

篇5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作文成长周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1-0037-03

一、“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提出背景

关于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一直是国内语文界关注的重点,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对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有对学生写作心理的研究,但纵观这些研究,或侧重于作文教学宏观规律的探索,或侧重于某一单项能力的培养,少有对学生个体写作状态和个性作文发展的关注。同时,缺乏对学生作文能力成长过程的整体把握,缺乏关注的连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作文能力提高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同一学段的学生写作能力的阶段不平衡性也有所忽略。

从作文教学实际来看,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剥离,与学生作文成长的实际相脱节。尽管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写作训练要求。但那样的训练要求似乎只是重视与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相对应,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写作的主体――学生。何况,其中有些训练还只是片段训练,从训练次数上来说,每学期也只有六次。从学生作文成长的规律看,写作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赖于丰富的作文实践,在适度的巩固强化中循序渐进地提升。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第一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分别是“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简单地说明小制作”、“想象”;第二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记事写人线索清楚”、“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写消息”、“自由作文”。如果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认真研究学生,只是不顾实际地照搬照用,一是有支离破碎之感,且有浅尝辄止的嫌疑,二是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个体写作状况出发,认真梳理本学段作文训练目标,科学整合教材资源,根据初中生作文成长的一般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概念分析

随着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有效的作文指导与训练,其写作能力会表现出进一步巩固、强化、拓展、提升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过程。这种写作能力的链接和上升,我们称之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周期性成长。

以初中生为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由幼稚渐趋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各个方面(比如对一种文体或一种表达方式的把握)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提升的过程。这个阶段,学生作文成长周期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同学生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二是顺序性,无论是学生个体还是群体,作文成长过程都是缓慢的渐进的,与学生的阅读与阅历表现出惊人的契合。三是螺旋性,我们把学生的作文能力从某个低点上升某个相对的高点视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周期,无论是某个周期内能力的成长,还是不同周期的能力链接,始终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四是迁移性,不同的作文能力之间具有迁移性,不同周期的作文能力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五是整体性,学生作文成长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写作技巧、情感态度等整体提高的过程。

笔者认为,在研究初中生作文成长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既重视方法的研究,也重视对“人”的研究,作文成长周期不以学段、年级或年龄作为划分依据,而以学生写作能力为主要标准。二是关注学生个性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生活特点、年龄特征,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三是关注学生作文基础,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四是关注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习惯,通过立体的个性化的写作训练与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三、基于“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教学策略

(一)梳理教学重点,精练训练目标

1.抓好一条经线――以记叙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是这样描述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不难看出,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从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说,记叙文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级,要把记叙文的训练作为一条主线。七年级侧重训练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求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能将一件事情记叙清楚,能通过详略得当的几件事写人。八年级侧重训练写生动的记叙文,能写好细节,有一定感悟。九年级侧重训练写厚重的记叙文,能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写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题深刻。而对于说明文可以在七年级学习了说明文单元后,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八年级学习了生动说明后,指导学生写生动的说明文。九年级上学期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

进一步细化训练目标和过程。比如训练写叙事的记叙文,可以从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详有略地写一件事情,还可根据选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训练。再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指导学生由写亲人开始,再到写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再到平写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洁工、交警等……这样系统有序地分类推进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2.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

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新接班时,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题调查,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归类,整体构思和分类设计作文专题训练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相宜的阅读和作文提升计划。如可分步骤进行审题训练、谋篇训练、描写训练、详略训练、升华训练等;从描写角度来看还可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专题训练。

3.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春燕夏蝉、秋雁冬雀;晨雾暮霭、风雨雷电;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1.自由作文

定期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3.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4.达标作文

为了改变作文教学费时多、周期长、反馈慢、收效少的现状,我们提出达标作文的教学策略。它以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求为综合目标,以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以控制作文的单位时间、缩短作文周期、增加作文训练次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为主要手段,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达标作文教学的基本程序分为五步,即:设标――达标――反馈――评价――矫正。这种“短、平、快”的策略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完善以上作文教学策略的同时,我们还摸索了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适切性评价。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二是发展性评价。以发展的眼光,随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采取相应的评价标准;三是开放式评价,教师不再是学生作文唯一的评价者,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此外,我们还拓宽学生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①利用学习园地、文化角、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站、手抄报等阵地推介学生优秀习作;②鼓励学生将优秀习作投寄报刊、杂志社;③编辑校刊《雉水西园》,发表学生优秀习作。④组织文学社团活动。开展“我爱文学”、“小作家讲坛”、“小记者采风”等专题活动,定期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体验生活,陶冶情操,获取写作素材。⑤邀请知名作家、学者走进校园和师生零距离接触,畅谈写作体会,交流写作经验,分享写作快乐。

总之,初中学生的作文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学生作文成长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科学合理地划分成长周期,同时在每个周期内给予学生丰富的“养分”和精当的训练,才能实现作文教学策略的整体优化,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快速提高。

Teaching Strategy for Composition Growth Cycl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GUO Fu-hui

(Rugao Experimental Junior Middle School, 226500, China)

篇6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版)》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描写出来。针对这一要求,教师在三年级学生作文的起步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 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没有兴趣,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教师要注意由低年级的口头作文向三年级书面作文起步的过渡。教学中,不少教师一再叮嘱学生:“三年级要写作文了,一定要认真学!”无形中夸大了作文的难度。另外有些教师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过多挑剔,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过渡很重要,我们要积极创造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条件,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如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教师可以谜语、故事、图画形式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 减缓坡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模仿写作是三年级作文训练的显著特点,也是小学生练习作文的常用方法。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中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习作导入:(1)目的性的导入能给学生的模仿习作架起斜坡,这样就水到渠成。(2)活动式导入。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首先让学生参与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课外活动,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再对活动进行描写,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有话题,效果较好。如练习“写一处景物”习作时,首先带领大家走出校园去观察秋景,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选择一处景物写下来。

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根本原因是不会观察生活,缺乏写作材料。因而利用多种媒介,提供写作素材,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看图作文,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如:在讲《石榴》一文时,首先指导学生抓住石榴外皮的颜色变化,通过描写石榴的不同形状来表现它的外形特点;接着指导学生抓住石榴子的颜色、形状、味道进行描述。最后再对照插图学习本课的具体写法。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文结合,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学习本课后,可以引导学生描写一种水果,要求他们模仿《石榴》一文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写清楚。

教学大纲指出:对小学生来说,课内与课外,以课内为主,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堂课,同时还必须重视课外学习。因此,除了凭借教材中的插图和色彩鲜明的教学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三 放飞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修改版大纲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的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运用生动的联想。怎样才能使学生浮想联翩呢?如教续写想象时,许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想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教学《航天飞机》,可先播放航天飞机的本领课件,回顾课文内容。再投影它与普通飞机的表格进行对照,后来普通飞机和航天飞机又见面了,他们会怎样进行对话呢?学生有了影视素材,便会联想。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开拓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篇7

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善于从生活中总结出经验与感悟,这样才能写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个性特征,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一、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抒发一个人情感的文章,因此,想让学生对作文保持兴趣,教师就要鼓励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艺术源于现实,如果没有现实生活的积累,而是写自己完全没有任何感受的文章,那么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件困难的事情。即使写出来了,这样的文章也只是徒有形式,而没有真实的感情,感动不了读者。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诀窍,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中发现美,找回自己的写作兴趣。

想要写好现实生活,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教师可以教授他们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事物时做到充分利用五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同时运用,保证它们的完全开放,然后把这些感觉到的形象加以综合分析,找出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方面,加以细致描写,这样就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将观察到的生活放进作文中。例如,笔者为了锻炼学生的作文能力,曾为学生布置过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们的校园》。校园是学生们每天都要接触的环境,然而他们对它的看法怎么样,是不是每个学生的观察都是一样呢?笔者有意识地布置这样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只要围绕校园来写作就可以,而且鼓励他们仔细观察校园的景色,来往的行人等等,结果作文完成之后,笔者发现同学们的看法截然不同。有的学生对校园清洁工阿姨很有好感,有的同学认为学校的运动环境需要改善,有的同学则认为自己在校园中学到了知识,结交了好朋友等等。大家各有各的看法,而且都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次作文练习从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出发,收到了很好的写作教学效果。同样的道理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以自己熟悉的人为写作对象,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以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鼓励学生注重积累知识,经常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一个人的阅读量对于他的写作能力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感兴趣的字词句记录下来,阅读之后反复翻看,这样慢慢的,学生就会积累到更多的课外知识,而这些都可以作为他们的写作资料。例如,在进行《我的妈妈》写作练习时,学生就可以将在《我的母亲》一课中积累到的词语运用到写作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口头表达,多说。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对于文章写作技巧、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意见。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通过口头表达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另外,在学完某一课后,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片段写作练习,或者是要求学生每周写几篇读书感悟等等,让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写出自己的心声。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人物作文训练时,可以首先让他们进行人物肖像、人物语言、动作的片段练习;而要写作事件作文时,则可以让他们首先进行事件发展某一个阶段的写作练习。随后,教师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点评,指出其中需要注意的写作规范方面的问题,比如:标点符号的用法、用词技巧、详细描写和略写的问题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批改之后,让学生再将文章写一遍,经过反复修改,学生会有更大的进步。

三、注重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管是哪个学科,固守于惯性思维是不可取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创新,想别人不敢想,拓宽自己的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培养他们对语言和文字材料的敏感度。如果学生对于一些写作素材是毫无想法的,那么这样进行的写作就没有什么新意和内容,也不会受到读者的好评。只有让学生保持对文字的敏感度,那么他们才能在接触文字材料时产生灵感,能运用材料进行创作,进而有所创新。

另外,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现实,只有让学生多多接触现实生活,从现实中得到感悟,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小记者采访团、科技实践小组、少年志愿者小组等,并让他们从自己的视角把活动写出来,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另外,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经过思考与集体合作,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也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创新。

篇8

关键词:阅读;习作;审题;选材;提纲;品析词句;写作技巧

一、聚焦题目,链接审题

审题立意是习作的起点,主要是指研究和领会题旨,确立主题。学生只有正确理解了题意,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而教材中不乏吸引读者、言简意赅的好题目,这为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提供了好的范例。如,在五年级下册二单元教学中,结合本单元《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单元习作“童年趣事”时,以教材为例子,指导学生取题目。

二、聚焦内容归纳,链接材料选择

人们常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在作文教学中,审题并确定中心之后,能否过好选材关,就成为作文成败的关键。要真正训练学生选择组织材料,还得从教材中来。如,学习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后,我让学生写《班有……》的习作,学生兴趣盎然地写出了《班有“迟到王”》《班有“小蜗牛”》等文章。我将写《班有“迟到王”》的几篇文章让学生评析,并选取几个能表现“迟到王”特点的材料。

三、聚焦段意概括,链接提纲罗列

习作前,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有助于理清思路,巩固记忆,把作文写得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写好作文提纲,还能训练学生选材、组织材料和布局谋篇的能力。怎样指导学生编写提纲呢?还得从教材中来。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颐和园》一文是学生写景文章的范例。课文按照游览顺序,围绕“颐和园”选取了三个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本课教学中抓住过渡句,就能提纲挈领,有利于全文的学习,也为学生在写作中关注上下文的衔接,使习作自然连贯打下基础。

四、聚焦品赏语句,链接遣词造句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日积月累,还要指导学生品赏好词佳句,使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得到提高。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特别丰富。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训练学生进行词语归类学习、积累运用。抓住三组描写颜色的词语进行教学与拓展,学习遣词造句的能力。

A.红彤彤、金灿灿……

B.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C.葡萄灰、茄子紫、梨黄……

品析、积累和运用,由词到句,由句到段,找到语言规律,活记活用,为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聚焦表现手法,链接写作技巧

作文讲究技巧,技巧是开启思维之门的钥匙。而写作技巧,来源于阅读优秀课文中的艺术表达方式。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密文字奥秘,了解、积累一定的表现手法,进行课堂小练笔,并将其运用到习作中,能提升学生的表情达意能力。如,在教学《生命 生命》一课时,让学生学习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并带学生观察校园的植物,运用“夹叙夹议”进行小练笔――“在校园乒乓球台的一角,盛开着一株矮矮的蔷薇花。……它们却在绿叶丛中开出了一朵一朵鲜艳的小花。在微风中,在阳光下,傲然挺立,仿佛要把它全部的生命力展现给我们看。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蔷薇花在告诉我:也许我娇小,也许我不起眼,但我一样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通过这样的读与写的训练,指导有方法、有层次、有练笔,不用高深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课文例子,浅显、真实、有效,学生从模仿到创作,习作能力轻松形成。

叶圣陶先生曾说: “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如果在课堂上将读与写适时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读与写的能力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在高一上学期执教记叙文写作时笔者坚持双管齐下,既注重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生活,也努力做到以读促写,通过名作学习提高写作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通过解析名作引导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一些经验整理出来,供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考虑到同学们平时的观察训练与日常写作,笔者将课堂重点确立为:通过阅读名作,分析和概括出名作的景物描写技巧,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进而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两项:一是如何写景,即引导学生从名作中分析出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二是如何景中传情,即教会学生把握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一、向名作学习景物刻画的方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眼目。”如何将眼前景化作笔底文字,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上课伊始,笔者用PPT演示了一幅荷塘图,让学生作口头描写,字数不作要求。同学们完成得比较轻松,但大多数都很概括和空泛,谈不上生动和具体。接着笔者向同学们展示了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一段关于月下荷塘的景物描写: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虽然沪教版教材将该文放在高三学习,但课外阅读广泛的学生已经早有涉猎。即使有学生没看过,单就这一段文字而言,在理解上也不会存在太多障碍。学生齐读之后,对比自己的口头作文,都感觉大相径庭,一致认为朱自清描写的荷叶、荷花比自己描写的美。于是笔者启发同学们思考:这段文字美在哪里?学生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的说这段描写形象生动;有的说描写细腻传神;还有的说感觉意境很美,有一种静谧的美。笔者对他们的回答都给予充分肯定,紧接着引出下一个问题:这段文字描写得这么美,作者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吗?之后笔者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尽可能地去发现作者写景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充分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对他们进行了必要的启发,比如我问:“该段文字中,作者描写的对象是什么呢?”学生答:“荷叶、荷花”。又问“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荷叶荷花的呢?”学生根据笔者的启发,经过讨论,发现了朱自清在这段文字中的描写技巧:有的说写荷叶主要是描绘形状,写荷花主要是描写颜色;有的说描写的角度多,如视觉和味觉;有的说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还有的看到了动态、静态描写等。笔者很为学生们的发现而高兴,并及时地把他们的发现书写在黑板上:

1.绘形、着色

2.视觉、味觉

3.比喻、拟人

4.动态、静态

在互动的过程中,笔者又给学生补充讲解了“通感”这种在景物描写中具有特殊作用的修辞格,并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对该段文字进行续写。比如写完动态、静态的荷叶荷花之后,还可以按照作者的思路,继续往下补充,增加别的角度和环境条件。比如“下了一阵小雨,雨滴打在荷叶、荷花上,……”再如“一阵秋风吹来,万木萧条,……”可见,只要用心,描写的角度是可以多方位展开的。学生都感觉老师说得有理,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

然后,笔者要求学生再做进一步分析研究,逐句地,从朱自清绘形、绘色,描写视觉、味道,描写动、静态中再发现一些具体的东西。眼光犀利的学生经过老师提醒,马上发现了朱自清写景的一些非常细小的规律,即写景顺序问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先交代环境或位置;“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接着交代描写对象“荷叶”,且前有修饰语;接下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是用比喻修辞对荷叶作形象、细致的刻画。接下来也是如此,“层层的叶子中间”是交代位置;“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引出描写对象“白花”,前面也安排有修饰语;然后用拟人“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再用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三个比喻连用叫博喻)等作精细的描写。同理,作者在写“清香”的时候也是使用了这样的方法。于是笔者在黑板上板书了朱自清写景的一个规律:先交代位置或环境,接着引出描写对象,再用各种修辞多方位展开描写。

据此发现,笔者当堂布置了作业:选取校园一处景物作描写,如校园垂柳、路旁梧桐等。由于学生掌握了规律,写起来一点也不困难,不少学生写得非常出色。

二、从名作学习景中传情的方法

成功的景物描写并非简单地描摹物象,而是深刻地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日本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云:“景语若多,与意相兼不紧,虽理道亦无味。昏旦景色,四时气象,皆以意排之,令有次序,令兼意说之,为妙。”为了使学生认识景物描写的深层意义,笔者又进行了如下安排。

笔者先让学生根据上段的景物描写大胆猜测一下朱自清在写这一段景物时的心情。学生大都能感受到作者此时内心的一丝迷茫、一丝困惑或淡淡的喜悦。然后笔者抓住时机告诉学生:如果写景仅仅是为了写景,那么写景本身就失去了意义;高明的作家都会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来确定自己景物描写的感情基调,景物描写要为传达情感服务。为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一点,笔者提供了一组名作片段,做成PPT展示如下:

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第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荷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季羡林《清塘荷韵》)

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宗璞《西湖漫笔》)

每天清晨经过荷塘,总能看见一池荷韵。从冬日的衰落到春日的绿意,繁盛、凋零,一如人生的起落。当风低水皱,湖闲雨轻的日子,清荷亭亭,绿裙裾上青玉滚滚,水生秀色;抑或刀风烈日,如丹青杰作的风荷依旧清色冰姿,气宇凌仙。年年荷花都能从丝毫不见生机的枯萎中复生,而我的师长却不能了,那一个年轻的身影走进了翩翩的荷叶间,稍不留意便无迹可寻,只余下清香袅袅。(许瑜萍《又是清荷盛开时》)

这些片段虽然描写的对象都是荷叶、荷花,但每一位作者笔下所呈现的文字却不一样。笔者让学生齐读,然后比较这几段文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经过讨论,学生认为几组片段的作者不同、主题不同、情感不同,所以景物描写就不一样。笔者赞同他们的看法,并与其一同对这组片段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这三个片段所着力表现的主题不一样,分别表现荷花的高傲、生命力的顽强和怀念恩师。笔者告诉学生,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就有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会看到景物不同的品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切景语皆情语”。进而向同学们强调在作文中进行景物描写的时候,必须要根据主题确定一个感情基调。描写色调的明或暗,所着的颜色是亮丽还是深沉,全都由情感基调来决定。感情基调定好后,再用朱自清教给我们的方法对这个描写对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地精雕细刻。

结合以上分析,笔者强调了作文中的景物描写要求,即带着感情观察,带着感情取景,带着感情行文。

作文教学旨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记叙、说明等基本表达方式长期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经过这样一堂写作课,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景物描写的方法,并为进一步深入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提供了借鉴。课后,笔者将学生这次的作文结集为《杨柳集》,许多同学的文章都写得有情有韵,不仅景物描写生动具体,而且积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篇10

一、借助课文,引导定向观察

定向观察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习作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活动,包括少先队活动,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活动。另一种是组织持续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或确定一个事物(人物、动植物或景物)为观察目标,连续一段时间有意观察,来发现该事物的特点及具体表现。例如在教小学语文第五册《五彩池》时,我要求学生根据本课的观察方法,围绕“秋天的色彩”这个主题来写一段话。为了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我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内的花草树木,让他们对校园景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紧接着,我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把所观察到的最能代表秋天色彩的景物画下来,学生挥笔绘图,描出一幅幅美丽的《校园秋景图》。最后,我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并把所说的内容记下来。这样顺水推舟,学生没有写作压力,不仅让学生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亲切地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而且激发了学生要留心观察事物的欲望,养成了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二、借助活动,引导随机观察

所谓随机观察,就是要求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经常捕捉日常生活中的“闪光镜头”并进行随机观察。如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充当“小记者”,走街串巷,随机捕捉身边的“凡人小事”。这样不但让学生开阔视野,超出了自我的“小圈子”,去认识生活的“大世界”,而且学会“做人”,也为“写文”奠定了基础。例如有一次作文课前我告诉学生,这次作文课要写的作文内容是《星期天见闻》,希望大家利用星期天到外面观察,搜集一些作文素材。结果到作文课时,学生果真找到了很多作文素材:有的说她看到农民冒着烈日在田里劳作非常辛苦,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有的说,他看到公路上出现交通事故,不仅汽车毁坏,而且人员伤亡,想到了遵守交通规则是多么的重要;有的说,他看到河水流下时,河面上漂着白色的泡沫,一问才知道是上游有造纸厂偷排污水,污染了河水,希望环保局要加强管理……由于学生随机观察,内容便丰富多彩。经常随机观察,也就能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借助调查,引导深入观察

教师与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闲聊,毫无顾忌的谈笑,常会听到一些日常生活中敏感的话题。例如,我听到几个学生谈论起某同学家里如何如何有钱,言语中充满妒忌之意。为了让学生打消这种心理,我便伺机组织他们进行深入调查。经过调查了解,才知道那学生的父亲原是宾馆的一名普通厨师,后来到南方闯荡,自学烹调技术,回来后又自筹资金开了一家小酒店。由于他吃苦耐劳又经营有方,生意越做越红火,小酒店也换成了大酒楼……弄清了事情原委,我便着手引导学生以此为素材进行写作。学生根据了解的内容,有的以《难忘的身影》为题赞扬了那位父亲勤劳、热情而正直的品质;有的以《吴伯伯的秘密》为题表现搞活经济仍以诚待人的美德;还有的以《变》为题,歌颂了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这种深入观察,激发学生去认识生活,积累生活经验,产生表达的欲望。